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2-01
第 1 版
1. 福特来华途中抵阿拉斯加
他发表讲话说,美中可能在某些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但双方对亚洲和平作出的共同保证是基本的。美将谋求加强谅解,并进一步促进在互相尊重和互相和解基础上的关系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二十九日电】(记者:科米尔)福特总统在启程访华时说他希望“促进相互间的谅解”,但他却向中国人保证“我们将坚持我们自己的观点”。 福特在动身进行他十天访问中的第一次长途飞行时,似乎间接地承认他不期望美国和中国会在重要问题上取得一致看法。 在这次访问之前,美国官员们说,预计北京的会谈“不会宣布惊人消息”。但是一位有资历的美国官员说,总统的会谈会有助于继续朝着使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方向前进。 【美联社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十一月二十九日电】(记者:科米尔)福特总统在赴北京的途中今天在这里停留时说,美国和中国都保证说“亚洲的和平是基本的”,从而两国找到了共同点。 福特在一篇准备在附近的艾尔森空军基地发表的讲话中说:“美中两国社会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可能在某些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但是我们找到了有着共同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对亚洲和平作出的共同保证是基本的。我们对不干涉他国内政作出的保证也是基本的。我将谋求加强这些谅解,并且进一步促进在互相尊重和互相和解基础上的关系。” 预料行政管理和预算署长林恩将每天会见福特,即使在北京停留期间也是如此,以处理预算和其他国内问题。 联邦能源署长扎布陪同福特到阿拉斯加为止,因为福特前往旷野地区去视察一段阿拉斯加油管。 福特在讲话中再次举出了他要不依靠外国能源的这一目标,他说:“我们在阿拉斯加有丰富的蕴藏量,这有助于我们实现这个目标……” 福特是在空军基地发表讲话,因此他还赞扬了武装部队,他说:“我今天要重新向你们保证,我的政府在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的同时,将始终记住,对和平的最好的保证是美国拥有不亚于任何国家的军事力量。” 福特说:“我们将坚决地谋求和平,但是我们决不会忘记,自由和独立处于最重要地位。” 【合众国际社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十一月二十九日电】(记者:格罗沃尔德)福特总统今天带着务使“不亚于任何人的美国军事力量”将成为他的和平外交活动的后盾的保证,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出访北京和亚洲其他国家首都的旅行。 福特在前往北京进行访问的途中,拨出一天的时间去视察在美国北部边疆面对亚洲的阿拉斯加军事基地,并视察敷设阿拉斯加油管的工程。 福特向前来迎接他的人们——以及国内对他访问中国表示怀疑的批评者——保证说,他加强美国同中国和苏联的关系的努力将不会削弱美国在核时代的军事力量。 福特说:“我今天要重新向你们保证,我的政府在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的同时,将始终记住,对和平的最好的保证是美国拥有不亚于任何国家的军事力量。” “我的政府在支持保持一等的陆军、海军、空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方面将不会有任何松懈……没有一支在实质上和感觉上都是可信的军事力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外交活动将不会是可信的。” 福特说:“在前往中国途中在这里停留一下是适当的……你们都知道,而我也知道,就是我们必须使太平洋保持太平。” 根据高级人员对这次访问北京进行的外交估计看来,这一信息在中国大概将会象在美国一样地受到欢迎。 福特在今天早些时候于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发表了一段调子比较温和的外交讲话。 他在那里保证说,他的出访将会有助于‘“巩固”亚洲的“和平”并“加强我们同那个伟大国家(中国)的新关系”。
2. 英报文章:《福特中国之行将使俄国进行猜测》
【本刊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十一月三十日刊登布兰登发自华盛顿的文章,题为《福特的中国之行将使俄国进行猜测》,摘要如下: 福特总统昨天动身前往北京,对“保持”——这是一个制订政策的人说的——中美关系作出他的贡献。预料不会有什么令人吃惊的事。正如华盛顿人士设想的,总统的基本使命是对人们认为中国人主要关切的那个问题——美国对苏联的态度——使中国领导人放心。 基辛格国务卿上周在底特律发表的讲话中警告苏联说,它在安哥拉继续奉行干涉政策就要威胁苏美关系,基辛格的这番话已为福特访华定了调子。 基辛格表明,关于西方需要军事实力以及关于缓和的危险,美国无需别人讲课。他说:“每一方将根据他自身的处境和对它的国家利益的看法来决定它自己的政策;这些政策是不会根据别的国家的指示来制定的。” 这里人士认为,北京最近对基辛格的接待比较冷淡,这反映了中国领导人的两方面关切:一、总统和国会之间的冲突在多大程度上削弱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二、美国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能继续作为对付苏联的一支力量?人们认为,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关系最大的。他们乐于看到基辛格象他们一样正面对付俄国人,而不要同俄国人搞和解。 中国高级官员为了证明苏联进攻的主要目标是西欧,去年曾在北京对我说,俄国集结在那条战线上的坦克数目远远超过集结在中国边境上的坦克数目。美国专家们证实这是对的,但是他们说,俄国主要是依靠火箭部队和空军来对付中国的。 由于美国人倾向于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待外交活动,所以许多人都怀疑总统的这次访问是否确实有必要。但是,至少这次访问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似乎对双方都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使俄国人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意义猜不透。
3. 吉廷斯报道:《美国总统继尼克松后前往北京》
【本刊讯】英《卫报》十一月二十九日刊登吉廷斯的报道,题为《美国总统今天继尼克松之后前往北京》,摘要如下: 福特总统在周末启程。他将访问阿拉斯加,于星期一抵达北京。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的态度是遗憾,而不是忿怒。他们对美国从台湾撤退方面没有什么进展感到遗憾。北京一向认为这是正式建交的一个条件。 中国大事宣扬下列论调:美苏缓和等于美苏“合谋”主宰世界。的确,同苏联的关系影响着美国的对外政策,这一主要看法是国际生活中的一个事实。 使人们觉得中美关系仍保持前进的势头,这仍然是符合美国的利益的,更是符合中国的利益的。美国总统是不大好意思从北京的宫廷空手而归的,单单是这一点就需要这么做。福特本周早些时候为他的北京之行加了点香料:他决定只有在限制战略武器协议方面取得进一步的进展,他才同勃列日涅夫举行新的最高级会谈。这样的表示有助于为最近解除施莱辛格国防部长职务一事做好善后工作,因为中国人认为此举是向着缓和危险地滑下去的信号。
4. 基辛格谈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美新处华盛顿十一月二十八日电】题:基辛格十一月二十八日记者招待会要点: 国务卿基辛格说,美国不会对安哥拉战争进行军事干涉。 国务卿十一月二十八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与此同时,美国反对苏联目前在安哥拉的所做所为。 记者问福特总统十一月二十六日就安哥拉发表的谈话是否已为莫斯科所了解,这位国务卿说,华盛顿“还没有得到明显的答复。我们初步交换了一下意见”。 记者问,美国是否对苏联在安哥拉的行动感到“不快”,他回答说,美国“反对”这些行动,又说华盛顿认为缓和美苏紧张关系是“极为重要的”,但是这“显然应当以对等为基础”。 他说,除了缓和的进程以外,没有出现任何其他办法,因此华盛顿将奉行缓和紧张局势的政策。 基辛格在谈论安哥拉问题时联系到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他接着说,华盛顿主张限制武器,“如果苏联修改他们的立场”,华盛顿也准备“修改我们的立场”。但是他警告说,“我们将反对单方面的活动……反对苏联单方面的措施”,我们在武器会谈中“不会作单方面让步”。
5. 美联社评论塔斯社报道福特起程访华
【美联社莫斯科十一月二十九日电】苏联在推行另一种形式的东西方缓和,而对西方同中国接触却格外局促不安,因此,迄今对福特总统即将访问北京一事一直不大加宣传。 福特二十九日从华盛顿动身时塔斯社发表了一条措词审慎、语气较为温和的消息报道此行,而官方报刊则对此保持沉默。 克里姆林宫领导可能神经紧张,此刻正在压住怒火,不过,种种迹象表明,莫斯科并不象它一度担心过的那样担心美中关系的发展。 在尼克松总统一九七二年访问北京之前,苏联报刊一再警告另外两个大国不要对苏联搞“阴谋诡计”。苏联除了稍稍暗示北京和华盛顿在实现某些帝国主义目的上观点一致外,在福特此行前没有发表过那种惶恐不安的言论。 时代变了。自尼克松向北京作出十分引人注目的主动表示以来,中美关系没有迈出什么具体的大步子,而苏美关系却在一条漫长而崎岖不平的路上移动。
第 2 版
1. 日《公明新闻》文章:《面临考验的美苏“缓和”》
【本刊讯】日本《公明新闻》十一月二十三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面临考验的美苏“缓和”》,摘要如下: 美苏关系是否能比现在更改善一步,取决于能否打开难以进展的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局面。 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强烈希望能在今年内在华盛顿签署限制战略武器协议,以便拿着这项成果在明年二月召开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这也是因为他怀着这样一个目的,即企图通过欧安会议造成“固定欧洲边界现状”、“缓和欧洲正面的紧张”、稳定了“缓和”路线的印象,以便大量引进西方技术,重建苏联经济。 但是,据说,后来在苏联领导集团内部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绪,认为一系列的对美“缓和”未必给苏联带来好的政治效果,如葡萄牙的形势向不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萨哈罗夫博士的诺贝尔和平奖金问题,中东和平在美国主导下取得进展,美国接近中国,等等。 另一方面,福特总统的处境是不得不针对明年的总统选举而推行外交。特别是总统选举中的竞争对手属于“鹰派”的人很多,如党内保守派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里根、民主党参院议员杰克逊等。福特要设法避开说他“对苏外交软弱”这样的批评是他的至高无上的使命。自从美国向苏联出口粮食以后,在美国国内“认为在越南败退和欧安会议以来,缓和只对苏联有利,这样的不满情绪已经广泛扩散”(《纽约时报》)。 被称为“星期日大屠杀”的突然解职,强烈地刺激了对外强硬派和军队,引起了对福特外交的对苏“缓和”路线前途的强烈戒心。 不难设想,美苏双方的这种国内情况已成为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绊脚石。 美苏间的最大分歧就是,苏联最新式的超音速远程战略轰炸机“逆火式B型”和美国现在正研制的“远程巡航导弹”,是否应该作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本刊注)协议中所说的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而包括在限制对象以内。关于这个问题,美苏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意见分歧。 美苏之间正在作最后努力,寻求达成协议的线索。但似乎可以说,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双方都同意把巡航导弹和逆火式轰炸机都包括在战略武器运载工具以内,都列为限制对象。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但可以说,美苏双方无视国内“鹰派”而互相接近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如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推迟达成协议,那么不仅美苏之间,而且包括第三国在内,无止境的核扩军竞争就有可能激化。这样一来,过去就遭到强烈批判的美苏间的“缓和”路线,即以美苏两个“核”超级大国为主导型的“美苏和平”,将会遭到世界舆论的更强烈的谴责。 欧洲国家也许要一致谴责苏联。特别是在如何评价欧安会的问题上。这种不满情绪同对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左翼势力抬头的不安联系起来,就引起了对苏联的西方外交强烈的不信任和怀疑。苏联的强硬姿态已引起西方的对苏警惕论甚嚣尘上。
2. 葡萄牙军方宣布放宽局部非常状态法
【路透社里斯本十一月二十九日电】继续逮捕和清洗左派分子的葡萄牙军方领导人,今晚宣布放宽局部非常状态法。 武装力量最高司令部的公告说,略微放宽紧急状态法是因为政局和军情已恢复常态。 自从二十五日军队哗变开始以来,一些报纸首次被允许出版。当时实行的宵禁减少了一小时,从晚间一点钟到五点钟。 里斯本的九家国营报纸——三家日报和六家晚报——仍然被禁止出版。不再受紧急措施限制的活动中包括里斯本地区的体育比赛,但集会和示威游行仍受限制。 【合众国际社里斯本十一月二十九日电】军方今天又清洗了一名高级左翼军官,并头一次公开抨击了共产党,指责该党的好斗分子在葡萄牙的未遂军事叛乱中同叛乱分子站在一起。 总统府发表声明说,共产党人二十七日举行了一次反政府集会,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他们的立场。 戈麦斯总统还宣布了亲共的海军副司令罗莎·科蒂尼奥的辞职。 【美联社里斯本十一月二十九日电】革命委员会宣布,国家最高决策机构又有两名成员被清洗,从而加强了温和路线军官的势力。 被撵走的有由于支持共产党的立场而被称为“红色将军”的安·罗·科蒂尼奥,以及海军参谋长阿·菲·苏亚雷斯。在革命委员会的十六名委员中只剩下两名抱亲共观点的军官了。军方人士说,这两人也将被撤换。他们是:军事情报部门的头头卡·孔特雷拉斯和卡·格雷罗。
3. 阿泽维多宣布内阁决定修复工作
【法新社里斯本十一月二十九日电】上周由于武装部队不支持其权力而“罢工”的葡萄牙内阁今天准备恢复正常的政府工作。阿泽维多总理昨夜在官方电视台宣布,内阁已决定恢复工作,因为军事局势已恢复“正常”。
4. 米德尔顿著《美国能打赢下次战争吗?》(四)
国内外态度客观的人士则认为,美国关于苏联所有部队的组成、训练和装备的情报是完整的,而且,就人们能根据苏联军事出版物加以核对的情况而言,这些情报的准确程度是惊人的。 在卫星日夜窥探、电子设备进行监视、组织严密而有效的间谍机构到处活动的世界上,双方的新式武器方面的情况都不能够匿而不宣。几乎在苏联第一艘攻击航空母舰刚刚装龙骨的时候,美国就知道苏联人在建造这艘军舰了,当苏联的一种新式铁丝剪还没有发到部队的时候,美国陆军就知道这种铁丝剪正在发给驻德苏军了。 关于苏联军队的能力,西方拥有大量的准确情报,而俄国的意图则不为人所知。判断意图这件事要比弄清米格—25飞机的性能数据困难得多。然而,在苏联的军事实力和莫斯科打算在国际舞台上冒风险的意愿这两者之间,是有某些相互关联的迹象可寻的。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十日,赫鲁晓夫重新对西柏林施加压力。是什么东西使得这位苏联领导人敢于相信他可以在斯大林十年前失败过的地方取得成功呢?从十一月十四日《真理报》的一篇文章看出了答案,这篇文章宣布,一种洲际弹道火箭的生产已经安排就绪了。 继对柏林施加压力之后,一种更加咄咄逼人的苏联对外政策在另外一些地方也表现出来了,这些地方包括古巴。一九六○年,这位苏联领导人宣布他的国家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估计赫鲁晓夫是相信这一点的,而且认为,在新的条件下,他能够威胁西方。 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现今一代苏联领导人所拥有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赫鲁晓夫时代所能动用的军力。他们是不是把这种业已增强的军事能力看作是一种更加咄咄逼人的对外政策的基础呢? 确有一些迹象表明,他们认为俄国力量的扩张可以制止美国使用它的军事力量。早在一九七○年,苏联的《美国: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杂志的一篇社论就已指出:“由于有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新的世界力量对比,军事力量已越来越难用来实现美帝国主义所追求的政治目的。” 这个论点应当颠倒过来:俄国领导人也许认为他们的新的实力可以用于实现一些政治目的:保持他们对于东欧的控制,迫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采取一种比较迁就的立场,做到在政治上同美国平等,并吓唬中国人。 假如苏联的军事扩张和美国的收缩继续下去,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德国学者阿多迈特是这样看的:“一旦达到了一切方面的真正均等(或者是总的均等加上潜在危机地区的局部优势),一旦苏联部署了大量的攻击航空母舰和可以进行干涉(或者以进行干涉相威胁的)的海军特混舰队,苏联领导人就会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可以教训一下美国人了。” 七十年代中期美国的情绪看来是不会鼓励对苏联意图作出这种严峻估价的。从一九七二年以来,人们就愿意不折不扣地相信基辛格国务卿作出的关于美苏缓和的保证。尼克松先生和基辛格先生非常卖力地宣传的关于实现“一代人的和平”的口号,投合了那些非常厌恶对外军事冒险并且对国防预算不断增加感到忧虑的人的心理。 愿意相信缓和的心情在美国虽然强烈,在西欧却更加强烈,同样的因素也在那里起作用。有一种近于可悲的信念,即认为既然一代以来西欧一直平安无事,那末将来也会平安无事。这种信念竟如此强烈,以致某些北约国家开始取消曾保证了和平的防务。有一句老话说,当完全不知道战争是怎样一回事的一代人达到成年的时候,和平就处于空前的危险之中。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目前在西方是流行着一种迷恋缓和的心理的,可是不应当因此而把关于苏联对目前东西方关系的看法的某些事实弄得模糊起来。 缓和的气氛鼓励了一种天真的倾向,就是相信勃列日涅夫先生对基辛格先生说的话或者(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在莫愁餐厅的一次愉快的午宴上向外交记者们说的话,认为这些话代表苏联政府和党的观点。 塞顿—沃森爵士在一九六九年曾经带着嘲讽的语气描述了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的危险: “从勃列日涅夫以下直到工厂和集体农庄党支部书记这二十万名共产党官员向他们的臣民所说的话全都是烟幕。而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的某个好人在酒酣耳热时说的话,或者一位巡回访问的(美国)中西部科学家从新西伯利亚城的某位友好的院士那里听到的话,倒能反映苏联领导人的真实观点。” 关于一九七二年的(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俄国领导人和他们手下的庞大宣传机器对他们的人民是怎么说的呢?据曾任驻莫斯科大使、研究苏联文献的学者科勒说,“从公开发表的材料所透露的情况来看,苏联目前关于核部队作用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跟过去一样,甚至还更进了一步。” (四)
5. 西德报纸评美国的缓和政策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十一月二十六日刊登一篇社论,摘要如下: 现在,缓和政策已进入了死胡同。不需要有基辛格那样的世界政治才能就能预言,克里姆林宫在其他方面也将充分利用美国对外政策的弱点。葡萄牙和安哥拉只是共产党进行扩张的最新例子,西方对缓和的陶醉没有打破这种扩张,反而加速了这种扩张。如果现在基辛格认为有必要威胁俄国人和古巴人,说美国不能对共产党在安哥拉的干涉“袖手旁观”,这就是缓和破产的声明。 这不会给莫斯科和哈瓦那留下许多印象,莫斯科和哈瓦那都清楚地知道,福特政府还不敢立即着手进行那些也许会受到国会阻止的“行动”,一个主要大国——它不断地在嘲笑的共产党人面前出丑——已不能期望受到敌人的重视和朋友们的认真对待。它玩它的敌人的游戏玩得太久了。
第 3 版
1. 阿马拉尔任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总统
【路透社帝力十一月三十日电】在亲印度尼西亚的部队从边境向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控制的帝力挺进的时候,一名前耶稣教会会士昨天宣誓就任新宣布独立的东帝汶民主共和国的总统。 三十七岁的弗朗西斯科·沙维尔·多·阿马拉尔在市中心前葡萄牙行政大楼外面,面对两千多名群众宣誓就职。 他在就职典礼上说,自从八月初发生内战以来,东帝汶一直是同外界隔绝的。“我们不得不独自在帝力同帝汶民主联盟、在边境同印度尼西亚战斗。” 我们向印度尼西亚呼吁实现和平,但是我们坚持这个口号:“不独立毋宁死。” 早些时候有一种说法,阿塔拜的陷落促使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宣布国家独立。 新宪法规定由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执政,结束“殖民结构,建设一个不受压迫和剥削的社会”。宪法宣布信教自由、男女平等、种族平等和十五岁以上的人都享有选举权。 已经公布的宪法:“人民议会是最高国家机构。它规定在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后一年举行选举,但这次代表大会举行的日期没有宣布。”
2. 印尼一高级军官说要用武力干涉东帝汶局势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十一月三十日刊登记者约翰·萨尔发自雅加达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一位高级政府官员今天说,印度尼西亚准备努力制止葡属东帝汶的左翼分子“不可容忍地”靠警察行动宣布的独立。 印度尼西亚情报局副局长、苏哈托总统的高级顾问阿里·穆托波将军说,印度尼西亚武装部队将开进这块多事的殖民地,以求结束内战和解除交战各派的武装。印尼透露要进行军事干涉的计划离激进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的军队在东帝汶首都帝力降下葡萄牙国旗之后不到二十四小时。印尼拒绝承认这个新近宣布成立的人民共和国。 穆托波说,如果议会批准,印度尼西亚将派二千五百人进去,如果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进行抵抗,印尼准备使用她的海陆空力量。 外交部发表声明,对东帝汶宣布独立,从而破坏了印度尼西亚、葡萄牙还有东帝汶三个政党达成的逐步实现自决的协议表示“十分遗憾”。外交部长马利克说,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已践踏了自己的诺言”,并将“自食其果”。 【路透社帝力十一月二十九日电】左翼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今天说,印度尼西亚部队在坦克和海军大炮的掩护下攻占了阿塔拜,它位于帝力到印尼边界的中点。 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部队司令热里奥·洛巴托说,这个城市在昨天天亮后不久落到了印尼部队手中。 他说,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在这次战斗中有两人被打死,两人失踪。对方的伤亡没有说。 洛巴托司令说,这个城市的陷落是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昨天所以决定宣布东帝汶脱离葡萄牙而独立的一个重要因素。 (雅加达电台说,在东帝汶的亲印尼部队今天宣布东帝汶是与之毗邻的印尼的一部分。) 洛巴托司令说,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的部队现在撤到阿塔拜以北的洛斯河,在那里继续抵抗印尼部队的进攻。
3. 帝汶民盟、帝汶民协等四个政党发表联合声明:宣称葡属帝汶是印尼领土一部分
【路透社雅加达十一月二十九日电】葡属帝汶的政治危机今天恶化,左翼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单方面宣告独立,它的对立面则宣布这块殖民地是毗邻的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 由雅加达电台广播的四个亲印尼政党——帝汶民主联盟、帝汶人民民主协会、KOTA和TRABALISTA——在一项联合声明中说,葡属帝汶已不再有合法政府。
4. 新西兰国民党在大选中获胜
【路透社惠灵顿十一月二十九日电】新西兰的在野党国民党今天在大选中大大胜过了罗林总理的工党。 预料国民党领袖罗勃特·马尔登将于下周内宣布他的新政府。 有三个席位的结果仍然未宣布,国民党已赢得五十三个席位,工党三十一个席位。 罗林打电话给马尔登正式承认失败。在奥克兰,设在女子滚球俱乐部的国民党总部在马尔登宣布政府已承认失败后出现了一些狂欢场面。 国民党领袖说,在正式移交前他将不宣布内阁名单。 【法新社惠灵顿十一月二十九日电】新西兰国民党在今天的大选中出人意料地大胜了罗林的工党政府。 五十四岁的新总理马尔登说,“三年的艰苦奋斗是十分值得的。我是两年半前开始竞选活动的,挨家挨户拜访组织起班子。我很高兴并指望获得两位数的多数”。 罗林保住了他自己的席位,但得票数大大减少,他在表示他的意外和失望时说,新西兰工党是败于对通货膨胀的世界性苦恼以及对新西兰海外借款的不满。 选举结果使人人都感到完全意外,因为上一次民意测验还表明只有百分之二转向国民党。但是转向国民党的实际幅度是战后时期中空前的,对正在面临澳大利亚十二月十三日大选的惠特拉姆的工党说来是坏消息。过去,澳大利亚是跟随新西兰的政治摇摆的。
5. 新西兰新总理马尔登表示希望访问中国
【路透社惠灵顿十一月三十日电】新西兰的当选总理罗伯特·马尔登希望能到中国和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在选举中被击败的罗林总理原来计划在明年初进行的。 据此间可靠的政界人士说,马尔登在竞选期间曾对党内的同事明确表示他就任总理后将继续执行罗林计划的出访计划。他原来曾打算在二月底或三月份到这两个亚洲国家去访问。
6. 日《每日新闻》通讯《斯里兰卡的表和里》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一月十六日和十七日两天连载该报记者佐藤从科伦坡发回的一篇通讯,题目是《斯里兰卡的表和里》,摘要如下: 斯里兰卡的一院制议会,最近在朝野各党的欢呼和掌声中,一致通过了土地改革法修正案。因此,总共约有一千六百六十二平方公里的种植园被收归国有。 种植和生产红茶、橡胶、椰子是这个国家的主要产业,这在独立之后也没有改变。靠这三种产品赚取的外汇占外汇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另一方面,大米等粮食的进口接近百分之五十。正因为这种殖民地型的贸易结构很明显,所以,对种植园的国有化寄予特大的期望。 但是,在国会审议种植园国有化法案时,引起了执政党联合阵线分裂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新事态。班达拉奈克政权本来是以班达拉奈克夫人总理领导的自由党为中心,再加上平等社会党和共产党莫斯科派这三个党组成的社会主义联合政权。 可是,围绕着种植园的管理问题,平等社会党主张由该党的内阁成员把持的种植园部管理,因此发生对立。总理以改组内阁为理由更换了平等社会党的三名内阁成员,三个人拒绝接受新的职务,九月二日便彻底把他们的名字从阁员名单上抹掉,同平等社会党断绝了关系。 奇怪的是,执政党联合阵线的分裂,目前看来,使该政权比以前更加稳定而且巩固了。原因是平等社会党的脱离反倒使班达拉奈克夫人政权不再受来自左派的过激的压力,而能够顺利地推行她提倡的中立社会民主主义路线。本来,在议会内总议席数是一百五十七席,自由党占九十一席、平等社会党占十六席、共产党占六席。自由党靠自己的力量也能远远地超过半数。 班达拉奈克夫人总理在明年八月预定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这是独立以来最大的一件国事。 斯里兰卡同中国、苏联两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同美国从今年四月西蒙财政部长访问科伦坡以来,关系急剧改善,美国今年向斯里兰卡输送了十万吨小麦。最近也同在一九七一年因急进派青年的叛乱而断交的北朝鲜复交。 不结盟中立的最大好处就是得到外国的援助。 班达拉奈克夫人总理最近之所以向国内外表明积极态度,据说实际上是为了获得一九七六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金。她是世界上第一个女总理。同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一起,是现存的不结盟国家会议的创始人之一。在联合国是印度洋和平区宣言的提倡者。是在第三世界起领导作用的当权的政治家。看来的确是十分有资格的人物。 班达拉奈克夫人作为国际政治家的声誉确实是很高的。但是,对于一千三百万斯里兰卡的国民来说,更大的问题是每天的生活怎么办。生活仍然是相当贫苦的,另外,还没有废除一九七一年提出的紧急事态宣言。在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潜在的紧张和不安同该政权成立当时相比,不妨说正在逐渐地加剧。例如内政问题。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对班达拉奈克夫人政权来说,更换平等社会党的内阁成员一事,即使给该政权带来了当前的稳定,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不妨说是一件象征着该政权“末日来临的”事件。以农村为根基的自由党之所以同以城市工人为根基的平等社会党联合,是因为害怕工会组织的罢工和经济瘫痪,所以同前政权相比,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罢工。达到这种程度,当然是因为有平等社会党的合作。平等社会党转到在野党方面一事说明政府同工会的关系已从过去的协调关系一下子变成敌对的关系。 执政党内的派系对立也还相当厉害。班达拉奈克夫人的儿子阿努拉·班达拉奈克是右派,女婿鲁帕辛格是亲中国派的左派。另外,班达拉奈克家族的很多人在政府和官界占据了重要的职位,在有心人中间因班达拉奈克夫人总理搞裙带主义而引起强烈的不满。 使班达拉奈克政权最感到头痛的事是北部泰米尔人居住的地区治安恶化。泰米尔族人是从印度南部移居过来的,人口约有三百万(总人口是一千三百万)。本来是自治意识很强的地区,所以从一九七二年修改宪法,把人数多的民族僧伽罗人的僧伽罗语定为官方用语以来,扩大自治权的运动更加激化,最近好象已证实存在着要求独立的地下武装组织。斯里兰卡政府最担心的是“孟加拉国”化。 另外,在一九七一年春天,急进派青年恐怖分子们在各地发动了武装暴动,班达拉奈克夫人政权动用了军队好容易才平息了暴动,而暴动留下的后遗症还没有完全消除。在全国被逮捕的一万五千人中,据说仍有二千人被拘留着。煽动他们发动暴动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但没缓和,反而仍然不断出现最坏的状况。并且物价不断上涨。占上风的看法认为,班达拉奈克夫人已经没有继续担负起下一届政权的希望。据说,取而代之的将诞生最大的在野党——统一国民党的政权,这个党在前政权中也是执政党。首都科伦坡的消息灵通人士认为,班达拉奈克夫人决心无论如何也要通过和统一国民党的交易而任职到一九七七年春天任期届满。
第 4 版
1. 香港《文汇报》报道:《山昆纳第谈访华印象》(待续)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十一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连载一篇报道,题目是《山昆纳第谈访华印象》,转载如下: (原编者按:山昆纳第是前香港法官,于一九六四年退休。上月,他参加了香港外籍人士访华团到中国参观访问,到过北京、沈阳、大连、上海和广州等地。日前,山昆纳第接受了本报记者访问,畅述了访华的观感。) 作为一个法律界人士,山昆纳第对中国的社会秩序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感兴趣。中国社会路不拾遗 “二十五年来,我曾到世界很多地方旅行,这次到过中国后,我感到中国社会与其他社会截然不同。在其他社会,人与人之间只存在着金钱关系,人生的目的只是彼此企图榨取对方身上的金钱。这种人生观,成为其他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但在中国,因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制度不同,你会发现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山昆纳第对记者侃侃而谈他的访华观感。 “踏入中国后,我发觉一个奇怪的现象:街上除了交通警察外,并无其他警察巡逻。这是因为在中国,没有其他社会的银行抢劫、炸弹爆炸、绑架等暴力罪行,严重罪案极少发生。现时在西方社会仍很普遍的酗酒和吸毒等恶习已完全消除。电影、话剧、音乐会、体育表演、杂技和其他文娱活动已代替了酒吧、舞厅、夜总会、妓院和赌场式的‘夜生活’。诚实的行为随处可见。 我自己便遇上两次这样的经历:一次,我在街上散步,遗下十块钱,一个妇人拾到,马上走到我的跟前,把钱送还给我;另外一次是在上海,我们离开酒店往机场。一名酒店服务员追上来,把我在酒店遗下的一只梳子交还给我。同为社会作出贡献 “总之,在新中国的土地上,你会感到一种宁谧和平的气氛和安全感,而没有其他社会里人们经常害怕会被抢劫或伤害的恐惧感。 “为什么在中国,社会秩序这样良好?答案是:正确的人生目标是新中国社会基本上铲除罪恶的主要原因。在中国,人们都为建设一个更快乐、更美好的社会而努力,为整个社会的利益作出贡献代替了个人对名利的追求,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关系,相反,彼此之间志同道合。当人生的目标是为集体利益而不是为了私利时,罪恶滋生的土壤便大大减少了。重视集体摒弃名利 “同时,新中国并不强调用重刑罚作阻吓作用,因为这只是消极的、治标的方法,她强调教育人民具有正确思想这种积极的治本方法,通过教育,人们看到犯罪只会对集体带来损害,长远来说,也是对自己的损害。对罪犯也是由街道委员会按照治病救人的方针教育他们重新做人。新一代和老一代都被教育摒弃个人名利思想,重视集体的努力。例如,在中国你不会见到军政领导人满襟勋章,他们不搞突出个人这一套。又例如,我在参观北京大学时,发觉教师学生们写出很多有份量的论文,但是他们通常不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论文上。工资差别逐步缩小“而且,在新中国,虽然还有工资差别,但这些差别并不大,况且,这些差距还在逐步消减中。不但在处理薪金差别方面如此,等级差别也在减少中,在工厂和农村里,你可以随时见到领导干部跟劳动群众打成一片。不能用西方眼光看 “最近,我在《泰晤士报》看到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的提法:‘如果在新中国所有事物都是妥当的话,为什么他们没有使人民被选为领导人的选举?’我觉得这种看法,是以西方所谓‘民主’的角度,来衡量中国社会的民主,完全忽略了中国怎样真正实现人民意愿的方法;而且也反映作者对中国情况并不了解。”山昆纳第谈完中国社会治安情况后,谈起中国有没有民主的问题。 “其实,在不同的社会里,民主的解释便有不同的意义,例如,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时代,那时希腊的雅典被说成“民主的摇篮”,但是,当时雅典的人民,却大部分是受苦的奴隶,民主是对一小部分统治者而言,这对民主一词来说,实是一个大讽刺。因此,我们不能用西方社会的选举方式来衡量中国社会的民主。中国民主更加实际 “我个人的意见认为,中国社会的民主可能比西方社会的民主更加实际。从实用的观点看来,中国式的民主更能实现人民的意愿。我这样说的原因,是因为我在中国见到,无论在公社、工厂、大学、政府机关或其单位里,都有定期选举,由群众把适当的人选举到领导岗位来。在选举前,群众通常经过讨论,然后推举有高度政治觉悟、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能干的人材到领导岗位上。(待续)
2. 《法兰西晚报》文章:《福特星期一到达北京,中国人笑脸相迎》
【本刊讯】《法兰西晚报》十一月三十日——十二月一日一期刊登热拉尔·勒刚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福特星期一到达北京,中国人笑脸相迎》,全文如下: 对于杰拉尔德·福特来说,一九七六年美国总统竞选活动,将从下星期一在北京开始。在莫斯科和西方国家的首都,人们将非常感兴趣地注视着这次访问的进展,这是美国总统第二次访问中国。 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这位想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一些修改的福特总统的来访,是不应错过的一个机会。他们认为,鉴于福特在同苏联的谈判中所遇到的困难,他是不能从北京空手而归的。因此,他们希望能使他有干或不干的选择。同莫斯科的缓和没有给美国带来任何东西;它遇到了困难。北京准备虽不说取代莫斯科,但至少是要鼓励美国使其政策更多样化。 中国人将向福特解释,苏联领导人的态度对和平来说是一个危险;美国帮助他们,例如向他们提供大量的小麦以弥补苏联粮食的欠缺,对自己并没有好处。中国人明白,在这里,他们触及了美国舆论中的一个敏感点。 但是杰拉尔德·福特好象不准备改换联盟。尽管有些改革,但竞选方面的优先考虑迫使他要左盼右顾。对苏联态度强硬(大概旨在提高价钱)并不意味着对中国作出无偿的让步。 在中国人看来,在两个超级大国中,他们认为“心满意足”的美国没有他们认为“富有侵略性和贪得无厌的苏联”来得危险。 他们的目标首先是孤立苏联人,并且无论如何要挫败他们。他们希望福特能是一位有心的对话者。
3. 《洛杉矶时报》谈福特访华文章:《分析十二月的访问》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十一月二十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分析十二月的访问》《福特将发现中国主人是灵活的》,摘要如下: 预料福特总统下月访问北京时将遵循已经定下的格局不会讨论中美关系的双边细节问题。而预料他和他的东道主将纵谈天下大事。 总统尽管已经看了许多详尽的情况汇报,但仍可对中国人的见解之圆通灵活感到惊讶。 中国人说自己的对外政策是有原则的。对中国人来说,有原则指的是建立在基本原则之上的政策,这种政策不因世界局势的每一表面变化而变动。 根据对中国本国利益的精明估量,北京今天的对外政策是以三个主要原则为指导的: ——自力更生,这就是说下定绝对的决心,决不在经济、军事或政治上依赖任何外国。 ——反霸,这就是说下定同样的决心挫败苏联要主宰全世界的计划。 ——声援被压迫者,这就是说献身于解放全世界各国被剥削的人民。 头两个原则是起决定作用的。 在实行自力更生的同时,中国也扩大对外贸易,甚至从国外购买整套设备。这种显然自相矛盾的做法很容易解释,即中国只有加强自己的农业和工业基地才能自力更生;只要这种交易不使中国在技术上或资金上依赖外国,那就有助于自力更生。 但是,中国不会草签任何有损它的独立行动、或者是使它受到束缚、长期依靠外国供应者的协定。 第二个原则,即反对苏联霸权也是同样重要的。中国受外国人将近两个世纪的剥削和侮辱之后一定要维护绝对的独立,第二个原则就是从这种决心直接产生的。现在正稍处于急风暴雨中的中美准同盟,就是中国对反霸这个具体问题的回答。中国人在被问到同反动的美帝合作是否合适时就回答说,他们的行动仍然是受那个原则指导的。他们不过是在同较小的敌人和解以便击败另一个较大的敌人。北京现在就在设法建立对付苏联扩张主义的新的世界力量中心。
4. 沈昌焕表示蒋帮密切注意福特访问北京
【中央社台北十一月二十九日电】外交部长沈昌焕,今天在立法院表示:美国总统福特访问北平,政府当密切注意,并加强与美关系,以减少对我国的损害。 沈部长今天在立法院侨政委员会中,答复于汝洲委员的质询时,作上述表示。 于汝洲委员质询说:福特总统访问北平,须谨防其对我们构成损害,外交部宜早有准备。 沈昌焕部长说:美国自尼克松访问中国大陆共区后,一再表示遵守与我国的条约义务与协防条约,目前美国与毛关系,只限于所谓「上海公报」的范围。
5. 美前众议员周以德要求福特到台湾停留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二十九日电】明尼苏达州共和党人、前众议院议员周以德(现任美国支持自由中国委员会主席)今天说:「我已经借机会要求福特在回国途中在台湾进行停留。」 他在一次广播谈话中说:「这将是不偏不倚的作法。」但这位明尼苏达州共和党人说,他的要求被拒绝了,理由是去访问台湾势必被认为是干预中国的内政。 他说,「美国不应再作出那么多的让步,而应让中国做出一些让步。」例如,他说,美国应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放弃他们已宣布的收复对台湾的中华民国的控制的决心。」
6. 美警方说有二百名示威者反对福特访华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二十九日电】警方说,今天约有二百名和平示威者聚集在华盛顿纪念碑附近抗议福特总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访问。示威者举着标语牌在纪念碑周围的广场上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