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01-25

第 1 版

1. 《巴基斯坦时报》评我新宪法:《中国:重申致力的目标》

【本刊讯】《巴基斯坦时报》一月二十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中国:重申致力的目标》,摘要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其新宪法中,再次申明要致力于它过去一贯以一种在国际关系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始终如一和真诚的态度所实行的对外政策原则。    它保证要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全世界一切被压迫人民加强团结,要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争取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宪法还庄严地写上了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的决心。一个国家的宪法在序言中就对外政策作出这样明确的保证是少见的。对于这个方面,制定宪法的人一般都想尽量少说些,保留最大限度的回旋余地。象“均势”、友好与敌对都不是永久的等等西方奉为神圣的概念,所包含的意味是,在这个方面,权宜之计的考虑重于原则,自我利益的考虑重于道德。近来的历史上有几个事例说明,有人为了达到暂时的、狭隘的目的而作出无原则的妥协和采取无法辩解的机变手段。    人民中国却树立了另一种榜样。也许没有哪个国家象中国那样遭到别国十分坚决的想予以孤立的图谋和遭到十分强有力的反对。如果说中国实际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已经顶住了所有这一切,而且在今天能够得到几乎是全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尊重、钦佩和信任,这主要是因为它坚决地恪守它的原则。    例如,中国支持全世界被压迫人民,不仅仅是一种表示虔诚的意图声明。中国致力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以及它自己拒不企求做超级大国,这些也不仅仅是表示虔诚的意图声明。它毫无保留地支持印度支那和非洲争取自由的斗争,它反对侵略中东和南亚,它慷慨地向第三世界各国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尽管它自己仍然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的国家,所有这些具体地表明了它的态度。    它在联合国和其他世界组织中的记录也是独一无二地始终如一和毫不含糊的。当中国说它永远不做超级大国时,它的意思是说,不管它的实力多么强大,它也永远不会象一个超级大国那样行事。它永远不会企图撇开直接有关国家而处理世界事务。它十分注意地忠于这一原则,虽然曾经有人几次试图要使它参与这样的活动。因此,中国的新宪法不仅带来了国内取得更大进展的消息——这种进展已经是十分巨大的了,而且保证它的人民享有一切基本的权利,还保证中国在今后的年月里竭尽全力为建立一种更加自由、更加和平和更加进步的社会秩序而努力。周恩来的重新当选    ——巴基斯坦对此有特别的理由感到高兴——就是实现这种保证的一个好的预兆。

2. 英《卫报》评论:《党在中国的作用加强了》

【本刊讯】英国《卫报》一月二十日刊登吉廷斯写的一篇评论,题为《党在中国的作用加强了》,摘要如下:    中国的议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通过了一部新宪法,宪法要求实行更多的社会主义,强调共产党的领导,并降低了代表大会自己的政治重要性。    如所预料,国家元首的职务已从宪法上抹掉了。    它还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行使职能。    代表大会丧失了过去为它规定的若干权力,包括宣布战争状态的权力。    一个有趣的新规定是,让中国公民有“罢工的自由”,这反映了文化革命的斗争。    也表明时代改变了的一点是,外国革命者得到了避难的权利——按照一九五四年宪法,这个权利是留给“和平运动”的外国成员的。    根据正式公报,代表大会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定了新任务。它重新肯定了文化革命中建立的革命委员会的重要性,但强调它们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工作。    十二位副总理中有八位是政治局成员——这是党支配一切的又一迹象。    【本刊讯】法《世界报》一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社论,题为《中国和“第二世界”》,摘要如下:    中国人口众多给人以深刻印象,但由于中国远离西方,又由于它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相对软弱,所以它有点回避西方世界的大事,但它长期以来选择了把必要的东西作为道德的标准。    它的对外政策主要在于说出它认为有权说的东西,在于揭露超级大国的野心,并号召各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超级大国的勾当。    周恩来在中国人大会上作的报告,没背离这一法则。他几乎搬用了总理在一九七三年八月党的十大上已经提出的某些原则。然而,中国政府首脑更深入了一步,直截了当地谈到世界大战的威胁,并公开支持“西欧国家为联合起来做出的努力。”    至于西欧,北京领导人向它发出联合起来的号召并不会令人感到惊讶,因为这个主题是最近几年所有的欧洲访问者在中国听到的讲话中心。但是,这样的号召出现在正式文件中和总理的一个报告中,这还是第一次。这仍是非常一般的号召,竭力避免公开地说明这个欧洲应该是“大西洋的”欧洲还是“欧洲人的”欧洲,应该是受美国的保护还是试图建立自己的防务。实际上,总理宁愿不参与这场争论:显然,对他来说,重要的是这个欧洲不要落到去依赖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而苏联恰恰是在设法从这一方面伸延。    在北京领导人看来,苏联也许并不是一种直接的侵略威胁,但它仍然是主要敌人。

3. 《“我认为我所说的话在这里得到了证实”》

【本刊讯】西德《慕尼黑信使报》一月二十二日刊登施特劳斯同巴伐利亚电视台记者的电话谈话,题为《“我认为我所说的话在这里得到了证实”》,全文如下:    问:您认为您拜会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有何意义?    答:我没有特别考虑这一点,但中国东道主显然努力在我与外长和第一副总理会谈之后,通过谒见毛主席和总理——他们目前只接见很少的客人——来特别突出我的访问。这是礼节性姿态,但也许是表明,他们对我们在这里进行的政治性意见交换有一定的评价。    问:施特劳斯先生,在联邦共和国大家都知道您和毛泽东讨论了安全问题,和周恩来讨论了欧洲问题。您从您的中国会谈伙伴那儿是否也得到了这样的暗示,即德国的东方政策怎样能扩大一些?    答:说与两位著名人物会谈题目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安全问题,一个是欧洲问题,这是不对的。会谈的范围始终是一样的,这现在也可以从在此期间公布的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上的讲话中看出。他在讲话中特别提醒欧洲人进行政治联合,以便取得独立性,并对今后的任何危险有所准备。这就是同一个思路,同一个考虑,对今天和明天世界政治状况的同一个评价,也就是我们在这儿到处都听到的同一个评价。但是从两位名人口中说出来当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问:施特劳斯先生,您认为,当您回到联邦共和国时能给德国的东方政策以一些额外的推动力吗?    答:我不认为我能赋予德国的东方政策以新的重点。我只需追述一下一九七一年夏季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引起轰动的改变之后已说过的话,那就是,在评价世界状况和各种力量中心的发展时,不能从德国仅仅看着莫斯科(同时,苏联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在地理上十分接近我们的伙伴),而是必须把正在成长的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放到整个估计中去。当时我受到执政党方面的嘲弄、嘲笑、冷笑和公开诽谤。我今天没有理由现在在我访问北京以及会谈之后对我当时经过考虑后说的话改取另一种态度;相反,我在此只能说我当时说过的话,我今天感到在这里得到了证实。    问:施特劳斯先生,在两次重要的政治会谈之后,迄今在周游中国各省的旅行中获得了什么印象?    答:我得到了这样的印象,在这个国家历史上一直起着巨大作用的三个问题解决了。一个是这个国家的政治统一,在日本人投降后,经过革命和对蒋介石的战争建立了这种统一。第二个问题是这样一个事实,一些基本问题,例如八亿人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第三个问题是,这个国家的人们怀着最大的活力和目的性在着手为自己取得完全的独立,这首先意味着对苏联独立,人们过去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曾同苏联处于密切的合作关系。    问:施特劳斯先生,最后问一个问题。您所受到的礼遇和荣誉在联邦共和国,特别是在政府人士中,引起了某种不安和激愤。你怎样评价您访问中国在国内政治方面的意义?    答:我从中得不出任何内政方面的结论。在这里我既非自傲也非无知,我认为,如果执政党或联邦政府成员或其最高领导感到自己因此受到伤害或侮辱,这是一种——我可以说——心胸狭窄的乡巴佬习气。这是一种古老的德国式苦恼的表现。此外,还有希思先生在他不任首相之后也同样受到这两个领导人的接见。

第 2 版

1. 美《纽约时报》文章:《俄国人与石油》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一月二十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俄国人与石油》,摘要如下:    在石油禁运的混乱期间,保守机密已成为一种行动规则。要辨别在那个不平常的时期,苏联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干了些什么尤为困难。    然而,现在采用一种纵横填字谜的方法,已经有可能来解答某些迄今为止尚未解答的问题。这样的分析表明,苏联完完全全象一个最能弄虚作假的企业家那样投机取巧。    从许多事例来看,这意味着苏联是以每桶高达十八美元的价格向那些受到禁运的国家出售石油的。    不错,俄国人出口的石油中有三分之二是输送到东欧和其他一些使用软通货的国家,但这些输出在某种程度上,被苏联以货物或软通货从伊拉克、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家进口的一千三百万吨石油抵销了。    当关于苏联的两面派做法的一些谣传开始散布时。苏联工会刊物《新时代》周刊上的一位作者老羞成怒地回答说,“在阿拉伯国家购买的石油”经阿拉伯人的同意只输送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无论如何,苏联从来没有否认过它在禁运期间对西方出售过它自己的石油。的确,它在一九七三年出售石油后获得的硬通货大约为十三亿美元。此数比一九七二年的收入增加七亿美元。由于石油出口的具体数量比前一年只是略微增加一些,美元数量的激增主要是由于石油价格上涨了三倍。    这一点本身就是一个证据证明,苏联出售的石油中一大部分是在禁运期间出售的。此外,由于苏联卖石油得了高价,看来,它在一九七三年最后一个季度的主要顾客是芬兰、丹麦、西德和瑞士。    同样,再次在无视禁运精神的情况下,苏联向美国出售了石油。苏联的统计是小心谨慎的,根本不提这种销售,但美国的统计表明,我们在一九七三年向苏联买了六千六百万美元的石油,其中四千万美元是在那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正好是在石油禁运时期当中提供的。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一月十日刊登一篇专稿,题为《石油和黄金帮助了苏联,但使经互会受到损害》,摘要如下:    据分析家说,石油和黄金价格的上涨在过去十五个月中动摇了西方世界的货币和经济结构,然而却使苏联发了一笔横财。    这种事态发展正在东欧产生某种不利影响,东欧的自然资源比苏联有限得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和保加利亚需要的石油大部分依靠苏联。波兰和罗马尼亚日子好过些。    一九七三年,苏联对经互会成员国每天供应约一百二十五万桶石油。大通曼哈顿银行的研究报告估计,一九七六年,苏联油价也许涨到平均一桶六美元,这意味着东欧国家在一九七六年要向苏联多付二十亿美元(假定供应每年增加百分之五)。    东欧一些国家已经不得不从使用硬通货的地区进口石油来满足它们的部分需要。这意味着,东欧人将不得不把更多的资源转而出口到西方和苏联,以支付石油。    某些分析家还认为,俄国人总的说来对同西方进行更多的贸易感兴趣,因为经互会在经济上已成为他们的一个负担。    黄金价格的上涨,对于使苏联有办法对它同硬通货国家进行贸易提供资金来说是重要的。据国际清算银行    ——这是一个设在瑞士的注视着苏联经济活动的机构——最近的年度报告讲,俄国人一九七三年出售了三百吨黄金。据苏黎世一些银行的专家们讲,俄国人去年出售了二百五十吨左右的黄金。

2. 外电评苏《真理报》强调集体领导的文章

安莎社说强调集体领导而无视勃列日涅夫的个人作用,这可能使得关于勃列日涅夫在逐步失意的谣言进一步盛传起来    【安莎社莫斯科一月二十一日电】由于苏联党报《真理报》今天刊登了一篇长文,强调苏联党政机构中集体领导的作用,西方观察家们预料有关苏联统治集团上层发生权力斗争的谣言将进一步盛传。    文章是由苏联党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第一副院长罗吉昂诺夫署名的。    罗吉昂诺夫还多次提到苏党二十四大和十二月的党中央全会,作为列宁主义集体领导方式的事例,但他只有一次提到勃列日涅夫的名字。    西方观察家注意到,在十月革命五十七周年时(那时外长葛罗米柯是官方的讲演者),勃列日涅夫的名字被提到至少有十几次。    观察家们认为,强调集体领导而无视勃列日涅夫在管理党政国家大事方面的个人作用,这种明显的做法可能使得目前关于党的书记在逐步失意的谣言进一步盛传起来。    过去,当勃列日涅夫的国内对手变得更为坚决时,他的手法就是诉诸集体领导的原则,他就是用集体领导的名义把前党领袖赫鲁晓夫赶下台的。    这里的许多观察家指出,集体领导现在又变得引人注目了。    【美联社莫斯科一月二十一日电】由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罗吉昂诺夫写的这篇文章是在苏党首脑勃列日涅夫近一个月未公开露面时发表的。    【路透社莫斯科一月二十一日电】苏联共产党报纸《真理报》今天把集体领导当作是党的伟大的力量而加以欢呼,并且引用党的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话来证实这一点。    这篇文章被认为是针对那些滥用他们的职权、拒绝接受批评、违反“社会主义民主准则”的党的官员的。

3. 合众社报道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等人现况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一月十六日电】(记者:杰·洛克伦)斯大林的继承人格·马林科夫后来怎么样了?尼·布尔加宁,这个五十年代末期赫鲁晓夫的“布与赫”巡回演出中的滑稽喜剧演员,如今在那里?维·莫洛托夫仍然在到处咆哮“不”吗?拉·卡冈诺维奇遭遇怎样?阿·米高扬呢?    据这里最近了解到的情况,他们都还活着,大部分人身体不错,住在苏联。    米高扬年过八十了。他一向押宝正确的本领,使他享受着荣华的晚年。如今,他偶尔出现在克里姆林宫的招待会上,是一个令人敬畏的人物。他仍然在政府中工作。据说,他每天用几个小时就经济问题当顾问。    马林科夫是这批老干部中最年青的一个,现年七十三岁,他是斯大林的继承人。人们很自然地认为,他是斯大林的私人秘书,心腹,侍从和酒友。但是诡计多端的赫鲁晓夫用谋略战胜了他,而当他率领著名的“反党集团”进行反击时,他很快发现,他自己被派到苏中边境地区的乌斯特—卡缅诺戈尔斯克地方当了一个水电站的站长,对他说来,这是一种无情而又恰当的冷落,因为他按专业曾是一个工程师。    一九六八年,他退休了,现在在莫斯科偶然可以看到他,他住在一所公寓里,“默默无闻地”靠每月三百卢布的养老金生活。    莫洛托夫是这批老干部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今年八十四岁,可以想象得到,他也是他们中间最倔强的一位,现在他可能再度得宠,因为最近在党的一份秘密刊物上称赞了他。莫洛托夫现在头发灰白,身体虚弱,据说患高血压病。    赫鲁晓夫看来是喜欢布尔加宁的,在那次“政变”失败以后,还让他当总理混了一年,然后把他派到高加索,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委员会主席。但是他只当了一年。    布尔加宁这个人彬彬有礼,留着一头狮子式白头发和一撮山羊胡子,在布尔什维克早期当过秘密警察。一九五九年,他退休了,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公家的别墅里,领取通常的养老金。    西方注视克里姆林宫问题的人认为,他仍然活着,现在八十岁,因为假如他死了,总会通过某种形式——即或是间接地——提到他的逝世。    卡冈诺维奇以“钢铁委员”著称,他出身于贫苦的犹太农民,后来成为斯大林的政治上的得力人物,清洗的执行人和“修修补补”先生。    即使他的两个兄弟在三十年代被镇压,也没有改变他的忠诚。    赫鲁晓夫把卡冈诺维奇从第一副总理踢到乌拉尔山区当一个水泥厂厂长。不久他退休了,住在俯视莫斯科河和高尔基公园的一座政府公寓里。显然他仍旧住在那里,现年八十一岁,而且不忏悔他的过错。    在他下台后不久,合众国际社一位记者曾在街上遇到他,并且问他问题。    卡冈诺维奇冷淡地回答:“请注意,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你以为我会给你们资产阶级报纸一点什么东西,你就错了。”    他边说边走,走向历史给他安排的地方。

4. 澳《金融评论》评澳总理访苏《俄国人冷待》

【本刊讯】澳大利亚《金融评论》一月十七日刊登驻莫斯科记者罗·豪普特写的一篇文章,题为《至少将是一次令人感到安慰的退却……俄国人冷待》,摘要如下:    高夫·惠特拉姆对作以下的比较是会不乐意的:他今冬的莫斯科之行笼罩着拿破仑到莫斯科时的那种气氛。他来到了俄国首都,发现俄国人就象拿破仑看到的俄国人一样。    俄国人象以往一样粗鲁和叫人恼火。    惠特拉姆访问中,最为意味深长的事情可能是他没有能见到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对此他也是不会喜欢的。    惠特拉姆在所有他想直接影响苏联政策的事情上都在柯西金那里碰了壁。    使惠特拉姆在莫斯科感到伤心的是,他重又发现了这样的事实:即苏联人打算继续把军舰开进印度洋;他们坚持认为中苏不和的责任在于中国方面;他们认为如何对待犹太人和持不同政见的人是个内政问题。他们不打算丝毫改变这一立场。    苏联感兴趣的是要做一笔澳大利亚已经觉得不能接受的交易。苏联想通过一笔交易,得到澳大利亚的铀,它要求在苏联国内进行铀的浓缩。    对于惠特拉姆这次出访,官方的看法是:时间过长,议题过多;企图太大,结果太小。    在惠特拉姆同欧洲领导人的会谈中,看来他想要改变任何人对任何事情的见解的愿望进展甚微。大肆吹嘘的同法国关系的突破完全是由于法国的大气层核试验计划已告结束这个事实本身,而不是澳大利亚方面的外交有什么高明。    虽然惠特拉姆对澳大利亚向欧洲出口牛肉的问题上可以有一些希望,但是这种希望也要看今年的市场情况如何而定。在欧洲人在铀的问题上拼命想办成事情方面,他一点儿也无能为力。    欧洲向澳大利亚的移民问题仍然还是悬着。

第 3 版

1. 法《世界报》刊载萨达特对该报记者的谈话

【本刊讯】法《世界报》一月二十二日刊载埃及总统萨达特在阿斯旺对该报特派记者埃立克·卢洛和佩隆塞尔—于戈兹发表的谈话,题为《在一位埃及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法国之前,萨达特总统向我们说,我准备同以色列缔结一项和平协定》,摘要如下:    问:总统先生,你是否真的要求以色列军队在今后三个月内在西奈、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同时撤退?    答:是的,但是我在最坏的情况下准备接受逐步的后退。对我们来说,关键是保持和平的势头。近东的形势是爆炸性的。应该迅速地干活;不然将会发生无法补救的事情。    问:你眼前对以色列的要求是什么?    答:归还在西奈的米特拉和吉迪山口,以及阿布鲁迪斯油田。对我们来说这是最低限度。我希望在不久得到华盛顿对此的答复。    问:你为这样一种撤退准备付出什么代价?    答:我为(人们)归还完全理应属于我们的一片领土是不会给任何东西的。我们只会在一项一揽子交易中作出让步。无论如何,这些让步不应损害我们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问:你是否希望以色列将会接受也在戈兰高地——它在耶路撒冷被看作是犹太国家的安全所不可缺少的——进行新的撤退?    答:我不认为他们在内心里能够相信可以吞并一直属于叙利亚的一片领土。但是,如果他们顽固地要保留戈兰(高地),我们不可避免地正走向一场新的战争。    问:如果以色列拒绝在三个月内在三条战线进行新的撤退,你将怎么做?    答:我将要求立即召开日内瓦会议。我们将不允许目前的僵局延长下去。如果以色列拒绝谈判一项总的解决,我们就只剩下了战争这条路。但是,我要重复说我们宁愿一项和平解决。    问:有些人责备你过于相信基辛格先生……    答:在我们二十年来与之打交道的所有美国国务卿——特别是杜勒斯、腊斯克和罗杰斯——中间,基辛格先生被证明是个最有远见、判断最有分寸、为人最诚实的人物。他只答应他所能给的东西。他遵守自己向我们作的所有保证。诚然,水门事件和美国国内危机减慢了他的和平努力,但是我肯定他将不致叫我们感到失望的。假如他不是我刚才所描述的那种人,你们是否相信我们有美国调停之外的另外的选择呢?我没有讲苏联没有作用可起,但必须承认美国掌握着大部分王牌,因为以色列完全以它为转移,看它的眼色行事。    问:那么,你相信华盛顿能向犹太国施加压力吗?    答:当然相信。但我们不要求美国人结束其同以色列人的特殊关系。我们仅仅希望他们设法防止可能导致他们同苏联人对抗的那种爆炸。    请相信我,我丝毫无意同美国或同任何其他超级大国冲突。我知道我的能力限度。相反,我力求同时同华盛顿和莫斯科都有良好关系,这是埃及的利益本身所要求的。    的确,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最高级会议”上,福特先生和勃列日涅夫先生未能就达成近东问题解决的程序取得谅解。    前者主张分阶段解决,后者坚持整个问题放到日内瓦会议上去解决。对我来讲,我不认为这两个办法是矛盾的。我们将继续我们的谈判以收回一部分失地,等到有可能签订一项最终和平协定之日,我们就将去日内瓦。    问:但你们同莫斯科的关系在不断恶化。你们与你们的苏联盟友的分歧究竟是什么?    答:首先,他们过去而且现在依然反对对以色列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哪怕是有限的军事行动,他们于是拒绝向我们提供我们所需要的军事物资。如在一九七一年——我曾宣布它是决定性的一年,他们阻止我开战,办法很简单,就是他们不执行签订的装备合同。    今天,我们的分歧波及军事、经济和政治各个领域。他们尤其指控我在近东搞反苏运动,破坏他们在这个地区的地位。但是,把我们的苦诉出来,把我们碰到的困难告知埃及人和其他阿拉伯人民,这是我的义务。在盟友之间有批评,这是自然的事情,他们为什么要疑神疑鬼呢?他们还指责我阻碍日内瓦会议的召开,这不符合事实。在经济方面,他们不提供克服战争后果,敌人给我们造成的破坏和世界通货膨胀后果的手段。去年,我们付给他们八千万埃镑(约十亿法郎)来部分偿还我们购买装备和设备所欠的债务。今年,我们要求他们给予象他们给叙利亚那样的十年延缓时间,指出我们对基本建设工程的投资不允许我们如期偿还债务。但他们却置若罔闻。我们的财政问题比我们的叙利亚兄弟要严重一千倍。军事方面,他们还拒绝补充我们在十月战争中损失的装备,拒绝向我们提供他们已向叙利亚提供了的最新式武器。而以色列却从美国得到了它所需要的一切,以致华盛顿负责人抱怨犹太国把美国的武器库都弄空。我只是给你们举几个例子说明苏联人对我们的不友好态度。    问:你如何解释他们拒绝给你们的东西却给了叙利亚人这个事实?    答:我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    问:假如莫斯科坚持不向你们提供你们要求的武器,你是否会走到废除苏—埃友好条约的地步?    答:我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作出这种有可能违背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利益的决定是非常困难的。在迈出如此决定性的一步之前,我必须反复考虑。我们不能够放弃俄国武器,因为在这方面任何其他大国都不能代替苏联。但是,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的义务就是千方百计地保证我们的国防。    问:以色列说如果阿拉伯人同意给它完全的和平,特别是同意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它将作出很大的让步。你是否打算考虑这样一种解决。    答:我准备同以色列签订一项和平协定,并尊重这样的一种协定所规定的义务。但是,我认为谈论建立外交关系和开放边界还为时过早。应当消除在二十六年的流血冲突中所造成的敌对情绪和仇恨。我让下一代去决定是否有可能不仅同犹太国共处而且合作吧。此外,在建立了和平以后,一切都取决于以色列的行为。

2. 菲律宾穆斯林武装袭击菲南部的政府军兵营

【法新社马尼拉一月十五日电】军方人士今天说,用迫击炮和手榴弹进行袭击的穆斯林叛乱分子,昨天白天对菲律宾南部一个兵营发动了一次猛烈的袭击,歼灭了整整一个排的四十一名士兵。    当全副武装的、估计有三百名到五百名的叛乱分子攻占位于马尼拉以南九百公里霍洛岛上坦多帕通村的这个兵营时,保安军五十八营指挥官路易斯·帕内斯中校也被打死。    这是马科斯总统的军法政权同明达瑙岛上分裂的穆斯林叛乱分子斗争两年来遭到的最重大的损失之一。    这些人士说,当这个兵营遭到猛烈的炮击时,帕内斯中校和他的一排人正在吃午饭。    这些人士说,在霍洛岛遭到袭击的前一天,即十三日,由七名士兵和一名村自卫队员组成的另一支政府军,在菲律宾东北部的奎松省遭到了共军游击队的伏击,而且也被歼灭。    霍洛岛的袭击是正当政府声称明达瑙的叛乱活动已经有所削弱、战斗现在已经减少到小规模冲突的时候发生的。明达瑙叛乱运动自称已经打死了大约三千人。    这次袭击也是正当埃及的调解人穆罕默德·图哈尔为安排马科斯政府和穆斯林叛乱分子之间的和谈而作出外交努力的时候发生的。    据信,这个地区仍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这些人士说,保安军头头菲德尔·拉莫斯少将今天上午飞到霍洛岛亲自指挥随后要采取的一些行动。

3. 泰国南部近万名群众示威抗议粮食涨价

【路透社曼谷一月二十二日电】这里的内政部官员说,示威者今天烧毁了泰国南部的那空是贪玛叻(洛神)府府尹的官邸,以抗议本月发生洪水后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他们说,以学生为先导的近一万名示威者仍聚集在这里以南一千一百九十二公里的那空是贪玛叻镇的那幢被烧毁的官邸外面。    这些官员说,警察是否采取行动取决于内政部现在正向讪耶提出的报告。示威者昨天开始聚集,向这个府的府尹盖·七披达提出抗议。他们指责他对空运到这个府的大米和其它救济物资分配不公平。    那空是贪玛叻府是遭受水灾最严重的府之一,水灾至少造成了二百三十九人死亡,并使整个南部的稻子和其它庄稼普遍遭到了破坏。    报纸消息说,这个镇的米价比水灾前上涨了百分之二十二。    【法新社曼谷一月二十二日电】讪耶政府因泰国南部城市那空是贪玛叻发生骚乱,于今天深夜在这里召开了紧急会议。政府召开这次非常会议是为了讨论采取什么办法来消除这个发生天灾人祸的城市的紧迫局势。

4. 马尔加什军队全面戒备 当地报纸传军队企图推翻政府

【法新社塔那那利佛一月二十三日电】《马达加斯加晨报》今天报道,在传出军队阴谋推翻拉马南佐阿将军的政府的谣言后,马尔加什军队已处于全面戒备状态。    报纸说,戒备令是星期二晚下达的。    今天上午,政府总部以及电视台和电台大楼的警卫明显加强了。但是没有看到军队调动,该市是平静的。    商店和银行照常营业。    【路透社塔那那利佛一月二十三日电】街道上军事活动频繁,军车车队在开来开去。    这家报纸说,政府办公室外设立了铁丝网,所有访问者都受到检查。    该报说,首都气氛紧张,它谈到了即将改组政府的广传的谣言。    它报道说,马尔加什社会党总书记雷桑帕已受到警方监视。    【法新社塔那那利佛一月二十一日电】日报《马达加斯加晨报》二十一日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说,由武装部队的军官和军士策划的旨在推翻拉马南佐阿将军的阴谋是在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三十日破获的。据文章说逮捕了十一名军官和军士。在未遂的阴谋的参加者中,文章的作者列举了四个军官的名字,其中有拉沃阿维少校,正是他的“醒悟”使得军事当局能及时摧毁政变阴谋分子的活动网。    【法新社塔那那利佛一月二十二日电】马尔加什社会党政治局在二十二日交给报界的一项公报中说,马尔加什社会党从来没有参与任何企图通过暴力来推翻政府的阴谋。马尔加什社会党政治局从而否认了二十一日《马达加斯加晨报》发表的说法。公报接着说:“政治局庄严宣布仍忠实于它为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统一这一主要目的而奉行的在一切活动中遵守法制的原则。”

第 4 版

1. 日《每日新闻》社论:《保利访华扩大了日中友好的幅度》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一月二十三日发表题为《保利访华扩大了日中友好的幅度》的社论,摘要如下:    与宫泽外相访苏时期大体相同的自民党的保利茂一行的访华,在扩大友好方面留下了珍贵的足迹。    中国邀请了作为“新朋友”的保利,可以认为,这证明了对改换成三木政权后的日本政界动向的关心,同时又基于如下的判断:同自民党有影响的各层人士进行多方面接触是推进友好的因素。另外,周总理说“希望日美紧密化”、“中日友好能使苏联改变态度”等,这些话的背景,使人感到中国是充分意识到处于对立状态的苏联的存在,因而不能简单地下结论。但是,保利访华期间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中国在对日关系的前进方面,具有惊人的积极的态度与热情。保利说,中国方面希望尽快地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期望已经进入外交谈判的缔结该项条约的会谈能够顺利进展。    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是根据日中联合声明、以增强和发展友好关系为目的的永久性的契约。同旨在进行战后处理的和约的性质,应该是不同的。就是说,所应包括的内容,在日中联合声明中已应有尽有,而且既然是以精神规定为主体,那么纳入领土等问题是不适宜的。把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以及不行使武力等项原则作为轴心,只要相互保证认真遵守,主要目的就达到了。    中国方面最近通知尖阁群岛和台湾问题不作为谈判对象,这条消息使谈判的前景更加明朗。同日苏和约谈判以解决现实领土问题为前提相比,好象找不出特别的障碍。但是,应该注意的一点,是下述的基本原则:即必须排除使第三国感到不愉快和产生怀疑的措词。在以维护和促进两国间的友好为目的的情况下,如果超越这个范围涉及第三国的存在,恐怕会招致无谓的摩擦。    特别是日中美苏的相互关系不断变化和动荡,不应该排斥一个特定的国家,或留下造成对立的可能性。同中国打交道的时候,严禁不顾中苏对立,相反,企图把这一点利用于外交,也是有害的。

2. 日《东京新闻》报道:《政府的想法是不把“反对第三国的霸权”写进日中友好条约》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一月二十三日刊登一则消息,题目是:《政府的想法是不把“反对第三国的霸权”写进日中友好条约,避免刺激苏联》,摘要如下:    据政府人士二十二日透露,政府决定了如下的方针,即: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中,尽管中国方面一直主张要把日中联合声明第七条后半段的“反对第三国确立对亚洲、太平洋地域的霸权”的内容写进条约中去,但日本政府将不予同意。因为这个“第三国”意味着苏联,这一点从发表日中声明时起就已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将这一内容写进日中和平友好条约,那么,就会被苏联理解为是一个“反苏同盟条约”,可能给苏联以不必要的刺激。    中国方面如果主张要将该条款的后半段也写进条约时,日本政府反对这种主张的态度是很坚决的。因此,谈判有可能难以进展。

3. 《拍摄〈杂技英豪〉的几点感想》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刊登《杂技英豪》导演之一朱枫谈拍摄该片的一些情况,题为《拍摄〈杂技英豪〉的几点感想》,摘要如下:    《杂技英豪》的编导组,由任意之、陈娟娟和我组成。为了拍好这部影片,我们首先走访了广州杂技团的艺术指导和创作组的工作人员。他们详尽地给我们介绍了中国杂技的历史,广州杂技团的发展和新老艺人如何在“推陈出新”的精神指导下,创作出新的节目。他们生动丰富的介绍,使我们对拍好《杂技英豪》更具信心。    之后,我们又认真读了些有关杂技知识的书籍,翻看了出土文物中有关杂技的图片、拓片,观看了几部欧洲的杂技纪录片和描写杂技艺人生活的旧影片,听取了文艺界、出版界的朋友们对如何拍摄杂技片的宝贵意见。    编导小组经过多次讨论后,确立了影片《杂技英豪》的指导思想。我们觉得,一定要满腔热情歌颂新中国杂技艺术如何继承优秀传统又推陈出新。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中国杂技在演出内容、表演风格、舞台美术、音乐伴奏等方面,焕发出新的光彩。电影的艺术构思整部戏的艺术构思,我们是从杂技来自人民,为人民喜闻乐见这一特点来考虑的。适当地介绍中国杂技的历史,对比新旧社会杂技艺人迥然不同的命运,激发起人们对新社会的热爱。对杂技节目的拍摄,要精心设计、讲究画面,通过对杂技艺术的介绍,表现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健康的精神面貌。使观众从这朵杂技艺坛上的新花,看到社会主义文艺大花园里百花吐艳、万苞齐放的灿烂美景。    我们觉得《杂技英豪》虽然是一部纪录片,而且是以纪录广州杂技团演出节目为主的影片。但是,若仅仅把节目表演过程忠实地纪录下来,是难以表现中国杂技丰富的内容的。必须充分发挥电影的特长,把摄影机当作观众的眼睛,给观众看他们在剧院里想看而又难以看到的角度和画面。摄影机的灵活性,使我们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有所强调,有所删减地把杂技艺术细腻生动地纪录下来。同时,更重要的是必须突出演员的精神面貌,也就是人的形象。纪录片人物性格的塑造一般来说,导演很讲究故事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塑造,但是,往往会忽视纪录片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我们在《杂技英豪》中比较注意演员形象的介绍。譬如在“转碟”这个节目中,我们除了把拍摄重点放在演员折腰咬花这组动作上,同时,也不忘记介绍主要人物形象。在演员的花后,给了一个特写镜头。在这个镜头里,观众可以清晰看到,演员在表演灵巧优美、令人绝倒的技艺时,始终保持一种从容不迫,优雅镇定的神态。这样,使观众不是单纯为杂技技巧而鼓掌,主要是为能表演这样美妙艺术的演员而鼓掌。    在人们看完杂技表演后,总会从心里自然发出这样的问题:这些精采绝伦的节目,其中奥妙何在呢?突出了人的形象,可以帮助观众解答这个问题。这些演员和常人相同,他们之所以能人所不能,主要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勤学苦练。那么,在其他的工作岗位上,只要你能有这样的精神,是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的。我们编导组的成员,也正是得到这样的启示的。    我们觉得,一部纪录片,要有主要的内容,却又不能忽视重要的侧面。所以,我们在介绍广州杂技团表演节目之前,先向观众介绍了中国杂技的历史。我们拍摄了有关杂技的出土文物书片、拓片,古籍文字记载,敦煌壁画的临摹画等,希望观众对中国杂技艺术两千多年来的发展大致有个了解,对新旧社会杂技艺人的生活对比有强烈的感受。表现这个重要的侧面,能够丰富和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    另外,我们又把台上台下,演员观众的感情有机地联系起来。我们拍到一位观众一面眼睛盯着舞台上笑,一面伸手去拍拍邻座的同伴,非常传神地把那种又惊又喜的心情表达出来,我们把这个镜头插在节目之中,更增加了表演效果。捕捉观众席上欢乐、惊叹、倾倒、哑然失笑等反应,适时地插入表演节目之中,更能衬托杂技表演迷人的魅力,增添引人入胜的欢乐气氛。弥补银幕的隔阂感我们一直感到,舞台演出节目的纪录片,总不如看真人演出的效果好。在拍摄《杂技英豪》这部纪录片时,我们三人为这个问题苦恼了很久。怎么样来弥补银幕的“隔阂感”呢?暂时就叫它“隔阂感”吧,我们想不出更确切的词。在戏院看演出,台上是活生生的演员表演,演员和观众之间很容易有交流。演员的精采表演,观众的及时反应,造成了热烈的场面和融洽的气氛,这是很难在电影院里出现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们三人请教了一些内行朋友,又认真地讨论了几次,心里才有了底。我们发现,每一个杂技表演节目,通常有一两手“绝活”,使表演形成高潮,如“椅子顶”的单臂劈砖,“双爬杆”的高速滑下、鱼跃过杆,“蹬技”的开伞收伞,踢花盛开等,我们觉得这是发挥电影特长的好机会,可以以己之长补其所短。拍摄舞台上看不到的东西观众置身于剧院现场看表演时,对那几手“绝活”,不是都能看清楚的。尤其是后排的观众,会因为距离远而看不清楚,就是坐在前排的观众,也会因为眼花瞭乱而不幸错过。那么,电影就可以弥补剧场的不足。运用电影的特殊技巧,把演员表演时快如电光石火的动作,如“钻地圈”的各种钻法,    “大武术”的不同斤斗,用慢镜头表现,让大家有充裕的时间看清其中的奥妙。“扛杆”这个节目,有底座(扛杆的演员),又有尖子(在杆顶上表演的演员),在剧院里,观众有顾此失彼之感,可是电影可以分别用近镜介绍,还能用分切画面的技法,让观众既清楚看到底座表情,又能欣赏尖子的表演。其他如俯摄、仰摄等角度,更是剧院观众所不能看到的。充分发挥电影的特长,运用各式技巧,淋漓尽致地把杂技节目中的精华再现在银幕上,有助于消除那种隔阂感,收到了剧场上难以得到的效果。

4. 日《读卖新闻》报道:《中曾根说缔结日中友好条约和恢复日台航线将不拘泥于先后次序》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一月二十三日刊登一则消息,题目是《中曾根干事长说,缔结日中友好条约和恢复日台航线,将不拘泥于先后次序》,摘要如下:    自民党干事长中曾根二十二日下午在会见记者,谈到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和恢复日台航线问题的关系时说,“可以从时机已成熟、彼此呼吸合拍的事情先搞”,从而表明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达成协议时,不拘泥于恢复日台航线。关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问题,保利茂阐明已有早日达成协议的前景,另一方面,日台航线目前还没有恢复的眉目,因此,据认为,干事长的发言,是暗示在日中两国政府间的条约谈判有了进展的时候,作为自民党决心在日台航线恢复之前缔结日中条约。    自民党在去年四月缔结日中航空协定时,党的决议曾决定开辟日中航线和维持日台航线要“同时解决”,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与缔结日中航空协定的同时,当时的大平外相发表了谈话,以此为契机,中断了日台航线。在自民党内以拥台派为中心强烈主张“应该在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之前恢复日台航线”,因而人们注意自民党对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将采取怎样的态度。    据认为,中曾根干事长在目前情况下,表示不拘泥于日台航线问题,是因为:从保利等人得到的印象,中国方面的态度是在进行条约谈判时不固执台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