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10-23

第 1 版

1. 丹麦首相哈特林谈:毛主席周总理同他的会见

【法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一日电】丹麦首相哈特林今天对这里的外国记者说,他发现八十一岁的毛泽东主席和七十六岁的周恩来总理,在身体和脑力两方面都很好。    哈特林同总理在上星期六曾在北京一所医院里会晤了半个小时,星期天又同主席会晤了将近一个小时。    哈特林说:“毛泽东非常智慧,思路清晰,很有风趣,十分了解情况。”    哈特林说,已生病五个多月的周总理在谈话时思路“很清晰”,“谈话总是很中肯,并且很了解情况”。    哈特林接着谈到在他同毛主席会谈时所讨论的一些问题:    ——欧洲问题以及丹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形势。    ——中国在人民共和国建国二十五年来的国内发展。    ——世界和中国总的前景以及发生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    【安莎社北京十月二十一日电】丹麦首相哈特林二十日与毛泽东主席举行了一个小时的会晤,他说毛泽东主席消息很灵通,充满智慧,很幽默。    哈特林说,他与“现时代的伟人之一”的会见,对他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个人经历。    他对陪他访问的斯堪的纳维亚记者们说,他与毛的谈话是很有学识的。    中国总理周恩来十九日在他在医院的房间里接见了哈特林。总理和首相就欧洲的关键问题交换了意见。    哈特林今天在这里为来自欧洲共同体国家的记者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人赞同丹麦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员。    他又说,虽然中国对欧洲的政治合作和安全问题极感兴趣,但是它对与苏联搞缓和的可能性是怀疑的。    还获悉,哈特林星期六与毛的妻子江青——政治局委员——以及其他中国官员举行了会晤。他与江青的谈话比人们预料的时间长,主要谈及音乐、文学以及两国间的文化关系。    【美联社哥本哈根十月二十一日电】哥本哈根《贝林时报》今天说,丹麦首相哈特林二十日会见了毛泽东,发现这位八十一岁的中国领导人“身体健康、精力旺盛”。    陪同首相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这家报纸的主编尼尔斯·诺尔伦从北京报道说,毛和哈特林进行了“生动的、很有学识的、范围广泛的意见交换”。    哈特林说,毛对国际局势以及丹—中谈判的情况很了解。他又说,毛言语十分清晰,很幽默。    他对记者说,毛向前走了几步迎接他,“用双手”与他“有力地握手”。尼尔斯·诺尔伦援引哈特林的话说:“他的步伐不是一位老年人的蹒跚的步伐,而是一位令人起敬地度过了八十一岁高龄并且仍然十分敏锐的人的步伐。”    【法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一日电】丹麦首相哈特林对中国的访问的结果,是今晚在这里签订了一项双边海运协定和交换了成立一个混合经济委员会的换文。    哈特林在协定签字以后举行宴会,他在宴会上强调说,某些分歧绝不会减少他在中国进行的会谈的友好和有益的本质。    观察家认为,他所提到的分歧牵涉到欧洲的缓和以及能源危机的后果——中丹会谈中进行了长时间讨论的两个问题。

2. 美参院国内安全小组委员会公布的一份报告说:苏大规模扩军同时鼓吹裁军以削弱美国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十七日电】参院工作人员的一份研究报告说,苏联正在继续一面大规模扩充军备、一面加强裁军宣传运动以削弱美国。    这场宣传运动的结果是已经达到了第一个目标,就是在一九七二年签署了第一个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其余的目标是:通过使驻欧美军大量撤出而削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达成欧洲安全协议从而巩固德国的分裂状态和共产党在东欧的势力。    这份工作人员研究报告是参院国内安全小组委员会在今天公布的。    研究报告提供了关于伊斯特兰所说的格列奇科元帅“巨大的个人重要性”的证明材料。    伊斯特兰说,西方的苏联问题专家证明格列奇科是支持苏联扩充军备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格列奇科这个人身上,我们发现苏联政策的一切基本要素都显示和统一起来了,这些要素就是扩充军备、实行扩张主义外交以及展开宣传运动,以便在鼓励自由世界国家中几乎昏昏欲睡的安全感的同时签署和达到将危害西方防御能力和破坏西方团结的协议和目标。”    这项研究报告说,苏联的裁军宣传从来没有批评过苏联的军事开支,却说美帝国主义是世界上进行侵略的主要根源。    报告说,这项宣传运动涉及到自勃列日涅夫以下的苏联领导人的公开讲话、莫斯科向世界各国的广播、莫斯科出版的国际性刊物以及美国的共产党报刊。

3.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七四年苏联军事战略的发展》

【本刊讯】西德《今日安全政策》季刊第三期发表联邦国防军少校、汉堡联邦国防军军事指挥学院安全政策讲师克劳斯—迪特尔·施瓦茨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一九四五至一九七四年苏联军事战略的发展》,摘要如下:    尽管苏联的战略观点有由多种条件决定的特殊性,但是注意到最近事态发展的许多观察家,仍然有充分理由主张以下这一论点:苏联军事战略表现出同美国军事战略令人惊异的类似性。现代核武器技术的客观条件,事实上已经使共产党战争理论的意识形态前提失去了锋芒,并促成了苏联军事战略逐渐适应核武器和火箭武器时代战略环境的过程。所以核逻辑证明是十分强制性的,它使核威慑的敌对各方服从于一种行动和反应的机械过程,这种机械过程导致双方在战略理论上的对称,最终甚至在双方生存利益方面导致一种核伙伴关系。这种现象在最近的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以及在一九七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关于避免核战争的条约中都得到了证实。到赫鲁晓夫下台之前的发展情况    在苏联战略思想的发展中,政府的更迭(同美国一样)是重要的休止点。直到赫鲁晓夫政府垮台之前大致可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直到一九五三年的斯大林时代    两个世界大国主要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来确定其军事战略的方向。双方都处于从常规(战争)的设想向核子战略过渡的阶段。    这一阶段苏美战略的图表总括起来可以描写为一个虽然是非对称的,但却是互为补充的要素表:    一九五○年    美国核垄断核威慑(俄国城市起人    质作用)过高估价核武器过低估计常规武器的基    础    苏联常规武器优势常规武器威慑(欧洲起    人质作用)贬低核武器的重要性过高估价消耗战略第二阶段:直至一九六四年的赫鲁晓夫时代    两个世界大国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拥有原子弹、氢弹和运载工具,第二,它们都非常怀疑常规武装力量的价值,第三,它们的战略理论十分相近。    苏联的大规模报复理论的说法是由赫鲁晓夫本人决定性地参与拟订的。并且受他关于威慑的看法的影响很大。    赫鲁晓夫认为,与美国发生战争是不太可能的,这种战争如果发生的话,将是一场世界走向末日的灾难,将是一场短时间的战争,并且不会有胜者,而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庞大的常规武装力量必要性越来越小,就是说,可以大量削减常规部队的财政费用;这不仅是威慑,而且同时也是一种以最低程度的解决办法为基础,以最少的花费,达到尽量大的火力效果的“最低程度威慑”(百万吨级的炸弹,超级火箭)。    如果比较一下一九六○年左右苏联的战略方案和美国的威慑理论,可以看到,当时的战略图表就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性:    一九六○年    美国过分提高核威慑战略空军是威慑的主要    武器(先是轰炸机,    后为火箭)少量的常规部队通过“大规模报复”的    威胁防止全面战争通过程度不同的“大规    模报复”(战术核武    器)防止有限战争批评“新面貌”    苏联建立战略上的相抗衡的    威慑优先搞战略火箭部队,    修改传统的苏联战略减少常规部队原子战争的可以避免性有限战争:核逐步升级    的不可避免性批评“核拜物教”(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对赫鲁晓夫“最低限度威慑”的批评    苏联的军事理论家在批评赫鲁晓夫的战略概念时发生了原则上不同的两种意见之间的公开争论。一方面,所谓的“现代派”主张彻底使用和利用现代的技术,因而同时要求大量削减常规的武装力量,以利于优先建立战略武器系统,甚至明显地减轻国家预算的负担;另一方面,保守的军人(“传统派”)——他们都是一种虽经修改、但仍旧基本上以常规为方向的消耗取胜的战略的支持者——强烈反对削减任何部队。赫鲁晓夫自己决定了这场争论的结局。不过,他付出的代价是使全体陆军将领都感到迷惘。    第二,一个重要得多的问题是苏联威慑的可信性问题……    第三,对进一步制订苏联的军事战略来说很重要的一个批评的论据是军人们所担忧的这一问题:如果威慑失灵,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类似在美国,那些批评苏联版的大规模报复理论的人要求建立更多的常规部队,即所谓“数百万人”的武装部队。但同当时美国政府相似,赫鲁晓夫对这种批评也不大重视,一般地说,他是把导弹和原子弹基本上看成他的“实力政策”的工具,并且也不大过问如何从军事上有意义地使用这些武器的,因为他相信核战争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威慑和防御的关系这个已提出的问题没有澄清。战略问题辩论的最新发展    仍然有待澄清的问题是,苏联对于战略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即目前的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时代的军事战略阐述的含混不清和自相矛盾之处,是否有了改变。情况是没有改变。而且苏联党的新领导到目前为止已经很引人注目地摆脱了战略辩论,其结果是:过去几年来,这种辩论的吵嚷声大大减弱。赫鲁晓夫的继任人显然受下面的愿望支配:不要用他们的前任那样的干涉来扰乱军人,因此他们就避免了明白摆出他们对苏联战略和防御政策的看法或观点。由此立即产生几个后果:政治领导不再公开地、直接地插手战略讨论,从而把这个阵地让给了军官们。这并不意味着军人对政治的影响比过去大,但是这意味着军人的战略辩论完全在自己内部进行。这又产生以下后果:一种今天从发展倾向上可以观察到的、部分武装力量专有的特殊利益在滋长;战略武装力量的优势相对化了,这有利于形成各种武装力量的相对均衡;不同的战略观点和意图有相对的普遍性;最后,这种“既要—又要”的态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提出了这样一个总的军事要求:苏联武装力量必须准备进行任何一种战争并且必须打赢任何一种战争。看来,这是各种未得到澄清的观点的妥协方式。    这些提高了的军事要求钱更多。前几年显然可以轻易地使苏联党的领导相信,尽管通常是长期性的资金缺乏,花费更多防御费用以维护军事安全,是必要的。既然在苏联的思想中,除了致力于某一种军事“优势”以外,没有任何衡量“军事安全”的明确标准,既然政治领导今天不同于赫鲁晓夫时代,他们热衷于对军人抱最克制的态度,那末,他们就只好设法尽可能满足武装力量一切“消费方面的要求”。    我们可以举出的暂时的结果是:今日苏联对目前流行的军事战略没有统一的概念,在赫鲁晓夫时期至少还有一个“统一的军事计划”。但是从根本上讲,人们正在寻求一种适合核大国角色的“专利计划”,这种计划满足苏联战略政策的不同要求,并且不分威慑和防御,把战略概念的各个部分组合起来而有利于苏联。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一九六五年的第三阶段1、战略武器苏联人自一九六五年以来把整个核爆炸吨位增加了三倍,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增加了四倍,洲际弹道导弹增加了五倍。从而苏联人与美国人势均力敌了;苏联人用数量的优势弥补目前还存在的质量上的劣势(准确性和多弹头技术)。最近可以观察到这样的趋势,即苏联人显然不再扩大其洲际弹道导弹的潜力,而只是用更现代化的型号来代替,建造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的计划仍旧继续执行。因此看来在俄国战略军备计划方面不可伤害性的原则也占了上风。    总的可以说,苏联今天在核战略方面已做到了与美国旗鼓相当,俄国部分地用数量的优势拉平了美国在质量上的优势。自一九七一年以来可以观察到的建造火箭的计划放慢,目前在有力地进行的掌握多弹头技术的努力和不可伤害性的改进,这些都说明,苏联人是和美国人同样地解释核均势的规则的,这就是说,他们想和美国人一样在政治和军事上使用自己的核实力。2、苏联的地面部队和陆战方案    苏联自一九六五——一九六六年以来在中欧和东欧(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扩充军备情况大体如下:    苏联师的数目从二十二个增加到二十七个。在同一时期,北大西洋组织武装力量在中欧和北欧盟国武装力量地区从二十八个师缩减为二十四个师(华沙条约组织总共五十八个师)。    苏联主战坦克的数目同时从六千五百辆增加到一万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分别为六千五百辆和一万七千辆)。    空军战术作战飞机的数目也增加了一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各为一千九百架和四千三百架)。    苏联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地改进了:改用T—62型主战坦克几乎已完成;机械化步兵师配备了新的增加了百分之三十的装甲运输车;后方勤务的运输能力大大加强;工程部队的渡河效能由于有了新的器材而增大了。    同时部队的火力大大加强:(1)炮兵部队增加百分之五十。(2)装甲和步兵部队的火炮增加一倍。(3)步兵团的装备由臼炮改为榴弹炮,于是炮兵射程增加一倍。(4)步兵营的臼炮增加百分之一百。(5)装甲部队的多管火箭筒的潜力提高了百分之一百。(6)由于更多地引入“萨姆—7”式和“萨姆—6”式武器系统,防空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在一九七二——一九七三年冬天,苏联领导进一步加强了它们在中欧的军事优势,增调部队来加强其驻军,以及用T62型坦克替换至少一千辆T55型坦克。但是已经退役的坦克并未撤走,而是在当地库存起来。    完全撇开苏联目前进行缓和与裁军谈判,同时又不断地扩大军事优势这种十分可疑的态度不说,问题是,应怎样估价苏联人增加了的常规力量。夸大减少了的西方“安全的形势”肯定是不适当的。看来值得怀疑的是:苏联人是否可能设想,在欧洲可以打一场非核战争,尤其因为他们知道,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在短时间内被迫首先使用核武器。就这点而言,战斗力还没有改进到使地面武装力量适应于进行一场长期的常规战役的程度。但是据雅库鲍夫斯基元帅说,他们已经获得了“进行一场使用或不使用核武器的军事战役”的能力。苏联打地面战的想法和作战实践,并不因此而有了原则的改变。苏联人在欧洲战区作战的设想过去和将来都是打原子战;因此改进了的常规武装力量不是代替物,而是一种附加物。    苏联人现在拥有一种军事上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允许他们在战略威慑以下的冲突的任何一级上进攻性地进行战斗。他们显然看到了常规部队作为可以使用的强权手段的好处,只要尊重恐惧平衡的规则,就可以冒最小程度的自我毁灭的风险加以使用。一场全面的战争在苏联人眼中肯定也是显得不太可能的;只有为防御使用他们的洲际导弹才是可信的,但是,在事实上不起威慑作用的任何地方,首先在那些国际政治的柔软地区,常规部队可以用来充分利用机会:在欧洲,如果美国的威慑保证变得不可信的话;在近东,在亚洲,最后还有在世界大洋上,在那里常规的陆海军是用来示威性地支持俄国政策的全球利益的。苏联的军事战略:威慑还是作战?    最后,如果把美苏的战略概念相互比较一下,那末纯粹从外部只能看出微小的区别:    一九七○年美国苏联有把握的摧毁能力有把握的摧毁能力战略有效性战略上的对等灵活反应灵活反应适当的常规武装力量占优势的常规武装力量    然而,从上述美苏军事战略之间的差别中可以看出:    (1)苏联人把他们的军事战略考虑的重心移向作战的进攻性因素,而美国人近来更着力强调一种所谓“现实主义”威慑的防御性因素,并作出一切努力从技术上完善战略潜力来增强自己的威慑能力。    (2)美国人和苏联人对军事实力的政治利益的评价是不同的。美国人在越南懂得了军事力量不再能那末容易地变成政治力量。与此相反,莫斯科看来是从这样一种设想出发,即武装力量的加强会导致政治影响的扩大。在对军事力量和能力的这种截然相反的估价后面,可能隐藏着国际政治今后不稳定和困难重重的根源。    (3)现在,美国的灵活反应战略有一种苏联式的说法。美国人当然只是从防御的角度来理解这种战略,而俄国的常规武装力量却是这样来衡量大小的,即不仅能在防御时有效地作出反应,而且在进攻时也能有效地采取行动,同时又不冒自毁于核武器的风险。    (4)美国人和苏联人今天把军事安全的原则作为其军事战略考虑和军备计划的基础。但两者对此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第 2 版

1. 福特说在他赦免尼克松的问题上没有幕后交易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十七日电】福特总统今天亲自对进行调查的国会议员们说,在他对尼克松给予有争议的赦免的问题上没有幕后交易。    福特在众院司法小组委员会的意见听取会上一开始就宣读了一篇很长的声明,这项声明由电视台和电台向全国作了广播。他在声明中说:    “我向你们保证,从来没有在任何时候达成过关于如果尼克松先生辞职,我变成总统,就给予他赦免的任何协议。”    福特详细叙述了他当时作为副总统在八月一日和二日同尼克松的白宫总管黑格和尼克松的辩护律师圣克莱尔所进行的多次接触的情况。    福特说,在八月一日同黑格举行的一次四十五分钟会议上,尼克松的总管研究了各种选择,其中包括:“总统是否可能赦免他自己的问题……赦免同水门事件有关的各种被告,然后赦免他自己,然后辞职……”    福特说:“黑格将军希望我对各种行动方针发表意见并表明我对辞职这种选择的态度。但是,他表示,他没有提出其中任何一种选择。”    总统说,他在八月二日上午八点后不久会见了圣克莱尔,圣克莱尔告诉了他一些马上就要透露的新情况,这位律师认为,这些新的透露“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以至于众院进行弹劾将是肯定无疑的,而参院加以定罪也是非常可能的”。    福特说,他过去认为现在仍然认为:“对前总统起诉和审讯将会是对他的健康的严重威胁。”    福特说,起初,他给予赦免的动机“是为了改变我们国家注意的焦点”,他还说:“我打算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把我们的注意力由追究一位下台的总统,转向处理一个上升的国家的各种迫切需要。”    福特回顾了他自己经常公开讲的话,即至少直到八月一号以前他一直认为尼克松是无辜的,他接着说,同黑格的一系列戏剧性的会议打乱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并使他面临着他可能要马上和突然地变成总统这种非常现实的可能性。    他说,八月一日凌晨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会见了黑格。    “我被一般地告知了”由于定于八月五日向美国地区法官赛里卡提供的“新的录音带证据而产生的担心”。    他叙述说:“我被告知,可能有一些证据,一旦被众院透露,就很可能使表决转向赞成弹劾。”    福特接着说,当天午后不久,黑格要求“尽可能迅速地”举行另一次会议。    福特说,两人在下午三点半左右凑到一起,“只是到那个时候,我才获悉即将提交给塞里卡法官的录音带之一记录的一九七二年六月二十三日那次谈话的破坏性性质……”    福特说:“他的谈话的基本内容是,就尼克松总统来说,新透露的内容将是破坏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根据他从录音带记录的谈话中所获悉的情况,他希望了解,我是否作好了准备在很短的时间内承担起总统职务,以及我是否愿意对总统现在应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    福特讲道,黑格想了解他对局势的估价,他们还讨论了白宫人员认为是尼克松可能采取的方针的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办法。

2. 葡总统访美 美葡发表联合公报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十七日电】葡萄牙总统戈麦斯将军今天抵达华盛顿,来同福特总统和国务卿基辛格举行会谈。这位总统是从纽约来这里的。    【法新社华盛顿十月十八日电】国务卿基辛格今天说,在葡萄牙的一个比较左倾的政府掌权以后,对于美国继续使用位于大西洋中部的葡属亚速尔群岛上的基地一事,现在还用不着担心。    他是在今天上午同葡萄牙总统戈麦斯会谈之后说这番话的。    【美新处华盛顿十月十八日电】下面是白宫在葡萄牙戈麦斯总统会见福特总统后发表的声明全文(本刊有删节):    美国—葡萄牙联合公报    葡萄牙共和国总统戈麦斯阁下应福特总统的邀请于十月十八日访问华盛顿。戈麦斯总统在外交部长苏亚雷斯博士陪同下同福特总统和基辛格国务卿举行了会晤。    戈麦斯总统根据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概述了葡萄牙政府在恢复葡萄牙的公民自由和政治自由以及为恢复民主而奠定基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谈到了导致几内亚—比绍独立的谈判,并且解释他的政府要使其余的海外领地自决和独立的计划。他重申了他的政府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承担的义务,和它同美国发展更密切的联系的愿望。    福特总统表示赞赏葡萄牙领导人在答应很快举行自由选举以恢复葡萄牙的民主方面,和在使葡萄牙的海外领地的人民得以享受自决权和独立方面所表现出的政治家风度。他高兴地注意到戈麦斯总统重申葡萄牙对北约组织承担的义务,并且表示他相信美国和葡萄牙之间的关系将变得越来越密切。    他们一致认为,两国应该继续和加紧就在亚速尔群岛的合作问题举行谈判。

3. 美联社报道:福特十五日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美联社堪萨斯城十月十五日电】福特总统十五日向未来的美国农场主组织发表的讲话全文如下(本刊作了删节):    一周前,我曾要求国会和美国人民协助我恢复经济活力、缓和通货膨胀以及节约能源。我曾建议采取一些具体而紧急的行动。    我今晚可以报告大家,美国人民作出了热烈的响应。一次公民大动员已经开始了。    有人说,我没有要求国会和全国啃子弹(指做难以做到的事——本刊注)而只是拿出一块松软的甜点心(指容易做到的事——本刊注)。这个,我已经要求国会把它为联邦政府雇员增加薪水百分之五点五一事推迟三个月,这本来可以节约七亿美元税收。国会却连这块“松软的甜点心”也不愿吃。他们对于我最近发表的咨文中提出的其他“松软的甜点心”也还没有表现出多少胃口。但是,如果他们不喜欢我的菜单,我可能再端出嚼不动的火鸡来。    我要求未来的农场主们对他们本身、对我们政治制度以及对我们自由竞争的经济抱有信心。    我上周向国会发表的讲话中的重点的第一项是粮食。在一场反通货膨胀战争中,农场主是前线战士。为了制止粮价上涨,我们必须生产更多粮食。我要求每个农场主播种全部面积。    上星期六反通货膨胀公民行动委员会的二十二名成员在白宫同我举行会议。让我强调下述这一点:这是一个自愿的工作委员会,是处理一个非党派问题的完全的非党派组织。它将设法动员美国同通货膨胀作斗争和为节约能源而斗争。    我对这个委员会的成员组成情况,对它能代表美国的各个阶层有深刻的印象。    它在上星期六采取的第一批行动之一是提出十项建议,推动我们大家都来同通货膨胀进行斗争和节约能源。    我在今晚把该委员会的十项建议向你们转达。    委员会的第一项建议:使预算工作恢复正轨。使家庭预算保持平衡,并且期望我们的政府官员也这样做。    关于委员会的第二项建议,委员会的波特主席是这样对我说的:学习如何精明地使用信贷。推迟不必要的借款,等待利率下降——而利率是会下降的——你在第一次付款时尽可能多付,并且尽快地偿清。当然,不论买什么东西,最便宜的办法是支付现金;但是,精明地使用信贷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来说是重要的。    第三项建议:尽可能多地储蓄    ——注意使你的钱增多。    我已要求财政部研究一下是否可能发行一套新的立即制止通货膨胀公债。    第四项建议:节省能源。节约燃料,解除短缺的供应品受到的压力。委员会提倡遵守每小时速度以五十五英里为限的规定,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和合用汽车,多走路。    俄勒岡州希尔兹博罗的史蒂文斯一家来信说,他们正在修理自行车以出外办事。他们还少用电气器具,不用恒温器和关电灯。    委员会的第五项建议是针对企业界和劳工界的。建议要求他们不要把物价或工资提高到超过成本或劳务绝对需要的程度。    第六项建议:帮助抵销工资的增长,坚持在你们——自老板以下    ——工作的地方提高生产率。总之,多作一些努力,少浪费一些时间和原料。    第七项建议:我们使节约成为流行的事情。买东西要明智,去找便宜货买。    第八项建议:要求美国人同别人一起作出努力来取消使商品和劳务价格保持高昂的过时的条例,并实施提高效率、增进健康和安全的条例。    委员会的第九项建议是:自己干。为你们自己在你们的居民区内搞胜利菜园。把别的“自己干”的技术也汇集起来。    密执安州苏圣玛丽地方的五年级学生雅各布森写信给白宫说:“我们种植自己的菜园,这样,我们可以把花在蔬菜上的费用节省下来。”    第十项建议:要求美国人协助回收计划和重新利用废料。    我想对委员会的这十项建议再补充两项自己的建议,凑成供全体美国人每天考虑的十二项建议。    第十一项建议:减少各方面的浪费。美国人在国际上有全世界最严重的浪费者的名声,这是不幸的。我们浪费粮食、汽油、纸张、电力、自然资源——事实上我们几乎浪费一切东西。我们的街道上和乡村到处都是丢掉的废物。    我要讲的第十二项建议——也是最后一项建议——是很重要的,即保持健康。这将大大加强你们同通货膨胀的斗争——因为它可以提高个人生产率,降低对保健的需要从而阻止医疗费用上涨,帮助家庭在这个重要的但无法预见的费用项目方面平衡预算。    我已经要求各州州长、各地区和哥伦比亚特区的施政当局组成州一级和地方一级的立即制止通货膨胀委员会。连锁反应已经开始。    早些时候,我要求每一个驾驶汽车的美国人把他的汽车的行车里数减少百分之五。这样,我们一九七五年节省汽油的目标就达到了四分之一。今晚,我要求那些能够做到的人把削减数字增加到百分之十。而且我将下令所有联邦政府的汽车作甚至更大程度的削减。    今后会遇到某些挫折。我们在圣诞节以前不会从经济战的战壕里出来。但是我要提醒你们这样一个事实:历史上的每一场战斗都是多坚持五分钟的那一方得到胜利的。    我们在这场战斗中的敌人叫做通货膨胀。    但是波戈说,我已遇见了敌人,敌人就是我们,这也许是比较聪明的。    如果我们人民能克服我们自己,就象我们克服其他敌人那样,我们就一定会克服我们的经济困难,变得更加愉快、更加美好。

第 3 版

1. 特勒说苏正在努力要在中东东山再起

【合众国际社伦敦十月二十日电】(记者:特勒)中东外交官员今天说,苏联经过几个月的犹豫不决之后,现已开始坚决努力要在中东东山再起,以抗衡美国在这个关键的战略地区的日益增长的影响。    他们说,苏联新的推进可能标志着俄美在中东政策上的蜜月的结束。预料当国务卿基辛格在本周中同苏联领导人在莫斯科会谈时,苏联在中东问题上将采取新的强硬态度。    这些人士指出,埃及外长法赫米上周的莫斯科之行,俄国要求早日召开日内瓦和平会议以及党书记勃列日涅夫决定明年初去开罗,是克里姆林宫战略的转折点。    自从一九七三年十月阿以战争以后,俄国人一直勉强地置身于中东外交之外。    一位中东外交官员说:“俄国人在采取不出头露面的做法而让基辛格大事活动之后,现在显然已转入外交攻势,初步迹象表明,他们正在打击美国的战略。”    关键因素是莫斯科和开罗之间明显的和解,因为埃及仍是任何对中东的战略中的决定性因素。    他们说,突出表明莫斯科采取新行动的是,莫斯科保证要向埃及恢复大批供应复杂的武器,支持建立巴勒斯坦国,要求早日召开日内瓦会议以同基辛格在双边基础上的逐步外交相抗衡,基辛格的这种外交活动把俄国排除在谈判之外。    近几个月内,俄国向叙利亚大批供应复杂的武器。最近,俄国人在长期犹豫之后已公开地转向于支持巴勒斯坦人。中东外交官员说,但是实际上占重要地位的还是开罗。

第 4 版

1. 美驻华联络处主任什谈中美关系

【法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一日电】(记者:罗曼斯基)美国驻中国联络处新任主任乔治·布什大使今天飞抵北京,并且说华盛顿的对华政策“不会有重大改变”。    布什说,他此次到北京来的使命是“促进正常化的进程,以只有时间可以表明的方式进一步履行上海公报,还有就是要设法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    布什说,他并没有给中国领导人带来福特总统的任何特别信件。福特在他离开华盛顿以前曾接见过他。    记者向他问起台湾问题(它关系到华盛顿和北京最终能否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布什说:“就此事的紧迫性来说,就此事是否需要大大加速进行来说,我认为我们有很大的余地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考虑和这个国家的政府的考虑而定,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并不十分着忙。”    记者问他,中美之间还得多久才能建立外交关系,布什拒绝作预言,他说外交工作教会了他永远不要作预言。    观察家们追述说,由富布赖特参议员率领的美国国会代表团从上个月在北京进行的会谈中得到的印象是,中国领导人并不急于马上在台湾问题上采取行动。    布什对记者们说,他在这里的工作不会始终是轻松的工作。    【路透社北京十月二十一日电】(记者:夏普)布什在北京机场上对记者们说,中美关系在最近的将来不会有什么惊人的发展,他说这种关系是好的。    他说:“我们愿意看到这种关系继续改进,这就是我的目标。”    他还说:“美国的对华政策得到美国人民广泛的支持。”他说:“这一政策将继续下去,继续在福特总统领导下寻求正常化。”

2. 美《华盛顿邮报》自台北报道:《台湾在补救断交局面》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十月五日刊登该报外事记者唐·奥伯多弗发自台湾的一篇报道,题为《台湾在补救断交局面》,摘要如下:    台湾的中国国民党政府在被驱逐出联合国以来的三年中,用种种巧妙的手法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生活。    现在只有三十二个国家还承认中华民国,其中美国是唯一的大国。相反,已有九十三个国家同统治着大陆的共产党政府建交了。还有几个国家,包括邻近的菲律宾在内,目前正打算把外交关系从台北转到北京。    从理论上说,台湾应当成为国际上的被遗弃之徒,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个岛屿同一百二十六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去年台湾的贸易总额为八十二亿美元。    而且,据报道,台湾在大约七十个不承认它的国家内设有某种形式的“非正式的办事机构”。其中有些机构办理签证和其他旅行证件,负责文化、宣传和收集情报等方面的计划,事实上其活动非常类似已正式关闭的大使馆。    譬如,去年西班牙承认了大陆中国,同台湾断交了,但是国民党中国大使馆的第二号人物仍然留在马德里主持“孙中山纪念中心”的活动。    在一九七二年十月承认了大陆、同台湾断绝了关系的西德,今年同这里的贸易增加了一倍以上,成为台湾岛的第三名重要贸易伙伴。    据官方人士说,为了使旅行方便起见,台湾将开始采取外国旅客可以不用签证入境旅行四大的办法。毫无疑问,最拔尖的影子外交是同日本的联系。日本在台湾的旅游业收入中占第一位,而且是贸易和投资一大来源。日本在一九七二年九月承认北京时断绝了它同台湾的正式关系,但是却继续保持了密切的非正式关系。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日本在台湾设立了“交流协会”以照顾它的利益。国民党中国则成立了“亚东关系协会”以照顾它在日本的利益。    尽管形式变了,日台贸易去年却跃增到了二十二亿美元的创纪录数字。

3. 香港《快报》报道邝友良在香港的谈话

【本刊讯】香港《快报》十月十九日刊登一则消息,摘要如下:    美国华裔参议员邝友良,在访问台北与北平后,十八日在本港透露,由于中华民国的经济不断成长,达到自给自足地步,国共和谈,暂时是不可能达成的。    邝友良于前日自台北来港,他暗示说,他是美国特别派遣,希望促进中国统一问题。但是,他认为这种希望在可见的将来,将成为泡影。    这位华裔参议员表示他曾经和中共的副总理邓小平和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及中华民国的行政院长蒋经国和外交部长沈昌焕作详细的商讨,但是,他无法从这四个决策人之间,看到中国统一的曙光。    邝友良说,大陆和台湾在经济和政治制度上的分歧,使两个地区无法达到统一。不过,他表示,若假以时日,他不敢说统一是无可能的,但需要多少年,他也就不敢说。    他并且重申他在台北的说法,认为台湾的军事力量强大,而美国也不想见到有人侵犯台湾。他说,美国军事措施,不能撤出台湾。否则,它必须撤销其对欧亚各地的军事承诺。

4. 香港《文汇报》文章:《富士山麓的秦朝金印》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十月十五日刊登《富士山麓的秦朝金印》一文,转载如下:日本最古的文物    在日本山梨县侧富士山麓田地里掘出的一个刻着“秦”字的金印,使日本的考古学者,历史学者,都为之哄动。    日本《每日新闻》说:“按照富士古文书(平安、镰仓时代)的记载:“徐福一行,奉秦始皇之命,到富士山采取不老长寿之药,因以居焉。……”这个印鉴和徐福的关系如能证实,则当是日本最古的东西了。”    被发掘出来的金印,高二点五公分,系用黄金和铜的合金铸成。文字部分为二点二平方公分。印的把纽是一只狮子,印上的文字只有一个,看来看去,似是一个“秦”字。(本刊仿刻附后)这个金印,还是三十年前由山梨县山中湖村山中的一个运输业者羽田正次所发现的。当年羽田还过着农耕生活,某次用锄头掘土,但闻铿然一声,旋即在地面下五十公分处发现了这颗金印。与徐福的传说吻合    羽田掘获这颗金印后,曾多方进行调查。后来拿到“富士洞穴研究会”去,经该会研究员小川孝德肯定:“无论如何,这个雕刻的字都象是个秦字”。小川并介绍他去找县立“富士山研究中心”的渡边长义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日本,富士山的研究家极多,而渡边则是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人物。    当代日本的历史学者,大多对徐福的神话抱着否定的态度,但渡边发现了金印之后,以其出土地点和古日本文件上的记载相对照,发现十分吻合。认为徐福的故事是可信的。    根据日本富士吉田市的宫下义孝所收藏的古文书,有记载着秦始皇命徐福等五百五十八人“到蓬莱之国(日本)的不二山,为我采取不老长寿之药”之事。而日本的古历史年表,也记载着“孝灵七十二年徐福来朝。”此外,中国的历史以古书《始皇本纪》、《义疏六帐》等,也都有相同的记载。出土地点是徐福子孙的聚居处    渡边认为:金印出土之处,正是当年徐福等人所居住的地区。这一点,乃是十分重要的。金印出土处的邻近,亦即现时“富士山大酒店”所在的山峰一带,根据日本的富士古文书所载,乃是宇宙湖(今名山中湖)畔的长生村,其后更名为长池村。不老长寿云云,当是由此名而来。    在这一地区附近,有一族盛传是徐福子孙的姓秦的族人居住着,大约在一千一百七十年前(日本延历十九年),富士山大喷火,该族人遂搬至现今的神奈川县秦野市居住。    秦野市的这个秦字,是否由此之故而来,也是值得研究的。对于金印的两种看法至于对于金印本身的研究,渡边认为,除了“印鉴的年代无法肯定”之外,有下列几点值得注意:    (一)文字雕刻部分共计二点二公分,换算中国的尺寸,恰为一寸见方。但如换算日本的旧尺寸则只为六分不到(按:渡边举出尺寸上的情况,当是暗示金印来自中国)。    (二)发掘出来的地点,经实地勘查,迄地下五十公分处为止,都是火山灰。    看来金印原本是在地面,但却因富士山喷火而将它掩盖住了。    (三)如果确是秦王朝年代之物,则当时日本根本尚无合金术,肯定是中国铸造的。    (四)从所雕刻的文字技术来看,也不是日本人做得出来的。    渡边的看法是如此,另据东京博物院法隆寺宝物室室长木内武男的看法,是:    (一)金印所雕的字体,并非篆书的“秦”字。就算是“秦”字,也不能据此就认定是秦朝之物。    (二)从印纽的形状来看,不是日本的东西,很象是中国的东西。    (三)怀疑这不是秦代的印,而是中国明、清时代之物。

5. 马科斯夫人说:菲同中国交朋友“并不意味着抛弃老朋友”

【美联社菲律宾红滩十月二十日电】(记者:罗梅尔·科罗)“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这是三十年前的今天,美国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约二十二万五千名新部队在菲律宾登陆,开始从日本人的三年统治下解放菲律宾的时候说的一句话。    今天,在庆祝仪式结束后,马科斯夫人说:“菲律宾正在同其他国家交新朋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正在以新朋友代替老朋友或是抛弃老朋友”。    她说:“我认为这是今年的登陆纪念日的意义所在,因为它是在我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努力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时候来临的。”    马科斯夫人还提到了巴丹,这是菲美战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并肩战斗过的另一个地方,在那里,她和费迪南德·马科斯总统上周曾亲自接受了中国运给菲律宾的第一批原油。    马科斯夫人说,在总统的讲话中,“他说,在巴丹举行这件大事是恰当的;在这个省,菲美战友曾经为了自由和尊严以及最终为了实现所有各国之间的友谊与和平从而使人类有充分机会实现其最崇高的目标而并肩战斗过。”    她说:“总统接着说,菲律宾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新对话同样属于这样一个范畴,就是共同探求我们这个地区的和平和友谊、融洽和合作,使这个地区的所有国家可以在彼此寡重主权和自由选择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情况下为本国人民谋求进步和繁荣。”

6. 更正

本刊十月十二日本版刊登的《朝日新闻》报道《中国商品出售七千件》一文中,“织着天安门晨景的地毯”应译为“织着天安门晨景的壁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