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03-06
第 1 版
1. 瑞士报纸文章《从东方观点看尼克松中国之行》
【本刊讯】瑞士《巴塞尔新闻》三月二日刊登了一篇报道,题为《从东方观点看尼克松中国之行》,摘要如下: 本报驻东欧的记者写道,美国总统访问北京被认为是对即将在莫斯科举行的谈判施加压力的手段,是竞选政策的宣传。 东方集团国家的宣传工具只简单地报道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消息,没发表评论。他们按照苏联的样子做,并企图贬低中美会谈的意义。 消息灵通的东欧人士指出,莫斯科及其卫星国密切注视着尼克松在中国的逗留,仔细地记录下任何一件细小的事情。苏联集团国家的外交部得到指示,把从北京发回的大使的报告复制后送往莫斯科。 人们普遍认为,苏联人把尼克松访华看成是一种对他即将在莫斯科谈判的压力手段,他们认为,美国人首先想和克里姆林宫在政治上达成一致意见。 因此,苏联想继续顽强地追求它的政治目标,并竭尽全力,在对华盛顿可能有最危险的后果的地方——欧洲削弱美国。东欧认为,莫斯科将继续优先推行欧洲政策。如果俄国人能够召开欧洲安全会议,并把美国在欧洲人中孤立起来,那么,他们估计这也将导致美国被排挤出世界政治舞台。 同时,克里姆林宫及其卫星国将竭力在宣传上利用尼克松访华来破坏中国在第三世界的名声。因此,东欧各国首都的人士还估计苏联将加强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这在联合国中也将产生明显的影响。
2. 芝加哥大学教授入江昭的文章《美国的内政与中国,出现新的中国萌芽》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二月二十八日刊登了芝加哥大学教授入江昭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美国的内政与中国,出现新的中国观萌芽,越来越关心社会结构》,摘要如下: 如果只局限于今年的美国内政来说,外交问题极大地左右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毋宁说经济上的问题更为重要。如物价、失业、犯罪和住宅问题这些国内问题,今后仍将继续成为美国国民关心的目标,而且也不能忽视,即便尼克松访华取得了预料之外的成果,在十一月的总统选举以前,在内政方面仍可能有很多变化。 但是,十一月的总统选举的结果如何,我们暂且不论,美国人的中国观正在变化,这是确实的。今年或者是四年以后即便建立起民主党政权,但美中接触和接近的方向将不会改变。因为在现代的美国社会里存在接受这种方向的基础。 正如已经看到的那样,在美国人的中国观里存在几个阶段。如果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可以说,至少重叠地存在着四种意识。第一种是十九世纪的看法。它是把中国作为美国商品市场和投资的对象,从经济上看问题的。第二种是从二十世纪初叶到太平洋战争时那种对华亲善论。这是在以美国文明和政治优势作为前提的基础上,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希望努力建立两国间的特殊关系。 第三种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长达三十年间所看到的以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美中关系的意识。这是一种积极论,即不管是美中协调还是有隔阂,美国都要以军事力量为后盾介入亚洲,在自己的主导权下维持东亚国际秩序。 在现代的美国人的中国观里,从过去的各种经验和接触的积累中产生出来的上述三种意识混杂在一起。但是,在最近几年中,进而出现了可以叫作第四种意识的新的中国观。 这在年轻一代中尤为显著。它把现代中国理想化,把中国看成是同美国社会的矛盾、罪恶和欺骗形成对照的、表明新的生活方式的社会。这不是以美国文明的优势为前提的美中亲善论,而是把中国看作是比美国还优越,能够向美国传授很多教益的社会。对现代的美国批判越多,则不存在高度工业国家的矛盾、犯罪率低的中国越有吸引力。而且,在一部分人,特别是在过激派学生、知识分子和黑人领袖中间,中国是作为能够抵抗美帝国主义的唯一国家而受到高度评价。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人最关心的事情将是公害、犯罪、教育、卫生和物价等国内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连朝鲜战争也不知道的年轻一代将获得投票权,政治思想显著提高了的妇女将走向各界,被日常生活所驱使的黑人社会将在地方政治中树起实力。可以认为,其结果,美国人对外观也要变化,在外交问题上承担的义务也将减少。 但是,尽管如此,美中关系的加深和美中协调的方向将不会改变。这是因为,美国人的中国观的过去与现在,已经有了支持这种动向的充分的基础。而且,据认为,国内问题的重要性越大,则主张摆脱冷战体制,建立以上述第一、第二或第四种形象为基础的新的美中关系的论调将越强烈。
3. 日《朝日新闻》文章《巴黎认为,美国的矛头再次指向欧洲》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二月二十八日刊登了该报驻巴黎记者发回的一则短讯,题目是《巴黎认为,美国的矛头再次指向欧洲》,全文如下: 巴黎认为,由于就美中间最大的障碍台湾问题的处理达成了原则性的谅解,所以,东亚地区的对立将会急剧的缓和。而中苏对立却正在从两者的边界线扩大到印度次大陆和东欧。并且,苏联在欧洲正面正在采取维持现状和缓和紧张局势的政策,而将扩张的力量主要指向亚洲和印度洋。所以担心作为美中接近的间接影响的中苏对立将会激化,在这一点上,对尼克松访苏寄予期望的味道加浓了。 不过,据认为,可以从亚洲的对立中拔出腿来的美国肯定将再次把它的注意指向欧洲。西欧出现了这样两种反应:在安全保障方面表示欢迎,在贸易方面则感到威胁。
4. 安莎社说苏评论员正把注意力集中于欧洲
【安莎社莫斯科三月一日电】中国同美国正在密谋反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北京和华盛顿的共同方针旨在削弱莫斯科同其他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这似乎是苏联评论员们得出的结论。在尼克松访华期间,(苏联的评论)主要涉及到越南问题,在刊登关于访问的每条简短新闻的同时刊登了长篇报道美国对越南轰炸的消息,而现在,评论员们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欧洲问题和在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中搞反苏活动的可能性上。
5. 《在战略上乱了阵脚的克里姆林宫》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三月一日登载了它的特派记者永田从莫斯科发回的一篇评论,题为《在战略上乱了阵脚的克里姆林宫》,摘要如下: 苏联的世界战略由于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中国主席毛泽东握手而乱了阵脚。克里姆林宫对于长达一千五百字的联合公报和透露出来的谈话内容投以怀疑的目光。从克里姆林宫的本心来说,不同制度间的和平共处除了在美苏两大国的共处以外是不可以存在的;美中共处无非是通过“美帝国主义者和毛分裂主义分子的勾结”而“形成反苏路线”。 不感兴趣,实际上却是…… 一日三秋地焦急等待着美中联合公报发表的不是西方记者,而恰恰是克里姆林宫。难道不是这样吗?和苏联对于美中会谈的冷淡报道情况完全相反,克里姆林宫无不注视尼克松的一举一动。尼克松总统和毛主席笑容可掬地握手的一帧照片无疑是象雷电一样打在苏联首脑的心坎上。克里姆林宫恐怕比当事者中国总理周恩来更加切实地感受到“历史新篇章”的揭幕。美中关系由于从“敌对”向“共处”展开而似将使苏联的世界战略的阵脚发生紊乱。 在西方稳定西欧的现状,而用积累的余力在东方遏制中国,这是苏联外交的基本战略。倘若是这样,那么就可以说克里姆林宫的打算正在通过德苏条约和对法友好而取得一半的成功。以缓和包括这些在内的欧洲紧张局势为名,试图驱逐美国势力的全欧安全会议,也可望在年内召开筹备会议。在同二月底访问了莫斯科的芬兰总统会谈时,苏联要求芬兰作为“发起人”促进召开筹备会议。但是美中公报打乱了克里姆林宫的这个计划。疑有秘密协议 形势是,苏联希望使美苏共处前进一步,而南进到亚洲,完成“包围中国网”,这并不是不可思议的。但现在克里姆林宫不得不担心将要被遏制的是苏联。不同制度间的和平共处正是苏联倡导的,美中共处也罢,日中友好也罢,表面上是再好不过的了。可是象只要一滴酸就变颜色的石蕊试纸那样,在美中共处之中掺杂着中国的“反苏”,则将使美中共处变成反苏联合阵线。 苏联外交是立足于以美国为目标的富国强兵论的。 苏联领导人的认识是,即使是在世界政治力量的结构呈现多极化的目前,它的外交也必须以对美和平共处为重要力距。所以苏联在核武器、开发宇宙空间和医学等尖端领域中对美国进行合作,这正是遭到北京指责为“美苏超级大国主宰世界体制”之处。 克里姆林宫之所以在“美中和平共处”这句话中嗅到一种说不上是什么的可疑气味,就是因为难以放弃美苏共处“主宰世界”的梦幻。苏联的塔斯社到二十八日才简单地报道了美中公报的内容。但是在末尾却散布一个疑团,好象除了公报内容以外还有秘密协议。 美国已经向北京保证要从东南亚撤退。填补这块真空的是中国或是日本,而不是苏联。一经掉以轻心,甚至就有可能从印度支那半岛的战后处理:中被挤出来。联合公报强调大国不干涉亚洲,这在苏联看来也是北京对亚洲势力改组的一个大投影,业已扩张到了印度洋的苏联南进政策将遇到巨大的挫折。对尼克松访苏抱希望 更使克里姆林宫恼火的是,中国通过同日本以及美国扩大经济关系而使它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苏联的世界战略要完全吸收美中共处的冲击是需要时间的。不过,苏联外交厉害的一着早已显露出鳞爪。在尼克松访华前夕派遣了葛罗米柯外长,以开发秋明油田等经济合作为招牌,扩大同日本之间的渠道。苏联也许由于这次美中握手而进一步加紧接近日本。 一度销声匿迹的亚洲集体安全计划又在二十七日《真理报》的国际评论中提了出来。苏联想要在战略上坚持推行以撤销东南亚的外国军事基地和废除军事援助条约为核心的“中立化”的主张,而在战术上则在印度次大陆集中力量加强印度和孟加拉国,在印度支那集中力量加强北越等据点,从而谋求重整“对中国的攻势”。将在五月迎接尼克松访问的克里姆林宫的“潘朵拉盒”里也只留有“希望”而已。
第 2 版
1. 莫罗在西欧联盟部长会议上谈中美会谈
说联合公报表明“世界从两极向三极过渡”,认为由于担心中美关系的发展,苏联从反对欧洲统一转而采取更实用主义态度不是不可想象的 【安莎社波恩三月三日电】莫罗在西欧联盟部长会议下午会议上发言谈到了尼克松最近访问中国,他说,这次访问结束了战后的稳定平衡形成的人们称之为两极世界的阶段,开创了另一个敏感的发展阶段,今天,对这个阶段仅仅可以部分地进行预料。意大利外交部长说,在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字之后,从两极向三极过渡,今天可以认为是世界形势中的一个确切因素了。莫罗认为,尼克松不久将访问莫斯科证明,美国准备、并且能够同过去是它的敌人、现在仍然是它的对手的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对话。当然,美国要达到这一地步需要付出某种代价:实际上,从联合公报中可以看出美国准备放弃亚洲的一些地盘,即使是逐步的。华盛顿政府关于福摩萨的决定以及关于越南问题的决定都证实了美国准备在东南亚不再承担义务的事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在亚洲完全不承担义务了:实际上华盛顿还要在印度次大陆发挥平衡作用,此外还应该看到尼克松对朝鲜所持的立场。 莫罗继续说,苏联可能作出的反应尚需估价,直到现在,苏联的反应还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莫斯科可能会说中美会谈是反苏勾结。虽然公报极力显示出一些保证,但基于美国撤退——虽然不是完全撤退、而且基于反对任何其他国家的一切霸权企图的亚洲新平衡的建立仍是突出的。无论是欧洲还是欧洲各国在谈到有关全世界的问题时都还不能让人们在世界舞台上听到自己的声音。这位意大利部长说:“然而,我们不应该忘记,美国和中国在不同程度上由于不同的原因支持欧洲统一运动的兴起。苏联至今仍反对这个运动,仍持否定态度。”莫罗最后说,但是,苏联由于担心北京和华盛顿的关系未来可能平衡地发展,苏联从反对走向更大的实用主义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2. 夏普说尼克松访华是极重要的事情
【合众国际社渥太华二月二十八日电】外交部长夏普今天说,加拿大愿意作为中国和美国今后举行的会谈的东道国,如果这两个国家提出要求的话。 夏普在谈到尼克松总统的中国之行时说:“这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关于这次访问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毕竟进行了会晤。这是一个突破。” 他说,中美公报中的有益的部分是提到文化和贸易交流的那些部分。 夏普说:“这是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存在的可怕的障碍方面出现的一个突破的开端。” 这位部长接着说,他认为美国同中国开始进行贸易谈判将不会使加拿大受到损害。 他说:“我认为,美国人将同中国人进行的那种贸易与我们进行的那种贸易将是很不相同的,但是我们希望看到打破壁垒。我们当然不会因为我们可能遇到一些竞争而反对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和解。”
3. 美一研究报告认为:苏加紧在拉美活动是对美的威胁
【路透社迈阿密三月三日电】参议院汉弗莱今天要求尼克松总统在他五月份访问莫斯科时,进行谈判以达成一项限制苏联海军在加勒比海活动的协议。 这位明尼苏达州民主党人(一位主要总统候选人)说,克里姆林宫悄悄地把它在古巴西恩富戈斯湾的海军基地升级了。这是明显地违反一九七○年十月同华盛顿达成的一项谅解,这一谅解规定苏将不把战略武器运进本半球作为交换条件,美国保证不干涉古巴。这一谅解是在美国抗议据说苏联在古巴这一港口加强海军力量一事之后达成的。 这位前副总统在这里发表的一篇讲话中,指责尼克松政府没有认识到苏联力量的加强。他说:“苏联加强在加勒比海的海军力量是悄悄地,但又是迅速和持续不断地进行的。它(西恩富戈斯湾)已成为一个永久的现代化后勤基地,因此它将对我们的安全构成一个潜在的威胁。” 他要求尼克松扩大一九七○年同苏联达成的谅解,以进一步限制苏联海军在加勒比海的活动。 【美联社华盛顿三月一日电】(记者:乔治·格达)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和缓可能在苏联将来对拉丁美洲的态度方面有重大的影响。 这是一份研究苏联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对加勒比海地区越来越感兴趣所具有的含义的报告中得出的一个主要结论。 这份研究报告说:“应该向苏联人指出,他们将来在拉丁美洲行事必须更要小心得多,因为他们越是要拉丁美洲感到他们的影响,他们就可能看到越快地出现中美谅解。” 这份研究报告是根据去年十月在乔治城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得出的结论写的。这份报告是该中心的拉丁美洲科科长詹姆斯·西伯奇博士编写的。该报告的题目是《俄国在加勒比海》。编写报告所根据的那次会议是在尼克松宣布访华之后三个月左右、在实际访问进行之前四个月左右的时候举行的。 报告说,美国同拉丁美洲的关系的改变,只有在这些改变同苏联在本半球的意图联系起来才是有意义的。报告说:“苏联的因素是确实要估量的一个因素。” 报告概述了苏联对拉丁美洲日益增加的兴趣。 报告指出,苏联向拉丁美洲提供信贷的规模日益增大,说一九七○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七,而一九七一年增长数可能接近百分之五十。 报告说,会议把那么大的注意力集中于苏联的理由之一是,因为“美国暗地里认为,可能来自拉丁美洲的对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是由苏联直接引起的那种威胁”。
4. 法内阁会议讨论中美联合公报
【法新社巴黎三月一日电】各国政府在继续逐字逐句地研究尼克松在中国逗留结束时发表的公报。中美会谈所开辟的前景也列入了今天在爱丽舍宫举行的内阁会议议程。 【法新社巴黎三月一日电】政府发言人利奥·阿蒙在内阁会议结束之后指出,法国外交部长莫里斯·舒曼在内阁会议上强调指出,尼克松北京之行“对世界,特别是对亚洲和太平洋沿岸国家”具有重大意义。舒曼还说,这是美中关系正常化的问题。
5. 罗马尼亚受到华沙条约国一阵新攻击
【美联社布加勒斯特二月二十九日电】(记者:汉斯·诺埃尔布格)罗马尼亚广泛地支持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从而重申了它作为一个不随大流的共产党国家的方针,受到了它的华沙条约盟国一阵新的批评炮火的攻击。 此间官方的反应是,罗马尼亚已经习惯于听到“兄弟”国家的坦率言词了。但是有地位的罗马尼亚人表明,他们认为在对外关系方面将出现一个严峻的时期。 本月初,西方流传的捷克斯洛伐克党的一个文件指责罗马尼亚助长“民族主义”,奉行“违背社会主义大家庭利益的方针”。 上周,在这里进行访问的匈牙利党首脑卡达尔公开提出了这些过错,所使用的方式是一位外交官所说在罗马尼亚人看来必定是“无礼的”。 卡达尔是在匈罗“友好”大会上提出共产党国家职责的一份详细目录时这么做的,这些职责包括: ——同苏联的联盟是对外政策的基石。 ——机会主义、偏离路线、民族主义……“往帝国主义的磨盘上注水”,必须与之斗争。 ——需要明确区分共产党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以“认清界限”。 ——需要保持新的警惕和作新的准备,以对付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美国“想靠庞大的宣传机器来使世界相信它的和平意图。” 卡达尔无需补充说,苏联及其盟友认为罗马尼亚在这些点的任何一点上都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 齐奥塞斯库几乎连手都没动一下,虽然罗马尼亚不知如何是好的听众有几个稍稍鼓了一下掌。 齐奥塞斯库的讲话重申了罗马尼亚的独立立场,把着重点放在“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决定自己命运的神圣权利。” 布加勒斯特领导近来策略上有了改变,有些西方人曾认为这种改变是加强同莫斯科的联系。 罗马尼亚高级官员要西方来访者相信,同苏联的关系正在正常地发展。但是罗马尼亚人毫不压抑他们的不安,追述了苏联过去施加的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压力。 然而,此间高级官员比较有信心,指出召开一次欧洲安全会议的努力正日益增大。 齐奥塞斯库在他讲话中指出,欧洲安全体系的一个拟议中的特点将是使签字国承担义务,放弃在国与国的关系中“施加任何压力”。
6. 罗匈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塔斯社布加勒斯特二月二十四日电】今天在这里签署了新的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罗马尼亚方面在条约上签字的是部长会议主席毛雷尔;匈牙利方面在条约上签字的是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总理福克。 出席条约签字仪式的有罗共总书记、罗马尼亚国务委员会主席齐奥塞斯库,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卡达尔,罗马尼亚领导人,以及匈牙利代表团成员。 【美联社维也纳二月二十四日电】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二十四日签署了一项为期二十年的新的友好条约。 观察家们说,这项条约同苏联和罗马尼亚一丸4○年七月七日签订的一项类似的条约相仿。 条约没有提到规定苏联集团国家“主权有限”的勃列日涅夫主义,而宣布签署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完整。 【合众国际社维也纳二月二十四日电】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今天签署了一项为期二十年的新的友好条约,以暂时停止两个邻国之间的争吵。 这是匈牙利共产党去年秋天公开批评罗马尼亚独立的对外政策而罗马尼亚要它只管自己的事以来,两国领导人首次双边会晤。
7. 苏修报纸评联合公报
【本刊讯】苏《劳动报》二月二十九日刊登列宾和斯托尔波夫斯基联合署名的国际述评,评中美联合公报。摘要如下: 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已经结束。总统的波音座机已飞向关岛,就是在这个岛上设有经常起飞去袭击越南的B—52战略轰炸机的基地。在中国的数天旅行已经过去了。随同尼克松出访的好说俏皮话的记者半开玩笑半正经地称这次访问是“时代的一出戏剧”,它是经过了那样精心地排演、润色和梳整的。在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的一周内,千百万字的报道、数十次的转播向美国居民滚滚袭来,不论会谈的结局和真正含义如何,这些报道和转播是要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即北京之行是一次应当引起美国选民欢呼和全世界鼓掌的使命。 我们还没有充足的材料来谈论这次大肆宣扬的出访的全部结果。会谈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在紧闭的大门后进行的。法国《民族报》曾正确地指出,“要是以为会谈的秘密将公开,那是幻想。” 但是,从各家通讯社发出的一点点消息以及对祝酒词和最后公报的分析仍然可以对北京本身所发生的一切得到某种印象。要说具体的结果,普遍认为,这种结果是最小的。 讨论了哪方面的问题?白宫发言人齐格勒所说的“成就”和“原则上一致”指什么?这些问题和许多其他问题仍然没有答案。还有一个重大问题也仍然没有答案,这就是访问和会谈结果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缓和紧张局势和巩固和平的利益。 【美联社莫斯科二月二十九日电】苏联一家重要报纸星期二(二十九日)说,尼克松总统的中国之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旨在向美国选民大事宣传的行动。它再次表示怀疑北京和华盛顿策划了“危险的阴谋”。 苏联工会机关报日报《劳动报》在每周国际述评中作了这番评价。这是苏联对这次访问最充分、最尖锐和最直接的评论。 在这之前,苏联报纸的报道不肯直接发表评论,而是有选择地援引外国的报道,以表达克里姆林宫的观点。
第 3 版
1. 合众社评布托更换巴陆空首脑
【合众国际社卡拉奇三月四日电】(记者:莱米·平纳)注视巴基斯坦政府情况的人们今天肯定地说,在伊斯兰堡有人在星期五(三日)试图发动政变,但是不知道是谁搞的。 看来布托总统把他的两个最高级军事领导人撤换以后仍然牢牢地掌着权。 政府人士和布托的巴基斯坦人民党党内人士说,拉瓦尔品第和附近的首都伊斯兰堡“不断流传谣言”,其中一个谣言说,陆军司令古尔·哈桑将军和空军司令阿·拉希姆空军中将已经被软禁。 虽然他们被软禁的消息不能证实,但是在拉瓦尔品第,政府人士和巴基斯坦人民党人士清楚地表明,空军中将阿·拉希姆在星期五发生的看来是一场争权的斗争中被赶下了台,这场争权斗争以布托掌权告终。 布托本人在他向全国作的广播讲话中同样表明了这一点。他说,让拉希姆、哈桑和其他七名军官退役的决定是符合“国家和武装部队的最高利益的”。 总统还指责说,自一九五四年以来,职业将军们转而从事政治活动以从中“发财”,他还说,这种“军事独裁已偷偷潜入了巴基斯坦的社会一经济生活,并破坏了它的结构。” 这些军官的“退役”看来主要是对空军的一次清洗,因为所有七名被解职的低级军官都是空军的。 布托没有做过任何直接的暗示,表明发生了权利之争,然而很多巴基斯坦人认为,上星期五晚上在电视上再次播发了他在去年十二月二十日就任总统时向全国发表的讲话一事是意味深长的。这样做是同布托的性格相称的,星期四(二日)他向担任行政职务的所有党员都发了人民党的制服,以此表明他的控制的开始。 星期五早些时候,布托的“人民卫队”(他的人民党的自愿力量)的一位领导人说,为了“阻止这两名首脑”对他们可能有的支持者的“军事单位传送信息”,已经命令警察封锁了拉瓦尔品第电台、电视台和电报局。 拉瓦尔品第的警察在巴基斯坦电台宣布这两位军队首脑退役之后不久就撤除了封锁。 【合众国际社拉瓦尔品第三月四日电】关于改组的第一个公告使拉瓦尔品第和伊斯兰堡的官员们感到很吃惊。他们无法解释这项行动,但是大多数人表示,他们认为,这是布托从叶海亚手中接管总统职务以来为巩固他的势力所作的一次尝试。
2. 柯西金和拉赫曼结束会议
【塔斯社莫斯科三月二日电】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和前来苏联进行正式访问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总理穆吉布·拉赫曼之间的会谈,今天在克里姆林宫结束。 【塔斯社莫斯科三月二日电】柯西金和拉赫曼今天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了“苏联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联合宣言”。法新社评“联合宣言” 【法新社莫斯科三月三日电】今天早些时候,孟加拉国总理拉赫曼同柯西金签署了一项“联合宣言”,从而结束了他在苏联首都举行的会谈。 观察家们在评论今天宣布的联合宣言时说,宣言显然表明莫斯科同达卡在今后将保持较密切的关系。 “宣言”这个词——在一九七○年十月同法国总统蓬皮杜签署的文件曾使用过这个字眼——似乎比“公报”这个字眼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虽然它的份量没有达到“条约”的程度。 观察家们认为,双方大概讨论了在这位谢赫政府中没有孟加拉共产党代表的问题,大概也会提到达卡同拉瓦尔品第之间的关系,俄国不希望它同孟加拉国的关系损害它同巴基斯坦所保持的现状。 【德新社莫斯科三月三日电】观察家们认为,在穆吉布·拉赫曼访问期间,也涉及了军事问题,尤其是因为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出席了今天的签字仪式。
3. 安莎社评拉赫曼莫斯科之行
【安莎社莫斯科三月三日电】据报道,今上午拉赫曼同波德戈尔内的谈话讨论了“有关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和合作”以及“某些国际问题”。 对于近两天来举行的其他晤谈也使用了类似的措辞,但是据认为,提到国际问题是一个明显的迹象,表明孟加拉国现在进入了苏联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最近一期《新时代》正是联系这一点,把尼克松同北京的和解说成是对孟加拉国的威胁,看来这个新国家将是首批参与苏联所发起的亚洲地区共同防御条约的国家之一,是没有什么疑问了。
4. 印报显著报道布托讲话和更换陆空军首脑消息
【路透社新德里三月四日电】这里的观察家今天说,由于蒂卡·汗将军被任命为巴基斯坦陆军首脑,印度对于布托总统宣称打算同印度和平相处一事的怀疑程度将增加。 因为蒂卡·汗在去年危机期间是东巴省长,所以这里把他叫做“杀害孟加拉人的刽子手”。他的任命还肯定会在孟加拉国引起对布托政府的更大敌对情绪。 虽然官方还没有立即对布托昨晚向全国发表的广播讲话置评,但是,观察家们说印度不大可能答应布托关于释放九万名关押在印度的巴基斯坦战俘的要求。尤其是,布托宣称他打算把巴基斯坦武装部队建设成为“亚洲最精锐的作战机器”,所以印度更不可能答应这一要求。 印度各大报今天都把巴基斯坦军队内的改组和布托的广播讲话作为头条新闻,但是因为消息来得晚,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印报托新德里三月四日电】这里的观察家认为,巴基斯坦军队内的改组——由强硬派蒂卡·汗担任陆军首脑——只会对次大陆的和平带来危险和使人为次大陆的和平问题感到焦虑, 这些观察家认为,这种事态发展意味着巴基斯坦国内将开始一个进行严厉控制和取消政治生活的过程。 这还意味着出现主和派的可能性将完全消失。 至于布托为什么不致两个月就宣布进行这种突然的人事更动,对军事机器作这样引人注目的改组,研究巴基斯坦情况的人士认为可能的原因只有两个:要末是布托本人精心考虑后这样做的,要末是陆军和蒂卡·汗作出决定后强加于布托的。 无论是其中的哪一种情况,反正,强硬派正在巴基斯坦政治中起作用。 【美联社拉瓦尔品第三月三日电】巴基斯坦总统布托今天委任他的最强硬的将领之一负责领导陆军,这个行动似乎表明了军方对十三年来巴基斯坦的第一个文官政府的影响增大了。 在新德里,该公告使政府人士感到吃惊,他们推测,布托的行动表明军队里反对布托的分子又重新抬头。
5. 墨报评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
【美联社墨西哥二月二十九日电】墨西哥政府的报纸《国民报》今天认为,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总理的公报的最突出一点是,他们祈求不干涉的原则和各国人民自决的原则。 社论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对于世界和平事业确实产生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在尼克松先生和周恩来先生签署的联合公报中,突出的是,两位国务活动家祈求不干涉的原则和各国人民自决的原则。 ‘“未来的和平共处的关键在于这些原则。对于墨西哥来说,这个结果是最满意不过的了,因为我们的国际政策一向建立在这些主张的基础上,因为这些主张不是我们对外政策理论的权宜之计。自决和不干涉原则是一切公正的契约和一切稳定的协议的基础。因此,尼克松先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举行的这些历史性会谈的结论,是值得赞许的。” 【美联社墨西哥二月二十九日电】《新闻报》在发表社论评尼克松总统访华时说:“美国和人民中国的最高领导人给全世界上的一课,显然是非常富有建设性的,因为他们能够表明,当有谅解的愿望时,势不两立的制度的代表们可以坐在桌旁进行讨论,任何一方都不会冒损害其尊严的风险,只要所讨论的问题不是为了保证讨论问题的双方的利益,而是为了保证全人类的利益,保证一个建立在各国人民有权在没有外国干涉下享有完全自由,即享有自决、主权不受侵犯、大国和小国、弱国和强国之间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稳定和平。”
6. 说尼克松访华将促使更多拉美国家同我建交
【本刊讯】《巴西日报》二月二十一日出版特刊《尼克松在中国》。这期特刊发表一篇题为《两个时代的终点和起点》的文章,摘要如下: 全世界将注视着美国总统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凡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了这一离奇冒险行动的主要角色们可能得到的任何形式上的谅解。 尼克松的中国之行标志着两国间的一个长久的严重敌对时期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华盛顿和北京关系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它必将在全世界产生影响。 美国总统到北京访问这一简单事实将在亚洲引起比世界任何其它地方都要大的反应。如果尼克松是第一个承认亚洲的和平和繁荣需要大陆中国做出积极贡献的人,那么这个地区没有任何其它国家可能不承认中国的出现和在这个地区事务中的中国利益的现实。由于其面积、资源和军事力量,中国的出现必然是引人注目的。 除亚洲之外,就是莫斯科。北京会谈将在那里引起最强烈的反应。 在西欧,访问的结果将是不显著的,因为这个地区的许多国家长久以来就同北京保持着关系。 在拉丁美洲,自尼克松宣布接受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人们已意识到了它的影响。许多国家已同北京建立了外交关系,可以指望其它更多的国家将走这条道路,因为同大陆中国保持良好关系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7. 阿根廷和委内瑞拉总统曾讨论对华关系问题
【法新社加拉加斯二月二十八日电】阿根廷总统拉努塞和委内瑞拉总统卡尔德拉,同意避免对古巴单独表态,并尊重美洲国家组织就这一问题可能做出的决定。 这是在两国总统在总统官邸卡索纳举行的九十分钟的第一次会谈之后,由接近阿根廷代表团的人士今天晚上透露的。 据说,阿根廷最近承认大陆中国也是会谈的题目,卡尔德拉总统对了解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作出如此重要决定所采取的步骤感兴趣。 这些消息灵通人士说,拉努塞总统向他的委内瑞拉同僚解释了这个巨大市场将给他的国家带来的巨大利益,这个巨大市场有能力吸收南美的大量初制品和制成品。 据说,两国总统同时还讨论了本大陆的政治形势,后来就尼克松访华公报交换了意见。 【合众国际社加拉加斯三月一日电】加拉加斯的《国民报》今天报道,委内瑞拉在考虑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这家报纸说,委内瑞拉外交部正在研究这种可能性,并且如果再进一步的话,它可能在上海开设一领事馆。 【拉丁社加拉加斯三月一日电】阿根廷总统拉努塞结束了对委内瑞拉的三天正式访问,今天离开迈克蒂亚机场回布宜诺斯艾利斯。
8. 秘鲁报纸对中美联合公报的评论
【美联社利马二月二十九日电】《邮报》今天评论中美联合公报说,“这证实了美国的无庸置疑的、有价值的和调和的现实主义,许多希望可以寄托于这种现实主义”。《商报》说,整个文件“显示了一种深切的和平渴望,一种对意味着冲突的可能性的厌恶和对当今世界现实的承认。”
第 4 版
1.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自民党调查会决定详细分析“美中会谈”》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三月二日刊登题为《自民党安全调查会决定要详细分析“美中会谈”》的消息,全文如下: 自由民主党的安全保障调查会(会长是增田甲子七)一日召开会议,以美中《联合公报》为中心,就“美中会谈”给予世界的影响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讨论的结果,决定要进一步详细地分析《联合公报》,并且研究自由民主党要如何去对待这一新事态。 与会者虽然认为《联合公报》本身并不包含推翻历来的日美关系的内容,但是一致认为,尼克松、周会谈得以实现的“现实”给了世界各国以相当大的震动。
2. 纽约时报新闻社报道:巴黎统筹委员会同意美向我出售卫星地面站
【纽约时报新闻社巴黎三月三日电】(记者:亨利·吉尼格)美国已得到它的九个盟国的许可,同意把一个卫星地面站出售给中国,但是它可能已在现在阻止战略物资运往潜在的敌人的墙壁上打开一个大缺口。 接近战略物资贸易统筹委员会的人士今天说,日本和其他成员国把美国的出售看成是一个政治行为,它们已表示打算在将来运用同样的标准。 该委员会的名称是巴黎统筹委员会,包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九个成员国和日本,在同共产党世界进行贸易方面,战略价值的标准就是由该委员会确定的。 上述电讯设备是在上海建立的,为的是供尼克松总统访华之用。大约就在尼克松总统动身访问时,美国会要求巴黎统筹委员会迅速同意以二百三十万美元的价格把这个地面站出售给中国,理由是它没有战略价值。过去一向是美国对关于同共产党国家贸易的条例解释最严,不让盟国扩大允许出售的货物的单子。 日本人特别对他们认为美国使用双重标准的做法感到不安——他们认为美国为了政治上的利益而出售技术高的装备,但是限制别人这样做。 在这里进行的讨论中,据说美国否认在对华商业政策方面运用政治标准。但是据说它发现自己处于少数地位。 据说代表们总的说来欢迎美国在对华贸易方面采取的比较灵活的政策。
3. 西柏林弗尔斯持观测台台长说:中国第二颗卫星一年来运转正常
【美联社柏林三月三日电】今天是中国Ⅰ号(北京第二颗卫星)发射一周年的日子,它正在正常运转。西柏林威廉·弗尔斯特观测台的台长齐默尔说,自从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以来,这个一百八十公斤的卫星已经绕地球转了大约五千次。 齐默尔说:“卫星上的各种电子系统仍然在起作用,没有发生障碍。” 他的观测台每天都可以收到这颗卫星发出来的信号。齐默尔说,据信,中国Ⅰ号是从原子电池中得到能量的。他说,这是“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能够达到的技术水平”。 他还说,在苏联所进行的全部空间活动中,大约只有百分之十的运转时间达到中国Ⅰ号这样久。
4. 罗杰斯分别会晤沈剑虹和牛场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三月二日电】国民党中国大使沈剑虹今天说,他的政府已得到保证,美国继续遵守与台湾签订的防御条约。沈剑虹大使是在同罗杰斯国务卿会谈将近一小时以后说这番话的。 沈是国务卿召去向他详细介绍关于尼克松总统访问共产党中国情况的第一个外国大使。紧接着的是日本大使牛场信彦。 【美联社华盛顿三月二日电】牛场同罗杰斯会晤了四十五分钟。 牛场说,罗杰斯介绍了助理国务卿格林星期一在东京同日本首相佐藤会晤时所谈的同样的情况。 【共同社华盛顿三月二日电】国务卿罗杰斯今天说,只有在台湾问题“和平”解决之后,美国才会把它的军队撤出台湾,并使它与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罗杰斯是在他的国务院办公室里会晤日本大使牛场时说这番话的。 牛场对罗杰斯说,中美联合公报可能被人解释为美国实际上已放弃台湾,他还说,这样将会使日本陷入困难的处境。 牛场问道,华盛顿为什么要接受北京所鼓吹的所谓的和平五项原则,罗杰斯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这些原则和联合国宪章几乎是同样的东西。 罗杰斯说,由于这些原则本身并不含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美国早就考虑接受这些原则。 【共同社东京三月三日电】特派记者高桥华盛顿二日电:罗杰斯国务卿二日在同驻美大使牛场会谈中,当谈到美中联合公报中的“正常化”这一措词时说:““按美国的解释,它的意思是美中两国朝着正常状态的方向逐步前进。” 这位国务卿对牛场大使说:“美中建立邦交将在台湾问题解决了的时候。” 从中国来说,也不可能在美军从台湾完全撤退以前走向同美国的邦交正常化。
5. 格林同马科斯会谈:马科斯建议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首脑会议
【合众国际社马尼拉三月四日电】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今天建议召开一次由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所有国家参加的亚洲最高级会议,作为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的后继行动。 马科斯在同美国助理国务卿马歇尔·格林举行了一小时又五十五分钟的会谈后提出了这一建议。 总统在会谈后对记者说,格林“以尽可能坚决的措辞说明美国方面并无撤离亚洲的计划”。 马科斯说,格林还告诉他,由于美国同中国之间的接触——“一种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接触”,国际紧张局势特别是亚洲的紧张局势已有所缓和。 马科斯说,他和格林讨论了菲美关系的一些方面,包括安全问题。但是他说他不能透露任何详细情况。 马科斯说,格林向他肯定地说,美国对于在菲军事基地问题的政策不会有任何改变。 【路透社马尼拉三月四日电】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今天呼吁举行一次扩大的亚洲国家外长会议,以便估价尼克松总统最近访华的结果。 马科斯在同格林会晤了两小时之后对记者说:“现在需要重新估价这次访问以及这一地区的事态发展。” 他认为,这次扩大会议可以在东南亚国家联盟外长会议从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在新加坡举行之后召开。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加坡的外长将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会议。 【合众国际社台北三月四日电】美国助理国务卿格林重新向国民党中国保证美国继续支持它。 格林同国民党中国高级领导人举行了六小时会谈,向他们解释了尼克松的北京之行后于昨天下午离开台北。 国民党中国外交部昨晚发表声明说,政府从格林那里“进一步了解了美国的澄清和保证”。 政府一位高级官员对本社记者说,格林“澄清了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因此,“得以消除我们思想中的许多疑虑”。
6. 他侬说同格林商谈后将宣布泰对华政策
【美联社曼谷三月二日电】他侬·吉滴卡宗今天说,在他和他的执政的军事集团同美国助理国务卿格林商谈之后,将公开宣布泰国的对华政策。 他侬说,格林将向他和其他高级官员介绍尼克松同中国领导人会谈的情况以及华盛顿一北京联合公报的“真正含义”。 他侬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有关这项公报的问题时说,他认为,周恩来和尼克松总统之间的协议最终能给东南亚带来和平和稳定。他侬说:“但是直至现在为止,共产党中国仍然支持印支战争和东南亚各地的所谓解放战争。” 【法新社曼谷三月二日电】泰国领导人他侬·吉滴卡宗今天说,他认为中美协议是一种双边协议,对泰国没有直接的关系。
7. 法新社报道台北传蒋介石可能要下台
【法新社香港三月四日电】(记者:戴维·戴维斯)据来自台北的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尼克松总统的北京之行可能导致国民党中国总统蒋介石的辞职。 蒋介石二月二十日在台北向国民大会致词时说,他希望下台以便“另选贤能”。 现在这里谣传,在美国突然保证说要从台湾撤走美国的军队和设施之后,那个八十五岁的委员长真的打算放弃总统职位了。从他上月在国民大会讲话时的样子来看,他的健康状况在过去一年里已坏下来了。他走路时步子蹒跚,声音也比过去轻了。
8. 菲律宾《马尼拉时报》社论《美中联合公报结束了天真烂漫的时代》
【本刊讯】菲律宾《马尼拉时报》二月二十九日刊登了一篇社论,题目是《美中联合公报结束了天真烂漫的时代》,摘要如下: 在亚洲各国首都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充分估价尼克松一周恩来的联合公报的影响。然而,在马尼拉,对美国宣布逐步从台湾撤军并不感到意外。事实上,正是这种预料是促使马科斯政府坚持加强菲律宾的武装力量的诸因素之一。既然这种预料已被他们的公报证实,对国会的压力就会更大。 一定要告诫国会不要惊慌。一定要以谨慎的态度和预见的眼光来研究最近事态的发展。对上海公报要考虑的重要之点是,中国和美国已放弃“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而赞成“和平共处”。大事散播台湾最终回到大陆中国怀抱将使菲律宾很容易遭到攻击的恐惧心理的任何企图,都应结合这项声明加以看待。 同北京建立外交关系,这是马科斯总统已宣布的而且得到了外交政策委员会完全同意的目标,应该加以促进,而不是加以阻挠。 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举行关于这个问题的公开意见听取会的计划应该放在最优先的地位。马尼拉和北京之间经常举行官方的对话,是避免不比目前更好的局势的最可靠办法。 同时,菲律宾在解放期间开始的天真烂漫时代(“美国将照管我们”)已经结束了。
9. 美《华盛顿邮报》社论《中国在北京最高级会谈中的作用》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三月三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在北京最高级会谈中的作用》的社论,摘要如下: 毫无疑问,美国重新同中国进行对话是(尼克松)这次旅行的意义最重大的成就。 虽然我们认为尼克松先生在电视上宣传得过份厉害了一点,但是我们认为电视大概有助于教育美国人民,使他们得到一个极重要的认识,即中国不是一个魔鬼,而只是另一个人们能够尽可能好地与它打交道的国家。 不管这次最高级会谈的结果如何,这些结果决不能被认为只是由于尼克松个人采取了主动行动和运用了巧妙手腕。这次最高级会谈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有他几乎无法控制的两大事件,指出这一点决不是贬低他自己的表现。第一个大事件是,美国人民委托他结束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作用(这种委托作用在一九六八年选举尼克松这种党派斗争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总统接受这个委托,但是没有完成这个委托。因此选民不再委托他继续支持“遏制”共产党中国的事业以及在越南和其他地方采取的做法。我们估计全体美国人都准备同中国和解。意外的是尼克松先生终于承认这种新的要求和可能性,并且开始就此采取行动——这是一件意外的事情,又是一件值得欢迎的事情。这就是他如何到了北京的一部分原因。 有助于产生这次最高级会议的第二大事件当然是中苏危机加剧。正象越南问题使得美国人去接近北京一样,对俄国人感到担心使得中国人去接近华盛顿。在这种意义上,的确完全可以说克里姆林宫是北京最高级会议的“东道主”。中国向尼克松先生开放门户是为了缓和“对美战线”的紧张关系以便在对俄战线上作更好的准备而采取的类似做法的一部分。 这并不是说尼克松先生赞助中国的事业,也不是说他在中苏可能进行的摊牌中会成为中国的默不作声的伙伴。但是就在四年前,两个大国都在中国边境一带增加或保持大量军队,现在中国只面对一支这样的敌军了。无疑这是北京从这次最高级会议得到的最大“收获”——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周恩来在上海与尼克松先生告别后二十九日回到北京时为什么受到祝捷式的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