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2-28

第 1 版

1. 日报报道:《中国开展坚持新教育制度的斗争》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二月九日刊登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石川的报道,题目是《中国开展坚持新教育制度的斗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摘要如下:    当前,中国正在以理科综合大学清华大学为中心,开展一场“坚持”文化大革命后诞生的新教育制度的“斗争”。    按照将从明年开始执行的第五个经济五年计划,工业技术水平据料将迅速提高;而这次的“教育批判”,大概可以理解为要在这种新形势下把“教育战线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路线”固定下来。    目前,在中国,它的原则是使大学脱离“象牙之塔”,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对这种新教育制度表示怀疑的所谓“怪论”,主要出在理科的领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技术水平比较低的阶段容易实现。但是,在电子等需要高深的专门知识的领域,无论如何也有限度——因此,“倒退”的空气好象就产生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文章说:“‘教育界那种怪论’评论大学的现状是不要理论,实践——实践——实践。”    对于这种想法,大约一个月以前,在清华大学的学生中间就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接着波及北京大学,据说正在用大字报进行批判,展开集体讨论。    据传,大学里的大字报介绍教育行政负责人“向后看的讲话”内容,也“点名批判”了。《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给人强烈的印象是,着眼于批判在教育战线蔓延起来的“修正主义的倾向”本身,而不在于“追究”没有明确“责任之所在”的行政主管人员的“责任”。许多评论把重点放在介绍文化革命后的新教育制度的成就上。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文章指出清华大学的学生到车间去以后作出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成绩。文章说:“学校是阶级斗争的重要阵地,决不是单纯为科学传授知识的场所。”    中国设立了新型的学校,譬如象继承延安时代抗日军政大学的传统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名副其实地进行着农业的实践教育的辽宁省朝阳农学院等等,正在稳步地巩固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路线相称的教育制度。可以认为,以这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教育革命斗争”为开端,“批判和斗争”将会在全国各所大学一齐开展起来。

2. 《日本经济新闻》驻京记者报道:《〈人民日报〉批判文章,矛头指向教育界的回潮》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十二月十二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中空的一则电讯,题目是《中国<人民日报>等一齐发表批判文章,“矛头指向教育界的回潮”》,摘要如下:    中国最近在引人注目地开展积极推进新教育制度的运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十一日一齐登载了署名的小评论和介绍现在的新教育制度产生的具体成果的文章,针对教育界开始出现的怀疑教育方向的风潮进行了抨击。    《人民日报》登载的评论员文章指出教育界出现了一种“奇谈怪论”,说:““文化革命以来的教育制度总没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就是要扭。”文章抨击说,这就是要恢复在文化大革命中已被否定的“智育第一”、“小宝塔”,归根结底是企图倒退到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的学校去。    不过,关于为什么教育界出现了这种“怪论”的背景,却稍欠具体的说明。但批判“怪论”的矛头是指向这样一些论点,如“工农兵大学生水平低,要让中学生直接上大学”,或者说“开门办学”对提高专门知识不利,等等。看来,“怪论”是企图使中国走上“技术第一”的方向。

3. 日报驻京记者电讯:《北京大学活跃的教育革命运动》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二月二十四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田所发回的一则电讯,题目是《北京大学的活跃的教育革命运动》,摘要如下:    中国的教育革命运动,在该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也活跃地展开了。二十三日,驻北京的外国记者,在这所大学听取了该大学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周培源等的说明,并参观了大字报。通过说明和参观,我所得到的深刻印象是,这次运动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在这所大学首先开始的五四文化革命同旧文化进行斗争的继续。今后仍将继续下去。北京大学自二十一日开始,在该大学党委会的领导下,同清华大学一样,把大字报贴在用席棚隔开的一个里院。    北京大学的大字报的特点有如下几点:一、校内没有被点名批判的。    二、批判的内容客观而且丰富多彩。    三、表明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的延续。反对孔子所代表的数千年来的封建道德及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等“糟粕”的性质鲜明。尤其是文学系十二名著名教授根据各自的专业和个人体验说明旧教育弊病的附有草稿的大字报,和长期在北京大学工作的工勤人员诉过去苦的大字报,给人的印象最深。    北京大学对校外一部分人的批判如此丰富多彩,反过来说,表明北京大学的历史和过去的教育曾经有过很多问题。周培源教授和教育革命小组负责人在说明会上无可指摘地揭露了文革前贯彻培养“精神贵族”的教育邪路。也说明了过去的学生那种不良的倾向,把从地方来的农民父亲说成是“邻居”、只会写“青云有路终需上,宇宙无名誓不休”这种完全暴露出人头地欲望的对联,他们同现在集体创作出为工农兵所喜闻乐见的《理想之歌》的工农学生是格格不入的。    周培源教授总结说,“我曾在清朝、国民党、解放后三个时代搞学问。但是只有在毛主席的教育路线之下才有可能搞于人民有用的学问。现在的争论对决定前进还是倒退是极为重要的。”

4. 柯西金抵土耳其访问

【美联社安卡拉十二月二十六日电】苏联总理柯西金今天抵达土耳其进行四天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他将出席用苏联贷款在土耳其修建的第三钢铁厂落成典礼。    他在抵达机场的讲话中说:“我们认为我们同土耳其的关系是良好的,但是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关系。我希望我的访问将有助于这一事业。”他说,改善关系的所有必要因素都已具备。    大部分观察家们认为,由于美国今年二月实行武器禁运,土耳其对美国感到了幻灭,但是这大概不会造成土耳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完全倒向苏联阵营。    土耳其已表明对于苏联表示愿意出售武器来弥合禁运造成的、而土耳其的欧洲盟友又没有充分予以弥补的差距还不感兴趣。    【路透社安卡拉十二月二十六日电】正在这里进行访问的苏联总理柯西金同土耳其总理德米雷尔于今晚举行正式会谈的第一次会议,会议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事后未发表任何声明,而官方人士说,他们讨论了国际问题,包括塞浦路斯与中东问题和改善苏联同土耳其的关系问题。    经过许多世纪的仇视与战争之后,土耳其同俄国的关系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改善,当时土耳其对苏联的主动行动作出了响应。    由于克里姆林宫希望说服土耳其脱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加入中立阵营,苏联的态度就有了转变。    尽管这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翼的重要成员国拒绝签订不侵犯条约,但它接受了苏联的十亿美元的贷款。    据外交人士们说,德米雷尔的右翼的联合政府要求进一步改善经济方面的关系,柯西金很可能会重复莫斯科关于签订一项不侵犯条约的建议。    一位观察家说,“土耳其对苏联人的态度从冷若冰霜的不信任转变为热乎乎的不信任了。仅此而已。”    【安莎社安卡拉十二月二十六日电】苏联总理柯西金今天抵达这里同他的土耳其同行德米雷尔就双边的经济和欧洲政治问题进行四天会谈。    为这位莫斯科官员的到达采取了非常安全措施,所发生的唯一值得注意的事件是:在柯西金和德米雷尔乘坐的轿车进入城市本身时,一批土耳其学生开始齐声呼喊反苏反共口号。

5. 塔斯社报道《柯西金在安卡拉讲话》

【塔斯社安卡拉十二月二十七日电】题:柯西金在安卡拉的讲话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说,苏联愿意继续同土耳其这样建立关系,即“使这种关系变成为欧洲和亚洲和平与安全更有效和持久的因素”。    他在这里在土耳其总理德米雷尔为欢迎苏联客人而举行的宴会上讲了话。    苏联政府首脑说,我们同土耳其的合作是在“不损害其他国家利益,其中也包括土耳其的邻国”的利益的情况下进行的。    柯西金指出,位于两大洲衔接点的土耳其能够对把缓和从欧洲推向世界其他地区,首先是推向亚洲作出不小的贡献。    他补充说:“在这方面全欧会议上获得的经验可资借鉴。”

第 2 版

1. 日本《世界》杂志文章:《赫尔辛基会议之后的苏联外交》

【本刊讯】日本《世界》杂志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赫尔辛基会议之后的苏联外交》,摘要如下:    自赫尔辛基欧洲安全合作首脑会议闭幕以来,围绕着实施这次会议的“最后宣言”问题,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苏联与西欧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苏联在欧安会结束后一过完暑假,为了巩固和扩大固定欧洲边界的现状、东西方经济交流及政治上的缓和等克里姆林宫所认为的会议的“成果”,就开始致力于双边协商了。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则专把焦点集中在“最后宣言”中的自由交流人员、思想、情报的条款上,企图在东西方的壁垒上打开一个尽可能大的缺口,采取了种种动摇战术。    在欧安会的成功造成了勃列日涅夫外交“胜利”的印象之后不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面对西方的严厉批评和反击,苏联一再陷于守势。西方国家对苏联在欧安会上单方面获得利益感到不满,又对左翼力量在葡萄牙以及欧洲各国抬头感到不安,还认为在苏联领导内部鹰派的压力加强了等等,因此,西方国家内部对苏联展开的对西方外交的不信任和疑虑就一齐爆发出来了。    八月中旬,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总统福特曾经联系到葡萄牙形势发出警告说:“苏联把缓和作为追求单方面利益的隐身草。”以此为开端,西方政治家对苏联的批评以及西欧各家报纸关于要警惕苏联的议论都相继出现了。    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于八月十七日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和平与社会主义问题》理论杂志总编辑萨罗托夫,赞扬了这家杂志的重要性,这就给要警惕苏联的议论火上浇油。因为,据说萨罗托夫总编辑是苏联共产党政治局委员苏斯洛夫的嫡系鹰派理论家,欧安会之后不久,他在八月六日的《真理报》上发表了题为《列宁的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的文章,不仅遭到西欧保守派反对,甚至也招致了各国共产党的反对。    这篇文章使西方产生了这样的疑虑:苏联通过欧安会巩固了东欧的势力范围之后,是不是要利用西方的经济危机,推动西欧各国共产党来离间西欧阵营?    很明显,西方这种警惕苏联的议论含有相当大的夸张的成分,也可以感到它有意要煽起反苏气氛的味道。但是,问题是,在萨罗托夫的文章引起很大反响的时候,长期休假后刚刚返回的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为什么首先会见众目睽睽的人物,并高度评价其理论活动呢?正如一些共产党国家问题研究家们所说,暂且不论在其背后是不是克里姆林宫内的鹰派压力增大了,事实上给人的印象是,欧安会之后,苏联对西方的外交立足未稳,在软硬两条路线之间微妙地摇摆,在苏联领导内部可能存在着某种意见对立,这种揣测大概是成立的。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秋季首脑外交的第一个回合,苏联邀请葡萄牙总统戈麦斯访问了莫斯科,其意义不小。    苏联领导人肯定已经大为注意西方对苏联介入葡萄牙的警告。    可以认为,苏联已确定的方针是,同意葡萄牙共产党后退一步,正式表示支持稳健派政权,在介入葡萄牙形势问题上强调自己的“清白”,同时,牵制西欧各国的干涉,以长远的眼光谋求加强与葡萄牙的关系和扩大影响。    作为赫尔辛基会议的“善后处理”,具有更重要意义的是,苏联和东德签订了新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新条约强调苏联与东德之间的经济合作以及加强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一体化,使东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比过去更加紧密地与苏联结合起来。新条约以赫尔辛基会议同意固定欧洲现状为后盾,向国内外宣告了东西德永远分裂和东半部属于苏联阵营。可以说,重要的是用双边条约将欧安会上还暧昧的问题变成了无可争议的既成事实。    在吉斯卡尔·德斯坦即将访苏的十月九日,公布了授予苏联持不同政见的物理学家萨哈罗夫博士诺贝尔和平奖金的决定。这也许是使法苏双方对“思想交流”的态度变得特别僵硬,使对立表面化的一个原因。即使萨哈罗夫博士是无愧于接受和平奖金的人物,但是,挪威诺贝尔和平奖金评选委员会在赫尔辛基会议之后的这种时候,从许多候选人中选中萨哈罗夫,不能说在其背后没有政治意图。可以说,这一授奖决定是西方企图试探苏联对“赫尔辛基宣言”的诚意的挑战。

2. 瑞士报纸文章:《苏联的野心是什么?》

【本刊讯】瑞士《日内瓦日报》十一月二十五日刊登其主编克鲁德·莫尼耶的一篇题为《苏联的野心是什么?》的文章,摘要如下:    赫尔辛基条约签定后的几个月,条约的最奇特的成果之一是冷战精神死灰复燃。在它生命中暂时不幸的西方(因为它的经济发展出现缓慢),已经重新看到“莫斯科的手”伸向各方和苏联怀有霸权目的。人们会承认,事关重大,因为特别是对西欧来说,问题在于知道苏联是否象一位中国朋友激动地对我们所说的那样,在内心深处怀有征服我们祖国,使之变成苏维埃共和国,并“把其财富据为己有”的野心。    我们觉得,首先应当从前景方面来看待苏联的救世主主义论点,这个论点表明,根据它对普遍主义的奢望和根据它的几乎是宗教式的性质,苏联共产主义永远将不会中止它在地域上的扩张,除非在军事上受到反击。    我们认为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同任何天然命运没有什么联系。这些完全真实的危险是另一回事。事实上,我们所看到是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不可抗拒的“呼吁真空”。不管其意图怎样,一个强国永远既不能用扩张的愿望,也不能以一个强大的对手会使自己置于其统治之下的那种恐惧,来抗击填补真空这个有害的企图。人们都知道,今天最使人忧虑的“真空”是欧洲南翼——从土耳其到葡萄牙。    如果人们打算阻止苏联共产主义扩张,那么头号的优先要作的是通过直接援助、经济合作或军事联盟的方式来巩固所有敏感性地区。    第二种危险是应当回忆一下苏联的战略地理状况:是一个辽阔而又闭塞的国家。这个俄罗斯帝国有了发展,变得富裕,人口增加,并越来越明显地抱有它千百年来一直希望走向开放的海洋的愿望。    人们知道,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都主要是由于迅速扩张的德国的强行入侵。有朝一日,对苏联也将提出同样的问题。这种入侵并不是纯客观的事物。心理方面占优势地位。这是今天的危险所在:人们根据各种迹象已得知,某些少壮阶层正在秘密地、但却是不可抗拒地在莫斯科夺取政权。由于国内的政治原因——恢复生产,平息争吵,激励民族精神——这些继承人很可能认为最后走向开放的海洋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这一点,我们能做什么呢?继续试图用贸易和各种交往来从心理上消除苏联的入侵,如果这样,那是个无希望的任务。    面对苏联,在善于保持开放的同时,我们应当强大。我们的自由非常值得我们为此而作出努力。

3. 美报刊登发自苏联格鲁吉亚的报道说:格鲁吉亚人仍强烈怀念斯大林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十二月十五日刊登一篇发自苏联格鲁吉亚的报道,摘要如下:    所有的斯大林塑像都哪里去啦?    在这里提这个问题是很自然的。在苏联所有的城镇广场之中,只有这里还留下绝无仅有的纪念碑,即一座高十英尺、身着元帅服的塑像。    这座塑像之所以能够存在下来,是因为这里是约瑟夫·维·朱加斯维里诞生的地方。    斯大林的格鲁吉亚同乡对他的怀念一向是很强烈的。在赫鲁晓夫下台之后,克里姆林宫已不再那么坚持认为斯大林是应该一笔勾销的人物。    今天,虽然没有重新树立斯大林的塑像,但是在格鲁吉亚的许多官方场所,从政府机关到少年宫,还悬挂着他的画像,同列宁和勃列日涅夫的画像挂在一起。如果说现在对他不搞崇拜的话,那也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公开赞扬他。    格鲁吉亚副总理奥·叶·切尔克齐亚说:“斯大林是国家和共产党的一位杰出人物,这一点是绝对不成问题的。格鲁吉亚人民仍然非常尊敬他,虽然我们并不忽视他的缺点,如果他没有去世,这些缺点本来还不会暴露出来。”    格鲁吉亚一位集体农庄庄员小心谨慎地说:“确实,他犯了错误,但是要记住,在二十年代,当国家确实处于一团糟的时候,他把全国团结起来。伟人也会犯错误的。”    那么,为什么再也看不到斯大林的塑像呢?不管怎么说,过去的塑像在哪儿呢?    一名俄国妇女说:“肯定地说,那些塑像没有毁掉。我想它们存放在某些地方的仓库里。”

4. 美驻希腊大使馆一秘被暗杀

【美联社雅典十二月二十三日电】美国官员们今天说,在美国驻希腊大使馆当特别助理的一位职业外交官理·韦尔奇,在进入他在雅典郊外的家里时,被三名不明身份的袭击者开枪打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罗·芬塞思在华盛顿证实韦尔奇已经被打死,但是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详细情况。    希腊政府在一项声明中表示“深切哀悼”,并保证将“尽一切努力来捕拿血腥的谋杀者”。    【路透社雅典十二月二十三日电】韦尔奇(美国大使馆一等秘书)的名字,被列入英文《雅典新闻报》最近公布的所谓在希腊活动的中央情报局间谍的七人名单之中。    《雅典新闻报》在公布所谓中央情报局间谍的名字时说,它从一个自称希腊人和美籍希腊人委员会的组织那里得到了这一名单。该委员会在一封信中说:韦尔奇的任务“是务必使卡拉曼利斯总理的政府不致脱离控制”。

5. 法新社报道:美国九大城市人口逐渐下降

【法新社华盛顿十二月二十一日电】据美国统计局发表的最新数字,在一九七○至一九七三年间,美国十个最大的城市中,有九个城市的人口下降了。    数字显示,最古老的东岸与中西部城市的人口持续下降,而南部与西部城市人口则继续增长。    纽约乃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人口为七百六十四万六千八百一十八人,而一九七○年人口则为七百八十九万五千五百六十三人;芝加哥居于次位,人口三百一十二万七千九百二十九人(一九七○年人口为三百三十六万九千三百五十七人);洛杉矶人口为二百七十四万六千八百五十四人(七○年人口为二百八十一万一千八百零一人)。    但华盛顿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名次,则被加州圣地亚哥和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取而代之,分居第九、十位。    十大城市中,唯一人口在此期间有所增长的是第六名的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人口从一九七○年的一百二十三万二千八百零二人增加至一九七三年的一百三十二万零十八人。

第 3 版

1. 美国防部计划向以色列出售四架预先警报飞机

【美联社华盛顿十二月十九日电】五角大楼今天对国会说,它计划向以色列出售四架E—2C型装有雷达设备的,价值二亿一千万美元的预先警报飞机。    国会是在以色列国防部长佩雷斯同拉姆斯菲尔德国防部长就以订购武器问题进行会谈之后第三天,得到这项建议出售飞机的通知的。    五角大楼的通知说,这笔交易将包括由承包公司格鲁曼飞机公司提供零件、后勤支持和训练。这批飞机将于一九七八年九月到十月期间交货。    这种E—2C型飞机自一九六○年以来一直是由美国海军使用的    ——主要是在航空母舰上使用,从那以后这种飞机已得到改进。    五角大楼上星期告诉国会说,它打算向以色列出售二十五架价值约六亿美元的F—15型高级喷气式战斗机。    在这些空军使用的飞机由试验模型转入生产以后,据料以色列在一年之内可得到头四架这种F—15型飞机。

2. 安盟致函阿明提出在安哥拉立即实行停火

【路透社伦敦十二月二十四日电】乌干达电台今天说,安哥拉的同人运打仗的运动之一建议立即实行停火,然后非统组织指挥的部队开到那里。    安盟在致乌干达总统阿明的信中说,“在非统组织监督下,应当举行自由选举,导致一个民族团结政府”。    伦敦收听到的乌干达电台说,安盟送给了阿明总统一个和平计划,该运动在计划中说,“它仍然打算谈判安哥拉问题”。    安盟的电报说,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必须是政治性的。这封信继续说,“在非统组织的监督下,应当立即在各条战线上停火,然后独立的非洲国家军队在非统组织指挥下进驻”。    据乌干达电台说,信谈到安哥拉首都说:“罗安达应当非军事化,从而使得各解放运动能采取自由的政治行动。”    乌干达电台还援引安盟的话说:“我们再一次强烈谴责苏联等国对安哥拉进行不光彩的军事干涉,认为人运应对这种不愉快的局势负责。”安盟说,非统组织“应当帮助解放运动成立一支国民军”。

3. 伊朗《参考周刊》文章:《加强伊朗的国防力量》

【本刊讯】伊朗《参考周刊》十一月二十五日发表题为《加强伊朗的国防力量》的文章,摘要如下:    伊朗加强其武装力量的问题,在西方和东方都引起了很大注意和广泛议论。西方,特别是那些同伊朗结盟的国家对此事给予很大支持,虽然某些非官方人士和一些报纸的评论在表示支持的同时,往往也提出一些问题。在东方国家以及在除了中国和亲中国的国家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中,都持批评态度。    伊朗是中央条约组织的成员国,并同美国订有共同防御协定。自中央条约组织建立以后伊朗的军事思想已有了变化。伊朗现在并不担心来自北方的直接威胁而是十分注意南方出现的新形势。它在军事上对保卫巴基斯坦领土完整承担了义务;并准备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所有邻国保护自己的独立,防止颠覆共产主义。    从伊朗这个国家的幅员、人口以及它在维护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方面所承担的地区性和国际性义务来看,它的武装部队的规模还是比较小的。据外国人士估计,伊朗军队的人数在二十二万人到三十万人之间;但是由于他们所拥有的武器非常现代化,非常先进,因此足以弥补其人数较少的弱点而有余。这支军队正在受着良好的训练,有着极好的纪律。    据德国《世界报》报道,伊朗为了装备这样一支现代化军队,把它的预算的约百分之三十用于国防。目前正在查巴尔修建的一个新的海军基地完工以后,伊朗皇家海军就能够远离波斯湾口六千浬,深入到印度洋中去活动。    查巴尔的基地建成以后,还将使伊朗的军用飞机最远能够飞到孟买和亚丁。    目前伊朗还在继续加强国防力量。美国总审计局今年一月份向国会提出的报告说,伊朗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四年在购买武器方面已经花了六十亿美元,在到一九七四年七月止的这个年度中定购的武器的价值已达四十亿美元。    伊朗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曾宣布保持中立,但是两次遭到外国军队的占领。中立并没有使它免于遭到无端入侵的厄运。国王已矢言决不允许伊朗再次处于软弱或无准备状态而为人所乘。这就是伊朗国防战略思想的基础。伊朗一直主张实行有控制的国际裁军,但是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只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这一地区的国家继续进行武装和进行军备竞赛,伊朗就决不能忽略它自己在防务方面的义务。    德黑兰认为,即使订了国际条约或协定,也不是绝对可靠的。伊朗的许多邻国在近些年来也都有过同样的教训。因此,伊朗最后还是依靠自己的军队来保卫国家。    伊朗还愿意在它的国土以外的地方为保卫本国的独立而作战。    根据这一战略思想,伊朗希望通过保持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对来自全世界和这一地区的和平稳定作出贡献。只要世界上的各项重要军事条约还没有废除,伊朗就将坚持参加中央条约组织。伊朗认为,国际上特别是西方不会容忍任何入侵伊朗的行动。因此,伊朗自己的军事力量即使不足以抵抗一个超级大国的进攻,也要强大到足以在友好国家援军到达之前的这段时间内顶住侵略者。    对于来自其他方面的侵略者,伊朗无疑将在仗还没有打到伊朗国土之前就把敌人打垮。    伊朗加强国防力量的情况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许多议论。    苏联人和他们的支持者对伊朗军事力量日益增长一事公开表示关切。莫斯科电台、《真理报》、《消息报》以及包括秘密广播电台在内的一些亲莫斯科共产党新闻机构,公开批评和攻击伊朗的国防政策,说把用于扩充军备的钱用于发展经济会更有盒。他们说,这样扩充军备对“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战争贩子”有利。苏联人特别批评新近在波斯湾附近建立收集情报材料的无线电监听站,说该站收集到的情报将会提供给美国谍报机关,从美现任驻德黑兰大使的经历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不过象已经指出的那样,伊朗根本不理睬这些议论,继续执行旨在最大限度地保卫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政策。

4. 艾瑟顿到以色列活动后回国

【合众国际社特拉维夫十二月二十三日电】美国助理国务卿艾瑟顿今天结束了对以色列和四个阿拉伯国家的访问,飞回华盛顿。他此行的目的是研究外交进展的可能性。    在艾瑟顿所乘的喷气机起飞前,他说,“我进行了很好的会谈,它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以色列的立场。”“在其他几个首都的会谈中,我也逐渐地知道了阿拉伯的观点。”    艾瑟顿在二十二日到达以色列以前,访问了埃及、叙利亚、约旦和沙特阿拉伯。    【美联社特拉维夫十二月二十三日电】美国助理国务卿艾瑟顿于今天结束了中东之行之后回国。在艾瑟顿离开之后不久,以色列一位外交部官员说,“以色列的立场未变”,以色列已宣布,由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受到邀请,以色列将抵制于一月十二日举行的联合国辩论会。    昨天,在艾瑟顿同总理拉宾和外长阿隆会谈后,以色列政府官员说,美国助理国务卿重复了美国的意见,即以色列应该在辩论会发言,即使只是为了说明自己的立场。

5. 中东社自开罗报道:以色列正遭到二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中东社开罗十二月二十一日电】以色列目前正遭到二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以色列最近预算中奉行的紧缩政策和今年五次货币贬值说明,以色列严重的危机到了什么程度。    以色列的经济危机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萧条;另方面是支付预算中的收缩和赤字。以色歹列的经济专家们预计,这一危机的直接结果是犯罪率增加和普遍停止国内的建设项目。    十月战争以来,以色列的货币不断贬值,不到两年已经贬值了六次,最后一次是在十一月,以致七个以色列里拉等于一美元。一九四八年,以色列里拉同美元是等值的。    众所周知,货币贬值常常造成普遍的物价上涨,以色列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已经上涨了百分之五十五,主要服务业如电和水的价格已上涨了百分之二十一。    危机迫使以色列政府要在六个月内禁止三十种奢侈品进口并限制消费,政府还关闭了金融市场,以免它遭到由于严格的收缩措施而遭受强烈震动。政府采取收缩措施,是为了应付占一百二十亿美元新预算的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七的防务预算的负担。    以色列经济危机的迹象明显地表现在其财政部长利文森的讲话中,他警告以色列人说,他们将迎来他们生活当中最艰苦的一个年头。失业人数将超过现在的数字,仅据官方的统计,今年失业人数约为六万。    以色列财政部长接着警告说,失业人数将增加到百分之八。由于政府物价补贴减少,物价将再上涨,职员工资将冻结一年,以便停止补贴。此外,移民部的预算也将减少百分之三十五。    为了对付经济危机,各阶层的工人宣布罢工,要求对百万富翁和犹太人承包商强征税收。    经济专家们的报告说,十月战争是以色列经济危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的物资损失估计为三百四十亿以色列里拉,军事预算的增加还不算。一九七六年预算中用于军事方面的达二百二十亿以色列里拉,相当于预算总数的百分之四十。    报告还指出,生活费用在继续上涨。以色列公民生活费用上涨现象之一,就是统计表明的那里消费品价格最近几乎上涨百分之三十八,面包上涨百分之百,食用油上涨百分之一百二十五,糖百分之一百五十,这些都是以色列每一个公民生活中的基本物资。至于以色列的对外贸易,已经出现了十八亿二千一百万美元的赤字。以色列的外汇储备已从去年的九亿三千万美元减少到今年的三亿美元,这些储备不够以色列一个月进口的需要。

6. 《特立尼达卫报》报道:古巴经圭亚那向安哥拉运兵

【本刊讯】《特立尼达卫报》十二月二十三日刊登一则消息:    古巴现在途经圭亚那向安哥拉运兵。古巴航空公司的669号班机十二月二十一日进行了一次飞行——从几内亚比绍到圭亚那,再从圭亚那到哈瓦那。    上周,巴巴多斯和特立尼达不准载运古巴军队去安哥拉的古巴飞机在它们那里加油。    十二月二十二日晚获悉,空运古巴军队的飞机现在将使用不列颠式远程飞机走下列航线:古巴——圭亚那——几内亚比绍    ——安哥拉。

第 4 版

1. 南报报道:《中国农业大跃进的迹象》

【本刊讯】南斯拉夫《战斗报》十二月二十五日刊登南通社记者从北京发回的一篇报道,眉题是《中国农业“大跃进”的迹象》,五栏大字标题是《一亿人在“修整”土地》,摘要如下:    在最近几个星期内,中国各地举行了省、县、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各级会议,在这些会议上讨论了不久前举行的全国农业会议的决议。中国官方人士强调指出,农民和下乡知识青年们(他们有一千一百万人左右)十分坚决地接受了会议的目标,实际上,这些目标预示着中国农业新的大跃进。全国农业会议提出的一个目标是,中国每年有一百个县(中国共有二千一百个县)走上大寨道路,并且据某些迹象判断要达到每年每人平均七百五十公斤左右的产量,现在是每人平均三百公斤多一点。外国的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观察家据此估计,中国在一九七六年一月一日开始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将达到年产四亿多吨粮食的产量。这将比现在的产量增加一亿三千万吨。    中国官方人士认为,“学大寨”运动不仅具有生产意义,而且是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可以同中国的土地改革、集体化运动这些巨大行动,或者甚至可以同中国革命本身相比。据从中国人士获悉,为了取得尽可能良好的成果,在各省    ——中国的一个省平均约有三千万人——都组织了工作队,以便负责实施全国农业会议和“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目标。这些工作队是由省委书记领导的,各级工作队人员的总数平均一个省有十万人。    从中国人士那里获悉的下述材料也说明了现在进行的这场运动的规模,目前全国有一亿人左右参加了修整土地(平整、治碱、修筑梯田等)和筑堤挖渠工作。这次冬季生产运动比以往任何一年的规模都大,比以往任何一年参加的人都多,预计运动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参加的人数还将继续增加。各省和各县同中国土地改革和其他大运动时期一样,现在正在制订具体计划。    对新五年计划一开始的经济发展的这种态度,是普遍加快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这也符合中国议会采取一切措施以便使中国在本世纪末使其经济力量“走在世界前列”的立场。

2. 曼谷《中华日报》评我释放原国民党县团以上人员

【本刊讯】曼谷《中华日报》十二月二十四日发表一篇评论,摘要如下:中国再释国民党囚犯    中国再宣布释放拘禁中大批国民党官员,这是今年的第三次。    这一次获得释放的,显然人数较多,包括了县及团级以上的党政人员和军官,同样恢复了他们的公民权,愿意前往台湾的,皆可获得便利和资助。    尽管有人认为这是对台湾的一种政治宣传攻势,但单由一方敢于释放内战时期的敌人和敌人的特务,一方却不敢接受或审查再三,恐有危险看来,已是强烈对照。可以让人了解,双方的实际情况究竟怎样。显示稳定团结和巩固    释放国民党囚犯是遵照毛主席从宽处罚的指示,亦是贯彻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政策。    尤可注意的是,赦免了一批又一批的前国民党罪犯,说明了中国的社会稳定,人民团结,政权巩固的事实。反之,台湾当政者对这些“自己人”的拒斥,犹疑,视为危险人物,反映了什么呢?    新获释的大批国民党人员,相信和前两批一样,会有人希望前往台湾的。北京方面已表明了给予便利和赠送路费。并且允许能去能返,但台湾可就不会这样轻松了。

3. 法新社自台北报道:蒋帮不敢对我释放原国民党县团以上人员表态

【法新社台北十二月二十六日电】台湾今天对北京政权最近释放的一批前国民党党政军官员的反应冷淡。    对于报界问起关于这次释放(今年第三次)时,政府官员表示不屑理睬,不予置评。    当地报纸根本没有报道关于共产党姿态的消息,据一家报纸的经理说,“这只不过是宣传”。

4. 日本《世界》杂志文章:《从大寨会议看中国农业》

【本刊讯】日本《世界》杂志十二月号刊载一篇文章,题目是《从大寨会议看中国农业》,摘要如下:    从农业在中国经济中具有的重要性来看,“大寨方式”的意义当然是很大的。但这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中提出的“大寨方式”不仅是农业建设的一个方式。而且以这个方式为中心,赋予它规定今后中国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方向这样一种“总路线”的意义。    以“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为起点,在今后的大寨化运动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大寨方式具有建设新的中国的意义。如果要举出一点来说,那就是题为《以大寨精神努力实行农业机械化》(十月十七日)的新华社评论,评论指出必须“培养既是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现代技术的工人又是农民的农业机械队伍”,同时表明“这样的人在全中国有二千万多人”。当然,这样的人不是高度熟练的工业工人而是带有工人和农民两方面性格的新人的出现,同以工业为主,而又实现了粮食自给的大庆的事例相对照,暗示出在人的方面逐渐消灭工农的差别的方向。

5. 美农业部说我明年小麦收成将比七五年多

【美联社华盛顿十二月二十六日电】据农业部说,由于扩大了耕地面积,中华人民共和国明年的冬小麦收成可能比一九七五年要多。    农业部农产品外销局说,但是,北京政府的正式公告没有提供有关耕地面积的数字。主要的冬小麦生产区是在华北。据报道,那里的种植面积比一年前扩大了。    农业部说:“据报道,尽管存在着天气问题,播种工作还是及时完成了,十二月初,小麦长势很好。在华南,小麦播种工作仍在进行中。”    据美国农业部的分析家们说,两年前,中国是美国小麦的一个大进口国,但是由于它自己的谷物收成增加,同时也为了节约外汇,中国退出了这个市场。

6. 《印度斯坦族报》报道:《不久将出现“男姓避孕药”》

【本刊讯】印度《印度斯坦旗报》十一月二十九日以《不久将出现“男性避孕药”》为题报道:    印度联合新闻社报道,由于德里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小组的一项重大突破,有史以来世界第一种“男性避孕药”可能在今后三至五年内用于计划生育。    这种药将结束对女性的“避孕药歧视”,它现在已达到了在西德和印度进行临床试用的最后阶段。    可能再用十八至二十四个月的时间,在夫妇双方身上进行检验其功效的最后试验。    这种避孕药是以德里大学动物系主任普拉萨德教授为首的科学家们进行了大约十年充分研究的结果。    据普拉萨德博士说,世界卫生组织提议的第二阶段试验——在男性志愿者身上进行    ——刚刚胜利结束。    第三阶段即最后阶段,是在夫妇双方身上进行试验。    普拉萨德说,这种药在西德的二十二位男性志愿者身上进行了试用,使用了日服二十毫克和十毫克两种不同的口服剂量;在德里对二十五位男性志愿者身上也进行了试用,使用十毫克和五毫克两种不同剂量。    这种药叫做CYPROTERONEACETATE,在动物体内成功地防止了担负卵子受精的精子的成熟,从而避免了受孕。    他说,这是用“选择性地剥夺”附睾的男性激素的作用的方法取得的。普拉萨德说,这种方法虽然可避免附睾内的精子成熟,但是不触及男性激素的其它一切功能。    他解释说,睾丸中产生的数以百万计的精子必须在附睾——从睾丸延伸出来的一条盘起来的管子——里停留七至十二天,随后才能成熟到使卵子受精的程度。    这些科学家在动物身上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药只影响附睾,而不影响睾丸。    普拉萨德说,哈默施泰因在西柏林的一家医院里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这种药以每日二十毫克的剂量服用完全停止了精子的产生,但保留了其它所有的男性功能。    在由普拉萨德和全国计划生育研究所副所长罗伊在该研究所进行的德里试验中,使用了五毫克的减少剂量。    在德里和在西德,临床试验都表明,服用这种药的男性绝对正常,他们的性交次数、性欲、射出的精子数目和肾功能没有受影响。    在猴子身上进行的试验表明,还可以把这种药埋在皮肤内,效力甚至可长达一年。这样做可以免除每天都要服用药。在这些试验中,是把装满这种药的一英寸长的轻便胶囊埋入猴子的皮下。    让弱的电脉冲通过猴子的身体,使猴子射精,这样科学家们便能测量射出的精子数目。    普拉萨德说,这种药的唯一缺点是,其抗受精效率要在十至十二周后才能开始。    但是他接着说,如果这个猴子试验在人身上进行,那末这种有效期一年的胶囊植入皮下三个月之后,一个人可以完全不受孕长达大约九个月。    过去几年内世界各地一直进行着发明一种男性避孕药的研究,但是直至现在才找到了一种较好的化合物来控制男性的生殖力。    国外科学家们所试用的许多种化合物,由于有毒性和副作用都被放弃了。

7. 丹麦试验一年用一次的女用避孕药

【美联社哥本哈根十月二十八日电】奥斯勒教授今天说,如果最后试验成功,两年内将有一种一年使用一次的女用避孕药在市场出售。    其使用方法是每年一次把一个多孔软囊状物插入皮下一根火柴棍深处。    奥斯勒说,在纽约人口理事会的合作之下,这种方法在哥本哈根的两家医院和赫尔辛基的一家医院里试验了十八个月。    这种囊状物是用激素GESTAGEN制作的,不象目前的口服避孕药使用的是雌激素(ESTROGEN)。丹麦的试验表明,没有产生血栓的危险以及与雌激素有联系的其他副作用。    在试用这种方法的一百位妇女中间只发生了三例怀孕现象。其副作用据说是极小的。把这种囊状物插入体内据说是一种小手术,普通医生都可以做。    如果不再想避孕了,可以很容易地把它取出来。    奥斯勒对本社记者说,“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经验,以便能有绝对的把握。但是我认为,在大约两年内——或许会更短些——这种方法将可向所有的健康妇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