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09-21
第 1 版
1. 《法国──中国:一个良好开端》
【本刊讯】法《十字架报》九月十九日刊载弗朗索瓦·儒瓦约的文章,题为《法国—中国:一个良好开端》,摘要如下: 蓬皮杜总统的访问的进行情况不仅是令人满意的。到处都受到热情欢迎,热情祝贺法中接近。 法国的访问使中国能够更好地执行它的对外政策的通常论点。周恩来再次谴责了美苏两霸。但是,特别是蓬皮社的到北京,即使法国政府否认,这已经有点象是投在苏联花园中的一块石头了,这不会使中国领导人不高兴。然而,蓬皮杜总统在北京的讨论肯定地表明,这种“一致”并不意味着两方中的任何一方会以“同样的”方式分析世界形势。 但是,总起来说,我们觉得这次访问是积极的,因为这是第一次在这么高一级进行会谈。我们希望已被邀请访法、但尚未作答的周恩来总理最终接受访问巴黎的邀请。这可能是将近十年前开始的这种新的“长征”的第二步。 【本刊讯】法《十字架报》九月十八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说: 北京将继续注意欧洲。希思不久将来中国旅行。无疑,勃兰特将接踵而来。虽然法中友谊得到优先地位——这可能是由于对戴高乐将军及其行动的怀念,但认为对北京来说欧洲仅限于是法国本土,这是幻想。周恩来很希望以后同欧洲主要国家保持永久的关系。 (蓬皮杜)这次旅行最令人感兴趣的一点超过了两国的双边关系。无疑,这就是,除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诱人的“二重唱”和美国与欧洲艰难的对话以外,北京从此加入了这种“最高级会谈”的政治,“最高级会谈”应成为各大国今天首先解决它们问题的方式。 在这点上,蓬皮杜北京之行的主要受益者,正是仅除了勃列日涅夫之外的所有的人。 【本刊讯】法《民族报》九月十八日以《巴黎和北京:广泛的一致》为题,发表特派记者于贝尔一罗迪埃写的报道如下: 公报表明,法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交往并不是没有成果的简单的礼节性交往。恰恰相反,公报表明,双方都“怀有”在中法关系中跨越“新的重要”阶段的愿望。这是两国领导人所追求的目标,他们“商定保持个人接触”。 这样就为现代外交 ——举行最高级会议的外交——提供了突出的例证。 当人们是同“改变了世界面貌的人之一”的毛泽东这样的人会谈时,或同蓬皮杜总统——用他自己的话说——钦佩其明智和现实感的周恩来这样的人会谈时,这种最高级会谈就具有更大的意义。 就中国而言,这次访问已经产生好几个效果。这次访问建立了历史性的接触,表明了蓬皮杜和他的中国对话者的观点的完全一致,因而为双边关系以及国际合作提供了认真的前景。而当例如在柬埔寨或欧洲缓和上观点不一致时,每一方都明确阐述自己的论点的事实本身,就是最好的国际谅解的一个因素。 【本刊讯】法《问题》周刊第五十二期(九月十七日)刊载的一篇文章说: 中国领导人希望全世界都了解他们真正担心苏联的进攻。他们正在使公众舆论——无疑还有军队 ——对这种巨大的可能性做好准备。 中国还希望欧洲也和它一起参加这个十字军运动。这是奇怪的幻想。 当在南方某地休假的苏联大使从休憩处了解到这一访问时,便停止了休假。他懂得这类语言。他于当晚抵达北京。 蓬皮杜很希望同中国接近;但是,他又不希望同苏联不和。而且在巴黎,苏联大使馆的参赞们近一个月来不断告知若贝尔,他们对这一访问是多么不高兴。 将不存在巴黎—北京轴心。这将是荒谬的,人人都相信这一点。仅仅对世界上的两极求得一致看法,广泛地展望了一下第三世界,共同提醒两大国世界上不只有它们存在,它们应该考虑到中等国家。对周恩来来说,这就可以了。
2. 尼克松──布托会谈结束/路透社说布托对美未答应提供武器表示失望
【美新处华盛顿九月十九日电】题:白宫(沃伦)九月十九日新闻发布会 布托——沃伦说,总统和这位总理在九月十八日和十九日举行的三小时实质性会谈是“内容广泛的和融洽的”。双方都对这个“回顾他们的热烈和友好关系”的机会表示欢迎。“他们重申了标志着美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特点的紧密的关系和共同的利益。”他说,总统重申华盛顿继续支持巴基斯坦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这两位领导人回顾了过去一年半时间中重大的国际发展,其中包括尼克松先生同苏联和中国领导人举行的最高级会谈。他们还讨论了由于这项和缓政策,“在为南亚和东南亚带来和平和稳定”方面取得的进展和世界紧张局势的缓和。总统就巴基斯坦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在恢复巴基斯坦的经济”和通过制定一项新的宪法来“建立民主制度方面”取得的成就,向布托先生表示祝贺。 在讨论巴基斯坦的水灾时,总统向这位总理保证华盛顿“继续愿意”“同巴基斯坦一起来探讨对恢复活动能有所帮助的办法。”尼克松先生还保证在长期经济发展活动中将继续同巴基斯坦进行合作。在回顾南亚的发展情况时,两位领导人指出,八月二十八日同印度签署的协定“为缓和南亚的紧张局势”和为在那个地区的国家间“关系正常化方面继续取得进展开辟了道路”。他们还讨论了要加强美国一巴基斯坦在麻醉品控制方面的合作。 在回答问题时,沃伦说,讨论了巴基斯坦的安全问题,但是他说,自从三月以来实行的美国关于向巴基斯坦和印度双方提供军事装备的政策并没有任何改变。记者问,布托先生是否要求美国提供小麦,沃伦回答说,讨论了长期的经济发展问题,但是他除了指出美国为救济水灾提供的二千四百万美元紧急援助的一部分是提供十万吨小麦之外,他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当记者要求他说明关于长期经济援助的数字时,他说,他无法具体说明这项数字。 【美联社华盛顿九月十九日电】(记者:斯潘塞 ·戴维斯)尼克松总统今天结束了他同巴基斯坦总理布托的两天会谈,答应增加经济援助,但是拒绝结束禁止向巴基斯坦出售致命武器的法令。 白宫副新闻秘书沃伦说,对于美国对南亚的武器政策以及安全事务作了广泛的讨论。 他说:“实际上讨论了美国自三月以来实行的军事装备供应政策。这种政策没有改变。” 这就是说,美国将在接到要求时继续向巴基斯坦和印度出售零件和非杀伤性装备如卡车等,但是不准许出售导弹、飞机、新坦克、护卫舰和据说列在巴基斯坦购货清单上的其他项目。 【路透社华盛顿九月十九日电】尼克松总统今天向巴基斯坦总理布托保证继续提供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水灾救济,但是继续不提供巴基斯坦希望用以重建自己在一九七一年的战争中被印度打败的军队的武器。 布托似乎对总统的决定表示失望,他在全国新闻俱乐部的一次午宴会上说,巴基斯坦和美国应当在原则上达成一项协议,因为双方都确信只有一种平衡的局面才能保证印度次大陆的稳定。 布托先前同记者谈话时强烈要求恢复美国武器的大规模供应,并说美国根据条约有义务向巴基斯坦提供武器。 他说,巴基斯坦不止一次受侵略之害,它决不可缺乏一支能够防止新侵略的可靠的威慑力量,因为印度保有一支得到其他国家武器支持的军事一工业力量。 他说:“巴基斯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屈服于印度或其他国家的统治或霸权。”他接着说,十分有必要向小国提供充分的进行自卫的手段。 他解释了他没有向尼克松提出美国不提供武器问题的原因,他说:“我们不想使你们的立场复杂化。”
3. 《纽约时报》文章:《联合国是一个生锈的工具》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九月十六日刊载理查德·沃尔顿写的一篇文章,题为《联合国大会将开幕,它是一个只有乐意的匠人才会使用的生锈的工具》,摘要如下: 甚至是最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也得考虑一下现实,而可悲的甚至是痛苦的实际情况是,联合国不再处于世界政治的主流。它在社会、经济和人道方面仍然在做重要的工作,对这一点是不能贬低的;可是联合国主要是作为一个政治机构建立的,而在这方面看来联合国现在几乎不起作用了。 时代有多大变化。有多少美国人知道谁是他们驻联合国的大使?(他是前电视台记者、前尼克松总统助手约翰·斯卡利)过去的驻联合国大使属于美国最知名的人物之列,有时他们在报纸头版和电视新闻中出现的次数比总统还多得多。以色列的诞生、朝鲜、苏伊士、匈牙利、刚果、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这些危机以及其他危机使联合国和美国大使们几乎经常出现在公众眼睛前面。 多年来,代表们不管是由于天真还是出于感情上的需要,总能自骗自地说,通过一项决议就算完事了,但是现在连通过决议也不大可能了。在抱有幻想之后接着必然是幻想破灭;理想主义由于遭到挫败也越来越稀薄了。 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什么出了毛病?联合国在什么时候从主流变成死水的?看来完全可以这样说:一旦美国发现它不再能够有效地利用它作为一个政治工具时,联合国就开始不起作用了。 早期在早期,联合国是一个美国俱乐部(这有双重意义)。除了少数共产党国家和一些中立国家外,联合国由美国的盟国和附属国组成。美国要怎样办,联合国就怎样办。 在美国控制联合国的年代里,联合国在美国很受欢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总统一直赞扬联合国。为什么不赞扬呢?联合国是冷战期间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可靠的工具。例如,联合国既对美国的理想主义有吸引力,又是一个反共的堡垒。 然后,新独立的非洲和亚洲国家开始大量涌进联合国,从而使得它的性质从一个美国(西方)白人俱乐部变成一个有色人种国家占支配地位的机构。 这样出现了一个重大的不同。在美国控制的日子里,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决议通常是有力量的,因为美国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使这些决议具有力量。亚非国家提出而通过的决议只有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积极支持它们的时候才是有力量的,而这种情况在这些日子里是很少的。大多数这样的决议(关于种族隔离、关于非洲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关于对葡萄牙和罗得西亚的制裁、关于经济发展)只是放进无法执行的决议的大宗废纸堆里罢了。六十年代当六十年代亚非集团达到了使美国不再能控制的规模时,美国完全失去了对这个组织的兴趣。越南战争期间,当大多数会员国和秘书长吴丹明确表示他们反对这场战争时,这种失去兴趣的情绪发展成为敌对情绪。约翰逊总统和后来的尼克松总统抛弃了对联合国那怕是空洞的礼仪上的支持。 这样,美国就同苏联一起站在边线上,双方都无法利用联合国。
第 2 版
1. 欧安会第二阶段会议在日内瓦举行/合众社说会议一开始西方同苏联在人员交往等问题上就发生严重争吵
【路透社日内瓦九月十八日电】(记者:阿里)来自三十三个欧洲国家、加拿大和美国的代表今天开始了一系列马拉松式的谈判,这种谈判将决定欧安会的第三也就是最后阶段是否能于明年在赫尔辛基举行。 第二阶段会议预料将举行六个月,官员们将辛苦地制订出四项议程的详细建议。 这四项议程是: (1)关于欧洲安全的问题。 (2)在经济、科学、技术和环境领域内的合作。 (3)在人道主义和其它方面的合作。 (4)贯彻会议最后决定的方法。 当代表团今天开始工作的时候,日内瓦阶段立即面临了一个大问题。 他们必须决定,不是会议成员的地中海国家是否以及什么时候在日内瓦阶段会议上发言。 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摩洛哥、叙利亚和以色列希望发表它们的意见。会议官员们说,它们只能就会议议程上的议题说明它们的立场,而不能把阿拉伯—以色列纠纷带进这里会议的工作。 第二阶段会议在一次简短的正式仪式上开幕之后,会议的一些主要委员会将举行秘密会议。 【美联社日内瓦九月十八日电】美国、苏联、它们最密切的盟国以及实际上所有中立的欧洲国家共三十五国今天开始着手草拟关于协助维持和平和鼓励合作的协议。 一个委员会研究各国之间的关系,谋求不仅要重申诸如边界不可侵犯性这样的原则,而且要就大规模部队调动要事先通知这样的问题达成新的协议。 另一个委员会研究经济事务的协议。在今天的会议上,欧洲共同体执行委员会——它的主要的超国家机构——是首次参加这种类型的会议。 人们很多的注意力将集中于第三个委员会,它讨论的是人员来往问题 ——即人员和情报比较自由地出入于铁幕。 【合众国际社日内瓦九月十八日电】(记者:考尔科特)欧洲安全会议今天开始了它的第二阶段,也是谈判阶段,西方和苏联在两个主要问题上发生了严重争论。 一些西方盟国说,如果苏联不愿给个人更大的自由,它们就宁愿谈判失败。 莫斯科方面则谋求一项协议,承认欧洲现有边界是“不可改变的”,西方代表认为这一立场不能接受,因为在许多原因中有一个原因是,这将排除德国的最终重新统一的任何可能性。 美国人士说,美国希望避免同苏联发生对抗,但同时却完全支持它的盟友,把会议是否取得协议同东方人民有表达意见和来往于边界两边的更大自由联系起来。如果苏联人勉强同意发表一个承认现有边界的简单宣言,那么就有可能在永久性边界的问题上达成妥协。 西方态度一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要求家庭人员可以自由团聚,这将自动地意味着有权自由移居他国。 瑞典和丹麦将发起这个问题,并得到了不仅是西方盟国而且还有不结盟国家的支持。 西方官员说,苏联是否同意这个主张将是对莫斯科在谈判中的意图的最大考验。 【合众国际社日内瓦九月十八日电】西方的官员们今天说,现在要由苏联来使进入具体谈判阶段的欧洲安全会议取得成功了。 这些官员说,在俄国最近开展了针对持不同意见的人的运动以后,西方对苏联的动机比过去更加谨慎了。 他们说,如果要有任何有意义的政治协议,莫斯科必须就表示意见及活动的自由作出广泛的让步。 【法新社日内瓦九月十八日电】(记者:福特)欧洲安全合作会议第二阶段会议今天立即出现了问题,因为关于文化事务的委员会在第一阶段关于人员、思想和情报自由交流的建议方面如何下定义的问题上遇到了障碍。 苏联代表杜比宁声称,加强人员接触、新闻交流和文化合作及交流的问题应建立在“不干涉各国内部事务”的基础上。 他指出,赫尔辛基会议已建议“不干涉”作为各国关系的指导原则。 观察家们认为,俄国之所以决定一开始甚至在这些问题提交小组委员会之前就要求对这个委员会的目的下明确的定义,是因为有萨哈罗夫和索尔仁尼琴事件和这两个事件在西方引起的强烈情绪。
2. 塔斯社报道:《勃列日涅夫去保加利亚》/英报报道:《勃列日涅夫去保加利亚是为了谈马其顿问题》
【塔斯社莫斯科九月十八日电】题:勃列日涅夫去保加利亚 应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邀请,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同志九月十八日离开莫斯科去索非亚对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进行友好访问。 【保通社索非亚九月十八日电】九月十八日上午,勃列日涅夫同保共中央领导人举行了会见。会见时,互相介绍了两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进程,讨论了进一步发展和加深保苏之间的友谊和全面合作问题,也讨论了国际形势的迫切问题,首先是同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大家庭各国的团结和一致有关的问题。 【合众国际社索非亚九月十八日电】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今天到达这里进行一次为期三天的非正式访问,并成为被授与“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第一个外国人。 作为保加利亚最高奖赏的这种称号是由保加利亚国务委员会主席托·日夫科夫授予的。 授称号仪式被推迟了两个多小时,因为勃列日涅夫同保加利亚共产党政治局举行了一次未加宣布的会谈。对会谈讨论情况官方未作声明。 【本刊讯】英《金融时报》九月十九日刊登了伦德维的一篇报道,题为《勃列日涅夫去保加利亚是为了谈马其顿问题》,摘要如下: 苏联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今天抵达保加利亚,进行一次显然是突然安排的出人意料的访问。 勃列日涅夫此行的时间和具体情况表明:保加利亚和邻国南斯拉夫在马其顿问题上日益尖锐的冲突所引起的国内外反应,将是他同保加利亚领导集团会谈的主要问题。 南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几乎没有一周不在马其顿民族的生存问题上发生新的公开冲突。而在苏联国内正出现紧迫政治问题的情况下勃列日涅夫却去访问索非亚,这显然证明苏联全神贯注于保加利亚局势。
3. 塔斯社报道:葛罗米柯抵纽约时的谈话
【塔斯社纽约九月十八日电】题:葛罗米柯讲话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抵达纽约时说,今天在这里开幕的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应当集中注意解决迫切的国际问题以及为了和平事业而把所有国家的努力联合起来。 安德烈·葛罗米柯在机场上说: 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例会开始工作所处的情况是,早先出现的世界紧张局势缓和的趋向越来越稳步地为自己开辟道路,而逐渐汇合成普遍改善国际局势、切实改变各国以及各国人民之间关系的洪流。 自大会上届会议以来一年期间,世界发生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这就是在越南和老挝停止了战争。这就是在解决南亚次大陆局势方面达成了具有前途的协议。这就是欧洲局势出现了重大的积极进展,使得有可能卓有成效地举行了全欧安全合作会议的第一阶段会议,并为顺利举行第二阶段会议创造了有利前提。这就是由于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不久前访问美国时所签署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苏美防止核战争协定而大大减少了两种世界体系全面冲突的威胁。 缓和的进程纳入越来越多的国家,它涉及这些国家关系中越来越重要的领域。促进这一过程不受阻碍地发展并使之继续深入,使这一进程有进无退,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所有国家都应对解决这一任务而做出各自的贡献。今天到达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的苏联代表团正是抱定这样的目的。我们愿意同其它各国代表团合作来使本届会议集中注意解决迫切的国际问题,为了和平事业而把所有国家的努力联合起来。
4. 苏军总参谋长库利科夫抵巴黎访问
【塔斯社巴黎九月十八日电】苏联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维克托·库利科夫大将,应法国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菲·穆兰空军上将的邀请,今天抵达巴黎进行正式访问。
5. 美国记者特勒报道:苏特权阶层在同西方和解的政策上发生分歧
【合众国际社伦敦九月十八日电】(记者:特勒)据有影响的东欧人士说,苏联特权阶层在同西方和解和与美国合作的政策上发生了分歧。 这种分歧在于:党的书记勃列日涅夫的共处策略有什么好处,以及俄国应该或者能够为得到西方经济援助付出多大的代价。 克里姆林宫内主张采取强硬路线的人对东西方和解政策一贯采取冷淡态度,据说,他们已经加强了激烈的反对态度,提出警告说,这种政策有可能危及政权对国内方面和对共产党盟国的控制权。 据这些人士说,主张同西方合作的人争辩说,同西方合作、主要是同美国合作是极关重要的,如果俄国要在技术方面缩小与西方的差距的话。 据这些提供消息的人士说,领导内部目前正在进行“一次十分认真的辩论”,到目前为止勃列日涅夫一直坚持他的政策。但是据说,主张采取强硬路线的人正在得势。他们说,“缓和”将使西方加紧干涉苏联各项国内政策的活动。 据说,主张采取强硬路线的人的方针是:如果允许目前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这个政权就可能遭到严重的破坏,从而在国内外产生无法忍受的后果。它们还列举了很可能对东欧的共产党政权,对解放运动和对他们仍然要求得到其控制权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产生的不利影响。 这种冲突看来是在俄国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原因,这些事件使西方一直在猜测莫斯科是否在它同西方合作的政策上停步不前。 对持不同意见分子的攻击,对以色列体育代表团的袭击以及类似的强硬路线的措施,与突然停止对英美广播的干扰以及继续试探同美国进行大宗贸易交易的作法,形成了鲜明对照。 东欧外交官(他们当中一些人渴望逐步同西方和解)说,有影响的苏联领导人重新坚持和平共处不能应用于意识形态方面以及由此而来的一切的说法,可能妨碍同西方世界改善经济和文化关系所作的努力。
6. 西德《明镜》周刊报道:萨哈罗夫说他基本上同意赴美任教
【美联社汉堡九月十五日电】西德《明镜》周刊今天宣布,俄国物理学家萨哈罗夫说,他准备离开苏联并接受在普林斯顿大学教学的职务。 萨哈罗夫在一次电话谈话中对《明镜》周刊记者说,虽然他还没有答复普林斯顿大学的提议,“但我基本上接受这一提议”。 【路透社波恩九月十六日电】苏联科学家萨哈罗夫教授在今天这里所发表的对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他已原则上接受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授的建议。 当记者要求这位核科学家评论人们最近对西德总理勃兰特对东方实行和缓政策所作的批评时,他说,他支持东西方间实行和缓的任何政策,但是这种政策必须伴随着“民主化”和对个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 【美联社汉堡九月十七日电】苏联物理学家萨哈罗夫在今天对记者发表的谈话中说,他为莫斯科寻求一个“布拉格之春”。 他对西德《明镜》周刊记者说:“是的,我们希望有一个春天,但是是一个没有八月份的春天。” 萨哈罗夫的这句话是指苏联一九六八年八月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 萨哈罗夫否认他目前在苏联进行的争取人权运动是要激怒克里姆林宫。 他在这次电话谈话中接着说:“我担心将作出反应。自然,我不可能预言这种反应是什么。” 当问到为什么国家没有对他和诺贝尔奖金荣获者索尔仁尼琴作家采取行动时,萨哈罗夫回答说: “我认为,应该从领导现在发现自己所处的非常复杂的局势中去找原因。但是人们不可能预言什么时候实行制裁。还没有实行制裁并不意味着制裁不会到来。”
第 3 版
1. 时事社报道:《宣布田中首相出访日程》
【时事社东京九月十八日电】题:宣布田中首相出访日程(预发) 政府十九日零时同有关国家同时宣布田中首相从九月底起历时十六天的访欧、访苏日程。 据宣布,田中首相七日至十一日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在此期间大平外相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举行第三次日苏定期协商。其他日程还没有最终商定,但八、九两日将同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举行会谈。此外,估计也将同柯西金总理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举行会谈。预定十一日回国。 首相主要日程如下(当地时间): 法国九月二十六日早晨从羽田机场启程(经由莫斯科),傍晚抵达奥利机场。 九月二十九日下午从奥利机场启程。 英国九月二十九日下午抵达伦敦机场。 十月三日下午从伦敦机场出发。 西德十月三日傍晚抵达波恩。十月七日早晨启程前往莫斯科。 【塔斯社莫斯科九月十八日电】这里宣布:现已商定,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定于十月七日至十日正式访问苏联。 【美联社伦敦九月十八日电】希思首相府今天发表的公告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本月晚些时候将到英国作四天正式访问。 【美联社罗马九月十八日电】外交部今天宣布,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将于九月二十七日——二十九日访问罗马以同意大利政府举行会谈。
2. 日通讯社报道:日本召开亚太地区使节会议
【时事社东京九月十七日电】题:亚洲、太平洋地区使节会议开幕,大平外相致开幕词 亚洲、太平洋地区使节会议从十七日上午九时许起在外务省开幕。此次会议历时三天,就我国亚洲政策的基本原则进行协商。 大平外相在会议上致开幕词,他说:(一)亚洲缓和紧张局势的动向还只不过是一点迹象;(二)即使在我国推行对美、对苏和对欧外交的时候,撇开和亚洲外交的关系也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欧美各国也正在注视着身为“亚洲一国”的我国的发展;(三)今后为了亚洲的和平与安全,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要就我国应该作什么,不应该作什么,什么能办到,什么办不到等问题充分地交换意见。 【共同社东京九月十七日电】日本驻亚洲和太平洋的十九个国家和地区的大使,今天上午在外务省开始举行为时三天的年度会议,讨论这个地区的最新形势和重新估计日本的亚洲政策。 人们认为,鉴于在中日接近和缔结越南和平条约以后亚洲新的事态发展,今年会议是特别重要的。日本驻美国和苏联的公使、驻香港总领事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外务相大平在上午的会议的讲话中表示,希望会议将讨论日本对亚洲的外交应该怎样进行才能获得卓有成效的结果。会议第一天的日程主要是使节们和外务省高级官员们之间进行磋商。对日本的亚洲外交的详细讨论将在第二天和最后一天进行。
3. 外电报道:卡斯特罗结束访越经印度回国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九月十七日电】古巴总理卡斯特罗今天指责说,智利的军事政变是美国策动的。 卡斯特罗在从河内回国途中于新德里暂时停留。他在机场上匆忙安排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离开那个国家已经有一些时候了。这是由美国策动的一次法西斯政变。” 【德新社新德里九月十七日电】卡斯特罗在机场上受到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和外长斯瓦兰·辛格的欢迎。卡斯特罗说,智利的政变将在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别的地方激起广泛的反响。 卡斯特罗到达后立即同甘地夫人在机场上举行了会谈。 【印报托新德里九月十七日电】卡斯特罗在停留了两个小时之后离开了这里。 【法新社河内九月十七日电】(记者:让·樊尚)古巴总理菲德尔·卡斯特罗对北越和南越境内临时革命政府控制的地区进行五天访问以后,今天飞离这里取道新德里前往哈瓦那。 卡斯特罗博士在回国途中可能在莫斯科停留,但是这一点还没有得到证实。 关于访问的联合公报,将在当地时间十八点左右在这里发表。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九月十一日电】英迪拉·甘地总理今晚在菲德尔·卡斯特罗第一次访问印度时正式迎接了他。 他同甘地夫人等人(在飞机场)交谈了约十分钟,然后这两位总理走进一辆黑色轿车开往总统府,卡斯特罗和他的四十一名随行人员中的大多数将在星期三(九月十二日)一早动身去河内。
4. 泰报评论:《假手印度 苏联向东南亚扩张》
【本刊讯】曼谷《东南日报》九月十七日译载泰文《泰人报》的一篇国际评论,题为《假手印度 苏联向东南亚扩张》,摘要如下: 为时一个月以来,亚洲若干国家的报纸对苏联发表了评论,这些评论都集中在苏联积极搞其亚洲安全体系,苏联还敦促召开这样的会议而不必等待中共的参加。苏联不是亚洲国家把印度作为扩张跳板 中共曾经屡次指责,苏联不是亚洲国家,虽然,苏联只有小部分土地在亚洲,中共主张附属苏联的若干亚洲国家应该独立。 非属共产党国家次大陆的印度,在亚洲是苏联的唯一的朋友,苏印签订了为期二十年的友好协定,去年八月份,该友好协定满二周年,由于苏印这项协定,印度被抨击为已经不是不结盟的国家,因为协定注明,印度是靠在苏联一边的,这是非常明显的事实,但是,印度却经常否认其沦落在苏联设下的圈套里——而人们则有着如此普遍的认识。 无论如何,孟加拉的问题苏联站在支持印度一边之后,苏印的友好更加强了,苏联几乎倾全力以经济援助印度,即使印度的许多报刊都透露说,苏印文化交流加深,两国贸易亦日趋展开。 在目前,各方面的苏联专家,为援助印度而大量涌入印度,即使是印度的国家经济计划,亦模仿苏联的五年经济计划方案,当两国所谓合作推进电脑计划方案以控制印度的工业时,两国已亲密到水乳交融了。 四、五个月前苏联大力提倡亚洲集体安全体系时,苏联欲利用印度为其工具,使印度成为苏联打开亚洲之门的一把钥匙,或者说,使印度成为苏联在亚洲扩张的跳板,苏联迫不及待的告诉印度,苏联领导人与美国总统举行高峰会的时候,苏联丝毫也不伤及印度任何方面的利益。苏对印度口是心非 但实际上,苏联对印度所作所为都是另一套,为自己的利益而牺牲印度的利益,这明显的表现在,苏联贱价购入印度产品,抛售于欧洲市场及其它市场,而影响了和打击了印度商品的输出。 印度即与苏联签订了友好条约或协定,条约协定条文注明:任何一方受到第三者的威胁时,即有权进行干涉。这就等于说,按条约协定,苏联得以按印度的需求而把大量的各种武器输送给印度,而事实上苏联不仅只将若干武器提供给印度,而且,派出人员,一直在训练印度的海陆空三军。一般人已经肯定的认定,苏印的友好条约,实际上就是火药味的军事协定。苏联方面极力狡辩 苏联为自己辩护,说苏与印度签订的友好条约,为各国之间结盟签订条约协定的好榜样,把条约协定的签订者与苏联紧紧结合一起。 国际间非常明了苏联对捷克的事件,使人对苏联的和平共处发生仇恨,使人对于与苏联签订友好条约协定感到害怕而止步不前,唯恐苏联引据“主义”进行在其“与苏签约国”国内的渗透,一如东欧苏联卫星国家所遭到的命运。好歹印度自己明白如果亚洲的所有国家,都与苏联签订共同安全体系的协定,早已在印度洋活跃的苏联舰队,那会是张牙舞爪非常可怕地在亚洲的任何海岸上横行霸道、横冲直撞,加上苏军与苏技术人员,他们将会大量地渗入各国,这是利还是害呢?为求以免后患,这是值得深为考虑的问题。 印度对于充当苏联在亚洲的跳板,好歹自己明白,正当印度国内经济上与政治上大难当前,印度将不致于让苏联成为它的太上皇,以期未来畅所欲为地去左右印度。 在印度,已经有越来越多对苏联不满的人士,甚至印度国会主席亦公然指责:与苏签订友好协定,正把印度引向孤立,何况,商业上使印度大大吃亏,使印度欠下苏联必要偿还的债务已高达十六亿铢。 印度的某些报纸指责,苏联在印度是制造街道交通秩序大乱的幕后人,这包括人民不断的在街道上游行示威。同时,对印度总理提出警告:在友好协定的蒙蔽下,不要轻信苏联就是印度的朋友……当苏寻求在亚洲大事扩张,中共在亚洲扩大其影响力之际,印度的领导人,要听听鸟儿的声音,乌鸦的声音,就象苏联的叫嚷一样,这将会在今后时局的进展中得到答案。
5. 法新社报道:田中希望日同欧洲建立“深厚的亲密关系”/共同社评述:《首相在积极准备访欧访苏,目的是阻止声望下降》
【法新社东京九月十九日电】田中首相对他下周起将访问的三个欧洲国家的外国记者说,日本希望同欧洲建立“深厚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将和它同美国已有的密切关系保持平衡。 田中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我要亲自去欧洲的原因。” 首相强调说,有必要在日本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之间建立与日本和美国之间现存的相类似的“联络管道”。 他对欧洲和日本的关系迄今为止只有“相当不起作用的联络渠道”感到遗憾。在提到欧日美的三边体制时,他把它比作“一边短的三角形”——欧洲的一边短。 田中指出,必须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非常密切的联系。 田中强调说,日本和欧洲的贸易必须保持“扩大基础上的平衡”。 田中提到法日共同开发自然资源、技术和原子能,把这些列为法日合作有希望的方面。 他说,“国务卿基辛格的‘大西洋宪章’并不是日本所谋求的。我们并不想要它,但是同意它。”日本不能参加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样的协议。除了军事方面以外,日本可以在许多方面作出贡献。 田中说,“在英国首相希思去年来日本时,我们在许多问题上意见是一致的。从基本上说,我们有着同样的哲学。” 他说,“德国和日本在战后时期的经历是类似的,走的是类似的道路。两国之间没有很多贸易方面的问题。在过去二十年中,贸易于西德是顺差,如果英日问题能够解决,德日问题也能解决。” 关于勃列日涅夫的安全计划,田中说,亚洲的安全问题必须由亚洲人来解决。 【共同社东京九月十六日电】题:首相在积极准备访欧访苏,目的是阻止声望下降 田中首相最近利用出席国会会议的空闲时间正专心致意地作访欧访苏的准备工作。 这次访欧访苏,是继去年秋天访华实现了悬而未决的恢复日中邦交,今年夏天访美进一步加强了日美合作之后,想为在多极化的世界上确立日本地位而展开的一系列田中外交作一总结。 首相的亲信还想依靠这次访欧访苏的成果来阻止田中声望的不断下降,如果搞得顺利,还指望再次出现内阁成立初期的那股田中热。可以认为,访欧访苏的成功与否对田中政权的未来也有很大影响。 通过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英国首相希思、西德总理勃兰特举行一系列首脑会谈,就货币、贸易、资源、技术援助、文化交流等问题交换意见,把日欧之间的关系用前所未有的粗大渠道连接起来,这是田中首相的心愿。 据料,在这次首脑会谈中基辛格设想(新的大西洋宪章)将作为重要课题而提上议程。 特别是尊重自主路线的法国总统蓬皮杜对这一设想表明什么样的态度,而在军事方面的参加受到强烈限制的田中首相对此如何对待,是极为引人注意的。 田中首相也想通过同欧洲首脑举行一系列会谈,认真地学习欧洲的对苏政策,以供同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会谈的参考。特别是期望通过同在今年六月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访美之后立即进行访问并展开了首脑外交的法国和西德两国首脑的会谈,取得苏联的对日政策方面的一些印象。 最近田中首相发表声明表示访苏时将集中于领土问题进行谈判的坚定决心。 看来,田中外交的最大的工夫显然是下在实现北方领土的归还上。
第 4 版
1. 墨西哥《宇宙报》介绍中国科技的文章:《研究和实践的巨大发展》
【本刊讯】墨西哥《宇宙报》六月二十四日刊登该报记者胡安·何塞·莫拉莱斯的文章,题为《研究和实践的巨大发展》,摘要如下: 没有人怀疑,中国自从共产党人夺取政权以来,科学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仅仅一个事实就足以表明这种巨大的发展:现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占有的楼房是一九四九年前的整个科学院的四倍。 其他研究单位也是同样的情况。现在科学院的任何一个研究所,不管是占地面积、人员、还是设备,都是革命前所有研究所总和的几倍。 但是,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在数量方面,而是首先表现在质量方面。科学研究的质量、研究人员的培养和科学设备的质量,都有很大的改进,特别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研究人员的哲学观点、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把莱塞用于电视 近几年来访问过中国的许多美国科学家都赞扬中国研究机关的工作质量。例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正在发展一种以莱塞射线为基础的新的大萤屏彩色电视。 美国访问者还证实,中国大学和工学院在使用最现代化的方法制造微型摄影集成电路。一般说来,他们都对中国在集成电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国访问者说,长期以来,西方一直认为中国人光靠自己不可能发展生产集成电路的现代技术。据说这种技术是那么复杂,只能通过直接观察而不能通过书本来学习它。确实,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技术。但是,中国人却在没有外国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地发展了这种技术。 可以说,在其他许多科学技术领域里,都有同样的情况。在革命胜利后仅仅二十三年里,中国科技人员在很多领域里就达到了西方同行类似的水平,如无线电天文学、光学天文学、核聚合、超导体、比重测定、基本粒子、生理学、数学、化学工程学、流体力学、电子计算机、航空、人造卫星、晶体学、地震预测、声学、原子物理、人造钻石生产、合成化学和其他许多方面。优异的质量 最了不起的是,这种大规模发展是建立在完全不靠外援、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制造的设备的基础上,而且这些设备的优异的质量使美国科学家感到吃惊。 不论是研究单位,还是在上海工业展览会上,都可以看到大量最现代化的技术、工业和科学设备,这些设备几乎全部是中国设计和制造的,可以和西方生产的最好的设备相媲美。尽管数量有限,但是中国现在能生产检波器、分光镜和分光仪、无线传真机、天文望远镜、微波仪……和一大批各种各样的产品。 可以说,中国在科学、技术或工业仪器和设备方面已经自给自足。实际上它能够生产它所需要的一切,事实上十多年来就是这样做的。新型的研究人员 但是,比研究单位的数量、研究或设备制造的质量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更为突出的是,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是人员的培养思想变化和他们工作组织的变化。作为文化大革命的结果,中国正在培养一种新型的研究人员。 这种新型研究人员的培养,首先从挑选学生开始,这些学生要有为自己所属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高度觉悟。这些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猎取名利,而是要为中国的幸福作出贡献。 学生不是直接从中学进入大学的。进大学前要在工厂、公社或军队工作两三年。在那里,他们的同伴根据他们的智力、政治觉悟和健康情况推选。但是,如果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政治指导员推荐的劣等学生混进大学或工学院,那就错了。首先,最后决定学生能否入学的是大学本身。其次,挑选学生实际上是一个民主的过程。工厂、公社或军队里的所有青年都有被挑选的同样机会,他们自己讨论应该推荐谁。推荐之后,大学的人员对推荐对象进行考核,决定最终接收哪些人。理论和实践 高等学校的学习非常适当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起来。学生不仅仅局限在理论课和实验室或其他方面的实习,而且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在一些虽然小但是非常现代化的工厂里劳动,这些工厂是大学和工学院的组成部分,并且为市场提供产品。 一般说来,那些机器和设备比美国大学里的更现代化、更复杂。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大学毕业时就有丰富的经验,能更好地工作。 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不只限于做指导工作或研究工作,而且也到农村或工厂劳动一定的时期。这使他们能直接了解生产中的问题,特别是直接参加生产和体力劳动能使他们与人民在感情上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而不至于感到自己是享有特权的或与社会其他人相脱离的阶级。 凡采取这种办法的地方,看来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技术人员和科学家同工人农民互相协作,互相交流对大家都很有用处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关于挑选学生的新方法的效果,现在还不能说什么,因为还没有第一批毕业生。但是根据在大学里所观察到的情况判断,结果很好。中国正在培养一种拥有新思想、专于解决本国发展中的问题的新型科学人材。这种新型科学人材同社会上的其他人密切联系在一起,不仅懂得理论问题,而且了解实际工作中最细节的问题,这样一定能大大推动中国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
2. 日本《朝日新闻》文章:《智利政变仍有很大的美国背景》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九月十四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智利政变仍有很大的美国背景》,摘要如下: 对于智利的政变,美国政府仍然保持沉默,国务院也一再公开声称,美国根本没有干预。的确,尼克松政权对智利一直是避免进行象肯尼迪政权时代对古巴发动进攻作战那样的露骨的干涉。但是,美国在智利虽然没有直接插手,然而似乎成功地推行了所谓不直接插手而动摇不满意的中南美的政权的新战略。大概可以说,美国背景仍然很大。 就象证明这一点似地,一位曾经担任过尼克松政权的高级官员十二日在华盛顿说:“智利的政变是美国采取的‘不直接干涉政策’的成功。”美国对阿连德政权所采取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封锁最厉害。 另外,美国背后的政治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美国国际电话电讯公司在七○年秋天的智利总统选举中,准备用一百万美元让美国中央情报局去阻止阿连德政权的诞生,这一事件是闻名的。尼克松政权本身一面大幅度地削减对阿连德政权的经济援助,一面却仍然继续对阿连德政权给予军事援助。在发生政变前几小时,美国海军的三艘驱逐舰和一艘潜水艇为了同智利海军搞联合演习,开出了秘鲁的伊洛港,这一事实在表明美国和智利军部之间的联系这一点上,是具有象征性的。 美国驻圣地亚哥的大使戴维斯七日飞往华盛顿,同刚刚被任命为下届国务卿的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举行了会谈,对此,越来越多的人也都表示怀疑。 苏联以及东欧各国,对古巴给予了庞大的援助,但对智利的援助与对古巴的援助相比,那就太少了。如果说苏联领导在美苏协调时代节制了对智利的援助,那么大概可以说,这也是尼克松政权的一个政治上的胜利。 美国的“不直接干涉”政策,在经济上已表现为事实上的“经济封锁”。 智利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产铜国家。即使是说它的经济是由铜来维持的也决不言过其实。铜占出口的百分之七十,由产铜而得到的收入占岁人的三分之二。对智利的铜的生产,由美国的阿纳康达、康涅狄格和塞洛三家企业控制了百分之九十。已故的阿连德总统在七一年七月修改宪法,接收了美国的铜业公司的资产。国有化的风暴席卷了美国的汽车公司、化学公司和银行等,美国企业害怕国有化,不断从智利撤走。 被接收了资产的美国的铜业,撤回了在生产上不可缺少的技术人员。虽然阿连德总统在去年春天的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开幕词中理直气壮地说,“自从实行国有化之后,铜的生产增长了”,但实际上,由于设备维修不够和事务处理得不好,生产的效率下降了。 美国还进一步以不买智利铜的形式实行控制。由于美国的铜业公司不仅在智利控制着生产部门而且还控制着流通部门,所以,这种不购买政策造成铜价下跌,严重地打击了智利经济。 美国政府也为实行经济封锁而采取了措施。首先,停止了每年提供达二千万美元的经济援助,接着停止提供美国输出入银行的贷款。 据料,这次政变以后,新军事政权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将改变过去的冷却关系而朝着改善的方向前进。
3. 蒋帮行政院称正「积极加强」美蒋关系
【中央社台北九月十二日电】行政院表示,政府正经由各种不同途径积极加强中美关系。 行政院说,我们当前的外交施政,仍一秉光复大陆、解救同胞之基本国策,严守自由民主阵营之一贯立场,把握独立自主方针,针对当前姑息逆流及混沌之国际形势,加强我国与各友邦之既存睦谊,并透过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及文化交流,协合政府与民间力量,发挥总体外交的功能,扩展对外双边及多边关系,以开创世界反共的形势,粉碎毛共统战阴谋。 行政院指出,自从美毛宣布互设“联络办事处”后,我国政府除密切注意其接触情形随时妥谋因应外,并继续经由各种不同途径加强中美关系。五月间美国会众议员五十一人曾先后在众院发言特别助我,而尼克松总统以次美国高级官员亦曾一再重申,美国继续维持对我外交关系,并遵守对我国的条约承诺。 在谈到中美经济关系时,行政院指出,今年一月至六月,中美贸易继续发展,我国输美总额为七亿零二百五十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百分之三十八点六,自美输入总额为三亿九千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百分之二十四点九,续呈大幅出超。 今年一月至六月,美国访华的重要人士有进出口银行总裁基恩斯、巡回大使肯尼迪,以及学术教育新闻界等人士。我国政府官员访美者有严副总统、政务委员周书楷、经济部长孙运璇、侨务委员会委员长毛松年、外交部次长蔡维屏、新闻局长钱复及其他重要人士。 至于我国对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国家、中近东各国,对非洲、欧洲国家,次及对中南美洲国家政府也均透过了各种途径,加强彼此间的关系。
4. 孙科在台北病死
【中央社台北九月十三日电】考试院院长孙科博士,于今天下午五时五十五分,因心室性颤动复发,急救无效,在荣民总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中央社台北九月十四日电】总统六十二年九月十四日令: 考试院院长孙科,乃国父哲嗣,为革命元勋。曾三任广州市长,两任行政院院长,两任立法院院长,其间并任国民政府副主席。比年更受任考试院院长。方今匡复大计,正赖老成襄迪,遽闻溘逝,震悼殊深。特派严家淦、蒋经国、郑彦棻、倪文亚、张宝树敬谨治丧,以示优隆,而昭崇报。
5. 智政变当局取消独立日庆祝活动
【合众国际社圣地亚哥九月十八日电】智利人今天庆祝智利摆脱西班牙取得独立一百六十三周年。 以皮诺切特将军为首的四人军事委员会下令取消通常的两天庆祝活动。政府人士说,军事检阅取消了,因为当局害怕这会引起左派极端分子发动骚乱。
6. 智政变当局继续进行大逮捕
【法新社圣地亚哥九月十七日电】智利军政府今天说,上周二在武装部队在一次政变中击溃阿连德总统的政府时,九十五人被打死。 政府秘书长佩德罗·尤因上校在记者招待会上还宣布,五千人由于政治原因被关押,但是没有处决政治犯。 【法新社阿根廷门多萨九月十七日电】在过去三年中到智利避难的至少一万三千名外国政治流亡者从上星期二军事政变以来已经成为无情逮捕的对象。 据官方估计,一万三千名外国人包括六千名玻利维亚人、三千五百名乌拉圭人、二千七百名巴西人和一些阿根廷人、墨西哥人和秘鲁人。 大部分流亡者是左派人士,他们在诸如一九七二年玻利维亚的政变和去年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对左派的突然强烈镇压这样的事件之后,不得不匆忙离开自己的国家。 许多人是在越过厄瓜多尔和秘鲁等邻国之后抵达智利的。许多人在阿连德政府的人民联盟的组织——如图书馆或食品分配站中工作,为政府本身工作,或者在工人控制的企业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