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06-08

第 1 版

1. 英报文章:《马科斯谋求同北京建立关系》

【本刊讯】英国《卫报》六月六日刊登吉廷斯的文章,题为《马科斯谋求同北京建立关系》,摘要如下: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将于明天抵达北京访问,讨论马上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这次访问是在今年早些时候就计划的,但是印度支那发生的事情又进一步促使马尼拉寻求外交上的稳定。    菲律宾将成为东南亚国家联盟中继马来西亚之后与北京建立关系的第二个国家。另外三国——泰国、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预料也将这样做,也许也就是按照这个顺序。    中国现在能够遵循积极的亚洲外交,而无需放弃对这个地区各革命运动的支持,即使这些革命运动正在同北京即将与之签订建交协定的政府进行斗争。这说明了中国在外交上的力量。    北京最近公开发表声明,向缅甸、印尼、马来亚和泰国的共产党表示祝贺和支持,虽然实际上这种支持与其说是物质上的不如说是道义上的。    在中国人看来,其区别在于,一个是政府之间的国与国的关系(外交关系),一个是人民之间的或不同国家的革命党之间的关系,这两者可以同时进行。

2. 共同社报道:《中国将同菲律宾建交作为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而加以重视》

【共同社东京六月六日电】题:中国将同菲律宾建交,作为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而加以重视    特派记者伊藤北京五日电: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将于七日访华,同中国建交。中国把这次事件看作是象征着印度支那解放后的有利形势的事件而予以重视。据料,从促进美国的全面撤退和阻止苏联扩张这—战略观点出发,中国作为反对霸权主义斗争的重要一环,今后将继续加强对东南亚的外交。    据说,马科斯总统访华比当初的预定提前了。肯定可以认为,这和为了在六月下旬实现同中国关系正常化而派遣差提猜外长访华的泰国一样,是适应印度支那解放后形势的结果。在这次马科斯总统同中国方面的会谈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方面对待霸权问题和菲律宾国内反政府游击队的态度。    去年五月,中国同马来西亚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联合公报曾强调“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的霸权”。焦点是,在新形势下,双方、特别是菲律宾方面将采取何种态度。    就是说,因为中国认为,印度支那解放以后,美国在政治和军事上将加速撤退,东南亚国家争取自立的活动将加强,所以判断如何阻止苏联最近以具体形式谋求扩张的“野心”,对于谋求亚洲的稳定与和平来说已成为最大的一个焦点。可以说,中国把同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建交看作是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环而予以重视,不仅菲律宾,以“反霸权”把泰国等东南亚联盟国家也联结起来,已成为目前的一个最大课题。似乎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将一方面充分考虑到东南亚国家内部正在发生的变化,一方面展开积极而灵活的外交。    支援菲律宾国内反政府游击队的问题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据认为在印度支那解放以后的形势下,中国可能已在重新考虑增强反政府力量,加强对它的支援。    最近,菲律宾的情况是,因为反政府力量的活动有点停顿,所以不能说有严重问题;可是,或多或少也有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相同的苦恼。所以,它的心情大概是十分希望从中国——各国认为它是反政府游击队的后盾——得到保证。

3. 外电报道: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

【德新社塞得港六月五日电】埃及总统萨达特今天上午在一个节日般的庆祝仪式上宣布苏伊士运河正式向国际海运重新开放。    萨达特在一篇简短讲话中说,他在采取主动行动重开苏伊士运河作为对和平、繁荣和人类间的合作的一个贡献的同时,也是在提醒世界要记住中东的困境。萨达特还说,“我们提醒友好人民注意,我们一部分珍贵的领土仍处于外国的占领之下,并且一大批人仍然被迫流落他乡。”他强调说,埃及决心“对其领土及在戈兰、西奈和巴勒斯坦仍被敌人占领的其他阿拉伯领土履行其神圣职责”。    萨达特然后前往塞得港,他在那里登上了“十月六日号”驱逐舰,这是正式通过运河的第一艘船。    【中东社苏伊士运河“十月六日号”驱逐舰上六月五日电】萨达特总统今天说,苏伊士运河将保持开放,埃及准备用武力捍卫它。    总统是在苏伊士运河上航行的“十月六日号”驱逐舰上回答美国广播公可(记者)的问题时讲这番话的。在被问到他同美国总统福特的萨尔茨堡会议时,萨达特总统回答说,他同这位美国领导人达成了一项谅解,中东的紧张已经缓和。    总统欢迎以色列削减在西奈的军队的决定,但说这一行动是战术性的,不是战略性的。他说,“我们希望的比这更多”。    【美联社“十月六日号”驱逐舰随航记者六月五日电】记者问萨达特,在和平方面是否有足够的势头使联合国紧急部队工作期限在七月届满以后再延长,他说:“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势头使这个期限延长。但是我对于同福特总统的会谈十分满意。我们得现实一点,在以色列削减部队和撤走一些大炮以后,必须跟着采取一个主要步骤。我仍然抱有希望。由于我同福特总统进行了会谈,我更加抱有希望。”    关于让以色列的非战略货物通过运河的问题,总统说:“以色列本周采取的这个步骤是非常令人鼓舞的。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是否继续这种和平进程?”

4. 施莱辛格要美保持军事力量同苏抗衡

【美联社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斯普林顿六月四日电】美国国防部长施莱辛格今天说,“在苏联承认西方社会秩序的永久性和合法性以前”,美国必须保持它的军事力量。    施莱辛格反映了对缓和的怀疑,他说:“当苏联不再把和平共处看成只不过是改变了形式的意识形态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不同阶段的时候,我们就可能最终共同接受国际稳定的意义。但是,在这样的时候之前,力量将仍然是国际发展的最后决定者,保持力量均衡将是维持稳定所必不可少的。”    他在为空军学院毕业典礼准备的一篇讲话中说:“紧张局势的缓和不能迅速转为紧张局势的消除。”    他指出:“美国人对他们的国际作用已经不再象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时那么热情了。”    施莱辛格说:“对我们的国际作用的热情很可能已经减少,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我们的负担。”

5. 扩大美在迪戈加西亚岛的军事设施

【美联社华盛顿六月五日电】福特政府今天重申它对扩大美国在迪戈加西亚岛的军事设施感兴趣,并指出印度洋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重要性。    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在众院国际关系委员会的一个小组委员会作证时还为美国政府要求增拨用于迪戈加西亚岛的费用辩护,他们列举了苏联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力量增长的情况。    美国政府要求提供一千九百七十万美元,以便在今后两年扩大美国在迪戈加西亚岛的港口设施。    助理国防部长帮办詹姆斯·诺伊斯说:“在一个象印度洋那样重要的地区——在任何一个时刻世界上的一半以上的海运和石油都要经过那里,我认为美国必须能够安全地、独立地运用自己的军事力量,这是不言自明的。”    国务院政治军事事务司司长乔治维斯特说,由于西欧和日本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波斯湾石油,因而维持印度洋的自由运输同它们有重大利害关系。他接着说,美国的进口的石油有四分之一以上来自这个地区,因此“这个石油流经的重要地区对一切国家开放显然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    维斯特还反驳了这样一种论点:扩大美国在迪戈加西亚岛上的设施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苏联在这个地区的活动逐步升级。    他说,苏联长期以来一直奉行在遥远的地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施加影响的政策。他说:“在实质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极有理由认为苏联海军力量增长,是为了谋求他们自己看到的国家利益,而不是仅仅是作为对美国军队人数或设施本身的一种反应。”    他接着说:“苏联军事力量的增长对于我们确定自己的政策必然有重要意义。”    政府提出的关于迪戈加西亚岛的建议包括把跑道从八千尺延长到一万二千尺,建立仓库、住房和航空设施,疏浚港口,以便使几艘船可以同时在那里停泊。    维斯特企图缓和印度、斯里兰卡和其他国家对美国关于这个岛的计划感到的恐惧。他说:美国认为这些设施“将有助于建立一种对维持区域稳定和安全必不可少的健康的均势”。

第 2 版

1. 美报刊载哈希文章:《欧洲:新的开端》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六月五日刊载约·哈希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欧洲:新的开端》,摘要如下:    不可能期望福特总统在他担任总统后第一次访问欧洲会带回他的同胞可能希望他带回的所有东西。    要了解为什么是这样,最好的办法是回忆这一点:谈妥北约联盟曾经花了四年时间。    此外,这次福特先生的访问是试图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秩序以应付明天的问题的这一复杂过程的一部分。    迪安·艾奇逊称产生北约联盟的那段历史时期是“创造时期”。他的意思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瓦砾中建立了新的世界秩序。    目前这个时候需要新“创造”(用艾奇逊的话来说)一些新的机构。从最好的角度看,它必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是因为并非所有政治家都已认识到今天的问题跟一九四九年在布鲁塞尔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时的问题是多么的不同。    虽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经历了四年时间,但是这个过程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当时每个人都知道,战前的旧秩序已经瓦解了,因此必须代之以新秩序。这一点是明显的。    今天的工作就没有那样容易,因为这一点没有那样明显。现在世界上没有发生象希特勒德国和老的日本军国主义垮台这样的突然变化。世界上一度很突出的特点已不再存在。必须有另一些特点取而代之。    从旧秩序走向新秩序的运动是逐渐的和零散的。尼克松重新打开对中国的关系是促使产生变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美国撤出东南亚是另一个重要里程碑;目前西欧经济虚弱是第三个重要里程碑。    今天也没有象在一九四九年那样一种普遍感觉到的危险来促使政治家们建立他们新的机构。当时,莫斯科的军事力量和意识形态似乎都在朝前进,并且对一个支离破碎的西方施加着压力。对一种共同危险抱有的共同感觉是一种促使采取行动的强大力量。    今天没有什么类似的感觉到的共同危险。莫斯科对外施加的压力怎么说也是隐蔽的,而不是公开的。克里姆林宫懂得机警了。它懂得等待了。它考虑到西方目前经济困难带来的机会,这些经济困难正在变得对莫斯科有利,而西方对此却无能为力。    使问题进一步复杂的是,在今天的世界上,北大西洋联盟的这些老的盟国和伙伴发现它们的国家利益有时甚至是冲突的。它们没有感觉到共同的危险,而是有许多感觉到的在利益、目的和感情上的分歧。    结果是,福特总统希望他在访问欧洲回国时能够带回在处理石油、粮食价格方面,稳定中东的办法方面,使西班牙进入北约组织以取代葡萄牙方面,以及使每个人摆脱通货膨胀方面的共同政策。    在任何这样的采购单能够得到满足以前,将必须进行大量的外交工作。老的机构将必须重建或更替。这个过程还刚开始。它要完成将是很久以后的事。    同时,对任何因这个任务的复杂性而感到泄气的人,我将给予一些安慰。最近最令人感兴趣的消息之一来自西德。在那里,激进左翼中的毛派已经把苏联上升到主要敌人的地位。据《纽约时报》报道,他们在五月初在东柏林甚至举行了第一次反苏示威。在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问西柏林时,他们没有举行任何这样的示威。    换句话说,欧洲共产党的毛派现在支持西方团结对付莫斯科——中国的外交也正是这样。欧洲学生团体中最激进的往往是毛派。看来北京正在设法帮助弥补美国在亚洲的损失。

2. 美报文章:《苏联人可从联合轨道探险中得到好处》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五月八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苏联人可以从联合的轨道探险中得到更多的好处》,摘要如下:    苏联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沃罗涅尔说,苏联从苏美科学探险中得到的好处要多于美国(他去年十二月迁居以色列)。沃罗涅尔在接见记者时说:美国的技术肯定要比他的国家更先进。他接着说,苏联的科学成就比美国“更古怪”。    他举出一件事作为例子来说明苏联人如何利用美国的知识。他说,有一次有人问他是否能够研究出一种装置来测量火箭内的温度。“我说‘不能,那太复杂了’,他要我不必操心。他说:‘那项工作轻而易举。我们将向你提供美国的材料,你只要重新加以编写,就可当作你自己写的。’”    从这一点来看,美国科学家们认为今夏的苏美空间计划主要是政治上和宣传上的一种手腕,美国在技术上可以得到的好处是微乎其微的。他们主张对科技交流计划进行彻底的重新估计。

3. 佐尔扎谈美苏贸易文章:《如何来对待克里姆林宫》

【本刊讯】英国《卫报》六月五日刊登维克托·佐尔扎谈美苏贸易的文章,题为《如何来对待克里姆林宫》,摘要如下:    情况证明,参议员杰克逊的班子目前准备对克里姆林宫发动的新攻势,要比尝试使克里姆林宫释放犹太人以换取贸易好处,甚至更加具有危害性。但是问题是,谁受的损害最大——    克里姆林宫、参议员杰克逊想当总统的雄心、还是福特政府及其对外政策。    以杰克逊为主席的参议院调查小组委员会不久将举行一系列证词听取会,这种听取会可能有碍美国对苏联出售技术。参议院调查人员查获了若干起“恐怖事件”,据杰克逊的助手说,这种事件表明,克里姆林宫在如何从美国榨取工业军事机密,而它对美国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给予。    在该委员会的调查材料中有一件案件是关于一个看来无害的电气—光学装置。医院里使用这种装置来分析X光照片。这种“医学上”的装置碰巧是为中央情报局研制的,以便用来分析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这种照片照得非常清楚明确,几乎一览无遗。禁止对俄国出售这种医药器材,显然是错误的。但是杰克逊的助手们认为,苏联军方动不动会用无害的——冠冕堂皇的标签来贴上他们所购买的货物。他们说,美国可能已经拒绝发给出口执照,因为组成这个装置的六个不同的部件可以重新加以组合后用于军事目的。出口商将会要求发给一张只准许出口三个部件的执照(这三个部件不能直接应用于军事目的),过一段时候,这个出口商就会申请关于出口另外三个部件的执照。    提供技术一事并不是任何无所不包的协定中的一部分。这就是说,每一次,苏联将同一个个别的公司达成一项单独的协议,这个公司往往准备提供它的技术知识,以便作为“一个发起人投身进去”,它指望这样一来,今后可以为它自己打开苏联的巨大市场的大门。    对于每一个个别的公司来说,冒风险可能是值得的,因为向苏联和东欧的巨大市场出售东西之后可以获得巨额利润。但是杰克逊的助手们争辩说,整个美国给予的比可能收回的要多得多。    杰克逊方面的论点是,美国将给予的不仅仅是货物,而是生产的过程,这样苏联就可能更快地在技术上做到自力更生。    如果没有这一类和类似的其他技术,苏联在一个长时期里都将无法列入世界最先进工业国家的前列。杰克逊提出的问题是,西方是否应该只是为了换取许诺而给予帮助,还是应该逼苏联拿出更具体的某种东西来。危险的是,如果把克里姆林宫逼得太紧,那么它可能象废除贸易协定那样放弃好处,因为向它要求付出的代价可能危及苏联制度的极权结构。

4. 美报专稿:《俄国人加紧向美国出口拖拉机》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五月十九日刊登一篇专稿,题为《俄国人加紧向美国出口拖拉机》,摘要如下:    由于石油和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获取了巨利的苏联,现在正在准备弥补这里认为在世界范围出现的拖拉机的短缺。    每一个工作日里,有三百多辆崭新发亮的“白俄罗斯”牌拖拉机从明斯克拖拉机工厂装配线上开下来。五辆中有一辆出口到社会主义国家,但也出口到法国、加拿大、英国,最近还出口到美国。    据美国政府统计资料讲,虽然美国农民只是在去年才第一次得到“白俄罗斯”牌的拖拉机,但拖拉机已是(美国)进口的苏联制成品中的最大的一宗项目。去年,苏联的拖拉机和零件在苏美贸易成交额中几乎达九十万美元。拖拉机已成为苏联制成品中主要捞取外汇的东西。    到一九七六年将有八千辆苏联拖拉机卖给美国。

5. 法新社报道:德斯坦同戈麦斯举行会谈

【法新社巴黎六月五日电】题:戈麦斯访问——爱丽舍宫的会谈:双边关系以及葡萄牙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之间的联系    法国授权人士指出:双边关系,特别是移民问题,以及欧洲经济共同体与葡萄牙之间的联系问题,是法一葡星期四上午在爱丽舍宫进行的会谈的主要内容。    从十点开始的戈麦斯和德斯坦之间的秘密会谈,在十点三十分以后,扩大成两个代表团的会议继续进行。    对双边关系这一问题,移民问题显然是主要问题之一。法国方面提醒说,法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政策是要成为“总的”政策,即是说涉及移民工人状况和一切方面,而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提供劳动力问题。法国方面明确指出,没有谈到法国一九七四年七月作出的停止移民入境的决定。    其它问题:法语的地位,法语在葡萄牙占第一位。法国权威人士说,葡萄牙总统向他的对话者保证,他关心维持法语的地位。工业合作也是讨论的问题之一,主要是在电视方面进行合作。    在贸易方面,德斯坦了解了葡萄牙最近采取的对进口货设立附加税的决定的意义。葡萄牙人指出,这只是一个应急措施,目前葡萄牙国际收支出现的困难,说明采取这个措施是有道理的。他们还强调指出,由于法葡贸易特点,法国是受这些措施影响最小的国家。    关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葡萄牙的联系问题,葡萄牙代表团向法国代表团谈到葡方希望确定该国和欧洲共同体关系的一九七二年七月协定在几个方面有所扩大:在商业方面,旨在使某些葡萄牙工业和农业产品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共同市场;在社会方面,葡萄牙希望一九七二年的协定能扩大到劳动力、取得工作和社会保险方面。在金融和财政援助方面,葡萄牙希望能缔结一项同列在联系协定中的议定书相似的财经议定书,以便能够获得欧洲投资银行的某些有利贷款。    法国方面认为,这种修改一九七二年协定的要求是自然的,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协定包含有一条发展条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葡萄牙局势发生了变化,但是,人们指出,应该由欧洲经济共同体本身对葡萄牙的要求作出回答。

第 3 版

1. 埃及《金字塔报》刊登海卡尔新著《斋月战争》第一部分:《从六月战争到十月战争的埃苏关系》(三)

纳赛尔威胁要向人民讲真相这时,纳赛尔开了一炮。他说,堵住这个口子的唯一方法是苏联人向我们提供必要的人员。但是,勃列日涅夫和在场的苏方人员并未准备同意这个要求。纳赛尔说,他知道让苏联人来回答他所提出的要求是困难的。但是,他认为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纳赛尔解释说,他并不要求把苏联专家放到前线去,而是由埃及人使用运河区的火箭。他只要求苏联人在埃及腹地担负起操纵火箭的任务。格列奇科和勃列日涅夫咬了咬耳朵以后,勃列日涅夫说,问题不仅是导弹专家,因为导弹只是复杂的空防体系的一部分,它还包括使用飞机问题。    纳赛尔说:“没关系……你们派飞机来。”    勃列日涅夫回答说,这一步可能引起严重的国际影响,因为这里边包含着可能在苏美之间产生危机的因素。    纳赛尔说,“为什么美国人能经常增援以色列,而我们有时却象胆小鬼一样地行事?”    勃列日涅夫打断他的话说:“我们不怕任何人,……我们在世界上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这一步中有很大的冒险性。我真不知道我们有什么理由敢于走这一步,我们必须重新估价我们的立场。”    纳赛尔说,“对于我的立场来说,我已做了所有必要的考虑。让我极其坦率地同你们说,如果我们得不到我们要求的东西,那么所有的人就会以为唯一的解决就得靠美国人了。我们没有看到美国人在援助以色列人方面有一天后退过。埃及在中东是最大的反帝阵地,如果埃及落到美以力量手里,那么整个阿拉伯世界将会垮台。我们不要求你们替我们战斗,我们想维护我们的独立。但是,据我看你们是不准备用美国援助以色列的方法来援助我们了。这也就是说,我只有一条路:我将回埃及,我将向人民讲清时局的一切真相。我将向人民说,我把责任交给一个亲美总统的时刻已临近了。只要我没有能力拯救我的人民,那就让别人去拯救她。这就是我最后的话。”    纳赛尔的话使整个大厅的气氛紧张起来了。勃列日涅夫立即站起来说:“纳赛尔同志……你不要这么说嘛!……你是一位领袖……”    纳赛尔打断他的话说:“我是一个每天挨轰炸的国家的领袖……军队无设防……人民遭灾难。我有勇气向我的人民宣布令人惭愧的真相:不论他们愿意与否,反正美国人是世界的主人。我绝不做向美国人投降的人,让别人取代我去准备干那个去吧!”    苏方成员叫喊起来:“求求你,让我们研究一下……你希望要什么?再容我们一天时间,看看应该怎么办。”    纳赛尔说,他希望有个明确的回答。因此,苏联人要求会谈休会十分钟,以便磋商一下。    苏联人向埃及导弹基地派出工作人员的决定是一个重要问题,必须提到政治局会议上去。因此,要把政治局委员召集来。接着,他们乘坐挂着窗帘的黑色大型车陆续到来。在和平时期第一次有十二个苏联元帅一起来参加政治局讨论。    我们回到了一号别墅用午餐。下次会谈确定在六点钟。很显然,我们一走进会议大厅就发现可能已经做出了一项决定。勃列日涅夫致开幕词。他说:“纳赛尔同志……今天苏联通过了一项具有严重后果的决定,它需要你们在执行中予以帮助,并要求你方克制。”讲话以后,告诉了我们将向我方提供萨姆Ⅲ式导弹场的数目、安装阵地以及随同导弹一起来的人员数目。同时,还告诉我们,他们将派八十架飞机来,先来四架C—X500侦察机。这种侦察机同米格23是同型号的,要求我们派一千八百名埃及人去苏联受训六个月。苏联导弹在光天化日之下四月上旬第一批苏联侦察机到了,停在离亚历山大五十公里远的沙漠中心贾纳克利斯空军基地和贝尼·萨维夫基地。四月十八日同以色列飞机发生第一次遭遇。几架以色列飞机靠近了萨赫奈,苏联飞机起飞迎击,以机掉头朝西奈方向飞去,苏机紧跟上去。在这整个时间内,苏联飞行员的谈话都用俄语。    把发生的事件报告了纳赛尔,他奇怪地问道:这同全部必要的谈话要绝对保密怎么相一致呢?我看这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玩弄把戏的一种方法,这就是通知美国人说,苏联人已经到埃及了。无论怎样解释,以色列人是已经接到信息了。四月十八日以后,以色列没有对埃及腹地进行任何轰炸。    这个解释在几天以后在第一批导弹货物运到亚历山大的奇怪故事中得到了证实。遵照绝对秘密的严肃指示,埃及官员采取了货船在夜幕降临以后到达的措施,停泊在离港口很远的一角……严加警戒,卸完了货。……然而使埃及官员惊奇的是,苏联人却在大中午用卡车把导弹货物运到选好的阵地,汽车行驶在街中心,苏联人坐在车上向群众挥手,用俄语高喊,“朋友们”。从这可以得出结论,苏联人想直接告诉美国人:导弹到了。这和美国人告诉把武器卖给伊朗了的作法完全一样。(三)

2. 瑞安说中东问题涉及到整个苏美关系

【美联社纽约六月五日电】(记者:威廉·    瑞安)福特的最高级会议可能使苏联领导机构的问题复杂化。它的对外政策本来一直在以轻松的步子前进,这可能使克里姆林宫感到相当满意。    自从总统在萨尔茨堡同埃及总统萨达特举行最高级会议以来,西方世界一直喜悦地表示松了一口气,因为中东的面貌似乎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由普遍的悲观失望变成了充满希望。但是苏联简短的初步反应听起来有点痛苦之感。    以色列向埃及作出把部队从苏伊士运河往后撤一段距离的姿态受到了开罗的赞扬,但是苏联的官方通讯社塔斯社则斥之为仅仅是宣传而已和企图欺骗有关的每一个人。塔斯社还抱怨说,以色列“对所谓的逐步外交正在小题大做”。    莫斯科的困境在于,虽然“逐步”外交是美国牌的,但是莫斯科多少将不得不这样做。如果日内瓦会议复会,俄国人可能更能出头露面和固执己见,但是多边辩论的结果可能是一无所获,鉴于中东的导火线很短,这种前景会使空气里再次令人难以容忍地充满火药味。    中东问题涉及到整个苏美关系。如果那里爆发新的战争,共产党首脑勃列日涅夫如此重视的缓和就无法存在下去。    象西方很久以前遇到的情况那样,俄国人现在也觉得中东问题难以处理。一度看来近在眼前的诱人的政策成就现在有可能从苏联的手掌中滑掉。    萨达特有充分的证据相信,苏联对阿拉伯国家的长期意图是不能相信的。    他仍然愿意依靠美国来谋求中东问题解决方案。    对参加各方一贯玩弄令人迷惑不解的政治花样的叙利亚突然变得圆通起来了。    同时,伊拉克看来已对向它出售了几十亿美元军火的俄国人失去了许多热情。由于伊拉克已修好了同埃及和非阿拉伯国家伊朗的关系,这一点就特别明显。    俄国可能认为,同意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中东的危险是明智的,可以预料,他们将集中力量尽快地从缓和中捞取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好处。    如果莫斯科采取这种方针,可以预料它将加紧要求召开一次新的国际共产党最高级会议,就象一九六九年的七十五党会议那样,那次会议第一次听到了勃列日涅夫的侵略性的“和平共处”缓和政策的计划。鉴于新的情况,急需重新研究全球战略。

3. 利比亚指责萨达特重开苏伊士运河

【法新社的黎波里六月五日电】利比亚报纸和电台今天就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发动了一场反对埃及总统萨达特的猛烈的宣传运动。    他们指责他“对阿拉伯民族进行高度叛卖,把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民的神圣事业同美元进行交易”和“准许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并承认以色列。    在进行口头攻击以前,执政的革命指挥委员会昨天指责萨达特“对民族进行高度叛卖”。    利比亚电台以谴责他叛卖的特别节目代替了它通常的广播。    阿拉伯各国驻利比亚大使今天被召到外交部,外交部副部长杜尔达同他们讨论了“由于萨达特总统承认在巴勒斯坦的这个犹太复国主义国家而产生的严重局势”。    这家通讯社说,他要求他们同各自国家的领导人接触,以明确他们对“承认”及萨达特总统关于阿拉伯领导人已就这个问题达成协议的说法的态度。

4. 美官员说埃将不反对以通过苏伊士运河运送货物

【美联社华盛顿六月五日电】美国官员们今天说,以色列在最近将通过新近重新开放的苏伊士运河运送货物,埃及将让它通过,而不表示反对。

5. 日报报道:《美苏欢迎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六月六日刊登该报驻华盛顿记者吉村和驻莫斯科记者古本五日发回的消息,题为《美苏欢迎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期望向中东和平方向进展》,摘要如下:    驻华盛顿记者吉村报道说,“美国福特政权对于苏伊士运河时隔八年的恢复通航一事,认为是终于开始出现了打开中东和平局面的新的前进的具体行动,对此表示热烈欢迎。”“美国的愿望是,希望以此为开端,把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工作搞得更加起劲。”“苏伊士运河五日恢复通航,对美国说来时机极好。从前些天福特总统同萨达特总统会谈开始,一贯采取强硬态度的以色列却自发地削减了运河东岸的军队,出现了长期以来所没有过的和解的动向,因此,许多人认为由美国再度开始进行的调停工作,也出现了光明的前景。”“如果这次运河恢复通航进一步使以色列让步,使中东和平再次走上轨道,对美国说来,真是再好也没有了。”“只有一件事情值得担心,即运河的开放开辟了苏联舰队向印度洋扩张的途径。福特政权当然要进行对抗,谋求增强美国海军,完全可以估计得到,美苏海军在印度洋的竞争,有可能引起冲突。”    驻莫斯科记者古本报道说,“苏联认为苏伊士运河的开放,是促进中东和平的好事,表示欢迎。为争取早日召开日内瓦和平会议,而准备很快同美国会谈。”“基辛格的分阶段解决方式已经失败,印度支那的结局使美国威信降低,这就使苏联的影响更加增长,可以说,苏伊士运河的开放是以象征性的‘施恩于美国’的形式促使苏联登场。”“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从苏联的世界战略上看,也是便当的。在黑海塞瓦斯托波多基地的黑海舰队,仅用迄今为止经由开普敦的四分之一的距离就可到达印度洋,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太平洋舰队汇合有了可能。这一点,受地中海十二米水深障碍的美国第六舰队同亚洲的第七舰队的协同动作,难免造成不利。”

第 4 版

1. 菲律宾《每日快报》文章:《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在等待马科斯访华结果》

【本刊讯】菲律宾《每日快报》六月五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在等待(马科斯)访华的结果》,摘要如下:    东南亚国家其他领导人正以迫切的心情等待马科斯总统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结果,希望此行终将给这个地区带来经济和政治自由。    预料,由于总统是在东南亚国家联盟部长会议只不过三周之后访问中国的,因此,他将谋求中国人为在这个地区建立和平、自由和中立地带的计划提供保证。以后还将要求美国、苏联和世界其他大国提供同样的保证,这种保证是实现中立计划的先决条件。    无疑,中菲共同关心的问题将在这次会谈中占重要地位。但是由于东南亚国家联盟部长会议刚开了几星期,东南亚国家联盟最高级会议再过几星期就要举行,因此,这位总统认为,现在向北京领导人提出他的“新亚洲”计划并谋求他们赞同和平地带计划是合时宜的。    由于同中国相距只有几海里,因此,亚洲现在都把眼睛盯着人民共和国。虽然看来同北京的外交关系正常化已成为这个地区的时髦的事情,但是采取这些行动不是为了代替过去同华盛顿的关系。相反,采取这些行动是符合地区性的和平与安全的利益的,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和放弃以武力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的原则基础上的。    本周末,亚洲领导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马科斯身上。虽然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次国事访问只不过是使菲律宾和北京复交正式确定下来,但是更重要的影响在于总统可能说服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亚洲领导人最后接受东南亚国家联盟关于建立和平、自由和中立地带的主张,而且可能要求其他超级大国也这样做。

2. 披猜在香港谈访华成果和观感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六月五日报道:    以披猜·拉达军为团长的泰国民主党议员友好访华团,结束了在我国为期十一天的友好访问后,四日自广州乘火车抵港。披猜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他预料泰中两国会在不久将来建立外交关系。    披猜说:“中国是泰国的邻邦,我们是应该尽可能彼此了解。事实上,我们此次是为了两国的了解和友好而到中国访问的。”    谈起此行观感时,披猜说,中国今天已有很大的发展,特别在农业方面,更有长足的进步。他们每到一处地方,都感到那里充满着热情友好的气氛,人民都很勤劳友善。    他说:“总的说来,我们此行见到中国在很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了热情友好的接待,交换了双方关心和相互有利的问题的意见。虽然在会谈中大家仍有不同的观点,但却是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下进行的。所以,我们此行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而我也对此感到高兴。”    披猜表示,泰国外交部长差提猜·春哈旺将会前往中国,谋求与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途径。    他预料泰中两国将会很快建交。

3. 蒋帮驻菲“大使”刘锴离菲回台

【中央社马尼拉六月六日电】刘锴大使今天透露,尽管马尼拉与台北间的正式关系将不再存在,菲律宾政府已保证将继续保护菲律宾境内的自由中国的人民。    这位中华民国大使今天上午在马尼拉国际机场向为他送行的五百人发表谈话。刘锴大使较他原定离任的日期六月十日提早五天奉召回国,距菲总统启程访问大陆共区仅一天。

4. 香港《新晚报》报道:《中旅负责人等往认张尸》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六月六日以《中旅负责人等今晨往认张尸》为题报道:    香港中国旅行社负责人及蔡省三、赵一雪、段克文三位回台人员,今日上午在油麻地警署负责人的陪同下,往九龙公众殓房办理认尸手续,他们先后看过张铁石的遗体。    蔡省三等在殓房接受各报记者访问时说:“我们心情很沉重,张先生和我们三人十九年来在一起。”    赵一雪流泪对记者说:“张铁石突然死亡,使我感到意外和悲痛。据我知道,他在香港没有亲属。我们等待去台湾。前天,我们当中有一位与台湾的妻子、女儿及外孙通电话,他的妻子在电话中哭了。我与台湾的养父通过电话,他患高血压,为我能不能去台湾忧心。”    【本刊讯】香港《新夜报》六月六日报道:    赵一雪、蔡省三和段克文三老今晨在中共中国旅行社高级人员陪同之下,前往油麻地警署要求认领张铁石的遗体与遗书。警方答应他们认尸的要求。但对于遗书一节,则予以拒绝。警方说,依照一般习惯,死者的遗书,是要直接转交与死者的最亲遗属。    除了蔡省三能够稍为自我控制之外,余下两老都泪盈于睫,并当接受记者的询问时,痛哭流泪。    他们说,由于张老之死,使他们感到压力好大,真有遥遥前途,不知何处是吾家之感。    救总驻港代表谢伯昌强调:张铁石之死,只是“事件”的开端。台湾倘使仍然“急惊风遇着慢郎中”似的去处理余下“九老”的入境问题,很难预料是否可能再有同样“事件”的发生。

5. 香港《天天日报》文章:《张铁石为何自杀?》

【本刊讯】香港《天天日报》六月五日刊登一篇题为《张铁石为何自杀?》的文章,摘要如下:    在大陆过了二十多年的战俘日子,竟然都挨住了,可见是如何的坚强,视生命是如何的宝贵,在所不辞。    但是,他却甘心死于今日。今日何日!既获大陆释放,好比是一名本来被判无期徒刑的人突然获得提前释放,这种恍如隔世的喜悦,是没有文字可以形容得出来的,可惜的是,天日虽然可睹,却是无门可入,这些人之在香港,真可说是受尽了人间的白眼,比起他们在香港所感受到的羞辱来,显然是比诸当日城破兵败,甘为降将的耻辱犹大,否则,他就不会轻于一死了。    张铁石这一死,最足以证明的,便是他所以甘愿往台湾去,实在是并无政治作用,亦没有作进行统战的企图,这一方面,他是清白的,也是勇敢的。    他这一死,可能会使许多人悔悟到以前的想法是错的。

6. 香港《明报》报道:《谷正纲面件提三要点处理入台事》

【本刊讯】香港《明报》六月六日以《台湾救总谷正纲函件提三要点处理入台事》为题报道:    假若再等待一些时间,张铁石也许回到了台湾与妻儿团聚,共乐天伦。    记者获悉台北有关机关正在着手办理战俘的入境手续。    台湾「救总」理事长谷正纲,最近转达国民党最高当局处理战俘入台方案的要点,并不要求战俘公开发表「反共宣言」。    「谷正纲函件」仅要战俘补呈「申述信」,作为入境申请表格的附件,该信包括三项内容:    一、说明入台的动机;二、表明入台是无条件的(不提任何条件);三、入台后愿意遵守法律,如果言行上有违法律,愿接受法律制裁。    此间「救总」负责人谢伯昌,曾电召战俘前往其办事处,将「谷正纲函件」给他们看,有九名战俘看完函件,觉得没有什么为难,即呈交了「申述信」,只有蔡省三拒绝呈交。    十战俘入境手续的文件传递,虽由「救总」办理,奉令负责审核者,却是总统府的「国家安全局」。    台北方面初步打算分批审批他们入境。    据几名战俘透露,他们已接获明确的消息。王秉钺、陈士章、王云沛以及已自杀死亡的张铁石,将是第一批获准入台者。张铁石也知道他的名字在第一批之列。    第二批审批的对象为段克文、张海商、杨南邨、赵一雪。    第三批审批对象为周养浩、蔡省三。

7. 香港中国旅行社致电张铁石在台家属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六月六日报道:    香港中国旅行社已拍电报给张铁石在台家属,请他们务于三日内来港商洽参与治丧事宜。    香港中国旅行社负责人就张铁石突然死亡一事表示,香港中国旅行社受中国旅行社总社委托,负责照料十名回台人员的生活和回台探亲的一切事宜。现在张铁石先生突然死去,有关认尸、领尸和处理遗物、遗书及后事等,均由香港中国旅行社继续负责。

8. 香港《快报》文章:《张铁石之死 !台北应负部分责任》

【本刊讯】香港《快报》六月六日发表一篇短文,题为《张铁石之死!——台北应负部分责任》,全文如下:    中共特赦“战犯”张铁石,前夜在酒店毙命,死因如何?有待当局剖验,但此不幸事件,却引起人们震惊!    平情而论,张氏之死,是为“国共统战”斗争而牺牲,但,我们对台北当局处事之犹豫寡断,深感遗憾!    十名战犯申请赴台,虽然是中共的统战工作,但我们认为台北应该以“统战”对“统战”,立即予以接受,人在手里,还怕他们不慷慨激昂,发表反共言论么?但可惜台北的脓包决策者昧于情理,硬要他们在港发表反共言论,这不特是强人所难,而且更违反香港政府的政策。    张铁石之死,台北应负部分责任,诤友之言,幸其三思!    【本刊讯】香港《星岛晚报》六月六日短评:    张铁石之死,许多人为之惋惜,同时,亦有不少人对他的处境甚表同情。    这十人的申请前往台湾,被认为是北京“统战”工作的一个环节;我们对此不拟有所论述。不过,台北方面处理此一事件采取拖延政策,以致引起意外,不免令人感到遗憾。    我们认为,台北对他们的申请,批准与否,大可以作出迅速的决定。    换一句话说:假定认为他们具有政治作用,就应该堂堂正正,立即拒绝;否则,就应予以批准。    须知这十位上了年纪的人,在中国大陆已熬了二十五年,他们盼望与家人亲属聚首,自是人情之常。不一定每一个人都是统战工具,对他们的申请一律采取拖延办法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