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03-13
第 1 版
1. 美新处报道:齐格勒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美商定以巴黎为双方接触地点
【美新处华盛顿三月十日电】齐格勒三月十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的谈话摘要如下:齐格勒先生:你们记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双方同意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 自从发表公报以来,我们已经表示我们将宣布一个第三国首都作为一个主要的联系渠道。我今天想宣布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同意,我们驻巴黎的大使将充当这个渠道。 我们驻巴黎的大使阿瑟沃森大使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呆在美国。他是昨晚到达的,为的是同国务卿进行磋商,并同总统和基辛格博士进行讨论。 我相信沃森大使今天上午同罗杰斯国务卿会晤了一个多小时,听取了关于总统和国务卿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报告,并讨论了在巴黎建立一个接触点的问题。 今天晚些时候,大使接着同总统会晤了半小时左右,同基辛格博士会晤的时间比较长一些。 沃森大使打算在今天晚上回巴黎。 我们料想他不久将会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他地位相当的人——黄镇。我们料想这个渠道的主要目的之一将是促进在上海发表的公报中规定的来往旅行和贸易之类的问题。 在巴黎进行接触的任务将通过正常的渠道处理。换句话说,沃森大使将从国务院接到他的指示,而国务院将同白宫就白宫关心的问题和总统直接关心的问题进行商量。 问:罗,你所宣布的本届政府现在在巴黎进行的接触同过去几届政府在华沙进行的接触有什么差别? 答:在这方面,差别在于我们表示将有一个接触点——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的会议产生的事情之一——以便于实施在那里达成的关于贸易交流和来往旅行、文化交流、新闻交流等等的协议。 如我们先前指出的,我相信这种接触不会关闭其他渠道,其他渠道仍然是畅通的。 问:从根本上说,这是否意味着差别在于这一个有公开的议程,而那一个则没有? 答:我认为差别不止在于这一点。我想你们当中大多数人都知道,在华沙进行的会谈不讨论我提到的这些问题,以及自从总统访问以来在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方面产生的这些问题。 因此讨论的范围以及如我所提到过的将讨论的许多问题比在日内瓦或华沙进行过的任何讨论都要广。 在日内瓦和华沙讨论的主要是台湾等问题。 问:为什么选择巴黎呢?人们一定会猜测这和越南问题会谈有联系。 答:我认为,主要是当时认为,这将是一个共同方便的地点,这是一个双方都同意并且认为将是共同方便的地点。 问:关于把这个地点同越南问题会谈联系起来的问题怎样呢? 答:我不知道出现这个问题。这不是选择这个地点的原因。 我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有很丰富的外交经验。我相信,他在一丸六四年到一九六六年曾在巴黎,然后于一九六九年又回到那个任所去。 我还认为,下述这一点也许是人们感兴趣的。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委员。 问:是否考虑黄和沃森现在将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会谈吗?这种接触将以什么方式来保持?他们将设法每周会晤一次呢,还是怎么样? 答:每当有重大事务要处理的时候他们就会晤。 问:我们能否设想这将比在华沙举行的会谈要经常一些。 答:那是绝对的。 问:这个安排是在中国作出的吗? 答:当然罗,在看了公报以后和根据亨利(基辛格)在上海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所讲的话,你会知道,除了公报所提到的美国代表每隔一些时候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访问以外,还将设立其他一些接触点,然后又提第三国接触点。这在中国已在原则上取得一致意见,那时曾谈到巴黎;但是这是后来——我要说是在我们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回来之后 ——商定并最后确定下来的。 问:在达成这些协议时,你们使用哪种联系渠道? 答:对不起,我不准备谈这个问题。(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问:那么,除了巴黎以外,还有一个接触地点,是这样吗? 答:我想我早些时候提到过,其他的渠道仍然是畅通的。 问:日本政府是否就邀请总统访问日本进行了联系,他接受吗? 答:日本政府没有向总统发出正式信件。至少到今天中午为止还没有。没有向总统发出邀请的正式信件。你一定还记得,当佐藤首相访问美国并在西部白宫会见总统的时候,我想总统或者他的一名发言人表示,总统希望在某个时候访问日本,但是目前没有任何打算,没有考虑要在今年进行访问。 问:罗,华沙的接触还保持畅通吗? 答:是的,还保持畅通。我已经说了,其他渠道保持畅通。 问:鉴于总统在去中国前的讲话,他对现有的有限的联系以及两位大使目前要做双重工作这一点是不是感到失望? 答:我不想用这种话来描绘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一新的接触地点。正如公报所指出的,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联系以及不定期地派代表到北京去进行具体的磋商将有助于推进两国间的关系正常化。这是走向打开联系和走向正常化的一步。 问:我的问题是,他是否希望取得比这更好的东西。 答:我不回答这个问题。 问:我们是否已挑选了将去北京的代表? 答:没有。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三月十日电】沃森是一个著名的美国企业家,尼克松在一九七○年四月任命他接替萨金特·施赖弗为驻法国大使。 沃森曾任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副总经理兼副董事长。这家公司控制着美国的计算机工业的发展。 他出生于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三日,是耶鲁大学毕业生。
2. 《朝日新闻》记者报道《动摇的苏联战略》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三月八日刊登了该报驻巴黎特派记者津岛七日发回的一条消息,题目是《动摇的苏联战略》,摘要如下: 目前,在亚洲,美中即将建立新的世界秩序,而在欧洲,却与此相反,面临着尼克松访苏,在东、西方关系中正出现新的混乱。其原因在于,开始“东、西方对话”的西德总理勃兰特的东方政策,陷入了危机状态,苏联和东欧突然开始对对话外交的前途产生了疑虑和警惕。在驻巴黎的东欧外交人士中间,很多人认为,其直接的结果有以下两点:一、东方开始加紧稳定包括西德政局在内的东、西方关系;二、为此,在尼克松访苏的日程中,悬而未决的全欧安全会议问题将会占超乎预料的更大的比重。 西德同苏联和波兰签署的互不使用武力条约,已成为勃兰特东方政策的支柱。但是,对这两个条约的批准在西德议会里受到了意外强烈的抵抗,造成了可能影响勃兰特政权存亡的形势。对此,东西欧受到了同样的冲击。 东欧的外交人士特别指出:“因美中接近而感到疑虑的苏联,又因欧洲问题而在心中播下了对东西方关系前途的新的疑虑的种子。”这就是说,苏联的“稳定欧洲以对付中国”的基本战略开始受到了中国的政治权威的增高和欧洲德国问题的动摇这样双重的威胁。 西德议会预定在尼克松访苏前后的五月批准这两个条约。不过,在这之前,东欧各国,特别是波兰、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三国肯定将以苏联为中心研究包括“勃兰特下台以后”的政治战略。东欧外交人士认为,这种战略改组,归根结蒂,“为了把勃兰特政权动摇时所产生的政治影响限制在最小限度,而尽早地固定东西欧(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政治上达成协议的范围。为此,便转向极力争取提前召开全欧安全会议的方向,在即将到来的美苏首脑会谈中,苏联方面将集中全力争取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作出让步。” 除了这种看法以外,在东欧人士中间还流传着这样一种反映苏联的意向的意见:“作为和接近中国相对应的东西,尼克松本人也许会在召开全欧安全会议的问题上,给莫斯科带去某种礼物。从客观上来看,对于尼克松来说,这也将成为使美苏会谈获得成功的最短距离。”
3. 美报文章《莫斯科攻击波恩的条约反对者》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三月十日刊登赫德里克·史密斯九日自莫斯科专发该报的一条电讯,题目是:《莫斯科显示出关切,攻击波恩的条约反对者》,摘要如下: 苏联对于它同西德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的前景显示出严重的关切,开始对波恩的基督教民主党公开施加压力,要它改变反对批准条约的态度。 苏联报刊警告提防回到冷战年代的危险,一位苏联发言人在西柏林发表了更为直率的讲话。这些都着重表明,一九七○年西德分别同苏联和波兰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的批准,对于克里姆林宫来说是多么重要。苏联领导是以这些条约作为争取欧洲缓和战略的基础的。 共产党报纸《真理报》的两篇主要评论分别在今天和六天以前警告西德的反对派说,如果条约被否决,波恩就会遇到“不可避免的危险”。 瓦连金·别列什科夫(苏联的争取同西德改善关系的一个协会的副主席)上星期五在西柏林向一批德国听众讲话时,采取了更加强硬的立场。他警告说,一旦条约被否决,将会造成可怕的后果,“那时,我们迄今所取得的一切都会毁掉。那时一场新的冷战就会爆发,一场热战也有可能发生。” 这种直言不讳的批评的出现,标志着莫斯科的策略的转变。早先,当勃兰特的联合政府遇到困难时,莫斯科通常都保持沉默。 当反对派领袖赖纳·巴泽尔博士去年十二月访问莫斯科的时候,他受到热情的接待。他在克里姆林宫会谈后告诉西方记者说,他对于条约仍然有保留,当时苏联的报刊没有责备他。 但是,上星期六《真理报》发表了一篇署名“观察家”的强调其重要性的文章,攻击巴泽尔的党拒不接受条约中所体现的欧洲各国边界不可改变的原则而要求莫斯科承认德国修改边界的“权利”。今天,《真理报》扩大了它的攻击,指责基督教民主党以及美国和英国的反对欧洲缓和的这些人士。 基督教民主党人反对这些条约,理由是:勃兰特的联合政府作了俄国人的让步不可与之相比的让步。 某些西方外交官认为,克里姆林宫对整个条约问题特别敏感,不仅仅是因为它对西欧的政策前途未卜,而且还是因为在尼克松总统在美中和解方面有了进展的情况下,克里姆林宫现在害怕在欧洲和在亚洲同时发生摩擦。
4. 美报文章《苏联担心波恩条约遭到否决》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三月十日刊登该报国际新闻记者罗伯特·凯泽九日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报道,题为《苏联担心波恩(同苏波两国签订的)条约遭到否决》,摘要如下: 西德联邦议院也许不批准波恩同苏联和波兰签订的条约,这种可能性似乎使得莫斯科极其不安。 官方报纸的字里行间十分清楚地表露了苏联的不安。近几天来有几篇文章暗示了,如果这两个条约得不到批准 ——而这是波恩突然当真认为是可能的一件事——会造成不祥的后果。 一位欧洲外交官指出,“这威胁到勃列日涅夫的整个对外政策。”另一位说,“他们十分担心。” 西方许多研究克里姆林宫的专家认为,勃列日涅夫曾不得不克服他的政治局中的保守的同事的竭力反对,来奉行他向西方开放的政策。 同克里姆林宫保持友好关系的此间一位外交官本周猜测,如果勃兰特未能使这两项条约得到批准的话,政治局内部迄今是支持勃列日涅夫的那种力量结合的格局,可能紧张到了达到破裂点。勃列日涅夫的敌人不久就会重新露面,可能迫使他下台,或者迫使苏联的路线发生急遽的改变。 另一些外交官不那么惊慌地看待局势,说勃列日涅夫的政策大概代表着政治局内一种强大而持久的一致意见。 无论如何,联邦议院六月初否决条约的话,大概将迫使西德进行大选,而使克里姆林宫处于微妙的进退两难的境地。苏联小心翼翼地培植了两年时间的整个对欧洲的政策就会迅速解体。 尼克松总统访问莫斯科选择的时刻进一步加重了克里姆林宫的困难。尼克松五月末来这里时,也许正值波恩的议会活动进入最紧急的阶段,如果这两项条约未获通过,就是在讨论一些可能变得不相干的问题的时候。
第 2 版
1. 美刊综述:中美会谈在世界上引起的反响
【本刊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在三月十三日一期的《世界电讯》栏中以《东京……台北……伦敦……新德里……汉城……西贡……》为标题刊登了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全世界对美中最高级会谈的看法是这样估量的:北京所得的比它所给的稍多一点——而这使得美国的许多盟国感到担忧。 从我们在美国以外的新闻机构送回这样一种全面的估价: 在亚洲,美国的神经紧张的盟国烦闷地怀着两种情绪。一种情绪是希望,希望最高级会谈的结果将有助于局势的稳定。另一种情绪是恐惧,担心中美的新关系将导致美国放弃这一地区。 在西欧,良好的反应由于挑剔的“不过”这样一番话而减弱了,即:欧洲大陆会不会由于尼克松先生的大国比赛而处于冷战中呢? 在俄国,它的两个最大的敌人之间的“危险的勾结”引起了越来越大的不安情绪,这种情绪只是由于了解到克里姆林宫自己五月将在莫斯科“试”同尼克松先生进行讨价还价而得到了缓和。 回头谈谈谁在北京取胜的问题,我们的电讯进一步报道: 台北的情绪是慌张、愤懑、发怒。为什么?它认为华盛顿实际上是保证逐步抛弃国民党人。 我们的人报道说:“台北不再很相信尼克松了。看来,共同安全条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脆弱了。向前看,国民党发现自己是朝不保夕”。 日本还不太肯定是鼓掌赞扬还是大喊大叫好。东京的消息说,“它是诚心诚意地赞成同北京举行会晤的。但是希望第一个攀上这个梯子的是日本队,而不是美国队。” “但是,共同的利益将会使日美保持牢固的关系,尽管这个关系不会如以前那样牢固。” 南朝鲜,同日本、台湾一样,由于一项防御条约把它同美国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在公开的场合,它保持平静。但是——我们的消息说:“朝鲜人回顾了数个世纪以来作为在亚洲的强权比赛中一个卒子的经历,私下担心会被美国‘出卖’。” 在西贡,情况则不同:“越南人认为,没有什么令人吃惊的事情。在北京没有出现什么新东西。但是,也没有产生结束这场战争的希望。” 来自新德里的消息说:“据认为,中美之间的任何和解都会使印度和俄国——北京在南亚的两个最大的敌手——比以往更加亲密。” 世界的另外一面,在西欧,对三方面的潜在的“收获”的乐观的反应是: 据西欧地区发来的一份电报说:“第一,俄国人加紧努力以缓和这个地区的紧张局势。主要目的:与西方建立更友好的关系,以‘抵销’美中行动。第二,出现了‘更现实的’美国外交政策。欧洲人看到美国正在追求国家利益,而抛弃世界宪兵的角色。第三,尼克松总统重新当选的机会更大了。这使一些欧洲人感到高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总统是希望他保持大量美国驻军、保持西方联盟的强大的最可靠人物。” 在一些欧洲人中间一种令人恼怒的忧虑是:美国把欧洲降到低一级地位上去了。巴黎的一家报纸《新报》问道:“谁说得准美国人是否会出于自身利益失去对欧洲的兴趣呢?” 从莫斯科没有传出什么意外的消息。在北京最高级会谈以前,克里姆林宫害怕美中可能勾结起来进行反苏强权活动。现在高级会谈已经过去……这种担心依然存在。 我们的克里姆林宫观察员说,要注意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当莫斯科的强大的宣传机器骂北京‘与美帝国主义者勾结’的时候,对美国的批评却相对的温和。” “这是由于苏联切望五月份与尼克松先生进行它自己的交易。但是,提出了这样的警告:不要输了。甚至克里姆林宫对美中结成一个集团的担忧也不会迫使莫斯科作出损失权势的让步。”
2. 罗马尼亚《火花报》文章《中美之间的会谈有利于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和国际缓和的要求》
【本刊讯】罗马尼亚《火花报》三月一日刊登伊利埃斯库的一篇评论,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之间的会谈有利于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和国际缓和的要求》。全文如下: 世界公众舆论怀着强烈兴趣地注视了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访问,以及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会见和会谈,这是国际生活中的一个历史性事件。毫无疑义,在经过了缺乏接触和坚持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的不明智、犯时代错误的政策的二十多年之后,关于访问的协议和进行访问的事实本身,过去和现在都被认为是一个积极行动,是承认历史现实和承认当代世界上发生的巨大社会政治变革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一个体现,这是国际气候健康化的一个基本前提。象中国和美国这样的两个国家走上进行接触、对话和相互关系正常化的道路,将对国际生活和缓和紧张局势的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关于访问的协议从一开始就理所当然地得到国际公众舆论、包括罗马尼亚人民的广泛赞同。 现在可以说,这种看法已得到了证明,作为访问中取得的成果而达成的联合公报,将为两国关系开辟新的前景。尼克松总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访问和五月将对苏联的访问,显示了谈判方法的意义,显示了接触与对话的重要性。生活的经验再一次证明,解决争端问题的理智办法和能导致达成协议和谅解、促进不管社会制度如何的各国之间缓和的唯一途径,不是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也不是施加压力,而是谈判和政治接触。这是唯一符合当代重大要求——和平共处的行动方式。众所周知,在基本问题的立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分歧,这是由于它们的社会制度具有不同的性质;同时在双边关系上积累了根本分歧,显然,这些问题不能在几天的会谈中得以解决。但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公正和明智地承认,分歧的存在不应该成为本着互相尊重的精神进行会晤和讨论、寻求国家间关系正常化途径的障碍。 作为认真和直率交换意见的结果的中美公报,反映了解决问题的这一现实主义方法,公开表明了不同的立场,同时也记载了现阶段能够达成的共同点,表达了扩大两国人民之间谅解的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明确而坚定地重申了它有利于国家独立、民族自由和世界革命进程发展的立场,和对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斗争的支持。中国方面在公报中有力地宣布的神圣原则是,一切国家,无论是大国或是小国,应该是平等的,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政策和强权政策,确认各国人民根据它们自己的愿望选择其社会制度和捍卫它们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一切外国军队撤至在本国境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坚决地表示,坚决支持越南人民、老挝人民、柬埔寨人民为实现它们的民族目标而进行的努力,坚决支持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的七点建议,它是解决越南问题的唯一道路。中国也坚决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和平统一朝鲜提出的八点方案。同时阐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南亚和远东一系列问题上的立场。 美国也阐述了它的观点,包括一些积极性的声明,例如:承认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必要性,承认国家之间互相尊重与和平竞赛;同时也重申了美国在如越南问题、朝鲜问题和其它一系列问题上的人所皆知的立场。而各国人民则要求美国停止对印度支那的干涉和侵略行动,毫不拖延地把它的军队从南越、老挝、柬埔寨撤出来,根据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的建议和通过政治解决来确保创造一切条件,使这一地区的各国人民能在没有任何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自由地决定自己的命运。 在会谈中所提出的思想、原则和立场,集中了双方的协议,并能创造符合两国人民切身利益和国际和平与协作利益的发展合作的基础。 因此,特别重要的是,在会谈之后制定了联合公报,在联合公报中双方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从而,在国际舞台上再一次强调了这些原则 ——一切不论社会制度如何的国家之间良好关系的关键——的根本意义。重新显示了这些保证使每个民族不受干扰地发展的利益与整个国际大家庭安全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则的作用。 当然,要想使国与国之间关系正常化得到巩固,必须使这一进程在原则性基础上开始和展开,必须不针对别的国家,不损害和危害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而是有利于所有国家,有利于削弱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有利于普遍缓和与和平。正因为如此,特别具有意义的是联合公报清楚、公开和毫不含糊地表达了这一真理。公报本着这一原则,强调指出两国之中任何一国都不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它们反对任何其它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倾向,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任何其它国家的协议。同时,值得指出的是,他们共同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个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象公报中所写的那样设想和实现某些双边关系正常化和向前发展的进程,必然得到广泛的国际赞同和支持。(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二版) 中美会谈指出,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举世尽知,台湾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省份,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这一立场,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实际,它受到国际公众舆论的广泛支持,得到罗马尼亚人民和罗马尼亚政府坚定不移的支持。任何不顾这一现实的作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当然,还不能说美国方面已完全承认这一现实,但是,美国认识到——公报中这样说——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国人自己解决台湾问题这一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如果美国从这些认识中最终地、尽快地作出相应的结论,以便有效地解决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的这一关键问题,那将只会有利于和平。 公报谈到,在一系列方面,在进行会谈之后,就那些立即具有实际意义并能促进正常化进程的双边问题达成了一些协议。双方同意各自承诺对扩大接触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便利,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交流是有利于两国人民的。考虑到两国所具有的巨大物质和科技力量,为逐步发展两国贸易提供便利的协议具有明显的意义。 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往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同时,两国开始了对话,在克服政治冰冻状态方面,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的进程,这无可非议地是最重要的事情。使这一进程继续下去和使中美关系沿着接触和谈判道路向前发展,将会有利于和平和有利于缓和的要求。 中美会谈的具体成果,在使两国关系正常化和使之得到改善的方面迈出的有效步伐,不仅对于双方具有特殊意义,而且还能积极影响国际局势。这两个大国在尊重公报中提到的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的情况了确立某些正常关系,必将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合作的国际气候。这就是为什么这一进程只能受到所有主张国际缓和与安全的力量的欢迎和支持的原因所在。 当然,访问还刚刚结束,联合公报才发表了几天,现在很难预料这一事件的全部广泛性和具体结果以及它在国际生活中的影响。但是,很清楚,当按照这次会谈中申明的现实主义立场行动时,当这些立场被付诸于实践时,缓和与和平的事业就必然获得胜利。 在我国,中美会谈的积极成果受到了理所当然的欢迎。罗马尼亚人民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支持各国人民的自由与进步的愿望方面,在确立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上,以及在按照各国人民的和缓和与和平事业的普遍利益解决国际问题中所持的坚定的、一贯的立场。在罗共“十大”上被再一次确认的社会主义罗马尼亚的对外政策是人所共知的。这一政策是继续加强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与兄弟般的团结,发展同不论其社会政治制度如何的所有国家的全面关系,积极促进国际缓和、和平与合作。我国坚决把尊重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互利等项原则作为它全部国际政策的基础,作为它同所有国家的关系的基础。 我国党和政府一贯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使这些原则在国际生活中牢牢地扎下根,积极提倡同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的所有国家进行接触、发展睦邻关系与和平共处的政策。众所周知,罗马尼亚向来就一贯主张实现国际关系正常化,通过谈判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使缓和得到进展,保障完全尊重各国人民自己决定其命运并在政治和社会进步的道路自由向前发展的权利的基础之上建立持久的和平。罗马尼亚人民坚决认为,必须使大、中、小所有国家,不论其政治和社会制度如何,不论其力量或发展程度如何,积极地、建设性地参加国际问题的解决,以保证这种解决符合一切国家人民的利益。 事件的全部进展过程,都突出了各国人民和他们为沿着进步与建立持久和平的道路独立自主地进行民主发展的斗争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在实现缓和进程、粉碎帝国主义集团的侵略计划和他们的统治与压迫政策的斗争中,一切反帝的进步力量的团结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必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全力以赴地来克服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和共产党之间关系中现存的困难,争取恢复和加强一切反帝力量的团结;永远把共同点置于观点分歧之上,并需要在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团结起来,这是我们时代的重大要求。集中和加强一切进步力量的努力,这些力量的团结战斗,所有人都理解我们时代的根本要求和全人类的进步愿望,这些是国际进步、和平与合作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的保证。
3. 美《新闻周刊》评美中会谈文章:《球赛完了以后》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三月十三日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球赛完了以后》,摘要如下: “改变世界的一周”终于来到而又过去了,现在,尼克松的同胞们有了一个机会,来评价总统对于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度过的七天的生动描绘。对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有一点看来是明确的:这次访问的确标志着一个历史转折点,并且成为彼此视为首要敌人的双方放弃二十年来相互误会的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机会。但是,一当全副行当和彩墨都已卸掉以后,看来这次访问宣布不可调和的分歧,就如同其发现共同点一样地值得注意。因此,对惯于用同一张记分牌来衡量一切重大公开事件的美国人来说,要权衡访问的结果和回答“我们是赢了还是输了?”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困难的了。 大体来说,气氛是过得去的。海外的反应并不是一片赞扬,苏联奚落了这次访问,美国的某些亚洲盟国并不掩饰他们的不安。但是在国内,总统得到了近乎一致的掌声。 在共和党内,有些人还对尼克松表示了热情支持。戈德华特在对他的“保守派朋友”讲话时宣称:“我感到满意的是,我们没有向赤色中国人放弃任何东西。” 中国人当然是尽了他们的全力使事情看来也是那样。北京希望它的人民相信公报是中国对外政策的胜利。 北京的看法是,周已经迫使尼克松作出了重大的让步,特别是在台湾未来地位的问题上。在中国人看来,美国保证“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是这个岛将最终复归北京控制的一个实质上的保证。 既然外交语言的一个目的就是允许作多种多样的解释,对尼克松政府坚持认为,在台湾问题上占上风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这一点就很难感到惊奇了。首先,美国官员指出,中国并没有坚持在公报中写进一句常见的宣传论调,攻击美国同台湾签署的防御条约是“完全无效的”。更重要的是,华盛顿认为它赢得了中国的一个重大让步,即中国默许美国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政府的逻辑是:中国答应用“和平”这个字眼,就是向美国发出了一个信号,表明它将不使用武力把国民党人赶出台湾。 然而,尼克松的中国之行是否会导致一个同中国真正和解的时代,那还要看。但是,此行和中国对它的反应却清楚地说明,两国现在是走在平行不悖的道路上——即使两国都一定会继续走得很当心。
4. 保《工人事业报》反华文章《向什么方向迈步?》
【本刊讯】保《工人事业报》三月四日以《向什么方向迈步?》为题刊登一篇评论中美联合公报的反华文章,摘要如下: 或许是为了隐瞒其真实内容,因此在发表的文件中只说了些众所周知的、两国都重复过多次的事实。不久以前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对这些东西赋于特别的意义。西方报刊对此议论纷纷,说北京可能促使尼克松总统接受了和平共处原则。这样想是多余的。 一些西方评论员得到的印象是,在发表的文件中丝毫没有谈到苏联。应该承认,他们这种注意有些道理。难道真会在讨论世界问题时,没有涉及同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导、进步的旗手,为自由和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各国人民的忠实和无私的捍卫者的关系吗?反苏主义不是极端帝国主义和最可恨的修正主义的结合点吗?美国总统在这方面依靠同北京的合作是特别明显的 。
第 3 版
1. 印尼外长接见苏大使谈马六甲海峡问题
【美联社雅加达三月十日电】外交部长马利克十日对苏联大使沃尔科夫说,印度尼西亚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支持下,打算要求承认十二海里领海的界限,以保证马六甲海峡能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控制之下。 马利克在他的办公室与苏联大使会晤以后对记者说,“沃尔科夫大使对我说明,俄国遵循国际上只承认三海里领海界限的传统观点。” 这个海峡是中东和远东之间的最近的水路通道。 这位印度尼西亚外长说,苏联大使表示希望不要误解俄国的观点。对此,“我对他说,国际法是帝国主义者提出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希望把它改变为十二海里。” 马利克说,他希望在将来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举行的会晤中同它们讨论马六甲海峡问题。但是他对苏联大使说,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不打算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强行实行这一观点。 马利克说:“我对苏联大使说,目前这只是一个主张”,应该同印度尼西亚的朋友们进行透彻的讨论,才能提交明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水域会议。 【美联社雅加达三月九日电】外长马利克今天在这里说,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正在考虑对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实行一些规定。 马利克说,“马六甲海峡对我们是攸关重要的,例如,如果日本的一艘巨大油船突然爆炸,涌出数千吨的石油,这就会毁掉生活在印尼和马来西亚两国沿海的渔民的生计。” 这位外长说,马六甲海峡很狭,没有作公海的开阔海面,“因此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同意承担这个海峡的责任”。 消息灵通人士说,如果印尼和马来西亚实行旨在限定通过这个海峡的船只的吨数和数目的条例,那么,拥有巨大油船的日本大概是第一个受害者。这些人士指出,日本是首先要求马六甲海峡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三月八日刊登了该报驻雅加达特派记者发回的一条消息,题目是《印度尼西亚提出:“日苏对马六甲海峡的阴谋活动令人遗憾”》,全文如下: 据七日透露,印度尼西亚总统府通过特别助理阿里·穆托波非正式地向日本驻雅加达使馆提出:“日本正在勾结苏联策划马六甲海峡的国际化。这是极其令人遗憾的行动。”这是根据前不久苏联驻日大使特罗扬诺夫斯基的讲话,为唤起日本政府的注意而表明了印度尼西亚方面的想法。 苏联曾通过驻雅加达大使沃尔科夫向印度尼西亚提出了马六甲海峡的国际管理论,而马利克外长拒绝说:“这是侵害海上主权。”马来西亚外交部也于六日宣布反对国际管理。
2. 马来西亚外交部发言人说:反对任何想使马六甲海峡国际化的行动
【美联社吉隆坡三月六日电】马来西亚外交部发言人今天说,马来西亚反对任何想使马六甲海峡国际化的行动。 他是在评论一则东京消息时这样说的。这则东京消息说,苏联驻日大使已告诉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森沼树,俄国认为马六甲海峡是国际水道,必须向外国船只开放,让它们自由通行。 马来西亚外交部发言人说,马来西亚承认,“根据航行自由原则”,马六甲海峡可供国际航运使用,但是马来西亚认为该海峡是非公共水域。 这位发言人指出,在去年年底(马来西亚)同印度尼西亚磋商后发表的一项联合公报已明确声明马六甲海峡不是国际水域。 马来西亚和印尼保留在它们认为有必要时检查任何驶经马六甲海峡的船只的权利。 这两个国家还可以对运载供不友好国家使用的武器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军船只提出异议。
3. 新加坡《民报》评论《谁又在马六甲海峡兴波作浪》
【本刊讯】新加坡《民报》三月七日发表题为《谁又在马六甲海峡兴波作浪》的评论,摘要如下: 据日本外务省官员宣称:上星期五苏联驻日大使拜会日本副外相时发表意见说,它认为马六甲海峡是一条国际水道,必须开放予以外国船只自由通行。 很显然的,苏联的意见也是处心积虑已久的日本的意见。 本来常经此道的日本石油运输船,已弄污了这条水道的清洁水流,现在再加上苏联公然在马六甲海峡兴波作浪,主张列为国际水道,这么一来,今后这条水路,恐怕要更加不清了。 从地理情势上看,马六甲海峡最窄处宽仅二十四里。从维护中小国家领海权角度上看。国际水道之论已不能成立。苏联原本主张十二里领海权的国家,竟出尔反尔,昔是今非,显然有意欺凌、侵犯人家,这种作法,暴露其超级强国的真面目。 由日本外务省代为传达苏联的主张上看,显见日苏两国暗中已有勾结。马六甲海峡国际化,对日对苏都有不少好处,尤其是苏联,以海参崴为基地的太平洋舰队,将可由此坦然通过,进入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一旦国际化,无疑将助长此地的紧张局势。是谁想在中小国家的领海内兴波作浪?路人皆见。
4. 安塔拉社报道:苏哈托谈中美联合公报
【安塔拉通讯社三月十日电】苏哈托总统和法国外交部副部长让 ·德利普科夫斯基今天在这里的总统办公室讨论了双边问题和国际问题。 苏哈托总统回答了德利普科夫斯基提出的关于总统将在何时访问法国以及他在计划进行的访问期间最关心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他说,“我将在十一月里访问法国,访问期间,我想同法国领导人交换意见。印度尼西亚希望从法国学习它作为一个欧洲国家所起的作用。” 苏哈托总统谈到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时说,“我们应当进一步研究这个公报,特别是关于两国都支持万隆原则的部分。” 总统府发言人苏达莫诺援引苏哈托总统的话说,印度尼西亚应当研究中美公报中“申明”支持被压迫人民的部分。 苏达莫诺说,印度尼西亚应当进一步研究这句话的真正含意。 据这位总统府发言人说,苏哈托总统说,中美公报是“好的”,只要符合万隆原则的话。 同时,外交部长马利克陪同总统会见德利普科夫斯基之后说,苏哈托总统认为中美公报是“很好的”,只要人民中国遵守它并且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话。 【美联社雅加达三月十日电】外交部长马利克星期五说,在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北京之行以后,共产党中国已经缓和了它对印度尼西亚的尖锐的批评。 马利克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看来他们减少了对印度尼西亚政府的批评,但是我还不相信中国人的诚意。”这位外长说,我还要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停止他们在印度尼西亚的颠覆活动。印度尼西亚在一九六七年中断了同共产党中国的关系。 【美联社雅加达三月九日电】外交部长马利克九日在这里说,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的联合公报表明,共产党中国和美国都在朝着承认东南亚的中立化方向前进。马利克说,这可能意味着双方都接受了万隆五项原则,其中包括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它们的中立的原则。马利克说:“如果这两个国家承认了万隆原则,那么现在就看苏联是支持还是自行其事了。” 【本刊讯】据新加坡报纸三月十日报道:印尼外长马利克九日在雅加达说,尼克松访问中国的结果,可能会加速恢复印尼与中国间的外交关系。 马利克是在接见随同马来西亚副总理伊斯梅尔访问印尼的记者时发表上述谈话的。他说,目前印尼和中国双方都还没有作任何恢复两国外交关系的接触。他重申印尼对复交方面的过去立场:即有关主动必需来自中国方面,同时必需完全停止对印尼的“攻击”。 他说,中美联合公报同意尊重万隆会议的不干预他国内政的宣言,这一点对世界,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将会有利,“因为东南亚一直遭受到中国颠覆活动带来的痛苦”。
第 4 版
1. 香港《明报》刊登一篇海外专纽约航讯《美国学者看台湾问题》
【本刊讯】香港《明报》三月十日刊登赵浩生的文章,题为《美国学者看台湾问题》,全文如下: (海外观察专栏纽约航讯)中美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台湾问题的协议,根据此一公报及白宫顾问基辛格在上海记者招待会上的补充说明,美国权威学者有以下的看法。 此间中国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中美双方在解释台湾问题时所表示的重点虽然不同,但原则上都希望缓和此一对垒局面,使台湾问题不致成为初步接触谈判的障碍。 华府布鲁金研究所的巴尼特教授说,中美联合公报中有关台湾部分,显然是经过慎重推敲,“双方均未放弃基本原则”。 不少专家在其评论中均指出一项最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即北京方面在说明中国政策的部分,未提及华府与台北间所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巴尼特认为,这是“北京默认的让步”,但此一让步换取了美方逐渐撤出台湾的宣言。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柯兰相信,美国在谈判中可能向北京解释,根据逐渐撤出台湾的政策,美国在台北地位势将“逐渐消逝于无形”,如此使北京认为已无必要在公报中提及“共同防御条约”问题。 柯兰以一九五○年莫斯科与北京签订的中苏友好条约为例,他说该约有效期间虽尚有几年,双方亦未公开宣布废止,但事实上已被双方怒火烧为灰烬。 哈佛大学赖肖尔教授指出:“上海公报只是解决台湾问题的起点,具体谈判将在高层会议之后开始。” 此一谈判不但包括华府与北京,华府与台北,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北京与台北。赖氏预料,在北京与台北的谈判中,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北京对台北或作过渡期间的暂时让步”。 关于北京与台北直接谈判问题,台北方面虽然坚决否认有此可能,但此间中国问题专家们不但认为这是唯一合理的解决之道,且相信北京与台北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有和平共处的可能。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以历史观点分析称:“地广人众的中国,在历史上从未达成过真正中央集权的统一局面。此一情况使中国的政治家具有传统的智慧,可以一方面建立一威望崇高的中国政权,同时维持中央与地方间各自为政的折衷合作均势。民国以后的局面一向如此,各省急于表示,拥护中央,但缓于完粮纳税……”。 他认为,“政治经济的地方自治,原是中国政府的传统形式,只要地方政府在思想及武力上无向中央挑战的能力,双方即可和平共处。” 他指出:“台北在美国的支持下,原具有向北京挑战的力量,如今美国政策改变,台北已有心无力,美国停止军事援台后,中国的内战情势即因而结束。” 他预想今后可能造成的情况是:“台湾不须与北京竞争,亦不为北京所直接统治,台湾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区,与北京和平共处。”他认为“此一局面虽非理想,但却是一个暂时解决之道”。 美国专家们另一个相同的看法是:美国宣布“一个中国”,并申明北京一台北关系是中国人自己的问题,应由双方自行解决,对美国说,台湾的地位已经澄清,所谓“台湾独立运动”已寿终正寝。 同时大家预料,台湾的地位将在和平与缓慢的情况下逐渐改变,保证此一和平转变的因素有二,一是美军撤退,但“共同防御条约”依然有效,同时北京在此次中美联合公报中,亦未表示“武装解放台湾”或要求美军限期撤退。 至于学术界对尼克松总统访华结果的一般观感,大多是推崇支持,唯一的责备,就是认为他处置失当开罪友邦。前美国驻日大使哈佛大学教授赖肖尔在耶鲁大学演说时称,尼氏访华在对日关系上说,造成了一个必须大力补救的“灾难”。此间新闻界因而传说,尼克松或于五月访苏后于八月间访日。
2. 美报文章《台北暗示将同苏联达成协议》
【本刊讯】美国《费城问询报》三月十日刊登一篇发自台北的文章,题为《台北暗示将同苏联达成协议》,全文如下: 外交人士说,国民党中国准备同俄国恢复正常关系,但这要由莫斯科首先采取行动。 政府官员和中国人民都一直在私下里议论这件事,说它是对抗台北的头号敌人北京与它的头号盟友华盛顿之间的新友谊的可能的措施。 外交部长周书楷在一次接见记者时公开谈到这种可能性使公众感到震惊。 周设想莫斯科和台北举行类似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华沙会谈那样的秘密会谈。 这则消息援引周的话说,他的国家“准备研究这种会谈的是不是可能和是不是可行,如果出现这种可能的话”。 外交人士说,就他们所知,俄国和台湾都还没有采取导致开始这种会谈的步骤。 【中央社台北三月十日电】对于日前报载合众国际社电讯,报道外交部长周书楷向赫斯特报系记者发表的谈话,外交部发言人柳鹤图今天发表声明指出:周部长的谈话,只不过是重申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中华民国乃一坚决反共的国家,决不会脱离自由世界。柳鹤图在行政院新闻局记者会中表示:我国珍视对我国一向保持友好关系的各个自由国家的友好关系,并将全力加强扩大与其友好关系。 他指出:对于自由世界中现与我国无外交关系的国家,我国亦愿与其扩大文化、贸易关系,至于其他国家,只要其对我国不存敌视态度,在不涉及我国基本立场的情形下,我国可考虑与其发生通商贸易关系。这位外交部发言人郑重声明:周部长日前的谈话,只不过作一原则性阐述,其重点乃在如何加强我国与自由世界各国的关系。
3. 蒋帮《联合报》报道《外交政策的弹性运用》
【本刊讯】蒋帮《联合报》三月十日刊登该报记者钟荣吉的一篇报道,题为《外交政策的弹性运用》,摘要如下: 来华访问的美国赫斯特报系采访团,八日晚间透过合众国际社自台北发出一则电讯,引述外交部长周书楷的谈话说:“尼克松总统访问北平之后,中华民国准备探求和苏俄及其他共党国家改善关系的可能性。” 这条看起来别具政治意义的新闻,很受国内外重视,敏感人士甚至以为自由中国和苏俄之间有过什么接触,但是根据记者所了解,外交当局目前尚无意过分强调与俄国改善关系的可能性。 据了解,周部长曾就我国今后采取的弹性外交政策详加阐述。周部长强调说,我国退出联合国后,在国际间行动更自由,为因应国际局势的发展,将采取弹性外交措施,不但跟友邦加强关系,对于没有外交关系,甚至对我不怀敌意的共党国家,也愿意在商业、文化方面有所往来。 据说,干练的赫斯特报系负责人,要求对所谓“不怀敌意的共党国家”作进一步解释,周部长的答复是“除中共和类似阿尔巴尼亚等以外的国家,都在考虑之列。”外国记者认为苏俄可能被中华民国列为“弹性关系”的对象,便追问:“有无可能跟苏俄改善关系?”周部长的回答是:我们将看情形,研究其可能性和可行性。这就是合众国际社那则抢眼的新闻形成的经过。 我国与某些“不怀敌意国家”间的关系将有何种演变,是很难预料的问题,但是根据外交当局对“弹性外交”的说明,将来逐步跟部分苏俄集团国家交往,是颇有可能的,所谓“苏俄集团国家”,在外交首长历次谈话中被提及的至少有东德、捷克和匈牙利。周部长并透露,我国民间团体可能于今秋组团前往匈牙利参加一项专业性会议。
4. 侵越美军司令部宣布:台湾不再是美军“休息与疗养中心”
【合众国际社西贡三月十一日电】美军司令部今天说,从本月底开始,台湾不再是正式规定的(美军)“休息与疗养”中心。六年以来,驻越南美军到台湾休息玩耍或疗养的共有二十万人以上。 这样一来,“休息与疗养”中心就只有檀香山和曼谷了。在过去几年里,在越南服役的美军的度假地还有悉尼、香港、东京、槟榔屿、吉隆坡、新加坡和马尼拉。 这位发言人说,从“休息与疗养”地名单上除去台北以后,并不影响有人在合法休假期间自己出旅费到台湾去。每一个军人在越南服役一年可以有七天的“休息与疗养”假和两星期的休假。 美军司令部说,它决定取消台北而不是取消曼谷为“休息与疗养”地,因为曼谷离越南更近一些。一位发言人说,这一决定与尼克松总统的北京之行毫无关系。
5. 格林由新加坡去雅加达
【法新社吉隆坡三月十一日电】美国助理国务卿格林今天在这里说,美国决心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 他还说:“对此,将以一种旨在有利于世界的方式来进行,由于危险的紧张局势和联系不够的原因,这个世界已分裂得太久了。” 格林在吉隆坡逗留了三十六小时之后己于今天上午动身去新加坡。他在这里向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介绍了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情况。 他说,马来西亚总理对尼克松总统为改善对华关系而作的努力表示充分谅解,对此,他(格林)感到高兴。 【路透社新加坡三月十一日电】(记者:罗伯特·哈特)格林今天就尼克松总统最近中国之行同新加坡的总理李光耀和外长拉贾拉南举行了两小时会谈。 格林在乘飞机去雅加达之前发表讲话说,讨论是相当深入的。他没有谈详细情况。 格林说,有清楚的迹象表明,他这次旅行从达到其目的来说是完全成功的。这个目的就是向亚洲国家再次保证美国在这个地区的政策和宗旨的一贯性,并保证华盛顿将继续遵守自己所承担的一切义务。 美国官员说格林之行取得了显著成就。 显然,担心情绪是存在的,但是格林发现,对于尼克松对中国采取的主动行动几乎是一致表示赞赏。 亚洲国家认为,尼克松的行动从长远说来是符合它们各国的利益的。 这些美国官员说,台湾的国民党中国人对尼克松的北京之行感到不高兴,这是明显的,但是,在格林访问台北期间与他进行了长时间会谈的国民党领导人同样也接受了他的保证。佐藤切望尼克松访日 【共同社东京三月十日电】题:切望尼克松访日——佐藤首相对美国报纸发表谈话 纽约十日消息:据十日的《纽约时报》报道,佐藤首相在九日接见了该报记者苏兹贝格,赞扬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在缓和亚洲的紧张局势方面是一个极为有效的和有意义的事件”。 在这次会见中,佐藤首相还谈到了听取助理国务卿格林就尼克松访华所作的说明,他说:“听了格林先生的说明,但是,由于有极其微妙的地方,所以,他也许没有能够全部地谈到这些,或者在一部分问题上,也许他不了解会谈内容的全部。” 首相还说:日本切望尼克松总统的正式访问,但在此之前由天皇陛下正式访问美国,然后总统访问日本,这样做较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