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0-10

第 1 版

1. 外电就比耶迪奇访华评中南关系

【法新社北京十月八日电】据这里的一位外交人士说,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已原则上接受了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请他正式访问贝尔格莱德的邀请。    南斯拉夫总理说,他在北京的会谈是“坦率的、诚挚的和富有成果的”,并宣布两国将在双边和国际方面“更密切地合作”。    他特别指出,“我们今后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中的合作将越来越明显”。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记者杜什科·多德尔十月八日报道:    自二十六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夺取政权以来,他们正第一次在北京接待一位南斯拉夫高级官员,这象征着两个原意识形态宿敌的和解。    然而,除了象征性意义以外,比耶迪奇总理的访问是共同进行的一次调查,对双方都有深远得多的含义。    中国人改变了他们对他们认为是意识形态上的“修正主义”的贝尔格莱德共产党政权的严重敌视态度,显然目前正设法不仅抵制苏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影响,而且还要通过公开支持南斯拉夫的独立来加强南斯拉夫的地位。    反过来,南斯拉夫人长期来谋求同中国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以防一旦八十三岁的铁托总统离开政治舞台时苏联可能对贝尔格莱德施加的压力。因此,这里认为,中国愿意同南斯拉夫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比耶迪奇是应中国的主动邀请去访问北京的——是一个重大事态发展。    中国邀请比耶迪奇的时机看来同莫斯科目前努力筹开欧洲共产党最高级会议有关。南斯拉夫人已表明,他们要抵制这次会议,如果会议的目的包括重新确立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对欧洲共产主义的统治的话。无论如何,这次访问被认为是朝着进一步密切北京和贝尔格莱德之间关系的第一步,可能将导致铁托总统访问北京。

2. 南《政治报》报道:《毛泽东接见比耶迪奇》

【本刊讯】南《政治报》十月九日以《毛泽东接见比耶迪奇》为题刊登该报驻京记者兰契奇的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毛泽东主席八日接见了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比耶迪奇。    据从南斯拉夫人士处获悉,毛主席同比那迪奇主席谈了一个半小时。联邦执委会主席转达了铁托总统致这位中国领导人的问候。据南斯拉夫代表团人士说,谈话是以坦率地交换意见的方式进行的。谈话间主要谈到了国际关系问题以及两国感兴趣的其他问题。谈话结束时毛主席请比耶迪奇主席转达他对铁托总统和南斯拉夫领导人的问候。    八日,比耶迪奇主席和中国政府第一副总理邓小平越出了预定计划安排,上午和下午都一直进行政治会谈。    邓副总理阐述了中国对整个世界形势的看法,其中特别回顾了最近几年来世界发生的变化。他的评价和观点多是中国迄今已提出的观点,亦即关于把人类划分为“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观点以及关于“第三世界”国家必须为反对    ——正如中国人所经常强调的——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而争取更加团结起来的观点。    邓副总理还谈到了中国对缓和和裁军问题的看法。众所周知,中国否认存在紧张局势的缓和进程,并认为军备竞赛在继续,而且,正如中国也经常强调的,总有一天会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    中国副总理接着阐述了中国对近东、塞浦路斯、波斯湾、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事态的看法。他还谈到安哥拉、葡萄牙事件以及非洲人民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不言而喻,也谈到了亚洲地区,尤其是谈到了印度支那地区独立的国家和不结盟国家的地位。    卢德维盖尔和李强两位外贸部长就促进两国经济合作问题进行了单独会谈。在这些会谈中就建立一个长期关注两国经济关系发展的经济合作混合委员会达成了协议。    据卢德维盖尔同志认为,这些会谈是十分坦率而诚挚的。    【南通社贝尔格莱德十月八日电】由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比耶迪奇和由中国的副总理邓小平率领的政府代表团今天晚上在北京结束了南中政治会谈。    据悉,在今天下午的第三轮会谈时,比耶迪奇总理特别谈到了不结盟政策的原则、作用和重要意义,他向对方详细地介绍了南斯拉夫的不结盟政策,并指出了行将在科伦坡召开的不结盟国家第五次最高级会议的重要意义。    【法新社北京十月八日电】外交人士说,毛泽东主席今天在这里会见来访的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时请他向铁托总统转达友好问候。    他们交谈了一个半小时。随同比耶迪奇参加了前半段会见的官员们说,到十二月将满八十二岁的毛主席“身体显得很健康”。    会见时中国的邓小平副总理在座,外交人士说,他们讨论了范围广泛的国际问题和中南两国特别关心的问题。

3. 共同社报道:《政府就葛罗米柯的文章,向苏联政府正式提出抗议》

【共同社东京十月八日电】题:政府就葛罗米柯谈北方领土的文章,向苏联政府正式提出抗议    政府八日就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苏联共产党机关杂志《共产党人》最近一期上发表的文章,向苏联政府正式地表明了抗议的意向。    这是今天外务审议官有田向访问外务省的苏联驻日大使特罗扬诺夫斯基口头转达的。    【时事社东京十月八日电】题:苏联大使说:和平条约谈判和葛罗米柯文章不矛盾    外务省外务审议官有田八日下午在外务省同苏联驻日大使特罗扬诺夫斯基举行了会谈,历时约四十分钟。    有田审议官在口头上提醒注意的照会中首先说,对葛罗米柯外长的文章,“日本政府表示关注。”接着就说:“关于北方领土问题,一九七三年田中首相访苏时,双方一致同意把它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未解决的问题在日苏和平条约谈判中继续会谈。今年一月宫泽外相访苏时也重申了这一点。我们理解,计划中的葛罗米柯外长今年内访日时将继续进行这一谈判。日本政府对于由葛罗米柯外长署名的文章感到吃惊,而且难以理解。”    特罗扬诺夫斯基大使说:“关于继续谈判和平条约的问题,是知道的。但是我不认为这一立场和葛罗米柯外长的文章是矛盾的。”    外务省人士在谈到苏联大使的这番话时说:“和平条约谈判是要继续进行,但苏联政府的态度始终是认为‘领土问题已经解决’,大使的谈话是表示了苏联方面的这种姿态。”同时他又说:“从政府来说,不为苏联方面表面上的说法不同而忽喜忽忧,始终根据日本方面的要求坚持继续谈判。”    今天的会谈是应特罗扬诺夫斯基大使的请求举行的。

4. 《纽约邮报》评美对外政策文章:《步调不一致》

【本刊讯】美国《纽约邮报》十月七日刊登克莱顿·弗里奇发自华盛顿的一篇文章,题为《步调不一致》,摘要如下:    世界上的麻烦事就是:究竟是除美国外各国都步调不一致呢,还是情况恰恰相反?    无论如何,美国在重要的对外政策问题上越来越感到自己处于孤身只影的少数派地位,或处于与此相类似的地位。这不一定证明华盛顿是错误的,但是这件事的确表明,重新考虑问题可能是适宜的,比方说,就从西班牙问题开始罢!    今天,美国在支持和亲近反民主的佛朗哥政权方面在民主国家当中几乎处于孤立地位。在西班牙政府几天前处决了一批政治恐怖分子之后,我们的欧洲盟国的十五个大使,包括共同市场九个成员国的大使在内,不是奉召回国就是留在国内以抗议不通过民事审判而处决了犯人的做法。罗马教皇也参加谴责。华盛顿保持沉默。十月一日,西欧国家外交使团抵制了佛朗哥在马德里举行的传统的三十九周年庆典。在北约组织的盟国当中,只有美国参加。    美国的孤立并不只限于西班牙问题上。本周初,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十四票对一票接纳了北越和南越为会员国,只有美国一家持异议。甚至我们最亲密的盟国都反对我们。在这以前,联合国大会曾以一百二十三票对一票通过接纳北越和南越为会员国,美国弃权。    在它的对东南亚政策方面,美国历届政府多年来一直是处于孤立地位。没有一个民主国家,甚至没有一个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会员国愿意支持美国干涉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在亚洲大陆,北京的中国政府已经得到美国除外的、包括日本在内的每个大国的承认。华盛顿没有把它的大使馆从台湾迁到北京。前总统尼克松到北京作了历史性的旅行之后三年,政府同大陆中国人的正式外交关系仍然有待恢复。    在诸如承认古巴等拉丁美洲问题上,华盛顿也发现自己处于越来越缩小的少数派地位。来自美洲国家组织越来越大的压力已迫使美国在它对古巴实行的隔离政策方面作出让步。但是政府仍然坚持不恢复正式外交关系。    在伊比利亚半岛方面,美国在西班牙问题和葡萄牙问题上一直同它的北约组织伙伴们闹别扭。今年早些时候,福特总统还在共产党接管葡萄牙政权已无法避免的假设下建议北约组织对葡萄牙采取某种主动行动。幸亏这个建议受到普遍反对而没有得逞。关于西班牙问题,二十多年前,美国耗费了数亿美元的巨资在西班牙建立一些基地。马德里现在要求美国付出十五亿至二十亿美元才能继续使用这些设施。

第 2 版

1. 葡北部军区发言人说要和平解决士兵哗变问题

【美联社里斯本十月八日电】据报道,戈麦斯总统对其他军官力陈要采取谨慎态度,这些军官主张用武力来强调政府关于恢复军纪的诺言。    看来戈麦斯的意见占了上风。    在波尔图的军区司令部的发言人说,在炮兵营房中的来自其它单位的一百五十名士兵和炮兵团的三百名士兵参加了哗变。他说,该团约有一百五十名官兵仍然忠于政府。    发言人说:“我们设法和平解决。”    发言人的语气很温和,因为看来他不想强调这种叛乱是一种具有考验性的局面。    【美联社里斯本十月八日电】葡萄牙政府今天选择了非暴力办法来处理左派支持的一个炮兵团的哗变,谋求避免可能引起内战的那种冲突。    军事司令部命令忠于它的部队解除全面戒备的状态,设法说服哗变部队结束他们在波尔图的造反行动。    哗变者在一项声明中说,他们将“做一切事情避免与其他士兵进行武力对抗,甚至也不与那些不了解情况而受反动军官支配的士兵对抗”。    社会党负责人员私下对于普遍的不守纪律的情况所包含的危险表示严重关注,他们认为这种情况是对民主政府的一种威胁。    党的领导人苏亚雷斯计划到乡村进行宣传,要求公众支持政府为恢复治安所作的努力。他预定在波尔图和中部城市科英布拉举行集会    。    【法新社波尔图十月八日电】(记者:皮埃尔·凯罗尔)来自葡萄牙北部大约十五个单位的大约一千五百名极左翼士兵今天开始了对波尔图重炮团兵营的连续第二天的占领。    士兵们——不管军阶如何——一个个地顺次谴责葡萄牙北部军区司令皮雷斯·维洛佐将军。这个军官星期五(十月三日)曾强迫他们离开他们在波尔图的军需军官训练中心的兵营去休假。

2. 外电谈苏联今年农业歉收

【美联社莫斯科十月五日电】五日公布的关于乌克兰粮食歉收的初步消息,进一步证实了西方对苏联粮食产量将比原计划总数低四千万吨左右的估计。    乌克兰共产党首脑说,五年的平均年产量将是四千万吨,这是苏联人今年提供的第一个权威的收成数字。    计算结果表明,这意味着乌克兰今年粮食产量只能达到三千三百六十万吨左右,略高于灾难性的一九七二年。    虽然乌克兰的粮食产量不能具体表明苏联全国的情况,但是这还是说明了为什么苏联匆匆忙忙地去购买九百八十万吨美国粮食,并且迫不及待地商谈长期购买。    乌克兰是苏联传统的粮仓,现在占苏联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一位西方专家对这样低的数字感到惊奇。    《真理报》摘要报道了乌克兰共产党首脑谢尔比茨基上星期的一篇讲话。他一笔带过地讲到,尽管近五年中的两年遇到了“困难的气候条件”,但乌克兰在五年期间每年平均的粮食产量仍将达到四千万吨。    苏联今年的粮食计划要求达到二亿一千五百万吨。由于干旱的影响,西方专家们逐步放低了他们对苏联粮食产量的估计,认为只能达到一亿七千五百万吨。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十月五日电】苏联乌克兰共产党的头目暗示,该地区今年的粮食产量比目前五年计划期间的年平均产量低百分之二十。    如果全国都按这种数字计算,今年的粮食歉收可跟黑暗的一九七二年一样严重或者更严重。    乌克兰党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说,乌克兰在一九七○——一九七五年五年计划期间的年平均产量将是四千万吨。换句话说,总数为二亿吨。然而,据苏联公布的数字,在这个五年计划的头四年已生产了一亿六千六百五十万吨——这意味着今年的产量可能不会高于三千三百五十万吨。    【路透社莫斯科十月五日电】苏联今年的粮食收成是近十年内最坏的一个收成,这种担心今天已被官方如下的暗示所证实,即至关重要的乌克兰地区的粮食产量将比原计划低三分之一。    西方农业专家说,这是骇人听闻的消息,并说,这说明了甚至连美国对苏联全国产量大大低估的一亿七千五百万吨的数字也未必能达到。    莫斯科的观察家们也表示担心,由于东方的哈萨克地区的春季作物收成被认为是平平常常的,最后的总产量可能会低于一九七二年的一亿六千八百万吨这个数字。

3. 英《金融时报》文章:《苏粮食减产消息带来害怕价格上涨的恐惧》

【本刊讯】英国《金融时报》十月六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苏联粮食减产的消息带来了害怕价格上涨的恐惧心情》,摘要如下:    昨天从莫斯科传出的消息说,苏联今年的粮食收成可能比原先人们担心的情况还要糟,这就使得世界粮价上涨、并且进一步使通货膨胀恶化的威胁变得更严重了。    如果关于俄国粮食收成进一步受挫折的悲观报道属实,那就可能触发整整新的一轮的粮价上涨,并且对英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美国的福特政府也可能面临一个困难的抉择:它到底能够拿出多少粮食卖给苏联,而又不至于引起政治上将是灾难性的国内粮食涨价。    关于粮食歉收的暗示,是乌克兰党的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上周在乌克兰党中央全会上的一次报告中提出来的。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九月二十六日刊登一篇题为《苏联购买小麦的副作用》的报道说:    国际小麦理事会估计,苏联在本作物年度中可能不得不进口多达三千一百万吨粮食。    莫斯科已经购买了一千六百五十万吨粮食,其中一千一百万吨是来自美国的。    国际小麦理事会秘书长帕罗特说,虽然苏联的购买量相当于危机的一九七二年,但是这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不会那样严重。    帕罗特先生在接见记者时解释说,原因是双重的:一、美国已经实行暂停向苏联再出售粮食的禁令。二、亚洲的收成一般是好的,特别是印度和中国。    购买这些粮食已经产生而且将继续产生重大的副作用,特别是对粮食进口国的钱包产生重大的副作用。自从苏联七月份开始大量购买粮食以来,小麦的价格已上涨百分之三十。    幸运的是,据说整个亚洲的稻谷收成都非常好。预料,中国的粮食总收成将达到创纪录的水平。

4. 葡共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哗变部队

【路透社里斯本十月八日电】葡萄牙共产党今天为目前陆军中的革命动乱浪潮辩护,称它是对反动势力和保守势力的“一个极好的回击”。    当着反叛的左翼士兵继续占领北部军区的一个炮兵兵营时,该党发表一项声明说,把士兵们的“大骚动”说成是混乱和无政府状态是错误的。    该党说:“这个广泛而有力的士兵运动是劳动人民的斗争的生动表现。”    声明说,这一骚动表明,只有解除反动分子的指挥职务、加强革命精神,才能在武装部队中确立权威和秩序。    观察家们说,这项声明证实了该党扮演半反对党的角色,表明它不打算支持戈麦斯总统和阿泽维多将军发起的在武装部队中恢复正统纪律的运动。

5. 英报评述勃兰特在合众社年会上的讲话:《北约准备进行核谈判》

【本刊讯】英《卫报》十月七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北约准备进行核谈判》,摘要如下:    北约准备谈判它在中欧减少自己战术核武器,“以换取苏联大大减少它在这一地区的坦克”。西德前总理勃兰特在合众国际社昨天在伦敦开始举行的年会上发表对外政策演说时透露了这一点。    勃兰特说,西方可能不久在维也纳裁军谈判上提出这一建议。维也纳谈判恰好进入第三个年头,但什么进展都没有。    这个谈判之所以裹足不前,部分原因是在这以前西方盟国坚持这个谈判应只限于部队和坦克的裁减,而华约国家则希望扩大谈判范围,把战术核武器和空军也包括进来。    美国曾施加压力,要扩大谈判范围,也包括战术核武器,但遭到北约一些盟国的反对。不过,现在似乎已经克服了反对意见。剩下的事情只是选择适当的时机来提出西方的这一新建议。西德官员认为,这应等到弄清楚美苏可以谈成另一项限制战略核武器协议的时候。    无论如何,他们好象怀疑苏联是否会接受这样一项交易,即华约减少其坦克力量——目前大大优越于盟国在中欧的坦克力量——来换取西方减少其战术核力量。    勃兰特昨天说,如果无法取得进展的话,他将建议“在裁军方面采取象征性措施,以使我们各国人民可以欢迎这样的迹象,即不仅在战略武器方面,而且在常规军备方面都是能够达成协议的”。德国人所指的是:在可以谈成大量裁军以前,美苏两国的军队进行象征性的裁减,也许再加上达成一项冻结北约和华约军队水平的协议。    勃兰特对以七月份赫尔辛基宣言为高潮的东西方安全会议给以肯定的评价。他说,它的重大成果之一是,各国使团认识到,“要解决我们大陆所面临的问题,没有美国的参加是不行的。”    他说,这是“第一个包括美国在欧洲和对欧洲的政治联系的泛欧文件。”他甚至说“美国同欧洲一体化”了。

6. 美通讯社报道:《苏联人增加农业投资》说苏打算在下个五年给农业增拨三百多亿卢布

【美联社—道琼斯新闻社莫斯科九月二十八日电】题:有消息说苏联人增加农业投资    苏联农业部长波利扬斯基二十七日对一位来访的外国官员说,政府打算在下一个五年再给苏联农业增加拨款三百五十亿卢布。    这一消息是由荷兰农业大臣范德斯特的一位发言人提供的。范德斯特二十七日同波利扬斯基签署了一项互派农业专家的合作协定。    这位发言人说,波利扬斯基对范德斯特说,苏联部长会议二十六日已批准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年增加农业投资七十亿卢布。    这样一来,每年农业投资将从二百六十亿卢布增加到三百三十亿卢布(即从三百五十一亿美元增加到四百四十五亿美元)。上述增加的费用是目前农业投资增长率的近三倍。

第 3 版

1. 日《国际时评》文章:《印度次大陆和美中苏》

【本刊讯】日本《国际时评》杂志十月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印度次大陆和美中苏》,摘要如下:    印度在近十年来离开了世界范围而专把精力集中于在印度次大陆建立霸权上。    一九七一年,通过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攫取了巴基斯坦的东半部,对分离独立以来一直与之抗争的巴基斯坦建立了绝对优势。以后印巴两国缔结了和平协定,划定停火线,互相遣返战俘和被拘留的民间人士,去年恢复贸易往来,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在此期间,于去年二月巴基斯坦承认孟加拉国的独立,接着孟加拉国也参加了联合国。世界承认了印度在亚洲次大陆的霸权的现状。    印度又于今年二月同过去主张在克什米尔通过人民投票决定归属问题而一直进行反抗的谢赫·阿卜杜拉进行交易,以承认克什米尔归属印度为前提让他担任邦首席部长,从印度方面解决了克什米尔问题。四月又成功地迫使喜马拉雅山中的保护国锡金王国废除王制而合并于印度,成为一个联系邦。对于尼泊尔和不丹,则一直玩弄圈套,主要是默许针对王室政治的反政府运动在印度国内设根据地,从而得心应手地操纵这两个国家,使印度的意图渗透进去。    印度在这一过程中同苏联缔结了友好合作条约,最后地摘掉了尼赫鲁以来一直打着的不结盟的招牌,和喜马拉雅山背后的中国的关系达到了相当紧张的程度。为使孟加拉国独立而进行的战争造成了已把本国国民百分之四十赶上饥饿线的经济负担,而且这种影响决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这些都是印度为在亚洲次大陆建立霸权而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是否和去年五月进行核试验提高印度的尊严一样提高了它的威信呢?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是否加强了它的国家力量呢?这恐怕是议论的分歧所在。    巴基斯坦在内心里害怕印度的“大印度”设想,即主张印度对旧英属印度全部领土拥有“宗主权”,这也是次大陆各国共同担心的。在印度领导人当中确实有人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开独立表示惋惜,似乎仍然存在一种潜在意识,想把东起阿拉干山脉、西至开伯尔山口,即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洋中间的整个地区统归于“印度”。也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印度帮助孟加拉国独立也是上述这一设想的一部分。孟加拉国自从独立以来看到本国的经济操之于印度商人之手,反印情绪顿时高涨。担心这样下去会被印度吞并,这也是八月十五日发生政变的原因。    巴基斯坦的一位高级官员板着面孔说:“把巴基斯坦的四个省分割开来,把旁遮普、信德两省合并于印度。在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建立亲苏傀儡政权,以向苏联提供通往阿拉伯海的出海口。这就是‘苏印的阴谋’目标。”这位官员说,如果苏联控制了波斯湾的出海口,伊朗的石油会怎样呢?这对西方来说是一个大问题。美国和中国重视我国的存在,其原因就在这里。    是否吞并巴基斯坦又当别论,但在次大陆谋求霸权、推行扩张政策,必然要使印度的军费开支增大,给国内的经济发展带来障碍。这又和传统的制度互相起作用,就会阻碍社会发展,加剧政治上的紧张。甚至可以说,今天甘地总理宣布处于紧急状态,使用强权来收拾局面,就是最近十年来印度的动向的必然结果。    面对印度次大陆的上述状态,美苏中三大国会采取什么态度呢?    一九七一年九月,苏联和印度突然发表了两国友好合作条约,使世界为之震惊。当时,甘地总理解释说,这不是为了准备对巴战争而突然签订的,在两年以前就已经有了这个条约的设想。这个条约显然是两年前一九六九年勃列日涅夫总书记提出的亚洲集体安全设想的具体化的第一炮。    不过,其时机是在乌苏里江上中苏武装冲突后不久,因此被理解为遏制中国的一种应急措施,引起了各国的警惕,而一九七一年,印度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才握住了苏联伸出的手。据说,一九六九年五月柯西金总理访问印度时对印度政府首脑说:“不能允许中国在印度次大陆称霸,为了反击中国的威胁,各国应该参加集体军事协定。”    今年八月九日《真理报》又重新强调说:“由于全欧安全和合作会议的成功和印度支那新形势的出现,产生了创立亚洲安全体制的良好条件。”    苏联在开展新的安全攻势的时候也是想利用它迄今为止的合作者印度的。它要达到的目的首先在于:(一)以同印度的条约关系为样板,促进它同东南亚国家缔结双边条约;(二)阻挠中国向印度次大陆扩展势力;(三)削弱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影响。    关于同印度缔结的友好合作条约,苏联曾解释说这样的双边条约是亚洲集体安全的第一步。但在今后向东南亚国家兜售双边条约时,它是希望由印度来宣传同苏联的条约关系的好处的。    然而印度却支吾其词,只作暗示,不给予进一步的合作。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勃列日涅夫总书记特意访问了新德里,表面上是谈经济技术援助和粮食援助问题,但实际上是要取得对勃列日涅夫设想的诺言。可是,甘地总理却推托说:“这种事情应该由本区域内提出想法。”联合声明中也终于没有出现“集体安全”这个字样。    从今天的印度来说,苏联势力在次大陆过分增大,在对华政策上和同周围国家的关系上都是不可取的,而且在那些想同中苏保持等距离关系的东南亚国家面前采取被人看成是苏联走卒那样的行动,恐怕也是甘地总理的自尊心所不容许的。    但是国内形势的恶化和孟加拉国新政权的今后发展乃是印度产生苦恼的根源。从决心实行强权政治的甘地总理来说,亲苏派共产党对她表示彻底忠诚,是她最大的依靠。石油危机以后,经济工作不顺利,粮食不足,没有苏联的援助是过不下去的。针对这一点,苏联今后必将使印度在次大陆保持优势地位,封印度为它在亚洲的使者。    对于孟加拉国,自从假印度之手使它独立以来,苏联一直给它以军事和经济援助。也表现出对在吉大港获得海军基地的热情。    然而孟加拉国内的反印情绪已增高了,同时也出现了积极接受美国援助、促进同中国建立邦交的动向,并且以此为助力在对印和对苏关系上采取强硬态度。    孟加拉在新政权下,对于迄今为止的亲印政策采取了相反的态度,在多大程度上倒向美、中和巴基斯坦还难以判断,但苏联必将继续通过经济援助来施加压力,以阻止它过分倒向中国一边。另一方面,苏联拉拢巴基斯坦的工作可能会更加积极起来。    另一方面,印度不管表面上如何,但其内心恐怕是希望尽可能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的。    印度由于陷入了同中国争执、对抗的迷途,在对外政策和国防政策上丧失了独立以来的自主性而动摇于美苏之间。又由于要戒备北方边界,国内开发也受到挫折。说今天印度的困难处境都是由于它同中国的关系不协调造成的,也不为言过其实。改善对华关系,对印度来说并不是小问题。    从中国来说,为了打破苏联在次大陆的包围网,首先努力同孟加拉国建立邦交,但是恐怕也不希望做那种不必要地孤立印度、把它硬推向苏联一边的蠢事。这是中印关系的今后的焦点。    最后是美国,它的亚洲政策之一端是在次大陆也采取避免在军事上、经济上以全部包下来的方式承担义务的姿态。    总之,美国在这个次大陆上虽然也将作为大国一般地保持它的存在,但将任凭中苏去角逐,而它则只采取措施,以不致突然失去平衡。在目前亚洲国家都努力在中苏之间搞平衡的情况下,对于美国来说,这恐怕是在这个地区保持其影响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2. 孟加拉国总统在对全国发表的讲话中说:孟将在各国友好的基础上奉行不结盟政策

【孟加拉国通讯社达卡十月八日电】孟加拉国总统孔达卡尔·穆什塔克·艾哈迈德在对全国发表的讲话中说,他的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很明确的,孟加拉国将在同各国友好的基础上奉行不结盟政策。    艾哈迈德总统说,孟加拉国没有理由干预国际强权政治或全球战争策略。他说:“我们的国家充满了问题。我们不得不集中我们的全部力量来解决我们的内部问题,如饥饿、疾病、贫困,不断增长的人口以及营养不良等等。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寻求所有友好国家的帮助和合作。”    他提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承认他的国家的问题。并且强调说,从为了世界这一地区的持久和平要使次大陆的关系正常化来看,需要迅速和巴基斯坦建立外交关系。    他强调指出,孟加拉国将尽一切可能,努力巩固和改善同其他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和邻国的关系。    关于政府为改进这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的局面将要采取的措施,艾哈迈德总统说,在国内生活方面,要加强议会民主,即多党制。    他说,对政治活动施加的限制将于明年八月十五日取消,在有普选权基础上的议会选举将于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举行。他又说,政府为了在全国造成民主的气候,已决定释放政治犯。    【印报托加尔各答十月八日电】孟加拉电台今天上午援引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说,预料中国和孟加拉国不久将在对方首都设立常驻使团。两国最近决定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3. 孟加拉国政府组织特别工作小组整顿经济

【德新社新德里十月八日电】据这里收到的一些消息说,孟加拉国政府把本国人数比较少的经济专家组成“若干个特别工作小组”,这些小组最优先要达到的目标是整顿本国混乱的经济。它们的任务将是严格检查被推翻的拉赫曼政权制订的各项计划,拟订新的指导原则和确定那些经济领域是急需要帮助的。    据这些消息说,新政府还打算要求得到国际专家的大量援助,例如世界银行对这方面的援助。    据新政府说,在拉赫曼统治时期,本国经济被严重地加以忽视。

4. 美众院通过派美技术人员驻西奈的决议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八日电】众院今晚以压倒多数批准了一项使二百名美国技术人员承担监督西奈和平协议的执行义务的计划。    众议员表明,一旦埃及和以色列军队之间重新发生战争,他们不希望使用美国战斗力量来把这些文职的技术人员撤出这个地区。    在最后批准之前,众院以一百二十四票对七十一票通过了得克萨斯州民主党众议员鲍勃·埃克哈特提出的一项修正案,这项修正案具体规定这项义务并没有授予福特以他现在所未拥有的权力,即使用美军营救美国的技术人员。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八日电】众议院今晚挫败了关于把美国驻西奈沙漠的技术人员的驻期定为两年的努力。    反对这项修正案的人说,这一修正案之所以遭到惨重失败,那是因为如果它被通过的话,特拉维夫和开罗之间达成的协议就须重新谈判。    【路透社华盛顿十月八日电】国务卿基辛格今天说,在国会批准了派美国技术人员进驻西奈沙漠的计划之后,以色列将在几天内签署它同埃及达成的临时和平协议。

第 4 版

1. 香港《新晚报》纽约航讯:《在联合国听乔冠华讲演》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十月六日以《在联合国听乔冠华讲演》为题刊登一篇纽约航讯,摘转如下:    九月二十六日,外面狂风暴雨,路断人稀。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却全副“雨’装,冒雨出门,涉水过街,直奔联合国,原来笔者是要赶到那边去听一次罕有的演说的,而当天的主讲人,便是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    这天上午的第一位发言人,是罗马尼亚代表团团长,第二位才是乔部长。    当罗马尼亚团长刚一讲完,当大会主席卢森堡总理索恩刚一宣布乔冠华的名字,会场顿时沸腾。但见各方代表,打从四方八面,像潮水一样,涌进会场。    与此同时,乔冠华也由中国代表团的席次起立,打算向讲台走去。可是,由于代表们不断涌入,通道已被阻塞。他被挤在人堆中,无法动弹。大会主席见到这个局面,当即提高嗓门,重复说道:“请等一等”、“请等一等”。他这话是向乔冠华说的。意思是请他稍待再说,不必着急。    当时,乔冠华刚巧停留在喀麦隆代表团的席位跟前,该团代表听得大会主席这么一说,便连忙让出一个座位,请乔冠华就近坐下,等到过道可以通行时他才再度起身,走上讲台。    八十分钟,一般说来,本来不短。不过,在听乔冠华演讲时,却嫌时光过得太快。真的,在座的一千多人,自始至终,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直到乔冠华最后说:“主席先生,谢谢!”大家才如梦初醒,才意识到讲演已完,这才爆出如雷的掌声。    可是,此刻会场里又沸腾起来了,先是坐在前边的代表,都站起来,只待乔冠华一下讲台,便赶紧趋前,抢着和他握手。因此,他便被包围在讲台附近好一阵。直到他和大家一一握手道谢之后,才能移步,而那些坐在后面的呢,此时也早已离座,也都挤在通道里,等候乔冠华到来。这一条人龙,是从会场的这一端,密密麻麻地排到会场的另一端。乔冠华从人群之中,挤身前进,真是走一步,停一步。至于等待他的代表,有的和他握手,有的则和他拥抱,更有人兴奋得摇他的身体。尤其是非洲的兄弟姊妹,高兴得恨不得将乔冠华抱起来,抬起来。    还有,当乔冠华回到自己的座位时,接近中国代表团席位的那条通道,也早挤满了人。自然,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又是祝贺。    更感人的事情是,这些爱护和钦佩中国的朋友们,又并不尽是第三世界的代表,其中还有第二世界的代表。旁听席和记者席的美国友人和大家一样激动。由于他们无法接近乔冠华,可又不甘心就这样离去,因此,也都站起来,和邻座素不相识的中国人,大握其手,大赞其好,聊以表达一下心头难以压抑的快慰。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十月七日以《美国虽挨骂还是很欣赏》为题发表一篇述评,摘转如下:    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莫伊尼汉在乔冠华演说完毕走下讲坛之后,加入到各国代表的行列之中,等乔冠华经过身前时,和乔冠华握手。这和第一个赶上前去和乔冠华握手的人同样引起注意,那人是沙特阿拉伯首席代表巴鲁迪。只要知道沙特阿拉伯至今还没有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可以明白这第一个抢着握手的不寻常。    巴鲁迪的热情反应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乔冠华的演说热烈支持阿拉伯的团结和斗争。但如果知道乔冠华演说有不少地方谴责超级大国,还具体点了美国的名时,就可以明白,莫伊尼汉的列队握手的不寻常了。挨了骂,也还要握手。这并不因为莫伊尼汉是来自哈佛大学的教授,要表现自己的学者风度。作为驻联合国代表,他要表现的只是美国政府的外交态度。    有人说,挨了骂也表示欣赏,那是因为演说中三分骂美,七分骂苏的缘故。少挨些骂,亦一乐也!这当然也表示了对中国骂词的重视。

2.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表新闻公报:宣布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就对华贸易达成谅解

【本刊讯】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十月二日在华盛顿发表一项新闻公报,摘要如下: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就对华贸易达成的谅解。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任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今天宣布,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在后者最近访美期间达成了一系列谅解。中国这一十人代表团已在九月二十四日于西雅图结束它对美国的访问。    代表团在美国期间,在白宫会见了福特总统和国务卿基辛格,还会见了商务部长罗杰斯·莫顿。    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任菲利普斯说,这个代表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对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一九七三年十一月访问北京的回访派来访问美国的第一个高级的、基础广泛的代表团。    代表团在美国停留期间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一个总会设在华盛顿的私人组织)的执委会就广泛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会谈取得的积极成果将导致中国和美国贸易关系的增进。预料双方所达成的谅解将导致:    ——两国互相增派在广泛的基础上组成的工、商业代表团以研究市场情况并交流技术和商业情报;    ——在两国之间的产权要求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尽快地举办贸易展览,由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以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统筹它们在本国的活动;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及从事对外贸易的公司经常地讨论在促进贸易方面共同感兴趣的问题,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继续参加中国一年两次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出口产品展览会;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向中国派出更多的基础广泛的代表团以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向美国增派这样的代表团的可能性;    ——通过调解和仲裁逐步找到解决商业纠纷的共同满意的办法。

3. 获释后要求回台的美蒋特务五人抵港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十月八日刊登一则题为《要求回台获释原蒋特袁祖遂等五人今到港》的报道,摘要如下:    他们五人今晨在深圳下车时,个个面色红润,看来身体健康,心情开朗。他们都表示获人民政府宽大释放和批准回去与家人团聚,心情非常激动。    袁祖遂对记者说:“我此次得到宽大释放,既高兴又感激。人民政府批准我与家人会面。我和家人分别已十二年了,时常挂念着他们。我的妻子和三个孩子,都在台湾,没有其他亲戚照顾,因此我很希望能及早回去与他们团聚。”    他说,回忆十多年前,他乘船在惠阳登陆,企图搞破坏工作,但一上岸便被擒获。“在被捕后,我一直没有遭受人身侮辱,患病又得到及时医治,生活过得好。平日参加一些劳动和学习。我体会到人民政府的政策是坚决执行的。”    张清杉对记者说:“我获得宽大释放,心里很感激。按照我自己意愿,选择回台湾,又获得批准,而且提供方便,给足路费。以这样对待一个犯过罪的人,过去是很罕见的。我的母亲和妻子都在台湾,很盼望和她们相见。”    陈良辉对记者说:“我得到宽恕,十分感谢。我妻儿都在台湾,与他们分别十多年,很希望早日团聚。”    尹万润说:“人民政府批准我回去见家人,否则我是死了家人也难找寻收拾我的骨头。我对此非常感谢!”    罗德光说:“人民政府照顾我的要求,让我与家人团聚,体现共产党的政策。我准备回澳门与家人见面。”    【美联社香港十月八日电】因被控进行间谍活动而在大陆中国被关押了十年以上的五名国民党中国人今天由中国到达香港。    这五个人在从边界到九龙终点站的九十分钟的火车旅途中说,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他们说,他们不是在海上被俘,就是在登陆之后不久被俘的。    他们全都说,他们在广东省的监狱里受到良好对待,并对共产党释放他们表示感激。    袁祖遂、张清杉和陈良辉说,他们将在香港耽留,申请去台湾的入境许可,而罗德光说,他将前往澳门去同他在那里的家属团聚。    尹万润说,他暂时将同他的家属一起耽在香港。    他说,“我还没有决定是否去台湾”。    【法新社香港十月八日电】在六十年代初被中国俘获的六十名前台湾特务今天乘船离开大陆去台湾的金门岛,另外五人乘火车到了香港。    来到香港的五个人中,有一个人与在这里的家人团聚了,另外有一个人将很快回到澳门的家里。另外三人打算回台湾。为什么他们要经过香港而其他六十人直接坐船去金门尚不得而知。    今天抵香港的五人之一、原籍澳门现将回到那里去的罗德光赞扬了北京,谴责台湾“腐败、卖国,表面上繁荣但受帝国主义控制”。    罗德光说,他是一九五四年从澳门去台湾的,在那里他受了潜入中国的训练,是一九六三年当他和另外七人劫持了一条中国渔船试图在中国登陆时在澳门附近的海面上被俘的。    他说他的使命是破坏桥梁、铁路和水坝,并且进行暗杀活动,还说,那时没有给他规定作为暗杀目标的特定的人名。罗德光说,这些特务在中国被拘留期间,半天体力劳动,半天“学习”,以认识自己的错误。他说,并没有强迫特务招供。

4. 法新社报道说:蒋帮对六十名特务去金门事默不作声

【法新社台北十月八日电】政府对所传共产党中国今天把六十名前国民党突击队员遣返到国民党占据的沿海岛屿金门岛一事默不作声。    找不到国防部军事发言人来就此消息发表评论,其他有关机关也不肯说任何的话。    没有办法通过这种或那种方法证实从遥远的岛屿来的前突击队员到达的事。    人们普遍认为,政府认为这些被释放的特务已被共产党洗了脑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公开宣布他们返回的话,将作为机密消息处理。

5. 菲政府主办有关我国的演习会

【本刊讯】菲律宾《东方日报》九月六日报道:国家经济发展署,外交部及经济发展委员会联合主持的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研习会,五日已经开始。    计划部长西卡特在开幕词解释称,中国之所以被选择为首要研究的地区,因为它是我们最少认识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