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06-05

第 1 版

1. 美《前卫》周刊文章:《在莫斯科公报的背后》

【本刊讯】美《前卫》周刊六月七日一期(提前出版)刊载了记者杰克·史密斯的一篇报道,标题是《在莫斯科公报的背后》,全文如下:    在尼克松总统上周结束对苏联的访问时在莫斯科签订的原则声明和联合公报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协定和在签订这些协定以前尼克松同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进行的最高级会谈公开讲明的目的是加强莫斯科同华盛顿之间的和平关系,避免世界大战和加强经济、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合作。    在声明和公报的表层底下有美国和人民中国在二月份签署的联合公报中所没有的一些令人不安的含意。    中美声明中谈的几乎完全是同发展两个根本上是敌对的社会制度之间正式国家关系有关的问题,苏美协定则更接近于是一个关于两个社会之间的合作契约。这两个社会的共同点比过去它们中间任何一个所暗示的都要多。    共同利益这条线——贯穿着莫斯科和华盛顿的所有协议——在涉及到“较小的”力量和国家的一些领域时表现得最明显。    尽管在词句上谈到联合国,所达成的协定暗示,要增加苏美合作以阻止在那些大概处于任何一方“影响”之下的地区发生的冲突弄得不可收拾,以致打乱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平衡。    看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解放和革命的斗争,只是在允许美国和苏联继续发展和加强他们的缓和的范围内才提到。    同中美公报相反,苏联人没有写进那怕是有一点类似尼克松—周恩来的声明里中国方面所讲的这样的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大国不应欺负小国,强国不应欺负弱国。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一切外国军队都应撤回本国去。”    对越南民主共和国恢复大规模轰炸和在越南民主共和国港口布雷——这些情况使莫斯科会议具有与尼克松在北京访问期间所具有的非常不同的客观基础    ——也没有促使苏联方面超出这样的范围:仅仅温和地表示一下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苏联人得出的结论显然是,在莫斯科和华盛顿具有长远目标的领域中牵涉的利害关系太大了,所以不能冒险作出较强烈的反击。    在公报中有关中东部分,苏联人甚至认为连提到巴勒斯坦人都是不适当的,更不用说支持他们民族解放的愿望。    几乎无需说,在四千六百字当中,一次也没有提到“革命”这个字眼。尼克松的伪善    在华盛顿方面,谈到印度支那的三段是十足伪善的表示:“重申它愿意”(因为它有勇气这样做)“同北越人方面进行认真的谈判,以在对大家都公正的基础上解决印度支那的战争。”    首先,这个声明和公报表明,两个超级大国达成了一项谅解,即在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未来的关系中,对方拥有的权利和特权将仍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在各项协议中一再出现的一个主题是:“防止出现可能使(美苏)关系危险尖锐化的形势。”    那种“局势”究竟可能是什么样子,却从来没有谈得非常明确。人们记得前苏联总理赫鲁晓夫一再警告说,小规模战争最终可能破坏莫斯科和华盛顿关系的均衡局面,所以现在一些人认为,美国和苏联现在所考虑的是,防止、制止或限制可能导致两个超级大国发生利益冲突的民族解放战争。在签署这项协议前一天的晚上,尼克松在对全国电视讲话中告诉苏联人民说:“历史告诉我们,大国常常在不打算打仗的情况下,由于小国之间的冲突而被拖入战争。作为大国,我们可以而且应该运用我们的影响来防止发生这种情况。我们的目标应当是阻止在世界其它地区的侵略,特别是在指望我们提供领导和榜样的小国之间。巨大的力量带来巨大的责任。”    这些霸权的言论是尼克松说的,但是近几年来苏联的对外政策中没有什么东西表明莫斯科在任何真正的内容上有所不同。    部分地说来,原则声明是不是相当于美苏为“阻止”可能会把“大国”拖入一场战争的局势而达成的一项正式协定?这些局势是否也可能包括象在越南进行的这类民族解放战争?    当然,声明在这方面是含糊的。“美国和苏联也同安理会其它常任理事国一样负有特殊的义务,即竭尽它们的一切所能来避免发生能够加剧国际紧张局势的冲突或局面。”安全的利益    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同意,“保持和加强美苏和平关系的必要前提是,承认各方建立在平等原则基础上的安全的利益和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至于这些“安全的利益”到底是什么,从未加以详细说明。    而且,这项声明继续说,“将本着互惠、相互考虑立场和互利的精神就悬而未决的问题交换意见和举行会谈。”要相互考虑立场吗?    大部分的协定都涉及在总统访问期间在莫斯科签订的协定,并且特别强调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这项条约实际上将不会对继续的军备竞赛或削减美国国防预算的问题产生任何重要影响。    苏联党和全世界听从莫斯科指示的那些党,普遍把这次最高级会谈和所签订的协定说成是进步力量的大胜利。    在美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世界日报》称这些协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它说“结果是世界情况改善了”,《世界日报》今年二月反映了莫斯科的国际路线,它在谴责人民中国同美国总统会谈方面,是属于最恶毒之列的。而同尼克松在莫斯科的逗留相比较,这些讨论是极为克制的。    托派的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机关刊物《战斗者》周刊谴责苏联“背叛”越南,正如它在今年二月得出结论说中国“出卖了”越南人一样。    到五月三十一日为止,人民中国官方一直对这些协定保持沉默。同在北京会谈之前和整个会谈期间莫斯科集团的歇斯底里大发作形成对照的是,人民中国决定在发表任何评论之前彻底分析一下局势的所有因素。

2. 尼克松向国会两党领袖介绍访苏情况

【美新处华盛顿六月二日电】题:国会大概会批准美苏武器条约    具有历史意义的限制武器协议会得到国会的批准么?人们一致认为是会的。在尼克松总统六月一日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就同苏联达成的各项协定提出报告后,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共和党人多半称赞尼克松先生的政治家风度。控制着国会两院的民主党人多半象人们预料的那样,对总统刚刚结束的访问的结果不表示意见。    限定美国和苏联各有两个反弹道导弹发射场的条约需要参院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关于限制进攻性武器的协定需要两院多数通过。    尼克松政府希望,国会将在夏末批准战略武器协定的两个文件。与此同时,预料在国会辩论之前,参院外交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将就协定举行意见听取会,由政府官员作证。    六月二日,尼克松总统亲自在白宫向国会领袖介绍他同苏联官员达成协议的情况。他向参众两院三十名高级成员谈了协定的“技术性”问题,一共谈了两个多小时。    总统的新闻秘书齐格勒对记者说:“我感到领导人对这个问题很了解,他们极愿意考虑总统采取的步骤”,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博士参加了情况介绍会。    齐格勒还说,总统“很重视”两国在苏联签署的十二点原则声明。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六月二日电】尼克松在向国会领袖们汇报情况之后,飞往比斯坎岛上的佛罗里达州白宫,以便在周末休息一下。

3. 《美苏关系的下一个回合》

【本刊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六月五日一期发表了一篇评论,题为《美苏关系的下一个回合》,摘要如下:    莫斯科最高级会谈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迅速签订协定的场面。但是连这些协定也只不过是冰山的顶端而已。这两个超级大国进行的紧张的会谈所具有的真正的重要意义远远超过了已经宣布的结果。    现在处于舞台中部最显著地位的是,美国和俄国之间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关系,这是自从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结成紧密的联盟以来在冷战方面出现的第一个真正的转折。在仔细研究强权政治的人们看来,华盛顿和莫斯科显然已分别得出了一些相同的结论,而把诸如印度支那问题、中东问题和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其他抗衡等次要问题放在一边。    在盛着香槟酒的酒杯相碰声中签署的具体协定和秘密达成的默契之外,下面的事实着重表明了新的苏美关系的重要意义:    当尼克松同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特别亲切的气氛中举行了一小时接一小时的会谈的时候,美国的水雷使苏联船只动弹不得,同时美国的炸弹正在向苏联的盟国的首都河内投去。    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被提出来了:勃列日涅夫是否同意对北越施加压力,要它早日通过谈判根据合理的条件解决战争问题?    苏联官员们说,勃列日涅夫在河内无法施加足够的影响,来迫使北越通过谈判按照他们不能完全接受的条件来解决问题。但是这些官员们承认,由于美国和俄国的最高级会谈获得突破,苏联的领导人现在在设法使越南战争早日结束方面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如果情况是这样,那么苏联领导人能够和将要采取什么行动来促使战争早日结束呢?他们会不会为了促使河内举行认真的谈判、至少使战斗规模缩小而减少向北越运送的物资呢?    尼克松十分清楚地向俄国人表明:他们在今后若干月在越南问题上所起的作用(使冲突继续下去,还是为求得一项和平解决办法而积极努力)将是进一步建立苏联和美国今后的关系方面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苏联在中东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在中东问题上,美国人在试图解决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方面希望得到俄国人的合作。    接近尼克松先生的官员们强调说,总统和共产党首脑勃列日涅夫在越南问题上或者在中东问题上达成的任何谅解都将是保密的。正如一位官员所说的:“这类谅解显然会涉及一方或者另一方退让。公开发表这类谅解不会有什么意义。”    在一些观察家看来,在历时一周的最高级谈判达到顶点的时候出现的最突出的情况是:俄国人看来似乎期望尼克松先生帮助他们处理他们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敌对的中国构成的潜在危险、需要在他们控制的东欧的范围内保持稳定问题、要求使苏联工人得到更多更好的商品的压力和民用经济和技术方面的落后状况。    虽然几乎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俄国人认为有必要放弃他们展开的在世界各地扩大苏联的势力和影响的运动,但是最明显不过的事实是,纯粹由于国家利益的原因,俄国现在认为同美国进行合作是迫切需要的,即使这样做在意识形态上是有些为难的。    表明这种情况的一个明显的迹象是勃列日涅夫同总统进行私下会谈的时间。这两个人私下会谈了二十多个小时,比勃列日涅夫同任何其他非共产党国家元首会谈的时间都要多。(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一位接近总统的高级官员说,这两个人很快就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他们以一种坚定的态度但又是在亲切的气氛中进行了谈判,没有出现拍桌子或者大声嚷的场面。    那些同普通的俄国人和有经验的外交观察家谈过话的美国人很快了解到什么压力促使苏联领导人撇开他们在越南问题上感到的恼怒,而在最高级会议上朝着同美国进行密切合作的方向前进。    这些压力是由两件事情产生的。    一件是害怕中国。    另一件是愈来愈多的俄国人民要求过“更美好的生活”。    一位驻莫斯科的西方大使的看法是:苏联领导人主要是害怕中美结成伙伴。他们正当中国和美国在使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时候听凭尼克松访问失败是吃不消的。    莫斯科的另外一个有经验的观察家在谈到“消费主义”的压力时说:“苏联领导人牢牢记住了在波兰工人起义抗议他们的生活条件的教训。克里姆林宫认定,它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来防止可能发生的那种事情。    由于需要削减巨大的军事开支,以便把更多的钱花在国内需要上,因而勃列日涅夫希望缔结限制战略武器协定。消费者的需要也导致他采取增加得到美国技术和信贷的机会的行动。

第 2 版

1. 《苏联问题分析家》文章:《匈牙利的动乱》

【本刊讯】在伦敦出版的《苏联问题分析家》五月二十五日刊登题为《匈牙利的动乱》的文章,摘要如下:    战后国际政治的基本因素之一是东欧的经常存在的不稳定。尽管——或不如说是因为——二十五年前在东欧的周围树立了坚如磐石的共产主义的帷幕,然而它今天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危险的发生国际危机的一个根源。    特别是目前,当尼克松总统正在莫斯科举行谈判和人们正在大谈东西方缓和的时候,迫切需要承认这一基本现实。然而,遗憾的是,必须说,对于共产主义化的那一半欧洲采取现实主义态度的希望似乎特别微弱。西方在争论欧洲问题解决办法和欧洲安全会议的细节,因为它满足于相信俄国能够在东欧交付货品和保证安全和平静。不过这恰恰是俄国在过去二十五年中尽管采取了种种压制行动,仍然没有做到的事情。这一点是显眼的。不稳的那一半欧洲    人们会这样想,有一些事实是有目共睹的。欧洲在战后时期发生的每一次严重的危机都是在东欧产生的。自从一九四五年五月以来,在我们大陆上仅有的军事行动是苏联对其共产党“盟国”采取的。东德事件是在一九五三年爆发的,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在一九五六年,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在一九六八年,波兰第一次事件在一九七○年。苏联一方和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一方之间一再发生战争恐怖。可是,在所有这些证明面前,西方仍旧把东欧置于它的考虑之外。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可能性:“缓和之后”的欧洲的和平可能被事态演变——不是本大陆两半之间的关系之中,而是共产党国家本身内部的事态演变所打破呢?    过去二十年在东欧沸腾起来的每一次危机都使西方感到完全是突如其来的。如果今后还普遍存在着这种毫无准备的状态,其后果可能严重得多。    不管尼克松总统谈判的结果和受到许多称赞的东方政策的结果如何,东欧不稳的基本原因依然故我。这很简单,是由于国外武装部队继续强使接受和维持反民族的政权,而这些政权二十五年来很明显没有能够取得正统地位和人民的支持。匈牙利国内的动荡迹象    尽管极权主义的控制是多样化的,但是隐藏不了这样一个事实:最近几个月,匈牙利国内一直在发生奇怪的事情。这些事情并不完全凑得拢来。倒是象一副智益分合图(象七巧板似的玩具——本刊注)中的零星的碎片。然而这些事情无疑是一幅单一的图景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它们可能表明只是这个政权面临的一刹那的暂时的困难。另方面,这些事情可能预示,一场更大得多的全面危机正在酝酿之中。至少,这种异乎寻常的事件似乎表明,匈牙利正在从一九五六年的可怕而震撼全国的流血事件产生的沉静中走出来。    在这些事件中第一件就是,几千名青年在三月十五日(一八四八年革命周年纪念日)未经许可举行了朝裴多菲·陀尔雕像进军的示威。在这次示威中,有数以百计的人被逮捕。三月十五日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示威是一九五六年以来发生的第一次这样的事件,它一定把当局吓得要命。他们一定记得一九五六年的革命也是以一次在裴多菲雕像前的学生集会和朗读他的爱国长诗“匈牙利人起来吧!”开始的。    这次示威表明了许多观察家对匈牙利的国内局势早已一清二楚的情况,即这一代的匈牙利青年象他们老一辈一样对这个政权是疏远而冷漠的。苏匈政府间的分歧    如果孤立地看,三月十五日的示威可能意义不大(虽然在象匈牙利这样的国家中,发生这样的事应该说总是重要的)。但是,这丝毫不是麻烦事情的唯一迹象。自从二月末卡达尔出其不意地访问莫斯科以来,一直传说两国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分歧。表面上,是在长远计划的一些问题上不一致。总理福克在莫斯科进行了不成功的会谈回国之后,他三月二十九日发表的前所未有的坦率谈话中表明了这点。    虽然福克表示希望“如果我在布达佩斯透露这点,苏联同志不要生气”,但是他们确实十分恼火。因为匈牙利总理暴露了一些迹象,说明了对苏匈关系致命的那些问题。在经济关系上,匈牙利受着苏联的制约,这种关系对较弱的“伙伴”越来越不利了。匈牙利不得不完全依靠苏联得到原料的供应。特别是原油。匈牙利工业对原油的需求——对苏联的依赖    ——在过去五年中增加了一倍。在今后十年的需要量将更加迅速地增加。匈牙利正在进行重大的经济改革和更新工业设备——现在匈牙利政府已经认识到,不能依赖苏联提供对燃料和其它原料的大量需求了。    同时,由于苏联强加于匈牙利的不正常的经济布局,匈牙利无法从世界市场上得到供应。匈牙利的一种重要原料——铝矾土——完全运到苏联,而换回的是一部分经过提炼的铝。正如福克本人谨慎他说的那样,这个协议对苏联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们远远没有完成他们应当提交的铝。(当然,没公开提过匈牙利的铀,根据没有具体说明的条件,把生产的所有的铀都运到苏联去了。)    更多的经济分歧现在表面化了:苏联不同意匈牙利的“新的经济结构”,在拟订用苏联的日古利汽车换匈牙利的零件协议上,相互抱怨,等等。总之,这些事表露了匈牙利共产党政府对苏联把他们的国家逼入经济困境的不安情绪。可以轻而易举地想象,这种分歧——多年来第一次看到的苏匈争吵——对匈牙利舆论的影响。《真理报》评匈牙利民族主义    青年对现状不满,经济困难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但决不限于匈牙利或甚至是东欧。使那里的局势如此不稳、如此危险——对苏联来说,对它的官吏来说——的是民族主义因素的增加。象在其它卫星国一样,在匈牙利,普遍盛行的民族主义是反苏主义,在匈牙利的反苏情绪大概比其它任何地方都强烈。这一清楚的结论是从《真理报》(一九七二年二月三日)上的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中得出的,这篇文章在西方完全没有引起注意。    民族主义、反苏主义、亲西方主义、世界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真理报》认为这些主义在共产党匈牙利中是盛行的。尽管标签是各式各样的,但是它们都意味着同一个东西。对苏联领导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情景,特别是当《真理报》上发表的文章认为主要的补救方法是更广泛地宣传苏匈经济合作和经互会的工作对匈牙利的好处。    现今匈牙利的局势是:青年人对政治不满、匈苏两国政府在政策上有分歧和强烈的民族主义。这些一直是东欧国家在战后时代发生的每次重大政治危机的基本因素。    苏联已经抓住了这些来自匈牙利的危险信号。对西方来说,无视这些危险的信号,那是最不聪明的。

2. 美报驻莫斯科记者报道:《俄国人对于最高级会议有很多疑问》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六月二日刊登《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赛科夫斯基自莫斯科发出的报道,题为《俄国人对于最高级会议感到有很多疑问》,摘要如下:    俄国人现在很想知道一些事。    “柯西金主席有没有妻子?有的话,她为什么不参加官方的招待会?”    “为什么由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而不是由政府首脑来签署武器控制条约?”    “尼克松总统五月二十八日那天除了在电视上发表讲话外,还做了什么事情?”    莫斯科人的这些和其他一些问题是在尼克松先生结束他对莫斯科的异乎寻常的访问之后在这里举行的国际问题公开讲座上纷纷提出来的。这些问题表明,俄国人对于会使美国人感兴趣的同一类事情常常是好奇心重的。    在全苏知识协会,举行讲座的或许可容纳一千人的大厅里几乎座无虚席。在讲座上作报告的有三个人,其中包括苏联新闻社的记者斯米尔诺夫。    斯米尔诺夫在回答关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协定的签字这个提得很妙的问题时首先指出,勃列日涅夫还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这是一个政府职务。他接着强调,但是,鉴于这一文件的重要性,勃列日涅夫受命以共产党总书记的身份“代表苏联”签署。这位记者解释说,根据苏联宪法,党是国家的执政机构。    对柯西金总理的婚姻状况提出问题的俄国人,没有得致满足。斯米尔诺夫先生回答说,“有各种各样的招待会,有些夫人参加一些招待会,不参加另一些招待会。”“但是总的来说,夫人不是官方人士。”(柯西金夫人已于一九六七年去世。)    一位苏联公民想知道,在新闻社在街头展览橱窗里展出的照片上,为什么柯西金看上去很“忧郁”。听众哄堂大笑。    报告人说,“我不知道。或许他是忧郁的。”    有几个问题涉及苏联新闻机构对于尼克松访问的报道(按照苏联的标准,报道量是很大的,这无疑也使得俄国人对于这次会谈更感兴趣了)。    一个人问道,“为什么不全文发表尼克松的电视讲话?”    斯米尔诺夫回答说,这是个“长篇”讲话,他又说,“报纸有权发表它认为有必要发表的东西。”    关于最高级会谈的实质,听众们问道,尼克松政策的急剧转变是否是为了重新当选而玩弄的一种“手法”,苏伊士运河是否会由于举行了最高级会议而重新开放,苏联依照租借法欠美国的债务是否得到了解决以及苏联是否会扫除北越港口的美国水雷。    许多问题中的一个问题是“中国领导人对美国这次访问的反应如何?”这表明中国仍然是俄国人考虑得很多的一个问题。    报告人回答说,迄今没有反应。他又说,中国人提出,第三世界团结起来对付两个超级大国,这时听众都笑了起来。    在涉及敏感的越南问题的地方,斯米尔诺夫的评论是温和节制的。一位俄国人问道,当美国的炸弹在屠杀越南的儿童的时候,尼克松先生怎么能在电视上谈论在列宁格勒被围时死去的一个苏联女孩和她的一家呢?    这位记者说,这是一个“提得正当的”问题,但是必须要由尼克松先生自己来回答。

3. 日本宣布基辛格将于六月九日记日

【共同社东京六月三日电】由于越南战争的激化和尼克松总统的访苏而两度延期访日的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已经决定在九日访问日本。    据日美经济协议会三日早晨得到的联系称:基辛格助理已经接受该协议会的访日邀请,将在九日乘总统专机访问日本;访问日期是九日到十二日。

4. 法《战斗报》文章:《欧洲东西摇摆》

【本刊讯】法《战斗报》六月一日刊登了勒内·达贝尔纳的一篇文章,题为《欧洲东西摇摆》,摘要如下:    东西欧各国人民正在从对峙转向互相渗透,这是本周由于在波恩举行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尼克松总统访问波兰和六月三日最后签署柏林协定而出现的新的意义深刻的现象。    从今后,从大西洋到维斯杜拉河,从芬兰的雪地到地中海海滨,人们曾认为永远要停滞在它的伤痕、墙壁和不信任之中的欧洲重新开始活动了。    由此可能产生很多令人吃惊的事件:长期以来同它们各自的保护者联结在一起的许多国家的态度实际上将随着东西方接触的发展而改变。我们掌握的材料着重表明了芬兰人、罗马尼亚人和波兰人的忍无可忍的心情和他们希望通过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找到一种既能够接近西方而又不遭受克里姆林宫“反对”的办法。至于联邦德国,它所想的除了向各人民民主国家发动经济“冲锋”以外没有任何东西,要发动这种经济冲锋,先要同波兰、匈牙利、可能还有捷克斯洛伐克建立外交关系,它已同罗马尼亚进行了政治上正常化的工作。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在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年为防备苏联向大陆进行政治—军事扩张而建立的,它的目的达到了:自从它在斯大林封锁柏林时期成立以来,苏联人一直没有能够扩大他们的欧洲前沿阵地,而且相反也不曾发生过东西方之间的战争,勃兰特总理的联邦德国通过同莫斯科和华沙的条约,从法律上或事实上承认了战胜希特勒的人划定的边界。它不会再寻求用武力来收复失地。    柏林的新地位,勃列日涅夫—尼克松和平共处宪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国家都同意不断增加接触,这些都表明欧洲在重新开始活动。    但是,还有严重的问题。扩大了的共同市场是否将会被从一项大西洋到乌拉尔的经济合作计划冲淡掉呢?当某些人民民主国家同西欧接近以至要放松它们同莫斯科的联系时,苏联将会怎样反应呢?两个德国必然是作为单独两个国家、但也是作为再出现的一个国家互相加强交往,将给东西欧人民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对于这种种问题,人们作不出令人满意的任何回答。欧洲随着这个春天从铁幕两边觉醒了,但人们尚不知道这个春天是明媚的、病态的,还是爆炸性的?

第 3 版

1. 安莎社报道斯里兰卡共和国官方人士说:斯里兰卡不签订以任何伪装缔结的反华条约

【安莎社科伦坡六月二日电】据这里的一些官方人士说,斯里兰卡决定不签订以任何伪装缔结的反华条约或协定。    这些人士说,这项决定是在西里玛沃·班达拉奈克总理即将访问中国的情况下,对斯里兰卡和中国的关系作了全面的分析以后作出的。    这些人士说,政府认为北京是真正的朋友,对这个岛国提供了慷慨的经济援助。    【德新社科伦坡五月二十六日电】据这里今天宣布,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已经接受了要她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邀请。    消息灵通人士说,班达拉奈克夫人的访问很可能是在冬季到来之前在八月或九月进行。    这次访问将是她作为斯里兰卡共和国总理进行的第一次出访。    班达拉奈克夫人在旅行期间还将访问日本。

2. 尼迈里对苏丹《天天报》主编发表谈话

【本刊讯】苏丹《天天报》五月二十五日刊登一篇尼迈里主席接见该报主编的谈话。    尼迈里主席在谈到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九日教训(指苏丹修发动政变一事)时说:“不管同大国保持什么关系,大国是不会给你任何援助的,除非它们认为这样做有好处可得,人们必须从这一基本事实中吸取教训……除了在牺牲小国的尊严和自由的情况下,否则大国是不会向小国提供任何援助的。”    他说,“苏丹人民是十分英勇的人民。虽然他们知道,象苏联这样一个国家采取敌视态度意味着会遇到很多国难,意味着在经济和财政方面的困难,意味着在生活上会遇到压力,并可能受到损害,但是为了尊严和真理,他们毫不犹豫地接受敌视的挑战,他们决心这样做。    “苏丹人民是不平常的人民。他们同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的关系同时断绝了。但是他们仍抱着胜利的希望。他们对胜利是有信心的。”    他说:“在我们人民挫败了阴谋之后,我们认为最好是向所有国家,特别是象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那样的同我们有直接关系的国家开放。这是使苏丹正确地和切实地进入世界的办法。”    尼迈里说:“有些人说,我们已转向西方国家或是已向右转。这是走狗们策划的怀着不可告人的动机的宣传。这是那些企图使我们沿着他们圈圈转、希望我们按所谓共产党国家的命令行事的人们的阴谋。    为什么同西方国家进行经济和贸易来往就被叫做异端,而同苏联来往就被认为是进步的?我们将同世界上所有不干涉我们的主权和内政的国家来往。我们尊重所有国际的原则和见解。我们从中吸取适合我们的东西,抛弃那些不适合我们的东西。我们选择人民中国、民主朝鲜、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它们都是共产党国家——作为苏丹的朋友。这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些国家在同我们来往的同时从不干涉我们的内政。我们还同其他的国家来往。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不管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还是一个王国——对我们来说是不重要的。每一个国家的人民可以选择他们自己的制度,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    【法新社贝鲁特六月一日电】黎巴嫩《事件》周刊今天发表了苏丹主席尼迈里的一篇谈话,其基调是赞扬中国和激烈攻击苏联。    尼迈里主席在讲话中透露说,中国给了苏丹八架米格十七战斗机和足够装备一个装甲师的坦克。他说,“我不会重订关于仍然在苏丹的即使有一个苏联专家的合同。”他又说,“中国人没有任何时间在外国军队中安插军事顾问。他们在训练苏丹士兵,并且一俟可能离开时就再度离开,而不象苏联专家,他们仍然和我们在一起。”    尼迈里主席追述,毛泽东主席曾经对他说,中国是“第三世界的一个发展中国家。”    他又说,“苏联人是独裁者。他们提出了他们自己的条件,把他们专家的薪金加到将用外汇偿还的他们的贷款总数中去。”总统说,“另一方面,中国专家们不领取薪金,而是在我们国家花掉外汇。中国的贷款是无息的,而苏联贷款的利息高达百分之七。”    《事件》周刊援引苏丹参谋长哈拉法拉的话说,中国交付飞机和坦克时附有零件,而苏联把提供零件当作施加压力的手段。他又说,中国的东西价格比苏联低。

3. 尼迈里宣布:解除扎伊德苏丹社盟总书记等职务

【美联社贝鲁特五月二十九日电】据中东社记者从喀土穆报道,苏丹社会主义联盟的总书记马蒙    ·阿布·扎伊德少校今天被解除职务。    中东社援引恩图曼电台的话说,苏丹总统尼迈里少将宣布,阿布·扎伊德已被解除这个党的总书记和政治局委员职务。    【德新社开罗五月二十九日电】阿布·扎伊德是近几个月中辞职或被解职的尼迈里政府中的第三个左翼高级成员。尼迈里的两名副总统国防部长阿巴斯和前总理阿瓦达拉分别于二月和五月辞职。    同时,恩图曼电台指责说,“某些外国人士和机构正通过收买各种代理人,策划有计划的阴谋和行动”反对苏丹政府。

4. 伊拉克外长巴基率代表团抵莫斯科

【美联社莫斯科六月二日电】伊拉克外交部长穆尔塔达·赛义德·阿卜杜勒·巴基,在西方拥有的伊拉克石油公司国有化之后于今天抵达莫斯科进行“重要会谈”。    伊拉克昨晚把资产三亿五千万美元的这一公司收归国有,这显然是得到了苏联的同意。这里已详细地报道了这一行动。    【法新社莫斯科六月二日电】这里的一些政界人士说,巴基这次对莫斯科的访问是昨天当伊拉克总统贝克尔宣布伊拉克石油公司国有化时决定的。    尚未获悉巴基在莫斯科活动计划的细节,但是据认为,他将要求苏联领导人多买伊拉克的原油。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二日电】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诺维科夫和巴伊巴科夫今天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伊拉克外交部部长巴基。    在会谈中,讨论了进一步发展苏联和伊拉克之间的经济合作问题。    【法新社巴格达六月二日电】据伊拉克通讯社报道,伊拉克政府今天命令在接到进一步通知之前停止在地中海港口塔尔图斯(叙利亚)和特里波利(黎巴嫩)装运伊拉克石油公司的石油。塔尔图斯和特里波利是(输送这家公司石油的)基尔库克油管的终点。    【美联社贝鲁特六月二日电】据说,中断石油出口是为连接伊拉克北部油田和地中海的输油管作出新的安排而采取的一个必要的措施。    贝克尔总统在巴格达电台宣布把伊拉克石油公司收归国有时说,它的政府将成立一个新公司来接管伊拉克石油公司的全部设施并将给前所有者予以赔偿。    贝克尔说,他的社会主义政权愿意继续同这个财团中的法国合伙者打交道,“因为法国对阿拉伯事业采取公正的立场”。    法国石油公司说,它正在仔细研究伊拉克的建议,但是对伊拉克官员和伊拉克石油公司的谈判失败感到遗憾。如果法国不接管这家公司的开采工作,据认为,伊拉克人将转同俄国人打交道。

5. 罗杰斯说不要对美苏会谈结果抱万事大吉态度

【路透社伦敦六月二日电】五国中央条约组织在这里举行的两天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公报中,祝巴基斯坦总统布托同印度总理甘地夫人之间即将举行的最高级会谈取得成功。    公报在回顾中东局势时表示部长们对中东继续存在紧张局势感到不安。公报说,“部长们重申他们希望根据国际法原则、联合国宪章和一九六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早日解决中东争端和继续作出旨在实现这个地区公平和持久和平的努力。”    今天的公报说,部长们还讨论了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其他问题,其中包括颠覆活动。    “部长们表示希望将继续作出努力以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以便促使这个地区的国家的稳定和进步。”    公报说,部长们重申他们坚信中央条约组织对合作者,尤其是对这个地区的和平与进步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还批准了扩大中央条约组织多边技术合作基金会的规模,以在地区内提供更多训练的建议。    【合众国际社伦敦六月二日电】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今天说,美国将加强它在印度洋的海军力量,并使其现代化,以对付苏联海军在那里的日益增强的威胁。    英国外交大臣道格拉斯—霍姆说,英国也将保持它自己在那里的海军力量。    他们是向中央条约组织理事会作出这个保证的。    美国官员们说,罗杰斯没有谈细节。但是他们说,充作美国中东海军旗舰的陈旧的水上飞机航空母舰不久将为一艘比较新式的两栖部队旗舰所代替。他们说,美国也将着手在英国所属的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修建一个电讯联络站。    罗杰斯向理事会报告了尼克松总统莫斯科会谈的情况。    美国官员们说,他警告不要对访问的结果抱不适当的万事大吉的态度。他说,西方必须继续保持警惕,直到可以看出莫斯科打算怎样执行最高级会谈协议的时候为止。

6. 法新社评伊把伊拉克石油公司收归国有

【法新社东京六月二日电】这里的石油工业界人士说,伊拉克对西方国家拥有的伊拉克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的措施几乎不会对日本产生影响,因为日本只从伊拉克进口少量的原油。    但是,这些人士认为,伊拉克政府的行动很可能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    他们说,伊拉克采取这一步骤的背景可能是:它在四月间同苏联签订了有关石油的生产和供应方面的技术合作协定,作为友好合作条约的一个部分。    这些人士说,另一方面,伊拉克的行动可能进一步激怒美国石油公司。这些公司预料将极力要求美国政府采取步骤来对付石油生产国的这种行动。    这些人士说,伊拉克的这一行动可能对美苏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他们说,把伊拉克石油公司收归国有的措施,也可能对目前主要的西方石油公司同石油输出国组织就后者要求在西方石油公司中取得股份的问题进行的谈判产生强烈的影响。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六月二日电】西方石油界人士今天说,伊拉克的行动可能引起集合在石油输出国组织内的生产石油的国家和在这些国家内进行钻探的西方石油公司之间进行摊牌。

7. 美英对伊拉克的行动表示“遗憾”

【美新处华盛顿六月二日电】国务院(发言人金)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伊拉克——国务院对于伊拉克政府中断谈判以及把西方经营的石油公司收归国有的行动,表示遗憾;国务院希望伊拉克象它保证的那样,对该公司的财产给予足够的赔偿。    【美联社伦敦六月二日电】英国政府今天批评了伊拉克和叙利亚对总部设在伦敦的伊拉克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的做法,并说,它将与盟国政府磋商下一步的做法。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以下声明:    “英国政府对伊拉克和叙利亚政府在对伊拉克石油公司采取这个剧烈的行动之前事先没有通知表示遗憾。    “他们还对两国政府的声明中都没有提出合理的证据表明要立即对伊拉克石油公司给予适当和有效的补偿感到关切。”    【路透社贝鲁特六月二日电】法国政府官员今天说,蓬皮杜总统将同预定六月十四日到巴黎进行四天访问的伊拉克副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讨论石油局势。

第 4 版

1. 美国《国会记录》刊载:斯科特的访华报告(未完待续)

【本刊讯】美国《国会记录》发表了五月十一日斯科特在参议院所作的访华报告。全文如下:    议长先生,首先我要感谢杰出的多数党领袖,因为他发表了很好的热情的讲话。其次我要说,在我们历时十六天、旅程八千公里合五千英里的旅行过程中,一一切是比较愉快的和有乐趣的,没有同多数党领袖或者同我们一行的其他人发生丝毫的摩擦或不和;杰出的多数党领袖的脾气是这样好,单是同他呆在一起就是一件乐事;同他一起旅行并看到他的渊博的知识和他对整个亚洲地区的深切关心这件事本身就是值得的,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我认为,由于我是同杰出的多数党领袖一起旅行的,因而使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而且我相信,由于我们能够把这次访问放在两党一致的基础上来进行,从而不可能从这次访问中得到任何党派斗争方面的好处,因而我们两人都学到了更多的东西。由于这次访问是两党性质的,因此我们能够再一次使我们的东道主确信,美国两党都强烈希望同地球上的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加强联系,扩大关系。    由于对情况的了解是一片空白,而且几乎不会有人来反驳我们,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用粗线条来描绘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想当然地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而使人们钦佩我们聪明。幸而我们知道不久会有别人接着去中国,因而冲淡了情不自禁这样做的心情。同时,中国问题既深且广,因此我们在这十六天中没有了解它的全部情况也是会得到原谅的。    因此我们只想谈谈一些比较具体的意见,这些意见是根据个人的谈话、观察以及从实地看到的东西所作的推论得出的。简单地说,我们只想谈谈那些根据经验认为有理由相信的东西,我们认为根据这些东西可以有把握地作出判断并建议采取行动。    在十六天当中,我们旅行了五千多英里,访问了北京、上海、杭州、西安、长沙和广州等六个城市。我们在这些城市坐汽车进行各种参观和游览活动,一共行驶了五百英里以上。我们在黄浦江和长江坐汽艇游览了整个上海港。因此我们至少秒稍看了中国乡村和城市的一个实在的横断面。    人们无法适当地说明浸沉在一个同我们隔绝了二十二年的国家里在风尚方面引起的震动。我们参议院中的大多数人在最近若干年很少能掌握一部分控制权。在这里,我们只能说出一些很初步的结论。通常的外交上的准备、磋商和细节安排有待关系正常化以后进行。到中国去旅行的人是没有人所熟悉的道路的。    我们四月十八日在上海受到的接待立即表现出热情、友好的礼貌,这是整个访问和在这次访问中遇到的每个人的特点。对于我们所有中国东道主的殷勤好客的完美程度,无论怎么说都不会过分。他们显然是在不遗余力地保证我们的舒适、安全和愉快。同我们这一行接触的每个人都是他们国家的出色的大使。他们的整个表现突出地证明了他们的真诚态度和专业能力。我们曾经一再表示希望来美国访问的中国客人将受到同我们在他们国家所受到的一样出色的接待。在我们回来之后我们了解到中国的运动员确实受到了很好的接待。    只有联系到促使中国采取行动的力量和采取这些行动的历史背景,人们才能理解中国并对它作出估价。这些力量不是仅仅在富有爱国色彩的节日里空想的抽象东西——而是日常行动的基础,是新中国赖以缔造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东西。    解放——一九四九年——是“重要的分界线”。解放后,成立了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经过几十年斗争实现的新中国。在一九四九年前,经历了五十年的混乱、剥夺和入侵,而在那些年代以前又经历了若干世纪的国内剥削和国外压迫。    所有的生产和行动都是以它同“解放前”的关系来衡量的。    中国共产党的两个总的成就建立了它在中国人民中间的信用以及它对中国人民的吸引力,而这同意识形态问题是完全无关的。一项成就就是建立了国家地位,使得中国自从十八世纪以来第一次能够在自己的领土上在不受外来干涉和没有国内混乱的情况下进行自己的活动。中国已成为完全在它的中央政时控制下的统一的国家。    解放后取得的第二个重大的成就是群众达到了他们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平。这就意味着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房子住,能享受医疗待遇,足以使他们在一个进行生产的社会里维持劳动能力,而不必为日常生活发愁。生存和生活是有差别的——尽管他们现时的生活标准还是很低的,这是他们自己坦率地承认的。基础是中国站立的土地和呼吸的空气。进行教育、指导、鼓舞和领导的是毛主席。形象特别高大、比任何其他人更接近于东方升起的红太阳的是这样一个人,他缔造了新中国,他并决定这个国家的现在和未来。    中国有没有摆脱神和把一个人树立为神?    我们向我们的东道主详细询问了毛主义中用来取代旧的已经消失的神的个人崇拜或献身精神方面。“毛因为他对人民所做的贡献而得到人民的钦佩和爱戴,——没有个人崇拜。”但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导师的作用是存在的,思想的纯洁在其它地方的较为不利的情况下产生了一些不够圆满的情况。中国人信仰什么?“正如毛主席所规定的——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毛的两个最值得美国人了解的思想是:    “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    中国的“普通人”对我们的访问是抱着很大的好奇心的,特别是在西安和长沙,因为我们在那里是比较少见的人种。但是我们在各地都吸引着成群的友好和好奇的旁观者。儿童们往往鼓掌和挥手,我们用中国的方式予以回答。几群人在看到载着外国人的黑色红旗牌轿车时似乎条件反射地鼓起掌来,同时我们认为对我们的反应大部分是自发的。好笑的是,当我们经过北京的一条小路时,一位带着一队小学生的年青人突然带领他们唱起一首有名的学校歌曲:“阿尔巴尼亚”。我们认为,虽然我们可以明显地被认出是外国人,但是除去北京之外,在我们在各城市访问过的具体地方之外的人民群众,没有被告知关于我们或我们访问的特别情况。但是我们的东道主坚持说,有些其它城市的人从报纸上知道我们是美国的访问者的。    我可以再说一点,我们曾在北京的电视里出现过,我相信由于那个原因在街上人们认出了我们。    外国人是不常见的,因此,中国人觉得好奇是可以理解的。参加过竞选的人对此是一点也不会在意的。我在这里还要说,有意思的是,同我们一起去中国的记者曾报道中国人缺乏好奇心。我觉得也许是记者们缺乏研究;因为,我以前就知道中国人民,在中国国内外的中国人,我一向知道他们对每个人和每件事都是非常好奇的。每当我们中的任何人站在街上看橱窗或者甚至穿过马路的时候,在你察觉之前,你身边已聚集了有四十人或四十人以上的人群,他们一声不吭,只是瞪着眼睛看着,凝视着西方人。    我们听说,中国人是不流露感情的,然而在一些公园里,和几乎在每个地方(除了在拥挤的市中心街道上以外),我们却博得人们的掌声。在农村,在公社,在博物馆里,以及在每个地方都有迹象表明人们愿意同西方人互致亲善的表示。    中国人是怎样介绍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生产情况的呢?他们称它是“落后的”。他们说他们的国家是“发展中的”或“新兴的”。非常明确地说,中国人在精力方面是不落后的。没有漠不关心的现象,不容忍事情恶化的任何趋向。在工厂里、公社里和在街头,人们可以看到充满活力,生气和献身精神的景象    ——一种奋勇向前的斗争精神。但是毫无问题,这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回答中国人的问题时,我们提到在美国粮食过剩,这时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使他们相信。现在,中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已达到了稳定阶段,从事农业生产的大约占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生产的粮食足以养活中国人。然而,今天中国的农业是一种古代制度的完满的阶段——而不是我们所知道的那种现代农业部门。粪便在消毒以后仍然是基本的肥料。马、牛和水牛拖着犁耕地。种植是用手进行的。但是还有许多小型的多种用途的拖拉机,我认为这种拖拉机的使用将会变得更加普遍。中国人民认识到需要把他们的人口从农业生产转移到更大的工业生产方面去。他们由于缺乏研究,缺乏对农民的教育和没有物质条件来影响大约六亿四千万农民而受到阻碍。但是,他们正在抱着决心前进。    在上海郊区我们访问了嘉定县的马陆人民公社。中国人对这个公社作了如下的描述:    在这个公社里,我们访问了一个生产队——基层核算单位。除了种植稻子和其他粮食以外,这个生产队还饲养鸡、鸭、猪、羊和鱼。它有自己的小型修配厂和工具制造厂。简言之,它是一个平均水准以上的典型的自给自足的乡村社会。尚未实行在较大的单位进行专业化的生产。该生产队的居民每人每年交纳医疗费八十六美分。每个家庭有一小块自留地种植蔬菜以供家用。去年每个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三百六十一美元。盖一所四个房间的房子(没有自来水,厨房里烧煤),社员要花二百五十美元左右,我还可以补充说一点,如果一个社员很幸运的话,他可以花八百美元左右来盖房子,在这方面他可以得到伙伴们的帮助,也可以从当地的信用社借钱,以支付房屋的修建费。至于以后他是否能够随意支配这所房子,我们无法确定。有人告诉我们,社员可以这样作,但是从未有人告诉我们,他如何能够这样作。    我们还在杭州郊区访问了西湖人民公社十四个生产队中的一个。其中十个生产队专门生产茶叶,这个公社是比较富裕的,去年每家的收入为大约四百三十美元。    在西湖人民公社,象在手工业工厂和工艺品工厂里一样,我们发现,在集体计划经济的范围内和符合革命精神的情况下是允许多样化的。并不是做任何事情的方法都千篇一律。工业部门的工资标准是全国划一的,分为八级,但我们发现,有迹象表明在其它部门也有实行计件工资的。在文化革命期间废除了金钱刺激。但是,个别工人可以得到假期到疗养地休养,以奖励他们的模范成就。在西湖,用大热锅烘制茶叶的制茶工人是记工分的,工分数根据一个作业班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定。四人作业班的产品及其等级情况每天在一块大黑板上公布。    我们参观了几个手工业工厂。在这些工厂里,工资根据技术水平和产量而各不相同——从每月十三美元到每月四十多美元不等,大多数人的工资是每月二十四美元左右,这个数字是产业工人的平均工资额。中国在继续生产高质量的手工艺品,这些产品大量使用手工劳动,同时尽可能地使用现代化的工具和装配线。保持传统的技术和工艺品是受到鼓励的。在中国这种世世代代对工人的尊重是符合党的路线的。    作为对中国文明的文化方面感兴趣的一个人,让我补充几句话:从技术角度来看,作品是好的,做得巧妙而完善的。但是它是合乎常规的,它是现代化的吗?它谨慎地尊重传统的作品。它不是大胆、不是创新的,不是印象主义的,不是抽象的。人们觉得它最好不是这样的。    我们一行的一些人参观了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这是让我们参观的唯一现代化工厂。下面是中国人介绍的情况:    这个厂设在北京西南三十英里的蜿蜒的花岗岩山的山脚下,这是中国人实行的工业分散和地区自给自足的做法的一个重要例子。    这条总路线是作为一项基本的计划工作而在全国推行的。    对于一切资源的使用和关于各种生产的轻重缓急的安排都是由精心制订的五年计划加以规定并且由一年计划加以具体规定的。制订计划的程序是由国家到省、由省到县、由县到人民公社(城镇)这样层层布置下来。在每一级,下级计划委员会可能要同上级计划委员会进行讨论。指标是非常具体和详细的。有许多证据表明中国人在达到这些指标方面、特别是在扩展水利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方面一直是成功的。在这里我要插一句:在南方的广东省有许多人民公社能够每年收三次作物,他们告诉我们,大多数公社每年收获稻米或其他粮食作物两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