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08-08
第 1 版
1. 美报专稿:《苏联鼓励在靠近中国的地方定居》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八月五日刊登西奥多·沙巴德四日自莫斯科为该报写的一篇专稿,题为《苏联鼓励在靠近中国的地方定居,显然是为了确认它对领土的所有权》,摘要如下: 苏联政府制定了一项关于国内移民的新政策,其部分目的是让较多的农民定居在沿中国边界的农业地区。 克里姆林宫刚刚颁布的一项法令对未来移民的福利标准作了修改,以便鼓励那些打算移往有争议的边界地区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人。 最近采取的这一措施,同前些时候更改苏联领土上的用汉语发音的地名相关联,显然是要确认苏联对边境地区的所有权。 移民法代替了远至一九三三年规章制度不统一的混乱状况,该项法律涉及整个苏联农村人口的迁移,特别强调与中国接壤的边界地区的迁移。 一九七三年五月三十一日通过的这项新法令收集在苏联政府法令汇编第十三号上。。 苏联当局按照传统向农村移民提供全部款项,免征税收,建房贷款以及其他福利,以鼓励他们去苏联北部和东部人口稀少的地区。 提供这些福利往往是为了鼓励人们向西伯利亚迁移,那里的气候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因此定居受到了阻碍。尽管有种种鼓励,但是在最近两次人口调查之间,即一九五九年至一九七○年期间,迁出西伯利亚的人超过了移居西伯利亚的人数。即使在苏联远东,尽管那里的条件要稍好一些,但是在这十一年期间去那里的每二十个人当中也只有一个人留了下来。 在这项新的移民规定中,政府看来给自己定了促进更多人在中国边界定居这个有限的目标。目前的若干福利是给边境移民的,而不是给其他移民的。 例如,允许靠近边界的国营农场的工人把三年的假期积累起来,度一次长假,往返旅费由政府支付。 苏联政府鼓励更多人向边界移民的打算从已公布的福利标准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些福利包括建造房屋以及购买牲畜的贷款。 法令规定,给边界移民建造房屋的贷款最多为六千卢布(八千美元),移民只需支付这笔贷款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一半从政府的预算中拨给,一半由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支付。 边界移民还可以享受为农村移民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款项。已公布的工资支付表规定,户主的工资为两百卢布,另外每个家属的工资为七十五卢布。这个等级只有苏联另一个地区,即遥远的太平洋的堪察加半岛才超过了。 给边境移民的优惠迁移费适用于移居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和沿海地区(那里的农业土地靠近中国边界),也适用于阿穆尔和赤塔州。在哈萨克,优惠地区扩大到离边界一百五十英里的地方。
2. 巴报报道巴人士说巴基斯坦、伊朗和土耳其正研究成立联合军事司令部的建议
【本刊讯】卡拉奇《明星》晚报八月四日从拉瓦尔品第发出的消息中援引消息灵通人士的话说,据说巴基斯坦、伊朗和土耳其正在研究一项关于成立一个联合军事司令部的建议。 据说中央条约组织已变成了一个与这一地区的「颠覆活动」进行斗争的组织,上述三国正在研究它们的武装部队进行更密切合作的可能性。 德黑兰是这项建议的推动者。这项建议除制订军事政策外,还包括建立兵工厂,统一训练规则和定期举行联合演习。 三国领导人对于苏联在南亚的影响日益增长这一点感到严重不安。阿富汗政变充分说明莫斯科在一心一意推行它的亚洲集体安全计划。 伊朗首相阿米尔·阿巴斯·胡韦达下星期对莫斯科的访问主要是为了讨论苏联武装印度、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问题。莫斯科已恢复向印度提供先进的武器,还向伊拉克提供了价值十亿多美元的武器。据说,它还制订了一项使阿富汗的武装部队「现代化」的计划。 据说,伊朗国王已下定决心要使整个南亚地区摆脱大国的角逐。他认为,这样,次大陆和中东的局势才能正常化,波斯湾地区才能稳定。 出于这个基本目标,伊朗对于勃列日涅夫提出的亚洲集体安全计划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阿米尔·阿巴斯·胡韦达在克里姆林宫进行会谈时将告诉苏联领导人,只要这个计划不被认为是一条反华阵线,伊朗准备参加。伊朗没有理由参加任何敌视任何国家的计划。特别是中国,伊朗与它有着很好的关系。伊朗认为,任何维护亚洲安全的计划里都必须有中国的位置。 此间政界人士认为,如果中国也被邀请参加亚洲集体安全计划,那么,巴基斯坦也将仿效伊朗,参加这个计划。 据说,克里姆林宫会觉得很难反对伊朗的建议。中国是亚洲的头号大国,这种地位是无法否认的。再则,北京一向不干涉别国内政,而且是唯一严格奉行把自己的武装部队保持在本国边界以内的政策的大国。 只要苏联帮助解决伊朗同伊拉克的边界争端,和只要苏联运用它对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巨大影响来使次大陆的局势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恢复正常化,胡韦达就会愿意向苏联购买军火。 据说,伊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都很想同苏联建立良好的关系,也一直在经济方面增进同苏联的合作,然而,它们对苏联要使自己成为南亚唯一大国的「野心」感到不安。 据说,这三个国家不断在就安全问题进行接触。 据强调,它们今后的防御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受苏联对它们以及对这一地区的态度的度的影响。响。
3. 日刊文章:《田中尼克松会谈的“密约”是什么》
【本刊讯】日本《信使周刊》八月十日一期(提前出版)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田中、尼克松会谈的“密约”是什么?》,摘要如下, 对于强调田中政权第二次日美首脑会谈的“新的日美关系”的联合公报,投以警惕目光的专家意外地多。他们认为:“不能不折不扣地完全相信。” 评论家梶谷谷善久激烈地批评说:“尽管叫做日美首脑会谈,总之是‘一丘之貉’。我看基调是不会改变的。对美外交,一贯只是丘内的‘老子貉’命令‘儿子貉’,根本不是什么对美自主外交。”外交问题评论家林理介对这次会谈的目的也作了如下的分析:“(一)田中探听勃列日涅夫对日本的打算,尼克松控制日本的对苏外交;(二)谋求恢复两人在国内的威信;(三)讨论全世界的问题。”然后他说,“可以认为,上述三点的共同点是:美国虽然说同意日本在外交上自主,但这是为了在关键的时候进行控制;日本方面自主到什么程度合适,为了弄清美国方面的意向才去访美的。” 美国在口头上说什么自主性和对等关系等等,在行动上却又加以控制,究竟要让日本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日本经济调查协议会(代表理事是永野重雄)七月二十三日提出了题为《国际货币新秩序和日元》的建议,在国内外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之所以这样说,也是因为这一建议是以“建立日元货币圈”为目的的。 “日元圈设想,过去也曾有过几次起伏。这一次是在日美贸易经济联合委员会结束之后,并且是在田中和尼克松会谈之前提出的。当然会被认为是对美国的明确表态。也就是说,之所以要建立日元圈,就是在包括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在内的特定地区,日元居于国际货币的地位。具体地说,是作为结算货币或储备货币来使用。简单说来,就是意味着摆脱‘美元保护伞’。” 这是某家大报的经济部记者P看到日本财界也勇敢地要求摆脱美国实现经济独立而进行的分析。但是,美国究竟允许日本自主到什么程度呢? 外交评论家K认为:“在美国方面看来,这岂止是‘自主’,简直是‘狂奔’。但是,建立日元圈,肯定会被东南亚国家批评为‘复活大东亚共荣圈’。美国看到这一点之后,将会勒紧网绳。” 他还就“网绳”问题说:“将放松日本在亚洲地区进行经济活动的‘网绳’,而勒紧政治的‘网绳’。其目的是:使日本提出‘亚洲基金’或‘印度支那复兴基金’这种中立而多边的机构设想,使日本按照最合适的尺度来代替难以直接进行的‘越南赔偿’。而且,最后纳入‘基辛格设想’(所谓的新大西洋宪章),置于美国的控制之下” 。 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是说表现出勇敢精神的我国财界也不过是“如来佛手心中的孙悟空”的局面。不过,很多人认为,日美关系的现状并不只限于日元货币圈这个问题。国际部编辑室记者M说:“目前的情况是,美国撤退留下的残迹,由日本照管。与此同时,作为填补美军撤退后东南亚的真空和对付苏联增强远东舰队的对策,则要求增强‘日本海军’和购买常规武器。可以认为,在这方面确实有了密约。” 林理介先生分析说:“我认为,日本开发秋明油田还会导致苏联远东军事力量的增强。所以,如果不同美国一起搞,就不能进展。在开发西伯利亚问题上,美国与日本不是老大哥和小兄弟的关系,是不合适的。干到什么程度好呢?田中去请教尼克松。” 似乎可以认为,事先已征求了美国方面的意见。在这种“对苏慎重论”抬头的情况下,目前,苏联方面推迟日苏开发秋明油田谈判的动向也非常明显。很多人认为,日本可能正在被美苏之间的虚虚实实的讨价还价所捉弄。根据这一系列的动向,国际部编辑室M记者说:“总之,美国的头号敌人是苏联。军备竞赛非常激烈。而且,迅速承认了最近通过政变而成立起来的‘阿富汗共和国’,并保证向北越提供复兴援助。美国对苏联向亚洲进行的这种扩张神经过敏。因此,不能把在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秋明油田的开发交给日本的这种想法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另一方面,我认为,苏联推迟谈判的目的是想用勃列日涅夫提出的‘亚洲集体安全保障设想’讨价还价。美国参加开发秋明油田,通过最近的勃列日涅夫访美在美苏之间理应达成协议。现在,两国都在让日本尽量地跳,从而使自己获利。” 如果田中首相在同尼克松的“密约”中只是说“明白了,明白了”,那将会怎么样呢?难道不感到非常可怕吗?
4. 伊拉克代表团携带贝克尔信件抵阿富汗
【德新社喀布尔八月五日电】伊拉克教育部长阿卜杜勒·萨塔尔·贾瓦里今天率领一个友好代表团到达这里。 贾瓦里携带着伊拉克总统哈桑·贝克尔给阿富汗国家元首兼总理达乌德的信。 伊拉克是在七月十七日阿富汗建立共和政体以来第二个派出这种代表团的国家。第一个派出这种代表团的国家是利比亚。
第 2 版
1. 美《巴尔的摩太阳报》报道:《波兰谋求一种选择,而不是苏联的应声虫》
【本刊讯】美《巴尔的摩太阳报》八月三日刊登了该报记者迈克尔·帕克斯自华沙发回的一篇报道。题为《波兰谋求一种选择,而不是苏联的应声虫》,摘要如下: 二十年来,波兰一直是苏联对外政策的应声虫,现在它开始采取它自己的一系列旨在建立它在国际关系方面的独立权利的外交行动。 据波兰对外事务专家说,华沙特别感兴趣的是,当中欧的关系在东西方缓和时期出现的时候,在建立这种关系方面起一种主导作用。 外交部的一位高级官员说:“我们的独立——如果你们想这样叫的话——决不是反苏的,应该强调这一点。 “但是,苏联是一个有全球利益的超级大国。我们是一个同欧洲、主要同中欧有关的中等国家。因此,自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也许甚至有不同的表现,我想,可以越来越明显地看到这些。” 另一位波兰对外事务专家说:“我们同苏联结盟将依然是我们对外政策的基础。这是不能改变的。而目前正在发生变化的则是,我们现在在缓和时代有能力用我们认为是最理所当然的方法来解决同我们特别有关的问题…… “我的意思是说,在冷战时期,中小国家要说些同主要大国的话有差别的话,哪怕差一个逗号,也是不可能的。” 他说:“当这种情况不断变化的时候,东、西欧各个国家将能够解决同它们特别有关的问题,而不卷入东西方对峙或主要大国间的全球关系。” 波兰目前的努力包括: 组织一次包括两个德国在内的邻国会议,设法清理波罗的海的环境。波兰很想使华沙成为这一会议的永久性会址。 在波兰共产党领导人盖莱克六月访问柏林期间,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尽管波兰人同德国人在历史上是敌对的,还签订一系列专门的贸易、经济和文化协定,作为这个政治条约的后盾。 为同波兰的历史上的盟国和友邦法国以及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改善关系,作了专门的努力。 在欧洲安全会议期间,在讨论加强文化接触方面,充当了代表共产党国家的主要角色。一位波兰官员说:“我们正在准备我们认为将会满足每个人的要求的具体建议。” 尽管如此,波兰在处理基本的东西方关系方面将继续效法苏联。据这里的官员们说,在即将到来的中欧裁军谈判期间,莫斯科将代表华沙条约国讲话。
2. 英报文章:《允许俄国人去海外就业吗?》
【本刊讯】英国《观察家报》八月五日刊登穆拉尔卡从莫斯科发回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允许俄国人去海外就业吗?》,全文如下: 苏联公民今后可能获准出国工作而不失去国籍。这个有关扩大苏联公民权的令人吃惊的建议,据信正由最高苏维埃的一个委员会考虑之中,该委员会正在准备一项新的公民法。 这里正在传说,这项规定将确定三年或五年的期限,苏联公民在这个期间可以在国外自选一项工作,并保留其苏联护照。但是将要他把在国外期间的收入的一部分贡献给苏维埃国家。 这种出国工作的权利将不同于在发展中国家工作的苏联技术人员和其他人员的情况,他们仍然是受苏维埃国家雇佣的。 根据这项新法律,那主要将是在国外寻找工作的苏联公民和他的雇主之间的私人协定的事情。 持怀疑态度的人仍然认为,国家有许多办法可以限制这项法律的实行。但是毫无疑问,那对于当局、特别是对于中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来说将是朝前迈出了一大步。 尤其是这批中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急切谋求出国工作,同他们的同行,特别是在美国的同行建立联系。在莫斯科有人争辩说,允许这样的人到海外工作一段有限的时期,当局就能够不冒很大风险地满足他们的热望。如果选择永远呆在国外的那些人的比率并不太高的话,当局将情愿使办理手续较为宽大些。 尚不知道新的国籍法何时拟好,但是,也许在最高苏维埃下次会议(可能在十二月举行)上通过。之所以拟定这项新法令,部分是为了解决苏联主管护照的当局近年来所面临的史无前例的人口外迁的危机。 但是,它也象是为了影响将在日内瓦举行的欧安会第二阶段而作的一个努力。在进行这些会谈时,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的接触将是个突出的问题。虽然俄国人只是勉强地承认了这点,但是他们知道必须朝这个方向行动,以便使其他与会者满意。 意味深长的是,苏联著名乐队指挥之一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已被允许担任斯德哥尔摩爱乐管弦乐队首席指挥之职。苏联音乐家担任这样的工作,这是头一次。 一些工业管理人员也希望,通过让他们的工程师和科学人员到国外工作,他们也可以获得专门知识。
3. 塔斯社报道:《勃列日涅夫同黎笋会晤》
【塔斯社莫斯科八月四日电】题:勃列日涅夫同黎笋会晤 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同越南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黎笋今天在克里米亚举行了会晤。 两个兄弟党的领导人,根据今年七月十七日苏越联合声明的原则,讨论了进一步发展苏共和越南劳动党之间,以及苏联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之间关系的一系列问题。勃列日涅夫向黎笋介绍了最近举行的各兄弟党领导人友好会晤的结果。黎笋对这次会晤中集体制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场表示赞同,热烈感谢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越南人民争取自由、独立和社会主义的斗争给予始终不渝的积极支持。会晤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4. 勃列日涅夫自克里米亚回莫斯科
【塔斯社莫斯科八月五日电】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今天从克里米亚回到莫斯科。
5. 美邀请东德驻联合国代理观察员会谈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八月四日电】国务院发言人说,已经邀请东德驻联合国代理观察员胡克到华盛顿来会见负责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斯托塞尔。 发言人说,这次会晤正式说来“是要讨论就建立美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举行会谈的程序”。他说,关于外交关系的实质性谈判将在晚些时候在华盛顿举行。 美国在承认东德方面是缓慢的。官员们一直坚持说,美国对东德采取的行动要缓慢而郑重,以不致损害它同西德的特殊关系。
6. 谁也没有写过的苏联(八)
一九六八年八月,武装干涉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苏联当局展开宣传运动说,苏联出兵是为了拯救捷克社会主义的正义行动。事件开头时,在全市流传着消息说“苏军没有放过一枪,而捷克的反苏、反社会主义分子却开枪打死了苏联士兵。尽管如此,苏军还是执行了不加抵抗而忍耐的命令,所以苏军伤亡相当大。” 然而,报纸和电视却不知是什么原因,一张照片也没有发表。于是,结尾就是:捷克全亏苏联才得到解放、建立了国家,现在这么搞实在是恩将仇报。接着就是电视和报纸每天反复向工厂、机关的工作人员讲这次出兵是一个何等正确的措施。 当时,在一所小学的走廊里,张贴了好些照片,内容全都是捷克市民欢迎苏军战士,却完全不反映用坦克入侵的苏军的行动和捷克市民拚死抵抗的情况。我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奇妙地把这些照片想起了战争中的“大本营发表”和“日本士兵和中国儿童在一起游戏”等新闻图片。 在这次捷克事件中,我忘却不了的是,苏联入侵之后第五天中午,有五个苏联男女准备在红场示威游行,反对武装干涉。但是他们准备在游行中朗读的抗议书还没有打开,早在那里等待的便衣警察就把他们全都逮捕了。苏联报纸完全不发表这件事的真相,过了一个半月之后宣布说,这五个人扰乱红场的公共秩序,所以判他们二年十个月到五年的流放或监禁,却根本不提他们“反对苏军干涉捷克”。所以,除了当时在现场的极少数人以外,大家完全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我到审判这五名男女的区法院去。当然外国人是不得旁听的,但是只看看法庭周围的气氛,也是有益的。 这所法院设在一幢不显眼的临河旧房里。我不知道正确的走法,但是法院附近,警察增多了,所以很快就找到了法院。这幢建筑物的周围的情况可真叫异常。在法院四周,每隔一米就站着一个警察,谁也不能靠近。法院前面的空地上,主要是青年男女,五人一圈,十人一摊地围在一起低声而认真地讨论。 谈话的中心当然是干涉捷克这件事。这时,从法院门里出来一个青年男子,走进这个讨论的圈子,报告里面审判的情况。据说这个人是被告的亲戚。然而,看来有五、六十人的人群中混进了不少便衣警察。也有人常常对着人们的脸照相。 在这个圈子中认真却低声继续讨论的人,大概就是帕维尔·李维诺夫(前外长李维诺夫的孙子)等五名被告的热烈支持者。大队的警察和热烈讨论的那些穿戴朴素的青年人所造成的气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婆婆的自言自语 捷克事件以来,克里姆林宫加强了控制意识形态的政策。然而一般市民,只要自己的生活不受直接影响,不受拘束,就不关心,他们拒绝严厉的意识形态进入个人的生活,紧紧地关上了门。而在门内,他们欣赏英国广播公司的对苏广播和美国之音的爵士音乐,把西方的新闻、情报当作新鲜东西来听。 看来好象存在这样的倾向:苏联领导人越是要指导群众,群众的兴趣反而越倾向于西方的物质和文化。上面的“亲切关怀”反而使群众成了保护得过分的儿童,增多了不够资格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成员的人。 我虽然知道,要施行把苏联这样幅员辽阔、民族繁多的国家统一起来的政治,就必须有坚强的领导力量。但是我想,只要在群众中间不确立名副其实的言论、出版、集会、游行和结社自由这类政治自由,那么,企图靠每一个人的觉悟和自发行动来实现真正合情合理的社会主义,就总是有限度的。 在物质上,苏联和西方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在这个接近西方的货物和人的机会逐年增多的时代,出现不管什么都是西方的好这种倾向,大概是势所必至的。 领导人如果不相信群众,让大家都畅所欲言,把群众的一切动力都投入新社会的建设中去,就不能打破目前的停滞状态。
7. 更正
昨日本文标题旁的“完”字应为“七”字。
8. 英《苏格兰人报》报道:《波兰指望西方》
【本刊讯】英《苏格兰人报》七月二十五日刊登刚从波兰访问归来的瓦西写的一篇报道,标题是 《波兰指望西方》。摘要 如下: 最近访问波兰得到如下的印象: 这个国家正经历着战后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反映在波兰愈来愈强调增加消费品的供应量和改善消费品的质量,加快提高生活水平的速度,加强同西方国家的贸易联系,以及发展教育事业。 政府提出的任务是庞大的。它将要求西方国家的谅解和配合行动,如同要求它在共产党国家集团中的伙伴那样。在工业技术和在消费品的质量上,一般认为,西方国家比共产党国家集团强些。波兰政府为消除这个差距所采取的措施需要在西方付出很大的开支。 过去两年里,在提高经济增长率和加快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明显地扩大了同外国的贸易,特别是同西方的贸易。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反应比我们快得多,它已取代了英国而成为波兰在西方国家中的主要贸易伙伴。 波兰当局承认,在今后几年规定的目标中包含着削减波兰从共产党国家进口的商品的比例。 按西方标准说,波兰的生活水平是低的,从城镇人民的面貌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他们的毛织品看来不如苏格兰的羊毛织品好,他们作的高级商品看来太贵了,一般人买不起。 美苏关系的改善表明了不仅要减少政治障碍、也要减少经济障碍的宿愿。 波兰政府显然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加速提高波兰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 3 版
1. 共同社报道:《田中首相等归国》
【共同社东京八月六日电】题:田中首相等归国 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等结束了为期八天的访美日程,于六日下午乘日航专机抵达羽田机场。 【时事社东京八月六日电】题:外相发表谈话,日中航空协定谈判将在本届国会会期中作出政治决断 六日下午,同田中首相一道从美国回来的大平外相在羽田的东急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 大平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发言要点如下: 关于联合国对朝鲜问题的讨论:在我同罗杰斯国务卿的会谈中,已就为准备今秋联合国大会对朝鲜问题的讨论,事前要举行日美专家会议达成了协议。这次会议决定八月份在纽约举行。根据需要,也可以预料会有韩国及其他有关国家参加。 关于开发西伯利亚的合作:这次首脑会谈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广义的资源问题上确认了世界性的,特别是日美两国间的合作的重要性,并在以下观点上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若有可能,希望以资源所有国和日美三方的联合开发方式进行。其中当然也包括开发西伯利亚的合作问题,如果在首相访苏时被提出这个问题,当然要以这样的形式进行。 关于对朝鲜半岛的和平的贡献:日美双方都希望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但是不是说在日美会谈中提起了新的合作问题呢?不是。一部分人猜测说日本要进行军事合作,这完全是误解。 关于田中首相对东南亚的访问:从我自己来说,希望首相尽可能多地访问东南亚国家,但是不同有关国家磋商,就什么也谈不上。在访问对象国多的情况下,必须设想分两次进行。 关于美国限制大豆出口问题:关于七三年度的新谷物,前景是光明的,因此,同巴茨农业部长交涉了青黄不接时期的问题。结果,美方决定九月取消限制,可帮助三至三点五万吨大豆。 关于日中航空协定谈判:一、我在参院议长河野作为体协干部访华团团长出发之前会见了他,那时,我说过,“(关于航空协定谈判问题),中国的态度好象是对日本方面不会做强加于人那样的事,但能否再坦率一些呢?”现在,应由日本方面作决断了。了解了中国方面的态度,事情就容易办了。 二、必须在进行通商协定等其他业务协定谈判之前首先完成航空协定,让它带头。关于这个协定,一直想在国会结束后作政治决断。但由于会期又延长了一次,因此我认为不能让这六十五天空过去,虽然还没有下决心要把日中建交一周年(九月二十九日)作为一个目标,但是,……
2. 共同社报道:《日苏正式宣布田中十月上旬访苏》
【共同社东京八月六日电】题:日苏两国政府正式宣布田中十月上旬访苏 六日下午五时,日苏两国政府在东京和莫斯科同时宣布:“田中首相应苏联政府的邀请,将于十月上旬对苏联作正式访问,大平外相将随同首相前往。” 我国的在职首相访问苏联是一九五六年当时的鸠山首相访问以后十七年来的第一次。这次访苏将根据日前在日美首脑会谈中确认的“日本分担世界性作用和责任”的基本认识作为多边外交的一环来进行。在日苏之间,存在着北方领土以及资源开发等难题,这次访问将成为决定田中外交成败的重要关头。 【共同社东京八月六日电】据宣布,田中首相在访问西欧一些国家(从九月二十六日开始)之后,将在大平外相陪同下于十月八日和九日访问莫斯科,同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 【共同社东京八月六日电】题:不允许去北方各岛和本土扫墓,苏联在扫墓问题上姿态严厉 苏联政府最近通过日本驻莫斯科大使馆通知日本说,本年度到北方地区扫墓只限于萨哈林(桦太)的南萨哈林斯克(丰原)、哈尔姆斯克(真冈)和涅倍里斯克(本斗)三地。日本政府曾打算以北方各岛、苏联本土以及萨哈林为本年度的扫墓对象,并于五月十日向苏联方面提出了希望,而苏联政府的答复表示,“北方各岛和苏联本土的扫墓地点处于禁止外国人进入的地区,因此不能允许”。 因此,政府以九月中旬去萨哈林的这三个地区扫墓为目标,进一步同苏联方面进行了磋商,同时,又就去未获准的北方各岛和苏联本土扫墓的问题,再次向苏联政府提出了要求,希望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允许扫墓。
3. 共同社报道:《尼克松可能于明年一月访日》
【共同社东京八月六日电】题:尼克松可能于明年一月访日,政府人士暗示会很快访日 政府人士五日晚透露,尼克松访日问题已在日美首脑会谈中确定下来,访日日期很有可能在今年十二月或明年年初。 【美联社东京八月四日电】已再次宣布尼克松总统可能访问日本,裕仁天皇可能访问美国。 日本的主要反对党很快就表示担心,天皇的美国之行可能充当加强田中政府地位的“政治工具”。 反对党过去象现在一样认为,这是执政的自由民主党为了取得政治地盘而采取的一个行动。它们是否将再次采取联合行动来使这次访问流产,将视从现在到对双方都方便的访问时间之间的政治局势而定。田中的声望已下降,他的反对者不希望看到这种趋势倒转。 根据一九四七年美国占领下颁布的日本宪法规定,天皇只是国家的一个“象征”。
4. 朗诺集团要求泰国紧急运送武器和大米
【路透社曼谷八月六日电】消息灵通人士说,几个柬埔寨将军今天会晤了泰国军方领导人,要求泰国向防守金边的柬埔寨军队提供紧急的军事和外交援助。 这些人士说,柬埔寨国防部特使沙索沙康少将昨天飞抵这里。 这些人士还说,上星期六(四日)陆军副参谋长董旺·方蒙少将和交通部长塔巴纳宁抵达这里要求紧急运送大米和武器。 为了支撑朗诺元帅的政府的防御努力,泰国同美国订有对柬埔寨的美泰联合军事援助计划。 【合众国际社曼谷八月六日电】泰国军人政府的二号人物今天说,美国八月十五日停止对柬埔寨的轰炸的决定将使美国的盟友今后对华盛顿的话产生怀疑。 泰国副总理巴博元帅说:“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是政府的看法。” 巴博在内政部外面对记者说,停炸将使美国失去威望。 他说,国会的停炸命令是出自“本国的眼前利益”,没有考虑到继续在柬埔寨的轰炸的“长远利益”。 【美联社曼谷八月六日电】副总理巴博乍鲁沙天今天说,美国国会规定期限要美国在柬埔寨停炸是“不负责任”,也是明白表示要抛弃美国在亚洲的朋友和盟友。 巴博说:“多年来,这些朋友和盟友被拖进战”争,同美国人并肩对共产党作战。” 巴博说,美国一直采取支持民主的对外政策,而美国国会的这一行动改变了这种政策。 他说,今后要在亚洲遏制共产党扩张的计划可能就搞不成了。
5. 《朝日新闻》文章:《出现红灯信号的(日本)农业政策》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六月九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出现红灯信号的农业政策,粮食问题也很紧迫》,摘要如下: 日清面粉公司经理正田英三郎在五日举行的“适应国际化的农业问题座谈会”上主张:“在国内不能再增加小麦的生产吗?”参加会议的财界首脑们也都担心粮食供求的紧张,或是强调了要振兴农业。似乎可以说它表明财界对于农业的姿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粮食供求的不稳今天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关心。 世界一直在关心维持和发展农业生产,完全与此背道而驰的是日本。我国粮食的自给率从一九六○年的百分之九十降到去年的百分之七十四。这是用价格来计算的,如果用卡路里来计算的话,那已经低于百分之四十了,在工业国中是世界上最低的。特别是谷物和大豆的自给率急剧下降。 已经丧失了的生产热情但是,这样一种看法也在增强:日本已经没有使农业生产重振旗鼓的力量了。从小麦的情况来看也是这样,估计今年可能比去年减产百分之三十一。虽然过去曾达到过四百万吨以上的产量,但是今年似乎将降到三十万吨的水平。这种减产自然也有气候不好的原因,但是最大的原因却是最重要的耕种面积一举减少了百分之三十六。耕种面积减少的不限于小麦。今年主要的冬季作物都减少了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 大米也不能令人放心。由于一九六七年产量有史以来第一次上升到一千四百万吨,便对大米的生产力产生了过分的自信。但是研究大米生产的佐贺农业试验场特别研究员宫岛昭二断言说:“那种生产力已经过去了。”这就是说,实现了一千四百万吨的农民的火一般的生产热情早就丧失了。 大米生产的情况受生产调整的打击也很大。在增长率很高的日本经济之中经营零星的农业,不管怎么看也是不上算的。从今年的农业白皮书来看也是这样,同其它产业的生产率的差距一直在扩大,将制造业的工资同农业平均每天所得相比,农业大约降到了制造业的一半。并且除了一部分大米的耕作地区之外,水、旱田的地价涨得惊人。这样搞下去,经营农业的热情只能减退下去。半数农户已经没有专门从事农业的人了。农户的全部收入的百分之六十点八都是农业以外的收入。 但是,农林省既不想对国内的生产力的衰退采取根本性对策,也没有采取充分的措施来保证从海外的稳定进口。 没有自信的农林官僚的确,直到最近,围绕农林省的环境是最坏的。看一看首相的咨询机关农政审议会一九七○年十二月提出的“关于农产品价格政策的审议结果的报告”,甚至可以感到,一部分委员接近于主张不要日本农业。甚至在原事务次官中也有人说:“如何无摩擦地举行农业的葬礼,这是今后农业官僚的任务。”不可否认,该省本身已经失去了继续强调国内农业重要性的自信。
6. 罗杰斯说美停炸后柬伪军将撤离暴露阵地/美B----52误炸乃良,至少造成三百名伪军和平民死伤
【路透社华盛顿八月五日电】国务卿罗杰斯透露,在美国八月十五日停止轰炸时,柬埔寨部队将退出暴露的阵地。 罗杰斯是在提交给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份宣誓书中透露这一点的,政府经过斗争成功地推翻了法官道格拉斯的一项禁令——立即停止支持朗诺政府的轰炸。 其他的八名法官(其中有些人在华盛顿以外度假)否定了道格拉斯法官的裁决。 尼克松总统已经勉强地接受了国会的八月十五日生效的停止轰炸的禁令。 罗杰斯的宣誓书说,在停止轰炸以后,必须使柬埔寨武装部队以及在某种情况下他们所保护的平民撤离暴露的阵地,而进入他们能够进行自卫和得到再补给的阵地。 关于柬埔寨政府打算如何适应美国在华盛顿时间八月十四日午夜停止空中支持后的情况的细节,是在叛军继续加固金边周围的阵地时透露出来的。 据国务卿说,美国和柬埔寨的代表一直在紧张地作计划以对付八月十五日限期以后的情况。 罗杰斯说,准备工作包括在八月十五日以前的时期内紧急增加柬埔寨武装部队的人数和加紧提供美国的军事装备,特别是飞机和零件。 这份四页的宣誓书说,“这些计划的前提是这样一种假设,美国对柬埔寨武装部队的空中支持将继续到一九七三年八月十四日。” 罗杰斯说,如果在八月十五日以前停止轰炸,柬埔寨政府和其他国家政府将把这看成是美国不守信用,“而且也将严重损害对美国的信任和我们的外交活动”。 【合众国际社金边八月六日电】这里的柬埔寨空军军官和医生说,今天黎明前美国空军B—52飞机出于偶然轰炸了湄公河畔的乃良城,至少炸死炸伤三百名柬埔寨平民和军人。 他们说,乃良在两批美国B—52重型轰炸机进行袭击时被炸毁了。乃良是金边东南三十二英里处的一个河埠,被认为是湄公河沿岸最重要的防御阵地。 权威的柬埔寨军方人士说,该城的市区“几乎全部被炸毁”。 在三年前战争开始以前,乃良有大约一一万人口。 但是后来难民涌进了这座城市。有些人士说,现在的人口可能多达四万人。
第 4 版
1. 香港《七十年代》报道:《台湾岛内的学生运动近况》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月刊八月号刊登一篇报道,题为《台湾岛内的学生运动近况》,摘要如下: 编者按:最近海外的留学生刊物,纷纷报道今年二月十八日台北千名大学生的示威游行,及一些要求“中国和平统一”的行动。《纽约时报》和香港英文《虎报》也作过有关报道。本文原刊在六月二十日出版的留美知识分子刊物《桥刊》上,对有关台湾岛内知识分子的动态,报道得较为详细。特予转载,以供读者参考。 近两三年来,由于局势急骤的转变给予关心国事的人很大的冲击,加上在台湾接二连三的举行了数次保钓及反日示威,提高了年青人对政治的热衷和参与,愈来愈多的人在探讨国家民族的前途。 在钓运初期,相当数量的刊物自海外,突破封锁到了关心国事人的手里,私下广被传阅,其影响力不可忽视。立场明显的钓运后期,与统一运动时期,海外的刊物已不易寄进去,但有关中国大陆进步的实况,却由回台探亲或服务的人传了回去。在多次的争辩与分析之后,许多人开始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做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恐共之心随之减少。很快的他们发现在号称“三民主义模范省”的台湾,确有很多现象是极不合理的。于是怀着满腔的热血开始公开的批评时政,要求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的情绪高昂,嗓音洪亮,可是当政者不是听而不闻,便是装出改革状敷衍了事,他们的纯正善意反而遭到怀疑,行动受到监视,言论受到警告,以致悲愤、苦闷不可终日。“民族主义座谈会”在台大 去年十一月在台大校园里开的“民族主义座谈会”中,有些衣锦荣归型“学人”王文兴之流,大卖赖外力以自保的苟生哲学,却被该校副教授陈鼓应、讲师王晓波等多人痛加指责。陈鼓应指出美日对台的经济与文化侵略,批评台湾知识分子多充满了买办思想,抨击经济发展的方向错误,造成了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并呼吁学生随他去日本大使馆和电视公司示威游行。在会中陈亦指出,中国应该统一,不能永远被分裂。自此次座谈会后,台大言论高涨,要求和平统一的言论与文字、标语纷纷出现于校园,同时也影响到其他几个大学,各校热心此事的学生们也经常碰面交换消息、资料并讨论国共和谈的可能性等等。“保守派”与“革新派”之争 达古稀之年的蒋介石先生身体日衰,近年来几已完全不克执行其总统之职务,于是大权全部掌握在蒋经国先生的手中。小蒋年事虽已坐六望七,可是尚有一番雄心壮志,无奈政府大小衙门中“腐气”太深,当官者众,做事者寡,小蒋不少策划周良的政策,层层转达,到了下面实际执行时,往往不是虎头蛇尾,敷衍了事,便是根本走了样。于是蒋氏双管齐下,一方面鼓励不满现况的青年说话,制造需要改革的舆论,另一方面加速以自己的心腹置换既得权益的官僚,遂引起“保守派”普遍的恐惧,以致有“小市民心声”的应时出现,大卖以不变应万变式反革新的膏药,图唤起普遍的共鸣,以便于与大学杂志为首的改革论相抗衡。二·一八事件的远因 “二·一八”事件发生的远因有三: 一、大学杂志这批较年青的知识分子,由于替改革派立了不少汗马功,曾受到小蒋先生相当程度的重视与照顾,于是引起了小蒋嫡系“新赣南派”的猜忌,所以一有机会便要修理之,岂容小辈猖狂。 二、自从去年陈鼓应游美国一趟回台,以及张系国回台服务之后,在他们的影响下,知识分子开始注意到农村、渔民、矿工等等问题的严重性。大学生们开始跳出象牙塔,把工作的重心,落实到改善穷困的基层上。于是当政者大为紧张,当年就是激进知识分子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结合,才使他们痛失神州。民族主义的高涨也是当局所不放心的。因为他们心底明白自己走的是什么路线。“国共和谈””“和平统一”的呼声更是他们所怕听的,因为中国统一了,他们这批人的权益只怕会打一个极大的折扣。 三、这批“少壮革新派”,理想甚高,任何问题全从国家、民族的利益上去看。然而在小蒋领导下的“老壮革新派”虽有些理想,但是基本上的做法,还是在谋求个人权势的巩固,所以在对抗“小市民心声”时期,“少壮”们虽言论激烈,但主要的矛头是指向“保守派”,所以“老壮”别具用心的加以翼护。捉人、示威、自杀 从今年二月十二日开始,警总和调查局,如同抓人比赛似的大肆逮捕,爱国学生一时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十二日先捕卢正邦(台大法律系刚毕业),十三日捕黄道琳(台大考古系学生),十四日捕钱永祥(台大哲学系学生),其后连续逮捕了宋秩铭(淡水工专),周一回、郭誉孚(师大学生)等多人,逮捕的理由是截获一封陈学培自海外寄回去的信,当局认为这是与左派统战有关,所以开始抓人,同时又在学生处搜出部分马克思著作、毛选与大量海外留学生刊物。这些中英文书籍,部分是由美国寄进去的,部分是从图书馆偷拿出去的。同样的在南部的成功大学里也因学生聚会讨论国是,交换刊物,而捕捉了胡添培等多人。十七日晚间又出动大批人马到台北与景美,以涉嫌叛乱的罪名逮捕了陈鼓应和王晓波,随即搜家,并带走了一些有关大陆的图片、陈省身的录音带和王浩的演讲稿及其他私人的书籍和信件。 警总逮捕事件很快传遍了各大学,群情激愤,十八日晚上,有上千台大学生聚集操场,开始游行抗议。当走到台大正门对面的双叶书廊及现代书店时,贴上大字报及标语,写着“大学生如何活下去”、“抗议政治犯被捕”。当时围观群众达数千人。郭誉孚挥舞日本刀,要自刎来抗议官方的暴行,围观和抗议的观众越聚越多,台北当局出动了大批武装警察及宪兵部队,企图用武力阻止郭誉孚的抗议行动。这时郭誉孚挥动武士刀以自杀相抗,郭自割手腕、颈子,在墙上以鲜血写下“和平统一救中国”等十余张大字报。由于血流如注,郭生终于昏了过去,于是被送往台大医院急救,幸已化险为夷。郭誉孚的这种为理想而不要命的行动,已为中国之统一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尸揀 一、事变发生后,警总派人到各校搜查多次。台大校长阎振兴及成大校长倪超怕事情越闹越大,乃至警总陈情要求把被捕学生放出;但有两名却以案情重大,继续扣留,学生放出之时,家人群聚迎接,周一回母亲接不到人,黯然回家,愈想愈是悲愤,便上吊身亡了。留下的遗书中说:她丈夫是国家先烈,现在唯一的儿子又被国家拿去了,因此不能再活下去。 二、政大也有两名研究生,为了强调呼吁和谈的意愿亦跳楼自杀,据说其中至少一人业已死亡。 三、三名台大台籍学生于三月份在宿舍内集体自杀作为反对国民党拒绝与北京会谈的最后抗议行动。在惨剧发生前,死者们一直非常活跃,鼓吹国共和谈,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特务的严密监视。由于台湾当局全面封锁消息,二、三月份发生的事情,到了五月底详情才陆续的、片断的传出来,到底还有多少人被捕以及自杀,到目前为止还是个谜。
2. 印尼西爪哇首府万隆发生反华人事件
【法新社雅加达八月六日电】这里的警方今天说,昨天,在西爪哇的万隆发生反华人风潮,一群群青年横冲直撞,放火焚烧和捣毁了大约一百辆华人汽车和摩托车。 暴乱者还袭击了这个位于雅加达以西一百八十公里的大城市的华人区的一些华人商店。 眼下还不知道伤亡情况,但是警方说,已逮捕了包括抢劫者在内的大约一百名印度尼西亚人。 警方说,这次暴乱造成的损失比十年前万隆的反华人事件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万隆的主要商业街道有大量的房屋被毁坏。 警方已禁止一切华人进入万隆。警方说,现在局势已经控制住了,虽然今天上午有消息说又有几家华人商店遭到袭击。在雅加达,武装警察昨晚赶到华人区和华人商业中心,以防可能发生袭击。 【美联社雅加达八月六日电】西爪哇首府万隆今天发生骚乱。因为有一个印度尼西亚人遭到一个华人殴打,几百个印度尼西亚人在激愤之下掐死了一个华人,另有二十三个华人被打成重伤。 暴民捣毁了九百一十四家店铺,还放火烧了一百九十二辆摩托车和一百二十六辆汽车。华人还有三十二个人受轻伤。 在局势控制住以后,拘留了大约一百五十个印度尼西亚人,其中有两名空军人员和三名曾参加过好斗的中学生组织“学生统一行动组织”的人。 军方高级人物和万隆市官员今天开了会,讨论采取什么紧急措施来防止这种新的反华人骚乱蔓延到其他地方。 【安塔拉通讯社雅加达八月六日电】宣传部长马舒里今天说,万隆的局势已经控制住了,各保安机关在城防司令部领导下使万隆恢复了正常。 他说,政府将严办任何破坏公共秩序和安全的人。他号召社会各阶层协助维护秩序和安全。他告诫公众不要一受挑动就轻易采取有害于公共秩序和安全的行动。 马舒里部长在会见雅加达各报纸通讯社的主编时发表了政府关于本周初(八月五日)的万隆事件的声明。 【路透社雅加达八月六日电】万隆昨晚发生狂暴的反华人骚乱,数千名印度尼西亚青年在街上横行不法进行破坏。 万隆警方的一位官员说骚乱者从晚上一直闹到早上,最后终于被警察和军队驱散了。警察和军队曾几次开枪示警。 这位官员在电话里对记者说,今晚还有五十九个人在医院里,其中大部分是华人。 宣传部长马舒里在雅加达说,这次骚乱显然是一个误传的消息——说有一个印度尼西亚青年在同华人打架时被打死了——引起的。 马舒里在一次特别新闻发布会上说,昨天下午有一辆汽车同一辆大车相撞,驾大车的人同汽车上的人争吵起来,前者受了重伤。马舒里说:“后来传出谣言说驾大车的人死了,这就激怒了一些人。”他还说,驾驶汽车的人已经逮捕,后来发生的捣乱行动的煽动分子和策划者也已经逮捕了几个。这种反华人情绪的爆发使首都的观察家感到意外。
3. 阿根廷正义党决定提名:庇隆和他的夫人为正副总统候选人
【美联社布宜诺斯艾利斯八月四日电】庇隆党的代表大会今天提名胡安·庇隆为总统候选人,并把他的妻子伊莎贝尔提名为他的竞选伙伴。 对两个提名的表决是一致的,未有人提名其他候选人。庇隆(七十七岁)和伊莎贝尔(四十二岁)没有参加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的决定并不出人意外。阵容庞杂的庇隆运动当中目前占控制地位的温和派最近几天曾积极开展活动,主张提名伊莎贝尔为副总统候选人。 但有人猜测,伊莎贝尔可能在选举前夕拒绝接受提名,让她的丈夫自由选择另一个人坐第二把交椅。左派的庇隆主义青年运动和它的游击队盟友主张提前总统埃克托尔·坎波拉,但他们被排除在党代表大会之外。
4. 美报报道:《印尼对恢复同中国的关系迟疑不决》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八月四日刊登该报记者亨利·海沃德自雅加达发回的报道,标题是《印度尼西亚对恢复同中国的关系迟疑不决》,摘要如下: 印度尼西亚目前对于恢复同中国的正式外交关系仍然极为谨慎。 仍然记得一九六五年共产党未遂政变的这个国家既不谋求也不同意同北京互派大使,尽管它从来没有正式同中国断交,并且仍然在中国首都保留着没有大使的大使馆。 但是,雅加达正逐渐朝着改善同大陆政权的关系的方向前进。 马利克外长在接见本记者时说,他在五个月前在巴黎同中国外长会谈时已经解决了恢复两国正常关系的各个主要问题。 马利克说,他在这些讨论中明确地表示,印度尼西亚需要时间为恢复正式关系 ——在恢复正式关系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互派新大使——作准备。 如果仅仅根据这一点来判断,似乎恢复正式关系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但是此地谁也不肯说将会多快恢复正式关系。 一位人士指出:“要是这个问题交由马利克先生一个人处理,现在大概已经解决了。但是,苏哈托总统也参加作出决定,而他在有关中国人的问题上是很谨慎的。” 此间关注的一个问题看来是中国可能派到它驻雅加达大使馆任职的人员的类型。这里的人们追述说,在一九六五年流产的共产党政变爆发时,有一批数目多得惊人的华裔印度尼西亚人,包括一些著名的商人,碰巧都在中国。这些前“印度尼西亚人”现在仍在中国,他们大概是被取缔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党员或同情共产党的人。甚至在那个事件八年后的今天,印度尼西亚依然不想接受他们回来。 所以,自一九六七年以来一直处于中断状态的两国间的关系,可能还要有一段时间仍然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