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09-27
第 1 版
1. 南报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二十五年》
【本刊讯】南斯拉夫《解放报》九月十九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二十五年》《三大成就》,摘要如下: 中国正在准备在十月一日庆祝革命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二十五周年。 政治赋予人民共和国二十五周年特殊意义的无疑是中国在自己三个主要方面的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据此间说,首先,在国内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稳定和团结。特别坚持共产党在各个领域的日益明显的领导作用。目前正在进行一系列群众运动,这种运动赋予政治上的稳定以特定的形式,因为通过批判前国防部长林彪及其理论来加强更加适用于中国现实的那些理论纲领。这就是干革命依靠尽可能广泛的工农群众的理论,即毛泽东主席早就教导的依靠“群众路线”。 经济找到了一条完全合适的解决这个八亿人口的民族所面临的问题的道路,这条道路使得有可能在经济方面取得在中国领土上永远消灭了饥馑这样的良好成果。中国已经达到了二亿五千万吨粮食这个数字,在最近十年内,产量提高了大约六千万吨。目前的钢产量为年产将近二千八百万吨,在最近八年内提高了一倍多,而石油的产量(去年大约为五千万吨)在此期间内提高了四倍。 世界最后,在某种条件下被称为“第三方面”的活动中,中国自己认为,中国在对外政策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巩固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由于耐心地等待逻辑和理智获得胜利,三年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了恢复,而在最近几年内月复一月地扩大着自己的国际联系。另一方面,它几乎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贸易关系。
2. 美《华盛顿邮报》记者自喀布尔报道:《巴基斯坦受到警告;印度、俄国在舞台两厢等侯;阿富汗人发出战争警报》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九月二十四日刊登该报记者刘易斯 ·西蒙斯从喀布尔发的一篇报道,题为:《巴基斯坦受到警告;印度、俄国在舞台两厢等候;阿富汗人发出战争警报》,摘要如下: 阿富汗的由军队控制的政府已发出警告说,它同巴基斯坦的长期冒烟的边界争执可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爆发成一场全面战争。 副外长瓦希德·阿卜杜拉说,如果爆发战争,将会迅速地使南亚—中东地区的其他国家卷入,特别是印度,甚至可能还有那些大国。 阿卜杜拉警告巴基斯坦总理布托说:如果他坚持他的威胁,即除非俾路支省反叛的部落人在十月十五日前投降,他就要轰炸他们,那么他就可能使这场争执酿成大火。俾路支与阿富汗接壤,其人民中许多人同这个贫瘠的内陆共和国有着悠久的种族关系。 阿卜杜拉在最近对一个记者谈话中发出这一警告,正是苏联和印度正在对阿富汗的乌合之众的军队加紧军备供应和加紧训练的时候。 在敌对的边界的另一侧,布托已再次呼吁美国恢复向巴基斯坦出售军备。美国有相当地位的人士表示,五角大楼和国务院正在同情地考虑这一请求。 布托和支持他的见解的美国官员肯定地认为,巴基斯坦军队能够毫不费力地击败阿富汗军队——如果这两国的军队是仅有的参战军队的话。巴基斯坦的武装力量约为阿富汗的五倍。阿富汗是一个非常荒凉、贫穷和落后的国家,其多数人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同他们祖先二百年前的生活情况一样。 总统兼总理穆罕默德·达乌德将军在他与一小批陆军军官于一年零两个月前推翻前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之后,立即开始煽起边界争执的火焰。 印度和苏联是最先承认阿富汗新政府的两个国家。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关系迅速恶化。两国间的民航往来于最近中断。双方在崎岖难走的边界上都大大加强了自己的部队。 达乌德坚持要求布托在俾路支和毗连的西北边境省举行公民投票,来决定这两地的一千万居民是否赞成联合成一个叫做普什图尼斯坦的自治单位。布托则认为,这个要求是干涉他的内政。 阿卜杜拉说,阿富汗已经得到了一些邻国的保证,即一旦发生战争,它们将支持阿富汗。在被问到是印度还是苏联已保证给予这种支持时,阿卜杜拉回答说:“我重申,这将不是一个局部问题。它将是全球性的。我们已经通过外交途径在全世界进行过探询;我们知道能指望得到支持。” 苏联是否肯冒插手干预的风险,似乎值得怀疑。苏联人目前不断供应阿富汗以近代新式武器,其中包括米格—19喷气式战斗机,苏霍伊—7式支援地面飞机,萨姆—7式和萨姆—3式地对空导弹和几百辆T—64坦克。 阿富汗在军事上的基本问题是,缺乏训练有素的官兵。现在,印度已同意给它训练四百名军官,先在阿富汗的军事学校训练,然后再在印度的军事学校受训。 阿富汗否认它在沿阿卜杜拉称之谓“所谓的边界”(世界上只有阿富汗一个国家的地图是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标出“普什图尼斯坦”来的)上集结部队,但是据说已经向边境增派了若干支部队,其中包括装甲部队。 巴基斯坦人一直在沿边界一带集结部队,在传说中的战场开伯尔山口,已用正规军代替了称做开伯尔步枪队的准军事的巡逻队。军队和巡逻队已重新启用旧时的英国碉堡。情报界人士认为,已经增派了八千名正规军和六千至八千名巡逻队进入了阵地。加紧进行的军事活动,加上两国领导人激烈的言论,造成了一种爆炸性的形势。
3. 孟加拉《假日》周刊文章:《对锡金的强奸》
【本刊讯】孟加拉国的《假日》周刊九月八日一期刊登一篇题为《对锡金的强奸》的文章,摘要如下: 印度同谢赫·阿卜杜拉就查谟和克什米尔同印度可能合并的问题所进行的会谈现在已进入最后阶段,与此同时,印度政府为强占喜马拉雅山王国锡金采取了第一个步骤。新德里修改了它的宪法,使锡金可从以印度的一个“联系”邦的地位加入印度。 “联系”邦的含义是该邦不同于印度其他各邦,最初将容许该邦享有邦联的一分子的地位。因而,可以容许锡金保持其政治和经济制度的锡金“独立实体”暂时还不会遭到破坏。 毫无正当理由就很不象样子地匆匆忙忙通过了的这一修正案,不仅改变了这一邻国的地位,而且也改变了印度宪法本身的精神和特性。同(印度政府)一再声明的相反,第三十六条修正案改变了印度宪法的基本性质,使之从联邦制变成了“邦联制”。正如某些反对党议员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宪法怪物”,它对于象锡金这样的弱小邻国的含义是一目了然的。这种立法行动在尼泊尔和不丹引起了激烈的反印运动。尼泊尔和不丹政府都指责印度对锡金采取的行动,并公开说印度居心叵测。中国说印度的公然吞并行动是得到苏联暗中支持的。预计,达卡官方不会指责印度的行动。但是,印度在锡金问题上通过的法案已在首都政界人士中激起了担忧和猜疑的波浪,这是显而易见的。 就印度对锡金内外事务拥有的绝对权力而论,印度议会通过关于锡金问题的法案并没有增加什么新东西。那么,为什么要作出那种只有使爱玩弄法律词句的人们喜欢的这种奇怪的法律安排呢?其原因并不难于找到。德里认为锡金国王同其姊妹王国尼泊尔和不丹的国王一样是反印亲华的,因而是对印度安全的一个威胁,从而,在他们看来,锡金国王的力量比他实际上拥有的力量更加强大、为了要把锡金纳入印度的总的政治轨道之内,在国王失去权力以后,他们一心只想绝对防止反抗印度在锡金所取得的新的高压地位的可能性。他们已经完全用尽了他们作为保护国本来可以作为后备力量来使用的一切力量,如果说历史有什么指导意义的话,它将表明,他们可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受到锡金人民的反抗。 印度对锡金的强奸没有遭到任何超级大国的切实反对,只有中国除外,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莫斯科有理由对此感到高兴,因为,这样做可以使作为一个顺从于它的区域性大国的印度的反华力量得到加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是实用主义态度,因为他们发现锡金的被保护国地位事实上并没有受什么损害。但是,预计真正的麻烦将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虽然中国没有遭到威胁,巴基斯坦却确实是遭到威胁的。事实上,巴基斯坦已经异常愤怒。 印度在锡金问题上采取的行动将给次大陆各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和谅解造成新的障碍。人们看到,每当出现中印关系正常化的可能时,德里总是大声表示支持这样做,但是转眼间却又干一些等于是否定它自己所说的话的事情。吞并锡金是在这么多年以来情况第一次确实开始好转的时候对中国的最新挑衅。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策划的行动只能迫使巴基斯坦铤而走险。在象这样的情况下,高谈次大陆的和睦只能是不相宜的废话。 如果这一地区没有和平,倒霉的是孟加拉国。在孟加拉国几乎肯定会加入联合国和北京就要宣布承认这一新国家时,鉴于孟加拉国目前同印度的关系,印度对锡金采取的行动肯定会构成一种障碍。孟加拉已经公开宣布它的国策是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改善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以谋求共同的经济利益。但是,人们通过印度最近这一行动会发现一个新的说明下一事实的确凿证据,那就是,德里不希望孟加拉国做到这一点,原因是因为这不符合印度的利益,也因为在印度眼中孟加拉国的地位并不比锡金高。
第 2 版
1. 石油输出国组织和一些中东产油国对福特讲话的反应
【合众国际社九月二十四日电】世界的主要产油国无视福特总统关于降低石油价格以防止国际经济衰退的呼吁,今天发誓要把燃料价格保持在创纪录的最高水平。 石油输出国组织秘书长哈尼在维也纳嘲笑福特的威胁。他说:“我们应是最后一个要为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受到指责的人。” 该组织的成员国生产世界石油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它们去年提高原油价格到百分之四百,并决定下月再提高百分之三点五,达到每桶九点七四美元。 福特昨天在底特律说:“我们将采取强硬的步骤,以保证达到自给的程度,从而避免打乱我们的经济。我们将保证我们的住户有暖气,在工厂工作的人有电力。” 哈尼说,美国“将把自己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引入歧途”,如果它们认为施加压力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话。 哈尼的讲话是对福特—基辛格攻击的最强烈的公开反应。 【美联社维也纳九月二十四日电】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一位官员,今天对福特总统所说的石油价格“过高”的说法发表了不同意见。 据这个十三国组织的代表说,“通货膨胀并非是由于石油价格的增长才开始的。而是由于通货膨胀,才不得不调整石油价格。” 这位官员未提及福特的讲话,但他说:“我们知道,所谓原油高价的到来只是因为我们试图阻止国际石油公司——大多数是美国石油公司——得到高额利润发横财,而记录表明,不管原油价格多高,它们目前在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中只占不过百分之一、二。” 他说:“我们(石油输出国组织)晓得,我们的石油长期以来一直被浪费,我们的人民长期以来也一直受剥削,我们对此种状况无能为力,我们亲眼看到人家付给我们每桶石油很少的钱,而且这种情况在不断恶化。除了我们以外,谁也不对这种情况感到不快。” 这位官员还指责说,在石油价格调整之前美国粮食的价格早就提高了三倍。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这位官员在针对美国总统的另一次讲话中指责说:“石油输出国组织从来没有在政治上使用石油,而美国却仍然在对一个小岛古巴实行政治封锁,我们被告知说,他们对其他国家也是这样干的。” 【美联社华盛顿斯波坎九月二十一日电】一位伊朗发言人昨天说,石油输出国决定提高的石油价格应该由石油公司负担,而不应该由消费者负担。 伊朗驻华盛顿政务参赞阿克巴尔在七四年世界博览会上发表伊朗对环境的看法的讲话时还说,如果平均的世界通货膨胀率上升的话,石油输出国将被迫提高石油价格。 他说:“世界性的通货膨胀有百分之二可以归因于石油价格。我们驳斥那种我们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的说法,我们拒绝这种说法。”他说:“如果工业国不能控制通货膨胀的话,他们就不可能指望石油价格保持稳定。” 【德新社开罗九月二十四日电】据报道,阿拉伯联盟秘书处认为福特的讲话是“带有很大的威胁性的”。 【路透社贝鲁特九月二十三日电】阿拉伯领导人迄今为止总的说来没有对福特昨天在底特律发表的讲话以及基辛格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发表评论,但是第一批的官方反应也是冷淡的。 科威特石油和财政大臣阿提基警告说,消费国如组成一个战线来维持石油供应,这可能损害它们自己的利益。 【合众国际社九月二十四日电】在科威特,石油大臣阿提基对福特的指责不屑一顾,他说:“让这位总统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法新社阿布扎比九月二十四日电】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扎耶德·本·苏丹昨晚在这里说,他支持关于实行国际合作全面降低产品价格的想法。 这位总统对福特总统关于能源问题的讲话作出反应,他在一次外交招待会上说:“如果生产消费商品和食品的国家准备修改价格,石油生产国将乐于修改石油价格。”他说,只期望石油生产国降低价格,而其他基本日用品生产国不作出同样的努力是不合乎情理的。黎巴嫩报纸的反应 【美联社贝鲁特九月二十四日电】阿拉伯报纸今天指责美国对阿拉伯产油国发动神经战以便试图迫使降低石油价格。 亲叙利亚的《东方报》的标题为《美国警告阿拉伯人,威胁在石油上发动核战争》。 亲伊拉克的《贝鲁特报》的标题为《福特扬言要以武力夺取阿拉伯石油》。阿·贾迪赫在《日报》上发表文章说,美国利用它所扮演的中东和事佬的角色讹诈阿拉伯国家。
2. 西欧共同市场农业部长开会讨论提高农产品价格问题
【德新社布鲁塞尔九月十七日电】今天,在进行共同体农产品价格谈判的第一天,欧洲共同体的农业部长们看来远未能达成协议。 西德农业部长埃特尔警告要防止可能破坏整个经济的过高提价。但是,法国农业部长博内说,欧洲执委会提议的提价百分之四是“太少了”。 比利时支持了农民们提出的提价百分之八的要求,卢森堡则赞成欧洲议会十六日提出的提价百分之六的建议。 西德、荷兰、英国和丹麦似乎愿意接受提价最多不超过百分之四。 【路透社布鲁塞尔九月二十日电】共同市场农业部长们,今天五时三十分达成了农产品保障价格提高百分之五的协议,和一项对共同体的一千万农民采取支持措施的一揽子方案。 这项协议是共同体的一位发言人在于这里举行的一次长达三十小时的马拉松谈判结束时宣布的。 这个最后协议是根据共同体农业执委拉尔迪诺伊斯今天清晨提出的折衷方案达成的。 虽然委员会的建议中包含了一些代表团当即可以接受的成份,但是有几位部长(包括英国的皮尔特、西德的埃特尔和法国的博内)还要在清晨返回本国首都取得新的指示。 【德新社布鲁塞尔九月二十日电】预料,价格提高后,将使共同体的生活费用指数上升百分之零点四,德国将上升百分之零点六。 【安莎社布鲁塞尔九月二十日电】九国农业部长还决定将英国的“绿色英镑”贬值百分之八点五,将爱尔兰的“绿色英镑”贬值百分之十二。 部长们还同意了意大利代表团关于对饲养牲畜在二十头以下、在新的牛犊出生之前不杀小牛的牲畜饲养者给以奖励的要求。 率领意大利代表团来这里开会的比萨利亚说,执委会已保证要使禁止从非共同体国家进口肉类的条款在十月三十一日到期之后实际上仍然保持不变。 【美联社布鲁塞尔九月十九日电】欧洲共同市场今天保证,从一九七五年起向英国供应糖,以满足英国喜欢吃甜食的人的需要。
3. 挪威《呼声》月刊载一篇文章:《挪〈阶级斗争〉说苏修剥削工人》
【本刊讯】挪威《呼声》月刊今年九月号一期刊载一篇文章,题目是《挪威〈阶级斗争〉说苏修剥削工人》,全文如下: 挪威工人共产党(马列)机关报《阶级斗争》最近一期的一篇文章揭露了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对苏联工人阶级的剥削。 这篇文章说,苏联已变成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今天,苏联的财富,不论是国营的还是集体的,都属于通过赫鲁晓夫政变而上台执政的官僚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不再决定发展生产的道路。它几乎已完全无权管理生产。据苏联修正主义者自己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西伯利亚一家冶金工厂的一千名工人在被问到他们是否了解完成生产指标的办法时,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作了否定的答复。而且,他们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因为他们的话不管用,谁也不认真对待他们的意见。苏联工人阶级被剥夺了掌握生产资料的权利,被排挤在所有决策机构之外。 不能参加企业管理、在党和国家组织内受到排挤和压迫的苏联工人阶级,已失去了影响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可能性,更谈不上领导了。 这篇文章说,六十年代的经济改革已使苏联企业的领导人处于类似西方企业总经理的地位。今天,这些领导人控制了企业的资产。他们制定生产方针是为了赚取利润。他们可以决定雇用和解雇工人、确定工人的工资并任意惩罚工人。他们象西方资本家一样,可以为了利润而出卖生产工具、房屋和土地,或是把这些资料租给别人。很明显,他们把国家的财产当作他们的私人财产。这个剥削阶级是苏联生产资料的真正主人。 今天,利润成了苏联经济制度的推动力。上层阶级通过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剥削工人。 文章指出,苏联复辟资本主义的后果之一、是出现了失业。据苏联一家杂志揭露,到处徘徊找工作的苏联公民 (包括他们的家属)通常达三百万。 这篇文章最后说,在已经复辟了资本主义的苏联,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司空见惯的那种资本主义形式。新兴资产阶级首先通过夺取国家政权来控制生产资料。这已导致高度集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联统治阶级正面临着无法解决的问题。
4. 《大陆对提高农产品价格持冷淡态度》
【本刊讯】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九月二十一日刊登发自巴黎的一篇报道,题为《大陆对提高农产品价格持冷淡态度》,摘要如下: 欧洲的一千万农民,昨天对共同市场农业部长们在布鲁塞尔举行的讨价还价的马拉松会议上达成的将保证价格基本上提高百分之五的协议,表示了冷淡的欢迎。这个提价数字是一个折衷方案,西德政府认为太慷慨了,法国人认为还不够,共同市场其他大多数成员国则不安地接受了。 受到价格下跌和成本提高的压力的农民们曾要求提价百分之八。法国一个农民组织的领导人对这次提价不予重视,认为“谁都知道提得不够”。 与欧洲大陆各地越来越有效的抗议同时发生的农产品价格危机,曾使共同市场的共同农业政策有破产的危险。现在这一政策的破产至少是推迟了。 各国首都的反应反映出对会议的结果抱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而不充满热情。西德农业部长埃特尔本来是要制止价格涨到共同市场执委会最初提议的百分之四的,因此,他只是暂时同意了提价百分之五,而把正式认可的决定留给波恩的全体内阁成员去作。
第 3 版
1. 布托总理到达吉尔吉特视察并在我援巴工程人员招待会上谈中巴关系
【美联社伊斯兰堡九月二十三日电】布托总理今天说,他将于下月访问苏联,向苏联人伸出友谊之手。 布托在伊斯兰堡以北二百英里的吉尔吉特举行的一次公众集会上发表讲话时说,他满怀希望苏联也会这样对待巴基斯坦。 他说,巴基斯坦希望同它的所有的邻国 ——苏联、中国、阿富汗和印度——保持友好关系。他说,巴基斯坦同中国的关系是非常诚挚的,中国正在帮助巴基斯坦修建喀喇昆仑公路,这条公路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布托说,巴基斯坦为了使它同印度的关系正常化同印度签订了西姆拉协定,但是,印度五月份的核爆炸,与新德里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所采取的行动一样引起了巴基斯坦的担忧。 布托说,巴基斯坦渴望同阿富汗建立友好关系,但是,只有阿富汗也愿意这样并尊重巴基斯坦的主权才可能建立这种关系。 【法新社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九月二十三日电】巴基斯坦总理布托今天指责印度“在被占领的克什米尔玩弄阴谋”,他说如果两国关系没有进一步改善那不是巴基斯坦的过失。 布托先生在巴基斯坦北部靠近中国边境的吉尔吉特开始进行五天会见人民的视察旅行中说,他愿同印度改善关系,但是新德里也应作出响应,向巴基斯坦伸出友谊之手。 布托先生明确表示“两个人”不能够作出“关于巴基斯坦前途”的任何决定。他显然是指印度领导人同印占克什米尔前首席部长谢赫 ·阿卜杜拉的会谈。 布托说,克什米尔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以致可以由单方面作出任何变动就可以说是已经解决了。他说,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不应有任何错误的想法,认为它们中的任何一方可以向对方玩弄阴谋,就认为克什米尔问题已经解决了。布托说,“巴基斯坦、被占领的克什米尔和自由克什米尔人民所不能接受的任何决定都不会是一个完善的决定,而且全世界也是不能接受的。” 【法新社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九月二十四日电】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在巴基斯坦北部进行五天接触人民的旅行开始时强调了巴中关系和友谊。他说,这种关系将“越来越加强,不仅仅是为了两国之间的和平与繁荣,而且也是为了地区和世界的和平”。 布托是在修建喀喇昆仑公路的中国工程人员为他举行的丰富多采的招待会上讲这番话的。这条公路自一九六八年开始修建,最近已经通车。 布托说,促进这种合作并不是为了制造紧张或准备发动战争。他说:“我们在这里既没有搞核弹,也没有建立核基地,中国和巴基斯坦都主张全面销毁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所有的毁灭性武器。”布托说:“我们的合作之所以如此有益,之所以产生如此良好的结果,原因就在这里。” 中国的贸易商队(本财政年度的第一个商队)将于九月二十六日穿过这条已部分建成的四百九十英里长的公路抵达吉尔吉特。巴基斯坦的一个贸易商队将于十月份去中国。
2. 《纽约时报》专稿评伊朗国王出访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九月二十日刊登一篇专稿,标题是《伊朗国王东行到新加坡;希望投资的亚洲和太平洋国家领导人们准备热烈欢迎》,摘要如下: 伊朗国王的东方之行被称为亲善访问,这种说法很平淡,然而再确切不过了。 因为,正在对五个亚洲和太平洋国家进行访问的伊朗国王保险能得到的没有别的,而是那些十分愿意帮助他拿从石油中赚来的多余的钱进行投资和把石油运到他们的港口的政府首脑的亲善之意。 他首先访问的是新加坡,在这里受到了热情接待。这里有许多在世界上属于最大的炼油厂,它们三分之一的石油靠伊朗供应。毫无疑问,新加坡的官员们愿意以合理的价格购买更多的石油来扩大生产。 新加坡需要外界的投资。 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石油价格飞涨),这里的一些工厂(如纺织厂和技术水平低的电子厂)近来只是勉强在开工,有的关闭了,有的缩小了生产,以致新加坡的通常是充分就业的经济发生了波动。 五十四岁的伊朗国王过去也访问过亚洲,但是这次除了印度之外,列在他的日程表上的都是他过去没有访问过的国家。 他进行访问正是在这个地区的国家指望中东石油生产国投资和供应燃料的时候。同时,石油生产国也正在为他们的多得无其数的美元寻找新的投资的地方。 伊朗国王是主张不断提高石油价格的主要人物。伊朗也是石油生产国中最积极于在西方(特别是欧洲)投资和同西方工业建立伙伴关系的国家之一。这次东方之行,似乎表明国王正在为他从石油上赚到的美元寻找新的可以换到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好处的地方。在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石油使伊朗(它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第四位)从一个借债国变成了放债国。据估计,今年伊朗能从石油方面赚到两百多亿美元。 伊朗国王的成功在亚洲引起的议论,不亚于在世界其他地区。印度尼西亚尽管也有石油资源(产量为伊朗的四分之一),但是仍然是东南亚一个人口过多和最贫困的国家,她有一亿三千万人口,每人每年平均收入不到一百美元。毫无疑问,苏哈托准备在国王到雅加达时提出要求投资的建议。国王访问的这些国家中,目前境况最窘迫的也许是印度了。印度想改善同伊朗的关系,以便阻止伊朗同巴基斯坦组成反印联盟。 但是,更重要的是印度的经济困难重重,面临缺粮问题。缺粮的原因不仅仅是干旱,而且还由于石油涨价,因为石油涨价造成了化肥短缺。 新德里可能要求伊朗国王以特别的条件向印度提供石油。
3. 布托宣布罕萨王国并入巴基斯坦
【美联社拉瓦尔品第九月二十四日电】布托总理今天宣布把群山环抱的罕萨王国并入巴基斯坦,这个自称就是香格里拉(意为希尔顿所写的幻想小说中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地方——本刊注)的国家已再也不能作为一个独立国而存在了。 正在巴中边境北部叛乱地区进行视察的布托说:“国家只有一个,不能容许有国中之国。 “它是属于工人和农民的,而不是属于纳瓦布和弥尔(王公贵族)的。”他还说:“我们对任何个人都不抱敌意——但是我们必须结束反动制度,并且根据我们的宣言来治理我们的国家。” 内政部长阿卜杜勒 ·加尧姆·汗说,在布托宣布以后,合并就立即生效,已经派巴基斯坦政府官员前往接管政府工作了。 这次合并结束了罕萨王国九百年的仁慈的封建统治,这个国家处在喀喇昆仑山脉的白雪覆盖的山峰环抱之中。还意味着罕萨的统治者,六十五岁的弥尔(国王)贾迈勒·汗中将将退休,靠一笔与他的王公身份相称的养老金过日子。 据说,罕萨王国的平静生活、它的人民的长寿和他们那种显然是牧歌式的生活激发了詹姆斯·希尔顿的灵感,使他写出了那本叫做《失去的地平线》的小说。 但是,自从一九四七年英国撤出印度而实现印巴分治以来,外面的世界一直在无情地把影响扩展到罕萨来。 内政还是由弥尔主持,但是他几乎变成了一个名义上的元首,他的责任只是根据当地习惯解决争端。 巴基斯坦供给这个国家的经费并且有权决定如何使用这笔收入。 国王最近接见记者时预言,巴基斯坦作出完全合并的最后决定时将引起“极大的不安”。然而他又说:“不论巴基斯坦作出什么决定我们都将接受。” 国王统治的最后几年里,遭到了受过教育的人和青年人越来越多的批评。他们认为他没有理会日益增加的希望变革的要求。 几乎可以肯定,巴基斯坦之所以决定完全合并罕萨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考虑到它地处要冲。不仅因为它同巴基斯坦的亲密盟友中国接壤,也是因为它靠苏联的边界很近。 罕萨国与世隔绝的牧歌式的日子看来已经过去了。据国王说,饮食的变化和由于同外界来往增加而引起的疾病,已经使能活到一百岁以上的人数大大减少了。巴基斯坦计划把这个地方作为一个游览中心对外开放,靠中国人正在修建的喀喇昆仑山公路供应日用必需品。
4. 斯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出访四国后回到科伦坡
【法新社科伦坡九月二十四日电】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进行了二十天的四国访问之后今天中午回到科伦坡,这些国家答应向斯里兰卡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她同这些国家签署了增加贸易的双边协定。 她访问过的国家有巴基斯坦、西德、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据这里得到的消息说,这几个国家都热情地接待了她,并对斯里兰卡严格奉行不结盟政策,同所有国家建立友谊以及为促进世界和平而努力表示欣赏。 班达拉奈克夫人对记者们说,从政治和经济观点来看,她的访问是一次有益的访问。 【印报托科伦坡九月十九日电】据当地报纸报道,警察拘留了十五名青年人(包括他们的领导人——学校的老师),据说因为他们参与了在斯里兰卡农村地区重新搞一九七一年那样的叛乱活动。 被拘捕的领导人中有一些是因为同最近发生的青年叛乱活动有关而被拘捕后又获释的。其他一些是从拘留营中逃出来的。 这个新的运动以诸如“台风”和“黑灯”等几个代号进行活动的。他们在北中央省的阿努拉达普拉地区,在南方省的马塔莱地区以及斯里兰卡中央山区的康提地区很得势。 【安莎社科伦坡九月十九日电】据这里的国防部的一个反叛乱组织散发的传单说,在斯里兰卡第一次叛乱镇压下去三年半以后,一个称为“狂风”的革命运动又在这个岛国出现了。 据说,参加这个运动有属于人民解放阵线这样一类组织的青年。该组织曾发动第一次“切·格瓦拉”的叛乱,据说他们主要在农村地区活动。 据报道,他们的目的是以暴力推翻政府。
5. 巴基斯坦议会代表团去苏联访问
【美联社卡拉奇九月二十二日电】由巴基斯坦参议院议长哈比布拉·汗率领的一个八人议会代表团今天启程去莫斯科对苏联进行两周访问。 哈比布拉·汗在苏联驻卡拉奇使节为其举行的晚宴上说:“巴基斯坦同苏联之间的关系由于前几年统治巴基斯坦的军事独裁者的过错而处于某种紧张状态。”他说:“自从布托总理执政以来,友好关系有了改善,并将进一步改善。” 苏联政府现正在卡拉奇附近建造一座投资三千万美元的炼钢厂,同时还答应向巴基斯坦提供进一步的财政援助,其中包括增加贸易。
第 4 版
1. 马科斯命令有关机构立即实施菲中贸易协定
【合众国际社马尼拉九月二十五日电】菲律宾政府今天开始开动机器实施同中国新签订的贸易协定,包括拟议中进口中国石油的事。 马科斯总统命令政府有关机构立即实施在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访问北京期间签订的菲中贸易协定。 马科斯在从第一夫人的弟弟莱特省省长本哈明·罗穆尔南德斯那里得到关于第一夫人访问情况的初步报告之后下了上述命令。 总统府发表的一项公告说,昨天抵达马尼拉的罗穆尔南德斯报告说,这项贸易协定“将使菲律宾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高质量原油的供应,同时,中国在协定中答应购买相当大量的菲律宾主要产品,包括木材、矿石、椰子油、椰子干和食糖”。 公告说,预计在第一夫人访问结束以后不久中国第一批低硫原油就能运到马尼拉。 马科斯命令外交部和国家经济发展局组织一个经济代表团于十月份去北京确定菲律宾打算从中国购买的原油的数量。 【法新社马尼拉九月二十五日电】菲律宾记者今天从北京报道,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已同意将她在中国的访问时间延长五天,即延长到十月二日,以便参加十月一日中国国庆节庆祝活动。 据这些记者说,马科斯夫人是应毛泽东主席的夫人江青女士的邀请延长访问时间的。
2. 菲报文章:《第一夫人的访问推倒了偏见之墙》
【本刊讯】马尼拉《每日快报》九月二十五日刊登专栏作家普里米蒂沃·米哈雷斯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第一夫人的访问推倒了偏见之墙》,摘要如下: 第一夫人伊梅尔达 ·马科斯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的正式访问正在推倒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而在菲律宾和那个亚洲邻国之间造成的偏见之墙。 在菲律宾记者最终突破了意识形态的壁垒向他们的同胞提供关于人民中国的第一手观察材料之前,菲律宾人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完全来自外国的新闻报道。 外国新闻界把人民中国刻画成一个世界其他国家感到害怕的魔鬼,是不能同其他国家和平共处的、喜欢侵略的国家。 随第一夫人访问人民中国的菲律宾记者,通过他们发回国内的电讯,正在拆穿某些外国新闻机构关于这个有八亿人民的国家的谎言。 【德新社北京九月二十四日电】(记者:巴格曼)观察家们今天说,中国和菲律宾可能准备在伊梅尔达·马科斯访问这里以后建立外交关系。他们说,据信,在她同北京高级政府官员的会谈中已在原则上就这个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这是她此行的主要目的。 但是,据了解,中国人已表明,在马尼拉派首任大使到北京任职以前,菲律宾必须断绝同台湾蒋介石政权的外交关系。它将要求对方明确接受一个中国的政策。 据了解,中国人准备等待马科斯政府采取这种行动,而不会同意某种象同美国之间的那样的把事实上的承认和法律上的承认区分开来的解决办法。 观察家们从马科斯夫人在这里的讲话中得出的结论是:她丈夫的政府接受中国的这项要求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如果情况如此的话,那么,中国又快要在外交上取得成功了。
3. 巴西报纸报道:《福摩萨交出大使馆钥匙为共产党中国让位》
【本刊讯】《巴西日报》九月十四日刊登了一条消息,题为《福摩萨交出在联邦区的大使馆的钥匙,为共产党中国让位》,全文如下: 中华民国外交部一秘张贤清(音)是最后一个离开巴西的福摩萨外交官。他昨天下午去瓜纳巴拉,从那里去檀香山,中间在美国做短暂停留。 他离开巴西利亚时是很凄惨的。在上飞机前两个小时,他把大使馆的钥匙交给巴西外交部一名级别比他低的官员。接着他独自离去,乘一辆普通的出租汽车去飞机场。 所有其他外交官十天前就离开了,张先生是唯一留下来的。朱抚松大使委托他出卖外交使团的全部东西,并把官邸、使馆房子和外交车辆交给巴西外交部。 外交部禁止出售该大使馆的不动产和车辆。这些东西是以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名义购买的。根据新的官方谅解,中国政府和人民是指大陆中国,这些财产将移交给她。大使馆的电话也不能出卖。这一切将由巴西政府交给新的中国人,他们将在巴西利亚建立一个北京的外交代表机构或在我国任何地点建立一个领事馆。中国人在瓜纳巴拉和圣保罗购买的不动产也不准出卖。
4. 香港《大公报》文章:《韩咏华谈北京之行》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八月二十七日刊登一篇题为《韩咏华女士谈北京之行》的专访,摘要如下: 结束了在北京等地探亲、访问后抵港的旧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夫人韩咏华女士,二十五日对本报记者畅谈此行见闻时愉快地说:“我今年八十二岁了,离开中国也有二十六年。这是我离开中国二十多年后首次回去。能够在晚年回到中国去,尤其是在北京逗留了五个星期,与儿女亲友们团聚,感到很高兴。” 韩咏华女士于一九四八年离开中国,定居于美国。 韩咏华女士此次重回中国,旧地重游,特别在北京逗留了五个星期,使她很高兴。新旧对比,使她有不少感慨,也使她掀起了一幕幕的回忆。她说:“离开中国这二十六年来,一直都没敢想到要回去看看,原因是受到很多的限制。这次能够在晚年到中国去,见到了我的儿女、妹妹;远在四川、云南等地的亲戚都请了假,兼程来到北京看我。这次我见到的亲友共有六、七十人之多。其中有老朋友、老同事周培源、华罗庚、林巧稚、冯友兰、陶葆楷、杜聿明和夫人曹秀清等,使我感到很高兴。在谈话中,我发现他们都很健康,很乐观。” 韩咏华女士谈起了北京,就喜形于色的表示,北京实在有很多变化。今天的北京,多了很多新建筑物,马路很宽,两旁都植有树木。清华大学也比从前扩大了。特别是北京的风沙,从前很大、很猛,但是,现在广植林带,北京的风沙也就少了很多。 她说:“在北京的人,也起着变化。他们总是说着要为人民服务。事实上,他们确是在为人民服务。比如说,公共汽车的司机、旅店的服务员,勤勤恳恳地工作,都不要小费,这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在中国逗留期间,她参观了工厂、人民公社、学校,游览了名胜古迹。新中国的变化,尤其是人的精神面貌的转化,给她带来深刻的感受。她说:“无论从北京到广州,我见到人们所穿的衣服都很朴素,谁也不比谁特殊。人们的精神面貌很好,都埋头于工作。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件应该的事。” 她在谈到中国的生产建设时表示,中国是靠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从轻工业品到二万多吨的大型机器,都是中国人民自己制造成功的。在北京乐器总厂参观,欣赏工人自己制造的各种乐器时,她深为感动。 她说:“从前我跟外国人学习弹钢琴时,所弹的钢琴,都是从外国运来的。可是,中国今天也能自己生产钢琴,也能生产手风琴、风琴等多种乐器,而且质量蛮好。” 韩咏华女士有一子一女居住在中国。儿子梅祖彦,在清华大学水利系任教,每月工资有一百多元;儿媳则在北京大学教外语,也有一百元一个月的工资,两人每月的收入合共有二百多元。他们有一子一女,长子十七岁,念中学;幼女十一岁,在小学读书。一家四口,住在宿舍里。宿舍有两个房间,有客厅、厕所等,设备齐全。月租每月才几块钱。她的小女儿梅祖芬,在一九五一年在清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大连铁道学院图书馆工作,生活安定。韩女士谈起了她的子女,高兴地说:“他们的生活很好、很充裕。虽然物质条件不那么现代化,但都生活得十分安定。” 她说:“在美国,由于离中国太远了,过去不了解中国大陆的情况,所以经常担心在中国的儿女,怕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这次到中国去,见到儿女的生活很幸福,有保障,我这次真的放心了。”她又说:“从前不安心儿女的生活,主要是因为自己不理解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与外国的制度不同,但中国人民吃得饱和穿得暖。中国人民从前实在苦得太厉害了。现在又看到了儿女的安定生活,他们又跟我一再的说,要我放心。我这次的确放心多了,他们的生活比我想象中的要好。” 一九五七年,韩咏华女上的丈夫梅贻琦从美国到台湾,在台湾的“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所工作。及后,梅贻琦患病,在台湾治疗,于一九六二年去世。韩咏华女士在其丈夫患病时,曾去台湾,在那里居住了两年。在台湾生活的两年里,使她了解到台湾同胞的生活情况。她说:“在台湾生长的是中国人,在中国大陆生长的也是中国人,都是一家人。很多人都希望中国能够统一起来,自己也与大家的看法一样。”
5. 南通社报道:南议会代表团同我国领导人会谈情况
【南通社北京九月二十四日电】由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副主席佩科·达普切维奇率领的南斯拉夫议会代表团今天下午同中国政府副总理邓小平进行了会谈。 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会谈中,讨论了当代国际关系和进程的所有重大问题。谈到了世界和欧洲的安全问题,即欧洲的安全同地中海问题,特别是同塞浦路斯问题和近东问题的联系。还谈到了在当代世界条件下不结盟政策在反帝、反霸、争取平等和维护独立与主权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双方就此强调指出,必须加强那些特别受到不平等国际经济关系危害的国家的行动。 在会谈中谈到,为在世界上建立新的平等的经济制度而斗争的切力量有必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 会谈中很注意南中合作问题。双方都认为,在长期停顿之后,近几年两国之间的合作有了进展,双方满意地指出了这一点。但是,还强调指出,对进一步更迅速发展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更加全面的合作仍存在着非常广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中国政府副总理向南斯拉夫代表团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后发展的方向、困难和将作出的努力,以及这个国家在过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二十五年中所取得的成就。邓小平请南斯拉夫代表团转达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对铁托总统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