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08-21
第 1 版
1. 美《前卫》周刊文章:《世界性通货膨胀动摇了资本主义》
【本刊讯】美《前卫》周刊七月十七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世界性通货膨胀动摇了资本主义,发生经济萧条的警告增多》,摘要如下: 在过去一年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入了战后第一次大危机,特点是差不多每一个国家都发生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发生世界性经济萧条的警告增多。 一直在试图使人们相信以利润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不会有危机的那些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在通货膨胀和失业增加的时候,不得不取消以前的讲话了。 在美国,过去这一年的物价上升了百分之十点七,预料今年晚些时候和明年的上升率多半还是这样。但是在西欧和发展中国家,情况还要严重。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通货膨胀率接近百分之二十,日本的上升率达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巴西和阿根廷恢复到拉丁美洲传统的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一百。 但是通货膨胀率如此之高,并没有象传统的经济理论预料的那样同时在使经济迅速增长和产量提高。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差不多并无增长。美国的经济按实际生产来说处于原地踏步状态。日本一贯的增长率是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今年的增长将不到百分之二。预料英国甚至将下降百分之一以上。因此,大多数工业国的失业人数在迅速增加。 这种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空前猛烈地同时发生的情况,使得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人民提高了战斗性。 美国的罢工创造了空前的纪录,日本、西德、英国、意大利和许多其他国家的罢工也在增加。工人们争取提高工资和按生活费用调整工资,以期补偿因通货膨胀和增税而使他们的生活水平遭受的损失。 现在每一个西方国家的主要政治家都在谈论需要节约,征收新的赋税,迫使抵押和商业贷款的利率提高,和减少对公众的服务。他们希望促使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降低,把生产能力腾出来为出口市场服务。单是去年一年,通货膨胀和税收使有代表性的美国工人阶级家庭每周的收入减少了百分之六以上。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出现了同样的趋势。 在意大利,目前那里的危机是最深刻的,鲁莫尔总理的摇摇欲坠的政府提出一些法案,打算从经济中抽出五十亿美元的购买力,并且指望(修正主义的)共产党的出卖政策帮助它摆脱危机。在法国,新总统德斯坦正在提高电费和铁路运输费;在英国,一贯为资本主义利益忠实效劳的工党政府正在设法使工会压低工资要求,这同保守党政府去年的做法完全一样。 但是当各国政府都在减少国内对货物和劳务的要求并设法增加出口时,它们将发现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如果每一个工业家集团都想增加出口和减少进口,那么谁来购买额外的出口品呢?这些相互矛盾的企图所产生的结果,很可能是使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同时失业人数猛增。(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这次危机实际上差不多在十年前美帝国主义在军事上大规模干涉越南时已经开始了。美国政府把数百亿美元投入战争。但是美国政府不可能主要依靠提高税收来措筹战争经费,因为这场战争是不得人心的,如果大量提高税收来支付战争费用就会引起甚至更大的抗议运动。因此政府就主要依靠赤字财政,那就是支出多,收入少,不足之数实际上是靠开动钞票印刷机来弥补,这就开始了通货膨胀竞赛,现在这种竞赛产生了一些使经济无法收拾的迹象。其直接影响是使(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年的)物价上升得同工资一样快,这样工人的实际收入被冻结,而他们的生产率却在不断提高。额外的产品用来从事战争活动,而不是给予工人。 越南人民提出的挑战,标志着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恢复所引起的战后经济长期繁荣的结束。在全世界范围内,资本家从投资中获得的利润率开始下降,这证实了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发现的定律。 在美国,尽管劳动人民受到通货膨胀和其他的袭击,工业的利润率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三年几乎是连续下降的。各公司力图以更加紧压榨工人和穷人的办法来弥补利润下降。他们加快了装配线的运转,减少福利以及教育和卫生等其他社会服务,并且背弃了改进工厂条件的诺言。 美国统治阶级的反应,是设法把危机的负担转嫁给西欧国家和日本,这是美国统治阶级的典型做法。 整个六十年代,西德、法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迅速,在许多市场上以低价排挤美国产品,有时候还向美国的技术优势提出挑战。战争使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就是说美国对世界其他地方支付的钱比收入的钱多得多,这主要是要支付进口品和军事费用。这些逆差损害了人们认为美元的金融地位健全的信心。 美国统治阶级在一九七一年八月进行了猛烈的反击。尼克松把美元贬值,把美元同黄金完全割断了关系,建立了工资和物价管制制度,这在实际上是不让工人弥补他们在通货膨胀方面受到的损失。 美元贬值的主要副作用之一是造成全世界对美国农产品的大量需求,因为美国农产品同其他粮食出口国家相比要便宜些。加上向苏联大量出售粮食,使一九七三年美国食品价格猛烈上升。食品涨价使世界经济危机加深。 资本主义经济棺材上的最后一根钉子是中东石油生产国钉上去的。这些国家从一九六五年以来就不得不为它们进口的工业品付出特别高的价格,此外,从去年以来,又要为食品付出猛烈高涨的价格。为了在经济上自卫,它们联合起来提高石油价格。此外,它们实行石油禁运以抗议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以色列政府,这也使石油价格上涨。大石油公司(其中大多数总部设在美国)利用了这样造成的经济混乱,把石油价格大大抬高,以致使中东石油生产国提高的价格又增加了好几倍。 各种物价的增长合在一起使通货膨胀进一步猛升。它使依赖中东石油来源的国家必须支付的石油进口帐单也大大增加。有些经济学家估计,今年的总帐单可能高达一千亿美元。 有些进口石油的帐单,将通过由石油生产国从先进国家多进口一些制成品来支付——如法国最近以核动力装置换取伊朗的石油——但是估计仍有四五百亿美元的帐单需要支付。 因为石油帐单增加,意大利和英国今年将各有大约一百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逆差。意大利一直在向美国大银行和其他国家政府大量借款,并且就要达到不能再增加借款的地步。法国预料它的逆差约为六十亿美元,它也是一直在大量借贷。欧洲美元市场的许多银行遇到了财政困难。刚在上周,一家德国银行的倒闭,向金融市场发出了同二十年代末期遇到的那种冲击波。 意大利和其他几个国家,一个时期以来一直在设法获准动用它们库存的黄金来偿付石油债务。但是美国认为,任何动用黄金的做法,对美元在国际金融中的霸权地位都是一种威胁,因此它一直在反对这种趋势。最近,意大利获准以黄金作为新的大笔贷款的保证金,但是不准在市场上出售。可是,即使是人们抱有关于财政困难的政府可能被迫出售它们的一些黄金的想法,这也已经使黄金市场发生恐慌,造成黄金价格大大下降。 但是向国外借钱对现在有最大困难的国家来说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比较持久的(虽然最终仍然是无效的)解决办法是通过“节约”计划进一步限制工人的消费,目的是把本国产品向其他国家多销售一些。这就是今天所有西欧国家的状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为了挽救自己,这些国家就必须在经济上发动进攻,设法把负担推回给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在内。正是这种全面的经济战标志着二十年代末期经济大萧条的开始。现在越来越多的资产阶级经济分析家认为,这种大萧条的危险是非常实在的。 这种局面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革命政治运动造成了巨大的机会,这些国家正在迅速成为世界政治不稳定的中心。但是这些运动必须牢记三十年代的教训,那就是,即使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也不会自动导致社会主义思想的胜利,以及由群众行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最关键的——在一切情况下——仍然是要有一个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有觉悟和有组织的领导。
2. 塞首都希族群众举行反美示威
【合众国际社尼科西亚八月十九日电】希腊族塞浦路斯的持枪歹徒今天在一阵弹雨中打死了美国大使罗杰·戴维斯,在高声嚷着“基辛格,基辛格”的反美示威者的掩护下蜂拥冲入美国大使馆。 塞浦路斯总统克莱里季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大使已被枪打死”。 克莱里季斯说,大使馆的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警卫也被打死。 有七百多名发出嘘声的、挥舞着横幅标语的希族塞浦路斯示威者突然袭击美国大使馆,以抗议美国没有制止土耳其在该岛的推进。 爆发了射击。使用了自动武器。至少扔了一枚手榴弹。 人群尖声喊叫:“基辛格,基辛格,叫你的土耳其朋友现在帮助你吧。” 这群乱哄哄的示威者焚烧了基辛格的模拟像。目击者们说,他们放火焚烧大使馆院内的小轿车。 希族塞浦路斯警察同示威者搏斗,但未能阻止他们进入大使馆建筑物。警察扔了催泪瓦斯弹。 持枪歹徒向使馆建筑物开火。 【美联社尼科西亚八月十九日电】这次骚乱有一万二千多名塞浦路斯希族人拿着横旗走向美国大使馆。 横旗上写着“基辛格是杀人犯”、“美国人可耻”、“美国将付出代价”,示威人群也齐声喊着同样的口号。他们对土耳其军队进攻塞浦路斯而未遭到回击感到愤怒,并相信在上周的战争中美国支持了土耳其。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八月十九日电】白宫新闻秘书特霍斯特发表了一项声明。声明说:“总统对于戴维斯大使今天在尼科西亚死去感到震惊,并深感悲伤。这个悲惨的事件着重表明急需结束塞浦路斯岛上的武力行动,并立即恢复寻求和平解决的谈判。”
3. 马来西亚报纸文章《苏联与塞岛危机》
【本刊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八月十七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苏联与塞岛危机》,摘要如下: 苏联这样“关心”塞岛局势,是和它的与美国争夺霸权,到处实行扩张的政策分不开的。它在塞岛问题上“混水摸鱼”具有多重目的。 首先,它是要打击西方国家在塞岛的军事势力。 在一九六○年塞岛独立协定下,作为前塞岛宗主国的英国在岛上仍然具有两个有“主权”的军事基地。实际上,这两个基地是属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基地内有完善的雷达网,并有可以控制东欧及直指苏联的飞弹。苏联当然要设法拔除敌人在这个地中海岛国上的基地。因此,苏联极力要求撤出塞岛上的所有外国军队及结束外国军事干预,以及要求取消让英国有权设立该基地的二九六○年塞岛独立协定,并企图利用联合国及国际舆论来达到这个目标。 苏联的第二个目的是要离间北大西洋组织的团结。原来希腊和土耳其这两个邻国都是北约成员国,但由于塞岛问题及其他历史性因素,两国一向不和,最近又因为开发爱琴海的浅海石油问题发生争执。这些争执都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感到头痛。苏联则与此相反,要尽可能利用希土的这种矛盾,以便离间北约之间的团结。因此,在塞岛发生政变后,塔斯社马上指责说,美国和北约是“塞岛政变的幕后策动者”。 在土耳其派军侵入塞岛的问题上,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均表“遗憾”,但塔斯社则以明显的同情土耳其的立场报道入侵事件。因此,外交观察家认为,克里姆林宫很可能是希望支持土耳其,以诱使安卡拉政府离开北约,投入苏联的怀抱。 苏联在塞岛问题上积极支持土耳其的另一个原因是要方便其黑海舰队的活动。 自从一九六七年以来,以塞瓦斯托波尔为基地的苏联黑海舰队就派出分遣队,与地中海内的美国第六舰队进行对抗,并威胁地中海沿岸的中小国家。苏联当局甚至希望把地中海变为它的“内湖”。在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后,它的舰只也可以更容易的进入印度洋,与美国进行新的争夺。 但是,黑海的唯一的天然出路是通过又长又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而这两个海峡均属土耳其所有。因此,苏联一向对土耳其软硬兼施,希望后者对它的舰只之进出这两个海峡给予方便。 因此,如果塞岛危机演变为希土开战,对苏联是正中下怀。 由于苏联当权的领导层具有扩张主义本质,他们到处利用混乱局势来达到其扩张目的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也很清楚苏联的意图。因此,在塞岛政变发生之后美国就对土希两国施加压力,要求双方“抑制”。但土耳其在苏联声援下,终于援引一九六○年塞岛独立协定进军塞岛。 这一来,土希大战几乎一触即发,美国以完全断绝对两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为要胁,并严厉警告希腊不得进攻土耳其。此举导致了希腊右翼军人政权的下台,却避免上了苏联挑拨希上两国开战之当。 另一方面,美国也派出在地中海的第六舰队监视苏联在塞岛附近的海军的活动。英国则不但展延要从塞岛撤退一部分空军的计划,反而增派军队增援。 在外交上,英美也积极拉拢希土两国及塞岛的希土两族领袖到日内瓦举行谈判,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塞岛问题。在希腊退出北约的军事组织后,北约也极力阻止它退出北约的政治组织。
4. 埃杰维特同美大使会谈恢复日内瓦会谈问题
【合众国际社安卡拉八月十八日电】土耳其总理埃杰维特十八日就设法恢复关于塞浦路斯同希腊的和谈一事同美国大使梅康伯进行了商谈。 埃杰维特否认美国在危机中偏向于土耳其。 埃杰维特在(同梅康伯的)四十五分钟会谈后向记者说,他同梅康伯谈论了恢复塞浦路斯和平会议的“可能的地点、时间和形式”。
第 2 版
1. 美《呼声》月报文章:《反对通货膨胀的罢工浪潮》
【本刊讯】美《呼声》月报,今年八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反对通货膨胀的罢工浪潮,错误的领导人被揭露了》,摘要如下: 一次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空前未有的规模的罢工浪潮,正在席卷着美国。约有六百个公司的三十三万多工人在举行罢工。(这个数字只包括联邦劳工调解局统计的罢工人数,没有把非工会会员的工人进行的罢工包括在内)这些罢工所提出的最强烈的要求是增加工资,以便能弥补在过去三年中工人在实际收入方面所受的损失。在那时候,工资控制措施限制工资增加额不得超过百分之五点五,而通货膨胀率却不断地上升,达到目前的将近百分之十二。罢工席卷了企业界七月份,罢工浪潮席卷铜器企业、玻璃公司、国家航空公司、三家通用汽车公司的装配厂。此外,从旧金山的公共汽车司机到罗得岛的监狱看守这些政府雇员,也参加了罢工。巴尔的摩的卫生工作者和警察、俄亥俄州的教师、洛杉矶的水电工人以及各种行业的建筑工人,都在坚持罢工,要求至少增加工资百分之十。 正当罢工浪潮迅速发展的时候,政府的“专家们”马上就指出,工资要求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 到目前为止,任何工资的增长率都没有超过通货膨胀率,怎么能说工资要求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呢?劳动人民只是想要赶上迅速上涨的物价,并不是我们的要求加速了物价的上涨。基层工人起来了在洛杉矶,水电部门的工人们在七月十七日进行了罢工,公开无视法院关于禁止设置纠察线或举行罢工的命令。工人们大批地出现在纠察线上,并说服了几千名非会员工人尊重这次罢工。正是这些行动,推动了劳工运动的战斗精神,并激发了这样的决心:工人目前为之罢工的基本要求不得到满足决不罢休。 当前的罢工浪潮,是工人们经过几年来处于守势地位之后在策略上采取进攻的一个信号。双方都准备战斗劳工运动正同大资本家和政府发生冲突。随着这种事情的发展,工人的团结必须加强,出卖分子和错误的领导人必须受到揭露和孤立。当前的罢工浪潮将达到重要的高峰阶段——矿工们可能在今年秋天举行罢工。在这次战斗中,联合矿工工会准备接管世界上垄断性最强和强大的企业之一——煤炭大王和“能源垄断者”。这次罢工不仅将涉及工资问题——在一个利润增加一倍和两倍的工业里的工资问题,而且还涉及安全、保健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以及现有的工会进行罢工的权利等问题。为了准备应付这次罢工,一些大煤炭公司曾企图进口南非的煤,但是黑人和白人矿工谴责了南非的种族主义制度,并同这种做法进行了斗争。同时,黑人码头工人已讨论拒卸这种煤的问题。 总之,看来矿工的罢工将会对劳工运动产生巨大的影响。资本家已经开始了他们准备破坏这次罢工的计划,他们正在考虑新的供应来源,动员国民警卫队并对政府进行游说,使它介入和破坏罢工。 现在是时候了,工人阶级应当作好准备,团结一致地支援矿工,以便表明工人能够发动进攻并赢得胜利!这种工人运动将能够团结广大劳动人民,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痛苦和剥削。
2. 福特否决为退伍军人计划提供四千七百万美元的法案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八月十五日电】在福特总统对内政和外交问题实行“开门”行动的忙碌的日子里,为了对付通货膨胀,他今天在当政的七天中第二次否决了一项法案,并扬言还要第三次行使这样的否决权。 正如福特曾许诺的那样,他对国内的通货膨胀问题施加了压力。即使当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塞浦路斯危机和苏联犹太人移民权这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上的时候,他正这样做。 在经济问题上,这位总统否决了一项为退伍军人计划提供四千七百万美元的法案,其理由是这一计划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太大。他曾以同样的理由否决了一项提高美国副警官的工资的法案。 此外,他对作为“开门”协商的一部分而来访的一个县级官员代表团说,他还将否决二百亿美元的公共交通法案,除非它的经费被大量削减。
3. 美《时代》周刊文章:《罢工,罢工,罢工!》
【本刊讯】美《时代》周刊八月十二日一期刊登一篇题为《罢工,罢工,罢工!》的文章,摘要如下: 谁能责备一个雇主抗拒强烈的、越来越高的增加工资的要求呢?他的生意是不妙的,而他的成本却正在剧烈地增加,他必须在某个地方划一条界线。 但是,谁能责备美国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呢?在非农业的私营经济部门,十五个月以来,工人的每小时实际补偿一直在下降,而他在某个时候不得不离开他的工作。 这种进退两难情况的严重结果是,由于大批行业的合同期满,前所未有的大量美国工人正在进行罢工。上星期,共有二十一万八千名工人举行五百零六次罢工,使经济进一步放慢。在密执安州和明尼苏达州,铁矿工人进行了罢工。在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内布拉斯加州、伊利诺斯州和田纳西州,建筑工人进行了罢工。在道化学公司和国家航空公司以及一些全国足球联盟的运动员中举行的其他的罢工正在继续进行。 还有可能发生更多的罢工,航空工业的讨价还价刚刚在进行。今年晚些时候,将有牵涉到五十万铁路工人的合同谈判。到刚入冬的十一月,将有八万矿工谋求签订新的合同。 上周末,谈判人员进行斗争以避免七十一万名贝尔电话系统雇员的全国性罢工。 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警察和其他的市政工人同基本工业的工会会员一道举行了大量罢工,在整个经济领域里,罢工的压力更厉害了。在今年上半年,举行了三千二百四十次罢工,牵涉到将近一百六十万工人,这比一九七三年同期要多六十五万人。这种好斗的精神已经产生了一些结果。 政府中同通货膨胀作斗争的人最担心的是,虽然工资在增加,但非农业的私营经济部门的生产力正在下降。在第一季度,它以百分之五以上的年率下降,在第二季度以大约百分之三的年率下降。结果,所谓的单位劳动成本今年以百分之十四的年率上涨。当然这将进一步助长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反过来又激起工人的不满。
4. 《谁统治苏联》(六)
苏联的间谍活动 据美国情报指出:驻在海外的苏联官员,有一半至四分之三从事间谍活动,在第三世界的国家内,这个比数很可能还会更高一些。一九六八年的美国《时代》周刊报道:苏联间谍网拥有的工作人员达七十五万,单是公开的国外情报官员也有九千人,其中有三千五百人驻在海外各地,在苏联集团国家和西方国家都有他们的影子。 苏联的间谍组织有两个主要体系:一个隶属于内政部,统称为国家安全委员会(KGB),负责国内外的情报、国内的安全、移民及关税等事项,同时又指挥反间谍机构;渗入军队、行政机关、工商界、农业团体及教育机构等各阶层去,从事监视工作。另一方面,隶属其下的国外情报官员则被分配到海外的大使馆、塔斯社分社、苏联电影出口部、旅游社、国家航空公司、黑海和波罗的海保险公司及轮船公司等机关进行各类间谍活动。除了以上的公开身份人员外,还有无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属下的间谍分布全球各地,很多扮成记者、学者、贸易官员、甚至海员、汽车司机等角色,渗透各阶层,进行收集情报及煽动的工作。西方的情报人员认为在海外的苏联人,不论是侨民或旅客,总有一半以上是被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搭上的。 苏联的另一个间谍组织是军事情报组织(GRU),负责一些日常的资料收集工作,但也有几个部门专门从事反间谍、颠覆和煽动等活动。 但军事情报组织比国家安全委员会小,经费也没有那么庞大,而且,前者在国外的权力,也受到严重的限制。在不久以前,一名苏联上校曾说过,百分之六十的外交人员是这两个机构中某一个机构的专职军官(国家安全委员会占百分之四十,军事情报组织占百分之二十),而那些非专职的人员可以随意指定。从这里,我们对它们的规模就可以知道一个梗概了。 现在让我们看看这类间谍和特务干了些什么勾当。 英法合作的“协和式”机与苏联的图一四四超音速客机实在太相似了。据说有很多的“协和式”机发展计划都是被东德的特务头子斯坦布勒查偷去,摄制成微型底片,塞进牙膏筒内而偷运到苏联。 在一九六九年,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人员想贿赂一名黎巴嫩的空军,盗取一架法制“海市蜃楼式”战斗机,结果那名军官向上司揭发该项阴谋,使苏联人碰了一鼻子灰。 在一九六八年,一名苏联工程师也曾要求两名在意大利外交部任职的人员,交出一些有关电子技术的情报。 除了向工业国家动手外,苏联也使用阴谋以图阻止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以达到它控制他国目的。(六)
5. 美联邦储备委员会说:美工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八月十五日电】联邦储备委员会今天说,美国工业生产连续两个月仍然处于呆滞状态。 储备委员会说,工厂、公用事业和矿山的生产在六月份下降不到百分之零点一之后,在七月份实际上没有什么变化。 这些数字肯定将使福特总统的经济顾问们失望,他们一直指望在这方面有回升而使衰退的经济得到助力。 工业生产指数现在是一二五点七,比一九七三年七月份大约下降了百分之零点八。
6. 纽约州立大学宣布:美苏互派留学生计划
【美联社纽约州奥尔巴尼八月十五日电】纽约州立大学校长昨天宣布一项使美国大学生能够去苏联留学的新计划。 欧内斯特·博耶校长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在那里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博耶说,纽约州的六名妇女和四名男人同十名俄国人将参加美苏间第一批正式互派学生的计划。 互派学生的协定是在今年四月博耶和苏联高教部官员们在莫斯科举行的一次会谈中缔结的。
第 3 版
1. 《主张东约组织重振力量对付俄国的威胁》
【本刊讯】曼谷《民族报》八月十六日以《主张东约组织重振力量对付俄国的威胁》为题刊登一则消息如下: 外交部副部长差提猜·春哈旺和东南亚条约组织秘书长顺通·宏拉达隆十五日对本报记者说,他们希望东约组织重振“军事力量”,“因为俄国在印度洋的舰队已经成为对这个地区的巨大威胁”。 差提猜少将昨天在会谈时对来访的菲律宾外长卡·罗慕洛说,要东约组织采取“少出头露面”的政策已经不再明智。 差提猜将军对罗慕洛将军说,菲律宾建议东约保持为一个以很平常的方式对付颠覆活动的组织,这种建议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是不切实际的。 顺通将军说,他完全同意差提猜关于使这个一度是坚决反共的组织重振力量的主张。 顺通说:“我不同意叫东约组织少发挥作用。俄国正在这个地区争夺势力。他们向印度洋派出的军舰已经有一百多艘了。” 他说,东约组织对泰国和菲律宾仍然很有好处。 他说,泰国应该“仔细注意印度”,因为印度不但爆炸了一个核装置,而且还允许俄国海军在印度洋巡逻。 顺通说,在十月份在纽约举行的下一次东约组织会议上,他将提出这个问题。 他说:“我要强调东约组织对这个地区的重要性。但是我不期望这个组织再来一次改组,因为最近刚作了变动。”
2. 苏驻马来西亚大使要马来西亚购买更多苏货苏对泰将取消对华贸易禁令十分关注
【本刊讯】新加坡《南洋商报》八月十二日刊登一则吉隆坡消息如下: 苏联驻马来西亚大使宾德雷谢夫十日说,苏联准备与所有国家合作,在印度洋制造一个和平地区。 宾德雷谢夫是于五月前抵达马来西亚后,首次接受英文《星期邮报》的专访。 询及其国家在与中国及美国进行的权力斗争中,它是否还试图在东南亚赢取一个立足点,他说:“我们并没有这种自私自利的计划,我们要与所有国家具有友好关系。” 该位大使也希望苏马两国间的贸易能够增加。他说,在一九七三年,我们购买价值一亿三千万美元的马来西亚货物,尤其是橡胶及一些锡,但是马来西亚却只购买价值一百万元的苏联货物。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马来西亚人对我们的货物有兴趣,如电器、筑路机械、药品、柴油、飞机、水翼船等。 【本刊讯】泰《曼谷邮报》八月十四日报道: 泰国驻苏联大使悦·勒立昨晚透露苏联政府对于泰国将取消对华贸易禁令一事十分关注,因为这样就只是在政府对政府的基础上进行贸易了。 据说,莫斯科担心,根据拟议中的新的贸易制度,泰国将只是通过一个国家办的机构来同北京、莫斯科和东欧集团各国进行贸易,这样就可能使俄国与泰国之间不断增长的贸易受到挫折。
3. 时事社报道:《田中---朴正熙会谈-----未谈重要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时事社东京八月十九日电】题:田中—朴会谈约三十分钟,未谈重要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田中首相在参加十九日下午于汉城举行的韩国朴总统夫人、已故陆英修女士的国葬后,于当天下午五时在总统官邸拜会朴正熙总统,表示哀悼,同时会谈了约三十分钟。 据说,在会谈中双方确认,今后要在有关这个事件的搜查方面进行合作的问题上彼此尽量给予协助,此外根本没有涉及其他政治问题。 关于会谈的中心问题——就暗杀朴总统事件的搜查合作问题,首先朴总统说,「在韩国国内的搜查结果如同已宣布的那样,在这个基础上,从维持日韩友好关系的角度出发,希望在今后的搜查方面给予协助」。对此,田中首相答应,「在日本的国内法范围内尽可能去作」。 另外,朴总统说,「韩国希望不再发生类似事件」,田中首相也说,「以此事为教训,希望不再发生此事」。 【时事社东京八月十九日电】题:始终是安慰访问 田中首相同朴总统的两国首脑会谈,因为是在日韩关系面临复杂局面,并正在共同摸索打开这种局面的途径的高潮中举行的。所以,日本方面也有这样一种希望,即某些内容可能大体上超出预料的表示吊唁的礼节性访问的范围。这次会谈名副其实地以安慰访问而告终,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不能不认为表现出了韩国政府对一系列问题的姿态。 【共同社东京八月十九日电】田中首相和朴总统在会谈中确认合作推动改善两国间的关系。 田中首相和首相的亲信估价这次包括首脑会谈在内的访韩说:「具体案件的处理暂且不谈,是有助于日韩友好的。」 政府人士说,首相亲自访韩「将为日韩关系的未来作出贡献」,日渐增多的人期待,以此为转机,去年以来一直不和的日韩关系将走向改善。 【时事社东京八月十九日电】田中首相在参加朴总统夫人国葬之后于十九日下午回到国内。
4. 朴集团宣布无定期推迟南北方会谈
【合众国际社汉城八月十九日电】南朝鲜今天无定期推迟了原定二十一日同北朝鲜举行的政治会议。 南朝鲜一位发言人说,鉴于南方的「情况」,汉城政府建议无定期推迟南北方协调委员会两位副主席的会议。发言人没有说明推迟的具体理由,但是据认为这同十五日有人企图暗杀朴正熙总统一事有关。
第 4 版
1. 香港《大公报》刊登一篇访问记:《幕后工作人员谈〈万紫千红〉》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八月三日刊登一篇访问记,题为《幕后工作人员谈〈万紫千红〉》,报道该报记者与影片《万紫千红》的导演张鑫炎、摄影师蒋锡伟和录音师岳敬远座谈拍摄该片的经过、体会和经验。文章摘要如下: 问:《万紫千红》这部电影很受观众欢迎,最近正在全国各地放映,并将发行全世界,因此观众很希望了解一下这部电影的幕后工作人员们的拍摄情况,和有什么宝贵的经验? 张:谈不上什么经验,因为我们也是在摸索中。去年公司派我们拍摄《万紫千红》,最初也没有一个很完整的计划,只是抱着一个原则:着重突出亚非拉人民的友谊和团结。我们拍了大约十万英尺胶片,回来加以整理,目前选择剪辑出一万多英尺来,大概只用了十分之一。十万英尺片子的取舍 问:那么是怎样进行取舍选择的呢? 张:我们去拍摄之前,是曾经商量过的。因为,我们过去拍的大多是故事片,拍纪录片缺乏经验,不免浪费了不少胶片。举个例子吧,最初我们的想象中,在首都机场迎接亚非拉运动员的场面,一定很热闹,所以花去了不少时间和胶片,结果并不如理想。记得那时,我们半夜就在机场上等待,结果飞机很晚才到,有些国家的运动员,已经是第三次访问北京了,他们对北京并不觉得陌生;有些呢,是初次来的,对北京就有点陌生了。结果,拍下来的胶片,都不能用上。这就是由于主观愿望和实际情况不相符,消耗了不少时间,也造成了一种浪费。这倒是个经验教训。这次“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在接待安排上,是比较自然的,不着重形式上的东西,就如到工厂去访问罢,工人都在正常操作和生产,并没有停下手来,所以拍出来的好处是自然,而且也热情。又比方,当中国领导人接见亚非拉代表团时,周总理跟台湾同胞的代表拥抱的镜头很突出。台湾同胞住处跟我们很近,他们初到时,没有带衣服和球拍,我们跟着他们拍了不少胶片,如给他们度身做衣服,在台湾厅接受接待,运动员跟他们联欢,在北京的台湾同胞跟他们联欢,都是充满温暖的镜头,我们都拍了,回来一看,觉得不能全部用上。突出台湾同胞是重要的,但不能喧宾夺主,过分盖过了亚非拉乒乓球运动员。文艺节目如何拍摄 问:是否有关杂技表演的场面也拍了,后来没有用上? 张:杂技表演我们没有拍,因为考虑到有关杂技的影片比较多。另一方面,比方亚非拉朋友举行的文艺晚会上的节目很多,如全用上,会显得太长了,观众看来就会觉得比较拖沓。当时,观众看节目的反应也很难拍得好,因为光线不足。事实上,当晚拍摄晚会的条件是较差的,事先准备工作不足;到达会场,连有什么节目都不知道的,光线也不充足。尽管拍得很长,冲洗之后,找了些人来看,可能因为他们对歌舞比较爱好,都提议不要剪掉。另一方面,主观上认为参加表演的单位都属第一流的,很难看得到这样好的表演,舍不得剪掉。但如果全部用上,同整部影片的气氛看来是不够调和的。 岳:那些表演的团体是由全国各地挑出最好的,我们知道的时间很仓促,事先连什么节目都不知道。到了会场,才问我们拍不拍?拍!拍了再讲嘛。机器架起来就拍。一直到开幕前几分钟,我们还没决定怎样拍,来宾都进来了,我们好急呀,大家忙成一团,互相不能照顾。 张:还有一个困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都想让他们亮亮相,如把出场式的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拍上一段,那就占去全部影片半个钟头以上的时间。我们实在无能为力照顾周全。 蒋:比方每个国家拍五英尺胶片,也要好长一段时间,有观众集中看十分钟同样的东西,就会感到很沉闷。怎样创新呢,这仍是要研究的。拍新闻简报便比较简单,但拍纪录片应有所不同。 张:上次我们拍亚非乒乓友谊赛的《友谊花开》,就拖得长了些,看来很易发闷。 问:你们在摄影方面克服过些什么困难? 蒋:在香港,我们多半是拍故事片。这次要拍一部纪录片,开始时还不知道该怎样掌握机器,我们这个摄制组有四个摄影师,带了四部机器去进行工作,出发之前跟导演研究过这次的任务,到北京后又了解到不少三洲运动员间团结友谊的好人好事,心中有了底,便掌握机器去摄取需要的东西。而最重要的,是这次大会那宏伟的场面感染了我们,譬如开幕式的场面,该如何拍才能把壮丽雄奇的气氛表现出来?最初没有把握,但一到现场,那热烈的气氛把我们感染住了,溶汇进去了,所以才能拍出较为生动活泼的场面。当时,我们拿着机器拼命拍,一盒四百英尺胶片一会儿就拍完,助手换片也换得满头大汗,当时一心只想把这难得的场面拍下,后果如何,当时是不曾想及的。民族宫顶拍摄日出 问:据说你们拍静的场面也花了不少功夫,如片子开头天安门广场那一组镜头,拍得很美,是怎样拍的? 蒋:我们本来有计划要拍日出时照耀天安门这个镜头的,打算在片头用,所以每天早上去等待,这是要碰运气的。刚好,我们去民族宫的第二天就拍到了。 问:影片中有关长城的片段,拍得很是生动活泼,你们是不是抓紧了时机抢拍的? 蒋:以前在《友谊花开》里,我们也拍过长城。这次我们去拍,主要是要拍运动员的欢乐情景,我们带了两部机器去,运动员还未来,我们就先带了一部机器爬上高处,一部则留在下面。第一次去拍时,下着毛毛雨,我们第二次再去时,天气也不大好,纪录片还是要拍的,要真实报道嘛。于是,我们放大胆子拍了。当时气压很低,一片云在镜头前飘过,我们连这片云也“纪录”了下来,回来一看,效果顶好的。由此可见,要大胆去闯才行。拍完了高处,马上就把机器往下搬。我们带了好多镜头。很重的,半途,刚好能把运动员很兴高采烈地往上爬的镜头收猎入镜,才继续赶快再往下跑。下面只有一部机器,要彼此配合起来工作,忽然拉丁美洲的运动员,乐了起来,又歌又舞,那是非抢拍不可的,相当紧张吃力。但在拍摄的当时,根本忘记了疲劳,不知道什么是辛苦,回去后才觉得累坏了。葡萄园中情深谊厚 问:葡萄园的片段也拍得很生动,特别是外国运动员吃葡萄的镜头,那样欢乐自然,是很感动人的,你们又是怎样拍的? 蒋:葡萄园的镜头在北京郊区四季青公社,曾跟导演商量过,要拍些什么。事先知道运动员和代表团的团长都去参观,我们把机器搁在高处,居高临下来拍摄他们下车的情形。他们进入葡萄园后,我们把镜头拉开,然后跟他们一边参观,一边拍他们吃葡萄吃苹果,场面是完全真实的,是他们感情自然的流露。因为他们很热情奔放,无拘无束,所以拍出来很动人。 问:你们觉得拍哪些片段最为困难呢? 张:可能是拍开幕式罢。当时,拍中央首长的镜头是较困难的。事先,我们坐在一辆活动的车子上,经过首长座位的前面,在每位首长前停两分钟,一共是十分钟,拍不好就失去机会。且要求是较高的。 问:你们拍了一些运动员旅行参观的片段,昆明的部分拍得很好,很有气派,很壮观,是否花去了很多时间? 张:运动员离北京到各地访问,是分头进行的,我们也是跟运动员分成几路去拍的。 蒋:我们到昆明时已中午了,饭都来不及吃,就赶去拍片。接车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已安排我们一个星期的时间,让我们拍,有田七丰收的情况,有西双版纳风光,有名胜古迹,可是我们没有时间,只停留两天就要赶回广州,所以只拍了石林和龙门滇池。到石林去时,路上下雨,到了石林,水都淹了,我们要绕很多地方才能进去石林,刚好那时天气变晴,花了一个多钟头拍了一段歌舞。第二天跟缅甸代表队去了大观楼、滇池几处地方,还拍了两个歌舞节目。 蒋:听观众反映,说风景太少了,不满足。 张:风景太多,离开了主题光看风景就不好了。如果没有香港队缅甸队一路游览,单纯只是拍风景,就跟整部电影的主题脱节了。缅甸队回国经过昆明,所以我们才特别去拍的。 问:那个缅甸的女运动员在船上歌舞,是怎样拍的呢? 蒋:那是在去阳朔游览的船上拍的。 岳;那歌是她自己要唱的,还要跳舞,希望我们给她拍下,歌的内容是歌颂团结和友谊,我们就拍了。音乐旁白配合主题 问:《万紫千红》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岳:电影中的音乐是配合形象的。我们全部都是当场录下来,并不是回来另外搞的。一开场五百多个小孩冲进首都体育馆的场地欢呼,那是必须录下来,这是和画面配合的,当时我们录音也很激动,整个体育馆都动起来了,外宾都很激动。回来把现场录音和画面配合起来。经过剪接,做好音乐与场次调度的后期工作时,回想起当时心情还很激动。在混录时,我们也用了体育馆录下的原声带。还有台湾同胞出场时,周总理也站起来招呼,全场掌声雷动,我也激动得不得了。如果要把体育馆的歌舞录下来,我们的器材是不够用的,唱歌的人就占了体育馆一整排三四百人,体育馆录了声带,把声带借给我们翻录下来。 问:回来后有没有另外加配音乐呢? 张:音乐没有加配了,只有解说词是我们自己加上的,配解说词的是鲍起静。 岳:我们在总结经验时也谈到这一点,讲旁白也要有旋律,演员根据电影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来定点,就有起伏了,跟整个节奏就统一了,旁白演员对影片的理解也很重要,鲍起静看了影片,自己在感情上有共鸣,再一体会,加上提出一些要求,和影片的节奏符合,就讲得比较好了。在这部影片中,讲旁白有起伏,这同整个影片的节奏是配合的,比如有一段台湾同胞去参观民族学院,拍到一些人皮鼓,他们看到时,就引入一段回忆,感情激动,讲旁白也有点哭叫的味道,这同画面配合了,台湾同胞看得泪水都盈在眼眶,内心是很激动的。解说的感情也配合上去了,阶级仇恨也出来了。又如表演《水流星》时,灯一熄,是一条光线,线动了,旁白出来了,点了一点,帮助视觉听觉的配合,到波浪起伏,就提高了一点声调,到“三A”的出现,就提高到了亚非拉人民大团结,灯也亮了,一片“欢迎、欢迎”的欢呼声,这种画面的调度和旁白配合是很重要的。旁白起了一定的带起的作用。如最后宴会,起初是敬酒,音乐和旁白都是很抒情很诗意的,要分开了,依依不舍,很有感情的。到亚非拉的代表提议我们手拉手,架起友谊的桥梁,马上镜头动了,旁白出来了,调子也变了,整个热烈的气氛一下子就涌出来了,人也兴奋极了。 张:演员旁白不能以第三者的态度去处理,而是要有很深的感情,配合内容。 蒋:比如参观民族学院,讲起过去兄弟民族所受的压迫,台湾同胞真是看得泪水汪汪的,如果不是用带着激动感情的旁白,而是用第三者的报道,那就不能引起调动观众感情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