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2-18
第 1 版
1. 外电报道康生同志逝世
【路透社香港十二月十六日电】新华社报道,中国共产党副主席康生久病之后,于今天清晨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七岁。 这家通讯社在播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的讣告时说,康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革命战士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 这家通讯社说,“康生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坚持继续革命的一生。” 这家通讯社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在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和文化革命中,“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它说,“他坚决批判王明、刘少奇和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党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受到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康生先生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忠于党中央的高尚品质。 【美联社东京十二月十六日电】北京广播说,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之一康生在久病之后于今天逝世。 在党的领导人的排列中,康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王洪文之后,居第四位。由于生病,他一直没有担任重要工作。 康是今年继党的创始人之一、政治局常委董必武之后逝世的第二个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董必武是于今年四月逝世的。 【法新社香港十二月十六日电】新华社报道,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负责人康生在长期患病后于今天在北京逝世。 讣告特别称赞党的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康生忠于党,忠于毛泽东主席的革命路线。 治丧委员会中最重要的人物有毛主席、总理周恩来、党的副主席王洪文和叶剑英、副总理邓小平。 康生是山东人,他被认为是六十年代后期中国文化革命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和中国反对“苏修集团”的重要人物。他早年在延安军政大学教过书。 一九四九年,他被任命为山东省人民政府的负责人。他在一九五九到一九六四年间,曾先后五次去苏联。他也是以邓小平为首的、参加一九六三年七月会谈的代表团成员,那次会谈导致了中苏分裂。 【德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六日电】新华社报道,政治局委员康生今天逝世,终年七十七岁。康已病了很长时间,自一九七一年以来他在政治局中没有参加很多工作。 在六十年代末期的文化革命中,康成了党的左翼中的重要人物。 在新华社播发的康生治丧委员会的名单中排在最前边的是毛和周恩来总理的名字。副总理邓小平的名字在名单中也很靠前。
2. 西德总理施密特发表谈话:强烈反西方单方面削减防务开支
【美联社特拉维夫十二月十二日电】西德总理施密特在预定今天发表的一次对记者的谈话中说,他强烈反对“一些”国家单方面削减在欧洲的防务开支。 施密特在对以色列《话报》记者谈话时说,如果世界上任何部分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就将危及东西方缓和。 这位西德领导人在显然是指美国而言时说:“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国家有这样的政治倾向,就是在出现经济危机或衰退的时候就准备单方面削减防务开支,虽然这会打乱全球力量平衡。我强烈反对这种态度。” 施密特赞成共同削减军事力量,他说,减少防务开支“对西方来说是重要的,但是对东方来说甚至更加重要”。 他上星期在波恩对《话报》主编汉娜·扎梅尔夫人说:“但是前提是要保持力量平衡。” 施密特认为中东冲突和工业化国家与原料生产国之间的对立是当前潜在危险最大的两个方面。 他说,以色列继续处于孤立状态不仅对以色列人是危险的,而且对西欧和西德来说也是危险的。 【德新社特拉维夫十二月十一日电】西德总理施密特称中东是目前最重要的危机地区,他建议超级大国在所有的世界危机地区都遵守均势政策的规定,如果它们不想冒使它们的缓和政策垮台的危险的话。
3. 国际经济合作会议在巴黎开幕
德新社说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给能源、原料、发展问题以及有关的财政问题安排一个新的世界秩序」 【德新社巴黎十二月十六日电】使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们聚集在一起的“国际经济合作会议”今天在这里开会,法国总统德斯坦致了开幕词。 二十七个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十九个代表团来自发展中国家,八个代表团代表工业国家。 这次所谓的南北对话的目的是为了给能源、原料、发展问题以及有关的财政问题安排一个新的世界秩序。 【法新社巴黎十二月十六日电】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部长们今天在这里开会,就全球经济问题进行史无前例的对话,以求在世界的富国和穷国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东道主、法国总统德斯坦和其他发言者在二十七国国际经济合作会议的开幕会议上强调了这个最终目标。 法国总统欢迎来自十九个第三世界国家和八个主要工业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部长,他说,需要有较为“合理的态度”和更大程度的“公正”以保证世界经济有条不紊地顺利地发挥作用。 两主席之一、加拿大外交部长麦凯琴在代表工业国家讲话时强调必须采取“建设性的实用主义态度”来解决这两种国家之间的问题。 委内瑞拉对外经济关系部长格雷罗代表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选他为两主席之一)强调所有与会国必须表现政治决心,这些与会国将谋求解决对全世界有“重大利害关系”的问题。 这两种国家之间的尖锐的利益分歧反映在人们在开幕会议上的发言中,但是所有与会者看来都决心谋求折衷解决办法,以保证这次前所未有的使两个世界在一起开会的尝试取得成功。
4. 霍夫曼报道:苏竭力向黑非洲国家渗透
【美联社华盛顿十二月十三日电】(记者:霍夫曼)俄国过去两年来向大约十个黑非洲国家提供了或同意提供至少价值四亿美元的喷气式米格战斗机、坦克和其他军事装备。 追踪苏联这些行动的美国情报表明,俄国人已经派了一千九百名或更多的军事顾问前往莫斯科要获得势力、基地(或两者兼而有之)的非洲国家。 许多国防部和国务院官员以及情报专家都感到不安,但是不安的程度不同,对俄国人打算达到什么目的所作估计也不同。 美国的海军以及国防部和国务院许多有资历的官员都认为,苏联也许有阴险的目的,至少在索马里和安哥拉是如此。 基辛格国务卿指责苏联人以大量武器运往安哥拉支持三派中的一派,从而力图控制这个新独立的国家。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莫伊尼汉曾指责俄国企图使非洲“殖民化”。他具体地提到了安哥拉。美国官员们说,俄国人近几周已派了约四百名军事顾问和运送了约值四千万到六千万美元的武器。 此外,美国情报部门认为,在安哥拉约有三千五百名到四千名古巴军队是应莫斯科要求去帮助苏联支持的一派的。美国官员们说,结果,美国便向安哥拉的反苏的派别提供间接的武器援助。据报道,这种援助约为五千万美元。 莫伊尼汉还指责俄国人在索马里“加固军事设施”。美国官员一再说俄国正在索马里可以威胁西方通往波斯湾的油船航线的地点建设为苏联海军用的基地。 美国海军对于苏联舰队的扩大以及它在索马里的伯贝拉及其附近建立航空基地特别感到不安。 据最近情报界估计,苏联在索马里的军事人员有一千多名,大多数是俄国海军基地人员。 许多美国官员认为,俄国在安哥拉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在那里获得使用深水港和机场的权利,以便从那里控制西方通往南大西洋的航线。 俄国人已经在非洲西海岸几内亚获得一个军事据点,俄国的海军舰只自一九七三年以来一直或多或少是定期地驻在那边,俄国的海军远程巡逻轰炸机从那边起飞而飞往大西洋的远方。 美国情报分析员说,除了索马里和安哥拉,俄国人自一九七四年以来还向尼日利亚、刚果(布)、乌干达、马里、坦桑尼亚、赞比亚、赤道几内亚和中非共和国提供了或同意提供数量可观的武器。 俄国最近一直在争取莫桑比克、利比里亚、冈比亚和喀麦隆。但是,俄国遭到了冷遇和挫折,它的一些追随者态度已经冷淡了。 莫桑比克最近拒绝了苏联的这一要求:让其海军舰只来访,作为进一步密切关系的一个可能打开局面的途径。 乌干达的统治者阿明将军因为苏联干涉安哥拉,一直在同俄国争吵不休。 在几内亚,据美国情报机构人士说,杜尔最近同俄国疏远,并在追求俄国最大的共产党对手——中国。
第 2 版
1. 外电评述基辛格在国际经济合作会议上的发言
【路透社巴黎十二月十六日电】国际能源和原料会议今天在开始的时候气氛很谨慎。基辛格在会上说,低油价最后对包括生产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有好处。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是首先在二十七国会议上发表讲话的部长之一。他说,低油价将使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快地恢复。 他的讲话看起来是强调美国同生产国在定价政策问题上的争端,但一些美国官员后来说,华盛顿并不是在力求举行谈判以降低油价。他们说,美国现在所期待的是制止油价进一步增长,而不是降价。今天成为注意中心的是基辛格博士。在他来这里之前,美国方面就发出匿名威胁:华盛顿不会容忍较穷的发展中国家同生产国共命运。但基辛格发表了一次他所称的友好的讲话,这次讲话并没有使用一些代表团所预料的那种激烈措辞。他邀请盛产石油的国家在消除世界经济灾难方面起更大的作用。他说,不可能期待工业化国家自己能消除贫困。 【美联社巴黎十二月十六日电】基辛格在离开会议厅时说:“美国将作出重大努力以实现一种建设性的世界经济,但它需要其他国家的合作。” 【合众国际社巴黎十二月十七日电】基辛格在放弃了对第三世界采取强硬态度的计划之后,仍然由于采取过分强硬的路线而在今天遭到了阿尔及利亚的攻击。 在南北对话的第一次会议之后所采访过的大多数代表,都赞扬基辛格昨天的发言是温和的。但是阿尔及利亚新闻社说,只有“同某些代表团预期和其他一些代表团希望美国国务卿采取的强硬态度联系起来”看,它才是温和的。 在星期天,这位国务卿在伦敦对记者们说,他将作一次“对抗性”的发言,扬言要停止对穷国的一些援助,除非它们参加他为降低石油价格而开展的运动。但是基辛格昨天的发言在要求降低油价的同时强调合作,并且重复了美国过去提出的帮助穷国的建议。 基辛格显然在他发言之前四十八小时内改变了主意。但是原因不清楚。 【法新社巴黎十二月十六日电】一些代表团指出,基辛格在会上发表的讲话是克制的,同时它们预料主要是阿尔及利亚星期三要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阿尔及利亚人士星期二晚上强调指出,美国的讲话尽管是克制的,但没有带来任何新东西,并重复了美国人想保持的把发展中国家分裂为产油国和非产油国的众所周知的论调。
2. 北约在中欧裁军会议上提出撤走美核武器的新建议
【法新社维也纳十二月十六日电】北约组织今天在这里正式提出建议,旨在使东西方关于中欧裁军的谈判再次进行下去。 双方都对这些建议保密。一西方发言人拒绝概述北约向华约国家提出的建议内容,只说,它是由包括美国核武器在内的“重要的另外的一些建议”所组成。 【美联社维也纳十二月十六日电】北约组织今天在这里举行的东西方裁军谈判中提出一项建议,把美国核军备列入最终裁减范围内,以换取东方的华约作出让步。 北约发言人拒绝透露北约建议的任何细节。 来自布鲁塞尔会议的消息说,北约的建议是以美国一千枚核弹头和二万九千名部队来交换苏联六万八千名部队和一千七百辆坦克作为一项初步的削减。据报道,在此以后还将进一步的削减,包括北约和华约的其它国家的削减在内。 北约发言人重申北约的观点,认为东方集团在中欧拥有更多的地面部队和坦克,而且这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路透社维也纳十二月十六日电】有强烈的迹象表明,这个美国授意的北约建议是单方面的——没有要求俄国人作出相应的核削减但这个建议取决于苏联集团在兵力和坦克部署方面同意作出重大的削减。 北约由于同意讨论核削减而接受了共产党人自从维也纳会议开始以来使用的一个论点:核能力不能与地面部队的水平分开。 迄今北约把讨论主要限制在地面部队方面。官员们说,西方联盟外长们上周在布鲁塞尔批准的这个让步,承认了不包括核军备是不可能取得进展的。 共产党外交官拒绝立即发表意见,但说北约的建议“条件太严”。
3. 米德尔顿著《美国能打赢下次战争吗?》(二十一)
这些不利因素开列起来并不多,然而每一种不利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败。 美国将不得不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不利的战略条件下进行另一次战争。当未来的敌人部署专门为了消灭美国海军而训练出来的海军时,美国一百年来打远距离战争的专门知识就不敷应用了。在一场全面的欧洲战争的初期,可以指望北约组织的一些盟国给予合作,然而在核威胁之下,合作可能会垮台。在打一场北约组织地区以外的战争时,欧洲在军事上合作是极少可能的,甚至盟国会不会给予政治上的支持也是成问题的。尽管美国的军事机器是以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工业为基础的,它仍缺乏某些极为重要的武器,其中主要是先进的地对空导弹以及主要作战坦克。虽然职业部队质量高,但由于数量不足以及在需要把后备队和应征入伍的士兵送到海外去增援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政治上的困难,这一有利因素就被抵销了。最后,美国某些地区以及民众中某些人的反军国主义情绪仍然是强烈的。由于经济衰退,由于人们势必要求政府多注意国内的需要而少注意美国在海外的利益,上述情绪很可能变得更为严重。正当盟国需要得到鼓励,而美国在原料方面的依赖性日益增长的时刻,公众要求脱离西方联盟和摆脱海外义务的压力很可能达到顶峰。 这里所列举的在军事上对美国和苏联有利或不利的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不过有些因素比另一些较为恒久。例如,不论俄国的缓和政策推行到什么地步,它很可能仍将是一个严加控制的极权国家。同样可能的是,美国的麻烦时期仍未结束,经济衰退非但不能排解十年来使美国社会结构四分五裂的那些政治及社会方面的争吵,反而会加剧这些争吵。苏联的国内局势将继续维持相对稳定,而我们国内的局势则很可能恶化,而不是好转。因此,美国干预规模较小的冲突的能力将是有限的,它能否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来赢得一场对俄国的大战,是成问题的。对于好斗的右翼和好斗的左翼人士来说,这些想法都是不合时宜的。然而,经过长时期的思考和研究,我相信事情正是如此。第十一章胜利往往转化为失败。——荷马 谁将在下一次战争中获胜?首先谈谈由于苏联入侵西欧而引起的一场战争,即美国和俄国的一代将军们一直为之作准备的战争。这里集中谈谈我们是否能打赢这样一场战争,而把会不会发生这种战争这一牵涉到多方面的问题撇开不谈。 从目前和今后三、四年美国及其主要盟国的军事、政治和社会条件来看,西方即北约组织从一个意义上说赢不了一场在欧洲进行的常规战争,这就是说无法使苏联的军队,达不到主要的目标,并最后把他们赶回东欧。我们所能期望的最好的情况是:由于苏联的入侵,北约军队败北,苏军占领英吉利海峡以东、松姆河以南的欧洲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约军队则在法国西南部坚守一个据点,而英国虽然遭受袭击,仍能作为供西方国家作战之用的中间整备区域,或许作为将来对大陆作战的一块基地。 这一结论的基本理由是,北约在最可能受到入侵的地区确实没有足够的军队和武器来抵挡苏军的入侵。而且,象我们在前面论证过的那样,西方国家军队的部署有毛病;把过多的美军和德军放在盟军南线,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来迎击苏军横贯北德平原的强大攻势。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在整个战线上占有将近二比一的人力优势。但在象北德平原这样最关键的地区,其优势为三比一。 北约组织希望英国、西德、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的后备部队能够支援西方的防御阵地。这种希望反映了这样一种信念,即认为苏联将按照比方说一九四○年的那种从容不迫的时间表发动入侵。这也意味着,西方将得到充裕的警报时间,可以使部署在前沿的正规部队作好战备,并且把后备队动员和武装起来,把他们调赴前线。这些都是不能容许的假设。就苏军的行动而论,事实上倒很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俄国人会在苏联西部地区实行动员,驻扎在东欧的苏军会以即将举行大规模演习为借口,集结起来并向西调动,而这些都没有特别的或惊人的迹象可寻。经过这样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就能“从行进间”即从平常的阵地出发实施进攻。与此同时,北约组织将畏首畏尾。一头有十五个主人的牲口自然会是这个样子。 认为苏联将在一场欧洲大战中获胜的上述第二个重要论据的一部分内容是:西方不愿意在战争临近的情况下采取正常的预防措施。这些年来,北约组织已经变成一个日益松散的联盟,但人们一直设想,北约组织在面临明显的进攻危险时,会恢复它在五十年代所特有的那种目标一致和共同的决心。 从这个联盟最近的举动或从联盟内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来看,今天没有一项事情能证明如此乐观的预测是正确的。北约组织各国外长在每隔半年举行的会议之后都发表一些充满强硬、响亮辞句的长篇公报。这些公报并不能驱散人们的疑虑,即担心那些现今发言最强硬的人中有许多在摊牌的关键时刻会慌忙退守中立。 由于四个有关的核国家大概都不愿采取使用战术核武器或者战略核武器的行动,前景是进行一场速决的、激烈的常规战争,这种战争在苏联方面将以高速度的进攻为特征。(二十一)
4. 苏《消息报》评福特“新太平洋主义”
【塔斯社莫斯科十二月十五日电】题:美国:“新太平洋主义” 《消息报》认为,美国的“新太平洋主义”是试图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建立霸权的又一尝试。 该报评论员奥西波夫写道,福特在檀香山的宣言“引起了外国报刊的纷纷议论”。 《消息报》评论员接着说:“对‘太平洋主义’的潜在参加者的选择当然也引起了注意。看来华盛顿试图复活军事政治集团并巩固自己在亚洲的军事存在,这未必可以看作是一个‘稳定因素’。”特别是当这里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建立一个包括这一广大地区所有国家的集体安全体系,而不是要使一些国家重新联合起来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其他所有国家相对立的时候。这一主义无非就是又一次试图在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建立某些人最近喜欢予以反对的那种霸权并把它强加给这一地区人民。
第 3 版
1. 哈希文章《美国与苏联在安哥拉》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二月十六日刊登哈希写的一篇评论,题目是《美国与苏联在安哥拉》,摘要如下: 如果在一九四七年和一九六八年之间的任何时候,苏联把它的武器和它的一个仆从国家的士兵空运到非洲西海岸的一个国家去,华盛顿的反应一定会是自动的、广泛的,并且很可能是决定性的。 安哥拉位于大西洋沿岸,而华盛顿则长期把大西洋看作是一个“内海”。安哥拉的两个敌对的政治组织正在同接受苏联援助的第三个政治组织打内战。这两个反苏的组织控制着人口和国土的大部分。它们希望使它们的国家摆脱苏联的控制。如果安哥拉真的被苏联控制了,那么莫斯科就将在从波斯湾至西欧的主要石油运输线的一侧取得一个非常优良的海空基地。 在一九四七年(冷战开始的一年)和一九六五年(林登·约翰逊在这一年向越南派遣了五十万美国人)之间,美国对很多遥远的地方进行了干涉,而理由没有现在充足,进行有效和成功的干涉的前景也差得多。 把华盛顿在一九六五年之前本会采取的行动同它在一九七五年正在采取的行动对照一下,就能测定出很多事情,其中包括越南的长期痛苦的经验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现在有明显的机会可以以“冷战”时代的方式和情绪作出反应,但是华盛顿停了下来,审慎地研究情况,并未采取什么行动。这并不是说在苏联在对美国有着很大利害关系的地方进行公开冒险时,华盛顿将总是这样采取克制态度。 到现在为止在安哥拉问题上的唯一出乎意外的事情是,莫斯科这样公开和大力进行了干涉。这相当于自从“冷战”正式结束和“缓和”开始以来,无论美国还是苏联在一个遥远的地方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干涉。 自从那时以来有四次事件从莫斯科和华盛顿在涉及对方利益的问题上的行为中考验了它们对于缓和的含意的理解。 其中第一个事件就是一九七三年九月在智利发生的反革命行动。华盛顿在促成这个行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暧昧的。莫斯科在设法阻止这个行动或消除这个行动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是无足轻重的。这是当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府在一次右翼反革命行动中被推翻时莫斯科袖手旁观的一个事例。 第二个考验是在那以后不久于十月间出现的,当时从华盛顿得到再补给的以色列陆军突破了埃及阵线,看来就要把埃及的全部陆军包围了。莫斯科当时准备派军队去援助陷于重围的埃及人——但是取消了这个行动,华盛顿保证要约束以色列人。 第三个事例是刚刚在葡萄牙发生的。温和派的政治力量粉碎了由左翼和共产党支持的军队叛乱。莫斯科没有做任何事情来支持失败的左翼分子。 现在我们面临第四个考验。安哥拉对美国和盟国是有利害关系的。但是非洲也是一个既不属于美国势力范围之内,也不属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的地方。这是一种在强权政治上的无人区。军队是古巴的,不是苏联的。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生破坏缓和的明确事例。这件事的以后发展是值得注视的。
2. 美报记者评苏联在安哥拉的扩张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彼得·奥斯诺斯十二月十四日自莫斯科报道: 苏联对安哥拉内战的深深卷入等于是一场赌博(既是故意的,也是偶然的),即认为西方的主要强国将不会采取果断的行动来阻止克里姆林宫支持的那一派势力在那里取得胜利。 这是这里的苏联人士和外交分析家们中间的普遍观点。他们认为,莫斯科在安哥拉所采取的行动,用一个美国人的话来说,是“习惯、意识形态、战略和大错”的结合,大家都承认这使人回想起美国十年前渐渐陷入越南困境的原因。 虽然共产党国家对于越南战争作出的反应是给予河内和越共以大量援助,但是苏联人现在认为,西方,特别是美国既不愿意又没有准备好把安哥拉变成另一个进行持久对抗的地区。 他们说,对于越南战争的回忆,再加上水门事件引起的风波和现在对中央情报局的调查,都有效地促使美国不敢采取任何卷入安哥拉的重大行动,而只是保留已有的做法,即向该地区供应相对来说数量有限的武器。 尽管福特政府的发言人一再警告说,安哥拉战争正在使苏美关系紧张起来,但是,苏联人士却声称他们不怎么担心这场争执对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会产生的长远后果。 苏联人争辩说,非洲发生的一个枝节问题不能长久地决定着是否能在达成一项战略武器协议上取得突破和是否能在解决中东问题方面取得进展。苏联人说,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的政府现在已经得到了十二个以上的非洲国家的承认(共产党集团的承认除外),据料,还有更多的非洲国家会承认这个政府,因为南非已插手支持安哥拉全国解放阵线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 但是,在莫斯科所持的这种乐观态度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虚张声势。外交官们说,苏联人原先没有料到安哥拉对他们的对外政策有这么大的利害关系,现在他们正在深入考虑采取什么可能的办法来保护由于支持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所获得的利益,而同时尽量缩小可能带来的消极结果。然而,一些因素妨碍这种自我回顾早日取得结果。莫斯科因以下一些事情而分散了注意力:它在过去的一年中遭受了严重经济挫折,苏联国内为明年二月召开的第二十五次党代会作细致的政治准备,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东局势和与其他共产党的关系这样一些继续存在的难题。 苏联人还似乎真的把安哥拉的事情当作次要的问题来对待,这个问题必然要影响到那种必须由党和苏联政府的官僚机构来通过的决定的速度,这个官僚机构就是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行动缓慢的。但是,尤其重要的是,莫斯科在选择另一种方针时所遇到的困难,反映出苏联人在安哥拉为他们自己造成的局势的复杂性。
3. 尼雷尔卡翁达和萨莫拉在坦桑举行秘密会议
【合众国际社达累斯萨拉姆十二月十五日电】政府人士说,赞比亚、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三国总统今天举行了秘密会议,讨论安哥拉和罗得西亚的事态发展。 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莫桑比克主席萨莫拉和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午后在印度洋海滨的总统府开始会晤,几小时以后仍在会谈。 这三人是单独地在会议大厅里会谈的,并没有带任何速记员或助手。 会谈前并没有发表任何声明,但是这三人一直在设法找出解决安哥拉内战和罗得西亚的种族争端问题的办法。 然而,过去在这两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政策上的分歧。 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已承认了苏联支持的安哥拉人运民族主义组织是这个国家的合法政府,而赞比亚支持非洲统一组织为了试图使三个正在交战的安哥拉运动达成一项和平解决办法所作的努力。 在罗得西亚问题上,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一直支持非洲人全国委员会穆佐雷瓦主教流亡派,这一派的目的是发动武装斗争来解决种族争端。赞比亚紧密地同恩科莫领导的、以罗得西亚为基地的非洲人全国委员会温和派结成了联盟。恩科莫今天在索尔兹伯里同史密斯总理开始了会谈,努力达成一项和平协议。
4. 美助理国务卿艾瑟顿受基辛格委托出访叙埃等国
【中东社大马士革十二月十六日电】美国负责中东和东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艾瑟顿今晚到达大马士革对叙利亚进行访问,这次访问将继续到星期四的上午。 艾瑟顿到达大马士革机场后发表了一项声明。他说,我受基辛格的委托来到大马士革,以便和我们的中东朋友就共同的问题继续进行讨论,我没有带来有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 他接着说,我是来交换观点的,是来听取中东各国和叙利亚负责人的观点,当然,也是为了提出我们对本地区当前形势的估价。 他表示希望有可能朝着中东的公正和持久和平继续前进。 值得提及的是,艾瑟顿在这次旅行中以访问叙利亚开始,还要访问约旦、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以色列。 美国驻大马士革大使馆人士宣布,这次访问的目的是同这些国家的负责人就中东局势和与安理会将于明年一月十二日举行的特别会议进行的讨论有关的问题交换观点。 这些人士还说,艾瑟顿此行是美国为实现中东和平的不断努力中的一部分。 【美新处华盛顿十二月十五日电】题:国务院(特拉特纳)十二月十五日新闻发布会: 艾瑟顿访问中东:特拉特纳说,负责近东和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艾瑟顿将于十二月十五日到达以色列,开始对中东五国进行访问。 特拉特纳说,国务卿基辛格要求目前正在陪同他访欧的艾瑟顿从欧洲出发,“去访问一些中东国家”。 他说,“在今后一个星期中”,艾瑟顿将不仅访问以色列,而且还要访问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特拉特纳说,这次访问的目的是“要同这些国家的政府领导人举行会谈,这是我们同他们进行持续磋商的一部分。同时,将讨论我们政府和这些国家的政府关心的双边问题”。
5. 美《华盛顿明星报》报道《国会六个委员会了解美国在安哥拉内战中提供的援助》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明星报》十二月十三日刊载一篇报道,题为《国会六个委员会了解美国在安哥拉内战中提供的援助》,摘要如下: 据权威人士说,国会六个委员会的成员自今年八月以来就听取了关于美国在安哥拉内战中执行一项费用达两千五百万美元的秘密援助计划的汇报。 关于美国为抵销苏联和古巴对安哥拉的大规模干预而采取的那种行动的规模,在国会里仅仅引起有限的反对。据说政府在它的汇报中强调,它正在避免采取导致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直接参预”的活动。 这些人士说,这项据权威的官员说得到高级的四十号委员会批准的计划细节,已经由中央情报局局长科尔比、国务卿基辛格和其他政府官员转告国会六个委员会的成员。这六个委员会是:参院外委会、众院国际关系委员会、参众两院的拨款委员会以及参众两院的调查秘密活动小组委员会。 据一些官方人士透露,中央情报局在安哥拉进行着如下的活动: 在这个前葡萄牙殖民地最多只有五名美国特工人员。他们的唯一职责是把关于那里的军事和政治局势的报告传递给外界。他们既不是军队或武器的教官,也不是作战顾问。 美国对安哥拉两个反苏的组织——在北部的由罗伯托领导的民族解放阵线和在南部的由萨文比领导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 ——提供军事方面的帮助主要包括小型武器装备和其他的轻型步兵武器零件。
第 4 版
1. 外电转播我成功发射第五颗人造地球卫星
【法新社香港十二月十七日电】新华社今天宣布,中国昨天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地球卫星。 这是中国五年来射入轨道的第五颗人造卫星,也是一个月之内的第二颗。 新华社发表的新闻公报没有具体说明新卫星的远地点、近地点、赤道夹角以及沿轨道飞行一周的时间,这同对以前发射的卫星的报道不同。 公报只是说:“卫星工作正常。” 【合众国际社香港十二月十七日电】(高级编辑:查尔斯·史密斯)中国正在加速其空间计划的步伐,新华社于今天宣布中国昨天把第五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 这是中国科学家今年第三次发射卫星成功,也是三星期中的第二次。 中国的前三颗卫星据信是空中间谍型的,其目的是监视四千五百英里长的有争议的中苏边界附近地区的苏联军事活动。 情报部门的分析家认为,中国的空间计划目前主要是为了配合军事用途。但他们也认为中国正在制订一项最终将实现载人宇宙飞行的计划。 【路透社香港十二月十七日电】北京电台今天报道,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六个月内的第三颗地球卫星。 这家电台没有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自一九七○年四月以来,中国总共把五颗卫星射入了轨道。 但同最早发射的两颗不同的是,今年发射的三颗卫星的重量都没有透露。 【时事社东京十二月十七日电】题:中国发射人造卫星 中国通讯社消息:北京广播电台十七日报道,中国十六日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卫星运行正常。 中国通讯社注:这是继十一月二十六日发射第四颗(已回收)之后发射的第五颗卫星,中国没有宣布轨道和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等情况。
2. 菲律宾《东方日报》社论《欢迎中国大使莅任》
【本刊讯】菲律宾《东方日报》十二月十二日发表一篇社论,题目是《欢迎中国大使莅任》,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菲大使柯华阁下昨天到达这里,使两国间建立有成效的关系得到了前冲力量。大使于执行职务后,中国和菲律宾间一切往来的新转变,都可以获得官方色彩。 柯大使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代表,赋有全权,在政治及商业等敏感领域,可以替其国家作出承诺。因此,实际上,在商业和外交事务方面的交流,可升至两国政府的最高一级,大使肯定可以在很多方面反映北京现行政策的方向。 说明北京与菲律宾间关系未来方向的一个良好迹象是,柯大使曾任中国外交部亚非司司长。正如有经验的中国事务观察家所看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和发达国家交往中遵守一种标准,但对发展中的国家又采取不同的另一种。中国和强大国家交往一向都奉行强硬路线,但都以宽厚和保护主义者的态度对待弱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工业强国之间,始终是激烈讨价还价的。不论在政治谈判或在贸易问题上,对强国一向未曾让步。但对贫弱国家则一贯让步。 在其最近与亚非两洲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中,可看出这种态度。在出口贸易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那些穷国(特别是友好国家)订下较世界市场正常牌价为低的价格。因此,中国原油最近售予菲国的交易,并非依照国际市场所遵循的标准,却系根据一个不同的价格而成交,同样的,资本设备及消费品亦以特别价格运交第三世界。 柯华大使作为亚洲事务专家,可视为中国对其与菲律宾关系所存想法的预兆,柯大使昨日抵达机场时发表谈话中已明确表明:“我坚信今后中菲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将不断巩固和发展。”
3. 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自尼克访华以来北京已变了样子》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十二月三日刊登该报撰稿人鲁迪·艾布拉姆森写的一则报道,题为《中国日记》《自尼克松访华以来北京已变了样子》,摘要如下: 上一次同理查德·尼克松一起在一九七二年访问过中国的人说,自那时以来,北京显著地发生了变化。 马路上的汽车比较多了——都是政府和军队的车子,这里是没有私人汽车的。四年前似乎人人都戴的毛主席像章现在已几乎看不见有人戴了。高楼大厦也比过去多了。 沿着马路栽种的几千棵树已经长大,可以挡住一点冬天光光的土地上刮起的尘土。 过去被有些美国人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地下铁路现在正在艰难地运转着,大约有十多个车站开放,每天能运载七万人次。 但是这并不足以减轻公共汽车的拥挤或者减少自行车的数目。 骑自行车的人似乎不把川流不息的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放在眼里,在奔驰的汽车之间穿插而过,还危险地在快车道上行驶。 主要街道上的交通管理仍然依靠不了信号灯,交通警有时要用喇叭叫骑车越轨的人照规则骑车。 中国人不愿承认他们的首都有污染问题,但是,虽然汽车并不很多,北京还是有污染问题,而且问题严重。 一清早,市区上空就扬起了尘埃夹着难闻的煤烟的烟雾,整天不散,除非起了风把它刮散。.
4. 哥伦比亚《旁观者报》刊载文章《我们同哪个中国站在一起》
【本刊讯】哥伦比亚《旁观者报》十一月三十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我们同哪个中国站在一起?》,摘要如下: 我们在处理同两个中国的关系问题上热情并不高。是的,我们是坚持不承认八亿人口巨人的三十个国家中的一个,而在这些国家中可能有些是独裁政权和世界上最反动的政府。当一九七一年有机会在联合国投票使人民中国成为成员国时,我们荒唐地代表美国的意愿投了反对票,而它却在最后时刻改变了主张。 对于现政府来说,人们认为已到达要有更加独立的国际关系的时刻,这将使哥伦比亚即使不成为某些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也应成为一个开始有能力防备和避免被大国利用的国家。恢复同古巴的外交关系迈出了很好的一步。然而同中国则一事无成。去年,哥伦比亚还同中国(福摩萨)政府签署了一项据说可能有利于哥伦比亚的协定,向我国购买了三百万美元的棉花和一百万美元的咖啡以及提供技术援助等。 我们同福摩萨的贸易逆差很大。以去年为例,他们向我们出口产品的价值为二百一十五万五千七百美元,而我们向他们出售的产品只达八万四千一百美元。 如果福摩萨给予我们的是如此之少,则我们能从真正的中国:人民中国那儿得到什么呢?从贸易角度来看,确实,人民中国目前很少向我们提出什么,尽管由于他们的市场广阔而可以肯定地说,任何贸易往来的后果都将会比同台湾中国保持的逆差要重要得多。 估计哥伦比亚可以出口的产品有十五种以上。在国际市场上,人民中国的农业机械十分有名;它的好处是,适应一个具有类似于我们所要求的那种农业技术水平的国家的需要。 无疑,在我们同两个中国的关系中,贸易因素不是主要的,而是外交。蒋介石总统曾多次表达的台湾观点是,那些不能称之为敌人的人应该看作为朋友,试问——读者也会提出问题——同执行这样一种外交政策的国家保持外交关系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说哥伦比亚政府的理由是迫于保守派的压力,那么,回顾一些国家对待双方的态度就足以说明问题,以英国、法国和瑞典为首的几乎所有民主国家(其中有些是保守政府)为什么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同它保持各种重要联系呢?当然,建立外交关系将丝毫不会损害哥伦比亚对居住在本国的国民党中国华侨的尊重和同他们保持的友谊。 如果对于我们适合同哪个中国保持关系这点没有疑问的话,那么,那种考虑和错误的消极被动就是没有道理的。
5. 日本《朝日新闻》刊登访华报道《中国从南到北在团结的基础上增加生产》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一月二十四日刊登该报驻香港特派记者近藤的一则报道,题目是《中国大陆从南到北,在团结的基础上增加生产》,摘要如下: 我参加了驻香港外交新闻界访华团,在中国大陆从南到北,进行了为期十八天的旅行。可谓是“学习之行”。 恰好是在全国展开批判《水浒》运动的时期。在上海、北京、沈阳和旅大的各工厂里,到处都张贴着号召展开批判《水浒》运动的标语,可知运动仍然在基层进行。 在上海少年宫,我曾对当向导的小学五年级女学生问及批判《水浒》的问题,她立即回答说:“宋江是背叛农民,搞投降、推行修正主义的坏人。”我对此十分吃惊。 但是,反修防修运动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国内的安定团结,现在,中国不就是想以这种团结为基础进一步加速发展生产,把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加强大吗?在我访问过的各地的人民公社以及工厂使人感觉到了这种劲头。 与“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相配合,有的人民公社已经制定了新的五年计划,到处都可以看到对实现机械化有相当大的信心。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被群众批判、不在公开场合露面的人们最近都陆续复职了,“文化革命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也有人怀有这样的疑问。但是,由于通过文化革命而展开的两条路线斗争,提高了群众的革命意识并将这种力量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其意义是巨大的。 无论哪个人民公社都强调文化革命后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而且在工厂也是一样。 备战的体制也在进展。在大连的劳动公园有利用丘陵而挖成的防空洞。高四米、宽六米的隧道挖成炸面卷形状,据说能容纳一万人,存放十万吨物资。假定出现非常情况,就在里边设置模拟商业区,出售自行车、日用百货以及蔬菜和水果等商品。 在防空洞中心修建的大厅中我们的向导以严肃的表情说:“社会帝国主义在称霸,世界大战的危险日益增加。我们经常对战争做好思想准备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