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05-14
第 1 版
1. 美新处报道:《基辛格和黎德寿将于十七日会谈》
【美新处华盛顿五月十一日电】题:基辛格和黎德寿将于五月十七日会谈 美国和北越将在从五月十七日开始在巴黎举行的会谈中谋求终止违反越南和平协定的活动的办法。 这项协定的主要谈判代表基辛格和黎德寿在为了促使“严格履行”这一在一月二十七日签署的协定的努力中,将再度会谈三四天。 他们举行会谈的消息是华盛顿和河内于五月十一日共同宣布的。 白宫新闻秘书齐格勒在五月十一日回答记者问题时说,他预料这次会谈将持续三四天。 他说,陪同基辛格的将有:已任命而尚未到职的驻南越大使格雷厄姆·马丁;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帮办威廉·沙利文以及两名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威廉·斯特曼和彼得·罗德曼。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五月十一日电】记者问,基辛格—黎德寿会谈是否将考虑双方关于破坏停火的指责。齐格勒说,这些会谈的目的——至少就美国来说——是讨论“严格实施”这些协定的问题。齐格勒说,讨论的问题中将包括恢复美国向河内提供经济援助的会谈可能性的问题和恢复在海防港的扫雷活动问题——美国为抗议违反停火的行为而停止了关于经济援助的会谈和扫雷活动。 【法新社华盛顿五月十一日电】(记者:让·勒克莱尔·迪萨布隆)当总统顾问基辛格十七日会晤北越谈判代表黎德寿时,他将发现他自己处于一种比他们上次会晤时较弱的地位,上次会晤是在二月在巴黎和平协定签字之后在河内举行的。 尼克松总统在他最近发表世情咨文时曾扬言对北越要采取报复行动。但是他在此之后于昨天在众院遭到严重失败,众院通过表决反对为在柬埔寨进行的进一步空中活动提供新的贷款。 这是传统上保守的众院第一次拒绝总统的印度支那政策,这样众院就使自己同参议院站到一起了,因为参议院通常一直是反对美国参战的。 此外,虽然基辛格同水门公寓事件毫无关系,但是他将代表着一个在国内已经失掉大量权力的政府。
2. 基辛格返美后向尼克松汇报访苏之行
【法新社华盛顿五月十一日电】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今天向尼克松总统报告了他最近在莫斯科同苏联党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会谈的情况。 基辛格是在伦敦作短时间的停留以后于昨天回到这里的。陪同他去白宫的有国务卿罗杰斯。 一位白宫发言人说,讨论的主题不限于勃列日涅夫即将对美国进行的访问,而且还包括罗杰斯从下星期日开始的对八个拉丁美洲国家进行为时两周的访问以及基辛格将于下星期四去巴黎同北越政治局委员黎德寿进行的会晤。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五月十二日电】基辛格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勃列日涅夫的访问“绝大部分将是进行工作的最高级会议”,目的是使美苏限制武器的会谈取得突破并在农业研究、海洋学、科学和文化交流方面达成新的协议。 基辛格说,预料勃列日涅夫的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将在华盛顿度过,但是他也将访问西海岸,可能去访问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利门蒂的西部白宫。 基辛格说,预料陪同勃列日涅夫的将是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和其他高级助理人员。 【法新社华盛顿五月十二日电】基辛格说,他在莫斯科会谈时,美国和苏联都同意在尼克松一九七二年五月访问莫斯科时发表的原则声明的基础上发展和改善它们的关系。 基辛格说,“双方都遵守了去年的原则。我们研究了可以采取些什么进一步的步骤在实现这些目标。”基辛格又说,关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在他们会晤时将讨论这个问题。 关于经济关系,基辛格说,两位领袖将讨论两国间的短期贸易往来。 他还说,也将讨论长期经济合作,如在美国公司的帮助下开发苏联的石油和天然气。 关于欧洲,基辛格说,“会谈只能是非常探讨性的,因为我们正在同我们的北约组织盟国进行最密切的磋商。” 基辛格说,关于印度支那,他已向苏联领导人强调,美国希望看到巴黎和平协定的签字各方对印度支那起缓和作用,主要是放慢对有关各方运送武器。他又说,中东“显然是”要讨论的一个方面,“但是,如果没有有关各方的协作,这就是一个外界极难作出贡献的问题”。
3. 黎《事件》周刊文章:《俄国人卷土重来》
【本刊讯】贝鲁特《事件》周刊三月十五日一期刊登署名穆罕默德·贾比尔·安萨里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俄国人卷土重来》,摘要如下: 人们注意到,苏联在世界的势力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有所增长之后又面临着被包围和被揭露的现象,这一现象对于象苏联这样一个具有一种总是渴望超越国境的意识形态哲学和具有广泛利益的大国来说不可能减少对它的影响。 让我们看一下世界地图以证明这一现象的存在: 一、在欧洲,“共同市场”和“欧洲共同体”形成对苏联的最大对峙。 欧洲共同体的思想不单纯是抗议美国的控制和摆脱它的监护,而且也是要反对俄国人的扩张,结成集团以抵抗俄国人的势力和思想。它不仅是“防御性”的思想,而且也是“进攻性”的思想。特别是由于苏联不高兴看到“欧洲联合”思想在它的一些东欧兄弟盟国那里传播,因为,“欧洲联盟”这一思想将取代苏联在各个苏欧国家高举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旗帜。 总之,苏联不能在欧洲取得任何新胜利,它打算以最大的小心和谨慎保住它的卫星国。 二、如果苏联的西部边界上出现这样的局势,那么在它东部边界的局势就更加使人不安。在这一边界上中国从其浩瀚的人海中聚集了不可计数的军队,中国同美国结盟,同日本接近,即世界上的这三大巨人已经聚集起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反对苏联:一个是政治一军事巨人(中国),第二个是经济一技术巨人(日本),第三个是这两种力量兼而有之(美国)。 总而言之,苏联除了在东欧和西欧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之外,它在东亚每天都遇到越加严重的包围。 三、在拉丁美洲,事实仍然是苏联不能把古巴作为它对拉美施加影响的根据地。俄国在拉美的影响还没有开始就被揭露了出来。看来,智利政府不想重复古巴变成苏联军事基地然后又在美国压力之下倒退回来的经验教训。 如果卡斯特罗决定通过和美国谅解彻底解除对自己的封锁,那么对苏联势力的“封锁”就将是全面的了,它在拉丁美洲再也不会有一块踏脚之地了。 四、在非洲,看来苏联不太幸运:在苏丹,哈希姆·阿塔少校发动的政变失败,苏丹共产党被解散,它的领导人被处决之后,苏联的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个党是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支持莫斯科的最突出的一个共产党。现在苏联所想的一切就是使它同喀土穆的关系正常化!在这同时,苏丹同中国,美国和埃塞俄比亚的关系正在巩固。看来,这些国家为了抵制苏联在非洲东部的影响已经完全汇聚在一起。甚至我们不要忘记坦桑尼亚,中国在桑给巴尔有很强大的势力。一些地区,象南非、罗得西亚、尼日利亚、加纳、塞内加尔所有这些地区仍然是西方的传统势力范围,要么属于法国,要么属于美国。 这就清楚地看出,苏联在黑非洲的竞争方面没有赢,中国同美国已在那里对苏联取得了一致看法,而且苏联已把它过去所赢得的成果输掉了不少。 五、在中东,从一九五五年“捷克武器交易”以来,苏联的影响有显著进展。然后在三国侵略塞得港、俄国人参加建设高坝和纳赛尔倾向社会主义之后,苏联的影响日益增长。但是这种上升不久就转向另一次下降。其因素如下: ——阿拉伯人在六月战争的失败给人一种印象,即苏联不能采取任何反对以色列或有利于阿拉伯人的行动。这就降低了苏联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 ——纳赛尔总统去世。他个人的存在是继续和发展苏阿关系的信心之源泉和保证。 ——由于苏联除了在外交方面要求履行安理会决议外没有采取任何有关的决定性决定,从而使(中东)不战不和状态继续下去,在这之后萨达特作出了送回俄国专家的决定。 众所周知,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重心,如果苏联在埃及的势力被揭露了,那它就不易从别的任何大门进来。 再说,一些强烈反苏的阿拉伯政权在六月战争后巩固了它们的地位,密切了同美国或西欧的关系,开始尽一切力量反对俄国人的存在——甚至是单纯的外交存在。(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就这样,我们看到这些反苏政权在加强,并同它们反苏盟友或与同苏联的竞争者建立了关系;而在这同时支持苏联的一些政权正遭受危机,或正试图摆脱苏联。此外,苏联在阿拉伯群众中的地位也因阿拉伯群众对其在阿以斗争中的态度感到失望而不像以前了。 但是中东是苏联的南部边界,对苏联交通与战略具有极端重要性的航线均经过这里,苏联给这一地区国家提供的经济投资和军事援助比它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甚至在越南花费的钱都多。 六、今天使苏联能进行“呼吸”的唯一地区是印度次大陆。应当说:这个地区是苏联用它对印度的巨大支持和把它的武器、作战专家送到印度军队去的办法强行打开的。 但是中东地区“客观上”一直是苏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因为这个地区支持并使苏联在印度次大陆的地位更加完善,它本身同样是苏联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后盾。 那么,我们对苏联在世界各地存在的巡视的梗概,说明苏联这种存在除印度次大陆之外,在世界所有主要战略地区面临着一种被封锁或被半封锁的局势,中一美接近不仅威胁着它在亚洲的边界,而且还形成了从古巴到埃塞俄比亚、欧洲、中东直到日本的一个包围圈。 因此苏联接受这样一个新的现实是不可理解的,除非它接受窒息。要么克里姆林宫现领导人赶紧去改变这种危险现状,否则它将被迫放弃它的据点,这些据点是对付已开始套在苏联脖子上的中—美包围圈的最坚固的堡垒。 因此所有这些事实都说明,苏联必须作出一次战略性的打击来减轻这种全面封锁的压力。所有这些事实还说明,中东地区是这样一场运动所选中的地区,原因是很多的。在讨论这些原因的细节之前,必须就整个这一问题提出一个保留意见。 “不应从这一分析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苏联将在旦夕之间把整个国际均势颠倒过来,达到与美国炽热对峙的程度”。 任何重大变化也损伤不了美—苏在国际问题上相互谅解的总形蛰,但是某一局部——中东——也可能有所变化和更替,即相互谅解将限于国际方面,但就某一地区来说将要重新考虑。 因此不应幻想新的国际均势将会阻止这些对峙和局部战争。 最后,促使苏联重返中东的原因是什么,证明它实际上已开始返回的迹象是什么?原因可以简述如下: 1、苏联在中东的巨额投资不能白费。如果这个地区的现状无止境地这样继续下去的话,那么苏联在这里的下余的基金也将丢掉。 2、中东,包括它的机场和航道在国际上是很重要的,它是苏联和印度洋地区以及印度次大陆之间连系的纽带。当英国占领印度的时候,它曾致力于控制中东的每一个国家和每一条航道。今天,苏联在印度继承了英国。 3、我们上面指出的封锁状况要求苏联要为自己打开一个战略窗口以便“呼吸”,中东是世界上酝酿变化和充满着期望、具有叛乱和革命因素的唯一地区,这些唆使苏联去那里重新碰运气。 4、在中东有一个最大的西方和美国动力的储存库。如果苏联靠近了这个储存库(苏联现在正开发伊拉克的一部分石油),那么它对美国谈判的实力不仅在中东,而且在世界其它竞争地区也将是最强的,这将是苏联一直渴望的一张中彩的彩票。因此,当我们今天看到它已开始通过亚丁、佐法尔和俾路支斯坦而不是通过被冻结的阿以斗争道路回到中东地区时就不应该大惊小怪了! 这就是促使它返回中东的原因,那么证实这种返回的迹象是什么呢? 让我们来考虑考虑下面的一些事件和倾向: 1、苏联对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的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使民主也门能够反对阿拉伯半岛各保守主义政权。所有从亚丁回来的人都注意到南也门的政权越来越坚固而有组织性,越来越和苏联阵营连接在一起。苏联不仅没有和与美国相互谅解的保守主义潮流交锋,而且还反对中国在南也门的势力。希望那里的现存政权站在苏联一边和支持这种作法的现象是很多的。 2、佐法尔阵线除苏联外已不再向别国派代表团。最近该阵线负责人对科威特《政治报》记者发表的声明公开赞扬苏联对佐法尔革命的支持。 此外还不断传来这样的消息,在一些英国高级专家到阿曼苏丹国军队去的同时,一个俄国军事训练团到达佐法尔革命者那里。 3、在伊拉克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发现的武器全部是苏联造的。之后,西方报纸——如《泰晤士报》 ——已开始公开谈论苏联和东德正在准备一支拥有两万人在俾路支斯坦山地作战的部队,并给它装备新式武器,由著名的俾路支领导人谢尔·穆罕默德·穆拉 ——又名谢洛夫将军——领导。他是有苏联倾向的民族人民党领导人之一。 4、在阿拉伯半岛的保守主义政权拒绝接受苏联在阿拉伯湾的外交存在时,苏联便开始公开攻击这些政权。看来它受到各方面的压力而对此感到烦恼不安。苏联的代表(记者和商人)不时地到阿布扎比和马纳马去了解各种情况。 5、在阿拉伯湾战线和阿以战线之间的地区——伊拉克地区——苏联突出地加强它的存在。伊一苏条约加强了它和伊拉克的政治、军事联系,它对伊拉克提供的经济援助和石油投资完成并加强了它在那里的这种政治军事存在。 这一步骤给苏联一个朝向阿拉伯东方(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的可能性,并使它能够在阿拉伯湾及其有关地区活动。 6、苏联对叙利亚的军事援助连续不断,几天前,苏联的海军舰队访问了拉塔基亚港,一切迹象证明,苏联和叙利亚的关系是牢固的,是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 7、在俄国专家被赶出埃及后,苏联表现出对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很大关注。但是抵抗运动所处的主客观条件,由于反巴勒斯坦阵营的凶残和这一地区形势的特点,不会为在现在同苏联建立正常关系开辟场地。 8、在黎巴嫩,左翼集团和苏联之间存在着牢固的谅解。 9、最近的消息指出,苏联将给摩洛哥武器装备,这个消息是在摩洛哥宣布派军队到叙利亚之后传来的。另方面,苏联—阿尔及利亚的关系在阿尔及利亚在国际间所采取的深思熟虑的行动范围内是良好而有成效的。 10、“基础”和“问题中的问题”,即埃及—苏联关系问题仍然存在,唯一的分歧是如何看待与以色列的斗争、军备武装和对抗方式等问题。 至于发展问题,经济援助和一致反对殖民主义,所有这一切因素是仍然存在的。埃—苏条约仍然存在。至于对以色列的斗争问题已开始产生分歧。
4. 美苏同时宣布:勃列日涅夫六月十八日至二十六日访美
【美联社华盛顿五月十二日电】白宫今天宣布,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将在六月十八日到六月二十六日在美国同尼克松总统举行最高级会议。 新闻秘书齐格勒发表的声明说,这次访问是尼克松在刚好一年前在俄国举行的最高级会议上发出邀请的结果。 在白宫宣布这件事之后,总统顾问基辛格举行了情况介绍会,基辛格是在到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举行四天会谈之后于星期四回国的。 基辛格表示,这次美苏最高级会谈,在正在日内瓦举行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第二阶段方面,将会出现重要的发展。 基辛格说,对于限制战略核武器会谈的问题,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他又说,“我们认为,在总统和总书记会晤时,以后谈判的大致方向就可以确定下来了,而且……会加速进行。” 基辛格还谈了他星期四即将在巴黎同黎德寿就设法挽救越南停火协定的问题举行的会谈。 他说,希望北越人了解完全遵守停火协定的必要性。然而他拒绝预言会谈结局会怎样。 基辛格说,在莫斯科充分讨论了越南局势。这位国家安全顾问说,“我们表明了我们的观点:所有国家都有责任进行克制。”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五月十二日电】塔斯社发表的一项公报说:“应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一九七二年五月在莫斯科时发出的邀请,根据随后作出的安排,列昂尼德·伊·勃列日涅夫将于六月十八日至二十六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第 2 版
1. 西方各国物价飞涨 涨势毫无迹象
【法新社华盛顿五月四日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四日说,各主要工业国的生活费过去几个月一直继续飞涨,涨势毫无减弱的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每月统计表示,零售物价上升年率,意大利和奥地利为百分之八点一、英国百分之七点九、瑞士和挪威百分之七点五、日本百分之七点三、荷兰百分之七点二、西德和比利时百分之六点八。 法国百分之六点四、加拿大百分之五点九。美国百分之三点九。暂时来说,通货膨胀趋势较为缓和。预料某些国家在最近批发价上升之后,零售物价会跟着上涨。最近法国批发物价上升了百分之十点四、比利时百分之十点一、美国百分之八点二。 【美联社华盛顿五月四日电】政府说,上月美国的失业率保持不变,仍然是百分之五。 劳工部说,失业人数仍然约有四百四十万人。自去年十一月以来,这个水平经常都是差不多。 上月就业人数也没有改变,仍然是八千三百九十万人。 (转载香港《新晚报》)
2. 西方市场黄金价格猛涨/巴黎金价每盎司已超过九十九美元
【美联社伦敦五月十一日电】今天黄金价格再次上升到创纪录的高度,同时有迹象表明,下周黄金价格将继续上升而超过每盎司一百美元大关。 伦敦经纪人说,他们看不出有什么迹象表明这种迫使金价在这一周内不断上涨的购货定单浪潮将会及早停止。 自由黄金的价格这么高,而在今年二月份美元贬值百分之十时定的官价是每盎司四十二点二二美元。伦敦的一位经纪人说:“如果美国国会拒绝美元贬值,那么无疑将会出现前所未见的抛售美元高潮。” 【美联社伦敦五月十一日电】以美元计算的每盎司黄金收盘价格:伦敦——九十六点九五;巴黎 ——九十九点一三;法兰克福——九十六点四九;苏黎世——九十六点七五。 【美联社伦敦五月十一日电】今天自由黄金的价格在金银市场上猛涨到新的高峰。与此同时,美元在欧洲重要的货币中心猛烈下跌。 大多数货币中心的经纪人一致认为,黄金价格的猛涨反映了人们普遍感到捉摸不定,并且担心货币和贸易关系的前途、继续出现的通货膨胀、在中东的敌对行动和尼克松总统的政府的前途。 这种感到捉摸不定的情绪也反映在世界股票市场上,今天在伦敦,在金价达到新的高峰之后,南非金矿公司的股票也上涨了。 【法新社东京五月十二日电】这里金融界人士认为,目前黄金投机是由于黎巴嫩危机使中东产油集团纷纷购买黄金引起的。而使这个投机活动加剧的是,在欧洲积累起来的过剩美元没有去路,就纷纷流入自由黄金市场。 但是,黄金价格上涨不仅仅由于投机因素。 根本上说,黄金作为一种商品的供应量满足不了需要。 看来,如果在欧洲的过剩美元——这是美元供应的主要来源——流回美国,黄金投机就会缓和,但是现在并无这样的迹象,尽管美国提高了利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美国国际收支仍有很大的逆差。
3. 去日本采访观光会议的美国记者说:日本是世界上物价最高的国家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四月三日刊登驻纽约记者有吉的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今年三月在东京和京都召开“太平洋观光会议”,大约有七十名美国记者到现场采访。不久,《芝加哥论坛报》等将近十种报纸相继在星期日版的头条位置上发表关于日本物价高昂的特辑文章。 据报道,在东京和京都的旅馆里,吃一顿“简便”的晚餐,包括鸡尾酒两杯、烧牛肉、凉拌杂菜和咖啡,就得花二十五点七美元(折合六千八百一十日元)。一杯咖啡一点三三美元,一瓶橙汁三美元。报道说:“由于吃的东西一超过六百日元,就要附加百分之十的饮食税,如果在旅馆吃饭,还要再加百分之十的服务费,价钱更是贵得没有个边儿。” 一个记者不胜感慨地写道:“一天五十美元不一会儿就花光了。如果是到夜总会去,得花上一百美元。我真想一溜烟地跑回家去。” 在日本逗留期间,记者们留下了旅馆餐厅的菜单和各种发票,回国后就大写文章,说“对观光旅客来说日本是世界上物价最贵的国家”。 “物价如此之高为什么消费者不发牢骚而能生活下去呢?”这是各报共同的疑问。最近两年间,美国的肉价上涨了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全国的主妇们就联合起来搞“不买肉运动”。对于日本“老实的”消费者,美国记者们似乎觉得很奇怪。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四月三日报道: 日本政府主管经济的各部于四月二日召开了对付消费品价格急剧上涨问题的联席会议,会上由经济企划厅作了东京消费品价格上涨情况的报告。据称:东京市区的消费品价格一年来(今年三月与去年三月对比)上涨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有六十四种。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四月二十八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物价将成为严重政治问题,消费指数危机性的上升》,摘要如下: 四月份东京都内市区的零售物价指数终于达到与历史上最高的前年同月相比上升到百分之十点一的两位数字,危机的形势增强了。因此,在政府和自民党内下列呼声也高涨起来,即应发表“物价紧急事态宣言”,提出以物价为“全面重点”的综合对策,但现状是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更加加深了忧虑之感。 仅就政府预定的国营铁路的运费增值来看,零售物价也要增值百分之零点三四,政府的物价估计,现在变成完全脱离现实的东西,物价势将变成严重的政治问题。 当前,使猛涨的零售物价“冷却”的效果几乎没有指望。非但如此,人们还担心从去年夏天以后,不断增强涨势的、连续上涨二百八十天的批发物价的影响,今后将进一步波及到零售物价,从而促使物价上涨。
第 3 版
1. 大平外相向田中首相汇报欧洲之行/日报评大平访欧的文章:《在日美欧三极外交上扎根,摆脱“向美国一边倒”。巩固“对苏”的基础》
【时事社东京五月十日电】大平外相十日上午十时许到首相官邸会晤田中首相,作了访欧回国后的汇报,同时就田中首相的访欧日程磋商了大约一小时。结果确定了如下方针: 首相访欧将自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依次访问法国、英国、西德,并立即开始同有关三国进行具体的交涉。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五月八日登载它的前特派记者中野邦观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大平外相访问欧洲的成果:在日美欧三极外交上扎根,摆脱“向美国一边倒”,巩固“对苏”的基础》,摘要如下: 大平外相访问了欧洲,正式开展了日本的多极化外交。要使日本同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成为日美之间那样紧密的关系,恐怕还需要相当的时日。但在日欧之间建立新伙伴关系的道路总算是打开了。只是奠定了今后要在牢牢巩固日美欧的三极关系之后再展开对中、苏等国的多极外交这样一种田中、大平外交的基础。 大平外相访问欧洲的最大目的是解释日本经济政策的改变,求得理解。就是说,到处解释这样的方针:日本不能在国际社会中孤立生存,将从国际协调和同各国的会谈中寻求活路。但是当外相还在欧洲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外交咨文中就表示了严酷的态度说,“不容许日本的排他性的繁荣”。积累了二百亿美元之巨的外汇,还要到世界各地的深山僻野,推销“日本制造”的货物,在各地手持成捆的钞票,从土地到拿破仑的帽子都要囤积居奇,日本人的这种行动被人们以近似“恐怖”的眼睛在注视着。连战后一直维持同日本的友好关系,理应充分了解日本的业绩的美国都表示不信任的情绪,所以“遥远的国家”欧洲各国对日本的经济进军抱有不愉快的感觉,开口就批评日本市场同自由化背道而驰,是闭关自守的,这也不无道理。 大平外相对各国的这种“恐怖感”解释说,日本也打算遵循国际社会的交通规则行车,对经济政策,田中内阁也在设法从经济发展,生产第一主义改变为优先福利、扩大进口和以生活为主的政策。还主张我国应当反对限制紧急进口和关税等限制自由贸易的措施,以推进经济交流的扩大,并强调按照这种方针开放日本市场,自由化已经达到不落后于各国的水平。不能认为由于外相做了这样的解释欧洲各国就会轻易地接受,不在事务方面积累具体而细致的问题,改善数字,就不会消除各国的不信任。 在日美首脑的檀香山会谈中同美国已经商定要“不间断的对话”。这次在日本同欧洲之间如果也接通这种“不间断的对话”的渠道,那么就一定会摆脱过去倾向美国的外交。 外相访问欧洲的目的,在敷设渠道工作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说基本上取得了成功。不久行将展开的田中首相的多极外交也将通过这条渠道而付诸实施。这三极的结合越强,日本外交的基础就越雄厚。这是大平外相的判断。 外相为了在政治上加强日本同欧洲的结合,还煞费苦心地同各国首脑举行了会谈。外相对我国过去过分倾注全力同美国结合一事甚至表现出自我检讨的样子,他说:“日美关系今后也还是日本外交的基础。然而同日美关系相比,日欧关系太淡薄了。”强调今后的外交重点必须移到欧洲。似乎向各国首脑表明了不论对东欧或西欧,日本都决心要认真努力改善同各国的关系。 外相希望通过建立日美欧三极对话的渠道来谋求多边性地解决经济问题。 外相考虑要设法摸索确立亚洲和平的道路,并在不远的将来研究安全保障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南斯拉夫对不结盟国家会议和保护中小国家利益的想法是富于启示的。外相要在今后的亚洲政策中运用这种想法,以探索日本在亚洲起的作用。 对苏关系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注意。外相在在对美、对华、对苏方面都展开了独自外交的法国,探询了该国的外交技术。这个“经验教训”如何应用到今后的(日本)对苏外交中去,不仅是法国,而且其他国家都予以关心。
2. 李光耀谈新加坡同中国的关系
【法新社东京五月十一日电】来访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今天说,新加坡和中国建交只是个时间问题。 李在东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在详细谈到中国和新加坡的关系时说,新加坡一直同中国保持密切的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关系,只有外交关系除外。保持这些关系主要是由于有传统的双边友好,这种友好关系是从英国那里承袭下来的。 李承认,中国对老一代华裔新加坡人有某种影响,这些人是在中国出生的。华裔新加坡人在总人口中约占百分之七十。但是他表示坚信,较年轻的华裔新加坡人——他们生在新加坡,既讲华语又讲英语——能够根据他们自身的利益作出自己的决定。李先生说,“他们自己能够计算出,他们在新加坡生活改善了。如果情况不是这样,我就不会接连四次在选举中赢得胜利了。” 李先生说,“新加坡和中国在北京和新加坡建立大使馆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大概马来西亚会首先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路透社东京五月十一日电】有人(在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问到同中国的关系,李光耀说这种关系是“诚挚的,合乎分寸的”。 他说:“新加坡同中国在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保持紧密的经济联系已经很多年了。过去并不是非交换大使不可,但是以后必然是要交换的。” 他说,新加坡的邻国也会出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而希望同中国直接打交道,这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是总理说,新加坡可能会因为居民多数是华人 ——占人口百分之七十——而招致一些猜疑,因此李光耀说,我“愿意把首先建立外交关系的荣幸让给我们的邻国”。
3. 他侬的弟弟沙雅主张:改组泰内阁为泰中建交铺路
【法新社曼谷五月十一日电】总理的弟弟沙雅 ·吉滴卡宗将军对记者说,如果政府认为同北京建立关系是重要的话,“它就应当辞职以便为一个能够实现这个目的的新内阁让路”。 他解释说,“现政府一直是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它不可能同北京搞出什么结果来。” 他说,“政府必须作出牺牲。必须作出改变,就象田中取代佐藤首相以便为日本同北京建立关系铺平道路那样。” 沙雅将军说,“新内阁应当通过合乎宪法的办法产生,而不是靠搞政变产生。” 他要求早日颁布宪法,然后举行大选。 他还说,“如果政府相信同北京建立关系的价值,它应当放松同美国的关系。” 但是他不同意拟议中的举行反对美国人驻在泰国基地的示威。
4. 时事社报道:《田中首相同新加坡总理会谈》
【时事社东京五月十日电】题:田中首相同新加坡总理会谈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十日中午到首相官邸拜会田中首相,共进午餐并会谈了大约一小时又四十分钟。 席间,李总理就日本经济向东南亚扩张问题说,“应该采取更为柔软的接近方法”,对此,田中首相答复说,“应该纠正以前那种作法。日本不仅要从东南亚取得资源,还要进口半成品,为此,也有必要增加对当地的投资”。 此外,两总理还就两国的产业结构、工资问题、城市问题以及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提倡的新大西洋宪章等广泛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大平外相也在座。 【路透社东京五月十一日电】(记者:默里)当记者问及日本在东南亚的经济活动遭到批评的问题时,李光耀说,在这个地区内产生的越来越大的沮丧情绪所针对的是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目前在贸易上出现的巨大不平衡状态。 他说:“日本作为世界的一个经济大国应当承担起在互利的基础上扩大这个地区贸易的责任。” 李光耀说,东南亚国家目前对日本感到“失望”是由于日本未能消除它的关税壁垒以及其他复杂的贸易壁垒。 关于日本和新加坡的关系,总理请日本实业界同新加坡的同行建立更多的联合企业。 尽管新加坡曾采取行动对付日本企业引起的污染,但是他说,他相信,能运用现代化的而花费并不太大的消除污染办法的日本制造商是能够在新加坡当地企业界找到合作者的。 李先生说,星期二马来西亚单方面废除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间的货币通用协定,并不会影响两国间目前的友好关系。
5. 罗慕洛说美基地不拆除菲主权完整总成问题
【本刊讯】菲律宾《时代日报》五月十日报道: 外交部长罗慕洛说,只要美国在这里的军事基地不拆除,菲律宾的主权就总是成问题的。 这是一位政府官员就这里的这些基地继续存在的影响发表的首次措词强烈的讲话。 罗慕洛是五月八日晚上在电台—电视台“进步集会”节目中协助马科斯总统广泛谈论对外政策时说这番话的。 他列举了拆除这里的军事基地的好处和影响,但是特别谈到了这些基地继续存在对这个国家的主权完整产生的影响。 罗慕洛说:“我认为,关于这些基地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这里存在这些基地的情况下,我国主权的完整总是成问题的。” 罗慕洛列举拆除基地的其他好处是: (1)这些基地所占的地区可以用来进一步贯彻政府的土地改革计划。 (2)美国军人离去,将会消除现有的愤懑。具体地说,将不会再由于美国军人犯罪引起的刑事审判权而发生冲突。 (3)拆除这些基地将会使菲律宾在它的对外关系方面有更多的灵活性,而且这将符合宣布东南亚为一个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建议。
6. 澳新反对法在太平洋进行核试验
【德新社堪培拉五月十一日电】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今天在这里说,如果巴黎政府把它拟在太平洋上的穆鲁瓦尔珊瑚岛附近进行的原子弹试验付诸实施,那他的国家就将同法国断绝外交关系。 澳大利亚同它的邻国新西兰一道还在准备同法国进行一场“冷战”。尽管南太平洋各国提出大量抗议,法国仍不准备取消它在它的波利尼西亚殖民地附近的核试验。 澳大利亚司法部长莱昂内尔·墨菲和新西兰司法部长马丁·芬利正在整理行装,准备飞往海牙。 这两位部长将代表他们的国家到国际法院控告法国。 澳大利亚工会今天决定采取的抗议试验的行动,将于明天开始。这些行动将包括:禁止法货、不定期中止澳法之间的邮政和通讯业务以及抵制法国飞机和远洋船只。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还决定采取二十世纪末叶型的“炮舰外交”——即作为“最后一着”派两艘由志愿人员驾驶的军舰进入试验区,以示反对法国企图把试验区宣布为禁止各国船只通行的地区。
7. 对李光耀提议美日澳新建联合海空部队 日本方面反应冷淡
【路透社东京五月十二日电】(记者:杰弗里·默里)李光耀总理提出,与俄国人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越来越大的海军力量相抗衡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由美国、西欧、澳大利西亚(主要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本刊注)和日本各出一部分力量组成一支特遣巡逻部队。 但是总理在昨天的记者招待会后私下对人说,他的建议并不是什么新的设想,而是美国早就提出过的。 前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就是一个竭力鼓吹日本扩大其对亚洲安全的贡献的人。他的一个发言人在两年前访问东京的时候提出了这样的设想,即扩大贡献的方式可以是在美国第七舰队活动地区以内起某种作用。 这个建议从日本得到的反应是冷冰冰的——主要表现为政府方面一声不吭。现在日本新闻界对李光耀关于建立特遣部队的谈话看来不加理会的态度也许不是巧合。
第 4 版
1. 加拿大报纸评述我春季广交会
【本刊讯】加拿大《每日新闻纪事》四月二十四日报道: 日本人狂热地抢购,加上通货膨胀等其他因素,使春季广州交易会上大量的消费品、包括纺织品和服装的价格上涨了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百。 在广交会的日本商人有好几百人,他们霸占了整个一幢二十七层楼的旅馆,而且还住到其他外商居住的旅馆里去。日本人在巴黎的服装购买、澳大利亚的羊毛拍卖以及世界各地工艺品市场都占垄断地位。 华侨采购也是促使价格上涨的另一个因素。他们参加的人数众多,而且为香港、新加坡和其他东南亚地区的再出口进行采购。来自非洲的商人也受到热烈的欢迎。 尽管美国商人受到了友好的礼遇,但他们订货不多。有过参加交易会经验的客户说,中国人对美国人的要求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且在商品的包装和标纸等方面也努力来满足他们。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现在表示愿意接受美国设计的样品作为订货的基础。美国人购买的是工艺水平高的商品。也许影响美国商人对中国购买的最大障碍是中国商品供应不足。 当然,另一个障碍是美国对中国没有最惠国待遇。 【本刊讯】加拿大的《每日新闻纪事》四月二十七日报道: 加拿大的尼曼·麦戈斯商店经理斯丹莱·麦戈斯毫不掩饰地对他两次参加中国广州交易会未能买到古董表示失望,因为经营古董是他最大的兴趣。 他说:“我们较富有的朋友(指日本人)甚至在我们到那里以前已经把全部古董几乎都买走了。我们设法买到了一点点古董,但是如果有货,而且价格与国际市场一致,我们可多买十倍。在我们到达时,留下来的东西大多数都是日本人挑剩下来的,而且价格也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他说,象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这里价格也上涨了,如古董提价百分之一百到三百,“半贵重”首饰提价约百分之四十,现代瓷器上涨百分之五。
2. 凯恩斯途经香港时就访华问题发表谈话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五月十一日报道:澳大利亚贸易代表团团长凯恩斯在十日中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是第一个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的澳大利亚政府代表团,我们将和中国政府及各贸易公司进行坦诚而有意义的交谈,除了达成贸易协议外,还希望就两国贸易的原则问题达成协议,发表共同声明。” 凯恩斯说:“由于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准日渐提高,中国在国际贸易方面所占的地位将日趋重要,已成为澳大利亚日见重要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政府充分认识到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机会正在增加,因此派遣这个代表团前往开辟途径,以取得两国间更大规模的贸易及经济合作。” 他说,两国在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间关系展开了新的一页,在这种友好关系中,贸易占了一席重要的地位。由于澳大利亚过去与中国没有接触和商谈的机会,所以这个代表团的目的是纠正以往的情形,并使两国以后在贸易政策及商业上保持接触及不断会谈;使两国的贸易增加。 他补充说,亚洲和太平洋区已成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地区(占澳大利亚输出的百分之六十),加上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澳大利亚派贸易团往中国,在两国历史上是属首次的,这可以说是历史性的事件。 凯恩斯还谈到了在太平洋地区进行核子试爆的问题。他说:“战后,苏联已有超级大国的一些性质,发展核子武器。” 他最后说:“我们希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寻找建立一个和平世界的方法。” 【美联社香港五月十日电】将在明天进入中国作为期两周的有关贸易问题的访问的凯恩斯说,他反对在中国或任何其他地方进行核试验。但是,在记者招待会上当记者问及他是否支持对中国进行制裁——同澳大利亚其他许多人现在谋求要对法国进行的制裁相似——时,他拒不表示意见。 他说,已经把澳大利亚关于核试验的看法告知了中国政府,并表明他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将不会触及这个问题。 【路透社香港五月十一日电】澳大利亚对外贸易部长吉姆·凯恩斯告诉路透社记者说,他们将探索中国购买诸如矿物、化学品和电子产品这类东西的可能性。 他又说,供捕鱼和运输用的小船以及澳大利亚制造的轻型飞机是中国有兴趣的货物。
3. 日本驻京记者报道:我对美国水门事件的反应
【本刊讯】日《朝日新闻》五月八日刊登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吉田七日发回的一条电讯,题目是《中国保持沉默,采取“不干涉内政的立场”》,摘要如下: 关于动摇尼克松政权的支柱的水门事件,“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中国的官方宣传机关,仍然保持完全沉默。不过,新华社编印的摘要刊登外国通讯社和报纸报道的英文《新闻稿》资料,和供给国内干部使用的中文版的《参考消息》上,都已经转载了关于这一事件的报道。 关于官方的宣传机关为什么不提水门事件这一点,此间外交消息灵通人士认为,其原因是对尼克松访华、越南和老挝的停火等美国外交向现实主义方向转变给了一定评价的中国政府,避免把尼克松政权的外交政策同内政问题混同起来对待。据认为,这是符合尼克松访华时签署的主张“互不侵犯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和平共处原则的联合公报的精神的。 中国领导人显示出一面对付美国的政策一面不使其政策方向发生很大倒退这样一种慎重的考虑。尼克松政权虽然在国内问题上生了大的脓包,但中国可能是要把对缓和世界紧张局势有一定有利作用的尼克松政权的外交政策同这次的内政问题区别开来加以考虑。不过,中国的官方宣传机关对这个水门事件是否会保持沉默到底,谁也不清楚。但是,此间观察家认为,只要美国的外交政策不出现大的变化,中国也肯定会避免使尼克松政权陷入困境。
4. 日本气象厅提出报告:世界气象变化反常可能持续一个时期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四月二十三日报道: 日本气象厅于二十二日发表报告,指明地球气象发生反常现象。而且有人认为,这种反常现象不仅将在七十年代中持续如此,有可能拖至二十世纪末期。报告内容大致如下: 地球发生变化,反常气象在世界各地显著出现,是从一九六三年开始的。这年冬天,堪察加半岛出现比往年高达十二度的暖冬,但日本北陆地区出现豪雪。巴黎则出现了打破九十年纪录的严寒。纽约出现与热带气候相比的酷暑。在这样巨大的气候变化之后,大雨、洪水、干旱、冷害等等也告升级。去年,日本不时为豪雨所扰,苏联、中国、印度、澳洲等地则出现了旱灾,南美的秘鲁湾连打鱼都受了影响,成为饲料价格暴腾的导火线。 今年也是一样。首先是日本的大暖冬;三月,莫斯科出现了打破百年纪录的暖春;四月,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出现了打破一百二十九年纪录的洪水泛滥;然后是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地区的旱灾……,反常气候相继而来。 根据报告,原因是以南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高纬度地带,正在慢慢变冷。 以西伯利亚叶尼塞斯克市为例,本世纪初,二月的平均温度是零下十九点六度,但自一九六三年开始,急剧下降,一九七一年已达零下三十一度,相距十度以上。 南半球最近也是如此,靠近极地地区逐渐变冷。南极海的暴风雨圈,以纬度来说,向赤道移近了十度。这种寒冷化倾向到目前仍在继续中。 地球上的大气流,大致分成两类,东西方向的气流和南北方向的气流。极地附近寒冷化之后,就积蓄了冷空气,使得北方的冷气团和南方的暖气团的平衡发生崩溃,两个气团彼此一冲荡,南北气流就告加强。为此,冷气南下,就出现了寒潮和大雪;暖气北上,就出现了热波和干旱,两个气团凑到一处,就出现集中豪雨……这都是反常气象。尤其以日本的情况来说,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日本西部将成为暖气北上的路线,所以容易出现干旱,日本北部、东部,则容易出现冷害,全国范围内则容易出现集中豪雨,异常高温和低温。 但是,极地附近为什么出现寒冷化,原因尚未解明。据报道,有各种说法如下:(一)由于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动(太阳活动说);(二)由于太阳系在宇宙中所占的位置正在发生变化(宇宙原因说);(三)由于极点的移点,水陆分布的变化,造水运动(地球原因说);(四)由于碳酸气、灰尘等大气污染(大气成份变化说);(五)由于地球进入小型冰河期(小冰河期说)。 关于今后对策,气象厅厅长高桥浩一郎说:“世界规模的反常气象相继出现,是这十几年来的特征。这一次发表报告,是率直地把问题提出来;由于气候变动会给国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所以希望与世界各国协力,加速获得学问上的解释和判断。”
5. 路透社报道:亚非拉许多地区气候反常
【路透社伦敦五月六日电】(记者:马丁·利伯恩)分布在四大洲的世界上的许多不发达国家正面临着由于一连串空前的干旱所造成的严重缺粮。 世界上大部分气候比较极端的地区时常遇到干旱——偶而也发洪水。但是今年,在地球上一些相距得远的地区内同时出现了反常的气候情况,损毁了已经不足的农业,并把救济储蓄消耗到了极限。 由于中美、亚洲、印度和非洲干旱的结果,数以百万计的人民正在挨饿。甚至地处地中海的塞浦路斯也正在经历着八十年来最低的降雨量,冬季粮食作物几乎完全没有收成。这是在世界的发展中地区按人头计算平均每人的粮食产量连续第二年下降之后出现的。一九七二年粮食生产增长了百分之一,但人口增长了百分之四。这意味着,在许多国家里——最炎热的夏季月份还没有到来——简直没有足够的粮食分给每一个人。 在印度,数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迄今已影响到了大约二亿人。好收成年景时建立起来的粮食储备实际上已耗尽,今年夏季月份的前景是可怕的。 在中美尼加拉瓜共和国,缺水现象危急。三十年来中美遇到的最严重的干旱使作物损失总计约一亿美元,使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处于紧急状态。但是危地马拉气象学家说,最严重的情况可能将要过去,在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已开始下这个季度的第一场雨。 受今年世界范围干旱影响的最大地区是撒哈拉沙漠以南、西非洲一块二千英里的狭长地带,而且这里不象其他地区,还没有马上解除旱象的前景。 从毛里塔尼亚的大西洋沿岸到位于该大陆中央乍得的荒原,今年根本没有下过雨。这次干旱还使塞内加尔、马里、上沃尔特、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北部地区遭受很大损失,破坏了二千五百多万人的生计。作物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一,成千上万头牛羊在渴死。 在非洲的另一边,埃塞俄比亚北部,河流和池塘干枯了,由于自圣诞节以来所出现的干旱,数以百计的牲畜正在死亡。 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世界上许多地区出现的干旱和反常气候可能预示着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一些专家甚至怀疑另一次冰期是否正在到来。 在很大程度上未知的人认为污染的影响使气候形势变得复杂了,有一些相互矛盾的说法。 随着能量消耗速度日益加快,由于高空大气层在变热,热污染肯定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气候。但是大气层中灰尘较多,把太阳的光线反射回空间能使这点得到平衡。 美国的一些研究人员指出,在五年期间,北半球的平均大气温度下降了摄氏半度多,但是他们小心翼翼地说,这有可能是一次短期的起伏。 苏联的一些气象学家坚持认为,到二○○○年时,亚洲、美洲和欧洲北部的气候将「显著变热」,他们把这点与已知的极冰的消融联系了起来。 不管目前这次范围广泛的干旱有些什么样的长远影响,那些受旱国家的问题是存在的,而且是紧迫的。
6. 坎波拉会见郑为之大使
【法新社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十一日电】当选总统埃克托尔 ·坎波拉星期四同人民中国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使郑为之会晤了四十分钟。 虽然官方未作报道,但传说,会晤是在十分诚挚的气氛中进行的,讨论了两国的共同问题,特别是文化、经济和社会问题,旨在进一步密切两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