1976-02-01

第 1 版

1. 美新社报道:《空军参谋长谈苏联在扩充军力情况》

【美新处华盛顿一月二十九日电】题:空军参谋长谈苏联扩充军事力量情况    空军参谋长琼斯上将认为,苏联近年来的军事开支体现了自德国在三十年代重新武装以来最大规模地、“一心一意地强调扩充军事力量的情况”。    琼斯将军是在一月二十九日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支持空军提出的一九七七财政年度预算时说这番话的。在他作证之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朗空军上将已在这个委员会就全面的防务预算进行了两天的作证。    琼斯将军在讲话中指出,苏联近年来军事开支的“实际增长率很高。”他说:“如果这种优先考虑军事开支的作法是由于苏联的安全利益受到来自外部的严重威胁,或者甚至是由于同美国相比处于一种明显的劣势地位而产生的,那么人们是可以相当平静地看待苏联力量的迅速增长的。”    他说,但是,情况并不是这样。    琼斯将军又说:“自从德国在三十年代重新武装以来,人们还没有看到世界上有哪个大国这么一心一意地强调扩充军事力量的。”    他指出,美国洲际弹道导弹的数目自一九六七年以来没有什么变动,而苏联人则除了在投掷重量和总的爆炸力这两个方面赶上美国之外,发射器的数量也赶上了美国。美国在轰炸机能力、弹头数目和潜艇发射的导弹的投掷重量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从而抵消苏联的上述优势,“但是,一项五年的估计表明大部分趋势是有利于苏联的”。    这位空军上将还说,苏联的战术空军能力近年来“大大”改进了,由于采用了新式战斗轰炸机,因而表明其重点已“明显地”从防御“变为”进攻。    他说,在此同时,苏联人还非常重视空防,在这方面一直特别强调机动的地对空导弹。

2. 安盟外事书记桑贡巴说:苏用美元贿赂一些非洲国家使其支持人运

【美联社伦敦一月二十九日电】据安哥拉一个对立运动的一名官员今天说,苏联花了一亿多美元来收买至少五个非洲国家,使它们承认得到俄国支持的人运。    安盟——它控制着安哥拉南半部大部分地区——外事书记桑贡巴说,“在有些国家,苏联把钱给了某些领导人,在另一些国家,苏联则是把钱赠给它们。”    桑贡巴在动身去欧洲宣传他的事业并谋求财政和物质援助之际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安盟掌握有苏联进行贿赂的“证据”,他说,这些贿赂给的是美元。    但他拒绝说出这些国家的名字或进一步详述。    桑贡巴还谴责苏联人运走了安哥拉钻石矿的钻石,用以帮助支撑他们在安哥拉内战的冒险事业。    桑贡巴说,俄国成功地利用了黑非洲对南非所持的敌意和象扎伊尔同尼日利亚之间的敌对态度。    他说,“我们不明白尼日利亚为什么要支持人运——坦桑尼亚也是如此,我们无法理解。”    他又说,“我们所扣留的”古巴士兵们说,正在着手执行有关派尼日利亚军队参加到冲突中去的计划,但他说,安盟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威胁。    他说,“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古巴有九千六百名士兵在为人运作战,“他们现在又派来了三千人”。    关于安哥拉北部——罗伯托领导的解阵在那里遭受了重大损失,桑贡巴说:“罗伯托是个很顽强的人。他会在北部恢复起来。”

3. 福特一月三十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苏限制战略武器协议方面的分歧正在缩小

【美联社华盛顿一月三十日电】福特总统今天说,美国和苏联“正在慢慢地、但是建设性地缩小(在达成一项新的限制核武器协议方面的)分歧”。    总统在东厅为参加电视和电台新闻主任协会会议的几百名广播人员举行了即席的记者招待会。总统在会上说:    “我们还没有达成协议。我们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但是他说,分歧在缩小,一部分是国务卿基辛格本月早些时候去莫斯科谈判的结果。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一月三十日电】福特总统今天对一批记者说,美国和苏联正在“建设性地缩小”在达成一项新的限制进攻性战略核运载工具协议谈判中的“分歧”。    虽然福特没有提供详细情况,但他提到了国务卿基辛格上周在莫斯科同苏联官员举行的会谈,并说现在是“限制核武器领域里无节制竞赛”的时候了。    基辛格在访问莫斯科之后说,双方都在考虑新建议。白宫官员也说,在几周内可能采取下一步骤。

4. 英报文章:《俄国在非洲卷土重来的机会》

说苏对非洲的兴趣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莫斯科一旦下了筹码,就会迅速而有效地采取行动,安哥拉在许多方面可能是一个转折点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一月二十八日刊登哈奇森的一篇文章,题为《俄国在非洲卷土重来的机会》,摘要如下:    苏联凭着它对安哥拉人运的大量支持,突然又出现在非洲舞台上,九个月来,这一种支持据估计为一亿英镑。    正是从这个舞台上,大约在十年前,它令人高兴地退出了,打个比喻的话,它是在非洲观众扔烂西红柿和一片责骂声中退出的。现在,受苏联庇护的人在莫桑比克和几内亚—比绍掌了权,人运在安哥拉几乎就要取胜了,索马里有一个非常友好的政权,同其他一些非洲国家的关系改善了,并且在尼日利亚内战中充分支持联邦一方,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这颗明星似乎又升起来了。    俄国人必定觉得,现在非洲的形势对他们有利。    过去,他们曾被揭发在非洲从事残酷的剥削性质的实物交易,特别是对加纳的可可和埃及的棉花。    后来,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证实了许多非洲人的考虑:苏联只是一个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帝国主义大国而已。    苏联政策制定者明智地决定,对付这一连串抨击的最好办法是采取低姿态。直至最近,非洲在苏联对外政策考虑上一直被列入次要地位,埃及显然是个例外。但是,苏联的确在继续长期支持葡萄牙属地的三个主要解放运动。    为了了解苏联重新关心这个大陆这一点,值得探讨一下它不指望从非洲得到什么。与插手安哥拉的其它各国不同,苏联对安哥拉——或者非洲感兴趣的主要不是它们的巨大的矿藏潜力。    鉴于苏联是世界上石油、黄金、铬和铜的最大生产国,对于非洲的地下资源和海底资源,它可以道貌岸然地显得漠不关心(对比一下,例如英国就需要纳米比亚的铀,美国就需要罗得西亚的铬)。    不过,非洲向苏联供应它在别的地方难于得到的“软”原料,特别是棉花和西沙尔麻以及像可可、菠萝、香蕉、橙子、香料、咖啡这样一些热带食品,甚至还有罐头肉。    它对于非洲的渔业资源远不是漠不关心的。    今后贸易的可能性是在克里姆林宫对非洲政策的考虑之列的。但是,向人运投资一亿英镑,须得苏安两国许多年的贸易才能抵消,因此俄国对安哥拉以及总的来说对非洲的兴趣,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不是商业上的。    简言之,这种考虑就是苏联海军的扩张以及这样一种想法:在下一个十年,南部非洲黑人与白人的对抗会演变成一场较大规模的战争,可能把外界势力卷进去。如果莫斯科要在预期会发生的战争中起重大作用,同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    作为对外政策的一个工具,苏联对非洲的援助计划一直是不成功的。    苏联在训练一些国家的军队方面提供了援助,包括训练刚果(布)、索马里和乌干达的军队。宣称苏联的援助都是不受欢迎和无用,是粗暴的,但是不能说他们对非洲的援助计划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在俄国人看来,特别令人愤怒的必定是,他们的错误使中国人得到好处。苏联援助的弊病,包括条件比较苛刻(通常要百分之二点五的利息),专家的生活方式(非洲人指责苏联专家过美国式生活),援助的目的(制造附属国)。    所有这一切使非洲人明白过来,他们热心地谋求中国的援助。中国以赤脚医生医疗队在整个非洲大陆赢得了赞扬声;中国甚至在管理它自己的“博取名声的”工程——代价为一亿七千万英镑的坦赞铁路,这条铁路定今年晚些时候完全投入使用。中国的自力更生的宗旨成了发展问题上的公认的理论。结果是,中国成了第三世界问题的发言人。即便如此,中国未能说服任何一个非洲国家在中苏争端中站在它一边:没有出现非洲的阿尔巴尼亚。    如果说,七十年代在非洲是中国年代,那么苏联可能轮到它自己的年代了。一旦下了筹码,莫斯科就会迅速而有效地采取行动,运来人员和物资。在南部非洲发生一场重大对抗,情况会表明苏联占上风。    同样,随着非洲的经济变得比较复杂,苏联的工业化经验将是有价值的。安哥拉在许多方面可能是一个转折点。

第 2 版

1. 比利时国防大臣说:苏联宣称的缓和是危险的假象

【美联社布鲁塞尔一月二十九日电】比利时国防大臣范登博埃南说,欧洲再不能依靠美国军事保护了,苏联所宣称的缓和东西方紧张关系的努力是一种危险的假象。    今天得悉的范登博埃南的一次讲话说:“欧洲再不能满足于信赖美国人了。”这次讲话是昨天私下在天主教实业界经理的一次会议上发表的。    他说:“今天,我们正在靠美国人过日子,如果美国的核保护伞明天消失了,我们会遇到什么情况呢?我们将遇到真正的麻烦。”    他说:“西欧必须不仅在政治上而且也在军事上团结起来,这是我们的安全所需要的。”    范登博埃南指责苏联搞“侵略和扩张”。他谴责北大西洋盟国在苏联不断加强军事力量的情况下不愿意加强自己的军队。    范登博埃南说:“苏联人已获得一次重大胜利,即他们已使我们一些国家中的一些人相信:由于搞缓和,北大西洋联盟不再需要了,军事开支是一种浪费。”他还说:“我是个现实主义者,一九三九年,希特勒也发表过关于缓和的演说。”    范登博埃南说,苏联的军事力量比北大西洋联盟大七、八倍。他说,说明苏联搞扩张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莫斯科在安哥拉的卷入。    这位比利时大臣说:“苏联今天在非洲已获得了一个新的滩头堡,保住了安哥拉就保住了好望角的航道。欧洲有百分之六十的石油供应使用这条航道。”    范登博埃南估计,苏联已给了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约二亿美元的援助。范登博埃南还说:“一体化和缓和看来越来越遥远,力量对比对我们不利,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很明显的是,有朝一日我们将发现我们西临着一种我们无法对付的苏联的讹诈。”    范登博埃南还说:“有人说,如果出现意外情况,美国人将会帮助我们。但让我们持谨慎态度为好。虽然,明显的一点是,美国的利益,需要防止欧洲处于苏联的统治之下,但同样明显的是,如果美国人认识到,欧洲人不准备自卫或为必要的努力作出贡献的话,他们将让我们遭到灭亡。”

2. 英报社论:《绥靖还是缓和》

【本刊讯】英国《约克郡邮报》一月二十六日发表一一篇题为《绥靖还是缓和》的社论,摘要如下:    梅森是国防大臣。自从他在一九七四年三月担任这个职务以来,政府(他是政府的一名成员)曾说过,它将在今后九年中削减四十七亿英镑的防务开支。后来它又把削减的数目增加了一亿一千万英镑,并且还谈论要进一步削减。正如撒    尔夫人在她最近关于防务问题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在中欧,华沙条约的力量在数量上超过了北约,部队比北约多十五万人,坦克超过北约近一万辆,而飞机比北约多二千六百架。政府是在这样的时候削减防务开支的。    看来梅森同意苏联的看法:缓和的意思就是,在俄国继续在安哥拉和其他地方进行侵略的情况下,西方继续搞绥靖。缓和的意思是双方互让,而不是一方让,另一方占便宜。    我们的两个主要北约盟国即德国和美国现在正计划增加它们的防务预算。我们在北约中的一些朋友,最近对我们在对比之下正在迅速削减防务义务表示不安。如果俄国人坚持这样安排事情,从而他们可以从军事实力地位来谈判缓和,那么我们就决不可从越来越软弱的地位来谈判。我们最起码应当确保我们目前已经大大减弱了的力量不再进一步受到削弱。    如果国防大臣不很快采取比较现实的态度,那么,或许他应当执行撒切尔夫人的建议,把他的头衔变为裁军和不安全大臣。

3. 驻欧美军总司令黑格说:苏已具有发动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能力

【美新处华盛顿一月二十八日电】美国驻欧洲司令部总司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国最高司令黑格上将说,苏联近年来在广大的范围内加强军事力量,其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单纯防御的需要”。    他说,苏联加强了从欧洲大陆到全球范围的力量,结果是苏联领导人现在发现它已经具有“发动一场全球性的帝国主义战争的能力”。    这位上将是作为乔治城大学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一月二十七日在华盛顿就军事战略举行的讨论会的一位参加者发言的。    黑格上将在回顾近年来力量变化的情况时说:“苏联军事力量在惊人地增长。”他说,苏联的军队增加了一百万人。后勤系统大量扩充,每个师扩充了百分之二十。    他承认美国及其盟国在军事力量结构方面也有所改善,但是正是这种相应的比较使他对未来感到不安。    他说:“我们对于当前苏联力量的增长至少准备好全球性的防御力量是很重要的。”

4. 美报报道:《预料欧洲裁军会谈的进展速度会缓慢下来》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一月二十七日刊登篇报道,题为《预料欧洲裁军会谈的进展速度会缓慢下来》《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第二阶段的复杂性影响了北约和华约的谈判》,摘要如下:    尽管人们并不认为两者之间有任何直接的联系,但是美苏就进一步限制战略武器继续进行的谈判,排除了北约和华约关于在中欧和西欧裁减常规部队的谈判早日取得任何进展的可能性。    当谈判代表们返回维也纳以便进行第八轮会谈的时候,西方代表团一致持上述看法。    上一轮维也纳会谈是去年十二月休会的。当时西方提议大幅度减少贮存在西欧的美国核弹头,来换取苏联撤退军队六万八千人和一千七百辆坦克。苏联和它的盟国对这个方案没有马上作出反应,但承认它是个“新”因素并保证在休会期间进行仔细研究。    据暗示,华沙条约可能谋求以下两点来平衡北约的提议:    一、重申苏联的一贯要求:实行按比例全面裁减(北约认为这同维持共同的、不受损害的安全不一致而加以拒绝)。    二、实行苏联最初考虑的方案,但是据目前所知,方案尚未完全公开。    在这些方面最主要的将是下列众所周知的事实:苏联渴望不仅缩减盟国的整个军队,而且尤其是缩减西德的军队。西德的军队在欧洲盟国中最大。这主要是因为苏联人认为,德国部队是在中欧地区同苏军对峙的最厉害的常规部队。    西德人一向反对把他们挑出来作为裁军对象的想法。毫无疑问,他们将继续这样做。他们将得到美国和盟国的普遍支持。

5. 美报评论《勃列日涅夫需要战略武器会谈达成协议》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一月二十六日刊登一篇评论,题为《勃列日涅夫需要就限制战略武器会谈达成协议》,摘要如下:    虽然美国谈判者似乎一向是迫不急待的追求者,但是这里的克里姆林宫学家认为,苏联党魁勃列日涅夫在国内需要从达成一项新的限制核武器会谈协议得到政治帮助的程度,比福特总统所需要的要大得多。    美国力求达成协议不仅是基于国防预算方面的压力,而且是基于福特先生谋求在选举年取得成就,同时国务卿基辛格一心想要使他的缓和外交达到高潮。克里姆林宫学家认为,但是同俄国的下述需要相比,这些因素就显得逊色了:苏联的经济危机可能会促使它削减目前的巨额国防开支。    苏联渴望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就使得上周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谈具有讽刺意味。国会和五角大楼的强硬路线派认为,基辛格是抱着一种准备作太多让步的正式立场到达莫斯科的,他们担心他在讨价还价时会让步得更多。    勃列日涅夫将带着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以来最坏的经济成就的纪录,出席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的党代会。    这里的一些克里姆林宫学家深信,经济上的匮乏,将在苏联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国防费用的数量问题上引起一场重大的内部斗争。他们的结论是:国防费用将不得不加以削减,这仅仅是因为要按目前的标准开支是拿不出那么多钱来的,由于要向国外购买粮食,钱就越来越少了。    也许对勃列日涅夫在共产党内的崇高声誉起着更大破坏作用的是他的对外政策方面的缺陷。他从未开成过一次全欧共产党会议:南斯拉夫、法国、意大利而且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国家的党的领导人拒绝跟在勃列日涅夫后面亦步亦趋。同样的,去年夏天最终召开的欧安会也远没有象原来所吹嘘的那样成为苏联的重大胜利。勃列日涅夫在使西方——特别是美国削减欧洲的武装力量方面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由于华盛顿的强硬路线派认为苏联不管怎么样都得减少军费开支,因此他们怀疑总统和他的国务卿为什么要如此坚持追求达成一项关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新协议。    答案在于福特先生的政治需要以及基辛格博士一心想要完成他在外交上的宏图大业。

6. 图片说明

说明:这幅画原载美国《新闻周刊》。图中旗上的英文字是「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原图说明是「别失望,其他的可能容易些!」

第 3 版

1. 港刊登载曼谷通讯《柬境采访记》

【本刊讯】香港《新论坛》月刊第九期刊登一篇曼谷通讯,题为《柬境采访记》,摘要如下:第一批进入柬境的记者    带着好奇和碰运气的心情,我们一清早便从曼谷到了接近柬埔寨的亚兰县,在那里的军人运动场上,已经站着几十个各国记者和泰国记者,这是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七日的事情。    这一天是柬埔寨巨变七个多月来第一次开放柬泰边境的日子。泰国外长差提猜乘直升飞机降落亚兰县,又马上登上轿车直驶距离不过五公里的泰柬边境。他今天被邀请到柬埔寨边境去同柬埔寨副总理英萨利会谈两国关系的问题,记者们事先得到了这个消息,便随行采访,希望成为第一批进入柬埔寨的外国记者。    当差提猜外长率代表团抵边境,快步朝着边境上的“空绿”桥中央走去时,对方站看两位穿着白色衬衣和深色长裤的柬埔寨官员,其中一位礼貌地同外长握手,但脸上表情严肃,同时毫不客气地以高棉话向外长问道:“你到这儿来有何贵干?”    语气是认真的,像晴天一声霹雳,霎然间使差提猜脸色起了变化,也使记者们惶惑不安。外长愕然一会之后沉着气答道:    “英萨利副总理请我们来的。”    “有没有文件证明?”对方还像法官一样地盘问,“有没有记者随行?”外长都摇头说没有。    这一来可急坏记者们,大家不约而同地说,“什么没记者,明明有一大群。”有人说:“如果错过了这次进入柬境采访的机会,真是倒霉透顶了!”    正当大家感到万分懊丧的时候,人群中突然出现了身穿白衬衣和灰长裤的满脸笑容的英萨利副总理,我们都认得他,因为他在十月里访问过泰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候似乎大家都看见了一线希望,心头砰砰地跳,渴望好运能够到来。紧张之余,连副总理和外长热烈拥抱的珍贵镜头都忘记拍摄了。当然,这时候人们心里的疑团还没有消散。后来终于弄清楚,柬埔寨官员对差提猜的询问,是一种例行手续。泰柬双方官员见面时的气氛可说十分融洽,但是记者能不能进入柬境这个问题却一下子不能解决。    英萨利邀请泰国外长和其他代表分别登上美制的道奇车和两辆吉普车,到只有三四百公尺远的一座两层楼的房子里会谈去了。呆在桥头上的记者只有拍摄那座几乎完全被茂密的树木掩盖的房子。    后来记者发现柬埔寨一边的桥上,站着十几个背着长枪的士兵,看样子他们似乎都不够二十岁,颈上清一色的系着方格子浴巾。    记者在桥上的两边走来走去,柬埔寨士兵并不禁止。记者中有两个自称能说高棉话的,做了我们的义务翻译员。他们向一位站岗的士兵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我们只见两位记者发出长篇的问话,而士兵的回答却是很短的,常常只说一两个字音。    这时候,他们便拿出香烟请士兵们抽,对方表示谢谢之后,却拿出他们自己的香烟。士兵们虽然不多说话,但态度却是非常友好的。    两个多小时后,那座距离我们只有几百公尺的房子,结束了寂然的状态,开始有人走动,显然会议已经结束。之后,一位柬埔寨官员坐着车子来到我们身旁,他以高棉话宣布:英萨利副总理邀请四十位泰国记者到新市吃午饭。    这一宣布自然引起了一片欢呼。但那只是泰籍记者才有这一份兴高采烈的心情,其他外国记者不论是东洋的或是西洋的,都在禁止入境之列。泰国记者们虽然同情外国记者,但又觉得柬埔寨的做法使人佩服。小国而有大志,对外国记者敢于如此不客气,在世界上能有几国?    同外国记者的沮丧之情明显地相反,泰籍记者都像从运动场上夺了标的健儿那样,欢喜得几乎要跳起来。我们马上自动排队,让柬埔寨官员点数,又自动不争先恐后地上车,个个像绅士般温文尔雅,好像大家都生怕触怒了柬埔寨官员似的。汽车很快就到了刚才泰柬会谈的房子面前,我们下了车,对眼前一切都似乎感到万分新奇,最惹人注目的是在屋前站岗的女兵,她们像男兵一样在颈上挂着格子浴巾,皮肤也是黑黝黝的,表情严肃,但态度却很友善,女记者们抢着和她们合照,她们并不拒绝。副总理没有官架子    过了一会儿,英萨利把记者请到一个小房间,他自己亲自动手,为记者搬椅子,让记者们坐下。这时候大家都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英萨利总是那么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官架子。这时候,他微笑着对大家说:“各位记者先生,今天邀请各位来这里吃中午饭,完全出于友谊,但各方面都没有准备好,如果菜饭不足,请多原谅。”    其实我们都明白,在这小地方,又是战争刚结束,一切供应自然是不会充足的。大家只是想着要不虚此行,要在采访工作上获得结果,饭菜的好坏倒是不在乎的。    英萨利把话说完之后,记者们仍然继续贪婪地、广泛地提出问题,要求回答。一位外国通讯社的泰籍女记者在记者群中特别显得突出,因为她用机关枪的速度提出一连串问题。当英萨利表示柬埔寨要保卫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时,她便马上接着问道:    “这项自卫是否需要从国外输入军火?”    “柬埔寨的政策是尽量自立。”    “即是说,柬埔寨要自己设立兵工厂吗?”    这位记者提的问题使其他记者感到很不愉快,但英萨利却心平气和地答道: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我们的人民有充足的粮食,所以目前我们最重要的是增加农业生产。”    这时候,那位女记者的脸上露出一点点尴尬之色。    最后,英萨利笑着站起来说:“我是请各位来这里吃午饭的呀!”    记者这时候才结束采访,到一间大厅里去吃午餐。    大家都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这顿饭马马虎虎吃过就算了。谁知靠近餐桌一看,菜色之丰盛大大出人意表,有柠檬嫩鸡汤、烧鸡、咖喱鸡、炒牛柳、炸生鱼、鸡肝炒姜丝、青菜等,一共六菜一汤。每一盘菜的容量很不少,我们怎么吃也吃不完。菜色不仅美味,白米饭也特别香滑,一位服务员说:“这些白米是柬埔寨解放后生产的新米。”说着,他的脸上露出一丝自豪的感情。    吃过中饭,我们便从柬境回到了泰境亚兰县,等待泰柬会谈的结果。    下午四时半,我们回到柬境新市去。英萨利和差提猜正在他们会谈的屋前的广场上闲谈。差提猜把手里的丝质沙龙张开来对记者说:“这是副总理送给我的,还送了一大包柬埔寨的特产脆鱼呢。”接着,英萨利向记者报告了会谈的总结。    这对于泰柬两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泰柬分别在对方境内设联络处,两国开展贸易,两国人民互相往来。接下去的自然是互派大使了。    采访归来,记者们的心情是愉快的。    这是由于柬埔寨对泰国人民很友好,泰柬两国人民的友谊正在迅速发展,如果不是我们亲历其境,亲见其事,恐怕难以相信两国官员的接触是那么融洽,那么互相谅解。

2. 达达赫总统指责阿尔及利亚对西撒的态度

【法新社努瓦克肖特一月三十日电】毛里塔尼亚总统达达赫一月二十九日在为专门讨论“祖国重新统一”而召开的毛里塔尼亚人民党“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严厉抨击了阿尔及利亚政府对西撒哈拉的态度。    达达赫在毛里塔尼亚新闻社报道的一篇讲话中说,实际上,从一九七五年年初起,“我们就可以注意到我们(两国)关系中的某种僵化。接着,在今年,我们确信,阿尔及利亚是在寻找借口以便使我们的关系恶化”,当时,阿尔及利亚在不久前的非统组织部长理事会上曾激烈攻击毛里塔尼亚,而且阿尔及利亚的党拒绝了请它参加毛里塔尼亚人民党第四次代表大会的邀请。    这位国家元首接着透露,去年十一月十日去贝沙尔,“使我惊讶的是,在这次会晤中,阿尔及利亚国家元首使用了一切形式的压力和威胁,要我们放弃我们的合法权利”。    毛里塔尼亚国家元首接着说,这次会晤标志着“阿尔及利亚立场的根本改变,在它所武装的匪帮激烈反对我们国家完整的时候,它使用新闻手段来疯狂地反对我们。这场战争是强加给我们的”。达达赫说,“我们曾尽力避免(战争),但是问题不只是保卫我们的领土完整,还要保卫我们的尊严”。    在这之前,达达赫追述说,毛里塔尼亚对西撒哈拉的立场从一九七五年以来从未改变过。毛里塔尼亚一贯建议,撒哈拉问题应通过公民投票来解决,“我们确信,如果公正地组织一次自决的公民投票,撒哈拉人只会表示赞成重新统一”。    达达赫最后说,今天,我们希望“这场强加给我们的战争能在最近结束”。

3. 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军队在西撒的战斗停止

【德新社巴黎一月三十日电】传到这里的消息说,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军队进行三天战斗之后,今天在这个前西属撒哈拉领地的大炮平息了。    法国晚报《世界报》今天怀疑布迈丁的政府是否“低估了拉巴特的决心”,而且它在“波利萨里奥”游击队一边进行干预时是否冒了过多的风险。    【路透社拉巴特一月三十日电】摩洛哥官员们今天说,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正规军在本周发生激烈冲突之后,今天在西撒哈拉看来出现了实际的休战。    官员们说,现在重点放在外交倡议上以便结束这场危机。    哈桑国王昨天派了一位特使到美国国务卿基辛格那里,把国王对形势感到的不安告诉基辛格。    【路透社拉巴特一月三十日电】哈桑国王昨晚同对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进行调解使命的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进行了长时间会谈。在这以前,国王首先同伊拉克新闻部长阿齐兹进行了会谈,后又同叙利亚副总理海达尔和叙利亚武装部队司令谢哈比会谈。    【安莎社阿尔及尔一月三十日电】据阿新社报道,美国的运输机今天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军用机场卸下了一些“M—48”重型坦克和重五十二吨的其它坦克。

4. 法新社说: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在设法使阿摩和解

【法新社巴黎一月三十日电】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正在对抗与和解之间犹豫不决。距公开宣战不远的阿尔及尔和拉巴特,人们在重申自己的权利的同时,在今天用相对说来是和解的调子讲话。    阿拉伯世界为和解而出现的外交动员看来已经产生初步效果。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在设法使“敌对的兄弟”和解。在阿拉伯的使者访问阿尔及尔和拉巴特后,看来阿拉伯世界中进步和革命的一派(叙利亚、伊拉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没有象布迈丁主席也许期待地那样支持阿尔及利亚的事业。这两国以及阿拉法特的信件都是写给双方的,不谴责任何人,并且不表明支持一方。在摩洛哥方面,人们也避免发表好战声明。

第 4 版

1. 香港《七十年代》文章:《中共释俘政策剖析》(下)

当然,这是有其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的。要是一群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你争我夺的乌合之众,他们要是碰上一票买卖,那末早就把对方的衣服剥个精光了,还能不搜腰包吗?台湾指中共为“匪”,而这伙“匪”,不但不打劫,抓到了对手还那么态度文明,尊重人格,以礼相待,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让他们学习、研究、参观、访问,以利考察事实真相,辨明是非。他们这样做究竟为的什么呢?对于不愿与“匪”为伍的老爷先生们,的确是匪夷所思的,当然只好骂声“匪”,聊以自诩。    这里我们将着重而又简要地探索一下中共宽大俘虏政策的指导思想。且摘引以下几段代表性的言论。    毛泽东说:“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所谓被改造的客观世界,其中包括了一切反对改造的人们。”(毛泽东:《实践论》)与中共为敌的战俘,很显然是“反对改造的人们”。中共对于这群人所采取的政策是宽大他、改造他。这就表明中共把宽大改造俘虏的工作看作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历史任务的一部分,唯其如此,那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应该成为中共整个无产阶级政策措施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们看到许多获赦战犯发表的感想,都一致表示感激共产党对他们的挽救。从两批全部释俘,证明中共不是要消灭反对他的人们的肉体,而是给予生活出路。也只有这样做,才符合我们在前面所引述的“无产阶级要改造一切反对改造的人们”的宗旨。两次释俘的现实政治趋向    中共副总理兼公安部长华国锋,曾经在人大常委会上,为全部特赦战犯作了说明,他说:    “……在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取得伟大成就,四届人大胜利召开的大好形势下,特赦释放全部在押战犯,是非常正确的。它充分体现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政策,表明了我们社会主义祖国更加安定、团结,无产阶级专政更加巩固。这对发展革命统一战线,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促进台湾人民的反蒋爱国斗争,都具有重大意义。”    分析华国锋的说明,包括:关于形势方面——    一、显示经过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共上下的路线觉悟更提高了,政策水平更提高了。看来中共是把经过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又经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作为提高思想水平的过程。只有认识提高了,更懂得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才可能有明确的思想基础来采取对战犯的新措施。    二、显示了四届人大胜利召开,如华国锋所说的,“我们社会主义祖国更加安定、团结”。外国的评论就很重视这方面,法新社说:“这一决定证明北京政府有极大自信心,也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政治上很稳定、很团结。”    三、显示了中共的无产阶级专政更巩固。道理很浅显,如果政权不稳,能把原来是敌人的大批战犯放到社会上去吗?    关于作用方面——    一、有利于发展革命统一战线,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二、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三、有利于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    这第三个作用显然是当前为各方面所注意的重点。    显然的,特赦战犯,十名战犯到港回台,接着第二批特赦特务,又有六十五名回台,这给予台湾的是连续的大地震。台湾惊惶失措,反反复复,尽管是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但也有所表态,概括来说是“三不”:不上中共“统战阴谋”的当;不同中共和谈;不容许探亲访友的十名战犯回台。可是,台湾还有一个致命的要害,那就是不说真话,不敢把事实真相让台湾的国民党广大军政人员和台湾人民知道。说谎、欺骗是国民党的老传统,满足于一点假情报,藉以自我陶醉,自我宣传。台湾不是一再吹嘘在敌后的情报如何灵通,何以中共连续释俘,却弄得大惊失色,莫之所对呢?香港的亲台报纸的报道言论关于二批释俘就陷于一片混乱,而惊呼:“中共出怪招。”其症结所在就是上下互相欺诈,自欺欺人,欺骗人民。一旦遇到事情的真相大白,而无可回避地要揭其虚伪的底盘的时候,就陷于一片惊恐。说谎、欺诈,道义上的破产必然要招致政治上的失败。    台湾当局有时也慑于现象而惊呼自己是处在“至危之地”,遭遇“至危之时”,而更严重的是应该反省本身的“至危之害”。    至于中共两次释俘有关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者,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事情本身的必然发展,主要是“两重影响”:其一是影响目前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让他们有所清醒,以两批释俘为鉴,善自选择自己应走的道路。从中接受一次中共的政策教育。其二是影响战犯家属的心情,让他们知道亲人的情况,善自决定自己的态度。也是从中接受一次中共的政策教育。    另有两点为中共所不取的,其一是利用战犯回台做所谓“统战工具”。如果说:释放战俘又让战犯自愿回台探亲访友,显示了中共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精神,那么,这是事情发展的有机联系和必然结果。但是,中共决不会给战犯一个任务,要把他们作为“工具”。中共是个“内因论”者,不会强加于人,战俘到了台湾,中共还凭藉什么控制他们呢?战俘假定确是任人摆布的“工具”,那么工具送到了台湾,不是尽可以由台湾当局使唤吗?其次用释俘作为与台湾和谈的条件,看来也是为中共所不取的。假定企求和谈并估计有和谈的可能,那末,把释俘作为一个交换条件不是很好吗?可是中共却单方面把两批战俘都全部释放了,不留一个来做什么“本钱”,照寻常的推理也可以看出中共认为和谈已经无望。台湾横下一条心,他们哪还管被俘的人员死活,哪管其家属如何。因此中共自然会考虑到没有用释俘和台湾交换什么的可能和必要。所以,两批释俘不是和谈的烟幕,相反的却可能是准备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预兆和警告。(下)

2. 杨舜城等三名获释人员到香港和亲属团聚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一月三十日报道:    获我司法机关释放的三名原国民党县团以上的党政军特人员,昨日下午抵香港,与亲属团聚,共度春节。    梁澄波的三十多岁的儿子梁大年一早就在火车站等候,父子相逢,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旁人亦为之感动。    杨舜城的妻子杨慕贞及两名亲友在火车到达两小时前,就驾汽车到火车站,当杨舜城坐上亲友的汽车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华士煌昨抵港后,他即找其老伴林学珍。岂料其妻又出门去寻他,所以无法碰头。迄至晚上,双方始联系上。阔别二十余载,夫妻乍相逢,激动泪盈眶。林学珍对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宽大政策,一再表示感谢。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一月三十日刊登杨舜城等三人抵港后向记者发表的谈话,摘要如下:杨舜城六十三岁的杨舜城虽已头发花白,但脸色红润、身体结实。在接受记者一个多小时的访问过程中毫无倦容。    他心情激动地说:“由于我一向用反动的眼光来看毛主席的政策,不相信共产党对反动阶级中绝大多数人实行改造和给出路,所以我从未梦想过我会被宽大释放,我以为我将在劳改营中终其一生;但现在我竟获释了,这反映了毛主席、共产党的伟大胸襟。特别令我思想受触动的,是当我想到毛主席一家有好几个亲人被国民党杀害,但是,毛主席对我们这些曾直接或间接杀害他亲人和中国人民的反革命分子,却是非常宽大处理,这种胸襟何等伟大,翻开古今中外历史也难以找到的。因此,我这次获得新生,要感谢伟大领袖毛主席。”华士煌他感慨地向记者表示:“我因为替国民党对祖国大陆进行破坏活动而被羁押了二十多年,但是,从没有遭到共产党的虐待,这次获释来港与家人团聚,共度春节,这是共产党宽待罪犯政策的具体体现,只有共产党才有这样伟大的胸怀!”    华士煌说:“依靠人民力量的中国政权,是非常巩固的,谁要想干坏事,是办不到的!”“我对人民犯下了这么大的罪行,本以为于被捕后便被杀掉,但出乎我意料之外,我一直没有受过什么虐待。”    “我本是比较顽固的,对共产党的政策也不太了解,但我多年来的亲身体验,使我不得不感到共产党对待罪犯的政策是宽大的。我本来是不服的,后来在事实面前不得不低头了。”    华士煌说:“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我们过去当过国民党官的,对这点知道得很清楚。国民党的高官,不要说自己,连自己的老婆也要几个人服侍,可是共产党的干部呢?自己劳动,妻子也一样参加劳动。”    华士煌说:“这么多年来,我在中国大陆所目睹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我对共产党非常信服。新中国今天能够一改以往贫穷落后的面貌,与共产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梁澄波年逾花甲、但脸色红润的梁澄波说,“自己过去犯了罪,服刑是合情合理的。”梁澄波谈他的感想时语调很冷静,“共产党的改造政策,主要是使你认识过去的罪恶,并非消灭你的身体。因此,在劳改期间,不辱不骂。”    梁澄波谈到这点,感慨特别深,因为他是特务出身,过去如何审问所谓“嫌疑共党分子”,是人所共知的。依他的话来说是“残忍的打骂、逼供”,“但共产党绝不是这样,我从未受过打骂。除了被捕时之外,没有带手铐或者脚镣。他们是用事实耐心说服教育,令你口服心服。”    “你是怎样对共产党口服心服呢?”有记者问。梁澄波这样说:“自己过去当官,做了不少罪恶的事,把社会弄得乱糟糟,现在共产党管理得这么好,人民生活安定,有饭吃,有工做,不用忧虑,这说明共产党的路线正确。”

3. 日本共同社报道:《在横滨出现华侨组织统一的动向》

【共同社东京一月二十日电】题:在横滨出现华侨组织统一的动向    横滨消息:在日中邦交正常化以后,在约五万人的旅日华侨中间,围绕着支持中国或台湾哪一方的问题,继续存在着微妙的对立。但是在约有六千名华侨居住的神奈川县,中国系华侨团体和台湾系团体出现了积极统一组织的动向,双方负责人反复举行了会谈。据认为,如果通过这种会谈实现组织统一的话,那么将会给东京、大阪、神户、九州等全国旅日华侨以巨大的影响。居住在该县的旅日华侨大约为六千六百人。大体分为中国系“横滨华侨联谊会”(会长李天图)和台湾系“横滨华侨总会”(会长吴笑安)。但是以一九七二年日中邦交正常化和去年四月蒋介石死去等形势变化为时机,中国系向台湾系呼吁统一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