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10-16

第 1 版

1. 《萧条:愁眉不展的情况严重》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十月八日刊登一篇评论,标题是《萧条:愁眉不展的情况严重》,摘要如下:    帝国兴信所发表的九月份全国企业倒闭(一家负债超过一千万日元的)为九百三十二家,和八月份(九百三十八家)大体相同,但负债总数为一千八百九十四亿八千三百万日元,大幅度增加,超过了以往最高的五月份数额一千八百零二亿九千万日元。这是因为长期紧缩金融,纺织界最大的阪本纺纱公司(大阪)和不动产公司(浦和)、佐伯建设公司(大阪)等负债超过一百亿日元的大公司相继倒闭。还有东京商工调查所的调查也是倒闭九百三十一家,比今年五月份减少了,但是负债总额为一千八百九十一亿九千七百万日元,还是空前的最高纪录。    这些民间有影响的调查机关认为,随着抑制总需求政策的渗透,需求停滞,资金周转恶化,以迅速发展起来的殷实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倒闭的趋势将更加强烈。    企业的倒闭由于六月以来紧缩政策正式深入执行,出现了增多的趋势。    由于大公司的倒闭和负债随着通货膨胀而增高,负债总额达到空前的最高纪录,从三月以来,连续七个月打破一千亿日元的大关。平均负债额也达到了二亿零三百三十一万日元(八月是一亿一千三百六十一万日元),仅次于山阳特殊钢公司倒闭的一九六五年三月份的二亿零四百六十九万日元,成为历史上的第二位,大公司的倒闭的倾向更明显了。    倒闭的特征是和过去的趋势一样,除因成本增高而亏本的萧条倒闭以外,因负债太多的大公司的倒闭增加了。    按行业来看,由于负债超过一百一十亿日元而倒闭的不动产公司等,生意严重萧条的建设业比八月份增多了二十家,达二百五十六家,占全体的四分之一。    制造业方面是纺织、机械、电机等公司的倒闭数也增多了。    尤其是纺织工业,受到阪本纺纱公司(负债六百四十亿日元)的牵连而倒闭的有四家。一月到九月已有五百五十四家倒闭(负债总额为一千五百零四亿五千七百万日元),大大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四百七十九家(负债总额为四百四十六亿七千一百万日元)。帝国兴信所认为全年将超过七百家。    此外,由于家庭用电机的萧条,中小型零件制造公司的倒闭增多了。还有球场经营持续不振,全月有五家倒闭。    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是土光敏夫)七日在会长、副会长会议上以不景气的现状和对策为中心,交换了意见。并一致同意:    (1)应该继续执行抑制总需求的政策,如果政府和日本银行不慎重执行政策,到年底萧条将有急转直下、恶化的危险。    (2)因此,不要一律紧缩金融,对发生了萧条缺陷的行业,如果不提早在金融方面加以照顾就来不及了。

2. 马科斯出席我第一批石油运抵菲的仪式

【合众国际社马尼拉十月十四日电】中国陆续向菲律宾运送的总计一百万吨原油中的第一批今天运抵菲律宾,这个行动预示着这两个国家之间很快将要建立外交关系。    马科斯总统和总统夫人伊梅尔达,出席了在马尼拉西面巴丹半岛上的一个炼油厂的码头上的欢迎第一批运来的一万七千五百三十七吨石油到达的仪式。    官员们说,预计在一月之前总共将有二十五万吨石油运抵菲律宾,另外的七十五万吨预定在七五年运交。    马科斯夫人说,中国石油的到达是一个“重要事件”,象征着菲律宾和北京的关系的“深刻变化”。    马科斯说,菲律宾之所以正在走向同中国早日建交,不仅是由于文化上和经济上的原因,而且还因为采取这样一个步骤“符合国家安全的最高利益”。    马科斯已宣布,他将在本月派一个官方代表团到北京去,作为马科斯夫人的访问的后续行动,并可能谈判在外交上承认中国的条件。    他说,对于同承认中国有关的一些问题,包括同台湾国民党中国政府现有的外交关系的问题,将作进一步研究。    菲律宾每年平均进口一千一百万吨石油,其中百分之九十来自中东。中国供应的石油约占菲律宾每年需要量的百分之九。    【法新社马尼拉十月十四日电】马科斯总统今天说,人民中国的第一批原油运到菲律宾,象征着北京“明言的”同马尼拉“合作和友好的政策”。    马科斯说,中国石油的到达“确实是一件有历史意义的事情”。    总统说,菲律宾现在不能“闭眼不看中国的八亿人”。    他还说,在制定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政策时,若不把大陆中国考虑进去,那将是最大的考虑不周和逃避责任。

3. 菲律宾总统新闻处宣布:菲政府工作代表团将于十月底访华

【法新社马尼拉十月十四日电】总统新闻处宣布,很可能包括一名外交官的菲律宾政府“工作”代表团预计将在本月底访问人民中国。新闻处还说,代表团内有一名外交官一事充分表明中国和菲律宾有可能建立一种不仅仅是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关系。    新闻处说,之所以称为“工作”代表团,意思是说,代表团的每个团员在北京期间都有明确和具体的工作要做,团员包括经济学家和贸易专家,从事发展工作的技术官员和外交官。    新闻处还说,由于这个代表团“十分重要”,代表团里将不包括“游山玩水的人”。    总统虽然希望派一个“工作”代表团,但是他不愿意派出一个高级代表团,“因为派出高级代表团可能证明不灵便,因而效果不大”。

4. 美《新闻周刊》评论:《设想一下不可设想的事》

分析美为结束石油危机可能对阿拉伯产油国采取的三种抉择:心理战、秘密活动和军事干涉    【本刊讯】美《新闻周刊》十月七日一期以《设想一下不可设想的事》为题发表评论,摘要如下:    问:五角大楼是否正策划在中东对阿拉伯产油国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答:我们没有在考虑采取任何这一类的行动。    虽然国防部长施莱辛格上周在记者招待会上当场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但是这个问题毕竟被人提了出来,这表明在华盛顿有一种日益增长的不安情绪,担心美国最终可能决定采取强烈措施来结束石油危机。上周,《新闻周刊》要求若干政府官员、军事战略家和中东问题专家猜测美国可以采取的抉择。三种谈论得最多的抉择及其含义如下:一、心理战    心理战虽然有许多形式,但是基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吓倒敌人。这显然是福特政府上周对主要产油国进行口头攻击的意图。    “心理战”战略家举出了西方在施展最后一招之前可以试一下的办法,以便结合宣传行动和经济制裁使一些产油国的酋长神经紧张。由于产油国仍然非常依靠发达的国家提供粮食和技术,西方可以大幅度提高所有这类物品的价格,或者宣布禁运。向石油输出国组织各国提供的军援和出售的武器可以冻结到(石油)价格下降时为止。对阿拉伯人在西方投资或存放的数以十亿计的美元可以没收。还可以反复暗示今后可能采取军事行动以使产油国越来越担心,如果西方变得非常绝望,它可能决定选择战争。    但是,心理战术有其缺点和风险。除非美国、日本和西欧结成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否则这种战术一夜间就会失灵。没有上述统一战线,阿拉伯人迅速会转向任何脱离统一战线的国家去获得他们需要的物品。对产油国施加压力的做法也可能引起新的问题。例如,封锁西方市场可能使阿拉伯人投入苏联人的怀抱。或者,他们可能决定进行报复,停止向西方的全部石油供应。尽管如此,西方目前可以采取的最得人心和风险最小的步骤是从事某种形式的心理战。二、秘密活动    据人们所知,中央情报局最后一次在中东进行的全面秘密活动是一九五三年把伊朗的反美首相摩萨台赶下台,这次秘密活动起了作用。至于为了把顽抗的产油国酋长赶下台而采取的同样行动在今天是否会起作用,这是成问题的。即使起了作用,也会使石油战危险地升级,而且可能给美国制造一些严重的新问题。然而这是可能的事。    西方收买的特务可以借用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战术,建立恐怖突击队来狙击正在旅行的阿拉伯石油大王。一名前中央情报局特务说:“这种做法是要使这些酋长得不到他们本来可以用金钱买到的享乐。”“可以进行暗示,同时露骨地暗示其他阿拉伯领导人:下次可能轮到他们了。或者秘密工作人员可以设法鼓励某一国家内部的骚乱和抗议活动。”    这样做的危险是,所发生的事对美国的损害很可能象对这些酋长的损害一样大。那些取代目前执政者的领导人无疑会具有至少象前任一样的民族主义情绪,而且会同样迫切希望以石油武器来对付西方。(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苏联即使不以直接同美国对抗相威胁,也会处于可以在阿拉伯世界扩充其势力的地位。而且一旦美国所干的事被泄露出来后,公众的愤怒之声将会震耳欲聋。    因此,很可能不采取这种“卑鄙伎俩”而采取较审慎的行动——例如设法利用象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那样的国家间现有的分歧,以期瓦解(石油)卡特尔(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本刊注)的团结。三、军事干涉从历史上来看,断绝一个国家取得重要天然资源的途径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开战的理由。正如一位美国高级官员上周指出,“如果产油国贪得无厌而迫使世界陷入经济萧条的话,西方可能不得不进行孤注一掷的军事冒险。    但是,试图在几十年内在等于游击战和很可能是世界范围恐怖的情况下吸取石油,这将是一场恶梦”。    如果要使一场军事干涉有意义,势必要针对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但是入侵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油田可能遭到严重损失,以致西方能得到的石油甚至比现在还要少。

第 2 版

1. 美联社评英工党政府应付经济危机的计划

【美联社伦敦十月十二日电】(记者:科尔曼)威尔逊首相在选举获胜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保证要在一次电视讲话中向全国说明,他打算怎样对付英国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他的工党政府面临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这个岛国的食品有一半是进口的,它实际上是靠外贸为生。现在它预期今年在同世界其它国家进行的贸易中,会有一百亿美元这个惊人数字的损失。这个逆差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罢工、工潮和资方在作出决定方面拖沓而使出口受到了损失。    同时,尽管威尔逊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例如食品补贴、冻结房租和实行一些物价管制,通货膨胀率仍然高达百分之十六点九。通货膨胀如不制止,也会意味着生活水平在未来要下降。    威尔逊对这些问题的答复是实行一个激进的纲领,包括征收财富税、关于把主要工业收归国有的计划、退出欧洲共同市场的威胁以及自愿限制工资要求的协议,以对付通货膨胀。他在今后五年的任期当中是否能够实行这些计划中的任何计划,仍要拭目以待。    这里的评论员一致认为,威尔逊尽管在议会中只有微弱多数,他并不会面临什么政治困难。    正是在经济方面,威尔逊可能遭到最大的困难。经济的生活现实是,英国政府现在主要靠借钱生活。在国家的正式储备五十四亿美元中有大约百分之八十是借来的——有的是直接的贷款,有的是阿拉伯产油国及其它国家暂时存在这里的钱。    要使这些钱留在英国并吸引更多的外国信贷,英国须谨慎行事。征收财富税或实行彻底的国有化会把外国资金赶走。而这则会使支持英镑的储备金减少,英镑的汇率会下跌,并带来许多其它问题。    没有人比威尔逊更清楚地了解这个问题。威尔逊在一九六六年当选后曾被迫搁置一系列激进的社会主义政策,以保卫英镑的汇率。    在共同市场问题上,威尔逊多年来一直是摇摆不定的,但是现在据他的同事传出的可靠消息说,他承认,英国除了留在欧洲(共同市场)别无什么选择。共同市场是英国最大的出口主顾。    关于通货膨胀,威尔逊赞成与工会达成关于自愿压低工资要求的协议,交换条件是执行象征收财富税和实行国有化(这将会使收入得到重新分配)这样的措施。    这也会产生经济问题,雇主发现他们的价格和利润受到政府的控制,而人们却可以自由地使雇主的工资开支增加。解决这种困难的办法是增加失业人数,而这对工党说来是一个不能接受的办法。

2. 法新社谈英大选后工党政府的对外政策

【法新社伦敦十月十三日电】政治观察家今天在这里说,威尔逊首相在上周这里的表决中在议会只取得微弱多数这一点,很可能使工党不得不修改它的某些对外政策的立场。    就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这个重大问题而言,接近外交大臣卡拉汉的人士相信,工党政府将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使议会放弃它的立法特权,并通过举行一次人们认为其结果将受政府约束的公民表决。    威尔逊和卡拉汉都公开表示他们决心使英国留在共同市场,如果他们能促使把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原先的条件改变得对英国有利的话。    这里的人士说,在与美国的关系方面,新政府打算保持和发展它认为它重新建立起来的诚挚关系。    预料威尔逊不久将去华盛顿,在那里与美国总统福特举行第一次会晤。    此间人士说,但是威尔逊政府宣布的亲大西洋联盟的政策可能受到严格考验,如果计划中的大宗预算削减要大砍英国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供的军队和武器的话。    这些人士还说,新工党政府不大可能匆忙履行它在最近竞选宣言中许诺的要美国撤走在英国的北极星潜艇基地的诺言。    改善与东欧的关系将列在新政府优先要做的事情的显要地位。接近工党政府的人士周末说,威尔逊希望去苏联会见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罗得西亚是外交大臣卡拉汉的最紧迫问题之一。据说卡拉汉计划就这块领土的前途问题召集一次宪法会议,如果他相信这样一次会议将得到罗得西亚居多数的黑人的支持、并且可以产生能够为这个多数所接受的一种解决办法的话。    在中东,工党政府在成功地消除了阿拉伯国家对它的怀疑——它们认为它支持以色列——之后,打算对中东冲突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场。    预料这种立场与共同市场其他国家目前采取的立场相似,不同之处是,英国可能比共同市场其他国家更主张由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进行调停,并可能更多地关心以色列的生存和安全。

3. 合众国际社报道说:在批准洛克菲勒任美副总统方面出现了坎坷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十二日电】批准任命纳·洛克菲勒为美国副总统一事一度看来是平坦的道路,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坎坷。    一些议员以前曾称赞洛克菲勒太富有了,因而是不致受贿的政治家。过去一周来他们已经开始询问,亿万富翁洛克菲勒是否滥用了他自己的庞大财富。    这位纽约州前州长现在面临的问题,两年前是很少有人注意的。但是在水门事件以后的道德的时代,许多参议员和众议员正在对提名问题重新加以考虑。    洛克菲勒为报纸根据他向国会提供的纳税材料透露他大量送礼一事所激怒,他昨晚公开公布,他在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四年之间,给二十一位政治人物、助手和朋友总数二百一十万美元的现金礼物和贷款,其中包括基辛格。    还有消息说,洛克菲勒家族出钱支持出版一本不利于前最高法院法官戈德堡的书。    透露的这些事实,使洛克菲勒遭到国会里自由派色彩最浓的和最保守的人的批评。    批评意见来自这样的不同的方面:如南方保守派、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杰西·赫尔姆斯和众院院司法委员会自由派色彩最浓的成员、密执安州众议员约翰·科尼尔斯。    科尼尔斯说,他正在考虑投票反对提名洛克菲勒任职。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十一日电】被提名的副总统纳尔逊·洛克菲勒昨天证实,他的兄弟劳伦斯在一九七○年戈德堡同洛克菲勒竞选纽约州长时,曾为一本指责戈德堡的书出过经费。纳·洛克菲勒在一篇声明中说,他在竞选时听说到这本书,“但是对这本书的准备工作和经费的事一无所知”。

4. 洛克菲勒说他给一些人的赠款并非违法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十一日电】被提名的副总统纳·洛克菲勒今天说,他没有做任何非法或不道德的事,他在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四年之间,曾以现金作为礼物给过十八个现在和过去的官员和他手下的工作人员,总数差不多有一百八十万美元。洛克菲勒在附在送礼清单上的一封信中说:“所有我的礼物都按照国内付税法的规定全部申报了,要付的税也全都付了。”    洛克菲勒在信中说:“在附上的备忘录(它开列了每一笔礼物)里列为接受礼物的所有官员或工作人员都是我任命的。他们在行政上全是对我负责的。”

5. 美参议院通过决议授予索尔仁尼琴美荣誉公民称号

【法新社华盛顿十月四日电】美国参院今天通过了关于授予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以美国荣誉公民称号的决议。索尔仁尼琴目前在瑞士过流亡生活。    由参院司法委员会提出的这一决议必须送交众院。    索尔仁尼琴将是美国历史上第三个享有如此荣誉的人。第一个享有此荣誉的人是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同英国作战的马·德拉斐特,第二个是已故的温斯顿·丘吉尔爵士,他是大战时的英国首相。    司法委员会在其建议中说:「给他这个民族荣誉是为了表彰他对人类自由做出的贡献。」

6. 法报评英大选的文章:《关于选举的五个问题》

【本刊讯】法《费加罗报》十月十三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关于选举的五个问题》,摘要如下:    一,怎么解释威尔逊自一九六六年以来的第三次战胜希思?首先是他本人的风度。在全国人民看来,他是一位相当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保守党人斯坦利    ·鲍尔温的工党人物。此外,他的内阁班子也起了影响。它比希思的影子内阁给人印象深刻得多,别的不谈,希思现在丧失了“家长的形象”和霍姆这样一个保证,因为霍姆不当代表了。    二,为什么威尔逊只得到如此微弱的多数?首先,参加选举的人数下降,似乎从二月份的百分之七十九下降到百分之七十左右。这表明选民对普选、特别是对两大党感到不可否认的厌倦和怀疑。被电视节目极端个人化了的整个选举运动的作风,具有过分的宣传性质。三个主要政党的领袖是以卖艺者的姿态出现在全国的。三,为什么保守党人失败了?他们被击败了却是很英勇的。他们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他们领导人的人品。希思不是一个市侩,首先他是一个搞文件的人物,是技术官员。虽然他非常注重反省自己,但是却不能这样做,尽管他在私下和在公开场合都是很有道德的。他的性格很不随和。这个缺点是有传染性的,蔓及他的周围。今后他的命运如何呢?可以预见,他的权威在或长或短的时期里会受到严重挑战。四,为什么自由党人后退了?他们为了取得突飞猛进,只能指望最喜挑剔人的“游移不定的”选民。曾为了表示自己的愤懑而壮大自由党队伍的叛党者,倾向于回到保守党或工党这个摇篮里。此外,杰里米·索普还过分地是一个喜搞新玩意儿的人物。他的水上快艇和直升飞机俱乐部给人以对他的党和他本人都不利的轻率的印象。    五,最后,苏格兰民族主义者的进展意味着什么?在苏格兰人害怕英国人牟取开采北海石油资源而得到的巨额利润的时刻,这种进展首先是一个深刻的反应。苏格兰人不喜欢“撒克逊血统人种”,“本地人”自认为是未来英国的“酋长”。他们仍然是少数民族。但是,希望不要轻视这点。人们确实在苏格兰看到了一个民族主义的浪潮。

第 3 版

1. 日本《每日新闻》文章:《十月战争一周年,苏联争取发动“反攻势”》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月九日刊登该报驻莫斯科记者江川的文章,题目是《中东与世界,十月战争一周年,苏联争取发动“反攻势”》,摘要如下:    苏联的中东政策在去年十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战后处理时,被基辛格外交损害了名声,而且造成埃及转为亲美路线的局面,因此大大后退了,但是决没有袖手旁观。在此期间,苏联加强对叙利亚、伊拉克的支持,稳步而顺利地努力给叙利亚补充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丧失的军备,要把它作为亲苏联盟的桥头堡,同时一直在加深同巴勒斯坦游击队的关系。最近,也正出现苏埃关系趋于恢复的迹象;苏联以恢复日内瓦中东和平会议为目标,摆开架势要开展积极的外交攻势。    苏联当前倾注外交努力的是对埃及政策。它从夏天左右起决心同埃及改善关系,九月初派了外交部高级官员去埃及,十四日埃及外长法赫米访苏,现已发展到准备萨达特总统访问莫斯科的程度。苏埃不和的原因在于苏联没有给开罗充足的武器,因此改善关系的捷径是满足埃及的要求。    萨达特总统虽已试图接近美国,但是从美国——支援以色列为其国策——购买足以对抗以色列的武器终究无望,此外又没有一个国家能象苏联一样大量供应强大的武器,因此感到不好办。苏埃关系会改善到什么程度要看埃及态度如何;不言而喻,这将是左右今后苏联的中东政策的最大因素。    另一点,苏联已明确表示要支援巴勒斯坦游击队组织的稳健派。    苏联本来就支持恢复巴勒斯坦人的权利,努力修改安理会二四二号决议的“难民条款”,但其立场是,如果进行修正,就要求出席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要在那里谋求解决。最近苏联断绝了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它叫喊“不要政治解决,而要坚决通过武装斗争夺回巴勒斯坦”——的“接触”,其背景也就是苏联的这种政治意图。可以说,苏联争取在联合国的范围内求得政治解决的目的已稳步而顺利地走上轨道。    另一方面,西奈半岛上兵力脱离接触的结果,自一九六七年以来一直关闭的苏伊士运河将于明年五月打通,把地中海和印度洋连接起来,这在苏联的军事战略上是极其重要的;苏联的中东战略显然会进一步加强。不言而喻,苏联的这种反攻势的目标是恢复日内瓦会议。    美国派基辛格国务卿从九日起访问中东七国,想要再次进行“和平调停”,但是可以想象,苏联将在看了基辛格国务卿的“本领”以后去同他进行会谈;基辛格将从二十三日起访苏五天。苏联也许会出于它遵循着要“收复一九六七年战争的失地、恢复巴勒斯坦人权利”的“阿拉伯国家最高利益”这种“自负心”,相信它的中东政策将获胜。在美国福特政府进行那种刺激阿拉伯产油国的行动的过程中,以“阿拉伯国家的真正支持者”自居的苏联的存在,具有制止美国奉行强硬的危机政策的意义。正因为这样,苏联今后的动向非常重要。

2. 美报专稿:《印尼人和苏联人都力图改善关系》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月十一日刊登一篇发自莫斯科的专稿,题为《印度尼西亚人和苏联人都力图改善关系》,摘要如下:    印度尼西亚和苏联都在认真努力改善关系。自从苏哈托政府一九六五年上台以来,两国的关系一直有些紧张。    印度尼西亚外长马利克初步定于十二月来莫斯科作正式访问,努力重建规模较广泛的经济联系。    九年来这种关系几乎中断了,虽然两国仍有一些贸易。但是在一九七三年,两国之间贸易总额只达到六百九十万卢布,而在一九六五年,在苏哈托接管政权之前,这个数字为七千七百八十万卢布。    苏联专家们似乎认为,印度尼西亚急切要改善同苏联的关系的一部分原因是它害怕中国。苏联方面的主要动机也是要防止印度尼西亚过分受到中国的摆布。    当然,苏联并不是没有注意到印度尼西亚现政权总的亲西方的方针。它也不是不知道苏哈托政府强烈反马克思主义的国内政策的。但是,苏联分析家们认为,印度尼西亚同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恢复广泛接触以平衡它的对外政策和经济政策的时机,现在已成熟。    最近几个月内,双方都互相作了姿态。例如,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印度尼西亚所声明的拥有十二里领海权的国家。近来,印度尼西亚一直在大大压低它反对苏联的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的调门,并在改变它的态度。这很受莫斯科的赏识,莫斯科现在面临着使别国接受这个主张的艰苦斗争。    这一突破是在苏联副外长费留宾今年初访问雅加达之后出现的。    十月八日,塔斯社从雅加达报道说,印度尼西亚工业部长穆罕默德·优素福宣布他赞成同东欧国家建立更多的贸易与经济联系。    俄国人并不掩盖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担心中国人跟印度尼西亚搞好关系。苏联最近的一期《远东问题》季刊有一篇文章详细地谈论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关系,它断言,虽然两国的外交关系迄今还没有恢复,但是中国正在通过新加坡和香港扩大与印度尼西亚的贸易。    这篇文章暗示,尽管北京迄今为止一直拒绝印度尼西亚提出的复交条件,即保证不搞颠覆和不干涉印尼内政,但是并不能排除北京与雅加达结成新联盟的可能性。    在这一点上,它对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五年存在过的北京雅加达轴心提出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评价。它说,在这个时期,印度尼西亚领导人正寻求摆脱国内困难的途径,为了转移人们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就给人民灌输一些好战的口号。    这篇文章最后指出,在一系列的国际问题上,印度尼西亚现在采取的立场是与苏联的立场相似的。按照苏联的观点,从这种判断就应该得出结论说,有必要恢复莫斯科早先在印度尼西亚拥有过的某种立足点。但是,由于对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的方向仍然拿不准,莫斯科现在跟印度尼西亚打交道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

3. 基辛格自以色列到沙特阿拉伯后又抵埃及

【路透社利雅得十月十三日电】基辛格国务卿今天说,他和以色列领导人已就在下一次中东和谈中可能奉行的原则取得了一致。    在今晚把基辛格载到这里的飞机上的高级美国官员们说,会谈的结果还并不是协议,而是在协议和商讨之间的某种东西。    高级美国官员们说,在以色列的会谈毋宁说是商讨,只是以色列对基辛格关于会谈可能如何着手的看法没有表示反对。事实上没有决定任何东西。    他们说,正在拟订的解决办法的梗概是:以色列进一步撤军以换取就一项政治解决办法取得进展。    一位高级官员说,基辛格发现局势比他星期二开始他的中东之行时所想的要复杂,并说,他下月初——在他预定的莫斯科、印度次大陆和罗马之行期间或是之后——回到中东来是可能的。    基辛格到沙特阿拉伯来的目的是要说服费萨尔国王利用他在阿拉伯世界相当大的道义影响来在中东和平努力中站在美国一方。    【中东社开罗十月十三日电】基辛格国务卿于今夜十一点五十分由利雅得抵达开罗。这是第二次访问开罗。    【中东社开罗十月十三日电】法赫米外长同基辛格国务卿于今天午夜后举行会谈。    美国人士说,基辛格将他在这个地区的这次旅行中会谈的结果通知了法赫米。    他说萨达特将于明晨九时会见基辛格。

4. 黎《阿拉伯世界》报道:苏向西德出售伊拉克原油获暴利

【本刊讯】黎巴嫩《阿拉伯世界》十月十一日报道:    昨天来自巴格达的旅客说,巴格达得到大意如下的消息:苏联向西德出售了七千七百万桶伊拉克原油,每桶价格是八美元,这比海湾国家的石油标价低三点六五美元。    据报道,伊拉克政府一直在设法要苏联政府作出说明,但是都徒劳无效。伊拉克政府指出,如果这一消息确凿的话,那么正当目前产油国家在华盛顿认为石油价格太高的问题上与美国发生争执的时候,苏联这样做就会削弱产油国家的地位。    苏联人由于援助某些经济工程和开发伊拉克南部的产量丰富的北鲁迈拉油田而一直得到伊拉克原油。    这些旅客指出,苏联人从所报道的与西德的买卖中得到巨额利润,因为这些石油实际上每桶只花费他们三美元。这种低价格是过去五年里巴格达和莫斯科达成的协议所规定的,在石油价格于过去一年内螺旋形上涨以后,没有再作调整。如果这一消息是确凿的话,那么苏联人从卖给波恩的每桶原油中获得五美元的利润。

5. 曼谷《新中原报》报道:《苏舰队在印度洋游弋 邻近各国应提高警惕》

【本刊讯】曼谷《新中原报》十月十一日以《苏舰队在印度洋游弋邻近各国应提高警惕》为题报道:    泰国副外长差提猜少将就东南亚当前局势向往访记者谈称:由于目前苏联的舰队游弋于印度洋,故东南亚弱小国家应提高警惕,要有所准备。他强调说:苏联舰队游弋印度洋是事实,故对列强舰队游弋印度洋的制衡措施是必要的。至于列强是否会伤害我们,那是另外一回事,惟切切不可无动于衷,应作自救的准备。

第 4 版

1. 美新处报道:《布鲁斯在听证会上谈关于北约、中国以及塞浦路斯的看法》

【美新处华盛顿十月十日电】题:布鲁斯大使在批准提名听证会上谈关于北约组织、中国以及塞浦路斯的看法    被提名为美国参加北约组织理事会代表的戴维·布鲁斯说,他希望同新任美国驻欧军事力量总司令黑格将军建立“密切的个人关系”。    布鲁斯于十月十日在参院外委会就他的提名作证的时候说,他在北约组织的职位上没有正式统帅黑格将军的权力,不过“我料想并希望我们将建立个人之间的关系”。    除了他将要在欧洲负起的任务以外,布鲁斯还谈到了他从一九七三年五月十四日到一九七四年九月二十五日作为美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络处主任的感受。他的历时两小时的作证要点如下:减少军备的政策:外委会主席富布赖特请布鲁斯谈谈他对下面这一建议的意见:美国在同苏联进行的减少军备的努力中通过降低自己军备水平的办法来率先采取行动。    这位老资格的外交家回答说:“我可能是受了中国态度的一点影响,那就是,苏联人完全是本着自我利益行动的。我自己的主张是,我不喜欢任何带有单方面裁军的气味的行动。除非有把握达成一项协议,否则单方面采取行动将是不明智的。”中国的社会:布鲁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的社会是一种“使人极感兴趣的社会试验”。他说,“鉴于中国目前的情况,任何其他形式的政府比较起来都将是无效的”。    他解释说,中国很少发生犯罪或暴乱的行动,并说那里的人民并不敌视美国。他说,中国社会目前的稳定状态同毛所提出的革命对社会有益的教导似乎是矛盾的。    台湾:布鲁斯说,台湾有朝一日同人民共和国统一起来,这是“不可避免的”。他说:“至于应当怎样做到这一点以及要用多长的时间,那是另一个问题了。”中美关系:他说,人民共和国对于美国给予贸易最惠国待遇抱有浓厚的兴趣,他并且说两国之间的贸易在今后几年应当增长。    有人问起增加美国在中国旅游人数的可能性,他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在美国不正式承认那个国家以前没有这样的可能性。    他说:“即使是在那个时候,我也不肯定他们将欢迎大批的游客,但是他们大概宁愿接受正式的代表团。他们不希望局外人到处走来走去干预他们的社会制度。我想这是一件涉及自尊心和诸如此类的事情。”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十日电】布鲁斯说中国是一个突出地没有犯罪和舞弊的国家,但是“极权主义实行到了我本来认为是不可能的地步”。    他说,这个政权提倡的自我牺牲精神十分普及,以致现在中国的老百姓的最大抱负就是“为人民服务”。    他说:“这句话——‘为人民服务’——你是随时随地都会碰到的。”    关于北京政权同美国的关系,布鲁斯说,中国“准备接受一种临时性的安排办法,只要是对他们有利,他们就将使这种安排继续下去”。    布鲁斯说,中国非常希望得到美国给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地位。但是他对中国货大量输入美国的可能性表示怀疑。    他说:“除非他们重新设计他们的许多产品,否则在我们的市场上就不会有多大销路。”    【法新社华盛顿十月十日电】美国驻北京联络处过去的负责人今天在这里预言,中国的开发中的石油资源可以使这个国家很快富裕起来。    布鲁斯大使在参院外交委员会说,由于在大陆和北中国海发现的油田,中国很快就能每年从石油赚到十亿美元。布鲁斯说:“如果他们奉行他们目前的政策,他们将比任何人的预料要早得多的富裕起来。”他还说,中国给日本的石油今年将达到五百万吨。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十一日电】美国参院今天批准任命老资格的外交官戴维·布鲁斯为美国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的常驻代表。

2. 香港《大公报》文章:《〈日本沉没〉的绝望感》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九月二十八日刊登龚念年的一篇文章,题为《〈日本沉没〉的绝望感》,摘要如下:    对于人类的未来,世界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看法,有的乐观,有的悲观。    不仅在资源问题、气候问题、人口问题的讨论中是如此,就是在文艺创作中,也同样分别贯串着两种不同的思想。    自从日本作家小松左京的科学幻想小说《日本沉没》出版后,日本出现了“地震热”。这本书越是畅销,“地震热”便越是加剧。到了它在日本全国转瞬之间卖到近二百版,几乎每二十个甚或十个日本人就有一个人看过此书时,“地震热”就不仅单纯是热,而是引起恐慌了。    电视台、广播台、报纸杂志上,人们纷纷议论,五十年前的关东大震灾是否会再度出现?如果真的出现,死亡率有多大?是否能够预报?是否能够逃生?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日本列岛是否象小松左京笔下描绘的那样,真的沉没?    带着这个恐惧感,人们的注意力又飘洋越海,到了大西洋海底,希望能够证实,目前的大西洋海底是否正在移动?以便由此反证出来,日本海底是否也在移动?    这是因为,《日本沉没》里的主角之一——海底火山权威田所博士,使用了海底地壳变化的地图,说明了世界地理的两项变化。而这两项变化,在他看来,是息息相关的。    一个月前,日本一家报纸突然把大西洋海底正在移动的消息作了头条新闻,这条消息的处理,与《日本沉没》在日本社会引起的轰动,完全有关。    小说的开始,就是田所博士乘坐潜水球深潜小笠原群岛以北海域,发现一万英尺以下的日本深沟出现了异变。他回到陆地之后,向日本政府提出报告,于是展现了小说中所描绘的场面。    《日本沉没》场面的主体是地裂、山崩、火山爆发、海啸登陆、交通断绝、房屋倒塌,人群奔逃、大量死亡。    在这些天灾之中,夹杂着日本政府为应付此事而先后秘密拟就的两项计划。D一计划,研究出“日本沉没”将在十个月后发生,D二计划,则规定出日本政府和人民在十月中疏散到世界各地的安排。    最后,“日本沉没”果然如期实现,列岛逐渐在万顷波涛中下沉,只有一部分日本人逃到国外,好象巴勒斯坦难民一样,成了失掉了大地母亲的无国籍者。    这本小说据说是小松左京倾九年之力,在京都闭门幻想出来的。但是,这一名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在书中所引述的地理现象,也并非全无事实和理论根据。他把日本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几名权威的著作内容,夹插在幻想的故事中,绘声绘影、疑假还真的描述,的确制造出一些歇斯底里亚,使人生出了混乱感。    日本东宝电影公司抓住了这本书,拍摄成同名影片,在今年年初推出放映,电影院门庭若市,无异给奄奄一息的日本电影界打了一支强心针。    影片《日本沉没》在日本的叫座率,导引出一种新的制片趋向。一个星期以前,日本一家报纸,把这种趋向定名为“大混乱影片”,而且提出了几个实证为例,认为这是继打斗影片、黄色影片后的新风尚    。    在美国,《海神号遇险记》就是“大混乱影片”的代表作。由于它颇有票房价值,美国现正拍摄一部四十二层高大厦大火记,描绘人们在这个火炬般的大楼中,如何一边逃生、挣扎,如何一边吵闹厮打、争先恐后。最后,小部分逃到顶楼获救,大部分死于大火。    科学幻想小说的写作存在着两条路线。    一条路线是给读者以鼓舞,使人们认识到,只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去争取,光明就在眼前,神奇的世界就可出现人间。    另一条路线则是给读者以绝望感,人类回天乏力,只有听信自然条件的安排,“宿命论”的气味很是浓厚。《日本沉没》看来是属于这一条路线的。    不容否认,《日本沉没》的作者在书中也通过向外国疏散日本人民的安排,批评了日本政策,指出有些日本人在世界上表现得太无信义,以致到危机之时,无人愿意收留日本人,等等。    然而从此书在社会引起的实际影响来看,这些细枝末节的批评,并没有发生什么作用,反而是对于未知的未来,引起了怀疑和恐慌。    绝望感所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浮生若梦、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在社会上普遍流行,即或不是如此,也会造成消极悲观、无所作为、逃世离世的人生观。    有人说,科学幻想小说也同样代表着岛国根性。其实,要想理解此书为什么大行其道,还是需要从社会本身的原因去探讨。

3. 美新处国会动态报道:《废除福摩萨决议》/蒋党《中央日报》消息:《昂格尔大使发表演说,中美友谊坚固持久》

【美新处华盛顿十月十一日电】国会动态综合报道:    废除福摩萨决议:    众议院通过并向福特总统提交了国务院—美国新闻署的一顶授权法案,在它的条款中包含着主张废除一九五五年的“福摩萨决议”一节。在那个海岛共和国和大陆中国关系紧张时期通过的那项决议授权美国总统使用武装部队来保护福摩萨、佩斯卡多尔群岛(即我澎湖列岛——本刊注)及“那个地区的有关属地和领地”的安全。特别是自尼克松总统一九七二年访问北京以来,外交委员会的成员一直要求废除这项决议。国务院—美国新闻署的联合授权法案总共为九亿八千一百万美元。拨款已经通过。    【本刊讯】蒋党《中央日报》十月九日刊登一则“本刊讯”,题为《昂格尔大使发表演说中美友谊坚固持久》,摘要如下:    美国驻华大使昂格尔昨天重申保证说,中华民国与美国之间的友谊将继续是坚固而持久的。昂氏表示:美国“尊重并赞扬中华民国政府和人民,在面对近年国际新发展时所有的尊严和建设途径。”    昂格尔大使是昨晚在台北留美同学会晚餐会中发表演说时,作了上述表示。昂氏说:“在外交事务方面,福特总统已明白强调他有意保持一种有条不紊的持续性。这就意味着,在他照顾下,美国在我们正式的结盟中,在我们的友谊中,以及在我们和任何可能敌国间日益改善的关系中,将‘履行我们的承诺,并负起我们的责任。’”昂格尔氏表示:“美国在上海公报所作的各项声明说明了我们的中国政策”“配合这些政策,并符合我们久存的联合一致,美国继续是中华民国的坚定友人。”昂氏说,当美国企图与中共“建立一较少的敌对关系”之际,“铭记相互依存的必要性,美国将对中华民国的需要和利益保持因应。”此外,昂格尔氏并保证,美国将继续保持军事力量,以维持美国的承诺和保持在这一区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