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0-07

第 1 版

1. 日报报道:《中国展开华丽外交,增添第三世界的力量》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月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向现代化挑战的中国,展开华丽的外交,增添第三世界的力量》,摘要如下:    在对访问北京的外国人开放的、去年秋天新建成的北京饭店大厅里,穿着形形色色的服装、各种肤色的人们,什么时候都济济一堂。这种景象如实地象征了中国的外交活跃。    文化革命以后一年比一年扩大的中国外交,今年也积极地开展着。特别显著的是它对东南亚的外交。继马来西亚在去年同中国建交之后,菲律宾在今年六月下决心建立了邦交,到七月泰国也紧跟着建交了。中国迅速地承认了政变后的孟加拉国,即使在比起苏联来处于不利地位的印度次大陆也抓住了卷土重来的线索。大概可以说,印度支那战争的结束使得亚洲的形势决定性地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了。    北朝鲜主席金日成今年四月在中国官民狂热般的欢迎中访问了中国;到九月,作为回访,张春桥副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了平壤。在北京,人们一致认为:两国的协调体制已经由于这种相互访问而更臻完善了。    柬埔寨解放斗争的胜利,对中国来说也成了巨大的收益。中国五年来始终支持了被苏联抛弃的西哈努克元首的态度,在第三世界特别是正在继续为自立而斗争的非洲各种力量中间,更加提高了它的声望。    关于同西欧和美国的关系,仅举最近的有象征意义的事情来说,就有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法国;承认欧洲共同体和派遣大使;英国前首相希思和西德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施特劳斯再度访华。在对美关系上,虽然也发生了中国艺术团由于涉及台湾问题而中止访美和美国市长代表团中止访华这些纠纷,可是,众参两院议员、企业家和地方各行各业团体的访华一股劲地在增加。    和这些国家相反,唯独同苏联的关系越来越严峻,中国加强了对抗的态度。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本届联合国大会上所作的一般性演说,一开头就猛烈地谴责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    最后,至于对日关系,虽然友好关系由于航空、渔业协定等业务协定的缔结而正在加深,可是中国将一步也不从“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后退。反帝、反殖、反霸是中国所不能退让的原则。

2. 南《政治报》驻京记者文章:《比耶迪奇在北京》

【本刊讯】南斯拉夫《政治报》十月六日刊登该报驻京记者德·兰契奇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比耶迪奇在北京》,摘要如下:    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杰马尔·比耶迪奇将在六日下午从河内抵达北京,他是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南斯拉夫总理。他的访问是南—中国家间关系顺利发展的结果,但是同时,这次访问又可以促使我们同中国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合作变得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并且在互利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富有成效。    这次访问是一次正式友好访问,但也是一次真正的国事访问,并不包含任何意识形态上的联系。比耶迪奇同志访华是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南斯拉夫同中国之间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依然存在,可能在政治性会谈中不会触及这一点。然而,显然,双方在准备这次访问的过程中是本着如下信念行事的,即意识形态的分歧不应成为在和平共处、平等和互相尊重对方的利益和立场的基础上在国家间顺利发展合作的障碍。中国对南斯拉夫的看法中国十分欣赏南斯拉夫的独立立场,欣赏南斯拉夫的非集团政策以及它在不结盟运动中和第三世界国家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南斯拉夫作为首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即使是在我们两国发生意识形态争端的时期和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九年实际上国家间关系的冻结时期,都从来没有从自己的原则立场退一步,这一原则立场就是,中国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有充分的权利选择自己的发展方针,它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也应该成为解决所有重大国际问题的积极因素。南斯拉夫钦佩中国的革命,同时,也一向以同情的态度看待伟大中国人民的重大劳动成就。新阶段的开始我们觉得,在中国对南斯拉夫的政策中十分赞赏南斯拉夫这种始终不渝的立场,在文化革命之后尤其是如此。尽管中国公众确实从来也没被告知,南斯拉夫也是一个在共产主义者联盟领导下建设自治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    邀请我国总理访华这件事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包含有对南斯拉夫始终不渝的态度、自主立场、独立的对外政策的尊重。    在这些方面,还不仅在这些方面,比耶迪奇对中国的访问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一个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圆满结束,又是对未来更加全面的合作及相互更好的谅解的推动,也可以说,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可以预料,南—中政治会谈将包括既就世界局势(尤其是那些最敏感地区的局势)问题交换意见,又就发展双边关系问题交换意见。相似点和分歧根据现在所知道的情况,双方存在着许多相似点,但也存在许多分歧。预料,坦率的交换意见肯定会对更好的相互谅解作出最大贡献,尽管并非必须消除两国的所有分歧。贸易额在最近五年内,换货和劳务有了非常迅速的增长(由一九六九年的一百六十万美元增至去年的一亿四千四百六十万美元)。南斯拉夫对中国出口比中国对南斯拉夫出口多三倍,这是由于南斯拉夫出口的绝大部分是为中国订户制造和提供轮船。

3. 美报文章:《人们注意到东方集团军队的增加》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九月二十九日刊登克雷格·惠特尼二十六日发自维也纳的一篇专稿,题为《人们注意到东方集团军队的增加》,摘要如下:    尽管华沙条约使其驻中欧的九十二万五千地面部队不断现代化和加强,但这里的西方专家认为,这种局势不是引起恐慌的理由。    一位西德高级外交官最近在波恩说:“他们不断地变得越来越强,而我们越来越弱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这里的一位美国官员也说:“对方这一年一直在逐渐地加强他们的力量,但我们也一直在使我们的军队现代化和合理化。”    这里的美国军事分析家说,自从一九六八年苏联侵占捷克斯洛伐克以来,俄国人在中欧增加了约十万军队。现在在中欧的九十二万五千人的华沙条约集团部队中,四十六万是苏联部队。据这里的美国官员说,华沙条约集团另外还有拥有四千架飞机的二十万八千作战空军驻扎在中欧。    美国、加拿大和大部分西欧国家组成的北约组织也一直在通过弹药、飞机和武器系统标准化的方法来使自己的军队现代化,去掉“脂肪”,力求提高效能。    双方都有数十万军队在中欧地区之外,这是人们最感兴趣的焦点。    苏联在东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来说是最大的不安。    据西方消息说,苏联军队近几年的主要改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坦克苏联和它的盟国在波兰、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有一万五千五百辆坦克。其中近一半是新式的三十六吨的T—62型,这种坦克几年来已经替换了老式的T—54型和T—55型。防空导弹西方分析家说,苏联和它的盟国从一九六七年以来做了共同的努力,用新式的、机动的安置在履带发射车上的萨姆—6型导弹替换了高射炮和笨重的萨姆—2地对空导弹。这些导弹有自己的雷达跟踪和制导系统,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转移。据信,苏联近几年来在它的中欧部队中装备了约一千个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    飞机据西德最新的研究结果说,华沙条约在中欧拥有四千架飞机的作战空军,比一九六八年增加了百分之十。苏联还在东德的基地驻扎着最新式的米格—23喷气式战斗机。后勤和运输部队一位美国分析家说,苏联和它的盟国在过去的七年中增加了一千辆卡车,可能有几千人来驾驶和维护这些卡车。他说:“这就使地方指挥官有了更大的能力来解决自己的后勤需要和更快地调动部队。”

4. 外电评比耶迪奇访华

【中东社贝尔格莱德十月五日电】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明天将开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六天正式访问。    访问期间,南斯拉夫总理将同中国官员进行很重要的会谈,会谈将涉及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最新发展以及两国双边关系。中南会谈还将涉及莫斯科希望召开的欧洲共产党最高级会议。    【路透社北京十月五日电】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明天将抵达这里进行访问,预料这次访问将确认两国的重新和好。两国关系变得密切起来的主要原因是:南斯拉夫的不结盟立场;它在巴尔干半岛的作用及其对柬埔寨左派游击队的支持。    预料,南斯拉夫总理同大概以老资格的副总理邓小平为首的中国领导人的会谈将集中讨论地中海形势、巴尔干半岛局势——中国愿意看到南斯拉夫同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改善关系——以及双边贸易和文化事务。    【德新社北京—贝尔格莱德十月五日电】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六日将抵达北京。    今天北京欢迎贝尔格莱德对莫斯科采取的独立自主的作法。

第 2 版

1. 美报专稿:《福特现在主张举行关于经济衰退和汇兑率问题的七国会谈》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月五日刊登一篇专稿,标题为《福特现在主张举行关于经济衰退和汇兑率问题的七国会谈》,摘要如下:    西欧一些官员今天透露,关于在今年年底以前在法国召开一次可能有七国政府首脑参加的经济会议,已达成原则协议。    据这些权威人士说,福特总统已同意参加这次会议。    会议的目的是,正当许多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的困境和受通货膨胀的危害的时候,就经济事务建立直接联系。    要讨论的一个具体问题将是货币汇兑率的性质。欧洲人和日本主张实行较大的控制,美国则愿意实行“浮动”汇兑率。    五个主要工业国的现任官员和过去的官员将在纽约开会,以便为这次会议进行准备工作。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想要证实一下各国元首将讲些什么,而不是做出任何决定。美国代表将是前财政部长乔治·舒尔茨。    参加这次试探性的纽约会议的其它一些国家是英国、法国、西德和日本。预料,在法国举行的会谈还将包括加拿大和意大利。    召开一次经济会议的最初的想法是今年夏天法国的德斯坦总统提出的。美国对此想法一直不是很热心的,但是,福特总统现在显然是愿意参加这次会议。    就美国来说,一个问题是福特先生可能同意的几乎任何问题都将有待于国会的批准,而这个问题对国际谈判的妨碍比过去还要大。    促使其他主张召开一次会议的主要国家的根本原因是衰退的深度。美国走在几乎所有工业国家的前头,已开始使经济回升,而所有工业国家都希望看到美国经济继续回升,这部分地是因为这将有利于它们对这个国家的出口。    美国的经济回升现在已完全成为定局,这个事实很可能意味着其他国家领导人对福特先生不会施加那么大的压力促使美国政府采取进一步的刺激性的行动。美国官员们暗示,这是总统现在比较愿意出席这样的一次会议的一个原因。

2. 西德报纸报道西德政府对欧洲防务的看法:《联邦政府画了一幅阴郁图画》

【本刊讯】西德《法兰克福汇报》十月一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联邦政府对大西洋联盟的形势画了一幅阴郁的图画》,摘要如下:    在联邦政府看来,保持欧洲的和平只有在不削减防御力量的情况下才是有保证的。这是对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联邦议院议会党团提出的一项大的质询的回答的核心。联盟党的政治家们最近的讲话清楚表明,反对党目前担心放松防御努力。    联邦政府在它的答复中指出,政府奉行的安全政策和防御政策的原则没有变。如一九七五年五月十八日的政府声明所闸明的那样,在欧洲,必须保持一种足以与华沙条约组织的军事潜力相抗衡的力量。联邦政府正对此作出贡献。‘‘政治上和军事上迫切需要的仍然是美国在欧洲的实质上没有受到削弱的军事存在。”    从政府对军事力量对比的阐述中可以得出下述这样一幅图景:东西方之间的核战略平等没有变。苏联虽然在数量上,某些方面在质量上也赶上了美国所占的优势,但是美国始终决心继续保持其大为领先的质量优势。双方拥有的对于在受到一次核攻击后进行二次打击即报复性打击的能力没有变。    根据联邦政府的说法,在北欧,北约的陆军与苏联相比仍然占劣势。在欧洲南翼,迄今为止仍是均衡的陆军力量对比由于罗马打算减少意大利的师的数目而受到了危及。    对于中欧,联邦政府警告说,很久以来就存在的华沙条约组织不要明显的准备时间而为了有限的目的采取军事行动(即进行奇袭)的能力丝毫没有变。相反,更大的侵略行动则需要进行准备,这对北约来说,作为军事上的早期警报时间是有用的。    联邦政府的答复说,华沙条约组织的军事潜力已超出它的防务需要。尽管如此,目前的形势不产生“对西方直接的军事和政治危险”。但是,联盟保持其防务能力和防务准备仍然是必要的。    联邦政府忧虑地描述了北约的政治状况。它认为,联盟面临着“必须认真对付”的问题。

3. 英工党年会闭幕 通过英反通货膨胀政策

【德新社伦敦十月三日电】在布莱克普尔举行的英工党年会,今天以压倒的多数否定了一些持中立立场的代表们提出的英国退出北约的要求。    但工党在结束历时五天的年会时通过了一项决议,强烈要求政府进一步削减防务预算。代表们以压倒的多数通过了政府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一些决议要求加速执行社会主义措施。    今年第二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比第一季度下降百分之三(按产量计算),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下半年下降百分之二点五。七月份英国工业生产继续处于衰退中,保持在一九七○年初的工业生产水平。今年五到七月份处于停滞状态。工业生产衰退,失业则继续增加。九月中旬止,英国失业人数已达一百二十五万人,失业率为百分之五点四。八月份英国消费物价上涨零点六,虽低于六、七月份(六月份上涨百分之一,七月份上涨百分之一点九),但仍比一年前上涨百分之二十六点九。八月份英国批发物价上涨百分之三点五,为今年以来上涨幅度较多的一个月份。今年一——八月份,英国贸易逆差为十九点一亿英镑,国际收支往来账逆差九点九亿英镑。八月份的贸易逆差三点七亿英镑,为今年以来贸易逆差较多的一个月份。值得注意的是,自六月份以来,英国贸易逆差趋向扩大。

4. 奥地利《新闻报》述评:《在南斯拉夫,国家政党和军人几乎是一样的》

【本刊讯】奥地利《新闻报》九月三十日刊登一篇述评,题目是《对军队的爱国主义义务》,副题是《在南斯拉夫,国家、政党和军人几乎意味着是一样的》,摘要如下:    “南斯拉夫人民军”在自治社会内部的地位在最近几年大大加强了。今天军队遍及各地。在同样程度上促进了全体人民的防御觉悟。防御计划规定了三个方面:军队本身、“全民族的防御”和“社会的自我保护”。这三个方面最终集中在军队,而由党来控制。全民防御包括所有有战斗力的男人、妇女和青年,并且把他们用在居住的和工作的地方,规定要保护最广义的民族的物质价值。    “社会的自我保护”(不只是计划用在受到具体危险的时候,而是永久适用)也是促进生产,总的是实现企业内部的合理化,特别是提高劳动纪律的若干途径之一。而这是通过全民族的爱国主义义务的道路来实现的。    而“全民族的防御”已经作为一种独特的课程在所有中学和大学里实施,对十五岁的中学生开始进行无私地帮助别人的教育,他们在学习如何保守军事机密和国家机密、什么是谍报工作和传递消息以及类似的事情。对年纪较大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则在进行预备性的军事训练,也包括使用武器。    更重要的是,军队在社会的一切领域中有代表。在这方面也显示了与党的具体利益的一致性。    通过强调党在部队中的存在显然是期望掌握一种工具,以便使军队在所有它们起作用的领域中紧紧地和当时的政治连结在一起。首先是考虑到铁托之后的时期,这种紧密连结有着深远的意义的。

5. 英国实行公制 公斤代替英磅 米代替英尺

【路透社伦敦九月二十九日电】英国邮政今天实行米制,重量制以克和公斤代替盎司和磅,长度限制以厘米和米代替英寸和英尺。(转载香港《大公报》)

6. 福特在大批保安人员保护下去伊利斯州

【美联社芝加哥九月三十日电】福特总统星期二飞抵芝加哥,在最近两次遇刺后,他将仍公开与市民接触。在此地有一千二百名警察、一百名密探和无数的军职人员参加保安工作。福特总统自八天前在旧金山旅馆外被人枪击后,这次还是首次离开华盛顿地区。    芝加哥警察局长洛斯福特说,星期二晚在福特总统演说的酒店附近,又逮捕了一名持枪的女人,但她并未对总统有什么行动。    此女人是在福特到达芝加哥闹市区,向聚集在希尔顿酒店前的群众演说之前捕获的。据称此女人是在离希尔顿酒店后门约半条街的地方被捕。这事发生在福特乘专车到达酒店之前十二分钟,对于总统的访问并无影响。    【路透社伊利诺斯州斯科基十月一日电】今日密探在福特总统下榻的旅馆附近,逮捕了一个男子,因为他拒绝将插在裤袋中的双手拿出来,后来又与警察纠缠。此人名汤姆士·韦伯,被控妨碍治安。    官员说,韦伯被发现双手插在袋中,在北希尔顿酒店的停车场经过,而被警方扣留的。    负责总统安全的芝加哥首席密探李察·佐登说,韦伯是斯科基警方熟悉的人物,是个“捣乱专家”,曾有数次被扣留之案底。    【美联社纽约十月二日电】纽约北部官方正在注意星期三从加拿大蒙特利尔来的三个人,肯定其中至少有两名是女人,至于第三个人性别仍未弄清楚。据说他们是打算来行刺福特总统及日皇裕仁的。联邦密探已警告纽约的探员,要密切注意一辆蓝色汽车。这份警告指出这三个人持械,具有危险性。

7. 宾夕法尼亚州长沙普决定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美联社华盛顿九月二十五日电】宾夕法尼亚州州长米尔顿·沙普,今天正式提出了他要竞选民主党美国总统候选提名人的要求,并、提出告诫说,除非政府大大改变它的财政政策,否则政府将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现年六十三岁的沙普对这里的记者说:“我们除非刺激经济的增长,否则美国将会发生大规模的危机以致政府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如果沙普赢得提名,他将是民主党第一个信仰犹太教的总统候选提名人。但是人们认为他在全国不是享有盛名的,不大可能赢得提名。

第 3 版

1. 英《苏联问题分析家》文章:《苏联对沙特阿拉伯的方针》

【本刊讯】英国《苏联问题分析家》九月十八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苏联对沙特阿拉伯的方针》,摘要如下:    苏联对沙特阿拉伯的态度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多年来莫斯科谴贵沙特阿拉伯的“中世纪政权”,“封建主义”,“落后”,“为帝国主义效劳”,但是沙特阿拉伯却时而受到苏联的不同对待,现在苏联告诉它同苏联建交会有什么好处。    一九七三年十月阿以战争期间和战后不久,苏联新闻机构赞扬沙特阿拉伯在利用石油作为“政治武器”方面起了“先锋作用”,赞扬它对同以色列作战的阿拉伯国家的援助。一九七三年十月革命五十三周年时费萨尔国王向苏联领导人拍去了贺电。当时还刊登了有关国王即将访问苏联以及“‘在最近的将来”要建交的消息。    但是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多久。沙特阿拉伯极力赞成结束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的石油禁运,向埃及施加压力,要它进一步靠近美国,并且企图(徒劳地)使叙利亚脱离苏联。到一九七四年四月,苏联新闻机构再次攻击沙特阿拉伯。和平与进步电台在一次阿拉伯语广播中谴责费萨尔国王把共产主义同犹太复国主义相提并论。广播把沙特阿拉伯说成是“完全由封建主义控制”的国家,在那里“阿拉伯反动派”想进一步加强其同“美国殖民主义”的关系。    这些攻击是由所谓“非官方的”苏联和平与进步电台进行的,该电台一九七四年二月开设了阿拉伯语广播。在苏联新闻机构中出现了某种意见分歧。一方面莫斯科电台阿拉伯语广播大谈苏联—阿拉伯友谊(不管各个阿拉伯国家的国内政权如何),而另一方面,“非官方的”和平与进步电台都攻击“阿拉伯内部的反动派”,赞扬阿拉伯“进步力量”。然而,苏联直接提沙特阿拉伯的次数却很少了。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五日费萨尔国王遇刺后常常议论沙特阿拉伯,当时苏联报刊对事态的发展发表看法,介绍这个政权和国家。然而,苏联评论员小心翼翼地不让人看来是在表明他们自己的立场;他们的话若不是来自“西方报刊”和“阿拉伯报刊”的引语,就是来自“利雅得人士的讲话”。这样做,使他们可以改变立场,要是局势发展需要改变的话。    莫斯科显然并不知道中东一个主要敌人的消失是不是对苏联有利,因为对于苏联在该地区的政策来说,这个敌人的继承人也许是表现得更坏。从那以后,苏联新闻机构普遍地保持克制,不去直接谈论沙特阿拉伯。没有象过去那样点名攻击沙特阿拉伯的政策、政权及其统治家族。但是有一些间接的谈论:攻击过“阿拉伯反动派”,在谈到同西方国家的武器交易的时候,或者在谈到美国军事专家到达沙特阿拉伯的时候,谴责过“帝国主义的阴谋”——美国军事专家的到达被描述成美国占领波斯湾地区的开始。    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政策偶而受到苏联的称赞。克里姆林宫希望,中东产油国(其中最大的是沙特阿拉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石油消费国彼此相矛盾的利益将早晚导致一场公开冲突。到那时,沙特人就可能没有任何选择,只有向苏联要求援助。    克里姆林宫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时机企图让沙特人想到建交是对他们有利的。莫斯科电台的阿拉伯语广播七月八日在对王储法赫德亲王表示欢迎的时候,谈到过改善沙特阿拉伯和苏联的关系的前景。“沙特阿拉伯是把石油用作武器的主张的发起者之一”,而苏联是支持这一主张的。莫斯科说,改善关系符合于所有阿拉伯人和这一地区的利益。    然而,莫斯科并不是只用一种语言说话,当涉及那些较小的海湾国家时,它就企图使它们怀疑沙特阿拉伯。“和平与进步”电台的一次阿拉伯语广播八月八日在谴责一项海湾安全协议的时候,说“该地区的大多数国家”都担心“两个石油巨人”——即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它们的军队是由五角大楼监督和装备起来的”——“将控制任何这种军事集团的治理大权”。    苏联领导人对沙特阿拉伯的态度可以看作是他们的实用主义与策略灵活性的一个例子。他们既搞奉承也搞批评,但是沙特阿拉伯却继续使他们的努力落空。沙特人跟西方世界结盟,宣布自己是反共的,他们购买西方的武器并且力图消除苏联在中东的影响。然而,在苏联看来,有助于破坏西方的经济并间接地破坏西方军事实力的这样一种石油政策,是客观上有利于苏联的。    苏联领导人并不相信沙特阿拉伯的现政权会长久存在下去,他们希望沙特阿拉伯也发生一次埃塞俄比亚或者伊拉克式的政变,利雅得的一个“进步”政权将会允许莫斯科来影响事态的发展,特别是假如莫斯科的代表已经正式驻在那个地方的话。

2. 波德戈尔内和哈立德就沙特阿拉伯国庆互致电报

【路透社莫斯科十月一日电】苏联今晚报道,波德戈尔内主席给沙特阿拉伯国王哈立德发了一封贺电,祝贺沙特阿拉伯的国庆。    官方通讯社塔斯社说,哈立德国王发了回电,祝愿苏联人民进步和幸福。哈立德的国家还没有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报刊经常把这个国家说成是“封建主义的和反动的”。    据信,这次电报来往是两国政府之间第一次采取的这样的行动,虽然从一九七三年中东战争以来不断传说它们正在考虑建立关系。

3. 埃及《今日消息》周刊主编阿明撰文谈埃及对外关系:《十项事实》

【本刊讯】埃及《今日消息》周刊十月四日刊登该报主编穆斯塔法·阿明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十项事实》,摘要如下:    在现在的政治局势中,有十项事实是埃及人民愿意提请世界各国人民予以注意的:    一、埃及并没有使自己孤立阿拉伯人民之外,但是现在有一种阴谋要把它孤立于阿拉伯人民之外,为的是要使阿拉伯人民很容易受别人的控制,或者使它参加这一个或那一个阵营。因为继驱逐苏联专家之后的十月六日的胜利结束了那个所谓阿拉伯人需要超级大国的保护的神话。    二、埃及并不追求做阿拉伯国家的领袖。    三、埃及并不寻求同苏联破裂,它也不需要看到苏联被赶出地中海。尽管有了过去发生的一切,只要苏联朋友履行它的诺言、停止干涉阿拉伯国家的内部事务和停止挑拨阿拉伯国家的相互关系,埃及总是很愿意向苏联人伸出它的手的。埃及还没有决定废除它同苏联缔结的条约(尽管这项条约的许多条款已经遭到践踏),为的是希望苏联的领导人们会重新考虑一下对待埃及的不公平的做法。    四、不管同苏联发生怎样的分歧,埃及坚持执行积极中立和不结盟的政策。    五、埃及还在同以色列打仗,在敌人退出六月五日失败后占领去的每寸土地和一个巴勒斯坦国家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起来以前,情况将继续是这样。埃及将不使它自己卷入任何一方的战争,也不参与任何阿拉伯国家的政变。    六、现在的分歧不是在埃及与阿拉伯领导人之间。因为我们认为,在阿拉伯国家发生的将不是别的,而是在阿拉伯国家之外策划的、旨在削弱它们所有国家的阴谋。    七、当利比亚对埃及的广播攻击停止之后,所有新闻工具也立即跟着这样做。    八、作出批准西奈脱离接触协议的决定的并不是萨达特一个人,是阿拉伯人民的一致决定。    九、埃及人民强烈谴责美国在供应以色列潘兴式导弹方面可能采取的行动,认为这威胁开罗和大马士革人民,其严重性并不下于向以色列提供一个原子弹。如果福特最后由于总统选举而向以色列的压力屈服,或是民主党接管而向以色列提供潘兴式导弹,就会使阿拉伯人和美国之间取得谅解的一切可能性烟消云散。    十、埃及认为黎巴嫩目前发生的事情是一种针对每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外国侵略。

4. 阿隆说以要美提供潘兴式导弹是为抵消苏给埃叙伊的导弹

【法新社联合国十月二日电】外交部长阿隆今天在这里说,以色列二年前就要求美国提供“潘兴式”地对地导弹,但迄今得到的回答只是答应给予研究。他说,要求美提供导弹是为了抵消苏联向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提供的类似的导弹,这些导弹在一九七三年的十月战争中已经使用了。    阿隆先生在一次午宴上回答记者们的问题时说,以色列不打算谋求得到潘兴式导弹的核弹头。他认为美国的军备工业能够生产常规弹头,但是假如不能的话,以色列将自己试造这种弹头。他又说,苏联向阿拉伯国家提供的“飞毛腿式”和“陆上无控式”地对地导弹既能运载核弹头,又能运载常规弹头。    【法新社特拉维夫十月一日电】美国已通知以色列在一九七六年前不会开始向埃及提供武器,并且在第一阶段将主要提供后勤装备。报纸报道了以色列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的这番话。    以色列报界的军事评论员强调指出,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向西方,特别是向美国购买武器,这对以色列来说是严重的。这些评论员强调,以色列人根据他们同阿拉伯人使用的苏联武器对抗的经验,确信美国技术要比苏联技术更先进,更准确,在某种情况下更具有杀伤力。所以,这种看法只能使以色列感到不安。

5. 美联社报道伊朗帮助埃及训练飞行员

【美联社德黑兰十月四日电】可靠人士今天说,埃及的飞行员接受伊朗空军的驾驶美国制F—4鬼怪式喷气机的初步训练。    他们说,这种训练飞行员突出地表明,伊朗国王一变他对阿拉伯—以色列冲突所取审慎超然的态度,转而对他在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伙伴们给予越来越大的支持。    消息还着重指出,在萨达特表示愿意接受基辛格所主持起草的第二阶段西奈条约之后,埃及人希望能得到美国的武器。    外交人士说,最近六个月来,埃及空军军官一直在访问伊朗,据信,熟悉鬼怪式飞机的训练工作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他们说,在访问的人中至少包括埃及空军司令穆奈姆。    一位消息灵通的外交官说,「伊朗的外交政策有了新的动向。他们不愿意卷入阿拉伯—以色列的冲突,但是他们在各个领域内表现了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表现过的主动精神。他们简直在变成中东局势中一个更大的因素。」

6. 更正

昨日三版《巴基斯坦总统布托访问伊朗》应为《巴基斯坦总理布托访问伊朗》。

7. 约旦宣布侯赛因将在明年夏天访苏

【法新社安曼十月四日电】据这里今天宣布,约旦国王侯赛因明年夏天将正式访问苏联,日期以后确定。    苏联驻约旦大使今天向里法伊首相发出了这项邀请,请帖表示苏联希望“加强和发展”两国间的关系。    公报又说,约旦政府还同意在今年年底派一个正式代表团访问莫斯科。

第 4 版

1. 《纽约时报》刊登奥德丽·托平发自乌鲁木齐的专稿:《中国最大的省份正在迅速工业化》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月三日刊登奥德丽·托平九月二十七日从乌鲁木齐发给该报的一篇专稿,题为《中国最大的省份正在迅速实现工业化》,摘要如下:    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六周年,但是对新疆的八百万人民来说,也是十二个少数民族和汉族血统的人共同居住的新疆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    几世纪以来,位于西北部的新疆一直是游动的各族人民杂居的重点区域,也是争夺土地和出现无休止地倾轧的场所。新疆一直是扩张文化、哲学和帝国的一个战场。结果是,中国这个最大的省——在共产党人上台以前一直是荒芜和不发达的——几乎是在周围各种不同的区域中间的一块无人地带。    现在,等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两倍半的新疆正在实现工业化,以相当可观的速度发展着,据说每年还在加快速度。访问者的印象是,大多数市镇都在进行建设。    甚至在阿克苏和库车一类的更偏远的城市里也在建设新的建筑物和喷气机的跑道。首府乌鲁木齐计划在两年内建成为从欧洲到中国的国际航线上的一个大机场。革命前没有铁路,现在铁路已经从北京、兰州等地通到乌鲁木齐。大约一万二千英里的公路把各个地区联系起来。    官员们说,一九四九年以来,已经建成投产的有两千多工厂、矿山和油井,生产铁、钢、煤、石油、有色金属、机械、皮革、化学品、纺织品和食品。    在乌鲁木齐饭店的一个很大的接待室里,一些西方人——其中有本人,我在共产党胜利之前和以后经常访问中国——坐着喝茶,吃着放在桌子上的哈密瓜、无花果和当地的其他水果。在客人们吃水果时,一位维吾尔族负责人提买尔解释了自治区和省的区别:    “自治区有权根据居住在这个地区的民族的特点、兴趣和需要制订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的辅助条例。我们还自理财务。我们可以把每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五留给自己使用,而省只能留用百分之三。”    新疆不仅有富饶的自然资源,还有很多美丽的自然风景。天山山脉把这一地区分为南北两部。山坡上到处都是牲畜,有牛羊,还夹杂着一些新品种马,它们在牧场上吃草,大片牧场使新疆成为中国重要的畜产区之一。经常可以看到著名的双峰骆驼自由自在地走着,饮水于溪,也能看到装满水果的马拉车。    人们称这一地区是水果之乡,新修建的二百四十个水库的水流入两百条干渠,使农民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些区域变成了果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可耕地得到了灌溉,以确保植物的不断生长。    在公路旁边的是哈密瓜田和果园。允许人们在车停时尽量摘了吃,但不能带走。

2. 恰巴克教授在香港谈我核能研究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九月三十日刊登一篇题为《中国核能研究水平高——欧洲核能专家恰巴克谈访华行》的专访,摘要如下:    欧洲核能研究中心恰巴克教授及其夫人,目前结束在我国的访问后经港返回欧洲。在港期间,他接受了本报记者访问,畅谈了中国核能科学和高能物理学的发展情况。    恰巴克教授是欧洲核能研究中心的高能物理学教授,他表示,研究中心设于瑞士的日内瓦,是欧洲十二个国家的联合研究机构,目的是通过这些国家的合作研究,打破美苏在核子研究上的垄断。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对这次能与中国科学工作者建立起首次的学术交流,感到非常高兴。    他说,在核能研究方面,已经达到世界水平。在北京和上海的核能研究所内,他分别参观了两个核子反应炉,它们都是用于科学研究的。在北京的那一个是由苏联设计的,集中应用于同位素的分离方面。但在一九六○年代初期,苏联把所有援助中国的专家撤退了,并把所有设计的蓝图带走,当时这座核子反应炉还未建成,于是中国科学工作者们便以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己设计图则、制造仪器和设备,结果把它完成了。上海那个核子反应炉则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用于放射性化学的研究。恰巴克教授认为,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达到很高水平。    他并说:“此外,我们还参观了一座热核反应炉,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中国科学工作者们毋须进口外国的技术,自己把这座热核反应炉制造出来,而且还达到很高的水平呢!”    “在固态物理学方面,中国的科学工作者正进行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用中子的射束来研究结晶体。在高能物理学方面,中国亦已开始研究,中国的高能物理学工作者对外国在这方面的先进研究很注意,他们正在寻找发展研究这门科学的最佳途径。”    他并说,就他所接触到的中国科学工作者而言,他们对世界先进的科学发展消息很灵通,连最近一个月前最新科学的发展和发现都很清楚。现在,中国正在大量培养年青的科学工作接班人,这样使中国的科学发展进度更快速。    最后他表示,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中国的科学研究是著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他说,在参观的学校如清华大学里,都看到学生们在校办的工厂里或到校外的工厂里劳动实践,例如,清华大学的学生自己制成了中规模集成电路台式电子计算机及数字控制的铣床,这种教育、劳动和生产三结合的政策,有利于培养出大量负责任的和优秀的青年科学工作者。

3. 香港《快报》五日报道:《中共再展统战 六十五名释俘日内来港》

【本刊讯】香港《快报》十月五日以《中共再向国府展开统战六十五名释俘日内遣送来港》为题报道:    中共计划在今年双十国庆前,利用本港为基地,向国府展开另一次统战攻势,六十五名被称为“武装特务”和“特务船船员”的释俘,将于日内抵本港。    中共“中国新闻社”昨第一次在本港发表该六十五人的名字、身份及照片。    据一项消息说,该批遭中共囚禁了十年至十五年不等的人士,将于本月七日前后,由罗湖进入本港。到时,本港左派会展开一连串的宣传攻势,也许制造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戏剧化活动。    被指为国民党“武装特务”,囚禁多载,而于今年中共“国庆前夕”获释者共一四四人,据新华社上月二十九日在北京报道,“有六十五人要求回台湾同家人团聚”。中共此项政治活动,显然是今年四月十名“战犯”获释以来,第二次向国府采取的统战。    据过去来自台湾的消息说,国府拒绝十名“战犯”入台,是防止一批批的“释俘”,彼起此伏地涌入台湾,中了共党宣传圈套。    “中国新闻社”昨发表有关六十五名“武装特务”和“特务船船员”的个人资料显示:除其中三人的家人分别住在港、澳和新加坡外,全部释俘有家人的,都住在台湾。    该等人士被俘情况与上次的“十战犯”不同,后者是中共席卷大陆时,交战下被俘,而这六十五人,则是在大陆赤化后冒死越境的破坏者。

4. 香港《明报》社评:《理难拒绝 不愿接纳》

【本刊讯】香港《明报》十月五日刊登一则社评,题目是《理难拒绝不愿接纳》,摘要如下:    这次的六十五人,与上次的十人性质颇有不同。那十人是一九四九年以前国共内战时被共军所俘,而这六十五人则是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五年所俘虏。    中共当然希望这六十五人能回到台湾去。但台湾能不能接受呢?    与上次的十人相比,这次六十五人能够回台的有利条件是:一、他们都是台湾国防部情报局派去大陆的,可以说是蒋经国的直系部属,做了这样危险的工作之后,居然能保得性命,台湾似乎没有理由拒绝接纳。二、其中有些是台湾出生的,大都有亲属在台。三、他们的上司和僚友目前仍在台湾担任国防部的情报工作,如对他们弃之不顾,总有些说不过去。势不免大大影响在职人员的士气。    但他们也有比较不利的情况。据中共官方新闻机构报道,他们在获释之时,“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六十五人比较年轻,政治思想较易变迁。台方对他们的顾忌,远比对那十人为多。    当十名战俘来香港之初,台方似乎有意接纳,后来政策有变,终于决定一概拒绝。现在方针既已确定下来,恐怕更加不易批准他们回台。但何以拒绝,却也不易有什么言之成理的理由。

5. 美联社报道卡拉汉在安排明年春天访华/美报报道:《美国代表团启程访华》

【美联社布莱克普尔十月三日电】英国外交大臣卡拉汉正在安排明年春天他对中国的首次访问,但北京对他在这次旅行中还打算访问东京有点不高兴。    到这里来参加执政的工党年会的政府权威人士今天说,中国人希望卡拉汉将注意力仅仅集中在他们身上。    这些人士说,由于最后决定(表面上是关于这次正式访问北京的日期什么时候最适合)推迟了,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英国内阁中第二号关键人物也急于打开通往北京的道路,但又碰到一些微妙的复杂情况。    这第二号人物就是贸易大臣肖尔,据说他认为进一步扩大日益兴隆的同中国人的贸易对渴望出口的英国来说有着良好的前景。    复杂的情况是:肖尔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一个威尔逊内阁中最强烈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人。    英国前首相希思的保守党政府一九七二年领导英国加入了共同体。不再是保守党领袖的希思在上月份作为普通议员访问中国的时候,荣幸地受到毛泽东的亲自会见。    工党政府在建立和发展同北京的良好的和认真的关系方面大大慢于它的前任保守党政府。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十月四日以《美国代表团启程访华》为题报道:    致力于向公众介绍国际事务的一些美国组织的领导人组成的一个代表团昨天已经启程,对中国进行为期十八天的访问,他们期望将在北京同中国官员举行会谈,并将去中国一些其他地区进行访问。    这次访问的发起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阿瑟·罗森说,把一些普通公民聚在一起来同中国官员讨论对外事务这还是第一次。    领导这个代表团的是罗森先生和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外交学会理事会副主席赛勒斯·万斯。    这次访问是应中国人的邀请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