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2-11

第 1 版

1. 外电评述:勃列日涅夫在波党七大的讲话

美记者多德尔说勃列日涅夫的讲话是要表明莫斯科对当前缓和的进程不满;美联社说这是他几年来调子最低的讲话之一    【路透社华沙十二月九日电】(记者:布伊斯特)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今天尖锐地驳斥了对克里姆林宫式的缓和进行批评的人们,他并且指责西方蓄意毒化国际气氛。    勃列日涅夫今天是波兰共产党代表大会上的主要发言者,他在这篇比较短的发言中根本没有提及苏美两国关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这一会谈是一切缓和措施的根本),这使得许多西方观察家感到意外。    他在粗略地提到维也纳中欧裁军会谈时只是说,如果取得进展,可能有助于军事缓和。    今天他谴责“诽谤”是针对西方一些有势力的集团的,人们普遍认为是指美国、西德和法国。    在今天的发言中没有提到中国,虽然中国人说,缓和是苏联为了损害西方而玩弄的一种手段。    勃列日涅夫没有提到要召开世界共产党会议,也没有提到在举行这一会议之前要召开的欧洲共产党最高级会议。观察家们认为,莫斯科宁愿保持在幕后活动,以免使人产生克里姆林宫在进行操纵的印象。    【美联社华沙十二月九日电】(记者:厄尔布)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今天指责西方“一些有影响的集团”试图毒化今夏赫尔辛基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之后的气氛。    勃列日涅夫今天的讲话是他几年来调子最低的讲话之一。他根本不提美国,也不提华盛顿和莫斯科陷于停顿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勃列日涅夫说,他称之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某些叛徒“正在毁谤我们的大家庭,并企图歪曲我们的相互关系和我们的共同政策的性质”。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多德尔十二月九日自华沙报道:    勃列日涅夫今天抨击西方对东西方缓和的态度,但是重申莫斯科准备采取“具体行动”来增进合作,包括召开种种国际会议来讨论环境保护、运输和能源问题。    他的这篇语气比较尖锐的讲话看来是要表明莫斯科对当前缓和的进程不满。由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陷入僵局、苏联卷入葡萄牙和安哥拉事务以及中东事态发展出现的总的趋势,现在缓和的进程受到了干扰。    【法新社华沙十二月九日电】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今天在这里举行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代表大会上发出严厉的警告:“资产阶级世界”试图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    勃列日涅夫参加今天的会议时,迟到了将近两小时。勃列日涅夫虽然看来身体健康,但是似乎讲话困难。    这位苏联领导人的大部分讲话是告诫听众提防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及其施展的经济手段”。他说,“资产阶级世界”正在利用这些方法“顽固地但是徒劳地”试图破坏兄弟国家的社会主义基础。    他还谴责“社会主义事业的叛徒”“在给我们的大家庭脸上抹黑,试图歪曲我们之间关系的性质以及我们的共同政策”。一些西方观察家认为,这是暗指苏联持不同政见的人,也许是指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萨哈罗夫。    虽然勃列日涅夫没有提到中国,但是接着他发言的东德领导人昂纳克说,社会主义大家庭将“驳斥北京领导人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利益的攻击”。

2. 福特同苏大使讨论核武器会谈等问题

【美联社华盛顿十二月九日电】福特总统今晚将苏联大使多勃雷宁召到白宫,进行了四十分钟的会晤。    福特的助手说,他们讨论了“当前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核武器谈判的僵局问题和基辛格国务卿访问莫斯科的问题。    当有人问在目前的武器谈判僵局方面是否取得任何进展时,白宫副新闻秘书胡申说:“我想你应当了解,只要进行联系,就总是会取得某种进展的。”    胡申说,讨论了基辛格访问莫斯科的可能性。但他说,他说不上在进行了会谈之后这种可能性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胡申说,基辛格的莫斯科之行的计划并没有由于多勃雷宁同福特的会谈而改变。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二月九日电】(记者:勒纳)一些白宫发言人说,福特总统今天同苏联大使多勃雷宁就陷入僵局的美苏军备控制会谈那样的“当前问题”举行了会谈。他们说,国务卿基辛格同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一道参加了这次会谈。    副新闻秘书胡申说,他们讨论了限制战略武器会谈问题,基辛格访问莫斯科的“可能性”,和包括非洲新国家安哥拉的状况在内的“其他问题”。

3. 福特同基辛格商讨基辛格赴苏问题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二月九日电】(托马斯)福特总统今天同基辛格会晤,讨论这位国务卿拟议中的莫斯科之行,此行是要设法打破同苏联举行的控制核武器谈判的僵局。    在福特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后回国的第二天,他在晚些时候又同约旦王储哈桑举行了会谈,同时有人猜测总统可能在几个月内访问中东。

4. 马立克对苏干涉安哥拉局势进行辩解

【本刊讯】纽约消息:下面是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十二月八日发表的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答塔斯社记者问的摘要:    问:你对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莫伊尼汉先生的所谓苏联使非洲殖民化的说法是怎么看的?    答:莫伊尼汉先生在联合国逗留短短的时间就已经成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容易激动的人,他好制造毫无根据的最耸人听闻的论调和说法。。    你所提到的他的那种说法,又一次表明了他缺乏克制态度,进而说出了毫无根据的信口开河的谬论。那么,他为什么需要制造另一个耸人听闻的论调呢?答案是不难找到的。他这样做大概是为了转移他的听众的视线,不让他们去注意被驱逐出联合国大会会议的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和从人人皆知的外国集团手里接受武器和资金的那帮白人法西斯雇佣军,对安哥拉的真正的军事干涉和对其内政的干涉。    至于莫伊尼汉先生提到的苏联的态度,我可以再次正式申明:我国同莫伊尼汉先生图谋归咎于它的事毫不相干。苏联无意把任何国家变成殖民地。然而,经受过帝国主义者对我国领土的侵犯的苏联民,从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是并将继续是任何一个为争取自由和独立而斗争的国家的人民的忠实朋友。

5. 美新处报道《基辛格九日记者招待会要点》

他说希望在今后四、五周内访苏,对达成另一项限制核武器协议抱适度乐观态度    【美新处华盛顿十二月九日电】题:基辛格十二月九日记者招待会要点:    国务卿基辛格说,“十之八九”,他将在“四、五周内”前往莫斯科,以再次努力达成一项新的美苏限制战略武器协议。    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对于达成另一项限制战略武器协议抱“适度的乐观”态度,因为他获得迹象表明苏联将“重新考虑它的立场”。    基辛格是在预定动身访问西欧的头一天仓促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会见记者的。曾经有人推测,他将在这次访问的地点中加上莫斯科。然而他解释说,在更加详细地“制定我们的立场之前”,“在我们相信苏联方面也充分了解”为了结束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僵局“需要怎样做之前”,“到莫斯科去是没有意义的”。    在这次记者招待会上,基辛格用了大部分时间谈论朱姆沃尔特海军上将和另外一些人提出的指责。这些指责说他隐瞒了所谓苏联违反一九七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在莫斯科签订的第一个限制战略武器协议的行为。基辛格拒绝了这些指责,并说明了监督苏联遵守协议的情况。    基辛格谈到的另一个国际问题是安哥拉问题和“苏联大规模卷入”那里的局势问题。对一些指责加以驳斥他着重指出,“关于苏联遵守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问题已在认真地处理”。他说,他“并不是说所有”关于隐瞒所谓苏联破坏条约的指责“都是出于政治动机——有些是,有些不是”。他说,批评他为了维持缓和而有意识地隐瞒情况以及“没有向”总统汇报,这种批评“是错误的”。他说,指责他“拒绝处理遵守条约的问题也是错误的”。莫斯科之行基辛格说,“我没有从苏联政府方面得到关于勃列日涅夫先生的健康状况的消息”。他着重指出,这次访问“同任何有关他的健康状况的说法毫无关系”。    基辛格强调指出,“如果双方都作出认真努力”,那么在是否应把苏联的逆火式轰炸机算作战略武器以及如何把美国巡航导弹计算在内的问题上的“分歧便能解决”,方案也能找到。不过他还说,“如果”苏联“不提出新建议,那就无法解决”。安哥拉局势基辛格说,他将克制自己“不再进一步”就安哥拉局势发表评论,因为他希望“看看”在“外交过程”中对此“能作些什么”。但是他确实追述说,“我们已一再申明,非洲大陆以外的国家不应干涉安哥拉。”

第 2 版

1. 北约组织国防部长会议开幕

【路透社布鲁塞尔十二月九日电】北约国防部长今天在这里开始举行两天的会谈,讨论在华沙条约军事力量日益强大的情况下联盟的准备情况如何。    今天的北约防务计划委员会会议由大西洋公约秘书长伦斯主持。    【美新处布鲁塞尔十二月九日电】据美国政府一些官员说,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再次证实了美国对联盟承担的义务。    拉姆斯菲尔德在九日的开幕会议上发表了讲话。    拉姆斯菲尔德提到了福特总统早些时候的讲话:北约仍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他的政府保证保持一个强大的联盟。    【合众国际社布鲁塞尔十二月九日电】拉姆斯菲尔德重申了美国对建立强大的联盟的义务,并表示对他的前任施莱辛格的政策没有任何改变。    【法新社布鲁塞尔十二月九日电】消息灵通人士说,拉姆斯菲尔德今天在这里估计,北约只有一半成员国对联盟的防务正在做出充分的贡献。据悉,在北约十四国国防部长会议上,拉姆斯菲尔德坚持认为需要把北约的防务潜力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接近北大西洋联盟的人士说,拉姆斯菲尔德提到了英国和荷兰要削减防务费用的谣传。    有两个国家今天宣布,它们将在北约的范围内加强它们的军事努力。西德说,它计划到一九七六年底再拨三个旅归北约指挥,这样将使它在北约的部队增加到三十六个旅。    加拿大宣布,它将使其驻西德由北约指挥的一个旅实现满员并将它的部队的作战坦克从三十二辆增加到五十四辆。    【德新社布鲁塞尔十二月九日电】西德国防部长格尔克·勒伯尔,今天告诫北约组织的国防部长们不要进一步削弱西方的威慑潜力。    他在联盟国防部长会议上说,如果西方的军备的标准下降到低于某种水平的话,那么北约组织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是毫无意义的,而“只是浪费金钱”。他在一次电视谈话中又说:“谁也不会同软弱的人进行谈判。”

2. 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谈北约军事力量对比及局势发展趋向

说华约在稳步改善武器,并日益强调进攻能力。说北约盟国的安全主要在于在陆海空前沿地区拥有充分的、装备精良和训练有素的、作好战斗准备的部队    【本刊讯】布鲁塞尔十二月九日消息:北约组织军事委员会十二月九日在布鲁塞尔发表新闻公报,摘要如下:    北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海军元帅彼得    ·希尔—诺顿爵士,十二月九日在布鲁塞尔的联盟国防部长会议上,就北约和华约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和局势的发展趋向发表了讲话。    他在谈到对北约的威胁时说,华约只表现了一种趋向——不断地稳步改善武器、装备和训练的质量与数量,并且日益强调进攻能力。    关于地面部队,他指出了实际驻在东欧和苏联西部三个军区的华约战斗部队特别是坦克在数量上的优势。他强调了增援能力的重要性,并谈到苏联大大改善了的增援办法。加上东欧的公路、铁路和运河系统的广泛改善,所有这一切减少了北约在发生进攻时为自己作好准备所有的时间,并强调说明北约需要加速取得增援的能力。虽然美国保持了它的庞大的空运能力,但海上护航队穿过大西洋的航行是易受攻击的,而且是费时间的。希尔—诺顿爵士强调迫切需要使欧洲的非军事机构来加强增援和后勤支援的各个方面的军事能力。    他谈到了改善北约地面部队的灵活性的计划,谈到了武器和技术的改善以及在革新组织机构方面的改善。他欢迎纳恩修正案的影响和将要驻在德国的另外两个美国机械化旅(在现有的人力水平范围成立的),但是这不能弥补在某些北约国家中出现的这样一种趋向,即削减它们的部队和它们的能力,从而削减了它们对威慑力量和对我们的安全的贡献。    某些国家逐步减少用于训练方面的资金和努力,这一定也削弱了我们的军事效能。    在谈到空军力量对比时,这位军事委员会主席谈到华约战术空军在中部地区的实力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加强。反映这一点的是,它们采用了具有深入的能力的战术飞机,并有这样一种明显的趋向,即提供更多的战斗机,以便在它们的军队发动进攻之前进行地面攻击。他说,它们的广泛的重新装备计划正在积极进行中,到八十年代初期,它们的飞机大多数将是设计先进的,利用最新的电子装置,航程和武器都有改进。在六十年代,北约在飞机的质量方面显然是领先的,并且仍有力量保持这一点,但是目前,苏联在技术方面已经赶上来,在某些方面甚至领先。    关于海上的局势,海军元帅彼得·希尔—诺顿爵士谈到了苏联海军及海军航空兵在过去十五年中惊人地发展成为世界范围的海军力量。他提请人们注意过去几年中建造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惊人计划。苏联北方舰队的战斗实力在战略和战术力量方面都得到加强。除了认为这强调说明苏联对于切断北美和欧洲之间以及欧洲与产油区之间的生命线极为重视之外,对此还能作出什么别的解释呢?而且这种情况是在这样一个时候出现的,即北约中的趋势是,某些国家要减少它们在海上承担的义务。    关于核力量对比,军事委员会主席提请部长们注意这一事实:在战略核力量方面,苏联已表明有能力在任何一级都比得上北约,而在战术核力量方面,他们拥有范围广泛的选择。    海军元帅彼得·希尔—诺顿爵士在结束讲话时说,北大西洋联盟的安全主要在于在陆海空前沿地区拥有充分的、装备精良和训练有素的、作好战斗准备的部队。

3. 美官员说北约各国国防部长原则同意购买美雷达飞机以填补西方空防空白

【合众国际社布鲁塞尔十二月九日电】美国政府官员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国国防部长今天原则上同意:这个联盟应购买一批大型的昂贵的美国雷达飞机,以填补西方空防空白。但是,必须等到这些国防部长明年五月举行会议时才能就购买机载警报和控制系统问题作出最后决定。    机载警报和控制系统——设计这种系统是为了密切监视东欧空中交通,而且提供一种战时飞行指挥部——是所造出的飞机中价钱最昂贵的一种。北约一些专家说,大约需要三十五架这种飞机来提供充分的雷达保护范围。这将使总金额约达二十亿美元,除了北约中的最大一些国家以外,其他所有国家都会被这个巨额费用所吓跑。

4. 米德尔顿著《美国能打赢下次战争吗?》(十四)

如果南斯拉夫看来象要被苏联接管,并加入它的卫星国集团,美国怎么办?北约组织又怎么办?美国和北约组织的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几乎肯定会挑起一场在地理范围上无法加以限制的冲突。    不需要有很大的想象力就能理解以色列在乙类战争中的重要性。    苏联出版物一向认为以色列在其与苏联支持的阿拉伯国家的冲突中是美国的代理人。    在这背后,苏联所最关切的是美国在东地中海的军事部署以及第六舰队在战争发生后封锁达达尼尔海峡、阻止苏联增援其地中海分舰队的可能性。    俄国人既抱有这些看法,如果美国为了以色列的利益而进行军事干涉,那就肯定会使他们感到震动,其程度可能超过空降部队袭击某些阿拉伯油田所引起的震动。因为干涉意味着要在东地中海部署比第六舰队还要强大的兵力,意味着苏联在阿拉伯国家中的最好的朋友很可能失败。    苏联总参谋部在分析美国在这种情况下所能作出的选择时还可能认为,美国在进行挽救以色列时,可能同时进行干涉以夺取阿拉伯石油,特别是如果战争爆发时产油国宣布新的禁运的话。假如美国的干涉照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中东战争升级为一场全面战争的前景将会增长。、无论前景如何,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一场更为广泛的冲突将触及两个超级大国的根本利益:在俄国方面是部分本土和通往地中海的航道的军事安全;在美国方面则是承担了四分之一世纪以上的政治上和道义上的义务。    虽然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中东的战争或因南斯拉夫而爆发的战争有升级为甲类战争的明显危险,但欧洲依然是最可能爆发甲类战争的地点。    美国人民和海外的美国盟国人民有一种同感,即不愿设想一场甲类战争。这也许反映着一种本能的信念,认为如果这样一种战争打起来,他们或他们的政府就无能为力了,结果将是一切文明——东方的和西方的文明全部毁灭。    虽然这样,两个集团之间的甲类战争还是可能的,由于这种战争可以在主要地区即中欧以外打起来,这种可能性就变得更大了。不错,甲类战争的可能性要比丙类或乙类战争小一些,但是,象已经指出的那样,后两种战争都有升级为大冲突的潜在趋势。第十章    良将之旨不在于战,而在于胜。若能获胜,则战功大矣。——阿尔法公爵    为了回答“谁能打赢下一次战争?”这样一个最关重要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各自的盟国在三类战争的每一类中取得胜利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它们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总的潜力。    在目前,要对军事情况作出比较准确的报告,是可以办到的。监视卫星、电子情报收集装置以及庞大的情报组织,使美国和苏联都能对对方及其盟国的军队情况作出准确的、相当全面的估计。不过,苏联人另有一个突出的有利条件,使他们能够全面地估量美国用以对付一次冲突的能力。一个开放的社会使他们可以获得关于美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情况的大量情报,从钢铁产量数字直到国会议员最近在性生活方面的古怪表现。    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苏联人掌握了这些情报,再加上军事方面的情报,他们就能够对美国的意图作出判断,而且比我们可能对苏联的意图作出的判断要准确得多。目前西方对苏联经济的了解比一代人以前冷战开始时期多得多。对俄国社会的强点和弱点,西方已经知道得更多了。但是西方政府,由于它们所掌握的有关苏联政府内部活动情况的扎实情报少得可怜,今天在估量苏联意图方面的能力,只不过比过去略有改善而已。    对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和个人之间的相互竞争以及制定政策的过程,我们仍然不清楚;如果说多少知道一些,那也只是通过艰苦地研究苏联在政策决定之后向下级机关作出的指示而获得的。总之,西方对苏联的军事能力知道很多,而对它的决策过程或俄国人长远或近期的政治军事意图,却知道得极少。(十四)

第 3 版

1. 波德戈尔内到阿富汗访问

【塔斯社莫斯科十二月八日电】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应阿富汗共和国国家元首兼总理达乌德的邀请,已于今天离开莫斯科前往这个国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随同波德戈尔内访问的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马特恰诺夫、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席斯卡奇科夫、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库兹涅佐夫和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帕夫洛夫斯基大将。    【塔斯社喀布尔十二月九日电】波德戈尔内在喀布尔的讲话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说,苏联同阿富汗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争取和平、自由、独立和社会进步而实行现在这样广泛合作的榜样”。    波德戈尔内今天在此间招待他的宴会上讲话说,“不能不看到,在亚洲仍然存在着许多阴燃的煤堆,帝国主义集团千方百计企图把这种阴火吹旺。有人在给他们大帮其忙,这些人为了追求自己的霸权主义和大国主义目的而反对国际缓和,明目张胆无视亚洲各国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利益,企图破坏反帝力量的团结,挑起内哄和冲突。”    苏联一贯主张在所有的国家之间建立起睦邻关系和求实合作,主张通过谈判解决有争论的问题。波德戈尔内说,这也完全适用于南亚形势和中东形势。    阿富汗共和国总统兼总理达乌德在欢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的宴会上说,波德戈尔内主席的访问“体现我们两国之间半世纪多以来愉快地存在的友好关系的良好传统。这种传统反映建立在我们两国人民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真诚关系和睦邻关系。这次访问使我们得到一个新的机会,就相互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并且采取新的、有利的步骤以加强我们的良好关系”。    达乌德强调说,“我们赞成缓和和赫尔辛基欧洲安全会议的结果。我们认为,缓和不应当限于一个大陆,或者限于一批国家。和平对于一切人都是不可分的,都是必要的。”    【法新社喀布尔十二月九日电】苏联主席波德戈尔内今天抵达这里进行预料约五天的正式访问,阿富汗一位官方人士说这是“例行的友好访问”。    这里的观察家认为,这不只是一次例行访问,波德戈尔内主席将设法加强苏联在阿富汗的传统影响,现在这种影响正受到伊朗的挑战。    预料他会要求达乌德总统对阿富汗同伊朗日益和解作出解释,在苏联人看来,这种和解有损苏联的战略利益。    驻这里的一位外交官是这样看待局势的:阿富汗在伊朗或苏联这两个帝国主义者之间有选择的机会。    阿富汗已接受了伊朗的一些重要的经济建议,这使得苏联一年中把给达乌德政权的经济援助增加了三倍,今年共达四亿美元。    现在在阿富汗有三千到四千名苏联“技术人员”,阿富汗的军事需要完全依赖莫斯科。达乌德总统迄今在他两个强大的邻国之间巧妙地保持了平衡,同时设法限制苏联在他国内的重要影响。    但是这使他不得不聆听伊朗国王要他克制的劝告。

2. 萨达特对法新社记者谈中东问题和埃苏关系等问题

【法新社开罗十二月九日电】萨达特总统正在为开始美国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对话而努力。    萨达特总统在法国总统德斯坦访问埃及的前夕接见法新社记者时发表谈话说,他已要求,“美国开始同巴勒斯坦人的对话,以便使以色列人以后能把这场对话接下去”。    他表示希望法国和英国能使和谈继续下去,并且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参加日内瓦的中东会谈。他赞扬法国在了解阿拉伯事业方面是“先驱”。    他认为,在剥夺了巴勒斯坦人的权利和土地达二十七年之久以后,现在却来要求他们承认以色列,这是“不合理不公平的”。他又说,如果他是巴勒斯坦人,他肯定不会这样做。    很清楚,巴勒斯坦问题纯粹是个政治问题,应该把它作为政治问题来考虑。他希望巴勒斯坦人将组成一个临时政府,这样就会使有关各方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容易得多。    谈到美国的重要性时,他说:“联合国安理会看来并不是一个举行谈判的适当的地方。我并不是要反对它,但是由于否决权的效力,由于美国还没有准备好,我认为这种谈判是不会有什么进展的。”    “如果美国人不想在选举年采取任何新的行动,我认为我们在安理会里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我一个劲地在强调美国的重要性,是因为它向以色列提供了一切:从黄油直到鬼怪式飞机。”萨达特总统追述了关于日内瓦会议所有参加国——两个超级大国、以色列、约旦和叙利亚——举行一次非正式会议的建议。    “我同意在没有议定书的情况下讨论日内瓦会议问题的这个方案。我不能肯定苏联是否已拒绝这个方案。我认为这个方案可以采用。”    关于埃苏关系:    “我在尽最大的努力制止我们的关系有任何恶化,这种关系是一九七二年开始变坏的,当时我把苏联专家打发回国,并在一种新的基础上再度开始了两国关系。但是看来,他们不打算这样作。让我们希望在我们目前在这里同苏联代表团举行的经济和军事谈判将产生某种结果。”    关于武器供应,他说,苏联既没有补偿一九七三年战争期间损失的武器,也没有给埃及提供任何现代武器,而在战场上几乎损失了一切的叙利亚甚至在停火前就开始得到苏联补充的武器。    “因此,我决定使我的武器来源多样化,并在英国和法国谈到我的需要,并同福特总统一般地讨论了这个问题。”    关于埃及同叙利亚的分歧,萨达特总统说,“这种分歧是战术上的分歧,而不是战场上的分歧,因为我们在阿拉伯最高级会议上已就这样一个战略达成了协议,即不放弃我们一寸土地,不同意就巴勒斯坦人的权利问题进行任何妥协。”    叙利亚人和巴勒斯坦人在苏联唆使下,对埃及和以色列的第二个脱离接触协议故意进行歪曲。苏联在第一个或第二个脱离接触协议中都根本没有起作用。他继续说:“我们没有通过第二个协议结束战争状态。谁都知道,我们只不过在关于协议生效期不使用武力问题上发生分歧的。因此这种指责是虚构的。”

3. 印新处报道:印度和孟加拉国联合声明

【印新处新德里十二月九日电】印度和孟加拉国的高级代表团十二月八日在新德里结束会谈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全文如下(本刊有删节):    由孟加拉国总统兼军事管制首席执行官的特别助理萨塔尔法官阁下和外交秘书塔巴拉克·侯赛因阁下组成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从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五日到八日访问了新德里。    在访问期间,萨塔尔法官受到了印度总理的接见。他还对印度首席法官进行了礼节性拜访。    双方在融洽的气氛中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充分和坦率地交换了看法。    双方各自说明了对一些同自己特别有关的问题的立场,这些问题对维持友好睦邻关系是有影响的。    双方都提出了自己认为是为增进了解和促进友谊与合作创造合适的气氛所必需的步骤。    孟加拉国方面重申了孟加拉国政府对维持和加强两国之间传统的友好和合作关系的愿望,并要对方注意,孟加拉国政府希望继续执行使全体人民不分种姓、信仰和宗教一律享受平等权利的政策。    印度方面重申了印度政府的在主权平等和互利基础上促进两国间的友谊和合作的坚定政策。印度方面重申,印度希望有和平的边界,希望孟加拉国稳定、强大、繁荣。    双方还强调,本地区各国的和平、稳定和合作对这些国家人民的进步与幸福是至为必要的。    【美联社新德里十二月八日电】印度和孟加拉国的联合声明说:“双方在融洽的气氛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充分、坦率地交换了看法。”    但是声明中没有提八月十五日政变以来使两国关系变得紧张的任何具体问题。    侯赛因在回达卡途中在加尔各答对记者说,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然后孟加拉国才能把它的已经明确说明了的同巴基斯坦建立外交关系的计划进行下去。    孟加拉国新政权还表示希望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侯赛因没有向询问他的记者说明这在何时才能实现。

4. 法赫德说他对苏访问及结果表示满意

【中东社利雅得十二月五日电】沙特阿拉伯王储兼第一副首相法赫德亲王说,他访问埃及的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他说,这些结果有利于阿拉伯民族,有利于两国。他表示希望要继续加强两国之间在一切领域的关系。    法赫德亲王结束对开罗的访问于今天回到沙特阿拉伯以后发表了这一声明。他指出,这次访问加强了哈立德国王在正式访问埃及时已经为之奠定了基础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之间的良好关系。他说,进行这次访问也是为了与萨达特总统进行有益于两国、有益于阿拉伯民族的磋商。    【路透社开罗十二月三日电】沙特阿拉伯王储法赫德今天抵达这里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以便与埃及官员会谈,这次会谈可能是弥合阿拉伯内部的分歧的一个新阶段。    据信沙特阿拉伯急于要缩小两个战友间的分歧。    【德新社开罗十二月三日电】此间政界人士认为法赫德这次访问对于阿拉伯之间的关系以及中东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5. 美记者自达卡报道:印度报纸对孟加拉国进行煽动性宣传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十二月二日刊登该报记者刘易斯·西蒙斯发自达卡的消息,摘要如下:    同军事管制政府有直接关系的一位人士今天说,得到印度军队支持的反对现政府的孟加拉游击队已放松了对孟加拉北部边境的三个哨所的进攻。    这位人士说,对位于北部城镇哈鲁阿加特附近的这些哨所的炮击还不时地继续着,但火力已减弱,这些阵地已不再有被攻陷的危险了。据这位人士(由于安全上的原因不能讲明他的姓名)说,在《华盛顿邮报》于十一月十七日刊登关于这次攻击的报道后不久,对哨所的包围就解除了,印度对这个报道予以否认。    在达卡的印度官员们还要求孟加拉国当局也出来否认。据一位高级政府人士说,他们拒绝了,“因为,正如我们对他们说的那样,那个报道是真实的”。    部分也是由于这个事件的缘故,由军界三巨头统治的孟加拉国已同意一小批“经过挑选的”外国记者进入孟加拉国,并向他们保证,他们的报道将不受新闻检查。允许入境的记者中没有印度人。在达卡驻有三名印度记者,但他们写的报道要经过严格的新闻检查。    印度报纸连篇累牍地发表有关孟加拉国的文章和社论,达卡当局和驻这里的西方外交官认为这些文章和社论是不真实的,并且是煽动性的。

第 4 版

1. 从第三次回祖国谈参观体会

一九六○年代,我曾作过台湾《中国时报》的驻美记者。从一九七一年起,我曾三度回到祖国,看到祖国蓬勃发展的精神面貌,在非常感动之余,难免会想到曾经旅居十多年的台湾。基于作为一个海外华侨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情,在第三次回国后写下了下面的感想。    一九六八年的秋天,当苏联的坦克车开进布拉格的时候,是我对社会主义最不了解的时候。当时我曾想,一个实行社会主义五十多年的国家,怎么还能以这种手段对待它的兄弟国家?难道实行社会主义,变得富强以后,一个国家就会恃强凌弱吗?那么,这同帝国主义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说苏联的这种行径并不是社会主义的作法,那么,社会主义在苏联就是没有生根,就是失败了。一种在苏联和捷克失败了的主义,在中国能成功吗?中国还会变吗?那时,海外不知有多少华侨,在时时刻刻地注意着祖国的发展。绝大多数在国内从旧社会中挣扎出来的人,都还记得那些兵荒马乱的岁月,那些广大中国人民过着看不到边的日子的岁月,那些一次日本扫荡过后陈尸遍野的岁月。谁不希望自己的祖国站起来呢?对于祖国的发展,大至于原子弹的试炸,小至于一个澳洲游客对中国产品的称道,都在许多人的喜悦之中。当时,在美国,主张美国国务院的外交政策应该中、俄并重的正在抬头,而主张联俄制中的人正被归入保守的政客一类。这种转变,也曾引起许多热爱祖国的人的欣喜。    可是,这种单纯的爱国主义,很容易使人采取美国自由主义者对中国的看法,认为社会主义在中国只是一个过程,是一条由落后转变到先进的捷径,一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富强了,中国还会变的。至于朝什么方向变,也不十分清楚。因此,头两次回国,自己在思想上确实还有些纷乱。当时,我的主要疑问是:    一、中国人真的站起来了吗?    二、中国人站起来,是不是付了过高的代价?    三、中国人要站起来,难道只有这条路可走吗?    第二次回国探亲时,我回到了山东的老家,见到了亲人,才注意到我所生长的农村,那个千百年来逆来顺受的典型中国农村,骨子里变了。从许多根本的意义来说,中国人民,确实是站起来了。说他们站起来,不光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政权,而是因为他们在改造河山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思想,改造了自己的精神面貌。过去那种听天由命,得过且过的意识形态一扫而空了。现在有的是敢同天斗,敢同人斗,敢同错误的思想斗的精神。仔细想来,这才是中国人民今后千百年发展的基石。这条路非走不可今年,我第三次回到祖国,参观了大寨、大港和沙石峪,对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不论是在大寨的梯田旁,沙石峪修筑在青石板上的高产田上,还是一望无边的大港油田上,我都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民来说,这条路非走不可,这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问题。生活在原本是一穷二白的土地上的八亿中国人民,没有走歪路的时间和余地。    关于大寨和沙石峪,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书籍和报道。在这里,我不想重述一遍那些故事和数字。不过,在大寨听贾来恒介绍和在沙石峪听闫宝贺介绍时,我都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革命,没有解放,老蒋一伙还统治着中国,像陈永贵、贾进才、贾来恒、闫宝贺这样的人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大寨和沙石峪这两个山村会是怎样的呢?宋立英和郭凤莲这些农村妇女会是怎样的呢?    答案是不难想出的。    如果没有革命,没有解放,首先,陈永贵这些人能不能活到今天,就是问题。即便是侥幸活到今天,也八成是夏秋作短工,冬春讨饭吃。那里会有石头盖的楼房住?那里会每天都有大碗的面条吃?农村妇女会凄苦依旧。大寨和沙石峪这些山村,会依然是三户地主、一户富农的天下,只有他们的子女才能到昔阳,到太原,到遵化,到天津去念书,办法再大一点的到美国去留学。大寨如此,沙石峪如此,山西如此,河北也是如此,全中国的农村都会是如此。别忘了,中国是以农为本的,像贾来恒,闫宝贺这样的人,占了中国的大多数呢。这样的中国,除了变成列强可以嘴嚼的一块肥肉以外,还会是什么呢?大寨的一个故事可是,今天的大寨和沙石峪都是另外一个世界。土窑洞和土房子,换成了石头楼房。在大寨,社员们在河沟上加上盖子,成了宽广的马路。八十三户人家的成绩,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陈永贵的父亲那一辈过的日子,一扫而空了。大寨是这样,全国也差不多是这样。中国要是改变今天的道路,就是要这些人重过以前的老日子。中国劳动人民不会许可的。就像贾来恒一听这话红着脸说的:“谁要这样干,咱就跟他拼!”    在许许多多关于大寨人的故事中,有一个故事使我感受最深。那就是在一九六六年的水灾中,大寨人所表现的坚持自力更生的精神。大水冲倒了他们的房屋,冲垮了他们的土地,但是没有冲倒他们的自力更生的精神。他们的三不要(一不要国家的救济款,二不要国家的救济粮,三不要国家的救济物资)和三不少(卖给国家的征购粮不少,集体储备粮不少,分给社员的口粮不少)的精神,使我联想起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台湾来。台湾财政预算决定于美援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不等到美国国会通过援外法案,国民党的预算是作不出来的。似乎是万事俱备,就等“西风”。美国国会一旦通过援外法案,《中央日报》就会在第一版以下面的头题发表这条新闻:    “美国国会通过援外法案我可获军经援×××元”    通过的数额多,《中央日报》的社论就会吹捧一番,通过的数额少,《中央日报》的社论就会怪美国不负国际责任,而且公然以赞成援外的议员为友,以反对援外的议员为敌。一忧一喜,决定于美国施舍的多少,国民党的这种意识形态,同大寨这八十三户人家面对困难表现出来的精神,恰成强烈的对比。国民党的领导既是这种态度,他们会把台湾的中国人民领到那里去呢?这一点是我们这些在海外的人,特别是来自台湾的人,不妨平心静气地想一想的。站立在大港油田上站立在大港油田上,你会觉得中国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大港油田的工人,不少是扛过大庆红旗,走过大庆道路的人,带我们参观的就是这么一个老工人。    我望着一望无边的油田,呼吸着渤海湾的新鲜空气,心里一时感到非常的激动。这到底是我们自己的油田,是不受剥削,别人也无法掠夺的油田。从家家户户点着一盏如豆的油灯,到开采出自己的油田,这是很长的一段路,很多人献出了他们的宝贵生命,为我们这一代和我们的下一代造出了现在的福祉,我们要怎样努力才不会辜负了他们呢?地下埋油管地上长庄稼油田上的工人加眷属有四万多人。工人开石油,眷属搞农业。地下埋油管,地上长庄稼。我们参观油田的时候,正是玉米长得最好的时候。遍地青葱,点缀着点点白屋,那就是一口一口的油井了。在一口油井上,我们遇到了一个十七岁的姑娘,她和另外三个姑娘,负责管理八口油井。她同我们讲话时,谦虚而自然,有条不紊地向我们说明了她的工作,充分表现出新中国妇女的气质。    油田上的公路铺得整整齐齐的,有百货店,电影院,运动场,小学,中学,最近正在兴办厂办大学。来往每一个居民点和办公室,有十五分钟一班的公共汽车,新的工人宿舍正在建立起来。这和大寨的石造楼房,平整的街道,同样有力地向我们展示出一种远景。    在离开油田时,我也不禁想到,如果没有革命,没有解放,会不会有这个油田呢?即便是有了这个油田,它的命运又会是怎样的呢?    答案也是很容易想得出来的。    如果找不到这个油田,还算中国人的运气,如果不幸找到了,大港油田上所树立的就不会是中文的标语,而是“GuIf”(海湾石油公司——本刊注,下同),“Esso”(埃索石油公司)或“SheII”(壳牌石油公司)的招牌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那时中国人民的命运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回到侨居地以后,祖国的影子还不时在脑海里盘旋。对于祖国正在进行的一切,肯定我是不会完全知道的。即便是自认为知道了的,也一定不太全面。可是,有一点自己觉得比较清楚,那就是国家走的大方向是对的,优先次序也安排得很恰当。有些人希望中国会回到一九四九年以前乃至清末民初时的那种境况,真是在痴心妄想了。举国一致决心解放台湾除了苏修以外,在西方,也还有一些认识不清的人,拼命在作反华的勾当。    在我看来,这些人是算盘没有打清楚。他们要的是怎样的一个中国呢?是挣脱了巴黎和约的德国式的中国吗?还是以地少人多,建造大东亚共荣圈为名,横行四方的日本军阀式的中国呢?现在的中国坚不称霸,在国外不设一兵一卒,在国内自力更生,对外毫无领土野心。到底是什么样的中国比较好呢?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这是在国内到处可以看得到的一张标语。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不容别人觊觎,在国内,你可以感觉到举国上下的这种决心。今年是西藏自治十周年纪念,国务院在打给西藏自治区的贺电上,曾提到西藏是祖国的国防重地,是祖国西南的堡垒。可是,祖国的东南呢?    我在台湾念完大学以后,被分发到政工干校受了三个月的预备军官训练。在那里,我听到不少对蒋经国的吹捧。有的教官说他平易近人,有的教官说他干练,但是,最受强调的一点,还是光明磊落。可是,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光明磊落呢?蒋经国的所谓“光明磊落”看了祖国江南江北秀丽的河山,看了许许多多从前辛劳终日不得温饱的人民如今过着一切都有保障的生活,看了从前曾在中国张牙舞爪,如今在中国循规蹈矩的外国洋人,所谓“光明磊落”在我心里有了新的意义。我个人觉得,傅作义将军为了保护北京这个文化古城,所断然采取的措施,是光明磊落;张学良无动于日、俄的引诱,毅然扯下军阀的旗帜,换上中国的旗帜,是光明磊落。小事光明,未必照人。在国家民族大事上的光明磊落,才真正是光明磊落。(原载香港《大公报》)

2. 哈比卜到台北并与蒋经国会谈

【中央社台北十二月九日电】美国主管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哈比卜,今天下午从汉城搭机到达台北,将向中华民国领袖简报福特总统大陆共区之行的经过。    哈比卜在机场没有发表谈话,也拒绝回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    美国驻华大使馆助理人员说,哈比卜在向中华民国政府作简报前,将先和昂格尔大使举行会谈。    【中央社台北十二月九日电】哈比卜于今天下午前往行政院拜会蒋院长,谈话一小时半    。    哈比卜曾向蒋院长简报美国福特总统在中国大陆共区停留的经过情形,并向蒋院长重申美国继续和中华民国维持友好关系的政策并无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