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06-18
第 1 版
1. 赖斯顿发自巴黎的报道:《德斯坦谈联盟》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六月十五日刊登赖斯顿从巴黎发的一篇文章,题为《德斯坦谈联盟》,摘要如下: 法国总统德斯坦说,他担心世界经济问题,但是他更加担心的是主要工业国的政治领导人未能在一起就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会谈。 他前几天在爱丽舍宫与我的夫人和我谈话时说,住在巴黎或者华盛顿是很容易看不到目前的“资本主义危机”的规模的。他说,但是从外面来看,明摆着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看来绝对处理不了它们的经济和货币局面。 他说,我们有通货膨胀和失业这些共同的问题,我们的货币是不稳定的,我们的经济增长前景肯定比不上过去了,合作精神消失了。他又说,令人感到困惑的不是危机本身,而是“在资本主义的伟大领袖之间从未进行认真的会谈来说明我们现在要做些什么”。 记者问他,他为什么反对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前些日子在布鲁塞尔提出的建议:北约政府首脑定期开会讨论较为广泛的问题。 他回答说,原因有二。一是技术性的,另一个是较为实质性的。法国并不认为北约对协调更广泛的政策负责。它是设立在西欧和大西洋的防务组织,没有“充分的资格”来讨论经济和金融世界的组织问题。这是技术上的反对意见。实质性的一点是,参加十七个或十七个以上的国家的会议,公开地讨论这些微妙和根本性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他说,这些问题必须在承担重要责任的国家之间进行——这是非常少数的人们之间、并且差不多是秘密地进行会谈的问题。 记者问,这岂不是等于恢复戴高乐将军的这样一个建议,即建立主要大西洋国家的“管理委员会”来就重大的世界问题进行磋商。当戴高乐的建议最初提出时,他是否同意它?他回答说,坦白地说,是的。他现在是否同意?他说,很难同意,因为形势已变,现在必须考虑日本。 德斯坦总统谈到许多其它问题,如中东、葡萄牙和南欧其它国家的政治危机、英国的严重经济危机、政治中的人的因素,但他总是不离主题。 他安详而有礼貌,但却不断提到他认为是美国的缺点。他批评美国的巨额预算赤字,他认为奇怪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国家在政府中竟没有经济领导人。他说,这是不能相信的。 他说,他还认为,世界问题的中心现在已从工业世界转到第三世界去了。他预言,今后二十年标志着政治和社会演变进程的真正重要的事件,将不发生在工业国家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他说,在这方面,法国由于具有长期的殖民经验,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他说,他感到惊奇的是,美国根本没有感到这一点。德斯坦总统说,基辛格国务卿“非常精明”,但是,他也没有看到法国即将发挥这种作用。 记者问,那么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不是一个更为深刻的分歧?西方可以起团结作用的精神或思想是什么? 他回答说,有一个起团结作用的思想,那就是自由。他说,但是,自由意味着某种“自我毁灭的结构”,自由意味着分裂的自由,彼此对立的自由。 他说,其它国家也缺乏共同的信念。但是它们有共同的任务。中国的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社会。阿尔及利亚和智利的任务是把自己组织起来。但是我们西方的社会是组织起来了的,我们的信念不是使人民团结起来而是倾向于使他们分裂的那种信念。 这是一次相当可悲的谈话,他非常奇怪地要求美国给予领导,而他在过去是经常拒绝美国的领导的。
2. 西方记者报道勃列日涅夫的一次谈话
【德新社莫斯科六月十五日电】勃列日涅夫今天出来参加了俄罗斯联邦选举,他告诉询问他的外国记者说,他的健康状况“很好——难道你们看不出我身体很好吗?” 在谈到波恩同东方缓和的建筑师、前西德总理勃兰特计划访问苏联时,勃列日涅夫说他期望勃兰特本月底之前能来。 当问到他本人什么时候访问美国时,他说:“在欧洲安全会议之后。”当问到他估计欧安会何时能结束时,这位党首脑说“这就很难说了”。 【法新社莫斯科六月十五日电】党首脑勃列日涅夫今天在这里说,他将在赫尔辛基欧安会最高级会议之后去美国。勃列日涅夫看来很健康,但有些消瘦。 勃列日涅夫在俄罗斯加盟共和国苏维埃选举时投票后同记者们简短地讲了几句话。 当问到赫尔辛基最高级会议什么时候举行时,他回答说:“我相信在今年。日期还没有确定下来。会议很快就会召开,不是在六月就是在七月。确切的日期并不是那么重要。” 他接着说,他将在赫尔辛基最高级会议之后去美国,但他并没有讲明他访问的日期,在访问时,他同福特总统将签署限制战略武器协议。 勃列日涅夫同记者们的谈话只持续了几分钟。地点是在莫斯科市中心“少年宫”,那儿设立了一处投票站。 【美联社莫斯科六月十五日电】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十五日对有关他健康情况的猜测一笑置之,并且表明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要成为一个非常忙的人。 勃列日涅夫暗示今年克里姆林宫的日历上有一个排得满满的时间表,他说,“几乎没有时间”来准备订于明年二月召开的第二十五次党代表大会。
3. 泰官员阿南在香港谈泰中关系
【美联社香港六月十六日电】泰国驻美国大使阿南·班雅拉春今天从曼谷抵达香港,将去北京讨论泰国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问题。 阿南将于明天离开香港去中国。 阿南说,预料,差提猜和中国外交部长将于七月初达成建交协议。阿南说,泰中关系将会平衡泰国同世界大国的关系。 陪同阿南前去访问的有外交部政治厅主任哥颂·信瓦南达、东南亚局长德·汶纳和外交部另外两名高级官员。 【法新社曼谷六月十六日电】阿南大使在动身前对记者说,这次谈判将在泰国和中国外交部官员已拟定的联合公报草案的基础上进行。 他表示,有“少数几个问题”要解决;代表团在大陆逗留多长时间将取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情况。 泰国外交部长差提猜定于六月二十七日去大陆签署联合公报。据官方人士说,预料,联合公报将于七月一日在曼谷和北京同时发表。 【路透社曼谷六月十六日电】泰国的高级外交官之一阿南·班雅拉春今天已离开这里去北京同中国商谈建立外交关系的协定。 驻美国和联合国大使阿南在动身前对记者们说,谈判中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但是我希望能谈成功”。 他没有详谈可能出现什么障碍。他说,两国政府之间一定要达成协议,然后泰国外长差提猜本月底才能去北京。 泰国总理克立·巴莫今天说,他将先同内阁磋商,然后才能决定他本人是否要去北京参加签字仪式。但是,他说,他眼下认为还不必要这样做。 【本刊讯】曼谷《民族报》六月十六日报道: 泰国外交部一官员昨天说,台湾驻曼谷大使海军将领马纪壮将不得不在泰国宣布同北京建立了关系之前离开这个国家。 但是他又说,预料不会发生什么问题,虽然台湾可能作为一种形式,对建交提一下抗议。 他说,与此同时,已给泰国驻台北临时代办一些时间,以便在离开该市之前变卖财产,但是已指示他尽快离开。 同时,民主党议员悦·勒立昨天说,他正在草拟给党魁社尼·巴莫的关于他最近中国之行的结果的报告。报告将支持同中国建交。 曾经任泰国驻莫斯科大使的悦·勒立说,他还将告诉该党说,苏联和中国之间的裂隙很宽。
4. 美报文章:《同马科斯签订协定是中国的胜利》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六月十五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同马科斯签订协定是中国的胜利》,全文如下: 上星期在马科斯总统访问北京期间完成的中国和菲律宾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工作,是中国外交的一大胜利。正当美国力量日益衰落的时候,它加强了中国在亚洲称霸的雄心。 马科斯曾经是强烈反对共产党的。他在上星期说,他认为中国是不发达国家的当然领袖。马科斯的支持,对北京同苏联在亚洲和发展中世界的其他地方的影响作斗争可能是有盒的。 菲律宾的转变进一步削弱了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的地位。台湾政府在这项协定在北京签字以后数小时结束了同马尼拉的外交关系。国民党现在只同二十六个国家有外交关系,而北京则同一百个国家有外交关系。 尽管中国人在拉拢菲律宾(在华盛顿对北京比较敌对时,它是美国的一个不抱任何疑问的盟国),但是他们仍然希望美国在这个地区保持相当大的力量。 他们担心,如果美国仓促离开,这个地区就会太容易受俄国的影响。
第 2 版
1. 英报谈西德陆军改组的文章:《增加大炮,减少人员》
【本刊讯】英国《每日电讯报》六月十三日刊登军事记者汤普森发自基尔的一篇文章,题为《增加大炮,减少人员》,摘要如下: 西德陆军正在跟英国陆军同时进行改组,其结果是,他们的人员将减少,坦克、大炮和人员运输装甲车将增加。 但是,相似点就到此为止。来因军的改组将使英国的装甲和炮兵团以及步兵营的规模扩大,而装甲和机械化步兵营的规模将大大缩小,但数量将增加。 虽然英国陆军的旅一级将予取消而代之以由五个装甲式步兵单位组成的小型师,德国人却将保留旅一级的部队,并把旅里的装甲式机械化步兵单位从三个增加到四个。 德国人坚决相信旅一级的部队,并认为,根据欧洲的现代战争的条件,各级部队不应负担过重。 他们认为,一个装甲排应有三辆坦克,一个装甲连应有十辆坦克。 他们的战术理论所根据的是,坦克将继续作为陆军中最重要的常规武器系统,德国的空运师将解散,它的三个旅将拨归德国的三个军。 每一旅将包括两个机动空运营和一个工兵营,其任务是设置反坦克障碍。 除了进行连络和观察以外,德国陆军的直升飞机将集中在团一级,每一军将有一个这样的团。 德国的机械化步兵、轻步兵和其它部队有一系列反坦克武器。我星期三看见在部署美国的“管、光、线”导弹和法德的“鸢式”反坦克导弹。 将为英国陆军购买后一种导弹。这是一种轻便的反坦克弹道导弹,从二百米到二千米都有效。德国人把它用作连和排的武器。
2. 美国《纽约时报》专稿:《离职一年的勃兰特又象西德总理一样行事了》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六月十四日刊登克雷格·惠特尼发自波恩的专稿,标题是《离职一年的勃兰特又象西德总理一样行事了》,摘要如下: 勃兰特突然辞去西德总理一职一年后,几乎又象一位总理一样行事了,这引起了人们的某些议论,认为他是想东山再起。 一俟苏联共产党领袖勃列日涅夫动手术恢复健康之后,勃兰特就将飞往莫斯科拜访他和其他苏联领导人。他们将谈到西德对东方的政策。 今年三月,勃兰特曾去华盛顿同福特总统会见了一次,同国务卿基辛格会见了三次。对评论家来说,他看来几乎是要同施密特进行竞争。 六十一岁的勃兰特在接见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得到了总理和政府的完全同意的。我只是想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促进政府在某些方面的政策。” 勃兰特辞职时并未辞去他的社会民主党主席的职务,他在国内政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四月份在多特蒙德这个工业城市举行州选举竞选集会时,他博得的掌声比施密特要多。 记者问他,这是使他感到讨厌呢,还是使他感到高兴。他说:“我不是那种总是希望听恭维话的年轻姑娘。我也不是个计较听众反应的流行歌曲歌唱家。”他又说:“当然,我宁愿博得掌声而不愿被轰下 台。” 。 勃兰特的朋友们说,在五月四日举行的两个州选举的竞选活动中,勃兰特的情绪很 好。 五十六岁的施密特一二月间患了严重的呼吸道炎症,自那以后健康状况一直不佳。如果他不得不辞职的话——这是不大可能的,那么在明年举行联邦选举以前作为政府首脑的继任人便很可能是勃兰特。 勃兰特现在说:“我始终把我作为总理(这个职务我已放弃了)的责任和作为党主席(我继续担任这个职务)的责任分开。我认为,我的决定总的来说是受到德国公众相当大的欢迎的。” 他当外长(一九六六——六九年)时和当总理(一九六九年到去年)时,他同外国有过多次接触,这种接触导致了外国对他的邀请。他说,在他会见勃列日涅夫时,“我想画一张我们开始执行同苏联搞缓和的政策后的五年有哪些事已改变了有哪些事尚待完成的收支对照表”。 勃列日涅夫上次是去年十月在莫斯科会见施密特总理的,他将在今年内来波恩。他邀请了勃兰特以前总理和党主席的身份去莫斯科—— 勃兰特认为,也因为这位苏联领袖了解他。他仍然支持美国勃兰特在最近的政治性演说中曾公开为美国说话,尽管美国在印支遭到惨败。 据这里的美国大使馆的官员们说,勃兰特从来没有受到前总统尼克松和基辛格的特别信任。 勃兰特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保持他的党的团结和支持政府。 勃兰特在执政的最后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心灰气馁的。他的朋友们当时也承认,他最大的过失之一就是不能摆脱在他的长期事业中一直忠实于他的那些已证明是不学无术的人。而且看来他也无力处理一九七四年初那咄咄逼人的经济危机。 施密特有力的经济政策使他赢得了选民的尊敬,尽管西德目前正处于衰退之中。他的党的政治命运今年春天有了好转。
3. 英《卫报》报道:《杜布切克信件以后的迫害》
【本刊讯】英国《卫报》五月十三日刊登乔·斯蒂尔的一篇报道,标题是《杜布切克信件以后的迫害》,摘要如下: 据通常可靠的捷克人士说,在过去两个星期里面,可能有百名之多的著名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遭到了讯问和抄家。对社会党人和共产党人广泛采取的这种行动,是不久前杜布切克批评胡萨克政权的信件发表以后,官方对待不同政见者大规模采取的行动的一部分。 胡萨克对那封指责他搞宗派和搞报复的信,感到很恼火。他建议杜布切克卷行李到“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去,但接着说,如果他留下来,他就必须遵守法律。 胡萨克在讲话中也承认这个国家里有反对派,是由“并非完全无足轻重的个人和集团”组成的。 其中的许多人——虽然不包括杜布切克本人——现在被抄了家,文件被没收了。其中的一个是卢·瓦丘利克,《两千字》声明的作者。 另一些人遭到了拘留讯问,然后在审讯的威胁之下放出来了,这些人中间包括著名的意识形态学者兹·姆林纳日,杰出的共产党历史学家卡·克伦,扬·利特拉,在七十年代初曾被监禁一年多的托洛茨基分子彼·乌赫尔。不久前,一个年轻的社会党人伊·杰马尔被判处两年监禁,罪名是破坏军队的社会主义道德。 在上星期庆祝解放三十周年之前,有一批著名的捷克人向斯沃博达总统请愿,要求大赦政治犯。在解放三十周年之际宣布了大赦,但只适用于一些次要的罪犯。 反对派的一个目的,是吸引西方共产党和社会党人士注意捷克斯洛伐克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持续不断的迫害。上周末在伦敦,保卫捷克斯洛伐克社会党人委员会组织了一次报告会,抗议捷克斯洛伐克现政权的政策的“有害影响”,《晨星报》报道了这次大会的情形。 反对派中象杜布切克那样仍然忠于一九六八年共产党战略的那些成员,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越过捷克的强硬派而向勃列日涅夫呼吁实行一种比较成熟的政策。迄今为止,这些呼吁显然没有得到反应。 上星期布拉格庆祝解放三十周年的大会上,基里连科代表苏朕政治局热烈赞扬了胡萨克,说他对那些企图给捷克斯洛伐克抹黑的人给予了“庄严的回答”。基里连科说,今天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特点是“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健康的政治气氛”。 【本刊讯】奥地利《信使报》五月十四日刊登一条消息,题为《捷克斯洛伐克:数千起审讯》,副题为《国家保安机关在住宅中搜查“杜布切克文件”》,全文如下: 身穿皮大衣的声名狼藉的家伙——国家保安机关人员——自从五月九日以来又频繁地奔走在外:他们拜访杜布切克时代前领导人的家庭、还有亲戚和朋友。他们抄家和提人审问。人们听说,“可能在搜查杜布切克的文件”—— 那些捷克斯洛伐克的反对派想在东柏林的共产党首脑会议上亮出来的文件。 总共有——根据反对派人士提供的数字—— 三千五百多人受审查或提讯,他们的住宅遭到搜查。 抄家行动不是根据法律决议进行的,而是靠一条关于所谓的“屡犯”的新法律就可以了。这一概念所包括的是那些已经受过一次惩罚或判决的,甚至只是由于一次告发而违反法律的人。 根据这种新规定,国家保安机关可以不经通知和完全根据自己的推测对那些人抄家和审讯。 关于国家保安机关这种正在进行的行动的真正原因,在被涉及者里有不同的意见: 一部分人认为,这些行动是要使非法的反对派(反对派通过在西方发表批评性的杜布切克信件,不久前才显示出一种强有力的生存信号)普遍感到害怕。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抄家的目的首先在于搜出捷克斯洛伐克的非法反对派打算给计划召开的欧洲共产党首脑会议的文件(“杜布切克文件”)。 下面的一系列迹象说明了第二种意见是对的: 在公安局受审几乎达两天之久的人当中(这种行动在西方的公众舆论中首先引起一种“逮捕的浪潮”的印象)有卢·瓦丘利克和兹·姆林纳日以及前布拉格党书记扬·利特拉。瓦丘利克,这位杜布切克时代有名的《两千字》声明的撰写人和前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央书记姆林纳日,据说是参与撰写给共产党首脑会议的文件的起草人。 国家公安机关成员还没收了从一九六八年一月至八月这段时间内的报纸上剪下来的文章——即起草文件的基本材料,这些文件是想再一次强调杜布切克政策的正确性及其“社会主义”不是针对苏联的性质。
4. 捷通社否认捷国内逮捕反对派一事
【路透社布拉格五月十三日电】捷通社否认西方所报道的逮捕了杜布切克时代最优秀的政治家的消息。 捷通社昨晚报道,“奥地利报纸和电台、西德的施普林格报系的报纸以及德国的日报《世界报》都刊登了关于逮捕了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六九年危机年代的前政治人物这条虚构的消息”。捷通社说,“歪曲报道的目的是想破坏战胜法西斯和苏军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周年纪念活动的威严气氛”。
第 3 版
1. 德新社评印度最近局势
【德新社新德里六月十五日电】印度总理英·甘地在四十八小时内遭到了两次失败。但她仍保持镇静。 她遭受第一次失败是阿拉哈巴德法院对她作出的判决,该判决剥夺了她在议会的席位,并且宣布她六年内没有资格作为议员候选人,由于她违反了选举法。 甘地夫人第二次挫折是在古吉拉特邦议会选举时遭受的,这次选举使她的国大党的力量削减了一半,而使反对派取得了明显的胜利。 她足以认识到这两次挫败可能是她和国大党结束对这个国家的统治的开始。 这个党已经执政二十七年了,但是人们再也不能无视种种衰退的迹象,如存在着贪污、暴力行动、分裂成为派别以及其他种种缺点。 诚然,由于甘地夫人行将就阿拉哈巴德法院的判决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这将使她有几个月的喘息机会。 但是这并不会减轻她本人以及她的“老大党”所面临的局势的严重性。 政治观察家们认为,甘地夫人可能把定于明年举行的联邦选举提前到一九七五年九月举行。他们说,提前选举将使反对派来不及利用甘地夫人目前的软弱地位。 国大党虽然显得有信心,但是必须为甘地夫人可能下台作准备。 要是国大党在行将举行的联邦选举中落选,那么这个国家可能建立一个军政府。 即使同情反对派的政治观察家也意识到,虽然反对派能够把甘地夫人和国大党搞下台,但是它缺乏建立一个政府所需要的团结一致。 在去年的危机期间,新德里的政界人士已经谈论过暂时停止执行宪法和让军队掌管这个国家的可能性。
2. 英《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南)朝鲜「表示愿意向俄国人提供」基地》
【本刊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六月八日刊登怀曼特发自东京的一则电讯,题为《(南)朝鲜“表示愿意向俄国人提供”基地》,全文如下: 华盛顿和汉城之间的根本不信任由于印度支那的崩溃而加深了,这种不信任又由于上周透露自称为反共火炬的南朝鲜曾向俄国提出提供一个海岛基地的秘密建议而进一步加剧了。 (南朝鲜)已表示愿让俄国人把济州岛作为潜艇基地之用。 据本报获得的消息说,这项建议是李厚洛在一九七○年被任命为南朝鲜驻日本大使不久后同苏联外交官会晤时提出的。济州扼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到南太平洋的通道,它接近中国上海港,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李大使后来担任韩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他证实,他们一直把他在东京同俄国人的交易的情况告诉华盛顿。看来,他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想在有迹象表明美国在对汉城承担的军事义务方面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对美国施加压力。 南朝鲜是在一九六九年七月尼克松主义宣布后产生这种恐惧心理的,即担心在没有美国军事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己负责自己的防务。事实上,美国在一九七一年已削减了(驻南朝鲜)的军事力量。 在华盛顿,高级官员不把该海岛基地的重要说法当一回事,他们强调俄国在该地区已有足够的基地,但是他们透露曾经讨论了让苏联渔船把某些南朝鲜岛屿作为避风港的可能性。
3. 印报文章:《星期二对阿拉哈巴德判决提出上诉》
【本刊讯】印度《印度斯坦时报》六月十五日登载一则消息,题为《星期二对阿拉哈巴德判决提出上诉》,摘要如下: 国大党议会党团人士和首席部长们在焦虑地等待英·甘地夫人星期二就阿拉哈巴德的判决向最高法院提出申诉的结果。对于最高法院是否会作绝对缓期判决的问题,他们在祈求能有个好结果。 几位国大党人仍然认为,如果甘地夫人在阿拉哈巴德法院判决之后辞职的话,对她来说事情原会好一些。 但是,党内的不同集团已在作挑选新领导人的预防性准备工作。例如,昔日的社会主义论坛的成员一直在联邦钢铁部长雅达夫的宅邸同国大党主席巴鲁阿进行磋商,看来他们提名的人不外是巴鲁阿或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西达尔塔·尚卡尔·拉伊。 在议会党团星期三的会议上,这个集团很可能采取一个狡猾的行动,设法通过一项决议,给甘地夫人全权提名她喜欢的人任临时领导人。如果必须这么做的话,甘地夫人自己提名的人似乎是国防部长斯·辛格,他在党内在政治上是轻量级人物。 党内有很大一部分人准备反对给甘地夫人全权提名她愿意提的人。这部分人甚至说,如果那么干,在给甘地夫人全权问题上,以及在赞同由斯·辛格来任领导人问题上,党就会发生分裂。今天,在甘地夫人和国大党的可能的抉择方面,有许多幕后活动。只有在甘地夫人得不到绝对缓期判决因而党不得不挑选新领导人时,才会考虑可能的抉择。如果出现了那种情况,党内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决心确保把一个能保持党的团结和有效地治理国家的人扶上宝座。人们不能指望一个在政治上是轻量级的人物会担当起这两项任务。 这一部分人认为,应当赞同贾格吉凡·拉姆或外交部长恰范为新领导人,如其中一人准备为另一人让路的话,那对党来说就更好了。
4. 英·甘地同印总统进行磋商
【德新社新德里六月十六日电】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今天就法院判决她一九七一年当选无效一事同阿里总统进行了磋商。 会晤之后,总统最初拒绝对在甘地夫人是否有权利继续执政的问题上发生的宪法方面的争议发表任何看法。 但是,在记者逼他阐明立场时总统说:“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已作了决定。同时也有可以暂时留任的判决。看来现状就是这样。”
5. 香港《文汇报》资料:《印度总理被判有罪是怎么回事?》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六月十五日以《印度总理被判有罪是怎么回事?》为题,刊登一则小资料,摘要转载如下: 问:印度总理英·甘地被印度高等法院判决竞选舞弊有罪。这事件的经过是怎样的? 答:一九七一年二月,英·甘地在她的国会选区中,以十八万三千票对七万一千票,击败了她的对手纳拉恩,当选为议员。 纳拉恩是社会党人,在竞选失败后不久,在一九七一年三月即提出诉讼,控告英·甘地利用政府官员和官方机构进行个人竞选、竞选费用超过合法限度,使用宗教象征去争取印度教徒选票,等等。 经过四年的审讯,在今年三月,英·甘地要亲自出庭接受盘诘。这是印度自一九四七年独立以来第一个总理出庭受审。到六月十二日,印度高等法院裁定,英·甘地有罪,指她利用现职官员进行竞选,犯了营私舞弊罪,宣布英·甘地当选为议员无效,并判决取消她今后六年内的竞选资格。 按照印度宪法,总理必须由议员出任。英甘地既然被取消议员资格,按理她应该下台。印度的四个反对党(社会党、印度人民同盟、反对党大会、人民党)的领导人,已联名致电给印度总统艾哈迈德,表示不承认英·甘地为总理,并要求英·甘地辞职。但是英·甘地拒绝辞职,还提出上诉。
6. 美报报道:《波斯湾国家谋求建立密切联系》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六月十日刊登该报特约记者埃里克·佩斯发自德黑兰的一篇报道,题目是《波斯湾国家谋求建立密切联系》,摘要如下: 近周来,阿布扎比统治者扎耶德和其他国家的统治者一直在日益加紧支持联接波斯湾的伊朗和毗邻的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团结运动。 伊朗《消息报》说,波斯湾国家的领导人可能于今秋举行会议,预料会上将签署共同安全条约。 这个团结运动产生的一种必然的结果是伊朗一贯提出的想法:波斯湾应当不受外国的干涉。这主要指的是美国和苏联,它们的海军舰艇在波斯湾水域中游弋。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政府最近支持这个想法,从而强调说明了最近关于美国在波斯湾的巴林岛的海军设施和美国在数月前提出的让其军用飞机在阿曼海岸边的马西拉岛有降落权的要求的争论。 对波斯湾实现团结的日益增加的支持的主要原因是伊朗和伊拉克近月来出现的和解,这伴随着伊朗和整个阿拉伯世界关系的改善。 伊朗—阿拉伯之间的这种新的友好关系没有冷淡的迹象,伊朗国王巴列维由于批评以色列顽固而使阿拉伯国家感到高兴。 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附和了伊朗国王长期以来表示的观点,他最近告诉一位记者说:“我们支持宣布波斯湾为一个没有一切外国军事基地的和平区,不管这些军事基地的色彩和规模如何。” 之所以能发出这种声音的是,军火源源不断地流入波斯湾地区的国家,包括美国在一九七五财政年度仅在一个月中就给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曼四亿美元的军火。最近在这里得到的初步数字表明,伊朗在到今年三月为止的十二个月中进口军事装备的支付共为四十七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华盛顿最近透露的下述一事该地区的人们就不感到意外了,即:伊朗国王和一家美国公司订了合同,在伊朗建立一个几百万美元的情报联络设施,预料这个设施将截获整个波斯湾的军事和非军事的通讯联络,国王私下对这里认为的这种重大泄密表示不快。 美国军事装备的另一买主是富有的阿布扎比,它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最强大的成员。 政府拥有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新闻》前几天在一篇社论中直率地评论说:“该地区的领导人和人民完全晓得在印支冲突解决后国际上对在该地区争夺立足点的兴趣。” 社论又说:“目前需要的是,该地区所有国家达成一项正式协议,使波斯湾免受外来干涉,并制订保持稳定的措施和办法。” 因此,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扎耶德派了一位部长向波斯湾其他领导人提出这个想法,其中某些领导人加上侯赛因公开支持这个建议。 科威特和巴林上月底发表的一项联合公报赞同作出地区性安排的想法,由于伊朗—伊拉克的和解已经证明是牢固的,尽管在这之前多年来发生了激烈争吵和边界冲突,因此预料会以各种形式公开支持波斯湾的睦邻关系。
第 4 版
1. 埃《金字塔报》特写:《中国的石油奇迹超过所有的预期》
【本刊讯】埃及《金字塔报》五月二十五日刊登一篇题为《中国的石油奇迹超过所有的预期》的特写,摘要如下: 在为能源斗争变得日益强烈的一个世界中,中国突然跳出来,象一个已从瓶子里溜出的巨人取得作为最大产油国之一的新地位。据西方专家们的估计,今年中国的产量将超过七千五百万吨。 整个五十年代,中国石油需要一直依赖于苏联。一九六二年中国从苏联进口石油价值一亿二千万美元。但在两国友好联系破裂后,苏联对中国的石油供应中断了。中国开始寻求其他产油国以取得需要的石油。 奇怪的是,在它遭到不幸的整个年代里,中国进口石油与它的接近八亿的巨大人口全不相称。在一个长时期中,中国公民每年平均消费额保持在十五公升内,这是全世界个人消费额中最低的(美国公民每年平均消费额为五千公升)。 这是由于中国集中从其丰富的煤和木材来解决其动力需要。 显而易见中国已开始进行寻找石油的紧张活动。那种活动不象大多数国家习惯的那样由世界或外国公司承担,而纯粹由中国公司去做。直到一九七二年,通过官方的新华社之口报道石油产量在以惊人速度增长以前,中国国内的那种石油活动的消息一直是秘密的。 第一花旗银行估计,过去三年中,中国石油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二十五。美国驻北京联络处前主任戴维·布鲁斯估计中国将很快从石油出口中每年获得十亿美元利润,并且其产量按照中国节约国内消费的方针,中国将比任何人所预料的都要快地成为一个富国。 西方已注视到这种可能性将会出现:它的召油将提供它购买足够的工厂机器所需资金,以便使它成为如周恩来提出的一个大的工业化强国。
2. 日报述评:《中国,将来的石油大国 为它的外交提供巨大武器》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五月二十八日刊登一篇述评,题目是《中国,不久将来的石油大国,从一九八○年起出口剧增,为它的外交提供巨大的武器》,摘要如下: 继美国国会混合委员会的报告之后,日本贸易振兴会整理的题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石油出口的展望》的报告,把今后十年里的生产和出口动向同它的贸易政策挂起了钩。两个报告都将成为探索中国经济的将来的有力的门径;不过,日本贸易振兴会的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它指出:到一九八五年,中国将成为和中东大产油国并驾齐驱的石油大国;日中贸易收支将完全颠倒过来,日本将出现巨额赤字,情况将变得和现在全然不一样。 中国的石油蕴藏量究竟有多大,人们并没有正确地了解。总而言之是蕴藏着非常多的石油。特别是,美国、委内瑞拉等拉丁美洲国家已经开采了相当大量的资源,而中国却几乎全未触动地保存着,这可以说是很大的实力。 于是,问题是中国什么时候怎样把它开采出来,并且把多余的部分供应给国外。日本贸易振兴会的报告判断,以一九八○年为界,出口量将迅速地增加。 但是,看一下这个期间中国的贸易收支预计,因为被迫需要从各先进国家引进工业化所需的成套设备、机械,所以,看来每年都将继续出现赤字,外汇相当短缺的困难时期似乎将暂时继续存在。 正象报告书也指出的那样,为了纠正不平衡现象,从而谋求贸易平衡地扩大,中国整顿好向国外提供更多东西的体制便是先决条件。 贸易界人士现在着急的这个问题,仅从报告来看,到一九八○年以后将完全解决。如果那一年中国生产二亿一千万吨石油(美国国会报告说是二亿二千六百万吨),日本购买其中用于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千五百万吨,平均每桶十一美元,约二十八亿美元),那么,中国方面的贸易收支将转为十亿美元盈余,往后日本反将一味地增加赤字。 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肯定向国际社会迈出了一步。掌握了石油这个巨大“武器”的中国,借助石油对东南亚和各先进国家开展什么样的经济外交,值得注意。
3. 日报报道:《担心国际石油资本接近中国,石油业界加紧采取对策》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五月二十八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担心国际石油资本「接近中国」,石油业界加紧采取对策》,摘要如下: 我国石油业界对美国政府和国际石油资本最近突然热情地「接近中国」感到紧张。为了进行对抗,我国石油业界进一步努力促进友好的空气正在高涨,如出光兴产石油公司准备派遣技术交流代表团等。 据传,国际石油资本最初对中国方面作工作,希望联合开发,但被拒绝了。因此,我国业界认为,「最近正在兜售勘探、开发、生产和炼油等技术」。证明这一观察的例子是,贾米森·埃克森(美国总公司)董事长于四月访问了中国。不久,李·加鲁菲(美国总公司)总经理也预定访华。此外,美国贸易部长莫顿十三日也同北京的重要官员举行了会谈。 此外,四月份访日的麦克弗森·谢尔(英国总公司)董事长说:「中国有丰富的蕴藏量。如果按照生产分配方式进行开发,本公司也想以向前看的态度参加开发。」 对此,根本不同意联合开发的中国也表现出相当灵活的姿态。我国业界认为:「中国有可能进口国际石油资本的技术,而以原油作为代价加以支付。」 如果国际石油资本的这一「作战」成功,那么迄今几乎垄断中国出口原油的日本将出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于是,业界担心「今后将不能大幅度地增加进口量了」。政府也根据这一情况,于四月成立了官民联合进口中国石油恳谈会,正在制定扩大进口的具体方案。
4. 香港《文汇报》报道张润佩具领张铁石遗体经过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六月十五日报道: 在四次急电、两次延迟丧礼、一度发表声明通知张铁石遗属具函前往香港殡仪馆领取遗体之后,中旅社又发出了给香港殡仪馆移交遗体授权书,主动、及时、周到地照顾了张润佩的困难处境,提供方便,使得张润佩昨天下午领取其父的遗体。张润佩已于昨天下午五时四十八分,乘飞机离开香港,返回台北。 张润佩在蒋帮严密控制下,身不由己,父亲死后,他要求来港奔丧,在蒋帮的阻延和压力下,迟迟不能动身;抵港之后,又备受蒋特诸多限制。中旅社充分体谅张润佩的处境,为了使他早日领到张铁石的遗体,不致空手而回,主动给他提供方便,张润佩十三日抵达香港后,中旅社当天下午二时马上签发一份移交张铁石遗体的授权书给香港殡仪馆,让张润佩毋须与中旅社接触,甚至只须委托代表,便可以直接从香港殡仪馆领取遗体。 中旅社授权书原文如下: “香港殡仪馆黄应昌先生: 我社鉴于张铁石先生之子张润佩先生已经来港,为考虑到他的处境困难,现授权贵馆,如张润佩先生或他所委托的人到来接取我社停放在贵馆的张铁石先生遗体,则贵馆可以在对方出具正式签名收据后,将张铁石先生遗体连同火葬证编号1084/75k批准尸体火葬证明书一纸移交给张润佩或他所委托的人自行处理。特此授权。 香港中国旅行社 经理方远谋一九七五年六月十三日 下午二时” 由于获悉中旅社处处给予方便,张润佩于昨天上午十时许前往香港殡仪馆,认看了父亲的遗体,并购备香烛,亲身拜祭。稍后时间,张润佩的律师陈爵从殡仪馆人员手上阅读到了中旅社授权书的原文,他并在中旅社授权书原文上签了字,并用英文亲笔写上了“我已将此文件阅读。”在场的张润佩接着亲笔写了具领尸体的字据,并说张铁石的遗体得到“妥善照顾”,对此“表示感谢”。 中旅社负责人昨天向记者表示,中旅社照顾张铁石遗属困难处境是一贯的。让张铁石遗属来港办理一切后事,是中旅社办理丧事的原意,四电张铁石遗属来港,就是为此。 据记者昨天从中旅社方面得悉,中旅社一直没有收过什么关于张铁石遗体的“禁制令”,今后也不会接收“禁制令”,也不会出庭。颁发“禁制令”是毫无道理的,它对中旅社完全没有任何约束效力。张润佩昨天在中旅社授权下的香港殡仪馆手上领取了父亲的遗体,说明所谓“禁制令”是无的放矢。 张润佩昨天下午四时半,在启德机场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记者招待会。他对记者表示“这次来港领取亡父遗体相当顺利”,他感到“非常满意”。 张润佩有些话未说完,在现场的“陪同”张润佩由台北来港的姓朱的大汉,立即粗暴地不让张润佩再说下去,向他高声喝道:“差不多了吧!要上飞机,要上飞机了!”这时距离飞机起飞时间下午五时四十八分,尚有一个钟头。蒋帮特务竟然中断采访,强迫张润佩离开记者招待会会场,进入机场出境禁区。该两名由台北来港之特殊人物并“陪同”张润佩登上飞往台北的飞机。 各报记者对这些特殊人物无理破坏记者招待会的进行,阻挠采访,甚为不满。同时,人们对张润佩身不由己的处境,深表同情。人们感到,张润佩是一个懂大体、有礼貌的人,他在相当困难的环境下婉转而含蓄地表达了他内心里应该表达的感激。 社会人士和国民党军政人员对张铁石事件十分关注。他们认为,台湾当局不让活着的张铁石回去,一直拖延,终于残忍地害死了张铁石。张铁石死了,他的遗属要奔丧,见死者最后一面,台湾蒋帮又拖了很久才让他来港。十名获释人员抵港已经整整两个月了,他们在台的亲属都焦急盼望亲人早日回台团聚。张铁石死了,其余九名获释人员都已六、七十岁,有些还有病,蒋帮迫他们答应一个条件又一个条件,他们的精神被折磨得快要垮了,台湾当局还要拖多久呢,是不是又要再拖死第二个张铁石呢?这些悲剧不应再制造了。他们指出:张铁石死后,台湾说过已批准王秉钺、陈士章、张铁石、王云沛四人一批同时入境,可是,话说了出来,张铁石死后已经十天,怎么还不让他们回去?假如台湾目前不准他们赴台,也应该先让九名获释人员的亲属来港探亲,让九位老人得到一些安慰。
5. 香港《星岛晚报》报道:《张铁石遗书成为各方瞩目焦点》
【本刊讯】香港《星岛晚报》六月十五日以《张铁石遗书内容成为各方瞩目焦点》为题报道: 张铁石遗体争尸案,虽然高潮已过,暂告一段落,但他留下来足以揭示他此次突然毙命真因的遗书,仍是各方人士瞩目的焦点。 本报记者获得消息:有关方面准备在情况许可下,领取到遗书后,将内容发表,届时,笼罩着这次死亡事件的神秘幔幕,将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