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1-06

第 1 版

1. 美报记者谈美苏在印度洋的角逐

【本刊讯】美《洛杉矶时报》记者威廉图伊十月二十七日自吉布提报道:    又长又矮的油轮小心翼翼地驶进这个拥挤的法属非洲港口;笨重的货船在解缆出海;闪闪发亮的军舰停泊在码头边上,但时刻戒备着。    从吉布提远眺,可以看到在整个印度洋和印度洋以外的地区所进行的地理政治竞争的远景。    从吉布提沿着索马里海岸南下二百英里,伯贝拉港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堪称为苏联本土以外独一无二的俄国海军基地。    飘扬着红旗的苏联军舰,从伯贝拉出发,可以停靠在北边的亚丁,或开到苏联人在印度洋的其它许多停泊地,显示着他们的存在,监视着运输。与此同时,在非洲之角的周围,美国驱逐舰开进东非一些港口,炫耀着武力,希望赢得朋友并影响当地的政府,同时警惕地注视着通往非洲南端好望角这条极端紧要的航线。    广阔的印度洋已成了美苏角逐的一个新的舞台,而这场竞技的全部规则还没有整理出来。    在美国国会里,在印度洋沿岸的国家中,有许多人对这场角逐持批评态度。他们担心这场角逐可能在这个先前平静的地区升级为一场对抗、一种危险的军备竞赛。他们既不满苏联在伯贝拉建立基地,也不满美国有计划地在印度洋岛屿迪戈加西亚建立基地的做法。    另有一些战略家认为,在一个经济上对整个世界有着如此重大意义的地区,超级大国的竞争不过是“‘现实政治”的一个简单事实而已。    此间一位官员说:“在印度洋,利害关系是很大的,这场竞技的名称就叫石油,而石油就意味着西方世界和日本的工业经济。”    西欧原油的百分之七十五、日本的百分之八十五要通过印度洋西北部输出,此外美国进口石油产品的四分之一也得经过那里。    没有石油,加油站加不了油、暖气系统热不起来,整个西方工业将陷于停顿——使西方社会遭到致命的危险。    印度洋最敏感的地区是西北角的阿拉伯海及其两条臂膀:红海和波斯湾。大部分的中东石油来自波斯湾。这就是美国、苏联、西欧、阿拉伯、伊朗和以色列的兴趣所关注的焦点,因此也是最可能发生冲突的爆发点。因此,三艘舰只组成的美国中东舰队以波斯湾的巴林为基地。苏联在印度洋的军舰五分之四逗留在亚丁湾附近。    苏联在建立一支仅次于美国的海军的过程中,首先在一九六八年进入了印度洋,访问印度、斯里兰卡和东非的港口。    不久,苏联的外交人员和海军军官试图通过谈判取得在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建立基地的权利。但是,收效很小,虽然他们向那些国家提供了舰艇并帮助它们建立海军基地。    目前,俄国在印度洋进行活动的有二十艘军舰和辅助舰,这些军舰不时由往返于他们的黑海、波罗的海和北部舰队、太平洋舰队之间的舰艇予以轮换。俄国的舰艇增加了对印度洋的访问活动:从一九六八年的一千舰日增加到今年大约七千三百舰日。    同时,美国只有以巴林为基地的中东舰队中的一艘旗舰和两艘驱逐舰在印度洋的一个永久性基地上活动。但是,今年有许多时候,美国在太平洋第七舰队的一些重型舰艇部署到印度洋上来,这就使均势很快发生大大有利于美国的变化化。    去年,美国在一年的时间里由一支航空母舰舰队在印度洋进行了总共四个月的活动,进行活动的时间是分散的。    虽然美国舰队在菲律宾的苏比克湾的基地离迪戈加西亚有四千英里,离波斯湾五千英里,但是,这比苏联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本刊注)要近得多。    在发生危机的时候,例如一九七一年发生的印巴战争以及一九七三年发生的阿以冲突,美国赶派一支重型航空母舰舰队进入印度洋,俄国人为了与它抗衡,也增加了重型舰艇的部署,虽然没有航空母舰。    虽然苏联和美国的海军将军们下棋似地调动着这些大战舰,但是大多数海军战略家们认为,在印度洋上真正使用军舰的作用与其说是军事上的不如说是政治上的。(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一位海军专家说:“两国真正要做的是通过炫耀武力的办法,通过显示它们的准备和实力的办法以及通过对印度洋沿岸国家施加影响的办法而胜过对方。”    特别是俄国人,在建立海军基地方面对东非国家虎视眈眈,这些国家之中有许多国家已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政权。    虽然印度洋沿岸国家喜欢把印度洋看作一个和平区,但印度洋具有爆发冲突的潜力,如过去十年间涉及海军和两次印巴战争已证明的那样。    美国分析家们在估计苏联在印度洋的意图时认为,俄国海军的部署在军事上是防御性的,在政治上是进攻性的。这就是说,他们军舰的部署是为了对付美国力量,而且十分肯定是为了监视中国的南翼。    从政治意义上说,大多数专家认为,苏联在印度洋上部署海军是为了提醒沿海各小国:莫斯科是有能力帮助它们或者为难它们的。    在美国政府内部,对苏联政策一直存在着一些不同意见。国务院和国防部的官员认为,俄国人在印度洋扩充海军实力方面,一直扮演着一个劲头十足的、咄咄逼人的角色。但是情报专家们说,苏联的海军力量几乎总是随着美国在印度洋军力的定期“增长”而增长的。    大部分专家认为,不管美国的政策如何,俄国人还会继续逐渐地增强其在印度洋的海军力量。    因而,情况看来是,美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继续使用迪戈加西亚。    美国一位高级的海军战略家概括说:“印度洋在今后十年中将成为一个可能使全球均势方面产生重大变化的地区。因而我们必须具有影响那一地区事态发展的能力。而在那一地区部署我们的军事力量的能力则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2. 美《华盛顿邮报》记者乔治·威尔认为:福特解除施莱辛格职务是愚蠢的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记者乔治·威尔十一月三日自华盛顿报道:    把国防部长施莱辛格解职是以一种愚蠢的方式做出的一件愚蠢的事。福特这位到处跑的在职总统最近看来有点缺乏总统风度。只要他看起来是屈从于国务卿基辛格的意愿的,他就缺乏总统风度。    这次解职实际上是完成了一项把那些对基辛格的政策持不同意见的人从行政部门中清洗出去的工作。当记者写这篇报道时,对于将要接替施莱辛格的人只知道这一点:不管这个人是谁,都将先由基辛格认定他是无害的。    施莱辛格是自乔治·马歇尔以来最杰出的国防部长。他善于思考,在学术界的成就比基辛格更有名,因此他是在制订政策的过程中能够同基辛格争论的最高级官员。这很可能就是他被解职的原因。完全有理由相信基辛格希望施莱辛格下台,而没有理由相信福特先生在涉及对外政策的问题上具有独立的看法——不受基辛格影响的看法。    施莱辛格同最近民意测验所反映的大多数美国人的看法一样。他认为,从基辛格一人设想、制订和执行的缓和政策中,苏联取得的好处要比美国多。    把施莱辛格的解职同基辛格不再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人这样毫无意义的事和由他的百依百顺的仆人斯考克罗夫特接替他的职务联系起来,这是一种惊人的无耻行为。只有我国政府中最高一级的政治家们才会无耻到这种地步,竟然相信这种明显的欺诈行为骗得了人。这是企图使人看来基辛格作出了一些牺牲,而实际上他却什么也没有牺牲。对于福特消极地顺从基辛格意愿的这一最新的证据,谁也不会感到意外。福特先生是在公众特别怀疑政治家们的时刻上台的。他并不是带着在外交政策方面抱有明显的杰出见解的名声上台的。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正在一个从未航行过的惊涛骇浪的海上随波逐流,他紧紧揪着基辛格,就象一个晕船的旅行者抓住一艘航船的栏杆一样。    把施莱辛格解职将使我们的北约盟友感到震惊,因为它们总的说来是信任施莱辛格的,而且总的来说是很不信任基辛格的。

3. 格韦茨曼评福特解除施莱辛格职务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记者格韦茨曼十一月三日自华盛顿报道:    福特政府引人注目的人事变动今天看来暗示要同苏联达成一项新的战略武器协议的决心已有所加强之意。没有这项协议,缓和政策就将处于严重的危险中。    虽然国防部长施莱辛格被解职,似乎象是国务卿基辛格的缓和政策的某种胜利,但是这次大变动也可能使一些时候以来就对基辛格不快的批评缓和的保守派得到新的论据。    对五角大楼和施莱辛格所提的强硬谈判要求感到不快的某些军备控制鼓吹者,倾向于把更换他看作是表明要同莫斯科达成一项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协定的令人鼓舞的迹象。    施莱辛格被解职的时机和同苏联的关系特别有关,因为它是在这里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时发生的,即是否有可能及时达成一项新的限制战略武器协议以避免军备竞赛出现新的大规模升级。    基辛格同施莱辛格的分歧超出了战略武器谈判这个领域。最近几个月报纸上一直有关于他们发生争执的报道。五角大楼在基辛格于九月份从中东回来之后清楚地表明,它的官员们没有得知西奈谈判的详细情况。    在国防情报局散发一份文件指责俄国人利用缓和作为一种藉口哄骗西方接受苏联的接管时,国务院当时相当惊愕。这使得国务院更加怀疑五角大楼在尽最大努力破坏基辛格的政策——而这种政策大家知道是得到福特支持的。

4. 日报报道:《施莱辛格国防部长解职,塔斯社异乎寻常的迅速报道》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一月四日刊登该报记者发自莫斯科的一条消息,题为《施莱辛格国防部长解职,塔斯社异乎寻常的迅速报道,表明苏联的密切关心》,摘要如下:    塔斯社三日晚报道了美国杂志报道的福特总统考虑包括更换国防部长施莱辛格和中央情报局局长科尔比在内的人事更动。塔斯社在未正式确认之前就报道外国首脑的调动是从来没有过的,这表明了苏联当局对这件事的极端重视。    可以看出苏联对于以美苏关系为轴心的缓和紧张局势的去向抱有莫大关心。    不言而喻,由于这次人事调动,迄今为止苏联所集中攻击的“反对缓和紧张局势的大人物”——施莱辛格国防部长下了台,与此相反,作为“推进缓和紧张局势”而受到期待的基辛格国务卿继续留任,这事件本身对苏联来说就是值得欢迎的事态。

第 2 版

1. 美报报道:《在改组的后面:福特加强控制以自己的人取代科尔比、施莱辛格;约束基辛格》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一月四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在改组的后面:福特加强控制,以“自己的人”取代科尔比、施莱辛格;约束基辛格》,摘要如下:    福特的朋友们说,在福特大胆的果断行动的背后的政治是:福特认为,公众总是喜欢和投票支持一个坚强、坚决和勇敢的总统的,即使他们在某些问题上并不总是赞同他的立场。    一名被认为是了解福特想法的朋友说,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是:    “总统希望减少基辛格的力量。事实上,他若干时候以来一直希望除去基辛格的白宫职务。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既做到这一点,又不会在外国领导人的心目中严重削弱基辛格的力量。    “所以,他为了降低对基辛格采取的行动的格调,把它放在一揽子解决办法里去处理,那就是同时解除施莱辛格的职务(我认为总统和国防部长的关系并不好)。他还解除了科尔比的职务,这仅仅是因为他认为他需要在那里有一个新的人来恢复中央情报局的信誉。    “他希望,作为这样的一揽子解决办法的一部分,基辛格接受起来就会体面一些。他希望,当外国领导人把这看作是总统的几个行动的一部分的时候,基辛格的作用将不会受到损害。”    某些观察家说,基辛格的顾问力量的明显下降是为了适应持强硬路线的右翼的愿望的,他们指责基辛格在同苏联的谈判中太软弱。但是,施莱辛格和科尔比的去职将会使这些右翼感到气愤,而使自由派感到高兴。许多自由派激烈批评施莱辛格。    有些观察家认为,基辛格的下台可能只是表面的,实际上并非如此。他的继承者、他原先的副手斯考克罗夫特将军不会自成一支力量。他们认为,基辛格仍然是总统的头号对外政策顾问,斯考克罗夫特起的是从属作用。    但是,不少人认为,总统打算表明,在制定对外政策方面起领导作用的是他,而不是基辛格。当总统去巴黎参加经济会议和下月初去北京参加会谈时,他认为,他现在更能被美国公众看作是在对外政策方面的掌舵人了。    福特在四月份去参加北约会议前不久就开始争取在制定对外政策方面掌舵了。他的最新行动是为了强调,虽然他继续靠基辛格提供意见,掌舵的还是总统。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四日电】接近总统的人士说,福特更换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的领导人的行动将抵销而不是增加基辛格国务卿的影响。    反映白宫观点的这些人士说,福特提名两位信得过的朋友担任军事和情报方面的最高职务,是维护他个人对国家安全事务的控制。    一位人士说:“他是在重新维护他的权力。”    这些人士否认基辛格在一场“争权”斗争中获胜,也否认象华盛顿州民主党参议员公开说的那样,是把不同意基辛格政策的人清除出政府。    另外一位人士说:“你就看着吧,拉姆斯菲尔德的提名被批准后三周,你就再也看不到基辛格单独会见福特了。”

2. 美联社评洛克菲勒退出明年副总统竞选/贾维茨说洛克菲勒的决定是因同福特在政策上分歧越来越大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三日电】副总统纳尔逊·洛克菲勒今天说,他不希望在明年参加福特总统的竞选总统候选人名单,从而使副总统的提名成了共和党的左翼和右翼激烈争夺的对象。    洛克菲勒虽然一直受到共和党右翼的激烈攻击,但他在他亲自交给福特总统的一封信中并没有提出关于他要下台的理由或他自己今后的计划。    有人问及洛克菲勒退出福特总统的竞选候选人名单是否可能为了开展他自己的竞选总统的活动,洛克菲勒的办公室对此保持沉默。但是一位助手说,他一点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些计划。    共和党保守派一直敦促福特抛弃洛克菲勒,说他太自由主义了。而认识到右翼分子叫嚷的福特的其他支持者也认为,洛克菲勒是候选人名单中的不利因素。    这件事在今天宣布后,福特在新罕布什尔州的竞选主任说,洛克菲勒不参加将使他的工作比较好做些。    在纽约市财政危机问题上,洛克菲勒和福特也一直有分歧。洛克菲勒是纽约市四次蝉联州长的前州长,他主张联邦政府提供救济,而福特却说,他将否决任何帮助摆脱困境的行动。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明星报》十一月三日刊登一篇报道:    副总统纳尔逊·洛克菲勒今天宣布,不当一九七六年共和党提名的副总统候选人。    洛克菲勒的最亲密的政治伙伴之一、纽约州的共和党参议员贾维茨说,他认为这位副总统之所以作出这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同福特在政策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贾维茨参议员说:“我已预料到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只不过比我本来预料的要早两三个月。”    “我认为,副总统同总统在纽约市问题上的分歧只不过是表明他们在总的政策上的分歧的征象。”

3. 施莱辛格发表谈话说:当 前的现实同美国缓和政策是相反的

【路透社波恩十一月四日电】据报道,被解除职务的美国国防部长施莱辛格今天说,当前的现实同一种要和苏联缓和的政策是相反的。    保守派的报纸《世界报》发表了施莱辛格在被福特总统解除职务前不久接见记者的一篇谈话。据报道他在谈话中说:“我很希望能够与东方集团实现真正的缓和——真正的缓和紧张局势,但是我不希望用幻想或希望来代替现实。    “当前的现实是:苏联正在扩充它的军事力量。”    据报道,施莱辛格说:“凡是相信缓和的人,应负责保持军事平衡,而不是依靠别人的良好愿望。”

4. 美报评施莱辛格被解职对美对外政策的影响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一月四日刊登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解除施莱辛格在五角大楼的职务,可能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同苏联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和对中东的和平努力产生影响。    美国和苏联的国内政治也可能受到影响。    在对外政策的防务方面,施莱辛格同国务卿基辛格长期发生争执。了解情况的观察家认为,福特总统解除施莱辛格的职务是基辛格在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如果国防部反对基辛格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的立场的障碍现在消除了,今年缔结一项新的武器协议,从而使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来这里访问的前景就会大大好转。    如果五角大楼不愿意把某些最好的武器交给以色列的程度减弱了,基辛格就比较能在中东继续作出一系列的临时和平安排。    但是,解除施莱辛格的职务可能只是意味着短期内改变了五角大楼施加不利于基辛格的影响的能力。不管班子如何,军人和外交官观点上的固有分歧将会继续下去。    福特最近在竞选活动中一直在讨好共和党保守派。两党的右翼分子都越来越怀疑基辛格对缓和的作法,并且是倾向于接受五角大楼的论点的。如果不顾国防部的反对意见而同苏联人缔结新的武器条约,可能在国会引起一场大战。

5. 美《华盛顿明星晚报》载文:评介美新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助理斯考克罗夫特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明星晚报》十一月四日刊登一篇关于美新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助理斯考克罗夫特的评介文章,摘要如下:    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中将是军方一位博学多才、态度温和的专家治国论者。三年来他在幕后默默无闻地工作,是白宫中最为国务卿基辛格信任的忠实副手之一。    斯考克罗夫特很少出头露面,但是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任,他是每天会见福特总统的第一批人物之一。他还是能定期跟总统单独谈话的少数助手之一。    基辛格赏识这位五十岁的空军职业军官的忠诚,让他对三年前由基辛格改组整顿过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越来越多的责任。    因此,任命斯考克罗夫特为福特的国家安全顾问,不会使基辛格为安全委员会制定的宗旨发生重大的变化。    斯考克罗夫特是一九七○年十二月被当时的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带到白宫的。斯考克罗夫特在五角大楼得到的评价是“冷静而果断”,是一个“非常沉着和有魄力的人”。他在五角大楼军事部门工作时就同国务院有密切联系。    在白宫,斯考克罗夫特最初主要是从事于礼宾和行政,他带领一批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帮助执行各种任务,包括保管总统走到哪里就要带到哪里的那只为作出核战争决定所使用的“小黑箱子”。    斯考克罗夫特在一九七二年受到全国的注意,当时他率领由二十四名美国官员组成的先遣小组为尼克松的春天莫斯科之行作准备。他的使命原比预计的更为艰难,因为当时正赶上美国恢复对北越的轰炸,但是斯考克罗夫特努力减轻苏联对这次攻势的忧虑,使得此行免于夭折。    不久,他在白宫的职责增加了,据说在基辛格或黑格忙于别的事情的时候,他成了尼克松找来了解参谋长联席会议情况的人员之一。    斯考克罗夫特总是在不疏远基辛格的情况下执行这些在实质上较次要而又重大的任务的。正因为如此,他在一九七三年一月被任命为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的第二号职务。    在尼克松担任总统的最后几个月中,斯考克罗夫特在白宫的作用有所增加。他定期地会见当时担任副总统职务的福特,向他汇报国家安全方面的情况,为他预料中的接管那个椭圆形办公室作准备。    斯考克罗夫特是一个短小精干的人,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九日出生于犹他州奥格登。他在奥格登市上学,并被选送到西点军校学习。一九四七年在西点军校毕业后加入空军,一九四八年获得战斗机驾驶员徽章。然而,他从来没经历过战斗。    一九五九年,他被派往南斯拉夫,在那里当了两年助理空军武官。从南斯拉夫回来以后,斯考克罗夫特在国防部国际安全事务局和空军总部处理国家安全委员会有关事务的部门工作。

第 3 版

1. 孟加拉国最高司令部改组 穆沙拉夫任参谋长/法鲁克等一批军官乘飞机从达卡抵曼谷,他说一些原来亲拉赫曼的高级军官三日曾发动政变

【美联社新德里十一月四日电】孟加拉国军队今天改组了最高司令部,解除了参谋长的职务,似乎结束了威胁这个年轻国家安全的权力之争。    在午夜前不久,孟加拉国电台宣布,哈立德·穆沙拉夫(前译穆沙鲁夫——本刊注)准将取代齐亚·拉赫曼中将担任军队的新司令官。这家电台说,拉赫曼已辞职,穆沙拉夫被提升为少将,从星期一起生效。    外交人士今天白天早些时候说,实权已转到军队中前第二号人物穆沙拉夫手中。他对于在八月十五日流血政变中推翻并打死穆吉布·拉赫曼的年轻军官们权力越来越大的情况感到不满。    最初宣布军队司令官们的变动情况时,没有提到孔达卡尔·艾哈迈德总统的政治命运。    这家电台称宣布军队领导人变动的消息是“总统公告”,虽然电台并没有说总统是谁。    孟加拉国军队中不流血的争权斗争看来今天已告结束,结果是最高司令部作了改组,执政了十一个星期的文官政府则未宣布有变动。    【路透社曼谷十一月五日电】领导了八月份反对穆吉布·拉赫曼的政变的三名孟加拉国军官,在一批心怀不满的校级军官发动了“反政变”之后,根据孔达卡尔·穆什塔克·艾哈迈德总统的命令本周离开了这个国家。这是他们三人中的一个人今天在这里说的。    赛义德·法鲁克·拉赫曼中校对本社记者和另外两名记者说,他和八月政变的另外两名领导人离开他们的国家是因为穆什塔克·艾哈迈德总统不希望发生流血事件。    法鲁克中校说,他们是同原来亲近穆吉布的一批高级军官对峙了二十一个小时之后于三日深夜离开达卡的。    他们昨天早上乘总统下令安排的孟加拉国全国航空公司的一架福克式飞机抵曼谷,反对他们的那一派军人同意他们乘这架飞机离开,同他们一起走的还有另外十二名军官、两名军士(包括一名总统私人卫士)、七名妇女和五名儿童。    法鲁克中校说出同他一块儿到曼谷来的八月政变的其他领导人是拉希德中校和谢里夫·哈克中校(他别名叫“达里姆少校”)。    法鲁克中校说,他们已通知美国和巴基斯坦使馆说他们已到了这里,并打算向它们申请避难。已给了他们在泰国逗留十五天的签证。    他说,反政变是星期一(三日)凌晨两点开始的,为首的是陆军参谋长哈立德·穆沙拉夫准将。    法鲁克中校还说出了其他一些军官的名字,他说他们自穆什塔克·艾哈迈德掌权并想要建立更大的政治影响以来,一直对自己的境遇不满意。    有人问,这次反政变是否意味着同谢赫·穆吉布亲近的人东山再起。他说,“可能……哈立德是亲近穆吉布的。”他说,参加反政变运动的其他军官在那位被杀害的领导人当权时,也都有重要职务,然而他们正陆续被调到次要岗位上去。    有人问,是否有任何国际背景。他说,今年八月的政变和穆什塔克·艾哈迈德总统随后宣布的在孟加拉国恢复民主的计划,是“打了印度一记耳光”。    他说,“印度人是非常活跃的。”    总统不肯让他和其他忠诚的军官进行反击,而是让他们离开孟加拉国。    总统对他们说,“如果以后我能够出去的话,我也走……    “他们可以杀害我,他们可以把我抛开,也可以同意我当总统。如果我当总统的话,我必须有发布命令的大权。如果我不当总统的话,我就离开这个国家。”    法鲁克中校说,星期一以前事先暗示过要举行反政变。

2. 印报文章:《恰范和斯·辛格可能访问莫斯科》

【本刊讯】《印度教徒报》十月三十一日刊登该报记者的一篇题为《恰范和斯瓦兰·辛格可能访问莫斯科以求加深了解》的文章,摘要如下:    印度政府打算同苏联就目前国际形势各方面问题举行高级会谈,以此来最后完成它在实行紧急状态后着手进行的加强印度对外关系的广泛外交活动。    虽然在印度采取这一行动的同时,印苏关系还是同以往一样融洽,但是双方现在都感到需要进行一次新的广泛的讨论,使这种交流继续下去,以保持彼此对另一方在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上的态度方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两国政府都知道,虽然它们在贯彻特别条约关系方面各级一直在讨论双边合作中的问题,但是两国高级领导人在勃列日涅夫访问德里以后的近一年半内没有举行高级会谈。总理英·甘地夫人最近三年里因为忙于国内事务一直未能访问莫斯科。    但是,印苏关系非常密切,不会仅仅因为没有举行高级会谈而对两国政府领导人之间的继续友好和了解造成很大影响。可是,在当今正在发生许多重大变化的国际局势中,即使是最友好的国家之间也需要进行更为经常的磋商。    因为总理目前不可能出国访问,因此有人建议,外交部长恰范和国防部长斯瓦兰·辛格在最近的将来访问莫斯科,作为他们各自应进行的回访。今年年初访问过德里的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一直要求斯瓦兰·辛格以这一新身份进行回访,葛罗米柯也一直期望恰范作类似的访问。    苏联除了对印度为加强其国际关系而作的努力采取有益的态度之外,还一直全力支持甘地夫人为了对付国内局势而采取的步骤。    印度正在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消除人们的如下这种印象,即它在设法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时,一直不像过去对待同苏联的特殊关系那样重视了。

3. 班达拉奈克夫人对斯政府官员说:斯里兰卡一九七一年发生的叛乱可能重演

【路透社科伦坡十月三十一日电】班达拉奈克总理今天说,一九七一年发生的左翼叛乱(在这次叛乱中死了一千二百人)有可能重演。总理对来自二十二个行政区的政府官员发表讲话说,警察已报告发生叛乱活动,并企图破坏政府的工作。    本月早些时候,副外长贾雅科迪指责斯里兰卡北部的叛乱分子进行谋杀、抢劫和破坏,对国家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刊讯】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十月二十四日一期刊登发自科伦坡的一篇报道,题为《造反的青年的挑战》,摘要如下:    青年人的骚动再次证明是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感到非常头痛的一件事。一九七一年发生了流血叛乱事件——这个国家的青年在这次叛乱中起了重要作用——四年后,尽管政府采取了相当宽大的态度,不满的火焰还是在蔓延。在农村地区,袭击银行和粮食车队的活动日益猛烈,对政界人士的袭击也增加了。    班达拉奈克夫人安排从事农业劳动的计划一直不是十分成功,迄今只有二万二千名青年得到了安置,在公营的和国营的一些部门里也雇用了同样数目的青年。斯里兰卡的青年继续是这个国家政界人士拉拢的对象,但是这些政界人士没有什么办法能立即解决青年人所抱怨的那些问题。这些青年更多是靠他们自己的积极性,而不是靠政党。他们对政府食言感到失望,而他们是斯里兰卡稳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4. 美联社报道:苏最近给叙利亚大批现代化武器

【美联社贝鲁特十月三十日电】正当阿拉伯报纸纷纷报道阿萨德总统的政府同苏联作成了一笔最大的武器交易的时候,叙利亚三十日指责以色列在戈兰高地沿线集结了部队和装甲车。    叙利亚总统最近承认,这笔武器交易是他于本月初对莫斯科进行四小时的访问时达成的,但他没有说明细节。同叙利亚有密切联系的《安瓦尔报》说,这笔交易是在这两国之间进行的“一笔数量最大、质量最高的交易”。    这家报纸援引一位不透露姓名的人士的话说,这项合同大概是“苏联同一个非共产党的国家所签订的最大的合同”。    早些时候阿拉伯报纸上有消息谈到,在阿萨德举行了克里姆林宫的会谈回国后,大量的米格战斗轰炸机、地对地导弹以及T—62式坦克源源运到叙利亚。    据最近报道,叙利亚人还把和美国的鬼怪式相当的俄国米格—23式飞机给那些出席支持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泛阿拉伯会议的代表们参观。    叙利亚和伊拉克是阿拉伯世界中接受苏联武器最多的国家。

5. 苏代表团将赴埃研究埃归还苏债问题

【中东社开罗十一月三日电】明天出版的《金字塔报》说,埃及和苏联已经达成协议:由贸易部长率领的一个苏联代表团,将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开始对埃及进行访问,研究重新安排埃及债务问题。该报说,代表团还将研究还债的办法以及如何解决埃苏之间的财务问题。

6. 德新社报道利比亚经济发展计划遇到困难

【德新社的黎波里十月二十一日电】当白昼来临时,人们发现在的黎波里前面闪闪烁烁的一片光芒不是别的,而是一百五十多艘在港内等了三个多月的船只的灯光,此外还有八十艘船正停泊在拥挤的港口卸货。    的黎波里港渐渐地没有能力接纳发展利比亚所需要的这些物资和装备。在利比亚其它港口,我们也将看到同样的情况。    利比亚希望到一九八○年农业和工业能自给自足。一九六九年九月一日军事政变后,制定了一些工业和农业计划,渴望从一九七一年起执行这些计划,从而能出现一种经济繁荣的景象。    然而带来了一些问题。利比亚人士和外国人士一致认为,执行发展计划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这个国家的人力缺乏,首先是缺少熟练工人。现在这里有二十二万外国人在利比亚工作,约占利比亚本身人口的百分之十。这些外国人中约有十三万埃及人,三万突尼斯人,其它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有一万人,西方工业国一万人,一万包括南斯拉夫在内的东方集团各国的人,利比亚劳动力的数字约达七十万人。在影响实现野心勃勃的发展计划的问题中还有一个石油收入短缺问题,这是由于利比亚的国有化措施和为保持资源(估计可开发四十年)而减产。    与此同时,利比亚的黄金与外汇储备已从一九七四年的三十五亿美元下降到今年七月的二十一亿美元。由于国有化措施,个人的积极性遇到了很大困难。有人说,利比亚人正在把自己的钱拿到国外投资。同时,高额的税收    ——对公司征收百分之六十,对私人是百分之九十——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第 4 版

1. 赵浩生文章:《台湾的前途如何?》(下)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安全理事会拥有否决权,独立后的台湾,绝对不可能获得联合国的承认。    第四,所有的对外贸易协定、通商条约,也将失效。依靠对外贸易的台湾经济,将走入绝境。    所有这些理由,足以说明,台湾如果独立,便将孤立。孤立的台湾,在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各方面都无法生存。必然是人心离散,资金外流。无须北京费力,就能把台湾解放。    “中华民国台湾化”的唯一可能性,是维持现状,苟延残喘;想要突破政治、经济、外交的包围,以等待新的发展,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今天,蒋集团的政策是拖美国一直不跟北京建交。“拖延政策”“拖延政策”之中,蒋集团的基本战略,离不开苦缠美国,如果美国踢开蒋集团,那么它就“与魔鬼(苏联)握手”。蒋介石在世时,拒绝了苏联借用澎湖岛的要求。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蒋经国会不会“与魔鬼握手”。如果蒋经国做出卖国勾当,北京势将迅速采取解放台湾的行动。至于华盛顿,如果从台湾要变为苏联太平洋基地以及解放这两者之间考虑利害,看来也不会反对北京的解放行动。    在拖延政策上,台湾也有可能搞别的花样,这就是缔结日本、台湾、南朝鲜的三角同盟。    如果情势真是向这个方向发展,其结果将是历史悲剧的重演。台湾与南朝鲜,到那时就成为日本的变相殖民地,从而使中日关系进入战争的方向。中日两国人民必须避开这样的灾祸。日本的政治家恐怕不会采取这样愚笨的行动。和平解放台湾解放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贯政策。    一九七三年周恩来总理会见留美中国学生时,对台湾的将来作了正式的说明。他说:    一、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原则不变。    二、为了避免台湾人民受痛苦,我们力求和平解放台湾。    三、解放台湾有一个过渡时期。关于台湾人民的政治要求和过渡时期的政治纲领,如果由台湾人民在台湾提出来,就更有意义。    周总理强调:不主张武力解决,是为了避免台湾人民牺牲过重。如果问题很容易就能解决,我们当然不会真那么傻,按兵不动。    政治压力在加强蒋政权虽然拒绝和谈,但海外华侨,特别是美国、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知识分子,不论是亲共的还是反共的,大家都盼望大陆与台湾能够开始对话。    北京的有关当局最近对回国参观的台湾省同胞说:“台湾海峡已不再是解放台湾的障碍”,“如果和平方式不行的话,就不得不考虑非和平的方式。”今年一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时,对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发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号召。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治压力是更加加强了。走下坡的台湾经济现在解放台湾的一个障碍,是台湾省的人误解地以为台湾的生活水准比中国大陆高,为此害怕同大陆统一。蒋政权多年来在台湾和海外吹嘘它的经济繁荣。台湾大城市的特权阶级和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和解放前的上海一样,贪恋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台北市高楼大厦、夜总会林立,汽车和高速公路很多,这是事实。但这不过是外国投资带来的表面上的繁荣而已。国民的平均所得也确实较高一些,但贫富的悬殊极大。尤其是美国、日本的经济萧条后,台湾的殖民地经济基础已经动摇。    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发表的一九七五年《亚洲动向年报》就指出:台湾经济正被迫转向低成长体制,外贸由出超转为入超,资源缺乏,工业衰退,外国投资减少,物价上涨了近百分之五十。中国大陆的经济增长率,据从外部观察,即使最低的估计也达到百分之十一。从这种情势来看,一部分有眼光的台湾企业家已逐渐认识到,台湾只有同拥有充分的原料、市场、能源的中国大陆统一,才能使台湾经济稳定、健全地发展。关于台湾和中国大陆两地经济如何进行调整,北京当局表示将尊重台湾人民的要求。    台湾的将来,取决于台湾内外的情势和人心的变化。今天的情势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政治、外交、军事都在不断地强大,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向中国挑战。    二、在台湾的反共恐共心理已因更多的华侨和台湾同胞的回国参观而逐渐减弱。    三、依靠外国的台湾经济繁荣正走向下坡。    四、蒋介石死后,台湾内部的各种矛盾正在尖锐化。    这样就只能导致一个结论:就是台湾的将来已不是同大陆统不统一的问题,而是在什么时候,通过怎样的过程同大陆统一的问题。(下)

2. 《筹划制定促进农业现代化措施》

【本刊讯】日本《世界周报》十一月四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筹划制定促进农业现代化措施——中国的“全国学大寨会议”》,摘要如下:    明年开始的第五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执行。中国最近召开了“全国学大寨会议”,讨论了一个多月,闭幕了。    这次会议是毛主席一九六四年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以来的一次重要会议,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周恩来总理今年一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表了第二阶段中国现代化的长远设想,这次农业会议就是按照这个长远目标筹划制定今后农业方向的。    会议的结果是采取推广大寨县样板和农业机械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推进农业现代化。然而同时又强调学习大寨精神,防止修正主义。    这次会议不仅是生产方面,从思想方面也给农业奠定了基本路线,可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这次号召普及学大寨县,也是针对号召机械化有可能产生物质刺激和生产第一的思潮而事前采取的预防措施。

3. 美《华盛顿邮报》刊登一封读者来信说:乔冠华在联大发言直截了当令人精神振奋/法新社报道布什四日对外国记者说:中美关系在美对外政策中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中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十一月一日刊登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说:    人们历来认为外交辞令必然是迂回的。而我在九月二十六日听了中国外交部长在联大的演说之后得到的印象是,直截了当和明确无误的措辞博得大多数国家的热烈欢迎。直截了当的措辞令人精神振奋。我认为,当人们在国际事务中共同采用这种做法时,这对世界大有裨益。中国所采取的对外援助(如对坦桑尼亚和其它地方的援助)的方式已受到人们广泛的——虽然有时是勉强的——赞扬。这种援助的条件是慷慨的,并无附带条件。中国人与当地人民一起工作并不享受比当地人更优惠的待遇。这样做超越了援助这一字原有的简单明了的意义。恰恰相反,这种做法所以显得与众不同,只是由于其它一些大国都以援助为名而掩饰起它们的真实目的。另外,我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直言不讳的措辞对所有卷入国际事务的有关方面来说都是一种较好的做法。    【法新社北京十一月四日电】刚刚宣布被任命为中央情报局局长的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乔治·布什今天说,中央情报局是具有“根本的重要性”的机构。    他在向外国记者谈话时还说,“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多事的世界里”,中央情报局应该具有一种“健全的、很强的情报工作能力。”    他在回答问题时说,他认为对他的新任命不会对福特总统即将对中国进行的访问产生任何影响。    他在谈到他在这里的工作时说,中美关系如何,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他说,自从去年十月他到这里上任以来,他曾努力使美国对中国的立场“不那么孤立”,也曾努力争取尽可能多地同中国领导人接触,他认为,中美关系是“良好”的。    当问到中国人对撤换国防部长施莱辛格有何想法时,布什也认为中国人“的确非常尊重”施莱辛格。中国人欣赏施莱辛格对缓和的看法以及他的主张在东方建立强有力的防御力量的政策。

4. 博纳维亚述评:《北京开展在“和敌人比速度”中提高农业产量的运动》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十月二十二日刊登该报记者戴维·博纳维亚发自北京的一篇文章,题为《北京开展在“和敌人比速度”中提高农业产量的运动》,摘要如下:    中国已宣布了关于改变中国农村地区面貌的雄心勃勃的新规划。    华国锋在最近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重申,到一九八○年将“基本上”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许多外国观察家认为,这个预言看来极其乐观。华先生说,提高农业产量是“和敌人争时间、比速度、做好战备工作的迫切要求”。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中国认为,世界粮食价格由于苏联抢购粮食而上涨,所以决定,为了政治和战略上的独立,要更快地做到农业完全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