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10-14
第 1 版
1. 加拿大《新闻报》文章:《二十五年后毛的预见继续在起作用》
【本刊讯】加拿大《新闻报》十月一日刊登约翰·沃克发自北京的一篇报道,题为《二十五年后毛的预见继续在起作用》,摘要如下: 自从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广场对面的那座朱红色的宏伟城楼上宣告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告完结以来,已经二十五年了。 在从那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到现在的二十五年中,新中国经历了世界上最异乎寻常的政治和经济革命之一,渡过了一些经济危机,经受住了军事威胁以及同自己在意识形态上的一个主要盟国所发生的重大决裂,经历了旨在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大规模的文化动乱,而成为一个经济生气勃勃和不断发展、社会相对稳定和给人深刻印象的世界大国。 当时国外很少有什么观察家——也许在那年十月一日在天安门向毛主席欢呼的千千万万中国人中也很少有人 ——能够预言这位非凡的领导人将尝试让他的人民在经历了十七年的内战、外国侵略和国内混乱之后经受的革命的范畴。彻底变革 毛泽东的革命目标,不仅仅是推翻一个腐败的半封建的资本主义政权而代之以一种具有完全国营的经济体系、由农民和工人控制的共产主义政治制度。 他的革命试图要作的远远超过这一点,是要设法为中国社会建立一种新的道德准则,即进行一次空前未有的尝试来大规模地改变人的本性,培育出一种把为社会服务放在个人之上的社会主义新人。 在头十五年通过试验和犯错误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结构,满足了人民的衣、住这些基本需要之后,毛泽东不能再等待,便开始发动这场真正的斗争,即进行反对人的旧有自私本性的持续的文化革命。 这也许是毛泽东给他的人民的财产,即继续革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只是这场革命的开始。 正如当前中国的意识形态斗争所表明的,这一庞大的任务尚未完成。 消除高人一等的阶层、消除个人权欲、消除贪婪的习惯或自私的动机、消除城乡对立、消除追求物质利益的心理,这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反复进行革命 除了把现在生活着四分之一人类的中国整个变成一个重新教育人们接受新的伦理观念的大学校之外,中国共产党政权实际上还完成了许许多多使中国的面貌永远改变的重大改革。 现政权已经逐渐地、费劲地从二十五年前行政管理上杂乱无章和经济上因通货膨胀而一团糟的局面中创建了一种社会主义结构,这一结构是独特地以农业为基础并具有在相当大程度上靠自力更生方法建立起来的日益增大的工业成分。 如通过依靠农民群众而夺得政权的毛泽东所知,他在农业中的宏大的公社制度的成功是中国整个共产党制度取得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 尽管在这方面有一些起步错误,以及早期曾企图按照俄国的方针实现大规模工业化,但是中国政权的农业公社制度看来正在取得显著的成绩,现在由于农业公社制度的成功使它能够以较大规模着手提高工业潜力。 尽管遇到了干旱——要是在一代人之前,这种干旱现象是会造成饥荒和死亡的可怕情景——但是中国主要农业地区今天大多数都在通过精耕细作和灌溉来提高产量,因此,还在折磨着象印度这样的国家的自然灾害在这里并不明显。 在工业战线上,由于在一九六○年同俄国人决裂,结果使中国的大型纺织业、机床、运输、电力、采矿和石油等项工业沿着中国的道路并大量使用国产的资本货物而得到了恢复和改善。产品的质量,正如外国实业家现在开始了解的那样,越来越高。 随着经济取得这样的发展,已经在过去基本教育少得可怜的整个幅员广大的领土上开展了一场深入的普及基本教育的运动,并且成功地实行了一项医疗计划,使全国人民得到了以前只有中国居于少数的中上层阶级才能得到的基本治疗和健康水平。 今天的中国是这样一个社会,那里没有乞丐,看不到酒鬼,没有过去千百万人得的许多种疾病,也没有过着愁吃愁穿、穷愁潦倒的生活的大量文盲。 当然,这种听起来是一派升平安乐情景的描述并不否认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中国仍旧是个贫穷的社会,是个如周恩来总理坚持所说的不发达国家。 这一描述并不否认这样一些事实:在上海、广州或哈尔滨这样的城市里都有贫民窟;在大城市里,成千成万的人是靠干笨重的活来谋生;工厂里的生活和劳动条件常常是原始和不卫生的;公社里的劳动常常是沉闷无味、没完没了的。
2. 合众社说:威尔逊面临也许是无法解决的困难
【合众国际社伦敦十月十一日电】昨天在英国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是举行了一次选举。 投威尔逊首相工党的票而使它获得微弱多数的人,并非全都是由于政治信仰而投他的票的。 有数目不能确定的、然而显然是不少的人由于“担心而投了”工党的票,这些人害怕保守党的胜利会意味着再次出现与工会对抗的情况,再过一个家庭和工厂中无暖气的冬天,再实行三天的工作周或者出现甚至更坏的情况。 但是威尔逊现在可以指出下述事实:工党所得的选票是五十年来最少的,即百分之四十,而且这种微弱多数可能由于有人去世或生病所举行的补缺选举而进一步减少。 威尔逊面临的问题是如此之多,以致有些政治观察家认为希思的保守党是很幸运的,因为它可以居于第二位,他们可以以这个地位重新研究战略和领导方法。与此同时,执政党则同也许是无法解决的困难进行斗争。 一位评论员说:“在这次选举中失败是很好的。” 另一位评论员说,在威尔逊在唐宁街十号重新任首相时,他一定会“以越来越大的恐惧心情”考虑国家的困境。 威尔逊只是说,国家在“两三年中将有非常困难的工作”,在他面临的问题当中,失业是自从一九三一年以来任何一位首相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 威尔逊在开始他的新政府时,破产的公司达到创纪录数目,工业投资下降,英国已经把它预料在一九八○年可以从北海石油获得的财富抵押出去,以免在全国每年四十亿镑(九十六亿美元)的总赤字中毁灭。 英镑得到了源源流入的阿拉伯资金的支持,这是一个利害交织的事情,因为有些人认为高利率对出口业是有损害的。 威尔逊的当务之急是保证“社会契约”得到遵守,即工会同意使工资的增长不超过生产率。这一点已经被破坏了。大多数观察家不认为它的寿命会很长。 另一项当务之急是所许诺的就英国是否留在共同市场举行公民投票。工党说,它将重新谈判留去的条件。据说,威尔逊认为英国在欧洲不能单干。
3. 德新社说英选举结果反映了英的不肯定局面
【德新社伦敦十月十一日电】英国再次选择了工党政府,但是席位悬殊不大的这次胜利揭晓得如此之慢,以致威尔逊首相如坐针毡,直到凌晨。 选举结果实际上等于一种勉强的委托。 选民们似乎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他们的信任并不是要给政府以无限权力来进行社会主义的实验。 希思关于建立一个全国团结政府的呼吁没有实现,但是保守党人也不象民意测验原先预料的那样遭到“惨败”。 自由党人的情况要糟得多。他们想要来一次“突破”的希望现在完全破灭了。 看来选举结果反映了这个国家的不肯定的局面。
4. 基辛格同阿萨德会谈后抵约旦
【路透社大马士革十月十一日电】基辛格国务卿今天经开罗到达这里,进行他中东之行的第二站访问。 【德新社大马士革十月十一日电】关于以色列军队是否可能进一步撤出戈兰的问题似乎是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同叙利亚领导人今天会谈的首要问题。 基辛格几乎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同叙利亚国家元首阿萨德和外长哈达姆会谈。 代表团人士透露,在美国国务卿在这里会谈的过程中,他曾表露一旦阿拉伯宣布不交战,以色列军队将撤走的新前景。 阿萨德总统特别坚持以色列从赫尔蒙山的更多地区撤走,赫尔蒙山控制着叙—黎—以边界。 【德新社大马士革十月十一日电】半官方叙利亚人士透露,阿萨德总统在他今天在这里同基辛格国务卿的会谈中采取了强硬方针。据这些人士说,阿萨德将军在会谈中要求以色列撤出接近库奈特拉的一些叙利亚村庄,以换取叙利亚同意延长联合国军在戈兰高地的十一月三十日期满的委任。 【美联社大马士革十月十一日电】叙利亚在基辛格离开这里后发表的一项声明说,国务卿将于十四日返回大马士革,以便同阿萨德总统举行进一步会谈。 【美联社安曼十月十一日电】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今晚从叙利亚来到安曼,同国王侯赛因和首相里法伊就中东问题进行会谈。
第 2 版
1. 美官员对英国大选结果的反应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十一日电】美国官员们今天拒绝评论英国大选的结果,但是他们私下说,使他们感到高兴的是,英国能有一个多数党政府了,不管多数是多么微弱。 他们很快补充说,不应当把他们的话解释为他们喜欢工党。 一位高级官员说:“不管是工党还是保守党,就我们来说,主要的问题是,政府在下院将处于多数。一个处于少数的政府是一种不健康的情况。” 他还说,威尔逊首相“是一个善于凭微弱多数执政的专家。” 有些官员认为,福特总统和威尔逊不久将直接进行个人接触。
2. 美众院否决继续向土提供军援的动议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十一日电】众院今天不顾福特总统的劝告并且无视它自己的领导,否决了一顶折衷动议,动议主张在十二月十五日之前继续向土耳其提供军事援助,希望鼓励对塞浦路斯问题的和平解决。 众院以一百八十八票对一百七十一票否决了参议院通过的折衷决议,从而引起了福特政府同国会的最严重的对抗。 预料福特政府将扬言否决一项向政府一些部门提供资金的“延续性提案”,这项提案还包括一个停止向土耳其提供军事援助的条款。 看来这场危机将破坏国会在选举前不久休会的计划,需要它在下周重新开会,以便在预料中的总统否决之后重新起草“延续性提案”。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十一日电】福特总统昨晚扬言,如果众院拒绝推迟采取停止向土耳其提供军火的行动,他将采取行动迫使国会就在下月选举前再次举行会议。 在可靠人士透露总统的这一打算之前,福特在底特律的一次讲话中要求给予“仅仅六十天的灵活时间”,以加紧谋求塞浦路斯的和平。 这些人士说,福特打电话给众院共和党领袖约翰·罗兹表明,除非众院推迟采取停止对土耳其的援助的行动,否则他将拒绝对一项很多政府部门为了支付它们十一月一日的工资所需要的法案采取行动。 福特说要否决这项包括停止援助的条款的拨款法案,但是他告诉罗兹说,如果众院同意推迟,他就不会这样做了。 这些人士说,如果众院不同意推迟,总统将等到国会休会之后,然后否决这项拨款法案。为了推翻这项否决和使政府计划继续执行下去,国会议员将不得不中断他们为了展开连任竞选运动而进行的休会,重新回到华盛顿来开会。
3. 曼斯菲尔德等认为建议不足以应付紧急情况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九日电】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九日都反对福特总统提出的征收百分之五附加税建议,认为这对薪水阶级中占比例很大的中等收入的美国人是一种不公平的打击。 众参两院的一些委员会今天举行了仓促召开的关于福特反通货膨胀建议的各个方面的意见听取会,并把内阁阁员召了去,以便替福特昨天提出的附加税建议、失业补助计划和其他要求进行申辩。 国会对福特恢复经济的一揽子计划的反应从不太热情的支持到直截了当的批评都有,反应主要集中在福特的这一要求上,那就是对公司的收入、超过一万五千美元的家庭收入以及超过七千五百美元的个人收入征收为期一年的百分之五附加税。 参院民主党领袖曼斯菲尔德和共和党参议员珀西今天上午都说,他们支持征收附加税的办法,但是认为征收附加税的最低收入水平应该提高。 曼斯菲尔德说附加税应适用于那些每年收入至少有两万美元或甚至有二万五千美元的家庭以及每年收入至少有一万五千美元的个人。他反映了星期二就同一问题发表评论的许多国会议员的意见。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十日电】参院民主党领袖曼斯菲尔德说,福特的计划“同前政府的金融和货币政策太相似了,而这些政策早就证明不足以应付紧急情况”。 民主党参议员杰克逊补充说,总统提出的有关能源的建议“远远不足以”应付眼前的紧急情况,而且是向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投降”。
4. 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恩斯说:美处于最不寻常的经济衰退中
【路透社华盛顿十月十日电】据福特总统的一位高级经济顾问今天在这里说,美国已处于经济衰退中。 这番话是独立的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恩斯在国会听证会上说的。就在他说这番话之前不久,福特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并不认为美国处于经济衰退中。” 伯恩斯是一位受到尊敬的经济学家,他以敢于直率发表意见著名。 他在一个联合经济小组委员会上说,这次经济衰退是他曾经看到过的最不寻常的一次经济衰退。 在此以前,伯恩斯一直坚决否认美国处于经济衰退中。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十日电】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恩斯今天说,那些预测今后一年美国会处于一场越来越深的经济衰退中的人是过分悲观了。 伯恩斯说,美国是处于经济衰退中,但这是一次最不寻常的经济衰退,因为目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企业的资本开支不断增加。 伯恩斯在两院联合经济委员会作证说,福特总统的经济计划如果得到国会支持,应当有助于使金融界相信,政府有一项有效的反通货膨胀政策。 为了对付石油价格大大上涨所引起的危机,伯恩斯说,美国国内应当采取一项有力的节约政策,更加强调为使美国能源自给的独立计划,并且制订石油消费国的一项共同政策以对付“产油国卡特尔”。
5. 塞浦路斯希族学生示威
【美联社尼科西亚十月十一日电】一批塞浦路斯希族学生今天在塞浦路斯的首都的大街上举行了一次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模拟葬礼。 这次示威是为了抗议福特总统和基辛格拒绝停止对土耳其的军事援助以及所谓他们默许土耳其对塞浦路斯的入侵。 示威者抬着棺材在市内各地游行了一个多小时以后,在主要广场把棺材烧掉了。 黑色棺材两边用白色写上的大字是:“基辛格博士很好。他只不过是个杀人犯”以及“亨利的奇迹——智利和塞浦路斯。” 游行队伍和着沉闷的鼓声以送葬的步伐在街上行进,交通停了下来,看热闹的人向他们鼓掌。 今天早些时候,塞浦路斯政府发言人说,美国参院和众院关于停止给土耳其军援的决定“强调了美国人民对他们所谴责的土耳其对塞浦路斯的侵略行径的深切不安”。 【美联社尼科西亚十月十日电】塞浦路斯的所有十家希族报纸今天都发表长篇社论,抨击福特总统扬言要否决停止向土耳其提供军援的法案。
6. 美特别贸易使节埃伯尔抵西欧
【德新社布鲁塞尔十月九日电】美国特别贸易使节埃伯尔今天在这里说,美国“尚未”打算限制对欧洲的农产品的出口。 埃伯尔在去欧洲各国首都、东京和加拿大旅行中的第一次停留时期、与欧洲共同体执行委员会和比利时首相廷德曼斯进行了会谈,以解释昨天宣布的福特总统的反通货膨胀政策。 这位特使在指出美国歉收时对记者说,华盛顿已要求它的贸易伙伴发出需要进口的通知,而不是强行实行出口限制。不幸运的是并非所有国家都答应这一要求。埃伯尔说,虽然如此,美国希望能够不限制出口。
7. 西欧一些国家对英工党在大选中获胜的反应
【法新社巴黎十月十一日电】欧洲各国首都今天对英国工党在大选中的胜利表示谨慎的乐观态度,它们强调了仍然发生争论的与共同市场的联系的重要性。 丹麦首相哈特林拒绝在得知最后结果以前发表评论,但他的社会民主党前任耶恩森(他曾使丹麦与英国一起加入共同市场)在哥本哈根说,他希望工党将“肯定地”澄清它的立场,并在谈判以后向选民建议,英国继续留在扩大的欧洲共同体。 耶恩森说,英国工党应当“衷心地”参加欧洲的合作,支持欧洲大陆上的其它社会民主党所共同赞成的观点。 在布鲁塞尔的共同市场总部,消息灵通人士预言会有某种程度的暂时“停顿”,同时在作出决定方面有些犹豫和勾心斗角,虽然他们认为局势可能由于工党的胜利而澄清。 总部发表了前英国工党大臣乔治·汤姆森(现为欧洲委员会执委)的讲话,他说,英国必须就重新谈判它加入的条件问题迅速为它的伙伴作出决定。他警告说,这关系到共同市场的成败。 【德新社波恩十月十一日电】西德总理施密特对英国下院选举的结果表示欢迎。联邦总理十月十一日在纽伦堡的社会民主党大会上说:“对英国和共同体来说,令人高兴的是可以估计今后数年英国将有内政上的稳定。” 【合众国际社布鲁塞尔十月十一日电】在选举以前,这里的大多数官员在私下谈话时赞成前首相希思重新当权。希思在近两年前使英国加入了共同市场。 今天的一般反应是感到松了一口气,即选举已结束,可以继续重新谈判了。 在海牙,荷兰外交大臣范德斯图尔说,他希望新政府将奉行积极的欧洲政策。他说,重新谈判不能拖下去,必须很快解决。 【法新社巴黎十月十日电】尽管按照传统不应指望对英国选举发表任何官方评论,但法国负责人士首先注意到,威尔逊的胜利使他在指导一个国家的命运方面拥有一些王牌。 这个胜利使他能更加自由地推行不那么摇摆不定的外交。因此便消除了一个障碍,这将促进两大盟国之间的关系。在欧洲建设方面,巴黎人士指出,这样一来,伦敦就可以从一个长期暧昧不定的状态中摆脱出来。但是,人们并不因此认为,星期四选举中产生的本届英国政府能在短期内就欧洲问题作出决定。举行公民投票或全民表决的前景仍然使对英国所负的欧洲天职存在着疑问,虽然巴黎人士很难想象英国怎么能够放弃共同市场的长远利益。 【法新社布鲁塞尔十月十一日电】事实上欧洲人士认为,新的威尔逊政府不会真的设法退出共同市场,特别是在英国通货膨胀飞速进行的时期不会如此。
第 3 版
1. 《孟加拉国忐忑不安地注意着印度》
合众社记者自达卡报道说:当印度妈妈上月张开翅膀把喜马拉雅山小王国锡金置于她的卵翼之下时,无意中在孟加拉国煽起了反印情绪的火焰 【合众国际社达卡十月九日电】 (记者:西尔瓦纳·福阿)题:孟加拉国忐忑不安地注意着印度 当印度妈妈上个月张开翅膀把喜马拉雅山小王国锡金置于她的卵翼之下时,无意中在孟加拉国煽起了反印情绪的火焰。 关于锡金的厄运的消息传到孟加拉国首都后,达卡大学的学生涌上了街头,到印度高级专员公署门前示威,大声指责印度扮演的“扩张主义的角色”。 报纸大骂印度的行动,孟加拉国各地的大学教授向他们的政府发出了严正警告。 这些教授写道:“我们认为,使锡金成为印度的联系邦的法律是对锡金的主权和政治独立的粗暴干涉。这种扩张主义政策是对印度各小邻国的独立存在的严重威胁。” 一名西方外交官说,“孟加拉人对锡金毫不在乎。但是他们怕。一句话,锡金的命运就是孟加拉国的命运,孟加拉人知道这一点。” 另一名西方外交官说:“新德里在一九七一年决定,把这一块可怜的地方从巴基斯坦分离出来的时候到了。从那个时候以来,印度在孟加拉国的意图一直很明显。总有一天,不用太久,印度将在孟加拉国的面前张开大嘴,等她闭上嘴,孟加拉国就在里面了。” 印度在锡金的行动在穆吉布·拉赫曼总理的总的说来是亲印度的政府内部也引起了严重的——即使是谨慎的——关注。 当记者要求一位神经紧张的政府官员谈谈他对印度的锡金政策的看法时,他说:“印度是一个包围着我们的大国。” 特别使政府官员们感到震惊的是印度报上的一张漫画。画的是英迪拉·甘地总理推着一辆婴儿车走进印度议会,车上坐的是锡金。在近旁画着几个笔法夸张的邻国领导人,兜着尿布,正在求“妈妈”下次带他们进去。 上述政府官员抱怨说,“我们已写信要求解释,但是印度政府没有给我们任何回音。我们正在等印度向我们通报锡金的情况,然后我们可以制订我们对锡金的政策。” 他带着讯问的眼光又说:“我们比锡金大,而且是联合国会员国,所以我们毋需害怕。” 孟加拉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万众一心报》的三十二岁的主编安瓦尔·侯赛因认为,他的政府有种种理由感到害怕。 侯赛因说:“我们的政府并不稳定,印度可以象在锡金一样在孟加拉国制造内部问题,然后利用这些问题作为借口进行干涉。” 他还说:“这里愈来愈多的有见识的人说,印度接管孟加拉国只是时间问题和什么时候方便的问题。你总有一天在醒来时看到孟加拉国政府已‘请求’印度让我们参加它的美好的民主制度。” 孟加拉国人民对印度教徒占优势的印度本来就怀有传统的穆斯林的仇恨,因此孟加拉国是播种反印情绪种子的肥沃的土地。 由于所有日用必需品严重不足,孟加拉人在独立以后就感到自己在印度——他们现在称之为“北面、东面和西面的大好佬”——的经济保护下压得喘不过气来。 价格和货币方面的差距引起了大批的走私;孟加拉国成百万人挨饿,可是成吨成吨的大米却在非法穿过边界运入印度。 据孟加拉国官员估计,今年向印度走私的大米将达一百万吨以上——这笔数目相当于孟加拉国政府所说的养活全国人民所需要的数量。 许多孟加拉人伤心地记得,在作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的时候,他们的主要出口品——黄麻和茶——有固定的市场,换回来的是价格受到控制的大米。 今天,孟加拉国发现它正在同加尔各答的黄麻厂争夺出口市场,同时不得不按飞涨的国际市场价格来购买粮食。 一名新闻工作者说:“我们在一九七一年常常听到的是,孟加拉国如何如何是‘被巴基斯坦挤奶的奶牛’,但是我们在作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的时候的境况要比现在好得多——够吃够穿。那种宣传是印度的手法。” 印孟关系中的另一个棘手问题是加尔各答附近横跨恒河的法拉卡水坝的使用问题。 孟加拉国坚持在夏天的干旱月份里印度必须让大部分河水畅流,以便孟加拉人灌溉庄稼。 谈判最近暂停了,生了气的印度看来准备按它自己的蓝图继续干下去。 一个满面怒容的达卡实业家说:“我们已经稳稳地塞进了印度的口袋了。”
2. 锡金学生集会示威抗议印度吞并锡金
【本刊讯】《印度时报》十月十一日刊登发自甘托克的一则电讯,标题是《甘托克学生遭到包铁木棍的袭击》,摘要如下: 一些身份不明的人今晚在这里的市场区肆无忌惮地投掷石块和汽油弹,因此,在两个多小时里搞得人心惶惶。 之所以发生这次暴力事件,显然是因为中央后备警察今天早些时候用包铁木棍驱散当地一个叫作“甘托克人”的学生团体的集会造成的。有六人受伤。据说学生们用石块投掷中央后备警察。 据说举行这次集会是为了抗议一九七四年的锡金政府法。这次集会的举行是违反禁令的。 今天上午,当地三家学校的学生举行罢课,抗议锡金政府法。后来,学生中约有六十人复课了。 【合众国际社加尔各答十月十一日电】据甘托克的人士说,昨天,甘托克市场所有店铺都关了门,以示同情学生提出的在国际监督下举行公民投票来确定锡金人民的意愿这种要求。 锡金学生指责说,在甘托克,每有一名学生,就有两名印度中央后备警察。并指责中央后备警察禁止他们集会。一个月来,在这个处于战略要地的国家,全国各地都采取了异乎寻常的治安预防措施,对每个来客都仔细搜查,检查是否携带了武器。一个月来,所有外国人都被禁止进入锡金。
3. 外电报道:印度面临着危急的粮荒
【路透社新德里十月一日电】印度面临着危急的粮荒。 八月和九月几乎没有下过大雨,给印度北部广大地区造成了干旱。 希望将来卖好价钱的商人们囤积粮食,从而加剧了粮荒,在有些地区,就算粮食有得卖,人们也根本没有钱来买粮食。 许多邦已经出现了饥荒,在今后几个月里将有千百万人饿肚皮。 雨季庄稼(主要是大米)已遭到严重破坏,冬季的收成已经大成问题。农民们无法在被太阳晒焦了的土地上耕作,由于不下雨而引起的电力不足又影响到用水泵抽水浇地。 政府不愿意讨论灾害的程度,但是,经济学家和消息灵通的观察家们认为,雨季庄稼的产量比去年的数字至少要少一千万吨,或许还不止此数。 增加进口是维持公办分配的唯一办法。在公办分配系统,粮食是按规定价格出售的。 据了解印度已向国外定购了二百五十万吨粮食,也许去年定购的粮食还有两百万吨将要运来。另外至少还需要五百万到六百万吨。 政府已向欧洲共同市场洽购一百万吨粮食,据说已要求苏联提供大笔贷款。 印度不愿意向美国要求以特许条件提供粮食,因为那样就是难堪地改变三年前关于停止这种进口的决定。 现在的情况比一九七二年旱灾时更为严重的原因是存粮正在迅速消耗殆尽。两年前,印度的粮食储备是大约九百万吨粮食。这个数字现在已下降到了二百五十万吨左右——最多只够公办分配系统供应三个月。 西部古吉拉特地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公共救济工作。奥里萨邦首席部长南迪尼·萨特帕蒂说,这个邦的二千万人口当中有一半人受到旱灾的影响。中央邦的P·C·塞蒂说,有二百五十万以上的人失业和需要救济。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十月八日电】粮食部长苏布拉马尼亚姆今天证实,由于全国各地的降雨失常和长期干旱,印度的秋季作物收获量比预定指标少了将近一千万吨。 苏布拉马尼亚姆估计,现正收割的秋季作物的收获量将是大约六千万吨。政府的指标是六千九百万吨以上。 但是,西方农业专家对苏布拉马尼亚姆的数字提出异议。他们估计,秋粮的产量不到五千七百万吨——比指标少一千二百万吨。 在印度的二十一个邦里,歉收的影响至少在七个邦是明显的。据说那几个邦天天有几百人饿死或死于同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尽管政府宣称“印度已经没有一个饿死的人了”。 据苏布拉马尼亚姆说,印度已到世界各地采购弥补今年的赤字。 【美联社新德里九月三十日电】印度政府现在在国内外决意要表现出乐观的样子,企图以此来冲淡日益蔓延的粮食危机。 英迪拉·甘地总理看来决心使粮食短缺不致于在印度人中引起恐慌,或者迫使她在各外国首都公开乞求援助。 在印度和外国报刊广泛发表直接采访的关于饥饿日益严重的消息的情况下,印度政府官方的说法仍然是“局势是困难的,但并不是不可能克服的”。 外交部长斯瓦兰·辛格遵循着这样的调子,周末在洛杉矶抱怨说,美国报纸在夸大印度局势的严重性。 他说,印度只缺少百分之五的粮食,并断然否认在最严重的灾区有任何饿死人的现象。 但是在国内,他发表这篇讲话时新德里发行量最大的一家日报《印度斯坦时报》却刊登了一篇一千二百字的消息,消息的开头说: “由于饥饿和死亡的阴影日益延长而笼罩着这个国家的辽阔地区,在这些地区里庄稼不是由于长期干旱而枯死就是被洪水冲走,所以剩下的防止再有人饿死的唯一希望看来是大量进口粮食。” 当印度外长在洛杉矶发表乐观的讲话时,西孟加拉邦的救灾部长桑托什·罗伊却对记者们说,西孟加拉邦的一千五百万人在挨饿“或过着一天只吃一顿饭的生活”。
4. 马来西亚政府加紧镇压北加人民武装
【美联社马来西亚古晋十月九日电】政府今天宣布,凡提供了情报,因此而俘虏和打死了共产党游击队残余分子以及发现了武器,都发给一千马来西亚元(合四百美元)到二万马来西亚元(合八千美元)的赏金。 政府在今年早些时候同被取缔的沙捞越共产党组织达成的一项妥协中,争取了五百八十多名游击队投降。然而,还有一百八十名游击队仍然留在沙捞越州的丛林中,他们拒绝了特赦。政府在最近几个月恢复了对这些残余分子的围剿。沙捞越州的特别部门的首脑今天对记者们说,对提供情报的人将根据敌人的身份或发现的武器的种类来发给赏金。
第 4 版
1. 菲《时代日报》文章:《邦邦在中国》
【本刊讯】菲律宾《时代日报》十月七日刊登该报记者的一篇报道,题为《邦邦在中国》《培养一位年轻的特使》,摘要如下: 总统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最近的中国之行不仅为我国取得了许多好处,而且还把年轻的小费迪南德·马科斯(邦邦)培养成一个有可能成为友好大使的人。 因为,邦邦仅仅因为他是邦邦——一个领略了古老的中国的美丽和庄严的正经、有教养的十七岁的人——就不费力气地从他母亲那里夺走了一些光采。 毛泽东夫人(江青)在午夜参观天津自行车厂后着重对邦邦说:“你一定得再来。” 当毛夫人听马科斯夫人说邦邦爱吹笛子,就送给邦邦八支不同型的中国竹笛,并要他使用那些笛子。她还送给邦邦一辆中国最著名的飞鸽牌自行车。 对邦邦来说,在中国的九天友好访问将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尤其是因为他同毛泽东主席握过手,拉过手,会见了一个多小时。邦邦说,对这位八十一岁的中国领导人他一直是“有一点儿”崇拜的。在具有历史意义的九月二十七日会见之前,毛主席似乎是一位离得“很远很远”而且总是笼罩着神秘色彩的人物。 邦邦在当面见到了他心目中的英雄以后赞不绝口。他说,毛主席是一位“非常通情达理的人,和蔼、谦虚、亲切”,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叹息着说:“我多么想更好地了解他。” 他接着说,毛主席“显然非常智慧,非常聪明,非常敏锐。有这样一位领导人,怎么犯得了错误呢”。 他接着说:“什么也错不了,今年是他领导八亿多人民的二十五周年,他们的想法全都同他一致。” 邦邦说,中国的成功在于它的领导人。“这些领导人是从人民出发考虑问题的。他们懂得应该重视的是人民。他们的政策回到人民中去。确实是从人民到人民。这就是中国人感到十分愉快的原因。” 他指出:“在我同中国人民接触的日日夜夜,在各种文艺演出和游览途中,我没有遇见任何大亨。中心人物是人民,是穿着灰色或蓝色衬衣的中国人民。” 邦邦承认,在他去中国以前,“我是持非常怀疑的态度的。我想,中国人只会让你看他们想让你看的东西,而不是你想看什么就给看什么。” 在这次访问所到的第二个地方天津,邦邦发现“省里和人民都非常热情”。 邦邦希望有较多的时间游览杭州,但是中国人的革命圣地延安的确感动了他。“你会感到你是站在圣地上。参观毛居住过的窑洞。中国共产党的礼堂……” 邦邦在结束这次在飞机上对记者的谈话时表示,他希望能“单独……象一个旅游者那样……以一种比较悠闲的方式……再次”到中国去访问。
2. 菲律宾新任驻蒋帮“大使”到达台北
【合众国际社台北十月十二日电】在有消息说马尼拉即将同北京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新任菲律宾大使伊斯梅尔·拉普斯少将今天到达台北。 拉普斯将军在台北机场举行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将竭尽全力来加强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
3. 美联社报道菲报对蒋帮伪庆不予理睬
【美联社马尼拉十月十日电】菲律宾的华人今天庆祝中国国民党政府成立六十三周年,但是受菲律宾军管政权小心指导的报纸却完全不予理睬。 直至去年为止,各报一贯在头版刊登有关庆祝“双十”的报道和祝贺。 但是,今年马科斯总统宣布菲律宾很快将同北京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尽管政府控制的报纸广泛宣扬菲律宾最终要同大陆中国建立关系,但是政府的重要官员在代理外长曼努埃尔·科良特斯率领下出席了今晚在国民党大使馆举行的庆祝中华民国成立六十三周年的集会。 科良特斯(在宴会上)为蒋介石的健康干杯。 很少在公开招待会上露面的前副总统费尔南多·洛佩斯也出席了。他同马科斯在一九六九年分别当选总统和副总统,他在一九七三年实行军管后失去了职位。
4. 马科斯指示成立专门机构确保菲中贸易换文的执行
【本刊讯】菲律宾《东方日报》十月十日报道: 马科斯总统最近创立一个超级机构,监察菲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已缔订或将缔订贸易协定执行事项。 这个各机构间之特别委员会之设立,乃预测由于第一夫人之访问中国所带来两国经济合作的增加,昨载于总统训示书第二一五号中。照该训示书所指示,这个新超级机构系由工业,农业,贸易,公造(公共工程)等部部长,菲律宾油业公司董事长,国家经济发展局局长组成,民间亦将有代表参加。 该机构之主要职权为确保菲律宾与中国所订贸易协定之执行,由此而使国内经济取得与国家目标相符之最大利益。
5. 中国大陆一月游(完)
孩子们嚷着要画画。画家拿出了纸,让出了画架和颜料,我力阻无效之下,只好痛苦地看着孩子把画家的水彩弄得一塌糊涂。我们站着闲聊,我告诉他我来自台湾,也告诉他台北生活的情况,我也发现他对台湾的地理并不陌生,不象在台湾的青年人仍然是读二十多年前的中国地理。 我觉得天色渐晚,不如带孩子们走平湖秋月,沿白堤步行回旅馆,跟画家道再见,转身而去。为什么忽然泪水盈眶?八月十二日清晨,在旅馆门口与画家夫妇会合,我跟画家夫妇搭公共汽车去游虎跑、石屋洞和六和塔。一路上,我们象多年老友似地谈大家的过去和感受。多少年来,我没能如此轻易地、坦诚地结交新朋友。有的朋友相处几十年,仍然有近在咫尺,如隔天涯之感。但这对夫妇,却立刻令我倾心相交,好象找到了一对兄姐一样。我们谈他们的大学生活,谈他们毕业后工作的情形,我发现我们之间有一个极大的分别:他们工作,总是先问这个工作是否为人民服务,是否对国家有益;我则先问这份工作可以有多少个人的收入。他们毕业时,争取的是到边疆和艰苦的地区去工作,争取为国家为人民贡献的更大机会。我记得我们将要离开大学的最后一年,终日栖栖惶惶,充满了矛盾和忧虑,不敢恋爱,怕影响了“到美国留学和学习”的计划;我们每天研究留学考试,沿门奔走于教授的府上,请他们在自己写好的推荐信上签字。我们探听美国领事馆英语考试的情况,为申请进入美国大学,为办赴美手续而整日忧心忡忡,同学间的讨论与话题很少能脱离这个范围。到了美国,开始时为求学位,为谋生活立足点而尝尽辛酸,失尽个人尊严。以后站稳了,又变成了房子与生活的奴隶。不错,物质生活上,我们有许多现代工业的文明享受,但是精神上很多人是紧张的,徬徨的,更有不少人是完全堕落的。以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相比较,几乎没有一个在海外的中国学者,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在生活上能比得上这对夫妇的充实、快乐和健康。在六和塔的最高层,我远眺钱塘大桥,看那一群群游水划艇的人,江河浩渺,聆听两位年龄相近的年轻人谈话,忽然泪水盈眶,我转过头,极力地压抑着。奇怪,十几年来未曾在美国轻掉一滴泪水的我,为什么踏上了中国大陆的土地以后,竟然变得如此多感?我原以为十几年在美国的奋斗,我的心肠已磨得有如铁石一般。记得这次到台湾省探亲,来与去,均未曾流下半滴泪。但面对这原不熟悉的中国大陆山河,初次相识的充满亲情的人,竟然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直到现在,我仍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是心里常常响起“归去吧”的强烈呼声。他乡虽好,终非吾土,若是有一天我也能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而尽一份棉薄,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而流一点血汗,那么我这一生才不算是完全浪费。两种医疗情况的比较八月十三日一早,我们坐火车赴上海。离开杭州时,我没有通知华侨服务社替我拍电报通知上海,所以到了上海站,我确是有顾了孩子顾不了行李的狼狈,幸而火车上的服务员帮忙,才在火车再度开动之前下了车。惶惑时,迎接其他华侨的旅行社接待人员发现了我,便也顺便把我一起接走,送到华侨饭店。安顿好之后,我立即到民航局购妥了八月十五号晚上直飞北京的机票。然后带孩子去人民医院看病。小儿子的腿上长了许多过敏的红斑。医院的外表当然比不上美式医院的豪华,但是服务的态度和医疗的知识却是世界第一流。孩子看了医生,拿了内服、外用两种药,一共只花了人民币二角。在美国,只要踏进医师的诊所,只说一句话,最少也得付上十元美金。通常,孩子们发小烧、感冒或轻度的皮肤过敏,一般的中等家庭通常都是不看医生的。为了小病去看医生,那是有钱人的奢侈享受。 在上海两天,我们逛街,逛百货公司,参观了上海工业展览馆、少年宫等,又去看长沙马王堆女尸解剖的纪录片。华侨旅行社的接待人员很亲切地接待我们,他们谈吐真诚坦率,服务态度是劳而不怨,他们的见闻相当渊博,国外的大事了解很多,一点儿也不闭塞。 八月十五日夜里飞抵北京,当晚住入华侨大厦。身在这世界闻名的北京,我兴奋紧张之余,不免感到惶惑。徬徨中,发现旅馆里有华侨服务社主办的团体游览活动,可以报名参加,导游四日,每天供应三餐,可去参观长城、十三陵、出土文物、故宫、颐和园,以及工厂、公社和托儿所等,我立刻报名参加,随着这个临时凑成的旅游团玩了四天,来自各地的华侨由陌生而逐渐熟悉。游完中国大陆回去后四天快乐的观光很快结束了,北京的历史文物与风景,当然无需我这支笨拙的笔来介绍。我的游记只是我个人一些琐碎的经验和感慨。我在北京一共住了十二天,除了团体参观的四天以外,其余的时间我带孩子去游各个公园、动物园、天坛,闲逛大街小巷,看看古玩铺子,参观普通商店等。其间有两天,获得机会去参观闻名全国的沙石峪和穷棒子的建明公社。 九月一日回到了美国,继续收读每天来自台湾的《中央日报》,觉得这份报纸应该改名为“自欺欺人报”或是“痴人说梦报”,任何人只要亲身去过一次中国大陆,那么就会对《中央日报》的宣传和其所代表的政权产生终身的免疫性。在这里,我愿意奉劝台湾的当权人:“现在该是梦醒、恢复清明”的时刻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