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1-15
第 1 版
1. 《对缓和的单方面收获》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十一月十一日刊登朱姆沃尔特和巴格利合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对缓和的单方面收获》,摘要如下: (原编者按:福特总统作出了一项不仅是华盛顿的人们称之为是“历史性”的决定:他给五角大楼的头目施莱辛格发了一张退职书,并因此而使国务卿基辛格摆脱了内阁中缓和政策的最强大的反对者。施莱辛格对于不要抱幻想地估计苏联的目的的警告,几乎得到美国所有军事专家的支持——其中有前海军最高司令朱姆沃尔特海军上将和他的一度的副手巴格利。他们俩人在本报的文章中分析了缓和对西方的危险和它给东方带来的好处。) 美国的情报家和苏联通基本上一致同意,缓和对苏联长期来说意味着达到完全控制自由世界。 对苏联来说,缓和是使自由世界相信紧张在松弛,而苏联人自己却能获得短期的战术利益和长期的战略利益,同时又不致引起自由世界作出激烈的反应。 苏联人为了通过缓和成为占主宰地位的超级大国而追求的目标是: 1、美国的部队在一定的时候撤出欧洲,以便使苏联独霸有可能;2、解散北约和其他的联盟;3、在各个势力范围——经济、政治、军事和技术方面——取得世界范围内的优势。 缓和政策曾使得勃列日涅夫有可能为苏联在战略上控制美国打下基础。 披着缓和外衣的武器克里姆林宫一致认为,它改变世界关键地区的“力量的相互关系”的战术目标正在取得良好进展。它能满意地断定,它在近东的战略暂时是值得的:在缓和的外衣下,苏联人武装和训练了叙利亚人和埃及人;他们一九七三年没有警告美国人要当心叙利亚人和埃及人就要进攻以色列,虽然他们根据在一九七三年首脑会议上签署的协议有义务这样做;他们实现了重开苏伊士运河;他们要求实行石油禁运,并同意随之而来的石油价格上涨四倍;他们试图利用这个机会使三十多个不发达国家的政权变得激进,在这些国家里,数十亿人由于石油价格上涨而不断受到经济下降的威胁。 苏联共产党主席团领导成员意见最不一致的问题,可能就是以什么速度从北约区域性力量变化中取得好处。他们始终意见一致的是,西方不可对东欧卫星国有直接的军事影响。 最后莫斯科也对勃列日涅夫学说的第三阶段意见一致。这只是肯尼迪总统认定俄国人搞的那种政策的再版:“我的就是我的,你的是可以谈判的。”苏联人坚持他们自己有权积极支持那些美国影响迄今占主导地位的地区的力量对比的变化。 苏联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缓和的发展明显地有利于他们。因为美国接受了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则:苏联的范围仍是不可侵犯的,而西方的则提供来扩大苏联人的范围。 苏联人正积极地努力加强西方的陶醉情绪,这种情绪的出发点是:苏联军事实力的威胁由于缓和而在减弱。苏联人相信他们能够继续削弱北约伙伴的团结,以及鼓励北约国家政府削减更多的防务预算。 最后,苏联人还把缓和看成是在超级大国发生对峙时向美国的行为施加一定压力的手段。苏联人明白,这种缓和与他们施加的压力是不相称的。克里姆林宫从来没有在公众舆论中大肆宣扬缓和。另外它本来就不需担心公众的舆论。这样,它也不必把美国的行为说成是善意的。基辛格被他的政策缠住了相反,国务卿基辛格考虑到表示不满的美国公众舆论,而必须捍卫这种缓和。他不得不把苏联的行为评价为善意的和有责任感的,并且断言,这种行为与缓和措施是一致的,即使它违反这些措施。 一个例子就表明,这种不相称是如何起作用的:在一九七三年近东战争期间,基辛格不得不把苏联人的越来越肆无忌惮的敌对的行为,说成是“在缓和的范围之内”的,因为否则的话,他就必须承认,缓和给苏联的行为所规定的界限是一种神话。苏联人在危机的任何阶段都迫使华盛顿准备进行军事干涉。他们比美国早三个星期把他们战略部队置于紧急状态。但新闻界和公众舆论只是批评美国的做法。 这就是苏联为缓和制订的“蓝图”。苏联人巧妙地着手搞缓和政策,他们果断地充分利用美国的弱点。他们只对准他们长期的目标,他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大的进展。
2. 美白宫发言人谈福特十二月初访华
【美新处华盛顿十一月十三日电】白宫(内森)十一月十三日新闻发布会: 福特将从十二月一日到十二月五日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的会谈和活动将全部集中在北京。他将在十二月五日到六日访问印度尼西亚,于十二月六日到七日访问菲律宾。 记者问是否得到福特将会见党的主席毛泽东的保证,内森回答说:“我们认真看待这次访问,我们认为中国人也是这样。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总统将会受到有礼貌的和适当礼仪的接待。我们当然认为将要在最高级上举行会谈。”在记者追问时,内森又说:“要求东道主签署某种保证并不是一种通常的外交活动。” 内森说,关于福特在北京期间并没有具体的日程安排。他说,福特将不到北京以外去,因为他以前曾到过人民共和国,并且因为双方“一致同意这次主要是一次工作访问。人们的看法是没有必要在那里逗留更久,或到北京以外去旅行。对于进行实质性的意见交换来说,四天的时间是足够了”。 福特将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启程。他将在十二月八日清晨返回华盛顿。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十三日电】白宫助手们今天说,第一夫人贝蒂·福特计划在月底同她的丈夫一起访华,女儿苏珊也想第一次参加总统出国访问的行列。
3. 英报文章:《福特挥动板斧的危险》
【本刊讯】英国《星期日电讯报》十一月九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福特挥动板斧的危险》,摘要如下: 白宫的“万圣节前夕的大屠杀”(这是人们对上周的同一天任命一位新的国防部长、一名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人和一名新的中央情报局局长一事的称呼),不仅仅是表明和蔼可亲的福特总统能象挥动高尔夫球棍那样使劲地挥动砍人的板斧的一种迹象。它也提醒人们,随着美国选举年的临近,这个超级大强国的政治,即将再一次在今后十二个月当中为五花八门的阴谋诡计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政党游说活动所控制。这种定期使战略从属于战术的作法,不管是不是无法避免的,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现象。中心问题涉及华盛顿长期来称为的“两位博士的斗争”的东西,即国防部长施莱辛格博士和基辛格博士,基辛格迄今为止作为国务院的头子和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人而握有空前大的权力。当福特总统拿起他的板斧时,施莱辛格被马上砍掉了。另一方面,他的猫头鹰似的对手只是在表面上被砍了一斧——保持了他的国务院,把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务,交给一位忠实的副手。 就好象是为了强调说明这种安排并非偶然似的,总统公开着重指出基辛格博士将继续在制订美国对外政策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因此,不管关于福特总统的第一次大改组的其它方面的情况多么不清楚,这一点是明显的:施莱辛格在斗争中失败了。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是,西方是否也失败了。的确,凡是认为今年与俄国人达成的赫尔辛基协议完全是坏事或者(象我自己那样)认为这仅仅是值得冒的有计划的风险的任何欧洲人可能感到不得不问:福特是不是砍掉了不该砍的人? 关于作为国防部长的施莱辛格的论点是,他在两种意义上是基辛格最有力的挑战者——不仅作为一个庞大的政府部门的领导,而且作为一个具有智力和政治勇气对基辛格的缓和道路步步提出质问的人。此外,他从不放过机会来利用他的地位、才智和勇气去坚持表示大西洋两岸(以及北京)对基辛格坚决讨好克里姆林宫的作法所感到的一切怀疑。例如,关于仍然停顿的美苏核协议第二阶段,施莱辛格一直争论说,基辛格在谋求与苏联缓和方面走得太远太快,他这样做可能使美国处于得不到充分保护的这样一种非常危险的地位。 施莱辛格还是华盛顿在下面几点上的一个主要的发言人:主张加强北约;主张对于在中东作出的可能导致增加苏联在那里的影响的让步都要加以注视;鉴于美中关系最近冷下来,主张作出坚决的努力使得通向北京的路线保持开放。简言之,他的手掌握着基辛格的缓和乐队车的刹车,很难看出他的继承人会施加同样的压力。 基辛格的明显的胜利对他本人的影响也可能使我们大家面临着问题。从华盛顿的最高层搞掉他的伟大对手肯定意味着,他现在将拼命谋求与莫斯科达成另一个武器协议,即使仅仅是为了证明他所为之斗争的政策是正确的。 福特总统最好是象他昨天在波士顿做的那样,对俄国人发表一点强硬的谈话,即使仅仅是为了为他即将去北京的访问而缓和那里的气氛。但是,如果他的政治顾问断定在我们时代的核和平比攻击克里姆林宫是一个更好的竞选口号,那么,西方联盟在一九七六年可能有一个令人焦虑不安的时期。
第 2 版
1. 美联社说:福特的竞选委员会陷入严重混乱状态
说该委员会两名高级顾问工作很短时间便辞职,委员会主席卡拉韦则遭到福特在共和党内支持者的攻击。共和党许多领袖断定,福特内阁改组可能加剧他同党内的两翼在政治上的困难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九日电】福特总统的争取在一九七六年的选举中当选四年白宫任期的竞选委员会,似乎陷入严重的混乱状态。 两名高级顾问仅仅在“福特总统委员会”——福特的正在建立中的竞选组织总部——工作了很短的时间后便辞职了。而竞选运动的负责人霍华德·卡拉韦则正遭到福特在共和党内的支持者的日益加剧的攻击。 美国总统建立这个“福特总统委员会”,是为了击败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里根争取得到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任何努力。 如果这个委员会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它接着就将处理福特对付反对党民主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的竞选事宜。 在总统的竞选委员会内部发生意见分歧的同时,共和党的许多领袖断定,福特在里根开始作为保守派展开挑战之前不久,对他的政府进行大改组的作法,可能加剧他同共和党内意识形态上的两翼在政治上的困难。 共和党的温和派与自由派,对政府改组和副总统洛克菲勒宣布将不与作为总统候选人的福特一道在一九七六年竞选副总统一事的反应是强烈的。洛克菲勒长期以来一直是共和党内的温和派与自由派所宠爱的人。 自由派说,总统默许洛克菲勒退出竞选副总统,是为了讨好共和党内的保守派的又一个姿态。 有些保守派分子则说,他们长期以来就不大相信自由派的洛克菲勒明年将作为副总统候选人。他们集中于对福特解除施莱辛格国防部长的职务表示惋惜,因为施莱辛格同他们一样对苏联意图表示怀疑。 某些共和党领导人和报纸还说,由于解除施莱辛格和中央情报局局长科尔比的职务,所表现出的他们称之为搞阴谋和对人的无情做法,福特破坏了争取共和党总统提名的前景。 他们争辩说,福特总统低估了共和党保守派人士对施莱辛格的尊敬。正是这些党内的保守派一直倾向于提名里根为下届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同样的看法是,白宫过高的估计了由于洛克菲勒退出竞选可能给总统带来的竞选方面的好处。 随着福特总统竞选委员会的财政方面的负责人戴维·帕卡德的突然辞职,福特的刚开始的竞选运动内部的纠纷公开化了。 帕卡德以前曾担任过国防部副部长,是加利福尼亚州一位有钱的实业家。在关于为福特竞选委员会筹款的方法上酝酿着的一次高级领导层内的争执导致了他的离职。 他的辞职对希望福特得到提名和当选的这个组织来说提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是在一个月内福特竞选运动中出现的第二次重大倒戈行动。这个组织的第二号负责人李·纳恩九月份就已离职,他说,竞选运动为一些严重的问题所困扰。 纳恩辞职时公开批评了福特总统竞选委员会主席霍华德·卡拉韦。他攻击卡拉韦对竞选运动“领导不善”。 福特今年六月选择卡拉韦担任他的竞选委员会主席,卡拉韦担任这个职位显然是很有资格的。他是前总统尼克松在一九六八年所谓的“南方战略”的主要制定者,领导着尼克松在东南部的竞选组织。这种战略包括共和党要投合传统上投民主党人的票的数百万具有强烈保守思想的美国索斯兰德的选民的意见。 人们认为卡拉韦是保守派,他能够为福特赢得一向倾向于赞成由里根充当总统候选人的南方共和党领导人的支持。他是亚拉巴马附近的佐治亚州人,亚拉巴马的州长乔治·华莱士扬言要争取佐治亚的选民在未来的竞选中支持他当总统。 由于里根显然准备在本月底宣布他要竞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而且在美国许多地区已获得共和党的牢固支持,卡拉韦为福特争取倾向里根的保守派支持的初步任务并没有成功。美国众院共和党少数派领导人,众议员约翰·罗兹星期四说,他将建议福特解除卡拉韦担任的他的竞选委员会主席的职务,看来总统到下个月将失去新罕布什尔州选民的支持。 罗兹说,如果到十二月一日在新罕布什尔州的预选中总统落在里根后面的话,那么他将建议改组福特的竞选班子。罗兹说,这样的一次改组将包括把卡拉韦替换下来。 里根可能使福特的竞选计划复杂化,部分原因是他对那些对提名党的总统候选人的共和党代表大会有支配力量的保守派具有感情上的号召力。 除非迅速由一些能力强的高级政策制定者加以解决,否则福特竞选组织内部的问题,可能会使总统作为明年共和党提名总统候选人来争取白宫四年任期的计划暗淡下来。
2. 通过拉姆斯菲尔德任国防部长的提名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十三日电】参院军事委员会今天表决,一致通过批准拉姆斯菲尔德为国防部长,接替施莱辛格。 军事委员会早些时候表决,称赞施莱辛格为使“我们对战略力量和理论有更明智的看法”而作的努力。拉姆斯菲尔德答应继续实行施莱辛格的政策。福特总统把施莱辛格撤职是因为他说:“我希望有自己的班子。” 军事委员会主席斯坦尼斯说:“我想这项提名下周将交参院表决。”保守派询问拉姆斯菲尔德,他对缓和的看法如何,拉姆斯菲尔德回答说,他的立场实际上同施莱辛格一样。
3. 英国北海福蒂斯油田正式投产/威尔逊说这「使英处于同欧洲伙伴的地位」
【合众国际社苏格兰阿伯丁十一月三日电】伊丽莎白女王今天按黑色电钮,从而使英国进入了石油时代。 在她按电钮时,石油开始从英国占有的“福蒂斯”海面油田沿着一百一十英里(一百七十六公里)管子流动。这个油田设在波涛汹涌的北海的中部海面上。 到一九七七年,英国政府希望仅“福蒂斯”油田每年能生产两千万吨石油,约等于这个国家消费量的五分之一。 当英国现在正开发的其他海面油田到一九八零年全部生产时,政府预计,每年一亿吨石油将流进这个国家,这样,英国不仅在石油上能自给,而且将成为一个石油输出国。这些海面油田大部分是在美国和国际石油公司的帮助下开发的。 英国在北海海面部分开始生产的第一个海面油田,是在一九七零年发现的。当它完全投产时,将由四部海洋钻井台把石油抽上来。 【法新社苏格兰阿伯丁十一月三日电】英女王伊丽莎白今天庄严地使英国进入“石油世纪”。她今天主持了把北海油田同英国的一个炼油厂联接起来的第一条油管的落成仪式。 这条油管落成仪式的壮丽场面表明了北海石油对英国的经济和政治生命的重要意义。 威尔逊政府说,北海石油由于可以保证英国自己的能源需要和使它从一九八零年开始成为一个石油输出国,因而将结束英国的经济衰退并使它重新获得作为最繁荣的经济大国之一的地位。 威尔逊首相在落成仪式上讲话时重申,北海石油使英国处于同其欧洲伙伴不同的地位。
4. 美《华盛顿邮报》刊登罗森菲尔德的文章:《拆散基辛格和施莱辛格的合伙关系是一个错误》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十一月七日刊登斯·罗森菲尔德一篇文章,题为《拆散基辛格和施莱辛格的合伙关系是一个错误》,摘要如下: 福特改组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班子使人感到最不安的是,他显得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件事关系到一些重大政策问题和他的人员调整可能会对这些问题产生严重的影响。 当然他有权行使总统的权利和挑选那些他感到满意和他认为可以为他再次当选帮忙的人,然而,在我看来,这些都不足以证明他现在已完成的显然不明智的玩忽国家利益的做法是正确的。 因为福特似乎没有认识到目前的国际形势是多么微妙和他的人员变动可能会使对外政策产生什么后果。 之所以说目前的国际形势微妙而不说是关键性的,那是因为美国和苏联在缓和问题上大概都到了无可返回的地步。除非双方的温和派在战略武器控制和经济合作方面会得到更大的好处,否则,缓和——说穿了就是超级大国在竞争时克制——就有失去它的共同的政治基础的危险。问题就是这么简单。 人们常常把基辛格和施莱辛格说成在缓和问题上是对立的,事实上两人在本质方面——在含含糊糊的言词掩盖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的分歧是策略上的。施莱辛格抱着国防部长的战备偏见认为,挥舞强大的防务姿态的大棒,才更可能使苏联讲道理。基辛格抱着国务卿的解决问题的偏见倾向于认为,采用可以看得见的政治和经济自身利益的胡萝卜,才有助于达到目的。 我认为,这种双管齐下的办法很有利于美国的利益。只有那些不研究克里姆林宫开始加强其战略力量情况的自由派分子,才仍然会认为单是基辛格的创议就能产生良好的结果。其他人则明白,恰恰是施莱辛格所代表的强硬路线使基辛格的这些创议对莫斯科具有吸引力。 同样,只有那些没有研究过自从美国的优势地位和不可打败的情况消失以来的政治情况的保守分子,才仍然会争辩说,单是采取强硬态度就行了。还有人则懂得,基辛格的外交手法是补救施莱辛格的防务态势的。 简言之,这两个人并不是象运动场上的球员那么对立的。 福特现在已拆散了他们的“合伙关系”。 可是,基辛格看来由此在政府中和在政治上取得的有利地位,将由于下述两点而削弱:公众对施莱辛格不再在旁边促使基辛格保持老实态度而感到不安;福特大概将继续决心避免签订那种会使自己遭受右翼政界攻击的限制战略武器协议。 福特一举降低了保守派以及自由派的重要地位。他所拆散的这个班子曾确保:(一)在政府内周密制订战略政策;(二)战略计划,使公众可以接受,公众对于缓和的矛盾心理在施莱辛格和基辛格的对话中令人宽慰地表现出来。 福特还迫使人们在对苏政策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大问号。克里姆林宫中不同情美国式的平等关系的缓和的强硬路线派,现在可能要更为强硬,以探索施莱辛格的失宠和福特的轻率所产生的可以看得出的有利因素。 也没有任何明显的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莫斯科或者华盛顿也许会在目前时刻选择放慢新式武器的制造——美国的巡航导弹和俄国的逆火式轰炸机——的速度(这些武器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造成新的棘手的复杂情况)。军备竞赛的“疯狂势头”对白宫或克里姆林宫的政治来说都是一致的。
第 3 版
1. 日报文章:《向印度洋扩张的苏联海军》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十一月六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企图落实集体安全设想,向印度洋扩张的苏联海军》,摘要如下: 在印度洋上飘浮着好些个直径达三米左右的浮标。毛里求斯、查戈斯群岛、非洲东岸海面都是水深三十到五十米的浅滩。那里也飘浮着用英文写着“苏联的财产”的浮标。 这是为苏联海军舰艇长期在印度洋上停泊,或在海洋上加油而设的。 这种钢铁的浮标雄辩地说明苏联海军向印度洋扩张的姿态。 苏联海军向印度洋扩张是一九六八年三月开始的。当时,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 ——本刊注)的太平洋舰队所属的一个舰队经过一百三十五天的时间,对印度、索马里、伊拉克、巴基斯坦、伊朗、南也门、斯里兰卡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英国发表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退两个月之后的事情。苏联马上进入由于英国的撤退而出现的“印度洋的空白”,把一直只不过是“通道”的海域变成“常驻海”。那些浮标开始飘浮是在这次友好访问之后不久。苏联舰队在印度洋上一九六八年只有一千八百个船日,而在一九七二年达到八千八百个船日,虽然一九七四年有些收敛,但也创造了八千四百个船日的记录。在印度洋上苏联海军的力量正在稳步增强。另外,据说,整年在印度洋上游弋的舰艇七一年以来经常是二十艘到三十艘,其中甚至还停泊着被称为“旅社船”的水兵居住船。 美国鉴于印巴战争的经验,渐渐开始警惕苏联海军的意图。在第二年一月,国防部急忙宣布“为了填补印度洋的空白,决定派遣第七舰队”。这就揭开了美苏在印度洋上角逐的第一幕。现在,美苏都使用核潜艇巡逻,为在核战略方面确保优势而展开白刃战。随着美苏的动向,英国和法国也增加了驻这个海域的舰艇。另外,印度和伊朗也开始努力增强海军,为在印度洋沿岸建立最强大的海军力量而互相竞争。把印度洋的事态搞得如此复杂的“肇事者”苏联的意图何在呢? 防卫厅作了这样的分析:“第一,控制了印度洋,在紧急的时候就能切断西方国家的石油线路和通商航道。与此同时,也能保障本国的商船队和油船以及渔船队的安全。就是说,目的是为了在战略上处于有利地位。”这样说来,今年四月苏联进行的海洋大演习,其目的之一也是攻击印度洋上的油船。 苏联海军向印度洋扩张的“手法”是这样的: 首先让舰队对沿岸国家进行友好访问。接着用同这些国家缔结渔业协定和通商协定的办法获得进港自由。据报道,就是用这种方法同索马里缔结了军事技术、友好合作两个协定,甚至在伯贝拉建设了自己的地对空导弹发射架。此外,取得了在南也门亚丁港能自由使用设施的权利。这就完全控制了红海的大门。 苏联在印度洋四周缔结渔业协定的国家有毛里求斯等十二国,签订通商协定的国家是印度、索马里等十四个国家。据说苏联海军向印度洋扩张的第二个目的,是对刚独立的沿岸国以强大的海军力量做后盾施加政治影响,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已经同印度缔结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就是其中的一环。通过逐渐建立这种关系来落实亚洲集体安全保障设想,这大概就是苏联的企图。 最近,苏联正在着眼于“巴克同尼斯坦运动”。本来那不过是巴基斯坦的内政问题,但是自从一九七三年阿富汗发生了政变,现任总统帕坦族的亲苏派达乌德掌握了政权以后,这个问题就忽然成了国际问题。 同巴基斯坦保持友好关系的中国和伊朗表示警惕,说:“苏联支援巴克同尼斯坦运动,建立连接印度洋的亲苏地带,肢解巴基斯坦,阴谋孤立伊朗。” 目前,围绕着英属迪戈加西亚岛上的美军基地将建成什么样的规模、苏联什么时候通过重新开放的苏伊士运河向印度洋增派苏联海军地中海舰队等问题,印度洋正在大动荡。
2. 澳大利亚总督解除惠特拉姆总理职务
【路透社堪培拉十一月十一日电】澳大利亚总督今天把工党总理惠特拉姆解职,任命反对党自由党领袖马尔科姆·弗雷泽接替他。 总督约翰·克尔爵士今天上午在堪培拉同惠特拉姆会谈后发表声明说,他的把惠特拉姆解职的决定,是因为必须找出“符合民主和宪法规定的”办法来解决这个国家为时已有五周的政治危机。 但是惠特拉姆向众议院提出的不信任案,已使澳大利亚再次陷入政治动荡。 弗雷泽对议会说,他将在“最早的时机”解散议会两院。 他还说:“政府将以看守政府的身份行事,不作人事任免,在举行大选以前不提出新政策。” 惠特拉姆在三十四个月以来第一次坐在反对党席位上,他立即提出了对新政府的“不信任”案。 当前的这场政治危机是在上个月强迫矿业和能源部长康纳辞职时爆发的,因为他同企图向中东石油生产国借八十亿美元来为政府开发本国丰富矿藏的计划筹款一事有关。 在一名伦敦的金融家透露了据说有人在进行秘密联系向石油出口国借款之后,康纳先生就不得不退出了内阁。自从这件事今年七月在议会里公开之后,他是被迫辞职的第二个显要的内阁部长。当时的副首相兼财政部长凯恩斯承认在谋求借款这方面处置不当,后来惠特拉姆解除了他的职务。惠特拉姆总理十月十四日在议会说,他上了康纳的当,并且要他辞职。但是弗雷泽指责总理没有负起借款问题上的责任,却到部长中间去找替罪羊。 【法新社堪培拉十一月十一日电】总督解散联邦政府还是澳大利亚联邦历史上的第一次。 【美联社堪培拉十一月十二日电】看守内阁总理弗雷泽今天正在组织一个新的澳大利亚政府。自由党—国家乡村党联合阵线人士说,(临时)内阁的组成将于晚些时候宣布,预料大体上就是以弗雷泽为首的影子内阁的那些人。 【路透社堪培拉十一月十一日电】马尔科姆 ·弗雷泽自从三月份来就一直是反对党自由党领袖。四十五岁的弗雷泽进入议会已二十年了。弗雷泽曾在牛津大学受过教育,是维多利亚的极有钱的牧场主。
3. 南非国防部长说苏已经扩张到南部非洲
【路透社开普敦十一月十一日电】南非国防部长博塔警告说,苏联共产主义“可怕的危险”已经来到南非边境。在谈到苏联卷入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的活动时,他说:“俄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地企图在非洲取得一个立脚点。” 他昨晚在这里对议会的一次补缺选举会议说:“俄国已经到了非洲。俄国已经到了南部非洲。”他说,俄国现在已经把它奴役的进程扩大到非洲来了。它已经在非洲的东海岸建立据点,现在则正企图在西海岸取得一个立脚点。
4. 阿富汗副外长谈阿同巴基斯坦关系问题
【路透社喀布尔十一月九日电】阿富汗外交部副部长瓦希德·阿卜杜拉说,他认为,眼下还没有希望同巴基斯坦就缓和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问题进行对话。 他不接受巴基斯坦总理布托提出的访问喀布尔同阿富汗总统穆罕默德·达乌德会谈的建议,说这“不过是论战”。 瓦希德昨天接见路透社记者时说,如果布托准备谈“巴克同尼斯坦”问题,他肯定会在阿富汗受到欢迎。 他说,巴基斯坦必须恢复居住在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阿富汗把这两个省称作巴克同尼斯坦——的巴克同族和俾路支族人的合法权利。 阿富汗外交部前几天在对布托提出的访问喀布尔的建议作出的谨慎的答复中说:“我们欢迎访问,但是,一定不可把这个访问当作另一手段,就这个使我们两国疏远的问题的真正性质混淆世界舆论。” 瓦希德说,近几个月来,两国之间的关系恶化了,这是由于巴基斯坦在其最高法院在审理取缔民族人民党一案期间继续进行反对阿富汗的宣传。这次审理确认对阿卜杜勒·瓦利·汗的反对党民族人民党的取缔。 瓦希德说,巴基斯坦当局在审理期间作了毫无根据的指责,把阿富汗同民族人民党联系起来。
5. 巴沙尼发表声明号召孟加拉国人民支持现政府
【法新社达卡十一月十三日电】大毛拉·巴沙尼今天向报界发表声明,号召人民同目前由法官赛义姆领导的临时政府合作。 他说,这个政府在努力维护和保卫国家独立以及把权力移交给在规定的时间里选举出来的人民代表方面,需要人民给予支持。 昨天深夜孟加拉国电台广播了这项声明,声明表示关注地指出,现在,国内外的势力在积极地从事活动。 在孟加拉国于一九七一年十二月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后不久,大毛拉一直是反印运动的带头人。他指责说,有人正花费成百万美元来“策划破坏孟加拉国的独立的阴谋”。 他说,“孟加拉国的敌人”企图在各武装力量之间制造误解,并且派人打进来在国家中制造混乱、破坏纪律和秩序。他说,这些危险的势力还企图对孟加拉国制造障碍,阻挠它奉行一种基于同所有国家合作、友好和主权平等的原则的对外政策。他这番话是暗指邻邦印度而言的。 这位年迈的领导人号召武装部队和准军事人员为了他所谓的维护国家独立而不惜一切地维持纪律。 他还督促政府研究武装部队的需求,并且把它们建设成“第一流的战斗机器”,以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他要人民不要做默不作声的旁观者,而要“在保护国家独立的共同战斗中”,同武装部队并肩努力。
6. 孟加拉国通讯社报道:穆·拉赫曼私邸抄出珍品和武器
【合众国际社达卡十月三十日电】据官方的孟加拉国通讯社昨天报道,孟加拉国政府调查人员在已故的拉赫曼总统的私邸抄出了一些珍贵物品,其中有一件白金和钻石镶嵌的珠宝摆设、一些首饰以及价值十万美元的外币。 这次搜索是由一名地方法官为首的三人小组在八月十五日军事政变后十二天进行的。 孟加拉国通讯社援引内政部官员的话说,调查人员还在该邸宅发现了藏在地窖里的大量武器,其中有一挺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一枝冲锋枪、若干枝斯登枪、十枝半自动步枪和六十五颗手榴弹。就是在谢赫·穆吉布统治时期,拥有这些武器也是要受到惩罚的。 据报道,上述官员说,已故总统的私人小汽车和其它奢侈物品不包括在没收物品单中。他们说,对已故总统的其它住宅也将进行同样的搜查。 孟加拉国通讯社说,谢赫·穆吉布及其家属在孟加拉国有二十二个银行户头。总统夫人法齐拉图内莎还把在港口城市库尔纳的一处仓库租给了政府。 清理工作是奉艾哈迈德总统的指示进行的。
第 4 版
1. 马科斯夫人观看我广州杂技团演出/马科斯夫人接见我杂技团时说,中国的“民族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刊讯】菲律宾《东方日报》十一月十一日报道: 中国广州杂技团十日晚上在阿兰礼沓体育馆举行第二场演出,观众人山人海,全场爆满。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伊梅尔达和政府高级官员,中国驻菲代办萧特均到场看演出。 杂技演出于八时开始,中国杂技团演员梁丹妮,代表该团向马科斯夫人的到临观看演出表示欢迎。 中国广州杂技团昨天晚上演出精彩美妙,马科斯夫人频频鼓掌祝贺。尤其是对演员戴春生表演的“高车踢碗”节目,非常的欣赏。 杂技节目演出结束,马科斯夫人在李维英团长和萧代办陪伴下,走上舞台向演员们祝贺,和他们一一握手,并进行了亲切的谈话。她代表菲政府和菲人民,向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致予谢意,对杂技团这次来菲访问表示感激。 她特地把手中一束鲜花送给小演员戴春生,并慈祥地亲一亲他的脸蛋。马科斯夫人最后和演员们合拍了一幅照片留念。 【本刊讯】菲律宾《东方日报》十一月九日报道: 九日上午十一点,第一夫人在总统府音乐厅接见中国广州杂技团全体团员。 第一夫人亲切和谐地与他们交谈。她说:“我先后两次访问中国,都曾欣赏到中国杂技团的演出。这种民族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你们不惜跋涉,远道而来,使菲律宾人民,不论是内阁阁员,或是普通老百姓,能有机会欣赏到中国这种传统文化,我真高兴。你们肯到州府演出,向农村介绍中国这种独特的艺术,更使我感到高兴!” “你们这次访菲,为本国营养不足的儿童义演筹款,你们对这群不幸儿童的关注,热爱,情谊,我的确非常感激!” 第一夫人对该团团员留菲期间的生活起居也表关注。 她说:“我访问中国期间,中国人民曾给我无微不至的热烈招待,我希望在你们留菲期间,也将同样觉得舒适愉快,同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继后,该团团长李维英发言说:“中菲两国虽然早有频繁的文化交流,但是,我们这次访菲,是中菲建交后的第一次文化交流,我们也是访菲的第一个官方文化代表团。我们这次前来,是要向菲律宾人民学习……。”第一夫人答道,“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应该说我们向中国学习才是。”
2. 菲《时代日报》报道菲中贸易情况/菲国家石油公司官员谈进口中国石油问题
【本刊讯】菲律宾《时代日报》十一月五日报道: 菲律宾国际贸易公司——菲律宾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国家进行贸易的政府机构——昨天透露,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签订了一项二万吨铜精矿协定。 这项协定使迄今已同中国签订的铜精矿协定的吨数达五万六千吨,即价值一亿二千三百二十万镑的铜精矿。 外贸部对报界发表的声明说,在早些时候谈判成功的最初交易三万六千吨中,已运交了二万二千吨。剩下的一万四千吨和增加的二万吨将以平均每月五千吨的速度运交。 外贸部对报界发表的声明说,上星期,莱加斯皮制油厂和国家工业发展公司制油厂把三千长吨的椰子油运到了北京。另外三千长吨的椰子油定于本月由卢多卢因公司和菲律宾椰子化学公司运交。 他说,菲律宾国际贸易公司将努力同中国签订一项在一九七六年头半年再提供五万吨铜精矿的合同。 【美联社马尼拉十一月五日电】随着菲律宾原油供应日趋紧张,中国一高级石油代表团抵达这里以开始谈判第二年出售大陆石油的合同。 官员们说,他们将谈判延长合同的问题,根据这项合同,中国今年已向菲律宾提供了将近六十万吨原油,约占这个国家的石油进口总量的百分之六。 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贝拉斯科说,预计菲律宾的石油消费量将从一九七五年的七千二百万桶增加到明年的约八千万桶。为了维持百分之六的增长率,菲律宾就将不得不最少从中国进口六十八万五千吨石油。 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负责勘测的经理莱维斯特把同中国签署供油合同一事称为菲律宾在为减少对中东的依靠而作的努力中取得的“突破”的一部分。
3. 苏《新时代》就印侵犯我边境事件对我进行攻击
【塔斯社莫斯科十一月十二日电】苏联对外政策周刊《新时代》强调指出,北京在印中边境的挑衅是毛派领导在亚洲推行大国主义霸权政策的又一表现。 该杂志在评论中写道: “北京在印中边境的每一次挑衅行为不仅是从外部对印度施加压力的手段,而且是指望引起这个国家的反民主势力的猖獗。” “无论是北京领导,还是印度的毛分子,或者是印度的右翼反动派,都是追求一个共同的目的:破坏印度的安定,使它陷于一片混乱,使它偏离实行进步改革和奉行和平对外政策的道路。”
4. 英·甘地特使在香港对美记者谈印中关系问题
【合众国际社香港十一月十三日电】印度总理英·甘地的特使民航部长拉贾·巴哈杜尔把中印边界十月二十日发生的冲突称作是“不幸的事件”。他说,“我们一直设法同中国关系正常化,从这方面来看,这次袭击是一次不幸的事件。这条(一千八百英里)长的边界近年来一般来说是平安无事的。我们希望将来不发生这类事件,使关系正常化的努力复杂化。我们希望(中国)对我们要求关系正常化的表示作出应有的反应。” 他说,印度继续“十分不安地注视”着孟加拉国发生的事情。
5. 美国《读者文摘》文章:《东京地下的世界》
【本刊讯】香港出版的美国《读者文摘》十一月号刊登一篇题为《东京地下的花花世界》的文章,介绍东京地下建设情况,摘转如下: 许多人都认为东京是世界最现代化的都市,它不仅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重建一新——而且分三层发展: *第一层是高架在市区上空,宛如一个大蜘蛛网的高速公路。 *第二层是地面上的新建筑。由于建筑物防震技术进步,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三十一米的禁令于一九六六年取消。自此,高楼之兴建,有如雨后春笋。 *第三层最了不起,可是,你要是不进去,却看不见。它就是地下六十米处,大而繁荣的新东京。 我是无意中闯进这地底世界去的。走下一段长阶梯,来到一处停车场,场里停满了汽车。再下一段阶梯,便到了最底层,进入东京地下深处的繁华世界。 一条条的长街,两旁排列着灯火辉煌的店铺与餐馆。头上的灯光将街道照耀得如同白昼,但各商店橱窗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却更灿烂夺目。几千个橱窗,争新斗奇,美不胜收。最使人惊奇的,是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些地下街道上来来去去—拥挤熙攘的情形,较之纽约的百老汇街或伦敦的比佳迪利大道毫无逊色。 后来我从都市计划官市桥幸宪那儿获悉了原委。一九五六年时,全国首善之区东京,拥挤着八百多万人口与二十五万多辆汽车,都市为海洋与河流围绕,已经无地可以扩张了。人口密度几乎已是世界第一,但人群仍不断拥至。当时高层建筑的禁令尚未解除,东京除了填海造地之外,只有一个地方可以扩充——街道的地底下。最适于挖掘辟建的地方,当然就是市区内最拥挤的地方:各火车站附近。 每天至少有一百八十万人在这地底世界中出入。包括乘搭地下车的乘客与商店的经常顾客,或偶尔一至的顾客。因此,难怪附近的百货公司都赶着挖掘地道,使与地底街道相通,以招徕顾客。 我所去的这个地下商场,最大特色是规模宏大。场内街道全长六千九百米,称作“地下街市”。从业人员包括商店店员与商场管理及保养员,共有一千六百二十五人。 这个商场,位于最热闹的新宿区,像这样的地下大商场,东京有四个。 地下商场上的地面周围有许多新建大厦,各自有地道可通地下商场。因此在大厦里工作的人毋需穿越地面街道,就可以抵达地下车站或火车站。这些人走地下捷径,也就成为地下商场的行人与商店顾客。 到了地下,人们往往就把地面上的昼夜寒暑都忘记了。在那儿,、时间、光线、气候都一恒不变。近年来,空气污染是东京扰人的问题,地下商场里空气清新,是躲避废气和尘烟的好去处。记得一位店家曾对我说:“我在地面上开店的时候,鼻窦发炎,经常头痛。现在到了地下,因为空气比较干净,病就自然好了。要是早几年就能到地下来多好。” 这些地下建设与发展,充分显示出山田正男博士的工程天才与眼光。他曾任东京市政府首都发展设计局长,是日本杰出的都市计划专家。这项发展计划,自始就由他负责。他和同事市桥幸宪跟我谈到他们所面临的许多难题,例如通风、照明、防火、气温、供水,以及地震和水灾的防护等问题。其中最难解决的是空气调节。 例如,在新宿区,最初似乎非有一支极大的通风管不可,但这样一支大圆筒,不仅会使广场看来像工厂,而且所费不赀。于是山田博士和建筑师坂仓准三在广场上设计了一个椭圆形的出入口,长六十米,宽五十米,深度不同——这个巨大的椭圆形建筑,设计非常美观。一条车道沿着它的内壁盘旋而下,作为停车场车辆的出入口。这样就取替了不美观的大圆筒了。空气用吸气装置吸至地下,由车道下的排气孔排出,这个设计减低了建筑费。 这全套地下建设计划获致成功,实得力于东京地下车道系统的完备。一九五五年,东京只有两条地下车道,全长二十点七公里。如今共有八线,全长已增至一百六十三公里,使东京成为全球地下车道系统最大最忙的五大都市之一。地下车道把东京五个地下街市联成一体,因此顾客不必上到地面,就可以把五个地下街市全都逛遍。 建筑发展越来越快,一再超出原订的正式计划。近几年来,东京的许多办公大厦都各自往地下挖掘发展,向下增建三层五层甚至八层的地下室,以扩张地盘。有的在它们自己地底各层地下室中建造商场。今天,几乎每一幢新建筑或每一家旅馆,除了地下停车场之外,都有自设商场。 我向山田博士赞扬这项地下建设的成功,他微笑着说:“我告诉你事实真相。大约十二年前,人们都认为建筑师坂仓准三和我荒谬绝伦。你今天所看到的,就是当年‘不切实际的梦想者’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