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06-10

第 1 版

1. 英首相希思同姬外长举行会谈

【路透社伦敦六月八日电】(记者:穆赫辛·阿里)英国官员今天说,英国首相希思已经接受了今年对中国进行第一次访问的邀请。    这一邀请是中国外长姬鹏飞在这里举行为时九十分钟的会谈时向他转达的。    这些官员说,希思欣然地接受了邀请。访问的日期将通过外交途径加以安排。    姬同希思的会谈结束了这位中国外长同英国各大臣为时两天的会谈,在这两天会谈中他们讨论了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和双边问题等范围广泛的问题。    英国官员不愿意猜测希思将在今年什么时候访问中国。    去年九月,希思成为对东京进行正式访问的第一位在职的英国首相,据悉他热切希望访问北京,以便同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    这些官员说,希思和姬在今天的会谈中回顾了国际形势和东西方关系,并且讨论了欧洲安全问题和印度支那的事态发展。    希思向姬叙述了英国在欧洲的目的。在意识形态和其他方面同苏联有着严重分歧的中国,一般说来对欧洲事务,特别是对有关九国欧洲共同市场的事态发展特别感兴趣。    英国官员说,姬今天同希思和昨天同外交大臣道格拉斯—霍姆的会谈都是“十分融洽的”,并且是在轻松的气氛中举行的。    他们总结他这次访问时说,它有助于巩固英国自从一九七一年以来就已经同中国建立起来的改善了的关系,并且将会使两国部长互访的势头继续保持下去。    【合众国际社伦敦六月八日电】(记者:K·C    ·特勒)政府人士说,中国外长姬鹏飞今天邀请爱德华·希思首相今年访问中国,希思已接受邀请。    这项邀请是这位中国部长和英国各位领导人两天来深入进行的政策会谈的高潮。英国官员说,会谈的特点是明显的“亲切、舒畅和坦率”。    官员们说,今天的伦敦会谈表明了在国际问题上的广泛的一致意见,同时突出地表明,北京对苏联的意图的怀疑没有减少。    官员们说,他们一致同意对会谈的详细情况保密,外交人士表示,对共同的具体政治问题,如北京要求在香港派常驻代表,还没有取得肯定的协议。    姬鹏飞热情称赞英国起的作用,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道格拉斯—霍姆赞扬中国新的向外看的立场。官员们说,但是,中国对苏联的没有减少的担心使得对国际局势的估计相形失色。    姬鹏飞没有点俄国的名,但是参加过长时间的会议讨论和出席过各种礼仪性场合——包括汉普顿宫的盛大宴会——的人都毫不怀疑,莫斯科是姬鹏飞在提到“仍在威胁各国独立和安全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时所指的目标,这是不会错的。    英国的一些领导人向中国人保证,虽然他们准备参加即将在欧洲同俄国人举行的减少军事力量的安全会谈,但不会仅仅由于有和平的保证而上当。姬鹏飞告诫英国人,“这种缓和不过是骗局”。    姬鹏飞下周开始到巴黎作同样的会谈。

2. 外电外报评论:姬鹏飞外长同霍姆大臣会谈

【合众国际社伦敦六月八日电】姬鹏飞昨天同外交大臣道格拉斯一霍姆广泛讨论了国际问题,这两位部长一致同意加强他们两国之间的联系。道格拉斯一霍姆今天动身去德黑兰出席中央条约组织会议,姬鹏飞是事先被告知要举行这次会议的。    外交官员们指出,迄今为止所举行的正式和非正式会谈的气氛是轻松的。    外交部官员们强调指出了他们举行的长时间讨论的那种融洽和无拘束的气氛以及会谈中产生出来的善意,这些会谈讨论了东西方关系、亚洲、欧洲和贸易问题。    由于北京现在眼睛盯着俄国扩张主义者在一旦可以在欧洲腾出手来,因而欧洲问题仍然在会谈的议程上排在最前面。    据说,就远东问题举行的会谈中讨论了印巴冲突和承认孟加拉国的问题。作为英联邦一员的英国是赞成达成一个体面的解决办法的。中国是巴基斯坦的一个盟国。英国承认了孟加拉国。    由于俄国在背后出现,欧洲问题仍然是中国主要操心的问题。    【合众国际社伦敦六月八日电】(记者:特勒)中国外长姬鹏飞和英国外交大臣亚历克·道格拉斯一霍姆昨天在“共同具有善意和谅解的气氛中”讨论了东西方关系、欧洲安全、印度支那和朝鲜问题,并且研究了香港局势。    两位外长在外交部进行的一整天会谈中谈到了广泛的国际问题和双边问题。姬鹏飞在目前的欧洲之行中首先在这里停留。他将在星期日(十日)去巴黎。    外交部说,昨天的会议“是在共同具有善意和谅解的气氛中进行的”,并且举出了一些会谈中研究的问题。    这次访问是中国共产党外长的第一次访问,人们认为,中国对西欧特别感兴趣。    香港是几个有争论的问题之一,因为北京要求在这块殖民地上设常驻代表,英国总是不愿意。但是外交人士说,这个问题大概不会使这次访问和总的会谈蒙上阴影。    外交部说,谈到的问题还有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次大陆问题的前景。    中国最关心的是俄国和所谓来自苏联的威胁,这是中国政治考虑中一个明显的因素。北京使人毫不怀疑,它担心俄国在中国边境大量增加军事力量,担心莫斯科施加压力组织亚洲安全体系,中国认为这个体系的目的是要孤立它。    大半是由于这种焦虑的心情,所以中国对欧洲的兴趣不断增加,而且它支持欧洲的统一和欧洲共同体。    中国对苏联意图的怀疑也表露在关于世界其他地区的会谈中。中国人提出了他们为人们所共知的怀疑情绪,以及他们反对计划中的减少驻欧军队和即将举行的欧洲安全会议的态度。中国人认为这些行动都可能使俄国加强用来对付北京的力量,和把更多的军队调到中国边境。英国的态度恰巧对这些做法也是冷淡的。    英国担心减少驻欧军队会削弱西方的防御地位,欧洲安全会议会产生虚假的安全感。但是英国同意举行这两个会议。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六月七日刊登戴维·博纳维亚六日发自北京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据从可靠方面了解,以姬鹏飞外长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的情绪是这样一种情绪:它急于鼓励英国警惕中国人认为是苏联对西欧的威胁。中国人仍然以某种关切心情来看待西德新东方政策所取得的结果,因而把英国看作是对付欧洲对于苏联意图可能抱有不现实看法的任何力量的抗衡力量。    姬先生随后对法国的访问将使他有机会向那样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重申中国对此问题的关切,那个国家对苏联的政策长远以来一直是含糊不清的。    【本刊讯】曼谷《星暹日报》六月七日在“时事分析”专栏就姬鹏飞外长出访发表评论,摘要如下:    姬鹏飞外长第一次访问英国,并将到巴黎及德黑兰访问,他此行意义。并不寻常。    中共与英国关系,一度因为香港事件而陷于低潮!自一九七一年春以来,情形大为改善。因此,两国间外交首长交互访问,乃意味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法国与中共之间,自从建立邦交迄今,两国关系与日俱增,这情形对欧洲局势,以及西方若干国家对于与中共的交往,都有实质而重大的影响;以欧洲北约盟国而论,西德立场大肆改变;以西方国家来说,曾是最反共的西班牙,也对中共作了根本上改变政策之举。至于其他类似例子,有的已经先后出现,有的正在“呼之欲出”。    在如此情势之中,姬鹏飞正作访欧之行,其所显示的,除了中共展开强有力外交攻势外,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活动,将随之而来,且必将逐渐扩大其目标范围。    德黑兰也是姬鹏飞这次出国访问行程中的一个目的地。    伊朗在不久以前才与中共建立外交关系,由此事足以表现出中共影响力已经及于波斯湾,从而更进一步伸展到中东及阿拉伯世界中。    伊朗正与伊拉克交恶,而后者是因受苏联支持与怂恿的,因而伊朗与中共关系的促进,是对苏联中东扩张政策的一个侧翼打击。    中共外长姬鹏飞之访问德黑兰,固然意味伊朗与中共关系的进展,但其主要策略上的部署,却是针对苏联的一个要着。

3. 塔斯社电讯:《中国外长访英》

【塔斯社伦敦六月六日电】题:中国外长访英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姬鹏飞今天已抵达英伦三岛作第一次正式访问。    伦敦官方很重视中国外长的访问,《每日快报》强调指出,这次访问的“目的是加强英中两国的亲切关系”。    伦敦报刊指出,北京并不掩饰它对即将举行的全欧安全合作会议的消极态度,希望在英国首都找到自己的盟友。    《每日电讯报》外事记者认为,任何缓和东西方关系的迹象都使中国人感到担心。    【塔斯社东京六月六日电】据共同社驻伦敦记者报道,“中国希望英国促使西方国家在欧洲安全会议或共同裁军会谈上不要过分向苏联让步。”    【塔斯社伦敦六月七日电】题:英中会谈    正在此间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姬鹏飞今天开始同外交大臣道格拉斯一霍姆会谈。    报界指出,北京竭力阻挠欧洲和缓的进程,企图寻找同英国保守党政府进行接触的共同点并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共同市场”当成抗衡苏联奉行的保障欧洲安全方针的砝码。    合众国际社驻伦敦记者指出,北京反对召开全欧安全合作会议,反对削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欧洲的武装力量的员额。    【本刊讯】英《金融时报》六月七日刊登罗伯特·格雷厄姆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外长在伦敦》,摘要如下:    本报驻东欧记者写道:    俄国人对于姬鹏飞的欧洲之行表露出相当大的忧虑,因为姬的访问正是在他们要建立同西欧国家的稳定关系的尝试已达到一种微妙阶段的时候进行的。    根据最近的评论来判断,俄国人担心中国的计划是要破坏欧洲的和缓,从而俄国人将被迫保持两条战线。

4. 美联社报道:姬外长谈他同英领导人举行的会谈

【美联社伦敦六月八日电】中国外交部长姬鹏飞今天同希思首相会谈了九十分钟,他在会谈之后说,英国热切了解中国和促进两国间的良好关系,使他深为感动。    姬对记者说:“会谈产生了积极的成果。我们对彼此的立场和观点有了更好的了解。    “我们发现在我们之间的共同点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我们都希望进一步促进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发展两国间的良好关系。”姬在宋之光大使为记者们举行的宴会上说,他同希思的会谈是“友好的”。    他透露,他同外交大臣道格拉斯一霍姆爵士的会谈是“广泛的、坦率的和无拘束的”。

第 2 版

1. 英《苏联问题分析家》文章:《继勃列日涅夫之后的是谁?》

【本刊讯】英《苏联问题分析家》五月二十四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继勃列日涅夫之后的是谁?》,摘要如下:    勃列日涅夫现年六十七岁。赫鲁晓夫是七十岁的时候下台的;斯大林终年七十三岁。勃列日涅夫本人身体不是很健壮,领导集团中的其他一些成员,包括苏斯洛夫和柯西金在内,也是如此。假如勃列日涅夫在最近的将来死去(或者在最近一两年内并非不可能发生的一次政治危机的过程中被撤下去),那么,谁将接替总书记的重任?    美国著名的国际事务、特别是苏联事务的专家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教授,在今年三月十九日《新领袖》周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分析苏联的接班人问题。他提出了一些无懈可击的标准。第一,这个领导人将来自党的最高领导层,将是一个兼有制定政策的能力和党务管理的经验的人;他大概将比他的前任年轻十岁到十二岁左右;很可能是一个大俄罗斯人(或者是俄罗斯化了的乌克兰人或白俄罗斯人),而不会是一个非俄罗斯人。如果政策是有连续性的,那么,这个新领导人将是一个公认的勃列日涅夫的继承人,也就是一个目前受宠的人;而目前的政策如果遭到了重大的失败,那么,这个新人将是一个至少设法树立了一种比较独立的身份的人。    第一条标准意味着(除非发生了反对现统治集团的政变)这个接班人大概是已经在政治局和书记处任职的二十六人中间的一个。在苏联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来自下层的出冷门的“黑马”。    但是,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大多数人由于年龄的关系,都必然会消失。佩尔谢(他无论如何不会成为一个领袖)是一八九九年生的,苏斯洛夫是一九○二年生的,格列奇科是一九○三年生的,基里连科是一九○六年生的,葛罗米柯是一九○九年生的,乌斯季诺夫是一九○八年生的,波诺马廖夫是一九○五年生的。库纳耶夫生于一九一二年,索洛缅采夫生于一九一三年,这两个人也许还不会因为年老而完全退出赛跑,虽然前者因为是一个亚洲人而被排除在外。    就年龄而论,在存在着合理的可能性的范围以内的,有卡皮托诺夫(生于一九一五年),马祖罗夫、格里申和安德罗波夫(这三个人都是生于一九一四年),波利扬斯基(生于一九一七年),谢列平、谢尔比茨基、库拉科夫、杰米契夫和马谢罗夫(这五个人都是生于一九一八年),拉希多夫(生于一九一七年),罗曼诺夫(生于一九二三年),多尔基赫(生于一九二四年),以及卡图谢夫(生于一九二七年)。其中,拉希多夫作为一个亚洲人而被排除了。在其余的人中间,如果仅仅考虑到年龄和所属的民族,布热津斯基教授认为谢列平、库拉科夫.杰米契夫、多尔基赫和卡图谢夫都有可能,而波利扬斯基、格里申、安德罗波夫和卡皮托诺夫也有可能,但可能性小一些。    但是,杰米契夫是负责意识形态的,他与其说是勃列日涅夫的可能的接班人,还不如说是苏斯洛夫的可能的接班人。格里申过去主要是负责工会工作的。安德罗波夫的可能性不应完全排除,但是他有一个不利之处,即现今他是秘密警察的头子,而且他的名声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官僚。多尔基赫是新近提升上来的,还不出名。罗曼诺夫是上个月才刚刚被提拔的,按任何标准衡量,都完全是资历不足的。布热津斯基自己挑选出来的人是库拉科夫或者卡皮托诺夫,或者,可能是卡图谢夫当第一书记,而马祖罗夫或者波利扬斯基当总理。    但是人们立即得到的印象是,几乎所有这些人都是极其缺乏经验的。赫鲁晓夫在接替斯大林之前,曾在政治局里工作过十五年。勃列日涅夫最初是在一九五二年进书记处的(虽然,不久后他丧失这个职位达两年之久),那就是说,他在执掌大权之前在最高一级任职大约有十年之久。即使在那时,他也被认为如要担任这个职位,无论从经验或威信方面来说都是非常不够的。仅仅专长农业的库拉科夫只是在一九六五年才进入最高级机构。卡图谢夫(勃列日涅夫把他从州的大城市的政治舞台上请来处理同东欧共产党的关系)只在书记处任过职,而且只是自一九六八年后才呆在那里。卡皮托诺夫也只在书记处任过职(自一九六五年后)。    这些人所缺乏的首先是在最高级掌权的经验。如果在相当近的将来调换人马的话,那么远为可信得多的是谢列平、波利扬斯基和马祖罗夫。马祖罗夫在一九五七年就当上了候补委员,虽然他只是在一九六五年才成为一名正式委员,并从他在白俄罗斯一个州的地区被召到首都工作;波利扬斯基在一九五八年是一名候补委员,在一九六○年当上正式委员;虽然谢列平自一九五二年以来所担任的职务仅次于最高一级,但他在一九六四年才进入政治局。    我们认为,虽然布热津斯基的分析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很难看到库拉科夫或卡皮托诺夫或卡图谢夫将被认为具有足够的经验来担任这个最高级职位。除非权力斗争进行得如此激烈,以致的确发现各派都支持这些毫无特色的人物,那么在通常情况下可以预料在最近的将来发生的接班人危机会使谢列平、波利扬斯基或马祖罗夫担任高级职位。所有这三个人都卷入了政治斗争,特别是谢列平不能指望从现领导获得多少好感。    但是,我们不想在这里追述在将肯定是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中对这些人中的某个人可能是有利的(或者对谁都无利的)各种政治或个人方面的可能性,而第一个夺得接班人桂冠的那个人也不一定解决得了这场斗争。上面这种讨论纯粹是表面上的考虑,这种考虑本身是极其复杂的。

2. 法报驻苏记者报道:《勃列日涅夫将召开中央全会苏斯洛夫可能离开政治局》

【本刊讯】法《费加罗报》六月七日刊登了该报常驻莫斯科特派记者拉孔特尔从莫斯科发回的一则电讯,题为:《苏联:勃列日涅夫七月份将召开中央全会再次“鞭策”他的国家,苏斯洛夫可能由于健康原因离开政治局》,摘要如下:    勃列日涅夫对最近在苏联发生的“礼炮号”的一系列失败、“图─144”悲惨的灾难、又对格鲁吉亚的骚乱或苏联出口的无竞争力的可悲结果做了总结,他决定加强其“内部清洗”,并在各个方面追究责任。    在此背景下,苏联飞船和航空问题方面的科学家和专门技术人员将必须作出交代。总书记特别重视要对可怕的、意料之外的苏联“协和式”飞机事件作出全部说明。    因此,勃列日涅夫在六月底对美国进行“伟大访问”之后和七月四日左右在赫尔辛基举行的欧安会一开幕之后,他就要立即召开中央全会再次说明他的对外政策的好处,并宣布他认为为了再次“鞭策”国家所必要的新措施。    在七月全会上,一些人可能被排除出政治局这个高级权力机构,他们是:波利扬斯基、佩尔谢和苏斯洛夫。    决定反对波利扬斯基是由于他多次采取反对勃列日涅夫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开放的立场,因此,总书记本人不再信任他。佩尔谢由于年龄关系可能退休。    苏斯洛夫可能离开是身体的原因。但是,这也涉及到使苏联的意识形态负责人正视国际局势的新现实的问题:和平共处而又不放弃阶级斗争。然而,考虑到当前的经济需要,这种斗争首先取决于共处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新联系。苏斯洛夫留下来的空位子可能由波诺马廖夫占有。    相反地,最近刚刚同伟大的戏剧家切尔卡索夫的遗孀结婚的柯西金,可能暂时留在政权内。    对于勃列日涅夫来说,考虑一种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直接地取决于中国的竞争。    虽然苏联报纸在华盛顿最高级会晤的前夕对克里姆林宫的担心只字或几乎只字未提,可是,它却不断地发表文章从各方面指出中国领导人的不幸的活动。    总之,勃列日涅夫要应付内部的困难,又要面对中国而为咄咄逼人的前途作好准备。

3. 尼克松提名凯利为联邦调查局长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六月七日电】尼克松总统今天宣布,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警察局长克拉伦斯·凯利将被提名为新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尼克松说他是“这个国家中最适于”担任这个最高执法职位的“人选”。    【美新处华盛顿六月七日电】白宫提供的一份关于凯利局长的简历如下:    凯利先生在一九六一年从联邦调查局退职之后出任堪萨斯市警察局局长。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海军作为军官服役之外,他自从一九四○年以来一直在联邦调查局工作。在他退职的时候,他是联邦调查局在田纳西州孟菲斯的地方办事处的负责人。    他于一九一一年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

4. 美国防部长施莱辛格在北约防务计划委员会会议上说:北约必须保持强大才能同苏联进行谈判

【美联社布鲁塞尔六月七日电】尼克松总统任命的国防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今天对来自十二个北大西洋盟国的国防部长说,它们必须保持强大才能同苏联人进行谈判。    关于欧洲安全与合作的一次重要的东西方会议定于下月初在赫尔辛基召开。西方国家希望在秋天再召开一次裁军会议。    美国人士提供了施莱辛格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防务计划会议发表的一个讲话的片断。    他说:“虽然从东方吹来的风看来是温和的,但是我们知道,这种风可以极迅速地和不发出警报地变成暴风雨。”    他还说:“核威胁和非核威胁继续隐约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他接着又说:“我们既不能忽视它们,也不能从虚弱地位进行谈判。”    冰岛抵制参加今天的会议,这显然是由于它同英国发生鳕鱼战的缘故。    据报道,施莱辛格在讲话中还提到了改善联盟的非核力量的必要性,提到了在盟国中分散负担问题以及同苏联人裁军的前景问题。美国人士没有立即提供他就这些问题发表谈话的内容,但是报道了他所说的这番话: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站在它历史上的十字路口上,因为这个联盟将进入一个同它的潜在对手进行谈判的时代。    施莱辛格和其他部长们听取了一些报告,这些报告说,苏联军事实力正在以预料不到的速度迅速增强,而它们则没有作出足够的努力来对付这一情况。    据报道,施莱辛格挑选一则报道加以赞扬了一番,说它是讲究现实的和坦率的。    这则报道说,苏联人在增强他们的军事实力方面没有放松,但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则放松了。    一位人士说,施莱辛格还告诉这些部长们不要太泄气了——苏联的军事优势并不是象它看来的那么大。    据报道,他指出,尽管苏联拥有较多的洲际导弹发射器,但美国拥有较多的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装置——能携带若干个射向不同目标的核爆炸物的导弹。    这位人士说,施莱辛格要求欧洲人有必要分担更多的防务负担,以便使尼克松总统能够不顾国会的反对而继续维持在欧洲的三十万美军。    英国和西德的国防部长卡林顿和勒伯尔都提醒施莱辛格说,欧洲为了增强力量而作出了努力。

5. 欧安会筹备会决定七月初举行欧安第一阶段会议

【美联社赫尔辛基六月七日电】(赫基·阿尼奥)欧渊国家加上美国和加拿大的外交部长们将于七月三日在赫尔辛基召开第一阶段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六个月来负责会议的筹备工作的二十四个国家今天在全体会议上正式接受了上述日期。在这里结束会谈之前,在它们的议事日程上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主要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欧洲安全会议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之间的联系和马耳他人提出的给北非阿拉伯国家以正式与会国的地位的要求。    预料有关国家的外交部长们将在第一阶段会议上发表正式讲话。将要讨论的四个问题是:一般安全、经济合作、人的接触和会议的下一步工作。    西方外交官们对于在人的接触这一方面所取得的结果感到特别满意。在这方面,西方国家提出的关于扩大个人接触的要求差不多全都通过了。    另一方面,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感到高兴的是:会议肯定将要举行,欧洲的现状已因接受了边界的不可侵犯性的原则而得到了确认。    【路透社赫尔辛基六月七日电】筹备会议昨晚同意接受摩纳哥公国参加主要会议——人们认为这个行动可能是准备在马耳他如果决定退出而不是妥协它的立场的情况下填补马耳他留下的空缺。    除了马耳他以外,谈判代表已同意所有的欧洲国家、美国和加拿大享有参加权。欧洲国家中只有阿尔巴尼亚和摩纳哥没有参加筹备会议。

第 3 版

1. 国际法院是什么机构?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司法机关,设在荷兰海牙,由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按照统一的候选人名单共同选出十五名独立法官组成,其中不得有二人为同一国的国民。法官任期九年,连选可连任,在职期间不得担任其他职务。    联合国的会员国都是法院规约的当然当事国;此外,非会员国由大会经安理会建议就各别情况作出决定时,也可成为规约当事国。    国际法院的职权是管理当事国提出的诉讼案件(个人或团体不得作为诉讼当事人),并对大会、安理会或其他机构经大会授权提出的法律问题发表谘询意见。    法院对诉讼案件的管辖不是强制的,而是基于当事国自愿的原则才能对案件行使管辖权;法院对于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案件无权管理。

2. 日报刊登大平讲话:《最近的日本外交》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六月五日刊登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四日在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举行的讲演会上所作的题为《最近的日本外交》的讲话内容,全文如下:    《读卖新闻》说,外相的发言主要内容如下:    一、最近我访问了法国,对方所担心的是日美关系将会如何发展。我说,美欧关系同日美关系不同,所以如果用同样的看法看待日美关系,那就不好了。欧洲共同体主要国家的对美贸易为百分之六至七、区域内的贸易占百分之五十。日本周围没有稳定的市场,对美贸易占百分之三十,成为稳定市场。    二、特别是亚洲,不能说已象欧洲那样紧张局势正在开始稳定,而是出现了不稳定的状态正在固定起来的征兆。关于美国驻军,欧洲同亚洲亦不同。在欧洲,对美国驻军没有持消极意见的。然而在日本就成为问题,处于矛盾状态。    三、日美关系很重要,希望尽量维持长期的稳定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对苏、对华外交。不是在日美之间建立一种特别的规章,而最好是建立一种在第三国看来也能够理解,对世界有好处的关系。    四、(回答关于尼克松白皮书中:日美经济关系很有可能对安保发生影响的提问时说),我正在让外务省学习基辛格总统助理提出的新大西洋宪章和外交白皮书。在田中首相访美之前必须决定日本的想法。日美安保本身也要求日美之间调整意见,关于对日本进行指摘,并不稀奇。经济关系的紧张会使同盟关系陷入危机,这个道理我是懂的。    日美之间进行磋商是当然的,我感到似乎还必须向世界进行说明。

3. 日刊报道福田就国内外形势答记者问:《克服危机的精神基调》

【本刊讯】日本《民族和政治》杂志四月号刊登福田赳夫的答记者问,题目是《克服危机的精神基调》,摘要如下:    问:对于当前的重要问题您是怎样看呢?    福田:我认为现在的时局有点异常。甚至可以用这样的措词来形容:大地在摇晃,地球在动荡。就世界形势来看也是这样,在经济方面,因国际货币不稳定,整个世界发生了大骚动。另外,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来看的话,恐怕还带有资源战争的色彩。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形势非常相似。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什么发生,那么可以认为:当时的经济形势可能是其远因,这构成了其背景。今天由于出现了核武器,所以我认为不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种武力斗争,但是,世界的经济同战前非常相似,同时还有一个新的因素,这就是全世界面临缺乏资源。有罗马俱乐部这个组织吧。它曾指出,重要的资源到本世纪末将几乎被掘尽。这就是说,世界必须更加注意资源问题。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认为世界不久将进入资源战争的时代。可以认为,现在发生的货币战争就是其前奏。特别是作为同美国、苏联等国不同,国内没有重要资源的我们日本来说,这种事态是非常不能令人满意的。如果考虑到这一点,从现在起,我们日本就必须巩固经济外交的立场,以便不失时机地开发资源。必须基于这种长期展望来应付今天世界动荡的局势。    我认为,在这种历史的转折时期,在日本这个国家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重大的问题。如果说得极端一点,现在日本的国家建设的基础将要动摇。其一是经济问题,并不是说今天的形势就已经到了通货膨胀那种程度,但物价高是有通货膨胀迹象。此外还有土地问题。谁都想得到土地。特别是建筑住宅的宅地问题,从一般群众来说,简直要被逼到了无法购买的地步。另外,在政治上,象去年年末大选中表现的那样,共产党势力出现了令人吃惊的发展。从关系到日本的国际环境和日本内在的政治经济问题来看,现在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现在自由民主党在党内互相争斗是国家利益所不能容许的。    问:由于现在的政治偏重于财、钱和土地而轻视精神方面,在煞费苦心的国家建设上,精神基础薄弱,所以结果还是沙滩上的楼阁,不是吗?    福田:完全是那样。经济,光促进其发展并不是目的。而目的在于如何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社会,并且实现一个使我们有希望并感到有生存的意义的社会,这就是在物质上过富裕的生活,但同时,我认为必须使每个国民能够在精神上无忧无虑地稳定地生活。但是,迄今战后的日本的政治,都是偏重于经济的。偏重的结果是,实现了经济发展,而来到了受全世界嫉妒和辱骂的时代。现在的确必须改变潮流。所谓改变潮流,我认为,还是指改变我们一个劲地发展经济的这种建国方针。我认为现在已经到了我们一亿人都必须重新考虑的时期,要改变思想,想想我们的有生存意义的社会和有价值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    问:但是,当前的生活必需品的物价继续不断高涨,我认为这是对国民生活的巨大威胁,是政治上的重大课题,如果对策错误的话,恐怕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就这一点,你是怎样看的?    福田:现在都说是国际货币战争,但是,我认为正象你所说的那样,还是内部因素在发挥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说,敌人不是在国外,而是在国内。如果再深究一下,就是在我们心里面。也就是象你所说的那样,现在的社会风气,就是只要有钱,不管干什么,只要有钱就行。因此,我认为现在到了我们必须重新考虑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的时候。如果说重新考虑的基本东西是指什么的话,那就是人不能一个人活下去。只有相互依靠,互相帮助,自己才能生存,才能发现自己生存的意义。这种思想也就是社会一体的思想。我认为,一亿国民必须更深入地考虑社会一体的问题。它同经济和我们的思想都是有关系的。公害这个问题也是这样,如果从社会一体的思想来考虑问题,就不会有公害。    问:形势非常严重或者说异常严重,并且有识之士齐声呼喊危机,在这种时候,听说:党内四派联合,组成田中内阁的四派聚集在一起商量今后继续维持田中政权的问题。这招致了党内激烈的反对。您认为怎么样。    福田:要大力支持和拥护田中内阁。这是我们党的总裁建立的内阁,所以每个党员必须那样想,并且必须为此而行动,这是当然的事情。但是,那种认为只能由特定的派别来组阁的想法,我认为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时代错误。如果是那样的想法,勿宁说,即使想拥护和推进田中内阁,其结果也将事与愿违。我认为绝对起不到拥护田中体制的效果。在这种危机面前,还是必须完全放弃派别之间的斗争,不要谋求自己一伙的飞黄腾达,抛弃权欲等等。现在是站在国家利益高度考虑问题的时候。现在需要政治家精神抖擞。我认为是这样的时期。

4. 奈温将去马来西亚和印尼访问

【美联社仰光六月三日电】缅甸外交部宣布,缅甸总理、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应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的邀请,将于本月访问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法新社吉隆坡六月四日电】本社记者从消息非常灵通的人士处获悉,马来西亚打算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一事将是拉扎克总理和奈温将军下周在这里讨论的主要问题。    奈温将军预定于六月十四日到达吉隆坡进行四天访问。在来马来西亚之前,定于六月十日至十四日访问印度尼西亚。    这些人士指出,马来西亚重视奈温对中国的看法,因为缅甸实际上是这个地区内唯一同北京保持密切联系的国家。    马来西亚打算朝着同北京建立外交关系的方向前进,而据了解,其他成员国(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在这个问题上都非常谨慎。    马来西亚和缅甸领导人还将就包括越南问题在内的国际上的最新事态发展交换意见。预料,他们还会谈到拟议中的讨论中立化的东南亚十国会议和扩大东南亚国家联盟的问题,使其包括缅甸和印度支那四国——北越、南越、老挝和柬埔寨。    迄今为止一直没有参加任何区域性集团的奈温将军,曾对马来西亚在大约两年前提出的中立化计划表示感兴趣。    【本刊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六日译载《马来使者很》五日的评论,题为《令人关注的奈温莅马访问》,摘要如下:    目前东南亚政治观察家感兴趣的新闻,是有关缅甸总理暨革命理事会主席奈温本月来马来西亚的官式访问。奈温的第二次友好访问,对本区域的政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奈温领导下的缅甸,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较为孤立。    缅甸迄今未参加东南亚的其他组织。    作为一个与中国接壤的中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且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缅甸的经验吸引了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可能学习缅甸与中国相处的政策,使得马来西亚更容易于不久后和中国建立关系。    此外,马来西亚需要缅甸的支持,以实现东南亚区域的和平、自由及中立,这区域包括缅甸共有十个国家。    东南亚的安全,现在是依靠东南亚民族本身。缅甸是东南亚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其合作及提供意见。    目前,东南亚正处于和平的门槛。美国已允诺从越南及整个印支撤出,英国已开始没有在此地了,澳洲亦有意撤退。因此,极需各方面提供意见,确保这项真空不被另一个势力代替,以免今后使本区面对困难。

5. 马利克到汉城同金溶植会谈

【法新社汉城六月五日电】官方人士说,正在这里访问的印度尼西亚外长马利克今天同南朝鲜外务部长官金溶植会谈两个小时。他们一致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包括亚太地区所有国家的新的亚太组织。    他们会谈了同最近亚洲的事态以及两国之间业已加强的双边关系有关的全盘问题。    马利克是应南朝鲜外务部长官的邀请在今天飞到汉城进行五天正式访问的。    会谈中他们两人还就采取什么措施来增进双边贸易和促进经济、渔业和林业项目方面的合作的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他们还会谈了把他们的外交关系升格的问题。    雅加达对朝鲜两方都给予了外交上的承认,同北朝鲜互派了大使,但在汉城只派驻了一名领事官员。

6. 巴基斯坦在国际法院控拆印度扣留巴战俘

【法新社海牙六月四日电】巴基斯坦今天在国际法院控告印度为了得到政治上的让步——特别是要巴基斯坦承认孟加拉国    ——而扣留着九万二千名巴基斯坦战俘。    印度没有出庭。在法庭上,巴基斯坦检察总长叶海亚·巴赫蒂亚尔要求国际法院对俘虏们以及对(印度)扬言要把一百九十五名战俘移交给孟加拉国“就所谓的种族灭绝行为审讯他们”这一点采取“临时保护措施”。    巴基斯坦检察总长说,印度不出庭这种态度是“十分轻慢的”,因为这表明印度自认为有权事先决定审判权问题,“而这个问题应当由国际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予以决定”。    他说、扣留在印度的巴基斯坦战俘的问题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因为有些战俘受到虐待。他说,已有四十名俘虏被打死,八十名受伤,许多人在非人状况下拘留着,其中包括在德里的一个秘密的战俘营中洗脑筋。    【美联社新德里六月七日电】孟加拉国总理穆吉布·拉赫曼说,尽管巴基斯坦向国际法院提出申诉,对一百九十五名战俘的审讯还是要照样进行。    穆吉布对孟买的左派杂志《闪电》周刊说,巴基斯坦总统布托“可以到任何法院去控告”,但是都不能改变孟加拉国审讯这些战俘的决心。    他说,这些战俘将受到“不加种种约束和公平的审讯”,他们可以从除巴基斯坦以外的任何国家聘请辩护人。    巴基斯坦在世界法院宣称只有它自己才有权审讯这些战俘,并且宣称应当禁止印度把他们移交给孟加拉国审讯。    印度对世界法院的权力表示异议而拒绝出庭。

第 4 版

1. 马来西亚《星槟日报》短评:《中国乒队前来 马中建交前奏》

【本刊讯】马来西亚《星槟日报》六月四日在《社会百态》专栏中刊登一则短评,题为《中国乒队前来马中建交前奏》,全文如下:    中国乒乓球队将在本月九日前来我国访问,并将进行友谊赛,这是中国乒乓外交的延续,前两次是马来西亚派球队参加亚非乒赛与亚洲乒赛,这次是中国队受邀前来作观摩球艺比赛。它的意义不单显示马中体育的交流,而且更大的意义是马中建交的前奏。    我们综观世界局势和东南亚政治情势的发展,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是:东南亚各国逐渐与中国接近,建交日期将会比中美正式建交快一步。现在,中美已互在对方首都设联络处,其重要性相等于大使馆,只是名份上还未定,一俟美国与台湾切断正式外交关系,中美相互承认和把联络处升晋到大使馆,是顺理成章的事,东南亚国家当无理由不追随国际潮流。    马来西亚是东盟成员国中表现最积极的一个,它逐步与中国在体育、贸易方面建立良好关系,又逐步把双方的关系提升到各个方面。今年之内,我们将会看到马中成功地建交,如果没有任何意想不到的变化。基于这一点,中国乒乓球队随着羽毛球队的到访,是亲善的表现,是“乒乓与羽毛球”外交的展开。彼此的“礼尚往来”,“投桃报李”,正象征中马关系日益巩固。    我们有很好的理由展望东南亚乃至国际形势走向和平与和解。东南亚国家自古以来就和中国发生密切的关系,明朝时代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也早已家传户晓,只是在十九、二十世纪殖民地势力侵入东南亚各国后,中国又处于动荡不安的状况,彼此的关系稍为改变,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南移的华人又导致东南亚与中国存在着某种的联系,但这绝不是什么第五纵队的虚言,直到东南亚各国纷纷独立,这种联系才逐渐疏远。    但是,世界上的人民是不可以孤立地生活,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同在亚洲地区内就没有理由要长期不相往来,因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正常化是需要的,人民与人民间的交往也会增加。    这是一个“和平与和解”的时代,我们预见,东盟国家将会或迟或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路透社吉隆坡六月六日电】中国将于九日向马来西亚出口它的“乒乓外交”,这里人们认为这一行动很可能导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观察家们认为这个乒乓球队来这里进行一系列友好比赛是建立这种关系的前奏,就同北京首次采用乒乓外交成了中国同美国和解的前奏大致一样。

2. 香港《天天日报》文章:《中共向菲律宾招手》

【本刊讯】香港《天天日报》六月五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中共向菲律宾招手》,摘要如下:积极阻止苏联扩张观察家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共目前正在积极地与东南亚国家改善关系,争取最后建立外交关系。中共这样做的目的,诚然是由于推行比较温和的外交政策,积极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同时也因为苏联的势力已积极地扩张到东南亚地区,企图东从日本起,西至印度止,组织一个包围中共的圈圈,使得中共不得不积极行动起来,抵制这种势力的扩张。另外,中共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目的,也是为了在外交上孤立台湾,迫使国府走投无路,最后必须与中共和谈。关于最后一个目的是否能够达到,暂且不谈。至于第二个遏制苏联的势力扩张的目的,显然是可以达到的。因为东南亚国家素来对苏联就没有好感,利害关系也不大,东南亚国家倒宁愿与中共打交道,而不愿与苏联建立较密切的关系。至于中共是否有诚意今后与东南亚国家和平共处,当然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了。无论如何,中共目前主动伸出手来与东南亚国家修好,这是一件好事,至少对于缓和这个地区的紧张局势,当有很大的助益。    中共争取与东南亚国家修好的最明显的事实,例如对马来西亚的关系,对泰国的政策,以至对菲律宾的招手都说明一个大国愿意与小国来往的例子。反共政策有所改变单说菲律宾,中共周恩来总理最近就对菲律宾贸易代表团表示,他欢迎菲律宾外长罗慕洛前来中国大陆访问。同时,周恩来还表示,中共绝不阻止菲律宾与台湾之间的贸易。前此不久,周恩来还托菲律宾代表人士问候马科斯总统。在中共一系列的招手下,马科斯总统就在六月三日表示,菲律宾是愿意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尤其是提到愿意与中共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菲律宾从坚决反共到愿意与共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尤其是目前国内还受到中共支持的毛派人民军的困扰的情况下,而频频与中共打交道,这是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也许是菲国当局认识到,这已是大势所趋,不变也不行了。    菲律宾因中共不肯公开声明停止支持毛派人民军的叛乱而不急于与中共建交。但目前看来,人民军的活动已减弱,菲国自当可以考虑展开外交接触了。

3. 曼谷《东南晚报》文章:《银球到处友谊花开》

【本刊讯】曼谷《东南晚报》六月六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银球到处友谊花开》,摘要如下:    中共乒乓球队访泰是桩振奋人心的消息,今早本京中英泰报均以大字标题标出中泰人民亲善关系又再向前迈进一步。    今早的中英泰报,大字标题,报道了内阁会议五日的决定,正式邀请中共乒乓球队,于访问马来西亚后,到泰国访问,与泰队作友谊赛、同时决定,批准泰乒乓球队选手,应北京邀请,参加北京主办的八、九月份举行的亚非拉乒乓球锦标赛。    这是振奋人心的消息,中泰原来就是兄弟一家亲,政府通过内阁会议而作出上述决定,获得中泰人民的喝彩。乒乓球,这是小小的圆圆的东西,在中共,有了一个新的名称:银球。    银球这小小的东西,却非日前苏联在巴黎展出失事超音速飞机那样的庞然大物。    这小小的银球,富于弹性,弹到这世界的东西南北。    小小的银球,首先是,突破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美国是东西集团西方集团的老大哥,与中共敌对二十余年,由中共的银球突破之后,东西方集团开始解冻了,因此在人类政治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名词,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掀开了一个新的世纪!    一个新的世纪的乒乓外交,或者说是一个新世纪的银球外交,以中共首都北京为起点,银球弹到欧美,拉丁美洲,非洲,再弹到东南亚,新马与泰国。……    银球到处,友谊花开!    小小银球威力强大    银球外交得心应手    突破东西集团隔膜    弹到东西南北各洲    促进各国人民联系    银球到处友谊花开

4. 香港《经济导报》报道:《台湾面临能源缺乏的「挑战」》

【本刊讯】香港《经济导报》五月二十三日一期刊登题为《台湾面临能源缺乏的“挑战”》的文章,摘要如下:    五月十六日,台北的“经济部”向“立法院经济委员会”报告说:为了台湾的工业要由“以劳力为主”走向“以机械为主”,台湾现在“积极推动重化学工业的建设”。还说,台湾现在需要“积极推动”的重化学工业是三类:(一)基本重工业;(二)石油化学工业;(三)能源工业。    能源关于能源,台北的“经济部”另又透露:鉴于西方国际能源的短缺,而台湾对能源的需要又在“陆续增加”,故在“缜密检讨”之后,制订有“台湾地区能源发展方案”,“力求能源的供应充足”。    台北舆论认为:台湾应该积极开发能源,以“适应经济成长的需要”。但是,舆论对台湾的能源发展的前景,却又表示未许乐观。    煤矿台北舆论认为:煤和石油,是“被广泛利用的能源”,而同时又都是蕴藏于地下;但据调查,台湾的矿产资源,“并不丰盛”。    例如煤矿,根据台湾大学的研究:台湾的煤矿储量不过四亿吨,矿区分布于北部山陵地带,“质量都不甚佳”;而且,“近年来,台湾煤矿的开采,仍在走下坡,这是矿工生活清苦以及矿坑灾变频仍,约略可见”。    石油至于石油和天然气,根据台湾大学的研究:“日人占据台湾时,曾不遗余力大事开采,以供战争之用;所以,容易取油的油井,大都已被搜括净尽。”另外,近年以来,台湾的石油勘测和开采工作又极“懈怠”,故此,目前台湾需用的石油,“大都仰赖进口”。    在石油进口增加的同时,台湾炼油的产量亦在增加。但是,台湾炼油要靠进口原油,故此舆论认为:就在石油方面,台湾亦是面临能源缺乏的“挑战”。

5. 蒋帮《自立晚报》报道:《当局将全力发展经济外交》

【中央社台北六月一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柳鹤图今天说,我国政府已采行各项措施,进一步促进与沙特阿拉伯及约旦间的双边关系。    柳鹤图在行政院新闻局举行的记者会中指出:我国政府目前采行的步骤包括下列各项:    一、经济技术合作:今年二月及三月,我国政府先后派遣工业技术团及经济访问团前往约旦考察并研商发展工业农业方案;关于沙国,今年三月曾派遣经济友好访问团往访。积极推动中沙工业合作,并承包沙国工程。    二、农业合作:六十一年七月,我国派遣农技团前往沙国东部从事水稻育种工作,成绩优异,深获沙方重视,现拟增加人员扩大工作范围。    三、扩展贸易:经由我国政府及民间共同努力,中沙中约贸易近年来已有显著增加。今年三月,中约签订贸易协定,我国可享受最惠国待遇。    四、文化交流:我国与约旦继续互赠奖学金,沙国仍续派阿拉伯文教师在我国政治大学任教,协助培养我国阿文人才。    五、政要互访:一年来访华的沙国重要人士有:朝觐部长古地贝,国务大臣兼中央计划组织总裁纳兹尔等。约旦方面有:王储哈桑亲王一行,穆哈默德亲王一行,交通部长巴希尔,次长巴塞索,司法部次长萨拉赫等。同一时期,我方重要人士往访者有:财政部长李国鼎,经济部次长张光世,外交部次长杨西昆等。    【本刊讯】蒋帮《自立晚报》五月三十一日刊登题为《当局将全力发展经济外交》的专栏文章如下:    据悉:当局为适应今后国际情势的需要,并加强我国在未来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正计划拓展经济外交。亦即未来外交政策及外交方向,将有所改变,而且发展国际经济为主,并以经济作为今后我国拓展外交关系的后盾。    权威人士指出:此一决策,部分已在执行,如我国加强跟沙特阿拉伯及若干非洲友好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即其显例。    该人士并说,打破目前我国在国际政治中的较为不利局面惟有师法西德,加强跟其他非共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因此,基于此一决策,未来跟有邦交国家间的经参处,固然予以大幅度强化,即对若干已跟我国中止邦交,而在经济上仍相往来之国家,亦将设法成立贸易或经济办事处之类机构。    同时,就国内行政方面措施而言,为着适应“经济外交”之需要,及拓展我国对外经济关系,外交部可能予以改组,而由懂得经济之人士继任。

6. 蒋帮报纸报道蒋邦「权威人士」就日台航线问题向日方提出「警告」

【中央社台北六月七日电】台北《中央日报》今天引述台北「权威人士」的警告说:「中华航空公司为我国纯民营之新兴民航企业,我政府指定华航代表国家飞行国际航线,故我政府对中日双方之航权发展特别重视与关切,如日本政府违反日本人民之意旨与利益,单方屈服于中共压力之下,一再媚共让步,此不但丧失日本独立国家之立场,亦且有损日本国际声誉,并对今后中日经济交流及人民友谊,均将招致不良影响。    「是以我国政府不得不警告日方,如日方片面改变现有航线,我将考虑未来双方飞机对FIR(飞航情报区)及ADIZ(防空识别区)等之通过,因此而发生之后果将概由日方负责。」

7. 蒋帮与印尼、委内瑞拉开辟定期海运航线

【中央社基隆六月二日电】中华民国与印尼海运业界已经协议,自昨天起开辟中、印定期海运航线。以台湾基隆及高雄两港为起点,以印尼雅加达及泗水为终点。国轮派出四艘,每周航行一航次。    【中央社台北六月一日电】委内瑞拉国家航运公司将自明天起,开辟中委定期航线。这将是由中南美洲到台湾的第一条航线。    这条定期航线每月一个航次,每一航次由一万吨级的散装货轮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