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10-28

第 1 版

1. 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文章:《基辛格在莫斯科——激烈的讨价还价》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月二十五日刊登龙德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报道,题为《克里姆林宫估计美国的进攻力量;基辛格在莫斯科——激烈的讨价还价》,摘要如下:    最初的迹象表明,国务卿基辛格本周在莫斯科的会谈将是困难的。迄今为止,基辛格同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二十四日开始的会谈没有出现什么重要的消息。但这次会谈的气氛没有基辛格前几次访问时的气氛亲切。    美国一些消息灵通人士说,会谈非常亲切、非常友好。但苏联官方塔斯社只是说这些会谈是“认真的和富有建设性的”。    苏联一些人士非正式地缩小了这次会谈的重要性,说这次会谈是为一次苏美最高级会谈“作准备”。他们说,把缓和的势头保持下去是重要的,但期望每次会谈都能达成一项协议是“幼稚的”。此外,迄今为止苏联报刊对基辛格这次访问的报道很少。《真理报》二十四日对当天要到达莫斯科的巴基斯坦总理布托的报道比对基辛格的报道要显著一些。    据美国的一位权威人士说,现在的大问题是苏联人如何地估计美国国内的动乱。如果他们想象对美国国防预算的压力将会取得成功,他们将使美国削减军备而苏联不必付出什么代价的话,那么没有什么东西可促使他们同意共同进一步限制战略武器。    美国的一位权威人士暗示,实际上基辛格的期望已经受到挫折。

2. 美刊文章:《侦察到苏联违反条约的活动》

【本刊讯】美《航空周刊和空间技术》杂志十月二十一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侦察到苏联违反条约的活动,美国汇集关于苏联采取一些进攻性战略武器协议和反弹道导弹系统协议中都禁止的行动的证据》,摘要如下:    美国正在汇集关于苏联大规模违反临时的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和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的证据。现在正在进行侦察这些行动的工作,尽管苏联竭力阻挠美国收集情报的电子和摄影技术去侦察战略武器系统。    美国侦察到苏联采取掩盖活动和制成一种新的可以移动的反弹道导弹系统,这个新的系统现在中苏边境附近的巴尔喀什湖的萨雷沙甘反弹道导弹发展中心使用。美国许多官员认为,苏联在萨雷沙甘的反弹道导弹试验场发展可以移动的反弹道导弹雷达系统是公然违反关于反弹道导弹的永久条约。    美国和苏联于一九七二年五月签订的反弹道导弹协定的一个要点是禁止发展、试验和部署以海洋、空中、空间为基地的或是地面上的可以移动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和组成部分。    为了避免通过发展非弹道导弹系统(如象地对空防空导弹)来躲避关于发展反弹道导弹的禁令,两国商定停止改装这种战术导弹系统或它的组成部分使之发挥反弹道导弹的作用。    现在正在萨雷沙甘试验的可以移动的雷达系统的发展是苏联人发展SA—5粗毛犬式远程空防导弹系统而获得的技术的产物。    大家认为,这种系统是可以移动的,而且能够并入目前的反弹道导弹雷达系统以侦察和追踪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    苏联人还在研制一种新的洲际导弹,据信这是一种胜过SSX—19能力的先进系统。这种新的洲际弹道导弹将有发射分导式多弹头的能力。    苏联人设法不让美国侦察到苏联的研制工作的情况,他们隐瞒苏联关于导弹发射井的工作,干扰对洲际弹道导弹试验进行的电子监听。尽管俄国人试图隐瞒新建造的苏联发射井,这些建筑还是被侦察出来了。    看来苏联人正在修建大量的新发射井,有些人估计可能比临时协定规定的冻结数目总共多两百个。

3. 合众社记者特勒报道:美在欧洲盟国对基辛格访苏感到不安

【合众国际社伦敦十月二十四日电】(记者:特勒)美国的欧洲盟国对国务卿基辛格目前对苏联、亚洲和近东的旋风式访问的看法是错综复杂的。    欧洲主要首都的越来越多的批评基辛格的战略的人,声称他们看到了美国对欧洲的关心日益减少的令人不安的迹象。    甚至支持基辛格的政策的人看来对下述情况也感到忧虑:    他急于在限制战略武器方面与俄国人达成协议这一点,可能由于疏忽而在更长远的将来损害对欧洲安全的考虑。    这种不安还波及到缓和政策,大多数欧洲人支持缓和政策,但是有保留,担心美国拿太多的东西换取俄国的微不足道的妥协。

4. 美从飞机上发射一枚四十三吨重的洲际导弹/德新社说美这一技术突破使美苏核会谈复杂化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二十五日电】五角大楼今天宣布,一架空军的飞机昨天在太平洋沿岸上空发射一枚重四十三吨的洲际弹道导弹,从而取得了为可能建立空中洲际弹道导弹力量所必需的一项军事突破。    以前由一架飞机投掷的重量的最高纪录是五万五千磅。    但五角大楼发言人说,下一个问题,即把导弹朝着目标导向的问题,仍未解决。要使一个导弹准确地击中目标,它的制导系统必须准确地知道它发射时是在什么地方。    【德新社华盛顿十月二十五日电】美国从一艘巨型运输机发射了一枚“民兵”洲际弹道导弹,它正是在美苏恢复限制武器会谈的同时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这是一种新的发射方法,可能使一项达成限制进攻性的核武器的协议的努力复杂化。    民兵导弹本来是存放在地下发射井之内的,由于它从飞机上试射成功,因而现在在不论是什么限制武器的协议中准定会成为讨价还价谈判的筹码。    【美新处华盛顿十月二十五日电】国防部(西德尔)十月二十五日新闻发布会:    西德尔宣布,一颗洲际弹道导弹第一次从一架飞机上试射成功。    这是试验是否可能发展一种空中机动武器系统的第十次、也是最后一次试验。    有人问,进行这些试验是否由于考虑到基辛格的莫斯科之行和将在那里就限制战略武器问题举行的会谈,这位发言人说:“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巧合——也许是一种可喜的巧合。”    众所周知,苏联人正在研究一种地面上可以移动的洲际弹道导弹,但是显然还没有同空中移动的体系可以相比的东西。

5. 艾尔索普文章:《大不列颠道路的危险性》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十月二十三日刊登艾尔索普发自伦敦的一篇文章,题为《大不列颠道路的危险性》,摘要如下:    站在伦敦这个有利的地位纵观英国和西方世界,有点象眺望一艘巨轮载着一大群寻欢作乐的人们向前行进,虽然明知前面就是冰山。也许这说得过分了一点吧。人们是不能绝对有把握地知道将来的事情的。但不幸的是,这话也不见得太夸张,因为这是英国许多身居要职的极其聪明的人的观点,这种观点虽然令人不愉快,但通常却是心照不宣的。    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还必须再加一句话:有近期冰山、中期冰山和远期冰山,它们都必须设法予以回避;就近期而论,存在着这样的显而易见的、暗淡的、极其重要的可能性:英国将破产。    现在的月度国际收支赤字是如此巨大,如果在几年以前的话,人们会认为这是最严重的年度赤字。换句话说,英国每月定期购买石油、粮食等等物品方面的开支比英国在国外销售所得的全部收入要多成亿成亿的钱。    在通常时期,本来早就造成全国性破产了。但是现在相当多的阿拉伯石油钱款源源流入伦敦作短期储蓄,实际上恰恰足以弥补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英国收支赤字。用人家的短期存款弥补自己的亏空,这显然不是好办法,也不是一种保险的办法。    但是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迅速接近百分之二十,看来还会超过这个限度。一系列关键性的工业部门有大破产之势,这反转来又会由于工业部门向银行借的大笔贷款告吹而影响银行系统。如果英国开始显得象一个坏得不可能再坏的商业冒险的话,那么,在伦敦甚至进行短期储蓄也似乎是不明智的。因此,近期的危险是人们可能到英国银行挤兑,从而导致全国性破产。至于前面隐伏的远期危险,则决不限于英国一国。    本记者曾向整个伦敦——政府、企业界、银行界和学术界——的主要人物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世界的金融系统该如何进行调整,以便使新的紧张和破坏不致造成总崩溃?”    此间比较肯说老实话的、直言不讳的人士在答复这个问题时承认,他们看不出该怎样进行必要的调整并使之有成功的可能。另外一些人则大谈特谈“回流”,这倒酷似老牌骗子手为了用永动机推销股票而草拟的那种股票广告。大势不妙。

第 2 版

1. 英《泰晤士报》社论:《世界对萧条的反应》

【本刊讯】英《泰晤士报》十月二十三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世界对萧条的反应》,摘要如下:    当希利先生制订他的定于十一月十二日提出来的预算时,他对一九七五年世界经济的前景会有怎样的设想呢?在各种力量的平衡关系中,世界经济前景是任何财政大臣都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然而往往被忽略的因素。例如,假如在世界经济中,消费情况不佳的话,对英国出口货的需求将受到影响。出口减少意味着国内生产下降,就业机会减少,根据人所共知的乘法运算,这反过来使国内经济进一步削弱。世界经济的前景对希利将来预算的面貌是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的。    毫无疑问,自从去年冬季以来,世界经济就猛烈地滑向萧条。促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几个主要国家的政府从一九七三年起想要压低过分的扩展和膨胀率,而后者则是它们自己由于对一九七○——七一年的萧条作了过分的反应而造成的。    西德五家主要经济研究所本周发表的报告可以代表大多数工业国家前景的模式。它们认为生产将停滞在目前的水平上,一直持续到明春。这意味着,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失业人数有增加之势。但是这些研究所还认为,从明春开始,生产将逐年增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速度越来越快,不过仍大大低于生产率的通常增长幅度。事实上,华盛顿、波恩、东京、伦敦和巴黎等大国政府已经在给自己的经济加油。    结论必然是:一九七五年的确要成为一个萧条年,但是在这一年,所有的主要中心都将采取日益有力的膨胀措施。一九七五年全年,大多数国家的失业人数可能继续增加,但是到年底,生产方面萧条的高峰很可能就过去了。比较大的危险是:在回升事实上已经出现很久以后,膨胀措施仍然有力地继续实施,从而促成过分的扩展和重复七三年的危机,而这回将变得更加严重。

2. 香港《大公报》文章:《三十年代的大萧条》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月二十六日刊登龚念年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摘要如下:    最近,西方国家谈论三十年代大萧条的人又多起来了,这是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恶化的反映。    美国参议员民主党领袖曼斯菲尔德在谈话中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具有三十年代的一切特征”。    大家都知道,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大混乱是一九二九年十月出现的。那时,一股抛售风横袭纽约证券交易所,人人把手中股票当作“烫手红薯”,就连早一分钟脱手都好。股票指数从九月的高峰一路下泻,不知伊于胡底。    既然金融大混乱发生在一九二九年,为什么后来又把那一时期称之为三十年代大萧条呢?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可以认清目前经济的走向。走向便是,在股票大跌价之后,接着而来的便是经济萧条,工业减产,银行关门,失业的行列越来越长。    在一九二九年金融大混乱之前,美国经济在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九年初曾经出现了一个景气时期。当时刚上台不久的美国总统胡佛吹牛说,不久就可消灭失业和贫困了。他在八月刚刚说完这番话,十月就出现了经济上的十号风球,一发不可收拾。    金融大混乱开始的那一天,华尔街人头涌涌,交易所内卖盘不断,一天就售出了一千二百八十万股股票,打破了交易纪录。然而,这个数字并没有站稳几天。五天之后,一千六百万股交易的新纪录又出现了。这个新纪录,也就象人体的血液一下子集中到脑部一样,马上引起脑溢血,造成了全身瘫痪。    一九二九年九月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指数是二一六,从大混乱开始,指数一直跌了两年多,到了一九三二年一月,只剩下三十四。据勃洛金斯统计社统计,在三十六个月之内,有价证券一共贬值一千六百亿美元左右——请注意,这是接近半个世纪以前的一千六百亿美元。    股票大跌价既压垮了股东,也压垮了工商业,更压垮了银行。在经济危机最深刻的四个年头之内,一共有五千七百六十一家银行破产倒闭,而到了一九三三年春季,美国国内每一家银行的大门都紧闭起来了。在空前金融危机的后面接踵而来的是工业的崩溃。在这几年中,煤的生产减少了百分之四十一点七;铁,百分之七十九点四;钢,百分之七十六;汽车,百分之八十,其他工业的生产也相应下降。当时,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从七百亿美元下降到三百一十亿美元多一些。    农业遭受危机的打击并不逊于工业。农产品的价格下跌,大企业反而抬高农业机器、肥料以及其他农民所必需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剪刀差更为增大。小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卖到一美元一蒲式耳,当时则跌到二角五分,玉蜀黍跌到了一角,而棉花跌到五分钱。    美国的大风暴自然影响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总的来说,在一九二九年与一九三二年之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几乎下跌了百分之四十五。德国的工业生产跌了百分之四十五,本来早已发生了萧条的英国又跌了百分之二十五。在各个主要的工业国家,物价几乎下跌了三分之一。    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崩溃了;世界贸易的总额(以危机发生以前的金元来计算)从一九二八年的三百三十亿美元跌到了一九三三年的一百二十亿美元。美国在一九三三年约有一千七百万失业者,德国有八百万,英国有四百万;而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瑞典、波兰以及其他许多国家,还有好几百万。农业方面的危机也使千百万农民陷于水深火热中。    货物卖不出去,生产过剩现象严重,为了要维持价钱,便出现了毁弃商品办法。美国棉花有四分之一在棉田中铲倒,巴西一年毁掉咖啡豆一千万袋(约合世界当时每年消费量)。    商品的大量毁弃,仍旧不能解救恐慌,于是转从破坏生产力上想办法。美国在这四年中拆毁化铁炉六十座,炼钢炉十二座,轧钢机十二座。德国拆的也不在少数。于是国内出现了进一步动乱。以美国为例,一九三○年失业工人在全国几十座城市中举行大示威,次年,又有了向华盛顿进发的全国反饥饿大进军。但是,在另一方面,法西斯主义乘势蠢动。希特勒借着德国经济支离破碎的机会,攫取了政权。    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其间也不过是几年的距离。    把目前的西方经济情况与三十年代大萧条时相比,许多相同的黑影已经出现了。

3. 意《欧洲人》杂志文章:《被遗忘了的欧洲的地图》(一)

【本刊讯】意《欧洲人》杂志八月一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被遗忘了的欧洲的地图》,摘要如下:(原文提要:在我们这个大陆上现在还有十二个大的“殖民地”,即道道地地的“被遏制的民族”。几个世纪以来,虽然那些占领国经常凶狠地想破坏它们的经济和个性,但是它们仍保持了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个性。我们现在介绍一下这个欧洲第三世界的全貌。这几年来,这个欧洲第三世界又使人们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在一个统一的欧洲里,这些“民族”有地图表明自己是具有充分的大陆权利的地区。)    欧洲人多半不知道这样的事:在有国家政权的欧洲里,在有共同市场的欧洲里,存在着无数的往往被压迫、遭迫害,或被遗忘了的小民族,存在一些不能讲自己的语言,不能享有自己的文化的人民,他们生活在经济上受剥削的地区。    我们向参加在的里亚斯特召开的有关这些少数居民的国际会议的塞尔焦·萨尔维提出了一些问题。    问:少数民族是怎么一回事?    答:这是一个具有同一语言、同一领土、同一文化和同一社会经济形态的人类团体。    问在欧洲这类民族有几类?    答:有两类:一类是或多或少住有这样一些民族团体的地区,这些民族团体在其它地方有自己民族的国家,但是自己却在另一民族的国家统治中;另一类是我称之为“被遏制的民族”,这些民族社会不是从来就没有建立过自己的民族国家,就是曾经失去过自己的民族国家。    问:在欧洲有多少这类“被遏制的民族”?    答:严格地说有十五个:布列塔尼、奥奇塔尼亚、科西嘉、威尔士、康沃尔、苏格兰、加塔洛尼亚、巴斯克、弗里斯兰、格里松斯、弗留利、撒丁、曼岛、多格米特山区的罗底尼克区的法尔·奥厄尔和拉波尼亚。归到这些“民族”一起的还有三个广大区域:上意大利或叫帕达尼亚平原、法兰西高地和下德意志,它们自愿地放弃了组成国家,或者溶合到邻近的国家中去。在“被遏制的民族”中我们却发现道道地地的民族悲剧。    问:这些民族同占领国有何不同?    答:歧视和在各种不同程度上    ——首先是在语言和文化上——整个吞并,还有经济侵略,有些人把这一点称之为国内殖民主义。布列塔尼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一个很富裕的大西洋的国家,由于合并到法国而变成一个不景气的地方,因为对这个地区的居民成批地进行了道道地地的“经济流放”。    除了三个最小的民族(曼岛、法尔·奥厄尔和拉波尼亚,全部居民才十万人)之外,现在我们来全面介绍一下欧洲的“被遏制的民族”:布列塔尼    塑料炸弹、罢工、同法国警察搏斗、封锁公路或铁路以及农民进军,无不时时刻刻使欧洲想起还存在一个布列塔尼问题。自从一五三二年布列塔尼公国被法国征服以来的四个多世纪中,一个独立的布列塔尼就不存在了,但是,一向被一种语言、文化和相似的经济状况所唤醒的“布列塔尼精神”今天仍十分活跃。    在法国革命前,布列塔尼以战争和造反从法国获得了明显的自治权:布列塔尼国会必须赞同巴黎作出的任何决定,但有关税收的决定仍掌握在布列塔尼手里。    但是,法国革命使得布列塔尼失掉了自己的民族性。应该记住的是,一七八九年的革命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现在布列塔尼的资产阶级已经“法国化”了,所以谁要是慎防地保持自己的民族性——农民和工人是这样——谁就被“殖民化”。布列塔尼在一个世纪内,从大西洋沿岸的一个富裕的工农业省,变成一块具有殖民地特色的大陆领地,成了法国的人力和原料的供应地。布列塔尼工厂从一八四○年到一八八○年几乎全部关闭了。这个大西洋的巨大渔场被抛弃了,只是在最近才被法国实行工业化。在上个世纪和一九四五年以后,农业经过两次有益的“革命”。但是,现在由于中央政府所实行的政策,农业已处在严重的危机之中。布列塔尼青年再次离乡背井,布列塔尼日益成了一个军事基地和旅游基地,但是,留下来的三百万居民(其中有百分之三十的人仍然讲布列塔尼语)越来越困苦不堪。(一)

第 3 版

1. 美报文章:《印度在孟加拉受到憎恨》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十月十三日刊登《洛杉矶时报》记者莱斯利从达卡发出的一篇文章,题为《印度在孟加拉受到憎恨》,全文如下:    在印度武装部队为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三年后的今天,这里普遍存在着对印度的敌对情绪。    印度和孟加拉两国官员还在说两国关系是融洽的,但是政府以外的大多数孟加拉人的态度中却没有反映出这一点。    看来很多孟加拉人反对印度主要还不是出于具体的引起不满的事情,而是不满意印度在亚洲次大陆的主宰地位,以及印度依仗它幅员广大而影响——即使不是控制——孟加拉国事务的能力。    在孟加拉国立国以前很久,也可以说在印度立国以前很久,认为是外来者主宰这一地区的情绪在这里已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现在,达卡一家左倾报纸的主编埃纳耶图拉·汗对孟印关系所下的辛辣的评语也反映了这种情绪。他说:“在主仆间不可能存在好的关系。任何想越过印度去同别国建立关系的行动都是不能容忍的。”    现在有些孟加拉人认为印度在一九七一年战争中的利益主要是割裂巴基斯坦,使印度得以在次大陆建立统治地位。埃纳耶图拉·汗说:“从基本上说,孟加拉国一方面是印度扩张主义的产物,另一方面是孟加拉民众的意志的产物。”    对印度感到幻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孟加拉国内部问题日趋严重。有些孟加拉人似乎认为,印度正如在孟加拉国立国时负有很大责任一样,今天也必须对孟加拉国的困苦境地负咎。同印度有牵连的最敏感的问题之一是印度境内离边界十二英里的恒河上的法拉卡水坝问题。这座水坝将在今年十二月份开始使用,届时将把恒河水分流入经加尔各答的胡格利河,目的在于清除加尔各答港的淤泥,因为淤泥把该港堵得不能行船了。    孟加拉人担心,这样一分洪,流经孟加拉国在孟加拉湾入海的恒河下游到旱季就会枯竭。虽然这种担心很可能是毫无根据的,但没有任何人能肯定法拉卡水坝使用后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而孟加拉国有些人将流离失所这一点倒是可以想象的。    印度官员们要孟加拉人放心,说恒河下游不会枯竭,尤其是因为孟加拉国现在有部分地区遭受了水灾。    印度南方一家报纸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代表了印度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这篇文章直截了当地说:“印度一直同情孟加拉国对水的需要,可是孟加拉国却还不大明白法拉卡水坝对加尔各答港,对增加胡格利河的流量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有些孟加拉人还指责印度政府鼓励从孟加拉国走私大米和黄麻。一个保守的估计是,走私的大米和黄麻的价值在五千万美元以上。印度官员承认有走私活动,但是不承认自己插了手,他们说,长达一千五百英里的印孟边界是看管不住的。    孟加拉国商人向印度走私原料是有其原因的,因为印度和孟加拉国货币的官方比价相平,但是印度货币的黑市价格要比官价高一倍。因此,他们把大米运到印度换取印度卢比,然后用卢比购买在孟加拉国买不到的货物,再把这些货物运到孟加拉国以加倍的价钱出售。    印度在这里感到担忧的一个方面是孟加拉国同印度的主要敌手中国的关系。虽然这两个国家还没有建立关系,但是,中国通过它的红十字会赠送了一百万美元以救济水灾,这是暗示它打算承认孟加拉国。许多孟加拉人认为,印度决不会允许孟加拉国同中国有密切的关系。一位孟加拉官员也作了这样的暗示。他说:“印度希望孟加拉国保持中立状态,不同别国建立有损于印度利益的关系。”

2. 布托结束访苏离开莫斯科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二十六日电】巴基斯坦总理布托今天离开莫斯科。他应苏联政府的邀请在苏联进行了正式访问。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二十六日电】布托对记者们说,巴基斯坦准备为进一步改善巴苏关系作出更大的努力。    布托对于他和苏联领导人的会谈表示满意。他说,在这次会谈中,我们取得了更大的相互谅解,我们希望已经创造了进一步改善苏巴关系的机会。    在谈到南亚次大陆的形势时,这位总理说,巴基斯坦方面将继续努力,争取完全消除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从而使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人民的和平、繁荣与进步能够得到保证。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五日电】题: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接见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    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今天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正在苏联进行正式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理布托。    在友好性质的谈话过程中,就发展苏联和巴基斯坦的关系问题交换了意见,以利于两国人民,以利于巩固和平和国际合作。还讨论了国际政局的某些迫切问题。    勃列日涅夫在谈到南亚次大陆的局势时强调指出,由于该地区各国的努力,这里已出现了向睦邻关系和互利合作的转折。苏联赞成变南亚为持久和平区。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五日电】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和巴基斯坦总理布托今天在克里姆林宫继续进行会谈。    讨论了进一步发展苏巴关系的迫切问题,以及国际局势的某些问题。

3. 印报消息:《看不到尼泊尔有会谈的愿望》

【本刊讯】《印度斯坦时报》十月二十四日刊登一条消息,标题是《看不到尼泊尔有会谈的愿望》,摘要如下:    印度和尼泊尔的关系由于尼泊尔人民在加德满都和其它城镇就锡金问题举行了反印示威而受到了损害,由于两国政府间缺乏有益的对话,看来这种关系实际上已经冻结了。    这里的印度官员认为,这些就纯属印度内政问题举行的示威是得到尼泊尔政府鼓励的。更糟糕的是,甚至在新德里发表了一些权威性的声明毫不含糊地表明了对锡金问题所持的立场以后,加德满都还没有认识到引起印度愤怒的原因。    这里感到有些吃惊的是,尼泊尔王国政府竟然看不到除中国以外,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对印度的感情表示尊敬。    尼泊尔的态度同印度的态度形成了尖锐的对比。印度对加德满都就流亡的尼泊尔大会党领导人和在移居印度的尼泊尔人中的大批支持他们的人提出无理要求都是非常关心的。很显然,只有建立接触来安排一系列高级对话之后才可能出现突破。所传过去向外交秘书克·辛格发出的邀请现在又重新发出一事已得到这里的证实。但是,看来新德里并不认为加德满都迫切希望举行认真的对话。因此,克·辛格之行不可能很快实现。    已经要被召回国述职差不多有一个月的印度驻加德满都大使拉斯戈特拉无定期留下来。印度驻尼泊尔的合作代表团团长考尔上周已同拉斯戈特拉会合。政府也要求考尔在没有接到具体的指示之前推迟他返回加德满都的时间。

4. 阿拉伯外长会议通过巴解放组织所提建议

【路透社拉巴特十月二十五日电】巴勒斯坦人士在这里说,阿拉伯各国外长今天同意建议,明天在这里开幕的最高级会议必须重申巴勒斯坦游击队领导人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代表。    这些人士说,所有阿拉伯代表投票赞成这项建议,约旦除外,它正式保留它的立场。    这些人士说,今天上午的这次投票——是在采取严格保安措施的拉巴特希尔顿旅馆的一次秘密会议上进行的——是应埃及、叙利亚和南也门人民共和国的要求进行的。    约旦人士说,他们反对这项建议中的一个修正,这个修正说,以色列放弃的任何巴勒斯坦领土应由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管理,而不是简单地归于巴勒斯坦人民。    【路透社拉巴特十月二十五日电】阿拉伯外长们一直工作到今天凌晨,以避免约旦和巴勒斯坦突击队在阿拉伯最高级会议开幕的前夕发生公开分裂。    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威胁要退出外长预备性会谈之后,展开了一系列紧张的活动——举行秘密会谈并秘密通电话。    代表们同意在今天上午格林威治时间十点——阿拉伯领导人开始他们的第七届最高级会议前的最后一天——再次开会。    【法新社拉巴特十月二十五日电】在阿拉伯最高级会议筹备会议通过了承认巴勒斯坦人民有权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下,在任何一部分解放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一个独立的民族政权的“历史性建议”之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正式发言人米泽尔于今天下午表示他的组织感到满意。    米泽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除约旦代表团外,所有代表团团长都赞同巴勒斯坦的草案。

5. 约驻摩大使谈约反对关于巴解放组织的决议

【法新社拉巴特十月二十五日电】约旦驻这里的大使阿马拉今天说,约旦反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决议,有四个理由。    这个问题被阐述的方式除了投赞成票外没有留下任何选择的余地。第二,约旦得到超级大国的“正式情报”,即以色列决不会把西岸让给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第三,西岸的一半人口,即九十五万巴勒斯坦人,是国王侯赛因王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四,约旦认为,应该在联合国的保护下在西岸人民中间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这个地区的前途。这位大使说,国王侯赛因会接受这样一次公民投票的结果,不管它如何。    【美联社拉巴特十月二十五日电】阿拉伯外长会议今天发生了重大危机,约旦坚决投票反对任何把约旦河西岸归还给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动议。    二十个阿拉伯国家的外长投票支持一项将剥夺侯赛因国王对以色列一九六七年占领的西岸拥有主权的决议草案。    约旦驻摩洛哥大使阿布·阿马拉会后对记者们说,他的代表团投了同赞同这个动议的多数代表团相反的断然否决票。

6. 美联社报道说:萨达特将安排阿拉法特同侯赛因会晤

【美联社贝鲁特十月二十五日电】来自开罗的消息说,埃及总统萨达特将继续为巴勒斯坦游击队同约旦之间实现和解作出努力,并将设法为阿拉法特同侯赛因在拉巴特安排一次会晤。埃及官方通讯社中东社援引萨达特的话说,必须首先解决它们的争端,然后才能为解决阿拉伯—以色列问题采取进一步行动。    萨达特说,为了使日内瓦会议取得成功,巴勒斯坦人同侯赛因必须举行一次会晤。

第 4 版

1. 时事社报道:《二阶堂否认首相有下台想法》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六日电】题:二阶堂长官再次否认首相有下台的想法    二阶堂官房长官二十六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再次否认了一部分人流传的田中首相将提前下台的说法。他说:“(首相)根本没有下台的念头。面临着出访和美国总统福特访日,(认为田中要下台)在国际上也是违背常识的。在田中首相那里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位长官发言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在官邸会见了已结束同前首相佐藤会谈的田中首相,询问下台之说是否属实。首相说,“没考虑那种事。也没同参议院议长河野和前首相佐藤谈论那种事”。而且,首相感到意外地说:“河野议长为什么谈那种事呢?”    二、不过,有这样一种认识,即认为政局迎来了严重的时期。在国会临时会议上将向国民说明对《文艺春秋》的报道问题的想法,今后的处理方法,要看在野党的态度而定。    三、首相想在回国后改组内阁,以新内阁参加国会临时会议。关于福特总统访日,没有变动,当前的政治日程不变。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十月二十六日在第一版显著位置以《首相不会轻易退下去》为题报道:    据最接近田中首相的亲信二十五日晚透露,首相在当天晚上说,“尽管会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既不会轻易退下去,也无意辞职。”    现在,进攻者(福田、三木派等党内反主流派、在野党)想必也很困难。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十月二十六日消息:    面临二十八日出访的田中首相,二十五日午后,先后同前尾、河野众参两院议长进行会谈。特别是在同河野议长会谈时,(田中)强调说:“因为美国总统福特是我邀请的,所以无论如何也必须接待”,“我没有考虑自身的问题”,河野感到(田中首相)已下决心“提前下台”。    河野议长在同田中首相会谈后,在议长公邸会见记者说:“首相深感事态的严重,似乎已经下了决心,十一月的政局将是严重的”。

2. 日本《每日新闻》记者自广州报道:《广交会交易谈判开头不旺,不景气的影响很大》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月二十日刊登该报记者山本展发自广州的电讯,标题是《广交会交易谈判开头不旺,不景气的影响很大》,摘要如下:    中国出口商品秋季交易会(广州交易会),自十五日开幕以来已将近一个星期,不过,这次却不如以往,交易谈判开头不旺,使人感到了世界性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开幕前人们注意的是美国的动向,估计它参加的人数将比春季交易会时参加一百人增加一倍。但据在交易会会场前面的东方宾馆设置了办公室的美中联络处(事实上的大使馆)说,眼下只有四、五十人,在会期中间可能超过三百人。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商人都因交易谈判不顺利而皱紧眉头,想要到香港去过一、两个星期,然后在会期的后半段再回广州进行交易谈判。    这表明,对美国来说有吸引力的商品少,出口商品在价格方面也谈不妥,双方都勒紧了自己的钱包。美国的目的主要是推销化学制品,而中国方面则认为化学制品的国际行情正是对雇主有利的时刻,所以交易谈不妥。    同日本进行的交易谈判,虽然钨、锑、无烟煤等矿产资源的价格似乎提高了,但商品量最大的轻工业制品、美术工艺品等则按不同品种降价了百分之二、三十。尽管如此,交易谈判的进展还是迟缓的。据日本人士说,中国以欧美的雇主为对手,生丝的出口价格似乎降了百分之三十多,日本由于国内景气恶化,停止购买中国产生丝,这对中国来说是相当大的损失。同日本之间,除了眼下已经谈妥的购买大豆、家畜饲料等农产品和翡翠、玉石等宝石类之外,正在进行出口电子工业器械、工作器械等的交易谈判。美国在这方面也非常热心,医疗器械的交易谈判似乎不久就能成交。    但是,支配交易会的整个气氛并不十分明朗,当然,如果今后中国方面采取果断措施则又当别论,但在有关人士中间,占上风的看法是成交额能够落实到春季交易会时的两亿美元就算很好了。

3. 《产经新闻》报道:《田中首相决心解散国会》/时事社报道:《椎名谈首相不考虑解散国会和总辞职》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十月二十六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一则消息,标题是《田中首相决心解散国会,时机将在福特访日后召开的临时国会的一开头;党内外必将对此表示反对》,摘要如下:    田中首相为了打开政局,看来正在下重大决心,要求十一月下旬福特总统访日后,解散众议院,以取信于国民。由于首相下了决心,政局将一直紧张下去。    问题在于,首相要解散国会的这一强硬的决心,给党内外带来的冲击和对此而产生的反动,会以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党内反主流派中,有人说如果田中首相采取解散国会、实行大选这一非常手段时,将不惜分裂党,成立保守新党。因此,政局将围绕着首相的这一强行突破的政策发生激烈动荡,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福田和三木两人,是否要成立新党,完全不能预测。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解散众议院的时期,将是在福特总统访日后,十一月下旬临时国会一开会的时候。因此,内阁改选将不久实行。内阁将以现在的阵营,原封不动地迎接大选。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六日电】题:椎名副总裁谈同首相的会见,不考虑解散国会和总辞职    自民党的椎名副总裁,二十六日会见记者,就同一天早晨同田中首相的会谈说:    一、我想,田中首相现在没有考虑解散国会和总辞职。我以为,内阁改组后举行国会临时会议的那种方针没有变。    二、(对于改组是在福特访日之后还是之前的提问)可以设想是介于两者之间,譬如可以料想党的领导人的人事安排在福特访日之前搞,而改组在福特访日之后进行。    三、参院议长河野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了什么我不知道,但仿佛并非说了那么重要的话。    四、当我问及是否存在(《文艺春秋》报道中所列举的)事实的时候,田中首相说:“不会有那种事。”

4. 香港《大公报》文章:《“女权运动”冲击英语》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月二十二日刊登龚念年一文,题为《“女权运动”冲击英语》,摘要如下:    在美国,“女权运动”正在向着语文领域进军。有些人为了主动地提倡和拥护“妇女解放运动”,也有些人为了被动地适应这一运动所造成的客观趋势,在他们的讲话和写作中,开始出现了一些创新字和修改字。    最新的例子是有人正式提议,在男性和女性的代名词之外,增添合性(Unisex)的代名词。所谓合性,就是它不分男女,既能用于男,又能用于女。    具体来说,新的建议主张,在He(他)和She(她)之外,创造一个新字Ne,作为代表两性的第三身单数。    英文的He字,有Him、His的变化,She字也有Her、Hers的变化。所以这个建议的提案人又提出,要使Ne字同样具有Ner、Nis的变化。    这一情况,与前几年出现的新字M’s相同。提倡妇女解放运动的人认为,称呼男人为Mr.(先生)既然分辨不出这个男人为未婚或已婚,那么,为了享有平等地位,女人方面也应当同样有这样一个不表示婚姻状态的字,而不应特别以Mrs。(夫人)或Miss(小姐)这两种不同的称呼来确定其婚姻状态。这个不表示婚姻状态的字,便是M’s。人们只要一听到某位女士在介绍自己时,自称是M’s某某,便知道此人必是女权运动者。在中文里,好在还有“女士”两字来应付M’s的翻译需要。    正式提倡Ne.Ner.Nis这一套新代名词的文章,刊载在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十月份最新一期会报中,这不是一份刊登游戏文章的刊物,而有其学术地位。写这篇文章的人,是该协会的前任执行秘书长弗莱德·威廉斯,此人在职时专门负责掌管教程,他主张将这一套新字在全部教科书里使用。    发表这一主张,当然也得有明确的根据和理由。威廉斯提出的理由如下:在当前的英语里,因为没有一个合性代名词,在有必要兼顾男女两性时,限定用男性代名词来代表,所以语法构造上表现出大男子主义,轻视女性的存在。例如:在英文“人人为之感动,掏出了他(his)的手绢拭泪”这句话中,仅管“人人”之意思中有男有女,可是在正式文法中,一定要写为“他的(his)手绢”,而不能写为“她的(her)手绢”,这就充分表现了女性从属于男性。为了免除这一不正倾向,最好的办法是改用新字,写为推出“nis手绢”。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同意这一意见。威廉斯这篇文章发表后,马上就有了反论。    “大男子主义”的表现不仅出现在文法上。就是英文的单字中也同样存在。这样一来,文法固然要改,单字的串法也要发生变动。《大公报》英文版九月十三日刊登的该版美国通讯员朱里安舒曼(中文译名舒子章)的报道,很生动提到他的“烦恼”。    舒子章在一九六三年离开美国,其间虽也有时回国,但这十几年来长期留在国外。最近他回到旧金山,发现美国自从六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五万个新字汇,再有的,便是不合乎女权运动的字出现的变化。    例如,Mankind(人类)这个字,字头的Man,是男人,而非女人,被认为是歧视女性。所以这个字要避免,改用“HumanBeings”或“People”。又如Man-made这个字汇,意为“人造”,可是它又是由“男人制造”两字所组成,不包括女性,所以这个字汇也要避免,改用“Synthetic”或“Artificial”。    总而言之,在英文中,Man(男人)这个字,过去常作为人类的全体来使用,今后避之则吉。为了免得女权运动者发动不看某一作者的作品或某一种报刊的抵制运动,不管是老资格或新入门的作家,还是审稿严格的编辑,现在都是步步为营,不让“Man”字不适当地出现。Manpo-wer(人力)要改写为Workforce,Man’sachievements(人类的成就)要改写为humanachievements。    在舒子章的描述中,美国的男男女女对于这一套文字上的男女平等运动,看法有多种多样。就是那些最坚决主张“妇女解放”的人,也有时觉得做得太过了,例如有些妇女把his-tory(历史)写为herstory。”    文字和语言总有个约定俗成的过程。美国有一部分用字在随着“女权运动”在变化,这种变化站不站得住脚,要看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是否能够接纳,所以,总要经过多一点的时间,才能获得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