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07-06
第 1 版
1. 美报评欧安会外长会议开端:《向西方开放吗?》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七月三日发表题为《向西方开放吗?》的社论,全文如下: 欧洲安全会议今天将在赫尔辛基正式开幕,多数西方人预料这次会议几乎不会产生什么、或者不会产生什么重要的结果,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悲观论者认为,赫尔辛基会议只不过是一次莫斯科可能在道义、政治和心理裁军及西欧中立化方面取得进一步重大进展的论坛。相反,西方的乐观论者却认为,赫尔辛基会议为推动消除或大大减少目前妨碍东西欧人民间大量接触的障碍提供了一次机会。这些障碍是各种各样的,从继续干扰生了锈的铁幕以东的西方广播,一直到限制多数东欧人旅行到哪怕是西边的维也纳,更不用提旅行到巴黎、罗马或伦敦了。 克里姆林宫满有理由证明乐观论者的意见是正确的。西方不管承认与否都已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共产党在东欧进行统治的合法性,甚至勉强同意了德国的分裂这个现实。负责的西方政治家谈到“解放”东欧或把共产党统治“推回”到苏联边界,这已经是多年前说的话了。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已有二十八年多了。大多数东欧人已经完全忘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不是他们的国家的正式、不成问题的国家教条那个时代的情况。比较正统的东欧国家可以从南斯拉夫那里看到这样一个共产党统治的国家:尽管它多年来同西方保持着基本上是友好的接触,但它仍然是实行的政府和党的专政。 东欧确实有一些松动的积极迹象。华沙的一家报纸已经获准不事先经过新闻检查就每天出版;东德现政权在文化政策上采取的压制手段比乌布利希当权时要少得多;匈牙利报纸上谈论缺少住房和那里的其它迫切问题的一些文章所抱的坦率态度在几年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如果说赫尔辛基会议将有助于把东西方之间的大门打得更开,这种说法也还不是完全令人信服的。克里姆林宫仍然坚持要别人完全屈从它的对外政策的做法,它是不希望让大量东欧人自由讨论这个事实的。(当然,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是特殊情况。) 苏联控制的东欧——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取得了很大的经济进步——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欧。西方最近的一些计算说明,根据目前的汇率计算,西德和瑞典的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数字现在可能实际上高于美国,法国可能落后不太多。根据同样的计算,即使是最繁荣的东欧国家东德也只及美国水平的大约一半,而波兰和匈牙利则只及大约三分之一。 克里姆林宫肯定没有忘记一九六八年的捷克斯洛伐克杜布切克时代和不过两年半前波兰发生的推翻了哥穆尔卡的自发暴动。尽管勃列日涅夫先生过去几周内在波恩和华盛顿发表了大胆的讲话,事实仍然说明,他和他的同事们害怕给予东欧过分广泛的自由,因为他们不相信东欧人民中间存在着真正忠于共产主义理论、尤其是忠于苏联领导权的东西。他们大概是对的。
2. 埃及《消息报》撰文评美苏首脑会谈:《局势》
【本刊讯】埃及《消息报》七月一日发表了阿尼斯·曼苏尔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局势》,全文如下: 我们向两个超级大国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它们以牺牲东西方小国利益的代价而同床。它们就一切问题达成了协议:它们之间决不发生战争,在宇宙飞船方面不要搞两个预算和一同登上月球。他们在月球问题上又发生了像在地球问题上发生的那种分歧,因为人总是人。由于勃列日涅夫不是永恒的统治者,因为尼克松不会终身任职。他自己的生命或全人类的命运都是同样的。他们肯定会发生分歧。但是为了他们可以从彼此间得到好处,为了他们可以回到自己的党内,声称他实现了一个奇迹,他们达成了一个临时协议。 他们同意他们对储存他们拥有的核弹感到满意。他们也同意犹太人工程师、医生和军官们应当无条件地移居到以色列,以便帮助它来对付阿拉伯国家。 但是谁说他们是这个世界唯有的两个人?谁说没有其他国家、人民、资源或市场?一个叫蓬皮杜的大国统治者宣布他将不受这两个人的协议的约束或遵守这个协议。他们就他未参与的一些事情达成了协议。这个协议对他、对中国或西欧国家——它们都是大国——都没有约束力。 中国爆炸了一个核弹,以宣布这两个人的协议只不过是两个人之间的协议,而不是全世界人类之间的协议。 几天后,法国也将在太平洋爆炸另一个核弹。 如果两个超级大国达成协议的话,这是由于他们已达到“核饱和”。但是法国、中国和其他国家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法国和中国都不信任这两个人。蓬皮杜所说的话,许多其他的人也说了,他们将不利用苏联领导人同美国领导人之间的协议。例如,第三世界国家将继续既不右摆也不左摆,并且享有不依赖于两国的存在。它们必须坚定和团结以对付这个新危险、这种新恐怖、这种新结婚,因为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是丛林中最强大的野兽,但是丛林中还有树和更多的动物。如果这两个人凭着他们所拥有的武器、市场和资源而强大的话,那么其他国家就更富裕和更广阔,如果每一个统治者都讲蓬皮杜在爆炸他的新炸弹之前所说的话,那么它们可能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国所作的——啥也不说——也是最雄辩的。
3. 南通社评法国参加欧安会
【南通社巴黎七月三日电】法国人对欧洲安全会议的开幕抱有某些希望,但也抱谨慎态度。他们说,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一次历史性事件,它可能、但不一定产生缓和欧洲和世界其它地方紧张局蛰的结果。这里的政界人士表示满意的是,这不是一次集团的对抗,而是一次三十五个国家在平等基础上举行的会议,各国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和维护自己的利益。 无论如何,这里正在提出有效而具体的解决办法。法国人希望,欧洲的缓和过程将继续下去,并在这次会议以后加快速度。但是巴黎不愿预见对会议的结果作出判断,并且认为,不管怎么样,这种局势没有理由使人们放松西方的军事准备和关于减少欧洲的军事力量的谈判。人所共知的法国观点是,这些问题不能同欧洲安全会议联系起来。 法国政界人士也对美苏关于举行会议参加国国家元首会议的建议持保留态度。巴黎认为,只有在会议第一和第二阶段的结果的基础上才能作出举行这样一次超最高级会议的决定。但是,尽管有这些保留意见,这里强调说,法国代表将非常积极地参加会议。
4. 英《每日邮报》载文评柯西金访奥地利:《柯西金努力拉拢「小国」》
【本刊讯】英《每日邮报》七月三日刊登了丹尼斯·豪厄尔自莫斯科发回的一篇报道,题为《柯西金努力拉拢“小国”》,全文如下: 苏联总理柯西金作为克里姆林宫一场新的友好攻势的先驱于昨天飞往维也纳。 勃列日涅夫已经拥抱了美国、西德和法国的领导人。这里的外交官们说,现在俄国人急于要向比较小的国家表示他们的诚意。 一些小国对苏美之间日益发展的友谊感到不安和疑虑。 我可以说,奥地利己向苏联表示了这种不安。奥地利商人抱怨说,他们发现更难于在苏联赢得合同,因为俄国人现在如此迫切地想同美国进行贸易。 柯西金昨天上午带到维也纳的戒备森严的机场的那个班子,其组成情况表明,俄国人对奥地利的不安作出了反应。它包括一名副外长,协助研究欧洲事务,以及一名副外贸部长,讨论苏奥贸易问题。 俄国人一直渴望扩大他们在西欧的影响,他们努力要向较小国家保证,没有超越它们之上作任何交易,并且再次强调克里姆林宫想要缓和欧洲紧张局势的愿望。 【合众国际社维也纳七月四日电】(记者:费里·温默)奥政府官员们昨天说,苏联总理柯西金向奥地利保证说,小国对苏联和美国之间更加密切的合作没有任何值得担心的东西。 一位政府官员说,“柯西金把勃列日涅夫—尼克松最高级会谈的一些最重要的方面告诉了我们。他向我们保证,小国从超级大国之间的新关系中没有任何值得担心的东西。”
5. 塔斯社电讯:《苏奥会谈结束》
【塔斯社维也纳七月三日电】题:苏奥会谈结束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同奥地利联邦总理克赖斯基的会谈今天在联邦总理府继续举行。两国政府首脑结束了对当前国际局势问题和对苏奥合作问题交换意见。在友好和坦率气氛中进行的会谈证明双方对广泛讨论的问题是相互谅解的。双方已达成协议发表会谈结果联合公报。 【塔斯社维也纳七月三日电】题:苏奥签署文件 今天在联邦总理府为发展苏联和奥地利的合作举行了苏奥文件签字仪式。 出席签字仪式的有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奥地利联邦总理克赖斯基,以及苏联和奥地利两国官员。 苏联对外贸易部第一副部长库兹明和奥地利商业、手工业和工业部长施塔里巴赫尔签署了苏奥发展经济、科技和工业合作长期计划。 苏联驻奥地利大使阿里斯托夫和奥地利科学研究部部长菲恩贝格在一九七三——一九七四年双边文化科学合作新计划上签了字。 苏奥国际汽车运输协定由俄罗斯联邦汽车运输部长特鲁比增和奥地利商业、手工业和工业部长施塔里巴赫尔签署。 【路透社维也纳七月三日电】奥地利和苏联今天签订了一项为期十年的具体规定了进行双边合作的一些方面的协定,奥地利人希望这个文件将有助于消除同俄国人的贸易中的四亿四千万先令(将近一千万英镑)的逆差。 这项新协定详细叙述了在钢铁业、造纸业、木材业和造船工业的设施建造方面进行共同合作的可能性。 它还规定两国应该在一九七五年以前签订另一项长期贸易协定。 后来克赖斯基对记者们说,他在同柯西金先生举行的会谈中曾概述了奥地利为什么要在赫尔辛基会议上特别提出中东问题。他又说,俄国代表团没有反对这点,但是说,议程已经这样广泛了,因此人们应当对现有的议题感到满意。 克赖斯基先生说,俄国人对奥地利提出的关于欧洲共同市场和东欧贸易集团(经互会)之间应当加强接触的建议作出了“非常积极的”反应。
第 2 版
1. 塔斯社报道:《葛罗米柯(在欧安会的)发言》
他提出了“欧洲安全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则”和第一项议程的最后文件草案;他说,苏联打算在欧洲搞长期合作,确定今后若干年经济和科技联系发展的基本方向 【塔斯社赫尔辛基七月三日电】题:葛罗米柯(在欧安会的)发言 苏联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今天在欧洲安全合作会议上发言时说:全欧会议开幕的日子值得成为一切珍视欧洲和平与安全的人们纪念的日子。欧洲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在欧洲战后历史上第一次聚会在一起。它们取得了必需举行这一会议的一致意见,这一事实本身就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苏联代表团团长接着说,苏联是怀着确保会议成功的诚意前来参加会议的。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实现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和平纲领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葛罗米柯指出,正如参加国所商定的那样,这次会议将分三个阶段进行,他说,苏联主张,会议的第三个阶段应有与会国最高级代表参加。 他指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与合作的原则在世界上日益广泛地确立起来。特别重要的是,在欧洲要充分运用这条原则。这条原则已稳妥地用于苏联同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以及其他许多西欧国家的关系的实践中。 不言而喻,在充分尊重各国权利和利益的情况下,苏联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更有信心地和更加稳定地转入和平共处的轨道。很清楚,这对进一步缓和全世界和欧洲的紧张局势具有何等意义。 如果说,苏联和美国缔结协定的目的不仅是不让它们两国之间爆发核战争,而且还竭尽其一切努力根本防止核战争的话,那么,这是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直接利益的,不言而喻,这也符合欧洲各国人民的直接利益,因为核冲突对欧洲来说会产生最有害的后果。 葛罗米柯接着说,苏联、社会主义大家庭国家希望看到,未来的欧洲首先是和平的欧洲,是一个侵略将从人民生活中永远消除的大洲,我们力求使信任和相互谅解能够逐渐战胜这个大洲划分成军事政治集团的状况。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应成为和平和互利合作的关系。 要加强从“冷战”向和平与合作的转变,全欧会议是有所依靠的。 共同采取的头几个步骤应是怎样的呢?换句话说,如何把欧洲各国人民要求持久和平的愿望转化为会议决议的语言呢? 首先,在会议上要商定一些应作为欧洲安全基础的原则。要表示与会国决心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尊重和遵守这些原则。 没有别人象欧洲人那样从痛苦的经验中吸取了教训:战争是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提出领土要求开始的。将来不应当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不应有丝毫模棱两可之处。必须从无条件地承认边界不可改变的原则出发。这点绝不贬低作为公认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同时也反映了欧洲具体的政治特点的其他各项原则的意义。 这就是主权平等。 这就是不使用武力或以使用武力相威胁、宣布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非法的。 这就是欧洲各国在它们目前边界以内的领土完整。 这就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这就是不干涉内部事务、即尊重他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原则。 这就是尊重人权和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在内的各项基本自由。 这就是平等和各国人民有权掌握自己的命运,建立他们认为必要的社会制度和选择他们认为必要的治理形式。 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以便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各国在主权平等和不干涉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文化和其他方面的联系。 这就是诚心诚意地履行根据国际法承担的义务。 在这些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原则中,每一项原则都具有独立的意义。 全欧会议与会者如果宣布他们共同制订的欧洲安全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则,这本身就将是一件大事,这将有助于加强欧洲的信任,增强欧洲人对他们未来的信心。 为了这些目的,苏联建议在会议决议中反映一些国家准备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这些或那些国家之间存在的争执,并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做到这一点的愿望。 重要的是应能取得这样的共同意见:不给正在采取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的任何一个或一些国家以政治、军事、经济或其他援助和支持。 全欧会议的参加者对于加强不仅仅是欧洲的和平、而且对于加强欧洲范围以外的和平的关心也就表现在这里。 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认为,在缓和军事方面的紧张局势的同时也缓和政治紧张局势是有益的。 葛罗米柯谈到了苏联提交全欧会议讨论的第一项议程的最后文件草案,他强调指出,把欧洲安全与合作的基本条款和原则在主要的政治性的总文件中汇集起来是适宜的。这个文件可以叫做欧洲安全基础和欧洲国家关系原则总宣言。 葛罗米柯继续说,苏联认为,在这次会议上讨论根据平等的原则扩大经济、科学技术和贸易关系问题,应当给予这种关系的发展以新的推动。对此我想强调指出:苏联打算在欧洲搞长期合作,确定今后若干年经济和科学技术联系发展的基本方向。 苏联代表团团长指出,在涉及扩大文化合作、扩大各组织和人员的接触方面,苏联也期望全欧会议取得现实成果。 葛罗米柯最后说,我们相信,会议结束时将通过的各项决议,对于欧洲各国人民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这些决议最终将由各国最高级代表通过,这就使这些决议的价值和威信更高了。
2. 丹麦外交大臣在欧安会发言
【德新社赫尔辛基七月三日电】丹麦外交大臣安诺生今天强调,欧洲共同体在这里的欧洲安全会议上将用一个声音讲话。 安诺生是共同体部长理事会目前的主席,他说,这种共同的立场主要将涉及与九国共同体有关的贸易问题。 他说,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可以由于它的能力而在会议将来的各个阶段起作用。 他强调了丹麦对东西方“人员接触”给予的重视。 【合众国际社赫尔辛基七月三日电】丹麦外交大臣安诺生在葛罗米柯之后发言,他告诫说,共同市场打算在会议的以后的各阶段中起作用。 安诺生向葛罗米柯挑战,他说欧洲的疆界不一定是永远固定的,而是彼此都同意就可以改变。 【合众国际社赫尔辛基七月四日电】(记者:理查德·朗沃思)俄国人谋求安全,西方要求发展友谊。 从星期二会议的头两个发言中清楚地出现了不同的概念。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代表东方说话,然后,丹麦外交大臣安诺生代表西方作出答复。 加拿大外交部长夏普后来把这种情况作了概括,他说,“苏联认为,不同的社会制度必定是不能改变的。西方说,每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改变。和平必须建立在毫不变动的基础上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和其它西方的发言人一样,安诺生强力支持各国外长通过的授权中关于“人员接触”的方面。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葛罗米柯没有提到安诺生所强调的这些“人员接触”的问题或西方提出的关于使由于冷战而被分离的家庭重新团聚的建议。 相反,这位苏联部长要求制定一部“关于欧洲和平的主要条款的法典”,这部法典强调目前的边界并禁止企图改变“它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的尝试。
3. 法新社评苏今年的外交活动
说苏外文的主要方针是绝对优先考虑同美和解以及同欧洲各国保持良好关系;苏在下半年的外交活动中,亚洲将占较大份额 【法新社莫斯科七月三日电】(记者:米歇尔 ·加兰)今年头六个月已经看出,苏联领导人最优先考虑的,是与美国对话,以及加强他们同西欧国家的关系。 苏联最高级领导人对国外的正式访问以及莫斯科接待的来访者的名单表明,苏联外交的主要方针是:绝对优先考虑同华盛顿和解以及同欧洲各国首都保持良好关系。 在莫斯科的观察家们指出,这一场外交运动是精心地筹备和实施的。例如,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访问华盛顿以前,美国人和俄国人就事先来来回回地进行了一系列高级访问。 俄国人还费尽心机地把克里姆林宫认为在欧洲安全会议上起重要作用的若干国家的首都包括在他们的正式访问计划之内。勃列日涅夫去过波恩和巴黎,柯西金总理去过斯德哥尔摩,苏联国家元首波德戈尔内去过赫尔辛基。 为了让苏联的社会主义集团的伙伴们放心,勃列日涅夫在去波恩会晤西德总理勃兰特以前,还对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东德进行了三次“友好访问”。观察家们注意到,苏联在这个期间没有派任何高级官员去北非或中东。但是,莫斯科接待了两位北非的外长——摩洛哥的艾哈迈德·塔伊比·本希马和突尼斯的穆罕默德·马斯穆迪。 莫斯科通过接待三名来自开罗的官员而表现出对埃及的关注,这三名官员是:萨达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哈菲兹·伊斯梅尔,国防部长伊斯梅尔·阿里和外交部长穆罕默德·哈桑·扎耶特。 由于对波斯湾局势的发展,特别是对伊朗的军备政策感到关切,莫斯科派柯西金去了德黑兰,而为了保持平衡,一周后莫斯科又接待了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萨达姆 ·侯赛因。 为了加强同墨西哥的关系,苏联在四月给了路易斯·埃切维里亚总统以特别隆重的欢迎。智利陆军总司令卡洛斯·普拉茨将军也受到了接待。 亚洲在苏联一九七三年上半年的外交攻势中占的地位并不重要。只有参加巴黎会谈的北越代表团特别顾问黎德寿、越南南方临时革命政府外长阮氏萍女士和巴基斯坦文化部长兼布托总统特别代表皮尔扎达来过莫斯科。 苏中关系上的显著事件是:参加苏中边界谈判的苏联代表团团长伊利切夫五月十五日返回北京。勃列日涅夫启程去华盛顿前几周莫斯科报界进行了猛烈的反华宣传运动。 在苏联今后六个月的外交活动,亚洲将占较大的份额:北越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和北越总理范文同预计将在七月来莫斯科,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预计将在十月来访。
4. 外电评述苏报道欧安会时反华
【美联社莫斯科七月三日电】苏联报刊今天充满了对欧洲安全合作会议的乐观看法,但是,对于增加人员交往这一项有争议的议程却是一笔带过。 还有一些警告,说仍然有一些反对和平的欧洲“有影响的反对者”,包括中国。苏联欧洲安全合作委员会主席阿列克谢·希季科夫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发表的一篇讲话中表示,希望会议将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确立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准则。 【路透社莫斯科七月三日电】苏联共产党日报《真理报》今天说,赫尔辛基欧安会的开幕是欧洲各国人民热切盼望的一个事件。 《真理报》写道,会议在今天开幕这个事实证明,召开这个会议的理想“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现实,它是建立在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的坚实的基础之上的”。 但这家报纸提醒说,会议将会遇到“还没有放弃使欧洲国际关系发展倒退到‘冷战’的企图的那些势力的敌视。” 《真理报》表明它所指的是中国的领导,它指责中国的领导对赫尔辛基会谈抱着“明确的否定态度”。
5. 苏又同美三家公司签订出售天然气的“意向协议”
【法新社莫斯科七月二日电】这里的一位美国人士今天说,苏联同美国三家公司签订了一项“意向协议”,要在二十五年期间内向它们出售二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同布朗和鲁特公司、得克萨斯东部煤气输送公司和坦尼科公司进行的这笔天然气交易,估计价值在一百五十亿和一百九十亿美元之间。
6.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说:现在要注意苏联对中国的新做法
【美联社华盛顿七月二日电】《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说:“现在要注视勃列日涅夫的下一步 ——苏联对中国的新做法”。这家美国杂志说:“西方研究俄国和中国共产主义的专家说,那是可能的。” 今天出版的该刊七月九日一期从北京发来的报道又说:“正如尼克松总统同俄国和中国都打交道一样,预料勃列日涅夫也可能谋求增加同北京的接触,以便同跟华盛顿的接触相称。 “政治局内部在对勃列日涅夫施加压力,要他在对资本主义美国采取的行动和对他在北京的共产党对手采取的行动之间保持平衡。俄国和中国会成为密切的朋友吗?不大可能。但是要警惕。尼克松—勃列日涅夫最高级会议所开始的行动可能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继续下去。”
第 3 版
1. 印报文章:《印度对外和对内政策都是失败的》
【本刊讯】印度《新印度时报》六月十三日刊登阿南德·贾殷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都是失败的》,摘要如下: 我曾与一位高级军官进行交谈,这位军官说,今天我们的军队是能够成功地与巴基斯坦及中国对抗的,并能够很好地保卫国家。但是,我们唯一感到不安的是,在国际上除了苏联外,我们没有任何朋友,而苏联是靠不住的。 这显然是说,我们的对外政策是不成功的。一般说来,在国际舞台上今天的情况是谁也不理印度。邻国尼泊尔、缅甸和斯里兰卡都倾向中国,东南亚的国家由于害怕中国而倾向美国和日本。巴基斯坦与中国和美国维持着友好关系。印度建立了不结盟集团,但该集团的成员现在不再看得起我们而依靠其他国家。印度曾经不遗余力地支持阿拉伯国家,但他们在孟加拉国成立一年半之后还未承认它。曾经是我们的好朋友的南斯拉夫现在在竭力把巴基斯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拉入不结盟集团。没有任何非洲国家对印度表示丝毫同情。 一九七○年印度由于使巴基斯坦在军事上遭到惨败并建立了自由的孟加拉国后而赢得了威望,现在这种威望已渐渐丧失。现在全世界对印度谈论的唯一话题是:它已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得不到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腐化之风达到了极点。 国内政策的胜利是对外政策取得胜利的主要基础。如果国家在经济上不强大,它的对外政策也不可能成功。只要我们的政府不能为人民的吃、穿和住的问题作出最起码的安排,那它就不可能在国际上成为任何中心。尽人皆知,一个充满饥民的国家怎能帮助别的国家呢? 在国际上印度没能取得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仅仅是坚持原则而不制造原子弹。美国基辛格博士在一次接见电视记者时说,在十九世纪有殖民地的国家就被认为是强大的,而现在有原子弹的国家是强大的。因为现在中国有原子弹,所以我们不能轻视中国。 换句话说,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原子弹,所以在国际上谁也不理我们。 对外政策没能取得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我们总是想根据原则,而不是想根据实际情况来执行我们的对外政策。今天任何大国都不是按原则执行对外政策。苏联天天重复共产主义原则,但他们却只是根据本国的利益执行对外政策。同样,美国在国际上也是没有任何原则的。虽然它吹嘘民主主义,而它却支持世界各国的军事独裁者。 所以有人说,国家的朋友和敌人不是永久的,而国家利益才是永久的。 到现在我们的任何总理和外长都没有指出过,在国际上我国的目标是什么。而常常只是说,我们要执行世界和平、不结盟、和平共处和独立的政策。由于闭眼不看事实地支持阿拉伯国家而谴责以色列而在多大程度上使得这样的政策得到了实现呢?在有关对外政策的所有讲话中常常说,我们对于被分裂的国家是一视同仁的。但做起来却相反。我们与南越和北越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与北越建立的是大使级关系,而与南越是商务专员级的关系。一方面我们的政府对越南南方临时革命政府表示同情,而另一方面又不承认它,所以我们跟西贡的关系不好,跟革命政府的关系也不好。 非洲现在有十六个国家是殖民地或种族主义者统治的国家。我们在口头上支持独立运动,但没有对它们提供军事或其他援助。俄国和中国向他们提供武器,所以很明显,在它们独立后,将会与俄国或中国站在一起而不会与我们站在一起。 我们的政府在保护居住在外国的印度侨民的利益方面也是完全不成功的。所以一个又一个的国家把他们赶了出来。 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增进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但我们的总理却在访问南斯拉夫和加拿大。
2. 印报报道:《印度想同大国建立平衡的关系》
【本刊讯】新德里《印度教徒报》六月二十九日刊登G·K·雷迪发自新德里的一篇报道,题为《印度想同大国建立平衡的关系》,摘要如下: 印度对外政策的新特点是日益强调在不损害它同苏联的友好条约的情况下同所有大国改善关系,并使这些关系平衡起来。 在坚决遵守这项条约的义务的同时,印度一直在采取步骤使国际上正确看待它同莫斯科的友好关系,以消除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认为印度过分依靠苏联的这一印象。 国外对印度同苏联的条约关系的误解久久不能消除,这一点已使印度日益意识到自己对外政策的更大目标,并在处理它的国际关系时相当强调自己的独立性和不结盟地位。在同苏联进行高级接触的事情上,它对礼节上是否平等也变得相当敏感了。 在为改善印美关系和加强同西欧国家的友好关系进行努力的同时,印度还一直在采取步骤把自己同苏联的特殊关系放在一种能充分反映新的世界力量体系的更为现实的基础上,对它自己的影响事态发展的能力不抱任何过分的希望。 照印度看来,苏美和缓是一个显著的例子,说明在当今世界上连超级大国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但是,大的危险是,由于美苏在两极安排中彼此抵销作用,美国可能开始拉拢象中国这样的潜在第三超级大国以便在新的三角局势中胜过苏联一着。 由于担心出现这种情况,苏联已开始讨好西欧国家,相信西欧能在正在出现的世界力量体系中起平衡作用。 当前的两极逐渐为超级大国三角关系所代替,从而使世界被分成新的势力范围,正是这种前景一直使印度感到不安。 印度关于世界政治两极化迅速形成多极化体制从而把世界划分为新的势力范围的危险的新理论,从苏美和缓的角度说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切合实际,根据现在国际舞台上的力量组合还很难作出估计。 美国对这种认为超级大国正在改头换面变成大恶狼的理论感到又好笑又困惑。但是苏联对印度的这种想把它同美国等同起来——即使只是在理论上——的企图感到不快。近来有一些迹象表明莫斯科很想知道印苏关系中出现在它看来是坏的调子的原因何在。 预料,苏联政府将找机会向印度政府介绍尼克松—勃列日涅夫会谈的情况,并重申整个这种使苏美从对抗变为合作的做法所根据的哲理。但是,唯一即将进行的印苏高级接触是国大党主席尚卡尔·达亚尔·夏尔马下周到苏联访问时勃列日涅夫和他以党领导人的身份举行的会谈。 但是,印度对正在出现的新的世界力量体系的不安心情的政治方面和哲学方面只有在两国政府的官方一级才能深入讨论。
3. 印国大党主席夏尔马去苏匈英访问
【印报托新德里七月一日电】国大党主席尚·达·夏尔马今天离开这里去苏联、匈牙利和英国进行为期二十三天的访问。
4. 印报评印度经济危机:《歉收季节》
【本刊讯】印度《政治家报》六月五日刊登一篇题为《歉收季节》的文章,摘要如下: 目前能得到的关于目前经济形势的一切证据,使人不可避免地得出结论,认为政府对经济已失去了控制。干旱、在孟加拉国采取的军事行动现在才表现出来的影响和不可避免的国防费用的增长,毫无疑问促成了这种危机,在到五月十二日为止的这一周中,批发价格上涨的年率几乎达到百分之二十,大多数必需品供应不足,在平价粮店前人们排长队,这证明公营分配系统的崩溃,在全国一种几乎要沸腾着的公众不满情绪不时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不管怎样计算,今后六个月,粮食情况仍然是很紧张的,在最重要的秋收作物上市的季节之前,政府手里实际上没有缓冲储备粮了,这就会破坏收购的前景,不管雨季中雨水多充足,公营分配系统的粮食在十一月和十二月就将枯竭。 除粮食外,其他方面的供应情况也是很困难,但是没有到险恶的程度。工业产量一直由于目前的电力危机而受到严重影响。原料缺乏、由于物价上涨而引起的劳工不满、失业人数不断增加以及在诸如纺织业这样关键部门由于实际收入减少所造成的需求限制,可能会使工业产量不会提高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以上。 换句话说,今后几个月内对经济的供应的前景看起来并不是很光明的。国民的收入的增长率不可能比零字多出多少。
5. 共同社评述:《田中政权成立一周年》
【共同社东京七月三日电】题:处境艰难的田中政权——田中政权成立一周年 田中首相五日即将迎接当选为自民党总裁和组阁一周年。 当时以超过百分之六十而掀起全民热的内阁支持率最近下降到百分之二十七强,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下。另外,去年十二月大选中的自民党倒退、共产党跃进的形势在那以后的各级选举中继续发展,并在国会审议中轻易地流露出了自民党缺乏统率能力和有气无力的情况,引起了“保守政权的”深刻“危机”。 田中内阁不得不在这种困难形势下,迎接东京都议会选举和关系到自民党体制的命运的明年夏季的参议院选举。 在引人注目的自民党领导人的人事安排和改组内阁问题上,首相打算在重新任命到六日任期届满的桥本干事长等党三位领导人之后,根据都议会选举的结果和国会情况慎重地作出决断。为了改变局面,渡过危机,包括党领导干部在内的“人事刷新”已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据认为,国会已经不能通过新国土综合开发法案等许多重要法案,政府和自民党首脑已决定早则八月晚则十月召开国会临时会议。 田中内阁的成立是极其顺利的,作为“庶民宰相”的威望高得异乎寻常,国民曾对(田中的)“决断和实行”的政治寄予希望。而且,在九月底实现了战后国民梦寐以求的“日中邦交正常化”,满足了国民的希望。 但是,同日中关系实现正常化这种外交上的成功相反,在内政方面,没能对不断猛涨并威胁国民生活的物价和地价采取有效的对策。而且经过高度经济成长期以后,公害问题突然变得更加严重起来。 政府针对这种情况竭尽全力进行了工作,但未取得令国民信服的效果,事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向前发展。甚至有人批评自称是“决断和实行”的田中政治没有能够满足国民的种种要求。而且有人不客气地指出,正是田中的金字招牌——“日本列岛改造政策”成了通货膨胀和地价猛涨的“元凶”。 作为“最后的智者”而当选为首相的田中也没能够制止住自民党长期衰退的趋势,在大选、名古屋市长选举、参议院大阪地方区补缺选举中都遭到了失败。 修改选举制度是首相试图扭转这种形势押下的一大“赌注”。但是,结果适得其反,白白地暴露了党领导和党的团结不强,降低了党员的士气。 不仅如此,首相的政治姿态还被批评为独断专行,其政治策略被批评为免去了一切手续,想实行小选区制也被批评为“不择手段的不民主的政治”。批评是很严厉的。 为了克服这种危机,首相试图团结党的全部力量迎接东京都议会选举,进而渡过国会会期。不管其结果会怎么样,反正为了克服危机就必须加强团结。大多数人认为:为此“只有全部更换包括党的三位领导干部在内的人事”。 关于更动人事的时期,主张八月的人少了,而主张首相结束一系列出访后的十月的人多起来了。首相今后的道路,仍然是漫长而艰难的,他将选择什么方法继续前进,是值得注意的。
6.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首相确定访欧和访苏的日程》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六月二十九日刊登一条题为《首相确定访欧和访苏的日程》的消息说: 田中首相将出席二十九日的众议院外务委员会会议,表明对以七月底访美为开端的一连串的首脑外交的基本态度。在此之前,到二十八日止,已基本上确定了秋天访欧和访苏的日程。据政府人士说,首相预定于二十七和二十八日两天同法国总统蓬皮杜会谈;十月一日和二日同英国首相希思会谈,四日和五日同西德总理勃兰特会谈。而且,引人注目的访苏的方针是从西德直接飞往莫斯科,打算以八日和九日为中心同勃列日涅夫总书记精力充沛地举行会谈。首相打算通过同这些国家的首脑举行会谈,探求进入多极化时代的新的国际关系的遵循方向,其中包括国际形蛰、货币和资源等。
第 4 版
1. 戴维·洛克菲勒
【问】周总理于六月二十九日会见美国大通银行董事长洛克菲勒,请问这个洛克菲勒和“石油大王”洛勒菲勒家族有何关系? 【答】来我国访问的是戴维·洛克菲勒,他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员之一,洛克菲勒五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从事金融活动。 老大约翰·洛克菲勒掌管洛克菲勒基金会。 老二纳尔逊·洛克菲勒,以拉丁美洲问题“专家“姿态出现,并担任纽约州州长,有意问鼎白宫。老三劳伦斯·洛克菲勒专管石油业以外的其他工业,如东方航空公司、国际镍公司等。老四温斯洛普·洛克菲勒一直在石油部门工作,担任过美国阿肯色州州长,不久前去世。戴维·洛克菲勒所掌握的大通银行,是美国最大的银行。(转自七月一日香港《文汇报》)
2. 戴维·洛克菲勒在香港谈中国之行
【合众国际社香港七月四日电】(记者:弗雷德里克·马克斯)美国银行家戴维 ·洛克菲勒今天从中国到达这里,他说,曼哈顿大通银行已被选定为二十四年以来第一个与中国银行建立正式业务关系的美国银行。 洛克菲勒在到达香港后不久就举行记者招待会说,我们已被要求成为一九四九年的革命以来的中国银行在美国的第一个代理银行,我们对我们能被选中当然是十分高兴的。 大通银行董事长洛克菲勒说,等到最后谈判完成以后,中美之间的绝大部分交易有可能会通过他的银行来办理,目前是通过第三国银行办理的。 不过,洛克菲勒说,在冻结的存款的问题解决以前,不会开展银行业务,但是他说,这个问题现在正在政府与政府之间谈判中。他获悉,“过几个星期”就会解决。 他说,冻结的存款的问题一旦解决以后,开初的银行业务很可能只是办理外汇和旅行信用证。他说,大通银行终久将“同中国银行”办理“一切银行业务”。 洛克菲勒说,大通银行的负责人将再去中国,确立好这种新的关系,不过他认为大通银行恐怕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在北京开设分行。 洛克菲勒说,在美国和中国建立新的银行业务关系以后,两国之间的贸易的发展规模会大得多。但是他又说,如果美国给予中国以最惠国待遇的话,贸易的扩大甚至可能更快。外国在成为最惠国以后,向美国的出口货可以享受降低关税的待遇。 洛克菲勒说,他希望美国政府很快给中国以最惠国待遇。他说:“在我看来,这似乎是合乎逻辑的,我表示赞成。” 洛克菲勒说,很难预计中美贸易将在哪些方面扩大。但是他说中国人对农产品和技术感兴趣。他说中国人愿意买成套工业设备,“由他们自己来进行生产”。 洛克菲勒说,他在一个夜晚会见了周恩来总理,谈了两小时。但是他拒绝透露谈话的具体内容。 他说,“谈话是极其融洽的”,涉及“大量的问题”。 他说,“并没有谈到”水门丑闻。 他说:“中国人极想知道苏共首脑勃列日涅夫访美的结果。他们希望听到这件事,也渴望听到我们对它(尼克松一勃列日涅夫最高级会议)的看法。” 洛克菲勒说,他不能向他的中国主人谈很多,他只能谈到他在赴中国以前的晚上曾参加了白宫为欢迎勃列日涅夫而举行的宴会。他说,“他们对这一点很感兴趣”。 【美联社香港七月四日电】洛克菲勒说,他一行人未有时间会晤中国的经济计划官员,但是在他们访问期间,他们发现中国在农业发展和为众多的人口提供粮食方面给人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他接着说,他们所到之处都得到很清楚的印象,即人民“吃得好、穿得好,对于他们正在取得的进展感到高兴”。
3. 智利内阁向阿连德总统提出集体辞职
【法新社圣地亚哥七月三日电】智利人民联盟的全体内阁今天上午向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提出辞职。 这件事并不重要,因为部长们根据国家元首改组内阁的计划提出辞职在智利是通常如此的。这样,总统便有完全的自由来确定以后的任命。 【拉丁社圣地亚哥七月三日电】阿连德总统宣布,经过一天的多次磋商之后,军人不参加将于明天组成的内阁。 这是政府秘书长阿尼瓦尔·帕尔马通过全国广播网宣布的,他宣读了总统的一项声明。 声明指出:“在研究了我们目前面临的政治气氛和现状之后,我行使我的宪法职权,决定不建立一个由武装部队的代表参加的新内阁。其原因同三月二十七日的原因相似,当时我不让武装部队代表参加现内阁,是为了避免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军人一入阁就会卷入政治事件之中,维护团结和不被人作为借口所利用。 “他们将象目前那样,继续参加我所指定的部分经济工作,肯定他们善于履行他们的职责。 “同时,我表达人民对武装部队的感谢,感谢他们在粉碎颠覆企图时表现的爱国态度,参与颠覆的有某些军人和极右的文人集团,特别是‘祖国和自由运动’,该运动最主要的头目已要求在外国避难。 “明天将组成一个文人内阁,其任务是执行旨在解决影响全民的最迫切问题的紧急计划,我将向全国公布这项计划。 “我想再次表示感谢工人们采取牺牲态度,同时我要求工人们保持警惕,保卫自己的社会果实、智利的经济独立和尊严。象我多次说的那样,为了祖国及其未来要更多的工作,更多的生产和做更大的牺牲。 “最后,我要求人民保持同样负责的和战斗的精神,防止挑衅,不要被人恐吓,只注意由官方、党和工会渠道提供的情报。”
4. 外电报道:布鲁斯为庆祝美独立日举行招待会
【合众国际社北京七月四日电】(记者:查尔斯·史密斯)美国人今天二十四年来第一次在中国举行了七月四日独立日庆祝活动。 美国大使布鲁斯——他在美国新近在中国首都设立的联络处所在地举行了一次晚间招待会——同中国副外长乔冠华相互祝酒。布鲁斯举起一杯中国茅台酒,表示希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不断迅速增进”。 乔在代表参加招待会的中国官员——估计有六十人——讲话时说,他深信中美关系会顺利和迅速地发展。 布鲁斯邀请了约一百名中国人参加这次招待会 ——从周恩来总理起直到许多部司局级官员。周没有前来,这一点谁也不感到意外。周是很少参加这种招待会的。 出席招待会的贵宾是以美国参议院商务委员会主席、参议员马格纳森率领的美国国会访华代表团。美国国会代表团是本星期初到达北京的。星期二,这个二十三人代表团曾游览长城和明陵。今天上午,他们去了清华大学。在美国独立日招待会之前不久,他们受到了乔冠华的接见。 这位参议员说,同乔冠华的会谈集中讨论了改善北京与华盛顿之间“联络线路”的办法,特别着重在贸易方面。 【法新社北京七月四日电】美国驻北京联络处负责人戴维·布鲁斯今天在被邀请参加二十三年来第一次在中国首都举行的庆祝美国独立日活动的中国客人面前提议为毛泽东主席的健康干杯。 没有邀请外交团参加在布鲁斯先生的官邸举行的招待会,因为联络处没有正式的大使馆地位。 为答谢布鲁斯先生的祝酒,乔冠华提议为尼克松总统的健康干杯。 美国人士说,招待会“进行得很好,确实非常成功”。
5. 智利特尼恩特铜矿罢工工人复工
【美联社兰卡瓜七月三日电】特尼恩特铜矿的罢工工人今天复工。这次罢工进行了七十六天,使智利在生产方面损失了大约六千万美元。 矿工的一位发言人说,在一万三千名矿工中的七千名同意政府关于结束罢工的方案之后,特尼恩特铜矿的罢工于午夜结束。这个方案给矿工一系列每月固定奖金,平均约一万二千埃斯库多(七十七美元),此外增加基本工资,将为一万五千到二万埃斯库多(九十六到一百二十八美元),看技艺而定。
6. 路透社报道:中英贸易发展情况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七月二日以《中英贸易发展迅速》为题译载路透社一篇报道如下: (路透社北京七月一日电)此间消息灵通人士今日说,英国今年头五个月对中国输出的货值,几乎达到和去年全年的水平相等。 在这五个月内,英国售出近二千九百万英镑价值的货物予中国,而在去年则是三千一百五十万英镑。灵通人士并预测,英国在一九七三年的输出货值,很容易达到五千万英镑的目标。 他们说,英国在今年头五个月从中国输入的货值是一千六百八十万英镑,约和去年的水平相等。 英国的输出数字特别使此间的英国贸易界人士感到满意,因为这些数字不是由于几项大的合同而增加,而是反映出贸易在广泛产品上有真正增长。 灵通人士说,上次英国一年输往中国的货值达五千万英镑时,是在一九六九年,当时大量运抵此间的货物,是有色金属和工业钻石。现在售予中国的货物,包括品种更广泛的工业品,这反映了中国对高度技术货物的需求在增加。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增加颇快。它从零开始跃升至去年的一亿美元。
7. 日《读卖新闻》文章:《日中贸易的新道路》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六月十三日刊登题为《日中贸易的新道路》的文章,摘要如下: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访华代表团(团长藤山爱一郎会长)十六日启程前往北京。邦交正常化后,贸易和技术交流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发生了变化,这是事实。但是它的方向,在目前还处于摸索的状态。访华团的目标就是描绘在这种情况下的“应有的态度”。 过去的日中经济关系,一直是中国方面掌握着主动权,在我国的商业界中曾有过“‘请允许’同中国进行交易”这样一种情绪。中国方面在向我国出口时也曾以特别便宜的价格提供商品,这也是事实。 这种情况在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同时,就变得“平等”了,在今年春季广州交易会上,大豆价格增长两倍多,甜栗子价格增长百分之五十,都一齐涨价。中国方面的解释是“只不过是为了和国际价格保持平衡”。 这是中国着眼于世界的证据,我国也有人担心如果继续按照千篇一律的对华贸易政策搞下去,将会在同欧美先进国家进行贸易竞争中遭到失败。 有人担心,如果不了解民间想要干些什么,那么各种业务协定也就会成为没有实际意义的协定。因此,访华团成员都是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各部门的最高首脑。 去年的日中贸易往返达十一亿美元,为历史上最高数额,过当然是由于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结果。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还预料,“今后商谈将越来越大型化”。 关于钢铁问题的商谈,结果决定“七三年上半年为一百万吨”,轻易地突破了去年全年的五十万吨。今后也可望进行政府支持的所谓国家计划型的大型商谈,成套设备之类的出口前景明朗。 在进口方面也可望以食料和纤维品为中心扩大数量。 在日中贸易上我国仍旧是出超,其数额去年约为一亿二千万美元。虽然说趋于缩小,但我国还必须努力扩大进口。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认为:“有希望进口原煤、铁矿石、玉米、石油和有色金属等。”尤其是石油,最近签定了一年进口一百万吨的合同,五月二十一日第一船油进入了姬路港。从大庆油田到渤海湾的油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因此我国产业界抱很大希望。而且据认为,寄期望于中国的农业生产力的农产品的进口也是有希望的。 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强调,要想扩大贸易,“就需要始终考虑到对方的利益,贯彻互利平等。为此重要的是要充分摆出双方的意见,要注意不要使善意的行动招致坏的结果”。 如果勉强地搞以前那种“七亿人每人穿上一件价值一美元的罩衫”的“推销动物”和“有着如此辽阔的土地,因此可以廉价进口农产品和地下资源”的“资源动物”的话,那么不仅日中经济关系不能走上轨道,而且甚至不能出现解决悬而未决的业务协定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