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10-31
第 1 版
1. 法新社就中东事件评美苏美欧关系
【法新社华盛顿十月二十八日电】(记者:贝尔纳·乌尔曼)尽管尼克松总统在星期五的记者招待会上作了令人鼓舞的描述,但是在当前的中东危机中可能是最严重的时刻过去以后,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关系看来并没有什么改善。 至于华盛顿及其欧洲盟国之间的关系,观察家们认为,这种关系处于上次中东危机——一九五六年的危机——以来的最低潮。 北约组织的成员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走美国指出的道路,结果尼克松总统表示了愤慨。 无论如何,观察家们认为,在中东事态发展的下一阶段,苏美合作将会再次受到考验。两个超级大国现在应当对中东的争执者施加压力,促使他们争取取得一项持久的解决办法,尼克松先生前天晚上对这种可能性是十分乐观的。 在今后几周内,外交斗争的中心问题无疑将是向以色列提出的保证。 以色列将被要求撤出在一九六七年六天战争中和在一九七三年十月的这次“赎罪日战争”中占领的全部领土或大部分领土。必须使这一点与以色列所要求的有一个“安全和得到承认的”边界相称。 美国对其盟国——特别是西德,原来肯定希望它给予更坚决的支持——感到失望,因此在驻欧美军人数问题上,它可能比过去较愿意向莫斯科作出让步。 如果采取这种路线,尼克松在国内是有可靠基础的。国会中的大多数人希望削减军事开支,迫切希望北约盟国在它们自己的防务中担当更大的份额。 显然,从维也纳关于共同均衡减少军事力量的谈判中,可以看作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意图。 最后,观察家们指出,在整个中东危机期间,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成了美国政策的悄悄的伙伴的样子。由于在安理会不使用否决权,北京使局势不致发展得更加危险。 但首先,大家所知道的中国反对向苏伊士运河沿岸派驻苏美部队的态度同华盛顿的愿望比起同莫斯科的愿望来符合得多。 虽然中国毫不隐讳它对两个超级大国在安理会中的统治作用感到愤怒,但是基辛格延期去北京的访问(现定于下个月)表明中美关系的状况比较好。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二十五日电】(记者:汉斯莱)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国务卿实际上已成为他们在一九七二年五月莫斯科最高级会议上同俄国领导人谈妥的缓和的囚犯。 由于他们必须不做任何会损害同苏联的重要协议的事情,所以他们在地区性危机中自由行动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使这一情况更为突出的是,最近的阿拉伯—以色列战争正是在美国开始出现能源危机的时候,而这场能源危机将最终需要对中东石油丰富的阿拉伯国家作出妥协。 美国很可能会发现,它在莫斯科签署的“关系基本原则”中作出的保证,最终将使它不得不同俄国一起把和平“强加于”中东——这是尼克松政府说过它决不愿做的事情。 看来大多数观察家已经认为,只有在俄国和美国的合作下,能够以它们的共同努力或它们在联合国中的影响解决目前的混乱局势和实现肯定的停火。 在展望今后的局势时,许多外交官认为中东不会稳定,除非大国设法实现稳定。 莫斯科和华盛顿在这个地区有不同的目标,这种情况可能有助于大国达成协议,也可能不会这样。 俄国在石油方面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是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一直在试图在这个地区取得一个立足点,以扩大其影响。 美国暂时可以不靠阿拉伯石油,而它的欧洲盟国和日本则不行,华盛顿担心阿拉伯人会对它们施加压力。 两个核大国各有其保护国——俄国支持阿拉伯人,美国供应以色列人。 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和华盛顿到头来几乎必然要寻求某种妥协和某种结束持续的混乱的办法,如果要“缓和”起作用的话。如果“缓和”不起作用,那末在中东和其他地方,一切机会都要失掉。
2. 埃外长携萨达特给尼克松的信去美/ 尼克松在戴维营同基辛格进行频繁联系讨论中东局势
【美联社开罗十月二十八日电】官方的中东社宣布,埃及代理外长伊斯梅尔·法赫米今天深夜离开这里去华盛顿执行一项“特殊使命”,同美国领导人讨论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中东问题的决议。 这家通讯社没有直接提供关于法赫米访问的进一步详情,或者说他在华盛顿将会晤谁。 法赫米是自从萨达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哈菲兹·伊斯梅尔今年二月份出访美国,同尼克松总统和当时的国务卿罗杰斯会谈以来的第一个去华盛顿的高级埃及政府成员。 从这家通讯社的消息中可以明显看出,法赫米准备同华盛顿的官员们会谈履行上星期一(二十二日)的安理会要求中东实行停火作为采取更永久的和平行动的前奏的决议。 【合众国际社开罗十月二十八日电】权威外交人士今天说,法赫米将在明天到达华盛顿同国务卿基辛格会谈。 这些人士说,这可能是阿以之间的中东谈判的前奏。 【路透社开罗十月二十九日电】《金字塔报》今天说,萨达特总统已向尼克松总统发出了一封信。它说,信是由代外长法赫米带去的。 它说,法赫米(他的访问将历时两三天)将同国务卿基辛格磋商。 【合众国际社马里兰州戴维营十月二十八日电】正在这个山间休养地的私人书房中从事工作的尼克松总统,星期日每隔一段时间就同白宫助手通一次电话,讨论在中东安排和谈的尝试。 白宫办公厅主任黑格星期天在电视中露面以后告诉记者,总统正在为解决中东问题进行工作。他说,尼克松正致力于使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进行进一步的磋商。白宫拒绝评论传闻埃及代理外长伊斯梅尔·法赫米将到达华盛顿同国务卿基辛格商谈的消息。 国务院只说法赫米的访问是“埃及主动提出的”,国务院还拒绝证实他将同基辛格会见。 【美联社马里兰州戴维营十月二十八日电】副新闻秘书沃伦说,总统今天在他的书房工作了一些时候,并通过电话同国务卿基辛格讨论了中东局势。
3. 美报文章:《勃列日涅夫得到最后通牒》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明星新闻报》十月二十七日刊载该报记者奥利里的一篇文章,题为《勃列日涅夫得到最后通牒》,摘要如下: 本周,当克里姆林宫有派五万作战部队去中东之势时,对抗达到了高潮,尼克松总统向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出一份事实上的最后通牒,从而产生了美苏之间要发生一场大冲突的疑惧。 这一点是尼克松在昨晚的记者招待会上暗示的,今天得到了了解内情的政府人士的证实。尼克松说勃列日涅夫给他的信“是很坚决的,对他的意图没有什么思索的余地”“我的答复也是非常坚决的,对我们将如何作出反应也没有什么思索余地。” 尼克松在得知苏联为了单方面进入中东战区已经使七个空运师处于戒备状态以及接到了勃列日涅夫的被某些人称为是“粗鲁和野蛮”的信件后,下令世界各地美军处于戒备状态。他说他也向勃列日涅夫发出“可能被他认为是相当粗鲁的”信件。 勃列日涅夫在见到尼克松的关于俄国人如派重兵去战区美国将采取什么行动的信件(此信仍未公布)以及美国显然已处于接近战争的状态之后改变了主意,对抗情绪就缓和了。 尼克松没有说明如果莫斯科和华盛顿不能强制实行和平的话,能够采取什么行动来促成和平。但是此间消息灵通人士说,发展的趋势大概是这样:两个超级大国将把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推到谈判桌旁,施加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压力,以便促成持久的和平。 美国人士说,这无疑意味着以色列必须在他们于一九六七年占领的领土上作出重大让步。既然以色列主要关心的是拥有免遭进攻的安全边界以及由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利,人们预料美国将压以色列放弃它从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夺得的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土地,以便换取超级大国和阿拉伯国家保证决不致发生第五次战争。 【美联社纽约十月二十八日电】《时代》杂志二十八日说,苏联党的首脑勃列日涅夫扬言,如果以色列不停止违反中东停火,将用苏联部队“摧毁以色列国家”。 这家杂志说,这个威胁是在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秘密照会中提出来的。 《时代》杂志还说,这份照会的抬头没有用通常的外交称呼“亲爱的尼克松先生”,而用的是比较刺耳的“尼克松先生”。 参议员亨利·杰克逊说这份照会——其内容白宫没有公布——是“粗暴的”。尼克松在上星期五(二十六日)的电视记者招待会上也说勃列日涅夫的信件“使人没有什么思索的余地”。 《时代》周刊还说,前约翰逊政府的一个成员说,在一九六七年阿拉伯—以色列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莫斯科也发生过同样粗暴的威胁,但是约翰逊没有理睬他们。
4. 黎巴嫩《日报》记者谈苏美解决中东问题计划的梗概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十月二十九日电】黎巴嫩《日报》今天说,苏联在同美国取得协议的情况下,向埃及保证,在中东地区敌对者之间的扩大的中东和谈开始以前,以色列撤出整个西奈。 《日报》记者马塔尔自埃及首都写道:以色列撤走是苏美旨在持久解决中东冲突的全盘计划的一部分。 马塔尔说,扩大的中东和谈可能在华盛顿举行,美苏代表都参加。 马塔尔对这个计划作了如下概述: ——以色列撤出西奈,然后由谈判代表们决定什么地区应当非军事化。沙姆沙伊赫可能置于国际监督下,如果在谈判中没有达成其他方案的话。 ——在戈兰高地将驻扎国际部队以监督这个地区,从而为以色列创造一个“安全带”。 ——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被占领的耶路撒冷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 马塔尔说,开罗的消息表明在扩大的和谈举行前可能举行两次不同的谈判会议。 马塔尔说,第一轮会议将包括苏联、美国和埃及,第二轮将包括这两个超级大国和以色列。 马塔尔说,若干阿拉伯国家及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可能参加第一轮讨论。
第 2 版
1. 美联社报道说:中东战争使大西洋联盟受到压力并说美要使七三年成为“欧洲年”尝试已失败
【美联社伦敦十月二十八日电】(记者:科尔曼)外交人士今天说,尼克松总统想要使一九七三年成为“欧洲年”的尝试已失败,一部分是因为中东战争使大西洋联盟受到了压力。 美联社的一份调查表明,大西洋这一边的一些政府现在一般认为,总统在一九七四年初期以前不会访问欧洲为恢复联盟的活力而进行会谈。 一些政府已经要求澄清这样的说法:在与苏联就中东战争进行关键性的交涉期间,欧洲盟国抛弃了美国。 尼克松和国防部长施莱辛格星期五发表了这样的意见。 国务院发言人麦克洛斯基在一次空前的谈话中说,在中东危机期间,西欧人“作了相当的努力来公开地使他们自己与我们分离开来”。 在欧洲,人们对于美国甚至不惜冒阿拉伯切断石油的危险而支持以色列这一点感到愤怒。外交官们说,人们对于美国没有就它与苏联为寻求和平方案所进行的谈判与他们商量甚至没有通知他们,感到失望,并对于影响驻欧洲的基地的美军戒备表示关注。 水门事件对于推迟尼克松的访问产生了影响。甚至在中东战争以前,欧洲的外交官就不相信总统会在一九七四年二月以前进行访问。这些官员现在认为,访问将进一步推迟。 他们说,首先,联盟由于在中东危机期间受到了压力而需要进行一些修补。 这些压力来自几个方面,其中包括: 一、美国支持以色列,欧洲人采取各种不同的立场,从亲以色列到中立,到亲阿拉伯。 二、西欧国家的石油供应有大约百分之八十来自中东,并且不能用别处的油来代替阿拉伯切断的供应。 西德多年来是美国最忠实的盟国之一。在阿拉伯人开始减少石油生产以后,甚至西德也开始对美国向以色列供应武器表示关注了。 三、感情在大西洋两岸起了不同的作用。在美国的有影响的犹太人与以色列有强大的联系。在欧洲,英国和法国仍在设法消除对于它们在一九五六年入侵苏伊士运河时对阿拉伯人采取的失败的行动的记忆。 四、英国和法国都渴望在实现和平的过程中发挥欧洲国家的主要作用,但它们被排斥于美苏会谈之外。 五、美国使它在欧洲的军事基地处于戒备状态,而没有与基地所在的那些国家的政府进行商量。欧洲人虽然对这种事态发展感到不安,但并不想用一种会使美军加速从欧洲撤出的方式作出反应。 在官方,主要的欧洲政府都不重视联盟由于中东战争而受到的压力。英国政府的一位发言人说,“我们对于这一点并不采取过分悲观的看法”。 英国人宁愿强调仍使联盟结合在一起的那些因素,象决心结束中东的战争,防止苏联在中东的扩张。在波恩,西德政府发言人拒绝就麦克洛斯基的讲话进行辩论。他说:“在目前,联邦政府并不打算对这个讲话表示一种立场。” 在巴黎,官员们说,现在是通过外交途径私下澄清立场的时候了。
2. 谢尔指责美未把它的意图告诉欧洲盟国
【路透社波恩十月二十八日电】外交部长谢尔今晚在就西德同美国在向以色列运送武器问题上发生的冲突发表的第一次公开评论中,为西德在中东采取的严格的中立态度辩护,并且指责华盛顿没有把它的意图告诉它的欧洲盟国。 谢尔把北约组织和美国加以区别,他说,北约组织没有卷入中东冲突,也不想卷进去,而美国已经间接地卷入这场冲突,因为它希望重建和平。但是他认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联盟中的伙伴们彼此进行磋商是绝对必要的。这位部长说,欧洲人当中存在愤懑情绪,因为美国没有把它的意图告诉联盟的任何伙伴,这导致了误解。
3. 美国防部官员说:美仍有四十万部队处于戒备状态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二十八日电】约四十万美国军队在星期日(十月二十八日)仍保持戒备状态。 这些军队包括驻在欧洲的约三十二万美国军队和大西洋司令部指挥的约八万人员,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舰队部队。 国防部官员说,从星期六(十月二十七日)起,戒备人员数字就没有改变。 美国军事人员是在星期四(十月二十五日)奉令处于戒备状态的,这是因为担心俄国可能要派军队去维持中东停火。 星期六(十月二十七日)戒备人员数字大大减少,但是官员们说还没有完全结束戒备,因为美国还不能确信大约五万苏联伞兵部队已经解除了戒备。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二十七日电】鉴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局势正在缓和,五角大楼今天取消了它对实际上所有的美国武装部队的总的戒备状态,驻在欧洲、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部队除外。 一位国防部发言人说,在美国唯一仍处于戒备状态的是,驻在北卡罗莱纳州的布雷格堡的第八十二空降师的大约一万二千五百名精锐伞兵。 这位发言人说:“我们在美国的其他部队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其他部队已经恢复正常状态。” 尼克松总统昨天宣布,美国的核部队已被解除戒备状态。 一些人士说,然而,驻在欧洲、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美国军队在整个周末可能仍处于戒备状态,因为美国仍不能肯定苏联是否使它的所有大约五万名伞兵解除了戒备状态。
4. 路透社说美墨许苏派人去中东是一种妥协
【路透社华盛顿十月二十七日电】(记者:普伦蒂斯)以前,美国政府一直不愿意让大国直接参与监督以色列同阿拉伯停火的活动。 观察家们说,美国默许大国参加观察员部队的事,看来是美国关于大国不得直接参与的立场同苏联要向中东派出维持和平部队的愿望之间的一种妥协。
5. 法新社评勃列日涅夫二十六日讲话
【法新社莫斯科十月二十八日电】(记者:米歇尔·加兰)这里的观察家们今天指出,自从第四次中东战争开始以来,苏联政府完全不理会巴勒斯坦抵抗运动。 他们指出,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二十六日在这里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上的讲话,根本没有提到巴勒斯坦抵抗组织,也没有提到它们的领导人应参加最终谈判解决。 观察家们指出,勃列日涅夫只是追述,苏联不断地主张,以色列占领的土地应该归还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人民应该得到公正的待遇。 勃列日涅夫在提到一九六七年安理会决议,要求全面实施这个决议时,强调了“公正地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的必要性。 观察家们认为,这一讲话暗示,苏联赞同根据联合国决议解决难民问题。 这主要预示着,要让这些难民抉择是重返现在受以色列控制的家园还是领取赔偿费。据认为,莫斯科的看法是,这种选择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合法权利。 勃列日涅夫的讲话似乎证实,克里姆林宫坚持它一贯的立场。在美、苏、法、英举行的关于中东问题的会谈期间,苏联的立场是敦促实施联合国关于难民问题的决议,而根本没有提到巴勒斯坦抵抗组织。 四大国的会谈是一九七一年八月举行的,看来在那以后苏联的立场不可能发生改变,尽管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曾在莫斯科频繁地受到欢迎。 最近这里发表的一系列声明、讲话都完全没有提到巴勒斯坦抵抗组织,观察家们认为,这意味着苏联保留对这些组织的态度。 在这里看来,鉴于莫斯科态度冷淡,巴勒斯坦抵抗运动是这场战争的最大失败者,除非他们决定参加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政府最终开始的谈判。
6. 英报报道:《战争并未阻止苏联(犹太人)离境》
【本刊讯】英《卫报》十月二十四日刊登斯蒂尔写的一篇报道,标题是《战争并未阻止苏联(犹太人)离境》,摘要如下: 奥地利官员昨天说,自从约三周前中东战争开始以来,到达维也纳的苏联犹太人的数字略有增加。 《苏联犹太人》周刊的编辑欣德勒说,在一九六七年爆发上次阿拉伯—以色列战争时,离开苏联外流的犹太人一般来说仅仅是涓涓细流。虽然如此,战争曾使得苏联将近一年的时间完全禁止移民。而现在人们以一种正常的速度向外移居。 据悉,本月经维也纳离境的苏联犹太人每周是一千人多一点。 【本刊讯】英《每日电讯报》十月十六日刊登弗洛伊德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俄国对“最后解决”犹太人问题的看法》,摘要如下: 即使在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又爆发了敌对行动,俄国仍然用飞机把犹太人运入以色列。自从战争开始后,数百名犹太人已经在利达机场着陆,因此过去几年离开苏联抵达以色列的犹太人的总数现在接近八万。 据苏联官方统计数字,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七○年之间,苏联的犹太人减少了百分之五以上,而在此期间苏联的人口总数增加了将近百分之十六。一九七○年公布的犹太人的总数是两百一十五万一千人。对犹太人绝对人数的减少有许多解释。一个因素肯定是同化和同非犹太人结婚的结果。另一个因素是,在强烈的反犹太人的社会中,犹太人显然想隐瞒他们的身份。 但是研究犹太人问题的学者认为,犹太人减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苏联的犹太人整个来说现在正在逐渐衰老,出生率在不断下降。最近公布的数字表明,有三分之一的苏联犹太人居住在俄罗斯联邦中部,其中百分之二十六以上的人在六十岁以上,仅仅百分之十一的人在十五岁以下。 这些数字明确无误地表明,犹太人的年龄愈来愈大,这和英国的犹太人形成鲜明的对照。在那里十五岁以下的人占百分之二十四。在以色列本国,十五岁以下的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三十。
7. 塔斯社报道《布琼尼逝世》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二十七日电】题:谢苗·布琼尼逝世 著名的苏联将领谢苗·布琼尼元帅在这里逝世,终年九十一岁。 由于卓越的功勋,布琼尼曾三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被奖以八枚列宁勋章和许多外国勋章。
8. 瑞典地震研究所测出苏又连续进行地下核爆炸
【路透社瑞典乌普萨拉十月二十七日电】此间地震研究所今天测到了苏联在新地岛这个试验地区进行的一次极为强烈的地下核爆炸。 这个研究所的所长博特教授说,这次爆炸发生于格林威治时间七点零四分,自动记录仪器记录的强度是六点九里氏震级。在这次爆炸以前,苏联昨天在不同的地区进行了两次较小的爆炸。 博特教授说,俄国人在同一个秋季连续进行两次这样强烈的爆炸,这在十年中间还是第一次。 【合众国际社瑞典乌普萨拉十月二十八日电】地震研究所今天说,它测出在苏联新地岛地区进行了一次新的地下爆炸,这是过去二十六小时内的第四次爆炸。该研究所说,它在测出这次爆炸前仅仅两小时,于昨天测出「相当于里氏地震仪六点九级的创纪录爆炸」。这次新的爆炸相当于里氏地震仪四点三级。
9. 英《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苏曾发射间谍卫星侦察中东战况
【路透社伦敦十月二十八日电】有权威的《新科学家》杂志在最近一期上说,苏联在中东战争期间向地球轨道发射了五颗间谍卫星。 当战斗开始时已经在轨道上的第六颗卫星则被提前收回,以便让苏联专家根据战争开始以后不久拍摄的胶片,来分析叙利亚战线和西奈战线上的坦克交战情况。 这家杂志说,这种卫星还通过无线电和电视转发情报,通常在轨道上停留十二天。但是在这场战争期间,它们停留了六天以后就被收回了。这意味着,苏联随时都有两颗,有时还有三颗卫星发回资料。据《新科学家》说,战争期间,美国唯一类似的观察来自一颗阿吉纳D侦察卫星,这颗卫星是在九月二十七日发射的。
第 3 版
1. 海卡尔就中东停火发表文章:《问和答》
【中东社开罗十月二十五日电】下面是《金字塔报》主编海卡尔的每周文章,标题是《问和答》(本刊作了删节,文内小插题是本刊加的)。 海卡尔说,这是一些我向我自己提出的,并思考了很长时间的问题,别人也向我提出过这些问题,现在我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并作出尽可能明确的回答。 第一个问题,我在上周的文章中谈过的我的看法是,很难看到正在北线叙利亚高地上和南线西奈沙漠上进行的残酷战斗最近即将结束,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半路停止战斗,那么现在我或许可以及早地这样说,决不会等待多久以色列就要再一次重新开火和点火。 如果我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和其他的人认为,以色列现在不会拒绝接受就地停火,即我们的部队在苏伊士运河东岸所到达的阵地上停火,那么有益的是我们要提防并估计到以色列对停火的这种接受并不标志它接受新的既成事实,而是为它争取一种喘息的机会。 我在上周的文章中提出这种看法还不到三天,安理会就通过一项停火决议,在安理会开会期间,即第二天的清晨以色列就立即接受了这一决议,而后我们自己在以色列接受停火后几小时于中午也正式接受了这一停火决议。但是战火再一次重新燃起,爆炸的回声接踵而来,其中一部分是意味着背叛,另一部分是表示愤怒。 我对所发生的事作何估计?我是否仍然坚持我上周的看法,还是改变了这种看法? 我的回答如下: 我确曾表示一种看法,每一种看法都要作出努力,而整个努力是与其本人的思考有关,也有赖于对变动着的局势不断作出估计。努力、思考、对变动的局势作出的估计可能各有不同。 在我们之间就一些命运攸关的问题也许要进行激烈的争论,但是有一些时候所有的人都必须考虑最高决策人的意见,必须尽最大可能地设法理解,必须尽最大可能使他们所有的人都围绕在决策人周围,因为对一些命运攸关的问题的决定将变成祖国的生命,民族的生命。事先事后就此而进行的争论,无论怎样都是不适合的。我们对决策人和指挥斗争的负责人(特别是如果我们信任他)的行动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是予以关注、分析和估价。我们要设法最客观地关注、理解和研究他是如何思考、行事和作出决定的。谈埃及接受停火所考虑的因素 关于接受停火的决定,我认为,埃及决策人面对以下几个因素的考虑: 一、埃及的武装部队比它的朋友和敌人更能证明它自己,特别是在突出的两点上。 第一点,历史性渡河行动的计划和执行的准确性,它在炮火中穿过了苏伊士运河,突破了巴列夫防线。这一行动实际上已载入世界军事史册之中,并将以令人瞩目的地位永垂史册。 第二点,埃及官兵作战时的伟大战斗精神,他们迫使全世界(包括敌人)对阿拉伯人的价值及其准备迎接生与死的挑战的精神给予新的尊重。 这个因素使我们过去习惯上所说的中东危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打破了包围着中东危机,并覆盖上一层半硬化的冰层的冻结状态,使所有的国际力量都把注意力转向中东土地上发生的事。 二、埃及决策者发现在他面对我们时代的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所进行的一种协调活动。协调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设想在出发点上是一致的,因为美国的出发点肯定不同于苏联的出发点。即,具有不同出发点的协调是压力、引诱和意图互相冲突的最终结果,然则不管我们或者别人是否愿意最终判定必须让两个超级大国起一种不受裁决也不受控制的一种特殊作用。我的意思是,这种作用不仅从上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而且是一种别人不能忽视的作用。此外,使两个超级大国的影响在中东危机中具体化的是,它们是这一地区交战双方的主要武器供应者:美国是以色列的主要武器供应者;苏联是埃及、叙利亚的主要武器供应者。两个超级大国在危机期间的表演是这一崭新时代所进行着的许多斗争的一个精彩的镜头。 在这一点上我想起了我和法国驻开罗大使进行的一次讨论,当时战斗正在西奈沙漠猛烈而炽热地进行中,冲突要以铁块、火风、成年人和青年的血肉进行到底。 这位大使对我说,你是否能描绘一下你所看到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现在在搞些什么。 飞机、坦克、火箭之间的对话正在这里进行,而他们之间的对话是在客厅和办公室那里通过他们之间热线上的口信和华盛顿莫斯科之间的电话联系而进行着。 美国的空中桥梁,经过地中海从美国到达以色列,从西到东。 苏联的空中桥梁,经过地中海从苏联到达埃及和叙利亚,从北到南。两座空中桥梁在地中海上空的某一点上彼此互相交叉,但是它们都各自走自己的线路。 然后还有一个经过地中海的海上桥梁。美国从西向东,苏联从北向南。海面上运载武器的船只日夜不停,海面上各方的潜艇穿流不息。你看到并听到这一切,却说不是干涉。这岂不是奇观吗? 三、然后埃及决策人关注了两个超级大国力量在缓和时代首次在安理会舞台上进行的活动。在这之前,这两者之间已经达成一种共同立场,交换了各自所掌握的事实和情报资料,其后各自向对方介绍有关它在斗争中所支持的一方的一些事实。 美国所介绍的关于以色列方面的一些事实不是什么秘密,但是事情需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到以色列驻华盛顿大使馆去,以便通过保密的直通电话和以色列总理梅厄进行联系。基辛格每天通过这条电话线和梅厄联系好几次。 苏联通报的埃及方面的情况也不是什么秘密,但事情需要苏联总理柯西金亲自到开罗同萨达特总统进行了五次工作会谈。不同的是柯西金三次走出他所下榻的库巴宫到位于吉萨的苏联大使馆去,通过保密的直通电话线同苏联首脑勃列日涅夫联系。然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从华盛顿飞到莫斯科,同苏联三位首脑人物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和波德戈尔内举行几次会谈。两个超级大国开始了对付和解时代的一次紧急危机的首次实践。 安理会于十月二十一日下午要求召开一次会议,而当时全体代表们正在纽约之外度周末,但是他们接到通知后全部回到他们的座位上开会。 英国本希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象一九六七年一样向安理会提出一项决议案,可是两个超级大国这一次不需要中间的或对立的第三方,就这样它们两个共同提出了一个决议草案。(未完待续)
2. 外电报道:埃以军官举行第二次会晤
【路透社特拉维夫十月二十八日电】一位以色列军方发言人卡尔尼上校今晚在这里声称,由于今天在苏伊士运河南端暂时发生了战斗,结果妨碍了向被包围的埃及第三军运送的食品和医疗补给物资的通过。 这位发言人说,以色列的巴列夫中将今天下午会晤了埃及驻联合国部队联络官巴希尔·谢里夫将军,并向他警告说,埃及人的任何进一步射击将不利于给被包围的军队运送的食品和医疗补给物资通过以色列防线。 梅厄总理今天说,以色列决定停止撤退受伤的埃战俘,直到埃及提出以色列战俘的名单和有关他们情况的消息。 卡尔尼上校说,巴列夫将军和谢里夫将军之间的会谈是以色列和埃及将军今天在苏伊士—大马士革路上的第二次会谈,以便为由联合国紧急部队负责的载有给第三军的补给物资的一百辆供应卡车通过以色列防线作出安排。 卡尔尼上校说,尽管今天在运河南端有交火(他声称其中包括被击退的一个排规模的突击队式的袭击),载着给埃及第三军食品和医疗物资的一些车辆仍通过了以色列防线,他预料这一工作将在今晚完成。 推迟遣返战俘的决定是今天上午在内阁会议上作出的。一项公报说,国防部长达扬在会议上说,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对他说,它在埃及和叙利亚的代表没有接到让访问以色列战俘的允许,他们也没有得到(战俘)的名单或有关他们情况的消息。 这项宣布说,因此只要埃及不对红十字会作出答复,内阁就决定不允许遣返埃及受伤的战俘。 但是,内阁决定继续允许给第三军运送救济物资的车队通过。据说这是为了响应美国的一项呼吁。 这项声明似乎支持了可靠人士在过去几天一直暗示的说法,即华盛顿对以色列一直在施加相当大的压力,以便就停火安排进行合作。 据这里了解,苏联对第三军的命运很重视,希望不使埃及人对它的处境感到任何屈辱,以便促进某种谈判。
3. 黑格说美对埃以军官会晤“感到鼓舞”/以报说美压以举行军官会晤是设法挽救勃列日涅夫和萨达特垮台
【美新处华盛顿十月二十八日电】下面是亚历山大·黑格将军十月二十八日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台的‘‘面向全国”节目中发表的关于中东问题的讲话。黑格将军回答了丹·拉瑟提出的问题: 问:黑格将军,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在埃及和以色列军事人员的会议中情况如何?争取以所谓的人道主义需要向被包围的埃及第三军进行再补给的努力的情况如何? 答:我们对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讨论的结果感到十分鼓舞,正如你所知道的,这牵涉到对有关部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和严重的人道主义问题。就在这个节目前不久,我被告知说,车辆通过以色列的路线进入第三军地带。我认为这是很大的成就,是迄今为止双方进行的几乎是革命性的讨论中的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结果。…… 【路透社华盛顿十月二十八日电】美国官员说,他们为以色列和埃及的军事代表的会晤感到鼓舞,并希望这将成为为了永久解决中东问题进行直接谈判的前奏。 美国政府自称为以色列和埃及的官员安排了今天的会晤以讨论停火,它强调说,它在发挥居间人作用的问题上曾经同苏联密切磋商。 【路透社特拉维夫十月二十九日电】以色列《晚报》驻华盛顿记者今天说,美国正在对以色列施加重大压力,要以色列回到十月二十二日的停火线上去。 该报说,“美国政府在苏联的压力下,已要求以色列回到十月二十二日,即联合国安理会停火决议得到接受的一天的战线上去。 该报说,美国的这一要求是华盛顿和以色列之间一个激烈的讨价还价点。 该报说,苏联这一要求的实际意思是要解除以色列对第三军的包围。 《晚报》说美国的想法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论:最好的政策是设法挽救勃列日涅夫和埃及总统萨达特,使他们不致由于他们自己的问题而垮掉;以色列为了它本身的利益和美国的利益而必须帮助这样做。 《晚报》的记者说,“美国官员解释说,苏联施加压力的意图是要挽救萨达特总统的政府,声称歼灭或长期围困埃及第三军会影响萨达特先生的地位,从而削弱苏联在这个地区的影响。” “而若出现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美苏在中东搞和平解决的可能性。”
4. 梅厄说军官会晤是埃以“对话的开端”
【美联社特拉维夫十月二十八日电】梅厄总理今天说,埃及和以色列军官十七年来第一次谈话是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她认为更多的面对面接触是十分可能的。 她又说,“但是要说这将直接迅速导致和平,我还不能这样说,这是人们开始谈话的开端。” 她说,“这是我们建议的。我们很高兴这个建议已被接受……气氛是良好的。今后会见是可能的,我认为是真正可能的。” 记者问她,以色列是否会在俘虏问题解决以前开始和谈,她回答说:“不论是否会举行和平谈判,我们都不想提出条件,国际法和国际公约都不仅仅是为以色列制订的。” 关于和谈,梅厄夫人说,“就何时何地而言,每一个时刻都是开始和谈的好时刻,世界上每一个地方都是会晤的好地方。在谁的主持下呢?我们将听取意见,我们将作出决定,我认为就这而言,不会有任何麻烦……” 梅厄夫人说,“我不认为谈判——如果谈判开始,我希望会这样——将是同两方(埃及和叙利亚)进行的。就我们而言,这也无所谓。” 总理是在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中对记者发表谈话时说这番话的。 【法新社特拉维夫十月二十八日电】梅厄总理今天不同意尼克松总统的这种看法:中东实现持久和平的希望是二十年来最好的。她指责苏联“象准备一九六七年战争一样准备这场战争。不然的话,别人怎能在几乎战争开始数小时内得到空运和航运物资?”
第 4 版
1. 共同社报道:《惠特拉姆总理来日,参加第二次日澳部长会议》:《以本国资本开发能源——澳表明严厉态度》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六日电】题:惠特拉姆总理来日,参加第二次日澳部长会议 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作为日本政府的贵宾,于二十六日上午八时乘专机到达日本。田中首相、大平外相等人前往机场欢迎。 惠特拉姆总理是第一次来日本,将在日本逗留到三十一日。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月二十七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田中和惠特拉姆会谈取得一致意见:争取缔结友好通商条约,使日澳关系紧密化》,摘要如下: 二十六日田中首相和澳大利亚总理兼外相惠特拉姆,就经济关系的紧密化和能源问题进行了会谈。 会谈的结果,达成如下两点协议: 一、为了进一步使日澳两国之间的关系紧密化,研究缔结“友好通商条约”,以代替通商航海条约; 二、为了长期稳定地购买澳大利亚产的食肉,研究有我国资本参加的开发进口制度。 关于通商航海条约的缔结,惠特拉姆说,“在澳大利亚政府内部有强烈的反对”,但另一方面又说,“为了使日澳关系进一步稳定,有必要以条约作为基础”。 田中首相对此表示赞成。 外务省估计,缔结“友好通商条约”的可能性很大。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九日电】题:部长委员会全体会议开幕,以本国资本开发能源——澳大利亚表明严厉态度 第二次日澳部长委员会会议二十九日在东京霞关的外务省国际会议厅举行。继上午九点半开始的开幕式之后,大平外相和惠特拉姆总理兼外长分别代表本国发表了一般政策演说。而后,就“国内外经济金融问题”、“向澳大利亚投资问题”和“澳大利亚的能源”等进行了讨论。 在上午的讨论过程中,日本方面表示了以下愿望:“似乎澳大利亚有限制外国资本的动向,不过,日本并不想控制澳大利亚企业,而是以同当地资本进行合作为基本方针。”(爱知藏相语) “日本对澳大利亚的投资额为两亿六千七百万美元,并不多。而且采取着考虑相互利益的合办形式。希望澳大利亚政府对外国企业采取的提高投资金额寄存率的措施只是短期的。”(中曾根通产相语) 对此,惠特拉姆总理兼外长说:“澳大利亚的对外资政策和资源政策并不是为了排除外国,而是以优先本国利益作为根本。” 而后,澳大利亚方面又就开发能源问题强调,澳大利亚资本要确保占百分之百的比例。 特别是关于原油、天然气、铀和原料煤,澳大利亚方面强调要拥有百分之百的资本。对此,日本方面想弄清这个原则是不是把从探矿阶段到开发和占有都包括在内。决定在二十九日下午的第二次全体会议和部长间的个别会谈中弄清楚这一点。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九日电】日澳两国政府在二十九日的第二次日澳部长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就确立以粮食和能源为基轴的两国经济体制问题达成了协议。 这一天取得一致意见的是,为了谋求资源和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要就资源问题、农林水产品问题进行事务性协商。在最后一天即三十日,预料将就确认关于缔结友好通商条约的意向和促进联合开发巴布亚和新几内亚问题达成协议。 但是,二十九日澳大利亚方面所表明的惠特拉姆工党政权的资源政策在对外供应方面提出了相当严格的原则,已不容许日本方面抱有象过去那样的天真的期望。 在全体会议上,矿物和能源部长康纳说明了澳大利亚的十条新能源政策。其内容极为阴沉,如:(一)重视国益;(二)加强政府监督权限;(三)限制出口国内缺乏的资源;(四)对外国资本的控制进行限制等。 中曾根通产相特别要求就开发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的天然气问题进行说明。 然而,澳大利亚方面虽表示“也愿意就同日本有关的项目进行研究”,但却声明说,“该大陆架的探矿只进行三分之一。特别是天然气要优先满足国内需要”。所以,前途并不光明。因为澳大利亚方面就同天然气、石油、铀和原料煤等能源直接有关的资源,表明以百分之百由澳大利亚投资为原则,这是一个先发制人的原则。所以,日本方面不能再抱有希望。但是,关于其它矿物资源,却表示出比较灵活的姿态。
2. 澳官员谈惠特拉姆访华
【美联社堪培拉十月二十三日电】预料高夫·惠特拉姆总理在十月三十一日到北京期间将建议同中国进行文化、科学交流和互派学生。 惠特拉姆打算在一系列私下会谈中同中国总理周恩来讨论这件事。 预料他还要告诉周,澳大利亚希望中国和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缓和下来,但是澳大利亚将奉行中立政策。 外交部官员今天透露了这几点情况。
3. 日报报道:《日航公司将放弃台湾路线;改为由子公司经营的地方线》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十月二十八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日航公司将放弃台湾路线;把台湾路线改为由子公司经营的“地方线”》,摘要如下: 二十七日,日本政府确定了日中航空协定的最后方案。这一方案,是经外务省和运输省调整后确定的。方案的内容如下:根据日中联合声明中关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原则:一、日本航空公司放弃现在的台湾路线,把该路线改为由另外的公司经营的“地方线”;二、让中国飞机使用成田机场,让台湾飞机使用羽田机场,在成田机场建成以前,调整羽田机场的飞机起降时间表,以避免双方飞机相遇;三、机体上的旗子问题,日本只承认标记着五星红旗的飞机为中国飞机,对于台湾飞机上的“旗子”和“中华航空”的名称,不特别要求改换。 日本政府经过慎重的研究后,作出了如下判断:一、对于摘掉台湾“旗子”问题,台湾方面表现了强烈的抵抗。在自民党中也有人对于单方面地牺牲日台路线来签订日中航空协定,表示了强烈反对;二、日中航空协定需要国会的批准,如果无视自民党内的空气,就无法得到国会的批准。 据传,中国方面依然拘泥于“旗子”问题。但是,外务省人士说,上述方案是日本“最大限度的让步”。大平外相将带着这一方案,早则在十一月份访问中国,并争取缔结日中航空协定。 中国方面对日本方案作何反应,值得注目。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十月二十八日报道: 政府人士称,日中航空协定的谈判,进展困难。中国方面坚持主张取消台湾飞机的“旗子”和改变“中华航空”的名称,对此台湾方面坚决反对,年内难以找到解决台湾航线的对策;希望中国方面提出新的方案。但是,目前看不出中国方面会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协定条文的交涉尚有很多问题,估计航空协定的谈判拖到明年的可能性增加了。 政府虽然希望早日缔结日中航空协定,但取消蒋旗等办法碰了壁,采取把中国飞机和台湾飞机分开机场的方式也难以行得通,正在为提出解决办法而苦虑。 关于协定条文的交涉,也只是把可以互相飞往东京—北京定下来,其它的大阪—上海、福冈—广州航线,以及以远权等重要问题,几乎均无进展。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三日电】运输大臣新谷寅三郎今天说,日本现在正在探问中国对缔结一项双边民航协定的最后计划。 新谷对记者说,这项探问情况的工作正在通过日本驻北京大使馆进行。 他说,外务相大平正芳一旦相信日中当前关于拟议中的航空协定会谈中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将得到解决时,他就立即去北京访问。
4. 日报报道:《熊猫大使来日一年》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月二十七日刊登一则消息,题目是《熊猫大使来日一年》,摘要如下: 作为中国的“亲善大使”于去年秋季来到东京上野动物园的大熊猫,到二十八日即将一周年了。从去年十一月五日第一次公开展览以来,在这一年期间,观众达到三百五十三万人。而现在熊猫大受欢迎的气氛仍然未艾。三人中有一人观看了熊猫从去年十一月五日第一次公开展览以来,一年中的观众数为三百五十三万人,从东京都民的比率来看,在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观看了熊猫。因为熊猫实行“一周二日休息制”,所以平均一天就有一万四千六百个观众。观众最多的时候,需要等三个小时才能看三十秒钟。再加上人场有限制,因此,即使来到动物园也不能看到熊猫的所谓“遗憾者”达到四百五十万人。四千封贺信熊猫收到来自全国各县的熊猫爱好者的四千封贺信。看来大部分是三至五岁的孩子们来的。收信地址令人注目的都写着“东京都熊猫收”。代表性的内容是:“请你等一等,我将去看望你”,“请你到我家来玩”。以熊猫命名的商店有三十多家以东京上野、浅草地区的中小企业的经理,町内的会长为中心,成立了“爱护熊猫之会”,并于二十九日到中国去感谢中国人民赠送熊猫。另一方面,不仅限于商标、玩具店和针织品等,用熊猫命名的商店,单是东京就有三十多家。 【共同社东京十月二十七日电】中国驻日本的“动物大使”——一对熊猫到二十八日将度过它们到达日本的第一个周年。 “兰兰”和“康康”在一座极其豪华的有空气调节的房子里过着舒适的生活。它们的菜单有牛奶、鸡蛋、水果和它们喜爱的食品——甘蔗和竹叶。 在过去一年中,“兰兰”和“康康”的体重分别从八十八和五十公斤增加到一百零二和九十公斤。 动物园的负责人说,明年春季将使它们交配。
5. 蒋介石蒋经国分别接见去台活动的佐藤夫人
【中央社台北十月十九日电】日本前首相佐藤荣作的夫人佐藤宽子女士今天下午从东京坐日航班机飞抵台北,将为明天下午在台北举行的“川端康成文艺生涯展览”剪彩。 【本刊讯】蒋帮《联合报》二十二日刊登一则消息,摘要如下: 据总统府资政张群说,蒋总统昨天下午在官邸接见了前日本首相佐藤荣作的夫人。 佐藤夫人带着她先生致蒋总统的亲笔信,由张群资政陪同,到总统官邸晋谒总统。 本来在佐藤夫人的访华日程中,安排好昨天下午和蒋夫人见面,但是据接待人员说,因为蒋夫人的姐姐孔祥熙夫人(宋蔼龄)病逝美国,她心情沉痛,所以不能见客。 行政院院长蒋经国,昨天也在官邸接待佐藤夫人。 【中央社台北十月二十二日电】为中日关系奔走尽力了六十年的张群先生在与佐藤荣作夫人、川端康成夫人和日本文化界人士的一次餐叙中很精辟地剖析中日文化,也无限感慨地抚今忆往。 张群回想在大正七年他在东京访问的时候,大隈伯爵的座旁,放着一尊佛,一手抚着膝,一手执着杖,大隈与张群谈到治天下之道,他说:中国周朝的文王,是王道,武王是霸道,成王则是王霸并行,大隈指着佛像告诉张群,这尊佛像一手抚膝表示慈悲,那一手执杖,是表示棒喝,这就是王霸并行之道。事后,张群回想大隈伯爵的这段话,深深感到无论王道、霸道,或王霸并行,都离不开“仁道”,“仁道”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正所谓‘‘惟仁人能爱人,能恶人”。就佛教说,有慈悲也有棒喝,而棒喝正是发自慈悲的动机。 【中央社台北十月二十二日电】佐藤荣作夫人和川端康成夫人,今晚带着欣慰和感激,向她们的老朋友何应钦将军、张群资政等揖别,返回日本。
6. 岸信介抵台湾活动
【中央社台北十月二十八日电】日本前首相岸信介,今天下午经马尼拉抵达台北,专程来华祝贺蒋总统华诞。他在台北国际机场与中国新闻界晤面时表示:由于大多数日本国民希望维持与中华民国的友好关系,因此,他相信两国民间的友好关系,将会继续增强。岸信介是代表日本参加联合国人口问题调查团,分别访问印度、泰国、印尼及菲律宾后,于返日途中专程来华访问。他将与明天从东京抵达台北的日本前众议院议长石井光次郎夫妇、前驻华大使井口贞夫等二十二人,于三十一日到总统府,向蒋总统签名祝寿,并将分别拜会中国政府各首长,预定十一月一日返东京。
7. 宋蔼龄在美病死
【中央社纽约十月十九日电】孔祥熙夫人(宋蔼龄)于今日下午六时,在纽约病逝,男女公子四人随侍在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