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01-03
第 1 版
1. 《人民中国积极的一年》
【本刊讯】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机关报《人民报》十二月三十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人民中国积极的一年》,全文如下: 在毛的中国也对公共生活的各个部门进行一年的总结。不论在政治活动方面还是在经济活动方面判断都是积极的。很明显,要使人们知道,已取得的良好成就首先是由于不断地顽强地反对修正主义者——他们还在这个政权内进行活动——的斗争,是由于在国际上努力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称霸的企图。 (中国)向中国首都的观察家们提供了从粮食生产开始的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全面情况。据非官方的材料说,粮食生产超过了一九七三年,而一九七三年已经是个丰收年。整个数字还没有公布。人们知道,去年粮食产量是二亿五千万吨。《人民日报》强调指出,这是连续第十三个丰收年。该报还说,这是由于群众的努力战胜严重的具体灾害而取得的。此外,《人民日报》还说,农业的其他部门 ——例如林业和牲畜业 ——都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专家们的印象是,中国正在准备着一次新的“大跃进”,目的是要在为农业服务的工业的推动下提高生产的质量。中国十分坚持迅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基本建设的前景。据说,一九七四年农业机械的生产比一九七三年增长百分之十四点六(最近几年,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十)。 还宣布,由于有了灌溉和控制洪水的工程,目前防旱防涝稳产田已达三千三百万公顷。一九七四年,灌溉面积增长了二百万公顷,并且有一百五十多万公顷是防涝保收田。 科学实验有了发展。号召受到政治思想运动鼓舞的农民群众对科学实验作出贡献。今年中国人第一次在华南地区成功地收获了四季粮食。这样,每公顷产量达到二十二点五吨。 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仍然是“决定的因素”。 另外也谈到了基础工业产量和质量上所取得的成就(例如,关于炼铁和炼油的技术)。 在动力工业方面建成了第二个二十万瓩的汽轮机。一九七四年进行大规模的油田扩建工程。第一条连接大庆油田和秦皇岛港的一千一百五十二公里的输油管道已铺设完毕。 石油工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可以提供化肥。 接着,又提到了在国内外的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据说,批林批孔运动提高了群众觉悟,孤立了忠于林彪和刘少奇路线的“修正主义者”。 开展争取和平和各国人民独立的活动,支持非洲和其他国家的解放斗争。关于这一点,观察家们回顾说,西方世界的要人在过去一年内对北京进行的访问,其中重要的有英国的希思、美国参议员杰克逊。最近访问北京的有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这一事件反映了中国对非洲大陆——莫斯科正向这里渗透,同北京进行竞争——所进行的一切越来越感兴趣。
2. 美《前卫》周刊文章:《中国在对外贸易上不失原则》
【本刊讯】美国《前卫》周刊十二月二十五日一期刊登罗伯特·弗兰德发自北京的一篇专稿,题为《中国在对外贸易上不失原则》,摘要如下: 中国显然很希望增加外贸,但是既不牺牲原则,也并不是不严格按照公平、认真的准则办事。 几个星期以前,一位同中国订了几百万美元的贸易合同的欧洲商人对我说:“中国人在讨价还价时不好对付,很清楚自己要些什么,在价格上一超过限度就不作打算。但是,他们诚实、公平。同中国做交易的即使是最挑剔的资本家也不会指责这里欺骗对手或者不遵守协议。” 中国谈判者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交易,不然就干脆不干,这种做法使经常欺侮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西方商人感到意外。很多西方商人吃惊地发现,虽然中国可能想购买某种特定的商品,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它没有其他选择。中国有句话,叫做“独立自主”,简单的意思是,中国能够制造,也一定要制造这种东西,不得已时不要也行。 在谈判桌上,这样的商人有时以要就要,不要就拉倒的态度向中国人提出条件。在接着的三、四个星期里是愉快的交谈、宴会、为国际友谊祝酒,游览名胜古迹——但是一直到最后也不再提合同的事情了,这个商人扫兴而归。 中国正在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独立地建设自己的社会。它认为,个国家如果没有经济上的完全独立就没有真正的、可靠的国家独立。因此,中国十分注意保持自身的经济独立,完全是在周密的国家计划下使用国内的资金积累和自然资源。由于采取了这种政策,工农业在稳步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国际收支一直平衡,完全没有通货膨胀,国内市场繁荣,对外贸易在发展。
3. 西德联邦总理施密特发表新年讲话
【本刊讯】波恩十二月三十一日消息:西德联邦总理施密特于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通过电台和电视台发表新年讲话,摘要如下: 首先就今天结束的旧的一年讲几句话。这是困难的一年,纪尧姆间谍事件在波恩引起了一场痛心的政府更替。巴德尔—迈因霍夫集团的恐怖主义共产党人给我们造成了不安。世界通货膨胀和世界石油危机给世界上所有工业国造成了大的经济困难。 在我们这里七年来第一次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和缩短工时。最严重的是在建筑工业部门和汽车工业部门。后一项在全世界当然是最为严重地受到粗暴地提高石油和汽油价格的影响。在我们这里也是在一百名工人和职员中约有十三名是在汽车制造部门工作。 在今后的几周内失业甚至还将有所增加。在十二个月后的今天将会是另一个样子,将会好转。在此期间内还有一个困难时期。因为自一九七三年秋季以来的石油危机动摇了全世界的经济。 谁也不能担保在世界的某个地方不会发生新的危机性的情况,可是我们必须对此作好准备。 新的一年将使我们前进,如果第一,居民们不向国家提出过高的财政要求,第二,企业在制定其价格时保持理智,第三,我们的工会和雇主在商谈工资和薪金时态度合理的话。 如果我们在实际工资降低的情况下能维持我们联邦共和国已经达到的实际纯工资水平,我认为这就是一九七五年的大成绩。一九七五年的关键就在于维持住已达到的东西。
4. 外电续评勃列日涅夫推迟访问埃叙伊
【合众国际社十二月三十一日电】(原电无发报地点)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推迟对埃及的访问看来给美国为安排中东冲突的一项逐步解决办法而作的努力提供了新的力量。 以色列和阿拉伯人士说,勃列日涅夫不定期推迟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访问是在埃苏对进一步作出和平努力的方向上存在分歧之后作出的。 在开罗,阿拉伯外交人士说,埃及总统萨达特已经发出他迄今为止最公开的请求,要美国采取行动以实现阿以持久和平。 阿拉伯人士说,苏联人要求萨达特收回他对基辛格的支持并支持莫斯科的举行正式日内瓦和会的要求。 【合众国际社开罗十二月三十一日电】外交人士今天说,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一直躺在一所疗养院的床上,他的健康是他推迟访问埃及的主要原因。 他们是在埃及外交部长法赫米和国防部长贾马斯对莫斯科访问三天后回到这里时透露这一情况的。 这些人士没有说勃列日涅夫得了什么病。 他们说,他在星期日在莫斯科郊外接见法赫米和贾马斯时,躺在一所疗养院的床上。 这些人士说,勃列日涅夫对埃及部长说,医生劝他不要进行他对中东的访问。 【法新社开罗十二月三十一日电】据这里的外交人士说,勃列日涅夫推迟中东之行的决定是由于政治因素造成的,而不是暗示着埃苏关系的恶化。 他们认为,勃列日涅夫的健康状况对作出这项决定起了作用,但是他们说,他在苏联政治局中的地位、动荡的中东局势以及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活动同样是重要的因素。 这里的这些人士说,福特和德斯坦的最高级会谈在苏联政治局中也受到了批评。 这些人士说,勃列日涅夫推迟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访问可能是为了预先阻止寻求名誉的说法出现。 这些人士说,苏联领导同基辛格一致认为,现在必须给予最优先注意的是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引起中东局势爆炸的行动。勃列日涅夫的访问可能被理解为私下支持阿拉伯国家采取它们选择的任何行动方针。这反过来又给以色列认为一次进攻是得到苏联支持的想法有了根据,而苏联渴望避免采取任何可能使以色列顽固反对日内瓦谈判进一步强化的行动。 这些人士推测说,勃列日涅夫不想在伊朗国王和沙特阿拉伯国王访问的同时访问中东。
第 2 版
1. 比利时首相发表新年电视讲话:说一九七五年肯定不是一个容易度过的年头
【本刊讯】布鲁塞尔十二月三十一日电:比利时首相廷德曼斯三十日晚发表电视广播讲话说:过去的一年显然表明是世界经济所经历的上升曲线停止的时期。通货膨胀在世界上猖獗,失业的幽灵再次出现。某些人担心,我们可能再度经历一场一九三○年代的经济危机,而另外一些较为乐观的人则预料,大约在一九七五年年中,事情将再次变好。 我们决心竭尽一切努力来使我们国家在最好的条件下度过目前的骚乱,并以此迎接一九七五年。原料危机、世界货币混乱、通货膨胀,不是在短时间内可能解决的问题。由于我们执行一项合适的政策和向国际合作大开放,我们将对恢复一个比较稳定的局势作出贡献。 政府以最大的关心注意着物价和就业的变化。我们应克服经济衰退,因为失业是可能给我们国家造成威胁的最坏的灾难。 一九七五年肯定不会是一个容易度过的年头。我们几乎本能地感觉到了这一点。这次将关系到我们日常的面包、我们的安全和前途。
2. 意总统说新一年不会是舒服的一年
【路透社罗马十二月三十一日电】利昂纳总统今天说,在经过了以社会和经济动乱为其特点的一年以后,一九七五年是意大利生活复苏的一个好机会。 利昂纳总统在向全国发表的新年文告中说,严重的经济危机已通过通货膨胀和失业而使意大利的家庭遭受了许多牺牲。 他说:“新的一年不会是舒服的一年。但是在这一年中,严重的世界危机可能得到解决——一九七五年是一个好机会,是我们国家生活中决定性时刻之一。” 【安莎社罗马十二月三十一日电】意大利总理莫罗说:“我们的前途掌握在我们手中,尽管有强大的国际趋势,我们仍然能够希望在今后十个月内摆脱经济局势的最令人痛苦的阶段。” 经济日报《二十四小时太阳报》发表了总理和副总理就国家的年终经济形势和关于对一九七五年的预言所写的两篇文章。 莫罗的文章说,“经济专家现在预言,意大利的经济局势的转折点只有在一九七六年才会出现。”他又说,如果劳工在政府的努力中合作以迅速执行新的和旧的投资计划,这个日期就可以提前到来。 莫罗指出,“过去二十五年中”,在任何一个新年到来时,人们都没有象现在那么多的“悲观情绪,对未来的恐惧,以及这样一种阴暗的感觉,即觉得在直线的经济和社会进展的这种结构中出了某种毛病,并感觉有倒退的危险”。 他强调了这个事实:“威胁的普遍性要求各国政府作出协调一致的响应,因为今天没有任何一国强大得足以在它本国的市场内独立对付衰退的症候,而又不会使国际收支情况恶化。” 在莫罗看来,世界范围的协调一致的政策必须解决在能源、财政和货币方面的问题。
3. 英首相威尔逊发表新年文告
【美联社伦敦十二月三十一日电】(预发)威尔逊首相星期三在新年呼吁中要求英国工会在一九七五年限制工资要求,避免罢工,更加努力地劳动。 威尔逊在给执政的工党的贺信中说,一九七五年将是“重建我们的力量而不是消耗我们的力量”的一年。 威尔逊警告说,“一个宗派集团为了使自己得到短期好处而进行的任何尝试,将会立即产生对我们大家不利的情况。” 他说,英国面临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他概述英国的任务是缓和通货膨胀、增加出口和减少失业人数。 他预言,到一九七五年底,由于北海油田首次大量提供石油,英国的经济前景将会大大改善。 早些时候,反对党保守党领导人希思,除夕在向全国发表的广播讲话中要求大家团结起来应付英国的经济困难。希利说七五年对英国来说比七四年更为困难 【合众国际社伦敦十二月三十一日电】财政大臣希利今天说,一九七五年对英国来说可能比一九七四年更为困难。但他说:“即使根据最坏的分析,也没有理由感到恐慌。” 他在伦敦《金融时报》发表的新年献词中又说:“肯定没有理由感到绝望,而过多的公开评论中都具有这种绝望情绪。” 希利说,由于通货膨胀率正在增加(它在一九七四年为百分之十八点三,预料在一九七五年将会上升到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间),“在某些方面,来年可能比过去的一年甚至更为困难”。 【法新社伦敦十二月三十一日电】希腊人和巴西人抱有希望,西班牙人感到为难,英国人和意大利人感到沮丧。 总之,看来世界上大多数人预期一九七五年会比一九七四年坏。这是盖洛普国际研究所在今天《每日电讯报》刊登的十三国民意测验报告中发现的情况。 在民意测验中的悲观方面,据报告:百分之六十四的英国人预料一九七五年会更坏,还有百分之六十二的意大利人和百分之六十的法国人也是这样看的。西德只有百分之八的人预料明年会是更好的一年,而希腊和巴西则有百分之五十五的人预料明年会是更好的一年。 瑞典人表示意见的人最少。印度人和西班牙人表示悲观和乐观的人数相等。
4. 塔斯社报道:《给苏联人民的新年献词》
【塔斯社莫斯科一月一日电】题:给苏联人民的新年献词 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喜庆的时刻,我们来回顾一下过去一年的大小事件。这是我国英雄的工人阶级、光荣的集体农民和人民知识分子为实现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思想和决议而进行巨大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的一年。 五年计划的第四年使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今后仍将始终不渝地坚决奉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科学与文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国家威力的方针。 同志们!苏联人在和平的天空下生活与劳动已经三十年了。在即将来临的一年里,苏联将隆重庆祝伟大卫国战争胜利三十周年。 苏联同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密切合作,顺利实行着苏共二十四大制订的和平纲领。共产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还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有利。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同志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美国、法国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会晤对改善各国人民的关系和加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重大的建设性贡献。苏共中央委员会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苏联部长会议 【法新社莫斯科一月一日电】今年的新年文告是由广播员,而不是象过去那样由苏联党领导人在莫斯科电视台宣读的。去年的新年文告是由党首脑勃列日涅夫宣读的。
5. 塔斯社报道:《将在苏联使用新身份证》
【塔斯社莫斯科十二月二十四日电】题:将在苏联使用新身份证 在苏联将使用新身份证。在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关于这个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将普遍地对苏联各种类别的居民实行统一的身份证制度,规定将给年满十六岁的全国所有公民颁发身份证。预定在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一年期间颁发新身份证以代替旧身份证。 【塔斯社莫斯科十二月二十四日电】苏联通过了一项关于进一步完善身份证制度的措施条例。同时还制定了苏联公民新身份证的样式。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十二月二十六日电】(记者:杰·洛克伦)苏联星期四宣布,它将给予所有的成年公民以国内身份证。西方外交人士说,这是一项会影响数以百万计俄国人的大刀阔斧的自由化措施。 这项措施将涉及约四千六百万“集体农庄庄员”,他们过去是得不到这种证件的。这样,当局就有效地把他们束缚在农庄里要他们进行劳动。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对他们来说,这是大大提高了一步,一项巨大的自由化措施。他们过去实际上是二等公民。” 苏联公民没有一项国内身份证是不得在苏联国内旅行的。迄今,这种身份证只发给大城市的居民。官方显然担心,如果农民也有行动自由他们就会抛弃他们集体农庄的艰苦生活。 报纸说,如果公民们要有活动仍得登记,但是今后证件的发放将不那么严格。 这位外交官在被问到这是否将促使人们从农庄向城市迁移时说:“尤其是青年农民,可能要从农庄往城市走一些。” 新身份证将使用俄文和持有者所在苏维埃共和国的文字。身份证持有者的“民族属性”将是所在共和国的民族。因此,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的公民的民族属性就是乌克兰族,而身份证是用本国文字以及俄文填写的。西方人认为,这是各共和国的胜利,过去把各个民族都笼统写成“苏联”。 扩大身份证体系的建议是在已故总理赫鲁晓夫执政时提出来的,但是没有付诸实现。 这位外交人士说,这一行动不大会是旨在对公民进行监视,因为已经建立了范围广泛的档案。
6. 塔斯社反华评论:《这种安全对北京来说是“危险的”》
【塔斯社莫斯科十二月二十五日电】题:这种安全对北京来说是“危险的” 塔斯社评论员比留科夫写道:国际生活中的积极过程无论如何也不合喋喋不休地唠叨当代世界“大乱”和“大动荡”的北京领导人的口味。不久前他们把保障亚洲集体安全的建议不折不扣地说成是什么通向在该大陆建立“危险体系”的道路,这样他们又一次不知不觉地在亚洲公众面前作了自我暴露。 大小不同的各个国家,都在根据自己的情况为终究必然会成为全亚安全体系大厦的这所大楼的地基增添砖瓦。只有北京在竭力阻挠这一建设性的工程:对近东解决问题持“特殊”立场,对次大陆局势正常化持否定态度,支持侵略集团政策和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企图在亚洲国家之间制造纠纷、干涉其内部事务,挑拨这些国家互相争吵,还挑拨它们同其天然的盟友苏联和社会主义大家庭国家争吵。
第 3 版
1. 格韦茨曼自华盛顿报道:《美官员对苏联在中东问题上的决定感到高兴》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十二月三十一日刊登伯纳德·格韦茨曼发自华盛顿的一篇报道,题目是《美国官员对苏联在中东问题上作出的决定感到高兴》,摘要如下: 勃列日涅夫的中东之行宣告推迟,这是受到一些美国官员欢迎的出人意料的事情,这些官员先前曾担心这次访问可能导致苏联恢复在埃及的影响。 国务院不愿评论这件事,但是大多数专家认为这件事表明莫斯科遭到挫折,并为以色列和埃及在基辛格主持下举行新的谈判开辟道路。几位官员说,他们知道阿拉伯世界流传的关于苏埃关系又冷了下来的谣传,但是他们曾认为任何问题都能及时解决,使勃列日涅夫可以在下月十四日开始访问开罗。基辛格保持接触正在外地度假的基辛格同国务院保持接触,希望了解新情况,并命令他的助手不要对报界进行揣测。 基辛格的一位助手对一个记者说:“我可以对这件事进行揣测,你同样可以对这件事进行揣测。” 最近的事态发展似乎使以色列外长阿隆预定在一月十日对华盛顿进行的访问的重要性增加了。美国官员和以色列外交官上星期曾说,阿隆继本月早些时候进行的访问之后进行的这次访问不会有重大意义,但是现在美国官员无疑会力促阿隆提出能为萨达特所接受的在西奈半岛进行第二阶段的撤退的建议。支持逐步进行的办法例如美国官员们相信克里姆林宫希望埃及明确支持重新召开讨论中东的日内瓦会议。 但是萨达特显然希望让美国有进一步的机会同以色列达成新的协议,他在过去三个星期曾公开支持基辛格的逐步进行的外交。 今晚发表的苏埃联合声明,要求早日恢复日内瓦会议,但是没有排除基辛格进行进一步的努力的可能性。 目前埃以双方在它们关于达成第二阶段的协议的建议方面有很大分歧。 对一项协议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以色列是否愿意交回它在一九六七年战争中从埃及那里夺去的沙漠中的两个山口以及一个油田。 美国官员们希望以色列在目前帮萨达特的忙,不要认为没有苏联的帮助,埃及是从虚弱的地位进行谈判。 美国专家们在揣测勃列日涅夫推迟访问的原因时提出以下看法: ——在本月早些时候举行的一次中央委员会会议上,勃列日涅夫的对外政策行动可能曾受到出乎意料的批评。勃列日涅夫可能曾受到指责,因为他向埃及提供武器,而没有得到埃及在政治上依附他的表示。 ——虽然美国情报机构相信勃列日涅夫身体不好,但是官员们认为这同这次推迟访问没有联系,因为由于健康上的原因推迟访问,往往是在比较靠近实际访问的时候宣布的。 ——萨达特可能由于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向他作出了秘密承诺而对俄国人采取了强硬路线。这两个强烈反共的油产丰富的国家有能力从西方市场购买武器。 ——基本情况是,如果萨达特想要获得苏联的武器,他也许必须决定在政治上依附莫斯科,他拒绝这样做的。 【美联社华盛顿十二月三十一日电】美国官员们说,勃列日涅夫推迟访问开罗有着“一定的令人鼓舞的作用”,因为这样使基辛格对解决中东问题采取的逐步前进的做法可能得到成功。 这些官员说,推迟访问可以缓和苏联对埃及总统萨达特施加的压力。因为苏联一直在压萨达特摆脱基辛格在竭力推行的美国战略。 在勃列日涅夫计划进行的访问突然推迟后向记者发表谈话的一个官员说:“这样使我们稍为多了一些时间。”
2. 巴基斯坦政府对地震地区加强抢救工作/一些国家对巴基斯坦震灾提供援助
【路透社巴基斯坦帕坦一月一日电】在巴基斯坦北部遭地震毁坏的村镇(那里至少已有五千二百人丧生)再次发生震动以后,救援小组今天加强了工作,以赶往成千上万名地震受伤者所在的地点。 昨天在大雪覆盖的喀喇昆仑山山麓的灾区,人们感到数次震动,昨晚较强的一次震动把村民从酣睡中惊醒。 布托总理已发出紧急呼吁,要求国际援助。 布托先生说,最迫切需要的东西是药品、帐篷和毛毯。一位军官说,“我们需要成吨的石膏,因为受伤的人骨折的太多了”。 沿着难以进入的谷地飞行的驾驶员,正在向分散的村落投扔粮食、毛毯和帐篷以帮助维持那里五、六万人的生活。 官员们说,直升飞机昨天飞到了已同外界隔绝了三天的阿吉姆和阿莱这两个边远村镇。他们发现这两个村镇各有二百五十人死亡、五百人受伤。 昨天整整一天,陆续不断的村民排成一行从邻近各村镇沿着盘山小道前往帕坦,他们排在那里的一所临时野外医院外面,等候医治。 正在帮助巴基斯坦军队修筑从印度河河谷通往中国的喀喇昆仑公路的中国军队一直在帮助进行救援工作,昨天,他们从在边界附近的驻地派来了一架满载药品的直升飞机。一些国家对巴基斯坦震灾提供援助 【美联社拉瓦尔品第一月一日电】国际援助今天开始源源不断到达巴基斯坦。根据这里的宣布和来自国外的消息说,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答应向巴基斯坦提供约一千零十万美元的援助。 最大一笔一千万美元的捐助是盛产石油的沙特阿拉伯的国王费萨尔提供的。其他捐款包括美国二万五千美元、英国一万英镑、加拿大红十字会一万加元、毗邻的印度二千条毛毯和澳大利亚二万五千澳元。 此外,在伊斯兰堡的联合国办事处说,已在巴基斯坦成立了一个联合国国际署特别救灾组。设在日内瓦的联合国救济协调局拨出了二万美元作为紧急援助,预料还会拨出二万美元。
3. 法新社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关系
【法新社喀布尔十二月二十日电】阿富汗总统兼总理穆罕默德·达乌德对这里的法新社记者说,巴基斯坦从来没有正式建议过同阿富汗就缔结一个互不侵犯条约进行谈判,尽管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发表过许多这方面的言论。 巴基斯坦和苏联在阿富汗的对外政策中占最重要的地位。虽然没有正式这样说过,但是看来达乌德总统是想把同外界接触的范围扩大一些,以便至少阻止苏联的影响——这里的一个重要因素——继续增大。 据认为,基辛格在从巴基斯坦去伊朗途中在这里停留一事是令人鼓舞的,是这方面出现的充满希望的迹象。总统还派了他的一位最亲密的助手去伊朗、日本和中国访问。 这里几个月以来一直谣传内阁即将改组,这样达乌德亲王就可能把他政府中的最左倾的分子去除掉了。 由于杜兰线,阿富汗同巴基斯坦的政治关系一直很别扭,甚至闹得很激烈。但是两国的贸易关系比较好,因为阿富汗是内陆国家,要使用巴基斯坦的印度洋港口卡拉奇。 达乌德长期来一直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在普什图尼斯坦问题上要求特别强烈,他执政以后,这种态度已使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严重恶化了。 巴基斯坦指责阿富汗援助俾路支省的叛乱分子。观察家们认为意味深长的是,几乎就在这里发生政变的同时,巴基斯坦逮捕了俾路支省民族人民党的主要领导人。 在巴基斯坦陆军作了重大努力之后,俾路支省的政治局势一年以来,特别是在近几个月里已有相当大的好转。 达乌德总统说,民族主义斗争是有起有伏的,然而他又说,只要巴基斯坦还没有决定同“被压迫”人民的领导人进行谈判,就不能认为普什图尼斯坦问题已经解决了。他说,这是两国间目前存在的唯一问题。阿富汗准备同布托谈判,但是布托认为这个问题纯粹是巴基斯坦的内政。 他说,这可以说明布托的态度。布托只是口称愿意同阿富汗谈判,可是不具体说谈什么问题。他这样做是想显示他是个爱好和平的人,愿意同每一个国家包括邻国印度和阿富汗在内建立良好关系,因此,目前杜兰线一带局势紧张的责任不在他那一边。 较之喀布尔的反巴基斯坦宣传,巴基斯坦的反阿富汗宣传有过之无不及。巴基斯坦报纸没有一天不骂达乌德总统的政权“残暴”。布托责骂阿富汗“独裁”、没有宪法。两国都说自己不得不收容从对方的“压迫”下逃出来的大批难民。 达乌德亲王说,现在正在认真准备一部“民主的”宪法,最迟一年到十八个月就可完成。 总而言之,这两个国家的争吵是口头上的,没有发生过真的“事件”,因为两位领导人都有重大的经济问题要对付。 一九七二年,由于饥荒和腐败,阿富汗的经济一团糟,人们对之感到痛恶,这大大方便了亲王夺取政权。现政权认识到,不发展国家的经济,它就不可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它把发展经济放在绝对优先的地位。 伊斯兰国家的团结已产生了初步的效果。伊朗已送了一千万美元(可能增加到二千万美元)作为经济计划的研究费,并且愿意以非常优厚的条件为实行这些计划提供十亿到二十亿美元的贷款。 科威特提供了六十八万美元的技术援助赠款,并且已经答应提供三亿到四亿美元的贷款。沙特阿拉伯表示愿意提供一千万到五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伊拉克提供了一千二百万美元的贷款。除了苏联以外,共产党国家其中包括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都提供了贷款。当基辛格在这里访问时,他也答应要给帮助。 阿富汗是个不发达国家,它目前处于钱太多,而又没有足够的项目可以投资的自相矛盾的局面。 然而这位总统说,所有这些款子将在不到两年内使用。目前考虑兴建的工厂有:纺织厂、制糖厂(这个国家百分之九十的糖靠进口)、造纸厂和兴修一些水坝,特别要在南部的赫尔曼德河上兴修水坝,以便发电和改进灌溉条件。 这笔款子大部分将用于铺设这个国家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将把首都和德黑兰连接起来,并经过阿富汗一些主要城市。这样,一旦同巴基斯坦发生边境冲突,就可以减少对卡拉奇的依赖。这种边界冲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4. 法赫米和贾马斯从莫斯科回到开罗
【路透社开罗十二月三十一日电】外交部长法赫米和国防部长贾马斯今天从莫斯科回到这里,尽管勃列日涅夫访问推迟了,但是他们对会谈结果感到满意。 【美联社开罗十二月三十一日电】法赫米到达这里后对记者说,他的莫斯科会谈是富有成果和建设性的。 他拒绝回答有关勃列日涅夫突然推迟访问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原因的问题。
第 4 版
1. 二次中国归来答客难(四)
问:你这次回老家没有? 答:没有。因为这次是团体旅行时间比较短,没有回老家,但是经过旅行社的安排,我的母亲,三个弟弟,一个弟媳妇都到北京和我见面了。 谈起火车,我倒有不少感想。解放以前蒋介石把作为国家血脉的筑路权卖给外国。那时有限的几条铁路,从所有权到车辆、机件都是外国的。后来有些地方外国人不要了,由蒋介石政府管,一直是破破烂烂,似有似无,只有从南京到上海这一段,为了供给国民党要人到上海去陪姨太太度周末,在外国买了几节所谓“蓝钢皮”“绿钢皮”卧车,其他都是自生自灭,一个地方军队的小营长,就可以“抓”几节火车运煤运货到黑市上卖。 我们去年回国,曾顺着京广路,坐着中国造的绿钢皮到北京。今年,我们的参观团从上海坐火车到西安。那天在上海北站上车,当我看见那整洁的车身上标着两排红色的字“上海—乌鲁木齐,直快”的时候,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上海—乌鲁木齐,直快”!闭起眼睛一想,这实在是一首最壮丽的诗,最豪迈的画,在这动人的诗篇和画面上,有杏花春雨的江南,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山。今天,在解放后的中国,大河上下,长城内外,中国人可以坐自己造的最舒服漂亮的火车,以直快的速度穿过这些关山沙漠直到祖国的边疆,这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到西安下车时,我恋恋不舍的目送着那光荣的列车开过去,希望有一天,我也会一直坐到乌鲁木齐。 回美国不久,又看到已经通车四年的成昆铁路的消息正式发表,我又开始梦想着:有一天可以从北京坐上直快火车,经过郑州、西安、宝鸡,跨秦岭,越剑门,迈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到成都,再坐成昆铁路直到祖国的西南边疆。或是从上海坐浙赣、湘黔、贵昆铁路,去经历一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长征精神洗礼。 问:成昆铁路已经通车的消息为什么在四年以后才发表,是不是因为是国防秘密?或是发表了,修不成,不好意思呢? 答:这是《纽约时报》的说法。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人“做了再说”的精神。中国国内的建设,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政府有义务为人民服务,没有义务向世界报告,更不必大吹大擂。有些敌视中国的人,因为在《人民日报》的字里行间和中国的广播中找不到这些新闻,就很生气。为国防也好,不为国防也好,中国都没有向他们宣布的义务。湘赣铁路通车的消息,也是最近才发表,事实上这条路在一九七○年已经动工,七二年完成,已经通车两年了。 你打开新中国的地图想想看,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今天是一片铁路网、公路网、民航线,这一切都说明着,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国防上,是一个血脉流通,筋骨健壮的巨人,这种情况连孙中山先生当年也没梦想到。 问:他们是不是因为看到你是华侨,对你和你母亲特别客气呢? 答:不会,因为我在北京,不但穿的衣服跟大家完全一样,连我的美国式的眼镜都不戴,也不擦头油,完全是人群中的一个。我去年第一次回国就注意到新中国对老、弱、残废特别怜惜照顾。 因为人们的活动多,所以每个大都市的公共场所都非常拥挤;但是不论多么拥挤,都是秩序井然。奇怪的是,这种秩序并不是警察维持的。事实上,在中国我除了看到交通警察外,从来没碰到过一个公安警察,更没有看到过一个带枪的警察。我回国两次,只看到过一个带枪的警察,就是从广州到深圳的火车上的路警,我觉得希奇,我的美国同事们也觉得希奇。 中国公共场所的秩序都是人民维持的,而且多半是只听见声音,看不见人。比方说那天我到北京车站去接我母亲,看见人潮不断从这座宏丽的建筑中涌出涌进,有些提着行李的旅客停留在大厦门前的广场上等人、歇脚,但不久就听见广播的声音说:“同志们!请不要停留在车站大门口阻碍交通。”话未了,人们都自动走开,好象他们都知道方向,都有去处,只有我自己象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感到不知所从。 在北京,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就是离民族饭店不远的西单。去年,我跟我太太早晚都到那里去蹓腿儿,早晚都非常拥挤。在那里我们常看到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同志手持电力扩音喇叭,看见哪一段人挤多了,她就用喇叭叫着:“同志们!菜市门口的人太多了,请让让!”人们马上让开了。 问:这种守规矩是自动的还是被迫的呢? 答:我觉得这是经过教育养成的自觉和有计划的管理造成的。譬如那天我们在颐和园,我看见很多小孩,一边走,一边啃着一种北京最流行的“营养面包”,都是用纸包着,以防面包屑撒到地上。园里到处有垃圾桶,随时有清洁人员在打扫,让人不可能、也不好意思乱丢东西。 我们去年从安阳坐汽车到林县,公路上挤满了马车,却看不见马粪。这实在不可思议。后来我们才发现,每一辆马车上都坐着两个人,前面的一个大人赶车,后面的一个小孩儿拾粪。拾粪可以做肥料、燃料,又可以保持公路的清洁,这是计划管理的周到。 今天在中国,清洁已成为理所当然,污秽则使人不能忍受。中国变了,中国人的想法变了。这二十五年,中国象脱了一层皮,不但生活上的垃圾要清除,就是思想上的垃圾也要清除。批孔运动就是要清除这种思想上的垃圾。(四)
2. 森田尧丸文章:《中国能源的巨大变化》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二月三十一日以《中国能源的巨大变化》为题,译载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常务理事森田尧丸发表在今年一月七日一期《国际贸易》(提前出版)上的一篇文章,摘转如下: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石油震荡”表面化,这一年中国对日本出口了一百万吨石油。这一年的春天,日中之间开始了煤的贸易商谈,一九七四年春季交易会上成交了进口两万吨中国煤,秋交会上再成交七万二千吨的合约,并已进入实施的阶段。 对日本来说,向中国要求能源的行动,是一项历史的变迁。 一九七四年春,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安排了一个技术代表团访问了沈阳、抚顺地区。一九七三年春,日本国际贸促代表团访问了大庆油田。解放初期,在锦州建设煤的液化工厂里,日本国际贸促代表团团长萩原定司曾经协助,当时尚未发现石油,参考采用德国的技术。当时中国急于从事这项工作,它的预见也令我们惊异。 从煤的液化提取石油的技术,今天再度登场。 自抚顺的油母页岩提炼石油,在伪满时代日本就从事了,解放后中国重新进行了这些努力。 日本能源资源的缺乏,无论是战前和战后都没有变化。特别是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中,作为能源的石油消费大大增加,日本经济的国民总产值每增长百分之一,石油的需要,就增加百分之一·六。这种接近百分之百的石油需要仰仗于海外进口的情况,如果能自就近的中国进口相当的石油的话,则是再好也没有的事情。 中国在七三年的石油出产量在五千万吨以上,而一九四九年建国时期,年仅九万吨而已。现在中国的石油产量据说每年以百分之二十五的增长率不断增加。一九七四年中国对日本的石油总出口是四百五十万吨左右,一九七五年据说可达到八百万吨以上。 中国现在还对菲律宾、泰国、香港地区等输出石油及石油制品。 不过十几年前中国还是一个石油制品进口国,现在一变而成为石油出口国。 以中国石油的埋藏量而言,据说照现在的增产速度进行开采,可连采数百年还有余裕。中国的生产和消费都反对浪费,大量的石油资源可说是有计划的在国家百年大计之下进行安排。炼油技术,勘探及其他一应机械设备,主要的东西也都由中国自力更生解决。 特别是石油的勘查技术,中国有它独特的东西,通过飞机进行航测、磁力勘探和钻机勘探等结合,确然率比外国的比例更高。在采掘时也按长期的计划,并考虑到子子孙孙的事情来确立政策。 煤的生产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传统,现在探明煤的埋藏量也很庞大。 已经自中国输入的无烟煤,对于日本的经济来说是不司缺少的。 对日本来说,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今后虽不致象过去那样急剧地增长需要,但是能有确保安定的输入来源是重要的。中近东各国因石油业内部国际资本的力量急速变化,日本原油的确保条件可能产生变化。考虑到这些,对中国石油的评价不得不进一步提高。关于煤,美国、澳洲等地还不能说是安定的进口来源,随着世界状况的变化,日本担心着它们对外出口方针随时都会有变化,因此日中贸易中的能源交易必然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但是我们也十分理解在发展长期、稳定、扩大的方向方面,中国是在自力更生方针之下进行能源开发的这一方针。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是按部就班的。只按照日本的要求进行是不行的。同时,日本方面也因政权变动的变化,表面的、一时的影响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也是可能的,因此我们期待日中两国进一步巩固政治上的安定体制。日中和约缔结的实现是日中两国国民强烈的愿望,盼望能够具体化。
3. 美《华盛顿明星新闻报》社论《中国的收成》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明星新闻报》十二月二十八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中国的收成》,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宣布一九七四年的谷物收成超过二亿五千万吨——这是全世界最高的产量。作为比较,苏联的谷物收成为一亿九千四百五十万吨,美国的收成预料将为二亿零八百万吨。由于中国要使八亿人得到饭吃,没有人会羡慕中国人所占的产量最高的地位。 重要的是,中国还没有达到世界上高度机械化的经济水平,尽管每年都发生一定的水灾、旱灾、虫灾和风暴,却能够使自己吃饱。上述创纪录的收成要归功于几亿农民的辛勤劳动、英明的改进农业的计划和大规模的组织工作。 世界上其他一些人口过多的地区可以从中国的经验中学到一些东西。在那些地区,尽管挨饿的人们所在的土地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潜力,仍然长期发生饥荒。正如最近联合国粮食会议中所显示的那样,许多这样的国家的政府主要指责「富有」的工业国消费过多和拿出的东西不够,而不是发展它们自己的粮食生产。 虽然中国共产党生活的极端组织化是许多欠发达国家所不喜欢的,而且我们自己关心于尽可能地保持政治自由,但是中国农业的范例也许是可以在不附意识形态的标签的情况下输出的。毛主席的名言不能使空空的肚子吃饱,但是,中国那样高效率的耕种和扩大农田面积的决心是可以使肚子吃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