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1-16

第 1 版

1. 《基辛格推行软弱的方针和虚构成就》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十一月十二日刊登朱姆沃尔特和巴格利合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基辛格推行软弱的方针和虚构成就》,摘要如下:    他(基辛格)和尼克松都曾确信,美国的意志已经破碎,因为越南的冲突在内政上把这个国家弄得十分动荡。他们知道,他们提出的防务预算是不足以同苏联进行竞争的。    他们同时也知道,鉴于美国的军事地位在日益恶化,它在谈判时能够施加的压力也愈来愈少。    向北京开放是为了加强其被削弱的谈判地位,以便尽管美国的力量在减弱,但还是从苏联人那儿捞取最有利于它的东西。国务卿的两面手法其实美国是决心同苏联搞缓和的,因为它的领导人认为,越南的经历会对美国人民产生影响,似乎这些经历就是一道历史的分水岭。    但这种思想没有被当作缓和的起点提出来。人们没有唤起公众的回忆,即在苏联人有力量的时候,他们曾任意地赞成缓和,或者谴责缓和。在尼克松执政的头五年里,基辛格曾使公众相信,缓和不只是出于策略考虑的对紧张局势的松动,以及苏联人把缓和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目标。    但他在私下则坦率地承认,需要人们支持这样一种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乃是下述谬误想法,即用美国在重要的、涉及美国的长期安全问题上的调和做法能够购得苏联的良好行为。    基辛格对缓和的私下和公开的看法有着如此原则的差别,这说明他没有理解我们的民主过程的实质。他认为,他能够把握住对缓和的控制,而又不需要让美国的舆论和国会知道秘密。国务卿没有成功地把握住这一控制。在他向舆论界介绍缓和的假情况时,他在使得他自己丧失作用。通过他的做法,他主要唤起这样一种印象,即美国和苏联已经结成了有很多伙伴关系因素的联系。但又承认,必须继续消除意见分歧。    关于谈判、特别是限制战略武器的谈判进行得艰难的印象依然存在。然而在尼克松—基辛格政府的年代里,仍然让舆论界总的相信,缓和在如愿地前进。对于苏联人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的不明智和僵硬的态度,或者对于首先是美国采取迎合态度并由于它作出单方面的让步,才使得限制战略武器的协议成为有可能这一事实,美国人民知道得很少。    后来出现的陶醉情绪曾导致美国的公众放松了他们的警惕性。对外交政策的成就大加自我赞颂,曾使得美国人民相信,好似千年王国还在临近。尼克松和基辛格不打算承认,苏联人在军事的战略和常规方面都超过了美国。因此,他们对想要公开这一事实的所有人都不友好。例如,公众今年才通过国防部长施莱辛格得知,苏联人从一九七一年起就有着比美国更高的防务预算。就这样,向人们介绍了一种美苏在缓和这件事情上存在伙伴关系的错误情况。    尼克松和基辛格从来没有老老实实地承认过,政府已经开始奉行一种其基础是软弱的方针。美苏合作倒是被夸大了。但谁要是指出,缓和不符合人们所描述的情况,那么他就会被指正说,唯一的代替物就是一场原子战争。警惕性消失在幻想之中尼克松和基辛格向人们介绍的是缓和的假象和对安全的幻觉,但同时,他们——从长期来看——以嘲弄世人的方式在渐渐地毁掉我们的国家安全的基础。这种政策是对我们联盟伙伴的一种迷惑,他们因此而放松了他们的警惕性。但这样一来,美国将不能够再对来自东方的挑战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缓和政策的前提是西方缺乏自我防御的意志。这使得苏联人能够更加大胆地进行挑战。他们在一九六九和一九七○年支持河内时采取的谨慎的行动,变成了一九七三——一九七五年间的粗暴和敌视缓和的态度。其标志包括下述几件事情:即对北越破坏停火加以庇护;为进行赎罪日战争而训练和装备阿拉伯人;以及煽动在葡萄牙和塞浦路斯的危机。

2. 西德国防部长勒伯尔撰文谈防务问题

【本刊讯】西德国防部长勒伯尔十一月六日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新闻稿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联邦国防军与联盟伙伴的武装力量在二十年里一起为我国维护了和平。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其它一个欧洲国家都不能单独自己保卫自己或保证对可能的侵略进行可信的威慑。没有其联盟伙伴的支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就不能维持领土的不可侵犯性(包括西柏林的自由)。他们只有通过加入大西洋联盟才能解决自己的安全问题,才能防止建筑在军事力量上的政治讹诈。只有联盟才是缓和政策的可靠支柱。    苏联及其盟国在军备方面的努力始终使人感到忧虑。欧洲的军备速度还一直是由苏联决定的。联邦政府对军事形势的判断不是只此一家,而且北约和国际上公认的研究所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甚至中立国家的代表在华沙条约组织地区也看不到与西方裁减军队之趋势的对等行动。华沙条约组织军队的实力、装备和部署都超出了自己领土安全所需要的程度。即使目前在中欧发生直接的军事侵略是不大可能的,但从长期来看,针对西欧的军事实力就可能导致施加政治压力。    只要东西方之间没有就共同均衡裁减部队达成一致的话,那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任务仍然是不放松自己的防务努力。目前的尚可忍受的力量对比必须保持下去。不允许对这种力量对比作不利于我们的改动。    弗里茨·埃勒于一九六一年提出的要求,现在听起来就象对当前共同均衡减少军事力量谈判的现实评论:“为我们安全所作的努力必须是维持甚至是稳定当前的均衡,而不是去破坏它。根据这种理由,裁减军备必须永远是一种对等的交易。任何单方面的裁减军备都将会动摇均衡以及引起危险。”    从一九六九年以来,联邦政府就一直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共同致力于缓和和寻求东西方之间的均衡。联邦政府按照欧安会最后文件,毕竟是第一个将联邦国防军的演习通知所有欧安会与会国的国家,并且邀请了演习观察员。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信任的措施改善维也纳会谈的气氛,这种改善迄今未实现。    尽管如此,联邦政府还是将坚持不懈地和不抱幻想地继续进行其争取缓和的努力。但是它同时认为,如果想要缓和,同时又忽略以军事保护自己的存在。这是不负责任的和愚蠢的。

3. 美报文章:《基辛格与施莱辛格之争》

【本刊讯】美国《国民评论》周刊十一月二十一日一期(提前出版)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基辛格与施莱辛格之争》,摘要如下:    基辛格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的悲观主义情绪肯定由于他在越南崩溃的最后几个月期间的经历而更加浓厚了。在基辛格看来,美国和西方在面对苏联坚持加强军事力量和争夺世界统治地位的情况下缺乏坚持斗争的意志。他认为在学术界、新闻界和商业名流中的制造舆论的人们是糟糕透顶的:他们认为短期的利益和思想上的迷信比一般幸福——事实上比生存更为重要。    前讲话撰稿人威廉·萨菲尔(公认不是基辛格的朋友)在他写的一本尼克松政府回忆录中记载着,基辛格经常设法使尼克松阅读斯彭格勒所著的《西方的没落》一书。    虽然基辛格在公开场合下并没有象那本书上所陈述的那样充分地接受斯彭格勒的结论,但他时常作出他好象是充分接受的样子。    基辛格象施莱辛格一样十分了解力量对比正在发生不利的变化。他看来并不认为可以对此有多大作为。也许是由于他的浓厚的悲观主义的臆断,他不直率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他愿意同苏联进行不对称的交易,因为他认为不可能做出任何比这更好的事情。这就是他断然拒绝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这一可悲行动的解释——人们也都是这样理解的。    基辛格看来相信所有能做到的是通过灵活的策略加上定期给予大量的报偿,来推迟算总帐这一天的到来。    中国确实是看出了所有这一切。这就是为什么基辛格在最近访问北京期间,他的缓和政策受到了冷冰冰的批评。中国希望有一种对抗苏联力量的遏制力量,而不是一套甜言蜜语。    象基辛格知道我们当前的毛病一样,詹姆斯·施莱辛格也知道关于正在变化的力量对比——逆火式轰炸机、海军建设、军事研究和发展、坦克生产以及其它等等。但是他认为,大胆地把这些问题说出来也许是值得的,虽然可能是不合时宜的。基辛格可能认为是不可扭转的,施莱辛格却认为是可以扭转的。    这就是他为什么被解职的理由——尽管总统出于他的小资产阶级的乐观主义并不知道这一点——而这正是为什么施莱辛格的离职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是一个坏消息的缘故。

第 2 版

1. 美报文章:《军方竭力要求克里姆林宫赶上美国的导弹》

【本刊讯】美《华盛顿明星晚报》十一月十三日刊登该报记者亨利·布雷德舍的一篇文章,题为《军方竭力要求克里姆林宫赶上美国的导弹》,摘要如下:    政府官员认为,同苏联进行的控制武器会谈陷于停顿将给克里姆林宫造成经济问题。    由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迄今未能对巡航式导弹进行任何限制,所以据认为,苏联的军事机构正在竭力要求克里姆林宫采取一项花钱多的应急计划,以赶上美国在发展这种新式武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据美国的情报机构估计,苏联只是刚开始研制巡航式导弹。    这里的官员以及他们从莫斯科得到的消息都说,谈判将继续进行,以争取最终能找出一个可以接受的妥协方案。美国的一位高级官员说:“已经提出了很多方案,但是,基辛格宣称,下一个建议应该由美国提出来。”    这位高级官员证实说,虽然谈判将继续进行——也许将在基辛格和葛罗米柯一级进行,但是福特总统对于签署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条约、然后在总统选举年把它提交给国会批准这一点是犹豫不决。    这里认为,苏联正在以适中的速度研制巡航式导弹。美国在高能燃料方面的突破——这就使鱼雷艇那样大小的导弹能飞行两千英里或两千英里以上的距离    ——以及在微型指导系统方面的突破使巡航式导弹成为一种潜在的强有力的战略武器,但是,据认为,俄国的科学家们还未能解决这些问题。    当一个超级大国发现自己在武器竞赛方面落后于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情况下,它通常作出的回答是采取一项应急计划赶上去。但是应急计划要花费很多钱,要转移人力物力和技术人材。应急计划必定会打乱其它优先考虑的项目。由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现在已经陷于僵局,所以据认为,苏联元帅正在竭力要求文官领导机构加紧优先研制巡航式导弹。只有在危急的时候才施加这种压力。    美国研究克里姆林宫问题的专家普遍认为,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不想在防御方面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虽然华盛顿目前正在辩论他对非军事方面的需求到底承担了多大的义务。代表美国参加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代表团中的高级人士认为,勃列日涅夫将反对为研制巡航式导弹而提出的应急计划。    但是,基辛格所说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陷于停顿这一点可能削弱勃列日涅夫的地位。勃列日涅夫的元帅们可能认为,目前还看不到美国的巡航式导弹受限制的希望,因此,苏联必需急起直追。    五角大楼断然反对签署将妨碍研制巡航式导弹的任何协定。

2. 美《新闻周刊》文章:《山寨大王》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十一月十七日一期(提前出版)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山寨大王》,摘要如下:    在国防方面,拉姆斯菲尔德没有给他在五角大楼的新职务带来特别的专长,但是他是一个证明有行政管理能力的人,他具有很大的干劲和坚强的意志,甚至连批评他最激烈的人都表示钦佩。由于他从前是国会议员,因此人们还预料,比起他的前任来,他在国会山会受到热烈得多的欢迎,他多半会顺利通过本周参议院关于批准他的提名的意见听取会。拉姆斯菲尔德对议员们采取的耐心劝说的态度和咱们本来是伙伴的态度,是福特决定任命他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大选临近之际。    拉姆斯菲尔德象总统和施莱辛格一样,在军事问题上是一个坚持强硬路线的保守派。这位内定的国防部长上周说施莱辛格是“我的朋友,我同他在政策上是一致的”。    一位接近拉姆斯菲尔德的白宫官员说:    “我预料五角大楼的政策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拉姆斯菲尔德同施莱辛格的基本看法是一样的。”    至少在开始时,拉姆斯菲尔德很可能将避免对政策作任何实质性的改变,相反将集中力量作一些装潢门面的改变,以取得好的名声:削减对将领的津贴和把刚开始的对签订防务合同的承包公司的利益冲突的调查进行下去。    拉姆斯菲尔德在白宫当“总管”的经历对他在五角大楼的工作应当是有用的。    拉姆斯菲尔德甚至削弱了基辛格一度作为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唯一有影响的稳固地位。华盛顿几乎没有人预料,国务卿在五角大楼同拉姆斯菲尔德的关系会比同施莱辛格的关系轻松。一位白宫助手说:“如果亨利认为,他在对外政策方面的主要难以对付的敌手已被搞掉,现在又来了一个有头脑的人。    “过去常常反对基辛格的人是一个福特所不喜欢的人;这个新来的人则是总统乐于听取其意见的人。”

3. 美报评述苏对美苏核会谈的态度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十一月十二日刊登一篇发自莫斯科的报道,摘要如下:    苏联报刊今天(十一日)没有理会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所说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陷于僵局的话,而是大肆宣扬福特总统在头一天发表的较为积极的谈话。    据报道福特说,限制战略武器会谈非常复杂;但是他说,正在慢慢地取得进展;他还说,应当继续举行这项会谈,因为它符合美苏两国利益。    这样做实际上是表明,克里姆林宫把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放在次要的地位六周之后,又再次对会谈的进展感兴趣了。    由于国防部长施莱辛格的去职而受到鼓舞的苏联,也许准备不久对基辛格昨天所要求的对美国的建议作出“实质性的答复”。    苏联人士说,党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仍然希望在明年一月月中,即这里召开第二十五次党代会的前一个月访问美国,以便同福特进行推迟了三次的最高级会谈。但是这些人士一致认为,除非那时能签订一项关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协议,否则他是不会去的。    如果苏联现在确实又对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感兴趣,那么克里姆林宫大概就会马上对美国的建议提出反建议。    这里没有迹象表明已经拟就这样一种建议,更没有迹象表明这种建议会打破僵局——因为据报道僵局的中心在于是否把苏联的“逆火式”轰炸机和美国的“巡航式”导弹算在福特和勃列日涅夫一年前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本刊注)规定的总共只能有大约二千四百枚洲际进攻性武器的限额之内。    苏联人士一直坚持主张,如果要及时缔结一项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协定以便为一月份的福特和勃列日涅夫最高级会谈作好准备,那么基辛格这个月应来莫斯科同勃列日涅夫会谈。    就人们所知,没有基辛格到这里来访问的计划。    据推测,大概会在他来以前提出反建议并在他访问期间通过讨论来解决。基辛格本周末将同福特出席巴黎经济最高级会议,会后可能对这里进行一次闪电访问。    但是看来这将是一个日程安排得特别紧的时间表,很难谈判这样一项极关紧要的协定。

4. 根舍离苏回国 谢尔访问塔什干/外电说西德苏联会谈没职得一致看法

【塔斯社莫斯科十一月十三日电】题:根舍离开莫斯科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外交部长根舍今天离开莫斯科飞往波恩。他是陪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总统瓦尔特·谢尔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的。前往机场为根舍送行的有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等官员。    【塔斯社塔什干十一月十三日电】题:瓦尔特·谢尔在苏联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总统瓦尔特·谢尔今天拜会了乌兹别克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马特恰诺夫。马特恰诺夫向他介绍了该共和国在苏维埃政权年代里所取得的成就。    在苏联进行正式访问的瓦尔特    ·谢尔今天来到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尼古拉·波德戈尔内在莫斯科为他送行。在草坪上排列着仪仗队,奏两国国歌。    【法新社莫斯科十一月十三日电】西德总统谢尔在同苏联领导人举行三天会谈后今天离开莫斯科,一位西方外交官认为这次会谈是“聋子对话”。    谢尔离开莫斯科前往塔什干。陪同谢尔前来的西德外交部长根舍则直接返回波恩。    谢尔同苏联国家元首波德戈尔内举行了几乎六小时会谈,会谈涉及柏林、缓和、经济合作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扩大今年夏天在赫尔辛基举行的欧洲安全最高级会议的成就问题。一位德国人士说,两位国家元首没有在上述这些问题上取得一致看法。    这里的外交官感到惊讶的是,根舍及其苏联东道主除了在西德和苏联应当继续合作这一点上看法一致外,任何其他问题都没有取得一致看法,而且根舍离开这里返回波恩时没有签订任何协定。西德人士说,两国主要分歧之点是柏林问题。有待于取得一致意见的三个关于柏林的争论问题是这里讨论的中心。这三个问题是文化合作、科技合作以及法律方面的合作。    西德人士认为苏联对西方方针变强硬是这次会谈的障碍。

5. 科尔比谈他被撤职和同基辛格的分歧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十一月十二日报道:    威廉·科尔比今天在第一次评论福特总统撤销他的中央情报局局长职务时说,有些政府官员不同意他同国会调查委员会合作的“前进态度”。    科尔比说,他同基辛格国务卿对于向这些委员会公布材料有过几次意见分歧,有一次是总统解决争论的。    虽然科尔比试图冲淡这种看法:他同政府官员的分歧是他被解职的一个因素,但是人们知道,他没有拒绝国会提出的要获得机密情报的要求使白宫的一些官员恼火。    科尔比说,有的时候,基辛格反对他公布某些材料;而另外一些时候,国务卿却要公布科尔比认为应该由中央情报局保密的某些材料。    他说,在政府内部,“对于这种前进的态度是否正确有不同的意见”。    科尔比在同一伙记者谈话时还说,他拒绝了福特建议他担任驻北约组织大使的职务,是因为他的专业背景和“就中央情报局引起的议论”。    他说,他认为,象他这样一个过去担任情报工作的人去担任这种外交职务“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有可能在北约国家引起抗议示威和其他不利反应。    应福特的要求,科尔比同意继续担任局长直到布什的提名得到批准为止。科尔比今天说,他希望将在十二月份得到批准。

第 3 版

1. 阿明强调决不支持安哥拉一派组织

【合众国际社内罗毕十一月十三日电】阿明总统说,乌干达从俄国购买了新的军事重武器,包括坦克,而且尽管两国关系断绝,仍希望会得到交货。    他是在昨天为离开的苏联军事专家们举行的“荣誉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    阿明还否认所传他的二万人的军队(黑非洲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将由于俄国人的离去而垮台的消息。    在维多利亚湖边举行的招待会上,阿明对大批离开那个国家的大约五百名俄国专家的代表们说,“我们期望”苏联不久将运交“大约十五辆T—55型坦克和十二艘或十五艘燃料运输船以及其他若干小东西”。    他说:“我们已经签了一些协定,付了钱。如果他们确实认为他们是一个超级大国,他们必须尊重这个协定。……我相信他们会尊重……但是如果他们决定不运交这批装备,我们也决不会向他们下跪。”    专家们说,如果乌干达军队得不到苏联零件的不断供应,它就可能在几个月内出现严重的麻烦,而且阿明可能面临来自军队的进一步麻烦。    自从前天断交以来,阿明一直想尽办法缓和两国之间的关系。    阿明说,有大约二百名乌干达人正在苏联受训,并已作出了把他们转学到其他国家以及取代这些离开的俄国人的计划。    当苏联人明显地试图使阿明承认苏联支持的人运时,外交上的争吵发展了。    但是阿明几次重复说:“如果这样做就会是背叛非洲事业,而我决不会这样做。我是为了非洲的最大利益对苏联作出这个决定的。”    【法新社坎帕拉十一月十三日电】阿明总统今天在这里说,目前在苏联的乌干达学生不久将转学到其他国家,他们在那里将能够由于无需译员而学得更快。

2. 英《外事报道》文章:《争夺安哥拉之战》

【本刊讯】英《外事报道》十一月十二日一期刊载题为《争夺安哥拉之战》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苏联集团对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的支持的全部规模,正开始慢慢地暴露出来。除了大量提供武器(包括T—54型坦克,PT—76型装甲车,七五毫米无后座力炮和一二二毫米迫击炮)外,俄国及其盟友向人运提供了作战部队、技术人员和教官。西方情报人员声称一队苏联顾问已在最近到达罗安达,并在人运总部负责一切参谋工作。还有人们估计的一千五百名古巴人,据说他们为人运的装甲部队提供了驾驶人员和机枪手。在人运的一位领导人若热    ·特泽拉在九月访问哈瓦那后,古巴人对人运的援助就增加了(一个敌对的游击队组织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说它在巴隆博俘虏了一名古巴机枪手)。据说有来自莫桑比克的五百多名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官兵。还有东欧、越南和阿尔及利亚教官。还有由邦巴将军指挥下的四千名加丹加雇佣军,他们过去属于冲伯的宪兵部队。安盟说它还俘虏了更多的人运外国辅助人员。还有那些参加了人运的那些葡萄牙左派陆军军官。    但是,苏联集团为了支持人运而投入的人力和武器,并没有使人运得以避免在过去一个月中遭受到一系列惨痛的挫败。    在最近几周,当比利时、法国和美国的武器由大力士式、DC3型和DC4型运输机经由金沙萨、南非和(据某些消息说)赞比亚西部的军用机场运给反人运的部队的时候,安哥拉的武器均势就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这些武器包括给罗伯托的解阵的装甲车辆,长射程的大炮和轻型飞机,以及大量的步枪和弹药。随同武器到来的是人,这就是出名的“雇佣军”。    在和解阵与安盟并肩作战的白人中就有桑托斯·卡斯特罗上校(葡萄牙解放民主运动的作战领导人)所率领的军队。他的许多追随者都是安哥拉白人或者葡萄牙以前驻安哥拉的部长的成员,特别是登陆袭击队和特种部队的成员。    内图虽然从罗安达向全世界宣布自己是安哥拉“人民共和国”的总统,但是人运实际控制的地区却缩成了横跨这个国家中部的一条狭长地带。现在,人运在四条不同的战线上受到直接的威胁。    人运一直试图在安哥拉中部进行反击。上周,一支人运部队沿罗安达一新里斯本主要公路南下,但是被安盟部队牵制在圣孔巴不能动弹。    看来,人运收复它的阵地——以及甚至坚守罗安达——的唯一机会取决于要么是苏联集团的支持在质量上加强,大概是提供直接的空中支持,要么是解阵和安盟之间出现重大分裂。解阵和安盟现在是策略上的盟友,而且已在新里斯本组成了一个联合政治委员会,但是它们并不是完全非常融洽地相搭配的。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说,打算在安哥拉使用的苏联米格21战斗机早已运到了罗安达和刚果,由阿尔及利亚人驾驶。    还据报道,俄国军舰正在取道前往安哥拉海面。    人运正在感到要赢得国际的接受比几个月以前看来似乎可能的要困难得多了,原因是:它丢失了领土,人们对它的外国朋友感到不安,特别是目前的葡萄牙政府不愿意正式为它祝福。

3. 阿明把苏提供的过时飞机退回苏/一批苏联人员离开乌干达回国

【法新社内罗毕十一月十三日电】据这里获悉,人们认为载有苏联武器或甚至是过时的米格喷气式飞机的十几辆机动有轨车今天停留在蒙巴萨港口,等待用船把它们从乌干达运回苏联。    据可靠人士说,这些武器将装在预料在几天内将抵蒙巴萨的一艘苏联船只上运回苏联。    阿明总统曾在六月里广泛宣扬,乌干达空军将得到一中队米格喷气战斗机。但当这些飞机抵达时,发现这些飞机原来是过时的米格—17。    【路透社坎帕拉十一月十四日电】在乌干达和苏联于三天前断交以后,第一批苏联人员今天离开这里回国。官方没有宣布他们动身的消息,但是机场方面的人士说,将近一百人上了苏联航空公司的一架开往苏联去的飞机。

4. 要他们汇报安在独立后的形势

【路透社坎帕拉十一月十四日电】阿明总统今天呼吁安哥拉的敌对三派向他汇报安哥拉在独立以后的形势,同时批评了那些承认设在罗安达的安哥拉人民共和国的政府。    他在致这三个运动的领导人的电报中,要求他们为了非洲统一组织各国首脑的利益,通过一个代表团或其他办法,向他汇报军事、政治和经济形势以及它们的计划。    阿明对安哥拉各派领导人说,“我希望向你们保证我相信作为非洲真正儿女的你们有能力使安哥拉成为一个强大、稳定和统一的国家。”    阿明总统说:    “我再一次想要重申,非洲统一组织决不会干涉你们国家的内政。”

5. 非洲留苏学生抗议苏捷当局实行种族歧视

【美联社莫斯科十一月四日电】苏联两个城市里的非洲留学生,已公开抗议苏联和东欧当局以及这些城市的居民实行他们所谓的种族歧视。    在乌克兰的首府基辅,八百多名非洲留学生在得到了关于将不强迫一名同尼日利亚留学生结了婚的捷克女学生回国的保证后,于今天结束了一周之久的罢课。    留学生的一位发言人在电话中说,乌克兰教育部副部长(只说是科洛索娃女士)对留学生领袖说,捷克当局已经取消了早些时候发出的要阿列娜·格鲁利霍娃立即回国的命令。    留学生们说,官员们向这位二十三岁的哲学系学生表明:召她回国直接与她同二十九岁的攻读国际关系的留学生乌多·乌班结婚一事有关。把这一事件称为种族歧视的大约五百名非洲留学生,曾在十月二十八日去捷克领事馆递交了一份表示抗议的请愿书。    这位发言人说,学生领袖们已得到保证:将允许乌班夫人学完大学课程(她是明年毕业)。在乌克兰的另一个城市里沃夫,非洲留学生们控诉说,他们挨过当地居民的殴打,而且苏联大学当局剥夺了他们的权利。    里沃夫的非洲留学生组织上周末交了一份书面控告给塞内加尔大使易卜拉希马·博耶。把控诉书的副本交给了驻莫斯科的另外九位非洲大使。西方记者们也得到了一份副本。    这些大学生列举了九个所谓苏联公民殴打了非洲人的例子,其中一例是,一个在自己房间里睡觉的尼日利亚留学生遭到了一个喝醉了酒的苏联公民用凿子殴打。控诉书中说,两个尼日利亚学生听到呼救声赶来,他们三人一同把那个苏联人抓住,这时学院的一名负责人也被找来了。但是控诉书又说,那三个尼日利亚学生却被开除了,理由是他们“殴打了一名苏联公民”。    控诉书还说,每年都有一些非洲学生被从里沃夫开除出去,而没有明显的理由。大学里的苏联负责人对这些大学生各自国家驻莫斯科使馆寄来的召他们去莫斯科或让他们到国外去旅行的信不予尊重。

6. 美报文章:《苏联人要求举行中东问题的日内瓦会》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一月十二日刊登该报记者从莫斯科发回的一篇文章,题为《苏联人要求举行中东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摘要如下:    苏联最近提出的要求重新召开日内瓦中东和会的建议,可能反映出某些外交官所认为的克里姆林宫对西方的情绪总的来说冷淡下来这一情况。或者它也许表明:莫斯科在被撇在一边而无法插手今年九月份美国发起的埃以协议后要整顿一下它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    自从苏联十一月九日向美国提出它的建议,十一月十日公布这一建议后,在这里的西方外交官中就可以找到对这项建议的上述两种看法。    中东建议的内容没有什么新东西。建议只是要求作为日内瓦会议两主席的美国和苏联重新召开日内瓦会议。苏联的声明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必须“从一开始”就参加这次会议——从而就排除了有可能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双方都没有承认的情况下坐到同一张会议桌上来的任何妥协的可能性。    此外,这项建议看来是莫斯科违背了它过去许下的愿意确保以色列的存在作为解决中东问题方案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诺言。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苏联声明的调子是“强硬的”。    但是,其他外交官认为,声明重申了中东目前存在的僵局。    这些外交官认为,自从埃以达成西奈协定以来,苏联人把叙利亚人、巴勒斯坦人、也许还有伊拉克人都纠集在一起,现在正在领导着这一帮人。

第 4 版

1. 《意气风发的八亿人,迅速前进的中国农业》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一月七日刊登该报农业评论家团野信夫写的文章,题目是《意气风发的八亿人,迅速前进的中国农业》,摘要如下:    借国庆节之机,我大约在中国旅行了三个星期。这是我第五次访问中国。这次我是参加了日中农业农民交流协会的访华代表团。我们在北京出席了国庆招待会,访问了大寨、沈阳、上海、广州等地,并首次访问了风景秀丽的广西桂林。在各地的干部中,都有所谓的老朋友,能够融洽地交谈,仿佛多少感觉到了形势的趋向。与两年前相比,好象局面已经稳定。从明年起将进入第五个五年计划,给人的印象是,在为其做准备工作的时期,克服了党的危机,对建设工作满怀信心。农业丰收首先谈今年的农业生产。大概确实是连续十四年丰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了,大概可以说,已经保持了稳定的丰收。近两年来,搞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等工作似乎有迅速的进展。据说,从去冬至今春投入了一亿劳动力,一百万干部。所取得的成果可以明显地感觉到。    从飞机上往下看,广阔的平原几乎都完成了平整土地的工作,并且,山区的梯田也增多了。从农作物的颜色区别上就可清楚地看出在实行着全面的计划生产。大寨会议我们访问期间,正在召开历时一个多月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从与会者是以全国两千二百个县的县委书记为主,有三千七百人这点来看,可以说显然是面临五年计划为贯彻党的农业路线做准备。    中国农业政策的措施对我国的农业政策也有启发。日本是通过提供补助金等促进政策来引导农民的,而中国是经常开展运动。大寨是一个贫寒的山村,在这里出现了在陈永贵(现任副总理)这位贫农的领导下依靠自己力量进行建设的实践。抓住这个现象在全国展开了“学大寨”运动。这种方法令人想起了在昭和初年的农村萧条时期日本农林省开展的村庄自力更生运动。    把点扩大成面的“点面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方法,把学习大寨的运动一跃而变为学习“大寨”县的运动就是这次会议的意义所在。    召开这次会议的方式耐人寻味。首先,包括中央高级干部在内的全体与会者以一周时间参观了昔阳县的二十八个地方,亲自参加劳动,直接同农民谈话。这是为了让各县的县委书记对照昔阳的实践经验检讨自己。可知,这次会议具有党的地方干部学习会的意义。    时间长达一个月的大会是令人不解的。问农林部的上层干部,回答说转变思想是需要时间的。从这里可以看得出实施政策的设想。机械化大寨会议决定,到一九八○年基本实现全国农业机械化。中国的机械化政策不止是在于节省劳动力,而且考虑到了高效利用土地。    各地农业机械化的状况仍处于初期阶段。据说,继大寨会议之后将召开全国计划会议,生产农业机械大概将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不言而喻,农业机械化是为了发展农业,但是,它也是把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入工业部门的战略措施。在今后五年内,如果农业的发展速度提高了,那末进入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时候,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大概工业建设将进一步加速。青年两年前,在延安我曾会见过四名从北京来的青年。他们说,要为消灭三大差别贡献自己的一生。在这里使人感到有一种不愧是青年人的那种勇敢精神和紧张气概。    这次,在沈阳市的八·一人民公社,我访问了大队青年集体户。经过与一名青年的漫谈,我得到了与延安青年稍有不同的印象。仅这个大队的集体户里(命名为青年站)就有三十六人,可见在全公社那就相当多了。    据他说,他刚来农村的时候,在假日也回家,但现在已经习惯于这种生活,不怎么回家了。从表情来看,他这话不是谎话。他们以音乐和歌舞欢迎我们,并当场共进午餐。意外地享受了这种共同生活的乐趣。没有觉察到悲壮感,看来,青年下乡运动现在也已作为一顶“制度”而固定下来了。    据说,下乡运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    将来,为了工业跃进,不得不到农村去求得劳动力。而另一方面城市青年把文化、艺术、医疗带到广大农村。如果这种交流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完全变成习惯的话,那末城市和农村大概就完全融合了。这一战略要经历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在世界上没有先例。思想今年二月发表了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中摘录出来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三十三条语录。在工厂里也十分显眼地挂着“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标语。    批判《水浒》是从八月中旬开始的。    三十三条都是论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阶段的问题的语录。这一过渡时期,说起来就是未走过的道路。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大概就要派生出复杂的问题。从一九五七年反右斗争开始,又经过文化革命,这一直贯穿下来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斗争,在面临第五个五年计划之前,似乎可以说已进入了新的阶段。    从局外所看到的中国的行动,振幅很大,令人不解,但我再一次深深地感到,其政治措施常常是以八亿人这样的广大群众为前提而设想的。

2. 美联社评福特将访华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十四日电】预计福特总统下个月的中国之行不会产生任何戏剧性的结果,可能不会有具体的结果。    这次访问主要是为了给人家看,但是这并没有减少它的重要性。在美中关系的这一阶段,外表取代了政策的传统因素。    外交关系通常是建立在贸易、经济援助、政治和军事联盟,甚至是潜在的冲突的基础上的。    就华盛顿和北京的关系而言,这些因素中的任何因素都不是很多的。但是两国首都都认为,如果要使这些因素中的前四个因素成为现实并避免第五个因素,必须保持某种接触,即使这基本上是表面文章也罢。    由于一九七一年在四分之一世纪的近乎冲突和有时候是实际的冲突结束以后发展起来的关系的脆弱性质,决定把任何有意义的接触保持在很高的一级上。    经商定,国务卿每年访问北京一次,并在同样的基础上在联合国会晤中国领导人。    领导人同意,美国总统隔一段时期去一次中国,前总统尼克松一九七二年这样做了。    美国高级官员说,福特需要现在去是因为经过四年之后应当在最高一级研究一下关系。    官员们说,福特之行将起到发展真正关系的意图的象征作用,强调改进接触的愿望。    因为福特对中国人来说是新的,所以他们希望亲自同他打交道。    会谈本身将主要谈世界局势,特别是中国的这种担心:    美国可能在缓和的幌子下对苏联实行绥靖政策。    官员们说,如果发表公报,肯定比在尼克松一九七二年结束时发表的公报要短,不会进一步阐述上海公报中已阐明的两国将遵循的方针。

3. 日报文章:《中国的石油战略面临转机》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一月四日刊登该报编辑委员小木曾功的文章,题目是《中国的石油战略面临转机》,摘要如下:    中国想要走上“石油大国”道路的石油战略,现在可能已站到舞台上了。为了使中国原油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优势,能畅游在荡漾的石油贸易大海之中,以开采技术为主,接近国际石油资本当然是有效的。    最近,中国的石油形势正在成为欧美观察中国的一个焦点。最近在东京举行的宫泽一基辛格会谈中,宫泽外相想试探华盛顿的内心而提出的题目之一也是探询以“石油”技术为中心的美中合作的可能性。    关于石油开采机器等产业技术的对华交流方面,政府和民间都信心十足地认为日本比美国进展的快。因此,日本担心:居于石油技术首位的美国如果“越顶”的话,那就……。    据说,宫泽外相曾有意地向基辛格国务卿探询美国政府和国际石油资本的技术援助是否已面向中国在东中国海上的石油开发,以及巴黎统筹委员会禁运物品同石油技术有关的电子计算机、配件机械等对华出口问题。但是,据政府领导人说基辛格国务卿“回避一切肯定的回答”。    “以蒲式耳来对付琵琶桶”(以粮食来对付石油)——在围绕着“石油”的美苏接近正在实现的情况下,美国系统的国际石油资本首脑相继到北京朝拜,已就中国进口美国两千万美元的钻探机械达成协议,中国同日本、新加坡、法国、意大利、西德之间已订立合同或正在进行谈判,以便买进同一类型的技术和石油化学设备。    据认为,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一九七四年已达一百三十七亿美元。看来,另一方面,由于从日本等国家进口机械设备急剧增加,所以陷于入超,出现了十亿美元左右的贸易赤字。中国买进机械设备是为了不得不增强它生产的原油的竞争能力以赚取外汇。现在中国出口赚取外汇的大约百分之十是靠出口石油。    前不久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虽然对土光代表团说,“因为中国靠自力更生,不从外国借款,不进行共同开发资源”,但也说,“不拒绝引进外国的技术”。中国去年生产了六、七千万吨原油,为了更加增产和扩充石油化学工业,仅仅在石油化学方面就向日本等西方国家订购了超过十亿美元的设备。至少,自力更生的内容也许已做到有了“发展的变化”。

4. 蒋帮中央社报道:《就福特访问匪区外交部发表声明》

【中央社台北十一月十四日电】题:就福特访问匪区外交部发表声明    中华民国外交部就美国宣布福特总统访问中国大陆匪区事发表声明说:    中华民国政府对于美国政府与中国大陆毛共政权间之交往,曾迭次作严正反对之表示。此次美国福特总统前往中国大陆访问,中华民国特重申此一贯反对之立场。    美国为吾人之盟友,不应为毛共所惑而做出任何损害中华民国及中国人民利益之事。    【法新社台北十一月十四日电】这里的外交观察家说,外交部今天就福特总统即将访问北京一事发表的声明,听起来象是例行公事。    同国民党政府在前总统尼克松宣布他在一九七一年七月进行“‘和平之行”之后发表的声明比起来,这个声明里没有表露出什么恐惧或愤怒。    这些观察家说,这充分反映,国民党人对这种消息再也不心惊胆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