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11-04
第 1 版
1. 布迈丁主席到开罗进行访问
【法新社开罗十一月二日电】胡阿里·布迈丁主席于二日晚到达开罗。他在埃及首都的机场受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副总统侯赛因·沙菲的欢迎。 布迈丁主席是自从十月六日冲突事件爆发以来,继利比亚卡扎菲上校之后第二个去开罗的阿拉伯国家元首。 【本刊讯】据阿尔及利亚新闻社十一月一日报道,阿尔及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政府总理胡阿里·布迈丁最近给尼日利亚国家元首、非洲统一组织执行主席戈翁将军发出一封电报,电报说: “通过中东所经历的严重危机,非洲大陆坚决地执行了它使解放、正义与和平的事业获胜利的诺言。我们特别高兴的是,这一美好的团结一致是在您肩负着决定我们的组织的命运的崇高责任时表现出来的。非洲的这种出色的态度和它在国际生活中的特定的作用自然要使它(非洲统一组织)应起到作用,而这种作用都通过和谐的协商和协调努力而更为有效。因此,我们认为,目前的形势特别适宜于召开一次部长理事会特别会议,以便重申我们这个唯一在世界上还存在有殖民统治和种族隔离的大陆的基本选择。这样一次会议将为非洲的彻底解放进程作出新的贡献。” 【本刊讯】据阿新社十月三十日报道,阿尔及利亚革命委员会和政府十月三十日在布迈丁主席主持下举行会议研究中东形势。 会议强调了阿拉伯民族在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侵略强加于她的新的考验中所表现出的空前的团结一致精神。 目前的事件再次证明了阿尔及利亚一贯强调的欧洲安全、地中海安全和中东问题之间的关系。 军事、经济和政治斗争各战线是不可分割的,很清楚,阿拉伯各国应该保持警惕,并团结在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周围,直至实现它们的民族目标。只要中东的公正和持久的解决得不到实现,犹太复国主义及其同盟就将继续并且越来越处于孤立。
2. 合众国际社自科威特报道:埃叙科三国元首一日在科威特机场会谈
【合众国际社科威特十一月一日电】科威特新闻部说,埃及总统萨达特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今天对科威特进行一次闪电式访问,同科威特的统治者萨利姆·萨巴赫举行了会谈。 新闻部的一位发言人说:“我们本来希望这个消息不泄露出去,但是,已经泄露出去了。” 外交人士说,这两位总统分别于下午一点钟飞抵科威特,并于晚上七点三十分左右分别乘飞机离开。 【路透社科威特十一月一日电】据今晚这里非正式消息说,萨达特和阿萨德今天在这里同科威特统治者举行了长时间的秘密会谈,然后分别启程前往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 今天深夜,官方仍然没有证实这次意外的最高级会议甚至已经举行了。非正式的消息是初步迹象,表明萨达特总统和阿萨德总统已经离开他们的首都。 这些人士说,他们所交换意见的问题包括中东停火形势及一旦和平解决阿以冲突被证明是不可能而将实行的万一的计划。 他们说,阿萨德总统解释了为什么叙利亚过了几天才接受十月二十二日决议的原因。 这些人士又说,科威特埃米尔问到同意停火多久及萨达特总统最近同苏联政府接触的结果。 答复是,正在为“下一阶段”作出准备,如果持久和平没有出现的话,叙利亚领导人然后谈到他的国家在军事和其他方面的需要。有消息说,这位科威特统治者重申这个石油国家保证把它的一切资源交给“对抗”国家,它们已从科威特得到一亿四千万英镑的捐款。 【法新社科威特十一月一日电】一位消息灵通人士在这里说,埃及、叙利亚和科威特的国家元首今天在科威特机场举行了六小时最高级会谈。 【美联社科威特十一月一日电】消息灵通人士说,萨达特是在对沙特阿拉伯进行访问后抵达这里的。
3. 尼克松、基辛格同梅厄夫人举行会谈
【美新处华盛顿十一月一日电】题:白宫在十一月一日举行正式的新闻发布会 沃伦就梅厄总理同尼克松总统的会谈向记者提供情况如下: 他引述了尼克松在梅厄夫人即将离美时对一个记者所说的话,“会谈是非常富于建设性的,正象昨天的会谈一样”。 沃伦说,他只能加上这样一句话:“会谈象(双方)历来的会谈一样,是融洽和富于建设性的。”有人问,他是否可以谈谈详细情况,他回答说:“不行。”然后又说:“对整个局势进行了总的回顾。这是总统努力建立一个能使停火稳定下来”并在“走向取得持久的解决办法方面”能够取得进展的“基础而举行的数次会谈之一”。 沃伦在回答一个问题时说,尼克松和梅厄举行的历时一小时又二十分钟的会谈的一部分是两位领导人之间进行的私下会谈。基辛格国务卿以及其他助理人员参加了余下部分的会谈。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一日电】以色列总理梅厄今天说,在没有同埃及人举行谈判的情况下,以色列决不会从苏伊士运河西岸撤出它的部队。梅厄夫人在同尼克松总统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不能撤到一条连联合国在开罗的发言人有一天也说他不知道是在何处的(停火)线上”。梅厄夫人说:“十月二十二日停火线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最神秘的东西。也许这是一个应由双方加以讨论的问题。” 梅厄夫人还拒绝在约旦河西岸建立巴勒斯坦国以作为中东和平解决的要素之一。 她说,她绝对反对西欧国家参与任何谈判;战俘问题是以色列人心目中的首要问题。 梅厄夫人对记者们说,她在中午同尼克松的会谈已经“澄清了一些问题”。“我再次得到保证……美国和以色列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但是她不愿透露她同总统讨论的具体内容。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一日电】以色列总理梅厄今天建议,通过“双方调动军队”的办法拉直目前的停火线,她说,从而使维持停火来得简单得多。梅厄夫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她的建议将需要“调动大批士兵,但不危及任何一方的权利”。她说,她同尼克松总统举行了“非常好的会谈”,“总统花时间同我会谈,对此我表示感激”。 她说,在华盛顿进行的会谈使她确信,在两个问题上意见是完全一致的:必须保持停火;必须实现“真正和持久的和平”。梅厄夫人反复和有力地否认她“被迫”作出让步,她反复强调指出,不存在十月二十二日停火线。 【法新社耶路撒冷十一月一日电】一位可靠人士今天在这里说,梅厄夫人将在华盛顿提出一项有关在苏伊士运河沿线实行“非对抗化”的计划。这位人士说,这个计划已在星期二的内阁特别会议上获得批准。 这个计划要求埃及和以色列军队在运河的各方后撤,由联合国部队开进他们之间的阵地。 这个人士说,“非对抗化”计划将排除在十月二十二日停火线上的争端并解决被围的埃及第三军团的困境问题。 【合众国际社联合国十一月一日电】埃及发言人马哈茂德·阿姆尔今天在华盛顿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把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的讲话说成是“一派歪曲的胡言”。 他在评论梅厄夫人关于以色列的福利与美国有关的讲话时问道,这是否意味着“其他国家人民的土地和财产”? 埃及驻联合国使团的新闻顾问阿姆尔还说,梅厄夫人关于十月二十二日停火线的神秘性的谈话“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并且她知道这是胡说八道”。
4. 赖斯顿文章《中东的“奇迹”》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月三十一日刊登詹姆斯·赖斯顿三十日发自华盛顿的一篇文章,题为《中东的“奇迹”》,摘要如下: 尼克松总统几天前向国会领袖们秘密地说明他使美国在全世界的武装部队处于戒备状态的原因时,对于苏联在中东的目标抱着一种肯定是悲观的看法。他说,如果莫斯科借口为被包围的埃及第三军团解围而把它的七个空降师开进埃及的话,那就很难使它们再离开那里。一旦被确认为是阿拉伯国家的保护者,它们对今后运送石油的影响毫无疑问将会增加。 他接着说,美国并不依赖中东的石油,我们可以勒紧裤带,没有中东石油也能生活下去;但是日本和欧洲的石油大约百分之八十要从世界的那个地区取得。他想象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个局面:苏联对中东的控制可能在五年或十年内使日本和西欧共产主义化。 这确实是一幅可怕的图景。它使国会领导人相信,总统由于受到巨大的威胁而进行的引人注目的军事戒备是有理由的,但是却留下了许多未得到回答的问题。 这里正出现一种夸张其词和突然采取引人注目的行动的局面。当然,谁都不很清楚苏联的动机或意图。设想他们抱有善意或诚意是危险的。但是,设想欧洲和日本会共产主义化几乎象设想“持久的”中东和平一样是想入非非。 对美苏在中东的关系作出比较谨慎的估计也许是适宜的。“缓和”是一个表明两个核大国都希望避免同对方进行战争的有用的词眼,但是大体上不过如此而已。 苏联人没有让他们对尼克松许下的诺言阻止他们默许埃及人和叙利亚人进攻以色列,或者怂恿其他阿拉伯国家参与斗争。 莫斯科正在用愈来愈多的先进的武器交换阿拉伯石油。随着对石油的需求超过供应,石油作为向欧洲、日本和在较少程度上向美国施加压力的手段对苏联的价值就变得越来越大。很明显,莫斯科对于石油生产国的影响越增长,它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就越大。这很可能是苏联政策的一个长远的目标。同样的,反对苏联或任何其他国家控制中东是符合美国的切身利益的。 以色列又取得了一些领土。双方军队现在在彼此境内交错在一起,因而它们不得不进行谈判。但是,从长远看,以色列的前景不会更好而只会更坏。阿拉伯人在技术上的军事差距正在缩小。他们遭到打击,但是没有被摧毁,他们不大可能象梅厄夫人所说的那样花时间“尝失败的味道”。 不幸的前景不是实现“持久”和平。以色列仍然要求安全边界,在一代的时间中发生了第四次战争之后更加如此。这意味着以色列要继续占据阿拉伯国家决心收复的领土。 与此同时,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在玩国际扑克的情况下,以色列正处于一种为难的境地,即每当它快要消灭向它进攻的军队的时候,美国和苏联双方都压它停止战斗。 简而言之,两大国的缓和可能在双方都想制止战争的时候制止它。但是似乎不能防止战争爆发。每隔几年就发生一次战争的结果对较小的以色列国没有好处,而显然对阿拉伯人有好处。
第 2 版
1. 美两专家对美国会议员谈中东问题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一日电】两位中东专家今天对国会议员说,他们感到不安的是,美国为争取那个地区的持久和平所作的努力可能会得到不利的结果,如果以色列认为这些努力是迫使它做出让步的过分的压力的话。 其中一个专家说,苏联人可能是故意地利用中东战争来离间美国同它的欧洲盟国。 哥伦比亚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赫维茨教授和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国际问题的教授迪纳斯坦说,他们担心苏联不是同美国一道努力来谋求中东和平。 赫维茨说:“使我对于任何要使以色列人受到过分的压力的企图感到不安的是,这可能使他们在春季举行的选举受到影响。这可能促使它向右摆动从而使他们更为好斗而不那么容易接受华盛顿发出的信号。” 他说,同时苏联人则从事一种“两极化的外交活动”,他们在这种活动之下试图保持阿拉伯—以色列摩擦的局面以使阿拉伯人依附于他们。 赫维茨说:“在我们取得和平以前,我认为我们应当坚持留在中东。” 迪纳斯坦说,他担心的是,尼克松和基辛格在没有苏联帮助的情况下可能“不得不”为获得中东和平“付出很高的代价”。 他说:“如果试图通过对保护国(以色列)施加压力的办法来取得和平,那么将不会取得和平,而是使保护国感到不安。” 这位教授说,以色列人已经清楚表明,他们认为他们已经做了太多的让步,而埃及总统萨达特在是否愿意谈判和平方面“是摇摆不定的”。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一日电】(记者:威伦森)两位重要的美国中东问题学者赫维茨和迪纳斯坦今天说,尼克松总统说中东实现和平的机会是“二十年中最好的”,这种说法“太过于乐观了”。 他们二致认为,苏联在中东玩弄了巧妙的把戏,在美国和欧洲制造分裂,并加强它自己同阿拉伯人的关系,现在没有对一项解决办法表现出任何真正的兴趣。 赫维茨说,俄国人支持阿拉伯人,大概是出于对地中海东部的海军基地的需要。
2. 法《震旦报》文章《欧洲将为它的无能付出高昂代价》
【本刊讯】法《震旦报》十月三十一日刊登了皮埃尔·达尔库尔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欧洲将为它的无能付出高昂代价》,摘要如下: “在中东的每响一枪、每放一炮、每爆炸一颗炸弹,都会帮助俄国人更接近他们的目标!” 这是上周在贝鲁特任职的一位欧洲外交官概括这场势力争夺战时对我说的。 苏联最大限度地利用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间没完没了的战争,以拥有控制权的身份出现在这个地区,每一次武装冲突都无例外地会加强俄国人的地位和增加阿拉伯国家对莫斯科的依附。 在十月六日对以色列发动的经过准备的行动中,苏联人实际上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 西方分析家作出三点分析: 一、把以色列从苏伊士运河东岸,如果可能的话也从西奈半岛赶走。一旦运河回到埃及人手中,就可使运河重开——不是为了贸易的目的,而是军事目的——以使俄国拥有到印度洋的直接入口、并且通过这里更加接近整个东南亚。在同中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苏联就可以拥有一条短而安全的水路,使它的黑海舰队更加迅速得多地与远东取得联系,而不必象目前的情况这样,从好望角绕一个大弯子。 二、在整个中东阿拉伯国家巩固和扩大它的战略插入,以便更好地同北约组织在地中海的海军航空部署对抗。 三、使美国同它在这一地区拥有的最后一批朋友分离,并凭借自己的军事和政治手段的加强,对中东石油资源进行间接而有效的控制。 在以色列军队实现了其巨大阴谋并强渡到西岸之后,重开苏伊士运河的欲望不大可能实施了。 然而,战争的激烈程度和规模却使战斗的阿拉伯国家的唯一物资供应者 ——俄国人恢复和守住了他们所有的地盘。埃及重又变成了苏联的一个大的海军航空基地。 供俄国地中海舰队用的苏卢姆和马萨·马特鲁军港异常活跃。俄国人在北也门共和国的荷台达 ——这是一个控制着红海出口的城市——建立了一个极现代化的港口。在索马里共和国,他们建立了东非最强大的战略据点。 苏联扩大其势力和加紧插足的行动不会由于同以色列对峙的穆斯林国家的军事瓦解而受到损害。恰恰相反,在通过谈判实现的和平解决办法中出现的新的凌辱或不公正,只会激起阿拉伯各国政府的报仇心、并为俄国顾问、技术人员和武器更加敞开大门。 然而最严重的威胁,比苏联人在东地中海和亚丁西部的扩张更危险得多的威胁是,阿拉伯国家(在莫斯科的煽动下)决定使用石油武器、旨在迫使美国强迫以色列从它占领和吞并的全部领土上撤走。 除美国之外,所针对的是整个西方。美国人对阿拉伯人作出的决定并未表示不安。他们不象欧洲那么依靠中东,而欧洲的石油供应百分之八十要依靠阿拉伯。 另外,欧洲人立即发出了警告。英国对向以色列出口的军事物资实行了禁运。联邦共和国禁止供给以色列的美国军火从德国港口起运。西班牙禁止美国人使用它的基地用飞机给耶路撒冷政府运武器和辎重。当时还与美国有联系的南斯拉夫也允许苏联飞机自由飞越它的领空以保证对正在战斗的阿拉伯国家的供应。 中东石油生产国决定采取石油报复而带来的财政后果已经可以感觉到。这还不说在法国突然出现的物价上涨。奥地利已经实行配给制。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不久就要走同一道路。法国、英国、意大利、葡萄牙也都在准备实行配给制。 如果阿拉伯石油生产国能够表现出团结一致和集体行动,无论什么东西也不能阻止他们硬实行他们的税则和他们提出的条件。这样的行动结果将很快引起物价的混乱,并将导致工业国家明显的经济衰退。 欧洲由于没有一项一致的政策和反击的真正手段,受打击很重。更有甚者,欧洲还有在共同体不同国家之间出现新的纠纷的危险,因为匮乏的威胁势必引起不和与矛盾的反响,从而将出现这种情况:一些国家更多地考虑维护其民族利益,而不大愿屈从于只能得到较少好处的一种集体行动的纪律。 最后,俄国人在以色列—阿拉伯冲突的同时,开动了争夺石油——这一至关重要的原料——的侵略机器,从而开始了一种新型的对抗,这种对抗有朝—日将可能导致一场世界大战。因为,虽然大战从不会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而爆发,但是当事情牵涉到大的经济利益的时候,大战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3. 美报文章《苏联报刊停止批评尼克松》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十一月一日刊登赫德里克·史密斯从莫斯科发给该报的一篇专稿,题目是《苏联报刊停止批评尼克松》,摘要如下: 苏联显然开始粉饰它同华盛顿在中东问题上的公开分歧,今天突然停止了它对尼克松总统上周处理中东危机的做法的批评。 报刊语调的这一转变表明,莫斯科对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国务卿的下述表现比较满意,即他们正在采取措施以确保顺利停火并促进阿拉伯—以色列争端的全面解决。 在过去三天内,苏联几家主要报纸都起劲报道了华盛顿和西欧在中东危机问题上的分歧。 苏联报刊特别报道了西欧对尼克松深感失望,因为尼克松借口莫斯科在准备单方面地进行干涉,下令美军戒备,而没有事先通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盟国。在那之前,苏联报纸曾批评尼克松搞“冒险主义”和提出“荒谬”的指责。 但是,这个问题今天消失了,代替它的是关于基辛格国务卿在华盛顿会见埃及代理外长法赫米的简明报道。 在中东危机期间,苏联报刊对美国的态度是摇摆不定的,这显然反映出苏联领导人的不断变化的看法,虽然这种反映可能有些不及时。 在最初阶段,苏联报纸曾起劲地报道美国给以色列军事援助,但是后来它们就强调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基辛格国务卿在这里的谈判。 当停火建议出了问题的时候,关于这一会谈以及关于勃列日涅夫个人在这一会谈中所起的作用的宣传突然停止了,这时,苏联的宣传工具反映了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分歧。今天,钟摆又向温和的方向摆回来了。 而仅仅在昨天,苏联国际新闻中的一个更加突出的主题却是欧洲对美国处理中东危机的做法的愤怒反应。
4. 美地方法院法官赛里卡宣布:水门事件九盘录音带中有两盘“失踪”
路透社说这一消息在华盛顿政界人士中引起不信任的反应,尼克松面临着另一次激烈的公众辩论 【路透社华盛顿十一月一日电】(记者:赫弗南)尼克松总统面临着另一次激烈的公众辩论,辩论的题目是透露出来的象炸弹一样的消息,即在可能看出他在掩盖偷听事件中的作用的九盘关于水门事件的录音中,有两盘不见了。 在水门事件法官约翰·赛里卡宣布两盘录音带失踪后几小时,前司法部长理查德·克莱丁斯特在一项声明中说,在尼克松命令他放弃控告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的反托拉斯案件时,他曾扬言要辞职。 这一声明对尼克松争取政治生存的斗争可能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昨天透露的丢失录音带——同前顾问迪安和前司法部长米切尔的谈话录音带——的消息在华盛顿政界人士中间引起了不信任的反应,迹象表明,连支持尼克松的保守的共和党人也感到不高兴。 最新透露的消息是否会使公众更加要求通过弹,程序使尼克松下台,今天华盛顿正在对此进行仔细的斟酌。 但是,观察家们相信,那些在最近两周前在抗议总统解除水门事件特别检察官考克斯的职务的风暴中表示了愤慨的人们将会更加大吵大嚷,再次纷纷要求国会对尼克松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众院司法委员会准备开会研究是否应该按照一些众议员提出的几项提案的要求弹劾总统。最近的激烈情绪可以给这个调查以新的推动力。 对于透露丢失录音带一事,一位保守派共和党人纽约州参议员巴克利发表的重要讲话作了反应,他说,拿出证据的责任引人注目地转到总统方面。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一日电】被提名担任副总统的杰拉德·福特今天说,众院司法委员会应当继续调查可能对尼克松总统进行弹劾的理由。 弹劾问题是参议员哈特菲尔德提出来的。他说他同国会另外一些议员都源源不断地收到信件要求对尼克松提出弹劾,或者要求尼克松辞职。 哈特菲尔德说,“目前弹劾问题已成为人人脑海中占首要地位的问题”。尼克松的法律顾问说两盘录音带“不存在”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三十一日电】尼克松总统的一位律师今天对美国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赛里卡说,引起争论的白宫水门事件录音带有两盘并不存在。总统的法律顾问布兹哈特说,一九七二年六月二十日前司法部长米切尔同总统进行的电话谈话没有录下来。 另一次谈话——一九七三年四月十五日总统同被免职的法律顾问迪安在椭圆形办公室的谈话——“由于自动录音系统失灵或者是这个系统不完备而没有录下来”。 【路透社华盛顿十一月一日电】当水门丑闻引起的在他头上盘旋的风暴更加猛烈起来的时候,尼克松总统今天突然飞往他在佛罗里达州的住宅。 白宫没有说明总统为什么决定如此突然地离去,但是人们推测,昨天使人震惊的宣布说有关水门窃听事件的总统两次重要谈话的录音带交不出来,从而引起了愈来愈强烈的批评,他对此感到恼怒。
5. 漫画
说明:图中左边为尼克松,右边为勃列日涅夫,中间的外文字为「美国国会」、图下的外文字为「当心,背后来的敌人!」 ——原裁西德《明镜》周刊
第 3 版
1. 中东社报道:阿拉伯石油输出国代表举行会议
【中东社开罗十月三十日电】阿拉伯石油输出国代表强调他们的国家坚持使用石油参加战斗直到解放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和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 代表们在今天中午于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所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对阿拉伯各国在阿盟的常驻代表们宣布了这一点。 沙特阿拉伯代表拉德万说,他的国家在最后停止向美国、荷兰、加拿大的石油输出之后将从明天起进一步减产到百分之十五,即将使每月的减产比率增加百分之五。 沙特阿拉伯代表强调,基于同敌人的战斗仍在继续,因此必须继续保持政治、经济、军事上阿拉伯统一行动的团结。 阿盟秘书长里亚德向常驻代表们作出了一项报告,他在报告中说,阿拉伯人能够打破以色列人声称以色列军队不可战胜的幻想。并强调以色列的侵略目标没有改变。 他感谢非洲国家对阿拉伯人的声援。 常驻代表们在这次会议上 ——研究了当前阿拉伯形势的发展——的发言中一致认为,同敌人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必须保持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阿拉伯统一 ,在下一阶段,在各个方面协调阿拉伯行动是很重要的。 埃及在阿盟的常驻代表马吉德对阿拉伯国家国王和元首给予埃及的声援表示他的国家的谢意。他强调战斗在继续,埃及和叙利亚目前的形势处于被认为是一个最有力量的阶段。他表示埃及相信会继续保持经济、政治上的阿拉伯统一立场。 叙利亚在阿盟的常驻代表纳伊萨赞扬了坚强的阿拉伯团结。他说,在战斗中和战斗过后的阿拉伯团结是最有力的团结。 伊拉克代表纳吉姆强调,必须在各个方面加强对敌人的战斗。巴勒斯坦代表苏拉尼说,现在阿拉伯形势处在其力量的顶点,应当保持这一力量以实现阿拉伯民族的目标。 阿尔及利亚代表易马扎胡迪强调,必须使用全部阿拉伯力量继续战斗。
2. 西德《法兰克福汇报》文章《苏会保持对阿拉伯人的影响吗?》
【本刊讯】西德《法兰克福汇报》十月三十一日刊登坦克马尔·冯·米希豪森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苏联会保持对阿拉伯人的影响吗?》,摘要如下: 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平衡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也是起作用的,知道这一点对阿拉伯国家来说不是一种安慰。自从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举行首脑会晤以来,倒不如说阿拉伯人担心的是,在牺牲小国的情况下,这两位世界宪兵的合作只会更加顺当。 下述设想并不包含多少幻想: 即埃及政府感到自己被抛弃,叙利亚政府潜在的对政治解决的怀疑又重新上升。 这两个进行战争的国家不得不自问,如果发生针锋相对的斗争,它们在接受停火时所依赖的柯西金和勃列日涅夫的诺言有多少价值。这些考虑不符合苏联的利益,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不仅是在开罗和大马士革,而且在阿尔及尔和巴格达也有这种考虑。中国关于两个核大国“进行勾结”的指责,在阿拉伯人听来突然变得更为可信了。从政治上考虑问题的阿拉伯人在把美国给以色列的表面上看来毫无保留的援助和苏联给阿拉伯盟国的踌躇不决的支持加以比较。苏联最近在阿拉伯世界获得的威望又在开始消失。 在今后的和平谈判中,苏联是否能够成功地强调阿拉伯的要求,它将来在中东的许多事情要取决于这一点。 莫斯科同时也依赖于美国的合作。
3. 外电报道:叙利亚拟订参加“和平会议”的行动纲领
【德新社大马士革—贝鲁特十一月一日电】大马士革可靠人士今天宣布,叙利亚复兴社会党政府为它即将出席拟议的和平会议的代表团确定了四点行动纲领,即:一、要求以色列从一九六七年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完全撤出;二、巴勒斯坦代表正式参加会议;三、恢复巴勒斯坦人的权利;四、叙利亚是否同意所提出的解决中东冲突的办法,将取决于巴勒斯坦人自己的态度。 可靠人士说,叙利亚是在苏联给予了以色列将被迫从其一九六七年所占领的领土上撤出的保证以后同意停火的。 大多数叙利亚负责人士认为,以色列也许不打算接受阿拉伯人的要求,接着爆发一场新的战争将不可避免。 【美联社联合国十月三十一日电】外交界人士今天说,埃及告诉联合国,它“准备”就交换受伤的战俘问题同以色列“谈判”。 他们说,埃及大使马吉德三十日晚上在答复奥地利的一个问题时向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和奥地利大使扬科维奇表达了上述态度。 据说这一答复没有提出任何谈判条件,也没有表明谈判将同以色列人直接进行还是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来进行。 他们援引备忘录的内容说:(一)一份受伤战俘名单已经在星期六埃及和以色列第一次直接接触时交给了以色列。(二)埃及准备就交换受伤战俘问题举行谈判。(三)第一批战俘名单已经交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以后还将再提交一些名单。(四)埃及准备允许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代表探望受伤战俘。
4. 萨达特任命法赫法为外长扎耶特改任总统顾问
【路透社开罗十月三十一日电】据今晚这里发布的一项总统命令说,正在华盛顿就中东局势同尼克松总统和国务卿基辛格进行会谈的埃及代理外长伊斯梅尔·法赫米已被任命为外长。 据这里同时发表的另一项总统命令说,萨达特总统的亲密伙伴法赫米将接替已被任命为总统顾问的扎耶特的职务。 观察家们认为,扎耶特将是负责外交事务方面的总统顾问,虽然宣布对他任命的这项命令没有这么说。
5. 库兹涅夫继续同埃及官员会谈
【路透社开罗十一月一日电】中东社今晚说,苏联副外长库兹涅佐夫今天在这里继续与埃及官员会谈中东局势。 这家通讯社说,他昨天和今天不断地与埃及官员会谈目前的局势、最新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执行以及今后为在该地区建立公正和持久和平而要采取的步骤。
6.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连续开会讨论会苏联的要求
【本刊讯】黎巴嫩日报《东方—今日报》十月三十一日援引贝鲁特消息灵通的外交人士的话说: 苏联已通过苏联驻黎巴嫩大使馆把一份正式照会交给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苏联政府在这份正式照会中要求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明确说明它对联合国各项决议中规定的在中东实现一项和平解决的态度。 苏联在它的照会中把各有关阿拉伯国家以及华盛顿接受各有关决议一事通知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请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迅速就两个关键问题——巴勒斯坦国家和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可能参加和平谈判——作出回答。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在十月二十九日被告知苏联的要求的。巴勒斯坦组织的领袖阿拉法特立即召集了计划委员会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成员开会来讨论这个问题。 【德新社贝鲁特十月三十日电】巴勒斯坦游击队运动领导人在过去四十八小时里进行的讨论中,没有能就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的计划的问题取得共同立场。 游击队最高指挥部在中东停火时曾声明反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将继续下去。“解放巴勒斯坦民主人民阵线”今天重新提出了这个呼吁。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人士今天说,巴勒斯坦的代表绝对不能依靠在联合国二四二号决议的范围里取得一项政治解决的保证。 【本刊讯】贝鲁特《明星日报》十一月一日刊登一条消息说: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阿拉法特主持下三十一日第二次开会,讨论了根据安理会第三三八号决议可能参加拟议中的阿拉伯一以色列和平谈判问题。 以乔治·哈巴什为首的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宣布“完全拒绝同以色列举行任何直接谈判的原则”之后退出了会场。 他们说,他们也不参加今后举行的讨论这个问题的任何会议。 预料第三次会议将在下周举行,以便全面地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哈瓦特迈赫领导的解放巴勒斯坦民主人民阵线反对谈判的原则,但是没有退出会场。闪电的代表要求给它时间在同叙利亚的总部接触后再做最后决定。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十一月一日电】突击队人士今天说,巴勒斯坦游击队组织在是否接受中东停火和同以色列举行和谈问题上处于发生内部大分裂的边缘。 这些人士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几天来几乎连续开会,试图制定出统一的立场。 他们说,苏联和埃及已邀请巴勒斯坦人参加任何中东和谈,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组织——解放巴勒斯坦民主人民阵线已表示同意。 这些人士说,其他组织,特别是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强烈反对,那怕是讨论一种妥协办法。 这些人士说,反对接受停火与和谈的那些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以色列不大可能同游击队组织谈判,即使在联合国主持下也不大可能。
7. 黎巴嫩《日报》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决定暂停军事行动
【本刊讯】贝鲁特《日报》十一月一日刊登一则消息说: 巴勒斯坦抵抗运动领导人在与黎巴嫩正面和阿拉伯方面会谈后,相信有必要停止作战和遵守停火。他们举行会议研究了迫使战斗的阿拉伯国家停火和进行外交会谈以执行安理会决议的政治和军事情况。 他们在研究局势以后发现,在目前情况下继续与以色列打仗可能使以色列以抵抗运动不遵守停火为借口,占领黎巴嫩南部 ——这是它的扩张主义计划的一部分。这种新的情况将会对黎巴嫩非常有害,而对巴勒斯坦人也没有多大好处。 因此巴勒斯坦抵抗运动领导人决定,目前在观察局势的发展与后果的同时,停止一切行动。
8. 黎报说:美苏建议成立巴勒斯坦国来解决中东危机
【法新社耶路撒冷十月二十九日电】据阿拉伯可靠人士说,人们在二十九日传说埃及和约旦已经就约旦河西岸(西约旦)和耶路撒冷东部的“巴勒斯坦问题”达成了一项协议。 据这些人士说,侯赛因国王已向萨达特总统保证他将不反对一项包括恢复巴勒斯坦人权利的解决办法,即埃及提出的五项和平条件的第二项。第一项条件是以色列从所有被占领的领土上撤退。 这项取决于巴勒斯坦人承认侯赛因在约旦河两岸的王权的解决方案内容是: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实行地方自治和给予东岸的巴勒斯坦人完全的平等。 【美联社贝鲁特十月二十九日电】《日报》今天报道,美国和苏联已建议成立巴勒斯坦国来解决中东危机。 这家报纸没有说它的消息来源,只是报道说,美苏的和平计划已通知埃及总统萨达特。 《日报》提到这个和平计划的如下细节: ——以色列撤出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即以色列在一九六七年占领的全部地区。 ——建立包括加沙、西岸和耶路撒冷阿拉伯区的巴勒斯坦国。 ——戈兰高地和沙姆沙伊赫由国际监督。 ——阿拉伯—以色列就西奈、戈兰高地和西岸的非军事区问题举行谈判:直接谈判或通过联合国进行谈判。 《日报》说,阿拉伯—以色列和谈“大概在华盛顿”举行,在这之前以色列要撤出苏伊士运河西岸。
第 4 版
1. 日《世界周报》载文《坚持自力更生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中国的亚洲政策和经济合作》(待续)
【本刊讯】日本《世界周报》十月九日一期登载亚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松本繁一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坚持自力更生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中国的亚洲政策和经济合作》,摘要如下:对外政策的基本姿态文化大革命后的对外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从一九七一年秋恢复了联合国席位以来就展开了积极的和平共处外交,特别是从第三世界的立场出发,对改革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际经济和贸易正在掀起一场旋风。 有趣的是最近中国在经济援助和贸易的国际合作方面提出了独自的理想和方式。亚洲国家中也出现了应该刮目看待中国的自力更生建设经济的意义的议论。 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北京,日中邦交正常化以后大大改变了,开始认真地摸索和平共处的道路。重视东南亚 同时,中国在迄今为止的对外政策中也一直重视东南亚,这是出于下列三个原因:第一,是为了在美苏中三极的世界政治下在保障安全方面对付所谓的四条战线,就是说,北面的苏联,东面的美国、日本,西面的印度,还有南面的东南亚,因为同日美两国已经握手,所以当前为了阻止苏联的遏制,改善同印度支那半岛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对中国是必要的;第二,在经济上,同东南亚地区的贸易,作为中国获得经济建设和对外援助的资金来源是重要的;第三,东南亚在历史上和文化上同中国有深厚的关系。对外经济合作的思想和原则 那么,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的思想和原则是什么呢?总的说,在延安的中共根据地产生,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将近十五年的艰苦的革命战争中培植起来的“自力更生”精神和互相帮助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它的核心。这就是只有以“自力更生”为基础,才有可能互相支援,而且来自外国的援助通过内部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才能表现出好的效果。“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没有矛盾。中国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又是“遵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外交政策,严格尊重对方国家的主权,绝对不附加任何条件,不要求任何特权,一贯实行帮助受援国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中国的这种对外经济合作思想在政策上加以具体化、加以概括的就是六四年一月周恩来总理的非洲之行所宣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实行经济援助八项原则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展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的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新倾向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除亚洲外,非洲坦赞铁路的建设,几内亚的茶园,毛里塔尼亚的农田水利工程,其共同点都是遵照毛泽东思想,忠实地实践“经济援助八项原则”的工作。 第二,以发展经济的策略来说,向那些同中国一样,在殖民统治下苦于贫穷的第三世界中小国家以具体的方法和作法传授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型的建设体验。 第三,中国派出去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在海外也主动要求和当地人员同待遇,身体力行“为人民服务”的国际主义思想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这是在西方国家的援助增加发展中国家负担(提供工资、住房等等)的成本而经常停顿的情况下,中国以中国人员独创地筹划利用当地材料,提供献身劳动这种方式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援助的一个因素。 其次从中国援建工程的内容来看,它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中国自己就是发展中国家,国家财政也有一点限度,所以重点不在于资金而在于技术,重质而不重量;(2)然而一九六○年以后,资金援助原则上是无息的,而且三十年到三十五年以后归还,是远远超过西方各国和苏联的优越条件,(3)提供资金的对象集中于对方国家经济自立方面最有效的部门(铁路、公路、电力),技术援助大半是医疗、纤维、水泥、造纸、制糖等工业和农业、渔业方面;(4)援助物资是列入中国五年计划中生产的,所以不是用过的东西或陈货,而是提供一等品;(5)事业建设和技术援助巧妙地得以配合;例如纺织厂,在安装机械成套设备的同时传授技术;在建设铁路时,测量组的医疗队也在附近农村进行医疗工作;在养鱼场兴建贮水池的同时也从中国运来鱼苗。 下面回顾一下中国经济援助的总特点以及过去和现在对亚洲的援助,并对将来东南亚和中国的经济合作进行展望。对非洲的援助迅速增加 中国对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军事经济援助,在一九五三年至七一年期间,总计达五十六亿美元,这和美国的一千五百九十四亿美元(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七○年),苏联的三百二十八亿五千万美元(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二年)相比较其数量是很少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军事经济援助的百分之三十五以上是在一九七○年至一九七一年期间约定的,而且总额的百分之四十五是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第三世界提供的。 中国重视军事援助以外的经济援助,在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七一年期间,共向第三世界二十八个国家约定提供约二十二亿美元的援助,尤其集中在最近两年。从地区来看,中国的经济援助,在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四年期间,重点置于东南亚,而进入六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之前,从一九六四年起,对非洲的援助有了迅速的增加。其背景是: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上,中国和台湾进行争取多数的工作;由于中苏对立而争夺第三世界的主导权。到了七十年代,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一举增加了十一亿七千六百万美元(一九七○年至一九七一年),超过了苏联的十亿五千六百万美元。对亚洲各国的援助 中国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援助,在一九六五年以后迅速减少。这是因为发生了两个大事件: 一个是一九六五年九月三十日在印度尼西亚发生了政变未遂事件。另一个是一九六七年六月在缅甸发生了可以说是文化大革命余波的反华侨暴动。(待续)
2. 《台湾日报》报道《高利货剥削同胞问题不等闲视》
【本刊讯】《台湾日报》九月二十三日刊登一则报道,题为《高利贷剥削山胞问题不可等闲视》,副题为《终年辛劳所余无几利上滚利永无还期》,摘要如下: 山胞遭受平地人高利贷剥削的情形,目前已愈来愈见严重,其实,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只不过最近因为受到物价波动的影响,加以农产品的售价未见显著提高,因此,山胞的生活较前困难,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求助于高利贷者,自然就比以前更为增加,而专事以放高利贷图利的平地人,抓住了山胞心理上的弱点,对放高利贷的行为则更为有加无已。 在全省二十个县市中,台东县的山胞人口最多,山胞及平地山胞的人口总数达七万余人,几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因此,也是全省二十个县市中,山胞遭受高利贷剥削最严重的一个县份。 一般人剥削山胞的手段,最常见的是所谓“卖青”,其次是“包园”和“包管”。所谓“卖青”,也就是尚未收割起来的农作物,已经作价卖给了放高利贷的人。所谓“包园”,是指种植了农作物的田园,暂时由放高利贷的人拥有,等到收获的时候,由放高利贷的人所得,作为偿还高利贷的母本和利息。至于“包管”的性质跟“包园”差不多,那就是山胞的各项不动产暂时由放高利贷的人代为管理,包括所有的收获物在内。 山胞的高利贷比平地的高利贷高出很多。平地利贷的高,普遍都是三分利,但是山胞的高利贷则高至对半利,在这种情形下,山胞每期收获的农作物,尚不足以偿清高利贷,因而只要一旦求助于高利贷,则可能一辈子也还不清楚。由于每期的收获物都用于偿付高利贷了,以后的日子无法过,所以只好左手还钱,右手再借钱,就这样循环不断的求助于高利贷,迫使山胞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说起来,放高利贷的人手段实在太狠太辣了。
3. 《香港商报》报道:一台大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自杀
【本刊讯】《香港商报》八月十一日刊登一条消息,全文如下: 今年六月刚从台大工商管理系毕业的女生杜幸娥,于毕业后二十天,在其台南家中服毒自杀。他的父亲表示说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厌世自杀。 杜幸娥出身贫苦家庭,她是长女,有三个弟妹,她留下两封遗书,一封是鼓励弟妹努力读书,另一封是感谢她姨妈过去给她的精神安慰,没有说及自杀原因。她的父亲认为杜幸娥踏出校门后的愿望与事实相差太远,四处奔走求职却是到处碰壁。 今年三月间,杜女表示将来毕业后,到公立学校教书很困难,所以自己去找台南某职业校长拜托谋职,这位校长答应她五月间再谈结果,到了五月这校长因病没有上班,杜女数次去活动没有结果,又自己去找私立某中学校长,这位校长表示下学期招生人数是否足额还不知道,不能答应她的要求,杜女回家后闷闷不乐,表示读到大学毕业是白费的。 她的父亲曾告诉她,如果为了谋职需要活动费父亲同意全力协助,但杜女坚决表示他绝不拿钱去买工作。 在台湾社会中,自己去找工作,又不拿钱买工作的下场,就是到处碰壁走投无路。杜幸娥的自杀事件难道是个意外吗?
4. 澳门报贩把港报登的蒋介石像全部涂去
【法新社澳门十月十一日电】香港亲台湾的报纸刊登的国民党中国领袖蒋介石的照片,在报纸送到报摊上之前,全都被这里的报贩涂掉了。 这些照片是用中国墨水涂黑的,但是对于这些报纸所刊载的香港、台湾等地庆祝双十节情况的报道,报贩们则未加干预。
5. 蒋帮报纸社论《纪念孔诞论当前教师的使命》
【本刊讯】蒋帮《中央日报》九月二十八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纪念孔诞论当前教师的使命》,摘要如下: 国家明定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诞日的今天为教师节,实为教师的殊荣,亦为政府尊师重道最具体的表现。孔子的伟大,在于集中华文化之大成,承先启后,形成道统之所在;同时又树立了师道的典型,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使国人远在二千余年前就开始了学术自由、政治平等的基本观念。而孔子所建立自治身齐家以至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体系,亦正是中华民族生命发皇光大之所托。方今人类遭遇思想与价值观念上空前未有的大变局,孔子的学说乃更显现其积健为雄、历久弥新的崇高价值。孔子的传道精神,尤当为今天的师表所效法。 教师的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在升学主义、就业主义的风气泛滥之下,授业一端,为学校及家长所格外看重,因而出现了若干偏差,如某些青年人有时于义利之辨,不甚分明。所以当前教师的责任,必须能本乎最大的热诚与爱心,不仅要教学生如何求知识,作学问;更要着力于启发性灵,陶冶人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国民。 因此,我们愿与全国教师相勉,要以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与现代生活教育为共同的责任。 先谈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中国的民族精神,也就是自孔子以来所主张的王道,乃是以仁爱为中心,崇德尚义,悬一救国淑世的理想目标,不避艰险,生死以赴。 同时讲求四维八德的实践,切切实实为下一代的教育扎根,如此亦即是总统所期勉的“圣贤事业”。 我们今天在此纪念孔诞与教师节,遥望大陆山河,包括千千万万教师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正遭受毛共“焚书坑儒”式的迫害;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更被驱迫“上山下乡”,成为农奴工奴;甚至于倡导仁爱与人道、自由与平等的孔子,竟遭受毛共种种丑恶的污蔑与曲解。 这是最鲜明的一个例证,足以证明中华文化在铁幕中受到了何等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