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02-03
第 1 版
1. 美新处报道曼斯菲尔德的访华报告:《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四分之一世纪》
【美新处华盛顿一月三十一日电】题:曼斯菲尔德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劲头很大地进行活动 根据最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作的一次行程六千英里的旅行,参院多数派领袖曼斯菲尔德今天发表一篇报告,说这个国家将“长久存在下去”,并且“正在劲头很大地”进行活动。 曼斯菲尔德以参院外委会的资历深的委员的身份发表题为《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四分之一世纪》的报告。 以下是他的报告得出的结论: 鉴于在二十年代开始对旧中国进行的访问以及在一九四四年和一九四六年再次对旧中国进行的访问,目前中国发生的变化是了不起的。甚至从我上次在一九七二年访问以来取得的进展也是明显的。 中国的制度正在劲头很大地实行着;它建立了一个抱着信心展望未来的自力更生的新国家。建设工作是在遍及全国的基础上安排的,每个地区尽量做到自给自足。在城市地区,正在大量兴建工厂、住宅、学校和其他建筑物。农村的建设工作同样是活跃的。在大规模的灌溉和防洪工程的基础上,农村的耕作面积正在迅速增长。此外,随着耕地扩大,农田中的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械越来越多。这个国家的建设工作正在蓬蓬勃勃地进行着。 同过去相比,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通过强调节俭和克制,强调共同的利益,在衣、食、住、保健方面的基本需要正在得到满足。用我国熟悉的标准来衡量,中国仍然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中国领导人承认这种现实情况。一提到中国什么地方取得了巨大进展,总要接着说“仍然有更加多得多的工作要做”之类的话。总之,取得更大进展的决心使对成就感到自豪的心情变得缓和了。 毛主席的学说现在已经溶化在中国日常生活的结构中。这种学说创造了一种将长久存在下去的制度。在细节方面也许要进行一些修补,在由谁来执行这个制度方面也许要进行政治斗争,但是毛主义的基本结构是不会改变的。我们的政策应当适应这种现实情况。 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想压迫或统治其他国家。目前的一切迹象表明,人民共和国致力于国内的进步,就它自己的防务而言,它的军事努力是最起码的。它的政策中没有胜过别人的表示,看来它扎根于这样一个原则:一切国家都应摆脱外来统治和影响。如果名称可以确切地表示特征的话,那么中国不是一个“超级大国”,而是一个在“第三世界”很受尊敬的“第二世界”的国家。属于这两类的国家可以从中国学到许多东西。 美国的对华政策以神话为基础的时间太长了。一些神话已为一九七二年尼克松—毛—周会议及其后的各种交往所扫除。自上海公报发表以来,在两国已开设了职能有限的联络处。贸易和其他交往已在逐步进行。这些发展是有盒的,但是现在似乎已停顿下来。台湾问题是使正常化无法取得进一步的重要进展的障碍。 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指出,美国军队并没有大大减少,更不用说撤离台湾了。同台湾的正式外交关系还没有中止;的确同台湾中国当局的一个防务条约仍然把我们同他们的看法正式地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人民共和国是敌人。 总之,美国在这个重要问题上的政策仍然没有摆脱时代错误。我们在对待亚洲局势的根本现实方面落后于一百个国家。我们仍然同正在迅速变为历史和同美国当代的需要毫不相干的过去联系在一起。
2. 葛罗米柯抵叙利亚活动
【塔斯社大马士革二月一日电】到叙利亚进行友好访问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领导机构成员、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哈达姆今天在这里举行会谈。 【法新社大马士革二月一日电】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今天在到达这里进行两天正式访问以后不久,就在这里与他的叙利亚同事哈达姆举行了两小时一刻钟的会谈。 哈达姆说,会谈本着友好的精神讨论了“整个中东局势”。 葛罗米柯在抵达时对等着的记者说,苏联对阿拉伯国家的正义事业的“坚定态度”没有改变。 观察家们说,虽然苏联领导对逐步解决中东问题的做法并不热情,但是它显然不反对以色列进一步撤出西奈,如果这样做可以有恢复日内瓦会议的前景的话。 这里的观察家们认为,葛罗米柯和叙利亚领导人还将讨论给基辛格多大的行动自由,以便帮助他成功地进行可能是他重新采取和平行动的最后一次尝试。 观察家们还指出,这次访问有助于强调苏联和叙利亚之间的连续的密切关系。 据贝鲁特一家杂志《晨报—日报—阿拉伯报道》今天说,阿萨德总统将设法弥合苏埃之间的巨大裂痕,说明不给埃及军火供应就会削弱苏联在中东的影响。 【美联社二月一日电】(原电无发报地点)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今天抵达大马士革,开始预料是苏联为了加强在中东缔造和平方面的作用而采取的一次重大的外交攻势。 在苏联外长抵达叙利亚首都的同时,美国国务院宣布,它计划为叙利亚提供二千五百万美元的经援。国务院说,它希望大马士革政府能接受劝告,同意国务卿基辛格设法在埃及和以色列之间安排的第二阶段的脱离接触。
3. 美报报道:《葛罗米柯中东之行被看作是要起媾和的作用》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一月三十一日刊登该报记者自莫斯科发回的一篇报道,标题是《葛罗米柯中东之行被看作是要起媾和的作用》,摘要如下: 苏联人士和这里的外交官认为,苏联外长葛罗米柯本周末的中东之行,是克里姆林宫又一次要维护它在这个地区媾和努力中的某些影响。 据阿拉伯高级外交官说,葛罗米柯访问开罗和大马士革是“他自己提出请求的”。 华盛顿传出消息说基辛格国务卿也要在最近的将来到这个地区访问,以便制定一个以色列和埃及进一步撤退的方案。葛罗米柯的中东之行是在这之后宣布的。从这一点来看,克里姆林宫显然决定通过它自己的高级官员对局势作出估计。 预料葛罗米柯在同埃及和叙利亚领导人会谈时不会提出苏联的任何新的立场,但据认为可以肯定的是,他将再次为克里姆林宫如下的战略进行争辩:迅速恢复日内瓦中东多边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苏联在制订一项解决方案方面能够起积极作用。 【本刊讯】英《金融时报》一月三十日刊登驻东欧记者拉塞尔斯写的一篇报道,题为《埃及和苏联,冷淡的拥抱》,摘要如下: 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将再去开罗,以研究一下苏埃关系中的危机。目前的征候是,勃列日涅夫取消了长期拖延的对开罗的访问,以及萨达特总统不满意莫斯科自一九七三年战争以来对他的态度。在种种迹象表明两国的分歧有所加深的时候,葛罗米柯的任务不会是轻松的。 起初,人们纷纷猜测,突然取消勃列日涅夫访问的原因是勃列日涅夫身体不好以及克里姆林宫可能发生了一次危机,但是萨达特上星期同法国记者的谈话使人们对原因不再存有什么怀疑了。他发了一大堆牢骚。他说,俄国人是不友好的,不值得信赖的。 萨达特抱怨的中心问题是武器,特别因为叙利亚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全部武器,这是他说他不能理解的一个歧视性的行动。 事实是,虽然叙利亚得到了大量的军备,其中包括苏联武库中的某些最新式的飞机,可是埃及得到的显然很少,肯定不足以弥补上次战争中的损失。这看来是奇怪的,但是有两种可能的解释:或者说,莫斯科希望取得对萨达特的某种控制,因为他没有什么其他的武器来源,或者说,它真正是想要限制在某些莫斯科人士看来是一个喜欢冲动的人。 俄国以它作为武器供应者的地位,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了萨达特,这一向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但现在看来,这种控制的程度比以前减弱了。这位埃及总统本周的巴黎之行已经表明:现在存在着另外可以选择的武器供应者。 也有这样一个问题:俄国是否会重新武装埃及,如果埃及也同意让监察者进来的话。回答大概是:不会。萨达特说过,一九七二年赶走苏联专家的决定是不可更改的。那么,葛罗米柯希望在开罗做到的事是什么呢?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要在基辛格到达开罗之前让萨达特听一听意见,让全世界看见他这样做。衡量葛罗米柯的使命是否完成的最好标准是看他是否使勃列日涅夫的访问得以恢复。虽然俄国人很想在中东显示力量,但是做到这一点的前景看来是很暗淡的。 【美联社莫斯科一月三十一日电】塔斯社今天说,苏联已同意埃及要它一起扫除地中海塞得港入口处的水雷这个要求。 塔斯社的这则消息暗示,苏联正在保持它在埃及战后重建工作中的立足点。 苏联是在葛罗米柯外长动身去中东前夕发表上述声明的,葛罗米柯这次中东之行主要是打算到开罗进行修补工作的。
第 2 版
1. 佐尔扎文章:《克里姆林宫的“集体领导”》
说苏《真理报》最近强调“党的领导在于它的集体性”提供了克里姆林宫出现了麻烦的证据,也说明“强硬派”现在又一次在努力夺取权力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一月三十日刊登佐尔扎的一篇题为《克里姆林宫的“集体领导”》的文章,摘要如下: 正当关于勃列日涅夫在克里姆林宫遇到麻烦的报道开始减少的时候,莫斯科的《真理报》却偏偏登了一篇文章而给这些报道以有力的增援,这篇文章似乎对勃列日涅夫在领导班子里的个人作用提出疑问。 克里姆林宫的争论往往集中在“集体领导”的问题上面,在赫鲁晓夫统治时期,就说是用“集体领导”取代了斯大林的一人统治。在导致赫鲁晓夫倒台的那场斗争中,赫鲁晓夫的对手们曾设法在苏联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强调集体领导的重要性。当时他们传出的信息就是说,赫鲁晓夫无视他应该与之分享权力的“集体”——后来,当他被推翻的时候,的确证实了这一点。 恰好在世界上关于勃列日涅夫的地位的猜测众说纷纭的时候,《真理报》登出一篇文章传送同样的信息,此举必定是按照克里姆林宫最高一级的决定行事的。赫鲁晓夫在倒台后曾被指责说醉心于片面地、主观地作决定——而现在《真理报》则向读者们担保说,“党领导的力量在于它的集体性”。它说,这一点可以“保证避免片面性,避免作出主观主义的决定”。 如果这篇文章不是要谴责勃列日涅夫,那么它就是要保护勃列日涅夫,反驳那些称他无视集体的人。目前可以得到的情报太少了,还不足以判断这篇文章是打算达到这两个目的中的哪一个目的。但是,肯定,不是这个目的,就是那个目的,因此它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证实克里姆林宫出现了麻烦的证据。 《真理报》谈到改进“党的领导机构”的组成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它的读者回想起:自勃列日涅夫上台以来政治局里很少作这样的改进。去年十月,赫鲁晓夫下台十周年时,十七个政治局委员中有十个委员是十年前就在政治局里的。 苏联政治局成员的平均年龄是六十五岁。政治局里五个主要成员的平均年龄是七十岁。政治局里没有一个成员的年龄在五十岁以下,甚至在第二等“候补委员”中也没有五十岁以下的。 苏联领导人的讲话时而提到需要把青年“干部”提到领导岗位,这显然是要向那些抱负较大的公职企求者保证,克里姆林宫的大门是向他们开着的。政治局知道,它本身的年龄情况——不象克里姆林宫政策辩论那样保得住密——要求它作出这样的保证,而不管这种保证有没有价值。价值不是很大,因为在提供这种保证的同时通常有一种说法:坚持说党的官员中老干部是重要的;坚持说必须实行青年人和老年人的适当结合。 什么是适当的结合,从来没有明确说过,但是有时侧重于青年人,有时侧重于老年人。现在《真理报》文章谈到要把“新生的、富有朝气的力量”输送到党的领导机构中去,这些力量同“有经验的老干部”结合就有可能保持和发展党的“优良”传统。虽然文章既未强调青年人,也未强调老年人,但是文章的措辞和语气暗示:政治局年长的人目前处于守势。 在去年十月纪念赫鲁晓夫下台的文章中重新强调集体领导时也提到另一个政治上敏感的问题。党的主要杂志《共产党人》说,党中央委员会——其三百名左右成员每年开两次会——起“特别重大的和负责的”作用。 然而,事实上,它的作用仅限于为政治局的决议盖橡皮图章,除非在领导集团内发生危机的时候,那时政治局中对立的各派都寻求中央委员会或大多数中央委员的支持。一九五七年当赫鲁晓夫的意见被他在政治局中的大多数同事所否决之后,他就求助于中央委员会,于是他的反对者就被开除出领导机构。当勃列日涅夫一九六四年推翻赫鲁晓夫的时候,召集中央委员会会议的正是勃列日涅夫,他得到了对他的行动的正式赞同。 《共产党人》所强调的是,党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会是“表示对它的最大信任并委托它进行领导”。该杂志指出,中央委员会是由“最有经验的、政治上最成熟的党员”组成。由于中央委员会代表党的“最优秀的力量”,它的决议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还象往常那样称赞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政治局,但是看来更加耐人寻味的是罕见地强调中央委员会的作用和“集体”领导。 正是在去年十二月的中央委员会会议期间,出现了最初的迹象,表明勃列日涅夫受到了压力,要他收回他在犹太人移居国外问题上向基辛格作过的保证,与此同时还暗示克里姆林宫可能废弃同美国签订的贸易协定。来自各地的保守的党官员,即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的“地方上的统治者”,从不喜欢上述两项协议中任何一项协议的政治含义。重新强调中央委员会的作用和集体领导正好是在人们所知道的他们的主张变成现行的政策的时候。 即使勃列日涅夫恢复健康并得意洋洋地公开露面,这件事本身不会消除他的政治地位所受到的损害。当人们从斯大林去世以来一再地出现权力之争这个角度来看待现在从苏联报纸字里行间所能发现的迹象的时候,这就引出一个不可避免的结论,即强硬派现在又一次在努力夺取克里姆林宫的权力。
2. 法新社报道:《德斯坦评内阁改组》
【法新社巴黎一月三十一日电】题:德斯坦评内阁改组 共和国总统德斯坦今晚在评论今天上午进行的内阁改组时说:“这并不是由于形势所迫而进行的旧式改组,而是政府为了适应某些任务和形势的需要而进行的。”德斯坦是在马约门议会大厦里讲这番话的,在那里,经济和财政部长富尔卡德把二千五百名部里的官员集中在那里讨论工作交流情况。 德斯坦还说:“我是在总理的积极合作下亲自考虑这次改组的。” 【法新社巴黎一月三十一日电】题:改组:总理讲话 总理希拉克在近午时被记者问及关于政府部分改组——半个月以前还未预计到——的意义时,他解释说,实际上,两名政府成员出自个人的原因,表示希望离开政府。这就是国防部长雅克·苏弗莱和邮电国务秘书皮埃尔·勒隆。 总理在回答一个问题时指出,关于勒隆,不能说他失败,特别是在他应付了艰难的危机以后,在他作了巨大的努力解决这场危机、以便不仅根据全体用户、也根据邮电部门人员的合法要求来改善邮电部门情况以后,不能这样说。总理强调说,这证明这是一个与失败完全相反的行动。 希拉克又说,另一方面,进行的改组表明农业问题的重要性,这个问题使得必需任命一名国务秘书。无论是从国际方面(关于确定价格)还是从国内方面来看,农业问题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总理说,在政府作了巨大的有力的努力来增加出口和发展我们的工业之后,我们认为,重要的是在政府内部的外贸代表应有部长的职务。关于诺贝尔·塞加尔的决定表明共和国总统决心对这一活动给予它在一个现代化国家中应有的地位。
3. 葡萄牙外长苏亚雷斯谈葡国内局势
说他不认为北约组织目前在葡海面举行军事演习是合时宜的;葡共过去两月已把许多人安插到国家的重要岗位上 【法新社里斯本一月三十一日电】葡萄牙外长苏亚雷斯在这里今天发表的接见记者的谈话中宣布,鉴于葡萄牙目前的政局,他并不认为北约组织在葡萄牙海面进行军事演习是合时宜的。 苏亚雷斯也是葡萄牙社会党的领导人。他拒绝把关于左派可能搞政变的谣传同北约组织军队在附近出现一事联系起来,他说:“左派在葡萄牙实行独裁的任何企图都会接着在几个月之后发生智利式的右派政变。” 苏亚雷斯在接见《共和国报》记者时被问到,社会党内部情况是否会使它向右转,他说,党没有发生分裂。 在问到共产党在葡萄牙政府中的地位的实力时,他说,在过去两个月中,共产党人已“把许多走卒安插到国家机构的重要岗位上来”。 【法新社里斯本一月三十一日电】社会党总书记昨晚要求葡萄牙联合政府中的各政党团结起来并把国家置于党派之上。 然而,苏亚雷斯在里斯本附近的塞沙尔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猛烈地攻击了共产党。他承认:“由于共产党建立在工人阶级中,反对共产党是不能在葡萄牙建立起民主秩序的。”但是他又说:“我们不希望任何一种独裁,我们不希望屈从于任何一种外国帝国主义。” 他还攻击葡萄牙民主运动、社会党左翼运动和社会党人民阵线是葡萄牙共产党的卫星党,分别把它们称之为二号共产党、三号共产党和四号共产党。法新社评葡政局 【法新社里斯本一月三十一日电】武装部队禁止预定今天举行的政治集会的行动似乎主要地是使葡萄牙社会党受到了损失。 此间观察家们认为,这道禁令使社会党受到了双重挫折。社会党曾期望温和的民主分子由于担心共产党得到好处而会大批走上街头。观察家们说,在举行拥护武装部队运动的示威的借口下,社会党确实曾希望显示一下民众的力量是可以影响武装部队运动倾向于他们的自由主张的。 这些观察家说,但是,与此同时,该党领导也指望这次示威会加强自己的地位。由于最近党内出现分歧,社会党的地位受到了损害。 最近,包括大批党的“干部”在内的社会党左翼分裂了出去,另行成立了名叫社会党人民阵线的组织,从而使该党受到了削弱。 社会党甚至没有把至少有五千名好斗分子签名的申请书呈送最高法院。法律规定,一个党只有在把申请书呈送最高法院之后才可以确定候选人参加即将举行的选举的竞选。 定于大约一个月之后开始的这次竞选对于社会党来说很可能是一次困难的竞选。鉴于目前发生的事件,他们很难在比他们左的人中找到同盟者。
4. 葡武装部队禁止葡共和社会党举行集会
【法新社里斯本一月三十日电】葡萄牙的武装部队运动委员会今天正式禁止预定明天在这里举行的左翼集会。 这个由二十人组成的机构发表的一项措词谨慎的公报说,在目前的政治气氛中,示威可能是不合时宜的,并且还可能阻碍由去年四月二十五日的军事政变开始的在葡萄牙“实现民主的正常过程”。 公报说,“从全国看来很清楚”,最有代表性的政治派别给予委员会的支持已“足以”使一月三十一日的集会成为不必要。 【法新社里斯本一月三十日电】在武装力量运动禁止举行集会以后,共产党、社会党和民主运动党今天取消了预定明天举行集会的计划。
第 3 版
1. 美报专稿:《巴基斯坦领导人对印度的意图感到不安》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一月二十二日刊登伯纳德·温劳布二十一日自拉瓦尔品第发给该报的一篇专稿,标题是《巴基斯坦领导人对印度的意图感到不安》,摘要如下: 布托总理今天说,印度想要扩张——巴基斯坦人对于印度的意图感到不安。 布托先生在一次对记者谈话中列举了印度爆炸一个核装置、实际上接管了锡金以及印度官员的私下议论等事例来证明这一点。他说,“假如印度起适度的作用,不企求主宰这个地区的命运,而且不竭力装出印度是喂养她一群孩子的母亲的话”,那么亚洲次大陆的紧张局势就会缓和下来。 布托说,“存在着这种担心,这种忧虑,人们感觉到这一点。如果印度没有扩张主义的意图,印度有什么必要去爆炸这枚原子装置呢,因为印度并不需要把她的财力用于制造这类武器上去。在其他方面,印度的国防预算是庞大得惊人的。这样做有一个目标,一个目的。” 总理预定从二月四日至七日访问美国。他说,由于美国政府的更迭,以及他希望会见福特总统和国会领导人,于是“就产生了访美的必要”。布托说,这个邀请是基辛格去年十月间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的。他说,有“许多重要问题”要讨论,最微妙的问题是美国禁止(向巴基斯坦)出售武器,巴基斯坦人认为这是不公平的。 布托问道,“我们说,这涉及根本的原则,为什么要对巴基斯坦实行这一禁令呢?为什么巴基斯坦该受到这种歧视呢?” 他对要求取消禁运提出了两个论据:若取消,它不仅适用于巴基斯坦,也适用于印度;另一个是,法国、英国等国家准备向印巴两国都出售武器。他问道,“除了美国以外,那一个国家不是这样做呢?美国为什么要采取这种立场呢?” 布托总理数次强调说,他对印度感到担心。巴基斯坦曾同它打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 他说,“我不是说,印度明天就将进攻巴基斯坦,我们将打起仗来。我是说,我不能无视某些事情。我不能闭眼不看这些事情。我不愿用我的政治声誉来打赌,说印度不会发动战争。”他在提到美国国务卿去年十月的访问时说,“基辛格去印度时,印度领导人为什么要逼他承认印度是一个大国、一个准强国,而且企图使美国同意印度在这个地区起着一种类似门罗主义的作用呢?如果印度不牢牢地抱着一种称霸的观念就没有必要这样做。”
2. 基辛格在印驻美大使为美新任驻印大使举行的宴会上发表讲话
【印新处新德里一月三十一日电】印报托从华盛顿报道,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确认,美国不会在印度次大陆做可能破坏西姆拉协定开始的那个过程的任何事情。基辛格是在印度大使考尔一月二十九日在华盛顿为美国选定的驻印大使威廉·萨克斯比举行的宴会上讲这番话的。出席宴会的有一名参议员、一些众议员和前美国驻新德里大使莫伊尼汉。 基辛格博士说,美国支持西姆拉协定所开始的过程和支持缓和次大陆紧张局势。他说:“我们将尽力推进这一过程并鼓励进行谈判。”“我们对加紧这个地区的对抗行动不感兴趣。我们不希望搞强权政治。” 鉴于巴基斯坦总理布托下周去华盛顿要求美国武器,基辛格博士的这些话是意味深长的。 国务卿重申,他访问新德里时制定的政策和原则不会改变。他说,美国认为,印度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争取次大陆和平的一支力量。他说,美国在次大陆还有别的朋友并珍视这些朋友。他说,美国不会做出将破坏这些友谊的任何事情。 在此之前,考尔在欢迎词中表示相信:“友好而直率的参议员”萨克斯比无疑将是他的国家驻印度的一位卓有成就的大使,“当然,如果他的政府不采取可能妨碍或者放慢次大陆关系正常化的速度的新政策或恢复某种老政策的话”。他说,他相信,自去年十月基辛格访问使印美关系取得了进展之后,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考尔说,美国过去的政策在次大陆制造了三次武装冲突。考尔暗示,怂恿次大陆军备竞赛将使印美关系逆转。他希望,国务卿全力支持和帮助新大使致力于维护和加强印美关系的工作。
3. 英刊评论:《印度将继续试验》
【本刊讯】英国《外事报道》一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题为《印度将继续试验》的评论,摘要如下: 印度尽管受到严厉批评,今年却仍将继续进行地下核试验。 印度如果要继续核弹试验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它将把钚耗尽而没有钚来供印度预计在一九八四年以后运转的快速增殖反应堆作燃料。印度的核计划现在处于十字路口。印度必须在下面两者中作出选择: (一)再建立一些核电站,利用钚来发展核发电;或是 (二)不把钚用于今后的核电站,而利用它来进行核爆炸。 因此,只有牺牲发展核能源,才能继续进行核试验爆炸计划。 面对着这种钚短缺的情况,看来,印度政府已选择了为了进行核试验爆炸而牺牲核发电计划的做法。对于把核试验计划放在优先地位所作的辩护是:这种爆炸将使得能够“在一刹那间”修建起水坝和开凿成运河。但是,在一个不仅仅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储备而且还有大量的失业和就业不足的劳动力储备的国家里,这种论调的确听起来是虚假的。推论是:印度进行核爆炸的真正目的在军事方面。
4. 《非洲秘闻》文章《乌干达:阿明的军队》
【本刊讯】在英国出版的《非洲秘闻》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的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乌干达:阿明的军队》,摘要如下: 在今年迄今为止发生四次流产兵变后,现在很难准确地估价阿明将军的军队的士气或力量,以及在每次兵变后进行的广泛清洗的影响。奇怪的是,阿明现在可能比他在一九七一年一月发动军事政变时在军事上要更加强有力和更好地控制着他的军队。 自今年三月以来,阿明一直从苏联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得到大规模的武器和战斗机。根据他自己提供的数字,他现在有八百名新召来的乌干达士兵和技术兵在俄国受训,在其他东欧国家受训的有两百人,在利比亚有六百名,在伊拉克和埃及有数目没有透露的人在受训。这将稳步地提供优秀的、受过很好训练的军官和技术人员,从而他能控制陆军的现代武器。 要确切了解运来多少武器装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来自肯尼亚的情报说,现在,新加强的武器中包括一百辆装甲人员输送车、两百支反坦克武器、八百五十枚火箭及导弹和五十门高射炮。可能已答应提供萨姆—3式导弹,但是还未提交。(肯尼亚是一个很好的监听站,因为俄国武器是通过蒙巴萨港运输的。) 空军的数字难以确定,部分是因为阿明有意夸大向他的空军提供的“超音速战斗机”的数目。他声称拥有两个飞行中队的战斗机——俄国的十二架米格17以及利比亚的十二架海市蜃楼式飞机。前者的数字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后者的数字看来不大可能。卡扎菲上校在三月访问乌干达时亲自把一架海市蜃楼式飞机交给乌干达。除了这些战斗机外,空军大概还有二十二架教师式和海豚式喷气机。捷克人(他们在古卢担任训练空军的工作)提供了一中队训练机。正象阿明所吹嘘的那样,他的空军的规模现在已经达到改变了“东非均势”的程度,这大概是真的。另外,阿明近几周对他的空军说,乌干达现在的情况是“飞机多于飞行员”。 今年阿明得到的外援增加了不少,大部分是军援。由于人民对在乌干达经济日益困难时保持这么大的一支军队感到不满,阿明最近竭力强调,乌干达没有“花一分钱”去买武器,他还说,武器全是“友好国家送的,这些国家准备全副武装乌干达,因为它采取反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的立场,以及这也是对乌干达支持自由解放运动的承认”。 东欧国家提供的军援要多得多。俄国人欢迎阿明成为一个盟友,他们派了一些高级代表团去乌干达,柯西金已邀请阿明在一九七五年进行国事访问。捷克斯洛伐克负责训练空军。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利比亚人对阿明越来越依靠苏联人特别不快。乌利关系在一九七三年的破裂由于今年三月卡扎菲的对乌干达的访问而部分地恢复了,但是仍存在着关系紧张的迹象。例如,去年调到开罗的乌干达驻利比亚大使还未回的黎波里,另一方面六名利比亚军官四月访问了乌干达;据阿明说,他们的使命是为另外两千名新兵的军训进行安排。阿明试图在俄国人和利比亚人之间进行调解(如果它们改善关系,显然他就可以较容易地脚踏两只船)。莫斯科的一封信以赞许口气谈到他在这方面的努力。 伊拉克也有一个训练乌干达飞行员和伞兵的大规模计划。不久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有一个游击队训练小组在乌干达教阿明士兵如何使用新武器和如何利用“本地原料和武器”。 法国也提供一些军用武器(钱由利比亚人出),但是看来现已停止供应。意大利阿古斯塔直升飞机公司卖了一些直升飞机给乌干达空军,根据合同并派一名教官去训练阿明的驾驶员。 看来,阿明利用他的外交政策从俄国人和一些阿拉伯国家获得武器和军事支持是成功的;他逃脱了一系列兵变和暗杀他的企图,他完成了清洗(到目前为止,空军除外)。如果在他的优秀的新兵训练完成前,他仍能控制住军队内的分裂和不满,那么他在今后多年内可能生存下去。 他的最大的危险仍然是暗杀的危险。但是过去杀死他的多次企图都失败了,这使他有较多的时间来加强他的个人安全部署。 还有另外一个因素,使阿明在军队中的许多敌人不愿看到他被赶下台,如果这意味着前总统奥博特回来的话。而奥博特的人在他们还不能控制阿明下台后的局势的情况下是不愿支持暗杀企图的。这意味着,阿明暂时能从这两方面的特别考虑中获得好处。 在乌干达这副牌中的大鬼现在是苏联:克里姆林宫真的打算帮助阿明活下去,还是它更为狡猾地希望在发生另一次军事政变时能控制政变呢?俄国正在使自己处于起这两种作用中的任何一种作用的强有力的地位,这要看卢布是怎么给的。阿明表示打算改善乌干达同美国关系 【法新社坎帕拉一月二十三日电】阿明总统昨天在总统府对美国一家直升飞机制造公司的代表说,他打算改善同美国的关系。他又说,他与美国人密切在一起生活了一段长时间,他在美国有许多朋友。 他说,乌干达从美国购买了大批直升飞机就是乌干达不反对美国的证据。
5. 格列奇科将于二月下半月访问印度
【塔斯社莫斯科一月三十一日电】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将于二月下半月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他是应印国防部长斯·辛格邀请前去访问的。
第 4 版
1. 菲《东方日报》文章:《江山万里今胜昔》
【本刊讯】菲律宾《东方日报》一月二十五日刊登一篇文章,主题是《江山万里今胜昔》,副题是《观〈菲总统夫人在中国〉彩色电影后记》,摘要如下: 用“盛况空前”来描述在马尼拉举行的《菲总统夫人在中国》彩色照片展览会,和在会场中放映的彩色电影的热烈情况是一点也不夸张的。《菲总统夫人在中国》照片展览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彩色电影片原定每晚放映一场,但由于观众拥挤,主办当局不得不改变计划连续放映三场,才能满足观众的要求。 观众情绪这样热烈绝不是偶然的。这是跟战天斗地的中国人民二十五年来在工农业战线上取得辉煌战果,在对内外的工作上获得巨大的成就,因而提高了国家的国际声誉这一点分不开的。 在西方国家正闹着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的危机时,中国却是物价稳定,工农业全面增产,市场上充满食物,挤满购买的人群,全国工农业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菲总统夫人在中国》彩色影片的镜头便是肯定的答案。这是甚么缘故呢?同是一样的土地,过去的中国是灾荒年年,饿殍载道,而新中国却是农业连续十三年夺得丰收,出现在影片上的是“稻菽千重浪”,肯定的又是一个丰收年。二十五年来,中国人口尽管增加了百分之六十,粮食却增产一点四倍、棉花增产四点七倍,近八亿人口吃穿的基本需要得到保证供应。 同是一样的土地,过去的中国矿产贫乏,洋油进口,而新中国竟是世界上所有的矿产都有,石油水下地下都是,北煤也不用南运了。菲总统夫人不是在这影片上同中国签了购石油的议定书吗? 也同是一样人民,过去旧中国的人民是愁眉苦脸的,面黄饥瘦的,而新中国却是健康的、乐观的、充满幸福感的。因为中国站起来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推倒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了。中国人民还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医疗制度,和中国政府正确的体育运动政策增强了人民的体质。看看影片上年青的下一代用健康的笑脸,大方得体接待客人的风度,你是再也不用担心接班人的问题了。 过去的旧中国,一个铁钉也得进口。在影片上,现在的新中国却有载重汽车,轿车,内燃机车,拖拉机,联合耕种机……钢铁工业,造船工业,石油化工等等现代工业,十年来增长一点九倍的工业体系。有价值的文物古迹是得到合理的保存照顾的。看影片上的长城,修葺得更雄伟了。地下宫殿油漆得更辉煌了。故宫的文物保存得很完整。菲总统夫人不也看到出土不久的金缕玉衣吗?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造谣毁谤的家伙可以休矣。 还有,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人,在接见菲总统夫人时你可见到他的行动、姿态。祝福他,中国的领导人还是那样健康、机灵的。 影片中反映的这些亲切形象,具体成就,海外华侨本来并不陌生。但是他们还是坚持要看,百看不厌的看,因为那些镜头记录中国人民的英雄事迹。因为一百多年来,只有今天,中国人民才真的是站起来了。
2. 印报报道:中国部分运动员将在世乒赛后访问印度
【本刊讯】《印度斯坦旗报》一月三十日报道: 中国乒乓球队在三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结束之后,有一部分队员将多逗留几天前往新德里访问。目前,正在拟订细节。 有充分的迹象表明,北京对它的乒乓球队访问印度是相当重视的。从这个事实可以证明,这个国家有三名重要的官员陪同着这个队,他们是团长、负责体育的副部长赵正洪,中华体育总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陈彬和体育委员会委员郑敏之。 乒乓球队的访问是否会成为中印关系的分水岭仍然颇费猜测。但是,令人鼓舞的是,该队对东道主表现了友好。 【本刊讯】《印度斯坦旗报》一月二十九日报道: 自从一九六二年以来中国第一个代表团于二十八日到达加尔各答一事,给人们带来了印中关系将来有可能改善的希望。 中国乒乓球队第一批人员的领队徐寅生对他们要完成的任务说得非常明确。他说,“我们到这里来是促进印中友谊的。” 政界人士认为,这句话相当重要,特别是考虑到这样的背景,即中美缓和就是在一九七一年四月从乒乓球的弹跳开始的。 徐和其他队员走入欢呼着“中印友谊万岁”的人群中。他显然为受到的接待所感动,他说,“我们为我们受到的欢迎的方式所感动。” 印度曾两次派乒乓球队到中国去,一次在一九七一年,一次在一九七三年。但是直至现在中国没有进行过回访。人们很重视北京队这一次的访问。 与此同时,中国官员也表示,中国队不打算同其他参加比赛者分开,也不打算同东道国的人民分开。 他说,“我们很希望同这里的人民会见和交谈,因为我们到这里来有促进友谊的使命。”
3.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决定参加世乒赛
【法新社新德里一月三十一日电】虽然印度继续禁止以色列参加,但是,据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已决定参加第三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加尔各答日报《印度斯坦旗报》今天发表一则消息说,巴勒斯坦人已决定派出一个代表团,并且是在锦标赛组织者昨天收到的一封电报中说起这点。该报说,这是锦标赛的组织负责人拉马努詹透露的。
4. 菲《东方日报》报道:《第一夫人在中国照展 本地侨情所趋》
【本刊讯】菲律宾《东方日报》一月三十日刊登一篇题为《第一夫人在中国照展菲通社撰文评述本地侨情所趋》的报道如下: 马尼拉地区和邻省数千华侨热烈前往参观《伊梅尔达·马科斯在中国》照片展览会,并对菲律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渐和睦亲善表示“满意”。 主持照片展览会的菲华联谊会的负责人们说,这个文化展览会使此间华侨社会了解了“新中国”的生活。 据设立只有四个月的联谊会秘书长蔡文成说,“华侨社会的支持使这次展览会办得很成功。” 他说:“华侨的身份问题是菲律宾和东南亚在谋求与人民中国和解的努力中受‘考虑的主要问题’。” 这次展览会被认为是本地华侨文化生活的一项“突破”,该联谊会负责人说,许多与台湾国民党集团有关联的闻名侨领与商人都“热烈欢迎”并前往参观展览会。蔡文成称:“华侨社会现在至少已深信台湾只是中国的一省,从心理上说,旅菲华侨在融汇于菲文化生活中,现在已有较好的准备。” 联谊会的领导人称:“这场展览会是对国民党控制与影响力融解的一种衡量。我们认为华侨这种态度的转变,应归功于新社会政府。” 【本刊讯】菲律宾《东方日报》一月二十九日刊登一则消息说: “菲总统夫人在中国”彩色照片展览,连续一星期在华人区展出后,二十八日晚在各方的热烈赞扬下圆满结束。与照片展览同时进行的是每晚的彩色电影纪录片的放映。据估计约万人以上看过此片,一直到昨晚最后一场,群众还是拥挤万分。有的侨胞甚至要求延期结束。但这要求,由于种种原因,主持当局未能同意。
5. 香港《星岛日报》文章:《多方面改革的现代京剧》
【本刊讯】香港《星岛日报》一月三日刊登一篇题为《多方面改革的现代京剧》的文章,全文如下: 真正的艺术虽然没有时空的限制,但它一定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在电影艺术方面也同样地存在着它本身的时代精神。看卓别林的电影就很有这种感受。看他的电影,会清楚地明白美国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的景况,他就很能利用他的电影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所以说他的作品具有时代价值。 重新发行的卓别林作品,现代的年轻人看起来只觉其“好笑”,但是稍为懂得美国经济史的人,都晓得卓别林的作品几乎标志着美国一个悲惨的年代。 近年来中国改革了的“现代京剧”也有这一方面的价值,它揭露了一个时代的黑暗和另一个时代的曙光。 为了在艺术工作上展示出一个新时代的新气息,就大胆地突破了旧京剧的传统技法,采用“推陈出新”和“古为今用”的手段,大胆地实践和勇敢地创新,形成戏剧、戏曲上的一种新形式、新面貌。 我们初看中共推出的现代京剧影片,心里都引起疙瘩。好难接受的一种新形式啊,演员们都穿上时装演戏呢!它的舞蹈及武打场面,竟然“新”得这样“离谱”。 在美术方面——采用了活布景,利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段,丰富的配色,多变的灯光,使舞台上的景与色调,能突出地配合人物精神面貌与内心世界。 在音乐方面——采用了“洋为中用”的中西合璧的大混合,渗进了西洋乐器。最为突出的就是采用了钢琴及小提琴协奏。不但采用了西洋的管弦乐,而且更选用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乐器。 在舞蹈方面——更是十分生活化。动作的设计,是根据现实生活方式提炼的,摒弃了旧的一套京剧舞蹈程式,大胆地采用“芭蕾舞蹈”的新形式。此外更大胆地吸收了其他舞蹈精华,如民族舞蹈,切实地做到能与时代相呼吸,表现出更真实、更传神、更新颖的艺术形式。 在武打方面——它的设计更是现代化,不但新颖独特,而且结构严谨。对传统的形式大胆地予以改造和突破。一些武打场面,竟然出现了机枪、手榴弹、大刀、步枪、红缨枪、车鞭及长翘凳等,这些武器及工具,都是现代生活中所有的。其打法的技巧,则是借鉴或脱胎于传统中的扎枪、棍棒和一些短打武器的技法。这种新风格,不但保存了京剧的格调,而且富有丰富的、浓厚的生活气息了。令人更加耳目一新的是吸取了某些杂技表演的艺术精华,运用巧妙的手法,在京剧武打场面中出现了。 在唱腔方面——更是变化万端,精心设计了一些层次丰富的声腔板式与组合,独创一格地采用皮黄声腔中的反调作为基调。其他如反二黄,反西皮等,形式新颖,格调清新。 初看这种现代京剧,不能接受,觉得他们的做法是破坏了京剧的完整面貌,颇有不伦不类之感。但一看再看的时候,却觉得这种新形式颇有新意。改革者是除去了京剧的旧衣,替它披上一袭时代新装,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