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01-08
第 1 版
1. 西德外长根舍文章:《欧洲的未来》
【本刊讯】西德《商业报》十二月三十一日刊登西德外长根舍的文章,题为《欧洲的未来》,摘要如下: 回顾一下德国和法国担任共同体主席的即将结束的一年,可以看出,一九七四年世界范围的事态发展,如能源危机、货币问题和国际收支危机,使共同体及其成员国经受了严重的考验。这种不是没有危险的发展是能够制止的。我们曾经有力地反对一国单独行动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挡住和取消了违反共同体的措施。还在继续进行这种努力。共同体的存在又有了较好保障。问题只能共同加以解决,这一见解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今年年底我们规定了共同前进的路线的头几站,我们要沿着这条路线去反对威胁西方世界的通货膨胀、衰退和失业的危险。我们一致认为,战胜这些危险必须是我们经济政策的同等重要的目标,欧洲共同体每一个国家都必须与其伙伴紧密协调一致采取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措施。对于作为整体的共同体,我们认为首要的是经济活动的上升,但这是在稳定中的上升。通货膨胀性的扩张不能解决欧洲的问题。 有两件事情对欧洲的未来是极为重要的:方针必须一致,政治决心不能减弱。 共同体内的经济一体化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欧洲政治统一的基础,具体地说就是逐步建立欧洲联盟的基础。欧洲联盟是仅次于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欧洲第二个远景,即使还没有关于它的共同的整体方案。我对欧洲议会的报告寄于特别的希望:欧洲议会能够并将会大大推动欧洲的政治统一。 根据我们的历史经验,我们作为德国人一如既往地认为政治统一的完成在于成立一个欧洲联邦国家。我们应当坚持这一点。但是,在共同体内种下的联盟的萌芽仍然保留的情况下,九国现在已经能够取得一些进展,不承认这些进展那是愚蠢的。 欧洲政治合作组织自一九七○年开始以来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总的来说,它已证明是九国进行政治合作的良好组织。欧洲政治合作范围内的集中外交是九国实行共同对外政策的准备阶段,其目的是:运用欧洲的影响去争取一个比较公正、比较自由和比较宽容的世界。只有作到使欧洲共同体和欧洲政治合作组织所下的决心互相协调时,才能充分发挥效力。 一九九七五年对于扩大了的共同体的继续存在、从而对于欧洲的前途是命运攸关的一年。英国人民将在十月之前对英国去留共同体一事作出决定。我相信英国人民的健全的现实感,相信共同体在政治上会明智地适当满足英国的愿望而不自抱自弃。其他的新成员国也习惯于在共同体中生活。 对建设欧洲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仍在于地中海北部地区。葡萄牙人民将在大选中决定他们今后的命运。当选的政府的任务将是确定它对共同体的关系。希腊共和国已重申希望同共同体进一步一体化,应当使同希腊共和国的联系成员关系充满活力。 一月份我们将在扩大和改善欧洲共同体迄今为止的、卓有成效的联系成员政策的同时,同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四十五个发展中国家缔结条约,其中有许多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欧洲共同体这样做将模范地调整它同大部分第三世界的关系。同地中海地区阿拉伯国家和同以色列的互相合作的新协定即将签定,随后很快将签定其他协定,如同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新贸易协定。欧洲—阿拉伯对话正在继续进行。 所有这一切将充实欧洲共同体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伙伴关系,并给予这种关系以坚实的基础。 共同体同美国、加拿大和日本这样一些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以及其他工业国的合作今后仍然具有特殊意义。
2. 日报报道:《委托保利带三木信件给周总理促进日中和平友好条约》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一月六日以《委托十五日将访华的保利带三木信件给周总理,促进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为题报道: 最近即将访问北京的自民党党员保利茂,于六日上午,在首相官邸同三木首相会谈了三十分钟,正式说明了访华的意图,同时还就悬而未决的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前景等交换了意见。会谈时,首相说,“愿积极促进邦交正常化以后,日中两国之间的最大课题的和平友好条约在最近恢复谈判”,同时表明了委托保利把“首相亲笔信”带给周总理的意向。 首相首先强调了下列基本态度,他说,“三木政权代替了田中政权,但是,政府的对华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准备无条件地、诚实地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时公布的联合声明的五项原则”。并要求向中国政府首脑转达下述想法,即尽早开始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并且积极予以对待。 保利在会见记者时说:“去年春天,田川说,由于曾经发生过‘保利信件’之事,劝我访华。后来,传来了中国方面的意向。我本来打算在秋天访问,但是由于政情不稳,拖了下来,我认为(由于政权的更迭等),统治体制有时可能变化,但是两国人民的关系是不会变的。” 【共同社东京一月六日电】六日已正式决定,自民党的保利茂十五日将携带三木首相给中国总理周恩来的亲笔信访华。 亲笔信的内容将转达内阁的方针,即:三木政权按照日中联合声明的原则尽最大的努力推进日中友好关系,同时写进了首相的意向,要积极地认真对待日中间最大的悬案——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
3. 美报文章:《莫斯科气氛中的隆冬寒意》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一月五日刊登该报记者奥斯诺斯从莫斯科发回的一篇文章,题为《莫斯科气氛中的隆冬寒意》,摘要如下: 自从新年节日以来,莫斯科的气氛有些变化。 对同美国的缓和,以及一九七四年最后几个月里大肆宣扬的苏联中东战略前景的乐观的评价突然停止了。苏联一些通常可靠的人士却暗示可能要对政策重新进行估计,他们还暗示克里姆林宫的领导集团内关系紧张。 俄国一位通常小心谨慎的人士昨晚评论说:“自从一九六八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来,我们还未曾有过象现在这样感到捉摸不定的时候。” 这种看法很可能是言过其实的。宣布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不定期地推迟访问中东,以及后来泄露出来的关于他身体上和政治上患小病的暗示,可能会从苏埃关系继续出现的问题中得到解释。同华盛顿的关系出现寒意,可能是苏联对贸易法案的措词感到愤怒的短期结果。 目前引起人们兴趣的这种气氛形成时神秘而迅速,这种气氛也可能会同样神秘而迅速地消失。然而,如果克里姆林宫墙内确实在对人事或政策作出某些重大的变动的话,那么现在大概是可以看得见这种变化的某些迹象的时候了。 与此同时,外交官员、新闻工作者和与他们交谈的苏联人士,都异常热烈地交换传说的消息和猜测。一位美国外交官确信不疑地说,“正在出现某种重要的事情”,他又说,他丝毫不知道这是什么事情。 显然,问题的核心是不久前苏联引人注目地宣布两个消息:十二月十九日苏联以强烈的口气否认曾在放宽对犹太人和其他人实行的外移限制问题上同美国达成交易,以换取贸易优惠,本周宣布推迟早就预告的勃列日涅夫一月中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访问。 这两件事非常快地接连发生,使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顺利的外交被打乱了。 同美国的缓和,苏联人的态度比起去年十一月底符拉迪沃斯托克最高级会议后感到兴奋的那几天来,显然变得更加有保留了。某种失望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使分析家们感到惊讶的是,苏联人对美国国会公开宣布他们要放宽对外移的限制长时间地表示愤怒,而且对美国在贷款问题上作的种种限制表现出沮丧的情绪。 美国大使馆注意到:这里对有关美国的反面消息的报道增多了。一位苏联人士今天进一步说,外交部的一些官员要求:干脆拒绝贸易法。 当然,只有在最高一级才能作出如此重大的决定,据一些消息说,至少,在目前,苏联最高领导人不是在生病、休假,就是不在市内。肯定人们看不见他们。 一再有消息说,六十八岁的勃列日涅夫疲劳过度,害了重感冒(还有一些消息说,他得了一种麻烦的病——咽喉感染)。据葡萄牙外交部长苏亚雷斯说,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不在市内”。 柯西金总理显然在工作,但是,一直未在公开场合露面。据苏联人士说,生病的还有安德罗波夫和苏斯洛夫,两人都是执政的政治局的实权人物。 虽然十二月三十日简单地宣布勃列日涅夫不去中东而未作任何解释,但是在这里和开罗马上就出现这样一种说法:这位苏联领导人从身体上来看目前不宜作这次费力伤神的旅行。 然而,不管勃列日涅夫的健康状况如何,消息灵通的苏联人认为,取消这次访问的真实原因是,苏联同埃及在如何着手解决中东问题上的分歧没有得到解决。 外国和苏联的分析家们一致认为,有重大意义的是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性:在中东问题以及对美政策上,勃列日涅夫已被迫接受党内上层领导中持强硬路线者的立场。 要是情况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勃列日涅夫和他的同事在十年来赢得了逐渐积蓄起来的权威之后,可能现在处于一种微妙的困境。
第 2 版
1. 法报报道:《勃列日涅夫患心脏脉管症》
【本刊讯】法《费加罗报》一月三日刊登驻莫斯科特派记者写的一篇报道,题为《勃列日涅夫患心脏脉管症》,摘要如下: 心脏脉管症。这就是据消息可靠人士说的在莫斯科流传关于勃列日涅夫患病的消息。 大约在两年前,这位共产党总书记可能就初步染病了。 一九七四年初,他的健康情况明显恶化。勃列日涅夫在去年夏天第一次休假了一个多月,但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最高级会议和蒙古之行可能使他大为疲劳。 勃列日涅夫同德斯坦总统在朗布拉伊举行最高级会谈时,有六位医生在那里陪着他。从巴黎回来时,他周围的人发现他很虚弱,因而劝他离开克里姆林宫到乡下疗养。 十二月十九日晚上是他的生日,这位共产党总书记再次感到轻度的心脏不舒服。在此之后,医生嘱咐勃列日涅夫停止一切活动,并建议他再到乡下疗养几周。上星期天,他正是在乡下接见了埃及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一月五日刊登格韦茨曼写的专稿,题为《埃及人通知美国勃列日涅夫患肺炎》,摘要如下: 埃及的官员们已对美国说勃列日涅夫正在患肺炎,但是埃及和苏联政策上的分歧也是苏联的这位领导人决定推迟访问中东的原因之一。 在目前,基辛格国务卿和他的助手们已决定根据这样一种假设行事:勃列日涅夫病了,而开罗和莫斯科之间存在着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以色列报纸和至少一家美国报纸刊登了勃列日涅夫患白血病的消息。美国政府尚未获得足以证实上述消息的情报。开罗一家报纸今天说,勃列日涅夫患了支气管炎。 同时,勃列日涅夫的病已引起情报机构内部的议论。分析家们提出勃列日涅夫的病是否会导致苏联领导机构发生改变这样一个问题。
2. 日本《经济往来》杂志载文:《苏联意在南方——俄国和中东的历史》(完)
俄国人南下伊朗第一次大战后,德国在中东的势力全面地后退了,可是,俄国的南下依然是件严重关心的事情。那就是一九○七年的“英俄协定”,俄国和英国的妥协是对十九世纪以来俄国南下所作的一个结论。 当俄国征服土库曼以后开始南下到库什卡的时候,被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脉、库贝特达古山脉挡住了它的扩张,然而逆行到阿姆河以后越过兴都库什的溪谷,再翻过全长五十五公里的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的道路,是自古以来所有的民族都利用的通往印度的道路。亚历山大皇帝走过这条路,铁木耳也利用了这条路。彼得大帝说“中亚是通向印度的入口”,大概是他梦想实现这一点。 英国统治了这个印度。它对俄国人南下神经过敏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另外一点,俄国军队已经越过库贝特达古山脉,沿木尔加布河逆行逼近到赫拉特附近。并且,阿富汗夹在以俄国为后台的伊朗和统治印度的英国之间,不得不要么依靠俄国要么依靠英国,在十九世纪两次,也包括第一次大战期间的争端在内,同英国打了三次“阿富汗战争”。 伊朗和俄国的关系在于外高加索,由于拿破仑战争前后的一八一三年和一八二八年的对俄战争,把阿塞拜疆、埃利温、纳希契凡割让给了俄国。被俄国夺去了北方领土的伊朗就在以前失去的阿富汗的赫拉特,经常寻找向东方扩张的机会。俄国反倒在背后支援它,使其同阿富汗的后台英国对立。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于一九○七年缔结“英俄协定”,承认北部伊朗和中央伊朗是俄国的势力范围,作为禁止俄国向阿富汗南下的条件,并且答应把东南伊朗置于英国的影响下,把西南伊朗作为中立地带,英国不把阿富汗当作旨在进攻俄国的基地。 第一次大战期间,伊朗宣布严守中立,可是国内却由于英俄协定而成为战场;战争中,俄国因为发生革命而撒了兵,英国却企图利用这个空白把伊朗变为保护国。但是,在这里,饶有兴味的事实是,俄国在一九一○年修筑一条从首都德黑兰到边境城镇卡尼金的铁路来同德国在土耳其铺设巴格达铁路的行动相呼应,它同德国之间签订了“俄德协议”,企图实现把这条铁路和巴格达铁路接轨的计划。这意味着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止,德国的势力也已扩张到了伊朗,可是这个协议由于俄国的革命和德国的战败而成为一纸空文。并且,美国人谢斯特应财政大臣的邀请去伊朗,获得极高的信任,而这个美伊关系即使在第二次大战期间也继续保持着。 第一次大战后,英国有过一个把伊朗也包括到阿富汗斯坦的中立地带里去的设想,可是,俄国哥萨克兵团的士官礼萨·汗应爱国主义者的请求占领了首都德黑兰,并且在一九二五年被推举为伊朗国王。 希特勒德国也设法扩大种种技术援助和贸易,谋求向自威廉二世以来一直梦寐以求的波斯湾沿岸扩张,可是,第二次大战爆发,德苏开战,英苏两国军队就根据英俄协商的保证把伊朗分为南北两部分,占领了它。其理由是,尽管伊朗宣布了中立,却没有叫国内的德国人撤出国外,所以,英国的目的是保护盎格鲁撒克逊石油公司的权益,苏联也就向伊朗政府要求独占北伊朗的石油权利。由于苏联拒绝撤兵,使得第二次大战后的美苏关系陷入紧张,可是,一九五一年伊朗首相摩萨台的石油工业国有化宣言,反映了国民对于从二十世纪初叶开始的英国的对伊朗政策和俄国的南下政策的抵抗。 一九五五年,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伊朗四国加上英国缔结了“巴格达条约”,其目的有两个,即对苏战略和对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的防御。但是,一九五九年,伊拉克发生革命,退出同盟,并且伊朗和土耳其逐渐同苏联也加强接近,巴基斯坦、阿富汗也同样加重了中立的色彩。由于一九七一年以后英军从苏伊士以东撤退而使动荡不定的独立的风潮统治了全中东,同时在非阿拉伯国家酿成了微妙的反美亲苏感情,也使伊朗和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土耳其之间在边界问题及其他方面的对立感情增长了。 苏联的南下就这样地从十九世纪以来逐渐地越过高加索、库贝特达古、兴都库什山脉,一直在对中东各国加紧进行军事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扩张。一九六七年“巴勒斯坦战争”时,苏联从达达尼尔海峡向东地中海调动五十艘军舰和二万五千人的兵力,从那时以来,它的扩张同它和叙利亚、埃及、塞浦路斯、土耳其、阿尔及利亚之间正在进行的外交谈判以便在地中海沿岸寻求基地,也不是没有关系的。 还有,同在红海沿岸的南也门、索马里、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印度洋沿岸游弋的潜水艇的行动也不是没有关系的,并且,从莫斯科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的横断公路计划也是苏联南下的延长线。(完)
3. 西德报纸载文谈苏联领导集团内部斗争
说苏领导中的不同看法和争论最近有所加强,一代人的更迭正在开始 【本刊讯】西德《星期日图片报》一月五日刊登该报同沃·莱昂哈德教授的谈话如下: 欧洲最有声望的苏联问题专家之一沃·莱昂哈德教授应本报之请分析了莫斯科的神秘的事态。 问:关于勃列日涅夫生病的谣传是怎么回事,是真的病还是外交病? 答:很可能两者兼而有之。勃列日涅夫在十二月十九日已过了六十八岁,尤其在过去两年一再发心脏毛病,这使他不得不多次推迟约会。 另一方面,推迟订于一月中进行的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之行显然有政治原因,因为在苏联领导和它的阿拉伯伙伴尤其是埃及之间产生了分歧。苏联领导对于以某些阿拉伯领导人希望于莫斯科的那种方式卷入该地区显然犹豫不决。 问:克里姆林宫领导人中间有争论吗? 答:克里姆林宫领导无疑不象苏联报刊想使其本国公民和外国相信的那样一致。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可能恰恰在最近有加强。这方面突出的首先是必须在明年初制定出来的新的五年计划以及新的党代表大会。 除了关于内政和经济问题的争论之外,对于勃列日涅夫的西方政策以及对同西方各大国的普遍的关系可能存在分歧。某些势力,尤其是国家和经济机构中的某些势力,要继续这种政策,甚至是补充和加深它。而另外一些势力,尤其是党的意识形态的机构、国家保安部门以及军界人士显然有疑虑。 同西方大国的关系也可能在这些争论中占有一定地位。 问:今天政治局的权力分配情况怎样? 答:在政治局十六名委员中,除了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这个无疑起领导作用的人物(但决不能看成是独裁的统治者)外,还有六位苏联领导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方面有国家主席波德戈尔内(七十一岁),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七十岁);党的方面有基里连科(六十八岁),首席意识形态家苏斯洛夫(七十二岁)以及最后还有国家保安机关首脑安德罗波夫(六十岁)和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七十一岁)。 在国家和对外政策问题上,勃列日涅夫首先依靠波德戈尔内和柯西金,在党的事务上他依靠基里连科和苏斯洛夫,在勃列日涅夫生病或不在的情况下,政治局会议由基里连科主持。 在上面提到的苏联七位领导人中有四位已超过七十岁,勃列日涅夫明年就七十岁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再回避关于继承人问题的讨论了。 问:谁可能成为勃列日涅夫的继承人呢? 答:这不是明天就会发生的事情,而是还需要一些时间。人们将认为,不能一下子替换所有七十来岁的苏联领导人,而是逐步地替换,好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同时,人们至少能估计开始会有一个集体领导。 由七十岁的苏联领导人向六十岁的苏联领导人组成的新的领导班子的过渡是决定性的。六十岁的马祖罗夫最有可能成为国家领导人,首先是基里连科,以后是六十岁的格里申最有可能成为党的领导人。六十岁的国家保安机关首脑安德罗波夫在继承人问题上作为幕后的拥立国王者将起重要的作用,但他只要是国家保安机关首脑,他就不会直接是勃列日涅夫的继承人。 问:勃列日涅夫的退职会意味着什么? 答:勃列日涅夫和他七十多岁的最紧密的共事者波德戈尔内、柯西金、苏斯洛夫、格列奇科以及其他人的退职将说明在苏联领导中正在开始的一代人的更迭。 苏联政策将第一次由不再绝大多数是打着斯大林时代的烙印,而是在赫鲁晓夫领导下非斯大林化时期上升的那些领导人来决定。这将是改革与改组的时期,是讨论与争论的时期,将是苏联进入现代化工业社会阶段的时期。
第 3 版
1. 尼泊尔首相到巴基斯坦访问
【美联社卡拉奇一月三日电】尼泊尔首相里贾尔率领政府代表团于三日到达这里对巴基斯坦进行两天访问。 里贾尔对记者们说:“我没有任何具体的建议要同巴基斯坦官员会谈;这是一次亲善访问。” 他预定于一月五日离开这里飞往科伦坡。 【路透社卡拉奇一月三日电】尼泊尔首相里贾尔在对海得拉巴进行短暂的访问之后于今晚返回这里。里贾尔在海得拉巴同布托总理举行了会谈。 发言人说,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举行的会谈是在友好的气氛中举行的。 里贾尔首相递交了国家元首比兰德拉国王给巴基斯坦总统乔德里和总理布托的信。信件的内容不得而知。 布托总理接受了尼泊尔首相发出的请他访问尼泊尔的邀请,但是日期还不得而知。 【本刊讯】尼泊尔《社会报》十二月二十七日刊登比诺德·夏尔马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尼印关系》,全文如下: 对于印度人致力破坏尼印关系一事,尼泊尔比印度更加感到羞愧。印度的政策使笔者在巴基斯坦、中国、印度尼西亚、缅甸、斯里兰卡和阿富汗面前感到羞愧,虽然这些国家也许对尼印关系的现状不会公开说什么。当我对这些国家的政界领袖、新闻工作者和知识分子说尼印关系密切而且这种关系已发展到生活中的各个不同的领域的时候,他们都不相信。他们表示希望尼印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且强调,同印度保持这种关系单靠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但是他们说印度对邻国不怀好意。他们说:“许多印度人认为,在英国允许几个国家独立而离开印度之后,印度就从英国那里继承了看管一些小国的权利。这就是印度人想要步英国的后尘的原因。”缅甸人说,这就导致了印度人同中国的争执和同巴基斯坦的战争。据巴基斯坦人说,鉴于印度同中国、缅甸和斯里兰卡的关系的现状,它同巴基斯坦关系不好是自然的事情。据缅甸人说,缅甸不是无缘无故引渡印度人的。他们还提到了从斯里兰卡引渡印度人的事,提到了印度同中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关系。我见到的人都说,与印度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强调,虽然印度一直在避免同尼泊尔直接发生冲突,但是它不怀好意。在我在几年前旅行时听到的这些言论中,看来得到了人们的某种信任。印度提出的一些借口说明它不了解尼泊尔。印度领导人和新闻工作者一味地设法破坏尼泊尔的品格。印度新闻工作者在报道古尔扎里·拉尔·南达前来加德满都会谈柯西金工程一事时写道:“他来了,他看见了,他征服了。” 印度领导人甚至毫不犹豫地把喜马拉雅称作是印度的北部边境、尼泊尔处于印度的防线之内,并且说,印度已同尼泊尔缔结了一项安全条约。印度曾在从尼泊尔撤出印度军事人员的问题上和缔结贸易条约方面制造种种障碍。印度就在尼泊尔国王登基的前夕竟试图扼杀尼泊尔,理由是尼泊尔不能把它同印度的关系保持在同其他国家的水平上。这与尼印友好的精神是很不相容的。
2. 美报文章:《缅甸叛乱分子打算发动新的进攻》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十二月二十一日刊登杰克·安德森的一篇报道,标题是《缅甸叛乱分子打算发动新的进攻》,摘要如下: 在缅甸的云雾缭绕的群山中,粗暴的掸族军队正在同共产党军队谈判采取联合军事行动问题,这可能使缅甸成为另一个饱受战火的越南。 关于亚洲将出现一场新战争的可怕景象是通过可靠媒介同我们接触的掸族人士提出来的。 根据正在迅速制定的作战计划,北京支持的缅共军队、掸族军队及其同盟军克钦族军队将向南开,切断掸邦首府东枝和景栋之间的公路。据向我们提供消息的人士(他们的情报曾为美国情报人士所证实)预料,他们将在几周内采取军事行动。 这个共产党——掸族——克钦族计划要求在四月份以前推进到缅甸政府控制下的纵深地区,因为到四月份,雨季将使那个地区无法通行。 预计,缅甸军队将给予猛烈的还击。据我们的消息来源说,目前缅甸军队的情况很糟,无法招架叛乱分子发动的游击战。 缅甸最精锐的军队都用在仰光和其它城市,因为在老百姓闹事后,那些城市都宣布实行军事管制。 掸族发动的新攻势是从我们于三月间报道的小冲突发展起来的。 【合众国际社曼德勒十二月三十一日电】今天的缅甸北部仍旧象美国当年荒凉的西部,至少到过那里的人是这么说的。 掸邦是地势起伏的森林地带,从这个旧王都的北面和东面一直延伸到同中国、老挝和泰国相接壤的边界。 掸邦的主要问题是:那里到处都是带枪的游击队、带枪的政府士兵、带枪的军阀、带枪的土匪,或许还有不想成为其他带枪者的牺牲品的带枪的居民。 在掸邦带枪的集团中,人数最多的大概是白旗共产党,之所以这样称呼他们是为了同在南部活动的红旗共产党党员区别开来。但是,由于红旗党人搞不正当的清洗,把自己的党员几乎都清洗掉了,所以现在干脆把白旗党人称为缅甸共产党,简称缅共。缅共现在据说约有一万二千名党员,它由中国共产党人补给。 虽然缅共过去在显示其军事力量方面没有犹豫过,但是观察家们最近说,缅共党员更加集中精力在他们控制的地区组织力量,以及设法顺利地进行管理。据一位人士估计,在缅共控制的地区居住着十五万——二十万人。 可是,他们并没有完全忽略军事目的,一位观察家预言,缅共可能在旱季采取行动,这里以北的腊戍周围地区才刚刚开始进入旱季。 政府军在整个这个地区都还保留着人数不详的驻军,还能够实行某种控制。可是,在有些地区,军队只有在白天,而且只有乘车成队才敢于活动。
3. 菲律宾当局说又有一批菲修分子投降
【法新社马尼拉十二月三十一日电】约有四千名前菲律宾共产党叛乱分子利用总统提出大赦的机会于今天宣誓效忠于马科斯总统的军事管制政权。参加的有被取缔的菲律宾共产党倾向苏联的“菲共”派的前三千七百八十九名党员和同情者。
4. 曼谷《京华日报》评苏驻东南亚使节会议
【本刊讯】曼谷《京华日报》十二月二十八日刊登该报记者亦明写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最近,苏联驻东南亚的使节曾集会新加坡,由苏联副外长费留宾主持举行一个所谓“发展贸易与援外”的会议,这一个会议颇为各方所注意,特别是在中共宣布支持东南亚中立化的今天,苏联此一发展贸易与援外的会议,似是与中共打一场对台戏。 苏联举行此一会议的目的,以及其召开的方式,都是异乎寻常的,就所知:苏联一向对东南亚的贸易表现漠视的态度,现在忽然变得十分热心,要与东南亚各国发展贸易,似乎带有弦外之音,是不是看到今天中共跟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正日趋频繁,而不得不急起直追以保持苏联在东南亚的经济势力?抑或有其他企图?此外,据消息来源称:这一苏联外交使节的会议,与会者大多数是苏联驻东南亚各国的大使或经济专员。这便使人意想到此一会议是含着浓厚的政治性,而并非象宣传那样只是发展贸易和对东南亚提供援助。 一般来说:苏联驻外使节忽然举行集会,而且不在苏联国内举行,而是在中南半岛尖端上的狮城(新加坡)——这是史无前例的事,在过去历史上,未见有苏联使节在外国(特别是自由世界国家)作区域性的集会。因此,苏联此一举措,使东南亚各国感到意外! 也许,此一会议除“商务”及“经援”的内容之外,还有其他别的议题而不能与外人道。但,这除了那些参加会议的苏联使节知得深切之外,也许还有新马政府已经略知此一会议的动机。泰国政府似乎并未对此事发表过任何态度和批评。 就所知,苏联副外交部长费留宾前往新加坡主持此一会议时,曾途经曼谷,但只是在廊曼机场过境,并未来泰访问。相反的,苏副外长在赴新途中,却曾特地访问马来西亚,在吉隆坡逗留两天。 一般人认为:苏联此一特殊性的会议,不在东南亚中心区的曼谷举行,而且苏副外长宁可访问马来西亚而忽略了东南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泰国,实在令人不解,也就此可见到苏联拉拢东南亚国家的重心是放在新马。 看看苏联正在大力搞其“援外计划”。我们是可以意味到:苏联今天所做的“贸易”和“经援”,实在是围堵中共的一记杀手锏!
5. 合同社报道朴正熙“新年文告”
【合同社汉城十二月三十一日电】(预发)朴正熙总统一九七五年元旦警告说,很难料想新的一年会是顺利的一年,并且要求人民继续支持他的“维新”理想,以帮助政府渡过这个国家所面临的困难。总统说:“看来,今年国家安全和国际经济方面的困难很可能不会比去年小。” 朴正熙总统在新年文告中警告,北韩将会“继续向我们发动各种挑衅和策划反对我们的阴谋,不仅在军事方面,并且在所有其他方面也会这样做。” 他说:“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将暂时继续下去。甚至能够看到一些可能发生新型的(经济)紧张的迹象。” 他说,为了经受住这些严峻的考验,政府将作出一切可能的努力进一步巩固国家安全。 【合同社汉城十二月二十三日电】南韩将在明年开展一场“全面的”外交攻势,以赢取国际大家庭中的更多的支持,来对付一直在为一些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纷纷”承认的共产党对手——北韩。 《东亚日报》今天报道,外务部已为一九七五年草拟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外交计划,这份计划特别强调改善同中立国家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这些国家中有许多还没有同汉城建立外交关系。
6. 泰国副外长差提猜说:美军驻泰起着阻止苏在亚洲扩张的作用
【法新社曼谷十二月十九日电】泰国副外长差提猜对报界说,美军驻泰国起着阻止苏联在亚洲扩张力量的作用。现在,约有二万七千名美军驻在泰国。 差提猜回顾了中国总理周恩来对他提出的告诫:随着印度洋的苏联舰队力量的加强和苏伊士运河的重新开放(这使苏联能够很容易地进入东南亚),要提防苏联的力量对世界的这一地区的威胁。这位副外长进一步援引了一些中国领导人所说过的话:勃列日涅夫比他的很早以前的前任彼得大帝一世更加野心勃勃。
第 4 版
1. 阿富汗《喀布尔时报》社论:《阿富汗同中国合作》
【本刊讯】阿富汗《喀布尔时报》一月二日发表一篇题为《阿富汗同中国合作》的社论,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答应向阿富汗共和国提供的五千五百万美元长期无息贷款将使两国的合作得以继续和扩大。 这里利用中国向阿富汗提供的第一笔一千万英镑的贷款,已着手兴建一些有重要意义的工农业项目。 接近完工的帕万尔发电厂和灌溉工程将大大地促进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力。通过这个工程开垦的土地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地的一部分。 巴格拉姆纺织厂和家禽饲养场也是由中国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兴建的。这两个项目都已证明是非常值得的,而且是产量很高的。 用中国提供的第一笔贷款建立起来的蚕丝业,已使阿富汗共和国能够开始向外输出生丝。预计,还将用中国的援助兴建一所丝织厂。 中国的援助对于着手进行和实现渔业生产计划以及开始在阿富汗试种茶树也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在养鱼业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努力,预料将在江河和水库里养殖更多的鱼以增加肉类的供应,而试种茶树的结果如何尚待最后作出估计。 中国还保证要以赠款的援助形式在坎大哈兴建一所规模相当大的医院和一个卫生学校,这里的人们认为,这是两国关系中呈现友好气氛的象征。 正当阿富汗在执行加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计划的时候,中国的技术和经验对于达到这些目标可以起到很有价值的作用。 中国人过去二十五年在农业和技术方面的进展使他们在世界上受到广泛的钦佩,并且使他们能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无数难题。 由于完成了各项考虑周密的农业计划,中国的农业现在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中国的工业能满足国内的大部分需要,同时有数量日益增多的资本货输出。 阿富汗总统特使此次访问中国是我们两国间一直保持的睦邻友好关系中的里程碑。随着技术和经济合作的发展,我们两国之间的和睦关系将进一步发展。
2. 荷兰外交大臣举行记者招待会
【法新社北京一月六日电】荷兰外交大臣范德斯图尔今天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政府将愿意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某种长久的联系”。 他在谈到访问人民中国的印象时说,中国领导人对欧洲的建设持“非常积极的态度”。但是今后中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不论建立什么关系,他们都必须就其性质和程序作出决定。 范德斯图尔认为,对中国来说,“其中的一个可能性是”,向欧洲共同体派一位驻布鲁塞尔大使,但是要由中国来对此作出最后决定。 范德斯图尔说,他对他在这里举行的会谈的“非常积极友好的气氛感到满意”。 他注意到中国领导人对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特别注视”。他说,中国领导人谈到“超级大国”时,所指的“特别是其中的一个”。 联系到这一点,他们强调指出,必须保持“警惕”,特别是在西欧。 范德斯图尔说,他对周总理“对情况的掌握”深有印象。虽然他病了几个月,但是他对“国际形势的一切具体情况都非常了解”。 【安莎社北京一月四日电】中国总理周恩来今天会见了昨天到达北京进行正式访问的荷兰外交大臣范德斯图尔。这次会见是在总理住的医院里进行的,人们认为这次会晤进一步证实中国对促进同欧洲的对话感兴趣。 据消息灵通人士说,邓小平副总理在同这位荷兰外交大臣进行的一次会谈中重申了中国的观点说,建设一个强大和统一的欧洲是对付“超级大国的称霸政策”的唯一保证。 范德斯图尔预定明天上午参观北京的防空洞,这是在最后一分钟增加到他的访问日程中的。 【法新社北京一月五日电】一直在极力告诫西欧要加强防务的中国人今天让荷兰外交大臣范德斯图尔参观了北京的防空洞。 这次预先没有安排的参观是邓小平副总理昨天建议的,他与范德斯图尔就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
3. 香港《南华早报》社论:《一九七四年中国的外交成就》
【本刊讯】香港《南华早报》一月一日发表题为《一九七四年中国的外交成就》的社论,摘要如下: 一九七四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方面继续取得成就的一年,这种成就也许只比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问的一年——稍许不那么显著一点。 最大的成就表现在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方面。自从邓小平副总理于四月间在联合国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讲话以来,中国就一直孜孜不倦地更积极地同第三世界站在一起。 在一九七四年结束以前,决定同台湾断交并同北京关系正常化的国家不少于八个,它们通通是第三世界国家。九个非洲国家首脑和第三世界的其他一些领导人访问了北京。 对中国来说,这是巨大的胜利,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北京必需提供贷款以满足这些国家的迫切要求,其中许多国家遇到的危机比发达国家遭受的危机更为严重。 中国在同“被剥削”国家更坚决地站在一起的时候大肆攻击苏联和美国,老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指责它们是旨在称霸世界的两个超级大国。 中国同西欧和日本(邓小平笼统地把它们称为“第二世界”)的关系不如北京领导人原来所希望的那么美好。许多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更换了,这些新的领导人忙于国内问题无暇考虑进一步改善同北京的关系。由于力量薄弱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处于混乱状态,又有一些领导人转向俄国谋求取得某种程度的和解,这些都使中国的梦想破坏了。 在日本也是如此。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国内经济危机,由于目前的政府在自民党下次召开大会以前是过渡性的,因此,三木受到了牵制,他除了表示希望看到目前同北京的关系继续保持下去以外,不能作出什么许诺。 中国在东南亚的外交活动所取得的可以看到成效的结果不多。当然,马来西亚已同中国建交,但是看来泰国和菲律宾行动很谨慎,而印尼和新加坡正式地说,采取这种行动的时机尚未成熟。 在西亚,气候也不太好。巴基斯坦的布托和阿富汗总统特使纳伊姆的访问确实有助于加强关系,但是同次大陆其它国家的关系上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从全面来衡量,虽然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得比失只稍稍多一点。中国领导人在展望一九七五年的时候,很可能要停下来考虑一下它的成就,并且也许将决定巩固一段时期。
4. 美《新闻周刊》谈磁流体发电:《优秀的动力》
【本刊讯】美《新闻周刊》十月二十一日登载一篇文章,题为《优秀的动力》,全文如下: 在对能源危机的第一阵反应中,寻求另外的电力的工作主要集中于迄今未开发的天然资源上,诸如太阳热和地热蒸汽等。但能源专家也在寻求从传统燃料获取更多动力的新方法,因此,美国和苏联科学家上周在华盛顿讨论了发展这样一种技术的合作计划:磁流体力学,这种技术从理论上说能够利用煤气、天然气甚至惰性气体(氖、氩、氦),从每一磅燃料产生比目前常规发电机所能获得的大得多的动力。这种技术放出的污染物也较少。 从本质上讲,磁流体力学依靠的物理原理同常规发电机一样:即一种导电的物质通过一个磁场时它就发出电。 在常规的发电厂里,在磁场中旋转的是一个金属导体。而在磁流体发电机里,导电物是一种热气体,在热气体中增添少量的金属。让这种经过“撒播”的气体通过一条被强磁场所包住的渠道,于是产生电流,在渠道的末端被引走。 科研人员目前在研究两种不同型式的磁流体发电机。一种叫“开放循环”,它是利用从燃烧的煤、天然气或其它任何矿物燃料获得的燃烧气体。然后把这种温度约为五千度的气体同钾化合物一起注入以改进它的导电性。在气体通过磁场后,把钾化合物清除——在这个过程中也清除硫这一类的污染物。经过这样的净化,这股气体的温度仍然高得足以驱动常规的气体或蒸汽涡轮。 另一个方法叫“密封循环”,它是利用氦这一类的惰性气体,甚至一种液态金属,作为产生动力的媒介物。这种液体是被煤或核反应堆间接加热的,循环地连续通过磁流体发电机。 磁流体电力的基本吸引力在于它的潜在的效率——即热气体中实际转换为电力的能量比例。常规矿物燃料发电机的最大效率为百分之四十,而核发电厂的效率甚至更低。但是磁流体系统发电系统可以把输给它们的热的百分之六十之多转换为电。这是因为它们是以比其它型式发电机高得多的温度运转的。美国联邦煤炭研究处的威廉·杰克逊最近宣称,“用磁流体产生能源可以使亏损减少到你所希望的程度。我称之为煤的电化。” 至于磁流体的潜力,它还有很长一段路才能在技术上完善。例如,通用电气公司上周宣布,它在研制的一台试验性密封循环磁流体发电机第一次达到了相当于一台完全的磁流体系统百分之五十五的效率。 然而,通用电气公司的设计产生的电是猝发性的,每次不超过百分之一秒。沙弗科公司在马萨诸塞州的埃弗雷特研究实验所的开放循环发电机取得的最大效率,比通用电气公司的数字多少低一点。然而这种型式的发电机却可以连续几小时发电。此外,专家们说,磁流体系统的效率是随着装置的增大而自动增大的,目前的工艺技术发展到一九八○年时足可以建造一台一百兆瓦的示范性系统。 这项新的工艺技术当然是要受到煤炭研究处的赞许注意的,该处今年对磁流体研究投资一千二百万美元。对磁流体发生兴趣的一个原因是它能够干净地发电,可以直接利用这个国家的蕴藏量巨大的深开采的含硫量高的煤。 另一个原因完全是因为俄国在发展磁流体发电厂方面走在美国前面这个事实。但是,政府对这项新工艺技术发生兴趣的主要原因也许是因为时机恰好。一位联邦一级的科学家最近解释说,“过去,条件始终不合适,核发电象夏季的暴风雨一样来临,公用事业公司没有时间考虑磁流体。他们当时还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现在情况改变了。各种条件的恰好合适目前渐渐成为注意的焦点,因此我们非常认真地对待磁流体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