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03-29

第 1 版

1. 日本《朝日新闻》驻波兰记者报道:《苏联、东欧谋求接近欧洲共同体》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三月二十五日登载了它的特派记者津岛二十三日从华沙发回的电讯,标题是《苏联、东欧谋求接近欧洲共同体,重点在经济合作》,摘要如下:    波兰的某位有权威的官方人士接见记者(津岛)时说,经互会的各成员国正在考虑同欧洲共同体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两个组织之间为此而进行的谈判可以考虑通过(1)两国之间、(2)几个国家之间、(3)特定的外交机关这样三种形式进行。明确说,关于这个问题,经互会国家预计将在两三个月内作出最后的联合决定。所谓特定的“外交机关”,似乎是指由经互会成员国组成的一个联合委员会。这意味着以前一贯敌视欧洲共同体的苏联和东欧国家终于决定在经互会和欧洲共同体这两个机构之间敷设正式的经济合作的轨道,可以说是欧洲市场划时代的动向。    已经有一些具体的迹象表明这种气氛了。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二十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十五次工会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说,在提到欧洲共同体时说,“西方的欧洲共同体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作为东方来说,这是第一次表示出要把欧洲共同体看作一个谈判对象的姿态。    另一方面,东欧的异己分子罗马尼亚在其他经互会国家之前,已于二月以“不发达国家”的身份向欧洲共同体要求一般贸易的特惠待遇。据驻布鲁塞尔的欧洲共同体总部权威人士的谈话,这个要求有很大可能会通过。    在华沙的美国外交人士分析说,东方希望同欧洲共同体谈判的动机有这样两点:第一,在欧洲共同体由于英国及其他新参加国的参加,作为扩大了的形式的经济统一体巩固下来以前,造成东西方合作的局势,留着向东方开放的门户;第二,象罗马尼亚那样,如果经互会国家开始分散活动,就将招致经互会的削弱,因此要制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关于这个问题,经互会各国将在“今后两三个月内”作出决定,这个时期恰好是美国总统尼克松预定五月二十二日访苏的时候。关于这一点,在波兰的欧洲问题的最高机关国立外交问题研究所(直属国务委员会)的欧洲安全局长斯莱克向记者说,“东方提出全欧安全会议的最大重点是使东西欧洲双方之间的经济关系密切起来”,作了暗示性的发言。    东方的内心有这样的打算在起作用:(1)和政治、军事方面的关系当前处于胶着状态相比,经济合作还处于完全不可知的状态;(2)东方本身在经济方面正在被迫作出新的有决定性的解决办法。    在莫斯科举行的美苏首脑会谈中,全欧安全会议肯定是一个主要议题,但是东方既然有这样的打算,欧洲的安全保障和东西欧洲经济机构的接近问题将不可避免的要纠缠在一起。

2. 布托对美《新闻周刊》记者发表谈话

【美联社纽约三月二十六日电】据今天报道,巴基斯坦总统布托说:“我的确准备承认孟加拉国”,但条件是印度首先释放现在在印度人手中的九万三千名巴基斯坦战俘。    布托在对《新闻周刊》的记者谈话时说,他首先无条件地释放了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据报道,他说:“我想,这将是带来新时代的一个吉兆,但是我错了……”    “人们不能期望我继续一个接着一个地作单方面让步。如果印度(首先)释放我们的战俘,那么我就可以采取下一步骤。我的确准备承认孟加拉国,但是,必须给我东西以作为交换。”    《新闻周刊》报道布托在谈到关于与印度谈判的问题时说,在印度的巴基斯坦战俘“迟早得回来。他们对于印度来说,是一个累赘。国际大家庭将要求让他们回国”。    “至于克什米尔,人民必须有自决权……(在与印度会谈时)我们必须从一些较小的问题开始。首先,必须缓和紧张局势——这很象勃兰特实行东方政策时那样。我们可以恢复贸易、外交关系、民航来往、官员一级的访问、体育运动等等。我们不能一下子扫清历史留下的东西,而只能循序渐进。”    记者问他对战争罪行审讯问题怎样看,布托被援引说:“我不是为我们的将军们在东巴所做的事情辩护。我一再表示过反对他们的过分行动。但是,人们应当记住,维护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是一个至为重要的问题,如果(孟加拉国总理穆吉布·拉赫曼)想审判某些发狂的人,我们准备同意。但是,不能进行一个纽伦堡式审讯。真主不允许那样做。那只会加剧紧张局势。”    关于同印度的战争,布托对采访他的记者说:“印度想肢解现在剩下的巴基斯坦吗?客观地讲,我说是的。”    布托说:“‘现在中国是使莫斯科耿耿于怀的国家。不管怎样,它过去是使美国耿耿于怀的国家。我们(对莫斯科提出的亚洲安全条约)不感兴趣,最近我在莫斯科也这样对苏联领导人说了。我说,我国太小了,不会伤害俄国,也不能帮助中国……”

3. 法新社自华盛顿报道:美苏可能在尼克松访苏期间作几笔交易

【法新社华盛顿三月二十五日电】消息灵通人士今天在这里说,在五月底尼克松总统访问莫斯科期间或访问以前,美苏可能签订一些协议。    尼克松总统昨天在白宫举行的临时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和国务卿罗杰斯同苏联大使多勃雷宁继续会谈(为莫斯科会谈奠定基础)一事使得人们产生了普遍的乐观气氛。    除了可能就限制战略武器会谈达成一项协议外,观察家们指出,正在谈判或可能讨论下列一些问题:    一、解决“租借法案”债务问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援助俄国所产生的问题。    二、把两国间的文化、艺术和科学交流协定延长两年。    三、防止苏美船只之间在公海发生事件。    四、允许两国的商船开进对方的港口。    将于下周在赫尔辛基恢复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谈判在两个问题上没有获得解决:    一、两国对在它们的防御武库中将允许储存的反弹道导弹的数量还没有达成协议。    二、苏联人还没有同意美国的立场,即,战略潜艇应包括在关于限制进攻性武器的第一项协议中。    至于其它问题,“租借法案”债务和商船协议问题不只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为美苏之间扩大贸易开辟道路。    延长文化协定一事由于好斗的保卫犹太人同盟的活动而受到威胁,该同盟的成员组织了反对苏联艺术家的行动,以抗议苏联对待犹太人的行径。    但是,乐观的气氛仍然是主要的。观察家们说,总统在昨天对报界的谈话中把他在北京进行的探索性接触同他在莫斯科的会谈中将讨论具体问题这一事实作了明显的区别。

4. 美苏参加核谈判的代表抵赫尔辛基

【合众国际社赫尔辛基三月二十五日电】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史密斯今天说,他希望在三月二十八日开始的第七轮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期间就限制防御性和某些进攻性核武器达成协议。    美国人士说,史密斯和苏联首席谈判代表谢苗诺夫将不计时间地努力在尼克松总统五月访莫斯科时拟出一项条约。    美国人士说,两国代表团已在原则上就反弹道导弹条约达成协议,但是它们还要在临时进攻性协议问题上寻求折衷办法。    两国代表团将在二十八日举行第一次工作会议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在这里开始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以来的第一百一十四次全体会议。    【塔斯社赫尔辛基三月二十六日电】苏联代表团今天抵达赫尔辛基参加苏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代表团成员有: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弗·谢·谢苗诺夫(代表团团长)、K·A    ·特鲁索夫、Π·C·普列沙科夫、A·H·舒金、O·A·格里涅夫斯基。

5. 《纽约时报》刊登汉森·鲍德温的文章:《印度洋的竞争(二)》

【本刊讯】《纽约时报》三月二十一日发表了汉森·鲍德温发自康涅狄格州罗克斯巴里的一篇文章,题为《印度洋的竞争(二)》,《立桩为界划定它们拥有的地区的范围》,摘要如下:    在越南冲突逐渐缩小、印巴战争爆发之前很久,印度洋的历史就打开了新的一章。    以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为前导的美国第七舰队的海军特混舰队驶入孟加拉湾这一行动直接同孟加拉国诞生有关。这一行动表明华盛顿对苏伊士以东和新加坡以西发生的事情感兴趣。    最近发生的事情是,局势发展的速度加快了。    争论谁首先做了什么事情是无益的。二十多年来,美国在中东一直有一支由三艘以波斯湾为基地的军舰组成的海军部队。早在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五八年,俄国人就把海洋学研究船派到印度洋去。在一九六六年和一九六七年,苏联第一次派出海军战斗舰只访问这个地区。自从一九六八年以来,苏联几乎一直有海军呆在这个地区。尽管离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本刊注)很远,而且从北极海、波罗的海和黑海的苏联海军基地驶来的舰只还要绕过好望角,但是俄国人现在在印度洋用轮流办法一般保持十艘战斗舰只和辅助舰只——由电子拖网船、潜艇(常规的和核的)、供应船、补给船和油船、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扫雷舰和一两艘两栖舰只组成的小特混舰队。    莫斯科认识到炫耀武力的意义。苏联的舰队已经对非洲和亚洲的大约五十处港口进行了访问。更重要的是,自从一九六六年以来,苏联在印度洋航行的船日(一艘船航行一天)已经增加了两倍。    俄国人已经同许多国家达成了协议,这些协议规定可以进出港口和使用港口设备,或者规定飞机有着陆或者飞越的权利,或者规定有建立电讯站的权利和其他权利。这些港口包括:埃及的红海港口;在红海边上的也门的荷台达;亚丁;在亚丁湾的索科特拉岛;索马里的伯贝拉和摩加迪沙;在伊拉克波斯湾顶端的一个港口;毛里求斯;印度在孟加拉湾的维沙卡帕特南;可以以某种方式进入印度次大陆的其他一些港口,其中包括巴基斯坦的格瓦达尔;可能还有锡兰的亭可马里和科伦坡,尼科巴群岛,以及安达曼群岛的布莱尔港。苏联在印度洋沿岸地区加强力量的做法远比他们在那里保持小规模的海军部队重要。

第 2 版

1. 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文章:《苏联人再度告诫其集团:克里姆林宫仍保持控制权》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三月二十二日刊登保罗·沃尔为该报撰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苏联人再度告诫其集团:克里姆林宫仍保持控制权》,摘要如下:    克里姆林宫再一次告诫“社会主义大家庭”即经互会和华沙条约各国:苏联打算继续充当该集团的基石。蔑视或不承认莫斯科的权威,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没有具体讲这些后果是什么。这一告诫是一家重要月刊《国际生活》三月号的一篇文章提出来的,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社会主义国家为欧洲安全而斗争》,作者是S·萨纳科耶夫博士。    一开始就谈的是“毛泽东集团”的异端,指责他们“消灭了过去的革命成果”。但是,这篇文章讲了进一步的话。    作者写道,“不可能不考虑到国际舞台上的(苏联的)权威”,表明他是担心共产党统治的国家企图“把它们在国际舞台上的政策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空谈一切社会主义国家权利平等,可是却说“如果想把同一个尺度运用于所有(华沙条约和经互会)国家的话,那就把事情简单化了”。    “每一个兄弟国家政策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政治上配合的程度,终究取决于社会主义一体化的水平”。这就明白暗示,作者指的是罗马尼亚。    《国际生活》文章的动机似乎是出于莫斯科的关心:要使华沙条约和经互会各国在长期以来所追求的欧洲安全会议有可能举行的时候步调一致。    欧洲的政局正在变动之中。波恩同莫斯科和华沙签订的条约的批准,还没有把握。华沙条约国家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共同市场同经互会之间的关系,是尚有争议的。    普遍承认欧洲现状    ——这是莫斯科的主要目标——仍象以往一样遥远。在莫斯科看来,仍然存在着中国的威胁。    今后的几个月对苏联有重大利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克里姆林宫一心想要把羊关在羊栏里,这是可以理解的。

2. 英报文章:《俄国向中国表示愿意签订条约》

【本刊讯】英《约克郡邮报》三月二十三日刊登该报外事记者克里斯托弗·福伯斯·亚当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俄国向中国表示愿签订条约》。摘要如下:    据从可靠的外交人士那里获悉,俄国最近向共产党中国表示愿签订一项互不侵犯条约,但是迄今为止北京对签订这样一项条约没有表示有什么兴趣。但是俄国谈判边界问题的首席代表伊利切夫可能再一次向中国当局提出这一建议。他为了举行进一步的会谈已返回北京。    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这些迹象被勃列日涅夫二十日所作的外交政策讲话的语调所加强了——表明,克里姆林宫希望同北京改善关系,以便破坏最近在尼克松访华之后为了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和解所采取的行动。    俄国对这次访问是非常猜疑的。    人们还认为,勃列日涅夫向中国挥动橄榄枝的目的是表示一个愿望,以便再次使东欧共产党国家感到放心。这些国家对由于中苏争端而使他们受到的束缚变得不耐烦了。

3. 《一个苏联人对最高级「共处」和看法》

【美新处华盛顿三月二十三日电】(国际新闻处专栏作家:巴里·布朗)题:一个苏联人对最高级“共处”的看法    叶夫根尼·乔苏多夫斯基是一位苏联公民,他也是联合国秘书处的一位工作人员。他在这一期的有声望的美国《外交》季刊中发表了一篇文章,目的是为了证明苏联保证奉行所称的“和平共处”政策的诚意。虽然他自称是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写的,但是,可以认为这当然是克里姆林宫完全批准的。    因此,这篇文章的发表所以是令人感兴趣的,主要不是因为乔苏多夫斯基说的话可以完全按照它的表面价值看待,而是因为它表现出了他的领导在尼克松总统五月二十二日访问莫斯科的前夕显然希望表示出来的和解态度。如果乔苏多夫斯基提出的一些主张得到勃列日涅夫的响应(他自己谈到对美国即将进行的访问的看法时也发出了“和平共处”的调子),那将会大大增加这次最高级会议取得成功的机会。    然而,首先,有必要对共产党的这个理论持通常的保留态度。    作为共产党的信条和极权主义的一种产物,“和平共处”的主张算不上一种真正的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哲学。    乔苏多夫斯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国家关系”的意见就表明了这一点。他写道,这种关系“是受到社会主义制度所特有的、包括在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原则当中的社会规律、政策和标准支配的……。”看来言外之意是,苏联将继续坚持勃列日涅夫主义,制订这个主义是为了证明一九六八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是正当的    ——而且这个主义看来同任何关于放弃使用武力和实行真正共处的有意义的理论似乎是不一致的。    然而,尽管有这些必要的保留意见,但是乔苏多夫斯基提出的许多意见不可否认是富于希望的。他写到在许多方面进行合作的必要性的话是真正有见识的。特别给人深刻印象的是,乔苏多夫斯基说:“必须设法愈来愈多地促进有关的人员来往,因为归根到底,人的接触是共处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勃列日涅夫的思想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话,那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即使在这样非正式地表示看法的情况下,单是认识到建立一个比较开放的世界的必要性这一个事实就可能是一个好兆头。    【本刊讯】美《纽约每日新闻》三月二十一日刊登一则报道,摘要如下:    联合国秘书处的俄国工作人员叶夫根尼·乔苏多夫斯基在四月份一期的《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长文,谈到爱好和平的共处。在那之后只有几天,勃列日涅夫就用满怀希望的言词发表了讲话。    这里认为,《外交》季刊的文章是在对外政策方面的一个重要标记;它预言东西方之间在意识形态和经济方面继续有斗争,社会主义最后取得胜利——但是不经过战争。可以容易地看出这篇文章是勃列日涅夫讲话的前言或补充。

4. 格列奇科抵南斯拉夫访问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三月二十七日电】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今天抵达这里进行预计约为一周的正式访问。人们认为他很可能同铁托总统会晤。    南通社说,这次访问是对南斯拉夫国防部长尼古拉·留比契奇一九七○年五月访问苏联的回访。    这家通讯社说,格列奇科元帅将参观一些军事单位和访问一些城市。    接近南斯拉夫政府的人士断然否认了西方报界的这种猜测:鉴于地中海局势紧张,格列奇科元帅将谋求使用亚德里亚海的一个海军基地或其它设施。这些人士说,南斯拉夫强烈反对“在别国国土上建立任何军事基地”。    在格列奇科进行这次访问之前,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曾在去年九月访问了这里。勃列日涅夫访问后,两国商定在今后几年内增加贸易来往。一些外交人士认为,格列奇科可能想把这一活动扩大到由苏联提供军用物资方面。    外交官们说,格列奇科为了支持他的建议,可能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希腊和土耳其加强兵力以及将要召开欧洲安全会议的问题。    他们又说,然而,南斯拉夫报界最近开展了一场强有力的宣传,反对任何想要成立象已被取消的共产国际那样的、旨在组织一个以苏联为核心的共产主义集团的新组织的主张。    同时,这里对铁托总统是否会在以后几个月里访问苏联一事有进一步的猜测,说铁托总统的访问大概是在尼克松总统五月访问莫斯科之后进行。    【美联社贝尔格莱德三月二十七日电】格列奇科率领的军事代表团中包括M·M·科兹洛夫上将、A·p·西兰季耶夫上将、V·S·西索耶夫海军上将和其他一些人。

5. 参加苏南经济合作委员会会议的南代表团抵苏

【塔斯社莫斯科三月二十五日电】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联邦执行委员会委员、苏南政府经济合作委员会南斯拉夫方面的主席米·克尔斯蒂尼奇为首的南斯拉夫代表团,今天抵达莫斯科参加苏南政府经济合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前往谢列梅捷沃机场欢迎代表团的有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苏南政府经济合作委员会苏联方面的主席弗·尼·诺维科夫等官员。

6. 南《星期三信使报》文章:《可能出现新的情报局》

说中美会谈后,苏竭力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许多迹象表明,华沙条约范围内正走向一种组织上思想上的集中化    【本刊讯】南《星期三信使报》三月二十二日以《可能出现新的情报局》为题,刊登了米霍维洛维奇写的一篇评论,摘要如下:    美中之间形成的新的关系具有巨大深远的国际反响:一方面,世界认为这种新的关系是全球范围内的和缓,另一方面,华沙条约国则认为,这是企图直接分裂进步力量和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威胁。这一切的结果是,在苏联及其盟国报刊登载的某些文章和讲话中强调除必须达到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同一化的同时,还强调也必须达到政治上的有组织的巨大同一化。    近些天来,在世界报刊中出现了一个观点,认为华沙条约国将得到一种上层建筑,就是说将要把共产党成员国搞成一个新的机构,一个有所限制的新的情报局。最近有足够的迹象表明,莫斯科正努力加强团结,力求建立党和意识形态上的某种同一化。    比如,萨纳科耶夫三月初在《国际生活》杂志上写了一篇关于华沙条约成员国经常协调对外政策给各成员国带来的好处的文章,但文章特别强调苏联的特殊作用。    从逻辑上说来,“核心”是有领导作用,这就是情报局从一九四七年到解散这段时期内所起的那种作用。这不是在平等原则上的国际主义:某人一开始“领导”,他就被排除在外了,因为其他人“被领导”。    如果以此作为基础,是否所有的华沙条约成员国都接受关于“核心”的思想或类似情报局的可能的新机构呢?这还是个问题。罗马尼亚的观点是众所周知的。齐奥塞斯库一九七一年五月七日为纪念党五十周年时发表的讲话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指出,不论任何国家,党必须根据自己特有的条件和需要来制定自己的路线。    看来,阵营外面的国家的共产党不愿意服从屈服于“中心”的纪律。尤其是意大利和法国这些欧洲大党所持的保留态度是人人皆知的。    中美接近无疑是有成果的。    尼克松访问北京之后,可以发现,在莫斯科的评论中有两点是同等强调的。第一点是指两个大国煽动反苏,尤其是指美国鼓励中国的好斗性。另一强调点就是指破坏国际共运。    这种喧嚷和动员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内造成了某种、也许是形式上声明式的反响。    罗马尼亚日报《火花报》三月一日就与此有很大矛盾。它对尼克松访问北京的评价已在标题中概括出来了:《(访问)是有利于两国关系正常化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    可能正是从罗马尼亚对中国做的事情表示欢迎和阵营内其他国家坚决否定这两种态度的对比之下,可以找到对加强团结的警告和动员的起因。    罗马尼亚希望利用欧洲共同体向共同体以外的国家提供贸易优惠的可能性。据悉,三月六日在齐奥塞斯库接见苏联大使时,莫斯科就此已向布加勒斯特递交了一份外交文件。当然,罗马尼亚没有采取华沙条约国在布拉格召开的最近一次“最高级会议”上所提出的原则。这些原则规定,可以同共同市场建立关系,但只能通过经互会,而不能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各行其事。    在这一点上,谈论中国的任何影响和破坏团结,都是荒谬的,尽管在比利亚科夫的文章有这种说法。可能喧嚷的重点放在罗马尼亚和中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合作上,也可能放在阵营的其他国家的不满情绪上,这些国家感觉到,在同中国的经济关系完全破坏的情况中失去了东西,但这不是他们的过错。当然,当其他国家也学罗马尼亚对欧洲共同市场的态度时,这是不能欢迎的。因此,比利亚科夫在《真理报》上发表的文章《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团结》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这就是说,说有迹象在华沙条约范围内正走向一种组织—思想上的集中化,是有许多理由的。

第 3 版

1. 美国通讯社报道:布托向印《政治家报》编辑发表谈话

【美联社新德里三月二十七日电】今天这里发表了巴基斯坦总统布托对记者的谈话,他在这篇谈话中呼吁恢复印巴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且表示,他愿意接受英·甘地总理关于举行低于最高级的会谈的建议。    布托在拉瓦尔品第接见新德里的《政治家报》常驻(拉瓦尔品第的)主编库尔迪普·纳亚尔时说:“我希望立即恢复外交关系。”    布托说,他已经向莫斯科表示,他愿意与新德里开始举行官员级的会谈,最好是举行巴基斯坦总统和印度总理的私人使节之间的会谈。    据报道,布托(他在早些时候主张与甘地夫人举行一次直接的最高级会谈)对纳亚尔说:“我不想争论程序问题。对这个问题,甘地夫人己改变了主意或者是又有了新的想法。”    印度政府在上月通过联合国和瑞士政府交给布托的一封信中说,它预备“在任何时候、任何级别和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同巴基斯坦举行直接的和谈。    但是,甘地夫人上周末从达卡回来的时候表示,她认为同巴基斯坦举行第一轮会谈以低于最高级为好,从而使两国领导人会谈时有谈判的余地。    布托最近的讲话可能为早日恢复外交关系铺平道路。    布托还透露,他将采取行动承认孟加拉国。    据援引布托的话说:“我们将在这方面采取行动,但是,在我会见他(穆吉布·拉赫曼总理)之前,我不能做什么。”    他说:“我们可以使停火线成为和平线,让克什米尔人民在两国之间自由来往吧。一件事可以导致另一件事。为什么非得要我或甘地夫人在今天解决一切问题呢。我们应当使事情朝正确的方向运动起来。”    他说:“其他可能从这里开始。我们不能一下子就把甲板扫干净。在次大陆不可能进行一次大清扫。”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三月二十七日电】据今天这里消息说,巴基斯坦总统布托准备让他的私人特使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举行会谈,并且认为次大陆局势应该在今后三个月到六个月之内设法解决以防止继续发生问题。    据报道,布托在接见加尔各答英文报纸《政治家报》记者时说,他愿意在无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会谈,虽然他更赞成的还是同甘地夫人会谈。    《政治家报》报道,巴基斯坦总统说,在他最近访问莫斯科时,苏联领导人向他建议举行双方官员会谈,而他认为,这个建议是来自新德里。    印度提出,同巴基斯坦举行关于释放在十四天的印巴战争中被俘的约九万三千名战俘之类的关键问题的会谈的条件是要有新成立的孟加拉国参加。    《政治家报》报道,布托说,他受到巴基斯坦人民要求实现释放战俘的重大压力,而他能够用来办出一个结果的时间是有限的。    《政治家报》的报道中说,布托还说,战俘问题“使我痛苦极了”。    他说:“那些想要从巴基斯坦身上割一磅肉的人没有给甘地夫人出正确的主意。这种态度是错误的。你们必须明白,如果我走了,巴基斯坦的事情将由军方来安排,或者是公开的,或者通过一个傀儡政府。这对印度不会有利。”    关于有争议的克什米尔邦问题,布托说,他将继续为该邦被印度占领部分的人民要求自决。    根据原先联合国关于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建议,印度应在克什米尔举行一次公民投票。印度拒绝采取这一步骤。那一地区的居民绝大多数是穆斯林,他们多数同情巴基斯坦。

2. 布托命令一千多名文职官员提前退职

【本刊讯】巴联社三月十二日报道:布托总统已下令一千三百余名官员提前退职,此令立即生效。    这是政治事务部长贾托伊今晚在巴基斯坦电台和卡拉奇电视台的一则广播中宣布的。他说,让这些官员退职是又一次履行布托总统向人民作出的保证。他说,至于下属文职官员,已命令四个省的省长在必要情况下采取行动,他们将在本月十八日公布这种官员的名单。    他说,多年来在文官的各项制度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错误和缺点。“过去曾提出过不彻底的主张,然而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老朽无用的人和许多贪污的官员,他们不按照自己的收入过日子,利用自己的职务剥削、压迫和虐待人民。”    【法新社卡拉奇三月十二日电】遭到清洗的外交官有:驻罗马尼亚大使R·R·努尔、驻荷兰大使R·S·查塔里、驻旧金山总领事E·H·恩维尔、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A·H·汗和驻吉达的公使赛义德·阿克塔尔。    【路透社卡拉奇三月十三日电】被解职的还有巴基斯坦农业发展银行行长卡尔尼和文官学院院长卡西姆·里兹维。    【合众国际社卡拉奇三月十三日电】电台广播了(退职)文官的名字,他们包括巴基斯坦高级民政部门的十三名官吏和五名外事部门的官员。至少有三十三名负责所得税的官员和六名高级警官被点到了名。

3. 布托指责印度「孟加拉国」合谋决定审讯巴战俘

【美联社拉瓦尔品第三月二十五日电】布托总统今天说,现在他没有可能去新德里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举行和谈。    他指责印度没有履行它保护被扣留在那里的九万四千名巴基斯坦战俘的义务。    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孟加拉国以战争罪行名义对巴基斯坦武装部队成员加以审讯的计划是对次大陆获得和平解决的威胁,但是,布托同时表示愿意同印度会谈。    【路透社拉瓦尔品第三月二十五日电】巴基斯坦总统布托今晚说,如果孟加拉国以战争罪行名义对巴基斯坦被俘人员加以审讯,那将意味着两国关系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本刊讯】拉瓦尔品第三月二十五日消息:布托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巴基斯坦不能接受印度关于战俘是在印度和达卡的共同拘留之下的这一立场。”他说,巴基斯坦下述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巴基斯坦的战俘是完全由印度负责的,因为,由于印度的入侵,达卡落入了印度军队之手,而不是落入解放军之手。    布托说:“我决不允许在达卡土地上对巴基斯坦战俘进行任何审讯。”    【路透社新德里三月二十六日电】孟加拉国驻印度大使阿·马利克博士今天说,不论巴基斯坦作出什么反应,他的国家都将继续对犯有违反人道罪行的巴基斯坦俘虏进行审讯。    他是在评论巴基斯坦总统布托在拉瓦尔品第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时说这番话的。    这位大使说:“事实仍然是,东部的巴基斯坦部队已向印度和孟加拉国军队联合司令部投降,因此这批战俘既属于印度也同样属于我们。”

4. 法《快报》刊登约旦前首相和外交大臣三封信,并说信件证明约以有秘密协议和接触

【路透社巴黎三月二十六日电】法国的新闻杂志《快报》今天刊载了三封信。据它说,这三封信证明了在约旦政府和以色列之间有秘密的协议和接触。    这家杂志说,这些信是在阿拉伯—以色列的六天战争以后的四个月,在一九六七年十月写给约旦驻华盛顿、罗马和伦敦的大使的。有两封信是当时的约旦首相塔尔霍尼写的,有一封是外交大臣舒·穆夫塔迪写的。    塔尔霍尼在写给驻华盛顿大使的信中指示这位使节要求美国说服以色列,“放弃它想要建立(约旦河)左岸的巴勒斯坦议员和知名人士将参加的一个巴勒斯坦国的政策”。    《快报》说,当时告诉美国:“如果以色列坚持它的计划的话,那么我们不得不取消我们同以色列之间的秘密的和非秘密的协议,而同阿拉伯国家和东方集团国家进行合作,以保证我们的权利”。    《快报》说,第二封信是塔尔霍尼写给约旦驻罗马大使的,指示他制止意大利报纸“刊载关于约旦国王同以色列当局的代表举行秘密会谈的任何消息”。    这封信要这位大使告诉以色列驻罗马大使说:“一旦约旦成立新政府,对外政策绝不会受到影响,同以色列的秘密协定将仍然有效,继现政府之后的任何政府都同现政府一样地受这项协定的约束。”    这家杂志发表的第三封信是穆夫塔迪写给约旦驻伦敦大使的。这封信要这位使节“就约旦政府同意同以色列当局举行直接谈判一事马上同英国外交大臣进行接触”。    《快报》没有说明它是如何得到这三封信的,这些信中没有谈到所谓的秘密协定的细节。

5. 尼迈里要求召开阿拉伯国家最高级会议讨论侯赛因计划

【路透社喀土穆三月二十五日电】尼迈里总统要求召开阿拉伯最高级会议,讨论侯赛因国王关于成立一个联邦式王国的计划。    尼迈里总统在对苏丹武装部队报纸记者发表的谈话(这篇谈话已于今天刊登)中说,国王的计划包含着结束同以色列的战争的可能性,因此召开一次阿拉伯最高级会议比以往更加重要。    总统说,阿拉伯国家需要有机会以统一的方式研究这个计划,由于巴勒斯坦人自己——分散在西岸、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    ——无法接受或拒绝这个建议,因此开会特别必要。    他又说,侯赛因国王在尽最大的努力以和平的名义取得政治解决,虽然总统怀疑这个建议立即付诸执行的可能性。    他又说,这个计划象其他政治和军事计划一样,拟出了纲要和细则,“却无视以色列作为使人痛苦的现实的存在”。    他说,谁都没有对侯赛因国王建议进行适当估价的喘息时间。    总统又说,除非召开一次阿拉伯最高级会议,否则国际环境会迫使执行一个令人不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中东社喀土穆三月二十五日电】尼迈里总统今天说,鉴于侯赛因国王的计划,阿拉伯领导人应当拟出一个统一的策略来改变以色列强加的既成事实。    与此同时,他在对《武装部队》杂志记者发表的谈话中又说,所有阿拉伯国家应当采取紧急的积极措施以帮助巴勒斯坦游击队。    【美联社贝鲁特三月二十六日电】利比亚今天反对苏丹总统尼迈里提出的所有十八个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元首举行最高级会议来讨论侯赛因计划的新要求。    利比亚政府控制的报纸《报道报》今天说,举行阿拉伯最高级会议将是浪费时间,因为“阿拉伯之间存在着分歧,因而不可能采取决定性的对抗行动来挫败侯赛因的计划”。    它说,唯一有效的行动是“阿拉伯进步国家提供紧急援助来帮助巴勒斯坦游击队组织,帮助他们实现计划和加强他们反对以色列的战争”。

6. 侯赛因离安曼前往美国活动

【路透社安曼三月二十六日电】侯赛因国王今天离开安曼去华盛顿,向美国官员解释他的建立联邦王国的计划。    这次访问是他旅行六周的一部分,这位国王还将进行身体检查,可能在伦敦检查。    美国和另外三个大国——俄国、英国和法国还没有说明对侯赛因建议的态度。安曼观察家说,苏联的沉默以及美国官员们发表的他们正在仔细地研究这个计划的谈话表明,这两个超级大国原则上没有拒绝他的建议。    约旦议会的两院昨天一致通过了侯赛因的计划,议会中的一半的议员来自西岸。

7. 约旦《事件》周刊报道:苏联通知约 旦它赞同侯赛因计划

【法新社安曼三月二十六日电】约旦的一家报纸今天引用一位“苏联外交人士”的话说,克里姆林宫官方支持侯赛因国王三月十五日宣布的巴勒斯坦计划。    安曼《事件》周刊说,这位国王在宣布这个计划之前把一个有关“通过建立两个自治省:约旦和巴勒斯坦而使约旦河的两边统一起来的新方案”的备忘录交给了苏联使馆。    据报道,苏联政府在答复这个备忘录时通知约旦,它赞同这位国王的计划。另外,据报道苏联驻安曼代办通知约旦政府,苏联驻开罗和大马士革的大使已经向萨达特总统和阿萨德总统转达了莫斯科的赞同,井敦促他们对这位国王的计划予以“最仔细的考虑”。

第 4 版

1. 《在中国生活“显然变好了”》

【本刊讯】美《纽约时报》一月二十六日刊登谢伟思自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写的《还乡纪游之三》,题为《在中国生活“显然变好了”》,全文如下:    是否给我们看的是一系列弄虚作假的东西?中国人肯定想给人以好印象,我们也会这么做的。但是在四川省和别处,我们看了外国人从前从来没有去过的许多地方(很容易分辨出在什么地方你是一个新奇的人物)。我们并没有被蒙住眼睛。你无须走进一个公社进行察看,就能看到许多新房子(公社社员盖的,并为他们所有),一路上驱车经过时就可以看到。而在从前,农村的新房子是很少见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显然好过多了。不再有饥荒和赤贫的景象。但是,用美国的标准来衡量,生活仍然是简单的、俭朴的和节省的。    中国以外的国家都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甚至墨索里尼也曾做到了火车正点运行。对于中国的生活的气氛和质量能说些什么呢?作回答,就需要对中国目前的社会作长时间的和直接的了解,例如,有机会在一个公社里生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我呢,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你可以了解人们现在普遍表示出来的态度,你要愿意,可以把它叫做一种精神、情绪或者心情。    或许最能说明这种情况的一个词是平等。当然,它的例子就是人人都是“同志”。    其他一些例子:在公路旁的一个饮食摊子处停下车吃点茶点,你邀请你的司机一起来吃一点。他来了,一点都不忸怩地参加谈话,悄悄地走开去买了一些柿子来(新上市,城里还没有卖),同大家分享。    我的翻译(有相当资格的一位干部)在明陵同一个看守公园的人进行了谈话,谈论前不久挖掘出来的墓穴的秘密入口是如何发现的。这个看守曾参加了挖掘。他谈得很知情,很生动。但是最使我感兴趣的是他们谈话时的那种直率的、不分地位的方式。    我们看见田里有一群人在收割,就停下车走过去了。他们在操作一部新的脚踏打谷机。他们回答我们提出的有关这部机器和收成的问题。反过来,他们问我们从哪里来。但是没有一个人感到畏惧而停止打谷。    在广州,我们到一个大公园的饭馆里去。我们没去专门为外国客人设的装饰精致的地方,而在大厅里同“人民”在一起。招待我们的女服务员(她大概很少招待过外国人)懂行地介绍这家饭馆的拿手菜,给我们出主意,回答有关当地事情的问题,并周到地招待我们和她负责的其他几张餐桌(这家饭馆挤得满满的)。她问道,我们是否愿意参观一下这家饭馆,她这么做时神态自如,对这家(国营)企业抱有明显的自豪感。(五个人一顿午饭花了美金二元二角)    是什么东西产生了这种新精神?显然有许多因素。    中国已经从一个大多数人是文盲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大多数人识字的国家。    约半数以上的人是共产党人接管政权以后的二十二年中出生的。所有的儿童现在都上学,大部分上到初中。    一旦有了阅读能力,接受政治教育的过程就可以继续下去。照管我们房间的服务员阅读《人民日报》,他们参加定期的小组会,学习毛的思想。最重要的是,随着人人都有了阅读能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和受过教育的人之间的,农民和老的文人之间的历史上的鸿沟缩小了,人们的自信心增强了。    另一个根本的变化是妇女的地位。各行各业都向她们开放……享有同样的工资,还有诸如产假、婴儿看护和托儿所这样一些福利。一家生产卡车(现在连重庆也生产卡车了)零件的“街道工厂”的工作人员全是妇女。    妇女在社会中处于从属的、受损害的地位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在埃塞俄比亚的海尔·塞拉西皇帝抵达北京之前不久,我离开了旅馆,逛了一圈商店。当我想回来时,为时已晚。街道委员会动员起来的一批妇女负责着车队通过路线四周地段的交通控制,她们别着值勤证章。这些身体结实的家庭主妇封锁了每一条大街,她们是友好的,高兴的,甚至是有同情感的:但是马路封锁住了,我走不过去。    另一个区别是人民解放军。它成了平民的楷模和政治上可靠的榜样。毛亲自号召全国“学习人民解放军”。解放军的座右铭“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了全国的口号,已为一切国营企业所接受,直到北京街头卖冰棍的小老太婆(戴着干净的白帽子,穿着干净的白围腰,推一辆整洁的白色手推车和一只装废纸的网袋)。

2. 蒋帮报纸文章:《谁是佐藤的接班人----福田与田中的角逐》

【本刊讯】蒋党《香港时报》三月二十四日刊登该报驻东京特派员芳亭的文章,题为《谁是佐藤的接班人——福田与田中的角逐》,摘要如下:    最近一个多月来佐藤在国会的连续“失态”,表现了“末期”的象征,“五选”的可能性更小。    现在,五月中冲绳归还日本后,佐藤于六月引退,已成为一般的看法。    问题是佐藤引退后谁来接他?    现在预定出来角逐的,还是过去一再为人们提及的福田,田中,三木,大平和中曾根五将。由于这五位大将没有一个能够凌驾他人之上,所以被报界称为“五弱”(对佐藤的“一强”而言)。因此,预料这一届的总裁选举将是一个混战的局面。    不过,由于一般人的了解,佐藤和自民党的后台——财界都瞩目于福田,所以福田一直在“五弱”中总是被认为“优胜的候补者”。福田也很希望能由佐藤的提名,自然的“禅让”给他,以免自民党因总裁选举而进入“战国时代”。    可是,最近党内外情势的发展,给一般人的印象是,福田所希望的“禅让”的可能性似越来越小,因而他前此保持着的优势,也就越来越降低。相反的,田中逐渐露了头角,所谓“角福战争”(田中名角荣,角即称他)已成为最近日本报刊最热门的报道。现在,虽然还不能说田中的声势己超越了福田,但至少他已“奋斗”到与福田“并驾齐驱”的地步。“田中行情看涨”,可以说是最近这些日子来一般人的感触。熟悉自民党内情的外交界权威人士,也认为最近是有这个现象。    随着“角福战争”的表面化,其他竞选者的影子也就相对的显得淡薄下去。三木很久未见活动,几乎连声息都没有了。大平同样也没有什么积极的表现。至于中曾根,虽然在前几天正式由该派推出竞选,但他的目标不在下届而在再下一届。他的出马,不过为再下一次取得一个“总裁候选人”的资格而已。    自民党的总裁竞选运动,将以“角福战争”为中心而展开“合纵连横”的活动了。最近这个现象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受内外情势变化的影响。    第一是二月以来佐藤首相在国会一连串的挫折,表示了他失去统率的能力,从而削弱了他对继承人的发言权。从一连串的事件中,人们看到自民党完全被少数的反对党牵着鼻子走,而自民党的反主流或非主流派都袖手旁观,认为佐藤已丧失其统率自民党的能力,而呈现“政权末期”的征兆。    因此,原来认为可能由佐藤提名,不必选举即行禅让的条件,现在已经不大有了。这是对福田不利而对田中有利的背景之一。    其次是国际情势变化的影响。    最近由于尼克松的访问北平,英国与中共间恢复大使级的交换,使日本国内又一阵“赶不上巴士(即公共汽车)”的叫声,而攻击的目标集中于主持外交的外务省。福田身为外相不能不坚持政府既定政策和立场,佐藤失言,他还得出来纠正,当然更成攻击的目标。相反的,田中通产相却大做人情,宣布吉田书简的失效,表示对中共问题的“前进”,并拟在四月赴智利参加联合国贸易开发会议时与中共代表接触,很容易使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田中出来或许可能打开中共的关系。这是他比较福田外相自由而占便宜的地方。    现在,自民党的主流派以及财界最高领袖,大多主张在“日中(共)接近”之前,应先改善日苏的关系。即把日苏关系摆在“日中(共)关系”的前面。但一般仍认为下届首相不管是谁,都非处理这个“日中(共)关系正常化”的难题不可。在这一点上,人们在看到最近的情势发展后,认为福田居于外相地位颇为吃亏。福田另一个吃亏的地方是,他的参谋长保利茂身居党干事长的地位,不便于为福田一派做拉票工作。但田中却又可以自由活动。最近报载田中、大平和中曾根三派的干部曾集会交换关于政府的意见,很引起各方的注意。    田中与大平在池田时代即搭了线,中曾根过去支持三木,现将支持田中,可能性甚大。假如这三派果能合作起来,而支持田中的话,则田中的希望更大。    当然,现在对总裁选举下判断,还嫌过早。福田派依然存着“禅让”的希望,财界交流派也未必已放弃对福田的支持,佐藤声望虽较低落,但党内仍系“一强”,所以还不能说福田已经没有希望。不过,田中的抬头,对福田就是一个威胁,这也是一个事实。

3. 香港《星岛日报》特稿:《从苏联间谍来港谈起》

【本刊讯】香港《星岛日报》三月二十日刊登记者袁焯的一篇特稿,题为《从苏联间谍来港谈起》:摘要如下:苏联间谍渗入香港    上一周,本港英文《南华早报》报道苏联间谍冒充海员来港活动,引起此间工商界密切注视。港府发言人对此也作出评述,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而且表示很留意。苏联货轮抢英美生意    苏联现时正在借着航运活动,来跟英美航运企业争夺生意,与英美财团的利益尖锐地冲突。如所周知,从本月开始,又有苏联货轮加入本港至欧洲航线,载费比远东货运公会船低廉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这情况已引起此间英商轮船公司很大的反感。汇丰银行董事长揭露苏联的野心    “苏联现正明显地企图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增加它的战略性和经济影响力”,记得在一九七○年三月香港汇丰银行董事长桑达斯在他的《国际考察》年报中就透露过上述情形。    桑达斯指出,苏联头子勃列日涅夫曾谈及建立“一个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需要,并就连系由黑海至孟加拉湾之间的国家的贸易及运输安排作出种种建议。桑达斯说,苏联在东南亚为打开贸易及航空交通作了“极力的钻营”。    桑达斯在他的年报中隐约披露了苏联在东南亚所作的军事活动。关于马六甲问题,最近苏联横蛮地说是属于国际水道,可以看到它一连串的野心。    桑达斯还提及苏联在中东地区攫取的利益,指出对于已封闭的苏伊士运河的重新开放目前最感兴趣的除了当地国家外,就轮到苏联了。苏联货物在香港    苏联货物要打进香港市场,已不是近一、两年的事,至少早在赫鲁晓夫下台,在联合国大会讲话除下皮鞋猛敲桌子时,便有几千吨圆铁到过,这批货曾给港商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比起去年大量运进冒充名牌货的苏联手表,还是后者“名气”大些。    当年运进香港的几千吨圆铁据说是由海参崴装船的。由于海参崴同香港途程近,当时此间建筑业比较旺,故进口商满以为到货快捷,生意翻单远比欧洲迅速,故一有船期便即向市场抛花。但因用家从未见过苏联圆铁,又没有货样,故抛不出。好容易等了几个月,货物才抵港,货主即行放盘出售,先后送给五金经纪,五金商和建筑商审看,反应是人人摇头不已,原因是铁色灰暗而白,枝头不圆,铁身凹凸不平,长短不一,而且有些是曲曲弯弯的,结果当然没人愿买。    这批苏联圆铁后来堆在荔枝角露天仓,一堆便几年,经办商为免被长期“压死本钱”,虽然以高于本港市价订进,也愿以低于本港市价售出,拟招徕铁厂厂家承受,有一厂家锯了一段拿去化验,结果发现拉力低至十二吨,仅得普通货起码拉力的三分之一,因此无人敢问津。这批苏联圆铁曾在一个长时期内留下难题给五金经纪,因为他们向顾客放盘,往往对方先问“是否俄罗斯铁?系就免讲”,真是给人以“深刻印象”!“包烧死人”    经过这批苏联圆铁的教训后,人们对苏联货便格外当心。最近,本港洋行又接到苏联商寄来玻璃纤维,制渔网用的塑胶线,制家俬用的充皮,制雨衣用的塑胶布和多种布匹货样。其中除布匹之外,订价均比本港市价高出成半,这且不必说了。在质量方面,以玻璃纤维为例,不管粗幼,均硬如铁线,多屈两次便断。这还不止,还经不起火柴的火焰燃烧。洋行商曾当笔者面前试验,一烧便缩,认为这简直是赝货。玻璃纤维的特性就是绝缘避火,质软而韧,用洋行商自己的话说:“用这些玻璃纤维制防火衣包(担保)烧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