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1-05

第 1 版

1. 福特宣布:美国防部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人事变动

【美新处华盛顿十一月三日电】福特总统在十一月三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开始时发表的讲话:    今晚我有几件事要宣布。    关于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事务:你们大概记得,我在去年八月出任总统时,我曾表明我认为保证美国对外政策执行的稳定和连续性是至为重要的。我当时作出了一个有意识的决定,就是不变动重要的国家安全领域里的人员。    我们现在已经成功地向我们的盟国重新保证,美国将在我们国家安全受到的任何威胁面前保持坚定的态度,并且使潜在的对手相信,美国将积极地寻找减少战争威胁的办法。    因此,我今晚宣布几项人事变动,我认为这些变动将使政府在国家安全事务的这一重要领域中得到加强。    我打算提名唐纳德    ·拉姆斯菲尔德担任我的新国防部长。他曾经杰出地担任伊利诺斯州选出的众议员、经济机会局局长、生活费用委员会主任、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大使。过去一年中,他是我的白宫高级助理和我的内阁里的一个成员。    我要特别对施莱辛格说一句话。美国应当深深感谢施莱辛格部长担任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中央情报局局长和国防部长时对他的国家做出的很有才能的贡献。    基辛格一直杰出地担任国务卿,而且担任我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国务卿将放弃他的总统助理的职务,以把他的全部时间用来履行他作为国务卿的职责。    担任白宫副助理三年的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将提升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布什过去一年担任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我打算提名布什大使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    中央情报局是我国最重要的机构之一。近几个月来,它是一些争论的焦点。在这段困难时期,科尔比为中央情报局局长在同国会合作以研究和纠正过去可能发生的任何滥用职权情况、同时保持有效的对外情报能力方面进行了出色的工作。    几星期前,商务部长莫顿向我表示,他希望辞掉他目前的职务,回去担任私人职务。    埃利奥特·理查森将被提名为商务部长。    我希望参议院将迅速行动以批准我提名担任那些需要批准的职务的人选。

2. 福特说洛克菲勒不参加竞选副总统提名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四日电】福特总统昨晚说,副总统洛克菲勒“已向我明确保证他将在一九七六年支持我。”洛克菲勒已退居一旁不再在明年竞选副总统提名。    福特说,洛克菲勒的决定是他自己作出的,总统没有施加任何压力。他不愿猜测既然洛克菲勒退出竞选,哪些人可能竞选副总统。    福特在向全国广播的一次白宫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有许多月的时间来讨论和考虑这个问题。”总统拒绝猜测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里根还是前得克萨斯州州长、一度担任过财政部长的康纳利最后可能列入明年的共和党候选人名单。

3. 美国防部人士谈施莱辛格被解职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三日电】国防部人士今天说,福特总统已通知施莱辛格不再担任国防部长,因为他和基辛格之间的摩擦太大了。这些人士说,这是福特昨天上午通知施莱辛格时提出的唯一理由,当时施莱辛格感到意外。    施莱辛格和基辛格长期以来一直有分歧,但是施莱辛格显然低估了这种分歧的严重性。施莱辛格上星期四曾说传闻他和基辛格有分歧的消息“言过其实”。    五角大楼的人士说,施莱辛格昨天上午驱车前往白宫时还不知道他的命运。他们说,就在这以前一天,他还同总统进行了九十分钟的会谈,在亲切的气氛中讨论了许多政策问题。    在前天晚上开始谣传施莱辛格即将被解职时,他对他手下的人说这种谣传毫无根据。    他同基辛格的分歧涉及一些问题,主要是同俄国进行的限制核武器谈判问题。总的说来,施莱辛格一直主张在签订一项限制双方的核导弹和轰炸机的长期协议方面向苏联提出更强硬的条件,并少向苏联作出让步。他主张签订一项协议,但是坚持要这项协议做到“公平合理”。    国务院的一些人士指责施莱辛格采取强硬路线,妨碍达成限制战略武器协议。    施莱辛格支持同苏联实现缓和的主张,但是他坚持认为,只有在美国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这样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关系。

4. 美新处报道:《参院对内阁改组的反应》

【美新处华盛顿十一月三日电】题:参院对内阁改组的反应    参院十一月三日对所报道福特总统撤换施莱辛格国防部长的消息的反应各个不同,杰克逊认为“现政府容纳不了不同的观点”;爱德华·肯尼迪说,如果这一撤换加强了达成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协议的可能性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将获益非浅”。    杰克逊在一项声明中说:“他(施莱辛格)突然被免职一事表明现政府在最严肃的国家安全问题上容纳不了不同的观点和恳切的劝告。总统将会发现,他要获得任何总统必须获得的那种直言不讳的判断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他的去职是使国家和自由世界在奉行一项审慎的国防和对外政策方面遭到了损失”。    拨款委员会主席麦克莱伦在谈到施莱辛格去职一事时说,“我认为他们使基辛格在白宫获得的权力太大了”。    参议员汉弗莱说,他认识到“总统需要一个由切身忠于他和他的政策的男女组成的内阁”,但是他又说,“这种忠诚不应当以政策过程中压制恳切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分歧为代价”。    参院民主党督导伯德说,“毫无疑问,周末真正得胜者是基辛格国务卿。福特总统以他的行动表明了他依靠基辛格博士的程度。缓和政策的缔造者……为他的国家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我认为,由他的主要副手接替他成为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人一事看来就是做做样子而已。”

5. 孟加拉局势紧张

【路透社新德里十一月三日电】这里的西方外交家今晚说,孟加拉国陆军今天控制了国家,但是仍让艾哈迈德留任总统。这是陆军在三个月之内第二次采取重大军事行动。    这些外交人士援引来自他们本国驻达卡使团的消息说,陆军领导方面从发动八月十五日军事政变、拥艾哈迈德总统上台的低级军官手中夺取了权力。    这些外交官说,八月政变的领导人——七名陆军少校和一名上校——已经被捕。他们当初杀害了拉赫曼一家二十多人和他的一些亲密的政治助手。    在那次接管权力之后被任命为陆军参谋长的齐亚尔·拉赫曼中将也已被捕。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十一月三日电】外交人士说,陆军内拥护和反对孟加拉国新政府的两派之间的敌对今天爆发了,在首都交了火,以致达卡市的活动陷于停顿。    一些日本人士说,一所陆军兵营内今天清早发生了枪击事件,但是他们没有提伤亡情况。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十一月三日电】外交人士说,由于军方支持的孟加拉国政府内部的一次权力斗争,达卡机场今天不得不关闭,同国外的通讯联系也中断了。    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说,它仍旧同驻达卡大使馆保持着联系。    为了消除早些时候有关发生新的政变的猜测,美国大使馆一位发言人说,“穆什塔克还在掌权。”他指的是孔达卡尔·穆什塔克·艾哈迈德。美国大使馆另一位发言人说,今天的乱子出自“军方内部”。    【美联社新德里十一月三日电】外交界人士说,孟加拉国军队中持不同政见的部队今天起来推翻了达卡受到军方支持的、执政了十一个星期的政府。    一条未经证实的印度消息说,艾哈迈德总统的国家元首职务已在一次和平的权力移交中,由达卡卫戍司令接替。    印度联合新闻社从德里发出的一条消息(这条消息是通过了印度政府的新闻检查的)说,孟加拉国军队中的第二号人物穆沙鲁夫准将当了新总统。    德里的外交观察家们猜测,这个政局变化更多的是反映了军队内部的冲突,不管哪一派获胜,艾哈迈德可能仍继续担任国家元首。    这些人士不大相信印度报道的、得到这里的官方新闻检查官通过的一则关于军队中的第二号人物穆沙鲁夫准将已取代了艾哈迈德的消息。    然而,这些人士说,穆沙鲁夫有可能作为政府背后的实权人物之一起重要作用。    【美联社新德里十一月三日电】孟加拉国家电台直到达卡时间晚上七点半为止还一直停止广播,到晚上七点半后才恢复广播,播送爱国歌曲半小时。接着用孟语播送五分钟新闻,主要是国际情况。    现在无法从恢复播送的头半小时里断定谁控制了孟加拉国。

第 2 版

1. 美《华盛顿邮报》报道:美两党政界人士评美政府人事更动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十一月四日刊登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随着副总统洛克菲勒在一九七六年初去职,国防部长施莱辛格被解职和基辛格国务卿失去他的两个头街之一,政府内外的观察家认为在这次权力之争中的明显的“获胜者”是总统助理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    也许出于巧合,也许由于其他原因,拉姆斯菲尔德也成为人们最初认为在一九七六年的共和党候选人名单中代替洛克菲勒的希望最大的人——如果福特先生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的话。    但是两党的政界人士今天都说,他们认为政府的这次大规模变动是总统在政治上地位不稳的一个征象。一些人推测,这种地位不稳将会鼓励那些考虑对福特于一九七六年领导共和党的权利进行挑战的人,而不会使他们气馁。    最明显的挑战者是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里根,他在佛罗里达州说,洛克菲勒的决定使他“震惊”,但是他没有表示这个决定会影响他自己的计划。预料里根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宣布他要参加竞选,但是他的全国组织的负责人西尔斯说,“这一事态发展丝毫不会改变我们的地位”。    里根的支持者们在私下说,即使就像洛克菲勒说的,他是自动退出一九七六年的竞选的,也应当认为这是福特先生“地位虚弱的一个迹象”    。    一直在要求搞掉洛克菲勒的那些共和党保守派,正是将成为支持里根为总统的运动的核心的人。如果像大多数政界人士认为的那样,洛克菲勒退出竞选的目的是要安抚保守派,那么施莱辛格在同时被迫辞职一事已减弱了它的影响。    一位著名的参院保守派分子(他不愿公布姓名)谈到洛克菲勒的宣布时说:“我认为这是让我们不要”在施莱辛格被撤职问题上大吵大闹的一种“缓和手法”。施莱辛格是政府内部批评基辛格关于同苏联缓和的政策最激烈的人。    从戈德华特参议员的评论看来,要安抚保守分子是不大容易的。戈德华特说把施莱辛格解职是“很严重的事”。他说他对内阁不再有“一个强烈表示反对意见的人”感到不安。他说:“苏联人将会把这看作是很大的胜利。”    这位亚利桑纳州人说:“这可能是里根得到的最好的帮助。……它表明的是福特的房子里继续存在着不愉快。”    另一位共和党官员表示同意这种看法,他说,整个改组“着重说明了政府的不稳”。

2. 美报报道西欧对施莱辛格被解职的反应

【本刊讯】美国《洛杉矶时报》十一月四日刊登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国防部长施莱辛格被解职一事,使西德国防部受到突然和未预料到的震动,据此间和布鲁塞尔官员说,也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司令部的许多人受到这种震动。    在西德,据说国防部长勒伯尔对来自华盛顿的初步非正式消息大为震惊,并且一整天都感到心烦意乱。勒伯尔认为他是施莱辛格的亲密同盟者,并且坚决支持这位美国国防首脑对苏联人采取的强硬观点。    西德在北约组织中保持着仅次于美国的最大军事力量,此间防务专家立即作出的反应是“神经紧张”。    他们对此表示担心:施莱辛格的接班人,总统顾问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虽然他以前曾任驻北约组织大使——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具备与前美国国防部长同样的职业能力,从而可能不能对北约盟国保持压力以便使它们在经济不稳定时期保持它们的防务能力。    政界人士说,这个消息是大家“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并使他们感到忧虑”。他们很了解吉姆(施莱辛格的爱称——本刊注),他是北约组织的很坚决的支持者。“这件事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使人有一种不肯定之感,此间人人感到不安。”    北约组织地区周围的许多官员认为,施莱辛格被解职一事,很可能加深美国在赞同还是反对同苏联搞缓和方面已经越来越深刻的辩论。    最近数月,前国防部长莱尔德、前海军作战首脑埃尔莫·朱姆沃尔特、前限制战略武器会谈谈判代表保罗·尼采以及前驻苏大使福伊    ·科勒都公开发表强硬的反苏立场。    施莱辛格在西欧旅行时坚决鼓吹大西洋联盟,作为愿意在一个总的说来和平和繁荣的欧洲继续保持关于防务准备的历史性警告的不多几个发言人之一,发挥甚至更大的作用。    据非正式消息说,至少北约的一个盟国对施莱辛格的命运并不感到不愉快。在荷兰,美国——尤其是施莱辛格    ——向荷兰人施加了很大压力,要他们撤销拟议的对防务开支的削减。据悉一些官员对施莱辛格被撤职感到高兴。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一月四日报道:    欧洲国家今天听到福特总统解除国防部长施莱辛格职务的消息感到意外和不安。    在布鲁塞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位官员在谈到施莱辛格时说:“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内行。”    在北约总部,施莱辛格是深受尊敬的,因此,一些官员的最初的反应是感到这个组织失去了一位宝贵的、坚强的盟友。    英国官员不肯谈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的改组问题,但是,某种迹象表明,外交部和国防部的高级官员在讨论华盛顿的人事变动,并同英国驻华盛顿的大使馆保持接触,以便了解进一步的详细情况。

3. 美报说克里姆林宫欢迎施莱辛格被解职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十一月三日刊登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施莱辛格离开国防部一事,在世界上大概会受到的密切注视或热烈的欢迎莫过于克里姆林宫。    对苏联人来说,施莱辛格是福特政府最高级领导中反对缓和的善于使人信服的强有力人物。莫斯科公开抨击这位国防部长的政策,而在私下,苏联官员们对于他的影响明显地在增长的每一个现象都表示感到不安。    但是,克里姆林宫的智囊班子,诸如美国问题研究所以及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们将近一年来一直在仔细注视着施莱辛格和基辛格之间存在分歧的消息。    这些专家认为,苏美关系的未来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辛格同莫斯科讨价还价的做法是否战胜施莱辛格的比较强硬立场。    这位国防部长现在下台势必会在这里提高基辛格的声望,恢复基辛格最近同苏联领导人的几次会晤中似乎缺少的威信。    施莱辛格的辞职是否会迅速导致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的突破,现在还很难预测。但是,毫无疑问,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希望达成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并在华盛顿最高级会晤期间签字,然后召开党代表大会,以此来完成他的目标。    华盛顿这次人事更动肯定会被克里姆林宫认为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4. 五角大楼人士说美国防情报局长将退休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四日电】五角大楼人士昨天说,国防情报局局长不久将退休。    看来丹尼尔·格雷厄姆中将的退休可能是福特总统在政府的国防和情报部门的最高一级进行大清洗的一部分。    格雷厄姆原先是中央情报局的高级官员,他担任国防部情报局局长达一年多一点。迄今为止仍没有迹象表明他打算离开。    格雷厄姆上周曾在五角大楼的情况介绍会上讲话,表示他对苏联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的担忧。格雷厄姆现年五十岁,他已在军队服役二十九年多了。如果他愿意的话,他早就有资格退休了。

5. 以色列正以极大关切心情看待美政府改组

【德新社特拉维夫—华盛顿十一月三日电】报纸消息今天表明,以色列正以极大的关切心情看待着预期中的美国政府改组,特别是在国防方面的更动。    根据中午出版的报纸《新消息报》报道,接替国防部长施莱辛格的人选对以色列是“完全漠不关心的”。    这家报纸说,“华盛顿改组的结果之一将是,同五角大楼的关系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6. 苏《文学报》说苏酗酒人数达到令人惊慌程度

【法新社莫斯科十月十六日电】最近出版的苏联《文学报》周刊说,苏联最高法院在讨论一向避而不谈的毒品问题。    该报忧虑地指出,讨论毒品问题是防患于未然。    《文学报》指出,法律对于配制、藏有、出售和吸食毒品的人都以重犯看待。    该报又说,根据法庭揭露的数字,苏联的酗酒数字已达到令人惊慌的程度。    据一项没有透露地名的统计,那里的人每年酗酒量已由一九六三年八公升(一加仑六品脱)增至一九七三年的二十八公升半(六加仑两品脱)。    该报指出,苏联人每年花在喝伏特加酒的钱,比购书阅读的钱高一百一十五倍。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九月二十五日电】《青年共产党人》月刊二十四日说,在苏联发生的自杀、意外死亡和犯罪行为中,有一半以上是由酗酒引起的。    这份杂志引述了关于一些汽车装配工人,从偷来的制动液中蒸馏出酒的事例。它说,在俄罗斯中部的一个农业地区奥廖尔州,孩子们平均从十一岁半就开始喝烈酒了。    在同一个州,所有由妇女提出的离婚,百分之七十一点四是因为对丈夫饮酒过多不满。    该杂志说,“我们必须找出酗酒的原因,以便找到”对这种祸害的“解决办法”。    这些文章公布了以下的统计数字:    ——在苏联的全部自然死亡人数中,百分之八死于酒精中毒,多数是二十五至二十九岁之间的男人。    ——一半以上自杀人数是在醉酒状态中自杀的。    ——百分之五十五到百分之六十的意外死亡是由醉酒人造成的。    ——三分之一的致命交通事故是喝醉了的司机造成的。    ——一九七一年,苏联全部犯罪行为中,有百分之五十三点三是那些酗酒的人犯下的,其中包括百分之七十三点九的凶杀案和百分之七十六点四的强奸案。    ——十几岁青少年的犯罪大多数是饮酒引起的。    学龄儿童有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九十五喝烈酒。    ——喝醉酒导致的旷工在节日后增加百分之三。    普通的苏联人家庭把收入的百分之六点七用于买酒。

第 3 版

1. 日《国际时评》文章:《美苏协调下的苏联亚洲政策》

【本刊讯】日本杂志《国际时评》十月号刊载关野英夫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美苏协调下的苏联的亚洲政策》,摘要如下:    在世界缓和的热潮中,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了,由于阿拉伯的石油战略,西方先进工业国蒙受了严重的冲击。而且,印度支那三国已被共产党方面的大规模武装进攻所征服。    然而美苏协调的情况却是不容混淆的事实。    美苏协调未必能遏制局部地区的争端和战争,看情况,也许具有容易铸成争端和战争的因素。    美苏协调和苏联的“民族解放”政策,正是在亚洲矛盾最少,能够付诸实行。    苏伊士以东及至日本的亚洲,对苏联的和平共处——美苏协调——缓和政策来说,处于和欧洲截然不同的条件下。第一,在这个地区即便发生争端,发展成局部战争,那也很少可能立即发展成美苏之间的核战争。第二,对于以和平共处为目标的“民族解放”斗争具有最有利的条件。第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苏联国家利益的相互关系中,只有控制东地中海到日本海的海洋才是开辟苏联东西交通的要道,有助于开发苏联的远东领土,同时也意味着从海洋方面包围中国。更加重要的是,建设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陆国家苏联,为了作为世界性的国家影响全世界,也必须向海洋扩张。而且在大陆的周围,西方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南方有中央条约组织,东方有同美国签订了双边条约的各国以及中国的造反,阻挠了它的扩张。苏联扩张势力范围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出路只有海洋了。正好在这个时候,英国主要因为财政上的原因,一九六八年以来从香港以外的苏伊士以东正在全面撤退兵力。而且美国十年来在越南消耗了力量,这种现实的反作用,将加强它的孤立主义倾向。    苏联在一九六八年英国宣布撤退兵力后三个月,向印度洋派遣了舰队,到目前为止,平均有二十到三十艘舰艇经常在印度洋游弋。    就苏联派遣舰队去印度洋的任务和目的,苏联(非正式地)说是为了在尽可能远的距离防御美国航空母舰部队和北极星、海神潜艇对苏联领土的袭击,西方专家中也有人肯定这种说法。苏联尽管承认其重要性,但从能力上说即便把目前派遣的兵力增加到十倍,那也是不可能的。    可以说,苏联派舰队到印度洋的目的,主要仍在于政治效果。从复古的意义上说,也许可以说就是所谓的炮舰外交。    就印度洋的基地来说,没有一个苏联海军基地受到陆海空方面的充分保护,并拥有维修和供应设施。但只要有具备通讯、供应方面若干设施的飞机场和停泊地,在不同美国打仗的范围内,与供应和侦察等支援舰艇相配合,是完全可以完成任务的。对美国的战争很可能升级为核战争,所以象目前那样,美苏之间采取了许多有关抑制核战争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不关系到双方生死攸关的利害或盟国的安全,就多半可以抑制。    换句话说,只要没有不得了的大事,就不能想象美国会派遣优势舰队到印度洋去袭击苏联舰队的。因此,苏联舰队能够作为印度洋上经常存在的一支最占优势的外国舰队而发挥其存在的效果。    目前苏联的基地大多在红海南部、阿拉伯海、波斯湾方面,舰队的活动也集中在这里。随着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苏联将加强对这方面的影响。    印度支那的形势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可以说它增加了可能性:扩大了更积极地推进苏联的亚洲政策的条件。    这是因为它得到了把欧亚大陆亚洲方面边缘地区置于共产党努力的影响之下,进而向大陆附近岛屿扩张的跳板。    泰国除了濒临暹罗湾的海岸地区以外,都处于被共产党国家和共产党游击地区包围的状态。如今东南亚条约组织已经有名无实,不能指望美国提供强大的军事援助。    这样,共产党势力准备向掌握着亚洲和西太平洋命运关键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地区扩张的态势,将基本具备。    是否向这个地区扩张呢?有没有破坏美苏协调而发展成为核战争的可能性呢?可以说,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讲就是取决于“民族解放”的条件是否具备。从苏联的国策来说,确保东西之间的海上交通要冲,把亚洲大陆的沿海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从而加强安全地位,同时建立从海洋灵活包围中国的体系。    这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北亚国家,可以控制其燃料、铁矿砂、铁矾土等天然资源及其运输线,也可以使包括这些国家在内的接近大陆的岛国从自由海洋圈倒向共产党大陆圈。    如果这是可能的,那么世界第三位的工业国将伴同东南亚资源地区和通往印度洋的海上运输线,通通被纳入共产党大陆的势力范围,和它的军事潜力一道,将给全世界的均势带来重大变化。    最后,并不详尽了解苏联所提倡的亚洲安全保障是什么样的设想,并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可以设想,是要削弱美国对这个地区安全的影响,孤立中国,对于强烈争取中立的亚洲国家消除它们对苏联的戒心,创造便于国际共产主义活动的条件。然而与欧安会不同,既无法抱有固定现状的意图,也无法得到美、中的同意。由此可以认为,似乎是一种心理作战,是很少可能实现的。

2. 印报托报道印军实力情况

【印报托新德里十月二十九日电】据一本官方小册子说,印度陆军拥有八十二万五千人,他们训练有素,装备良好,从军事实力来看,它的武装部队居世界第四位。    这本小册子说,印度空军拥有四十五个以上的中队的精干和具有猛烈打击的全面的力量。据认为,它在世界上居第五或第六位。    印度海军在一九四七年时仅仅拥有小型护卫艇和海岸炮舰,今天它已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据认为在世界居第八或第九位。    今天印度的舰队包括:一艘“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迈索尔号”和“德里号”巡洋舰、一个中队的潜水艇、一艘潜艇供应船、两个中队的驱逐舰、三个中队的快速舰、一个训练中队、一个中队的扫雷舰、一个中队的导弹舰、四艘测量船、一个中队的登陆艇、一个中队的巡逻艇、一艘现代化的舰队油船和若干艘辅助舰。    这本小册子说,十年来,陆军已实现了现代化和更新了装备,现在它所需要的大部分装备都是本国制造的,步兵的基本武器,即七·六二口径的步枪是国内生产的。    印度还制造轻机枪、迫击炮、平原和山区使用的反坦克炮、山炮、高射炮、“胜利者式”中型坦克、车辆和包括雷达在内的先进通讯设备。    该书说,印度在制造一○五毫米口径的野战炮。据认为,这是世界上这类炮里最好的炮之一。这种野战炮完全是由“我们自己的科学家构想、设计和制造的”。    引进的其它新式武器包括75/74驮载榴弹炮和一百三十毫米的火炮。设在班加罗尔的印度斯坦飞机有限公司将要制造法国设计的SA135型直升飞机,供陆军使用。    【法新社新德里十月二十九日电】印报托今天援引负责生产军事装备的国务部长米尔达的话说,印度已开始出口常规武器。    据报道,米尔达还说,印度正在研制马力很大的飞机引擎,并已开始生产野战炮。

3. 苏报就印军侵犯我边境事件进行反华宣传:《危险的事件》

【塔斯社莫斯科十一月三日电】题:危险的事件    《消息报》认为,印度四名边防战士在中印边界地区被枪杀一事是“危险的事件”。    《消息报》驻德里记者介绍新发生的事件时写道:“现在印度方面已经弄清了四名边防战士的情况,并且调查了这一事件的经过。北京炮制的供报纸报道的消息是,造成这一事件的过错似乎在印度边防战士方面。北京宣传机器甚至硬说什么印度巡逻队侵入了中国境内并攻击了中国士兵。印度报纸指出了这种说法的荒谬性。因为,六比四十——力量太悬殊了。    “鉴于最近一次事件,印度报纸列举了关于北京方面在印中边界上进行的一系列敌对行动的大事记。有关边界问题的挑衅活动是在一九五四年就开始了。中国方面的侵略行动自一九五九年起至一九六二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后来一九六五年和一九六七年都曾发生过冲突,此后武装袭击暂时停止了。    “但是,边界的中国一边最近几年在紧张地修建战略公路。北京常常训练边境地区的叛乱分子,并供给他们武器。”

4. 美苏对孟加拉国局势的反应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三日电】美国国务院今天说,孟加拉国军方的一些人员似乎已背叛了历时三个月的艾哈迈德政府。    发言人安德森说,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叛变活动是昨天开始的,“局势显得动荡”。    其他消息说首都仍有战斗。    【塔斯社巴黎十一月三日电】法新社记者援引来自印度首都外交界的消息自德里报道,孟加拉国军队今天对国内实行管制。这家通讯社认为,军队实行管制的目的,是要把八月十五日政变的策划者从领导职务上赶下台。由于那次政变,穆吉布·拉赫曼总统、他的家属和几个最亲密的顾问均被杀死。

5. 合众社报道:菲律宾群岛发生强烈地震

【合众国际社瑞典乌普萨拉十月三十一日电】乌普萨拉地震研究所说,一次强力及可能是危险的地震,星期五震撼菲律宾群岛周围的广大地区。    该研究所所长巴斯说,地震达七点九里氏震级,位于“菲律宾的岷答那峨与三毛拉等岛屿之间。这是今年最强烈的地震之一。如果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巴斯又说,那里可能发生海啸。    今年已发生的三次大地震是在中国大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东加群岛,地震程度在里氏震级七点八至七点九之间。(转载香港《快报》)

6. 印度废除卖身制

【法新社新德里十月二十四日电】印度政府今天废除了卖身制。这种卖身制使雇工永远受他所属的地主的束缚,可是,他只能得到微乎其微的工资。法赫鲁丁·阿里·艾哈迈德总统颁布了一顶大意如此的.法令。.    法令明确规定所有卖身的雇工不再有任何义务从事卖身劳动。法令还说,目前因与服役有关而被拘留在监狱的任何卖身雇工都应立即予以释放。    废除卖身雇工是英·甘地总理在她今年七月宣布的二十点经济纲领中的改革之一。    这种制度在印度已存在几百年。    新法令说,不得把根据这项法令得到解放和免于卖身劳动义务的人从他现在居住的房子或其它住房赶出去。    法令规定对违反者需处以三年监禁或二千卢比(二百五十美元)罚款。

第 4 版

1. 香港《大公报》美国航讯:《谢伟思讲美中关系正常化》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一月二日以《谢伟思讲美中关系正常化》为题刊登一条美国航讯,摘转如下:    十月下旬,在旧金山湾区已是深秋时节和雨季开始的时候。二十六日下午,虽然是寒风细雨,马连拿中学大礼堂仍然坐满了四百多关心美中外交关系发展的各阶层美国人。    首先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主席致词:“我们站在美国公民的立场,要敦促我国政府履行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总理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撤退驻在中国台湾省的全部美军,遵守上海公报的原则,正式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接着她介绍了前美国驻华外交官谢伟思。她说,谢伟思出生于中国四川成都,受中学教育于上海,回美国受大学教育,第二次大战时期在重庆任美国大使馆秘书,参加调处国共纷争,并建议美国对中国内政采取中立态度。但不被当时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采纳。一九五○年在美国“麦卡锡主义”猖獗一时,他被赶出了国务院。理由是他认为“共产主义可以救中国”。但是经过最高法院的调查与审判,一直到一九五七年最后判定他对美国的安全绝无问题,国务院任命他为利物浦领事,一九五九年他在外交界退休,现在担任旧金山美中人民友好协会名誉会长。    谢伟思先生说:最近国务卿基辛格从北京回来,不但天气很冷,中国方面的反应也不太热烈,这是他意料中的。说起来我们美国政府太惭愧,不守信义,没有履行上海公报的诺言。    谢伟思说:到今天已快三年了,这并不是从中国北京吹来了冷风,我们要虚心的检讨一下我们自己政府,三年来究竟做了那些事实来表现履行“上海公报”的诺言呢!驻台美军是减少了。为什么不全部撤退,我们政府有什么理由把军队驻在中国台湾省呢?大家应当记得,一九六二年苏联要在古巴建立飞弹基地,肯尼迪总统曾下令阻击载运飞弹设备的苏联船舰。假如苏联在我国夏威夷省长期驻军不撤退,我国人民的反应又如何?美国立国精神是以自由民主、爱好和平为号召,现在把军队长期驻在中国台湾省不撤退,这还不是在太平洋地区称霸吗?美国在东南亚半岛称霸,干涉越南、柬埔寨内战的结果又如何呢?现在美国在东南亚半岛的军事参与是结束了,应该是减少了对太平洋地区的紧张局势,可是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援助还是明减暗增,如美国协助台湾建立原子能设备,训练台湾潜水人员及建造军事战斗机,以及许多高级军事将官,不断的到台湾访问。    外交方面,自从一九七二年以来允许台湾在美国新设立六个领事馆,当美国驻台大使退休时,很快的委任了一位颇有声望的职业外交官代替。蒋介石去世,派副总统去吊丧,台湾虽然被驱逐出联合国,他们的大使馆,领事馆还是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在美国公开活动。全世界已经有一○三个国家(按:连同最近的孟加拉应为一○四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了,都是和台湾断交以后,才和中国正式建交的。今天美国仍然是承认统治台湾这个小岛政权的主要国家,事实上也只剩我们美国了。虽然代表我们国家的总统和国务卿在上海公报申明台湾是中国的一省,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们美国依然是在希望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幻想,这样我们在国际上的信誉又在那里?    谢伟思说,现在我以美国人民的立场向大家呼吁,要求我们的政府,面对现实,占有百分之九十八土地和人口的中国大陆政权才是我们美国人民要承认的正式政权,台湾是中国的一省,我们不能再用武力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军队要完全从台湾撤退,和其他国家如加拿大、法国、墨西哥一样正式和中国建交。    讲完后,大家用书面提出许多问题:    问:美国希望用谈判来解决台湾问题,中国为什么一直保持缄默?    答:台湾是中国的一省。台湾归回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愿望,美国无权干涉,中国原则坚定,美国无权讨价还价。    问:请比较中美两国人民对自己国家领袖的态度。    答:中国人民尊敬毛主席比我们美国人民对总统要尊敬,因为毛主席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是政治、思想、文化及精神各方面的领袖。

2. 泰国任命格森沙莫颂为驻华大使

【路透社曼谷十月三十一日电】差提猜外长今晚说,泰国已任命其前驻印度尼西亚大使格森沙莫颂·格森西为驻中国大使。差提猜对记者说,预计在泰国的先遣人员一、两周内抵达北京后,格森沙莫颂将尽快前往北京任职。

3. 赵浩生文章:《台湾的前途如何?》(中)

现在,美国是承认蒋政权的唯一大国,根据艾森豪威尔时代缔结的“联防条约”,全面担当着台湾的安全。为此,蒋政权不惜工本,展开对美游说活动。目前他们的工作是抓住共和党保守派参议员戈德华特和其他南部议员,阻挠福特总统访问北京、反对与北京改善关系,牺牲台湾。他们认为,福特总统为了取得下届总统选举的候选资格,就不能轻视保守派的支持台湾政策。这是政治的现实,从这个现实来看,福特在今年年底访问中国,大概还不会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太子派的抬头以上,谈的是台湾的外交活动。至于就台湾本身来看,在蒋介石死后,蒋经国已从“太子”的地位升格,如今,他是国民党主席、行政院院长,掌握了党政军的大权。他的主要政策,乃是维持现状,使用若干个台湾人,推进“中华民国的台湾化”。    但是,维持现状不是容易的事。二十几年前,蒋介石从大陆逃到台湾的时候,把大陆政权原有的矛盾、派系,统统带到台湾。政学系、CC、黄埔等各派进入台湾之后,就争夺党政军的支配权。以蒋经国为首的小蒋集团,仅仅在舞台后面进行特务活动。    一九六○年之后,蒋介石逐步、有计划把大权转移给小蒋,“太子派”这才得以从台后走到台前,在若干方面与老蒋集团发生冲突。蒋经国与宋美龄、陈诚的不和,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    蒋介石死后,蒋经国正式成为后继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了。蒋介石的葬礼还未办完,他就更换了一部分高级官员;为了加强他的独裁地位,他没有经过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审议,就在中央委员会临时会议修改了党章,把他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这样,由于他已居于党的领导人的地位,就可以指挥、调度在蒋介石死后继任总统的严家淦(党中央委员)、以及国民党的全部元老与老蒋集团。    蒋家的内部纷争蒋经国还提拔了若干台湾人,作为点缀与装饰。    蒋经国宣传重用“英俊青年”,号召在外国留学的学生们回家,为“台湾革新与防守”而服务。但是,台湾流行着一种新口语。蒋政权选用人材根据的三原则是“吹、台、青”。所谓“吹”,是吹牛;所谓“台”,是以台湾人为装饰品;所谓“青”,是指英俊青年。    在这样情况之下,不是太子派的人物,只有吃冷饭了。例如政学系、CC系、黄埔系的人们,是跟随蒋介石一辈子的。他们对于从没有担负过行政重任、也不曾参加过战争的蒋经国,本来心怀不满,如今由于被蒋经国抛弃,为了报复,就有了以自己的影响力,使小蒋产生了遭受军事政变的可能性。这是蒋介石死后台湾潜在的重大危机之一。    此外,太子派的内部也有矛盾。蒋经国的部下,以王升与李焕为大将。王升如今是总政治作战部的主任。李焕是“救国团”的主任,支配文化青年运动。这两派的斗争,颇似大陆时代政学系与CC系、黄埔系与青年团的斗争。当时,他们一方面共同拥护蒋介石,但另方面彼此进行着生死的争夺战。蒋介石则是使用“双轨政策”,以维护自己的统治。最后,两败俱伤,均告垮台。    第三是蒋介石家庭中的纠纷。蒋经国与宋美龄长期不睦。这是起因于蒋经国与宋于文、孔祥熙之间的纠纷。自从国民党逃入台湾,蒋经国的儿子掠夺台湾工业与贸易的财源,引起与宋美龄属下的冲突。宋美龄时机到来,她会回到娘家(美国)来的。(此文发表时,宋美龄已赴美)    蒋经国与他的弟弟蒋纬国的不和,也是无人不知。蒋经国成了太子,继承王位,压制蒋纬国,不给予有实权的机会。蒋纬国认为自己的才干比蒋经国为优,但给了三军参谋大学校长的地位,心中闷闷不乐。    蒋经国维持现状的最终目的,由于真的独立绝不可能,因此就想搞出一个“中华民国台湾化”而独立的既成事实。    台湾如果独立,那么蒋经国将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理由如下:    第一,台湾一旦独立,“中华民国”的“总统”就不存在了。现在还残存的与几个国家的外交关系也将化为乌有。更重要的是,台湾的生存所寄是所谓“中美协防条约”,也将因而失效。    第二,现在与北京建立邦交的国家已达一百余国,都明言“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也在“中美上海公报”作了这样的宣告。因此,台湾就是独立,也绝对不可能取得这些国家的承认。(中)

4. 共同社报道:《苏联外长今年访日可能有困难》

【共同社东京十一月二日电】题:苏联外长今年访日可能有困难,原因是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推迟了    为了继续谈判缔结日苏和平条约问题,今年一月宫泽外相访苏时日苏两国间曾就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今年内访日问题达成协议。现在看来,要实现这次访日有很大困难。对苏联来说,它当前最大的课题是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访美,而他访美的大前提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却难以取得进展。因此,看来葛罗米柯外长今年内访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外务省人士说:“为美苏谈判忙得不可开交的葛罗米柯外长今年可能没有访问日本的时间了。”这种悲观的看法正在增强。    但是今年九月下旬宫泽外相和葛罗米柯外长在纽约会谈时,苏联方面曾明确答应“将研究访日的日期”。因此,外务省打算今后继续向苏联政府做工作,以促成日苏两国外长在东京举行会谈。    另外,苏联还十分关心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的前途。苏联一向严厉地批评“反霸权条款”,同时表示了要把日苏和平条约谈判和日中谈判复杂地联系在一起的态度。它特别注意宫泽—乔冠华会谈后日中两国的反应。    如果日中谈判最近恢复了,那就更不消说,就是在目前日中谈判的静止状态没有因日中外长会谈而打开,苏联也要看一看。在它还没有看清日中两国对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长远展望以前,是不想轻易地就同意葛罗米柯外长访日的。苏联的这种情绪似乎很强烈。    无论如何,从外务省来说,由于苏联方面上一次有过单方面地取消葛罗米柯访日的先例,因此打算采取强硬态度迫使苏联履行协议事项。外务省认为,为了排除最近围绕日苏谈判所发生的“杂音”,也希望在今年以内一定实现日苏外长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