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10-06
第 1 版
1. 外电外报评乔冠华在联大的发言
【南通社北京十月三日电】在北京的外国观察家对于中国出席联大代表团团长、中国副外长乔冠华的发言感到兴趣。产生这种兴趣出于两个基本原因。第一个是,这个发言是在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之后不久作的,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发言是中国对外政策纲领和中国当前在国际方面全力注意的问题的最权威的反映。产生这种兴趣的第二个原因是,以比较简明的方式阐明了中国对世界局势的整个看法。 这些观察家指出,中国当前的基本担心之一是苏美搞协定的活动,受到特别尖锐抨击的是苏美关于防止核战争的协定,发言中把它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两个国家如何自认为有权决定他国的命运。 中国通过抨击苏美搞协定的活动,富有外交手腕地、巧妙地、不使人感到咄咄逼人地——这是这里的估价——向发展中国家阐明了它自己的意见,并告诫它们,存在着发生世界大战、特别是局部战争的危险。 在此刻阐明中国的整个立场(其中也阐明了关于世界危机的全部温床的立场)之所以特别值得注意,还因为,据获悉,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将于几周后前来北京。据信,苏联副外长伊利切夫(诚然,他仅仅是谈判边界问题和其他问题的代表团团长)不久也将回到北京。 【美联社联合国十月三日电】中国人指责美苏和缓是为了掩盖一场“拼命争取核优势,拼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乔的政策演说是在本届大会由一个大国对其他大国进行的第一次攻击。 在国务卿基辛格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上周在大会发表的政策演说中,他们都避免直接攻击中国和进行相互攻击,他们欢呼大国意见一致的方面在逐渐增加。 【本刊讯】美《纽约邮报》十月三日刊登了迈克尔·伯林写的一篇评论,题目是《中国攻击核协定》,摘要如下: 中国已警告联合国说,今年五月签订的尼克松—勃列日涅夫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意味着,这两个超级大国已经商定,“他们可以任意干涉所有国家之间的关系”。 北京的副外长乔冠华昨晚向联合国大会所作的发言招致苏联怒气冲冲地作出答复,并使美国在烦恼之余发出了怨言。 据联合国研究中国问题的西方专家们说,除了一开头的攻击以外,中国的这篇发言的大部分都比通常温和,在提到裁军、欧洲安全和其他问题时,从政治上来说,是比较周到的。 但是,对尼克松—勃列日涅夫协定的攻击却足以使苏联代表团的第三号人物瓦西里·萨夫隆楚克大使从他的座位上站起来进行答复,他的答复援引了勃列日涅夫主席的话,指责中国人提出了“荒唐的说法”、“歪曲真相”和“使联合国不去认真讨论问题”。他说,俄国人是主张和平的,这导致了“国际紧张局势的明显的缓和,而这种缓和受到了除一个发言人以外的所有发言人的欢迎”。 美国大使约翰·斯卡利指出,乔“似乎更多地是攻击苏联人”,但是他承认,“当乔快要结束发言的时候”,他“曾有一刹那不禁想给予答复”。 斯卡利说:“当他谈到我们实现核和平的努力,说美苏似乎正在联合起来对付世界其他地方的时候,中国人是知道我们并没有从事这种作法的。”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十月三日刊登该报外事记者安东尼·阿斯特拉汉从联合国发出的一篇报道,标题是《北京指责莫斯科企图瓦解西欧》,摘要如下: 中国今天指责苏联企图瓦解西欧。 乔冠华在联大发言中怀疑是否真正走向缓和,并批评了美国。但是他把他最强烈的措词用在苏联人身上,使苏联人成为在他称之为拼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比美国人更坏的恶棍。 乔谈到某些欧洲国家在欧安会上抵制两个“超级大国”的情况,他的攻击明显地针对苏联。 乔在两个地方说到美国政府比苏联政府坦率——指出防止核战争协定是毫无用处的,并所谓地承认“在两霸争夺中,军费不能削减”。 乔还在他的发言中用了很长一段表示支持拉丁美洲和其他国家要求二百浬海洋权的斗争。美国和苏联都主张领海窄一些。但是乔只援引了苏联人的话。
2. 共同社报道:《担心对日苏会谈产生影响,政府对乔演说表现出复杂心情》
【共同社东京十月三日电】题:担心对日苏会谈产生影响——政府对乔演说表现出复杂的心情 中国的副外长乔冠华二日在联大发表的一般性演说中说「苏联应该对归还北方领土表现出诚意」。正因为当前处在日苏首脑会谈的前夕,这番话引起了巨大反响。政府认为这一讲话是中国对日本的「支援射击」,但是,担心以中苏对立为背景的这一讲话会对八日开始的日苏首脑会谈产生不少影响,因此心情很复杂。 外务省人士三日下午说这番讲话「是出于中国的好意」。 这位人士还暗示说,这番讲话意味着中国方面对即将就「领土」问题同苏联谈判的田中首相给予「支援.。 」 但是,这位人士讲了许多极为含蓄的话,如说中国事前没有通知,面临着日苏首脑会谈有难办的问题;等等。 关于中国就归还北方领土对苏联提出的批评,中国总理周恩来早在八月举行的中共十大上作的政治报告中就谈到过。 乔的讲话重申了这一态度。从时间上来说,当前正好是以「领土问题」为中心的日苏首脑会谈开始的前夕,所以担心其结果会成为不喜欢日苏接近的中国采取的一个牵制性的措施,而且这还不符合政府想把「领土问题」作为两国间的问题来处理的意思,事实上可能会造成导致中苏对立的后果。
3. 英国《泰晤士报》电讯:《基辛格博士本月访问北京》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十月四日刊登发自北京的一则电讯,题为《基辛格博士本月访问北京》,摘要如下: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将于十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访问中国。 此间人士认为,这一访问证实中国仍然在奉行同美国和解与合作的政策,尽管在台湾、柬埔寨和朝鲜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困难。 基辛格将是第一次以国务卿的身份来到这里,预料他将同中国领导人彻底地研究这些问题。此外,他还很可能确告他们说,实行美苏关系和缓并不一定要牺牲中国的安全利益。这是乔冠华昨天在联大的发言中所表示的主要担心。 基辛格博士可能还同中国领导人讨论美国对苏联在欧洲和亚洲的意图的看法。对于苏联在这些地区的意图,北京是感到很大不安的——在阿富汗发生政变和苏联重新施加压力,要求搁置中苏争端而不解决边界冲突问题之后尤其是这样。 【法新社北京十月三日电】(记者:罗曼斯基)预料周先生将设法要基辛格先生就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六月举行的“最高级”会议的结果的重要意义作出澄清。 中美接近的基石是一九七二年二月公报中的一句话,即两国都不为它们自己或别国在亚洲和太平洋谋求霸权。在这一方面,周恩来先生肯定将对基辛格博士就他所提成立一个包括日本在内的新的西方联盟的宏伟计划而对日本所抱的意图感兴趣。 至于中美关系本身,如果含糊之点得到澄清,看来两国关系是会取得相当进展的——特别是在贸易方面——即便在台湾问题上并没有采取新的步骤;在台湾问题上,看来北京显示了耐心。
4. 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基辛格接受访问印度的邀请
【印报托华盛顿十月四日电】新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将访问印度,访问日期将在适当时候宣布。 印度外交部长斯瓦兰 ·辛格昨天同基辛格博士会谈时曾邀请他访问印度。 基辛格博士接受了邀请。昨天他们在华盛顿的会谈是应基辛格博士的要求举行的。 【印报托华盛顿十月四日电】在印度外交部长斯瓦兰·辛格和新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昨天在这里举行高级会谈的过程中,美国方面承认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军事力量上不可能对等。 力量对等问题是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在最近访问美国期间对记者谈话中提出的。据说这个问题在昨天的会谈中占重要地位。斯瓦兰·辛格要求(基辛格)澄清美国对力量对等问题以及对巴基斯坦的军火援助问题的政策。 基辛格博士向他保证,美国向来承认印度的防务需要比巴基斯坦的防务需要大得多。基辛格还对他说,美国政府从没有支持过印巴两国要拥有同等军事力量的主张。 关于向巴基斯坦供应武器的问题,美国方面重申了早先的保证:它目前的政策是把武器供应严格限制在仅仅提供非致命性武器和已提供的装备的零件,这一政策“没有改变”。会谈中还提出了尼克松政府在布托总理访问后决定给巴基斯坦六架“休伊式”直升飞机的问题。这些直升飞机是在越南战争中用来运输军队和枪炮的。美国方面对斯瓦兰·辛格说,这些是“非武装”直升飞机,不属于“致命性武器”的范围。把这些直升飞机给巴基斯坦是为了对付由于空前的水灾情况造成的救灾和其他工作。
5. 日报评论:《苏联总书记下月将访问印度》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十月三日刊登一条评论,题目是《苏联总书记下月将访问印度》,摘要如下: 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自从担任总书记以来,第一次访问亚洲。这意味着以亚洲集体安全构想为重点的苏联的亚洲政策开始动起来了。 苏联在中国西南边境地区,影响在增大。 可以说,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访印。是把这一影响力的增大作为背景来进行的,苏联将把印度作为桥头堡,进一步向亚洲扩张。苏联的亚洲集体安全构想,是把亚洲次大陆的正常化作为典型,从这一点来看,这次访问,将同印度就亚洲集体安全构想问题,周密地交换意见。 这次的访问表明,苏联的亚洲政策,把印度与日本并列,作为另一支柱,已经动了起来。 【本刊讯】印度《印度斯坦旗报》九月二十九日报道: 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访问印度期间在会谈中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一)印度的防务需要。(二)亚洲集体防御安排。(三)亚洲和苏联的中国问题。(四)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五)进一步巩固印苏经济文化关系。
第 2 版
1. 西德《南德意志报》评美苏限制战略武器第二阶段会谈《在日内瓦苦闷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谈判》
【本刊讯】西德《南德意志报》九月二十五日刊登了一篇克里斯蒂安·波蒂卡的评论,题为《在日内瓦苦闷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日常谈判》,全文如下: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很少象今天在日内瓦恢复关于限制火箭装备谈判时那样不被公众所注意。观察家们在超级大国之间的监督军备谈判开始时——追溯到一九六九年——还为每次谈判编了号。在第六次会谈后,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却在一九七二年五月通过他们在莫斯科的单独行动表明,限制核军备竞赛的真正决定是由最高一级作出的,并且是越过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专家作出的。当时关于限制防御性导弹的协定以及关于限制进攻性远程导弹的协定总则,是向核军备监督迈出的第一步,这些协定也表明,限制战略武器可能是一件何等长期和艰巨的事情。 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今年夏天关于核问题的第二次首脑会晤,有把上述这种清醒的印象抹去之势。那种庄严的但没有内容和没有结果的防止核战争协定,无疑对于火箭装备的实践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这项条约要表示缓和的意愿,它没有制止住火箭军备的发展。现在,美国和苏联专家在其日内瓦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苦闷的日月里,必须联系到一九七二年的“誓约”和迄今为止的许多次会谈,如果他们想接近共同目标的话。从理论上说,双方都想降低军备费用并保持核均势。实际上,这是很困难的,因为两个对手对于足够的核报复力量各自有着自己的设想。长期来看,华盛顿和莫斯科可能同样真心地要努力削减火箭力量,但短时期内,双方都把自己的火箭力量看成是任何缓和政策的必不可少的再保险。此外,双方在火箭方面的决策人正根据不同的方案工作着,这也给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带来了困难。这使力量的均衡变得复杂了,并且意味着,将永远存在着一方占另一方上风的任何核领域。 在反导弹的问题上,限制战略会谈的伙伴们的想法甚至肯定会有分歧。美国人利用一九七二年协定的最高限额来“捍卫”他们的反击能力,也就是他们的进攻性导弹,而苏联人在试图用他们的反导弹系统来保卫其居民和指挥中心莫斯科。但如果现在这两个系统中的一个取得了质量和技术上的突破而拥有“完美的”防卫能力的话,那么费尽苦心才建立起来的平衡,将会再一次遭到严重的破坏,而一个新的军备竞赛的阶段则又要开始了。迄今为止在对导弹计算的问题上,对彼此本来很难比较的东西进行一视同仁的比较,比方说,苏联在超大型的进攻导弹的数量和爆炸力方面的优势,被认为通过美国人在导弹方面“精湛”的技术而得到了平衡——特别是通过其在多弹头方面的垄断地位,即是说通过美国人使其导弹弹头各自发射到不同的目标的能力。苏联则发疯似地在努力缩短在这方面的差距。 在核军备竞赛方面的另一些热门是用来掩护越来越重要的携带导弹的核潜艇的猎潜艇,但也还有双方重又“感兴趣的”战略轰炸机。双方都计划建造远程轰炸机的例子说明了迄今所达成的限制战略武器协议所存在的又一个弱点,即凡未明确限制的东西,在导弹军备中都允许存在。既然远程轰炸机不是火箭,那么这样一种已经淘汰了的第一代运载武器就又在死灰复燃了。潜在的毁灭系统的类型的扩大,使处在两条战线上斗争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专家们感到束手无策:他们既要使对方作出让步,又要从自己一方的军备计划制订者那里争得谈判建议,并且还要说服他们放弃今后的项目。 日内瓦专家们的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作为对核军备实行更进一步监督的前提来说,仍然是重要的。但只要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不在各自政治领导的支持下,在制订条约工作上走到总的军备发展的前面去,并且把新的发展扼死在萌芽状态的话,那么这两个超级大国就一直要受到这样的谴责,即它们只是把限制战略武器的会谈当作一个幌子,而实际上则在大肆继续扩充军备。在缓和减少的现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专家们要从他们的首都得到签订大胆的协定和作出明智的让步的巨大的推动力,看来是不太可能的。
2. 希思会晤苏驻英大使
【法新社伦敦十月三日电】根据苏联大使隆科夫的要求,他今天在这里与希思首相进行了会晤。 没有公开宣布希思与隆科夫会谈的实质,但是观察家们认为,这次会晤是在英国于一九七一年九月驱逐了一百多名苏联外交官从而关系紧张了一段时间之后,英苏关系的逐渐解冻的一个进一步的迹象。
3. 法新社报道:《蓬皮杜----利昂纳会谈》
【法新社巴黎十月二日电】题:蓬皮杜—利昂纳会谈 法国消息灵通人士在蓬皮杜总统和利昂纳总统会谈之后说,他们的会谈使双方得以看出在欧洲建设问题上的观点一致,并使双方对于九国在哥本哈根意识到欧洲的一致性以及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欧洲的决心感到特别高兴。 所谈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欧洲建设。法国总统提到他在上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关于举行最高级会晤,以便对开展九国间的政治合作作出贡献的建议。他又说,法国不能单独行动,而是准备进行这方面的任何讨论。 ——欧洲同美国的关系。双方都同意在平等的基础上与美国对话。人们表示渴望帮助美国政府不致被某些政治倾向所压倒,特别是不要走向孤立主义。法国方面强调指出,人们可以同美国讨论任何事情,但要小心翼翼地不要表现出欧洲和欧洲的命运可能取决于任何外部的意志。 ——欧洲同东方国家的关系。法国方面和意大利方面都赞成缓和与合作,这并不是说不再保持警惕了。应该审慎地进行,同时要小心地研究各种可能的后果。意大利方面特别强调人员交往自由和思想交流自由问题的重要性。 ——地中海。两国都关心地中海,它们是地中海的沿岸国。会谈中,根据所谈问题不同,自始至终都表现出这种关心。对于欧洲问题,双方一致认为,在把共同体扩大来包括北欧三国之后,应该向南欧扩大来使共同体重新平衡。关于安全问题,两国指出,地中海已变成一个危险地区,它要求沿岸国予以特别的注意。 ——两国外交部长若贝尔和莫罗主要是讨论双边问题。双方一致同意加强两国间的工业合作。 【路透社巴黎十月三日电】意大利总统利昂纳和法国总统蓬皮杜一致认为,共同市场的国家应该设法克服美国显然想要脱离欧洲的趋势。 这项一致意见是在两国总统于昨天举行扩大会议,以结束二天的会谈时达成的。 他们还讨论了同苏联以及东欧的关系问题,并一致认为在执行缓和政策时要保持警惕性。 【法新社巴黎十月二日电】意大利总统正式访问法国期间举行的法—意政治会谈,已于星期二结束。 利昂纳和蓬皮杜十七点在爱丽舍宫恢复了密谈,于傍晚结束,两国外长若贝尔和莫罗参加。
4. 德通社报道:德统一社会党举行十中全会
【德通社柏林十月二日电】星期二——一九七三年十月二日——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举行第十次会议。 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埃里希·昂纳克同志谈了第一项议程规定的“干部问题”。中央委员会一致通过了所提出的建议。 中央委员会一致选举中央委员海因茨·霍夫曼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魏尔纳·费尔弗同志、约阿希姆·赫尔曼同志、英格·朗格同志(女)、康拉德·瑙曼同志以及格哈德·许雷尔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候补委员。 按照部长会议主席团成员、部长和物价局局长瓦尔特·哈尔布里特同志的希望,免去他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 霍斯特·多卢斯、魏尔纳·克罗利科夫斯基同志和英格·朗格同志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书记。 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京特·米塔格同志由于被任命担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的职务,不再任中央委员会书记的职务。 第二项议程是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书记诺登同志作政治局报告。第三项议程是中央委员、建筑部长容克尔同志作一九七六——一九九○年的住房建设计划的报告。 经过讨论,中央委员会批准了政治局报告和一九七六——一九九○年的住房建设计划的报告。 【德通社柏林十月三日电】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议院今天召开了第十次会议。 根据十月二日举行的德国统一社会党第十次中央全会的建议,担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多年的斯多夫被人民议院选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原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霍斯特·辛德曼,被选为部长会议主席。
5. 舒尔茨离莫斯科前谈美苏贸易问题
【美联社莫斯科十月三日电】(记者:布罗宁)美国财政部长舒尔茨在未能打破威胁苏美贸易关系的僵局之后于三日离开莫斯科。 关于克里姆林宫对苏联犹太人的政策有什么变化,总统的这位主要经济顾问没有什么可汇报的,而这个问题是阻碍美国国会贸易立法的“根源”。 舒尔茨结束在这里的三天访问时在记者招待会上讲话时再次肯定,他和共产党首脑勃列日涅夫和总理柯西金会晤时,他是处于守势。 舒尔茨说,他在同苏联领导人会谈时,“在解释、在试图使(对方)了解我们国会成员感到烦恼的事情时”,“提出了”犹太人问题。 当问到,他是否可以谈谈,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有没有向他说过一些话使他有理由指望移民更自由化,舒尔茨回答说: “嗯,我能观察到一些事情。你们可以看到,去年比前几年在允许移民方面放宽了许多。” “因此有人往外流了。那是目的。那是杰克逊议员和他的支持者关心的事情。” 去年,允许三万三千多一点苏联犹太人到以色列去。一九七三年的比率是,每月约两千五百名移民。杰克逊的支持者所要求的看来是一个保证,保证犹太人和苏联人几乎不费什么劲和花最小限度的费用就能移居外国,以及一个条款,如果苏联限制出国签证,他们的贸易将受到损失。 【法新社莫斯科十月三日电】美国财政部长舒尔茨今天暗示,他已发现了“一些证据”证明,莫斯科已放松了它在苏联犹太人移居问题上的立场。 舒尔茨在同苏联领导人会谈三天之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讲话时说:“我注意到,所给予的移居许可证的数目多起来了。” 舒尔茨认为,签订已有一年之久的苏美贸易协定可能在明年二月或春季获得国会的批准。 他在评论他同勃列日涅夫的两小时会晤时说,他没有携带尼克松总统的书面信件,但是表示了美国总统的看法:给予最惠国条款应该写入贸易协定或一项单独的文件。 他说,“我认为同勃列日涅夫的会谈富有建设性,非常有用。” 这位财政部长说,他同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讨论了苏美经济贸易关系。他说,他们还讨论了在内罗毕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会议的结果和目前的世界经济趋向,并讨论了美国对苏联产品征收的歧视性赋税。 舒尔茨说,所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同美国给苏联贷款有关的问题。他说,由政府支持的美国进出口银行迄今提供的三亿三千七百万美元是“一笔比较小的”数目。 他还说,苏美贸易今年大大增加了。他说,“在一九七三年的头七个月中,进出口贸易总额大约为九亿美元……超过了过去两年的美苏贸易总额。”他说,苏美有来有往的贸易“今年可能达到大约十五亿美元”。
6. 塔斯社报道《苏联政府的复信》
【塔斯社莫斯科十月三日电】题:苏联政府的复信 苏联政府重申它愿意“承担义务,尊重不仅包括整个整个大洲或者大片地区,而且也包括有限制的国家集团甚至是个别国家在内的无核区的地位,如果其他核大国也将承担这种义务的话”。 苏联政府这个声明,是在答复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组织大会关于要苏联在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上签字的呼吁的复信中提到的。 复信说,“无疑,拉丁美洲国家领土如果变成一个完全没有核武器的地区,就会成为加强拉丁美洲和全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苏联考虑到墨西哥关于使其领土成为无核区的决定,表示愿意尊重这种地位,这要其他核大国也承担这种义务。
第 3 版
1. 田中抵西德访问并同西德企业家举行会谈
【合众国际社德国杜塞尔多夫十月三日电】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今天到达他的欧洲之行的第三站 ——西德。他马上与代表富有的鲁尔区的企业家们进行了会谈。 日本驻波恩的大使馆发言人说,田中今天早些时候结束了他对英国的访问,他留出了他在西德的第一天专门与杜塞尔多夫的企业家们进行会谈。 西德政府人士说,田中在西德所要谈的主要问题将是贸易、经济、世界货币问题以及日本所寻求的它与欧洲共同市场和美国之间的三角特殊关系问题。政府人士说,田中在他关于改善日本与共同市场的关系的想法上将会从西德官员那里听到同情的意见。 【路透社杜塞尔多夫十月三日电】日本首相在同二十二名工业家进行会谈之前发表了讲话。他赞扬了他们两国之间传统的密切合作和波恩的“十分开放的”贸易政策。 工业界人士说,田中先生大概会提出由日本、西德和美国在西伯利亚秋明地区的苏联油田进行联合开发的可能性问题。 【德新社杜塞尔多夫十月三日电】西德工业联合会主席京特·佐尔今天对正在访问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说,德国工业界对日本强大的扩张主义的经济运动感到担心。 他是在这里在由田中率领的日本代表团同西德著名的工业代表及联邦共和国经济和外交部的官员之间举行的为时两小时的会谈中这样说的。 佐尔说,“联邦共和国的某些工业部门抱怨日本的大举出口进军,并要求采取保护性措施。”佐尔在一篇简短的开场白中强调了德国和日本经济面临的诸如通货膨胀、货币不稳定、社会改革和环境等这样一些类似的问题。 他说,自由地进入世界市场是至为重要的,因此,要作出双边的努力以均衡彼此利益和在国际领域来同美国达成共同的谅解。参加今天会谈的人士说,西德工业联合会的代表特别批评了日本企图通过在德国市场进行活动来补偿国内经济方面的困难的做法。人们怀着不安心情注视着日本在德国市场进行的越来越大的竞争。
2. 西德报纸评田中欧洲之行
【德新社汉堡十月三日电】保守的《法兰克福汇报》认为,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目前在波恩的访问表明,日本越来越关心世界政治。 东西方问题专家阿贝格在这家西德报纸上写道:“田中的世界之行决不只是为了转移对(日本)内部问题的注意。它标志着日本政策的一个转折点。 “田中不仅仅是为了对这些地方的情况和意见获得更好的了解而来,他希望表达和说明日本的观点。” “最近几年,一般的兴趣都十分多地集中在中国。如今是让人想到有两个亚洲大国——中国和日本——的时候了。” 【德新处波恩十月三日电】题:评日本首相田中访问 《总汇报》:田中的考察旅行标志着日本外交的一个根本性的转折:这个日出之国开始把自己理解为新的世界大国并开始为担当这一角色作准备。
3. 日《东京新闻》评日英联合公报
【本刊讯】日《东京新闻》十月三日晚刊就日英联合公报发表短评,摘要如下: 过去,日英关系比日美关系疏远。这次田中首相访英的成果是,使日英关系大大地接近了。其象征就是决定了伊丽莎白女皇的访日。 联合声明中写上了相等于日美联合声明的词句:“(双方)为加强两国友好的纽带而努力”,这也说明(日英)两国间的接近。 田中首相的访英成果,比访法要多。这是因为英国(它在欧洲共同体中被认为是比较稳健的一派、开放性强)同日本(它生怕欧洲共同体实现闭关自守的团结)的利益之间具有共同点。 从联合声明的措词来看,(双方)对于“新大西洋宪章”构想未必取得了一致的意见。这是由于英国照顾了法国。法国对于上述构想持消极态度。 可以肯定,日英对于日美欧合作问题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今后,不仅日美关系,而且日美英三国关系将加强,这是肯定的。 在西欧各国中,对苏联采取最严峻态度的是英国。日本通过同英国进行协商,田中首相似乎巩固了他访苏的地位。联合声明写上了日英要合作开发北海石油,这也可以认为是对苏联的牵制。因为,苏联在开发秋明油田问题上态度不明确。通商中的最大问题,即汽车、电视机、摩托车等日本产品倾销英国的问题,在这次日英首脑会谈上没有得到解决。 从联合声明的字面上来看,给人一种印象:经济问题是会谈的中心。但,实际上政治问题占了会谈的一半以上的时间。据认为,特别是对苏问题,占了很多时间。
4. 美《华盛顿邮报》评美苏在波斯湾的争夺《俄国把十二架超音速轰炸机调到伊拉克》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十月二日刊登该报记者格特勒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俄国把十二架超音速喷气轰炸机调到伊拉克》,摘要如下: 据五角大楼高级官员说,苏联在过去几周内已把大约十二架图22超音速喷气轰炸机调到波斯湾的国家伊拉克去。 这个行动标志着俄国第一次给予任何国家以这种双引擎的时速九百英里的喷气机,这一行动已引起毗邻的伊朗和以色列两国政府的安定程度的关切。 这次调动飞机的行动,是各大国在这个盛产石油而且形势易于变化的波斯湾争夺势力的长期斗争的一部分。这种斗争近年来也在这个地区引起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俄国人最近向伊拉克和叙利亚(而不是埃及)运入了武器,美国则向伊朗、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出售了看来数量更多的武器。 五角大楼的官员们说,“最可靠的猜测”是,这种图22飞机(航程为一千四百英里)是要留驻在伊拉克的。但是他们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即这些飞机可能是进行一次长时间的“训练演习”的,不久将要离开。 这些喷气机比以前向阿拉伯国家提供的任何苏联飞机飞行速度都快,而且性能也要强。这些飞机调动的消息是由副国防部长克莱门茨上星期五首次透露的。 在被问到中东局势时,克莱门茨说,俄国人现在“已把过去伊拉克从未有过的超音速轰炸机调到伊拉克去”。 过去十八个月来,美国已向伊朗出售了价值约二十五亿美元的武器,而且现在还在谈判向该国出售美国的一些最先进的新式战斗机——F—14和F—15 ——的问题。 五角大楼的官员们普遍认为,这些俄国飞机到达那里,既是向伊朗和美国打招呼,让它们放慢向伊朗出售武器(其中包括近二百架F—4鬼怪式战斗轰炸机)的速度,也是苏联为改善它在波斯湾的地位而采取的一个行动。美国在波斯湾一带的朋友看来数目比较多,而且也比较可靠。 人们还认为,也许加紧向伊朗提供武器的行动促使伊拉克要求俄国人采取某种行动来增强他们的力量。 五角大楼人士说,没有可靠的消息说明这些飞机由谁驾驶。还有些人担心俄国人——而不是伊拉克人 ——将能保持对这些飞机的控制。这种飞机每架能装载大约一万二千磅炸弹。 对以色列人来说,图22飞机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够以比阿拉伯人拥有的任何飞机都要快得多的速度飞到以色列的目标去。 【美新处华盛顿十月二日电】国务院(金)十月二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伊拉克——金说,《华盛顿邮报》关于莫斯科在过去几周内已向伊拉克运去十二架图22超音速喷气式轰炸机的消息是“基本上正确的”。他对提问的记者们说:“我们在密切地注视着局势,但是目前我不会就这个问题发表任何其它意见。”
5. 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指出为苏联犹太人移居以提供方便就是支持以色列的侵略和扩张
【德新社开罗十月三日电】阿拉伯联盟今天要求其十八个成员国警告所有欧洲国家,支持犹太人移居以色列是“危险的”。 阿拉伯联盟在这里发表的一项声明说,为犹太人移居——特别是从苏联移居——以色列提供方便的任何行动,都等于是支持“以色列侵略和犹太复国主义的扩张主义”。 这项声明还说,这种行动无视“巴勒斯坦民族的合法的民族权利”。 【本刊讯】贝鲁特的《日报》十月二日刊登一篇题为《苏联犹太人及巴勒斯坦人的权利》的评论,摘要如下: 苏联犹太人以及东欧国家的犹太人的移居,将会使巴勒斯坦人民感到,强加于他们身上的国际上的不公正行为日益增多和继续不断。巴勒斯坦人不能理解苏联怎么会让苏联所有其他民族中的犹太人移居到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上去,虽然苏联若干次投票赞成联合国要求巴勒斯坦人返回他们自己的家园的决议。 苏联现在真正是受到了美国的压力以及内部犹太人的压力,但是苏联应当记在心,任何维护中东公正和平的解决办法都不能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 苏联肯定知道,以色列军事当局天天在迫使更多阿拉伯人离开他们在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的土地。 因此,苏联为什么不以停止强迫巴勒斯坦人迁移为犹太人移居的条件呢? 只有头脑简单的人们——当然不包括苏联在内 ——才不知道迫使巴勒斯坦人迁移之事,是发生在把犹太移民安置在他们所居住的地方之前。 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认为,他们的反对苏联犹太人移居的战争首先应当在苏联内部取胜。 苏联和东欧国家必须采取更加强烈的措施来限制移居,并使那些比苏联犹太人、波兰犹太人的条件更坏的巴勒斯坦人相信,这些国家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在他们的家园的权利的。
6. 联合国拒绝接管奥设立的苏犹太人转送站
【德新社联合国/维也纳十月三日电】联合国今天拒绝了奥地利总理克赖斯基的这个建议:这个世界机构应该管理奥地利为苏联的犹太人设立的唯一的转送站,以作为关闭由奥地利转送站的替代办法。 克赖斯基今天在联合国作出否定的反应以后说,将关闭这个转送站。 联合国是在克赖斯基的建议正式交给瓦尔德海姆秘书长以后予以拒绝的。 瓦尔德海姆和联合国负责难民事务的高级专员萨德鲁丁汗一致认为,接受对苏联的持有正式护照和有效签证的犹太移民的管理权将超过该难民委员会的权限。 【法新社维也纳十月三日电】克赖斯基总理今天在这里说,他宁愿辞职,也不让“任何人”迫使他重新考虑关于停止对来自苏联的成批的犹太移民给以行政便利的决定。 拒绝向“任何人”让步一事显然是回答尼克松总统今天早些时候的批评。 尼克松总统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不管是小国或大国的政府向国际恐怖分子的讹诈让步,我们都不能接受”。 克赖斯基关于他宁愿辞职也不被迫重新考虑的讲话是向一群犹太学生讲的。 【美联社维也纳十月二日电】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曾亲自要求奥地利总理克赖斯基改变关闭为来自苏联集团的犹太难民设立的舍瑙过境营地的决定而未获结果。 克赖斯基在他同梅厄夫人进行了九十分钟的会谈之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拒绝了她要开放这种过境营地的要求。 但是他宣布了一项奥地利的新的妥协方案,这个方案的目标是以后在联合国主持下重新开放这种营地。 克赖斯基说,他二日给在纽约的奥地利外长拍了电报,指示他提出建议,要求联合国负责难民事务的高级专员为这种营地负起责任。
第 4 版
1. 香港《中大学生报》载文:《访问牟润孙教授》
【本刊讯】香港《中大学生报》一九七三年四月份一期以《访问牟润孙教授》为题,发表一篇谈话记录,全文如下: 王浩先生最近从内地回来后,发表了一篇感想式的文章《回国参观的几点感想》,引起海外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一方面为了表示我们对中国前途的关怀,另一方面也为了明了老师对知识分子态度的意见,因而特别请教了唐君毅先生、徐复观先生和牟润孙先生,并征得诸位老师的同意,允许我们把访问的内容刊登出来。 问:牟先生,我们知道去年你曾经到过内地,你可否就你在内地所见到的,谈谈你跟王浩先生的观点有何异同之处? 答:王浩先生的《回国参观的几点感想》这篇文章,我很赞同。我去年虽然到内地去过,可是我看得没有他那么清楚和细密。有的我看见了,我却没有说出来,比方说兵的问题,就给了我一个很深刻的印象。过去,至少从宋朝起,中国有一句话:“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所以人人都不愿意去当兵,从抗日战争起实施征兵制,很多人都想法子逃避兵役,可是,在现在的中国,许多人争着想去当兵,以当兵为最高的荣誉。这一改变,证明了为人民服务这个崇高目的所引起有重大意义的改变。从前养兵是国家的一个负担,而现在的兵,不但不是负担,同时还能从事生产,变成社会上很重要的劳力生产人物,并不是在那里专吃饭。从前我小的时候,老百姓看见兵便害怕,现在国内人民见到兵都很亲热,许多地方农民的工作,工人的工作,兵都去帮他们的忙。 对于王先生所提到国内知识分子这个问题,我也觉得非常之好。从春秋的士人,战国游说之士,经过汉朝立博士,招收博士弟子,发展到各时代的科举所产生出来的士人,即所谓知识分子,他们极大多数都觉得他们的地位比人民高,他们求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而优则仕”,好高高骑在人民头上。 现在国内的知识分子知道一定应当去为人民服务,好好的向广大群众学习,而不是在人民之上。所有的知识分子经过文化大革命后都彻底地明了这个道理,虽然经过是相当的艰苦,这是一个很了不得的转变。这真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我们先不说中国在工业上所获致的成就,农民、工人,生活程度的提高,只是从知识分子这一点来看,便可证明中国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获致的成就绝不是一般海外知识分子所想象的是偶然的机会碰巧而来。我们从历史来看,最明显的事实,应当强调说明的是:我国近一百多年来,受尽帝国主义的压迫,欺侮,我们有过许多次自强运动,从维新变法直到解放前这一段期间,出了不少想救国的人,如医生一般开了不少药方,结果是越吃越糟。我们这个贫弱的老大国竟至沦于次殖民地的境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实行社会主义,我们绝对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任何人没能使中国站起来,没有使帝国主义者敬重我们,与我们平等来往,而共产中国作到了,使我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那些有野心的国家,谁敢再侵略我们?我们岂能说这是个碰巧的机会?这是我们走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所得到的结果。我再举个事实来说,我在大陆见到很多赤脚医生;假使诸位在旧社会生活过,便知道过去老百姓生病看医生并不是一桩简单的事,而中国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之内,揉合了中、西医学之长,培养出一大批赤脚医生来,使新社会里人人都得到医药的照顾,甚至连很偏僻的乡村也得到照顾。如果不是共产党实行社会主义,便绝不能在这方面取得这样大的成绩。 我们都生活在香港这个殖民地里,面临着很多的严重问题,比如说今日香港,股票买卖泛滥成灾,造成物价高涨,出卖劳力的人生活更加困难,推究其中起因,就是人人过分自私,假使能去掉这个私心,便不会有这类事的发生。 比方说,我们教书的人,为了自己发财,忘记了本身的工作,离开了岗位都去“炒股票”以增加自己财富,那末教学和研究工作交给谁?还成为一个学校吗?因此可见“私”这个意念害处有多么大了。在国内,人人了解“破私立公”、“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类似上述事情便不会发生。人人了解到社会是一个整体,而每个人都有他应尽的一部分责任,因而才使得我们中国取得了今天的成果。 当然,我们不能说今天已做得十全十美,甚至连国内的领导者亦知道要求取得更大的改进,因而要不断的努力去改正缺点,纠正方向,使现阶段的中国不会因有些成就停顿下来,在新中国天天向上的途程中,有不少人曾跟不上而停滞下来,我们必须帮助他们赶上来,因此我们不能否定……改正错误的功能作用。 当然,有人认为大陆的人生活并不十分富裕,不能和欧美富强国家比。我们要知道,中国幅员这么广大,拥有七亿多的人口,共产党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中,不但把中国从一穷二白里解放出来,使得中国人民自给自足,而且使得以前欺压我们的帝国主义和今天的修正主义国家都不敢动我们分毫,这就是一件极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使人人生活水准都提高,达到十分富裕的境地,那自然需要再经过一段时间,人人去努力为人民服务,克勤克俭才能达到,世界上没有一蹴而成的事。在海外的知识分子中,有些人往往以大陆上没有“自由民主”是个大缺点,关于这一点我很同意王浩先生的说法,自由并不是说一个人可在社会里放任地为所欲为便可称得上是真正的自由,自由必须跟整个社会结合起来,每个人各尽其所长,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发挥工作的力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自由才有意义。个人努力追求财富或地位,而不顾及人民大众的利害,这种自由对国家可能有很大害处,我也曾考虑到无产阶级专政不算是民主,现在才知道无产阶级是劳动大众,是国家真正的主人,占全人民的绝大多数,如果不由无产阶级专政,而由资本家或地主阶级主持政治,便绝对没有民主。我们姑且以美国来做例子,美国的低下阶层也是农人和工人占多数,美国现在的政府和议会只不过是代表大资本家的意见而已。谁不知道美国的选举要花很多钱,没有资本家支持,谁能去竞选总统、州长、议员。所谓美国式的民主,是今日讲民主反共人士所最向往的模范,细细研究起来,却有很多的漏洞。我相信中国一定能建立起一套合于全体劳动大众的政治法律制度,使人人遵守,一定贴合于社会主义的民主,更可以有不为害社会的自由。 最后,我必须说明一点,就是我对马列主义没有作过深入的研究,因此我的话可能有些地方说得不对,王浩先生对马列主义的认识比我清楚,比我有深度,他在国内所看到的也比我多,发表的谈话也有价值。
2. 香港《今日世界》报道:《台湾向人口问题挑战》
【本刊讯】香港《今日世界》一九七三年九月号刊载一篇题为《台湾向人口问题挑战》的文章,摘要如下: 假如你最近到台湾,你将会惊讶地发现,传统印象里保守的中国人,居然敢公开地谈论如何实施家庭计划?夫妻之间应如何取得协调?和运用什么有效的方法去避孕? 不论是在繁华都市的高楼大厦旁边,或者乡下小车站的一角,几乎随处可见“小家庭、幸福多”的巨大招贴画,图中一对夫妇微笑地注视着正在一旁玩耍的两个孩子。 在台北市的公共汽车上,台北市家庭计划推广中心所制的“为你解答避孕问题,专线电话31978786”的广告牌,和电影广告一样引人注目。 走在街上,随时可能有入递给你一张劝人节育的小传单,或者见到推广家庭计划的巡回服务车,正在向公众展开说服工作,有一群人围在那儿专心的听着,还不时展开讨论。 中国人的转变是有原因的。根据台湾省政府卫生处家庭计划推行委员会的统计,在一九七一年年底,台湾地区人口密度已经增加到每平方公里四百一十七人,这个密度在全世界各国中是最高的,超过原来被认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荷兰——每平方公里三百八十六点八人。 在人口数目方面,台湾地区人口已经由一九四一年的六百万人,增加到现在的一千五百万人,看来增加的速度极快。 事实上,中华民国政府在完成这项统计之前,早已感觉到人口膨胀的压力。为了寻求解决方法,在一九六八年五月,当局公布了“台湾地区家庭计划实施办法”,一九六九年四月又公布了“中华民国人口政策纲领”;同年,台湾省及台北市也接着分别公布“台湾地区家庭计划实施办法,台湾省、台北市旅行细则”等法令规章,由行政院卫生署、省政府卫生处、县市政府卫生局、乡镇区卫生所以及各医院分别展开工作。通过专家们的精密设计和拟定,训练了四百多位年龄均在二十五岁以上,受过高等教育及有工作经验的已婚妇女为“访视员”,分别走向台湾各个角落。她们灌输家庭计划观念的主要对象是年轻的、刚结婚的和生产后的妇女们。 对这些访视员来说,她们碰到的最大难题,几乎都是“没有生男孩子”的问题。中国古时候已婚的男人,如果妻子没有为他生下一个男孩,对他及他的整个家族都是非常“严重”的事。现在的中国社会,男孩的重要性却依然深植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于是,即使一个家庭已经有了五个女儿,超过所能负担的,但依然可以见到这家的女主人又怀孕了。 台北市家庭计划推广中心主任林王美园说,要突破根深的传统障碍,访视员不但要有充分的耐心,还要有相当强的说服力。最重要的是,要以现实生活的利害关系作分析比较。 这项工作进行起来并不简单。有些人会率直地对访视员说:“我有经济能力,我太太生多少个孩子,我都养得起!”也有些知识程度较低的人根本不理会,或是毫不在乎地反驳:“我喜欢小孩,越多越好,孩子只要不会饿死就行了。”象这些例子,多得让访视员没法统计,她们只是继续挥着汗,张着喉咙努力着。 一个月,二个月,半年……到卫生机构来打听安放避孕环、服避孕药,以及查询避孕知识的人渐渐多了。也有些谈到这些问题仍会脸红的人,不声不响地拿走了许多介绍家庭计划的说明书。 林王美园说:“改变是渐进的。”随着业务不断地扩大,现在全台湾地区许多访视员每个月有二十天时间,奔波在乡村里弄间进行教导工作。 以台北市家庭计划推广中心而言,该中心还设有避孕指导专线电话解答问题。每天中午十二时到晚间九时,有两位医药知识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电话接听工作。目前该中心每人平均需要回答二十五个到三十个避孕问题的电话。对于电话里还不能够说明白的人,也可以和医生、护士、社会工作员约时间面谈,他们还印了许多说明书赠给接受指导的人看。 根据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人力发展小组今年二月的统计,台湾地区一九七二年度人口自然增加率的下降已经打破历年纪录,降低至千分之一九点四三,显示家庭计划工作已经得到充分的效果。同时在今后三年中,台湾的二十五岁至二十九岁育龄妇女增加幅度不大,人口增加率可以预期减低。
3. 印度研制避孕疫苗
【印报托新德里八月八日电】印度重要的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能研制成功一种节制生育的「疫苗」,使妇女可以「免于」受孕。一旦研制成功,它将防止妇女怀孕,就象天花疫苗防止人们得天花一样。 新德里全印医学研究所现在正在从事这项计划生育方面革命性措施的研究。 该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说,虽然动物试验是成功的,可是这种节制生育的疫苗「仍旧处在实验阶段」。 他们说,这种疫苗通过阻止胎盘增大的办法防止受孕,通常受孕后两、三天,胎盘开始扩大。科学家们说:「但是一旦胎盘的增大受到疫苗压制,授精卵就不能生长成为一个胎儿,因此结果将无妊娠。」
4. 美报报道:《饮用阿司匹林》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八月六日一期登载一篇文章,题为《饮用阿司匹林》,摘要如下: 阿司匹林是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药。去年,单是美国人就在这种药上花了五亿多美元。但是,许多人不能服用阿司匹林。例如,患有溃疡病的人服用后会引起胃出血,还有些患关节炎和其他经常依靠阿司匹林来止痛的人也说这种药使他们胃部不适、胃灼热或恶心。但是对那些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来说,看来即将得到帮助。佐治亚大学的三名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发现一个把阿司匹林做成液体形式的方法,可以使许多不良副作用大为减少。许多专家认为,这些副作用是由于酸性的阿司匹林药片在胃部的一个地方停下然后再溶解所造成的。这就可以产生刺激作用,情况严重时造成出血。他们的理论认为,如果阿司匹林散开进入胃部,那么刺激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少。 药剂学副教授惠特沃思解释说,在以前制做液体阿司匹林的尝试中,未解决的是化合物迅速分散成它的两个组成部分醋酸和水杨酸。在这种情况下,阿司匹林的止痛效力就大大丧失。但是惠特沃思和他的同事们认为,他们已想出办法把阿司匹林溶解在糖浆状的乙二醇基里,制止这种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