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08-15
第 1 版
1. 柬解放军解放金边以北重镇斯昆
【法新社金边八月十三日电】今天这里有消息说,柬埔寨政府军昨天撤离了斯昆镇。 在这之前数小时,政府军放弃了更北面八公里的波雷多栋据点。 守卫这两个据点的十营政府军情况如何尚不得而知。 【合众国际社金边八月十三日电】军方人士今天说,柬埔寨军队在遭到叛军猛烈攻击之后于十二日撤出了金边以北大约五十英里的一个重镇。 这些人士说,在政府军撤出斯昆之后,柬埔寨空军开始轰炸由叛军控制的这个城镇。 这些人士说,星期天晚上疲惫不堪的政府军向东面的七号公路沿线撤退,于是斯昆就陷落了。 北方各省的激烈战斗同金边周围战斗平息的状态形成了对照。政府军利用这种暂时的平息来巩固和扩大首都的防卫圈,以防美国在星期三停止轰炸。 美国军用飞机利用它们最后几天对柬埔寨的轰炸,对可疑的叛军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 然而,飞行员们说,季节雨妨碍着美国的空袭。 【美联社金边八月十三日电】红色高棉叛乱分子今天对金边的波成东机场以西不到八公里的政府军的一个重要据点发动了一次全面的进攻。 这次对多列的进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为这个镇是保卫机场的主要环节之一。 在黎明时可以听到美国轰炸机在试图击退这支进攻部队。投弹声震动着金边市区。 【合众国际社金边八月十二日电】在一个北部省城的柬埔寨守卫者今天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同台批向被围困的政府军发动全面袭击的叛军交战。 金边周围继续处于战斗间歇状态。政府军在预见到美国将在十五日停止轰炸的情况下加强了首都已扩大了的防御圈。 美国作战飞机对首都周围到处进行猛烈袭击,其目的是要把叛军保留在金边附近的东西炸光。 装载着极需的弹药的三条驳船在湄公河上方一里的地方缓缓行驶,这是两天来设法自西贡开抵金边的第二批船队。在星期六(十一日),九条驳船中有八条顺利地开抵金边。装载着弹药的第九条驳船被敌军火箭击中,后来被美国作战飞机炸毁。 据报道,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斯昆——一个位于六号公路和七号公路连接处的主要城市,距金边东北约四十八英里。 一位美国飞行员在斯昆上空盘旋时拍发无线电报说,“局势严重,无法防守。前线在撤退,军队在溃逃。” 这位飞行员说,在斯昆的柬埔寨地面部队司令员报告,他的“处境极糟……接着他的话中断了,我未能再听到他的话”。 斯昆人口不到五千,若干月来一直被围困着。 美国轰炸机被紧急召来解救斯昆被围困的守军,它们袭击了斯昆四周的叛军集中地。 沿湄公河挣扎而上的河上运输队是两天来迎着共产党炮火而上的第二批运输队了。这两批运输队中都有装运弹药的驳船这一点表明,政府希望在美国空中掩护继续保护这些易受攻击的船只的情况下储存一些弹药。 走在金边周围公路上的战地记者报道实际上没有任何地面战斗。相反,政府军出现在保全下来的公路上,并挖壕守卫首都。
2. 刚果总统恩古瓦比谈访华观感
【本刊讯】布拉柴维尔八月十一日消息:刚果总统恩古瓦比在正式访问了中国、朝鲜和越南之后,八日下午在他的参谋部官邸向报界发表谈话,谈他对上述三个亚洲国家访问的印象。谈话的有关访华部分摘要如下: 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正式访问,可以说是一次真正的朝圣,因为你是以一个反帝的人民的领袖的身份前往的,而这三个国家又有反对美帝斗争的宝贵经验。中央委员会主席同志,你是否许可我们把你的旅行称之为朝圣? 答:首先,对朝圣这个词的意思应当同意。事实上,朝圣是一种虔诚的旅行,往往是去圣地。 但是,对我们刚果革命者来说,我们认为前往中国、朝鲜和越南,从反帝斗争这个明显的意思上看确实可以说是一次朝圣。我们可以把这次旅行说成是朝圣,但不是去圣地的朝圣,而是去看看这几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革命榜样发源地本身,这些国家过去同我们一样,遭受过殖民统治即外国剥削。我想,这个词对我们选得很好,这真是一次朝圣,一次革命的朝圣,它使我们有机会仔细看看和学习这些过去长期斗争,今天还在激昂地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亚洲人民的经验。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对你的关怀,是否可以看作是中刚关系牢固的一个证据? 答:我看,应当这样说,是的,因为实际上,我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极好。我们同人民中国保持的不是礼节性关系,用国际与外交语言说是纯合作的关系,然而却是一种真正严肃认真,很有战斗性的合作。 鉴于刚果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存在着很牢固的特殊联系,一些特殊的事实显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刚果人民共和国关系的牢固,这种牢固,非笔墨言语所能形容的。这是一个真理,它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人民都很清楚,所以我们无需另加解释。这完全是真的,这体现出刚果革命和中国革命之间,刚果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刚果领导人和中国领导人之间联系和关系牢固的重大意义。 问:主席同志,在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访问期间,你同毛泽东主席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会谈。无疑,这样一个会谈使你们能够回顾国际时局和中刚关系的迫切问题。但是,主席同志,你是否能向我们提供一些有关这次历史性密谈的概要情况? 答:刚果人对毛泽东主席自长征以来的斗争,对中国共产党人先反对日本占领者随后反对蒋介石集团直至革命胜利的斗争,不是不知道。 毛泽东主席是一个斗争者,他经历过许多斗争。而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现在的年纪,而且也是因为他进行过广泛的斗争,而且,我们想,他时时刻刻都在他的书房里看书。这是相当不方便的,但我们想,他不得不减少礼节性的甚至友好的拜访。因此,去见他的只有我一个。 在这一个半小时内,我们讨论了刚果和中国所感兴趣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的看法是非常一致的,我们对刚中合作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以致我们确实为在中国有一位十分同情地赞赏刚果革命经验的负责人、一位领导人、一位战士而感到高兴。 总而言之,关于中国和刚果,关于两国政府、两国人民,一切都完全证实了我们在刚果对两国关系情况的看法。 关于国际问题,毛泽东主席尽管工作很忙,但对国际问题仍然非常关心。我们简短地讨论了一下国际问题。 关于中国所处的那个地区的问题,我们了解了情况,没有发表意见,但是我们十分注意地听毛泽东主席讲。关于目前有关世界和平的这些问题,我们交换了意见。总的说来,我们高兴地注意到我们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问:总统同志,你是继西哈努克亲王之后有幸参观了中国最大的海军基地旅顺港的第二个国家元首。请问,除了中刚友谊之外,除了我们政策上的一致之外,还有什么别的理由能说明这种优待呢? 答:我本人曾经感到意外,因为和周恩来总理一起到大连去时,我没有想到我们要参观什么特殊的东西,而且周总理并没有陪同我一直到我离开中国去朝鲜的时候。 每当一个国家元首去人民中国作正式访问,他总是要选择某某省让他去参观。而我们呢,我们认为没有什么特殊选择,因为最好是让别人向我们建议访问某省。我们在北京时就是这样作的,后来他们建议我们去参观大连。 我首先必须要说的,就是在这个省培养了金松迪(纺织厂)的刚果工人,其中有刚果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奥金巴—莫伦德。 这说明人们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熟悉的地方,在那里,我们见到了曾经去布拉柴维尔装配金松迪工厂的第一批中国工程师。我们重新见到了我们认识的人,并且这是我向某些工程师授勋的机会,因为在我们给另一些中国工程师授勋之前,这些人已经回国不在布拉柴维尔了。因此人们很容易想象出我们参观这个省时是怎样一种气氛。 我刚才说,一直到周恩来总理本人对我说这样的话之前我还不知道在这个省究竟有什么特殊的东西。他说:“我们将去参观一些我们没有让别国元首参观过的东西,这一点就向你说明了贵国和我国之间的战斗友谊关系如何。” 我把我所记得的他跟我讲的话都说出来了。其实,这是个具有很大历史意义的海军基地,法国人把它叫做旅顺港,一个曾经引起象日本人那样的侵略者的垂涎欲滴的战略要地,一个在殖民时代被当作侵占中国领土的现成的唯一的大门的港口。 问:我们从我们在你们随行人员中的代表那里得知,在你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在北京签署了一项有关中国政府向刚果政府提供一笔贷款的重要协定。我们希望你揭开这个继续遮盖着我们可能把它称为你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成果之一的沉默的帷幕。 答:代表团在北京也曾提出过一些问题。我们是在中国、在一个友好国家、一个东道国,我们要按照接待我们的国家的习惯行事。周恩来总理认为,很显然,中国和刚果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于一般关系,所以不需要签订一项协议的议定书。 我们预料到这一点,因为,在访问中,我国和中国之间在经济方面的合作直到现在仍然是最好的。这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这次访问,我们只是肯定和巩固了这一合作,而且还增加了一些内容,而我们还没有把现有的、在过去的年代签订的协定所提供的东西用完。但总理作为一个革命者和中国的斗争者曾向我提出了建议。根据他的看法,我认为他的看法也是我们的看法。其次谈到贷款问题,人们可以叫贷款,但实际上,要评价这笔贷款是不容易的。 当然,不可能讨论或说明这些问题的所有方面,因为,目前中国是唯一对刚果这样做的国家,它这样做是充满信心,不干涉别人,不把任何东西强加于人,这一点是重要的。 问:你对中国的历史有什么样的印象,中国革命和刚果革命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答: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想告诉你们,我在这里只是谈谈我的主要印象,因为印象是很多的,又是大量的,看到了我们在动身之前从书本上、报纸上、从包括毛泽东主席在内的中国领导人的著作中和中国革命的经验中所知道的东西,看到了我们从历史上知道的、并被我们在这次访问期间所见到的事情所证实的东西,我认为,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表达这一点,才能使之能够在我国有效地产生反响。 如果我们要开始写我们的革命历史,我们无疑将引用中国的经验,在那里我可能要进一步说明我的印象。人们经常谈论社会主义(非洲社会主义、班图社会主义、刚果社会主义)和世界上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各种可能的途径。至于我们,我再一次断言,只有一条社会主义道路、一个举世皆知的社会主义,也就是以马列主义原则所指导的科学社会主义。 应当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中国的经验,在中国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而是把马列主义原则的普遍真理运用于中国的实践。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才进行了他们的革命。我想,也必须把马克思一列宁主义原则的普遍真理运用于刚果的实践。 但是中国革命有特殊性,因为现在是二十世纪,奇怪的是,在北京城里几乎没有私人汽车。然而从中国给许多正在斗争的第三世界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的援助来看,这些人是很先进的。我们不能说他们是贫穷的。我们还参观了他们最后进的公社,然而,所有这些人在实现了最低限度的要求即有衣穿、有房屋住和有饭吃、甚至有电视和收音机等之后,都是讲节约的。 显而易见,这些人并不贫穷,但在北京城里使人吃惊的是,比如好几百万人(在城里至少有七百万)骑自行车,小汽车自然是官方的。 为什么这些人都使用自行车呢,他们说,这是因为这便于他们去上班。这是一种既不需要汽油,也不太需要修理的运输工具。其次这是当地制造的,这就是中国人。 在一次答记者问中是难以表达在中国看到的一切。现在这样做是一个完全特殊的尝试。应当从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具体体现的思想力量中,从毛主席的所有著作中、从中国人民自从封建社会、日本和其他外国占领、殖民统治、直到解放即革命以来进行的斗争本身中去寻找这一切。此外,还应当包括中国人之间进行的战争,即蒋介石集团对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战争。这一切使中国人成了一个完全特殊的人。这就是所说的中国革命的特征。 下面是另一个例子:我们参观了一个农村,一个公社,人们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生产的一切,然后,把我带到一个农民家庭里,我在那里看到了在刚果、波托波托、多利西、鲁塞堡、马丁古或金卡拉也有的那种房子,一幢家庭的房子。那里有电和所需要的一切,我很明确地说,这些人有一切必需品,在我坐的床上,一个家庭的床上铺着中国席子。这可以得出结论说,他们在进一步发展之前首先改变的是人的精神状态,换句话说,使人的精神状态与革命相适应。这就是从建立在自力更生原则基础上的中国经验中吸取的教益。
3. 合众国际社记者自金边报道:柬埔寨敌占区人民怀念西哈努克亲王
【合众国际社金边八月十二日电】(记者:库尔瓦纳·福阿) “把郑兴的脑袋砍下来, 象颗果子那样挂到树上。 把施里玛达的脑袋砍下来, 也把它挂到树上。 把朗诺的脑袋砍下来, 把它带给西哈努克亲王。” 这首歌是一些在战斗和被俘之后幸存下来并且被送到金边监狱的叛乱分子编的。 现在,在首都的市场上、难民营和咖啡馆里,都有人在小声地唱着它。 这首歌的存在本身就是表明公众恢复了对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的支持的一个小小的征候。 战场上的士兵、稻田里的农民、学生、市场上的妇女、寺庙中的僧侣、甚至隔着桌子交头接耳的政府官员们,现在都比较大胆地承认他们热爱和信任这个在三年多以前被朗诺政权定为“卖国贼”并被缺席判了死刑的人了。 两年前,每当外国人公开提到西哈努克的名字的时候,在场的柬埔寨人总是吓得面色如土,扭过头去瞧瞧背后,说一声“别讲了”,然后很快就改变话题。 唯一敢于表示仍然尊敬这位流亡亲王的柬埔寨人是那些不受法律制裁的人——僧侣。很少有哪个寺庙不是至少挂着一张“寺庙保护者”——西哈努克亲王的像的。 现在西哈努克的名字挂在每个人嘴上,可爱的金边人在说出他们怎样偷偷地继续对他们亲爱的亲王表示敬意时总是格格地笑。 在一间柬埔寨木屋里,“S·D·”,三十三岁,轻轻地从颜色鲜艳的佛教祭坛上——每个柬埔寨人家里都有这种祭坛——拿下一个小小的大理石骨灰盒。 她一面打开盒盖一面说,“西哈努克亲王有一天曾来到我丈夫和我工作的公路上帮助干活。他拿起铁锨,在我们旁边挖了几个小时的土。我把这个从他曾经站过的地方收起来用头巾包上,一直保存在这个盒里,每天晚上我向佛祷告的时候总是为他祈祷。” 她在盒里所珍藏的物品是西哈努克曾站立过的地方的一把土。 一年前曾排除西哈努克回来的可能性、并认为西哈努克回来是“不可能和不可设想”的一些外交官现在开始改变他们的看法。 一位他的国家同朗诺政权积极结盟的外交官说,“西哈努克象其他任何人一样也犯错误,但是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外交家,是一位伟大的民族主义者。他通过在大国间走很细的钢丝使他的人民过着吃得饱、愉快与和平的生活。在这个国家住了一段之后人们只能为这些人民作最好的祝愿——而现在人们能为他们作的最好的祝愿是西哈努克早日回来。” 另一位西方外交官说:“看看这个城市的人民吧。外面有一支军队随时都有可能冲进他们的大门,但是,除了几个很有钱的人以外,他们谁都没有表现出任何惊慌和不安的苗头。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知道,外面是西哈努克的军队,他们认为,一旦这支军队开进来,一切就又都会变得美好了。” 一位接近总统府的政府官员说:“我有很多次梦见西哈努克回来了,所以我知道他很快就会回来。他的飞机将在夜间到来,全市都将灯火通明,为它引航。男女老少都会在飞机着陆之前几小时等候在路旁。他将步行回城,至少会常常把汽车停下来,让等候的人们能够看到他。不管他走到哪里,人们都会扑到地上去舔他踏过的土。” 关于西哈努克会回来的想法也影响了战场上的军人。一些最近在受到叛乱分子的轻微袭击后开了小差的军人后来宣称,他们看到了西哈努克亲自在领导叛军。 他们说:“他要我们回来,所以,我们当然就回来了。” 就连那些策动了一九七○年三月十八日推翻西哈努克亲王的行动的人也开始对自己采取的行动的结果表示遗憾了。 施里玛达将军最近在一次向外交官们介绍柬埔寨军事、经济和政治局势的会上,曾停下来让外交官们提问题。 一位友好的外交官问道:“回顾三年来发生的事件,你能说说你们的革命中有哪些地方出了问题吗?” 施里玛达忧郁地回答说:“当然,这很简单。出了问题的地方就是,西哈努克没有在最初的几周内回来把一切重新整顿好。我们本来预料他会回来,但是他没有回来。”
第 2 版
1. 日报文章:《核军备没有削减反而增强“两名警察”独断专行》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七月十六日刊登上智大学教授前田寿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核军备没有削减反而增强,“两名警察”独断专行》,摘要如下: 上个月美苏两首脑在华盛顿签署了“防止核战争协定”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的基本原则”等协定,本月在赫尔辛基开始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并且,这种活动被当地当做“世界和平的巨大里程碑”和“象征紧张局势和缓的大景象”而传说着。但是,这些协定和会议有哪一点是旨在实现使我们安心的世界和平的呢。 防止核战争比较可靠的方法,是全面废除世界核军备。但是,在这次签署的防止核战争协定中,核武器本身丝毫没有受到限制,甚至没有规定不使用核武器。也没有说不首先使用的问题。 另外,如果美苏之间或者其中一方同第三国之间,或者第三国彼此之间发生争端,有将美苏双方或者一方卷入核战争的危险时,美苏将举行紧急磋商(协定第四条)。当出现这种危机的时候,磋商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这次协定给人的印象是,“两名警察”的思想在背后发挥着强大作用。不言而喻,这种思想就是只允许美苏两家维持强大的核战力,而不让任何第三国拥有接近其强大的核战力。 在军备方面,美苏大力扩军的情况也是令人吃惊的。最近全世界军事开支的总额,每年约一千八百九十亿美元,仅美苏就约占百分之六十。并且,从过去十年的军事研制费用来看,美苏就占世界总额的约百分之八十五。这说明两个超级大国在研制核武器方面竞争的激烈程度。而且,在去年一年主要向所谓第三世界出口的非核武器数额中,美苏提供的就约占总额的百分之五十。 关于欧安会的召开也不能忽略其背后的军事形势。最初倡议召开会议的国家是苏联,其精神是五四年提出的全欧集体安全条约的设想。这个设想旨在废除各种军事同盟,建立包括处于对立关系的国家在内的地区集体安全体制(六九年勃列日涅夫总书记提出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也是同样的设想)。但是,今后即将谈判的课题并不是这样的设想。似乎只是争取在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继续存在的情况下,缔结互不侵犯边界协定和促进文化交流协定。这种推进紧张局势的和缓的动向是可喜的现象,但其背后仍有大量军队(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军队约三十五万人,华沙条约组织军队约七十万人)在对峙,都把强大的战略和战术核武器指向对方。因此彼此继续抱有恐怖感。 国际紧张局势尽管出现了和缓的现象,但是没有实行裁军。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认为,相互敌视的“两名警察”越来越强大的状况,蕴藏着严重的问题。
2. 英《东西方文摘》文章:《苏联的(军事)技术挑战》
【本刊讯】英《东西方文摘》一九七三年七月号刊登雷蒙德·斯利珀(美国田纳西大学航空工程学教授)的一篇文章。题为《苏联的(军事)技术挑战》,摘要如下: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经常关注的是,在军事和技术条件方面使我们拥有对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不容置疑的优势,苏联的军事科学是先进的,可确保部队的各种类型的武器得到正确和成比例的发展。” 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索科洛夫将军说这番话是表示他的信念,他说这番话是对美苏相对军事技术形势作的一次认真的估计。 自从苏联在五十多年前立国以来,苏联领导人就追求在军事技术上占优势的目标。但是过去十年在这方面作出了特别的努力。曾经观察过苏联情况的某些西方学家说,苏联的技术并不呈现威胁。另方面,美国军界领导人若干时候来一直担心,苏联在科学和军事技术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事实上是对美国安全的严重而日益增长的威胁。 哈维博士、古尔雷博士和普罗科菲耶夫先生最近写了一部出色的著作,对科学技术作为苏联政策的工具作了分析。该书的作者全都是研究苏联问题的著名学者。该书第三章谈到了苏联在科技方面的投资。这种投资从一九五○年的大约十亿卢布增加到一九七二年的大约一百五十五亿卢布。 威廉·斯科特上校(他任美国驻苏空军武官的第二个任期届满后已于去秋回国)在一九七三年三月的《空军杂志》上为该书写了书评。斯科特上校支持作者们的这一观点:苏联为取得科技优势而作的努力同“直接的军事力量特别有关”。作者们估计,苏联的科技投资约百分之八十用于军事需求。因此,斯科特上校的估计是,在一九七二年,苏联的军事研究和发展努力相等于美国投入的二百四十亿美元,一九七三年,大约为二百五十八亿美元。 即使假定斯科特上校的估计有点过分,这个比较也可惊人地表明,美国最好认真地看待苏联的挑战。 苏联领导人显然赞同在军事一技术上占优势这一目标,并且在投入必要的资源以创造优势。
3. 《废物制造者》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一九七三年七月号登载一篇书刊介绍,题为《废物制造者》,摘要如下: 专靠刺激消费以保持生产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建筑在垃圾及浪费之上的社会。好比一座房子建筑在沙丘上一样。 “美国生活就是消费的生活”,很多美国的中产阶层人士这样说。实际上美国也正是这样地生活着,他们仅占全球人口的百分之六,却消耗掉地球上一半以上的资源。 在美国有一股很强烈的风气,就是鼓吹浪费;市场顾问里保就曾大力提倡“强制消费”运动。不择手段的推销大计 存着以上方针的大公司和企业便各出奇谋地实行他们的推销大计: 在不知不觉间有颜色的女性丝袜流行起来,而且还得要配上衣服的颜色,这使袜商们多了几倍的生意。其后,“衬色”这种风尚被流传至每件日用品上,包括指甲油与不同的场合相配,泳衣要与天色调和,电话颜色要与房间情调配合等。 美国式的生活是繁忙和讲求物质享受的,因此制造商们都把装潢看成是决定货品能否畅销的关键,比它的质与量还重要。例如在食物方面,最先研究的并不是它的营养价值或是否清洁等问题,而是怎样的包装才教顾客感到方便和得体。据统计,一个美国家庭平均每年花掉五百多元在货品的包装上!为了使用简便,很多流质或半流质的东西都以压缩空气喷射包装形式出售,按钮即出。在很多不需要这种包装的情形下,固然增加物品成本,制造了更多废物,而且往往对物品本身也是很浪费的,因为在它用光之前,罐内气压都降到“乏力”的程度,罐旁又糊有“凿罐危险”的标贴,因此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东西便与罐一同被扔掉。 尽管冶金技术和线路设计已有了飞跃的进步,一些专家们还要设计一种寿命不能超过三年的手提收音机,因为如果手提收音机保用十年,在第一批用坏要换之前,市场已达到了饱和点,便再不能支持继续生产下去(意味着工厂要关门)。又如果耐用是货品的特性,那么用户便享受不到快速进步所带来的新产品了。总括以上的理由,为了不断有新产品面世,用户就得永远接受一些技术水平低于他所付出的代价的东西。为了市场及用户的将来“利益”,制造商们用同样的成本而不去生产耐用十年的收音机,却去生产寿命三年的产品。 纵然工业技术进展得很快,它也赶不上推销商人们的要求,一种新的手法就是尽管东西还是有效地服务着,但要使它在持有者的脑海中都已变得陈旧。“新的就是好的”这个概念不断地灌进了顾客的脑子里去。 汽车制造商还故意降低他们商品的质素来增加销路。在一项统计中人们发现以下的结果:丢到废铁厂去的汽车越来越新,路上坏车的事件却比行驶中的汽车的数目增加得要快很多,这就说明了汽车的可靠性并不因技术进步而有所提高。事实上,一位工业设计家就说过,时下的提炼合金,是要它生锈而不是教它耐用的。 各式各样的日常家庭用品中也有这种情况。其中的一项就是用塑胶来制造零件中最易受磨损的部分,在使用一年半载后当它裂开时,制造商却带着歉意地告诉你,因款式的“革新”而停止了零件的供应,这样,那具还是簇新的洗衣机便成了餐台,而它的工作便由另一具更新的去代替了。鼓励浪费的手法 从技术上来说,要做到电视机使用八年而无须修理,应该是不难的事,但厂商们却从不让你知道他们能有这样的技术,他们的影像管越来越不经用。也有人作这样的解释:“只要添少许成本,家具、衣服、碟子等都可以造得极其耐用,但制造商和顾客对这点都会不感兴趣的。” 在德国,以往很多诚实的工厂对售出的仪器都附上详细的说明书或线路、图,间接鼓励人们自己动手做些较为简便的维修。现在的美国厂家可不同了,他们很少备有这类的说明书,甚至连货品的号码牌也放在不显著的地方,诸如冰箱底或炉脚等处,使大意的用户买不到配件而被迫添置个新的。 赊帐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的庞大动力之一,同时亦成为了这国家的生活特式。有了赊账制度,推销工作变得轻松了很多。在很多情形下,零售商人会发觉他们在放款中所赚的比买卖本身的还要多。于是所有的人都被游说去欠债了。资源的大量消耗 在其他国家的人眼中,美国人的偏重消费实在有点愚蠢,一些人对美国的不重视教育和医药感到惘然。另外,由于过分着重出产容易废退的货品及越来越多的把经费用在广告上,美国很多工厂都已削弱了他们与外国工厂的竞争能力。过于强调销售方法加速了工商业的垄断,因为大企业总是控制了顾客的印象和爱好。而货物的充斥及人口的增加(后者显然是很次要的)更改变了美国的生活质素。“每户两车”的宣传使道路挤满了私家车;每天,数以千亩计的美国绿林和原野被蚁群般的堆土机抓破了脸孔;自然界的气息受到了严重的摧毁。大都市的面积的扩展把多个城市连在一起,纽约和费城之间压根儿就没有郊区的存在。与消费工业成正比的污染问题亦是极其严重的,空气、食水的破坏,垃圾的堆积,及噪音的增加,都狠狠地伤害了美国生活的质素。 在过去四十年中,美国人所用掉世界上的资源,比一九一四年以前四千年来全世界所用掉的更多。 由于企业界鼓吹消费的结果,抛弃的狂热差不多成为美国的国民性。据估计,除了食物不算在内,美国人平均比世界其他的人要耗费多十倍的资源。宁愿在冬天烧掉数以万加仑计的燃油去温暖屋子而不肯多穿点衣服的,只有美国人而已。 (这本书)在总结性的一章里,作者指出他认为当代阻碍着美国生活方式的改变的最大社会因素是:第一、美国人广泛地相信他们的科学与技术进步能解决他们的全部问题。第二、无孔不入的商业气味充塞着整个美国的生活,而这些广告对人的社会价值并没有增益。后记 这本《废物制造者》出版于一九六○年,当时美国的国势极盛,在世界上以国际警察自居,从第三世界国家输入资源的行径受到较少的阻挠,各资源国根本连讨价还价的力量也没有,在美国国内政治经济也相当稳定,然而作者柏加德已看到这所谓“消费文化”所带来对美国人在精神上的严重后果。过了十多年的今天,书中的数字当然不能再作准,但笔下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 现时美国一部分人的消费方式不独构成了对他人的剥削,而且还带来了不能再忽略的后遗症。
4. 漫画:“我想我们都瞭解这个问题
(香港《今日世界》一九七三年八月号刊载美伯明翰新闻公司图片)
第 3 版
1. 孙琼举行记者招待会宣传实现“光荣的和平”/金边政权大搞宗教仪式以图安定人心
【美联社金边八月十三日电】柬埔寨政府今天呼吁实现光荣的和平,并指责北越人阻挠柬埔寨对立方面之间进行谈判。 这一呼吁是在美国停炸前两天发出的。 柬埔寨新闻部长孙琼在一次有将近一百名记者参加的记者招待会上讲话时,重复了尼克松总统在越南问题上所说的话。 孙琼说,“我们希望实现光荣的和平。我们将为了实现公正的和平和保卫我们的国家而继续战斗”。 孙琼说,“寻找和平的主要障碍是北越和越共从不尊重巴黎和平协定。” 他说,在本地,忠于柬埔寨政府的人和反叛的红色高棉之间曾进行过接触,但是,“红色高棉人不能自由地前来,因为北越和越共不让他们来进行任何谈判。” 孙琼强烈地暗示,如果战争在八月十五日以后继续进行(这几乎是肯定的事),柬埔寨将从南越和泰国寻求军事援助。 有记者问到柬埔寨是否会从这两个国家得到援助。这位部长回答说,“共和国作为一个其中立受到一九五四年日内瓦协议保证的国家,有权呼吁友好国家帮助我们。” 【法新社金边八月十三日电】新闻部长孙琼今天说,金边拒绝了西哈努克亲王在他给美国参议员曼斯菲尔德的电报中提出的下述要求:以朗诺和其他高级人物离开(柬埔寨)和停止全部美国援助作为解决柬埔寨问题的一个条件。 【法新社金边八月十二日电】在战局接连第三天仍然相对平静的时候,争夺金边的心理战今天达到了新的高峰。 在金边,政府昨晚和今天早上举行露天宗教仪式,来加紧它的大规模鼓舞民心运动。 当在一座佛教寺庙前奏起宗教音乐、举行祝祷或摆设祭品的时候,非常多的群众聚集在一起。 利用扩音器和由低飞的C—47飞机散发宣传性传单来壮大声势的这项运动,目的是在镇定市民的心理,因为他们对停止轰炸和消息灵通的军方人士传出的如下消息感到惊慌:在这个城市内有许多“敌人”的代理人和多达三百名受过进行破坏训练的坑道兵。
2. 苏《消息报》发表文章:《柬埔寨爱国者的正义事业》
【本刊讯】苏《消息报》八月十一日刊登伊里英斯基撰写的评论,题目是《柬埔寨爱国者的正义事业》,摘要如下: 在越南和老挝恢复和平已有数个月了。但是,战火仍在另一个印度支那国家——柬埔寨土地上猛烈燃烧。在这个国家里,国内反动势力被帝国主义集团用来对付民族解放运动。 一九七○年三月十八日国家政变之前被该地区人们称之为“和平绿洲”的柬埔寨,现今已成为一个危险的战争策源地。帝国主义干涉引起的战事使这个国家的经济生活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柬埔寨全境激战连绵。而战斗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领导的爱国者手中。爱国者部队切断了和控制住了连接金边和西贡的一号战略公路和连接首都与磅逊湾的四号战略公路的重要地段,以及穿过柬埔寨粮仓——马德望省的五号公路。 最近几周里在离金边很近的地方展开了顽强的战斗。爱国者袭击了首都东郊波成东基地。据法新社报道,在金边南部防区和西南防区、在湄公河和巴沙河之间地区正在发生激烈战斗。 美国飞机,包括战略轰炸机为了阻止爱国者的进攻,继续在柬埔寨各解放区进行密集袭击,加紧轰炸金边郊区。 但是,许多评论员不得不得出结论,无论轰炸还是对金边当局的军事援助都不能改变柬埔寨前线的局势。爱国者牢牢地掌握着主动权。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是全国人民的真正代表。苏联人完全支持柬埔寨爱国者争取祖国自由独立的英勇斗争。
3. 日本《现代亚洲》刊登一份资料:《开发秋明油田对我国防卫的影响》
【本刊讯】日本《现代亚洲》半月刊七月十五日一期登载一篇资料,题目是《开发秋明油田对我国防卫的影响》。这家杂志刊登这篇资料时注称:“摘自一九七三年五月二十三日‘防卫厅’向外务省提出的资料的一部分。”这篇资料摘要如下:前言要求日本协助的经过 苏联要求日本协助开发秋明油田是从一九六六年的日苏经济联合委员会会议开始的。 苏联原来希望由国家机关进行谈判,但因为苏联认为北方领土问题早已解决,而不举行外长级的日苏定期协商会议,所以以后这个问题就束之高阁了。 以后,中国和日本,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接近逐渐加强了,于是苏联突然表示接近日本的态度,一九七二年一月派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举行日苏定期协商会议,再次要求协助开发秋明油田。 一九七二年春季到夏季派遣了实地调查团,在秋季的日苏经济联合委员会会议上进行了有关细节的谈判。一九七三年一月,大平外相向苏联驻日大使特罗扬诺夫斯基表明愿意协助开发西伯利亚。二月派遣专家小组。三月通商产业相中曾根告诉苏联大使要促进开发,四月进行预备性谈判,估计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将进行正式谈判。 关于开发秋明油田,研究了合作开发秋明油田的内容,苏方的意图,还有对我国防卫的影响。其内容如下:一、开发秋明油田的合作内容 开发秋明油田的合作内容 (一)产量 一九七○年度,二千万吨。七一年度,四千二百万吨。七二年度,六千二百七十万吨。七三年度,八千六百五十万吨。七五年度,一亿二千五百万吨。八○年度,二亿三千万吨。 (二)对日本的提供量 一九八○年以后每年五千万吨,二十年。 (三)对苏信用贷款 开发油田和敷设从伊尔库茨克到纳霍德卡的四千三百公里的油管。十三亿美元,年利六分,十年偿还(由美国贷款两亿美元)。 (四)问题 (1)产量目前产量是六千二百七十万吨。 (2)质量一九六六年宣布含硫量为百分之零点五,但实际上却是百分之一点二到一点三(中东石油是百分之二)。 (3)信贷方式苏联要求提供银行贷款,没有采购物资的保证。 (4)军事加强远东苏军的军事力量。二、苏方的目的 (一)扩大石油的生产 目前苏联是出口石油的国家,一九七二年的原油产量为三亿九千四百万吨,其中原油约七千万吨,石油制品约三千万吨,共计约一亿吨向东欧国家等地出口。 然而苏联和东欧都有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的倾向。东欧的进口量在一九七一年也比上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九点二,而苏联的产量却没有这样大的增长。增长率一九七一年为百分之七,一九七二年为百分之六。因为有逐年下降的现象,所以需要设法扩大石油产量。 (二)利用外国资本和技术 苏联根据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五年第九个五年计划考虑扩大工业生产,但因劳动生产率下降,生产的扩大率逐渐减低。 原因似乎是由于社会主义经济结构本身造成的效率不高。但苏联领导作为对付措施,设法引进外国资本和利用外国技术,并严加控制劳动纪律。看来对扩大石油生产也可以适用。 (三)扩大对日本的政治影响 估计苏联石油在日本的石油消费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年约为百分之十,虽然不是决定性的数字,但由于供应石油的操作方法,想必会影响日本的经济,并扩大其政治影响。我国政府如果拒绝财界的要求而不向苏联提供信贷,就会加强国内指责政府的舆论,从而扩大其影响。三、对我国防卫的影响 (一)提高远东苏联战略根据地的地位 远东苏联是地区广阔而人口稀少的地方,经济上自给程度很低,距离欧洲苏联很远,只靠脆弱的运输线。 远东苏联在阿穆尔州以东面积为六百二十一万平方公里,而人口却只有五百八十八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零点九人)。伊尔库茨克州以东也有面积七百七十六万平方公里,而人口则不过一千零一十八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一点三人)。我国北海道的面积是七点八万平方公里,人口为五百二十五万人(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六十六点九人)。相比之下,开发是远远落后于北海道的。 就城市来看,伊尔库茨克以东的大城市是,伊尔库茨克四十六万人,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四十五万人,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四十四万人,此外不过有共青城等二十万人的城市四座和纳霍德卡等十万人的城市八座而已。 关于工业的发达,就代表燃料能源的电力来看,远东苏联的总发电量是六百五十万瓩时,而百分之七十是靠伊尔库茨克州的水力发电站,滨海边疆区只占百分之十,哈巴罗夫斯克地区仅占百分之七。因此,这些地区的制造工业不发达。除了造船以外,飞机、汽车等都只不过是装配维修厂而已。 如果能运输大量石油,就可以用为燃料能源,在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建设具备制造和维修能力的大工业地区。那时,符拉迪沃斯托克和纳霍德卡等地的港湾也就大大增强其能力,而成为独立的战略性大供应地。 那时,远东苏军的后方支援能力就会显著增强,没有欧洲苏联的支援,也能够进行远东的战斗,显著增大侵袭中国和日本的能力。 (二)提高远东苏军的供应和支援能力 远东苏军进行战斗时,直接的阻碍因素是石油制品的供应。目前有铁路运输力量,基本可以供应支援,但当大规模作战时,对破坏行动则是无力的。这次敷设油管是要一举而解决这个问题。 敷设油管不仅容易供应石油,而且会使当前西伯利亚铁路上的货车空出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来。铁路运输能力有这种程度的余裕,就显然使远东苏军易于行动了。四、日本在合作开发时的注意事项 (一)日美联合参加 充分认识苏联是以武力为背景推行外交政策的国家,而军事力量未必充分的我国需要在开发油田、提供信贷、敷设油管、供应石油等各阶段都拉军事大国美国参加,由日美联合进行,以使苏联不能片面撕毁协定停止供应,或提高价格等。 (二)进口量的限制 苏联是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用政府的命令,突然改变石油的价格和数量。考虑到这种情况,事前必须限定石油的进口量,以免我石油工业突然遭致致命的打击。 (二)防止加强其进攻能力 苏联敷设了油管,就能够在远东建设战略根据地,直接地充分供应作战所需要的石油制品。因此,就将显著加强其对中国和日本的进攻能力。 为了防止苏军加强进攻能力,不埋设油管而将油管敷设在地面,同接近中苏边界的西伯利亚铁道平行敷设,这样建设费低廉而且容易维修和管理。一旦有事,它将是软弱无力的。所以最好是这样建设。五、结论 我国协助开发秋明油田对我国的防卫有很大影响。尤其是不敷设通往纳霍德卡的油管为最好。 然而如果考虑到日本将来扩大石油的需要,必须指望在中东以外的地区得到供应,那么最好等到秋明出产充分数量的优质石油有了确实可靠的实际成绩之后再进行协助。 日本协助开发秋明油田时,重要的事情是不可忘记苏联是以实力为背景决定外交政策的,由日美联合参加,以使苏联不能片面提出要求。也需要限定石油的进口量,以免受到苏联的决定性影响。
4. 苏大使馆宣称其人员要在金边呆下去
【合众国际社金边八月十三日电】一位苏联大使馆人士今天说,现在约有三十六名苏联外交官和家属驻在金边,他们打算呆下去。 其他使团,包括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使团在内,已把他们的家属送回国内。许多使团也已把人员削减到剩个骨架子,虽然美国大使馆仍然保持着美国国会批准的全部二百名人员。 苏联目前在金边由一名代办任代表。
第 4 版
1. 日报报道:《中国积极开展“台湾工作”》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八月九日刊登该报特派记者山本八日从香港发回的一条消息,题目是《中国积极开展“台湾工作”,毛主席站在第一线向华侨发出号召,旨在孤立台湾》,摘要如下: 中国正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积极呼吁海外华侨解放台湾。这似乎表明,中国为了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开始越来越具体地推行孤立台湾的政策。 的确,毛主席最近会见人是爽快的。今年的会见已经达十次之多。 据说,毛主席最近几年健康情况非常好,精神越来越焕发。从毛主席频繁地进行会见的情况来看似乎也证明了这种传说。 在进入今年以来所发表的毛主席的十次会见中,香港的观察家最注意的是同杨振宁和李振翩的会见。自从文化大革命以来,没有宣布过毛主席会见了除外国国家元首或相当于国家元首的重要人物之外的什么人。杨、李两人的情况完全是例外的。最近,中国积极推动海外华侨(其中包括加入了外国籍的中国人)对大陆的“心理上的回归”。在香港,多数的看法是:这两个例外的情况象征性地表明毛主席亲自过问华侨政策。 不言而喻,其背景是促进解放台湾。一般认为,中国是在极为长期的展望中来考虑解放台湾的。 尽管如此,但自从进入今年以来,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傅作义和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等人向台湾同胞发出呼吁,北京广播电台扩大和加强了对台湾的广播,台湾省代表(台湾省出身的旅日华侨)参加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华侨访问大陆显著增加等,这些都说明中国始终没有坐视台湾的现状。 毛主席会见杨振宁和李振翩之外,最近,周恩来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会见了从美国回来观光并以探亲访问的形式访问了中国的原国民党政务委员缪云台。香港的左派报纸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报道。 似乎可以认为,这种动向表明:要在国际政治中孤立台湾,换言之,就是在把台湾问题作为内政问题正扎扎实实地取得成功的中国,要努力把台湾完全作为“社会主义祖国的一部分”而固定下来。
2. 杨振宁夫妇对香港记者谈探亲之行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八月八日报道: 美籍中国学者杨振宁博士第四次访问中国之后,认为中国在科学发展方面并不偏废理论工作。 杨振宁博士和夫人杜致礼女士,结束了在中国的访问,于昨日下午抵港,今日下午乘飞机去美国。 杨振宁在今晨答复本报记者的提问时说:“比起美国来,中国的研究工作是更多地重视实际问题,较少地注意理论工作。关于这一问题我有两点想法:第一,这是非常合乎中国社会目前需要的。中国正在大力地发展农业、工业,实际问题多得不得了,理论工作一时处于较远期问题的范畴之内。第二,但是中国领导人与科学家都经常在注意,在讨论要做多少理论工作,做哪一些理论工作。说中国不做理论工作是错误的。” 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女士这次同行,见到了父母杜聿明夫妇,以及杜聿明以前在国民党中的朋友。她说:“父母的身体都好,生活很愉快。父亲的朋友们也生活得好。” 离开了二十多年后返中国,杜致礼认为变化很大,特别是人民的精神面貌。 “现在人人都是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工作”。 杜致礼说:“我觉得台湾应该与中国和平统一,而且将来一定能这样。根据我自己在中国的经验,在台湾的同胞和国民党人员,假如能够回去看一看,一定是很有好处的。”
3. 香港报纸社论:《中英通航及省港联运之安排》
【本刊讯】香港《华侨日报》八月十日特讯: 由伦敦至中国大陆之飞机航线,大约会在今年十一月左右开始航行,英国航空公司集团总经理马金昨日在记者招待会中透露:将来任职该航线的飞行人员,并能操国语,广东话,甚至中国各地主要方言。 英国航空公司集团是由英国海外航空公司、英欧航空公司以及其他航空公司及旅游业有关机构合组而成,马金表示:在四月正式合并后,英国航空公司集团拥有资本达五亿英镑,估计在未来五年会增加至八亿五千万英镑。 该集团共分七部分,其中三个主要部分为英国海外部,英国内陆部,及英国欧陆部,将来伦敦至大陆一线,将会采用VC—10型客机,沿途经罗马、贝鲁特、新德里、香港而至中国大陆,而基于政治原因,香港乘客将不能在港登机。 【本刊讯】香港《天天日报》八月十日发表题为《中英通航及省港联运之安排》的社论,摘要如下: 最近,中共同英国签立了巨大的贸易合约,并预料北京向英国订货,此时正是一个开始,这也是英国在北京举行工业展览会以来的初步成就。与此同时,还有两个新的发展: (一)英国海外的航空公司宣布,伦敦一香港一上海的新航线将于今年十一月开始飞行。 (二)广九铁路可能铺设支线,以连系世界最大的一个货箱运输中心——葵涌码头。目的是使中国大陆与西方贸易,能通过本港这个现代化的港口码头建立铁路的联运。 中共同英国展开贸易的各种基础性积极安排,对香港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深具重要而长远的意义。可以预见的一些实益是:中英航机经常来往飞行,及中港之间建立水陆两路的直接联运,将必首先促使香港的转口贸易及旅游事业有更大的发展。当然,由于中共之对外政策全面改善,及经多方面的实际体验或观察,势将加强海内外人士在香港进行长期发展的信心。有人问道:中共对外直接通商,将来会不会减低香港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当要视乎“将来”的演进而定。
4. 庇隆夫人赞扬中国人民的组织性
【法新社布宜诺斯艾利斯八月四日电】阿根廷正义党领袖胡安·庇隆的夫人伊萨贝尔·庇隆今天热情地赞扬中国的组织性。 庇隆夫人曾访问中国,为他的丈夫访问中国作准备。她赞扬中国社会的组织性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她说:“我看到了中国人民是如何积极而热心地参加各种日常活动。我也钦佩中国儿童掌握手工技艺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