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11-12
第 1 版
1. 法新社报道:基辛格一行到达北京
【法新社北京十一月十日电】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今天从伊斯兰堡到达北京进行三天正式访问。 基辛格博士在机场受到外交部长姬鹏飞和其他官员的欢迎。 基辛格博士没有戴帽子,面带笑容,在萧瑟秋风中走下飞机。许多外国外交官也在机场欢迎。 【美联社北京十一月十日电】(记者:巴里·施韦德)国务卿基辛格今天飞来大陆中国进行第六次访问,就印度支那、中东,可能还有加强中美商业、科学和文化方面的联系等问题同周恩来总理进行“范围广泛的会谈”。 外长姬鹏飞和副外长乔冠华以及数国的外交代表团到机场迎接基辛格。 基辛格对乔冠华说,“再见到你真是愉快。” 虽然没有透露这次访问的议程,但美国官员说,基辛格将同周讨论南越和柬埔寨的形势。 一些人士说,在讨论中东形势时,基辛格企图消除中国对美苏最近在世界这二地区的合作的担心。虽然基辛格认识到中国对比较温和的阿拉伯国家的影响是微小的,但据悉他觉得有必要让北京放心,这两个超级大国不会企图控制中东,使中国不利。 【法新社北京十一月十日电】(记者:罗曼斯基)基辛格今天飞抵这里时对埃及一以色列六点协议所引起的初步反应感到高兴,但他认识到,还有许多困难有待解决。 这就是基辛格随行人员所作的表示。基辛格本人在到达中国进行第六次访问时没有发表讲话。外交观察家预料,在这次访问中,对美苏“共同控制”将进行许多讨论,在这点上,基辛格应使中国人放心。 基辛格随行人员所作的表示是,谋求中东和平的努力仍有可能失败,但基辛格希望,初步的成就将很快导致谋求真正和平的谈判。 据说埃及的态度是很积极的。至于以色列,没有必要“强迫它接受”基辛格的建议。 基辛格随行人员对美国在中东作用的看法是,它在听取双方的意见以后,应当具体地说明双方的立场。 在任何情况下,美国都希望避免给人以企图将“一种方案”强加于人的印象,他们强调,仍需进行长期的讨论。 这些显然是基辛格将向周总理和姬鹏飞外长说明的美国对中东的观点。 然而,在此间会谈中居首要地位的不是中东问题,而倒是基辛格为了使中国领导人对重新发生的“两个超级大国的勾结”放心而必须说的话。 外交人士还相信,基辛格将要使北京放心,尼克松总统将会渡过政治危机。
2. 西哈努克亲王致电法新社说:乔森潘将代理柬王国民族团结政府首相
【法新社北京十一月九日电】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今天宣布,他的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今后将由在柬埔寨国内指挥“人民武装力量”的乔森潘副首相来领导。 这位亲王在从广州打给法新社北京分社的电报中说,他“在国外部分的”政府今天起已取消了。 西哈努克亲王是在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预定到达这里的前夕宣布这件事的,基辛格一直在谋求解决柬埔寨问题。 这位亲王说,今后王国政府的全部大臣职位都移交给柬埔寨国内的干部。 宾努首相有病,将暂时留在中国,乔森潘将代理首相。 这位亲王说,之所以选择十一月九日来改组内阁,是因为这一天是柬埔寨独立二十周年的日子。 西哈努克亲王说,他将指责那些今后继续称他的政府为““流亡政府”的人是诽谤。 与此同时,一位消息灵通人士说,英·萨利不会返回北京,而且也不会派人代替他。 据王国政府发言人说,英·萨利的离去据认为与整个王国政府迁入柬埔寨“解放区”有关。“解放区”占柬埔寨领土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西哈努克亲王在电报中说,驻在外国的王国政府前成员将“复任驻友好国家的大使或特别使团团长”。 以前政府在“国外部分”的总部及其设在北京的各部已改为驻北京的“使团”和接待外国外交官或特别使团团长的办公处。 这位亲王在电报中没有说明他个人的打算。 但是,一位柬埔寨人士说,西哈努克亲王打算在广州同他身患重病的母亲哥沙曼王后长期住在一起。
3. 基辛格离巴基斯坦来华前在机场发表讲话
【合众国际社伊斯兰堡十一月十日电】国务卿基辛格今天笑容满面地飞往中国进行三天的访问。 基辛格称他两年来对中国大陆的这第六次访问是一次“重要的使命”,但他说他怀疑未必会发表任何重要的公告。 然而,在他的中东五国之行以前,他也发出了同样谨慎的预告,而那次旅行却导致了突破,在以色列和埃及之间达成了初步的和平协议。 【本刊讯】拉瓦尔品第十一月十日消息:基辛格博士在动身前往北京前在机场贵宾休息室对记者们发表简短谈话说: 我现在要动身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我第一次前往时走的同一条线路,那次是秘密旅行,打开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关系。的确,将同我一起去北京的一些中国官员曾参加过那第一次旅行。我们非常重视我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我们认为这个关系是总统(尼克松)在全世界发展的和平结构中的一个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对我们的巴基斯坦朋友安排了第一次同中国联系的旅行表示感谢。中国对待我们十分好,以致我们动身作这次旅行。
4. 中东社报道:埃及同基辛格达成的四点协议
【中东社开罗十一月九日电】中东社获悉,已就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对开罗的访问及其会谈结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执行安理会关于停火的决议,回到十月二十二日防线。 第二,所有这些步骤将在联合国监督下,根据联合国秘书长的指示进行。 第三,各方履行关于交换战俘的保证。 第四,正确执行所有这一切是执行安理会走向和平决议的第一步。 【美联社十一月十日电】(原电无发报地点)中东社昨晚报道了埃及接受一项协议的消息。 但是开罗关于这项协议的文本与昨天上午在华盛顿宣布的款项有点不同。 开罗的四点方案没有包括华盛顿宣布的建议中的三点。华盛顿那项建议提到了埃及被包围的第三军团和在以色列自从战争于十月六日爆发以来占领的领土上的以色列检查站。 但是开罗的文本包括了华盛顿所宣布的协议中所没有的一点——即真正地履行开罗的其它三点是履行为在中东取得和平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第一步。 【美新处华盛顿十一月九日电】白宫(齐格勒)十一月九日新闻发布会 中东——以色列和埃及之间的协议是尼克松总统为鼓励和平解决中东问题而作出的努力“所取得的第一批成果中的一个”。美国的目的是发挥触媒作用,但是“具体的细节,正如总统在对外政策报告中指出的,必须由各方拟订。”华盛顿不会尝试把“任何具体的方案”强加于各方。 国务卿基辛格携带着总统给基辛格与之商谈的每个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的私人信件,信中扼要阐明美国的立场。基辛格对该地区的访问的目的是要稳定停火和帮助建立永久和平的基础。 齐格勒说,他不能谈论下面这项新闻报道,即协议原先包含取消埃及对红海入口处的封锁的条款。记者问他,有没有包含“其他的谅解”,他说,他不能“证明这一点。如果详细解释(基辛格给瓦尔德海姆的)信件全文,那对局势是没有好处的。” 记者问他,关于十月二十二日的停火线在那里是否达成了协议,他说,他不能“向你们谈关于执行一项(得到以色列和埃及双方批准的)协议的条款”。 记者告诉齐格勒,有人对以色列事实上已经批准协议表示怀疑,齐格勒说:“我们受权宣布,以色列政府已经接受。”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九日电】白宫新闻秘书齐格勒今天说,尼克松总统“对于达成(中东)协议当然感到高兴”。 【合众国际社伊斯兰堡十一月九日电】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今天公布了以色列埃及军事协议,内容有六点。 在一开始把这一建议向埃及人提出时,曾通知了苏联,虽然他们没有实际参加这项新的停火协议的拟订工作。情况是不断告诉他们的,预料他们将参加全面和平会议的发起。一些(美国)官员说,根据谅解,关于撤军和脱离接触的整个问题还需要谈判,停火线怎么划的问题也是要在以后会谈的问题。 这些官员说,双方中任何一方都没有受到过要它接受协议的压力。他们还说,埃及人作了让步,就是不再坚持十月二十二日停火线。看来协议故意写得含糊其辞和松散,让双方可以自己去决定细节。 关于阿拉伯向以色列封锁红海的问题,官员们说,埃及私下已同意撤消封锁。 官员们形容,这次停火是进行和谈的“第一支嫩根”。 他们说,种种迹象表明,“事情正在坎坷的道路上进行,举行和平谈判是有困难和痛苦的。” 官员们尽量掩饰这个和平计划的“美国造”的标签,说这个计划是以色列人支持的,也是同埃及人的需要一致的。
5. 法国《世界报》社论:《希望微小》
【本刊讯】法《世界报》十一月十日发表一篇题为《希望微小》的社论,摘要如下: 在实现最终解决的道路上,障碍还是很多的。目前,「基辛格计划」的若干点似乎是模糊不清的。 联接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的走廊地带将会置于什么力量的控制之下?埃及是否将全部或部分地解除对曼德海峡的封锁?和平会议将在谁的主持下进行? 人们还不知道基辛格是否成功地消除了埃及和以色列在这些问题上的分歧。不管怎样,在其中的一个问题上,开罗就在最近仍然是难以商量的:萨达特总统坚持至少在开始阶段在安理会的主持下——就是说在五大国的主持下——而不只是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主持下召开和平会议。 还存在一些也许是更可怕的其它障碍。「基辛格计划」只涉及到以色列与埃及的争端。 美国国务卿还需要更多的灵活与耐心来引导叙利亚人、约旦人、尤其是巴勒斯坦人在谈判桌前坐下来,而以色列人对这些人的态度是相当强硬的。
第 2 版
1. 美《国会记录》刊登:艾布拉姆斯在美陆军协会上的讲话
【本刊讯】美《国会记录》十月三十日刊登美陆军参谋长艾布拉姆斯的一篇发言,摘要如下: 戈德华特:议长先生,艾布拉姆斯将军十月十六日在美国陆军协会一年一度的午餐会上发言。这篇发言刊登在《记录》上。文如下: 我很高兴到这里来同我们陆军的许多朋友在一起。我很重视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告诉你们我对目前的陆军有何看法,以及它如何适应世界形势。 目前的环境对国家的安全来说是困难的。“缓和”这个字眼对一些人来说,显然把一切都美化了,而且甚至使。他们看不到明显的威胁,“缓和”这个字眼已经比较流行。一些人把“缓和”说成是一个事实。其他一些人把它当作一种政策加以赞扬。还有一些人把它当作一个新时代加以欢迎。 而且对一些愿意把军事能力削减到我认为是危险的程度的人来说,对一些希望我们把驻在欧洲对付非常真实、非常有能力的敌对军队的部队立即大量撤回的人来说,和对一些用他们的哲学使青年男女不想在武装部队中为他们国家服务的人来说,它提供了基础——至少是语意学上的基础。 我认为,这样说是公平的:我们可能有一个时期的缓和的开端——但是我们并没有世界和平。 缓和也是一种想法、一种对各国意图的看法。因此这不是客观事实。它能随着看法的改变而迅速改变。但是当我们处理国家安全问题时,我们必须同事实——同力量、能力、实力的现实打交道。我们不应该无视可能出现的缓和提供的希望和它所能带来的一切好处。但是我们也不应该看不到存在的真正的威胁和真正的危险以及我们需要为此作好准备。 我们在加强同一些本来可能被认为是潜在的敌国的国家的外交联系方面取得了进展。由于达成了外交方面的协议,我们增加了同它们的合作和贸易。 但是我们并没有世界和平。我们并没有任何乌托邦式的和平。 令人感兴趣的是,我们是在过去十年中减少我们在欧洲的军事力量的唯一大国。华沙条约国家和苏联本身并没有减少它们的军事力量。实际情况是,在过去若干年中,华沙条约组织的军事力量一直在以颇为引人注目的速度增长着。在世界的另一边,我不知道随着贸易和外交活动继续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部队的规模或效能有任何减少。他们的部队的规模和能力不断增加,虽然他们的实力在一些方面比较难衡量。在这方面,也还是有可能实现缓和,而不是已肯定有了和平。 在我服役期间(历经三次战争),我可以告诉你们,我不需要也不希望再发生任何战争。但是我们越是准备不足,越是想入非非,在战争发生时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我一九三六年进入陆军。我们当时是骑马和使用步枪的军队,那时全国大部分的人仍然深信我们不会再发生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当时没有准备。当我们再也不能避免战争时,我们被卷入欧洲的一场大战,毫无准备,在许多方面缺乏训练,只是由于离得远和由于我们盟国的努力给我们争得的时间才救了我们。在太平洋,我们无动于衷地不理睬日本表示它有力量的明确警告,甚至不理睬日本的意图。由于我们高枕无忧,发生了珍珠港事件和巴丹事件。付出的代价是骇人的。 当战争结束时,我们再次抹煞了历史。我们自称有保障的和平近在手边。当朝鲜战争爆发时,情况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几天没有什么不同。 就在我服役于陆军的年代里,这些由于我们未作准备而造成的代价可以归咎于争取和平的愿望,实现缓和的希望,对那些后来成了我们的敌人的人们的善意抱有信心等。与这种愿望、希望和信心并存的是不愿正视事实,不愿了解敌人能力的真相,不愿为作好准备、保持实力以及维护和平的明确决心付出远为低廉的代价。 我们又回到这样的境地。我们结束了在东南亚的卷入使我们又产生一种熟悉的思想状态:“无视威胁,威胁会消失的”,“只要我们停止使我们自己为战争而武装起来,我们就能避免战争”,“不值得为另一次战争付出代价”。 在目前这一可能缓和——不是真的和平而是可能缓和——的时期里,有强大的力量与我们对立。我们在世界各地遇到强大而干练的敌手,他们正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些都是事实。随着我们同世界各地的关系的改善,我们应当认为,防止另一次战争的发生对我们的好处越来越大,据我所知防止另一次战争的唯一办法是,保持我们自己的实力,我们自己维护安全的能力和决心以及我们盟国的实力、能力和决心。 一支可靠而有效的战斗部队即使未被切实应征作战也不算浪费,因为作战可以解释为是威慑没有成功。在近代史中,事实一再证明,一个国家如果拥有一支可靠的部队并具有动用这支部队来抵抗他国部队的明显意志,它就足以维护它的利益或实现它的目的而不致遇到战争。我们过去的敌人知道这一点,而且依靠强迫结盟、强制中立、建立卫星国等——往往仅仅依靠以武力相威胁而悄悄地获得了巨大胜利。那些不准备作战或宣扬不愿作战的国家事实上的确避免了作战,但是是通过全面妥协达到的,往往牺牲了自己的自由。 因此,今天对陆军来说,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作好准备,准备保卫国家。我们必须具备有效的、强大的和可靠的实力来保卫国家的安全和自由。确使陆军作好准备是我最根本的职责,也是陆军时刻必须执行的主要任务。 如果陆军要准备好应付它面临的挑战,它必须不仅考虑到可能的缓和精神,而且考虑到潜在的敌人的非常真实的能力。如果可能的缓和所产生的安排意味着一方或双方的部队可以削减,从而减少相互间的威胁,那当然更好。随着威胁确实减少后出现真正的和平的可能性如果增长,这是我们大家都向往的。然而,我们由于自认为明白一个潜在的敌人的意图而独断地削弱我们自己的能力,不论是故意的或者出于不愿为作好准备下本钱,那就是一种把头埋到沙堆去的做法,这种做法过去曾多次使我国付出高昂的代价。 当然,要使陆军作好准备我们必须得有优秀的人才。我们必须有优秀的领导,精简而高效率的作战结构。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训练和纪律,合适的武器和装备——我们必须具备这一切。然而,除了这些因素外,还有一种东西,那就是捉摸不住的东西——精神。在每个士兵中,“作好准备的”精神是宝贵的商品。
2. 美《纽约时报》报道:《苏联也许是展出一种新式洲际弹道导弹》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十一月八日刊登雷恩七日从莫斯科为该报写的报道,题为《苏联也许是展出了一种新式洲际弹道导弹》。摘要如下: 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克里姆林宫的一次招待会上说,“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已经展出了。 官方的塔斯社说,战略火箭反映“苏联科学和技术的最新成就”,这可能是对多弹头的一种暗示。 一位西方导弹专家说,“我们完全确信它是一种洲际弹道导弹。无疑,我们肯定它不是一种反弹道导弹”。 【美联社莫斯科十一月八日电】(记者:梅森)这里的西方专家们今天说,他们相信,苏联拥有一种新式的、完善的导弹,来补充它的能向世界任何地方进行核突击的武库。 这种新式导弹是在七日革命节阅兵中突然出现的。 除了在红场急驶而过的阅兵中拍摄的照片所反映的情况以外,这些专家们说,对于这种新式的巨大火箭的具体情况,他们没有什么了解。目前,某些专家把这种导弹叫做“鲁道夫”,因为它的圆锥形尖端是漆成红色的。 这种新式导弹的明显先进之处包括:它看来是使用固体燃料,而不是使用液体燃料,装液体燃料是需要用更多的设备和时间的。这种火箭可能还拥有经过改进的制导系统。 这种导弹在红场初次露面的时候,几乎完全装在管状的金属套内,只能从一端看见它的红色尖顶,从另一端看见它的四个喷气孔。 【路透社莫斯科十一月七日电】(记者:布伊斯特)苏联六年来第一次在庆祝一九一七年布尔什维克革命节的传统的阅兵式上展出了新式武器。 但是,人们认为,这种武器的展出,是对华盛顿最近在中东危机高潮时宣布它的核力量实行世界范围的戒备一事进行温和的谴责,决不是表明苏联在世界事务中采取比较好斗的路线。 消息灵通人士说,他们认为,这种导弹是新一代的反弹道导弹。
3. 外电报道:尼克松就水门事件同共和党国会领袖会谈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九日电】共和党一位国会领袖说,尼克松总统今天同共和党的国会领袖们会谈了两小时,以讨论水门事件以及尼克松如何能够对付在国内“失去信任”的问题。 众议员约翰·安德森(伊利诺斯州共和党人)说这次未经宣布的会谈是“一次非常坦率的、畅所欲言的讨论”,使他感到鼓舞地认为总统将采取步骤来恢复他的政府的信用。安德森说,与会者——五位众议员和四位参议员——全部提出了他们认为尼克松应当如何行动的建议。 他说,尼克松向共和党领袖们保证他“完全绝对地”同法院以及特别检察官在水门调查中“进行合作”。 安德森是众院共和党第三号领袖,他说,尼克松想要花许多时间“来向美国人民保证,他没有参与水门闯入活动和掩盖活动并弥合同美国人民之间发生的裂痕”。 安德森说,没有迹象表明,总统将作为一个证人出席参院水门委员会或同委员会的成员会谈。 安德森在会谈后对记者说,会上没有提出辞职和弹劾的问题。 他说,尼克松计划同国会领袖们举行进一步的会谈,尼克松认识到“国内有一种非常不利于他的气氛……”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九日电】(记者:里舍)尼克松今天同共和党的国会领袖们会谈了将近两小时并保证同水门调查活动进行充分合作。 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众议员约翰·罗兹(亚利桑那州)、副总统提名人福特,参议员休·斯科特(宾夕法尼亚州)、罗伯特·格里芬(密执安州)、约翰·托尔(得克萨斯州)和乔治·艾肯(佛蒙特州)。 安德森说,白宫办公厅主任黑格以及总统顾问哈洛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罗兹说,是总统首先提出要举行这次会谈的。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九日电】(记者:尤金·里舍)尼克松总统今天同共和党国会领袖们举行了近两个小时的会谈,据说,他暗示,如果美国地方法官赛里卡批准,他愿意把有关水门事件的录音带公布于众,以便支持他的关于在这个丑闻中是无辜的说法。 参院共和党领袖斯科特说:“我们得到保证说,总统准备应付所提出的一切指责,并准备驳斥它们。”
4. 法新社报道:《蓬皮杜---- 范德斯图尔的会谈》
荷兰外交大臣范德斯图尔说,他们就中东问题以及共同体首脑会议将要讨论的欧洲建设问题交换了意见 【法新社巴黎十一月八日电】题:《蓬皮杜一范德斯图尔的会谈》 在将于十二月中旬举行的最高级会议前景中的欧洲建设问题,是范德斯图尔今天在爱丽舍宫和外交部进行会谈的中心问题。荷兰外交大臣今天下午在爱丽舍宫同蓬皮杜举行了一个小时的会谈。他在离开爱丽舍宫时对报界说:“应该尽可能快地建设欧洲。”观察家们认为,荷兰外交大臣的话主要反映了他的国家的忧虑。他的国家受到中东危机的影响。 法国人士指出,今天上午在范德斯图尔同若贝尔会谈时,尽管两位部长没有漏掉讨论由于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决定限制石油而提出的问题,但是欧洲团结一致的原则却没有提到。鉴于九国对近东形势的声明,两位部长还讨论了欧洲对近东形势的立场。 【法新社巴黎十一月八日电】荷兰外交大臣范德斯图尔今天在这里说,如果必要的话,十二月份在欧洲最高级会议上可能提出解决欧洲石油荒的建议。但是他希望不要出现燃料危机。 他是在此间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蓬皮社会谈一小时以后接见法新社记者时说这番话的。 范德斯图尔说,他们就中东问题以及最高级会议将要讨论的关于建设欧洲的问题进行了极端有益的意见交换。 他说,他同法国总统的会谈以及在此以前同法外长若贝尔进行的讨论是“非常有成果的”。 记者问到由于阿拉伯禁止向荷兰供应石油欧洲将如何援助的问题时,这位部长说,他的国家认为,“欧洲共同市场的规则将起作用”(规定商品自由贸易,包括石油)。 他又说:“我们希望欧洲不发生能源危机。” 他预料,哥本哈根最高级会议可能只限于讨论“最迫切的问题”,因为这次会议的准备时间没有去年十月份的巴黎最高级会议那么充分。
第 3 版
1. 日本国际问题评论家林理介的文章:《亚洲与中近东的代理战争》(续完)
如果试举可能导致这种危险的变化,则第一、是象前面所谈到的巴基斯坦内部的分裂活动;第二、是在巴基斯坦内部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阿富汗、伊朗、印度等邻国在政治上、经济上采取的对付方法;第三、伊朗姑且不谈,沙特阿拉伯等波斯湾沿岸国家,以及印度洋对岸的亲美国家埃塞俄比亚等的封建君主制和土侯制,能否在与国内现代化没有任何矛盾的情况下继续存在下去。这些国家中的许多国家已经发生过叛乱和政变,今后难道不可能发生同样的事态吗?第四、由于石油权益、部族的移动和合并等原因,各国之间容易产生边界争端。印度同巴基斯坦、阿富汗同巴基斯坦、伊朗同伊拉克、伊拉克同科威特等国之间,经常发生小规模的争端。 在西亚的焦点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和伊拉克等国中,引人注意的是,印度和伊朗正在变成一种“大国主义”,专心扩充军备,就是说,它们是想谋求从印度洋、阿拉伯海直到波斯湾的“霸权”。 美国战后持续向伊朗出售武器,过去一年中,美国送去(的武器)价值二十五亿美元。美国还打算在阿拉伯海沿岸的查赫巴尔和波斯湾沿岸的阿巴斯港附近建设大型基地,以便固守从产油国到印度洋的胫动脉——霍木兹海峡。伊朗还正在向美国和英国等定购了二百一十架军用飞机、七百架直升飞机、七百四十辆坦克等,试图显示所谓“大伊朗主义”。 可以说,这种“大伊朗主义”也表现在越过波斯湾,对对岸的君主国和土侯国采取保护姿态上。巴列维国王呼吁建立波斯湾安全保障体制,尤其是对阿曼等地掀起的反封建民族解放斗争感到头痛,偷偷地支持镇压。沙特阿拉伯也对接壤的科威特和约旦等王国采取了保护姿态。伊朗同沙特阿拉伯结成亲密关系,想要巩固波斯湾的盟主地位。 另一方面,印度以右翼人民同盟党为中心,奉行统一印度次大陆的“大印度主义”,这也是不可否认的。据说甘地总理并不全盘肯定苏联的南下,她打算尽量保留现在的“力量平衡”,同孟加拉国独立时一样。邻国巴基斯坦的内部纠纷很可能发展成为国际争端,因此,印度只能加强对苏枢轴关系,而根本不打算削弱它。伊拉克对海洋的渴望印度同伊朗的对立是以巴基斯坦的命运为媒介的,而伊拉克尽管同苏联是枢轴国,但它同亲美国家伊朗之间产生的对立则是更为直接的。 仅有九十公里海岸线的“半大陆国”伊拉克对海洋有着难于满足的欲望。有人认为,这表现为它梦想统治西边的邻国科威特。今年春天同科威特爆发的边界争端就是由伊拉克占领了控制着想在巴斯拉港南部建设的乌姆卡斯尔港的科威特领土萨米塔引起的。这次边界争端是在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访问伊拉克期间发生的。据说问题深处包含着苏联舰队在巴斯拉、乌姆卡斯尔两港停泊问题。对于不顾西方的反对、断然实行石油国有化的亲苏左翼政权伊拉克的膨胀,沙特阿拉伯感到很紧张,曾打算出兵增援科威特,后来伊拉克军队撤出占领地区,这次争端才得以结束。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都是亲美君主制国家,美国石油资本在这里进行了巨额投资,因此,今后这种争端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与美苏有牵连的国际争端。 据说世界石油埋藏量的三分之二集中于波斯湾沿岸到北非一线。能源危机越严重,先进国家依靠中东石油的程度就越大。(美国)不只局限于增强以色列军队和去年以来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的伊朗军队等“亲美军队”,也许不久还会不得不集中本国的兵力。对苏联来说,情况归根结蒂是相同的,它不仅增强叙利亚、埃及、伊拉克、印度等国的“亲苏军队”,它自己也很可能设法进行军事扩张。即使不会发展成为大规模战争,但不仅仅是“代理战争”,两个超级大国发生激烈斗争的可能性也不是不存在的。扩大的第七舰队的守备范围 事实上,美苏的这种激烈斗争已经开始。以一九七一年底的印巴战争为开端,第七舰队的守备范围已由太平洋扩大到印度洋。美国在临近南中国海的梭桃邑建设了半永久性军港,也使用新加坡作为中继港。驻泰国的战略空军和战术空军在印度支那战争已经基本平息下来的今天,似乎也想把它的注意力由东转向西,以起到监视印度洋的作用。 美国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斯马拉建设了通讯基地,监视着印度洋。今年春天,美国又在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岛建成了通讯站和拥有一条二千五百米跑道的机场,配备了约三百名士兵。还预定到明年年底以前完成军用港湾设施,使之发挥正式向印度洋扩张的前沿阵地的作用。据料,迪戈加西亚岛上的基地将同澳大利亚西岸的美国海军基地、伊朗的查赫巴尔、阿巴斯港、波斯湾的巴林等亲美基地互相联系,作为多种目的的基地进行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也许将起到印度洋上的关岛作用。 帮助美国进行这种活动的是还只留有少数人员的英国。英国空军飞机以阿曼军队的一部分的形式重返座落在阿曼海面的马西拉岛上的旧英国空军基地,此外,还把马尔代夫的甘岛上的基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基地。英国同印度洋南部的毛里求斯缔结了共同防务和援助协定,以防一旦有事。在其他地区,经常展开反美活动的法国,因为在能源问题上要依靠中东石油和同美英系石油资本协调行动,所以,在印度洋防务方面,也多同美英采取统一行动。 如上所述,西方之所以对印度洋特别敏感,是因为苏联从一九六八年三月前后起,经常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派遣太平洋舰队的分遣队去印度洋,施加军事威压。苏联进入六十年代以来,开始迅猛地扩张它的海军力量,已进入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和载有导弹的潜水艇等的阶段,并把这些舰只重点部署于地中海和印度洋。游弋于印度洋的苏联舰队在孟加拉国的吉大港、印度的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维沙卡帕特南、马德拉斯、孟买、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南也门的亚丁、伊拉克的乌姆卡斯尔等地停泊,取得供应。在索马里,苏联的大型通讯基地已经完工。 苏联的这种军事活动同亚洲集体安全保障设想和经济援助结合起来,稳步地使友好和威压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目的取得成功。 对于苏联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采取的攻势,同美国一样被迫采取对策的是中国。不过,中国在印度洋方面还没有一张打得出的王牌。在太平洋方面,中国已打开了同日本、美国的关系。为实现打破苏联的对华包围圈这个大目标,中国同美国统一步调的情况还是不少的。 与苏联的亚洲集体安全保障设想相对抗的美国的布局,将是恢复杜勒斯时代的冷战外交的产物中央条约组织,这真是具有讽刺意味的。印度洋处于在大国的追求利益的丑剧面前不知将发生什么事态的形势。西亚一旦开战,象日俄战争时使旅顺港堵塞起来那样,波斯湾口的霍木兹海峡不会发生也沉下几艘船而被堵塞起来,以阻止从产油国运出石油吗?(续完)
2. 美联社报道:叙利亚未对基辛格搞的中东协议表态
【美联社大马士革十一月九日电】叙利亚官员今天没有就埃及和以色列接受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维护中东停火的建议一事发表意见,叙利亚公众继续象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政府控制的叙利亚报纸把基辛格之行的结果的消息登在里页上。 国家电台也没有象别处那样显著报道这一发展情况。 宣传工具的这种处理办法是与叙利亚官方态度一致的,即中东危机的主要问题是以色列完全撤出一切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而并不是使停火巩固下来。 叙利亚没有卷入基辛格的调解,看来人们普遍认为,不管产生什么结果都不会影响政府的态度。 大马士革的一个商人说,“在我们对和平产生希望之前,以色列必须作出明确表示,即它准备放弃在戈兰高地的一切被占领的叙利亚领土。” 这一态度似乎是老百姓的反应的概括。 【法新社贝鲁特十一月九日电】《东方—今日报》九日据贝鲁特的阿拉伯外交人士报道,“萨达特—基辛格协议和埃及—美国恢复外交关系,在所有在对以色列宣战中把自己的一切资源交给埃及使用的阿拉伯国家中激起了真正的愤怒”。 据这些外交人士说,“埃及在单方面决定同美国复交之前没有同伊拉克,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南也门进行任何事先的磋商”。 《东方—今日报》接着说:“当这些国家得知在开罗为解除对第三军团的封锁达成的妥协的结果:不是撤回到十月二十二日(停火)线,而只是为第三军团的战士提供给养开辟一条走廊时,愤怒达到了顶点”。这家报纸还说,这些外交人士“强调指出,所谓妥协实际上承认了以色列的愿望并且在所有方面都有利于希伯莱国的条件下实行停火。更严重的是,自战争开始以来第一次在阿拉伯队伍中引起了纠纷”。
3. 海卡尔撰文谈中东问题
【本刊讯】开罗《金字塔报》主编海卡尔十一月九日在他每周一次的文章中说: 萨达特总统在他最近同布迈丁总统在开罗会谈时曾要求这位阿尔及利亚领导人负责在阿尔及利亚召开阿拉伯最高级会议。 阿拉伯最高级会议必须负责维护阿拉伯人所作的牺牲和保护阿拉伯民族所显示的决心。最高级会议必须使之贯彻到实现可以接受的目的。 国际力量均势使中东危机冻结成为我们称之为不战不和的状态。当战斗爆发,曾使危机陷于停滞的冰块融化时,同一的力量均势再次施加了影响,创造了一种不胜不败的局面。两个超级大国进行了干预,都设法制止这场战争以免引起一场核灾难。直接参加冲突各方担心,在两个超级大国商定要做的事情中可能包括了实行向这个地区的武器禁运。这现在仍然是可能的。 这就提供了余地,阿拉伯可以施加集体影响来使阿拉伯力量保持得到供应而不会受到中断或禁运。我们必须清楚明确,而不再胆小或犹豫:我们出售的是一种有战略意义的商品,作为交换我们有选择的自由来得到这种商品——武器。我们必须直言不讳,直截了当,以禁运对禁运,以限制对限制。这也是一个阿拉伯国家单独不能够做到的,但是整个阿拉伯民族拥有进行这种打击的手段。 和平决不能只是一个阿拉伯国家的愿望,而应该是整个阿拉伯民族的意志。只由一个阿拉伯国家实现的任何和平只会是一个会使她孤单地掉进去的陷阱。从而破坏这个民族的团结,孤立她自己。 让我们本着戈兰和苏伊士的精神,本着真实和可信赖的精神走向在阿尔及尔举行的最高级会议。 【本刊讯】英《金融时报》十一月十日刊登了达尔福斯九日从开罗发出的一篇文章,题为《阿拉伯人必须继续团结一致以免叛卖》。摘要如下: 可以预料萨达特总统不久将向全国发表重要讲话,说明他当前的政策以及他同意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中东“和平一揽子”的动机。 他将不得不使埃及人消除担心,并答复海卡尔今天在《金字塔报》上公开预示的那些保留意见。 海卡尔当然反映了许多埃及人的心情。与在政治上有觉察力的埃及人进行的谈话显然表明,与美国复交以及萨达特单独插手和平协议这两件事使他们感到意外。可以设想,其他阿拉伯领导人都是感到意外的,海卡尔似乎在表示这样一种担心,即阿拉伯统一可能破裂,除非布迈丁一直在游说的最高级会议得以举行。 埃及国内深切希望和平,同时全国普遍一致坚持收回以色列占领的土地。这确实意味着大多数埃及人希望萨达特迅速作出解释,并保证决不会叛卖,特别是在武装部队显示出它们有能力对付以色列人以后。
4. 德新社说:协议还有许多漏洞
【德新社开罗十一月九日电】显然,协议只是走向和平解决的漫长道路的一个起点,还有许许多多可能阻碍前进的漏洞,在开罗,现在普遍的心理状态是,怀疑多于乐观地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事。
5. 《金字塔报》评埃美协议
【中东社开罗十一月九日电】《金字塔报》在它于明天发表的一篇评论中号召阿拉伯进一步对美国利益施加压力,继续保持最高度的军事警惕,进一步加强协调一致的阿拉伯行动。 该报说,不能够排除以色列统治者在基辛格已取得的外交成就上搞投机。 《金字塔报》又说,基辛格的话对于克服阻挠中东危机的公正的政治解决的障碍方面欺骗因素大于保证因素。 《金字塔报》说,不论基辛格政治上如何老练,不论他已取得了多么大的外交成就,我们都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他那安抚人心的话,即他说他能够克服美国国会和报界存在的亲以色列集团的压力。 《金字塔报》要求进一步积极使用石油武器,进一步加强阿拉伯人民同支持阿拉伯权利的各国际力量的联系。同样要求加强同苏联之间在各个方面的相互谅解与合作。
第 4 版
1. 英《卫报》评中苏关系文章:《中国力促边界和平会谈》
【本刊讯】英《卫报》十一月九日刊登吉廷斯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力促举行边界和平会谈》,全文如下: 北京在一封电报中建议解决它与苏联的边界争端,从表面来看,这封电报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打开了大门。不幸,在提出这个建议的同时,苏联的《文学报》发表了一篇异常恶毒的文章,指责中国在西藏和其它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种族灭绝活动。 中国的建议是在上周发给莫斯科的十月革命节贺电中提出的。贺电重申了北京的标准立场,即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争端“不应妨害关系正常化”‘,它接着说,边界问题应当“在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用谈判的办法”和平解决。它最后说,这样就“可以恢复两国之间的友好睦邻关系”。 这个语调和平的方案的各种因素可以追溯到周恩来总理今年八月向党代会作的报告和一年前向莫斯科发的类似电报。但是,今年的电报的新的一点是这种简单的提法,即边界本身是妨害改善关系的唯一障碍。 去年的电报暗示有若干“重要问题”要解决,然后关系才能改善,并说,苏联人民为使他们的革命保持在正确的路线上将要进行艰巨的斗争。今年的电报避免了对苏联内政的任何评论,而对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恭维语也多得多。他们最近这封电报加强了周恩来在八月的报告中所作的暗示:苏联应当表现“诚意”,作出从有争议的边界撤军的某种姿态。 关于在边界脱离军事接触的协议是在发生大战斗以后周先生和柯西金于一九六九年九月达成的谅解的一部分。但是自那以后,俄国人显然拒绝脱离接触。 苏联在远东和外蒙古的大量驻军的任何减少当然是更为重要的一个诚意表示。 俄国人在边界谈判的内容上已不再那么不妥协了。现在看来他们接受以主航道中心线作为边界河流的分界线,放弃了他们关于控制整个河道的这种不现实的要求。他们还准备接受一个新条约,来代替十九世纪的“不平等”条约。 有争论的唯一领土问题现在看来是关于阿穆尔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的黑瞎子岛(在苏联的哈巴罗夫斯克市的对面)和在帕米尔山的一块地方。但是中国坚持苏联要作某种形式的军事撤退,否则它就觉得它是在枪口对准它的头的情况下进行谈判的。 不管北京的情绪是什么,苏联在《文学报》上的宣传攻击是一个不祥之兆。从一九六三年中苏开始公开论战时候起,这个杂志一直被用来刊登不象《真理报》和《共产党人》刊登的论战文章那么具有官方性的文章,但是同样,这种文章可以用一种对中国人更具有冒犯性的措词写出。 由于这篇文章指责中国镇压的那些少数民族主要是住在中国与苏联和外蒙古接壤的边界上,所以北京只能认为苏联所说这些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已经出现这一点是具有很大挑衅性的。甚至西藏的流亡力量也没有支持苏联所说西藏地区去年发生大叛乱的说法,《文学报》上的其它说法则同样是牵强附会的。
2. 英《星期日泰晤士报》刊登马克斯韦尔访华文章《在中国的边界:准备应付苏联的入侵》(续完)
中国的东北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稀少,形成海洋的浅滩,应该是战争第一阶段可以放弃的地区。在中国民兵演习时,我看到骑兵一边开枪一边向前猛冲,这些年轻战士充分发挥了无座力炮的效率。这时我想起苏联人在评论中国的打法时,说中国的“可怜的理论家忘记他们是生活在原子时代”。中国企图从珍宝岛的第二次战役中,证实步兵是可以打败装甲部队的,其前提是步兵具有高度战斗意志,能够迫近离坦克三十米或更近的地点实施射击。 话虽是这样地说,人民战争在战略上和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却并未因而受到削弱。苏联装甲部队能够深入中国内地,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但正是由于入侵到这样程度,方才给中国的最后胜利创造条件。中国比世界任何国家更能够在这样的入侵中保全自己的生存。这不但由于中国的幅员广大,可以给来犯之敌以毁灭性打击,也由于中国社会有着高度的组织,以及中国有计划地采取把力量分散的办法,使每一个地区在防卫上和生产上都具有独立战斗的能力。在这一情形下,敌人即使第一步用核武器攻击各大城市,他们仍然会陷入一个生气勃勃的社会结构的包围圈内,尝到各种毁灭性打击。 我相信中国人会放弃许多东西以保存自己。他们预见要在危险中求得国家的生存。他们将为此而放弃一切,但决不会放弃自己的原则。中国领导人对苏联保持深沉的不信任态度,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苏联撕毁两国间所订的合同,他们警惕到苏联是会使用毁灭性的军事力量的,他们将毫不动摇地相信,如果中国在高压下有所让步,那只会带来更加强大的压力。 在中国坚决表示不在苏联威胁或压力下让步的同时,它也一再作出一些保证。例如周恩来总理在中共十大的报告中说,中苏之间的原则争论虽然是不可调和的,但这并不妨碍两国之间关系的正常化。苏联最近也作同样的论调。若干观察家认为莫斯科和北京目前达到公开提出交换和解信号的阶段。这看来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中苏之间在原则争论下面,除了如何解决边界问题之外,还存在着深刻的权力问题。“成吉思汗的次等人” 苏联认为目己受到中国的恐吓。他们把自己看成 ——谅必深深地感到——保护欧洲和欧洲文化使其免于受到黄祸毁灭的角色。苏联有一个叫做安德烈·沃兹涅先斯基的诗人,曾经写过“成吉思汗的次等人”对欧洲肆行威胁的一首诗。诗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赖有苏联日日夜夜地守卫着欧洲,永远不让(这个次等人)“把尿撒在罗浮宫的挂毡上面。” 面对着这种态度的中国,她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呢。她目前同苏联已经没有什么联系。苏联不让它境内的报刊刊登北京的论点或解释。中国只能作好准备,施行还击,这样做才能进行他们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事业。这里存在着一个充满危险的论法,即:中国需要累积力量以阻遏苏联的进攻,而正是这个力量,构成招致苏联进攻中国的因素。(续完)
3. 《曼谷邮报》报道:《讪耶希望同中国建交》
【本刊讯】泰国《曼谷邮报》十一月九日发表题为《讪耶希望同中国建交》的消息说: 讪耶总理“把门半开着”,想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友好关系,但是“考虑到国家利益而审慎地”处理中国问题。 【本刊讯】曼谷《中华日报》十一月九日刊登一则报道说,内政部长兼总理法律顾问委员会副主席甲蒙八日对记者说,现政府已开始进行研究取消革命团第五十三号布告,俾使泰国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贸易,在研究取消革命团第五十三号布告之同时,现政府考虑修改防共条例,准备修改或取消三百余份革命团所颁布之命令及布告,以适应泰国国情。
4. 香港《大公报》报道:《国际节育会议在伦敦召开》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月二十八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国际节育会议在伦敦召开,赞扬中国节育成绩和迟婚》,全文如下: 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于十月二十三日在英国的伦敦举行会议之后,发表了一项全球性的调查报告说,平均每三次怀孕中,约有一次进行堕胎。 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统计署主任科贝特·麦克唐纳,告诉参加会议的六百名代表说,这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是根据首次有系统地对全世界各地的节育情况进行的调查。 这次调查,大部分是根据来自一百多个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属下机构和分会所供给的资料,调查范围涉及到百分之六十三的世界人口。 麦克唐纳说,这个数字使他诧异。在一些地区,他甚至发现每三次怀孕中,便有两次进行合法的或非法的堕胎。麦克唐纳也是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流行病学系教授。 这次调查的另一项发现是,在所有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妇中,每三名中还不到一名进行经常性的避孕。在世界人口中,只有三分之一充分知道以避孕来计划家庭。 全世界约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得到他们的政府资助家庭计划,但在全世界约有一半以上的国家政府,没有对家庭计划作出资助。 在世界所有家庭计划服务中,由政府提供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其余的家庭计划服务是由国内或国际基金资助。 麦克唐纳其后说,最高的堕胎率在东欧和苏联。 麦克唐纳说,中国的国民家庭计划政策和技术看来是值得其他世界各国学习的一课。他说:“我希望我们能知道更多中国的情况,在那里,事物正在迅速地进展。” 在西欧和北美洲,最流行的避孕方法是服食避孕丸。 麦克唐纳说:“如果每一对年轻爱侣愿意晚婚的话,例如,到二十五岁或三十岁才结婚,那么,对出生率的控制,可以同所有避孕方法一样有效。” 【路透社伦敦十月二十二日电】来自一百个国家的节育专家今天被直率地告知,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他们正在降低世界范围的人口增长率。 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主任拉斐尔·萨拉斯在这里举行的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会议的开幕会上提出了这个阴暗的警告。 他对大约六百名代表说:“我们可能对计划生育计划作为社会计划的一个工具期望太高太急。” 他说,目前人口猛增的危机,肯定“缺乏确凿的证据证明各国的计划生育计划正在足够快地产生结果”。需要采取比较先进的办法。 在这次为时一周的会议一开始,这位联合国负责人的讲话就提出了主题。
5. 香港《新晚报》报道《二○○○年的人口》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十一月五日以《二○○○年的人口》为题译载美新处一篇报道如下: 地球上的人口,经历了整个史前时期,一直发展至公元一八○○年,才达到十亿人的水平。由十亿人增至二十亿人,又再经历了一百二十五年。这个数字约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期时达到。那时出生的人,现在都进入五十岁的阶段了。 又再过三十年,即在一九六○年左右,人口增加至三十亿。按照这一速率,第四个十亿在数年内,大概于一九七五年左右就会达到。 联合国计划于一九七四年八月在布加勒斯特举行世界人口会议,讨论如何采取一些行动,以遏止世界人口膨胀惊人的趋势。 人口上升的趋势,当然不会在两年之后达到四十亿人时就停止。目前的膨胀速度显示:如今的三十五亿人口到本世纪末期时,就会增加一倍,距离现在不超过三十年。达到七十亿人口后,除非采取有效的人口控制,否则预料世界人口每五年至八年就会增加十亿。
6. 香港《工商日报》报道:《家计会总干事透露将用注种药丸避孕》
【本刊讯】香港《工商日报》十一月四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家计会总干事林贝聿嘉透露,将用注种药丸避孕》,摘要如下: 鉴于全世界人口平均每三名妇女中便有一人实行堕胎的惊人数字,以及世界人口膨胀之势,家庭计划指导会密求研究简便新式的节育方法,解决人口膨胀问题,其中女性方面,有注种药丸法,可避孕三年,男性则以男用针药解决,期效半年。 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总干事林贝聿嘉称:最新的节育方法正在研究中,这种节育方法非常方便,只要将一颗如火柴头大小的药丸注种在女性的手臂上,或身体上任何部分,该药丸经发散后,刺激出一种荷尔蒙,便可避孕三年;另外一种是打针方法,期效为一年不受孕。男性方面,亦在研究一种男用针药,期效为半年。 她说,在她上周出席的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二十一周年纪念大会上,对今后该会的未来展望,以(一)检讨过去二十一年工作,计划未来的发展;(二)扩展目前工作;(三)注重推行家庭生活计划指导;(四)训练家庭计划指导人员,尤其是青年;(五)继续家庭指导计划尚未完成的工作等,作为这次大会的讨论主题。 【美联社英格兰布赖顿十月二十四日电】一位专家预言,到一九七八年,妇女能够试验一种维持三年以上的避孕胶囊。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妇产系的希尔曼教授说,女用胶囊将埋在臂上或臀部。他在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第二十一次年会上说,胶囊将渐渐溶解,不必取出来。 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五百名代表听说,男子节育注射已在美国进行试验,并且不久将在澳大利亚进行试验。希尔曼没有说明这些试验在什么地方进行。 他说,妇女也可以一年接受一次注射防止受孕。 巴西巴伊亚大学妇产系的科蒂奥在会议讨论会上说,巴伊亚地区的妇女已经在试验植入的避孕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