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11-14
第 1 版
1. 日《进路》月刊文章:《日益增强的苏联军事威胁》
【本刊讯】日本《进路》月刊十月一期登载蜡山芳郎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日益增强的苏联军事威胁——它的历史原委和现状》,摘要如下: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认为,要发展日中友好,就要签订日苏和平条约,日苏问题突出起来了。当然日本是夹在美、苏、中这三个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中间的国家。而其中苏联同美国都是“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之一,而且同中国一起,对日本来说,都是历史关系很深的邻国。对这样的邻国,日本怎样对待,怎样解决日苏问题,夸大些说,这是德川幕府末期以来民族性的课题。 今天,我们日本人遇到了这个宿命的问题。那么今天的所谓苏联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呢?从这个问题谈起吧。 苏联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今天我们正在进行这个争论。我的看法是,苏联今天是社会帝国主义国家。 以我所见,今天苏联的对外行动对日本已构成巨大的威胁。说到这种感到受威胁的感情,或者也许司以说是“北方的威胁”这种老的右翼的感情。总而言之,这是日本国民对沙皇俄国所抱的感情,这是和尽管有了俄国大革命的辉煌伟业但仍残留在日本人心灵深处的感情相通的感情。 如果日本政府向苏联提出按“日中联合声明”的精神签订日苏和平条约,将会怎样呢?苏联政府到底是不是能够痛痛快快地接受这个建议呢?这是最重要的关键。就这一点说,苏联恐怕是不能痛快答应的吧。目前友好的日中关系对苏联不利,苏联是反对的。因此,苏联当局想要破坏日中之间的友好,而玩弄种种手段。所以对苏联和对中国,显然应该区别对待,而且不能教条式地应用“对中苏搞等距离外交”这样的中立外交。 今年二月前外务次官法眼在国策研究会上发表了题为《多极外交与日本》的讲演,其中说到这样的意思:“苏联是最需要加以警惕的国家,既然它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不惜采取任何政策,日本就要一方面鼓励美国同苏联抗衡,一方面同中国密切结合,以牵制苏联。” 第二次大战中苏联确实是对抗法西斯的力量,今天虽说时代不同了,却有人说苏联的态度是纳粹德国的今天的翻版。第二次大战中,世界战争的纵火犯,西方有德国法西斯主义,东方有日本帝国主义。过去是这样,如今苏联就正是最危险、最凶恶的“说不上会做出什么事来的国家”。 要说我对苏联的不信任是从何而来:第一,苏联是反对日中早日恢复邦交的国家,第二,苏联是在日本周围的全部海面到广大的太平洋,逐年增强其舰队游弋的军事国家。特别成问题的是苏联的军事威胁。 看看目前的军队活动,似乎可以说苏联的真实意思是“声东击西”。 在海参崴没有根据地的太平洋舰队最近四、五年大大增强了。并且以渔船团为先锋的苏联海军和空军接近日本的程度也一年比一年严重。苏联的潜艇约有一百一十五艘,其中三十几艘是核动力潜艇,这种核动力潜艇的时速是三十二点五海里。日本的潜艇是时速二十海里,所以不是对手。结集这样的海军,并且游弋在太平洋方面,所以必须深思这有什么意义(除海军以外还有空军)。苏联的武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咄咄逼近日本周围。所以苏联的威胁当前已经是紧迫的问题。 按我的理解,要求开发西伯利亚也好,倡议亚洲安全也好,都是同增强苏联军事力量有表里关系的。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事,实质是日益加强军事压力。就是说,“开发西伯利亚”“亚洲安全”只不过是掩饰而已。 苏联也按照美国的布局推行控制亚洲的战略。苏联是帝国主义,要保住作为战胜国得到的东西,一旦到了手,就决不放弃。说得大些,就是按照“雅尔塔密约”在行动。让蒙古独立,把中国的东北和长江以北的华北地区置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然后把日本的北海道也置于苏联的影响下,使南库页岛、千岛、宗谷海峡、津轻海峡自由开放,这个计划,苏联并没有放弃。说什么也不把北方领土归还日本,这就是说这个“雅尔塔密约”今天还有效。 归根到底,就是说,田中内阁加深日中关系的友好程度,是违反苏联的意愿和压力的。因此有一种看法认为日中关系越深,对苏联越不利。抽象地说,就是采取反中国立场的自由民主党“青岚会”是间接地支持苏联的。“青岚会”“自由民主党内福田路线派”是美帝国主义的亚洲政策培植起来的,然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都是同苏联的见解一致的。而且是和美国的意愿相违背的,事情就是这样奇怪。 “青岚会”的右翼军国主义动向在客观上是符合苏联的亚洲政策的。因此,他们两方的目标就是只要推翻恢复了日中邦交的田中内阁就好,现实的行动也是如此。 以军事威胁为主的苏联威胁并不是只对日本的。在一九七四年的今天,说全世界都感到了苏联的威胁,也不是夸大的。美国到了一九七四年也感到了苏联的军事威胁。 世界在大动荡。就拿美苏关系来说,且不说表面如何,其内在实质就是斗争。今年六月到七月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三次美苏首脑会谈,联合声明中罗列了缓和紧张局势的美丽词句,但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竞赛却终于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不过,在贸易和投资等商业领域中,美苏的协调是成立了。每次首脑会谈都和所期望的相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矛盾都激化了,这是实情。尤其是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和社会革命在各国掀起,两个超级大国就更加利用对方的弱点,努力排挤对方。 不是美苏缓和,而是美苏对立,到最后当然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现在看来,美苏的决战场所将是西欧。
2. 美国务院发言人说:基辛格访华将完全用于考虑改善中美关系
【法新社华盛顿十一月十一日电】据华盛顿和北京官方今天宣布,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将从十一月二十五日到二十九日到中国访问。 一位国务院发言人说,对中国的这次访问将完全用于考虑改善中美关系问题。 【共同社东京十一月十二日电】题:基辛格国务卿访华,可能保证美中关系不变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十一日宣布,国务卿基辛格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美苏首脑会谈后,二十五日到二十九日访问中国。他的访华自去年十一月以来正好相隔一年,是自一九七一年七月以来的第七次。 这位发言人就基辛格访华一事说:“为了增进相互了解,就美中两国间还有多边的广泛的问题进行高级磋商是有益的。” 可以认为,基辛格国务卿在中国逗留五天期间,将向中国领导人说明二十三、二十四日两天美国总统福特同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举行的美苏首脑会谈的内容,同时保证福特政权的对华政策将和尼克松政权时一样不变,并且将就促进这一年间没有明显进展的美中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磋商。 在去年秋天访华时,基辛格国务卿曾再次强调美苏缓和政策不是针对中国的,在这次访华时可能也会向中国方两说明,福特政权在同苏联搞缓和的同时将继续执行努力使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基本路线。 人们曾期待美中关系在去年基辛格访华时,能在邦交正常化方面取得大的进展,但是牵扯到前总统尼克松的弹劾审议和辞职,另一方面也因中国方面的批林批孔运动等两国的内政情况,处于停滞状态。 但是,美中之间的接触已显示出再次频繁起来的迹象。基辛格国务卿四月同当时在纽约访问的邓小平副总理进行了会谈。此外,学者、议员的访华也增多了;中国方面也计划十二月到明年六月在华盛顿、堪萨斯城举行出土文物展览。 可以认为,基辛格国务卿将保证福特政权推行对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路线,和中国方面会谈扩大美中贸易,促进文化、科学和技术交流事宜。但是人们并不预料美中建交的关键——台湾问题会有非常动人的进展。
3. 班达拉奈克夫人抵苏同柯西金等会谈
【塔斯社莫斯科十一月十一日电】莫斯科隆重欢迎了今天到达这里进行正式访问的斯里兰卡总理、国防和外交部长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这是她第三次来到苏联,第二次她是作为斯里兰卡政府首脑而来苏联进行访问的。 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在机场受到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以及苏联其他领导人的欢迎。首都数百居民也在机场上欢迎了这位友好国家的总理。 苏联报刊认为业已开始的斯里兰卡政府首脑对苏联的访问意义重大。《真理报》今天强调指出,她的访问“将有助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和斯里兰卡共和国友好与合作关系的事业”。 【塔斯社莫斯科十一月十一日电】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同到苏联进行正式访问的斯里兰卡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在克里姆林宫开始举行会谈。 会谈时讨论了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双边关系的现状和前景,会谈是在友好、互谅的气氛中进行的。 双方满意地指出了两国在相互关系的各个领域中的平等互利合作正在得到发展。 它们注意到进一步扩大双边联系的可能性。
第 2 版
1. 英报文章:《缓和处于危险中》
【本刊讯】英《星期日泰晤士报》十一月十日刊登埃·史蒂文斯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文章,标题是《缓和处于危险中》,全文如下: 当福特总统和勃列涅日夫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会晤时,这一天正好是赫尔辛基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已开始五年的日子。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这两位领导人可能将对美苏自那时以来一直在进行的对话,即现在众所周知的缓和的成果好好地作一番估计。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原来的目的是放慢核武器竞赛,这一目的仍未达到,而缓和本身实际上处于危险境地。虽然莫斯科和华盛顿最近的评论都是乐观的,然而现在,两个大国几乎没有合作解决一个政治问题。 亨利·基辛格的穿梭外交去年使以色列—阿拉伯脱离接触成为可能,苏联当时不大赞成基辛格的这一外交,而现在则直言不讳地表示不赞成基辛格最近所作的进一步努力。对拉巴特最高级会议之后,美国国务卿最近的中东之行更是如此。这次会议提出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住在以色列占领土地上的巴勒斯坦人讲话的问题。 克里姆林宫赞同拉巴特决议,目前它打算重建和巩固它对阿拉伯人的影响,特别是重新把埃及人争取过来。 同时,莫斯科明确表示,没有它的赞同,就不可能解决中东问题,莫斯科仍然要求早日召开日内瓦和会,而美国现在反对召开这样的会议。如果莫斯科和华盛顿在赎罪日战争之后准备协调他们的努力的话,那么他们就有可能通过相互协商来减少阿拉伯—以色列敌对行动而不是把这两个对手重新武装起来。可是,这两个大国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疯狂地开始紧急空运,赶紧给他们的保护国补充弹药。 仅次于中东冲突的是塞浦路斯问题。在这里华盛顿和莫斯科看来也不知不觉地完全陷入了矛盾。 即便在竭力解决世界粮食短缺这样一个带有人道主义的问题上,也没有迹象表明两国要进行合作。两国迄今已就有关粮食生产和今后购买粮食的需求和数字交换情报达成了协议,这将使它们能够为全世界粮食的整个需要而制订计划。 只要世界粮食会议不是由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发起的(苏联不是该组织的成员),而是由联合国直接发起的,苏联就同意派一个代表团去罗马参加世界粮食会议。
2. 美联邦调查局局长说:美需更多密探追踪涌入美的苏特务
【合众社华盛顿十月十七日电】联邦调查局局长凯利说,美国需要更多的密探追踪他所说的苏联集团特务涌入美国的活动。 他宣称:“人员的大量涌入必有某种目的。我不拟号召大家,不过若各位拟与邻居打架,看到他人跳绳及打沙包袋,大家也应自己练习。” 凯利星期三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照道理来说,一个苏联集团的特务,就应有一名联邦密探。鉴于过去十五年当中苏方特务增加四倍,这意味美国的理想办法行不通。” 他说:“他们人数的百分比大过我们是惊人的,到美国来的有许多游客及学生。他们之中任何一个都可能是特务。我觉得有许多人是真正特务。” 他说,除了收集秘密情报之外,他们还从事许多有价值的活动,譬如他们可估量这个国家对外交政策问题的“心理因素”。 凯利不愿说明联邦调查局人员及苏方特务的数目,但他说调查局的八千名密探将他们四分之一时间用于保护国家及内部安全的双重工作上。他说,他们的主要工具是使用电子侦察器。(转自十月十八日香港《快报》)
3. 西欧共同市场九国外长举行会议
【法新社布鲁塞尔十一月十一日电】欧洲经济共同体九国外长今天为法国要求在十二月九日和十日在巴黎举行的共同体各政府领导人的最高级会议进行准备。他们一致同意对他们面临的问题可以有不同意见。 法国一位发言人说,“没有大争吵”。但他承认,部长们表示的意见“有很大分歧”。 西德代表团一位团员说:“这或许是多年来最困难的一次会议。”西德在会上建议,政府首脑的最高级会议应当是在爱丽舍宫总统府的晚宴上举行的一次非正式会议。西德人士说,英国支持这个建议,看来荷、比、卢三国也支持这个建议。 但是法国想要使最高级会议成为庄严的正式的会议,即使是“以旧的方式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议”。 法国人士说,在今天的会议开始时首先研究可以把什么机构问题列入议程,以便在“建立欧洲方面可以取得进展”。这些人士说,但是他的八位伙伴却很犹豫。英国希望首先考虑某些具体问题,包括它希望重新谈判它加入的条件问题。 【法新社布鲁塞尔十一月十一日电】会议人士说,在今天的会议上,意见分歧扩大到关于共同体的结构、欧洲联盟和决策程序的问题以及象通货膨胀和能源政策这样的“实质”问题。 法国发言人说,部长们在在共同体会议中恢复多数作出决定的办法、通过普选选出欧洲议会以及在一九八○年建立欧洲联盟这个日期是否应当改变等问题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法国建议成立一个欧洲理事会来指导共同体的机构和九国的政治合作,对于这一建议也未取得一致意见,这个问题将提交最高级会议。 关于能源问题,法国外长索瓦尼亚格强调说,在法国总统德斯坦建议举行的由产油国、消费国和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三方会议上,共同体应采取共同立场。部长们未能达成协议的另一个问题是为地区的开发拨出资金的问题,有几个代表团要求把这个问题列入最高级会议议程。
4. 《纽约时报》专稿:《格列奇科保证苏联加强兵力》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十一月八日刊登发自莫斯科一则专稿,题为《格列奇科保证苏联加强兵力,国防部长在红场的年度阅兵式上强调作好准备》,摘要如下: 国防部长格列奇科今天说,面对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复活,苏联将继续加强其武装部队并使之现代化。 格列奇科在简短致词中说话的调子,要比外长葛罗米柯昨晚在周年活动中的讲话的调子来得强硬。 某些西方外交官感到迷惑的是,葛罗米柯似乎把欧洲东西方裁军的前景同下面两点联系起来:在迅速地于最高一级结束欧安会方面取得进展;西方国家不再进行“小小的考虑”,显然是在人权方面的考虑。 今年的庆祝活动的军事调子要比通常来得强烈些,因为有十三个军官被提升为元帅。勃列日涅夫昨天在克里姆林宫的一次庆祝会上洋洋得意地向新元帅们表示个人祝贺,并与之握手。 在提升的人中有一些较年轻的将领,包括五十三岁的总参谋长维·库利科夫,五十七岁的后勤部部长谢·库尔科特金,五十七岁的负责研究和试制武器的尼·奥加尔科夫(苏军第一副总参谋长——本刊注)。 在提升的人中还有一些较老的将领,包括六十三岁的国防部第一副部长谢·索科洛夫,陆海军总政治部主任阿·叶皮谢夫,六十五岁的负责军事情报的彼·伊瓦舒金(苏军副总参谋长——本刊注),地面部队司令伊·帕夫洛夫斯基(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本刊注)和战略火箭军总司令弗·托卢勃科。 其他一些新元帅为地面部队第一副司令彼·尼·拉辛科,空降兵司令瓦·马尔格洛夫,华沙条约组织军队的参谋长谢·什捷缅科,列宁格勒军区司令伊·沙夫罗夫(现任总参军事学院院长——本刊注),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谢·拉齐耶夫斯基和列宁军政学院院长叶。马尔采夫。
5. 基辛格在美外交人员协会发表讲话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十一日电】基辛格国务卿星期一在批评自己的部门时说,美国应当忘掉改造世界的想法而采取一种“镇定冷静的”对外政策。 基辛格在向外交人员协会发表的讲话中说:“我们面临着安全的需要和我们的价值的需要之间的紧张局面。” 他说,“那种认为我们可以改造世界各国政府的主张”已为许多事情——“包括我们国内的经验”——“证明是错误的”。 面对着包括许多对他的专家式的外交提出批评的人的听众,基辛格驳斥了认为他轻视外交官们的能力的看法。但是他说,他们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他说:“在以前比较安全的时期”,外交官们仅仅报告国外发生的情况可能就够了。 他说,但是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不仅必须报告人们的言论,而且必须报告包含的意义。……要在对局势的需要作出镇定冷静的估计的基础上这样做”。 他说,在这方面,“我们还远没有做到力所能及的地步”。 他说:“我们不能依靠明星演员搞对外政策”,这显然是指他自己的外交努力。“我们不能靠每隔几年就有人出来操纵事情。” 基辛格说:“因为我们所需要的是在整个十年内连续下去的很高的普通活动标准。这靠总统或任何一个国务卿是不行的。 “我们正经历着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最大的危险之一。” 他说,在第二吹世界大战后不久的十年内,美国的对外政策是“很有想象力和很有创造地”执行的。 他说:“我们当时在国际上贯彻国内的新政观念。我们认为,消除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几乎自然而然地会带来国际上的稳定。……” 但是在七十年,“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不得不在“复杂得多的局势”下执行对外政策。
6. 福特分别同阿什和基辛格等会谈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十一日电】福特总统今天集中研究即将进行的对预算的重大削减和他将在下周向国会提出的一揽子首要立法建议,这是福特总统在飞离这里去日本前的清理工作。 福特的远东之行将在十七日开始,这一天恰好是他执政一百天。 一位白宫的助手说,福特将在哪些地方削减预算已经作出了一些最后的决定,在福特的办公桌上有一百四十四项削减计划要审查。 总统同预算局长罗伊·阿什在早上的会议上研究了把一九七五年财政年度的预算削减五十四亿美元的计划。后来,他同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长温伯格进行了磋商,温伯格的新计划可能同削减预算符和以达到福特的目的。 总统也同国务卿基辛格以及他的高级白宫顾问进行了五十分钟的会谈,但是没有透露细节。
第 3 版
1. 美报报道:《俄国人重申他们在中东的作用》
【本刊讯】美《巴尔的摩太阳报》十一月八日刊登一篇报道,标题是《俄国人重申他们在中东的作用》,摘要如下: 苏联正企图在形成中东的任何和平解决办法方面重新起主要作用。 苏联正努力工作,恢复它对阿拉伯国家的影响,以便在和平会谈中有更大的发言权。 在拉巴特阿拉伯最高级会议之后,莫斯科赞成成立一个单独的巴勒斯坦国家的主张。早些时候,它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所有的巴勒斯坦人讲话。 现在,它极力要求“马上”恢复日内瓦和会(在和会上,它是参加谈判的正式代表),从而结束基辛格在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间的调解。 苏联官员已经把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一月到埃及之行说成是苏联致力于永久解决中东问题的重要努力开始。 莫斯科电台对中东的阿拉伯语广播更加要求阿拉伯人团结起来,并且要依靠苏联——“你们真正的朋友”,而不要依靠“不忠诚的美帝国主义者,他们武装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为他们提供资金和指导”。 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把前几年退居侧线的苏联变成一股有影响的力量。这反过来反映出苏联专家对中东的评价:在解决问题方面必须有迅速的意义重大的进展,否则这些地区将发生另一次阿以战争,或者说,至少将急剧增加阿以的冲突。 苏联人现在感到,美国逐步来的作法有利于以色列,它可能决定在某个时候停步不前,不向政治解决——要求从阿拉伯领土上完全撤退——迈进。
2. 美证实美航空母舰特混舰队驶入印度洋
【美新处华盛顿十一月七日电】题:国防部(西德尔)新闻发布会 西德尔证实所传美国一支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正开进印度洋的消息。 他指明这些舰只是航空母舰“星座号”、三艘驱逐舰以及一艘快速的水面供应舰。他说,这些舰只是在十一月七日驶离新加坡开往印度洋的。 他不确实知道这些舰只开向什么地方,但是估计是到印度洋的“那一边”。他说,这些舰只穿过印度洋的理由是,“我们一直定期进行这样的航行”。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七日电】美国一支海军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即将进入印度洋,这是一个可能使美印关系最近有所改善的气氛受到损害的行动。 这将是自从一艘巡洋舰率领的特混舰队,于两个多月以前驶离印度洋以来第一次在这一水域进行这种显示力量的航行。 这将是在印度政府官员上周在新德里对国务卿基辛格说了这样一番话之后发生的,他们当时对基辛格说明了他们为什么反对美国海军在印度洋的活动,并反对发展设在迪戈加西亚岛上的一个基地以支持这种活动。 基辛格后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共同的观点。” 但是在新德里会谈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一般地反映出美印两国的关系在多年冷淡之后已较前融洽了。 在基辛格访问之后,美国一个新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这么快地就出现在印度洋上,可能会使印度政府感到恼火。 【南通社新德里十一月九日电】新德里政界人士对下述消息感到不快和意外。这则消息说,由三艘驱逐舰还有几艘军舰护航的美国航空母舰“星座号”已驶入印度洋水域。人们强调说,由于这件事是在基辛格访问印度之后不久和预定于十一月十四至十七日在新德里召开的反对在印度洋建立军事基地的国际会议开始前只有几天的时间发生的,因此,人们更是感到非常意外。 全印和平和团结组织谴责五角大楼的这个行动,认为是“美国讹诈政策的继续”。据人们强调说,这是违反(印度洋)沿岸国家表示希望使印度洋成为和平区的意愿的,而且也是违反基辛格最近在新德里举行会谈时印度政府向他所表明的立场的。 但是,据这里指出,印度政府要等到收到关于这支美国小舰队调动的正式报告时,才会采取步骤。
3. 德新社报道:印度只有一个邦批准吞并锡金的宪法修正案
【德新社新德里十一月九日电】据这里今天报道,印度一公民对宪法把锡金作为印度的一个“联系邦”并入印度联邦一事表示不满。 上述那位名叫索姆 ·杜特·沙尔马的公民指责说,此举违反了这个国家的统一原则,因为它给锡金在印度联邦内享有特殊地位。 例如,不允许锡金象印度联邦的其他邦一样执行新德里的指示。 此外,印度的纳税人必须供养印度议会中的两名锡金议员。 与此同时,据今天获悉,执行改变锡金地位的法律将再次推迟,因为印度的二十一个邦中只有一个邦批准这分宪法修正案。
4. 合众社介绍印度人在新加坡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合众国际社新加坡十月十六日电】虽然新加坡的印度人是一个仅次于华人和马来人的少数民族,但是,他们在这个共和国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印度人从印度南部国土涌到这里谋求较好的生活。 他们以苦干、有耐心和善于经商而著称,他们的这种品质如不超过占多数华人的话,至少也可以同他们媲美。 印度血统的新的新加坡人同其他民族和睦共事,从未发生争吵。有许多人在政界、商界、教育界和政府工作部门作出了成就。 下面只提几个人: 辛纳坦比·拉贾拉南,今年五十九岁,记者出身的政治家,他在新加坡于一九六五年获得完全独立时就任外交部长。他是从锡兰来的,当时锡兰是印度的一部分。 顺穆加姆·贾亚库马尔,今年三十五岁,曾任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和驻加拿大高级专员,现任新加坡大学法律系主任。 佩鲁马尔·戈义达萨米,今年六十三岁,工会领导人,议会议员,他是从印度南部来的。 德万·奈尔,今年五十一岁,他是势力很大的新加坡全国工会大会总书记。 印度人——穆斯林、印度教徒、泰米尔族人和锡克族人——在二百二十万人口中占十七万二千七百人,华人占一百六十七万七千六百人,马来人占三十三万一千八百人,其他种族占四万一千四百人。 印度的穆斯林也在华人咖啡店、偏街陋巷和市场里经营大约五千个用香料做的食品摊。 印度人经营另一种行业——理发业也非常出色。在城市,每一个印度理发员毫无例外都是印度教徒。他们在新加坡各地经营着大约三千间理发店。 印度人在纺织品进出口和零售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在闹市区最繁华的大街两旁的纺织品商店,大多数是孟买的印度穆斯林人开的。 印度穆斯林还从事这样一些行业,如钱庄、金匠、装卸工、副食品店老板、劳工以及如律师、医生、教员和大学讲师等。 印度锡克教徒从事放债或当看守人,印度教徒则当油炸花生贩、报贩和劳工。有的也在这个国家任高级职业。 他们从事各行各业,他们同其它各民族进行合情合理的激烈竞争。 在新加坡,几乎每条街道都有一两家由印度人开的铺面很狭小的小杂货铺。 他们是精咀和节俭的人民,他们以很少的租金租了铺子,出售各种各样的商品,从香烟、专卖药、各种化妆品、香料和糖果一直到报纸和杂志。 这些小铺子每天从清晨一直营业到将近午夜,这种铺子只由一两人经营。 新加坡约有三千家这种完全由从马德拉斯来的印度穆斯林经营的小铺子。 那些家眷仍在印度的店主每月往家里汇款一次,每两年回家探亲一次。
5. 安莎社报道:尼泊尔正从印度以外国家进口货物
【安莎社加德满都十月三十日电】在尼泊尔全国贸易公司决定在本财政年度从北京进口价值一千二百一十五万美元的货物之后,中国会取代印度成为诸如水泥和钢条之类的建筑物资的主要供应国。 去年,尼泊尔从中国进口了价值八百一十万美元的货物。 根据经济援助协定,今年的进口总额约四百零五万美元。 预料中国将提供尼泊尔所需要的水泥总数二十万吨的一半。(印度将提供四万吨,南朝鲜将提供二万吨)其余的由国内生产。 鉴于尼泊尔宣布执行贸易多样化政策,加德满都希望能从除印度以外的市场得到货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观察家们认为,印度和尼泊尔的紧张关系 ——特别是因锡金问题而举行了反印示威之后 ——可能已进一步加剧这种趋势。
6. 英·甘地谈印国内局势和经济问题
【印报托新德里十一月九日电】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今天在这里说,象比哈尔邦那样的骚乱将影响到国家的团结和稳定,因此,政府和国大党将对比哈尔邦提出的挑战进行应战。 她在议会冬季会议前夕在这里对国大党议会党团发表讲话时说,她不想同任何人对抗,但是如果迫不得已,她将面对局势。 甘地夫人在一篇强有力的讲话(这次讲话总的回顾了两次议会会议之间这段时期内的局势)中说,在比哈尔邦,各种各样的人纠集在一起是为了把她赶下台。 总理在简单地谈到国内问题时提到了伊朗国王、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和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的访问,并重申印度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政策。 总理提到比哈尔邦局势时说,这种局势无疑正在引起人们的担心。现在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持这个国家在政治上的稳定。如果有一种运动影响到团结、稳定和进步,那么这肯定是不好的。 关于经济方面,她说,情况已经有所好转,虽然在某些方面仍然是严重的。反对党的态度不明确,象通常那样表示要提出一项不信任动议。整个经济状况引起人们的不安,虽然同其它国家相比,印度的情况肯定要好得多。 甘地夫人说,欧洲和日本进口的粮食占他们所需粮食的百分之四十一左右,而印度进口的几乎不到百分之二,因此,把事情夸大是不好的。粮食产量已增加了一倍。去年食用油和食品的价格的确是上涨了,但是政府是能够控制局势的。 甘地夫人说,公开分配制度现在有所改进。煤炭产量也增加了。说产量下降是不正确的和失实的。价格之所以下降是因为对囤积居奇和走私的人采取了措施。 某些所谓走私者被释放是由于某些技术上的错误造成的。 她说,政府正在检查这个问题。
第 4 版
1. 德新社记者巴格曼说:中国是对通货膨胀没有恐惧的国家
【德新社北京十一月七日电】(记者:巴格曼)中国是世界上很少几个对通货膨胀没有恐惧的国家之一。职业是绝对有保障的,人们不用担心解雇。 尽管外国旅游者、外交官和记者们的生活费用三四年来几乎提高了百分之一百,但是八亿中国人二十五年来无须要多掏钱。 事实上,现在有些商品主要是食品和消费品的价格降低了。药品大约下降了百分之七十五。 但是,这不是说,中国人不需要“节约用钱”。 一个普通工人仍需积蓄相当于二至三个月的工资才能买一块新表、一辆自行车或比普通表好一些的表。 即便如此,各大城市和工业地区的每个家庭现在几乎都有一辆自行车。 自一九五二年(共产党接管中国后的第三年)以来,平均工资只提高了百分之五十。 同其他共产党国家形成对照的是,工业部门的最高工资,例如一家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的总工程师的工资只是一个工资最低的工人的五倍。 另一个对照是:工厂革命委员会或党委的政治工作人员的收入远远低于一位受过专业教育的熟练工人的收入,除非这位工作人员本身刚好是从由一个熟练工人提到党的工作岗位上来的。 一位民航机的机长(他驾驶一架非常先进的波音飞机飞往上海或巴黎)每月只挣八十元左右(相当于一百二十个马克或五十个美元),但是同一架飞机上的乘务员几乎挣同样的工资,或许少三、四十个马克。 很可能这位机长是骑着自行车前往他驾驶那架波音机起飞的机场的。 考虑到中国的一个普通工人在伙食费和房租上花的钱极少,而且不需要花医药费,所以,虽然他的工资是低的,但仍能满足他的生活需要。 今天在中国,通常夫妇两人都有工作。
2. 《强行突破的道路》/共同社报道:《愈演愈烈的政治形势难于做到党内融洽和团结》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十一日电】述评,题:强行突破的道路,微妙的椎名和保利的前途 对这次改组,福田、三木反主流派当然是反对的,但在田中派以外的主流派和中间派中也有很多人表示怀疑。对于这次改组的目的有两种看法:(一)是中央突破战术,通过人事改组巩固体制,能走到哪里就尽量走到哪里;(二)以下台为前提的下台战术的一部分。田中派干部认为走的是第一条道路,但椎名副总裁等则认为这次改组是给首相开路的。 田中首相作了中央突破的布局,使铃木留任总务会长。曾一度倾向于入阁的保利茂同田中首相会谈后拒绝合作,这恐怕也是因为对改组内阁的这种性质感到失望的缘故。椎名副总裁在最后阶段也没有进组阁本部。副总裁抵制组阁本部,这是不寻常的。就是说造成了椎名—保利阵线受到三派主流路线的压制的形式,这对今后的政局似将产生微妙的影响。 【共同社东京十一月十一日电】题:愈演愈烈的政治形势,难于做到党内融洽和团结 首相在此次人事安排中,以其亲信来占据内阁和党的要职,同时与大平、中曾根两派一道,靠三个主流派来巩固体制。从而表明了他对政局采取中间突破方式的干劲。 然而,尽管首相采取这种姿态,政治形势仍将愈演愈烈。强行安排人事,非但三木、福田这些党内反主流派,就是在包括中间派在内的亲田中体制里也深深地留下了感情上的不融洽,今后党内的融洽和团结已经变得困难了。 在从这次会见记者到改组内阁和更迭党的领导人的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与首相执政的意愿相反,进一步扩大了同国内各方面的裂痕。 有鉴于这种情况,田中政权的前途是严峻的,已经孕育着被迫陷于进退维谷的死胡同的危险性。今后的政局似将在紧迫的形势中演变。
3. 时事社报道:《大平藏相的资产也有疑问吗?》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十二日电】题:大平藏相的资产也有疑问吗?野野山(社会党)提出追究 大平藏相的资产也有疑问。——在十二日举行的参议院大藏委员会会议上,社会党议员野野山一三提出原先在大平藏相名下的东京都内的高级住宅地问题,进行了质询。 据野野山说,到今年五月末为止一直在大平正芳名下的东京都内练马区价值约五千万日元的住宅地,在七月大平就任藏相以后,名义就变成秘书的了。当时,一家在香川县设有总公司的银行给了大平藏相一亿三千万日元贷款。 他质问说:“大笔款子动用,有什么担保?变更名义是买卖,还是转让?希望提出资料。” 藏相的表情突然僵硬起来。他作出保证说:“把名义改成为秘书的,这是事实。这个情况,将让秘书进行调查,提出资料。” 野野山还追究由于田中首相的财源问题而成为焦点的、公职人员保守秘密义务和国会进行国政调查权利的关系,质询说:“借口保守秘密而不公开资料,将越来越失去国民的信任。”大平藏相避免作出明快的答辩。他说:“哪个要优先,不能一概而论。应该逐件进行判断,迄今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4. 法新社认为田中地位有所改善
【法新社东京十一月十一日电】田中首相今天重新组阁,以便在美国总统福特来访前一星期加强他的权威。 田中希望通过一次有头脑的重新分配大臣职务,把自民党政府内的一些重要职位不是分配给了友好的派别,就是分配给他自己的支持者,来挫败或至少是阻止自民党内阴谋搞垮他的敌人。特别是对于他的主要敌手——前大藏相福田赳夫和前副首相三木武夫是如此。 田中在加强了他的政府,确保了他在党内有坚实的基础之后,现在处于一种较好的地位等待敌人的进攻。
5. 《中国画家歌颂新生活方式》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九月十六日报道: 九月十一日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一篇评论“户县农民画展”的文章,题目是:《中国画家歌颂新生活方式》。作者为格安·布律特。 文章对于在“户县农民画展”中展出的农民绘画作品,就其题材和风格加以扼要的介绍,并且认为:“这一种来自生活的艺术作品,给予中国的专业画家以很大启发”。 文章在一开始时写道:“中国正在掀起一个鼓励人民在空闲的时候进行艺术创作的运动。其中一项成果表现在人们乐于称道的陕西户县农民画展。这些农民绘画首先于去年在北京展出,接着运到其他大城市展览。其中许多图画已印成专册,也有作为新印邮票的图案的。” “这些图画并不出于从外面(看农村景象的)画家的手笔,而是由参加农村中各项工作的农民自己画出来的。”文章强调这一点,同时举出图画的题材包括打井、修建灌溉渠道、开垦荒地和进行新法种田的科学实验,说这些题材都显示出中国农村的新变化,农民们正以极大的热忱把新变化表现在画面上。 关于上述农民画的风格,文章列举许多特点。首先指出它们跳出所谓社会主义现实派画家的旧框框,说:农民画家们“十分重视在作品中表现出集体精神。画中的机器、高压电线以及其他电气制品,如同画庄稼和家畜一样,都是用工笔细致地画出的,因为它们在生产过程中都居于同等地位,是不能任由个人感情随便加以处理的”。又说:“户县的农民画家实际上已经找出恰当而正确的方法,来表现他们想加以表达的新生活。” 文章说,许多农民在作画时取景的角度,同绘制地图或图解一样。例如在描写人们在高原上打井的一幅画,作者用纵切的办法利用井底电灯发出的光,把整个井筒的状貌展现在画面上。作者们处处表现出他们是喜欢集体的东西的,而不愿孤立地描写一件东西以突出其重要地位。他们描绘蔬菜时写的是田里的一行行菜畦,写棉花时是一排排采摘出来的原棉,写育蚕时是蠕动着的一簇簇蚕。所有这些,显出画家们在利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手法,来描绘农村集体劳动所取得的成果。 文章认为农民画家们善于运用提炼和概括的手法,来表现中国农村的生活。这加上工笔的细致画法,使他们的作品比摄影能够表现得更好。例如张林的表现人民公社文化活动的一幅画,把公社的墙报、一个讨论会的场景、图书馆内景都画了进去,在另外一角,画上一个农民在绘制壁画,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听一个女社员唱歌,在群众中还夹杂一些携带乐器的音乐演奏者。 文章说,在中国农村中成长起来的农民画家,是同农产品的增长具有密切关系的。从农村生活中产生出来的画家,会对中国专业画家发生很大影响。
6. 时事社报道:《在野党就人事更迭发表批评谈话》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十一日电】题:在野党就人事更迭发表批评谈话 社会党(石桥书记长谈话) 这次改组是田中政权的最后挣扎。对金权问题没作出任何回答,就是在执政党内部也有人持批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改组,掩盖不住其末期的症状。 田中内阁的命运已到了尽头。我党坚决要求内阁下台,由所有在野党提出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同时将进一步扩大要求解散国会进行大选的斗争。 共产党(村上国会对策委员长谈话) 在因“黑雾”问题而失去担任总理资格并受到国民严厉谴责的状况下进行改组,这是首相对国民进行的重大挑战。只有首相全面公开有关黑雾的各种事实并引咎辞职,才能实现人心一新。我党将高举打倒反动内阁的旗帜,竭尽全力奋斗。 公明党(矢野书记长谈话) 第二次改组内阁是以人心一新为名而转移国民视线以延缓田中内阁的寿命。现在所需要的,不是取巧式的改组,而是首相辞职。对紧急课题一个也不解决,而拼命搞派系斗争,不能不断定这种态度已经丧失了执政的资格。 民社党(池田国会对策委员长谈话) 田中首相的姿态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的能干多少就干多少的恼羞成怒的态度。因此,这次改组只是为了搪塞目前的问题。现在对首相来说,消除国民中的怀疑才是先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