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06-04

第 1 版

1. 美《大西洋》月刊文章《中国对外政策》

【本刊讯】美《大西洋》月刊六月号刊登了罗斯·特里尔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对外政策》,摘要如下:    在亚洲,美国正在撤出印度支那,并逐渐走向同中国建立缓和的关系,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北京七十年代的政策是什么?这些政策基于对亚洲的前途抱有积极的想法并对第三世界持有坚定的信念呢,还是只是对俄国和可能对日本有着消极的情绪?    毛泽东自从打游击的日子起,在拟订对他周围的世界的政策时,是先决定谁是主要的敌人,然后建立一个包括一切可能的力量的统一战线来对付那个敌人。在约二十年的时期中,几乎不成问题的主要敌人是美国,中国主要担心的是在它的东侧和南侧的美国军事力量。    从短期来说,北京关心的是阻止美国进攻中国,从长期来说,那是在中国东南的门口建立由非敌对的国家组成的地带。毛认为在这个地区存在各种“矛盾”,包括“革命人民”和“反动政府”之间的矛盾。但是主要矛盾在于革命人民和美国政权之间,至少自从周恩来在一九五五年万隆会议上发现反殖民主义是可以得到广泛支持的重大问题以来,中国人设法引导他们的亚洲同胞反对美国。他们对美国有一种被包围的心理状态,他们对美国的看法用陈毅外长一九六五年的话来说,是“我们时代的头号侵略者和头号战争贩子”。    在这种情况下,从新中国政权一九四九年诞生起的一个时期中,就北京对亚洲和美国的看法而论,是一致的。这个时期的两个重要的标志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国势力的影子和美国军事力量的实质之间的间接对峙。不参加阵营很明显,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一九六九年中共九大澄清了我们可以称之谓对美国和俄国的“两个敌人”的政策。很快出现了一个新的字眼“超级大国”。现在世界上的主要矛盾是两个超级大国为一方和所有那些成为它们的霸权政策的对象为另一方之间的矛盾。针对超级大国高举起来的为人们所珍视的要素是独立。中国将领导那些不参加阵营的国家,鼓吹独立,反对“超级大国的侵略、干涉、颠覆和威胁”。    最近几年来,整个中国对外政策的标志是反抗超级大国这个主题。中国变成了世界上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最严格的维护者。它支持拉丁美洲国家确立二百海里的领海并把外国渔船赶出这个水域的活动。北京对东欧抗拒苏联统治的活动以笑脸相待(这是目前北京和布加勒斯特接近的基础),而且对西欧团结起来的努力也以笑脸相待(因而大概增加了西欧限制美对这个地区的影响的能力)。关心独立这一点同样是北京反对一切外国基地的核心,而且是它支持拉美无核武器地区和印度洋和平地区的原因。这种关心同样是北京惊人地坚决支持巴基斯坦、反对印度越过国境强行解决巴基斯坦危机,并反对限制小国独立自主地谋求超级大国已经拥有的武器的裁军计划的根源。    北京的以独立的名义抗拒霸权的政策,在目前似乎是中国可以奉行的一种有成果和合乎逻辑的政策。这符合中国的经验,这种经验使中国人对此深信不疑。中国在一八四○年以后在西方国家手里丧失了独立,只是靠它自己的努力才重新取得了独立。    此外,反对超级大国和维护独立,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影响。它成了第三世界难以轻视的发言人;这是一种在宣称反对集团的同时却拥有作为一个集团领袖的权力的很好的方式。最后,中国的这种政策有助于进一步打破冷战中的严格的结盟局面,这不仅有益于小国,也有益于世界和平。中国作为超级大国所鼓吹的舒服的稳定的破坏者,使得小国能够享有比冷战的两极所能容许的稍为多一点的活动余地。头号敌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任务是使中国公众深刻理解“两个敌人”战略后面的理论基础。这个风暴要对付的两个坏蛋是“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这些字眼也是分别来自美国和俄国的威胁的简称。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一个具有特征的口号是“反帝必反修”。从国际上来说,这首先意味着,如果华盛顿扩大越南战争来进攻中国,那末中国要是指望俄国来帮助它对付美国,那是徒劳的;其次,在万一发生这种情况时,中国必须进行“人民战争”,这就要求中国人民对在政治上珍视的东西保持纯洁,而修正主义倾向会损害反帝斗争。而且人们倾向于从美国问题来看待苏联问题本身。在一旦发生中美战争时俄国不可靠这一点也许是这个时候针对莫斯科提出的主要问题。    一九六九年三月召开党的九大结束文化大革命时,战争的乌云在北方升起,他们是俄国人。在代表大会上,表明世界上的主要矛盾是“被压迫民族同帝国主义(应读为美国)和社会帝国主义(应读为俄国)之间”的矛盾。两个敌人的战略正式揭开了。但是已经出现了一些迹象表明反对俄国的“倾向”。    在代表大会提出的报告中,美国仍然据首位,是“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但是使北京在那时候马上感到不安的是在东北的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的形势。更为重要的是,在两年内,中国人变得深信,美国在东南亚在军事上走下坡路,不再是对中国的威胁;他们比美国国内一些批评尼克松的人更认真地对待尼克松主义。毛泽东从来也不喜欢俄国人,他开始把他们列入不光彩的地位,把他们当作头号敌人。在一九七一年,当鹰和龙重新看待对方时,一个世纪中最惊人的眉来眼去之一开始了。    在那一年的七月份,我住在中国东部湖滨的无锡市。我打开了我的收音机,听到说基辛格才到了北京去。第二年的二月份,毛和尼克松握手。今年的五月份,美国最有名望的职业大使住到了北京三里屯,毛派了中国大使中唯一的中共中央委员为他驻华盛顿的使者。    “两个敌人”继续是北京看待全世界的理论结构。然而在这个结构中,使北京越来越感到不安的是俄国而不是美国。在一九七一年夏季访问中国以后,我强调周恩来和其他人认为苏联是中国最直接的军事问题,中国高级人士在批评俄国时的情绪比在批评美国时更为激动。事实上到一九七一年底,俄国似乎是中国对外政策中的决定性问题。几年前,他们念念不忘的是美国,而对莫斯科的不满主要是埋怨它对美国犹疑不决。到尼克松抵达北京时,中国人深信,美国人在亚洲是一支逐渐收缩的力量,而且甚至把同华盛顿和解看成是对付苏联的一张有用的牌。    在一九七二年,反对俄国的倾向可以归结为中国报纸上出现的两个公式。报纸上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比美帝国主义“更有欺骗性,因而更危险”。提出了关于接连出现三种殖民主义的新看法:欧洲式的殖民主义;后来的美帝国主义;和现在的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含义是惊人的。就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继承了疲惫的欧洲殖民主义者的衣钵一样,俄国在越南战争以后代替山姆大叔为世界警察的第一个候补者。    独立和抵抗超级大国仍然是他们珍视的主要东西,但是认为俄国对小国独立的威胁比美国更大。在联合国中,贯穿中国各次发言的中心线几乎是俄国而不是美国。三大国之间可能发生核战争这个可怕的问题形成了一个莫大的讽刺。在一九七二年一月,俄国人以伤心的语气提醒中国人说,苏联四次以它的威慑力量使中国免遭美国的核袭击。一年之后,美国官员私下对它说,美国目前同北京和解的状态使中国免遭苏联的核袭击,一些专栏作家曾大肆宣传这种说法。(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日本夹在中间目前的局势和将来的局势中有着一些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强调表明作为七十年代东亚国际政局的标志的异常流动性。    如果北京认为同华盛顿和解是对付俄国的保证,它也认为,它最近同日本关系正常化是对它在北方的主要敌人施加压力的另外一个有用的手段。周总理最近对一些来访的澳大利亚人说:“离我们边境不远,驻着一百万海、陆、空军。实际上火箭是针对我们和日本的”。这种把中国和日本描绘为互相靠拢来对付咆哮的俄国熊的大胆做法,标志着中国在一九六九年的态度到一九七一年有了改变。因为在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一年期间,北京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严厉的批评。    在我们一九七一年会谈中,周恩来经常谈到的主题之一是,俄国没有遵照一九五○年中俄条约第一条要求它做的那样抵制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因此要像美国一样受到严厉谴责。然而另外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情况(在七十年代初期,这种情况是很多的)是,我们现在发现中国停止攻击日本军国主义,而俄国则开始这样做。苏联报纸在一月份谈到日本明显地希望成为一个“武装的看守人”和日本在“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的扩张主义的希望”,它还埋怨东京为一九七三年计划的军事预算过多。    多年来,中国设法争取日本脱离同美国的联盟,但是北京放弃了这项事业,因为美国不再被认为是主要敌人,要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孤立它。今天有点类似的政策是制止任何日俄联盟的可能性,至少从理论上来讲,北京和华盛顿和解会使这种联盟在莫斯科和东京都具有吸引力。因此,中国支持日本对北方岛屿群的要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俄国占领了这些岛屿,现在日本要收回。有些时候看起来,在这些无人居住的岛屿问题上,中国为日本而采取的立场比日本为它自己采取的立场更为不可动摇。    然而值得怀疑的是中日之间的真正和谐的状态将会持久。的确,两国之间没有发生双边冲突的根源,从经济上来说,前景是它们之间进行进一步的广泛合作。但是在东南亚,日本是支持维持政治现状的,它在这种状态下,大大地兴旺起来,但是中国要求和希望政治上向左转,特别是,如果美国继续慢慢退出亚洲大陆,日本的经济力量和中国的政治影响大概会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冲突。    这样的格局并不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远不是不可避免的。利益的冲突不一定导致有形的冲突,有理由希望,北京和东京就指导亚洲的发展产生的分歧将和平地予以处理。日本的历史经验教训使人怀疑,它会在保护它在一个东南亚国土的经济利益方面做到哪怕是同中国发生间接军事冲突的地步。此外,中国的革命“样板”本身强调自力更生。中国人并不认为,革命可以受到国外的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将来的东南亚革命要求方面,北京的具体卷入将是有限的。    但是即使中国和日本不当东南亚内战的敌对双方的代理人,它们在这个地区的利益冲突也是很大的而且可能会发展。很容易设想,到七十年代末,日本为中国造成的问题将超过美国所造成的。北京的理论也不必引伸过多就能适合这样的情况。日本可以被称为是谋求霸权的超级大国。中国将把日本排斥在反对其他超级大国之一的统一战线之外,而建立一个反对日本的统一战线。鉴于基辛格和周恩来在谈到他们对日本将来发展的道路感到不安时的那种亲切程度——这种说法有来自西方的消息作为根据,不难想像,中国会希望它的可靠的前敌人、美国在一旦日本捣乱时支持它。在处理遗留问题之后如果这些有关中国对外观点的意见强调四大国之间的关系的话,那末理由是北京的政策一向是作出反应而不是采取主动,是在它的门口对付超级大国而不是拟订全球性的蓝图。总的来说,中国仍然在力图应付它的过去和它的贫困所造成的问题。这意味着设法在大国中取得一个平等的地位,而在这之前一个世纪中,它处于软弱的地位,并在这些外国的手中蒙受耻辱;而且这也意味着把积极的远见和精力主要投入国内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方面。    中国和其他国家发生争论的大多数问题不是由于中国方面全球性的意识形态计划,而是由于中国为了作为大国兴起而作的尚未完成的努力所遗留的问题:台湾问题、苏联边境问题、印度边境问题。北京深深地卷入、即使是间接地卷入的其他冲突形成了对中国安全的明显的威胁:朝鲜、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战争。除了上述两类冲突之外,中国卷入的冲突是小型的,而且是字眼上的冲突而不是行动上的冲突。    这并不是由于中国缺乏影响。中国同十来个国家接壤,拥有核武器,人口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它一直是使得美国在亚洲采取一系列活动的潜在原因,它现在很可能是使俄国不安的头号问题。中国是许多亚洲小国在考虑国家安全问题时的重要因素;而且对印度和日本来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更广泛地来说,中国已经成为向(非共产党)第三世界提供大量经济援助的赠予者,是使范围广泛的各种各样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得到意识形态方面的启示的重要源泉。    这就是说,中国是有影响,但是并不是在挺进。除了在同它的国家安全继续密切有关的印度支那和朝鲜以外,中国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具体地把力量投入亚洲,而在于它的庞大的和慢慢加强的存在这样的事实,以及它的文化和社会经验这样不具体的影子。这个地区的许多国家才同北京建立关系或正在着手建立关系,但是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政策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而且常常看来是简洁的。中国比较被动地等待它们在政治上转向它,这种“如果你希望的话就到我们这里来”的态度大概会继续下去。    我们预期中国的对外政策在一个时期中将在很大程度上继续是作出反应性质的:抵抗超级大国而且在亚洲越来越同日本竞争势力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将来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问题,这些问题同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中国革命以来东亚力量结构的三大事态发展是相应的。    一个事态发展是中苏分裂创伤,问题是:中苏分裂是否将继续处于目前这样的破坏程度?如果是这样,北京念念不忘俄国将使它对美国和日本小心谨慎,中国将越来越难于代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发言,这些国家并不像中国一样怀疑俄国。如果出现适度的和解(我认为,在七十年代末之前是有这样的可能的),中国可能在南方和东方采取更大胆和更积极的政策,特别是它可能对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提出坚决的挑战。    第二个事态发展是:从打败日本到未能在越南取胜,美国在东亚称霸二十五年之后,它把它的军事力量投入亚洲大陆的意志和能力衰退了。问题是:美国是否将进一步脱离接触?如果是这样,中国将进一步对美国缓和,两大国之间可以发展合作的、甚至温暖的关系。如果不是这样,中国将延长执行它的经过修改的“两个敌人”的战略,在北京的布鲁斯和在华盛顿的黄镇面前的议程将是处理矛盾而不是讨论积极合作的计划。    东亚的第三个巨大的事态发展是日本从失败的深渊升至超级大国地位的边缘。问题是:东京在东南亚崭露头角的霸权地位是否将继续是经济性质的和和平性质的,北京是否将坚持周恩来和田中一九七二年会议的精神,并继续认为日本很有可能将把它的军事力量限制在它自己的边境范围内而且继续尊重中国?如果是这样(我们三个问题现在是不可分割的了)中国将不作特殊的努力来安抚俄国,在亚洲,它将按照国与国之间打交道的规章办事,没有什么紧迫的迹象,也没有什么宏伟的设想。如果不是这样,东亚可以陷入新的混乱时期。因为中国将采取行动来对付一个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的日本,办法是大力援助反日民族解放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会设法同俄国和解,以便能集中力量应付日本问题。美国将在多深的程度上卷入这样的纠纷以及它将反对中国还是反对日本,在一九七六年以前,谁也无法说。

2. 美政府批准八十亿美元的美苏化肥贸易协定

【美联社华盛顿六月二日电】尼克松政府已批准了一项八十亿美元的贸易协议,这是历史上苏联和一家西方公司之间最大的一个贸易协议。    西方石油公司同意向苏联供应极度需要的过磷化肥。作为交换,苏联将:    ——在莫斯科东南大约五百五十英里的古比雪夫城建造工厂,以生产氨和尿素,这是天然气的一种衍生物。这些工厂的生产能力将是每年生产氨四百万吨,尿素一百万吨。    ——建造一条输送管以运输液氨。    ——向西方石油公司提供氨和尿素以偿付它提供的工厂投资和肥料,并且给予西方石油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出售这两种产品的权利。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六月二日刊载该报记者德斯科·多德写的一篇报道,题为《美国保证同苏联人达成的贸易方面的交易》,摘要如下:    尼克松政府昨天正式保证苏联和西方公司达成的八十亿美元的二十年肥料交易。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苏美贸易协议。    在加以保证以前,达成了这样一项原则协议:向苏联政府提供一亿八千万美元的美国进出口银行信贷。在这笔信贷之外,将由一个银行财团提供相等数额的商业贷款,这笔信贷将用来购买美国的工业装备。    这两个协议都是由苏联外贸部副部长阿尔希莫夫达成的。阿尔希莫夫从五月十日以来一直在这里,以同美国官员进行谈判。    接近这些谈判的人士说,华盛顿和莫斯科就一项美国从苏联输入天然气的几十亿美元的交易已经“非常接近于”达成原则协议了。    阿尔希莫夫在昨天发表的一篇谈话中表示,苏联今年可能不得不再从美国购买谷物,特别是如果西伯利亚南部的‘‘处女地”的收成不能实现莫斯科的计划的话。    保证这个肥料交易是在昨天下午通过阿尔希莫夫和商务部长登特互换信件的形式进行的。    这些信件说,这个肥料交易是符合一九七二年五月苏美最高级会议的原则的,并且说,美国政府认为这个交易不会有什么障碍。据说,保证一笔不是由美国政府安排的交易,这还是第一次。    苏联坚持要华盛顿书面保证这笔肥料交易。据说莫斯科在去年十二月感到不高兴和意外的是,打算同美国的一些天然气公司达成的从西伯利亚输出液化煤气的协议失败了,因为白宫说,这个协议必须等待就美国能源需要进行的一项研究完成之后。    据消息灵通人士说,在过去三周中,阿尔希莫夫和美国官员讨论了这笔天然气交易,而且已接近于达成协议。但是这些人士说,任何这样庞大的计划将必须等到尼克松总统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于六月十八日到二十六日在这里举行最高级会议期间由两人商定。

3. 合众社报道:欧安会筹备会就指导国与国关系的十项原则达成协议

【合众国际社赫尔辛基六月一日电】一位会议人士昨天说,参加欧洲安全会议筹备会谈的代表们已就指导国与国关系的十项原则达成了协议。    自从去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以来,三十二个欧洲国家、美国和加拿大的大使们一直在赫尔辛基举行会谈,就他们的外交部长将要在初步预定七月初在赫尔辛基举行的一次安全会谈上进行辩论的建议进行工作。    这些一致同意的原则如果得到各国政府同意,就将成为它们的对外政策的基础,这些原则是:    1、各国的主权平等和尊重主权所固有的权利;2、不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3、边界不可侵犯;4、各国的领土完整;5、和平解决争端;6、不干涉内政;7、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其中包括思想、信仰和宗教的自由;8、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决权;9、各国之间进行合作;10、忠实履行国际法规定的义务。    部长们将在七月会议上说明他们对有关安全与合作的问题的看法,但是这些建议要到九月月中才会得到详细研究,到那时各个委员会将举行六周会谈制订细节。今年秋天各国首脑会晤,将正式批准会议作出的各项决定。

第 2 版

1. 日本气贺健三谈苏联经济的文章《不能解救人民的经济结构》

【本刊讯】日本《人与日本》月刊一九七三年一月号刊登了气贺健三写的一篇题为《不能解救人民的经济结构》的文章,摘要如下:    苏联经济在五十年代以前得到了极其迅速而又显著的发展。直到五十年代末期,每年的增长率还在百分之十以上,未曾低过这个数字。然而到了六十年代,已经很难保持百分之十的增长率了。    增长率的停滞不前是当政者最大的苦恼。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政权困于管理留下来的不稳的种子,同时又要认真对待三十年来工业化所产生的新问题。    经济上的不平衡,第一是产业间的不平衡。由于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不平衡,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有互相妨碍发展的倾向。    第二,在农业部门,有关畜牧业的生产碰到了难关。现在拥有牛的总数是九千七百万头(一九六八年),其中在国营农场等国营企业中有两千八百五十万头,不到三分之一,在集体农庄中有四千零二十万头,个人所有是两千八百四十万头。在总数四千一百五十六万头牛犊之中,属于国营农场的不足四分之一。在总数五千万口猪之中,集体农庄有两千二百零六万口,个人所有占了一千三百五十九万口。百分之七十脱离了国营。    就肉类来说,在总生产量(一九六七年)一千一百五十万吨之中,国营农场为三百四十万吨,集体农庄为三百六十万吨,个人供给为四百五十万吨。关于蛋类,在三百三十九亿个之中,国营农场为八十一亿个,集体农庄为四十五亿个,个人供应是二百一十三亿个,也就是说,三分之二是个人的住宅附属地生产的。    依靠民间型的农业和全面国有的国营工业不同,不提高价格来刺激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或者不促进出售,就不会将产品集中到政府手里。政府的收购价格势必得高。就畜牧业产品来说,政府卖出的价格要比买进的价格低,政府向农业支付了一笔巨大的补助金。可以说,现在还看不到有消除这种逆差的线索。    从产业管理方面来说,党为维持权力和经济效率之间的矛盾而苦恼。所谓维持权力,就是党把经济管理的权力集中在中央,党的指令通过党员的组织和行政官僚的金字塔型的组织而传达到下边。企业根据指令把完成已经确定的目标作为任务。被置于这种境地的企业负责人的工作,就是在形式上完成这个任务,以求保全自己,在经济意义上说,基本上并不遵循以尽可能便宜的费用提供符合需求者希望的商品这样一种经济原则。生产任务如果是用总金额来表示的话,就集中生产高金额的东西,如果是以重量来表示的话,就尽量生产份量重的东西。如果是用长度来衡量的话,那么就生产长的东西。如此而已。    结果,大多是生产出质量很差的产品,引起需要者的不满。    这种组织管理的最大缺欠是企业负责人缺乏革新和改良的热情。只是在奉命革新时才采用被命令的革新。在这种情况下,担风险的责任在命令者,而不是实施者。因而在苏联的产业界中,看不到企业的负责人自发地研制新产品,采用新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这样一些提高经营水平的努力。只要没有上面的指令就不提供新东西。    尽管如此,苏联的经济还是急剧地发展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迄今是由政府取代企业家发挥作用的。这个发展需要利用巨额的投资和巨大的劳动力。苏联的投资量每年达国民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远远高出一般的国际水平。    苏联的经济为有难以解决的矛盾而苦恼。这个矛盾现在虽然还没有达到爆发的程度,但它经常给当政者带来不稳。    对于统治者来说,控制这种不稳的办法只有加强政权,别无他法。但是,这只能增加人民的不满,而不会让政府放心。    苏联现在正强调军需生产,要求增加国防费用。农业投资,对人民消费品的投资,还有对国防工业的投资——这三个部门的争夺是剧烈的。今年的歉收把勃列日涅夫置于困境。他处于应该对农业生产负责的地位。    过去,在赫鲁晓夫政权倒台的幕后,他的农业政策失败可以算作一个原因,马林科夫被赶下台也有农业问题。目前,在苏联问题研究家中间传说勃列日涅夫是否也即将遭到这种命运。这种传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2. 法报评论:《雷克雅未克:尼克松蓬皮杜之间的深刻分歧》

【本刊讯】法《震旦报》六月一日刊登该报特派记者罗朗·富尔从雷克雅未克写的一篇评论,题目是《雷克雅未克:蓬皮杜和尼克松之间的深刻分歧》。提要是:    两国总统对欧一美关系前途的看法仍然距离很远。蓬皮杜坚持在欧洲保持美国军队,但是打算把这个政治问题从即将进行的日内瓦经济会谈中分出来。    这次会谈仍然可以认为是“建设性的”。    文章摘要如下:    法美总统在一种呈现出理想蓝色的、确实比北极更加蔚蓝的天空下露出的开朗微笑给人以假象,它对雷克雅未克第一天的会议作了过分乐观的反应。无论如何,这种微笑掩盖了深刻的分歧和抹煞了在这五小时无成果的会谈之前发生的龃龉。    任何人都还不能说明基辛格的越来越大的影响是朝哪个方向的(强硬还是和解)。相反,人们可以看到的,首先是美国采取了难以和解的严厉态度,其次是美国与巴黎的观点不相容。    尼克松到雷克雅未克来是为了清楚地向蓬皮杜说明他的目的和他为实现这一目的而打算使用的方法。    他的目的是,在建立在将具体体现为东一西方协定、特别是美苏协定的缓和基础上的新的国际形势下,重新确定自由世界各国在所有方面的关系。对于这些国家来说,还谈不上在它们之间进行一系列连续不断的货币、经济和军事谈判,在这些谈判中有一些能成功而另一些会失败。    从这种角度看,尼克松打算秋天对欧洲的访问,只有在这次访问把美国和欧洲之间(以后或者同时加上日本)也达成总协议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这样,美国总统先后对巴黎、伦敦、波恩和罗马跑一圈之后,他打算同所有其他国家的和政府的首脑签署一项在各方面规范美国同其盟国关系的总协议。    这是尼克松阐述、多半由基辛格所设计的美国新计划。这样一个计划已得到英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日本人的赞同,但它只能遭到蓬皮杜的反对。    共和国总统在指导外交方面有着从戴高乐将军那里继承来的萦索于怀的担心:对瓜分世界的俄国人和美国人这两霸的担心。所有可能加强两个超级大国的权力的东西都遭到机械地否决。相反,所有可能消蚀其权力的东西都马上得到采纳。因此法国支持赫尔辛基的欧安会,因为东方和西方的所有国家都以单个的名义参加此会。并在会上表明它们国家的身份。相反,法国拒绝出席关于逐级同时限制军队的会议,因为它意味着集团对集团的谈判,而两个集团各自受俄国和美国的控制。    因此蓬皮杜反对西方国家聚集在尼克松指挥之下的主张。他不愿美国的弱点(货币、国际收支)在一揽子谈判中被它在欧洲防务中必要的军事力量给人的强烈印象所掩盖。他反对美国的“西方首脑会议”的计划,因为,这样一个会议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参加者的不平等,从而可能把美国对西方阵营的优越地位肯定下来。据蓬皮杜说,这种优越地位一旦被再次肯定,它就会使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能在三周之后在华盛顿共同酝酿新雅尔塔。    法国不回避它特别喜欢切腊肠的政策:一片一片的;美国和欧洲应分别谈判来解决它们的问题。    蓬皮杜可能是为了很好地表示他属于自由世界,表示他完全同意西方防御体系(这个体系的原则就是法国拥护的大西洋联盟的原则),用蓬皮杜的发言人德尼·博杜安的措词来说,蓬皮杜强调美国在欧驻军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单方面削减驻军的巨大危险。    蓬皮杜总是为欧洲共同体成员国着想,他似乎说:“你们不要让尼克松和基辛格的狡猾的计划束缚住自己,他们要使你们为恢复他们的不稳定的货币付钱,作为交替的是他们对自由世界的团结给予纯粹理论上的赞扬。”    实际上,蓬皮杜大声疾呼地劝告美国总统不要从欧洲这一侧撤消大西洋防务,有三种意义:    (一)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请别把你们在欧洲驻军的材料摆到谈判桌上来。这种驻军无论对世界均势的影响,还是你们自身的安全和欧洲的安全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这既不是一个讨论的内容,也不是一个施加压力的论据。    (二)对于欧洲人来说,它意味着:不要上白宫外交把戏的当。尼克松知道美国兵不能从德国撤走,而是想要得到维持这些军队的钱。象你们国家和我们的共同体的共同利益要求的那样,站在我这一边吧。    (三)最后对于苏联人来说,法国总统的这一劝告势必意味着:“请不要认为你们同美国人的协商可以走得太远吧,因为欧洲存在着。”    正象人们所看到的那样,法国和美国的观点的矛盾是特别深刻的。因此,我们不必对此感到惊奇:对于雷克雅未克会谈第二天的长时间会谈,远远谈不上“协调”或“观点一致”(显然这根本谈不上),而只是用外交术语把它形容为“明确的和有建设性的”。

3. 外电评尼克松蓬皮杜会谈

【法新社雷克雅未克六月一日电】(记者:米歇尔·莱勒)这是一次没有取得显著的引人注目的东西的最高级会议,它消除了许多偏见,但仍为美法关系留下了一些阴影。    这就是许多观察家目前对雷克雅未克会议得到的印象。    详细情况现在还不知道,但是没有冲突,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总是一件好事。    在几个方面,他们彼此向对方靠拢了一两步,就象他们在选择大西洋中的一个岛作为会晤地点方面所做的那样。    这两位总统之间的融洽的私人关系使得他们能够把几个尖锐问题缓和下来。例如,关于维持和发展法美之间的政治对话的复杂程序就反映了一种妥协精神。    法国人同意了举行“高级”外交会谈的主张,总统顾问基辛格已安排在六月七日于巴黎会见法国外长若贝尔。    两位总统不抱成见地研究了货币问题。在这方面,看来两个阵营加倍努力寻找共同的新作法,同时一致认为现有的制度是不能够存在下去的。    仍然存在着“全球化”这个主要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涉及两国关系的根本哲学思想。    不能肯定,双方的立场在雷克雅未克有了很大改变,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仍然可能是令人忧虑的,尽管两位总统在会谈期间或者在公开场合发表了乐观的和令人放心的讲话。    雷克雅未克会议看来有助于美法友谊。    【路透社雷克雅未克六月一日电】(记者:迈克尔·普伦蒂斯)尼克松总统和蓬皮杜总统在解决法美贸易和货币分歧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但是他们至少同意避免由于这些分歧而发生政治上的分裂。

4. 罗杰斯对参院通过停拨轰炸柬经费的提案表示遗憾

【美联社华盛顿六月一日电】美国总统尼克松今天考虑了在政府阻止国会制止轰炸柬埔寨的长期努力中他将采取的下一步行动。    国务卿罗杰斯在总统的喷气式座机上同记者谈话时说,他没有对参议院的行动进行充分分析。.但是他又说:「我对这个行动感到遗憾。」    总统助理基辛格也没有明确表态。在记者问到这个行动是否会在他计划于下周同河内的黎德寿举行的巴黎会谈中对他有所妨碍,他回答说:「我还要看一看。」    【路透社华盛顿六月一日电】尼克松政府的支持者计划设法推迟国会的这一行动——最后批准一项停止拨付用于美国在柬埔寨轰炸行动的一切款项的修正案。    他们希望能够使国会至少等到基辛格下周在巴黎同北越的黎德寿会谈之后再采取这一行动。    【美联社华盛顿六月一日电】国务院今天坚持它的立场,即禁止轰炸柬埔寨将损害美国同北越谈判的立场,尽管参议院以六十三票对十九票表决停止为轰炸提供经费。    【美联社金边六月一日电】柬埔寨政府昨天对于美国参议院通过停拨美国用来轰炸柬埔寨和老挝的一切费用的提案并不感到意外。    然而,一些官员对于如果美国B—52轰炸机真的离开柬埔寨,会出现什么情况表示担心。    政府新闻部门的一位官员童林洪说,「在白宫通知我们停止轰炸以前,我们不会作出正式反应」。    他说,「我们所能说的只是,我们有一个委员会,已在研究停止轰炸可能造成的影响」。

第 3 版

1. 《华盛顿邮报》报道《达卡的情况越来越糟糕》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五月二十四日刊登该报记者刘易斯·西蒙斯自达卡发出的一篇报道,题为《达卡的情况越来越糟糕》,摘要如下:    一个旅客每到孟加拉国去一次,就发现那里的日子比上一次去的时候更难过。每一次,都是挨饿的人更多了,物价更贵了,现在人们差不多是衣不蔽体。    由于得不到零件,越来越多的汽车和卡车破烂不堪,成了废铁。停电、停水和电话不通的事情更经常了,而且每天停的时间更长了。存在着一种绝望气氛,一种无所作为的情绪。    一个披着麻袋片的十六岁的女孩子向一位家庭主妇乞讨几文钱救救她不致被卖为娼。一列摇摇摆摆的客车里挤满了人,几百个农民挤在车顶上,被暴雨淋着。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开着一辆生锈的汽车,车座前没有挡风玻璃,贴着一块塑料布作为代替品。    财政部长宣布经济已经崩溃了。    达卡的街上没有一天没有衣衫褴褛的人的游行队伍,他们用富于节奏的孟加拉语呼着反对饥饿,反对高物价,反对贪污的口号。他们的抗议声早已淹没了“孟加拉万岁”的欢呼声,这种欢呼声是一年半以前人们迎接新的孟加拉国诞生的声音。    厌恶情绪和政府的失败成正比例地上升。同巴基斯坦的血的决裂在人们的头脑里记忆犹新,年青的孟加拉人已经开始怀疑他们的牺牲是否值得。    曾经参加解放军游击队的一位大学生说,“我们有些人认为,我们在脱离关系方面也许做得过于仓促了,或许我们当时能够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其他学生及其父母认为,这种看法是极端的。一位青年妇女(她的父亲是从巴基斯坦外交部投奔过来的)说:“但是,毫无疑问,我们的期待和希望落了空。”    政府知道民众的期望,也知道自己不能实现这些期望,而它现在在行动上好像仍然是一个反对党——它在西巴基斯坦统治下当了二十三年的反对党——似的。    进口粮食、购买零件、工业需要等的计划工作基本上被置之度外。政府在颠簸之中从危机走向危机,每当发现又有了什么匮缺或失败的时候就惊慌地叫喊。    据说,谢赫·穆吉布    ·拉赫曼总理已同人民失去联系。他对孟加拉人的心理的天然的了解长期以来是他最大的财产,而现在他被一批助手、门客、亲戚和谄媚的人捧得高高在上。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等到消息传到穆吉布那里的时候,事情已经变成了又一次危机,于是他就发火了。”    几天前,穆吉布听到了他的救济和安置部部长米赞·拉赫曼·乔杜里与“不道德的”行为有牵连的消息,大发雷霆,把这位部长——他多年以来最亲信的政治助手之一——解了职。无论是对米赞,还是对公众,都没有解释解职的原因。报界立即开始猜测米赞是贪污了救济和安置经费而被发现了。    一些编辑认为,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穆吉布终于要整顿内部了。    但是,在沉思了片刻之后,他们就意识到,米赞任职时间不长,还来不及捞到很多油水,内阁里还有一些人比他更加腐败得多。    据米赞和几个接近穆吉布的人说,这位部长是被他的一个受穆吉布宠信的政治对手赶下来的。这位政治对手是孟加拉国红十字会负责人加佐·吴拉姆·穆斯塔法,据说是穆吉布的人民联盟中的最腐败的成员之一。

2. 新加坡发言人说:李光耀曾去台湾进行「私人访问」

【法新社新加坡六月一日电】一位官方发言人今天说一家香港报纸所载关于李光耀总理充当台湾和中国之间的调解人的消息“仅仅是谣言”。    但是他指出,李先生从日本返回新加坡途中到台湾,是一次私人访问。    【合众国际社香港五月十七日电】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到台湾作了一次有点神秘的访问以后今天到达香港。他在台湾的那三天里,新加坡和台湾的官员甚至连证实一下李光耀在台湾的消息都不干。    李光耀生在新加坡,但是父母都是中国人。    据悉他是在日本进行了八天的“非正式访问”之后在五月十四日离开东京到台北去的。    【本刊讯】香港《华侨日报》五月十七日报道: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十四日由东京转往台北,访问中华民国政府与行政院长蒋经国,对国际及亚洲问题交换意见。    【本刊讯】香港《华侨日报》五月二十日报道:    李光耀秘密访问台北三日,究竟与蒋经国先生谈些什么?清华书院国际动态研究讲座昨日由黄学海教授作专题分析。    这位研究亚洲问题之专门学者在评论中指出:当苏联舰队正在台湾海峡通过时,李光耀总理适在台北,在外交政策重于军事行动的国际情势下,时间不可能是巧合的,苏联在亚洲展示他的海军实力当然毫无疑问,但另一点是否台北当局已在作弹性外交的试探?可能性不是没有。    黄氏复指出:大马总理拉扎克最近一连发表有关计划与中共改善关系的论调,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却秘密访问台北三日,可断言大马与新加坡的外交政策有着不同路线,大马对中共的关系短期内可能有一些改进,但新加坡未考虑到承认中共,是可以肯定的。

3. 美国给孟加拉四千五百万美元赠款

【合众国际社达卡五月二十九日电】美国今天同孟加拉国签订了一项协定,根据这项协定,美国国际开发署将提供四千五百万美元的赠款,以用来购买粮食和其他商品。    这笔赠款使得美国根据双边协定向这一年轻的国家提供的援助达到一亿九千万美元。    加拿大高级专员今天宣布,加拿大已同意向孟加拉国提供六百五十万美元的无息贷款,以用来购买五万吨小麦。这笔贷款将在五十年内偿还,并有十年的宽限期。

第 4 版

1. 日本将全面研究用原子能炼锅

【共同社东京五月十七日电】日本不久将开始对利用原子能发展炼钢技术进行全面研究。    这项研究工作将由原子能炼钢技术研究协会来进行,这个协会是于十六日由钢铁制造商和其他有关公司组成的,其中包括日本钢铁公司、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和三菱重工业公司。    川崎制铁公司董事长藤本一郎被选为该协会负责人,该协会将在获得通商产业省和科技厅批准之后于六月一日开始全面的研究活动。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从事研究用原子能炼钢,这不需要高炉和炼焦煤。    十六日成立的这个协会正计划建造一座示范性工厂,到一九七八年日产二十吨还原铁。    为达到此目的,它将研究通过用原子能生产钢所需要的材料和设施。    政府正计划到一九七八年给该协会提供六十二亿日圆的研究津贴费。    参加这项研究计划的公司也将提供总计四亿日圆的基金。    【美联社科罗拉多州五月十七日电】今天在科罗拉多州的落矶山脉表层以下一英里深处,爆炸了一个威力相当于九万吨梯恩梯的核装置,这项试验的目的是要把大量的天然气蕴藏开发出来。    由这个装置的三个三万吨原子机械结构组成的这次爆炸进行得很顺利。    这是迄今为止原子能委员会为刺激封在岩石层内的亿兆立方英尺天然气工程计划中最大的一次核爆炸。    这次爆炸使干燥的路面扬起灰尘,使距离现场十一英里的观测站地面震动和九十英里外蒙特罗斯的街道路灯摇晃。    距离爆炸现场大约三十英里的赖弗尔附近的居民说,他们什么也没有感觉到。原子能委员会曾预示,该镇的建筑物要摇晃。    位于一百八十英里以外博尔德的国家地震中心在爆炸后四十秒钟纪录到了这次爆炸。    地震中心发言人兰兰德说,地震仪纪录这次震动是里氏震级中的五点三。

2. 美研究在石油化工厂利用微生物防止污染

【美联社波多黎各塔利亚沃亚五月七日电】微生物——它们多得要用亿兆计算——可能会被安排进未来的石油化工厂作为防止污染系统的一部分。    波多黎各南岸这里的联合炭素公司对利用细菌加速分解石油化工废物方面的研究,已接着产生对微生物的成功利用。    联合炭素公司的董事长拉根说,将来联合炭素公司的工厂将采用这项技术。他预料这种系统在全世界石油化工工业建造的新设施中将成为一个标准的部分。    利用细菌来净化化学工厂的废物,是工程师们酝酿已久的想法。联合炭素公司这一系统是在得克萨斯城的一座试验性工厂中设计出来的。    但是,经过在塔利亚沃亚这座三亿七千万美元的工厂两年的操作经验,才使这种细菌净化法达到工业上能够接受的程度。据联合炭素公司说,塔利亚沃亚这座厂是世界上最大的单独的石油化工工程。    微生物——四十卡车    ——是在一九七一年运到工厂的。它们是填塞在很稠的蜜糖渣里——从十五英里外一家甜酒厂运来的。    把含有大量微生物的蜜糖渣倒在两个容量二千五百万加仑的处理池内。微生物在磷酸和氨营养物的滋养下,不断咀嚼以每分钟三个加仑的流量注入池内的废水。    废水在一个池中经过部分还原之后,流入第二个池,由充气器把氧气打入水中,另一批细菌把剩下的废物还原成二氧化碳。    最后,从第二个处理池流入附近塔利亚沃亚海的水,相对说来比较干净。    注入海湾的排水渠的温度,只比该工厂从同一海湾引入的进水渠的温度高一度半。    但是,在波多黎各干旱的西南部,居民和政府官员对工业用井从地下吸取的水量,已经有点不安。    联合炭素公司的需水量特大,每天要用四万加仑水,研究环境问题的学者,对工业用井地区的水位下降已发出大声的警告。    拉根说,他的公司的目标是使将近百分之百的水循环。他说,迄今为止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而不是钱的原因”,使联合炭素公司不能把所有处理过的水抽回供该厂的各道工序使用。    关于这一新的防污染系统的效能,可以同联合炭素公司一九五八年在塔利亚沃亚同一布满炼油厂地区所开设的一座工厂相比。    新的工厂生产量大五倍,污染却小于产量少的工厂。旧的工厂产生烯烃,新工厂也产生烯烃,还有乙二醇、丙酮、乙醚和许多衍生物。    新工厂产生的最明显的污染物是从一台气体涡轮机散发出的棕色烟,这台涡轮机的马力相当于“巨象式”喷气飞机的一台引擎。    联合炭素公司的主要烟囱不冒烟。这些烟囱矗立在天空中,在工厂外观看几乎毫无生气,事实上该厂却有一千三百名固定职工。

3. 澳科学家研究出用褐炭净化污水

【合众国际社悉尼五月十日电】一位科学家今天说,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使水净化的新方法。    这个方法——采用一种褐煤「海绵」——是该大学冶金系材料研究所研究出来的,在那个研究所中,科学家发现,褐煤炭能够消除阴沟水所污染的水中的大肠类细菌。    在墨尔本的亚拉河所做的试验表明,原来已超过游泳安全限度二百倍的污染,两小时中减少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批评者经常指出亚拉河的受到严重污染的浊水,「用于灌溉太稠,用于耕作则太稀」。    冶金系的负责人卡伦在一次谈话中说,这种炭也能用于处理工业化学溶剂和废水。    他说:「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很容易被褐煤炭吸收。」    他说,吸收之后,把炭加热就可以消灭细菌,炭可以再次使用。每烧一次只损耗百分之五的炭。    卡伦说:「如果采用这种炭代替目前的活性炭方法来净化,那么,一座每天五千万加仑流量的污水处理厂的基建成本,可以从八百四十万美元减低到四百二十万美元。」    管理费用也可以降低,从每年一百六十八万美元减为九十一万美元。

4. 日防卫大学校长猪木正道的文章《紧张局势的缓和与日本的安全保障》

说“紧张局势缓和”的说法多半是气氛性的,目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正以战略核武器为中心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这和冷战时代没有什么不同。一味赞扬缓和,就是空想和平主义    【本刊讯】日本《国际时评》月刊五月号刊登日本防卫大学校长猪木正道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紧张局势的缓和与日本的安全保障》,摘要如下:一    同“和平共处”的说法一样,“紧张局势缓和”的说法,与其说是反映了国际关系的现实,莫如说多半是气氛性的。仅仅回顾一下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三年这十年间发生的种种事件就能够清楚地了解,紧张局势的缓和与激化就象潮水涨落一样,是交替出现的。    的确,仅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言,可以肯定地说,已经从冷战的对抗时代走向了共处的谈判时代。但是还有几点是不能忘却的。二    第一是美苏两个阵营以战略核武器为中心实行重武装,不断地谋求加强装备的质量和数量。在这一点上,冷战时代同共处时代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    如果把注意力转到战略核武器以外的范围,那么使人感到。甚至对“紧张局势缓和”这一说法也必须谨慎。例如,苏联海军的力量不断增强的情形,证明了力量均衡的严重性。三    第二点不可忽视的是,随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局势的缓和,中苏两国间的对立加剧了。中苏对立已进入了决定性的阶段。    对于美苏两大国间的紧张局势缓和,我国有不少人忘记了在这一背景下存在着以战略武器为中心的激烈的军备竞赛,而一味地赞扬紧张局势的缓和。这是误解了希望与现实的空想主义。    对于我国同胞空想的和平主义从来就感到最苦恼的是美国人。但最近中国人也正在成为一种受害者。如果日本国民完全不理解远东的和平正在以力量平衡作为基础的话,那么对中国的安全来说也是一个威胁。不应忘记,空想的和平主义不仅将搞垮自己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威胁到周围国家的安全。    四    对于紧张局势的缓和,第三点应当注意的是,随着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局势的和缓,发展中国家国内的紧张局势反而有加剧的趋势,因此,围绕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争端也将表面化。    五    如果这样来考虑,那么在称为“国际紧张局势和缓”的最近的国际关系下,显然我国的安全保障正在接受新的挑战。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日本的安全保障被编入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热核武器为中心的军事力量的均势之下这件事,包藏着为“紧张局势缓和”的气氛所陶醉而被忘掉的危险性。    第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的框框内所起的重大作用,也有由于“紧张局面和缓”的咒语而被彻底忘怀的危险。只要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俨然存在,而且不决心同美国抗衡,那么任何国家也不能攻人日本。如果被“紧张局势缓和”的气氛压倒,废除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或者使之徒具其名,那么我国的安全就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第三必须指出的是,我国的自卫队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为背景,正在成为美苏两极的国际关系体系和加上中国等在内的东亚代理体系的一环这件事,由于“紧张的缓和”的气氛或咒语而有被完全忘记的危险性。    例如不妨可以试想中苏两国间万一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的情况。如果我国不依靠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同美国联系起来,连用以自卫的防卫能力也没有的话,那么我国就有很大的可能被卷人中苏战争中去。因为军事上占优势的一方可能考虑要迅速占领我国,以便利用日本的国土和工业力量。    以上三点意味着,它不仅对日本国的安全是危险的,而且对包括中国、韩国和北朝鲜在内的周围国家的安全也是危险的。    那种企图利用“紧张的缓和”的气氛来抽掉自卫队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这两根安全保障上的支柱的想法,就是要从根本上破坏日本国的和平和安全。必须指出,不管其主观意图如何,这种想法不仅对我国的安全保障极其有害,而且也将威胁东亚和西太平洋的和平。    在提倡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今天,我曾经陈述过对于国家的安全保障来说,自卫队的防卫能力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是必不可缺少的理由。    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国的安全保障,除了上述两个必要条件以外,再充分满足几个条件,则是最理想的。    第一是日苏关系。美苏关系从对抗转向对话的结果,具备了改善日苏关系的前提条件。可以说,为了进一步密切日苏关系而利用我国的经济力量,譬如下决心协助开发秋明油田等。是一项明智的政策。    日苏两国的经济关系越紧密——只要它不恶化日中关系——我国的安全度就会越高,这样说并不过分。    第二,进一步促进日中关系正常化是可取的。    如果和毗邻的中国没有邦交关系,日本国民就不能有安全感,这是理所当然的。我认为,对中国人民来说,事态同样是不能满意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由田中内阁实现了日中邦交正常化,这对日本国的安全来讲肯定有很大的好处。    日本一面要充分注意不卷入中苏对立,同时也应当努力确立同中国的睦邻关系。    第三,同朝鲜半岛的两个政府,东南亚各国,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隔着太平洋的邻国尽可能地保持友好关系,这对我国的安全保障来说也是非常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