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02-18
第 1 版
1. 共同社驻京记者就斯诺逝世发表评述:《对斯诺逝世感到悲痛的中国》
【共同社东京二月十六日电】题:对斯诺逝世感到悲痛的中国 共同社驻北京特派记者中岛十六日电,在尼克松访问中国这个历史事件前夕,斯诺逝世了。对此北京是把它当做一件象征“结束一个时代”的大事件来对待的。 不必提及最先向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的《西行漫记》一书。斯诺是中国最老的外国朋友、理解者和介绍人。特别是在七○年访问中国的时候,他见到了毛主席并报道了“如果尼克松想来中国的话,那就同他当面谈”这句话,从而创造了现在美中新关系的开端。 斯诺在美国长期坚持”遏制中国”政策期间,也继续向世界介绍中国,但在美中对话时代即将开始之前结束了历史使命而死去了。中国人将深切地哀悼斯诺。 特别是,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是自一九三六年在延安答复他的提问以来最老的朋友,对斯诺逝世感到沉痛,这是不难想象的。两位领导人会见斯诺,并象怀念朴素的延安时代似地谈话。这些话中渗透了人情味。只有在通过长期的接触建立起信赖关系才能做到这样。 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对外部世界也失去了一个为我们介绍中国领导人的小传——中国首脑人物的个人侧面像是很少为人所知的——的新闻记者,对理解中国可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 尽管如此,但是已经去世的《伟大的道路》的作者斯沫特莱女士、定居北京不断写“北京通信”的斯特朗女士以及斯诺,这几位在向外部介绍中国方面都立下了很大功劳的新闻记者,都是美国人。这件事似乎暗示: 如果因尼克松访华而得势,美中间的交流可能变成超出现在预料的大洪流。
2. 《华盛顿邮报》评尼克松访华社论:《在北京的前景》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二月十三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在北京的前景》,摘要如下: 尼克松先生警告说,在第一次中美最高级会谈中,将进行的“主要是对话”,而不是“谈判”,他的这个警告是很对的。他的警告体现了举行第一次这样的会晤的基本目的和不可避免的无把握的情况。这应当有助于使美国的盟国放心:总统不会在牺牲它们的利益的情况下做交易。这也应当使他免于被人指责“空手”而回。 然而,越来越多的迹象和普遍的认识是,尼克松先生不会“空手”而回。 首先,他将作为一个打破了历史上的壁垒并且确实对北京进行了访问的总统回来,对北京进行访问这个事实的政治意义由于中国同意接待一个庞大的记者团(这件事本身就是对尼克松先生表现了很大的好有)和同意带去使总统在中国的情况能够活生生地展现在美国的电视上的装置(这是一个更大的好意)而变得更为突出了。而且尼克松先生星期变四暗示,除了一项最后公 报外,“在举行会晤的过 程中”还可能就“议程问题、将讨论什么问题等事项”作一些宣布。我们对总统候选人到莫斯科去搞竞选运动已经司空见惯了。尼克松先生是把北京加到这条路上的第一个候选人。 看来总统指望得到的第二种结果是中美之间保持联系的一些象征和渠道,如中美之间继续进行文化团体或者记者的交流,也许以贸易使团的形式派驻一种“影子”外交代表团,可能对周恩来总理发出对应的邀请,以及诸如此类的作法。这些结果将使尼克松先生开辟的人员交往的局面正式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它制度化——这是一个重要的考虑。 这些结果还将有助于实现可以肯定地说是主人和客人对这次访问都抱有的一个实际目的:使双方在分别同苏联打交道的时候在力量对比方面有较大的谈判力量。如果一次访问未能促使中美联系至少象征性地扩大和继续下去的话,那么这次访问将是苏联的一个“胜利”,从而加强克里姆林宫在无论是同华盛顿还是同北京打交道方面的力量。 最后,如果要使中美关系不仅仅是虚有其表的话,那就无疑会讨论今后一些年在中国的太平洋沿岸必定会发生的一些政治上的调整。对美国来说,问题是要在不让美国在太平洋沿岸的朋友为这种变化付出代价的情况下,消除一代人坚决要对中国实行“遏制”的情绪。对中国来说,问题是同美国在太平洋实现一种新的平衡,从太平洋一边来说,目前美国是一个敌人,但是从苏联一边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美国又是一个潜在的盟国。 尼克松在台湾问题上的方针现在已经确定了,这就是必要时帮助保卫它,同时鼓励争执中的中国人和平地确定他们自己的前途。可能即将在这方面作出一种象征性的表示。 不久前,本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由于宣布尼克松先生的两次最高级会晤而引起人们的激动情绪和很高的期望,是否存在下述这种危险性:从计划到现实之间的漫长时间、特别是选举年的计划,是否将使莫斯科和北京在谈判中得到某些潜在的好处。 虽然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但是我们对俄国之行所持的保留意见要比对中国之行大得多。无论如何,总统在动身前往北京时,一直小心翼翼,不让人们抱过高的期望。我们祝他的享业顺利。
3. 共同社电讯:《在尼克松访华问题上,外务省将搜集分析一切情报》
【共同社东京二月十五日电】题:在尼克松访华问题上,外务省将搜集分析一切情报 外务省人士十五日晚就下周即将来临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问题说,截至三月上旬为止,对美中首脑会谈的问题和今后的动向,外务省正在着手准备搜集和分析一切情报。 该外务省人士说,在现时情况下,美国已把政策的重点移到了欢迎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方面,两国间的人事交流和经济交流将会以尼克松访华为转机而取得扩大和发展。 但是,与此同时,该外务省人士还透露了这样一种看法:.在双方国内设立代代表两国政府的正式机构恐怕是不可能的。但是同时他又重新确认了外务省过去的这样一种看法.:开辟沟通两国政府意见的常设渠道是确实的。
4. 共同社电讯:《面临转变的日本外交》
说尼克松访华对日本外交“具有成为历史性转折点的重要意义”,形势正迫使日本在对美、对中国关系上必须确立独自的道路 【共同社东京二月十六日电】题:面临转变的日本外交 特派记者高桥华盛顿二月十五日电: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从根本上动摇了战后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一直继续下来的日本的保守外交路线,日本被迫要在多极化的世界结构中为建立新的日中关系、日美关系而修正轨道。在这种意义上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对日本外交也具有成为历史性转折点的重要的意义。 尼克松总统在九日发表的外交报告中说:“美国的对中国政策冲击了日本,这种形势是由转变的世界形势的新现实产生的,从长远来看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他并且指出,日本之所以受到冲击是因为“日本习惯了战后时期固定下来的日美关系,以世界势力的两极概念为基础”的结果。 这是美国对日本依然坚持旧的美苏两极冷战结构情况下的对策的一种痛切的批评和警告。 美国国务院的对日政策负责人、助理国务卿马歇尔·格林去年十二月指出,中国怀疑日本和美国布下了敌视中国的联合战线。他说: (1)日美两国要一面相互协商,一面独自地分别地改善对中国关系; (2)美国一直努力维持同日本的友好关系,但这并不是说甚至要牺牲美中关系。 可以说,这暗示了美国的这样一个方针:即美国今后要同日本划一条界线而独自地推进对中国政策。同时,美国也充分地意识到,由于美国自己的“越顶的”对中国政策,已使日本加紧走上采取更独立的政策的方向,对于日本离开同美国的基本缓和而采取独立的对中国政策抱有强烈的戒心和恐惧。 在一月的日美首脑会谈中,尼克松总统向佐藤首相要求说:“日本没有必要忙于接近中国,希望(日本)停留在美国的对中国政策的范围之内。”这也表现了上述的心理。 此外,首相曾说六九年联合公报中的台湾条款已不存在。这番话引起了白宫的不愉快。对日本的外交官访问河内,白宫作出了冷淡的反应。从美国的这种态度也可以看得很清楚。 从上述背景看来,美国的对日政策肯定将按以下两大原则展开:即(1)同日本保持一定距离,推进独自的接近中国的政策;(2)虽然也要求日本确立“自主性”,但将在基本的缓和与对等原则这样一种“绝对不可缺少的因素”的基础上,把日本遏制在美国的对亚洲政策的范围内。 可以说,这样的形势正迫使日本在美国、中国、日本这三大国的错综复杂的新的力量均衡中,在对美、对中国关系上必须确立独自的道路,这虽然是困难的,但却是不可避免的。
5. 日报报道:苏驻美大使访基辛格摸尼克松访华的底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二月十六日刊登一篇该报驻华盛顿记者的报道,摘要如下: 十四日上午,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秘密地会见了基辛格。会见时,采取的形式是由多勃雷宁首先访问基辛格,然后两人从白宫徒步走到附近的美术馆,参观苏联美术工艺展览会。两人谈话的内容,虽未公开,但是由于此举是在尼克松访华前,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估计,苏大使是就尼克松访华最后摸一次美国的态度,同时牵制一下美国。 据观察,美国方面怕多勃雷宁同基辛格举行正式会谈会刺激中国,所以就采取了两人同去参观苏联美术工艺展览会的形式。 在这以前,多勃雷宁曾回国述职约两个月,并于上个月返回华盛顿。估计他同本国政府首脑充分地商量了苏联对尼克松访华、访苏的政策。 多勃雷宁本月四日还曾同罗杰斯举行了会谈。看来,他把克里姆林宫首脑对尼克松访华、访苏的想法向罗杰斯和基辛格进行了转达。
第 2 版
1. 外电报道:英煤矿工人罢工影响越来越大
【法新社伦敦二月十五日电】外交部今天证实,“由于议会事务方面的原因”,已经把目前在远东访问的外交大臣道格拉斯—霍姆紧急地召回国。 他在今天抵达汉城。现在预料他将在明天离开那里,在星期四返回伦敦。 观察家们认为,召回道格拉斯—霍姆可能表明,由于煤矿工人罢工和削减电力,可能发生了一场政府危机,因此内阁要改组。 外交部说,道格拉斯一霍姆暂不进行预定在二月十六日到十八日进行的访问——希望在晚些时候前往访问——并且取消了他原定在二月十九日到二十日对巴基斯坦的访问。 【路透社伦敦二月十四日电】(记者:阿瑟·斯皮格尔曼)由于当局采取了全面的紧急措施来对付英国二十五年来最严重的电力危机,大约八十万人——几乎占英国劳动力的百分之四——在今天被解雇了。 除了解雇以外,还出现了在目前危机中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减电。 从格拉斯哥的贫民窟到白金汉宫和下议院,全国三分之一的地区都受到了突然停电的影响。 这场危机震动了伦敦的股票市场和外汇交易所。 火车运输业务减少了、办公室没有暖气、学校关闭。报纸称这一天是“黑暗的星期一”。 【美联社伦敦二月十五日电】九千多煤矿工人和劳工工会联盟由于他们向议院广场进军的示威队伍长达三英里,使伦敦的中心区处于瘫痪状态,许多警察设置的警戒线也难于控制挤得满满的示威群众。 由于电力减少差不多使英国一切工业在一周里只有三天能进行工作,今天又使昨天停工的八十万工人人数增加了四十万人,今天在工业上第一次出现全天停电的情况。
2. 苏政府就美拟在希建立海军基地向美希发表声明
【塔斯社莫斯科二月十五日电】题:苏联政府对希腊和美国政府的声明 此间向报界发表的公报中说,苏联驻雅典和华盛顿的大使受苏联政府的委托就拟在希腊领土上建立供美国第六舰队军舰使用的基地一事,分别向希腊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 敦请希腊政府注意,建立这种基地是一个危险的步骤,这可能使巴尔干地区和地中海地区的局势严重复杂化,也是违背欧洲和平与缓和紧张局势的利益的。强调指出,苏联,以及签署布拉格欧洲和平、安全与合作宣言的其他国家,坚决主张在欧洲大陆始终不渝地奉行睦邻关系与和平合作的原则。与此同时,华沙条约缔约国不能不就如下势力采取的行动为自己的安全作出相应的结论:这些势力热衷于保持紧张局势,使一些欧洲国家同另一些欧洲国家对立起来,保持使欧洲大陆的事态发展重新推向尖锐化的可能性。而在希腊领土上设置美国海军基地也正是为了这一目的。 对美国政府的声明中还强调指出,实现上述意图是向着加剧欧洲紧张局势迈出的一步,而这一步骤是同这里最近出现的趋势背道而弛的。声明中说,美国采取的这种行动,当然不能不引起苏联的相应反应,况且,是要在直接毗邻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边界附近地区建立美国新的海军基地。 【南通社莫斯科二月十五日电】莫斯科观察家认为,苏联政府的声明是苏联就欧洲这个地区的关系恶化提出的严厉警告。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声明未提中东危机,而在关于美国一希腊协议的初步评论中曾提到这个危机。相反,声明提请人们注意巴尔干,注意希腊同苏联边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边界很接近。这可能是一个先兆,表明华沙条约成员国将采取同欧洲局势有关的某种联合步骤。 【法新社莫斯科二月十五日电】这里的观察家们说,苏联可能利用拟议中的雅典—华盛顿协议作借口来增加它在东地中海的军事力量。 这也会促使莫斯科修改它在欧洲的军事战略,也可能增加它对华沙条约的盟国的压力。 【路透社莫斯科二月十五日电】克里姆林宫今天公开警告美国和希腊,美国在希腊港口建立海军基地一举将会促使苏联作出“相应的反应”。 今天《红星报》的评论把这个问题同目前塞浦路斯的局势联系在一起,评论再次提到下述说法: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想通过塞浦路斯同希腊合并,或由希腊和土耳其瓜分塞浦路斯,从而使塞浦路斯变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基地。评论表明苏联关注整个东地中海地区。
3. 孔帕雷报道:苏驻华使馆最近连续散发反华材料
【法新社北京二月十五日电】(孔帕雷)在离尼克松总统访华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苏联今天暗示,中国政府支持美国在亚洲的政策。这一指责包含在苏联驻这里的大使馆所出版的每日《新闻公报》上。这是苏联驻这里的外交使团最近在尼克松先生访华临近之际所做的一系列攻击之一。 例如,俄国人在与“第三世界”的国家的外交官的交谈中对于“中国和美帝国主义的接近”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一些非洲外交官在答话中指出,尼克松先生五月份也将访问莫斯科。 今天的苏联《新闻公报》批评了中国对于它所说的东南亚条约组织计划在“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进行的海军演习的态度。 公报说:“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利益对中国领导人来说是与己无关的。” 这篇评论还着重提到了最近从中国回去的一些美国记者赞扬他们所受到的“中国官方当局”的欢迎的那种热心的劲头。 在最近几天里,苏联大使馆还向这里的外交官们发出了一些反华小册子,其中包括名为《中国受到人口过多的威胁吗?》和《毛主义的思想政治本质》的两本小册子。
4. 美国社会剪影:《公司化农业的兴起使美国农村焦虑不安》
大公司的影响,是美国农村中近来发展得最快的事情之一。 在整个美国,从牲畜和谷物中心的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及其周围的辽阔的大草原,到缅因州的盛产马铃薯的肥沃土地,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得到水利灌溉的朱栾林,大企业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伸展到原来是纯粹由家庭经营的农场。这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了。 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现在不仅制造晶休管,而且也生产上等火腿。格雷荷恩公司现在不仅经营汽车运输,而且也经营火鸡加工厂。约翰·汉考克公司现在不仅办理保险业务,而且也出售大豆。 公司化的农业,或者集团农业,或者农业企业——不管怎样称呼,它在农民的心中正引起深深的恐惧。 威斯康星州的民主党参议员纳尔逊说:“公司化的农业有使美国农业地区的权力发生根本变化的危险,使独立的农民不能控制食物和纤维的生产,使小城镇的居民不能控制本地的经济。” 一个研究组织的报告说,“一般说来,大公司已经成为美国农业地区的统治力量。它们对农业市场的垄断和对农业人口的支配权力与日俱增。对美国农业的控制已从田间地头转到纽约、堪萨斯城、洛杉矶以及其他大企业中心的董事会办公室。” 据农业部统计,在全美国现有的二百七十万个农场中,只有百分之一是混合经营的或为大公司所拥有的。但这种说法是骗人的。 公司农场就是大农场。许多这样的农场拥有数千英亩最好的耕地。业主们往往有大量的开发资金,而且,如果分散经营,在税收上还可以占无数的便宜。 另一方面,普通的美国农场,仅仅拥有大约四百英亩的土地,有些还是不毛之地。这些较小的农场主没有大量的储备资金,在税务上也很少得到特别照顾。他们常常是债台高筑。结果,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农场出售,逃往已经十分拥挤的城市,向拥有竞争资本的人投降。现在全美国每星期平均有两千个农场出售。 农业公司并不全都拥有土地,有的只是租种而已。有些则既不拥有土地,也不租种,只不过订购农产品。目前这种公司的订购量已占全国农业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还有一些公司同时采取上述三种经营方式。譬如,田纳科石油公司在南加利福尼亚拥有和经营着三万五千英亩的好地,同时租种十多万英亩的土地,而且还向这一地区其他数十个农场订购农产品。结果,田纳科石油公司成了加利福尼亚州最大的农业区中的一支主要农业力量,而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蔬菜都由加州提供。 普雷克斯等其他三家公司已经垄断了全国莴苣的生产,而皮尔斯伯里等二十来个公司则控制了美国的烤肉业。它们生产的东西从鸡雏到包装鸡腿,无所不包。 一直到战后初期,许多烤用小鸡都是在自耕农户的仓库空场上饲养的。养少量的小鸡尽管往往只是副业,却能增加收入,卖点现钱就可以应付生日送礼,或者在冬季进城去度个周末。 今天,美国实际上已不存在这样的小鸡市场了。现在的烤用小鸡通常是由小农户按照合同为大农场主饲养。 小农从大公司贷款建造养鸡房,然后用公司生产的饲料喂养由公司的孵卵器孵出的鸡雏。小鸡一旦长成,即被公司摘到自己的加工厂里屠宰、加工和包装,最后运往市场,而这个市场可能还是同一个公司开设的。 农民每养成一千只小鸡只获五十美元左右的报酬,碰到年景不佳,大公司可能减半付费。如果农民因此拒绝签署新合同,那好,他就必须偿还公司提供的建造鸡房的贷款。所以一个鸡农说:“我们养鸡人是今天美国仅存的奴隶。” 现在美国的烤肉业是“一杆子插到底”,也就是说,从饲养场到饭桌,统统由公司控制。其他农业部门很少象这样彻底的一体化,但趋势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田纳科公司最近告诉股东说,“田纳科在农业方面的目标是实现从播种到市场的一体化。”其实,这个公司差不多已经实现了它的目标。它不仅拥有土地,而且自己制造拖拉机,生产拖拉机用的燃料和杀虫剂,加工包装农产品,然后在自己的加油服务站分设的食品店里出售。 在马铃薯生产加工方面,一些公司也已达到彻底的一体化。这一点在几年前就显而易见了。当时,爱达荷州的农民为了获得较高的价钱,曾坚持几个月不把马铃薯卖给加工厂。但加工厂拒绝让步,转而开启自己的储藏室,这些储藏室里装满了它们自己悄悄种植或通过合同暗中订购的马铃薯。结果,那些农民只得屈服,因为他们的马铃薯已经开始腐烂了。 在家畜业方面,一杆子插到底的情况还有限,但公司的影响也被人们逐渐威觉到了。譬如,一些公司把种猪租给农民配养猪仔,又把粮食卖给农民饲养猪仔,待猪仔长成,即把生猪运往市场。 在养牛方面,一些石油公司已经在西南部地区建立了巨大的养牛场,有些饲养场饲养五万多头牛。结果,石油公司逐步成了养牛业中的一支有影响的势力,致使试图饲养十来只小牛赚点额外收入的小农遭到侵害。 配套成龙的大食品公司常常直接从饲养场收购牲畜,或者自己建立饲养场。因此,对它们来说,买卖牲畜的集市可有可无。但小农却只有在这样的集市上出售牲畜才有把握获得最好的价格。 全国农民协会的雷伊先生说,“当这些大公司不在集市上收购牲畜时,市价自然就要下跌。但有趣的是,肉的批发价格在不断下降,零售价格却原样不动。我估计,丹佛的居民曾在一个时候为购买食品至少多花了四百万美元。” 在堪萨斯城,有一家公司专门将富有的公司或个人的过剩资金投资于畜牧业或其他农业活动。它承办的每个主雇的资金净值都不下于五十万美元。它的专长是所谓“牧童算术”,即通过折旧、有利的资本收益税和其他法律上的漏洞,为富人们减免赋税。它的主顾之一就是加利福尼亚的州长里根。里根在一九七○年没有交纳任何州税。 联邦税收记录表明,在每年收入达十万或十万美元以上的人当中,每四人中至少有三人以某种方式从事农业活动。他们绝大多数都报称农业上有损失,隐瞒农业收入,以此抵销非农业收入的所得税。 如果说联邦税收法律看来主要是有利于兼营农业的城市公司,而不利于整天劳作的自耕农户,那么,这也不是联邦计划中仅有的危害小人物的做法。 最大的农场——拥有最富有的场主的农场,得到最多的农业补贴。最大的农场还获得最多的政府提供的水利灌溉。 (原载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五日美国《纽约时报》)
第 3 版
1. 外电外报报道:埃及利比亚调解尼迈里同阿巴斯的分歧
【美联社开罗二月十五日电】据今天这里的报道说,萨达特总统已派他的外长穆拉德·加利卜去喀土穆,设法调解尼迈里总统和前国防部长阿巴斯之间的分歧。 半官方的《金字塔报》说,加利卜昨晚乘一架军用专机去喀土穆,他携带了萨达特给尼迈里的一封急信,表示埃及“愿意尽它最大的努力维持苏丹内部的革命力量的全国团给。” 《金字塔报》说,萨达特和利比亚的铁腕人物卡扎菲继续保持接触,以便共同作出努力来避免在这个阿拉伯邻国出现全国分裂。 《金字塔报》说,“在宣布阿巴斯辞职之后,这个苏丹的首都笼罩着危机的气氛。” 【中东社喀土穆二月十五日电】埃及外交部长加利卜在他对苏丹首都进行了十八小时紧急访问之后,于今天离开这里回国。 中东社获悉,加利卜携带有尼迈里总统给萨达特总统的复信。 今天早些时候,尼迈里总统接见了加利卜。苏丹通讯社说,在这次会见中,总统和这位部长在所讨论的各个问题上都取得一致意见。 【路透社开罗二月十五日电】苏丹通讯社说,加利卜还转达了萨达特总统就中东危机最近事态发展给尼迈里总统的口信。 【本刊讯】开罗二月十五日消息:《金字塔报》报道,利比亚武装部队参谋长、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阿布·贝克尔·尤尼斯上校也到苏丹去,同苏丹总统尼迈里商谈。尤尼斯说,他转达了卡扎菲主席给尼迈里的口信。 尤尼斯昨晚从喀土穆来到开罗,进行仓促的访问。 【安莎社开罗二月十五日电】据今天这里报道,埃及和利比亚正在对苏丹总统尼迈里施加强大的压力,要他恢复前副总统兼国防部长阿巴斯的职务。 半官方的《金字塔报》今天透露了开罗和的黎波里施加压力的事。它说,埃及总统萨达特和利比亚主席卡扎菲昨天已派使节到喀土穆去,劝尼迈里使阿巴斯复职。 《金字塔报》发表了萨达特昨天深夜通过埃及外长加利卜送给尼迈里的一封信。 萨达特的信强调说,阿巴斯在“一九六九年使尼迈里最初上台的政变中和去年七月恢复了这位苏丹总统的政权的反政变中起了突出的作用。” 据引述,萨达特接着对苏丹总统说,“埃及准备尽一切可能表达它对苏丹的革命的民族力量的团结的关切”。 萨达特总统这封信语调之庄重使这里大多数观察家认为埃及和利比亚一直把阿巴斯作为它们在喀土穆的一张未打出的王牌来依靠,以劝说尼迈里和这两个国家以及叙利亚一起加入阿拉伯联邦。 在看来无法说服尼迈里接受利比亚的意见之后利比亚武装部队参谋长阿布·贝克尔·尤尼斯将军于昨晚飞抵这里,这时萨达特才决定派加利卜到苏丹去。 【中东社开罗二月十五日电】(代《华盛顿邮报》记者达尔福斯发)埃及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埃及早已知道尼迈里和阿巴斯之间日趋严重的对立情况。阿巴斯强烈反对尼迈里解散革命指挥委员会的政策。这个委员会自一九六九年五月使尼迈里上台的政变以来一直统治着苏丹。阿巴斯还反对尼迈里使自己被正式选为总统。 这些人士说,阿巴斯在七月反政变之后经常去开罗对尼迈里表示愤懑。但是,他总是被劝说为了民族团结和阿拉伯团结起见与他的总统合作。 阿巴斯是一九六九年五月政变中的关键人物之一。据信,他在陆军中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但是尼迈里也可以指望得到一些部队的效忠。开罗担心,这两个军事领导人之间的分歧可能导致苏丹内部的武装冲突。 埃及人士认为,尼迈里和阿巴斯之间的分歧是有关国内政策和私人的磨擦,而不是在于联邦问题。 这里的外交人士觉察到尼迈里最近缓和了他对苏联采取的敌对立场。 外交人士说,尼迈里最近暗示他将同意同莫斯科和解。 这些人士猜测,这可能不合阿巴斯的心意,阿巴斯在七月反政变之后进行了广泛的旅行,为苏丹从中国和从象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这种过去的敌对国家谋求支持和经济援助。 苏丹武装部队中的动荡不安的现象从上个月宣布两个军界主要人物去职一事可以得到证明。参谋长艾哈迈德·阿卜杜勒·哈利姆将军在贝鲁特机场发生了麻醉品丑事之后宣布退职,那时他是在陪同阿巴斯率领经济和军事代表团到北京去之后的回国途中。 后来,在本月份国家安全局的负责人拉希德·努尔丁准将辞职。据开罗人士说,他抱怨说,一些高级军官过分干预他的局的事务。
2. 以报报道苏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在同美方会谈中说:苏将支持美促使埃以就重新开放苏伊士运河达成协议
【法新社耶路撒冷二月十五日电】《新消息报》今天说,苏联将支持美国为促使以色列和埃及就重新开放苏伊士运河达成部分协议而作出的努力。 这家报纸援引美国人士的话说,苏联驻华盛顿大使多勃雷宁保证莫斯科将利用它的影响以说服开罗同意达成协议。 这家报纸又说,多勃雷宁是在就尼克松总统五月访问莫斯科的准备工作举行的会谈中说这番话的。 以色列电台说,同时,官方人士今天否认,尼克松总统在访问时将向苏联领导人提出一个有关重开运河的“以色列计划”。 据来自伦敦的消息,计划的内容将包括埃及和以色列从运河两岸各自后撤,并准许埃及的文职人员越过运河去东岸。 以色列人士说,部分协议的条文将不同美国讨论,而是同埃及讨论,华盛顿只起中间人的作用。
3. 在美埃及外交官说埃及可能同意与以色列举行“近距离会谈”
【法新社华盛顿二月十一日电】一位埃及高级官员今天在这里说,埃及可能同意就重开苏伊士运河问题同以色列举行“近距离”会谈,如果美国调停人在谈判中起积极的作用的话。 这位不希望被人知道名字的官员说,埃及仍然谋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中东冲突。 这个在萨达特总统访问莫斯科一周后发表的声明使人第一次得到印象,埃及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接受美国新的调解建议就达成一项临时解决办法进行会谈。以色列在两星期前就同意举行美国发起的会谈。 这位埃及官员说,对埃及来说,任何临时解决办法的最重要方面不是重开运河,而是以色列自西奈撤军。 【美联社华盛顿二月十一日电】埃及在华盛顿的外交官今天强烈表示,萨达特总统的政府可能不坚持埃及军队越过苏伊士运河,如果以色列作出确实的许诺在六个月内撤至战争前边界的话。 这些外交官——无法知道他们的名字——还说,如果收到了撤军的“确实许诺”,同以色列人举行面对面的谈判,“不会是不可能的”。 从表面看来,这两点似乎是对以色列人的一个让步。 但是,这些外交官清楚表明,撤军必须撤至战争前界线,而以色列则已经说过,它希望进行调整,因为一九六七年前的边界没有使她得到安全。 这些外交官在谈到美国重开苏伊士运河建议时谨慎小心。 他们说:“我们希望看到这个建议,然后才说我们是否接受。” 他们说,苏伊士问题必须是“一揽子中的一个项目,我们不能孤立地挑出这一揽子中的一个项目来讨论。” 但是他们又说,埃及“准备一步一步地解决这整个一揽子问题”。显然指的是第一步可以是解决苏伊士问题。 他们在谈到他们的国家同苏联的关系时谨慎小心,但是切望指出,这种关系今后的状况取决于美国。 他们说,目前,埃及没有别的选择,只有依靠苏联,如果美国不说服以色列在不久的将来媾和,这种依靠将越来越大。
4. 达扬去美活动后回到以色列
【合众国际社特拉维夫二月十三日电】国防部长达扬今天在同美国官员们会谈后回国,敦促埃及对于就重新开放苏伊士运河举行“近距离会谈”的问题采取较灵活的态度。 达扬在机场对记者们说,“埃及应该认识到,因为不能继续处于这种局势,所以它必须对政治会谈采取灵活的态度,这样做对于他们比开火是有利的。” 这位独眼龙将军说:“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朝着达成一项临时协定的方向前进。但是,迄今我们从美国人或在美国的我们自己人那里都还没有听到关于埃及接受的消息。” 达扬说,他没有同美国官员们讨论任何实质性问题。他说,他举行这些会谈的目的是可以了解美国人的立场。又说,“我听取了他们的坦率的意见,这对我是十分有好处的。” 【美联社华盛顿二月十三日电】国防部长达扬今天说,以色列不会为了同阿拉伯国家取得和平而放弃沙姆沙伊赫、戈兰高地、耶路撒冷或约旦河西岸。 他说,但是以色列将从苏伊士运河东岸撤走,他还说,“如果我们和埃及就和平达成协议,大片土地将予以归还。”但是他拒绝回到一九六七年战争前的边界。 达扬是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面对全国”的节目里讲话时这样说的。 【美联社特拉维夫二月十四日电】外长埃班今天列举了他认为为了使中东实现和平的希望好转而必须进行的三个“根本改变”。 他说,它们是:(一)从公开论战改变到详细的谈判。(二)从国际方面为了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所作的努力改变到以色列和埃及采取主动行动。(三)集中力量找到一个解决中东冲突的临时协议而不是一个全盘解决办法。 埃班对在黎巴嫩边界附近的一个集体定居点的居民说,已经证明谋求一项全盘解决办法太困难了,所以一项临时协议可能会打破中东僵局。
5. 梅厄曾授权戈德曼同埃及进行接触
【美联社耶路撒冷二月十五日电】梅厄总理十五日证实,她已授权犹太人领导人戈德曼为以色列使节和埃及官员之间举行和谈进行接触。 她说,可是,此建议遭到开罗的拒绝。 【合众国际社特拉维夫二月十五日电】据《新消息报》今天说,梅厄总理授权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纳胡姆·戈德曼到开罗去执行一项私人和平使命。 这家报纸说,戈德曼在他的使命获得同意之后在罗马同阿拉伯和法国的中间人进行了会晤。这之后他告诉梅厄总理说,他计划中的旅行遇到障碍,迫不得已将取消。 【德新社巴黎二月十五日电】戈德曼今晚在评论以色列《新消息报》上的消息时说,“某些埃及人”曾要求他同以色列政府进行试探。 埃及人——他在“欧洲某地”会见了他们——也曾说,他们将为此同埃及政府接触。 争论的问题是确定两国的政治家之间会谈的地点和日期。 他说,梅厄原则上同意举行这样一次会谈。但是埃及方面对这一主张没有作出反应。
6. 苏丹执政党总书记谈苏丹苏联的关系
【美联社贝鲁特一月十六日电】苏丹社会主义联盟总书记马蒙·阿瓦德今天说,如果莫斯科停止支持苏丹共产党人并谴责去年七月的未遂的亲莫斯科政变,苏丹准备改善它同苏联的“停滞的”关系。 在这里发表的一篇对记者的谈话中,阿瓦德说,在苏丹有一千四百个共产党人还关在监牢里。 直到去年七月以前,苏丹有一个在非洲和中东最为强大的共产党,党员将近二万名。随着去年七月的未遂政变之后掀起的反共运动达到高潮时,有五千多名共产党人被关进监牢。 阿瓦德对贝鲁特报纸《今天报》说,其中将近一千五百人已被释放,而不久更多的人也将获释。 阿瓦德猛烈抨击莫斯科“对我们展开了冷酷无情的宣传攻势。其他共产党国家也这样干。所有这一切都是十分不公正的,因此,我们同莫斯科的关系变得停滞了。” 阿瓦德说,莫斯科“必须认清,我们是我们自己命运的主人;任何国家;是朋友还是敌人,都压制不了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 “如果莫斯科真诚地希望同我们搞好关系”,他说,“那么,他们应当谴责七月政变及其领导人。他们应当停止支持苏丹共产党人。”
第 4 版
1. 吉列尔莫·罗德里格斯·拉腊接任厄总统
【路透社基多二月十五日电】国防部人士在这里说,厄瓜多尔总统贝拉斯科·伊瓦拉在一次政变中被武装部队所推翻。 看来这次政变是不流血的。这些人士说,今晚在国防部开会任命新总统的军事首领不久将到总统府去宣布他们已接管了政权,并说明他们的原因。 【法新社基多二月十五日电】贝拉斯科伊瓦拉总统今晚突然离开这里前往瓜亚基尔。 根据未经证实的消息,他已被武装部队软禁。起来。总统原来定于当地时间下午八点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但是过了三小时,电台广播停止了,没有提到这个讲话。 【路透社基多二月十六日电】陆军总司令吉列尔莫·罗德里格斯·拉腊准将今天在一次政变中推翻了贝拉斯科·伊瓦拉博士之后接任厄瓜多尔总统,他立即宣布在全国实行戒严和宵禁。 贝拉斯科昨晚从瓜亚基尔被用飞机放逐到巴拿马。 消息灵通人士说,这位七十九岁的总统所以被推翻是由于他拒绝接受军方提出的要求,即要他再任职两年,而不要在六月间举行总统选举。 在本地时间凌晨二时举行的一次简短的仪式上,这位新总统签署了一项法令,把权力置于军人手中。 据这顶法令以及向记者宣读的一项宣言说,新政权的性质是民族主义的、军人控制的和革命的。总统选举已被取消。 宣言说,政府的目标是要实现社会正义和扶助卑贱者。 新总统将得到一个政府委员会的襄助,这个委员会将由一名新任的陆军司令和海军司令、空军司令组成。 【法新社基多二月十六日电】吉列尔莫·罗德里格斯·拉腊今天说,他的政府将是一种“革命类型的政府,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的观点”。 这位将军是今天早上在政府大厦举行的一次简短的仪式上宣读的一项宣言中说这番话的。 他说,武装部队是被迫接管政权的,因为“全国的一片政治混乱状态在厄瓜多尔人中造成了分裂”。 基多和瓜亚基尔今天清晨局势平静,军队在街上巡逻和守卫着政府大厦。 据这里的观察家们说,这次政变可能是由于担心民粹派领导人阿萨德·布卡拉姆可能接替贝拉斯科总统的职务(他的任期将在今年九月届满)而促成的。 一些消息说,好几名领导人已被逮捕。 同时,全国各地局势平静。 【合众国际社厄瓜多尔基多二月十六日电】军方星期二晚上推翻了贝拉斯科·伊瓦拉总统,把他带进一架飞机去巴拿马,并宣布原定今年六月举行的总统选举延期。 武装部队指责他剥削人民和叛国。 未闻在推翻他的过程中发生了暴力行动。 军方说,这个国家将由以陆军参谋长吉列尔莫 ·罗德里格斯·拉腊将军为首的三人委员会治理。 “具有明确的民族主义概念的革命政府”的另外两名委员会成员是海军的阿尼瓦尔·巴列霍海军中将和空军的胡利奥·埃斯皮诺萨将军。 这个新的执政委员会指责政府没有象它所说为人民服务。委员会今天决定遵守一切国际条约。 【美联社基多二月十五日电】非官方人士说,贝拉斯科总统曾试图乘飞机逃跑,但是由于基多机场没有供夜间飞行的设备而未成。这些人士又说,他逃到瓜亚基尔港企图发表电视讲话,谴责政变领导人,但是他在电视台被逮捕。 据说,这个政府将完全是由军人执掌的,一些技术性质的岗位可能除外。
2. 外电介绍吉列尔莫·罗德里格斯·拉腊简历
【法新社基多二月十六日电】昨晚在军事政变中夺取了政权的吉列尔莫·罗德里格斯·拉腊将军自去年四月晋升为上将以来一直担任厄瓜多尔陆军司令。 罗德里格斯将军今年四十八岁,在担任陆军司令以前曾任基多的埃洛伊·阿尔法腊参谋学校校长助理,后来任校长。
3. 合众社 南通社:评论中墨建立外交关系
【合众国际社墨西哥城二月十四日电】外交部长埃米略·拉瓦萨星期一晚上宣布,墨西哥已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拉瓦萨拿出了两国驻联合国大使星期一中午在纽约签署的一项协议。 这项协议规定尽快互换大使,并具体地提到中国支持在拉丁美洲建立无核武器地区。 墨西哥一直要求核大国签署这个名叫特拉特洛尔科的条约,该条约宣布在拉丁美洲使用和试验核武器为非法。 拉瓦萨在宣布这件事之后说,中国还没有签署这个条约,“但是中国知道该条约的条文,并表示支持该条约”。 拉瓦萨说,美国和英国已签署该条约,而苏联和法国还没有签署该条约。 这里没有对此事感到意外,在去年十一月十五日墨西哥单方面同国民党中国断绝外交关系以来,一直预料有这一天。 【合众国际社墨西哥城二月十五日电】在星期一正式宣布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之后,墨西哥人今天开始估计此举的意义。 商人领头主张建立这种新的关系,他们的眼睛像全世界的商人的眼睛一样注视着这个巨大新市场的可能性。 墨西哥商会的一个特别代表团去年秋天访问了中国,当时宣布于下月在北京设立一个墨西哥商务处。 今年年初宣布向中国出售了价值八千万美元的墨西哥棉花,还可能做更多生意。 拉瓦萨宣读了在纽约签署的协议全文。 他说,埃切维里亚总统将从三月九日起去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他没有访问北京的计划。 【南通社北京二月十五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墨西哥从今天起就有外交关系了,而大使马上将到北京和墨西哥赴任。 近年来,中国很重视拉丁美洲。继古巴、智利和秘鲁之后,墨西哥是这一地区中国与之有外交关系的第四个国家。近几天,阿根廷预示要同中国建交,而圭亚那则更早,但是,迄今为止这里就此事还只字未提。由于新的外交机构的建立和现有的外交人员的不断增加,北京的外交队伍与日俱增。
4. 美国漫画家笔下的美国建国二百周年
说明:尼克松曾在国情咨文中吹嘘美国一七七六年的精神,吹嘘美建国二百年来的强大和发展,但是一般的美国舆论是怎样看法的呢? 一九七一年十月三十一日美国《纽约时报》就美国建国二百周年刊登了一组漫画,讽刺二百年来美帝国主义的衰落和美国的假民主形象。漫面以二百周年纪念邮票的形式绘制,有漫画家署名。现简要说明如下:[一]二百年后的美国之鹰(鹰是美国的象征)已衰老不堪。[二]二百年前的美国是监狱,二百年后的美国还是监狱(画上的人穿的是囚服)。[三]二百年前美、英对峙,英帝受挫;二百年后美帝、英帝都狼狈地挨了揍。[四〕美国是个大监狱(铁锁和铁栏杆组成美国国旗图案)。[五〕美国的“自由”、“民主”为老板服务(美国“自由神”手中的火炬为大老板点烟)。[六]美国建国二百周年只是把“一七七六”换成“一九七六”而已。[七]美国的“民主”只是两大党的交替(画中动物的一头是象征共和党的大象,另一头是象征民主党的毛驴,鞍座是美国国旗图案)。[八]二百年前美国形象是华盛顿,二百年后美国形象是愤怒的一代。[九]二百年来美国形象已经倒置,声名狼藉。[十]美国之鹰己只剩下支离破碎的一付空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