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12-07
第 1 版
1. 勃列日涅夫抵法同德斯坦会谈
【法新社巴黎十二月四日电】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今天到达这里,同法国总统德斯坦进行非正式的最高级会议。两国领导人将通过这次会议设法使彼此放心。 勃列日涅夫乘伊柳辛—62专机到达奥利机场,受到德斯坦的欢迎。有五百多名军警把守机场。 勃列日涅夫来法国是为了得到这样的重新保证,即法国政权的更迭并不意味着法国的政策更加强烈地倾向于大西洋主义,缓和将仍然是法国国际立场的一个永久性方面。 德斯坦也想得到苏方的重新保证,因为自从戴高乐开创缓和局面以来,有了许多新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苏美两国之间的和解。法国政界人士往往广泛地流露这样的担心: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缓和可能在保障世界和平的借口下变成对较小国家的共管。 两位领导人将讨论在日内瓦缓慢进行的欧安会问题。据可靠人士说,勃列日涅夫将再一次说服法国领导人,这个会议应当以最高级会议而告终。法国并不反对最高级会议,但是它坚持这样的会议应当产生一些重大成果。 在议程中的另一项主要问题——中东问题上,两国立场是接近的。 悬而未决的塞浦路斯问题、裁军、欧洲同经互会的合作等问题也很可能是讨论的对象。 【法新社朗布依埃十二月五日电】德斯坦总统与来访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今天在这里举行了第一轮会谈,会谈集中于双边关系和不景气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二人今天在巴黎西南的朗布依埃别墅会晤了两次。后来德斯坦为勃列日涅夫及法苏两国代表团举行了宴会。 苏联发言人扎米亚京对记者们说,在第一次会晤中,苏方坚持在赫尔辛基举行“最高一级的”会议,以结束在日内瓦进行的关于欧洲安全与合作问题的历时一年的工作。 据法国发言人博尚说,在当天的晚些时候,德斯坦、勃列日涅夫以及他们的高级顾问研究了中东以及东南亚的局势。 但是在今晚的宴会上祝酒时,二人强调了双边关系。 【路透社法国朗布依埃十二月五日电】勃列日涅夫和德斯坦今天在这里的六个多小时的最高级会谈中同意加强他们在双边关系和谋求解决世界问题方面的合作。 法国和苏联的发言人都说,今天的第一轮会谈是本着积极的精神在相互谅解和融洽的气氛中举行的。 【美联社法国朗布依埃十二月五日电】苏联共产党领袖勃列日涅夫和法国总统德斯坦今天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最高级会谈,他们详细地研究了国际和双边问题,大大超过了他们预定会谈的时间。 发言人说,他们“十分详细地研究了”已陷入僵局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各方面”。 【法新社朗布依埃十二月五日电】法国财长富尔卡德和苏联外贸部长帕托利切夫今天在别墅举行了会晤,法外长索瓦尼亚格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也举行了会晤。可靠人士说,两位外长讨论了中东问题。
2. 共同社报道:《周总理会见池田会长》
【共同社东京十二月六日电】题:周总理会见池田会长 中国总理周恩来五日晚十时,在北京市内的医院会见了正在中国访问的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率领的代表团一行。周总理精神极其饱满地迎接代表团一行,一一问候,并一起照了像。然后池田会长和夫人留下来同周总理继续会谈。 据池田会长会见后透露,周总理说:“请代问候三木新总裁。(在谈到增进日中友好关系时)中国同三木先生一样,也在考虑”、“希望能够早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周总理还以怀念的心情回忆他在一九一九年“樱花盛开的时候”结束了在日本的留学而回国时的情景。池田会长说:“请在樱花开放的时候再次访问日本。”周总理回答说:“有这个愿望,恐怕难以实现。” 总理在谈到中国的内外政策时还说:“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我们要对世界作出贡献,但在经济上还差得很远。不过,我们有毛主席的领导,中国人民将世世代代继承毛主席的精神。” 周总理自一月份会见大平外相,四月份会见自民党前议员川崎秀二以来,这次会见日本人还是第一次。似乎可以说这证明中国方面极为重视三木就任自民党新总裁后传来的保证加强日中关系的口信。 【共同社东京十二月五日电】题:三木是老朋友,周总理表示祝贺,也评论了福田 应北京大学邀请访华的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五日偕夫人等前往人大会堂拜访中国副总理邓小平,进行了会谈。 会谈时,池田会长转达了日前就任自民党总裁的三木武夫和福田赳夫传来的口信:“今后也要为增进日中友好而努力。”对此,邓副总理评价说:“我们的老朋友三木新总裁长期以来为增进日中友好作出了很多贡献。”同时说:“这次三木先生又重申了一贯的立场,我们感到高兴。请转达周恩来总理和我对他就任新总裁的祝贺之意。”还就福田发表意见说:“清楚地了解福田先生的立场。凡是增进和希望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人,不管是谁,都欢迎。” 这位副总理进而就日中关系再次强调中国政府希望早日开始有关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并缔结此项条约的立场,说:“相信三木新总裁的方针也是这样。”还说,和平友好条约谈判的中心问题是台湾,只要遵循联合声明原则就没有困难。
3. 时事社报道:《三木总裁说举党人事的基础已经奠定》/共同社报道:《内定中曾根任干事长,并出任官房长官》
【时事社东京十二月五日电】题:三木总裁说,举党人事的基础已经奠定,实力人物答应无条件地予以合作 自民党新总裁三木五日同椎名、福田、中曾根、大平、西村、水田和石井等实力人物会谈后,于当天下午三时半在党总部举行记者招待会,说明了会谈的内容。其谈话内容如下: 一、各实力人物异口同声地说,现在自民党不恢复元气是不得了的。共同的认识是感到危机。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提出无理的要求。可以认为,希望超越派系安排人事,是各实力人物的肺腑之言。 二、(针对总裁是否能自由地进行人事设想这一提问)是那样。所谓超越派系的人事就是能得到国民同意的人事。而且,各实力人物都希望这样做。其基础已经奠定。 三、各实力人物都不是有条件的合作,总之,都说要给予合作。打算于七、八日两天在家里或都内的饭店从容地考虑包括党的领导人在内的人事设想。 【共同社东京十二月五日电】题:内定中曾根任干事长,井出任官房长官 三木总裁认为,通过五日举行的一系列会谈,就“举党体制”人事得到了各实力人物的全权委托。 通过进行一系列的会谈,内定福田作为副总理入阁,内定井出一太郎出任官房长官。而且,内定起用中曾根通产相任干事长。中曾根通产相和井出同三木一样,都是属于旧改进党的政治家,不约而同地以旧改进党系组成三重唱,从而来渡过“危机”。 三木总裁在组阁前夕,五日早晨首先到东京广尾私邸拜访椎名副总裁,取得了椎名重新出任副总裁的同意。 三木总裁以同椎名副总裁密切协商为基础,推进组阁工作。大平正芳是留任藏相还是做党的领导人之一,其处境将成为最大的焦点。 据说,关于总务会长和政调会长这两个职务,很多人认为会起用田中派和中间派。指出了西村英一(田中派)和水田三喜男等人。但是,三木派中的一部分人希望“总裁派要担任总务会长、官房长官和一个内阁职务”,在福田派内也有这样的意向:“既然是‘三福内阁’,党的三位领导人就应由三木、福田、中曾根三派组成。”根据情况,大概要提出杉野赖三、园田直(都是福田派)和石田博英(三木派)等人。从这种情况来看,总务会长和政调会长的职务由谁来担任仍然没有确定。 从(一)面临着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更迭藏相不受欢迎;(二)如果大平不入阁,举党体制就会崩溃等理由来看,很多人认为,去留引人注目的大平藏相将留任或改任其它职务。 【时事社东京十二月五日电】题:三木总裁要求福田任副总理、大平任藏相,作为新政权的支柱 开始研究新体制的人事安排的自民党总裁三木,五日上午在同实力人物举行一系列的个别会谈中,要求福田赳夫入阁出任副总理,要求大平正芳出任藏相,似乎已分别取得同意。
4. 西德总理施密特抵美
【德新社华盛顿十二月四日电】西德总理施密特今天到达华盛顿进行三天访问并同福特总统会谈。 【德新社波恩十二月四日电】西德总理施密特和外长根舍今天离开这里去美国进行三天访问。据信,在很紧凑的议程中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国际经济问题、石油价格上涨和北约组织内的欧洲防务。 波恩官员说,这大概是多年来西德访问美国的最重要的代表团之一。
第 2 版
1. 西德《世界报》文章:《华沙条约组织加强扩军》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十一月三十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华沙条约组织加强扩军》,全文如下: 据布鲁塞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司令部说,华沙条约组织的扩军今年也以加快的速度继续进行。 同时,苏联不仅在核武器方面,而且在常规武器方面都向前迈进了。它的努力仍集中在中欧;因此它没有把战略重点转向亚洲。 “国际军事司令部”的专家们看到了这样一种发展情况,其特点是苏联在中欧地区的武装力量改进质量较多,而增加数量较少。考虑到维也纳关于在这个地区共同均衡减少部队的谈判,首先下列的事实看来是重要的: 1、苏联目前依靠航空公司的帮助,用飞机调换它驻扎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约百分之五十的士兵(每年有约十万人服役期满要调换),虽然在铁路换轨地区的设备扩大后,铁路运输要便宜。采用花钱更多的方法,其目的无疑是为了定期演习把增援部队迅速运往前线。 2、苏联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队更换装备都是和提高军备联系在一起,因为它在用新式武器和器械代替老的时候,时常增加数目。此外,不是撤走而是贮藏起大量被淘汰的武器,以致使为此训练的、将会用飞机运来的预备队,在临时边界线附近能立即使用这些武器。借以产生对形势的判断的这种情况表明,提高战斗力不仅在部队防御的含义上,而且首先是在部队进攻的含义上进行的。在这方面,特别是下面的观察是重要的: 陆军:苏联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加强了其十个摩托化步兵师,每个师增加一个坦克营(三十一辆坦克)。它通过增加火炮、火箭炮和飞行物体来加强前线的、各军和步兵营中的炮兵,最多的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它用水陆两用侦察车辆和装甲车以及现代化自行火炮来改善部队的活动性,它用T62装备坦克部队,明年很可能用T70加以补充。 空军:苏联正在整个华沙条约地区增加轰炸机的数目,有的每团最多增加百分之二十五,现在停机场几乎全部设在掩体内。它在加紧使用米格23和米格25,并使进行积极和消极的电子战的手段现代化。它将用萨姆8和萨姆武器系统来加强防空力量,这种系统在其他活动范围是用类似萨姆6的技术装备进行工作的。 海军:也在促进苏联远洋舰队的扩建:苏联人在潜水部队中用核动力舰只取代内燃机推动的舰只,在水面部队中用大舰只代替小舰只。这表现在更新侦察舰队和驱逐舰队以及建造两艘航空母舰方面。保持对北约北翼的压力,而对南翼的压力一直扩展到印度洋。 卫星国参加更换和提高军备方面在时间上、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差距,在这方面,“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保加利亚显然保持着优先地位。
2. 美国防部发言人比彻谈美苏导弹实力情况
【法新社华盛顿十二月三日电】五角大楼发言人比彻今天在这里宣布,美国拥有八百二十二枚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并且计划把这个数目增加到一千二百八十六枚。 根据福特总统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达成的协议,每个国家准许有一千三百二十枚装有多弹头的导弹。 官方人士强调说,五角大楼可能仍然决定建造为了使它的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总数达到一千三百二十枚的限额所需要的另外三十四枚导弹。 比彻说,目前美国的多弹头导弹武器分为两类:四百七十枚民兵Ⅲ式导弹和装在二十二艘北极星或海神潜艇上的三百五十二枚导弹。 预定的一千二百八十六枚导弹总数将分类如下:五百五十枚民兵Ⅲ式导弹,四百九十六枚装在三十一艘北极星和海神潜艇上的导弹,以及在八十年代装在十艘三叉戟潜艇上的二百四十枚导弹。比彻说,同时,五角大楼计划继续制造从飞机上发射的战略导弹和地面上的机动发射器。 美国军事专家还在研究一种比民兵Ⅲ式导弹更强有力的战略导弹,民兵Ⅲ式导弹可以装载三个多弹头,总投掷重量为六十万吨。 据比彻说,福特—勃列日涅夫协议并不禁止美国完成比目前使用的导弹更强有力的导弹。他指出,民兵Ⅲ式导弹发射井能够安装更大的武器。 这位发言人指出,一九七二年五月达成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协认“既不禁止也不允许”建造供战略导弹使用的机动地面发射器。 他指出,苏联没有可供实战使用的多弹头导弹,尽管正在进行研究。 比彻说,苏联有一千六百一十八枚地对地战略导弹和七百四十枚可以从潜艇发射的火箭,总共有二千三百五十八枚装有一个弹头的导弹。 美国有五百架远程轰炸机,苏联有一百四十架到一百五十架。
3. 美国军备控制协会发表一项报告说:世界各国每年军事开支超过二千四百分美元
【美联社华盛顿十二月二日电】美国军备控制协会今天发表的一项报告说,世界各国每年的军事开支在二千四百亿美元以上。 这个报告说,在全世界成亿的人正在缺少粮食和其他基本必需品的时候,这是“人类的一种达到可悲的规模的负担”。 这个报告说:“缓和的精神和关于经济和社会危机已开始出现的日益增加的证据,都没有能够在一九七三年使军备竞赛的速度放慢下来。” “在相对来说没有发生大战的一个时期,世界各国正在每年把二千四百亿美元以上花在国防开支上——大概各国都料想可能遭到军事进攻…… “估计在这年度开支中,有四百至五百亿美元是花在核武器方面。这些核武器如果使用起来,将意味着全世界遭到浩劫。” 研究报告说,只要使用这笔庞大的军事开支中的一个零头——每年约一百七十亿美元,就可以纠正文盲、饥荒、疾病等弊病。
4. 美海军部长说美必须重建它年老的海军
【美联社旧金山十二月四日电】美国海军部长米登多夫第二昨天说,美国必须重建它的年老的海军,否则在强大和日益发展的苏联舰队面前,将面临“单方面的海军裁军”。 米登多夫说,苏联海军力量的发展是“自原子弹问世以来最重要的战略力量发展之一”。 米登多夫在旧金山湾的海军宝岛基地向海军军官和商船领导人的一次“统一海上力量讨论会”发表讲话时说,海军“现役舰队的舰只数目是自珍珠港事件前一年半以来最少的,其中大多数舰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造的”。 他说:“今天,我们看到苏联舰只在夏威夷周围航行,在加勒比海演习,在印度洋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航线附近活动。如果不友好的海军力量控制印度洋,就可能把自由世界的很大一部分地区与它的主要石油来源地割断。” 他说:“自从一九六二年以来,苏联人在除了航空母舰以外的各类舰艇方面都建造得比我们多,在一九六二年至一九七三年这段时期内,苏联造了二百七十一艘主要水面舰只和潜艇,而我们只造成一百七十六艘新舰只。” 他说,苏联现在有五百四十六艘主要战舰,而我们只有二百九十一艘,在巡洋舰方面是五比一,在潜艇方面是二比一。这两类舰只都载有可以击沉四百英里以外的舰只的导弹。 而且其中有十五艘之多的潜艇载有可以把核弹头投到四千二百英里外的导弹。 他说,国会已授权今年建造二十二艘新舰只,比过去六年中每一年的授权数多九艘,但是由于通货膨胀,海军的造船计划已负了二十亿美元的债务。 他说,美国正在建造新的军舰。其中有速度达到四十里的二百五十吨的导弹巡逻水翼船、携带新的鱼叉式反舰只导弹的三千五百吨的巡逻护卫舰、速度能够达到八十里的一百吨的汽垫船。 《战舰一览》年刊的美国编辑诺曼·波尔马也参加讨论会,他拿出了苏联新式军舰的照片,并且扼要举出它们的打击力量,他说这些打击力量是“吓人的”。 他阐明了一个专家对苏联新建的四万吨航空母舰“基辅号”的看法,“基辅号”是苏联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波尔马说,“基辅号”载有大约六十五架(非常短距离起飞和降落的)战斗机,飞机最大限度的时速约为八百英里。
5. 挪威《工人报》社论:《北欧无核区》
【本刊讯】挪威《工人报》十二月二日以《北欧无核区》为题发表社论,摘要如下: 所谓“北欧无核区”想法的创始人认为又是重新提出这一想法的时机了。该想法最初是由吉科宁总统于一九六三年提出的,后来芬兰人和华沙条约方面便不断把这种想法搬出来。然而难以看出为什么现在又被提出来了。北欧国家本来就没有设置、生产和贮存任何原子武器。这种情况既没有改变,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要发生改变。 现在重新提出这一问题,人们对形势只能作这样的估计。东方认为这种做法已被欧洲舆论积极的接受。这是一种夸张。 苏联宣传把建立“北欧无核区”的建议说成是“具有生命力的和现实的想法”。 迄今无任何迹象表明克里姆林宫要想在苏联该地区裁减核武器。
6. 福特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会谈美加关系
【法新社华盛顿十二月四日电】福特总统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今天同意,除非进口石油的国家加强合作,否则生产石油的国家和消费石油的国家举行的会议就不可能成功。 石油问题在特鲁多和福特会谈中占主要地位,这是前总统尼克松在一九七二年访问渥太华以来的第一次美加最高级会议。福特在两小时的会谈期间向特鲁多谈了美国对加拿大决定在明年七月份以前把加拿大运往美国的石油削减百分之二十八一事所感到的“关切”。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每天向美国市场提供九十二万八千桶石油。 美国对于加拿大同意在明年七月以后重新研究美国的定额一事表示满意,尽管加拿大“相当坚定地表示”它将不会放弃关于从现在起到七月份减少出口的决定。 白宫对加拿大决定减少对美国的石油出口一事一直感到“失望”,因为它曾希望加拿大将把这种削减分散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实行,以便使依靠加拿大石油的北方大炼油厂能作出调整。 哈特曼说,两位领导人还讨论了西方和日本如何能对付现在正向世界经济和安全提出的“挑战”问题。
第 3 版
1. 印报文章:《中国的威胁:美国和苏联集团的看法不一》
【本刊讯】《印度教徒报》十一月二十九日刊登一则报道,标题是《中国的威胁:美国和苏联集团的看法不一》,摘要如下: 目前,超级大国在亚洲的外交的重要特征是,虽然美国一直采取的立场是中国再也不是对印度的一种威胁的时候,苏联集团国家现在公开指责北京保持紧张,对印度为改善关系而一再采取的行动不予理睬。 苏联及其盟国最近对中国拒绝就印度为同中国进行对话所采取的主动行动作出反响一事的批评,比过去更加尖锐得多了,这同目前美国对中印冲突采取不过问的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勃列日涅夫在乌兰巴托的讲话中有趣地区分了中国假装为和平与稳定作出的努力和印度为和平和稳定所作出的建设性的努力。这位苏联领导人说印度是亲密的朋友,并且称赞印度在使次大陆形势正常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其目的是讲明这样一种观点,即中国只是企图以谈论和平掩盖其敌视的手法来欺骗世界舆论。 匈牙利总理福克在正式会谈中和在新德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也发表了类似的意见。他在称赞印度为解决它与同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邻国的问题所作的努力时,直言不讳地对中国的妨害性政策表示遗憾。 东德总理辛德曼在访印前夕在谴责中国方面更进了一步,他谴责中国不仅企图破坏欧洲和缓的进程,而且还企图反对亚洲地区性安全的主张。将来访问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势必也是谈这一基本主题的。 有消息说,基辛格在最近访问新德里回国时得到这么一种印象:印度仍然对中国问题考虑得太多。他认为,印度夸大了中国威胁的严重性和中国在印度努力在次大陆上创造比较好的气氛面前制造某种新的事端的能力。 虽然美国无意就中国的行动和态度同苏联展开激烈争论,但是,它继续极力宣扬这样的方针:象印度这样的国家,为着自己的利益,应该使自己摆脱中苏政治战争。因此,美国在建议印度无需对北京的争论采取过于悲观的看法时,实际上是劝告印度在同中国接触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和耐心。 另一方面,苏联集团的国家怀疑美国讨好中国是为了加强它的全面的谈判地位以便在欧洲推行和缓。他们认为,美国人为了追求巩固欧洲和缓这一更大的目的,准备牺牲象印度这样的国家的利益,以便取得中国的支持。他们认为,应当尽一切可能的办法来使中国的亚洲邻国完全明白中国在这个地区搞阴谋的危险。 苏联及其东欧盟国同意印度对该问题所采取的立场而没有多少保留。他们一直不插手次大陆问题,他们一直称赞印度对各种国际事态发展所采取的方针。 在经济方面也是这样,苏联集团国家一致努力扩大贸易和技术合作,以便同美国可能采取的增加经济援助的任何步骤相竞争。现在出现的整个情况不是两个超级大国体系的重新角逐以便把印度拉到各自的轨道上,而是一种扩大它们自己的影响的健康的竞争,办法是在支持印度奉行其政策和维护其国家利益方面显示出它们的优越性和灵活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中国采取的完全相反的做法在超级大国争取印度的信任和信心的这一竞争上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2. 日报文章:《援助孟背后,印度、苏联的种种想法》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一月八日登载该报特派记者高木在吉大港写的一篇题为《援助孟背后,印度、苏联的种种想法》的文章,摘要如下: 在靠近印度边界的杰索尔机场等候飞机的时候,一架深绿色的大型直升飞机降落了。在孟加拉国看到直升飞机是少有的。向机场人员打听,了解到这架直升飞机是去年苏联提供的四架中的一架。苏联派出了驾驶员,并负担运费和零件。 孟加拉国独立以来,各国竞相对这个国家提供援助。从去年赠送和贷款名单上只拣主要的,就有苏联提供的十架米格21战斗机、二十万吨小麦、六万吨煤油、电线、医院。印度提供一百五十辆公共汽车、六亿卢比的商品、八千万卢比的铁路器材、炮舰一艘。美国提供五千二百吨大米、五万吨肥料。 这样,孟加拉国从七一年底独立以来不到三年,向这个国家提供的援助总额基本上就达二十亿美元了。 然而提供援助的一方也有种种想法。苏联承揽的吉大港疏浚工程已经完成,主要人员都撤走了。但是向孟加拉国提供的十艘拖网渔船的“船员”还留着。据反政府系的当地报纸说,“拖网渔船装备有精密电子仪器,禁止孟加拉国方面搭船,可能是收集印度洋沿岸的情报”。 同时,印度自己每年依靠数达十一亿多美元之巨的外国援助,却不惜援助孟加拉国,它的意图是很清楚的。如同新德里的外交人士所指出:“努力建立在次大陆的领导权,印度从它镇压东部边界那加族、米佐族的叛乱出发,或者从保证安全出发,绝对不能放弃孟加拉国。” 最近两国的谈判遇到障碍的问题有法拉卡水坝。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恒河十几年来一直建设着的这个水坝,是要让恒河水在旱季分流到印度。然而也有人说,照这个计划实行,“孟加拉国的土地就会有将近一半全部变成沙漠”。印度方面最近说,在年底以前,水坝完工,就使恒河分流,刺激了孟加拉国。印度事实上并吞了锡金,这在孟加拉国知识分子中间也煽起了危机感。 孟加拉国从独立当初就奉行接近印度和苏联的不结盟外交。由于对印度的“不信任”情绪,和对去年石油危机以来进口货价格飞涨造成极端的外汇匮乏发出了哀鸣,今年七月前后,迅速地倒向亲美路线。内阁里作为最有影响的印度、苏联帮而闻名的财政部长塔杰丁今年夏季访问华盛顿,就是一个象征性的事件。总理拉赫曼也以“出席联合国大会回国途中”这种形式,到了华盛顿,同福特会谈,接着在达卡欢迎基辛格。 吉大港海的石油矿区分配给七家美国石油公司,可以认为和这条亲美路线有关。孟加拉国在签订合同的同时,拿到了二千万以上美元外汇。 另一方面,中国直到去年仍在联合国阻挠孟加拉国参加,但在知识分子中间的评价却好得惊人。如当地的新闻记者所说,“知识分子中十分之九是偏向中国的”。这也是对印度反感的表现。对于完全依靠外国援助的这一素质感到厌烦,而向往着另一极端的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
3. 美驻孟大使说美将重新调对孟的援助
【路透社达卡十二月一日电】美国驻这里的大使博斯特今天说,美国将重新调整对孟加拉国的援助,以便克服“为建立一个经济上能维持下去的国家的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难题。” 博斯特在美国援建的一座价值八百万美元的公路桥落成典礼上发表讲话时说,他的国家将继续在基本建设工程方面向孟加拉国提供援助。孟加拉国交通部长曼苏尔·阿利主持了这座桥的落成典礼。他说,这座桥是孟加拉国和美国的友谊的里程碑。
4. 东德总理辛德曼结束在印度访问
【路透社新德里十一月二十九日电】东德总理辛德曼今天在这里说,他同英迪拉·甘地总理的会谈表明有可能扩大两国的合作。 辛德曼是今天从孟加拉国抵这里进行历时五天访问的。他同甘地夫人就国际问题和双边问题会谈了两小时。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十一月三十日电】辛德曼昨天在同甘地夫人会谈后对记者说,“我们非常高兴地发现,我们对所讨论的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 陪同辛德曼前来访问的有他的妻子和四十八名官员。 【印报托新德里十一月三十日电】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霍斯特 ·辛德曼今天表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支持寻求亚洲的“合作与安全”,并说,至于中国,“它也不能永远反对人民为争取平等合作所作的努力”。 他在为他在红堡举行的市民欢迎会上讲话时说:“即使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可能十分困难,即使过去留下的创伤可能仍在发痛,但是,为合作和睦邻关系而努力是崇高的行动,是符合人民的愿望的。” 辛德曼表示欣赏印度和其他不结盟国家在消除国际冲突,加强国际安全方面的“日益发展的艺术”,并说,“我们完全支持”印度次大陆进一步正常化。 【印报托新德里十二月一日电】印度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一个联合委员会,其目的是加强两国在经济关系的所有各方面的合作。 印度已同其他所有东欧国家建立了这种委员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东欧国家中最后同印度建立这种委员会的国家。 【路透社新德里十二月三日电】印度和东德今天要求撤销印度洋地区的所有外国军事基地。在这里发表的一项联合公报说,它们还“强烈反对加强”象美国在迪戈加西亚岛上的海军基地这样的一些“老基地”。 这项公报是在东德总理霍斯特·辛德曼访问印度结束时发表的。他预定在今天结束访问,动身去塔什干。 观察家们指出,这是第一次在这里发表的公报中专门提到迪戈加西亚,虽然人们都知道印度是反对美国建立这个基地的。 这个文件说,辛德曼和甘地夫人在会谈期间“特别重视通过亚洲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广泛地发展互利的合作和巩固这个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这是印度最近第二次谈到亚洲的这种合作。在上周匈牙利总理福克·耶诺访问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中有过类似的提法。
5. 捷总理什特劳加尔到印访问
【印报托新德里十二月二日电】今天上午到达这里作一周访问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说,他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会谈的目的将是“扩大我们之间”有着长期传统的“合作”。 什特劳加尔在机场发表的一篇简短讲话说,两年前甘地夫人访问捷克斯洛伐克时,他们就一些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他说,“我们必须首先评价我们从那时以来所作的事情并且估计下一步要作的事情。” 他说,从那以后,世界上发生了“许多新事件”,他们想就这些事件交换意见。 陪同什特劳加尔来访的有他的妻子和一个二十六人的高级代表团。 预料,在十二月四日会谈结束时双方将签署一批协议,其中有一项经济协议和一项领事协议。 【印报托新德里十二月二日电】来访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今天重申,他的国家“非常坚决支持”印度所采取的加强印度次大陆的和平。 据消息灵通人士说,在两国领导人会谈时,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对什特劳加尔说,印度正朝着同巴基斯坦关系正常化的方向“逐步前进”。
6. 外电报道印度巴基斯坦同意恢复双边贸易往来
【美联社新德里十一月三十日电】印度和巴基斯坦今天同意恢复双边的贸易来往。这贸易往来在九年前和印—巴两次战争前断绝。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欢迎这份贸易议定书,把它看作两国一度破裂的关系正常化的主要步骤。
第 4 版
1. 美国《军事评论》文章:《中国的政策抉择》
【本刊讯】美国《外事杂志》今年十一月号转载美国《军事评论》八月号刊载费城外交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罗伯特·罗杰斯写的题为《中国的政策抉择》一文,作者一九五六年至七○年间,历任美驻布鲁塞尔、莫斯科、西贡外交官和美太平洋军区总司令副政治顾问。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安全,取决于美、苏、中三个核国家力量的相互制约关系。对中国来说,问题明显地在于三者的力量是不平衡的,中国是其中最弱和最容易遭到袭击的一个。因此,中国正在建设一支战略威慑力量,旨在建立区域性的第二次打击力量,以遏制苏联或美国从西太平洋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但看来中国并没有把建立袭击美国大陆的能力放在优先的地位。 北京的目标,是一定要建成一支庞大的中远程导弹力量,并以若干洲际导弹和大规模近代化常规地面部队作为后盾。预料中国在它的核力量确实达到超级大国水平之前,国家安全问题将迫使北京继续奉行缓和的对外政策。在七十年代剩下的时期内,中国同其他核国家进行核交锋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尽管有可能发生常规力量的边界冲突升级。 中国自一九七一年开始的第四个五年计划表明,虽然它仍集中发展重工业,但也以适度的现实的方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文化革命以来的中国,经济日益发达,农业更加兴旺,这一情况将会继续发展下去。换句话说,中国已经为最终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强国奠定了足够好的基础。 北京领导人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利用对外关系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实现经济自足。中国七十年代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约为一千三百亿美元(一九七二年估计为一千四百五十亿美元)。中国自身维持这种发展将会碰到困难,因此不得不允许必要的进口,并可能放宽它的贸易政策,中国还可能需要长期贷款,甚至增加从国外取得信贷。 北京展开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受惠者将是日本。它将继续是中国的最大的贸易伙伴,或许会达到占中国市场百分之四十五的地步。日本作为世界第三个最强的工业国,今后几十年里都将是中国的经济竞争者,两者不可避免要产生摩擦。中国对日本经济力量的忧虑,可能会阻止两国结成中日政治轴心或采取“泛亚主义”政策。因此,对中国来说,改善中美关系就成为不仅是抗衡苏联威胁,从亚洲经济角度来说,也是抗衡日本的一种合乎逻辑的抉择。 对中国一九八○年以前的对外政策所作的总的预测是: (1)可能继续敌视苏联,但持慎重态度,包括接受未解决的边界局势现状。 (2)主要通过外交手段,环绕中国建立一个稳定的太平洋、东南亚和南亚周围地区。最终并有可能把台湾合并过来(也许采取某种岛屿自治的形式)。中国也许并不谋求同任何强国建立紧密的联盟,而是依靠逐渐增多经济、政治和心理压力,以代替使用武力。 (3)扩大对外贸易和交往,更多引进日本、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的工艺和专门技术。 由于中国变得更加温和,至少在国际上不象过去那样公开敌对,今后几年内在亚洲牵连中国在内的战争是可以避兔的。在亚洲,只要哪个地区有可能,北京就将会在那个地区谋求霸权地位,但不会象过去那样凭冲动来进行控制,至少在今后几年内,在处理同其他国家的关系上,可能更加依赖谈判方式。
2. 藤山爱一郎文章:《对新总裁的希望》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二月四日晚刊刊登藤山爱一郎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对新总裁的希望》,文章说: 三木内阁在数日后,即将成立。所以,现在就对政策问题向作为首相的三木提出希望,也许是过早的。但是,有一点,我是非谈不可的。田中政权完成了日中建交。作为外交路线,它没有错误。我确信三木先生在这一点上也是同样的。我希望他能进一步巩固亚洲的和平与稳定的基础。我认为,为此,有必要加强日中关系,实行日美之间的协商以及调整日苏关系。如何对待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关系,也将成为大的课题。 “三木政权”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集团。可以设想,它们将会对(三木)施加相当的压力。希望三木先生不要对这些集团采取普遍照顾的态度,而请你抱着信念,有时要排除压力。我希望你拿出“如果不成,我就辞职”那样一种魄力来干。三木先生如果能根据这一信念实行,就肯定会得到国民的支持。
3. 《突破对华关系》(六)
尼克松和基辛格的研究 五、六月两个月的许多个夜晚,尼克松和基辛格经常等到秘书人员下班回家后,退处白宫东南角的维多利亚式客厅——林肯厅。霍尔德曼有时同他们在一起,罗杰斯偶而也来,但别无他人了。他们往往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推敲中国的密信。总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基辛格设法解答。 尼克松和基辛格共同研究了将在中国举行的秘密谈判中肯定会遇到的问题,如: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北京在联合国的席位,美军撤出印度支那,华盛顿和北京关系正常化的步调,等等。两人共同起草了基辛格同周恩来会谈的第一次发言稿,还准备了基辛格可代表总统接受的十种不同的公报草案。厚厚的一本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况的参考材料搞出来了。 基辛格再次成了个学者,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躲在家里偷偷地钻研中国问题。这个梅特涅、俾斯麦和卡瑟尔累的门徒,有一次要中央情报局给他搞一份关于周恩来生平的详细资料,但迅速一转念,马上扩大范围,要求把所有具有世界影响的领导人的传记都送来,诡称:“供我参考之用。”他巧妙地向各方面的中国问题专家求教,而绝不吐露自己的真意。专家们十分赞赏他的求知欲,以为他无非是想了解了解关于中国问题的最新见地。他过着双重生活:在公开场合,他谈越南问题、俄国问题和欧洲问题;在私下,他正在变成一个新的中国通。为了不露马脚,他会故意装蒜讲反话。某日,《纽约时报》登载一则简讯,推测说如果中美建交,基辛格会到中国去。一个不了解中美接触内情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拿这则消息向基辛格打趣。基辛格答道:国务院里的“我的一位冤家”认为北京“大概就是他能想出的把我打发得离华盛顿最远的地方吧”。担心文件泄密事件的影响 在中美双方进行秘密准备期间,《纽约时报》也正在秘密研究它所获得的官方文件。六月十三日这家报纸发表一条头版消息,使白宫大为震惊。这就是准备分期登载的《五角大楼文件》第一部分,这些文件披露美国截至一九六八年五月在印度支那所起作用的大量机密材料。基辛格在加利福尼亚下飞机时获悉该报的独家报道,并看到了报纸标题。他的第一个反应是责怪莱尔德泄密。 基辛格认为,这个泄密对当时正在进行的三摊极微妙的谈判——同中国进行的关于他秘密访华的谈判,同苏联进行的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会谈,以及同北越进行的关于找出结束战争办法的谈判——是莫大的威胁。他担心中国人会觉得美国方面做事不可靠而取消对他的邀请。 总统当即决定设法制止刊载《五角大楼文件》,理由是,“美国的国防利益和国家安全”会受到“直接的不可弥补的损失”。司法部请准发出一道禁止继续刊载该文件的命令,但是《纽约时报》打了几次官司,最高法院后来宣判,根据宪法第一项修正案,出版自由的权利高于一切。 于是《纽约时报》恢复了《五角大楼文件》的连载,紧接着又抛出了两条秘闻:一条关于印度和巴基斯坦问题,另一条关于美国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的绝密底盘。总统和基辛格这才意识到存在着危害国家安全的大量泄密情况。尼克松于是命令埃利希曼在白宫内部成立一个专门小组进行秘密调查,其成员后来被称为“管子工”,因为该小组原先的任务是堵塞泄密漏洞。虽然基辛格积极赞成大力杜绝泄密(机密情报一再登在报上,经常使他很恼火),但他坚称他对“管子工”小组的存在及其一切活动毫不知情。 基辛格担心北京对《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的反应,其实是过虑。中国人更担心的是俄国人在边境上的威胁,而不是担心他们同美国人的接触可能泄露出去。他们根本没有变更基辛格秘密访华的计划。 (六)
4. 《巴雷特的反应:中国的边界城镇激动人心》
【本刊讯】加拿大《新闻报》十二月二日刊登约翰·沃克发自北京的一则消息,题为《戴夫·巴雷特的反应:中国的边界城镇激动人心》,消息如下: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总理戴夫·巴雷特访问中国的东北归来,他赞扬大庆油田的工农并举的村庄。他说,“对一个社会工作者说来,这是激动人心的。” 他指的是这些新的自给自足的城镇基地,这些基地是在哈尔滨西北部荒芜的平原上开辟的,是中国最大的油田。 这位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总理从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观点来看这些基地,他对于中国人竟然解决了一个边界社会中的这么多的问题显然大为惊异。 在国内,有人劝他参观这些工农并举的村庄,以便当他的省开发它的北部边界荒凉地带时,得到一些可能对他的省有所帮助的主意。然而,他承认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并且承认这些典型的中国城镇也许不可能成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内地的榜样。 他解释说:“这是一种母系社会。”他指的是这样一个事实:这些村庄多数是油田工人的妻子们开始开发的,因为她们的丈夫出外凿井去了。 但是巴雷特认为,她们在这些城镇中创造了这样一个社会,在那边,小孩是不会出问题的,也不存在暴力行动和闲逛的问题。 这些工农并举的村庄多数是在过去八年中建成的,目的是生活自给,它们有工厂来生产所需要的衣着和日用品,有农场来生产足够粮食,还有鱼塘和林区使他们生活自足。这位总理说,一切事情都是有计划地来满足这个社会的需要,而且拿中国的条件来说,他认为这是了不起的。 他在大庆油田本身看到的保护资源的倾向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中国人开发这个油田的有分寸的做法以外,他还注意到,甚至象收集试验喷油井时剩下的油这样的问题上,中国人在尽可能保存每滴油方面远远超过了西方开采石油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