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01-31

第 1 版

1. 基辛格在美参院外委会谈安哥拉问题

说苏对非洲内部事务进行大规模的、空前未有的干涉,苏、古的行动对美苏关系中最近出现的建设性趋势,是一个蓄意的、直接的进攻    【美新处华盛顿一月二十九日电】基辛格国务卿一月二十九日准备向参院外交关系委员会非洲事务小组委员会发表的关于安哥拉问题的讲话的摘要如下:    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就一些问题作出说明。    苏联对非洲内部事务进行大规模的、空前未有的干涉——运去了将近两亿美元的军火、派去了军事技术人员和顾问,派去了一万一千名古巴作战部队,在安哥拉附近海域集结了巨大的海运和空运能力,以及提供海军掩护——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紧迫问题。不仅直接有关的国家的利益受到威胁,而且所有致力于维护世界稳定的国家的利益也受到了威胁,因为维护世界稳定是实现人类企望完成的一切其他任务的先决条件……    如果像非洲这样一个不久前才摆脱了外国压迫的大陆,可以被用作实现大国野心的场所,如果巨大数量的军火可以左右千里以外的局势发展,如果可以任意地运送庞大的远征军去控制几乎是无能为力的民族的话,那么,我们在建立一种更为稳定、更为合理的国际秩序方面所抱有的一切希望都有化为泡影的危险。    苏联和古巴采取行动,单方面地在一个它们在那里从来没有任何历史上利益的地方利用动乱局面,这种行为对美苏关系中最近出现的建设性趋势,对我们为改善同古巴的关系而做的努力,是一个蓄意的、直接的进攻。这是试图利用我国内部持续着的分歧和自我折磨。必须使那些如此不考虑后果地行事的人明白,他们的行动是不能接受的。但是,我们更深切地担心的是全球稳定问题。如果美国在苏联和古巴进行大规模的、空前未有的干涉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在作出有关他们未来安全的决定时会怎么想呢?    美国在安哥拉有着不大的直接的战略和经济利益这一点并不是中心问题。问题在于美国是否仍然保持着作为一个大国负责地行事的决心——准备在发生挑战时面对挑战,懂得现在就采取预防行动可能使得以后没有必要作出代价更高的反应……    我们是联系这些情况制定我们在安哥拉的目标的。简单地说,我们希望看到:    ——实现停火,结束那个国家里可悲的流血局面,    ——撤走外来的军队:苏联的、古巴的和南非的军队;    ——停止外国在军事上的卷入;    ——安哥拉各派之间进行谈判。    我们准备接受通过非洲的努力而求得的任何解决办法。而且我们乐意在安哥拉建立一个合法政府时向安哥拉人民提供经济援助……    非洲仅仅在最近几年中才摆脱了大国的角逐;它绝不能再一次变成外界势力追求实现其野心的场所。我们一直和我们的非洲朋友一起设法保持当地的力量均势,从而使任何人不可能用一种强加的解决办法来剥夺安哥拉人民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    安哥拉事态的结局将在整个非洲产生反响。与安哥拉毗邻的国家——赞比亚和扎伊尔    ——以及其他非洲国家如果看到苏联和古巴设法把它们所选择的政权强加于安哥拉而不遭反对,这些国家对美国意志和力量的信心就将严重动摇。    我们决定采取的办法一直是有限的,而且已向国会说明过。    政府现在正在认真地考虑公开提供财政援助的问题,我们很快就会同国会商量这样一种可能性。但是,不论作出什么样的决定,都让我们一起在深刻理解这里所牵涉到的更大的利益,并且抱着一种国家的责任感的情况下进行商量。美国团结一致,我们的对手便不能不把美国放在眼里。我们团结起来,便能维护那些面临着受压迫前景的人们的独立。我们团结起来,便能鼓舞世界各地的自由与和平的友人。

2. 美报评述苏报关于安哥拉问题的文章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奥斯诺斯一月二十九日自莫斯科报道:苏联政府报纸《消息报》刊登的一篇长篇文章,重申苏联充分支持安哥拉人运。    《消息报》说,“苏联谋求安哥拉实现和平。苏联从来不反对谋求政治解决……苏联现在仍然欢迎有助于加强安哥拉致力于真正独立和自由发展的一切爱国力量的行动方针。”这些不是苏联的新提法,虽然有些外交官倾向于认为提法略有缓和。苏联的基本立场是在一月三日类似的一篇权威性文章中提出的,那篇文章引起了人们的期望,苏联一些人士也助长这样的期望:克里姆林宫可能采取行动,旨在解决危机。自那时以来,莫斯科没有作什么事,从而使这种希望烟消云散。    一些分析家猜测,关于(安哥拉)战事重提比较软的方针可能同基辛格国务卿上周莫斯科之行有关,他曾对苏联领导人说,克里姆林宫在安哥拉奉行的政策可能对苏美缓和,包括对现在处于危急状态中的战略武器会谈产生全面的有害的影响。    但是,鉴于苏联支持的力量在战场上正在向前推进,鉴于美国国会又削减了美国对其他两派的援助,看来现在没有什么实际的东西,可促使莫斯科后退。文章的意思可能是,在克里姆林宫无所失的时候,显出一副讲道理的姿态。    【法新社莫斯科一月二十九日电】题:《消息报》的文章使观察家们困惑    苏联政府机关报《消息报》星期四发表的一篇文章说,苏联“决不反对寻求安哥拉的政治解决”。这篇文章使莫斯科西方外交界困惑不解。    有些人把它解释为在基辛格访问莫斯科之后以及在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取得进展之后向华盛顿发出的“信号”。克里姆林宫通过这一信号,显然想使人知道他准备接受基辛格希望在安哥拉作出的“临时协议”。另一些人只认为这篇文章是重申苏联的立场,即政治解决是可能的,但要按照“苏联的条件”。    由于苏联政府考虑的政治解决缺乏具体的建议,西方各国政府不得不认为这是假设。

3. 斯里兰卡总理访问泰国双方发表联合公报

【法新社曼谷一月二十八日电】泰国总理克立·巴莫和正在这里访问的斯里兰卡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保证他们要致力于把印度洋建成为一个“和平区”。    今天在班达拉奈克夫人启程去缅甸时发表了一项联合公报。公报说,两位领导人“申明他们要充分致力于贯彻联合国宣言,把印度洋建成为没有军事角逐的和平区”。    公报指出,两位总理“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就互相关心和共同感兴趣的范围广泛的问题进行了会谈”。    公报说,他们欢呼印度支那战争的结束,并“进一步表示相信,随着恢复和平,这一地区的国家能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为它们相互的利益而合作”。    斯里兰卡总理听取了关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发展情况的简报,并表示“欢迎这个地区的有助于持久和平和稳定的事态发展”。    同时,克立总理听取了关于不结盟运动情况的简报,“特别是结合将在一九七六年八月在科伦坡举行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泰国外长差提猜在班达拉奈克夫人到达时曾说,泰国“还没有准备好”参加不结盟集团。    公报说,斯里兰卡和泰国还“一致认为,消除军备竞赛,会进一步有助于达到和平的目标”。

4. 赞比亚西部与安哥拉毗邻地区军队调动

【路透社卢萨卡一月二十九日电】据今天报道,在同安哥拉毗邻的赞比亚西部,在进行军队调动,安哥拉内战是卡翁达总统所列举的于昨天实行的全面紧急状态的因素之一。    消息灵通人士在谈到军队调动一事时说,这是对该地区继续发生的动乱作出了反应。    【美联社卢萨卡一月二十九日电】赞比亚在由于可能发现了苏联的颠覆活动而部分实行了全国紧急状态的情况下,今天武装部队在卢萨卡周围设置路障的地方搜查汽车,并且在赞比亚—安哥拉边界增派了巡逻部队。    在卡翁达总统宣布紧急状态之后,卢萨卡和往常一样平静,店铺仍然照常营业。    西方的外交官说,由于安全问题增多,驻扎在接近安哥拉边界的西部省份的赞比亚军队增加了一倍,已达一千五百人之多。    赞比亚宣布紧急状态标志着这个不结盟国家的带头国与苏联的关系急剧变坏。    【路透社布鲁塞尔一月二十八日电】大约一百名英国雇佣军今天离开这里,去同得到苏联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和古巴正规军作战。这些人分乘三架班机从伦敦到达这里,然后乘坐从比利时国家航空公司租来的一架飞机前往安哥拉的北部邻国扎伊尔和金沙萨。    这批人中有一个人说,他们是去为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当“顾问”的。解阵一直遭到人运和古巴军队的进攻。他说,这批人是为制止共产主义的传播而作战的,因为美英政府都不准备采取行动。

第 2 版

1. 美《时代》周刊文章:《卢森堡处处有特务》

说苏驻卢大使馆的三十六名官员中有十二人是特务;苏对卢感兴趣的原因是卢的一些官员参与了西方许多军事秘密    【本刊讯】美国《时代》周刊二月二日一期(提前出版)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卢森堡》《大公国处处有特务》,摘要如下:    每星期三上午,从莫斯科飞来的苏联民用航空公司的233号班机,在卢森堡的国际机场降落。在通常情况下,从可乘八十名客人的“图波列夫式”喷气机走出来的是数目少得令人奇怪——很少超过十五人    ——的来自苏联首都的乘客。几小时以后,也许又有另外十到十五个乘客走上这架飞机飞回莫斯科,他们常常随身带着大量的不受检查的外交人员携带的行李。他们的来来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奉命前来注意每个来往的人的面孔的两个西方情报人员在密切地注视着这些动向。理由是:苏联民用航空公司的班机来往于卢森堡,是苏联情报人员进出西欧的主要途径之一。    科萨列夫大使监督着有三十六名苏联官员    ——他们同卢森堡人的比例大体是一比一万    ——的大使馆。    苏联大使馆的一秘兼新闻官麦谢里亚科夫笨拙地解释说,这个大使馆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是因为他的政府对改善同卢森堡的关系感兴趣。    据一些西方情报人士说,那很可能是一种编造。他们说,至少有十二个大使馆官员是“克格勃”或总参谋部情报部的成员。据说麦谢里亚科夫本人就是“克格勃”的站长,文化参赞加甘诺夫是总参谋部情报站的站长。此外,从去年七月开始的苏联民用航空公司班机每周一次飞往卢森堡的飞行,是由三年前因窃取工业情报而被驱逐出法国的一名“克格勃”特务谈判达成的。    不难解释苏联为什么对卢森堡感兴趣。虽然大公国确切说来并不是一个军事强国(它的军队人数包括一百人的军乐队在内总共只有五百人),但是它属于北约,而且它的一些官员参与了西方的许多军事秘密。这个国家是通向比利时、法国和西德的一条宽广的大路,从大公国驱车到美国在德国的基地不到一小时,而到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只需两小时。卢森堡的大部分边界甚至不设海关人员,而它的松树林又为想漫步进入另一国的任何人提供了许多安全的过道,这些松树林还可以作为隐藏间谍用来递送情报的“死信箱”的地方。    为了掌握苏联间谍的活动情况,卢森堡有它自己的情报机构即情报局。这个情报局的活动费预算只有八万美元,据说,这个情报局只有六个够格的特务。    卢森堡的情报人员,象美国中央情报局那样,目前正在受到大公国议会的抨击,而且,可能不久便处于议会的一个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之下。社会党人格朗兰说:“我们不想成为情报组织在这里进行的无声战争的一部分。”但是,在大公国的无声战争是令人不舒服地实际存在着的。    【德新社卢森堡一月二十六日电】据今天这里报道,卢森堡政府正在调查关于卢森堡大公国首都,已成为苏联在欧洲进行间谍活动的中心的说法。

2. 美众院情报委员会报告透露: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活动

【路透社华盛顿一月二十七日电】美国总统福特的政府和数名国会议员大肆咆哮,但未能阻止向报界泄漏有关国会查讯美国各情报部门的消息的浪潮。    来自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报告的最新透露说,这些情报局的行动,每年耗费高达一百亿美元,比他们向国会提交的数字多出三至四倍。    福特坚持说,未经授权发表这些情报,威胁了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亦危害了美国间谍的性命。    众院报告说,情报间谍的行动不受正常的监视,并且从事了充满冒险的行动。    ——一艘美国潜艇曾潜入海参崴海港,使情报官员能够接通一条电话线,偷听从那里至莫斯科的苏联军事情报。行动的日子没有发表。    ——在苏联领海内侦察苏联发射导弹的美国潜艇,至少九次与苏联船只相撞。    ——苏联船只超过一百次的发现美国潜艇,而且准备在必要情况下攻击潜艇。    报告并透露说:    ——中央情报局对不同的外国领袖提供财政支持。它没有提出任何一人的名字。    ——中央情报局给不同的国家元首出钱找女伴。它亦没有提及名字。    ——中央情报局拍制色情电影,用于勒索。    【法新社巴黎一月二十八日电】中央情报局原工作人员菲利普·艾吉今天下午在巴黎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他在会上谈到美国特务在葡萄牙的各种活动。    菲利普是在法国出版他的著作《一名特务的日记》时召集报界的。他说,美国的情报机构在西欧是非常活跃的。他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已给西欧的反共政党几百万美元。特别是在意大利是这种情况。可以预料,在法国下次总统选举以前也将这样,以便阻止左派掌权。

3. 日时事社驻苏记者文章:《处于“阴沉”抑郁气氛中的苏联党代表会》

【本刊讯】日本《世界周报》一月二十日登载时事通讯社驻莫斯科特派记者矶田定章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处于“阴沉”抑郁的气氛中的苏联党代表大会》,摘要如下:    苏联的勃列日涅夫体制目前在内政、外交所有方面都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面临着巨大的转折点。苏联今年最大的课题,不用说,就是将于二月二十四日召开的第二十五次共产党代表大会。当前,勃列日涅夫政权只有悲观材料,它提不出能够鼓舞苏联人民的新政策。在外交方面,恐怕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新鲜的事,把世界的视线吸引到苏联去。对迎来第十二年的勃列日涅夫政权来说,一个“阴沉”抑郁的时期开始了。    在上一个五年计划中,勃列日涅夫政权提出的主要口号,在内政方面是优先生产消费资料,提高生活水平,在外交方面是以改善美苏关系为主的和平共处,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在意识形态方面是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    苏联借二月共产党代表大会的机会要怎样改写、刷新被风吹掉或者因陈旧而看不清的招牌(口号),必须仔细观察。    一九七五年的谷物生产,因为旱灾,估计只有一亿三千七百五十万吨左右(计划是二亿一千五百万吨)。苏联当局正在竭尽全力确保人民吃的面包,但是,现在这个大歉收的影响表现为猪、牛等家畜的饲料都不够了;到今年春季,估计肉、牛奶、蛋也将不足。人们已在担忧饮食水平将会下降。    据说,苏联到去年年底为止,同欧洲共同体各国开始了进口肉的谈判;至于谷物,已同美国、加拿大等西方产粮国家签订了进口二千五百万吨到二千八百万吨的合同。据推算,苏联的粮食需求,一年约为二亿吨,所以,按理说,苏联正被迫需要进一步增加进口量。因为情况如此严重,所以从长远看,苏联仍然不可能摆脱重农主义。    另一方面,在经济管理上,苏联当局头痛的是生产设施迟迟不能完成。据说,一九七六年的设备投资中,竟有百分之七十用于更新陈旧的生产设施。这雄辩地说明生产设施工作效率的低下已使经济停止增长了。    在外交政策方面,将保持历来的“推进和平共处,加强国际缓和”的基本路线。今后,缓和这个说法大概将由“和平攻势”这个说法取而代之,作为苏联外交的新口号而出现。    虽然这样说,但是目前苏联在外交方面存在着许多困难。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要在二月的党代表大会以前解决恢复威信的事情有两件:(一)第二次限制战略武器谈判达成协议;(二)召开欧洲共产党会议。第二次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成败和去年以来迟迟未能实现的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访美也有关联,是预测美苏关系新进展的一个关键。    如果放宽眼界全面地观察今年苏联的外交,那么,在欧美,苏联将以去年夏季获得成果的全欧安全首脑会议(赫尔辛基会议)所造成的“稳定的东西方关系”为背景,更加提高嗓门向西方呼吁缓和。    另一方面,在亚洲,苏联将逼迫各国具体实现它早就提出的亚洲集体安全设想。但是,在现在的亚洲,对于实现亚洲安全设想来说是障碍太多了,譬如领土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日苏关系,继续保持紧张状态的朝鲜半岛,越南战后动荡的东南亚国家,还有最大的问题即日益深刻的中苏对立,等等。从上述亚洲形势来判断,要使亚洲安全设想成为现实,肯定是遥远的事情。尽管如此,目前促使苏联在外交上必须卷土重来的主要因素大概是两个:(一)激化的中苏对立;(二)美国总统福特的新太平洋主义。    今年,勃列日涅夫体制的稳定程度,将继去年之后成为人们经常严重关注的目标。去年年底,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背负着三重苦难,即:(一)生病;(二)农业萧条;(三)对美外交没有进展和欧洲共产党会议推迟举行。    尽管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背负着三重苦难,在内政和外交两方面都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政权却没有动摇的样子。这个谜是什么呢?第一是,以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苏为界限,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已把权力集中在手里,从那以后加强了自己的地位。第二是,目前在党的领导机构内部,勃列日涅夫总书记的地位虽然略微高于其他人,但是没有人拥有显然超出别人一头的势力,实力平衡,所以,谁稍有动作,谁就反而会遭到全体的攻击,而被赶走。这种“侏儒比身高”的情况有互相牵制的作用。第三是,在进入第十二年的勃列日涅夫体制下,由于历来的惰性,安于现状这种贪图“太平”的暮气渗到了党员中间。这样看似乎也是可以的。    总之,在目前状况下,只要不发生很意外的事态,二月的党代表大会不会实行很大的人事更动,也许自始至终是一次宣传苏联的政策的平稳的大会。

4. 意刊公布在意大利活动的苏间谍名单

【美联社米兰一月二十八日电】米兰的一家杂志(周刊)今天公布了据说是在意大利活动的苏联特务机关(克格勃)的间谍名单。    《全景》周刊写道,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意大利的头目是一个商务专员,他的办公地点设在罗马的一座别墅里。    据这家杂志说,其他被说成是克格勃特务的人,以苏联驻罗马大使馆为基地,他们的正式头衔从一等秘书到科学顾问都有。    【美联社伦敦一月二十五日电】英国《星期日快报》二十五日指出苏联驻伦敦大使馆的一名成员是苏联派驻伦敦的一名最高级军事间谍,并指出另一名苏联大使馆成员是负责照管克格勃(苏联特务机构)利益的人员。该报纸还刊登了这两人在伦敦的住址。

第 3 版

1. 外电报道:摩洛哥军队攻占西撒的安加拉

【法新社拉巴特一月二十九日电】摩洛哥的一项官方公报说,安加拉现在摩洛哥人的手中。    公报说,安加拉是经过一整天和一整夜的战斗于昨天占领的。    公报又说,在被俘虏的阿尔及利亚人中有一名中尉、一名准尉和一些军士。    公报说,摩洛哥军队缴获了大量地对空导弹和许多其他装备,其中包括大炮和一些车辆。    【法新社拉巴特一月二十九日电】摩洛哥发表的一项官方公报说,到昨晚为止,抓到了许多俘虏,其中有一百零一名阿尔及利亚人。    敌人的死亡包括阿尔及利亚军队第四十一营的指挥官和几十名阿尔及利亚支持的波利萨里奥阵线成员。    【路透社伦敦一月二十九日电】官方的阿尔及利亚新闻社今晚说,阿尔及利亚军队在西撒哈拉沙漠里同摩洛、哥军队激战后已被迫撤退。    阿尔及利亚新闻社说,护送一支粮食和药品运输队到西撒哈拉的一支阿尔及利亚陆军部队在遭到摩洛哥飞机轰炸后已经撤退。    阿新社说:“在一场力量绝对悬殊的战斗中,保皇派侵略军大量使用了重武器。”    阿新社又说:“(摩洛哥)联合使用飞机、炮兵和坦克表明了王国政权对待阿尔及利亚人民及其革命是多么的仇恨。”    阿尔及利亚没有说它的军队是否已全部撤出撒哈拉。    【路透社拉巴特一月二十九日电】摩洛哥新闻部昨晚的公报说,阿尔及利亚军队带着重武器和大炮进入西撒哈拉。    战斗是围绕着距阿尔及利亚边界一百八十英里(三百公里)的安加拉绿洲进行的,在那里,摩洛哥军队两天前进攻了一支阿尔及利亚——波利萨里奥军队。    一位摩洛哥官方人士说,阿尔及利亚第四十一营是由贝勒胡沙特上校指挥的。本月初,贝勒胡沙特曾同北越国防部长武元甲将军进行会谈。    【德新社巴黎一月二十九日电】据此间收到的消息,在战斗中双方都使用了坦克和炮兵,约有五百名阿尔及利亚士兵参加到波利萨里奥阵线一方作战。    据悉,摩洛哥已征召一万名后备役人员入伍。

2. 美联社记者分析: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双方的军事实力

【美联社巴黎一月二十八日电】(记者:维诺克)北非问题专家说,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争夺西属撒哈拉的一场战争中,摩洛哥将在后勤供应和经验上占优势。但是阿尔及利亚有更强大的空中力量并可能得到利比亚的支持。专家们在两个阿拉伯邻国在沙漠中接连第二天发生冲突后在分析它们的军事实力和弱点时一致认为,如果战斗扩大的话,摩洛哥人在供应和现成的交通线方面将会困难少一些。    专家们说,摩洛哥人已经在他们打算在西班牙于二月二十八日离开时同毛里塔尼亚一起接管的这个领地上站稳了脚。王国军队通往在摩洛哥的基地的供应线比阿尔及利亚人的供应线短,阿尔及利亚人的军队是从远距冲突地区一千五百公里的阿尔及尔的极其集中的系统指挥的。    一位密切了解北非事务的外交家说,“摩洛哥人在经验方面也占便宜。在一九七三年,他们有一个旅在戈兰高地同叙利亚人一起战斗,而且打得很好。此外,他们在一九六三年的三角的边界战争中狠揍了阿尔及利亚人。如果把完全不同的对法国人的游击战斗除外,阿尔及利亚人从未打过仗”。    专家们说,对阿尔及利亚有利的,是同摩洛哥(空军)的六十架作战飞机相比有一支二百零六架苏制作战飞机的空军。    双方军队的兵力大致相等,最精确的估计是阿尔及利亚有五万五千人,摩洛哥有六万一千人。

3. 马科斯结束对新加坡的三天访问

【法新社新加坡一月二十九日电】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今天表示坚信即将在巴厘召开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最高级会议会“确定加强东盟合作以促进这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的能够实行的各个方面”。    马科斯总统结束三天的国事访问时发表的联合公报中,两国领导人还重申他们坚信东盟是促进“这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发展的工具”。    在这次访问中,马科斯总统同李光耀总理讨论了广泛的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本地区的重要问题。公报说,会谈“是在热烈,友好和相互谅解的气氛中进行的,显示了新加坡和菲律宾之间的密切关系”。    马科斯先生今天回到了马尼拉。他的夫人和几名国务秘书陪同他作了这次访问。    两位领导人再次提到东盟,敦促这个组织的成员国采取“果断的主动行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这个地区成为和平和进步的地区”。    他们一致认为,“东盟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在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它的集体的力量”。    公报在提到双边关系时说,两国间的合作应当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贸易和工业发展方面,以及在城市建设方面交流知识和技术。    【路透社马尼拉一月二十九日电】马科斯总统今天回到马尼拉。他说他同新加坡总理会谈之后,他现在可以有把握地预言,下个月在巴厘举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首脑会议大有成功的可能。    他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八年以后,各成员国对于需要采取共同的行动,以政治上的决心和意志“弥补”这个地区“各国历史上的缺陷”这一点意见一致。

4. 日本《东京新闻》驻曼谷记者报道:《东南亚经济苦得要命,全受先进国家萧条影响》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一月八日刊登该报记者户塚一雄发自曼谷的一篇报道,题目是《东南亚经济苦得要命,完全受先进国家萧条的影响》,摘要如下:    去年一年里苦于萧条的东南亚五国,今年的经济前景依然不容乐观。因为它们的经济的格局差不多全是出口木材、橡胶、锡、铜、矿石等初级产品、纺织品等轻工业制品,从先进国家进口工业制品、原材料。而且,先进国家以萧条为理由限制初级产品进口,这反过来影响到国内需求,加剧了萧条感。即使不是那样,贸易在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是极大的。它们非常容易为先进国家的繁荣和萧条所左右。总之,东南亚各国完全受到先进国家萧条的影响,一齐处在十分苦恼的状态中,这是真实的情况。    除印度尼西亚外,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在一九七五年度都是负增长,这个事实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这种情况。但是,各国都开始感到萧条已到沟底,景气不会进一步恶化了,普遍的估计是,虽然不明朗,维持现状的状态将继续下去。尽管如此,事实却是萧条在日趋严重,各国都强烈地希望先进国家迅速采取刺激景气的对策。日美限制纺织品进口的影响——泰国泰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估计,一九七五年度泰国的经济增长率名义上是百分之七点四,实际上是百分之五点四。由于石油冲击和印度支那半岛形势急剧变化,一月到六月期间已经创了负增长百分之十三点八的纪录,七月到十二月期间的结果还没有统计出来,可是,由于库存投资、设备投资差不多停止了,所以,整个一年中肯定是大幅度的负增长。    出口产业中唯一有名的纺织业也由于日本、美国采取限制进口措施,不得已而缩短开工时间百分之二十五,正为大米、玉米、橡胶、珍珠粉、砂糖、锡等主要的初级产品的价格下跌而苦恼。物价也每年上涨百分之二十五,住在曼谷等城市里的人的生活是苦的。一九七五年度发生了一百三十起劳资纠纷事件,这就证明了生活的困难。三大出口品不兴旺创造了纪录——马来西亚邻国马来西亚尽管在一九七四年度实际增长率达到百分之六,可是,在一九七五年度却完全是负增长。    马来西亚的经济取决于橡胶、木材、锡这三大出口物资的出口情况如何,但是,一月到六月(一九七五年)期间是出口四十一亿零七百万美元,进口四十一亿二千七百万美元,差额虽小,却是创造了二千万美元这一从没有过先例的贸易赤字的纪录,使马来西亚政府愕然失色。由于这种出口不兴旺的原因,橡胶园工人的日工资从三点六马来西亚美元降低到三点四马来西亚美元(一美元折合二点四马来西亚美元),所以,物价上涨率实际上已突破百分之十。出口的不兴旺减少了关税收入,因此,政府也煞费苦心地采取了取消录用新职员、节约经费等措施。靠石油涨价闯过难关——印度尼西亚在各国都由于无增长或负增长而为克服萧条伤脑筋的时候,唯有印度尼西亚以实际增长百分之五而自豪。    在出口方面,除石油增加百分之三以外,木材、橡胶、咖啡、虾等初级产品的出口都减少近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因此,外汇储备额也出现了好象要低于五亿七千万美元的迹象。只是同其他国家相比,这些初级产品的出口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大的,由于石油价格上涨,亏损大部分被弥补上了。在物价上涨方面,物价上涨率一直稳定在百分之十以下。可以认为这是因为政府为了准备一九七七年的大选,提出加强发展工农业的政策,有意识地采取了刺激景气的措施,因此,很多人估计,今年也将作为唯一例外的国家,实现正增长。转口贸易继续出现危机——新加坡新加坡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独立已经十年了。在这十年中,它一直以经济实际增长率每年都达百分之十三而自豪,可是,一九七五年几乎近于无增长,看来,大幅度增长今年也已经没有指望。赚来国民收入百分之二十的炼油业在一九七四年的石油冲击以后,开工时间也缩短百分之三十五,食品加工业的开工时间缩短百分之二十三,电子工业的开工时间缩短百分之二十二。结果,出口比上一年减少百分之五十,威胁着靠转口贸易为生的新加坡的经济。初级产品的出口无望恢复——菲律宾以木材、铜矿石、椰子等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项目的菲律宾,一九七四年的实际增长率是百分之五点九,一九七五年也几乎是无增长或负增长。很多人悲观地认为,这样下去,今年也不能指望会增长。木材出口减少百分之四十六,铜矿石出口减少百分之六十八,椰子等农产品出口减少百分之十点三。企业相继破产,反映了萧条,一九七五年有一百二十多个企业停工。为了弥补贸易的这种不兴旺状态,政府就设法招揽游客,正在大建旅馆。结果,建筑部门同汽车、烟草业一样,稍稍避免了一点萧条。菲律宾的经济实际上掌握在几个财阀手中,政府不能采取适当的萧条对策,这也成为萧条加重的原因。人们担心今年是物价高涨的一年。

第 4 版

1. 香港《七十年代》文章:《中共释俘政策剖析》(上)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一月号刊登署名辛明的一篇题为《中共释俘政策剖析》的文章,摘转如下:    去年三月十九日,中共宣布特赦释放全部在押战争罪犯共二百九十三名,其中有国民党的军、政、党、特人员二百九十名,这都是在大陆作战时被俘或被捕的。接着九月二十二日,中共又宣布全部宽大释放在押“蒋帮武装特务一四四人”。这是在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五年,由台湾派遣“反攻”大陆而落网的。两次释俘都规定:“愿意回台湾的,可以回台湾,给足路费,提供方便。”十分明显,这两个“全部”释放,它对于人们观察中国当前的政局,特别是关系台湾问题的演变,确乎都是非同小可的事情。因此,理所当然地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和广泛议论。在这里,笔者试对中共这两次全部释俘,作一番比较客观的、如实的、历史的、全局性的理性探索,以增加对中共政策的认识。    中共为什么全部释放两批战俘?为什么给他们优厚的待遇?为什么允许他们自愿回台?    这是许多人寻求解答的问题。    人们只要冷静地回顾一下历史,联想一下既往的大量事实,同时环顾当前的政治形势。那末,就应该承认中共的释俘决不是偶然的事件,决不是中共一时玩弄的“伎俩”,更不是趁蒋介石死了,来套“花招”困扰台湾。事实上,中共宣布全部释放战犯时,蒋介石还活着。    为此,我们提出值得重视的以下三点:长期的一贯的政策    第一、中共宽大俘虏,特赦战犯,是长期的一贯的政策。    中共早在二十年代为红军制订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郑重地订了一项:“不虐待俘虏”。一九四七年,在内战又大打起来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又发布《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国民党也承认,中共对待俘虏,是做得比较好的,他们对待俘虏一般确是做到:不打、不骂、不搜腰包。进一步争取俘虏,愿留者欢迎,愿去者欢送。中共当年的兵源一部分来自俘虏。四八年以后,国民党军队纷纷败阵,中共大事扩充起来的人民解放军,几乎过半数是国民党的俘虏兵,用的是美制援蒋的武器,所不同者,是掉转了枪口“打老蒋”。事实很明显,第一批获释战犯是来自蒋总统当年指挥的大军,第二批获释特务是来自蒋经国院长亲自指挥的“反共救国军”。台湾不冷静考虑一番中共何以能一贯地执行其优待俘虏的政策,并且成效卓著,以致台湾一听中共释俘,就惊慌万状。    再说特赦战犯也不自今年始,中共以前已有六批特赦。对于连续七批的特赦,特别是最后一批完全释放了,请问台湾当局究竟盘算了一些什么?考虑过什么对策呢?台湾当局抱着“鸵鸟政策”,装着熟视无睹,对被俘者的死活不认真查究探问,对于被俘战犯在台的家属不作妥善安排,特别是对于今天被释自愿回台者,拒不接纳,如此居心,岂能令人同情呢?台湾当局难道就此得以“宁静”吗?还是转回头去多多反省一下吧,如下改弦更张,更大的风暴势必到来。宏大量度与群众基础    第二、中共宽大俘虏,有宏大的度量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对于中共长期以来一贯宽大优待俘虏,这是有目共睹的,应该无可怀疑。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以为在战场上被俘可得宽大,在其他场合被捕者就难得宽大了;中下级官兵可得宽大,大头目就难得宽大了;军人可得到宽大,党政人员、特别是反共突出的特务人员、或者是有“血债”的,落到共产党手里,可能只有死路一条。或曰:四九年以前的历史上的战犯较易得到宽大,而在中共政权建立以后还进行破坏的“现行犯”就要严惩不宽了。    从历史上考察一下,事实并不如此。例如: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被张学良杨虎城抓起来,当时等于是落在共产党手里的俘虏。中共要是出于意气报复,迎合当时张杨两部对蒋的愤恨,那完全可以置蒋介石于死地;但是,中共却是派周恩来耐心说服张杨把蒋介石放了。蒋介石当时发誓:“有我蒋介石在,再不会有反共战争。”可是蒋介石一离开西安就翻过脸来拘禁了张学良,反共战争越打越大。这样看来,是不是共产党未曾料到,宽大了的人会对他反噬一口呢?是不是因而接受教训就不再宽大了呢?事实表明,并非如此。    这两批全部释放战俘可以澄清一些怀疑:曾经在战场上违反国际公法、施放毒气的兵团司令黄维放了;在长春组织顽抗中共,造成长春长期被困的前长春市长尚传道放了;参与策划杀害杨虎城全家的军统要员周养浩放了;大批反共的急先锋、各省的军、中统站长放了。第二批释放的特务,全部是在六二年到六五年被派遣到大陆,进行破坏,图谋颠覆中共政权的,他们是中共所称的“现行反革命罪犯”,而这次也全部放了。获释又都得到公民权,得到优厚的照顾。这确是体现了中共政策的宽宏。中共在第一次特赦时就公开宣告:“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要改恶从善,都有自己的前途。”    由此可以看出,中共的优待俘虏政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就是说广大群众也能理解并贯彻执行这一政策。中共“不虐待俘虏”的政策,在群众中深入人心,他们一致照办。试想曾经施放毒气的黄维,当年在战场上被俘,如果听任士兵报复泄愤,那还能保住老命到今天吗?所以,对于中共释俘,不能看作是某某少数人,一时心血来潮,施以小惠,玩弄花招。它是一个光明磊落博大宽宏的政策,这政策是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的长远利益,而又为广大群众所拥护,并且普遍贯彻执行的,这又体现了中共政策的严肃性,和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的纪律性。请台湾对照考虑一下本身又是如何呢?释俘政策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共宽大俘虏的政策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    中共为什么能够这样一贯地优待宽大俘虏?它是根据什么来制定这种政策的?它何以又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贯彻执行?(上)

2. 苏联《真理报》报道《地下海》

【本刊讯】苏联《真理报》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以《地下海》为题报道:    沙漠地带的水贵如黄金。特别是在这里,方圆几百公里的地方既没有河流,也没有湖泊和井。但是看来沙漠并不是这样缺水。这里经常有连绵不断的秋冬降雨和降雪。怎样把这些水收集起来和加以利用呢?这个问题很久以来就困扰着科学家和水文地质学家。    土库曼部长会议地质局主要水文地质学家巴蒂尔申说,如果说我们的淡水极缺的话,那么咸苦的地下水在我们共和国相反是很多的:砂层下面整个是咸水库。但是也有一种两层的“馅饼”,上面一层是淡水。这样便得到了启示,难道不能制造人造淡水透镜体吗?    于是水文地质学家们在西卡拉库姆选择了一块面积近三百平方公里的适当地段。在地段的一端开挖集水坑收集雨水。需要的地方还筑起小水坝挡住水流。在雨季,来自天上的水顺着天然的开阔泄水斜坡流入集水坑内,再穿过很厚的沙层受到净化,最后渗入地下“指定的”地方,积存在卤苦水库的表层。巴蒂尔申继续说,这样一来,在地下海中便形成几乎二十米厚的淡水透镜体,即贮集了几百万立方米的优质淡水。这些水足以供两万只以上的羊整年饮用。    目前这里正在着手完善利用人造淡水透镜体的设施。我们认为,这种收集和贮存大气降水的新方法大有前途。据科学家们估计,用这种方法可以将全年百分之七十以雨和雪的形式降下的水贮蓄起来。现在第一份卡拉库姆最适宜集水区的简图已经编制出来。有人建议除利用卤苦含水层贮水外,还利用厚砾岩层形成地下淡水库。

3. 美报消息:《阿拉伯半岛在飘向亚洲大陆》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十八日以《空间照片表明阿拉伯半岛在飘向亚洲大陆》为题报道:    美国宇航员在今年七月美苏进行联合空间飞行期间所拍摄的照片证实,整个阿拉伯半岛正缓慢地向亚洲大陆转动,戈兰高地地区很可能是地质上的中心点。    现在流行的大陆飘移理论认为,阿拉伯半岛正在某种程度上缓慢地向东飘移,最终将堵塞波斯湾。据埃尔—巴茨说,美国宇航员在“阿波罗—联盟”飞行期间所拍摄的照片揭示了那种飘移的地质证据。埃尔—巴茨是这次飞行的地球观测和照片研究协调人。    埃尔—巴茨最近在向记者们作的一次简况介绍中说,发现从大约从戈兰高地地区往东再往北延伸了一个巨大的扇形裂隙和断层线的复合体。他说,据认为,这些断裂线是一条地质断裂线的最后部分,这个断裂线是从红海往北延伸,穿过亚喀巴湾、死海和加利利海。确实,据推想,中东的这些重大的陆地痕迹是阿拉伯半岛移动的结果。    埃尔—巴茨说,在获得“阿波罗—联盟”飞行期间拍摄的照片之前,人们不知道这条断层线已延伸到戈兰高地西北的这个地区以外。    他说,这些照片所揭示的这个扇形图形表明,阿拉伯地块的移动是缓慢的转动,而不是简单地向东飘移。    虽然这些照片揭示了千百万年来一直在发展的特征,但是宇航员们还捕捉到了一些只有在一刹那的间歇才能看到的瞬间即逝的活动。    埃尔—巴茨说,宇航员们拍摄到了西班牙、泰国、澳大利亚和新英格兰附近海洋内的神秘的间歇波的照片。    这些可见的深入海下的波中有些长达三十二英里。看上去它们排列成中间相隔大约三英里的平行线。埃尔—巴茨说,由于只能从空间和一次仅几分钟内看到这种波,因此无法讲明这些波的移动速度是多大。埃尔—巴茨说,在过去的空间飞行中曾拍摄到过这种波,但只有“阿波罗—联盟”飞行中拍摄的照片才证明,看来它们是大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他说,它们对海面状况以及温度和盐分不同的水中营养物的移动一定会有影响。虽然这些间歇波快得几乎侦察不到,但是在中东上空侦察到的这些大块陆地的移动慢得几乎不能理解。埃尔—巴茨说,阿拉伯半岛看来是以一年大约两英寸的速度在向东转动。    由于存着一些短促突然的移动可达两倍于这个速度的可能性,因此地质学家们预计在大约一千万年以后波斯湾口将被完全堵死,使这个海湾成为一个湖泊。    到发生那种情况的时候,阿拉伯半岛的这一移动可能已在加利利海以北形成了另一个狭长的湖泊。

4. 印《印度斯坦旗报》消息:《发现了新的(预报)洪水技术》

【本刊讯】印度《印度斯坦旗报》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以《发现了新的洪水技术》为题报道:    印报托报道,根据英国的一项研究报告,现在已有了预报和估计任何特定地点的洪水的新技术。    运用这些技术,有可能预报出某个特定地点在一场已知的暴雨之后将发生一场多大的洪水,并且说明洪水将会持续多久。    当把集水量以及雨量的详细情况一起列入公式,便会得出有关这次洪水发展到最高峰所需的时间以及洪水将持续多长时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