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09-11
第 1 版
1. 外电报道:北京隆重欢送西哈努克光荣回国
【德新社北京九月九日电】(记者:巴格曼)今天,在共产党中国送别西哈努克亲王的时候,北京出现了一些动人的场面。中国为亲王的离别用了最高礼宾规格。亲王是北京在亚洲的最坚定的政治盟友之一。 到机场送西哈努克的中国最高级党政领导人异乎寻常之多,为首的是第一副总理邓小平,还有副总理张春桥和李先念以及其他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 西哈努克和他左右的人从外表上看已经承认了柬埔寨的权力的更改。 西哈努克今天穿一身标准共产党式的干部服。 【法新社北京九月九日电】西哈努克亲王今天上午怀着抑制不住的感情同几位柬埔寨政府领导人和他的近亲一起离开北京去金边。亲王就此结束了由于五年战争而不得不远离本国的生活。 西哈努克亲王向到机场送他的中国领导人热情地道别时几乎抑制不住感情。 身穿端正的灰色中山服的亲王同在场的外交官们握手,他对一些外交官说,他希望不久在“我的国家里”同他们见面,对还有一些外交官,则就他们在他长期居住在中国期间对他的帮助和友谊表示感谢。 同亲王夫妇一起乘上飞机的有亲王的两个儿子和几个近亲。西哈努克亲王还同机带着他母亲哥沙曼王后的骨灰盒。他打算把它放在吴哥窟的庙宇里。 【路透社北京九月九日电】(记者:戴维·罗杰斯)柬埔寨的挂名的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在中国流亡了五年零五个月之后,今天乘飞机回金边了。这位前君主在拖了很长时间才回这个受战争破坏的印度支那国家时,受到了盛大的欢送。这位亲王显然受了感动。他临上飞机时说,他找不到语言来恰当表达他的感情。 外国记者都不让伴随西哈努克去金边。 【合众国际社曼谷九月九日电】西哈努克亲王今天飞回金边,受到了热烈欢迎。 金边电台说,这位名义上的柬埔寨领袖同午后不久在波成东机场欢迎他的柬埔寨公民闲谈。 曼谷收听到金边电台的一则广播说,西哈努克乘专机从北京到达金边时,受到了副首相兼国防大臣宋成以及“许多要人和群众”的迎接。 这家电台说,西哈努克走出飞机,检阅了柬埔寨的仪仗队。 这则官方报道说:“亲王在政府其他成员陪同下,向人们挥手致意,热情地同他们交谈。” 这家电台说,西哈努克亲王将住在前王宫里,至少暂时是如此。 【共同社东京九月九日电】题:西哈努克亲王回国,成为人民的一分子为祖国服务 特派记者伊藤北京九日电: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和宾努首相一起于九日上午结束了五年零五个月的北京生活,踏上了归国征途。北京的外交人士透露,这位亲王今后将运用他的丰富的经验和声望主要地从事外交工作,当前将经常来往于金边与北京之间。 据柬埔寨人士说,西哈努克亲王认为今后自己的使命还是外交工作,因此他认为回国后仍以北京为其主要活动场所是方便的。事实上,这位亲王计划三周以内回到北京,本月下旬从北京动身去联合国,出席联大会议。 但是,据西方人士说,这是西哈努克亲王的希望。 乔森潘副首相要求亲王及其家族“成为人民的一分子参加国家建设和柬埔寨革命”,对此,西哈努克亲王完全同意了。 据说,这位亲王在结束一系列外交活动以后,打算亲自参加国家的重建事业,他在回国时的讲话中也宣言:“和人民一起参加重建祖国的事业,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据说,乔森潘副首相向西哈努克亲王提出两项要求:(一)关闭北京的办事处;(二)不同意在金边建立一个使人联想起旧王室的大规模的“元首府”。对此,这位亲王也同意了,认为这两项要求都是理所当然的。 不管怎么样,总之可以说,西哈努克亲王的前途正面临着严峻的革命的考验。
2. 莱尔德在台湾活动后返美
【中央社台北九月九日电】美国前国防部长莱尔德今天说,在这次访华期间,他和中华民国政府首长曾谈及亚洲安全问题以及美国继续信守条约承诺的展望。他再度强调,他认为福特总统今年底访问中国大陆时,美国绝不会接受中共为美共“关系正常化”所提任何有损中华民国权益的条件。莱尔德在记者会中说,美国政府与国会,将继续认为美国与亚洲盟邦所订的共同防御条约,是“非常重要的”。 他不愿对福特访问中国大陆的结果作任何预测,不过他相信,中共所提的条件,不会被美国接受。 这位现任《读者文摘》高级顾问说,他曾与严总统和蒋经国院长等中华民国政府首长研讨越南沦陷后的亚洲安全问题和亚洲局势的改变,以及美国继续信守条约承诺的展望。 莱尔德非常担心自由世界国家,特别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在美苏达成“相互减少武装协议”前,松懈国防并削减军备的计划。他说,“如果我们片面裁军,那么苏俄就不会积极想去达成(相互减少武装)的协议”。要“达成这项协议的唯一成功途径,就是维持我们的军事力量”。他说,“和缓”只是代表“减缓紧张”,并不就是指“和平”,自由世界如果认识不清“和缓”的意义,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他警告说,如果自由世界片面裁军,“我们将面临极大的危险”。他发觉亚洲盟邦已比以前了解共同安全协议的重要性。他特别指出,目前在日本国会中,大家已公开讨论韩国防卫的重要性,而这种情形四、五年前是没有的,他说,“这可能是越南失守后的结果。” 莱尔德在台北作了三天私人访问,已于今天下午搭机离华,经过东京返回华盛顿。 【合众国际社台北九月八日电】美国前国防部长莱尔德今天在这里说,福特总统应该拒绝中国提出的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条件。 莱尔德在《读者文摘》举办的一次午餐会上对记者讲话时说,如果福特总统征求他的意见,他就要这样劝告总统。 他说,他和福特在众议院防务拨款委员会里共事过八期,他俩“私人交情亲密”。 莱尔德六日到达这里以来,已经会晤了严家淦总统、蒋经国院长和蒋介石夫人。据他透露,他同蒋经国讨论了美国对台湾的义务。
3. 美报文章:《北约建立新的战时指挥所》
说美正在西德法国边界建造一个秘密的指挥所,它将帮助北约集团用常规武器而不是用核武器打击苏联在欧洲的进攻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九月七日刊登该报记者发自西德巴尔施泰因空军基地的一篇文章,题为《北约建立新的战时指挥所》,摘要如下: 在这里以西大约五十里的树木繁茂的山麓深处,德国和美国的工兵正在悄悄地建造北约的一个秘密的指挥所,来协调战时保卫欧洲这个极其复杂的任务。 这个新的地堡,位于德国中西部曼海姆以西接近法国边界和接近德国伯尔芬克村的某个地方。设想它将帮助北约最终解决把它折磨了二十年之久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在战斗的混乱情况下,如何使六个盟国的不同空军的近两千架军用飞机保持联系,并越过一条可能从波罗的海延伸到瑞士边界的战线,把这些飞机派往最需要的地方。如果伯尔芬克工程奏效,此间以及华盛顿的美国军事司令们认为,它将帮助使盟军有能力用常规武器而不是用核武器更长久和更厉害地打击苏联在欧洲的一次进攻。 正式说来,伯尔芬克只是作为一个村庄而不是作为一个司令部存在。虽然美国军方的高级人士私下说,无疑苏联人已经知道存在这个工程,但是北约仍然对此工程保密,特别是对该工程的确切点保密。 伯尔芬克工程是否能够象宣扬的那样奏效,仍要拭目以待。 使美国军事高级领导人越来越担忧的是北约的北翼。 虽然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设想,德国中南部将是苏联任何可能的进攻的首要地区,但是若干战略家现在认为,苏联人可能只在那里搞一次牵制性行动,其规模正好足以束缚住驻扎在他们的通道上的庞大的美国和德国军队的大部分。相反,俄国人可能对驻扎在德国北部的荷兰、比利时和英国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因为这些军队只拥有很少的增援部队和规模较大的美国及德国军队的抵抗力量的很少一部分。 正是由于这种担心,美国最近宣布它打算把正在派往欧洲的两个新的步兵旅中的一个首次驻扎在德国北部。 这也是美国空军司令们给伯尔芬克这个新地堡贴上“紧急和最优先”标签的原因之一。 设想这个设施将使北约具备它现在在一个方面并不真正具备的东西:一个超现代化的、集中的指挥和联络中心,这个中心位于离前线很远的地方,除了被一枚相当大的原子弹直接击中外,它几乎可以经得住其他任何打击而存在下去。 这个地堡将是中欧地区全部盟军的司令的战时司令部,该司令部现在设在荷兰。同他在一起的,将是他的负责控制这一地区全部盟国空军的副手,此职目前由美国空军的四星将军埃利斯担任。埃利斯最近同记者谈话时称,这个新设施是“在作出真正的常规战反应并且使政府是有它通过外交途径处理问题所需要的时间方面所采取的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第 2 版
1. 西德报纸文章:《美军到达“海岸线”》
【本刊讯】西德《波恩评论报》九月四日刊登瓦尔特·施密德写的一篇文章,题为《美军到达“海岸线”》,摘要如下: 德美双方决定让美国两个加强旅中的一个旅驻扎在德国北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部队将第一次——估计在下一年春天开始 ——在门兴格拉德巴赫(司令部所在地)北部集团军势力范围内行动。 迄今为止北部集团军由德国、英国、比利时和荷兰部队组成。今后也在德国北部驻军的愿望是由美方提出来的。有两点考虑是决定性的。这是华盛顿对苏军加强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军的回答,另一方面显示了美国在欧洲承担的责任增加了,并证明在越南战争以后它对北约伙伴是可信的。 但其中也有纯军事的观点。美国不想只让其盟友保护其唯一的海上补充供给基地不来梅港。北约认为,苏联人把德国北部的低原看成是坦克向前推进的跑道。北部集团军的所有部队都有固定的战斗任务,因此对于北部集团军司令来说,缺乏可自由调动的后备队。 正是后一个论据将排除这个地区内结盟的欧洲部队正在削弱(荷兰或比利时时时表现出这种倾向)的情况。美国国防部显然高度估价了开放德国北部地区对美国本身的意义。 美国部队第一次参加联邦国防军在北德举行的秋季演习,其中包括估计将从海上登陆的“海军演习”也说明了这一点。估计美国许多政治上重要的人物将参观这次演习。美军第七司令部(海德尔贝格)正在为他们准备一个花费浩大的通讯连络和管理计划。 根据各种推测,驻扎在北部的美国一个旅已到达了不来梅港口地区,美国在这儿有自己的机构。也可能利用附近的小型演习场加尔施特特。 必须看到这种背景,即首先在北德站住脚具有在那里建立一个美国核心的作用,在这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建设。目前,美国军队正处在一个改革阶段,在此阶段结束时,它将更好地适用于在欧洲战场上的活动。
2. 葡总统府宣布:安图内斯等人重新参加革委会
【法新社里斯本九月八日电】葡萄牙新革命委员会今晚宣布一项禁令,禁止透露军事单位的情况以及个人或者集体发表的有关军方人士的立场的声明。它说,违反这个规定将受到惩罚。 在这里举行的这次革命委员会会议是戈麦斯总统召开的。 革命委员会还禁止公布与军方事件或观点有关的任何公报、动议或者文件,除非它们是由总统,革委会、武装部队参谋长、陆海空三军首脑或者国内保安部队大陆作战司令部司令发表的。 作为一项宪法而提出的这个规定立即生效。 革委会说,立此法律是为了制止旨在损害武装部队的“团结、纪律和尊严”的行动。 【路透社里斯本九月八日电】策动亲共的前总理贡萨尔维斯下台的九人温和派军官中的两名主要成员,今晚被重新接纳进武装部队运动的最高决策机构 ——革命委员会。 这两名主要成员是前外长安图内斯和维·阿尔维斯少校。他们是上星期五从该委员会被排除的。重新被接纳的还有何·科·马丁斯少校。他在上届政府中任亲共的劳工部长。 这些决定是在该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之后由总统府宣布的。 该委员会还任命武装部队中共产党派别的主要对手瓦·洛伦索上尉主持一个进一步审查改组该委员会的小组。 这个小组还要研究有二百四十名官兵参加的武装部队运动大会的变化。武装部队三军的每一军种中有两名成员参加这个小组。他们分别由所属军种的参谋长任命。 陆军参谋长法比昂将军和空军参谋长达席尔瓦将军过去都曾公开批评贡萨尔维斯将军。观察家们说,因此,这个小组可能要清除武运大会中的大批共产党同情者,可能还要限制大会的权力。 【路透社里斯本九月九日电】革命委员会后来发表的一项公报说,从现在起只准革命委员会的成员对记者发表谈话。 这实际上是要使贡萨尔维斯本人保持沉默,因为他在五日已被从这个机构中清洗出去了。
3. 美联社报道:美拟邀苏观看“部队重返德国”军事演习
【美联社布鲁塞尔九月三日电】一位消息灵通人士说,美国和它的北大西洋盟国正准备邀请苏联和其他观察家来观看表明在危机时如何把美国军队空运到西德的演习。 这次演习是一年一度的称为“部队重返德国”的演习。预料将有多达五万的美国、西德和加拿大的军队参加这次演习。他们将表演下面这样一种设想的情况:假设“橙色”军队(显然来自东欧)侵犯了一个盟国(显然是西德)的边界。 将把美国一个师的大约三分之二的兵力派来增援设法把侵略者赶回去的“蓝色”军队。 这一系列演习活动是在六十年代末期根据美国和西德达成的一项协议开始的,目的是弥补美国减少常驻那里的军队。 这次演习第一次成为盟国在秋季进行的一系列演习中的一部分。 “部队重返德国”演习一般将在十月份的大部分时间内进行。
4. 美陆军一项调查报告说:美三年间被盗小型武器足以装备十个战斗营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九月一日电】陆军发现,美国在国内和海外的军事设施中的一些武器被盗,这些武器足够「装备约十个拥有最起码的小型武器和弹药的战斗营」。 由陆军的实际安全研究委员会准备的一项三百六十八页的报告说,被盗的武器已落到象恐怖分子的「日本赤军」手中,显然也落到了爱尔兰共和军这样的颠覆组织手中。 这项陆军的调查报告坦率地承认,世界范围的一万零三百四十五个军事武器库和一万九千六百五十二个弹药库的实际安全是不充分的。 这项关于实际安全的详细文件是威斯康星州民主党众议员莱斯·阿斯平得到的,他是对五角大楼经常持批评意见的人。 阿斯平说,他将要求陆军部长马丁·霍夫曼提出一项计划,「以便相当肯定使恐怖组织、特别是海外的恐怖组织不能攫取到尖端武器。」 这项报告具体地谈到: 「在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四年间丢失或被盗的武器、弹药和炸药的总数是巨大的(约六千九百件武器和一百一十万发弹药)。 「这些损失大概将能装备十个拥有起码的小型武器和弹药的战斗营。」
5. 英《苏联问题分析家》文章:《勃列日涅夫主义依然健在》
【本刊讯】英《苏联问题分析家》九月四日的一期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勃列日涅夫主义依然健在》,摘要如下: 赫尔辛基最高级会议最后文件的头一条原则——尊重主权权利——现在竟然在捷克斯洛伐克受到攻击,而正是在这个国家里,这条原则近年来遭到最明显的破坏。更加有意思的是,这次最高级会议刚刚开过,东欧共产党理论家们似乎就故意想把西方的政治家们当作傻瓜,硬说这个最后文件并不是西方政治家们在签署这个文件时所设想的那个意思。 捷克斯洛伐克的攻击,是出现在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论坛》周刊(一九七五年八月六日出版的第三十二期)的一篇文章里面。党的理论家K ·波马伊兹尔写道: “作为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工具,自治可能表现为妄自尊大,独立可能表现为缺乏自我批评和对别人易动肝火,主权可能表现为小心翼翼地防护属于自己的东西……对于发达的社会主义以及即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来说,这些原则就不适用了,相反,它们将变成一种障碍…… “仅仅坚持民族自治、独立和主权的原则——尤其是本着民族主义的精神来解释这些原则——就意味着停止前进而不去实现真正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它意味着用民族偏见损害社会主义事业。 “今天,资本主义西方的反对社会主义的人把民族偏见和民族主义腐化以及沾污社会主义当作他们反对社会主义的武器……他们希望民族主义将把社会主义国家瓦解和削弱到如此程度,以致这些国家将自动地变成他们的一笔横财。匈牙利一九五六年的事件以及我国一九六八年的事件证明,反对社会主义的帝国主义敌人的这些盘算是不现实的……” 毋庸置疑,勃列日涅夫主义依然健在,正潜伏在克里姆林宫里面:莫斯科依然声称它有权干涉东欧国家,以便保存克里姆林宫牌号的社会主义。 有些西方政治家和记者认为苏联在赫尔辛基最高级会议上的声明意味着勃列日涅夫主义已经完结,这些人显然是完全误解了莫斯科的立场。他们显然误解了勃列日涅夫所说的任何人都不应当企图“根据对外政策的考虑”而对别国人民发号施令的那番话。 从莫斯科的观点来看,一九六八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并不是“出于对外政策的考虑”,而是“要保存社会主义的成果”。
6. 英报文章:《勃列日涅夫制止了饶舌》
【本刊讯】英《每日快报》九月九日刊登丹尼斯·布卢伊特从莫斯科发回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勃列日涅夫制止了饶舌》,摘要如下: 一些注视克里姆林宫的观察家曾一直预言,六十八岁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将在明年二月第二十五次党代表大会时退休,这些人现在聪明地不说话了 。 新的说法是勃列日涅夫无意下台。 他享有权力。的确,现在外交界流传的一种说法是,他可能要扩大他对国家的控制,戴上国家元首之类的头衔。他的健康状况现在相当不错,足以让他设想在过了七十岁以后仍继续掌权,并引导苏联度过其历史上也许是最激烈动荡的篇章之一,解决一个比经济、缓和和移民都更加令人不安的问题,即苏联与中国的关系。 如果说如今有什么东西使克里姆林宫感到恐惧,那就是它的东方邻国日益增长的实力——核的、军事的和经济的实力。
7. 更正
九月九日本版《行刺福特的明显图谋失败》一文中“四十五毫米口径自动手枪”,应为“四点五毫米口径自动手枪”。
第 3 版
1. 《东京新闻》报道:《苦恼的缅甸》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八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连载该报驻仰光记者户塚一雄的一篇报道,题目是《苦恼的缅甸》,摘要如下: 缅甸在奈温总统的领导下,正推行一条独自的社会主义路线。目前最使缅甸感到头痛的有两件事,一是反政府游击队;二是经济停滞不前。 今年六月下旬,缅甸共产党试图强渡流经缅甸东北部掸邦的萨尔温江,同政府军发生激烈冲突,经过包括白刃战在内的激烈战斗之后,好不容易被击退。尽管在雨季,缅甸共产党依然出击,这使缅甸方面受到冲击。 据西方军事方面人士说,缅共的势力约有两万人。除八十二毫米迫击炮(中国造)、八十一毫米迫击炮(美国造)等迫击炮和七十五毫米无后座力炮(美国造)之外,还装备有机枪、步枪和地雷等武器,大体上控制了萨尔温江以东地区,事实上已成为“解放区”。政府军只不过固守景栋和孟阳等城市地区这些“点”。 缅共作为缅甸政府军的一个不能轻视的存在而突出起来了。其背景是,印度支那形势的急剧变化大大鼓舞了缅共的士气,此外,中国共产党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给予支持,现在在仰光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此外缅共势力还分散在德林达依地方、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若开区、曼达勒西北部和克钦邦等地,从事破坏无盖货车等政府的运输机关,成为威胁缅甸经济的一个因素。 政府军对缅共感到棘手的原因有,不能有效地对付越南式的游击战术,来自仰光的补给不足,等等。西方外交人士认为,在雨季过后,即十一月前后,从老挝运进多余的武器,缅共将发动旱季攻势,形成一个高潮。 作为反政府势力,少数民族游击队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主要有克钦独立军(二至三千人)、掸邦独立军(四千人)、吉仁国民同盟阵线(六千人)、新孟邦党(一千人)和若干解放党(五百人)。这些组织都以从缅甸人中分出来实行独立为目标,要求扩大自治权,在各地展开小规模游击活动。另外,前总理吴努等反政府势力也约有一千五百人左右。但由于吴努前总理等重要干部流亡国外,内部发生了分裂,处于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活动的状态。这样看来,当前奈温政权的最大敌人,似乎依然是缅共。 在社会主义国家缅甸的首都仰光,令人吃惊的是,笔记本和手纸等纸张全然没有。维尼龙和火柴也是贵重品。相隔数十年之后再访缅甸的人经常说:“仰光没有一点变化。”旧貌全然未变,意味着新的建筑物一个也没有。 缅甸从去年四月开始实施第二个经济建设四年计划,目标是:一、提高国民生活;二、提高平均生产;三、扩大国民总产值等。全力发展农业、渔业、林业和运输业。估计人口的增长率为百分之二点二,指望实际增长率每年平均为百分之四点二。 不过,过去的成就决不是令人满意的。如果减去百分之二的人口增长率,那么,几乎都是零增长或负增长。拿一九七四年度的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来看,出口为十三亿五千五百万缅元,进口为十四亿七千万缅元,外汇储备额已低于一亿美元,外交人士对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能否实现今后计划的目标感到担心,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现在,成为缅甸经济发展的最大的癌症是经济的管理和领导体制不得力,官僚机构无能为力和缺乏协作。但最重要的也许是计划经济的通病——死气沉沉的洪水已淹没了公务员的脖子。 建筑公司盖了房子,但和电力公司不通气,没有电,就总也住不进去,这类互不协调的行政现象到处可见。配给制度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缅甸政府把基本的生活必需物资都置于政府的统制之下,实行配给制。例如,每一个人一个月配给大米一缅升(合一点六公斤)、糖半磅、菜油(花生油)一缅斤、一年配给可做两三条腰带的布料、灯油四加仑(约二十公升),另外还配给洋葱、鱼酱油、虾精、炼乳等。 然而配给品能够到手的只有限量的一半到三分之一。这也是由政府、商店在发薪的当天限定时间内配给,因此勉强维持生活的人,不事先借钱就会错过购买的机会。于是,剩下的配给物资就从后门流入黑市,国民就要按高出官价一两倍的价钱买配给物资。 不过,缅甸人说,大米也好,菜油也好,在乡村,多得很,只是城市里没有,因为农民不愿意向政府缴纳,都藏了起来,而且运输途中又被偷出一些,运到仰光已经丢掉三分之一左右。 就是说,从农民到公务员都满不在乎地到处搞贪污,做黑市买卖,走后门等等。 就业难,更加重了生活的困苦。在缅甸每年有一万人从大学毕业走出校门,但能够找到职业的仅有百分之十。其余全部失业。学生们想以反政府示威来壮声势也是很自然的。 尽管如此,但缅甸人说:“奈温体制不会垮台。”因为缅甸和邻国印度、孟加拉国不同,本来就是一个富饶的国家,怎么也能吃得饱,过着最低水平的生活。并且还保留着佛教的大家庭主义。因此它的经济状况按先进国家的经济观点是无法衡量的。缅甸经济的这种对立与调和“同居”的现象今后似乎将继续存在下去。
2. 美报报道:《叛乱分子使菲律宾的冲突继续》
【法新社马尼拉八月二十一日电】马科斯总统今天正式接受了两名穆斯林反叛领导人的投降,并且宣布菲律宾南部的明达瑙的战斗“开始结束”。 马科斯让这两名投降的反叛领导人当着记者和电视摄影记者的面举行宣誓效忠仪式,这两名领导人是前穆斯林法官卢克曼和穆斯林叛军司令卡卢昂。 卢克曼自称是法律顾问和主张独立的摩洛全国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成员,而卡卢昂自报的身份是摩洛全国解放阵线南苏禄准军事部队的司令。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九月五日刊登丹尼斯·奥利里自马尼拉专发该报的一则报道,题为《停火的有效性可疑》《叛乱分子使菲律宾的冲突继续下去》,摘要如下: 分立主义的摩洛民族解放阵线在菲律宾发动叛乱活动已经三年了,和平目前仍然象过去一样不可靠。尽管政府宣布已于八月十四日达成了停火协议,而摩洛民族解放阵线发言人却说并没有达成过这样的协议,还否认这个组织曾委派过什么人去同马尼拉谈判停火。他们说,摩洛民族解放阵线准备无限期地打下去,政府在前两个星期宣布的“投降”并不影响叛乱活动。 穆斯林人士说,最近一批投降的人只代表了苏禄群岛的霍洛岛上六个主要叛军司令部之一的一部分。穆斯林人士估计摩洛民族解放阵线的总兵力大约有三万人。 这支叛乱力量在从一九七二年以来的各个时期拖住了菲律宾军队的百分之四十到六十,迫得政府不得不加紧招兵。军队人数由军事管制前的六万五千人增加到了目前的大约十二万,下一年预定要扩大到二十万。 军事预算已从一九七二年的九千万美元增加到了今年的大约三亿五千万美元。
3. 美国《纽约时报》文章:《马科斯说明了进一步控制美国基地的计划》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九月七日刊登福克斯·巴特菲尔德六日从马尼拉发出的一篇文章,题为《马科斯说明了进一步控制美国基地的计划》,摘要如下: 马科斯总统今天说,美国和菲律宾已开始非正式会谈,目的在于使菲律宾对设在马尼拉重要的美国海空军基地拥有更大的控制权。 马科斯在总统府接见记者时强调,他的目的是要使这些基地置于菲律宾的主权范围内,并且使这些基地除了作为军事设施外还成为经济上有用的地方。 马科斯说:“我本人预料谈判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美国官员虽然对马科斯的总的目标表示同情时,却说他们仍然摸不准马科斯到底想要得到什么,并且认为今后的谈判可能会很费劲。 据马科斯说,迄今为止,谈判一直只限于他本人和美国大使威廉 ·沙利文之间的会谈。菲律宾政府已草拟了一份详细的谈判文件,这份文件即将送交给美国大使馆。 据了解,由于美国在印度支那遭受巨大失败,马科斯对菲律宾旧日作为美国附庸的形象变得十分敏感,并表示决心使他的国家转到第三世界不结盟国家的行列中。 南越外长阮氏萍在利马举行的不结盟国家会议上指责说,菲律宾有美国基地,因此没有资格成为不结盟国家。受到严格控制的马尼拉报纸最近对这一点大肆宣传。 马科斯总统在对记者谈话时说,越南战争“教育了我们大家,也包括美国在内,我认为,努力争取自己的独立的人按美国的命令办事显然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总统解释说,他准备就向美国提供基地内的方便条件问题举行谈判。因为他承认需要“在太平洋保持力量均衡”。 但是马科斯在设法改变基地地位问题上面临着伤脑筋的进退两难的局面。因为这些基地对菲律宾的经济来说是很重要的,这里仍然存在着强烈的亲美情绪,特别是在马科斯指望得到其支持的老百姓中间更是如此。 在菲律宾,这些基地雇佣的人仅次于政府。据美国海军发表的数字,仅苏比克湾一地就给菲律宾提供了七千九百五十万美元。 位于苏比克基地附近的拥有十九万五千人口的奥隆加波市几乎完全依靠美国的军事开支为生。约有一万五千名菲律宾人在该基地的庞大的舰只修理厂或补给仓库工作,同时,每天约有七千名水兵光顾奥隆加波的数以百计的酒吧间和夜总会,平均每人一次就花十美元,一年大约花二千九百万美元。克拉克空军基地在贫困的中吕宋地区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力量。 在这两个基地中,据认为,苏比克对美国在太平洋的战略力量更具为重要。克拉克基地目前主要是作为仍然驻在泰国的美国空军部队的后勤转运中心,但是苏比克是整个第七舰队的修理、补给和维修的综合基地。那里每天平均有十到十五艘舰只。在菲律宾和珍珠港之间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设施。 虽然他在接见记者时避免详细说明他的计划,但是他的同事说,他大概希望让菲律宾军官负责管理这些基地并降下美国国旗,现在美国旗同菲律宾国旗并排飘扬。这将有助于缩小美国主权的痕迹。
4. 泰外长宣布:泰驻美大使英萨利在纽约会见
【法新社曼谷九月九日电】泰国驻美国大使阿南·班雅拉春和柬埔寨副首相英萨利最近在纽约会见了一次,决定他们两国将尽快互派大使。 泰国外长差提猜昨晚向报界宣布了这件事。 这次会见是九月三日在纽约进行的,这两位官员都是到那里去参加联合国大会的。 据差提猜说,英萨利感谢泰国政府在柬埔寨新政府成立后不久就立即承认了它。
第 4 版
1. 日报报道:《三木拜托美国在日中条约问题上从中斡旋》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九月九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三木和福特八月二十五日会谈时,拜托美国在日中条约问题上从中斡旋,以打开因“霸权”问题造成的胶着(状态),期待着美中十一月会谈》,摘要如下: 据政府首脑人士八日透露,三木首相在八月的日美首脑会谈期间,单独同福特总统会谈时,对预定十一月访华的福特总统说明了日本政府的立场,即,为了打开搁浅的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的局面,反霸权条款如果作为普遍的和平各项原则,明确写进条约里也可以,日本也希望早日缔结。并拜托福特总统居间斡旋说服中国。据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方面对首相的评价超乎预料的根深蒂固,通过一般的谈判是很难彻底消除印象的,因此,要求福特总统予以协助。尽管对中国方面的态度仍然感到担心,局势很难判断,但是,首相确定的方针是,通过这样的努力,最迟在年内使该项条约谈判达成协议。 首相在访美之前,为了解决霸权问题,曾一度想过在日美联合公报里写进反霸权条款的问题。目的在于把首相的下述认识进一步“普遍化”,即:反对霸权主义,“如果作为反对把武力,政治力量或经济力量,强加于其他国家的和平原则,是应该的”。 在日美之间由于宣布把反对霸权作为和平原则,这不是指苏联等特定的第三国而是作为普遍原则,是能起到宣传效果的。但是,有人认为,首相如果这样做,“把日中问题通过日美来处理,是不好的”。 外务省也认为在日美之间作这种宣布是奇怪的,从而表示反对,所以未能实现。 因此,首相用要求福特总统予以协助和理解的形式,事实上是拜托(美国)居间斡旋。据说两位首脑在下述看法上是一致的,即在越南战争后的亚洲政策中,对华政策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日中之间存有芥蒂,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并希望早日缔结。 首相判断,条约谈判永远搁置下去会给日中关系带来坏影响,在国内还有可能被利用为追究首相等的“政治斗争的工具”。因此,首相确定了尽可能在今秋,迟则也要在年内缔结的方针。 打开这种局面的动向,外务省也以刷新首脑的人事安排为开端,终于转向积极姿态,日中外长会谈就是这一努力的结果。 【法新社东京九月九日电】日本首相三木已要求美国总统福特向中国阐明:如果不是针对任何一个特定国家的话,日本就把“反霸权条款”写进日中条约。 政府人士昨天透露,三木是在上月访问福特举行最高级会谈时提出这一要求的。 据这些人士说,福特答应在他同中国领导人会晤时将尽力这样做。 一些政府人士说,两位领导人已商定,鉴于中国问题的重要意义,福特先生将向中国领导人提出这个问题。
2. 曼谷《星暹日报》报道:泰皇族代表团将于十二日访华
【本刊讯】曼谷《星暹日报》九月七日报道: 据有关方面消息透露,泰国皇族代表团一行四十人,定于九月十二日访问中国,作为中国政府贵宾,访问时间为期两周。 团长是哇拉暖亲王(皇姐夫)的姐姐诗里梭广女亲王,团员都是亲王,例如:遏航公司副董事长卡斯他越亲王、蒙昭抑差哇立等。 消息并透露:这次泰皇族代表团的应邀访华,可能为皇太后访华铺路,因去年周恩来总理曾通过外长邀请皇太后访华,如今两国关系已正常化,中国可能再通过该代表团,邀请皇太后访华。 惟无论如何,消息指出:皇太后之访华,必须由政府亲自禀奏请求,至今克立总理的政府仍未向太后禀奏,但这件事可能在皇族代表团访华归来后,有一定的头绪。 灵通人士指出,这次四十人的皇族代表团访问具重大意义,这是中国与泰皇族的首次接触,通过此次接触,必将导向更进一步的接触,以至达到中国与皇室之间的接触,促进双方的了解及友好关系。 【本刊讯】曼谷《中华日报》九月六日刊登一则报道说: 皇上陛下亲自御赐恩准一个四十人皇族代表团于本月十二日应中国政府之邀向中国展开为期十五天的亲善访问,此为中泰两国几十年来的一件盛事。皇族代表团此次访问中国将为中国政府贵宾,除访问中国北京外,并将访问中国其他城市以及名胜古迹。 外交部情报厅长尼赛说,皇族代表团此次访问中国,没有其他的政治活动。但观察家认为皇族代表团此次访问中国具有重大政治意义,显示中泰两国各阶层的密切历史关系已经全面恢复。因此,皇族代表团的访问中国对增进中泰两国人民了解及促进友好关系将作出重大贡献。
3. 日《产经新闻》报道:《为举行日中外长会谈确定方针》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九月九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为举行日中外长会谈确定方针,关于霸权问题,以向苏联转达的方式处理,在条约正文中写明“反对”霸权条款,不意味指特定的国家》,摘要如下: 外务省人士八日就难以取得进展的日中和平友好条约问题表明了如下意向:把反对霸权看作普遍原则之一;把不是以特定的第三国为对象这个日本方面的解释转达给苏联,以此来处理“霸权问题”。宫泽外相在本月下旬出席联合国大会时,将同中国乔冠华外长举行会谈,由于日本方面在霸权问题上确定了这样的处理方针,所以,可以认为,参加两外长会谈的基本姿态将是:一、日中任何一方都不谋求霸权;二、反对任何其它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即在条约的正文中写明这个霸权条款的前部分和后部分的措词是不得已的。 问题是同苏联的关系。宫泽外相七日会见记者时说:“反对霸权是普遍的原则,即使中国是作为政策来对待,由于日本是作为原则来对待的,所以(对霸权的解释)并不是一致的。”他承认,即使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正文中写明反对霸权,围绕其解释问题也是同床异梦的。 因而,在联合国举行的日中外长会谈中,将要查明中国是否有即使同床异梦也要缔结条约的打算。 如果中国方面允许同床异梦,那么日本想同中国缔结条约,并把日本方面对霸权的解释转达给苏联,通过把它形成文字记载下来而把苏联的担心抑制在最小限度上。
4. 曼谷《新中原报》报道:泰国戏剧艺术团定十月访问中国
【本刊讯】曼谷《新中原报》九月六日报道:泰国副艺术厅长说,派送戏剧艺术团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一事,已决定于今年十月前往,在未至中国访问之前,艺术厅决定于本月二十六日假国家剧院举行大排演,以让总理先行欣赏。
5. 香港《读者文摘》文章:《传奇人物庇隆》(待续)
【本刊讯】香港《读者文摘》一九七五年九月号刊登一篇题为《传奇人物庇隆》的文章,介绍庇隆一生的政治活动,摘要如下: 三度出任阿根廷总统的庇隆是宣传家最理想的人物。他雄姿英发,笑口常开。他穿着将军制服,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总统府的阳台上,用清越而富于感情的声调演说,使群众大为激动。列队游行时,他常在首都的大道上策马而过。 庇隆在三十年非凡的政治生涯中,有人对他忠心耿耿,也有人恨之入骨。两代的阿根廷工人都因为庇隆提高了他们的地位,使他们有了自尊心,因而把他视为多少带点社会主义色彩的救主。其他的阿根廷人则谴责他是法西斯主义者、独裁者和善于煽动群众的机会主义者。谁说得对?有时候也许大家都对。 庇隆一八九五年十月八日出生于离布宜诺斯艾利斯约九十五公里的洛沃斯。父亲为庇隆和他的哥哥延师在家课读。九岁时庇隆给送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入学。他在老年时回忆说:“我从来不用功读书。”十五岁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业平平,运动方面却很出色。一九一三年他毕业了,被委为陆军少尉,年仅十八岁。他是军中多年的剑术冠军,也是马球及滑雪健将和手枪神射手。 此后二十五年,庇隆在军中逐步晋升。一九三九年,他的第一位妻子奥雷丽亚·蒂松身故,他被派往意大利学习山地战术。在那里,庇隆中校晤见了墨索里尼,他也对以劳动阶级社会主义为幌子的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发生了兴趣。一九四一年回阿根廷后,庇隆参加了服膺极端民族主义、同情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军官们组成的秘密团体。一九四三年,这些军人推翻了不得人心的右翼文人政府。 分派官职时,庇隆自动要求出任劳工部长。这是个毫无作为的部门,因为阿根廷政府一向代表少数大地主的利盒。工人的收入只够糊口,住的是首都及其他城市周围的贫民窟,境遇悲惨。庇隆就任之后便逐个召见工会领袖,问他们想为工人争取些什么。他们战战兢兢地陈述苦况。跟着庇隆便请准总统发布改善工人生活的命令。他又进一步打破传统,在小酒馆和工人一同坐着喝酒,用市井俚语交谈,工人们大为高兴。一个反对他的人回忆说:“你没办法不喜欢他。他说的话即使你明知不对,也会相信。” 工人得到的好处越来越多,工资提高了,有便宜房屋可住,还有范围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作为保障。工人从此死心塌地拥戴庇隆,这种拥戴成为庇隆的政治基础达三十年之久。一九四四年一月,庇隆遇到了一位二十五岁的广播界艺员,名叫玛丽亚·埃娃,但坚要人们叫她艾薇达。她心思灵敏,和庇隆一样胸怀大志。 庇隆在劳工和社会福利部给了她一个职位。庇隆本来就有表演天才,经艾薇达指点后,表演手法更为到家。在一群穿着茶褐色军装的同袍中,他独穿白色制服;砌砖掘沟——衣冠楚楚,笑容可掬地让人拍照。 庇隆权力日增。除了劳工和社会福利部长外,他兼任国防部长,后来又再兼副总统。他是煽动力极强的演说家,能操纵听众的情绪,使他们哄笑、落泪或激昂愤慨。可是乱子发生了。疑忌他的军人终于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九日,他五十岁生日的第二天,迫他辞去所有三个职位,并把他逮捕,拘禁在拉普拉塔河中的一个岛上。 庇隆被囚后,怂恿工会领袖号召在十月十七日举行总罢工。艾薇达不辞劳苦地在各工厂区奔走,发动工人在这天到总统府前举行大示威。工人成千上万地拥入市内,挤满了五月广场。他们齐声高喊“我们愿为庇隆而死!”的口号。军人只好屈服,庇隆被带到总统府在阳台上露面。当时是个炽热的晚上,群众中男人都脱掉衬衫。翌日某报轻蔑地称那些示威者为“不穿衬衫的人”。庇隆和他的追随者立即抓住这名词作为他们正在萌芽中的群众运动的标志。(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