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0-15

第 1 版

1. 英报发表英国前首相希思文章:《中国在新的太平洋世界中的关键性作用》

【本刊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十月十二日刊登英国前首相希思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在新的太平洋世界中的关键性作用》,摘要如下:    我在太平洋地区所到之处,都发现人们对中国、对其领导人和对其政策有浓厚的兴趣。从大洋东边的美国到大洋西边的日本、香港、新加坡和菲律宾,谁都想了解那里的目前情况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这是很有道理的。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笼罩着一种无处不在的变革气氛。    这些国家必须使自己迅速适应新的政治形势——美国从越南撤退以及共和政体的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期待与中国建立新的关系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过去的十五个月中,我有两次难得的机会同毛泽东主席及其同事讨论他们对世界事务的看法。在我与之谈判或讨论过此种问题的许多人中,我不记得还有谁曾给我留下如此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们对其意欲奉行的政策及其含义进行了透彻的现实的思考。同时,他们的态度并不僵硬。他们真诚地希望听取他人对局势的评断,并以此来检验自己的结论。他们讨论这些问题是从以他们自己、俄国和美国之间的不同关系以及欧洲在其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为基础的世界性战略这一角度出发的。    中苏关系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他们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理论争论;第二,关于苏联打算并将继续寻求控制中国的活动的看法;第三,因五十年代末苏联撤退专家、技术援助和其它设施而产生的深切的愤恨情绪。    关于中国领导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学说的真正捍卫者的观点决定了中国的国内政策。但这种观点并不妨碍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完全的、令人满意的国际关系。的确,我认为,考虑到欧洲和中国都曾卷入的往昔史,中国对英国和我们欧洲共同体中一些伙伴所怀的热烈感情是很不寻常的。    当人们带我参观北京的颐和园时,我询问了这些建筑物的实际建筑日期。我的导游对我说,原来的建筑物在一八六○年被英国、法国和美国的联军烧毁了。后来重建了颐和园,但在一九○○年又被八国联军破坏了。我看到的是第三次建的颐和园。他还说:“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你对一八六○年和一九○○年发生的事情不负任何责任,我们知道,今天没有任何欧洲国家对中国怀有敌意。我们可以建立一种完美的正常关系。”被出卖之所以出现同苏联的问题,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苏联背离了真正的革命原则,再次变为——用中国人的话说——帝国主义和侵略性国家,并设法控制它的邻国——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欧洲。因此,不愿受苏联控制这个第二个因素就作为对第一个因素即理论争论的反应出现了。第三个因素,即对于被苏联出卖所感到的激愤情绪,已使中国更加决心保持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    有些中国领导人有这种印象:西方的政治家们担心中国和苏联联合起来设法控制世界。我自己的体会是,这并不是目前要深切关注的问题。但是,中国人强调说,我在上面描述的这些分歧是如此深刻,如果有这种担心,那也是没有理由的。总之,中国人在中美两国正在履行的上海公报中已打下他们同美国发展关系的坚定基础。    很难设想在美国切断同台湾的联系之前北京会同华盛顿建立正式关系。中国人是有耐心的人民,他们认为,形势将会随着时间演进。这也是他们对待他们所认为的象朝鲜这样的其它领土问题的态度。    中国领导深信,欧洲联合是必要的。自然,他们希望看到在苏联的西侧有一个强大的欧洲。他们不希望看到欧洲由于苏联影响进一步扩大而受到侵蚀。他们担心,赫尔辛基协议会使欧洲人感到茫然,以致尽管苏联军事力量日益在加强,他们仍然忽视自己的安全。    中国政府必须保证要使八亿人有饭吃。尽管特别强调计划生育,但是,到本世纪末,很可能有十亿人。在过去几年,以前有过的那种饥荒已在中国消失了。中国的领袖们决心保证永远不使饥荒再次出现。    太平洋地区那些现在正同中国建立新关系的国家关心那里的领导的未来,这是自然的。我毫不怀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政策仍然是由最高领导人制定的。这一点在我看来是清楚的,因为毛主席再次表现出局势是完全由他控制的。    困境在太平洋并非只有日本处于如何既同中国改善关系又同苏联改善关系这种困境。中国希望在同日本签订的拟议协定中把反霸权条款包括进去。关于这一点,人们可能认为我们都可以同意。另一方面,苏联认为这种条款只能是针对它的。    作一次太平洋之行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总会迫使你重新考虑你对问题的看法。在欧洲,政治格局多半是固定的,虽然在边缘可能有某种腐蚀。从经济上讲,我们倾向于一心考虑我们自己的问题,而企图孤立地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是毫无用处的。不管是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都必须从世界范围来看。太平洋现在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场所,今后数十年内仍会如此。我们所有人的命运都同太平洋联在一起。它的魅力就在于此。

2.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文章:《军火工业:一种在衰退中保持兴旺的工业》

【本刊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九月二十九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军火工业:一种在衰退中保持兴旺的工业》,摘要如下:    现在十分清楚的是,虽然衰退使得企业界的大部分摇摇摆摆地倒退了,但许多和政府做生意的公司在渡过这场风暴时损失比较少。    在电子工业、航空和宇宙航空工业、造船工业、建筑工业等方面,联邦所花的美元常常是保持稳定还是遭受惊人的损失的决定因素。    由于政府的订货,一些公司的销售额甚至增加了。    马萨诸塞州列克星顿的雷西恩公司是一家制造导弹系统和电子装备的公司,一九七四年是它七十年代生意最好的一年。销售额上升了百分之二十一,达到十九亿美元。这家公司的没有交货的订货达到了历来的最高水平,去年年底达二十六亿美元。鲜明的对照。一九七四年发生的事情和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年的衰退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时,许多公司因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逐步停止和政府飞机订货的下降而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在最近的这次衰退中,政府的订货保持平稳,甚至还增加了。    例如电子工业,一九七四年对政府的销售额为一百一十多亿美元,而一九七三年是一百零八亿美元。电子工业学会的威廉·西姆科克斯估计,今年和美国政府做的生意甚至还会增加,销售额估计将达到一百三十亿美元。繁忙的造船厂。去年,全国的造船厂已订货而未交货的海军舰艇有九艘,今年的数目和去年的数目类似。    占这一生意的大约百分之九十的三家公司是:通用动力公司;坦尼英公司的一个子公司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和利顿工业公司的一个分公司科戈尔斯造船厂。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的一位发言人指出:“政府的合同稳步增加,我们现在未交货的订货是历来最多之一。”    自一九七四年初以来,这家公司已交付五艘海军的大舰只,这家公司现正建造价值二亿一千万美元的一个造船厂以接受今后的订货。在航空和宇宙航空工业方面。许多公司谈起来同样乐观。马里兰州杰曼敦的费尔柴尔德宇宙航空公司预料,由于该公司签订了为空军生产六百多架A—10喷气飞机的合同,在七十年代余下的时间里将是很忙的。    总部设在圣路易斯的通用动力公司的生意也上升了。这家公司说,现在已恢复了由于对有争论的F—111战斗轰炸机的订货的下降而失去的销售额。这家公司和空军签订了一项总额为四亿一千七百万美元的研制八架F—16飞机的合同。在美国国内和国外,购买这种飞机的总数可能达到三千架,每架F—16飞机的价格大约五百万美元。    由于有了政府的生意,圣路易斯的另一家公司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已有所恢复。这家公司的政府订货的未交订货额——主要是为空军和海军制造喷气机——已从在它的生意中占百分之五十七上升到去年的百分之六十五。    在衰退期间,其它几家主要的航空和宇宙航空公司对政府的销售额保持稳定或上升,其中包括:林—坦科—沃特空间公司、格鲁曼飞机公司、波音飞机公司、罗克维尔国际公司、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和诺思罗普飞机公司。    去年,各航空和宇宙航空公司一共卖给政府一百五十亿美元的货物,而今年卖给政府的数额应能达到大约一百六十亿美元的货物。需要新样品。看来前景也是好的。尽管美国的武装部队不会增加,但是美国的很大一部分军事器械已过时,而且正要求一些公司设计和生产新型的飞机、坦克、舰艇和导弹。    对这些防务产品的未交订货现在共计为二百五十五亿美元,而一九七四年初为二百一十四亿美元。预料,国防部的开支在一九七六年六月结束的财政年度里将上升大约百分之七。    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也自一九七三年的最低点逐步地增加了它的开支,那时这个局签订的合同总额只有二十亿美元多一点。目前,同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签订了一千万美元以上的合同的公司有二十几家,签订了一百万美元以上的还有六十家。

第 2 版

1. “国际经济合作会议”在法开筹备会

【法新社巴黎十月十三日电】据可靠人士说,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国家的高级官员今天在这里商定十二月十六日和十七日在巴黎举行二十七个穷富国家的“国际经济合作会议”。    七个第三世界国家和三个工业化国家的代表的第二次会议今晚似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个会议是今天上午开始的,目的是为法国建议的发展中国家和先进国家之间的“对话”扫清道路。    可靠人士说,代表“第三世界”的阿尔及利亚、巴西、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扎伊尔和代表工业国家的美国、日本及欧洲经济共同体等十个代表团今晚就预备会议的头六项议程达成了协议。    可靠人士说,根据担任预备会议“技术性主席”的法国所散发的“意见一致备忘录”进行工作的十个代表团就部长级会议的会期和会址以及其他一系列问题达成了协议:1、这个会议的正式名称是“国际经济合作会议”。2、参加会议的将有二十七个单位——八个工业国家或集团和十九个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国家。3、预备会议的十个成员也将参加正式会议。与会的其他工业国家将由二十四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选派,而第三世界的代表将由七十七国集团(参加联合国的发展中国家)选派。与会者的正式名单将在预备会议以后的一个月内拟定。4、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将是唯一应邀列席会议的“观察员”。5、正式会议将在巴黎举行。会议建立的、负责讨论能源、原料、发展问题、有关的金融、货币问题的四个常设委员会将在其他中心开会。6、会议主席将由第三世界的代表和工业化国家的代表轮流担任。    【合众国际社巴黎十月十三日电】美国首席代表查·鲁宾逊说:“这次(经济合作)会议并不是一次要压低(石油)价格的努力,而是一次要使国家间建立新关系的努力。”    发展中国家说,这次会议将导致一种使它们能更多地分享世界财富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但是,鲁宾逊对记者说,这种“新的经济秩序”是以一种虚假的前提为依据的。    鲁宾逊说,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仍存在分歧。西方希望为各委员会规定的任务要相对地模糊一些,而发展中国家则希望“事先就过分明确地规定”各委员会将起什么作用。    美国担心,各委员会如果权力太多,就可能对重新安排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采取破坏性步骤。

2. 西德《波恩评论报》评苏联东德新条约:《更紧密地靠拢莫斯科》

【本刊讯】西德《波恩评论报》十月八日发表一篇评论,题为《更紧密地靠拢莫斯科》,摘要如下:    苏联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新的友好条约有两项重要的更新。首先是它确定了一种没有地理界限的互助。    在一九六四年的条约中帮助只适用于欧洲,根据新的条文,在发生苏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冲突时也可以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征去服役。    有关一体化的条约段落则完全不同。在这里该条约对于将来修改莫斯科同其他东方集团国家政府的条约具有样板的性质。    对重新统一作契约性的放弃,这是普遍预料到的。这符合独立和划清界限的政策。条约不是要求独立的柏林,而是接受了四大国协定的一种说法。据此,莫斯科和东柏林打算在下述观点下同西柏林保持和发展联系,即柏林不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组成部分,也仍将不由波恩管辖。没有写上关于这也适用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措词。    为德国缔结一项和平条约是一九六四年条文规定的要求之一,在新的条文中没有再提及。而是由莫斯科表示明确保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边界。苏联人不放弃四大国对德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据说要通过四国大使偶尔的会晤得到表示。    但是,恰恰四大国责任是有其意义的。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尽管保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边界,苏联仍然认为两个德意志国家是一种悬而未定的状态。用德语说:它还没有最终地把德国问题看成是已解决了。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十月八日以《和霸权国家签订条约》为题发表评论说:    这一套条约多次肯定了勃列日涅夫主义。条约暴露了苏联在欧洲的意图。表明形势特征的是,签约双方进攻性地利用一九七一年的柏林协定。莫斯科和东柏林打算“发展”“和西柏林的联系”。出现了新的较量的预兆。    【本刊讯】西德“德国电视台”十月七日发表评论说:东柏林政治观察家们认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通过今天签订的条约文件而在国家生活的一切领域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牢固地和苏联的利益连结在一起了。今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将日益非德意志化,而日益苏联化了。

3. 英国保守党年会闭幕

【法新社英格兰布莱克普尔十月七日电】英国保守党年会今天在这里开幕。    【美联社布莱克普尔十月十日电】发誓要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的玛格丽特·撒切尔,今天使分裂的和垂头丧气的保守党团结起来,以便努力把威尔逊的工党赶下台。    当她在保守党年会闭幕会议上发表了一篇击退初期对她的挑战而树立了她的权威的讲话时,四千名代表狂热地欢呼他们的新领袖对未来的看法。    在群众激奋的场面中,当撒切尔夫人高呼“我们正在进入我们漫长历史中的又一个转折点”时,代表们不仅响起了欢呼声,而且流下了眼泪。    接着,她要求保守党人在她所说的保守党为使英国和自由免受马克思主义力量的冲击而进行的斗争中,采取新的有决心的行动。    她所受到的这种欢迎远不止使她的那些争吵的追随者们在她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这也标志着前首相希思时代的结束。希思并不隐讳他渴望重新获得八个月前失去的领导权。    对这次年会来说,本周处于支配地位的是,希思对撒切尔夫人以及对支持她而把他赶下台的人们表现出了一系列异乎寻常的敌意。    希思在会议中心呆了二十四小时,但始终抵制党的一些负责人为他和撒切尔夫人和好而作的努力。结果出现了许多关于搞阴谋的谣言和反谣言,最后希思怒气冲冲地退出了会场。    【法新社布莱克普尔十月九日电】英国保守党本届年会已证实在撒切尔夫人的领导下向右转的倾向。    这里的所有政界观察家都感到这是走向更加保守的倾向。    在前首相希思领导保守党时曾准备考虑同自由党搞联合的主张,而本届大会表示反对会增进自由党在选举中的得票机会的选举改革,这就肯定拒绝了这种主张。大会还拒绝了希思政府所实行的关于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些措施。    现在工党政府的一些经济政策除限制增加工资一项之外都受到了谴责。    【路透社布莱克普尔十月十日电】撒切尔夫人的讲话完成了本周在这里进行的与希思领导下的保守党的过去决裂的过程。    这次讲话标志着中间道路政策的结束。    撒切尔夫人今天把她的党与传统的自由企业原则以及纯粹的资本主义的理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说:“复苏的途径就是利润。”

4. 希腊总理结束访英并发表联合公报

【法新社伦敦十月十日电】希腊和英国认为,“迅速恢复”塞浦路斯两族间的会谈对“公正地解决”塞岛问题是很重要的。    这一点是希腊总理卡拉曼利斯今天在结束对英国的正式访问时在这里发表的一项联合公报中声明的。    这项公报还说,英国首相威尔逊曾“保证毫无保留地支持”希腊关于正式参加共同市场的要求。    陪同卡拉曼利斯访问的希腊外交部长比齐奥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希腊打算仍然作为北约的正式成员国,而且,如果塞浦路斯问题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希腊将“重新考虑”它关于把它的军队撤出北约体系的决定。    一些希腊人士说。威尔逊“高兴地”接受了卡拉曼利斯请他访问希腊的邀请。    【法新社伦敦十月九日电】希腊总理卡拉曼利斯今天到达这里,对英国进行三天访问。

5. 日本《东京新闻》记者自波恩报道:《苏联东德条约带有针对中国的军事条约性质》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十月八日登载它的特派记者泷七日发自波恩的电讯,标题是《苏联和东德的新友好条约带有针对中国的军事条约的性质》,摘要如下:    东德和苏联的新友好互助条约,七日由两国首脑一齐出面在莫斯科签署了。条约在两个德国问题和柏林问题上都贯彻着东德的一贯主张,并带有针对中国的军事条约的性质,所以可以说已给今后留下了问题。    新条约的特点是只字不提两个德国统一的问题,而强调边界不可侵犯。    在去年建国纪念日的时候,东德已经修改了宪法,完全放弃了重新统一德国的意志。    然而,重新统一问题正是两个德国的关系问题,而且是东西方关系的最大焦点。在全欧安全首脑会议最后的文件中,西方国家以载入“也可能和平地改变边界”的原则,留下了走向统一的伏笔。西德政府表明见解说,“四大国的责任是涉及整个德国的,这项新条约不能影响波恩的政策”。但不能否认,重新统一的实现已经更加遥远了。    新条约中还说,“一国遭到攻击的时候,就认为是对本国的攻击”,带有一种相互的军事条约的性质。许多西方外交人士认为,在华沙条约之外又新作这种规定,其意图是针对中国。也有人指出,如果以此为样板,今后苏联和东欧国家之间签订同样的条约,那么就将结成一种针对中国的军事集团。    【本刊讯】日《朝日新闻》十月九日刊登一条消息,标题是《行使集体自卫权,采取了包括针对中国的形式》,摘要如下:    东德和苏联于七日缔结了新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条约中引人注目的是行使自卫权的条款。一九六四年的旧条约是这样写的:“缔约国的一方‘在欧洲’受到进攻时……”(第五条)把受进攻的地区只限于“欧洲”,但是,这次则删掉了其地区限制。这显然是意识到了中国。

第 3 版

1. 肯尼亚报纸就安哥拉局势撰文:《俄国居心何在?》

【本刊讯】肯尼亚《星期日民族报》十月十二日刊登一篇题为《俄国居心何在?》的文章,全文如下:    正在访问安哥拉以研究该国政局的六十人非洲统一组织使团将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设法弥合谋求在十一月十一日从葡萄牙取得独立以前取得控制的三个互相交战的派别之间的分歧。    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这个非统小组要认识到,安哥拉的战争不仅是由于各种不同的民族主义者的争权斗争所造成的,而且一些超级大国,特别是苏联,正在使这场战争变得更为严重。    由于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奉行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在共产党世界拥有鼓吹者,它从苏联人和其他东方集团的施主那里得到了不断的军事装备和财政援助供应。    它的干部在苏联以及在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接受军事训练。目前它有四百多成员正在苏联接受军事训练。苏联居心何在?她是帮助安哥拉人民赢得独立呢,还是试图在非洲大陆建立一个卫星国?    在安哥拉用来杀害数以千计无辜非洲人的武器,几乎全是来自苏联。它们包括:数以千计的AR—47自动步枪、托卡列夫手枪、卡拉什尼科夫步枪、机关枪、重型卡车、装甲运兵车、坦克、火箭发射器、反坦克无线电制导导弹以及数以吨计的弹药。象苏联这样一个大国向一个解放运动提供这样大量的武器目的何在?在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同萨拉查当政时的葡萄牙人战斗时,苏联为什么不向它提供这些强有力的武器?    我们强烈地认为,如果不去干扰安哥拉人,他们就会很容易找到解决他们的政治问题的办法。他们的国家是富饶的,他们的前途将是光明的。因此,苏联在安哥拉希望的是什么——是使非洲人杀戮自己的兄弟吗?我们认为这个非统小组将不能完成它的任务,如果它不注意安哥拉政治问题的真正原因——而这些问题首先是由于象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引起的。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要求在葡萄牙放弃控制之后把统治权交给他们,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控制了整个国家。他们甚至不希望顺便带上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或是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对我们来说,这是荒谬可笑的,因为人运领导人在肯尼亚同他的朋友们会谈时曾保证致力于建立统一的安哥拉。自那以后发生了什么呢?是不是苏联糕饼比非洲统一更美味可口呢?

2. 西德《法兰克福汇报》评论:《莫斯科是拯救者》

【本刊讯】西德《法兰克福汇报》十月十一日刊登一篇评论,题为《莫斯科是拯救者》,全文如下:    华盛顿的国会已同意派遣在西奈半岛观察埃以战线的美国技术人员。以色列接着也签署了关于埃以第二个西奈协定的补充议定书。这项由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搞成的协定因此而生效。如果黎巴嫩没有内战的话,基辛格就可以对他的成就感到满意了。    但是,贝鲁特的战火表明了它的近东外交最弱的一点。美国对贝鲁特的战斗不再有影响力,尽管这个昔日繁荣的城市曾是美国在近东经济利益的一个重点。    叙利亚和由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贝鲁特拥有巨大影响。由利比亚供给钱的贝鲁特的所谓纳赛尔分子匪帮、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哈巴什的恐怖主义者以及黎巴嫩共产党人的民兵,无疑是不会让阿拉法特或者叙利亚人说三道四的。相反,他们基本上是按克里姆林宫的愿望行事的。    叙利亚国家总统阿萨德在和黎巴嫩总理卡拉米举行一次会谈之后令人意外地动身前往莫斯科,这件事可能和黎巴嫩的混乱直接有关。    基辛格在就第二个西奈协定进行秘密谈判时向以色列人保证说,只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承认以色列,美国就不承认这个组织。基辛格却没有要求以色列人承认巴勒斯坦人的权利。    因此他目前不能和阿拉法特进行谈判,阿的敢死队是黎巴嫩内战中最强大的力量要素之一。    叙利亚国家元首去莫斯科进行的闪电式访问,可能为达成结束贝鲁特的流血的妥协开辟道路。这种想法一方面是令人欣慰的。但这却给基辛格一个痛苦的教训。    莫斯科以带讽刺的强硬态度奉行它的近东政策。是莫斯科操纵的匪帮在贝鲁特向试图扑灭内战中的火灾的救火队进行射击。但是,这次内战之所以能如此激烈地燃烧,基辛格近东政策中的错误估计也对此起了一份作用。

3. 埃及《今日消息》主编穆斯塔法撰文指责苏是煽动黎巴嫩内战的主要国家

【德新社开罗十月十日电】开罗一位重要的报纸主编今天指责苏联是煽动黎巴嫩内战以推进它自己在中东的战略的主要强国。    穆斯塔法·阿明在《今日消息》周刊发表文章说,俄国是“黎巴嫩悲剧的作者和导演,所有其它当事各方则扮演‘天真的傀儡’的角色”。    他说,俄国的战略是要做到“首先使黎巴嫩的自由经济制度解体……然后送给叙利亚复兴社会党一部分,以报答它在这场屠杀中出的一份力,也就是说,给它一个机会去至少是暂时地占领黎巴嫩北部领土。”他说:“这样就使以色列有借口去占领黎巴嫩南部,并开始袭击叙利亚。这样一来,埃及要么赶去帮助叙利亚,要么就使自己在阿拉伯世界陷于孤立,并无其它选择——而这两种作法最终都是在为俄国的战略服务。”

4. 苏联给尼日利亚一批米格21式战斗机

【路透社拉各斯十月十二日电】政府办的尼日利亚电台报道,尼日利亚第一次接收了一批苏联造的超音速米格21式战斗机。    所得到的战斗机的数字没有透露,但电台引用尼日利亚国防部长伊利亚·比萨拉的话说,这批交货是尼日利亚空军现代化计划的第一阶段。    电台说,这些飞机由苏联官员昨天在卡诺正式交给伊利亚·比萨拉。这个国家的北方的卡诺城机场是尼日利亚空军的主要基地。    电台还说,他感谢苏联对尼日利亚空军的继续援助,并希望更进一步地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    苏联提供给尼日利亚的米格17式战斗机和在三十个月的内战期间提供给尼日利亚的伊柳辛28式轰炸机,他们仍是尼日利亚空军战斗机群的组成部分。米格21式战斗机是第一次供给尼日利亚。

5. 新加坡《南洋商报》刊登马新社消息:泰马边境人民武装同泰保安军发生枪战

【本刊讯】新加坡《南洋商报》十月九日刊登一则马新社曼谷八日消息,全文如下:    泰国保安部队在马泰边境勿洞附近的森林中破获了一个大型的共产党营寨之后,昨晚曾与恐怖分子发生四个小时的枪战。    泰国内部安全指挥部的一名发言人今天说,保安部队是在该地区进行一项大规模行动,把恐怖分子驱逐出来时发现该营寨。    保安部队立刻将该营寨包围起来,并用枪械及炮火向该营寨进攻,恐怖分子大感意外,并向保安部队人员还火,枪战乃开始,保安部队无人伤亡。    该发言人说,配备精良的保安部队继续包围该营寨,并不断开火,大约经过四个小时后,恐怖分子便放弃其营寨,逃入森林去。    该营寨是座落在浓密的森林,附近相信是置有隐盖炸弹。    保安部队发现了重型枪械及一些弹药,以及供训练用途的设备。    该发言人说,该营寨是用作训练共产党的干部,其力量已由今年一月起扩大至一万人。    这是自本周初保安部队在马泰边境展开的大规模行动以来,获得成功的第一次。    他说,马来西亚保安部队曾与泰国方面密切合作,提供有关恐怖分子在边境另一方的行动之情报。    另一方面,根据报道说,在也拉府勿洞县的游击队行动,已开始威胁到泰国政府官员,泰国内政部副部长巴团说,南方的局势相当严重,但是受到控制。    他说,由于游击队接获外来的军火,目前在边境地区展开的联合行动,已显得有困难。    【本刊讯】新加坡《南洋商报》十月八日刊登一则马新社曼谷消息,摘要如下:    泰国内部保安指挥部一名发言人六日指出,马泰两国的军事当局已制订一项计划,以攻击边境一带,尤其是马泰边境的勿洞地区内的游击分子匿藏处。    他说:两国的保安部队将改变策略,即由侧重于心理战术转向猛烈打击恐怖分子。    这项重大行动是随着最近两国边境一带共产分子更形猖獗的活动而展开。根据情报暗示,恐怖分子企图在两国边境一带的城市与乡区进行大规模的攻击。

6. 法新社自莫斯科报道:叙外长和国防部长留在苏举行秘密会谈

【法新社莫斯科十月十三日电】叙利亚外交人士说,叙利亚外交部长阿卜杜勒·哈利姆    ·哈达姆和国防部长穆斯塔法·塔拉斯将军今天在这里继续同苏联官员举行秘密会谈,预计至少还要再逗留两天。    这一会谈是在哈菲兹·阿萨德总统十日对莫斯科进行了二十四小时的突然访问之后开始的。    外交观察家们说,克里姆林宫现在把阿萨德将军看作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至少就中东而言是如此。目前的秘密会谈的中心内容大概是供应武器问题,供应武器的目的,是要使叙利亚在一旦与以色列谈判戈兰高地的进一步脱离接触时,能有更大的机动余地。    据信,阿萨德将军还讨论了黎巴嫩的危机以及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与苏联共产党之间的关系。    这里的外交观察家们注意到,自从西奈协议达成以来,苏联对中东问题的官方观点略有改变。党报《真理报》在昨天的国际述评中说阿萨德将军的访问表明了对苏联立场的支持。而在这以前,苏联官方的说法一向是说苏联支持阿拉伯人的立场。

7. 约旦报纸要苏在中东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中东社安曼十月十日电】约旦《宪政报》要求苏联在中东危机中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而不要只采取观察员的身份,以便与美国一起负责实行安理会关于中东危机的两个决议。这家报纸呼吁苏联在美国打开大门向以色列提供先进武器之后,要在军备竞赛中恢复这一地区的平衡。    这家报纸强调,在军备竞赛方面恢复这一地区的平衡,应该与执行安理会两项决议的认真的政治作用联结在一起,以便达到本地区的真正和平。

第 4 版

1.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北方领土问题和中苏对立纠缠在一起而复杂化》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十月九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北方领土问题和中苏对立纠缠在一起而复杂化,外务省担心苏联的强硬姿态》,摘要如下:    苏联围绕北方领土问题譬如葛罗米柯文章等对日本采取的强硬态度,已经明显起来。外务省就此判断说,苏联已再次确认了它的基本态度:“即便把领土问题拿到日苏和平条约的谈判桌上来也不会让步。”外务省特别重视,最近苏联的言论和霸权主义纠缠在一起,是强烈地意识到中国。同时,中国方面也在北方领土问题上反复批判苏联。外务省内部有许多人忧虑说,北方领土问题已被卷入中苏对立,可能将会更加进退维谷。    关于葛罗米柯文章,外务省认为是“条约谈判前进行的打击”,判断把领土问题拿到谈判桌上来的保证没有改变。因此,外务省反而注意苏联以葛罗米柯文章为开端的一系列的言论是想把北方领土问题同日本对中国的姿态联系起来。    外务省就这个问题判断说,苏联已开始把领土问题用作牵制材料,以便要日本在日中和平条约问题上就霸权条款不向中国让步。    实际上,中国过去一直以领土问题反复批判苏联。对于葛罗米柯文章,中国共产党政治局委员姚文元很快就说“暴露了苏联的霸权主义”,对苏联的批判一个劲地升级。外务省里许多人迷惑不解,说“中国的发言只会使苏联强硬,适得其反”。总之,在苏联看来,如果在归还北方领土问题上接受日本的主张,就等于屈服中国的说法,从这一点出发,在领土问题上也不能让步。    围绕把霸权条款写进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中苏两国的“对日攻势”是激烈的。因此,外务省预料今后在北方领土问题上中苏之间的争论也将激化。这意味着北方领土问题不只是日苏之间的问题,而将成为已被卷入中苏对立的复杂问题。    同时,苏联对归还北方四岛的态度将比以前更加顽固。外务省正在煞费苦心地拟定其对策。    外务省人士八日表明要全力以赴地实现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今年内访日。然而,因为中苏关系更加别扭了,北方领土问题的解决也将更为困难,这是不容否认的。

2. 日报报道:《下半期的景气前景悲观》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月四日刊登一条题为《下半期的景气前景也悲观》的消息,摘要如下:    金融界对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前景持极其悲观的看法的人已经增多。政府作为摆脱萧条的措施第四次萧条对策收效甚微,出口和个人消费等最终需求也自然不振。“今年度的经济增长率为百分之一点一”(富士银行),“本年度下半期的增长率为年率百分之三”(经友银行)。公布的这些估计都远远低于政府当初的设想。这一天通商产业相河本暗示正在研究到年底实行“第五次萧条对策”,表明了政府内部要进一步实行刺激景气的措施。    政府决定在九月中旬实行第四次萧条对策,从而预测今年度的经济增长率将是百分之二强,说九月以后的今年度下半期的增长率将是年率百分之六,将以相当快的步伐趋向回升。    所以,包括官定利率降低百分之一和发行赤字公债在内,第四次萧条对策被认为是刺激景气的“决定性一战”。    但是据有影响的银行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景气并不是象政府所想象的那样高速上升,为了达到目标,还需要增加刺激。

3. 日本九月份倒闭企业一千零三十八家/日报报道:《(日本)完全失业者九十四万人》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月八日报道,日本帝国兴信调查所十月七日发表说,今年九月份日本倒闭企业为一千零三十八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百分之十一点四。负债总额为二千五百八十八亿日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百分之三十六点六。    据帝国兴信调查所分析,这些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入不敷出,赤字和贷款过多。    据报道,九月份企业倒闭的特点是,负债超过十亿日元以上的企业多,共达四十二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如食品、纤维、钢铁、金属、机械等行业。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十月七日刊登一条题为《完全失业者九十四万人,八月份的失业率是一九五九年以来的高水平》的消息说:完全失业者又转为增加了。    据总理府统计局七日公布的八月份劳动力调查,完全失业者比上个月增加七万人,达九十四万人。又回到今年四月(九十八万人)以来的最高水平,创造了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以来的高水平纪录。

4. 日本《东京新闻》文章:《席卷全球的异常气象------大气环流发生变化》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九月二十九日刊登该报记者杉山邦夫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席卷全球的异常气象——大气环流发生变化》,全文如下:    今年,东京及各地遇到的秋分残暑是气象厅观测史上百年未有的异常纪录。尽管预料目前地球正趋向变得寒冷,今年秋天将会来得较早,可是今年还是发生了秋分残暑,因此,一定会有很多人在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十二年前曾发生过北极冷空气异常发达,带来了北陆大雪,从那时起这种异常气象就受到了重视。世界气象组织给三十年出现一次的这种异常现象下定义为“异常气象”。可是,最近,岂止是三十年一次,竟接连出现了该厅观测史百年未有的纪录。正以为将会出现大雨的时候,结果却出现了无雨的新纪录。正以为会发生暖冬异变的时候,谁知竟是初春大雪纷飞……天气激烈地变化。今年,夏天的台风发生数少得在观测史上没有先例。    世界各地气象都不正常。巴西今年七月份,因五十年不遇的大寒潮造成霜害,使咖啡受到严重损失。苏联在继去年百年不遇的异常暖冬之后,今年夏天又出现百年不遇的酷热。可是,八月中旬,盛夏的“寒潮”袭来,在莫斯科郊外见到了不合季节的冰和霜。在粮仓地区乌克兰,因雨水不足,小麦和大麦受害严重。    西非遇到严重的干旱。亚洲的尼泊尔今年夏天发生严重水灾。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七月因异常高温,山岳地带积雪溶化,引起洪水。    这种“异常气象”的罪魁祸首是由于地球的寒冷化而加强了北极冷气团。北极的冷空气从一九四○年开始一年比一年发达,北半球越来越趋向变得寒冷。随着北极冷空气的发达,在中纬度地带围绕地球由西向东的西风带发生了较大的南北波动,引起了地球大气环流的改变。    北极强烈的冷空气常常南下,带来了大寒潮和冷夏。并且,由于大气环流的改变,南方赤道地带的暖空气也会流向北面,带来暖冬和盛夏酷热。正象以为会下大雨结果却为干旱所苦恼那样,在有些地区,天气分布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趋势。也有学者担心,西非的干旱是否是由于地球大气的大范围流动的变化而使气候带发生移动,从而形成新的沙漠地带。    据认为,今年日本台风次数的异常和秋分残暑也是由于大气环流的这种变化造成的。    寒冷化——关于北极冷空气发达的原因有下述四种论点:一、太阳活动说;二、由于火山爆发和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的尘埃增加的大气尘埃增加说;三、二氧化碳增加说;四、人工热源说。究竟孰是孰非,目前尚无定论。    由于寒冷化的原因尚未搞清楚,所以难以预料今后寒冷会发展到何等程度,异常气象将会持续到何时。但是,气象厅基于去年三月做出的“今后十几年间寒冷的趋势将持续下去”的估计,预料异常气象也将会持续下去。    地球大约在一万年前结束了最后的冰河期,进入了温暖的间冰期。虽说叫作间冰期,但就在这间冰期内,过去几次出现了被称为是小冰河期的寒冷时期。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出现过三次小冰河期。最后的小冰河期是从一八○○年到一八九○年左右,当时我国是处在天保年间的饥荒时期。    也有人认为,一九六○年以后开始了新的小冰河期。过去三次小冰河期最短的也有五六十年。如果认为现在的寒冷化趋势就是小冰河期的再次到来,那么,这种寒冷趋势在十几年之内是不会结束的,将持续到本世纪末。    气象异变给农业、渔业及纺织业、啤酒、清凉饮料等各方面都带来很大影响。有的学者计算,如果再次出现象天保时期那样的小冰河期,北海道和东北米的收获量将减少一半。    我国每年要从海外进口大量粮食。今后有可能会由于输出一方的气象条件恶化而使进口发生困难,造成粮食危机。粮食危机会引起远比石油冲击更为严重的社会动乱。必须制定出应付这种凛冽的寒冷时代的对策。

5. 香港《大公报》文章:《气象变异 今年大旱》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月九日刊登一篇题为《气象变异今年大旱》的文章,摘要如下: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说:地球正在变冷,那是因为一种说法,谓极地的冰川正在移动之故。这种移动已造成近年各地气象的异变和水、旱灾害的频仍。    今年欧洲各地苦旱,所以今年的葡萄特甜,也特别多产。    苏联的“粮仓”乌克兰地区,今年因为大旱而失收,减产三分之一,是十年来最大的歉收。美国中西部的堪萨斯州和威斯康星等州是美国的主要粮产地,但是据当地报纸报道,现在这个地区的酷旱已发展到“今后一个时期再不下雨,作物将全部失收”的严重地步。另一方面,美国北达科塔州洪水又泛滥成灾。    西方气象学家还认为干旱和太阳黑点活动几乎是周期性的出现。今年太阳黑点活动最小,所以干旱也就特别厉害。至于黑点周期同气候变异的本质的关系,正是天文和气象学家的重点探讨的课题,提出了各种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今日大气层中大量二氧化碳的增加也影响天气的变化,二氧化碳的增多是工厂排出的废气造成的,这种气体不仅有害城市居民,而且会使气温变暖,持续下去,就会造成豪雨,带来洪水灾害。    气象变异直接关系到粮食。世界粮食从一九六五年起即从过剩时代转入不足期。占世界人口二分之一,粮食生产却占四分之一的亚洲,部分地区已出现半饥饿状态。饿死的人已经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大量发生,平均每八·六秒就有一人饿死,还有无数儿童因营养失调而夭折。    近年的世界气候确实常有失常的现象,这是人类面对的一个问题。    但如果进行国际合作认真地探讨这些问题,还是可以凭藉近代的气象预测和科学技术加以防止和缓和灾情的。那些空喊“冰河期快临”,“地球变冷”的警告,除了平添恐怖气氛外,是无济于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