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11-26
第 1 版
1. 共同社报道:《田中正式表明决心刷新人事》
【共同社东京十一月二十四日电】题:田中首相正式表明要决心刷新人事 田中首相二十四日下午在内阁记者室接见记者,表明了要刷新人事的决心,其中包括随着爱知藏相逝世而进行的内阁改组和党干部的人事更迭。 田中首相就改组内阁的时期等问题,发表谈话说: 一、由于二十七日是内阁例会的日子,因此,我认为在这天之前搞完是理想的。 二、(对于是否维持实力人物体制这一问题)将以坦率的心情认真对待,在听取了大家的想法之后再作出决断。 三、(对于党的三位领导是否留任这一问题)没有必要作固定的考虑。 四、这次发生的事态是空前的,而且是动荡的。因此,内阁要凝成一体,应付这一困难的局面,回答国民的委托。 五、关于石油问题,通过改组内阁不会改变迄今的政策,但政府和自民党都要紧急地作出决断。 【共同社东京十一月二十四日电】田中首相决定二十五日上午召开内阁临时会议,提出全部阁员的辞职书,改组内阁。 田中首相所以决心改组内阁,是因为随着爱知藏相的突然死去,为处理石油危机、通货膨胀对策、编制明年度预算等堆积如山的难题,而现在迫切地需要确立包括遴选藏相的接班人在内的举党一致体制来度过难关。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二十四日电】题:首相要求党内实力人物给予合作,包括党的三位领导干部和主要阁僚在内要大幅度刷新 田中首相二十四日决心实行包括党的三位领导干部在内的大幅度内阁改组。 下午两点钟以前,依次召请自民党的三位领导干部以及三木副总理、大平外相和中曾根通产相等党内实力人物到首相官邸,传达了这个方针,同时要求给予全面合作。 在这些会谈中,田中首相阐明了改组的基本目的,不单是随着爱知藏相的突然逝世而进行补充人事安排,而是要在政府和党的整个范围内确立“集结全力的体制”。 田中首相是从下午一时开始和各位实力人物恳谈的。他对三木副总理说:“下决心改组,希望给予合作。”对大平外相说:“包括外相本身在内,要重新委任。”对中曾根通产相说:“包括党的三位领导干部在内,打算进行大幅度刷新。”分别征得了他们的同意。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二十四日电】田中首相二十四日下午四时许在首相官邸召见行政管理厅长官福田,就内阁改组一事要求给予合作,对此,该长官答应给予合作。 【共同社东京十一月二十四日电】述评:首相以自民党的命运为赌注,断然实行彻底的人事改组 在田中首相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可以感到,田中首相以爱知藏相的突然死去为时机,在为应付石油危机和通货膨胀等内外的困难局面的情况下,要进行彻底的内阁改组和刷新党的人事的高昂的热情。 看来显然将是以更换四位实力人物的职位和全面更换桥本干事长等党内三领导干部为中心的大幅度人事变动。 首相之所以下了这样的决心,似乎可以说,不仅认识到实现了高度成长的日本经济处于大转折期,而且认识到这种严峻的状况:如果把这个事态处理错了,就会影响到从保守派联合以来一直是单独执政的自民党的命运。 问题是如何对待四位实力人物,而一直以通货膨胀问题为中心强烈批评田中的行政管理厅长官福田的态度,将成为最大的焦点。
2. 《大西洋新闻》谈苏修对罗、南的军事威胁:《苏联的威胁笼罩着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
【本刊讯】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出版的双周刊《大西洋新闻》十一月二十三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苏联的威胁笼罩着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全文如下: 西方特别是法国目前对于削减欧洲部队所保持的缄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来自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的消息而引起的。罗马尼亚主席齐奥塞斯库和他的最亲密的合作者。最近提请法国访问者注意苏联在匈牙利境内靠近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边界的地方进行的演习。罗马尼亚特别不安,因为苏联伞兵参加了华沙条约在它的领土附近的演习。它目前正在积极训练一支六十万人的民兵,准备在一旦苏军入侵时进行游击战。 此外,我们从可靠人士获悉,苏联侦察机定期在南斯拉夫上空飞行,尽管南斯拉夫提出了抗议,尽管俄国人已正式保证要停止这种侵入(根据最近的这种保证,这种“飞越”应在年底停止),但是南斯拉夫人对此很怀疑,因为俄国人以前作的保证都没有产生任何实际结果。罗马尼亚人也害怕亲苏分子渗入南斯拉夫共产党,这些分子可能在铁托元帅离开舞台后掌权。据齐奥塞斯库认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罗马尼亚就会完全被包围,并且大概会再次被迫屈服于苏联的压力。 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匈牙利根本不希望减少驻在它的领土上的苏军。 考虑到华沙条约成员国正在特别注意保卫它们的南翼,减少苏军就应由匈牙利通过增加防务努力来弥补。匈牙利只把它的国民收入的较低的百分比用于军费,提供这种开支就会限制它的经济发展。意大利已被指出是南翼的一个潜在敌人,但是意大利离匈牙利边界相当远。实际上,所想到的是南斯拉夫,这证实了布加勒斯特和贝尔格莱德的恐惧。 在这方面,法国官方人士指出,苏联正在忠实地坚持它的目标,只是使用另外的方法,以使威胁继续存在。欧洲防务的需要仍是有效的。我们要说,联合王国和美国的国防部长也完全同意这种看法。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显然已对几个欧洲发言人说,他完全认识到和缓政策的危险。因此,美国对于苏联想要从匈牙利派伞兵到中东的意图立即作出了反应。所以,华盛顿显然已通知莫斯科,它将密切注视着局势。
3. 日报评勃列日涅夫访印:《在友好的背后别有企图》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一月二十四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二十六日访印,在友好的背后别有企图》,摘要如下: 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将于二十六日历时五天访问印度。其目的,不消说在于建立早就盼望的“亚洲集体安全保障”设想的强有力的桥头堡。把这一设想看成是为了建立包围中国网的北京,和前不久刚刚派遣航空母舰到印度洋、表现出同苏联舰队进行竞争姿态的华盛顿,都摆好架势,注视着勃列日涅夫访印。准备迎接苏联最高首脑的印度的表情亦很复杂。它既希望得到苏联的经济援助,现在又想修改对苏联一边倒的路线,同美中两国也改善关系,以便多少回到一些原来不结盟的立场。作为印度来说,不会简单地上勃列日涅夫总书记提出来的集体安保体系的圈套。这位总书记同甘地总理在哪些方面能够找出利害的一致点来呢?这次会谈的果实,只能说是在友好气氛的面纱掩盖下进行“静悄悄的决战”。企图一举挽回在中东战争中的“外交失分”的苏联的热情,同新德里所表现出来的冷淡空气的龃龉,如实地说明了争夺霸权的超级大国同正在摸索的亚洲国家的想法的差距。 苏联人士,一语道破天机,说勃列日涅夫访印的课题是为了建立亚安体系。 使这个集体安全体系外交表里一致,是苏联对南亚和印度洋的战略。苏联对亚洲次大陆,从历史上联系很深。五十年代中期,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就以印度为轴心,借助于中印对立和美国外交的不高明,扩张了它的影响力。特别是引起国际上注意的是,苏联海军在印度洋的“炮舰外交”。据西方的资料,苏联海军打进印度洋是从六八年开始的。现在,配备拥有二十艘军舰的长期舰队,在印度洋西岸有四个海军基地。此外,据说在印度洋周围,包括毛里求斯有八个港口可以停泊军舰。尽管现阶段苏联印度洋舰队规模尚小,但不能忽视,它在防止美国原子能潜艇的核战略和抑制中国的影响力南下的同时,对保证中东石油运输道路的威力有着长期的效果。通过马六甲海峡联结地中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苏联这种世界性的海军力量的发展,是支撑亚洲外交的重要因素,联系到新的苏印接近,似乎是要在国际上把它突出出来。 在苏印首脑会谈的议题当中,两国间的问题最重视经济合作问题。据认为,勃列日涅夫访印时,将宣传这是成为苏联缓和紧张局势外交基础的经济路线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榜样。 从莫斯科来看,印对苏的感情在印巴战争后似乎不能说不好,但关于最重要的亚安体系,甘地总理的发言则是极为暖昧的。驻莫斯科的印度人士透露,“在亚洲明确表示赞同亚安体系的只有蒙古和伊朗”。强调印度站在一、不偏向任何国家;二、所有国家都要参加(亚安体系)的原则。 苏联也说,对这个不结盟的印度的微妙立场,充分理解。倘若在勃列日涅夫同甘地会谈时确认就亚安体系向前看地进行实质性的会谈的话,可以说那就是取得了成果。继续满足苏联的这种想法,印度能获得如何程度的经济援助将成为这次会谈的焦点。
4. 英报评论:《勃列日涅夫的印度之行是为对付中国》
【本刊讯】英《泰晤士报》十一月二十三日刊登一篇自莫斯科发回的评论,题为《勃列日涅夫的印度之行是为了对付中国试图损害苏联形象的企图》,摘要如下: 从预先进行的空前宣传规模来看,克里姆林宫希望从勃列日涅夫的四天印度之行中取得重大的成果。 这次访问将于二十六日开始。 自从十月三日宣布这次访问以后,苏联报刊几乎一天不漏地刊登各种消息,其中大部分是从印度发的消息,用热情的措词描写印度人殷切期待的心情。 没有公布勃列日涅夫在同印度总理会谈时打算讨论的问题。但是,这里公布的来自印度的有选择的议论是很有启示性的。 它们包括这样一种预言:这次访问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苏印关系,将“对那些试图歪曲苏联在加强和平共处斗争中的作用并从否定的角度对待苏联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势力,是一个打击”。这显然是指中国。 无疑,勃列日涅夫去印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加深苏联在不结盟国家心目中的形象和抵销中国损害这个形象的活动。俄国人感到不安是有原因的,因为正如在阿尔及尔会议上和中东冲突中所显示的,毛泽东影响正在渗入不结盟和发展中国家,在那些场合中,甚至象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那样受人尊敬的老资格政治家也附和了北京的超级大国霸权的说法。 虽然是萌芽时期的,但是是确定无疑的迹象表明,印度一直在探索同中国修补关系的可能性,这也使克里姆林宫担心。 具有目前思想状态的俄国人会把印度同北京改善关系的任何行动都看作是违背苏印友谊的。勃列日涅夫几乎肯定要谋求印度支持他的亚洲安全体系的倡议。 从勃列日涅夫的观点看,这不仅是进一步加强苏印关系最有效的办法,而且也会使中印和解不太可能,因为,中国人深恶痛绝他倡议的亚洲安全体系。
第 2 版
1. 西欧联盟议会通过决定要求建立欧洲核委会
【法新社巴黎十一月二十三日电】西欧联盟议会昨天在这里结束了历时三天的会议。会议就欧洲大陆的防务应当如何组织的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分歧的关键是法国和西德的态度不同。 德国人力主西欧国家应当继续在北大西洋条约的范围内处理安全问题。 法国外长若贝尔在二十一日则主张西欧联盟应当予以恢复,以作为负责军事事务的唯一的欧洲机构。观察家认为,这是对超级大国最近在中东的间接对抗所作的评论,虽然是有点痛心的。欧洲的安全是受到密切牵连的,但是美国或苏联都没有同欧洲磋商。 观察家们注意到,并不真正有这样的可能性,即欧洲人确保自己的安全,直到建立一个欧洲执行机构。这些观察家说,可能通过定期举行共同体九国外长会议、举行拟议中的欧洲最高级会议以及可能建立诸如秘书处这样的常设机构来形成最后的欧洲政府的胚胎。 虽然如此,西欧联盟议会却也通过了一些积极的决定。 这个联盟的两个原子国家英国和法国被要求协调核方面的努力。并打算建立七个成员国的欧洲核委员会。 代表们一致通过建立这样一种制度,即欧洲和美国就军事、政治和经济问题经常进行磋商。 议会还一致建议制定“共同的能源政策”包括开辟多种能源、共同援助受石油危机影响最厉害的国家以及促进核能生产 ——特别是通过建设一个分离同位素的欧洲工厂。 代表们还赞成制定一项欧洲航空政策以及西欧联盟和日本在政治、经济和技术方面进行合作。
2. 哈希文章:《中东战争的积极影响》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一月二十三日刊登约瑟夫 ·哈希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东战争的积极影响》、《尽管关系紧张,许多国家谋求美国留下来》,摘要如下: 在摆脱中东战争的方式方面,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法国人本来是极不赞成美国政策中的亲以色列的色彩的,并且当时曾大声疾呼,抗议美国在战事达到高潮时实行核戒备,现在他们却建议刷新而不是削弱北约组织联盟。事实上,法国提出的关于一个新的北约组织“目标宣言”的草案,如果为所有盟国所接受的话,就会改变戴高乐强行造成的法国同北约组织疏远的局面。 法国的草案还表明巴黎认识到美国军事力量留在欧洲对法国和西欧的重要性。该草案说:“美国部队继续大量留在欧洲在保卫……欧洲国家方面起着一种无法替代的作用。” 因此,就法国来说,美国对外政策在中东危机期间的“单独干”的倾向使一个欧洲盟国感到不安,它希望进行更多的合作,当然还进行更多的磋商。 在这方面还有另外一些迹象。 日本人对美国同以色列的联系损害了日本的重要的石油供应极不高兴。他们的石油有百分之八十来自中东,而他们又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者。 为了使他们的经济能够运转,他们甚至可能不得不同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但是他们不是在谋求摆脱依附美国的局面,相反地,他们象法国人一样谋求进行更多的磋商,而不是同美国疏远。 至于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地位,日本首相田中在对《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表的一篇谈话中说:“我们相信美国必须留在世界上这一部分(亚洲),必须继续在这里起重大作用。” 中东是另一个例子。 华盛顿仍然采取一种明显的支持以色列的立场。然而在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最近的环球旅行中在开罗停留时,埃及曾向他表示热烈的欢迎。 阿拉伯人希望美国呆在他们所在的地区的程度是增加而不是减少,他们似乎接受基辛格博士目前提出的这样的论点:在使他们从以色列手中收复一部分失去的领土方面,华盛顿能比莫斯科起更多的作用。 美国同西欧和日本的联盟体系在一段波涛汹涌的航程中曾发生动摇。但是人们已经看得很清楚,这并没有使盟国离开华盛顿。相反地,大家对于这种联系的重要性似乎有了新的认识。 至于华盛顿,一向有某种向往老的孤立政策的怀旧情绪。它现在对同以色列的特殊联系有些不耐烦。然而并没有人真正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消在海外建立的联系和承担的义务。 美国的对外政策不再象约翰逊时期那样“伸”向外面。相反地,它倾向于稳定目前的局面。它采取守势,而不是采取攻势。但是它既没有退却,也没有受到联盟的排斥。
3. 谢尔和霍姆会谈结束并发表公报
【路透社伦敦十一月二十三日电】(记者:莫辛·阿利)西德外交部长谢尔今天在这里会晤了英国外交大臣道格拉斯—霍姆,从而结束了他同英国高级大臣就中东问题、共同市场的发展以及东西方关系举行的两天会谈。 谢尔在早些时候对记者们说,他预料十二月十四日和十五日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共同市场最高级会议将讨论三个主要问题:(1)法国总统蓬皮杜提出的定期举行欧洲共同体最高级会议的建议。(2)当前的国际问题,其中包括欧洲共同体对中东的态度和共同市场的能源政策。(3)有关九国欧洲共同体的演变的问题,特别是计划中的明年一月一日转入经济和货币联盟的第二阶段的问题以及共同体的地区发展援助政策。 【法新社伦敦十一月二十三日电】西德外长谢尔今天称法国的一个建议是“不适当的”,法国建议,欧洲防务可以通过西欧联盟来协调。 官方人士说,谢尔同霍姆的会谈没有涉及西欧联盟发挥新作用的可能性。 据简短的官方公报说,两位部长在欧美关系和欧洲共同体内的问题上的看法有广泛的一致。还据说,他们一致认为,九国关于中东的讨论反映了“非常令人满意的”迹象,表明欧洲政治合作怎样才能够发展。 谢尔与霍姆还同意,加强欧洲议会的权力将是“非常可取的”。据设想,为此而作的努力将在明年一月以后予以增加,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的第二阶段将在明年一月实行。 【德新社伦敦十一月二十三日电】西德外交部长谢尔今天在这里说,英国和西德两国政府一致认为,欧洲人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来确保欧洲的安全。 谢尔是在他同英国外交大臣道格拉斯一霍姆会谈了两次之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 两位外长讨论了中东形势及其对西方国家的石油供应的影响、欧洲共同体将来的发展、欧洲共同体同美国的关系以及它的计划中的经济和货币联盟等问题。 【德新社波恩十一月二十三日电】西德外长谢尔在英国访问两天后于今晚回到这里,立即前往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作私人的逗留。
4. 东、西德谈判代表易人
【德新处波恩十一月二十三日电】受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委托,曾同联邦部长巴尔举行了定期谈判的前国务秘书、现在担任了部长的科尔在同联邦部长巴尔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谈时告诉巴尔,他在被任命为部长之后接受了另外的任务,不再继续参加会谈。据波恩政府界人士宣布,为了继续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行会谈,联邦政府方面委托了国务秘书高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任命了副外长库特·尼尔。国务秘书高斯和副外长尼尔将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在东柏林举行会晤。
5. 南《战斗报》评论:《为什么把我们列入集团?》
【本刊讯】南《战斗报》十一月二十三日以《为什么把我们列入集团?》为题、以《伦敦<观察家报>莫明其妙的带有倾向性的文章》为副题,登载了署名为V·T ·的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西方某些一向被视为客观的、在国外享有盛名的报纸,多年来却一直在不停地把南斯拉夫“列入集团”。有时列入东方,有时列入西方,这就要看他们的需要了。 这往往不是出于政治竞技或者外交上无所事事,而是完全出于某种特定的政治动机:即给南斯拉夫的不结盟政策抹黑,看来这一政策很碍他们的事,并以某种方式为自己的集团、集团划分和尖锐化恢复名誉,他们把这看作是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在全世界捞到好处的最好机会。 比如,伦敦《观察家报》以《为什么铁托生气了,又为什么向俄国人靠拢》为题,就铁托总统不久前的访问发表了一篇文章,这家报纸不是为了把双方就迫切的国际问题、而首先是就近东危机所达成的广泛一致情况、以及他们在重申苏联和不结盟的南斯拉夫顺利进行合作所基于的那些原则问题上所取得的广泛一致情况告诉自己的读者,而是为了符合某些令人怀疑的国际阴谋。 例如,文章还极端肆无忌惮地、挑衅性地说什么所谓勃列日涅夫和铁托共同决定在明年召开针对中国人的世界共产党会议。 由于文章作者可能感到他关于“南斯拉夫不论是在国际方面还是在意识形态方面都果断地向苏联政策靠拢”的这一提法是极不令人信服的,就觉得有必要为此再做一番解释。结果形成了这种“靠拢”的主要原因即是铁托对美国在近东危机中的立场感到气愤,而“觉得同俄国人的共同之处多于同西方的共同之处”。 这种信口胡说,只能解释为是蓄意挑起对南斯拉夫不结盟立场的怀疑,而很难做别的解释。在目前来说,这尤其是因为南斯拉夫有力地支持了阿拉伯解放被占领领土的合法事业。 不结盟事业的加强以及南斯拉夫的不结盟立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显然很碍某些西方势力的手脚,因为,这就缩小了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在近东和其他一些地区坐收渔利的余地。《观察家报》之所以感到恼火,它之所以把我们列入集团,问题的答案也正在于此。
6. 英报报道:《北约组织计划埋设原子地雷》
说已建议在东西德边界、西德捷边界和挪威易受苏攻击的地方埋没这种地雷 【本刊讯】英国《每日快报》十一月二十二日刊登科林·劳森十一月二十一日发自布鲁塞尔的报道,标题是《北约组织计划埋设原子地雷》,全文如下: 北约组织的高级计划人员已提出在东西德边界埋设原子地雷的建议。这种地雷还将埋设在德捷边界和挪威面对俄国的易受攻击的一翼。 这个建议是在北约组织的情报机构对中东战争和一旦发生突然袭击欧洲所面临的危险进行了详细研究之后提出的。据我了解,北约组织的外交和国防部长下月在布鲁塞尔开会时,将被要求批准这个地雷计划。 在发生危机时,这种原子爆破地雷将受到遥控,但要在敌军经过这些地雷时地雷才爆炸。 据我获悉,北约组织关于中东战争的秘密报告强调了埃及人进行突然袭击所获得的成功。报告得出结论说,空中力量并不象一些军事理论家所预料的那样具有决定意义。 为了充分说明在发生袭击时有必要及早采取有效军事行动,北约组织的官员们还将向外交和国防部长们说明石油供应受到的威胁。 这些计划人员已指出,欧洲的安全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欧洲所无法控制的一个地区——即阿拉伯石油生产国。 西欧的议员今天要求他们国家的政府在俄国的力量越来越增强的情况下采取第一步来建立一支欧洲核力量。西欧联盟议会敦促建立一个制订目标计划的核委员会——这是向在大西洋联盟内把芙法核武器联合起来前进的一步。 英国的一名议员朱利安·克里奇利先生说,欧洲“出于自尊心”必须在更大程度上摆脱美国。 但是他又说,建议中的欧洲核委员会要得到美国的支持。 他还建议在西德建立一种新的欧洲深入防御体系,这种体系应配备大量经过改进的反坦克和防空导弹。
第 3 版
1. 法新社评苏印经济关系
说苏打算在印建立受控制的工厂;把印经济作为苏联想在经济力量上超过美国的总目标的—部分 【法新社新德里十一月二十三日电】(记者:马里奥·比昂基)这里的观察家们在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来访前夕评论说,苏联打算使它的亚洲盟国印度成为一个经济大国。 他们认为,这个目的是苏联想在经济力量上超过美国的总目标的一部分。 苏联经济界要人、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尼古拉·巴伊巴科夫已于本周抵达印度。据指出他是很少出国的。 苏联打算帮助印度在一九七九年四月印度第五个国家计划结束时实现目给自足。苏联还想向印度运来大批的制成品。 印度的发展计划是一九五五年开始的。当时印度开始效仿苏联的榜样奠定重工业基础。 今年印度生产一千零八十万吨钢,其中百分之五十五是苏联修建的比莱钢厂和波卡罗钢厂生产的。 苏联和印度官员们认为,波卡罗钢厂(现在仍处于第一阶段)的产量可以达到年产一千万吨。比莱钢厂(目前年产四百万吨)可以达到年产七百万吨。 苏联打算在印度建立所谓的“受控制的工厂”。将以工厂的全部或部分产品偿还兴建这些工厂的费用。年产五十万吨的铝厂(其全部产品都将运往苏联)和年产五万吨的己内酰胺厂就是这种情况。 将以产品或通过包括印度与东欧国家的贸易在内的印度卢比支付计划来偿还这笔援助。 据估计印苏贸易今年为四十一亿卢比,是一九五九年印苏贸易的三百五十倍。除了象麻、茶、纺织品和皮革等类传统商品之外,苏联已成为这个国家的工业品的主要买主。 苏联同印度机床生产的百分之八十、电气设备生产的百分之六十、炼油业的百分之三十五和发电量的百分之二十有着利害关系。 发电和石油业可能得到苏联的特别支持。巴伊巴科夫抵达这里后马上就讨论了这个问题。 根据一九七二年的总计,印度年产七百四十万吨原油,消费二千二百六十万吨。目前,它由于石油危机而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2. 英报评论:《勃列日涅夫将把他的亚洲计划告诉印度人》
【本刊讯】英《每日电讯报》十一月二十二日刊登了彼得·吉尔从新德里发回的一篇评论,题为《勃列日涅夫将把他的亚洲计划告诉印度人》,摘要如下: 预料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下周访问印度期间将第一次详细地解释他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计划。 目前正在新德里为这次访问作准备的苏联官员们说,他们的领袖很可能具体说明他希望印度采取的支持这个建议的步骤。 官员们明了由于苏联不愿意说明安全体系的目的而造成的越来越大的疑虑和不信任。印度一批右翼议员本星期问及政府是否同意左翼最近表示的支持这个不明确的计划的观点。右翼分子抱怨政府派一个由二百五十人组成的印度代表团去参加上个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和平力量会议”。议会的这个集团说:“问题是:集体安全反对谁,目的是什么。”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十一月二十四日刊登了迈克尔·霍恩斯比二十三日发自德里的一则报道,标题是《莫斯科不大可能把印度拉进地区性条约》。全文如下: 在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星期一开始对德里进行访问期间,亚洲各国首都的注意力很可能集中在俄国试图激起印度对亚洲集体安全体系这个主张的兴趣的可能性。 自从一九六九年以来,莫斯科一直在寻求对这个建议的支持,显然没有成功。俄国人从未确切阐明他们的想法,也曾不得不考虑吉隆坡提出的主张东南亚“中立化”的反建议。 总的说来,印度表现出对马来西亚的计划比较热心,这个计划设想把印度洋划定为“和平区”,不让大国海军进入。由于明显的原因,这个计划对莫斯科没有什么吸引力。 印度人怀疑苏联发起的安全体系带有联合起来对付中国的味道。勃列日涅夫最近试图消除印度的怀疑,说将欢迎中国参加。 然而,根据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目前的关系状况,此举只是为了壮壮自己的胆。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俄国人嘴上还要继续谈论集体安全这个主张,莫斯科现在却把重点放在发展同德里的双边关系上。这一点使这里的一些官员感到不安,他们认为,由于印度同苏联的条约关系,印度在亚洲的外交选择的余地已经危险地缩小了。 【法新社新德里十一月二十三日电】这里的观察家们确信,莫斯科的拟议中的亚洲安全条约将是勃列日涅夫预定要同英·甘地总理进行的九小时会谈中的主要题目之一。 这里一致同意的看法是,印度作为一个不结盟国家,至少在目前不会同意参加一项军事条约。 这里的官方人士倾向于认为,极力要求勃列日涅夫在这个时候进行这次访问的是莫斯科,而不是新德里。 事实上,这位苏联领导人前来进行一次极富显示性的访问并不符合印度当前的对外政策地位,印度的对外政策地位由于同北京的关系不好而仍然受到不利影响,但是最近为弥合同华盛顿的分歧作了一些尝试。
3. 曼谷《民族报》文章:《人们担心苏联日益加紧对印度的控制》
【本刊讯】曼谷《民族报》十一月二十三日刊登了该报执行编辑S·克里希尼亚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人们担心苏联日益加紧对印度的控制》,摘要如下: 今天,印度有失去作为全世界不结盟国家中的一支道义力量的重大危险,因为它看来过分地受苏联的影响,而且悄悄地跟在克里姆林的计谋后面行事。 但是印度这个国家太大,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苏联一家身上。 甚至在印度侨民中对英迪拉·甘地总理的政府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批评,认为它在对外事务中过分紧紧追随苏联的路线,这样就失掉了它自诩的中立国家的名声。 如果纽约传出的印度将投票支持西哈努克政府取得联合国席位的消息是真实的话,人们必定会把这种政策的改变同俄国人突然决定关闭它驻金边的外交使团联系起来看。 印度政策的这种转变同苏联态度的转变时间离得太近,不能不引起怀疑,毫无疑问,人们将会把印度在联合国投赞成票一事看做是在苏联影响下采取的行动,至少在这个地区是如此。 东南亚将会惶恐地注视着勃列日涅夫抵达新德里以后会进一步向甘地夫人施加什么压力。
4. 达扬说以色列有强大的军队可以继续打仗
【法新社特拉维夫十一月二十二日电】以色列外长埃班今天在从美国返回时在这里说,美国希望拟议中的中东和平会议在十二月十七日正式召开,然后休会,直到十二月三十一日以色列大选之后再接着举行。 埃班说,在他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会谈之后,他将把这一希望和其它建议向以色列政府报告。 埃班说:“以色列当局在得到全国人民的委托之前,也就是在大选之前,以色列任何机构都不可能承担和谈中产生的义务。” 埃班说,他还将拒绝同叙利亚外长坐在一起参加和平会议,直到叙利亚尊重它的义务,按照日内瓦公约遣返和交换俘虏。 【德新社特拉维夫十一月二十三日电】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今天说,以色列人民和他们的国家在政治上,也许也在军事上处于战争的开始,而不是处于战争的结束。 他要求以色列人民“为同敌人以及同朋友进行长期的困难的政治斗争”作好准备。 他对特拉维夫律师协会的成员说,“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的未来,我们的生命的问题。美国要我们撤退,阿拉伯人要我们投降。” 阿拉伯人要以色列首先撤至“以前的边界”,然后才讨论“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的问题。达扬说,换句话说,要消灭以色列。 他最后说,以色列“不会接受任何指示,甚至不接受美国的指示”。 【法新社特拉维夫十一月二十三日电】达扬说,以色列和美国政府在中东边界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这是事实。以色列有强大的军队,可以同阿拉伯人继续打仗,它必须动员它的一切力量,如果有必要的话,动员在美国的犹太人的力量。
5. 联合国紧急部队发言人说:埃以讨论撤军的会谈已到关键时刻
【美联社埃及一○一公里处十一月二十三日电】联合国宣布,以色列和埃及的将军们今天在中东停火会谈中取得了进展,但是没能就从苏伊士运河前线撤军取得一致意见。 联合国紧急部队发言人说:“会谈已达到这样关键的时刻,即双方代表团在继续走下去以前必须请示它们的政府。” 以色列副参谋长亚里夫少将和埃及的贾马斯中将会谈了二小时,讨论脱离接触和撤出在埃及境内和运河一带的敌军。
6. 叙发言人说叙对中东和会不抱很大希望目前不能同以色列讨论交换战俘问题
【德新社大马士革十一月二十三日电】叙利亚发言人今天对叙利亚通讯社宣布,叙利亚和以色列交换战俘问题在目前时刻是不能讨论的。 发言人接着说,只有在执行从被占领土撤出的决议的范围内才能交换战俘。 发言人评论关于叙利亚可能不出席中东和平会议这一广泛流传的消息说,叙利亚不会草率地出席这样一次会议,明天她也许会改变看法,拒绝参加这次会议。 他接着说,叙利亚对这次会议不抱很大希望。 叙利亚外长哈达姆两天前曾在贝鲁特宣布,叙利亚将出席未来的和平会议,如果在适当情况下召开的话。
7. 卡扎菲抵巴黎访问
【法新社巴黎十一月二十三日电】利比亚国家元首卡扎菲今天飞抵巴黎,受到隆重欢迎。据说,此行是为了为他的国家和埃及、叙利亚谋求武器。 参加卡扎菲的代表团的有他的参谋总长和三军参谋长,这一事实证实了这种看法:在他同法国总统的会谈中占首位的将是法国提供武器问题。 卡扎菲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加强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潜力,以便使它们能够重新开战。 【美联社贝尔格莱德十一月二十一日电】(记者:朱拉特·卡齐卡斯)卡扎菲上校轻蔑地谈了使中东十月战争实现停火的六点计划。他称此为阿拉伯的投降。 他在谈话中说,“我们的目的是:中东危机的唯一解决办法是让巴勒斯坦人民返回家园,使一九四八年以后来的犹太人返回他们的家园。如果我们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战争。” 他说,“我们嘲笑这六点和平计划,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和平计划。这只是停止战斗和交换战俘罢了。就象一个人得了病一样,需要的是动手术,而不是吃阿斯匹林。” 卡扎菲在他乘的总统波音707喷气机从的黎波里来贝尔格莱德对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进行访问的途中,发表了上述谈话。 卡扎菲说,巴勒斯坦问题是团结阿拉伯国家的唯一手段。“为巴勒斯坦进行斗争将使团结统一更加坚强。必须团结起来为恢复巴勒斯坦而进行积极斗争。” 卡扎菲在本周早些时候曾说,他不反对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他在接见记者时说:“如果美国继续支持以色列,我们今后同美国的关系会变得非常、非常坏。但是,我们知道,在这场危机之前我们过去同美国的关系从来没有象我们同英国、法国、意大利或葡萄牙那样糟糕过。因此,如果局势得到解决的话,我们未来的关系会变得非常好。” 虽然卡扎菲说,他曾考虑过同美国断绝一切关系,但是,在这次同记者的谈话中,他承认,他非常想在某一天访问美国。
第 4 版
1. 英《卫报》文章:《日本被迫放弃骑墙态度》
【本刊讯】英国《卫报》十一月二十三日刊登马丁·伍拉科特写的一篇题为《日本被迫放弃骑墙态度》的文章,摘要如下: 关于东京突然改变态度采取亲阿拉伯政策的事情,不应该仅仅理解为是日本政府在又愁又怕之下对阿拉伯经济讹诈作出的反应。这很可能会证明也是宣传得很多的日本在外交上的“等距离”原则的结束的开始。 当然,最近的这一宣布应该能消除一种虚构的说法,那就是:日本的对外政策和日本在海外的经济活动归根结底并不完全是一码事。 的确,在超级大国之间以及在一切国际争论中采取中间立场的“等距离”原则本身也是从商业上的考虑出发的。日本的外务省人士、外交官和大臣们往往用理想主义的字眼把这种政策描绘成是在超级大国之间以及发达和不发达世界之间“搭桥”。 其实,这种政策往往等于是在重要的世界问题上采取含糊不清的立场,希望不致得罪任何一个主要国家,使日本能够继续同这些国家都做赚钱的生意。 对中国,这种政策初期在某种程度上是行得通的,当时日本政府曾有段时期做到了同台湾和共产党人都保持贸易关系。但是后来,这种政策破产了,因为中国作出了同样的反应,开始抵制同台湾有联系的日本公司的活动。 到日本承认中国的时候,日本实业界已经割断了同台湾的大部分联系。 日本的等距离政策正如最后对中国失败了一样,对俄国人也行不通,因为他们知道日本对苏联怀着根深蒂固的敌意;对美国也行不通,它一向对这种含糊不清的原则不满意,因为实际上日本的政策是违反美国的利益的。 然而,日本不仅朝着欧洲的立场走,而且走得比欧洲还要远。 阿拉伯的压力打破了这样的神话:日本靠对所有国家保持在表面上敷衍的态度,能够做到实际上不参与世界政治。 日本的许多朋友会同意,这是一件好事。但是遗憾的是,日本作出这一选择,十分明显是出于纯粹商业上的考虑,出于日本历来所极其害怕的一件事情,即怕别人不给自己至关重要的原料。 阿拉伯人已经迫使日本放弃了它一直企图在许多问题上同时采取的骑墙态度之一,同时他们也可能已使日本制定真正独立的外交政策的日子变得更加遥远了,这种真正独立的外交政策是与日本公司的世界范围活动有关,然而并不仅仅是从属于这种活动的。
2. 共同社评述日政府中东政策《处于转折点的日本外交,如何掌握第三世界的心理》
【共同社东京十一月二十二日电】题:处于转折点的日本外交,如何掌握第三世界的心理 以政府表明新的阿拉伯政策为转机,日本外交已处于一个大的转折点。这是已经重新认识到国际形势不只是美、苏两极,若无视中东、亚洲和非洲等“第三世界”就无法转动这种现实,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将迫使日本作出严峻的选择。今后的日本外交,一方面以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协调为基轴,另一方面,如何抓住这些第三世界和为大国的复杂想法所动摇的地区的心理呢?反而可以说,焦点不在于这次所表明的政府见解的内容,而取决于根据这种态度我国在外交上如何努力。 虽然被称为经济大国,但在国际政治中却等于全然没有发言权。日本不能按照这个速度肩并肩地赶上美、中、苏和欧洲,也许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在日本的外交实质中,有对那个已习惯于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的“惰性”的依赖。 但是,在日本的外交政策上,“美国的影子”有时确实作为强烈的限制因素而起了作用。 政府内部有一种占上风的看法是:不会因此而对日美基轴关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不能否认,美方在今后的日美关系中将表现为这样一种态度:“如果日本独自行动,那么,负起相应的责任和发挥作用,是理所当然的。”从这种意义上说,由此而迫使已经朝着向中东提出独自政策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的日本外交根据长期的展望作出严峻选择的情况,今后将处处出现,这大概是肯定无疑的。
3. 时事社报道:《在野党批判“新中东政策”》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二十二日电】题:在野党批判“新中东政策”,要从根本上改变政策 在野党二十二日对政府发表的支持阿拉伯的见解,要求进一步从根本上转变中东政策,同时发表了如下的讲话,批判政府的“追随美国”的政策。 社会党:政府突然改变政策,看起来是向前看的,然而实际上是表明了明显的希望得到石油的态度,并不是真正能使阿拉伯国家理解的政策。政府如果是从根本上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态度,那就应首先转变追随美国的外交,反省对阿拉伯国家的不友好的态度,作出积极的努力: (一)谴责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侵略行为,并要求它从占领地区立即撤退;(二)进行以平等互利原则为基础的经济合作。 公明党:不能不说这次的政策转变乃是临时应付的措施。要真正解除石油危机,应该在以色列从占领地区全面撤退和确保巴勒斯坦人的正当权利的原则基础上,具体地提出基于长期展望的友好政策。 民社党:政府至今对中东问题所采取的态度是暧昧的,为了照顾美国而歪曲了我国和平外交的基本路线。今天被迫在外压下表明态度是严重的丢丑。 政府要为解决纠纷尽最大的努力,尽早确立为这些国家的独立和繁荣作出贡献的经济合作体制。 共产党:新中东政策是为了得到石油而在口头上说说而已,很明显,用这种态度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 应该摆脱追随美国的外交,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同时应该谴责美国对以色列进行军事援助的态度。
4. 日本《东京新闻》报道:田中访东南亚时想推进建立亚太地区和平机构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十一月二十三日报道田中首相决定从明年一月七日到十七日访问东南亚五国的消息,摘要如下: 日本政府二十二日宣布田中首相将在明年一月七日到十七日,访问菲律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五国联盟。 首相将同这些国家的首脑进行会谈,并在去年访华的成果的基础上,就以东南亚为中心的国际形势交换意见。 首相特别想就维持印支实现和平后的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开发援助问题进行会谈,并想加深同各国的友好关系。 关于维持亚太地区的和平,首相曾倡议设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的和平机构。 这次想通过试探东南亚五国联盟的意向,以期推进这一构想的实现。在同苏哈托会谈时,将要求印尼向日本稳定地供给石油,同时,还想就有关开发天然气以及(日本向印尼)提供约七亿美元的贷款等问题,深入地进行会谈。
5. 在华盛顿出版的中文刊物《华府春秋》文章:《尊孔乎?误 国乎?》
【本刊讯】在华盛顿出版的中文刊物《华府春秋》第二十期刊载一篇署名朱养民的文章,题为《尊孔乎?误国乎?》,摘要如下: 由于本年八月七日《人民日报》刊出了一篇杨荣国以《孔子——顽固地维持奴隶制的思想家》为题的文章,台湾当局以为这一下抓住了攻击中共的良机,马上摆下尊孔卫道的擂台,在孔子生日那天,官方要员则着洋服行礼以朝圣,宣传家则高叫什么“弘扬孔孟思想,加速共匪败亡”。岛上官报则发表长论谓“宗孔尊孔的必然是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者,诽孔诬孔的无疑是中国文化的破坏者和叛徒”。海外代表也奉命向中外人士为孔子伸冤,为中共加上有计划破坏中国文化的罪名。大有曾国藩高举名教之旗申讨洪杨之势。就文题言,原文作者仍称他为思想家,只是不合时潮的思想家而已。就对孔子若干论点的批判言,只是用了国内通行的语句,对过时之论,加以批评,既未说孔子行为不检,又未称他出身不正,有何诽诬之可言?不料台湾上上下下,摆起道貌岸然的面孔,胡扯什么中共破坏宣传文化,岂非小题大做?作者对于由驳斥该文及谩骂中共的不公正的态度,实在不敢苟同。是以即令年老力衰,也愿跳上擂台走上三个回合。 《中央日报》的《大陆透视》一栏,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则有《看毛共如何诽谤孔子》专论一篇,全栏中有编者的话,现在先将编者的话的论点加以批斥: “共匪窃据大陆之后,所行所为,无一不以根本毁灭中国传统文化为其终极目的,诽孔诬孔便成了他们的要务急务。到了最近,他们已丧心病狂到信口雌黄、语无伦次地诽谤孔子的程度。”此段激昂之词,与曾国藩的“……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以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一段话并美。目的是今日之反共分裂,是为了“保卫历史文化而战”。由于此段是编者精义之所在,而作者全文即是对此精义之所在详加批斥。 台湾之尊孔复古,及借那篇反孔文字,大作文章,目的不外对中共加上消灭中国文化的罪名。实际上,孔制早已在中国本土崩溃,那篇反孔的文章,可以说与尊孔者意见不同,事实上是一点火药味都没有的文章,只是编者尊孔卫道反共拥台之心太切,少读近代史而已。 作者无意与台北尊孔人士开笔战,因为孔制早已崩溃了。作者要问:杨荣国以现代语词对孔子封建阶级思想之部,加以批斥,何诽何诬之有?吴稚晖、胡适之在编者眼中是否也称得上是“中国有抱负、有风骨、有成就的大知识分子”?如果不是,则何以吴氏则为党国之元老敬之尊之,何以建一公园纪念胡氏之功绩?难道将这国故丢在毛厕里还不算诬孔而又污孔吗?对于埋骨台湾的同路人,即令反孔污孔,或给党国元老之荣衔,或建公园以纪念,与你们道路不同的人,一篇批判孔子的文章,就加上破坏中国文化传统之罪,你们那儿是真心诚意尊孔,不过借题发挥,作一点毫无道理的反共八股而已。 不错,中共是反对孔制的,但不是盲目乱反,而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反。而且对孔子学习及教学的精神,从来未反。请问反共的专家们,中国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笃实精神,不是根据不以人废言的原则,加以保存发扬?难道你们要新中国维持重男轻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儒为四民之首的传统? 半世纪前,吴稚晖先生鉴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欺凌,他以悲愤的心情,高呼把国故这个臭东西,丢在毛厕里,主张把中国站住了,再论其他一切。作者要借用国民党元老这句话作为本文的结论。 台北主政人士,必要了解海外人们呼吁统一的动机,主要的是先要把中国站住了。敌人以核子武器打来,我们也要以同样的新型武器对打!美国只是政争,苏修尚拟投机一试,中国有人大搞分裂运动,岂不是诱惑更大?果真由于少数顽固自私分子的分裂行为,给苏修冒险侵华的机会,使中国在未完全站住之前而成为核子灰尘,这些人不仅对不起国家民族,对不起中山先生,也对不起你们自己的子孙!在这种情形之下,你们在什么地方尊孔?在什么地方维持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家都是民族的罪人而已!寄语尊孔复古的朋友们,大可不必利用一篇反孔的文章作为分裂国家的理论根据。本文目的,不在与台湾诸大儒作复古与革新之笔战,而是向诸位指出尊孔复古的危机——误己与祸国! 今天少数人将国家的领土及中国人自己的问题,卷入国际漩涡,已是太不得民心了!孔子也未主张请外夷来管中国人的事啊!朋友,尊孔吗?讲道德吗?当前最高的道德,不是维持正统继续分裂,也不是保留四民之首的儒家地位,而是大家统一团结把中国站住了,不使苏修有侵略我们全中国的机会! 今天将中国让中共干一下,有什么不可?八亿老百姓已愿受他们的领导,岂是你们少数人可以挽回的?我劝诸位拿出一点最后的爱国热忱来,要知道母体中国受伤,区区台岛也不会幸存的,那时并不是中共完了,而是全中国完了!我希望孔子、中山先生及耶稣等能给诸位以爱国的智慧及勇气,即日结束分裂,同心协力把中国站住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