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03-28
第 1 版
1. 法新社报道:《西哈努克表示他收到了关于“民族和解”讨论的建议》
【法新社北京三月二十四日电】题:西哈努克表示他收到了关于‘“民族和解”讨论的建议 西哈努克亲王二十四日表示,据说,接近金边领导层的人士、前柬埔寨首相宋双,准备到北京同柬埔寨民族团结王国政府研究所有柬埔寨人之间实行和解的可能性,而这种和解将能使所有越南人撤出柬埔寨。 这位亲王说,这一活动可能遭到他的政府的拒绝。亲王解释说,“我们不是进行足球比赛。正如亲帝的柬埔寨人和越南人是一个整体那样,反帝的柬埔寨人和越南人也是一个整体。只存在两条可能的道路:要么同朗诺一起走背叛的道路,要么同我一起走抵抗的道路。” 亲王说,现在看不到在印度支那有任何谈判解决办法。 他接着谴责某个外国——他未点名,但显然是指苏联——竭力在柬埔寨建立一个共产党,并使“进步分子”参加朗诺政府。他认为这种妥协的企图同北越总理范文同的态度是背道而驰的。 在亲王最近访问河内期间,范文同曾向他保证,“甚至在秘密谈判情况下,越南北方也将坚持它的要求。” 最后,这位高棉抵抗运动首领再次重申他完全信任中国。据亲王说,周恩来没有给人相信会通过会谈立即解决问题的印象。 【法新社北京三月二十四日电】(记者:迪萨布隆) 亲王说,(宋双)这种活动可能遭到他的政府的拒绝。他在同法新社记者谈话时还说,他认为,在印度支那现在看不到任何谈判解决。 亲王说,在柬埔寨问题上妥协的尝试,来自于三国首都:莫斯科、巴黎和华盛顿。 尽管由于法国政府很谨慎,从未说过任何什么,因而此事与它没有牵连,但是这位高棉抵抗运动领袖认为,法国外交部是了解“某些多少是隐蔽的活动”的。他认为,特别是了解前柬埔寨首相宋双的活动。 宋双曾希望同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领导人宾努,首先在一个中立国家,例如法国进行会晤。然而,两周前宋双表示,他准备来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所在地——北京,建议红色、蓝色和白色柬埔寨人之间和解,以便他们团结起来,使柬埔寨离开红色和蓝色越南人。 据亲王说,范文同还说:“我们非常独立于我们伟大的盟国,而对于柬埔寨,我们采取了明确的立场。你代表着合法性和连续性。除你之外我们将不承认任何人。” 亲王说,他已准备要他的军队打“一场长期战争”。他说:“我对迅速解决的可能性是不乐观的。”
2. 日报文章:《重新确认共处,尼克松访苏-----美国要恢复三极均势,苏联希望取得实质性成果》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三月十八日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重新确认共处,尼克松访苏 ——美国要恢复三极均势,苏联希望取得实质性成果》,摘要如下: 这次尼克松总统和勃列日涅夫总书记第一次见面,究竟能不能取得实质性成果呢?十七日,华盛顿(特派记者石丸)和莫斯科(特派记者吉冈)两分社通过电话,进行了对谈。 华盛顿:从美国政府来看,最大的事件,仍然是基本上成功地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上海公报虽然只字未提苏联,但是,在为时二十个小时的周—尼克松会谈中,深入地就苏联,特别是就中苏关系进行了会谈,这是不难想象的。尼克松总统依靠巧妙地利用中国方面对苏联的态度,将可能迫使苏联作出让步。 莫斯科:苏联在考虑了尼克松访华的基础上,才在去年秋天进行了邀请尼克松的活动。在北京现实地进行了美中首脑会谈,而且在此之前中国进入了联合国,这对克里姆林宫来说,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事实上,都应说是形势的变化。但是,在应该如何认识尼克松访华的问题上,看来苏联没有掌握多少情报。只要尼克松一周恩来会谈的内容保密,就将成为对苏联的最有力不过的威胁因素,这种看法是中肯的。 莫斯科:对苏联来说,有三个问题:欧洲的安全保障,加强经济交流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美国不想从苏联购买东西,这是经济交流的困难之处,但是苏联似乎认为美国也总会有认真对待的心情的。形势已经是,成为欧洲安全保障会议的出发点的德苏条约,能否在西德议会得到批准,已难以预料,因此,苏联的焦躁不安是不寻常的。 华盛顿:一般人都认为,从二十八日开始在赫尔辛基复会的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是准备美苏首脑会谈的最后一个回合。且不说在复杂的进攻性战略武器上达成协议,至少说在限制防御性战略武器,即反导弹防御系统的配备方面,在尼克松访苏期间达成最后协议,是完全可以想见得到的。尽管只是反导弹防御系统,但如果同苏联之间在核裁军问题上达成协议,那么,这对尼克松总统来说也是很大的成果。在越南和中东等问题上,美国似乎打算要求美苏互相克制,但问题是美国要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华盛顿:对于尼克松总统来说,这次会谈决不允许失败。事实上,同过去的首脑会谈相比,这次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从六九年开始的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六九年八月作为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罗马尼亚,以及这次访问中国,都可以叫做“准备”。而且,和在越南战争酣战时举行的葛拉斯堡罗会谈不同,在开始从越南脱身的现时情况下,美苏首脑举行会谈,不单单是“精神”,而且也充分地存在着产生具体的成果的基础。 莫斯科:在莫斯科,人们也认为这次将在限制战略武器和经济合作等方面产生具体的成果。而且,当然也具有进一步推动欧洲稳定的效果。但是,在后进地区,尤其是在亚洲问题上,苏联大概不打算趁此机会和美国缔结“停战协定”。在北京的内部看不见有向苏联所希望的方向转变的情况下,尼克松访苏就不可能立即导致国际局势的全面缓和。 华盛顿:从尼克松总统的实力外交逻辑来看,只要不确立与苏联的和平共处路线,那么,对美国来说,就不可能有和平,而尼克松总统所谓的“一代的和平”“永久的和平”就不可能实现。尼克松总统相信,世界的和平,最终将建立在美苏两国,将来加上中国这三国的力量的均势上,而访华和访苏,正是它的基石。 莫斯科:据基辛格助理说,北京会谈似乎是外交上的哲学上的行为。但是苏联不希望莫斯科会谈成为哲学上的行为。勃列日涅夫总书记、柯西金总理和波德戈尔内主席将会以现代苏联人爱用的爽快态度坦率地询问尼克松总统,美国可能妥协到何种程度。让尼克松先生相信美国和苏联领导人在语言上是可以对话的,这也可以说是克里姆林宫的目的之一。
3. 《纽约时报》刊登汉森·鲍德温的文章:《印度洋的竞争(一)》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三月二十日发表了汉森·鲍德温发自康涅狄格州罗克斯巴里的一篇文章,题为《印度洋的竞争(一)》,《苏联越来越大的兴趣》,详细摘要如下: 在导弹和核弹头时期,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是一个供发射导弹的潜艇使用的一个宽广的发射台。 它离俄国的许多导弹发射场和工业中心同地中海一样近,或者更近一些,而防御却不如地中海。从印度南部起,越过喜马拉雅山直至苏联的西伯利亚和赤色中国的辽阔地带,都是在以海洋为基地的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的。 无怪印度洋有了新的重要意义,它已经是一个全球争夺原料的地区和一条重要的国际海路。 迄今为止,不透明的海水使潜艇比较不易受到攻击,对美国的核威慑力量来说,印度洋不是至关紧要的。但是,尽管在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苏联在以陆地为基地的洲际弹道导弹和反弹道导弹方面,在空防方面,在潜艇和海军建设方面和在反潜艇战方面都在继续执行庞大的扩展计划。如果会谈限制了进攻性导弹,如果技术发展在追踪潜艇的技术方面出现了突破,印度洋在“恐怖均势”方面将越来越重要,这个洋有二千八百三十五万平方英里的蓝色海水,潜艇可以隐沉其间。 重大的政治变化也使印度洋地区的稳定和力量均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昔日的殖民帝国消失了,现在在印度洋周围的是一大批独立的国家。这个洋是把中东和波斯湾的石油运往日本的一条极其重要的路线。 俄国通过贸易、渔船、加紧海洋学研究、派遣海军舰艇、在印度洋地区周围找立足点以及政治和经济援助等行动,清楚地表明它对那个地区感到越来越大的兴趣。这种兴趣可能并不完全代表一个长期的总计划,那就是取代美国的力量和最后称霸。但是莫斯科采取的行动却有明确的方式。 在西部,苏联最感兴趣的是阿以冲突、维护苏联在阿拉伯国家的地位和慢慢渗入中东石油国家。 明显的目的是开放苏伊士运河以及巩固俄国在其北部入口处和红海—亚丁湾的主导地位。伊朗现在有一根煤气管同苏联、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联系起来。俄国和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南北陆地通讯已经大大改善了。在阿富汗以北靠近新疆和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周围一带,据情报机构官员估计,俄国现在能够供养约二十二个师,而在一九五一年是五、六个师。 在东部,看来苏联的一个首要目的是击败赤色中国;其次的一个目的是在一度被美国控制的地区取得最大的力量。 北京必然把它的主要精力放在它同苏联的陆地边界上,在那里它面临着一百多万俄国军队。但是它在各地都同俄国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竞争,并在西孟加拉——特别是在加尔各答——拥有很大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方面的影响。中国的小型海军(潜艇除外)主要在沿海活动,不能抽调到印度洋去。但是它正在增加它同非洲国家的贸易,正在帮助支持阿曼的一场小规模的游击战,向对抗以色列的左翼敢死队运动提供物品,正在帮助建筑从赞比亚通往达累斯萨拉姆的铁路,它支持阿萨姆邦的反印度的那加和米佐两个部族,支持缅甸的共产党游击队,并在西藏和沿喜马拉雅山的其他地区保持足以牵制住印度的大约十个师的军队的力量。 对美国来说,越南战争规模的逐步缩小,东南亚的继续动乱,新加坡(几十年来英国在远东力量的轴心)前途的不稳,印度尼西亚的慢慢出现,一个活跃起来的非洲的前景,中苏冲突,原料变得越来越重要和中东石油的重大价值,印度次大陆力量均势的改变,所有这些既是威胁又是挑战。 (汉森·鲍德温现已退休,曾是《纽约时报》的军事问题专家。这是他的三篇文章中的第一篇。)
第 2 版
1. 外电报道:北爱尔兰不断发生枪战和爆炸事件
美联社说爱尔兰共和军领导人拒绝关于“实现和平”的呼吁,命令其部下继续战斗,以便把英国赶走;认为英宣布直接统治后使北爱尔兰陷入更深的分裂 【美联社贝尔法斯特三月二十五日电】(记者:科林·弗罗斯特)在都柏林和贝尔法斯特的爱尔兰共和军领导人拒绝了关于实现和平的呼吁,并且命令他们的部下继续进行战斗,以便把英国赶走,并使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统一起来。 在贝尔法斯特和伦敦德里发生了枪战,结果一个贝尔法斯特青年被打死。他是在三十二个月的暴力行动中被打死的第二百八十七个人。两名坐在一辆装甲巡逻车里的英国士兵受了轻伤。 北爱尔兰和平抵抗运动保证要把它的和平抵抗运动进行到底。这个组织的创始人包括伯纳多特·德夫林,这个组织是爱尔兰共和军的一个政治派别。它要求立刻结束拘留和撤走英国军队。 在深夜,一颗硝酸甘油炸弹炸坏了贝尔法斯特北部安特里姆路旁边的一个加油站,引起了一场大火。最初的消息说没有人受伤。早在此之前,一颗安放在一辆停着的汽车上的炸弹使阿尔马郡的一个小城镇马基特山城大街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军队和带枪的教徒在北爱尔兰的第二大城市伦敦德里交火了四小时,这件事表明那里的爱尔兰共和军已经把任何实行休战的想法都搁在一边了。 【美联社贝尔法斯特三月二十四日电】今天傍晚北爱尔兰在进入受英国直接统治的第一个周末时发生了一连串炸弹爆炸事件。 一起爆炸事件显然是两个女孩子和两个男人造成的,炸毁了贝尔法斯特的一个天主教徒酒店和邻近的商店。 在马赫拉城发生的另外两起爆炸事件炸毁了两家商店,八个人被送进医院。 这些爆炸事件是在有人担心新教徒会对他们的政府今天辞职而由伦敦直接统治一事进行反击的情况下发生的。 【合众国际社贝尔法斯特三月二十五日电】在英国决定对北爱尔兰实行直接统治之后,爱尔兰共和军的两派今天都拒绝了实行休战的任何主张。一位好斗的爱尔兰共和军领导人谴责这个主张是“完全荒唐的”。 当被任命为英国北爱尔兰事务大臣怀特洛飞抵这里举行上任前的第一轮会议的时候,爱尔兰共和军好斗的临时派和有政治倾向的正统派的领导人发表了谈话。 临时派的负责人肖恩 ·麦克斯蒂奥芬说,“对在北爱尔兰实行休战的任何推测都是完全荒唐的。只有在英国政府接受了我们在三月十日提出的三点后,才会恢复和平。在那时以前,我们将一直战斗。” 麦克斯蒂奥芬的话很快得到了正统派的响应。他所提到的三点要求是:英国军队立即撤出北爱尔兰各街道,接着撤出这个省;大赦所有的“政治犯”,其中包括从去年八月拘留的可疑的爱尔兰共和军人员;“爱尔兰人有权决定他们自己的前途” 。 【美联社贝尔法斯特三月二十五日电】(记者:科林·弗罗斯特)新教徒统治的日落西山今天使北爱尔兰陷入更深的分裂。 罗马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在准备迎接英国直接控制的曙光的时候内部和彼此之间的意见都不一致。背后始终浮现着发生内战危险的阴影。 英国昨天实行直接统治扬起的尘土还没有落下,在这块长期分裂的地方又可以看到新的分歧。有些新教徒发誓要同直接统治斗争,另外一些人要求彻底与英国合并。有些天主教徒欢迎伦敦实行控制,另一些人保证要打到取消对爱尔兰海两边所有的限制为止。 据说在爱尔兰共和军的主要分裂派严密的阵营内部甚至也有冲突。
2. 英国同马耳他就使用基地问题签订新协定
【路透社伦敦三月二十六日电】英国和马耳他今天签订了一项新的防御协定,允许英国继续使用它在这个地中海岛国的军事基地。 马耳他总理明托夫和英国国防大臣卡林顿勋爵在协定上签了字。 这项协定的签订标志了九个月以来在那些基地的前途及租金问题上的争执已告结束。 由于签订了这项协定,英国将停止把军队撤离在马耳他的基地。本来,今天离英国军队预定应全部撤走的日期只有五天了。 在今年开始撤军以来,英国的陆海空部队已经从三千五百人减少到大约一千四百人,还撤走了大量军用物资和装备。 由于在基地的租金问题上发生了争吵,协定的签订曾遇到障碍。 明托夫要求的租金是每年一千八百万英镑。新协定规定的租费是约一千四百万英镑,这是英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出的最后数字。 【路透社伦敦三月二十六日电】马耳他和英国今天在这里签署了一项为时七年的新防御协定。 协定中有一条规定:“马耳他政府将不允许任何华沙条约组织成员的军队驻扎在马耳他,或利用那里的军事设施。” 这项协定只是同英国签订的,但是美国和其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可以就它们的军队使用军事设施问题同马耳他谈判。 卡林顿勋爵对记者们说,他感到满意的是,根据这个协定,英国及其盟国的地位得到保证。他接着说,他还感到满意的是,将不允许苏联海军部队出入马耳他。最近几年来苏联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大大增加了。 马耳他总理明托夫在单独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英国第一次向他作出保证:英国将不用它在马耳他的基地来反对任何阿拉伯国家。 他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他说,如果英国违反这个保证,“那么防御协定就将不再有效”。他明确表示,美国第六舰队到马耳他访问的问题不属于英国—马耳他协定中的规定。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约瑟夫·伦斯出席了在英联邦总部马尔博罗大厦举行的签字仪式。 【合众国际社伦敦三月二十六日电】明托夫说,盛产石油的利比亚提供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帮助使得马耳他在旷日持久的谈判中能够维持下去。 【法新社伦敦三月二十六日电】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两个盟国意大利和美国通过答应向明托夫提供额外的和十分需要的财政援助的办法促进了这项协议。意大利将提供三百五十万镑来帮助解决眼前的财政问题,美国则同意研究进一步提供援助的可能性。
3. 德新处报道:《巴泽尔谈东方条约和勃列日涅夫讲话》
【德新处波恩三月二十四日电】题:巴泽尔举行记者招待会谈东方条约和勃列日涅夫讲话 巴泽尔二十四日在波恩对新闻界说,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对德国—苏联条约的要求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因此仍是反对党所说的,这样不行。 对勃列日涅夫说的苏联决不是无视于共同市场的存在的话,巴泽尔说,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关心地注意到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没有包含过去莫斯科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态度的敌对因素。如果这点证明是持久的,我们将把它当做值得重视的事情来加以考虑。 巴泽尔在谈到苏联政府打算在就批准(条约)问题进行辩论时把关于德国统一的信件的存在通知最高苏维埃的委员会委员时说,不可忽视地、更仔细地对待这封信并不能满足把自决权写进莫斯科条约的要求。 巴泽尔同时要求勃列日涅夫重新考虑反对党关于迁居自由的要求。 巴泽尔在结束访问巴黎的第二天时特别反对这种观点,即联邦共和国在条约失败时会孤立。巴泽尔说,情况不是这样。法国人保证,德法之间的友谊是不会受对条约所作决定的影响的。据巴泽尔说,在华盛顿也可听到类似的说法。 【德新处波恩三月二十三日电】巴泽尔二十二日在和蓬皮杜总统进行了约一小时会谈后表示确信,不管联邦议院关于东方条约辩论的结果怎样,德法之间的友谊是不会受影响的。巴泽尔强调说,法国方面赞赏这一点,即德国内部关于东方条约的辩论是极为认真的。巴泽尔清楚地指出,在他和法国国家首脑以及政府其他政治家们进行会谈时,任何一方都没有试图要对方改变想法。他暗示法国是支持联邦政府的东方政策的,他说,我们的观点在这儿(巴黎)是众所周知的,就象法国的观点在我们那儿也是众所周知的一样。 此外,在爱丽舍宫举行的会谈主要是谈到法国将来的对东方和西方的政策。在回答他对勃列日涅夫最近讲话的态度时,巴泽尔说,讲话只涉及了三点中的一点,即苏联对欧洲共同体的态度,这三点是他(巴泽尔)的党为赞成条约所要弄清楚的。
4. 帕帕多普洛斯取代佐塔基斯自任希腊代理国王
【合众国际社雅典三月二十一日电】乔治·帕帕多普洛斯首相今天解除了乔治·佐塔基斯将军的代理国王职务,自己接任了这个名义元首的职位。 帕帕多普洛斯说,佐塔基斯被解除职务是因为阻碍政府的种种努力。 这是在一九六七年不流血的军事政变中取得政权的人们中间第一次大的分裂。 帕帕多普洛斯在宣誓为自我流亡的康斯坦丁国王的代理国王之后一小时,在广播中说:“按照内阁的一项决定,我接任了代理国王的职务。” 六十二岁的佐塔基斯在一九六七年四月政变期间是驻萨洛尼卡的第三军团司令,在康斯坦丁国王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因企图推翻新建立的政权未遂而离开希腊后,被指定为代理国王。 希腊长时期来就流传代理国王和帕帕多普洛斯之间存在意见不和的消息。 【法新社雅典三月二十一日电】帕帕多普洛斯今天当他接任代理国王同时保留首相以及国防兼外交大臣的职务时,已把权力集中在他的手里。 现在看来他是握有决定实权的唯一人物,此外还有副首相帕塔科斯,他在政府事务方面保有充分的发言权。 有资格的观察家认为帕帕多普洛斯的行动是建立“事实上的总统制政权”的作法。帕帕多普洛斯作为代理国王将按宪法“以国王的名义”行事。 帕帕多普洛斯在内阁面前就职时宣誓“服从国王”。在罗马的国王没有当即作出反应。 观察家们指出,有意义的是帕帕多普洛斯是在武装部队司令安格利斯将军在场时接任代理国王职位的,并得到希腊正教堂大主教希罗尼莫斯的祝福。 在国际方面,据认为当前的希腊—塞浦路斯危机是促使今天采取行动的因素之一。首相担任代理国王就使得希腊领导机构在世界舞台上发言时有了一个单一的声音。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三月二十二日刊载二十一日发自雅典的报道说: 帕帕多普洛斯今天接任代理国王是一个出人意外的行动,有人认为这是走向取消君主政体而建立一个共和国的第一步。 消息灵通人士认为他把国家元首和首相职权合在一起,就是明确表明取消君主政体和建立共和国的一个谨慎的过程已经开始。 这样的改变将在军队内部得到赞同,军队的结构从差不多五年前政变以来已有实质性的变化。现政权的领导人认为这也是一预防措施,防止康士坦丁国王复位——可能就意味着恢复以前的政治制度——的可能性。
5. 美国务院就英直接统治北爱尔兰发表声明
【美联社华盛顿三月二十五日电】美国国务院今天表示希望英国直接统治北爱尔兰的做法将有助于“本着妥协的精神”和平而公平地解决北爱尔兰问题。 美国国务院就伦敦采取的行动发表的一篇简短的声明的语调是友好的。尽管一位国务院发言人不肯具体地说华盛顿是赞成英国采取的这一行动的。 国务院的声明说:“我们希望,由于英国政府宣布的这一行动和爱尔兰政府所表示的态度,所有同北爱尔兰问题有关的人都将有机会本着妥协的精神着手谋求正义的和平。 “我们代表美国表示这种希望,美国本身并没有卷入这个问题,但是美国同爱尔兰和英国都有许多密切的联系。 “我们美国对这场冲突深为关切,我们真诚地希望它的问题现在能友好地得到解决。”
第 3 版
1. 法新社报道:《阿明下令停止同以色列所有合作项目》
【法新社坎帕拉三月二十三日电】乌干达今天命令在乌干达陆军和伞兵学校中的所有以色列人员以及以色列在乌干达的所有谍报人员,在三月二十七日之前离开乌干达。 这个命令已交给了以色列大使戴维·拉奥尔。 在乌干达空军中的以色列人职务的问题,将在目前在国外的空军司令回国后马上作出决定。 另外还通知这位大使说,在以色列大使馆的军官人数不得超过四人,大使馆必须立即停止使用任何军用电台。 乌干达政府告诫全国人民对以色列人在乌干达的活动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它说一经发现以色列人进行任何颠覆活动,应立即向治安部队报告。 一项官方声明说,上周乌干达治安部队拦截了一辆英制吉普车,车上的车牌是假的,它正在向乌干达同苏丹接壤的北部边界开去。 英制吉普车上乘坐着三名黑人,他们向乌干达军队进行射击,在交火中他们被打死了。在这辆汽车中发现了装有望远镜的自动步枪和据信在以色列印刷的文件。 声明说,驱逐以色列的决定是根据国防委员会的意见作出的。 【法新社坎帕拉三月二十五日电】题:阿明总统下令停止同以色列的所有合作项目 阿明总统二十五日下令停止同以色列的所有民用和军事合作项目。总统把这个决定通知了负责布戈洛比、阿鲁亚和托罗罗工地工程的以色列企业的代表。他说明他作出这一决定的理由是,这些企业要求乌干达从现在到六月份交九千万先令,这是一项难以支持的负担。 总统还下指示取消了向以色列的一切军事和工业物资的定货。他已命令在,乌干达空军里的以色列教官四月一日离开这里。最后,他要求所有“非法地”进入这个国家的以色列人立刻离开。在乌干达的以色列人约有七百人。 【路透社坎帕拉三月二十五日电】阿明总统今晚使得由以色列公司在乌干达三个很分散的地区进行的工程停了下来。 他是在这里同以色列在乌干达的六家主要商业公司的代表举行会议时宣布他的决定的。 他还下令停止向以色列购买武器。 阿明将军说,要停下来的工程有,在乌干达西北的阿鲁亚以色列承包商正在援助修建的一个新的机场,在坎帕拉的布戈洛比正在进行的一项住房计划,在乌干达东部的托罗罗正在修建的新的公路。 【法新社坎帕拉三月二十二日电】乌干达总统阿明今天通知以色列驻这里的大使说,他将不和以色列重订任何协议,正在训练乌干达陆军、空军和伞兵的以色列人在他们的合同期满后必须回以色列。阿明将军证实,他上月和这位大使讨论时曾指责以色列人策划颠覆他的政府的活动。
2. 以色列外交部宣布从乌干达撤走所有“专家”并减少使馆人员
【德新社坎帕拉/耶路撒冷三月二十三日电】以色列今晚说,在乌干达总统阿明以以色列技术专家“进行反他的政府的活动”为理由命令他们离开后,以色列将从乌干达召回所有技术专家并减少以色列使馆人员。 【法新社特拉维夫三月二十三日电】据非洲事务专家们说,以色列乌干达之间的贸易额约达三千万美元,军事装备在这个数字中占二百万美元。但是自从两国之问发生危机以来,以色列国防部长便拒绝为乌干达军事装备提供贷款,而要求付现款。
3. 海卡尔报道:约旦同以色列达成的协议内容
【美联社贝鲁特三月二十四日电】埃及总统萨达特的一位亲信今天声称,以色列和约旦同意在有城墙的阿拉伯旧城耶路撒冷设立一个“伊斯兰梵蒂冈”作为两国都公开否认的秘密和平协议的一部分。 开罗的主要报纸主编海卡尔说,根据所谓的协议,以色列将把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归还给侯赛因国王,但是将在约旦河沿岸保持准军事定居点和军事巡逻队。 海卡尔在每周一篇的文章中声称,这个协议是在侯赛因国王一九七○年十月同以色列副总理阿隆举行的秘密会谈中拟出来的。 海卡尔声称,这两个人是在死海以南瓦迪阿拉伯地方,在一辆汽车上会晤的,他们同意一旦埃及和以色列达成了重新开放苏伊士运河的临时解决办法,就把这个协议付诸实行。 他又说,“但是由于没有达成关于运河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执行侯赛因—阿隆协议的日期必须推迟。” 海卡尔说,但是这两个国家现在在采取步骤使这个协议付诸执行,尽管官方一再否认。 他说,这些步骤是以色列发起的西岸的市政选举和侯赛因国王最近宣布的使这个地区成为一个半自治的巴勒斯坦国家的计划。 海卡尔报道了所谓协议的这些要点: ——西岸选举产生的市议会将作为巴勒斯坦代表承揽政权以实行以色列—约旦解决办法。 ——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市政府将对以一个伊斯兰梵蒂冈为其形式的那个有城墙的阿拉伯城市的圣地享有管辖权,侯赛因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旗帜将在那里飘扬。这个城市的其余地方仍然并入以色列。 ——以色列军队将要撤出除卡勒基利亚——离特拉维夫最近的阿拉伯市镇——以外的整个西岸。卡勒基利亚将为以色列所并入。 ——以色列将要在约旦河沿岸保持一系列的准军事定居点,并将有权利派军事巡逻队越过西岸到这些定居点以保证他们的安全。 ——除以色列巡逻队以外,整个西岸将要非军事化,任何阿拉伯部队不得越过约旦河。 ——在较晚阶段,将计划交换居民,根据这个计划,住在西岸的犹太人将被遣返到以色列,在以色列的阿拉伯居民将搬到西岸。 ——西岸将被给予一个通往被占领的加沙地带的陆上的走廊。
4. 卡扎菲称赞阿明在国家各部门消灭犹太复国主义统治/叙报评论《乌干达的措施和非洲的前途》
【法新社的黎波里三月二十五日电】利比亚国家元首卡扎菲上校二十五日说,“在阿明领导下的乌干达找到了它真正的‘非洲身份证’,它能够在国家各个部门消灭犹太复国主义的统治”。 在乌干达首任驻的黎波里大使递交国书的仪式上,卡扎菲上校还说:“阿明总统终于相信以色列驻坎帕拉的使馆是一个旨在在非洲扩大殖民主义侵略的破坏和间谍中心。” 发表国家元首讲话的利比亚通讯社说,卡扎菲上校还为获悉乌干达和以色列之间签署的协定不再延期表示庆幸。另外,他表示希望乌干达同其阿拉伯和非洲邻邦之间未来的合作将有利于非洲各国人民的进步和解放。 【法新社大马士革三月二十五日电】叙利亚半官方报纸《革命报》二十五日评论:《乌干达的措施和非洲的前途》 《革命报》说:“犹太复国主义对非洲的渗透对于乌干达人民和邻近的非洲人民特别是阿拉伯人民是一种危险,这就象在苏丹南部事件时人们所看到的一样”。这家报纸认为,“以色列计划的实行,是在占领阿拉伯巴勒斯坦之前就制订好的战略的一部分”。 报纸希望,乌干达总统阿明采取的“严厉措施”将成为关心他们大陆前途的所有非洲人的一个先例,并成为阿拉伯各国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 最后,叙利亚半官方报纸认为,乌干达采取的措施是埃及外交的成功,它“揭露了矛头不仅指向阿拉伯人民,而且指向非洲各国人民的犹太复国主义的种种计划”。
5. 塔斯社报道苏联和阿富汗联合公报
【塔斯社莫斯科三月二十二日电】这里发表了关于阿富汗首相阿卜杜勒 ·查希尔访问苏联的联合公报。首相应苏联政府的邀请,于一九七二年三月十四日至二十二日在苏联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阿富汗首相受到了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接见。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同查希尔首相进行了会谈。 公报指出,“在苏联领导人同阿富汗首相进行的会谈过程中,就进一步发展苏阿友好关系的问题,并就双方关心的迫切的国际问题有益地交换了意见。” 苏联政府和阿富汗政府表示坚决希望今后继续发展和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睦邻、相互信任和全面合作的关系。 阿富汗政府对苏联准备在经济和技术上协助阿富汗实现发展国家的新五年计划(一九七二——一九七七年)并在本次会谈过程中达成的协议的基础上签订相应的协定表示满意。 苏联和阿富汗对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通过的召开世界裁军会议的决议表示满意。 在讨论亚洲局势时指出,遵守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原则是在该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建立持久和平的有效途径。 公报指出,“保障亚洲的和平与安全要求该地区所有的国家作出共同的努力。” 双方表示坚信,全欧安全与合作会议的召开将有助于欧洲局势的进一步正常化,有助于消除把欧洲分裂为不同军事—政治集团的现象,有助于加强普遍和平。 双方讨论了印度半岛在停止战争行动后的局势,并表示决心继续作出努力维护和加强这一地区的和平。 【本刊讯】阿富汗《商队报》三月二十五日报道: 阿富汗首相查希尔和苏联领导人在莫斯科的会谈中商定,苏联将向阿富汗提供一亿美元贷款以资助阿富汗的第四个五年计划。 苏联还同意将以前的苏联贷款的偿还期推迟十年,以增进阿富汗的国际收支的平衡。 查希尔首相(在莫斯科)发表的一次讲话中说,阿富汗支持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计划。
6. 外电报道:锡兰武装军警继续保持戒备
【路透社科伦坡三月二十日电】大约有五千名青年人为响应征兵号召今天来到这里的空军征兵办公室,与此同时,锡兰武装部队和警察保持戒备以对付对国家安全的任何威胁。 空军说,它将立刻招募五十名军官和五百名一般人员。武装部队和警察的休假已被取消了,志愿部队也已动员起来。 这个行动是在一些县遭到一系列的持枪抢劫和掠夺以后采取的,在去年四月的叛乱中,这些县的左翼叛乱分子非常活跃。 锡兰全国各地的局势仍然是平静的,但是,戴着钢盔的警察以及在街上巡逻和守卫重要地点的部队的人数有明显增加。 【印报托科伦坡三月二十四日电】财政部长托派分子佩雷拉昨天晚上在第一次正式评论锡兰目前的“动乱局势”时在议会说,鉴于左翼联合阵线政府在过去两周得到的某些消息,目前已加强了保安措施以维护法治。 这位部长没有详谈政府得到的这些消息的内容。然而,他在这方面暗示几天前在距这里一百一十五公里的康提附近的佩拉德尼亚大学校园内发现了装满手榴弹的两个手提皮箱。 【本刊讯】锡兰《太阳报》三月二十五日报道:警察已奉命没收输入国内的一切颠覆性印刷品。据警方人士说,怀疑某些使馆人员同这种活动有牵连。
7. 阿富汗《帕克蒂卡》周刊文章:《中国不能领导第三世界》
【本刊讯】阿富汗《帕克蒂卡》周刊三月十一日刊登一篇题为《中国不能领导第三世界》的文章称: 许多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在奉行反苏政策。中国领导人已经放弃了中国过去所宣布的作为世界和平的捍卫者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真正信徒的立场。中国领导人已经证明,直到目前为止,中国仍在乞灵于不正当的和不公正的宣传。 那些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曾希望中国能在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谅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中国在把自己的代表派往纽约之后,却代之以开始进行反苏活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俄国已经采取的措施同中国目前对帝国主义的政策相类似,那么,中国反对俄国的政策是毫无理由的。如果中国不承认它对美国的政策有所变化的话,那么,它就应该放弃它的反苏政策,因为在谋求和帝国主义亲近方面俄国还没有走到这种极端的程度。
第 4 版
1. 《多难的外交和内政》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三月二十二日刊登了一篇述评,题目是《多难的外交和内政》,全文如下: 国府蒋介石总统二十一日在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选举总统的大会上当选为第五任总统。但是预料,其前途是极其多难的。 在去年秋天的联合国大会上被驱逐的国府面临着这样的现实:在国外,美中联合公报表明将来要撤退驻台美军,英国关闭领事馆,被驱逐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及其他联合国有关的机构;在国内,本省人(台湾籍人)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它正被迫逐渐陷入困境。 蒋在选举总统之前的二月二十日举行的国民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表明要引退,引起了注意。但是,以后,以接受国民党决定的方式,收回辞职的意思,当选为第五任总统。蒋表明辞职的意思,在结果上似乎也含有这样的意图,即想把因严重的国内外形势而发生了动摇的国府的威信重新集结在蒋总统的手下。 目前,国府将努力通过扩大和自由阵营的贸易,积极地和东欧各国等未承认的国家和没有建交的国家进行交流,以确保在经济方面的国际地位,提高国民生活。特别是在利用中苏对立向苏联接近方面非常积极,国府外交部的高级官员也说:“现在,在复杂微妙的国际关系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的是苏联而不是中国”。暗示出要和苏联接近。但是,不管中苏对立怎样厉害,从别人和自己都承认是社会主义阵营盟主的苏联来说,也得在东欧各国、北越和北朝鲜面前考虑体面,所以,苏联和国府的交流自然也是有限度的。 而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十七日也宣布停止对台湾援助的计划。在政治方面,失去了国际地位以后,还想在经济方面继续维持下去的国府的前途正面临着严峻的现实。 香港人士认为,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蒋不能不解决国共合作问题。当进行国共合作谈判的时候,从过去和中国首脑进行谈判的历史、实力来看,是一定需要蒋的。所以,他第五次当选的原因,似乎也是出自国府首脑倾心于合作这样一种政治上的考虑。 但是,连和国府缔结了条约、协定的日美两国等“老朋友”也要从国府撤退,和中国接近,所以很多人都对国府首脑所想象的那样的合作抱有怀疑。而且,还考虑到八十四岁高龄的蒋总统,长期谈判,在体力上能否坚持得了?据说,蒋和他的儿子、在实力方面掌有实权的副院长蒋经国对于管理内政、外交的看法也有微妙的分歧。
2. 香港《新生晚报》报道:蒋介石将让蒋经国掌握实权
【本刊讯】香港《新生晚报》三月二十四日刊登一则特讯,题为《蒋总统有意退居幕后,培植严家淦继任总统》,摘要如下: 据《纽约时报》香港分社主任德丁报道称:有迹象显示,蒋总统有意使现任副总统兼行政院长的能干、自谦的严家淦(六十七岁)继任为总统,而愿培植他的六十二岁的长子蒋经国为副总统兼行政院长。 蒋总统的次子为现任三军参谋大学副校长的蒋纬国将军。 蒋经国目前虽然握持较少的权力,但是由于他与军队有密切联系,以及控制保安部队,同时在国民党中所居之领导地位,足以使他掌握实权。 蒋总统年事已高,过去一年来,已显示老态,双颊深陷,举步蹒跚,视力减退。他已极少露面,也很少接见访宴。蒋总统虽然有时会感到身心交疲,但是他的神智仍然保持清醒,可以执政视事。他每日都审阅公文,聆取施政报告,并与其子及高级官员讨论问题,对重大问题亲自作出决定。
3. 孔帕雷评中苏边界谈判和勃列日涅夫讲话
【法新社北京三月二十六日电】(记者:孔帕雷)中苏双方代表本星期恢复了在一九六九年开始的、过去四个月陷于停顿的谈判。 在恢复谈判的同时,莫斯科露出了一些将持和解态度的迹象。这里的观察家认为,其目的是使苏联政府在五月份尼克松访问莫斯科时手上有一张硬牌可打。 据本周末在这里得到证实,在苏联首席代表伊利切夫三月二十日到北京以及苏联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工会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也是在三月二十日)以后不久,中苏会谈就恢复了——至少是开始了预备性会谈。 勃列日涅夫在那篇讲话中说,苏联准备提出关于互不使用武力和互不侵犯的“具体建议”。 现在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苏联政府想在尼克松访问莫斯科之前改善同北京的关系,以求尽可能缩小中苏争吵的影响。 但是,至于勃列日涅夫提到的“具体建议”是不是什么新的建议,却从来没有说明白过。虽然谈判的情况是保密的,但是,从这里的一些可靠的迹象看来,苏联的建议实质上同去年它提出的那些建议一样。 据认为,苏联特别想同中国签订一项能解决所有悬而未决的双边问题的协议,甚至签订一项新条约。 这种建议在北京没有引起任何热情,原因有三: 一、中苏一九五○年已在莫斯科签订了一个为期三十年的条约,要到一九八○年才期满。 二、中国人对事实比对条约要重视得多。他们对订立条约的主张持某种怀疑的态度。他们指出,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之间的条约并未阻止红军在一九六八年八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干涉。 三、北京认为,目前苏联在中国北部边界一带的军事力量构成了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排除了签订“平等的”条约的可能性。对中国来说,在这种情况下签订条约的话是“不平等”条约。 即使这些建议将伴随着采取具体的措施,这种措施也未必是有深远影响的。 据中国人估计,目前驻在中国北部边界沿线的苏军有一百万,在蒙古有三十万。据信,苏联的军事结构包括火箭基地、雷达设施、地下设施、飞机场、公路和铁路。 据说最近还在继续修建一些军用建筑工程。 如果苏联的“压力”会减少的话,那么,“具体的”措施大概是后撤部队,而现有那些设施原封不动。 但是,即使紧张局势只是临时有限地得到缓和,那也会对美苏会谈有利,特别是在欧洲和中东问题上。
4. 外电报道:萨尔瓦多军事政变失败
【路透社危地马拉城三月二十五日电】传到这里的消息说,一批军官发动了一次政变,推翻了中美洲共和国萨尔瓦多的总统菲德尔·桑切斯·埃尔南德斯。消息说,在军队和文人之间的冲突中,一些人死亡。 萨尔瓦多电台说,这批军官是由在选举中失败的总统候选人何塞·阿尔贝托·梅德拉诺将军领导的,他们逮捕了总统。 危地马拉收到的消息说,桑切斯·埃尔南德斯总统现被叛乱分子扣在兵营中。 在哥斯达黎加的圣约瑟,从萨尔瓦多打来的电话说,一批青年军官叛乱反对政府。 哥斯达黎加的消息说,有两股势力参加了萨尔瓦多的起事。他们说,一股是由梅德拉诺将军领导的,而另一股则是由同情秘鲁式军政权的年青军官们组成的。 据哥斯达黎加的一些有地位的人士说,这些年青军官同秘鲁有关系。 国小但人口稠密的萨尔瓦多一直是最稳定的拉丁美洲共和国之一。它有三百五十九万人口,种植咖啡、棉花和甘蔗。 桑切斯·埃尔南德斯是即将卸任的总统。 当选总统是他的追随者之一——阿图罗·莫利纳上校。他在总统选举中没能取得绝对多数,但是在二月二十五日被国民议会宣布为当选总统。 莫利纳上校以微弱多数从他的左翼基督教民主党对手何塞·纳波莱昂·杜亚尔特手中赢得这次总统选举。杜亚尔特称这个结果是一个骗局。 根据宪法,莫利纳上校没有取得绝对多数,这就意味着总统得由议会选举,并且这原定在三月二日。杜亚尔特的追随者们在二月二十五日一经发现他们将在那里选举新总统,就做然退出了会议,说这是骗局。 莫利纳上校属于执政的全国协和党,这个党在议会中占优势。 据说,梅德拉诺将军参与了今天的政变。他作为民主独立阵线的候选人,在总统选举中名列第三位。梅德拉诺将军因为一九六九年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之间的“足球战”而失掉了国民警卫队司令的职位。 【路透社圣约瑟三月二十五日电】哥斯达黎加外交部援引来自圣萨尔瓦多的直接消息说,中美洲共和国萨尔瓦多的左翼叛乱分子在政府的坦克炮击他们的总部之后,投降了。 【法新社危地马拉城三月二十五日电】据驻这里的萨尔瓦多大使馆人士们说,今天在萨尔瓦多爆发了对右翼将军何塞·阿尔贝托·梅德拉诺的反政变。梅德拉诺将军刚刚推翻了政府。据说,反政变是由被推翻的桑切斯·埃尔南德斯总统的政府的国防部长菲德尔·托雷斯将军领导的。 前国民警卫队司令梅德拉诺将军在反对洪都拉斯的“一百天战争”中出了名。他在对报界的谈话中扬言,总统选举的获胜者“将被武装部队推翻”,如果军队对他不信任的话。当选总统阿图罗·阿曼多·莫利纳昨晚刚去日本和台湾旅行。 【合众国际社纽约三月二十五日电】据萨尔瓦多驻纽约总领事斯坦利·格洛弗今天对合众国际社记者说,今天早晨发生的推翻萨尔瓦多总统埃尔南德斯将军的政变已经失败。格洛弗总领事说,他在今天下午七点已和圣萨尔瓦多的总统府直接通了话,总统府告诉他,埃尔南德斯总统在粉碎了这次企图推翻他的政变之后照常掌握着权力。
5. 危地马拉前总统说:美苏都是对拉美各国主权的严重危险
【合众国际社圣多明各三月二十三日电】危地马拉前总统胡安·何塞·阿雷瓦洛今天说,苏联和美国都是对拉美各国主权的严重危险。他强调说,“它们是必须给予同等看待的两个帝国主义大国。” 他提出,为了对付“美国帝国主义的威胁”,拉美各国应该团结成“一群沙丁鱼”,以便对付鲨鱼。 这位危地马拉前总统还说主张所有中美洲国家联合成一个国家,并强调中美洲共同市场对于该地区的发展具有的重要性。
6. 《中国怀疑苏联提出的和平共处真意》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三月二十二日刊登该报驻京记者秋冈三月二十一日从北京发回的一条消息,题目是《中国怀疑苏联提出的和平共处的真意》,全文如下: 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二十日在工会代表大会上发出的中苏和解与和平共处的呼吁,同苏联对中美首脑会谈进行那样激烈的谴责相比较,是截然不同的态度,因此,其背后存在着什么样的意图,正在引起此间观察家的关注。 看到勃列日涅夫的建议,此间的观察家一致感到惊奇的是这位总书记所说的互不侵犯或和平共处意味着什么的问题。 比如说,从苏联武装介入捷克的做法和同东欧国家的所谓经济一体化的活动来看,苏联所说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实际情况,是和中国所主张的和平共处有着大不相同的内容的。 中国的共处原则,从它对印度入侵东巴基斯坦所持的严厉态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中国还认为,即使是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都应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相互间的合作关系。 与此相反,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在这次演说中仿佛是主张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要考虑另外的原则,而和平共处是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原则。可以认为,在这一点上,同中国方面的态度是根本不同的。 但是,据认为,如果苏联以印度入侵东巴基斯坦是破坏和平共处原则这样一种认识为基础,建议同中国共处的话,那么中国是准备接受这一建议而开始调整相互关系的。尽管两国的意识形态不同,但是它并不影响国家关系,这是中国第九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想法,中国甚至已同意同美国之间根据共处原则谋求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只要美国不改变其对印度支那的政策,中美关系的改善就难于指望很快地取得成果。从中国来说,当前主要关心的是支援印度支那战争,使抗美救国战争在胜利中结束。因此,它认为,建立“高棉第三势力”,从内部分裂柬埔寨人民的力量,企图通过妥协来恢复和平,就是和平的敌人。在这种意义上,中苏为反帝而能够合作的领域何在呢?这个问题正在引起此间观察家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