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07-09

第 1 版

1. 美联社报道说:欧安会外长会议在一片争吵声中结束

【美联社赫尔辛基七月七日电】三十五国外长今天在就最后公报发生的一片争吵声中结束了第一阶段的欧洲安全会议。    芬兰外长卡尔亚莱宁主持了闭幕会议,他宣称会议“为加强安全和增进合作提供了希望”。他以鼓掌作为取得成功的姿态。    东德人士说,公报将于今天晚些时候发表,公报将称五天的第一阶段会议是“建设性的和认真的”。    但是这些人士说,公报也要指出在马耳他极力要使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参加会议和其他问题上未能取得一致意见。    在会议对最后公报争吵了四个多小时以后,卡尔亚莱宁主持会议。苏联希望的是一个表明取得重大进展的公报,英国主张的是一个较有克制的声明,而美国和法国愿意不要发表公报而散会。    卡尔亚莱宁宣布第一阶段会议结束,他说:“(会议)气氛勿容置疑地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过去悲苦的记忆正在消失,欧洲可以抱着新的希望展望它的未来。”    然后代表们鱼贯走出会议大厅到隔壁的白大理石休息室饮香槟酒。其后的工作会议确定在夏季之末举行。    【美联社赫尔辛基七月七日电】三十五国外长今天就最后公报争吵了四个小时而没有达成协议。    障碍是由于马耳他要求公报要反映出地中海小国为把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代表包括进去而作的努力。尽管苏联和地中海国家给予支持,这项动议在星期五(六日)已失败了。    英国人也引起了一场争论,因为他们反对用“建设性”的字眼来形容会议,他们主张公报应采取较为克制的观点。    法国外长若贝尔带头主张不要公报,他指出:根据会议规则,并不需要有一个公报。会议人士说,当时任会议主席的匈牙利的(外长)彼得表示同意。    然而,由于苏联赞成有一个最后声明,于是就要求作短暂休息,使得彼得可以走下主席台,而由芬兰的卡尔亚莱宁主持会议。莫斯科显然支持有一个公报,因为这将使部长级会议有个较高的地位。    【德新社赫尔辛基七月七日电】马耳他今天使赫尔辛基欧洲安全会议的闭幕时间推迟了数小时之久。三十五国的代表经过秘密的艰巨的谈判之后最后商定各自采取不一致的态度。    他们在最后的公报中说,他们研究了得到西班牙支持的马耳他要求(在会议的第二阶段)接纳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建议,但是未能达成一致的意见。    马耳他和西班牙提出的建议使它们处于同其他三十三国对立的地位。许多代表们对于它们的拖延手法明显地表现出恼火的情绪,苏联外长葛罗米柯毫不掩饰他的情绪,他率直地谴责马耳他试图阻挠结束会议的努力。葛罗米柯说:“有一个国家拒绝采取合作的态度。”    会议的观察家认为下面这件事情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就是马耳他总理兼外交部长明托夫(关于最后公报的一切麻烦的制造者)已于七月六日离开会议前往伦敦,而让他的副手来结束工作。    在三十五国代表团举行闭幕会议(这次会议仅仅开了几分钟)之前,又有十国外长离开了会议。    这些外长包括:法国外长若贝尔、英国外交大臣道格拉斯—霍姆和奥地利外长基希施莱格。    谢尔利用会议的最后一天同葛罗米柯讨论了双边问题、国际局势、一些安全问题以及西德提出的成立一个科学讲坛的建议。    谢尔后来又同东德外长文策尔讨论了同样的问题。    【路透社赫尔辛基七月七日电】欧洲安全会议第一阶段在三十五国的代表就一项最后公报取得一致意见之后,于今天在这里结束了。    赫尔辛基会议使人们对在推进东西方的缓和方面取得进展抱有良好的希望,此后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在日内瓦举行的专家委员会一级的会议上作细节工作。    会议的第一阶段的气氛总的来说是友好的,这次会议听取了欧洲和北美国家的外长们的政策演说。    但是这些演说重申了东西方的态度的深刻分歧,因为苏联强调军事安全问题,而西方则把侧重点放在东西方合作的人道主义方面。    在会议结束之后,葛罗米柯先生到苏联大使馆举行一次午宴招待美国国务卿罗杰斯。    据信,他们谈到了整个东西方关系,这是这里举行的会议的继续,也是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总统最近在美国举行的最高级会谈的继续。    这位苏联外长今天还同西班牙外交部长洛佩斯举行了会谈。

2. 《南德意志报》社论:《赫尔辛基的和平》

【本刊讯】西德《南德意志报》七月三日发表迪特尔·施罗德撰写的一篇社论,题为《赫尔辛基的和平》,摘要如下:    在六个月的准备和勃列日涅夫的一次笑脸攻势之后,欧安会在一种极为矛盾的情况下于赫尔辛基开幕了:在会议筹备期间,苏联人使他们在东欧的军事实力至少增加了一千二百辆坦克,但同时在西方的舆论中却散布了一种新的缓和感,在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共同发起一场和平攻势之后,这种缓和感不仅是一种陶醉的情绪,而且是绝望和怀疑的情绪。因此,欧洲在所谓有助于自身安全的会议召开的前夕为两种不同感情所左右,这是不足为奇的。一部分人看到旧大陆正在滑向中立主义,看到苏联在欧洲的霸权正在取代日益消失的美国的霸权;另一些人则相信,由于苏联人向西方谋求资本和技术,一个较长的和平合作时期正在开始。    人们能够很好地理解那些悲观主义者:比方说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在那里已就继续缓和欧洲紧张局势的问题满意地取得了一致(公报是这样写的)。但是这种“继续”怎么会得到人们的信任呢,如果不是别人而恰恰是苏联人造成了欧洲的紧张局势,如果不是别人而恰恰是俄国人死抱着集团不放,因为他们过去而且现在还拒绝放弃他们的战利品,拒绝使那些被他们统治的东欧国家获得自由。    这些话听起来可能不大悦耳,但必须提醒这一点,以防这次会议造成任何虚假的期待和希望。这次会议不是实现那种按照所有参加国的意愿,苏联人也必须遵守的一种新的和平秩序的手段,而是实现很不相同的政治利益的手段。这次会议本来出自于苏联人想在西方保证其同中国人的冲突并借助西方的援助来克服自己经济上的困难的需要,西方长期以来就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这次会议。现在这次会议开起来了,其原因首先要归之于这样的事实,即这次会议适应了美苏之间的谅解,而这种谅解又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和欧洲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推动力。    赫尔辛基会议,作为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只能够同维也纳会议(即一八一四年至一八一五年举行的欧洲大会——本刊注)相比。(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然而这次会议不同于那次维也纳会议,它不是一次和平会议。这次会议并不象当时的维也纳会议那样要讨论俄国是否保持波兰和普鲁士是否得到萨克森王国的问题。现在俄国人已经得到了一切——波兰、萨克森、普鲁士以及更多的东西。这次会议至多也只是要把“战争的结果”固定下来,这也是苏联人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努力使人们容忍这些不可改变的事实。

3. 施莱辛格在记者招待会上谈柬等问题

【美新处华盛顿七月六日电】下面是国防部长施莱辛格在七月六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有关一些重大问题时的谈话摘要:柬埔寨在柬埔寨的美国空中战术出击水平反映了地面情况、天气情况和叛军活动情况。你们知道,这个水平一向是波动的;今后将继续波动。    B—52的出击水平目前是每天三十到四十次。目前无意提高B—52的出击水平。    所以在八月十五日以前的几个星期中,我们在战术空中出击方面的情况将是出击水平上下波动,而B—52出击水平将保持稳定,即不超过目前的水平。    基本目标是争取在柬埔寨实现停火,正如在印度支那其他地方实现了停火一样。迄今使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未能在柬埔寨实现停火。柬埔寨政权一再表示愿意谈判或者立即实现停火。    在停火实现以前或者根据最近通过的法案在必须停止出击,即停止战术空中支持以前,我们将继续支持柬埔寨军队,以保持他们控制地面局势的能力和避免金边或柬埔寨的其他大城市被围。我们希望在今后五、六个星期内政府及其武装部队的能力有很大改善,足以使那个国家的局势稳定下来。这是达成停火协议的基础。    出击水平——像“战场上”一样是根据战术情况决定的——上星期有所增加,是在总统办公室的人和国会可能已经达成的任何谅解以前出现的。我认为,这种谅解的要点是,在大规模增加出击这个意义上,不会有意升级以及避免政策有任何变化。正如你们所知道的,政策就是根据战场上的情况使出击水平上下波动。北约组织的防务我们正在把很大的重点放在北约组织的问题上。过去由于我们专心注意东南亚的情况而在我国存在着不把注意力和力量放在北约组织问题上的某种倾向。但是北约组织仍在那里。西方文明中北美一翼和西欧一翼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美国对外政策和防务目标的核心。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来加强北约联盟的威慑力量,并尽一切努力来强调我们的防务义务和我们的整个防务力量的理论基础。    在同华沙条约相比的常规能力方面,北约组织处于某种程度的心理上的劣势。这种心理上的劣势感倾向于降低或削弱充分利用北约组织国家集体为共同防务所提供的资源的意志。    我认为,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要对华沙条约所代表的潜在威胁作出分阶段的现实的估价。我们切望同我们的盟国合作,来充分了解北约组织内部的常规力量的对比——它们在这个问题上提供的任何情况都是我们所十分欢迎的。重要的一点是,适当地判断这种力量对比,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华沙条约的能力,同时也充分判断北约组织国家在常规力量方面的能力,同样是不要过高估计这种能力,但也不要缩小这种能力……    我们在政府内部没有任何打算想要在(今后)两年内单方面削减美国在西欧的驻军。政府一再申明过,我们希望在讨论共同均衡减少军事力量的过程中同苏联人讨论双方进行削减的问题,而又不影响西欧的安全。美国军队的减少,如果要实现的话,也只能在同苏联人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实现。……我们准备作出削减,但是只有在能够保持欧洲安全并同对方的削减联系起来的情况下才能这样做。    我们丝毫不想作单方面的削减,我再重复我早先的说法,即我们打算向国会和美国公众说明我们的立场的理论基础;我们指望人们将大力支持继续保持一种在七十年代后期不致使任何人蠢蠢欲动的那种防御力量。    缓和我强烈地认为,在这个缓和时期,我们必须继续拥有能够实现美国对外政策目标的防御能力。我不仅准备和乐意——而且切望——说清楚这一点。我认为重要的是,在我们摆脱东南亚的义务,在我们作为一个国家设法从同那场战争有联系的某些冲突和失望中恢复过来的时候,美国公众必须清楚地看到并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一种我们所建立的力量结构,以及这种力量的目标是什么……我本人打算经常说明这个问题。    【美联社华盛顿七月六日电】新任美国国防部长施莱辛格今天表示仍有这样的可能性:尼克松总统可能要求新的授权,以便在国会规定的八月十五日停拨经费的日子以后继续轰炸柬埔寨。    施莱辛格在他担任国防部长以后举行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相信,金边政府将会变得强大起来,足以抵御叛乱分子的进攻并在八月十五日以后继续生存下去。    在谈到其他问题时,施莱辛格说,美国已经进入一个在核武器上同苏联“大致相等的时期”。

第 2 版

1. 马耳他总理明托夫六日在欧安会发言

他说,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欧不安全程度从没有象今天那样严重;如果地中海问题排除在议程外,会议必将仅仅是超级大国的多国官样橡皮图章而已    【本刊讯】赫尔辛基消息:马耳他总理兼联邦和外交事务部长明托夫,七月六日在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上发言,摘要如下: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南欧的不安全程度从来没有象今天那样严重。凡是愿意加以注意的人,征兆是一目了然的:在直布罗陀问题上的争端,在塞浦路斯和希腊的动乱,阿拉伯—以色列对抗等等。很难断定在这些情况中哪一件是最令人担心的——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心中充满的刻骨仇恨,还是两个超级大国在整个中欧握手和在蓝色的地中海露出凶牙时的那种漫不经心和冷漠态度。    因此,我对我国在赫尔辛基磋商会议中发挥的作用并不表示遗憾。从一开始马耳他就坚决认为,如果把地中海问题排除在这次会议议程之外,对欧洲安全与合作就不可能进行有意义的讨论。所以马耳他提出的论据没有以那种应有的迅速程度得到接受。    我们的某些地中海朋友认为,在尼克松—勃列日涅夫会谈中,完全可以让苏美自由地处理地中海事务。现在这些会谈已经举行,我们大家都回到了我们开始的地方。    在看到这两个超级大国发表的那篇非常坦率的声明后,马耳他认为,这次会议的参加国中的任何人,谁都不可能有正当的理由来反对让欧洲地中海安全与合作问题在这个会议上占有合适的地位。    一九七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即在美国举行的勃列日涅夫—尼克松会谈结束前两天,马耳他要求这次会议主席向所有参加国散发就议事规则第七段提出的如下建议:    “‘会议邀请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和突尼斯共和国的外长在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这个第一阶段向参加国的外长们发言,使他们可以了解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两国关于‘同欧洲安全与合作有关的问题’这一议题的观点。”    马耳他花了许多时间竭力要求在一个为此目的由本全体会议任命的小组委员会中就我们的建议作出决定。现在马耳他已得到其他许多国家的支持。    我们认为花这么多的时间是完全值得的,因为如果这次会议不采取步骤    ——不管这个步骤是多小    ——如果这次会议不采取行动——不管这个行动是多么审慎——以创造一种作为地中海的和缓的先决条件的气氛,中欧就根本不可能有安全,不可能有合作,不可能有思想交流和人员来往的自由。    除非在现在,在建议中的减少中欧军事力量产生具体形式以前就采取这个行动,否则地中海的欧洲国家将有非常有力的理由怀疑,会不会在中欧减少军事力量的同时增加在南欧的军事力量。    正是这些问题以及其他有关的调查是这次欧洲会议必须紧急处理的,如果我们要避免人们指责我们乐于接受仅仅是超级大国的多国官样橡皮图章这一作用的话。    在所有欧洲国家中,马耳他在面积方面也许是最不重要的。在所有欧洲国家中,马耳他的武装力量也许是最小的。但是在所有欧洲国家中,马耳他是受到即将恢复的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危险最大的。在所有欧洲国家中,马耳他也许是这样的国家,它在使它的人民冒巨大危险和作出巨大牺牲的情况下,最努力地为地中海的和平作出有效的和具体的贡献。    【美联社赫尔辛基七月六日电】当欧安会的辩论进入傍晚时,明托夫在不说明原因的情况下乘飞机回国了。他在动身前在一次公开会议上说,如果不讨论中东问题,这次会议必然将“仅仅是超级大国的多国官样橡皮图章而已”。    【南通社赫尔辛基七月六日电】据说,三十五国外长今天下午甚至在举行了两个半小时的秘密会议之后,未能就下述建议达成一致意见:让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能够说明他们对安全和合作的看法。    若干国家(南斯拉夫也在其中)支持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要求。    【南通社赫尔辛基七月六日电】据悉,加拿大特别坚持这一待遇应适用于所有地中海国家,这意味着是倾向于向以色列开门。观察家认为,显然没有任何西方国家会希望进而主张让以色列参加,而是把这个角色让加拿大来扮演,因为加拿大同阿拉伯国家没有丝毫联系。

2. 法《战斗报》社论:《赫尔辛基的混乱》

【本刊讯】法《战斗报》七月三日刊登一篇社论,题为《赫尔辛基的混乱》,全文如下:    赫尔辛基会议可以成为最好的事和最坏的事:由于把欧洲缓和肯定下来,它毫无疑问地把冲突的前景推迟了;然而各参加国将发表的讲话将掩盖着许多令人不安的暗中打算。法国决定参加在芬兰首都举行的会议,但是它已经说明了自己的保留态度。欧洲安全不应该设想为西方警惕性的松懈。任何一个欧洲人,无论他所属的政治派别如何,都不愿意看到他的国家处于苏联的监护之下。看到中欧共产党国家不停地在辕中踢后蹄,就足以使人信服这点了。    人们说,苏联希望在它的西侧建立持久的和平,以便把它的大部分军队放到中国边境上去。这种分析也是北京的分析,它应该使欧洲人感到放心。但是,事实否认了这种分析。苏联人继续在欧洲增加它的军事手段(人员和物资),而西方人由于通货膨胀和预算赤字而行动不便,只想缩减他们的军队。只要这种不平衡状态能预先就让苏联得到它本来指望在漫长的外交谈判中得到的东西(苏联也可能在这些谈判中被迫作出让步),这种不平衡状态就是危险的。    所有欧洲国家的参加会议,也不应该使人对会议的性质产生幻想;它可能被两个超级大国的对话所控制。因此,人们看到对会议来说还正在出现两个额外的危险:一方面华盛顿和莫斯科可能不得不要为欧洲作出决定;另一方面它们的决定可能意味着大陆的中立化和维持使大陆面目全非的分裂状态。    将要发生的一切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不会立即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欧洲国家必须把赫尔辛基看成是一种机会:使自己声音被听到和排除威胁它的各种危险的机会。    【本刊讯】《法兰西晚报》七月七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在赫尔辛基,欧洲说:这是很需要有一点灵魂的利益集团的大汇合》,摘要如下:    “最好的条约将是人们出自内心打算的条约。”赫尔辛基的欧安会肯定不会削弱这个著名公式。听了葛罗米柯、罗杰斯和霍姆的发言,人们发现,各自都确认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苏联外长对于法国和英国视为主要的问题保持引人注目的缄默:自由交流思想和人员问题。而且苏联代表团的一名团员说,他的国家显然同意不干涉别国事务的原则,但“这种不干涉原则也应适用于反革命方面”。实际上,这是为苏联装甲兵干涉捷克辩解。    罗杰斯也主张“确定具体方法以便于人员的接触。”但他也明确指出,他的国家不放弃它对欧洲的对外政策。    对于只想向外界稍微开放一点、并仍然要充当其邻国中的正统共产主义的警惕卫士的苏联世界,美国则以它想仍旧当乐队指挥的联盟的永久性来回答。

3. 路透社说欧安会解决制定未来计划的实际问题时还要进行大量的讨价还价

【德新社赫尔辛基七月六日电】三十五个国家的外长今天在这里一致同意,欧安会的第二阶段会议将于九月十八日在日内瓦开始举行。    三十三个欧洲国家加上加拿大和美国的代表团也一致同意,负责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这个实际工作阶段的协调委员会,应该在八月二十九日举行会议。    【路透社赫尔辛基七月六日电】欧安会一般地说是在欢乐的气氛中实际结束了它为保证持久和平所做的第一阶段努力。    但是今后在欧洲和北美三十五个国家着手解决有关制定未来的合作和互相信任的计划的实际问题时,还要进行大量激烈的讨价还价。

4. 法新社报道:《关于欧洲政治组织的历届大会》

【法新社巴黎七月二日电】题:关于欧洲政治组织的历届大会    星期二在赫尔辛基开幕的、有三十五个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的外长出席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是自从拿破仑战争结束以来关于欧洲政治组织的第四次国际大会。一八一四年十一月一日——一八一五年六月九日    维也纳代表大会,有五十来个国家和公国的代表出席,这是一个瓜分拿破仑帝国和重新组织欧洲的会议。它实现了新的平衡,后来给欧洲带来了四十多年的和平。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六月二十八日    在凯道赛宫举行的巴黎会议,有同德国及其中欧盟国作战的二十七个国家约七十名代表参加。会议最后同德国缔结了条约(凡尔赛条约),接着同奥地利(圣日尔曼条约),同匈牙利(特里亚农条约),同保加利亚(纳伊条约),同土耳其(召开了洛桑会议)缔结了条约。    在各国人民自决的原则基础上,条约瓦解奥—匈帝国。此外,巴黎会议还建立了“国际联盟”,“常设法庭”和“国际劳工组织”。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九日——十月十五日    在卢森堡宫召开了第二次巴黎会议,有同德国作战的二十一国的代表出席。这次会议同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签订了和约。同奥地利的和约是一九五五年五月十五日签订的。

5. 美新处报道:黑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谈罗杰斯访捷等问题

【美新处华盛顿七月六日电】国务院(黑尔)七月六日新闻发布会:    罗杰斯——国务卿罗杰斯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邀请将在七月九日正式访问布拉格。他将同政府和党的领导人会谈,并将同捷克外长签订一项调整两国领事关系的协定。黑尔指出,这次访问将是美国国务卿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一次访问。黑尔在回答问题时说,他预期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之间就财政要求问题进行的谈判即将开始。    柬埔寨——在问到朗诺政府宣布它愿意同对方谈判时,黑尔指出,外长隆波烈是在金边在一些外交人士、包括美国大使在内在场的情况下提出这个建议的。他说,他不能“在这个时候”就反应“提供任何情况”,他接着说:“我们一向认为要由柬埔寨各方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在问到关于谈判的建议是否会妨碍美官员同西哈努克亲王会谈时,他不肯发表意见。    有人问到美国在柬埔寨进行什么谈判时,他回答说:“我们在柬埔寨的目的一直是实现停火和停止敌对行为。”他又说,美国将“当然支持任何实现这种目的的努力”。他说,他并不知道,在提出谈判建议之前,美国和朗诺政府是否进行了磋商。    巴基斯坦——他没有直接评论据说布托总统说的话,布托说,他将在这个月晚些时候访问华盛顿时,设法获得许可来购买美国武器。然而黑尔指出,美国在三月十四日详细阐明了向印度次大陆出售武器的立场,那时国务院宣布放松历时十五个月的完全禁止向印度和巴基斯坦出售美国军事装备的禁令。那时一位国务院发言人强调,美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出售的武器限于“非致命的装备和以前购买的武器的零件”。黑尔说,禁止出售致命性武器和装备的禁令“仍然有效”。    在问到是否得到了巴基斯坦的继续购买武器的正式要求时,他说,他将核查一下。

6. 基辛格接见北约成员国大使

【德新社布鲁塞尔七月六日电】美国已向它的欧洲盟国保证,最近签订的美—苏防止核战争协定不会使美国对欧洲的核保护减弱。    北约组织人士今天证实说,这一保证是由尼克松总统最近在圣克利门蒂举行的一次会谈中向北约组织秘书长伦斯作出的。    北约组织欧洲十个成员国的大使在参观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军官学校时受到了总统顾问基辛格的接见,基辛格作出了如下保证:    这一协定决不会损害美国对西方安全承担的义务。相反,它是完全避免战争的一种手段。    美国认为,核威慑的概念仍然有效。这一协定不排除使用战术原子武器以防止以优势常规力量发动袭击。    北约组织的欧洲伙伴们仅仅是在尼克松—勃列日涅夫的这一协定临签字前才被告知有关这一协定的情况的。

第 3 版

1. 香港《七十年代》月刊七月号刊载署名文章:《苏联海军在亚洲》(一)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月刊一九七三年七月号刊载署名梅之的长篇文章,题为《苏联海军在亚洲》,本刊略加删节,连载如下:一    、    渗入波斯湾抢夺霍木兹海峡    自从踏进一九七二年以来,波斯湾风云险恶。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那将是新摩擦、新冲突,甚至于新战争的发火点。    波斯湾之所以受到重视,有着地理原因,也有着资源因素。埃及《金字塔报》总编辑海卡尔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东危机现在已经变成能源危机。由于苏美两国都出现了缺乏能源问题,因此,它们在衡量中东问题时,要首先从能源问题来着眼了。    中东是个盛产石油的地方,但是,近年来新油田的涌现,使得中东东侧(波斯湾国家)的比重,大大超过了中东西侧(地中海沿岸)。总计起来,从波斯湾出口的石油,已经占到全世界石油总贸易量的百分之八十六。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    波斯湾国家有着如下几个: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    伊朗是苏联的紧邻,有着漫长的共同边界。在历史上,两国的前身——俄国与波斯之间经常兵戎相见,所以近年来,伊朗虽然与苏联保持着一定的关系,却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自从苏联在一九七二年与它的邻国伊拉克签订了十五年“和平友好合作条约”之后,这个距离就加大了。    这一两年来,苏联与其他国家一旦签订了“和平”条约,其后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一九七一年八月,苏印签订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到了十一月,那个地区就发生了印巴战争,发生了孟加拉国独立事件。苏联—伊拉克条约签字之后未到半年,伊拉克与它的邻国科威特就起了冲突。    冲突的原因,在于伊拉克强向科威特索地,希望科威特让出一块土地,以加强伊拉克的乌姆堡海军基地。乌姆堡的位置,正在波斯湾的北端,伊拉克的海军和石油,可以由乌姆堡穿过波斯湾,进入印度洋。    这场冲突一起,波斯湾内外形蛰马上就明显出现对立。波斯湾本身的国家,如伊朗、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都站在科威特的一边。    在波斯湾以外的国家,也有了动静。一九七一年才从波斯湾撤军的英国首先派出一艘军舰到达科威特附近海域助阵,紧跟着,美国几艘军舰也到达,把住波斯湾关口的霍木兹海峡。至于苏联,出动的人马就更大了,它的海军部长戈尔什科夫亲自飞到了乌姆堡,这就进一步证实,乌姆堡并不仅是伊拉克的海军基地,而且是苏联在波斯湾的海军基地!    美国记者约瑟夫·艾尔索普四月二十五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说:    “由于能源危机——其实是战略危险,美国、西欧和日本的咽喉现在都经过波斯湾。因此,重要得要命的新闻就是:苏联现在正在深谋远虑地在波斯湾的顶部建设它自己的海军基地,在那个地方可以切割所有这些咽喉。”    美国政府对于这一“重要得要命”的情况,当然不会视若无睹。它自己有能源危机,并且由于二十几年来一贯支持以色列而与许多阿拉伯的产油国交恶,所以必须和伊朗——这个不属于阿拉伯的产油国打好关系。《纽约时报》五月十七日报道说,自从一九七二年年初起,“美国已悄悄地向伊朗派遣美国军事人员”,而且将达一千一百人之多。    据法新社六月四日发自贝鲁特的电讯估计,在过去十八个月中,美国一共向波斯湾国家售卖了四十亿美元的现代化武器,计伊朗二十五亿美元,沙特阿拉伯十亿美元,科威特五亿美元。这是近年来美国出售的最大宗武器,飞机、坦克,军舰,一概俱全。    这些武器的目标,就是阻止苏联势力经波斯湾南下。目前,最大关键在于把守着波斯湾关口的霍木兹海峡。伊朗已经宣布,这个海峡是在它的海域之内,换句话说,苏联舰队不得任意通过,这将是苏联在波斯湾渗透活动的最大阻力。    苏联面对着这一封锁形势,大概有两种手段可采。一种是使用直接的海军力量,硬行通过霍木兹海峡,另一种则是一方面在国际海洋法会议上主张自由通过霍木兹海峡,一方面煽动波斯湾国家内部动乱,以扭转海峡的局面。    这两种方式,都有导致战争的危险性。前者将触发大国间的海战;后者将导致波斯湾国家的内战——或是一国的内战、或是波斯湾国家之间的内战。两相比较,后者的可能性较大。    对波斯湾的争夺、对霍木兹海峡的争夺正在加紧,有人认为,这比苏伊士运河附近的摩擦,将更具爆炸性。    (一)

2. 共同社报道:《首相要求国民在物价问题上实行合作》

【共同社东京七月五日电】题:难以制止公共费用上涨——首相要求国民在物价问题上实行合作    田中政权到五日已经诞生一周年。这一天上午,田中首相在首相官邸会见内阁记者团,回顾过去一年,并就今后执政的方针特别是物价问题表明了信念。    首相首先强调说:“要反省应该反省的问题,准备按照执政开始时的信念稳步前进。”    关于内政问题的最重要的课题——物价问题,首相表明了相当乐观的看法。他说:物价上升率在今年内将控制在十个主要工业国的平均率以下,而生产率则将保持在超过这十个国家的平均率的一倍以上;物价在第三季度的十月以后,将趋于稳定。    但是,首相明确表示不能制止公共费用的上涨和实行所得税政策——一般认为这是制止物价上涨的王牌。首相只是要求国民给予一般的合作,以便抑制总需求的增长。    对于牵扯改选自民党领导干部的人事问题,首相表示了这样的意思:“国会还可能继续开一个时期,当前只好维持现状。”    首相承认内阁的支持率最近在急剧下降,已经不是成立时的那种高支持率了。他在谈到自己的心情时说:“今后要明确地提出政策目标,争取得到国民的理解与合作,以迎接执政的第二年。”    对当前国民最关心的物价问题,首相强调要积极对待。他说:“政府将通过采取缓办公共事业和提高官定利率等措施,全力以赴地制止总需求的增长”。    关于今后政府要推行的物价政策的基本方针,首相作了这样的展望:(一)电。煤气、国营铁道运费等所谓公共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涨价是不得已的;(二)要避免采取诸如冻结工资和实行所得税政策等这种欠妥的政策;(三)物价将在第三季度以后趋于稳定。    首相特别指出先进工业国家都出现了萧条中的物价腾贵现象。同时,他还表明了使经济过渡到“运用经济发展成果的福利型经济”的想法:“今后要将生产优先改变为生活优先,谋求提高国民生活。”    首相在谈到日元浮动汇率制和国会审议等问题时说:(一)如果继续实行日元浮动制,就需要制定某种特别法,不过,我认为迄今的国际货币政策取得了成功;(二)我觉得国会的审议应该更迅速些。我希望在这次国会期间一定要通过重要的法案——新的综合开发国土法。    关于已经决定不再提交本届国会的“小选区制”,首相依然采取强硬的态度。    他说:“既然已经审议了七年(在审议会上),那么在国会上审议也是理所当然的。”    首相越讲越来劲,比预定的时间延长了二十分钟。    但是,首相的讲话多缺乏具体的内容。

3. 塔斯社评田中执政一周年《日本的问题》

【塔斯社东京七月五日电】题:日本的问题    塔斯社记者报道:日本政府去年没有找到解决一系列使国家不安的严重问题的途径。田中首相今天在他的内阁组阁一周年前夕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讲话时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一年前,当田中角荣当选执政的自由民主党总裁,并成为日本首相时,日本经济中通货膨胀趋向加剧,物价飞涨,环境污染的问题达到令人不安的程度等等,这时,自由民主党寄大的希望于这位日本战后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    但是,田中组阁一年来,日本经济中的变化甚微。日本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工业大国,而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收入却占第十四位。仅在今年,日本的物价就几乎平均增长了百分之十二。    所有这一切都使自民党的威信下降,并使它在国内的影响减小。在去年年底国会众议院的选举中,自民党丧失一些议席,而反对党的代表名额大大增加。革新势力联合候选人今年在日本一系列大城市的选举中都取得了令人信服的胜利。最近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一年来,支持田中角荣内阁的力量几乎减少了一半。    报刊指出,政府的对内政策不仅遭到反对党的抨击,而且遭到全体人民的抨击。报纸指出,首相今天讲话的弊病在于没有谈到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的具体措施。

4. 共同社报道:《一齐迫使田中内阁辞职》

【共同社东京七月五日电】题:一齐迫使田中内阁辞职,四个在野党委员长举行记者招待会    在田中首相执政一周年之际,四个在野党的委员长五日下午分别在国会内举行记者招待会,就对田中政权的评价和政治姿态等问题表明了信念。    其中,各位委员长都强调,田中内阁由于采取了高速度发展经济的政策而招致了彻底破产,在社会和经济上陷入了混乱,呈现出了政权末期的症状。他们强烈表示要迫使田中内阁早日辞职,他们说:“如果首相是明智的,就应该果断地辞职。”    社会党委员长成田对田中政权批评说:“没有    ‘功’,全是‘罪’。田中内阁继续执政是国民的不幸,首相应自行辞职。”

5. 时事社报道:《苏联文化部长拜访田中首相》

【时事社东京七月五日电】题:苏联文化部长拜访首相    苏联文化部长福尔采娃五日到首相官邸拜访田中首相,进行礼节性访问。在会谈中,这位部长说:“莫斯科非常关心田中首相访苏问题,首相访苏将受到热烈欢迎。”田中首相回答说:“如果访苏,就要同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举行会谈,我确信,日苏间会建立起一条宽阔的渠道。访苏会取得成果的。”    【时事社东京七月四日电】苏联文化部长福尔采娃四日上午乘飞机到达日本。这位部长是应外务省的邀请访日的。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七月七日以《苏联文化部长福尔采娃说,对首相访苏抱有期待,增进交流的道路,无限宽广》为题报道:    正在日本访问的苏联文化部长,六日在东京日比谷的帝国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在谈到田中首相访苏的问题时说:苏联期待田中首相的访苏会给日苏关系带来很大的变化。重要的是在首脑会谈时相互提出合理的、现实的解决办法。福尔采娃在回答苏联如何看待田中访苏的问题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遗留下来的一切悬案,应本着相互主义的精神,对双方都有利地加以解决。    日苏两国间的文化交流过去很顺利,经济关系也很顺利。然而,增进的道路无限宽广,还可以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6. 共同社报道:《民社党将派访苏代表团》

【共同社东京六月三十日电】题:民社党将派访苏代表团    民社党三十日宣布,为了促进日苏两国的友好关系和加深相互了解,拟于今秋派遣以佐佐木书记长为团长的党的代表团访问苏联。同时重申了这个党对北方领土问题的见解。    该党对北方领土问题的见解是采取这样一种分两个阶段谈判方式:一、对于齿舞、色丹以及国后和择捉的归还,应作为合法权利予以要求,并当作缔结和约的条件;二、对于北千岛,同缔结和约分开,作为以后的问题设法解决。

7. 日报报道:《日苏开设新澙-----哈巴罗夫斯克航线》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六月十五日以《开设新渴—哈巴罗夫斯克航线》为题报道:    连结新潟和哈巴罗夫斯克(即伯力)的日苏地区间航线于十五日开设,苏联民航公司和日本航空公司双方的大型喷气式飞机的首次班机抵达新潟机场。它代替了到去年为止的东京—哈巴罗夫斯克的临时航线,连结航程为两小时的最短距离的航线正式通航。这可望进一步促进同开发东西伯利亚的苏联的资源交流、技术交流,以及观光和文化交流。

第 4 版

1. 美国会议员团团长谈美中贸易问题

【合众国际社北京七月六日电】(记者:查尔斯·史密斯)正在中国进行访问的美国国会代表团团长说,美国同中国的贸易大门是“完全敞开的——只要我们能够想出一条通过这个大门的途径”。    参院商务委员会主席、华盛顿州参议员马格纳森在星期四(五日)晚同中国外贸部副部长李强会谈后谈了中美贸易的前景。    马格纳森说:“从根本方面来说,我们进行了非常好的会谈。    “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第一,在就最惠国待遇问题采取某种行动以前,中国不能真正考虑继续进行有意义的贸易的问题。如果要互惠的话,我们必须废除最惠国法,或授权总统,在他认为有符合我们国家利益的时候,让一个国家享受这样的待遇。    “这将把同中国的贸易置于平等基础之上。我认为,中国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超过了俄国人对此问题的关注。当我们提到最惠国待遇的问题时,他们的眼睛就发亮了。我们正在设法以一九七三年贸易改革法来就这个问题采取某种行动。    “第二个重要问题是信贷问题。中国人非常讨厌负债——他们采取这样的态度是对的。但是在当今这个时代,如果要进行有意义的贸易,那就必须要对信贷或分期付款的购买作出某种安排。    “我们回去后将让人研究一下,看看进出口银行是否可以做这项工作。今天如果没有临时贷款的某种制度,人们肯定不能同任何人进行贸易。我认为,我们当中有些人也许会提出成立东西太平洋银行或某种机构来促进这样的贸易,如果进出口银行不能做这项工作的话。”    马格纳森说,迄今就贸易而论,在他同中国官员们会谈期间,他只是受到了鼓舞。    他说:“如果我们能够设想出一条途径,大门是完全敞开的。当然,谁都不认为,同中国的贸易会走运,但是,如果我们尽到我们方面的努力,那么贸易就能够发展。我认为,我们会尽我们方面的努力。我还认为,中国人在任何贸易问题上愿意走一半以上的路程来同我们相遇。”    马格纳森说,他得出印象,中国官员们并没完全了解国会在为扩大中美贸易打开大门方面必定是起作用的。    “我一直向他们强调,国会是独立行事的,而且尼克松总统必须要通过国会才行。我认为,我在使他们相信这一点,实际上,我今天把最惠国问题稍稍解决一些了。我是乐观的,认为将会采取某种行动。”    马格纳森说,他和访华的其他七个国会议员已决定邀请李强访问美国,他们将在返华盛顿之前向他发出邀请。

2. 香港《明报》谈章士钊先生家属收到唁电的文章:《七封唁电两个问题》

【本刊讯】香港《明报》七月六日就章士钊先生家属收到唁电事刊登题为《七封唁电两个问题》的专栏文章,摘要如下:    章士钊逝世后,周恩来、朱德、傅作义和中共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同时发来了唁电,电报是由新华社香港分社转给章士钊的家人的。    在左报上读了这七封电报,发觉其内容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强调两件事情。    其一是说章士钊一贯“热爱毛主席,拥护共产党”;其二是称赞章士钊二十多年来,一直“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作了“不懈的努力”和“有益的贡献”。    关于第一个问题,章士钊如果不是“热爱毛主席”、“拥护共产党”,他岂能备受中共的优渥待遇?    关于第二个问题,电文称赞章士钊二十多年来一直“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而进行“不懈的努力”。显而易见,中共当局是利用章士钊的死,来进行最后一次统战工作,希望借此引起一些台湾人士的“回归”。    章士钊一来是党外民主人士,二来是一位学者专家,三来与国民党有过一段渊源。    正是由于他是一位对台统战的适当人选,所以当他抵港之初,人们莫不议论纷纷,认为他负有对台和谈或统战的任务。    不管过去二十多年来,以及此次来港,章士钊是否负有对台统战的任务,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共目前对于“统一祖国”的问题非常重视。甚至中国新闻社广州分社在章士钊逝世的当天发表一段新闻说,章士钊临死之前,犹念念不忘“解放台湾”的问题。    总之,从中共当局吊唁章士钊逝世的七封电报中可以看到,中共今后将在全国人民中推行一个“热爱毛主席、拥护共产党”的教育运动,以及加紧展开对台统战工作,以期达到“统一祖国”的目的。而章士钊的死,正好被利用来作为上述两个运动的宣传资料    。

3. 时事社报道:《自民党日华议员恳谈会决定派大型代表团访台》

【时事社东京七月七日电】题:自民党日华议员恳谈会决定派遣大型代表团访台,亲华和亲台两派可能再次发生对立    自民党亲台湾派议员组织——「日华议员恳谈会」以本届国会会议不再延期为前提,决定派遣大约七十人的大型访问团于七月三十日到八月五日访问台湾。团长预定由恳谈会会长滩尾弘吉担任。    据认为,日华议员恳谈会之所以要加强议员间的交流活动,是为了在日中航空协定问题上向政府和自民党首脑施加压力。但是,亲中国的超党派议员组织——「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也将在八月派遣十五至二十人的代表团访华。此外,还打算今后分四、五批让迄今尚未去过中国的议员联盟的成员都去中国访问。在这种情况下,今后,特别是自民党内的日中、日台两派之间可能重新发生对立。

4. 蒋帮《自立晚报》报道:日已结束处理蒋帮班机飞日问题的研究工作

【本刊讯】蒋帮《自立晚报》六月二十六日报道:    据悉:日本行政当局对日匪签订航空协定之后的我国中华航空公司飞日班机的处理问题,业已结束其研究工作,将由田中首相及大平外相作进一步的决定。    闻日本人仍从「国际上」及「国家利益上」来处理如何继续准许华航班机飞往日本。基于日本人口中的所谓「国家利益」的观点,日航公司将不可能放弃其每星期紧密的飞台及经过台湾的航线,否则,日航公司将严重的损失掉其商业上的利益。    此次日本之决定,主要计有两点:(1)华航中美航线班机改以大阪为中途站;(2)华航中日班机仍在东京羽田机场起降。不过将来其他各国班机,将改飞新建的成田机场。因此日方所谓之「国家利益」系以其本身利益作出发点,我国将无法接受日本方面之奸诈诡计。

5. 西非有些受旱国家实行食用水配给

【美联社拉各斯六月二十九日电】联合国官员昨晚在这里宣布,联合国今天开始向西非的尼日尔共和国东部大规模空运急需的粮食救济,在那里数以千计的人和牲畜因严重干旱处于死亡危险之中。    一艘万吨货船“埃萨克斯号”停泊在拉各斯,装载着二千五百吨高粱——一种几内亚谷类粮食——价值三十万美元。    联合国还租了两架大型的运输机,将每日三次从拉各斯向尼日尔东部运送五百吨粮食。    【合众国际社罗马六月二十八日电】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发言人说,六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使西非国家损失了他们的牲畜的一半,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至少减少一半。    粮食和农业组织发言人乔治·多尔西把这次干旱称为六十年来西非最严重的一次,他说“即使设想这次危机明天就能结束,把这个地区的受损的经济重建到两年前的水平,至少需要五年”。    多尔西说,六个国家——乍得、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塞内加尔和上沃尔特受这次干旱影响最严重,其中尼日尔尤为严重。他说,各国政府对日益枯少的水已实行配给,在毛里塔尼亚,有消息说在公路指定地点等候政府水车经过的村民之间发生争斗。    多尔西说:“甚至在这个地区比较繁荣的城市达喀尔(塞内加尔首都),人们在街道排队,等候配给水。”    在这六个国家中,有四个国家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    多尔西说,但是其他西非国家,主要是达荷美,也感觉到这次干旱的影响,这次干旱是五年前开始的,但只是今年由于水井开始干枯而变得危急。    多尔西说:“我们非常担心达荷美的阿加迪尔和阿里特的形势,我们了解到那里的人民完全没有了食物。”

6. 日《东京新闻》报道:《取得成果的针麻拔牙》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五月八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取得成果的针麻拔牙》,摘要如下:    在中国广为流行的针麻拔牙,在我国也受到重视。歧阜大学附属医院应用这种方法获取了成果。在最近于名古屋举行的第二十届日本针灸学会上茂田贯一教授等人,放映了纪录实际成功手术的影片。    该医院麻醉科从去年开始对肩肌僵硬、摆头症、神经痛等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获得止痛成效,于是,考虑对治疗牙科疾病也应用针刺。在该院口腔外科的协助下于同年七月中旬进行了第一次针麻拔牙试验,迄今为止已给五十多名患者做了针麻拔牙技术。    据他们在学会上的报告说,在这些患者中有三十五名患者手术成功,患者的年龄是在十岁至七十九岁之间。这些患者有二十三人患龋齿,七人患慢性牙周炎,五人患牙槽脓漏。    主要选择了这样的患者:对药物麻醉过敏、视觉反映过敏和高血压患者。口腔外科立松讲师说:“对注射麻醉药物后发烧、昏睡或害怕注射的患者和拔牙后服用止痛药反胃的患者应用针麻拔牙是可喜的事。”    所用的针,是从香港进口的中国制不锈钢针,长二点五至三厘米。将针刺入中国发现的拔牙用的二至四个穴位。    茂田教授例举了针麻拔牙的优点:(1)如用药物麻醉,手术后失去药效时患者有余痛,而针麻拔牙手术后则无疼痛;(2)如果是拔臼齿,药物麻醉做手术后,患者一周后也不能消肿,而针麻拔臼齿则少有肿痛,患者在手术的当天即能吃东西;(3)拔牙后止血快;(4)药物麻醉,失去药效后有令人不舒服的浮肿感,而针麻拔牙则完全没有不适感,等等。另一方面,他认为,针麻的缺点是比药麻所需的时间长。针麻拔牙的成功病例中有一位三十三岁的女患者,她曾在药麻注射后引起贫血,临床三天,对注射产生了恐惧心理,所以该院建议她采用针麻。用针麻拔牙后完全没有副作用,精神很好。    另外,茂田教授曾用他的夫人做试验:用药麻拔两个左侧的门齿,用针麻拔两个右侧的门齿,比较了两种手术的效果,这位夫人谈了她的感受:“拔出的一瞬间,虽然针麻的比药麻的痛感稍强,但手术后针麻的则完全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出血也少,经过非常顺利……。”

7. 香港《明报》报道:《试验凝血块的最新方法》

【本刊讯】香港《明报》四月八日刊登一篇题为《试验凝血块的最新方法》的报道,摘要如下:    当前对人类健康最大威胁便是经常见诸文字报道的「冠状动脉心脏病」,其次则是「脑充血」。当这两种疾病发生时,如不能立即获得救治,死亡便会随之到来。因此,医学界人士对这两种疾病,次向都认为是颇为棘手的。    造成冠状动脉心脏病的主要成因,便是由于在血管内出现凝血块所致;而脑充血的成因之一,也正相同。因此之故,凝血块对这两种疾病来说,实是具有极密切的关系。    美国芝加哥一位血管外科医生,曾经制造出一种可以迅速而容易量度出一个人能自行溶解血管中凝血块能力的方法,所需的时间不过十分钟,便可知一个人所患的冠状动脉心脏病或脑充血的情况如何。此外,也可由此测知女子服用避孕丸后,是否会因静脉血管的凝血块而致产生危险。    试验的方法是由一个人的臂部内取出几滴血液,然后以量度血压器把臂部扎住,将水银柱泵至可达到把静脉血管收缩的程度,之后再从臂部内取出几滴血液。最后,以这两种在不同情况下取出的血液放到试管内,看它们对一种能溶解凝血块的化合物的抵抗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