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02-17
第 1 版
1. 外电报道: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病逝
【美联社瑞士埃辛斯二月十五日电】埃德加·斯诺的朋友们星期二(二月十五日)说,著名美国作家和中国问题专家埃德加·斯诺夜间在他的家里去世 。 斯诺终年六十六岁。 他死于癌症,六周以前动过一次大手术,未能治愈。 【法新社日内瓦二月十五日电】美国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今天在这里去世。 他是一个中国问题专家,同毛泽东主席有长期的个人交往。 【合众国际社瑞士埃辛斯二月十五日电】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中国问题专家——今天凌晨在这里的他的寓所逝世。终年六十六岁。 斯诺在去年十二月作了一次大手术,切除了脾脏和肿瘤。 他曾顺利康复,但是在两周前病情又恶化了。 毛泽东和中国总理周恩来派了三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到俯瞰日内瓦湖的他的寓所。 他们护理了斯诺,但是斯诺的家属依靠西方医生用止痛药。没有用针刺疗法 。 斯诺在睡眠中安然去世的时候,他的妻子洛伊斯、儿子克里斯托弗(十八岁)和女儿西安(二十岁)都在他的床边。 斯诺曾多次么中国。人们一般都认为他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关系的解冻方面是起了作用的。 他首先传出了毛泽东所说的尼克松总统无论是以私人身份还是以总统身份去中国都会受到欢迎的这番话。 斯诺本来是要去北京替一家美国杂志报道尼克松总统下周的访问的。 斯诺的家里到处都是中国的美术工艺品。他最引以自豪的东西之一是一本中国日历,上面有一张斯诺自己在一九三七年拍摄的毛泽东的照片。 【共同社东京二月十五日电】题:埃德加·斯诺逝世 埃德加·斯诺(美国新闻记者)于十四日夜在瑞士因癌症逝世,享年六十六岁。他以中国问题的世界权威而闻名。 一九三六年,他作为新闻记者首次进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地延安,会见了毛泽东主席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而且,他以国共内战为题材,写了一本历史性的书《西行漫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六○年、六五年、七○年他曾三次访问中国。特别是七○年的访问,在同毛主席会见时他了解了毛主席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尼克松想来中国,毛主席会乐意会见他,并同他进行会谈。并在翌年四月发表了这样一个看法。作为预言其后的“美中接近”的报道,斯诺的名字再次为世界认识。 他在努力架设美中之间的桥梁,但是在尼克松实现访华的前夕去世了。
2. 美新处报道:尼克松访华期间的日程
【美新处华盛顿二月十四日电】题:尼克松在中国期间将把注意力集中在实质性的会谈方面 尼克松总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将把注意力集中在同中国领导人进行的实质性讨论方面。 白宫新闻秘书齐格勒二月十四日告诉记者们说,由于这个原因,目前关于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从二二月二十一日到二十八日的这次访问,只能提供“一个很粗略的旅行计划”。他说,他无法预言每小时的日程将如何安排。 齐格勒又说,已经同中国领导人商订的计划,可能由于气候条件和其他方面的考虑而有所改变。 关于尼克松同他的东道主之间的交谈,将在到达北京之后不久的第一次会晤中做出安排。 下面是据齐格勒说是在同中国人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宣布的旅行计划: 二月二十一日——总统一行在离开关岛之后,将在(当地时间)上午九点到达上海。他们在略事休息之后,将接着飞往北京,将在北京机场上受到政府领导人和官员的迎接。 在北京逗留的五天期间将继续举行实质性会谈。在北京期间,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将出席一次文艺演出和观看一次体育表演,并设宴酬答中国人。 预料他们还将游览长城、明陵和紫禁城。 尼克松夫人很可能还将参观一所儿童医院、一个公社、一个玻璃厂,并游览一些名胜古迹,其中包括颐和园和天坛。 二月二十六日——尼克松夫妇将动身到杭州去,此行乘坐中国人的飞机,由中国领导人陪同。齐格勒说,“空军一号”飞机将紧紧跟在旁边飞行,以便于必要时为总统提供通讯联系便利。 在杭州期间,总统一行将住在西湖的一个宾馆里。他们将乘船在湖上游览,他们将出席浙江省人民革命委员会举行的宴会。 二月二十七日——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将飞往上海,此行继续乘坐中国飞机,并仍然由中国领导人陪同。在那里期间这些美国人将参观上海工业展览馆,并出席一次宴会,观看一次文艺演出。尼克松夫人可能参观上海少年宫,这是一个在艺术、手工和体育方面进行指导的娱乐机构。 二月二十八日——总统一行人将离开上海返回华盛顿。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二月十四日电】白宫今天说,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在二月二十一日到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一周访问的时候,将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欢迎。 白宫新闻秘书齐格勒说,总统在这个国家期间将乘中国政府的飞机旅行。 预料尼克松将在同一天同周举行首次正式会晤。 在尼克松到北京的当天晚上,周将招待总统一行人,其中包括随同尼克松夫妇前去的报纸和广播电台的人员。 【路透社华盛顿二月十四日电】(记者:拉尔夫·哈里斯)白宫今天宣布,尼克松总统和尼克松夫人在下星期一开始对中国进行一周的访问中,将出席几次宴会,参观若干处名胜古迹和观看一些文艺演出。 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中,一个异乎寻常的方面是,总统和他的夫人将从北京乘中国的飞机去杭州和上海。 总统和他的一行人将乘总统的“七六年精神号”波音707喷气机飞往北京,但是,他们在访问的国家中旅行时不乘这架飞机,这还是第一次。 白宫还说,已经创造了另一个先例,即决定把总统的轿车留在国内,而使川他们的中国东道主提供的汽车。
3. 法新社介绍:埃德加·斯诺生平
【法新社日内瓦二月十五日电】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是最了解中国并且对中美最终将实现的和解作出贡献最大的一位美国人。 他早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中国内战期间住在延安根据地的那个英勇壮烈的时代起就同这些领导人有了交往,当时他们在外界几乎还是不知名的。 斯诺先生是在一九七一年四月第一个宣布毛主席愿意接待尼克松总统的人。 他于一九○五年七月十九日生于堪萨斯城。他在从密苏里大学毕业以后于一九二八年去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副主编,后来担任一些美国布英国报纸的记者。 斯诺先生骑骡子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旅行后,成为在延安的窑洞里会见毛泽东的第一个西方记者。(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斯诺通过同毛的交谈,搜集了他写《西行漫记》(一九三七年)一书的材料,这本书从此成为一部中国现代史的经典著作。 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六年,埃德加·斯诺作为一个军事记者走遍了全世界。从一九四三年到一九五二年,他还担任过美国杂志《星期六晚邮报》的两名主编之一。 他的其他著作包括《远东战线》(一九三四年),《焦土》(一九四一年),《斯大林一定要和平》(一九四七年),《大河彼岸》(一九六二年)和《华盛顿一东京一北京》(一九六九年)。 过去十二年,斯诺先生曾三次到中国进行长时间访问:在一九六○年,一九六五年和一九七○年八月到一九七一年二月。在最后一次访问期间,他受到了格外尊敬的款待,在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举行游行的时候,他曾站在毛泽东的旁边。 正是在这次访问期间,毛泽东在一次五小时的接见中告诉斯诺说尼克松总统到北京将会受到“欢迎”。 一九六八年,斯诺先生拍了一部电影,名叫《中国纪事》,包括他自己收集的学生造反的镜头和描述中国医院里采用最新技术再植断手的镜头。 、 在六十年代初,他隐退到瑞士,他大概是那里唯一能够随意打电话给中国领导人的“欧洲人”。
4. 美联社报道:尼克松加紧为访华作准备工作
【美联社华盛顿二月十四日电】(记者:弗朗西斯·卢因) 尼克松总统在再过三天就要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还要求他手下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材料,并且请来了法国知识界名流安德烈·马尔罗,要求就中国问题作出一些专家性的答复。 尼克松仍然不满足于已经向他提供的大堆材料。新闻秘书齐格勒说,尼克松在星期日(十三日)晚上从佛罗里达返回后已要求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更多的答复。齐格勒说:“‘他还有一些他想探索的问题。”但是这位新闻秘书不愿说这些是什么问题。 白宫认为中国之行非常敏感,所以有一段时期尼克松的先遣队人员不愿谈尼克松正在读哪些关于宁国问题的书籍,连他们认为北京烤鸭的味道如何也不愿谈。 一个内幕人士承认:“现在格外需要保密,以避免产生一些不能实现的期望。” 在研究中国问题的人们中间,接到要求提供意见的不仅仅马尔罗一人。白宫说,已经征询过其他许多“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情况”的公认的权威人士,其中包括作家、外交官和记者。 尼克松的先遗队人员向尼克松提供了他们在北京同周恩来会谈后个人作出的估价。他仔细阅读了基辛格和黑格同周恩来举行的会晤的记录。 一个高级顾问指出:“有关的每个人”都希望“使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得到成功”。 尼克松一直在获得据黑格说是“关于中国问题各个方面的各种各样的不同意见”。但是当有人向黑格问到什么是主要问题时,他规避说:“我不能谈。” 尼克松的顾问们认为,尼克松的一个有利条件是,先遣队报告说,从中国人方面看到的一切征象表明,他们也希望这次访问顺利进行。正如一位先遣人员所说的:“他们是伟大的组织者。” 尼克松从去年八月起得到他自己的一位专任的专家的帮助,因为在那时他任命密执安大学政治学教授理查德·索洛蒙担任关于中国之行的顾问。索洛蒙说,他的职责之一是准备关于中国国内政局的背景文件和材料。 国务卿罗杰斯也在阅读其中某些背景材料。罗杰斯在佛罗里达度周末后在乘尼克松的喷气机回来时,称赞这些背景材料是他看到的最好的背景材料。罗杰斯对向总统提供的阅读材料中附有的地图印象特别深刻。 尼克松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情况——甚至细到中国的烹调法。 尼克松的一些工作人员说北京烤鸭真了不起。 尼克松夫人说,她和总统都能使用筷子。即使这样,已经告诉总统的随行人员,关于用筷子吃饭的事不用担心。 中国人是出名的注意细节、风格和体面的,在设宴招待时都放上叉子,深怕他们的客人由于不会用筷子而感到丢脸。 【美联社华盛顿二月十四日电】法国知识界名流马尔罗今天在尼克松总统亲自访问北京之前,根据他对中国高级共产党人的了解,向尼克松作了八十分钟介绍。 白宫没有详细说明马尔罗傍晚在尼克松总统的白宫楕圆形办公室里举行的会晤中,向尼克松谈了哪些内容。讨论时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也在座。
第 2 版
1. 美《堡垒》杂志文章:《美国对华政策的制订》(续完)
统一意见的形成 一九五九年,根据福特基金的命令,在纽约古尔德大厦召开了一个研究中国问题学者会议,讨论对现代中国的研究问题。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十六个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其中七个人是外交委员会的成员。出席的还有兰德公司和国务院的代表,有四个是福特基金会的人,这四个人中有三个也是外交委员会的成员,一个是原来一九五八年中国问题研究小组的领导人多克·巴尼特。 在古尔德大厦会议后,在巴尼特起草的建议的基础上,福特基金为下一个十年的中国问题研究工作的投资,达到三千万美元的惊人数目一同时,福特基金还以四千万美元支援大学和政府对这方面的研究。接受资助的计划是根据战时在战略服务处发展起来的“地区研究”的概念制订的,这些计划集中在哈佛、哥伦比亚、伯克利、西雅图四所大学的研究中心进行。它们是按照在冷战年代里俄国问题研究所的方法建立起来的。 明显地看到,研究新中国与研究俄国具有同样特点: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同样的政策方向,并与情报及军事集团密切沟通;从建立“研究现代中国问题的联合委员会”来监督和统一全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一事,明显地看出这种集中控制的情况是与研究俄国问题的情况一样的。该委员会的成员包括那些倾向政府的知识分子,如:罗伯特·斯卡拉皮诺(外交委员会)、布热津斯基(外交委员会)、户西恩·派伊(外交委员会),还有林德贝克和巴尼特,这两个人是前国务院官员,他们是研究中国问题学术机构的最高领导成员,是联合委员会的主席,各自领导设在哈佛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所,这一点强烈地反映了整个计划的政治性。 福特基金学术慈善事业的复杂政治计划的另一结果是,医治十年前麦卡锡主义政治迫害在这方面留下的创伤。在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中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一九六六年六月,福特基金会又重新组织了几乎中断的关于中国问题研究的奖学金和专门研究,建立了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动员公民支持一个更现实的政策。由于越南战争的升级和国内的抗议,几乎过了三年该委员会才在纽约希尔顿饭店召开“第一次全国大会”。会上的发言表达了两党一致的意见。发言者包括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教授(费正清和秦勒),银行家,右翼分子和自由分子,还有继续对亚洲有兴趣的慈善集团的必不可少的代表——约翰·D·洛克菲勒第三。 洛克菲勒以下的简短评语成了第一个发言人爱德华·肯尼迪对华问题发言的导语。富有讽刺意味变化的是,当洛克菲勒想到二十年前他对国务院提出的建议时竟说道:“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和大陆中国没有建立关系。在这个时期内,我们认为这个伟大的国家被恐惧所统治,以至于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人认为甚至提出重新考虑对华政策问题就是叛逆。这种僵化在民主制度中是没有地位的……我们应该依据合理的有启发性的自我利益的角度来公开考虑这个问题。”多极的轮盘赌 要在目前政府对中国开放的政策中寻找合理的自我利益,只要看一看越南战争就够了。华盛顿必须尽早地根据对自己最有利的条件结束这场战争。从过去与俄国人打交道中得到的经验是,可以把“革命的”国家当作是在国际现状中有利害关系的一个“负责的”成员来打交道。华盛顿明显地希望从北京共产党人那里获得在巴黎与解放阵线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能获得的东西。 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向战略家所称为的“多极”世界。尼克松的牺牲一卒把中国正式带到世界舞台上来,其用意不仅是在越南赢得时间和空间,而且是与俄国、日本在亚洲的政策相对抗。从军事和经济意义上来讲,日本是太平洋的新巨人。 从日本方面来说,它已经作为世界第三工业、军事强国和美国贸易的主要国际竞争者兴起,它并不把这件事看作是象在美国所大事渲染的那样,是一次伟大的外交胜利。他们对基辛格的出使,最初的、也是最真实的反应(作为盟友没有事先向它们透露)是,这种做法将使美国和中国成为亚洲命运的裁决者,也是尼克松向毛“投降”。虽然这是夸大了的说法,但的确反映了对尼克松被迫让步的危险的担心,而且还引起人们注意到西方容易忽视的两种危险:尼克松从北京不能立即得到报酬,他的政府要在越南战争作出任何升级的行动是极其困难了(可能是政治上的自杀);他促使蒋介石垮台,导致与日本之间的联盟不稳固——而日本在亚洲权力之谜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不过,这种危险是估计到了的,并且在短期内就可以澄清。日本防卫厅的一名高级人员对《新闻周刊》说:“基辛格是权力均衡思想的忠实信徒。他现在已经灵巧地逼使我们无法另找出路。我们只有追随美国的领导,没有别的选择。”这个报道的结尾引用了华盛顿一位官员的下列看法:日本可能“进行核武装,以达到在亚洲的独立的均势”。但是这种聪明的权力均衡的权术,往往容易引起战争。政策和石油 尼克松一基辛格的竞赛计划想抓住的一个短期的机会,看来是要获得目前正在亚洲海进行的石油争夺的第一线地位。二十多年来已为地质学家所知道的东亚海底油田,被一九七○年由主要的国际石油银行 ——大通银行在新加坡召开的会议称为是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的油田之一。会上大通银行的董事长戴维·洛克菲勒估计在下一个十年里,石油公司在开发这块油田上面,将花三百五十亿美元。 目前石油巨头和他们政府之间的石油争夺似乎是由于一些事件的同时发生而激化,如:在印度尼西亚的亲西方的政变使这一国家的石油资源的开发对外国开放,越南战争走下坡路,中东地区的纠纷威胁了世界上这个产油最丰富地区的最低限度的利润和供应。 在基辛格访问北京的时候,东南亚持续的不稳定的局势成为与石油问题有关的官员们的日益迫切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越南问题的解决还没有肯定的轮廓,西贡政府摇摇欲坠的地位,美国与北京之间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妨碍了美国在这场争夺石油中的地位。 五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基辛格访问北京前六个星期,美国驻东亚和太平洋国家的大使在菲律宾召开了一个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政策会议。美国石油租借特许权所有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东中国海地区的石油纠纷和权益问题列为会议的重要议程。从华盛顿率领一个高级代表团出席会议的是副国务卿约翰·欧文,他在秘鲁谈判了有关美孚石油公司子公司的国有化的问题后,获得了尼克松的“石油使节”的称号。欧文还是洛克菲勒兄弟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共同律师,他的律师事务所是由基金会的前主席雷蒙德·福斯迪克创办的,福斯迪克还是“中国医学基金会”的董事,早在二十年前,他是艾奇逊对华政策的特别顾问。新的门户开放 在所有这些谈判和活动中,如果出场角色是令人眼熟得乏味,那是因为建立美国海外帝国的集团的长期利益和权力的稳定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象外交委员会那样一些出力制订对外政策的机构,就是为这个集团的长期利益和权力服务的。只要那些拥有强大的政治和文化权力的大公司,可以公开地控制世界上的资源和财富,建立帝国的事业将会继续下去,并将把它一代代地往下传。这是《大西洋月刊》八月号的一篇文章的没有说出来的主题。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恰当,叫做《文化帝国主义分子的回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小詹姆斯·汤姆森,他是一个传教士家庭的儿子,前国务院官员,哈佛大学教授,目前是外交委员会研究小组的负责人。他写道:“对于美国社会里真正的中国院外集团来说,今年春天是一个兴高采烈的季节。我谈到的是曾经在中国居住过的、决心有一天要回去的、分散在美国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美国人:他们是一九四九年被驱逐出去的传教士、商人、外交人员、新闻记者,甚至军事等团体的成员,尤其是这些人的一大批子女。二十多年来在我们政府内外,对一块‘失掉快乐的土地’的怀念使一个小的、但是很坚决的美国人集团威到苦恼。‘重返大陆’的想法不是为蒋介石所垄断的。”(续完)
2. 华沙条约国召开国防部长会议
【塔斯社莫斯科二月十日电】题:国防部长委员会会议 此间宣布,华沙条约缔约国国防部长委员会例会于二月九日至十日在柏林举行。 参加委员会会议的,有华沙条约缔约国国防部长、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联合武装部队参谋长。在会议过程中讨论了欧洲的政治局势和进一步完善交通和运输手段的问题,以及联合武装部队活动的其他问题。华沙条约缔约国国防部长委员会在充分相互谅解和观点一致的气氛中通过了相应的决议。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防部长霍夫曼大将主持了会议。 【德通社二月十日电】华沙条约成员国国防部长委员会各代表团已于二月十日启程回国。 德国统一社会党的首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昂纳克十日接见了华沙条约成员国国防部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防部长霍夫曼大将在昂纳克会见国防部长们之后举行了宴会。昂纳克在宴会上讲了话,他说:我党和我国政府十分高度地评价国防部长委员会的工作。 国防部长会议的结果是对实现华沙条约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布拉格会议确保欧洲和平与安全的全面纲领的建设性贡献。 当前,帝国主义还能依仗巨大的经济和军事资源试图使自己适应改变了的力量对比关系,竭力阻止革命力量的前进并削弱世界社会主义。我们仍然面临着危险而要认真对待的敌人。 尽管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的领导人以大国沙文主义的政策和反列宁主义的意识形态,尤其通过和美国合作来直接帮助帝国主义——这也是不可忽视的。 德国统一社会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同所有华沙条约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一样——认为必须作出各种努力,以便不断地完善华沙条约国的防御能力;圆满地完成有关的决议和发展计划;加深我们军队之间的战斗情谊和合作以及进一步强调和改进华沙条约军事组织的领导机构的工作。
3. 塔斯社报道:卡达尔访苏公报
【塔斯社莫斯科二月十四日电】题: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卡达尔·亚诺什访问苏联的公报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卡达尔·亚诺什应苏共中央的邀请,于今年二月十一日至十四日对苏联进行了非正式友好访问。 在莫斯科访问期间,卡达尔同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举行了会晤和会谈。在会谈中讨论了进一步发展苏匈关系的问题。双方就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扩大两国间的生产专业化协作以及共同参加实施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综合纲要等紧迫问题交换了意见。决定就上述问题在苏联和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两国政府间举行会谈。 双方达成协议,应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和匈牙利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的邀请,苏联党政代表团在一九七二年将对匈牙利人民共和国进行访问。会谈时还讨论了关于国际局势以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某些问题。 【塔斯社布达佩斯二月十四日电】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卡达尔已于今天从莫斯科返回布达佩斯。
4. 美国社会剪影:《他们仍然买圣诞节礼物》
成千上万购买圣诞节物品的人,手里拿着购货单子,手臂上挽着手提包,眼睛里冒着火,在五光十色的商店里挤来挤去。似乎经济衰退、失业、街头的恐怖以及贬低中产阶级潮流,统统都随着往年的圣诞节魔鬼上了天。 亚历山大百货公司的一个部门的经理说:“除非人们真的一贫如洗 ——我的意思是说,除非他们到了没有东西可吃或付不起房租的时候,——经济衰退对圣诞节并无影响。” 在亚伯拉罕·斯特劳斯公司的食品部工作了十年的布朗纳说:“他们什么都买,但是,也有一些年岁大的妇女,她们真叫人心碎。有时她们也到这里来,装满了一篮子,然后又倒出来。她们只是想进来同人们接触一下,使自己感到似乎她们也是圣诞节的一个组成部分。” 走累了的脚。偷光了的钱袋。耀眼的圣诞彩灯。钢琴和小提琴的鸣奏。洛克菲勒中心的高大的圣诞树。这悲哀的同时又是欢乐的圣诞节的老一套。 到处是圣诞节的气氛。但是,也有另外一种气氛。 在亚历山大百货公司,扮作圣诞老人的售货员拦住了一个挺小的小姑娘,他满腔热情地笑呵呵地向她打招呼:“哈罗,小姑娘。” 小姑娘叫道:“当心这个醉鬼。” (原载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美国《纽约时报》)
第 3 版
1. 合众国际社记者特勒报道:尼克松访苏时将提出一项中东问题计划
【合众国际社伦敦二月十四日电】(记者:特勒)外交人士今天说,尼克松总统五月份将向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提出以色列的一项使爆炸性的中东危机降级和重新开放苏伊士运河的计划。 总统在访问北京以后去莫斯科举行最高级会议期间将向苏联领导人提出可能达成的一项协议的梗概。这些人士说,这一计划是以(色列)美磋商以后制订的。 提供消息的外交人士说,一直急于保卫独立处理中东问题的权利的以色列已同意让美国的这位高级领导人提出这一建议。他们认为,如果这一计划得到赞同的话,可能有助于缓和危险的中东危机和消除始终存在的那个地区的超级大国之间发生对峙的威胁。 这些人士说,计划大致如下: ——在得到超级大国的基本赞同以后,以色列和埃及应同意向国际航运重新开放苏伊士运河。 ——以色列和埃及根据商定的距离把各自在运河两岸的军队往后撤。 ——运河将由在运河两岸活动的埃及文职人员管理。 ——从运河的埃及一边的城市撤走的埃及人将回来重建正常的生活。 这些人士说,对计划的各个方面仍然可以进行谈判。 以色列希望以色列船只随便使用运河,但是显然这是一个仍然可以进行谈判的问题。 这些人士说,在进行这一活动的同时,在联合国调解人雅林的主持下,仍然可以进行全面解决中东问题的谈判,但却是独立进行的。据说,美国准备向俄国提出这个计划的概要,以供有关方面今后在共同接受的讲台上进行详细的谈判之用。 这些人士说,但是一旦超级大国商定了重新开放苏伊土运河的大致原则,就打开了作出进一步努力的道路。 这些人士说,美国并不认为超级大国会把解决办法“强加于人”,据传以色列已同意提出其他的任何新倡议。 据说,美国若干时候以来一直在鼓吹就重新开放苏伊土运河作出安排。 埃及已拒绝了这一主张,除非把它作为解决中东问题的更广泛的协议的一部分,这种解决办法要坚决同以色列从被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上撤走全部军队联系起来。 以色列一贯坚持,苏伊士运河协议必须作为一种“特殊安排”自成一体,而解决中东问题的更广泛的方面应在雅林的主持下单独进行。
2. 英《金融时报》社论:《格列奇科本周将访问开罗》
【本刊讯】英《金融时报》二月十四日刊登该报记者发自开罗的一篇评论,标题是《格列奇科本周将访问开罗》。摘要如下: 权威的《金字塔报》今天上午报道,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本周末将抵达开罗,逗留四天。 他的访问明显地是同萨达特总统本月早些时候访问莫斯科时从苏联领导人们那里得到的关于提供更多的武器以改善埃及国防能力的保证相联系的。但是这里还说,这表明,在尼克松总统二月九日在他的对外政策报告中谴责莫斯科利用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使它自己在埃及的军事地位继续保持并扩大之后,苏联不会放弃对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支持。 埃及外交部认为,美国决定恢复向以色列提供“鬼怪式”喷气式飞机和帮助以色列人制造美军装备的背后动机,是想在预定的五月访问莫斯科之前加强尼克松总统讨价还价的地位。这里的外交观察家们担心,苏联所作的增加对埃及的武器供给的决定,意味着它将以同美国一样的步伐事先加强讨价还价的地位,这结果会导致在中东进一步发生严重的军事升级。 苏联国防部长的访问将在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之后立即进行。萨达特总统星期三(二月十六日)将在代表大会会议上作报告。预料萨达特将就同以色列的对抗提出一项新的行动计划和解释他的莫斯科之行的结果。 今天宣布,空军、海军和空防部队的司令们都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这一事实就说明了对军事准备的强调。 全体埃及人渴望地等待着的这位总统的讲话将在发生在埃及国内政治的一个决定性时刻:开罗大学的学生按规定本星期六(二月十九日)应结束他们的年中假期返校。一般认为,萨达特总统将不得不对上月学生们在示威中提出的要求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3. 格列奇科去索马里活动
【塔斯社莫斯科二月十三日电】苏联国防部长、苏联元帅安德烈·格列奇科应索马里民主共和国政府邀请今天动身前往摩加迪沙。 到伏努科沃机场给他送行的有苏联国防部的三位第一副部长苏联元帅伊·雅库鲍夫斯基、维·库利科夫大将和谢·索科洛夫大将,以及其他军事首长。
4. 《印度教徒报》报道:印美为双方对话进行预备性讨论
【本刊讯】《印度教社报》记者戈帕尔·克里希纳·雷迪二月十日从新德里报道: 为一次印美对话进行的预备性讨论已在新德里和华盛顿两地开始举行。尽管信任危机继续存在,双方显然正在渐渐接近于在不久以后进行一番积极的努力,以求在两国之间建立较好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 去华盛顿进行磋商后于七日返回这里的美国大使基廷于今天拜会了外交秘书考尔,举行这些讨论中的第一轮讨论。 这次会谈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为今后进一步交换意见开辟了道路,以便为在不久的将来举行正式对话奠定基础。外交秘书重述了尼克松总统最近在他一年一度的世情咨文中有关印巴问题的谈话的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大使答应在下一次会议上对美国的立场作出必要的澄清和解释。 在副国务卿约翰·欧文和印度大使杰哈最近在华盛顿举行会晤时,尼克松政府使这种预备性交谈开始进行起来了。美国大使基廷在德里这一端拣起了这根线头,他在去华盛顿磋商以前而同外交秘书考尔就这一问题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谈。 在高级官员研究美国对印巴政策的工作正在华盛顿进行的时候,美国代办斯通在新德里继续举行官员级会谈,同时印度大使杰哈继续与国务院讨论这个问题,以共同努力为两国政府之间进行实事求是的对话建立一定的共同的基础。 双方认识到,在尼克松结束他的北京之行以前是不可能采取重大的主动行动来改善印美关系的。但是,双方认为把目前的准备工作继续进行下去,以便在最近的一些争论被遗忘后的以后某个阶段进行协力一致的努力,那是没有什么坏处的。所以,在现在正在进行的预备性交谈中正在试图弄清哪些方面意见不一,哪些方面存在利害冲突,并且缩小真正的争执问题的范围,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有意义的讨论。 对于尼克松的报告中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所说的那些生硬的话,印度并不过分关切,因为它认识到,在选举年中,没有任何美国总统能够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必须拼命地为他的行动辩解,驳斥他在国内的政敌的批评。为了要证明他过去采取的态度是正确的并且坚持美国是正确的,印度是错误的,他只是设法使自己摆脱由于对印巴局势估计失当而不得不认错这样一种 尴尬处境而已。 而美国则认识到’印度不可能不反击尼克松的指责,它将不得不驳斥这些指责以正视听并且为自己的立场剖白。但是,总统在华盛顿的顾问们显然是根据下面这样一种假设行事的:印度在采取了这些动作之后将会看到,这项新的政策声明为恢复印美关系提供了合理基础。 从美国的观点来看,尼克松提出了两项基本前提条件是:第一,印度必须同所有大国保持平衡的关系,而不要太紧跟苏联。第二,印度不得利用它在次大陆的力量和威望来控制它的邻国,特别是巴基斯坦。 照印度看来,印美关系的正常化几乎完全取决于尼克松是否愿意忘却过去并且顺应次大陆的新的现实情况。如果美国打算重新武装巴基斯坦或者允许由第三国转交美国军事装备,印美关系就不可能改善。 美国承认孟加拉国的问题是要由华盛顿去作决定的一件事情,印度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任何建议。 就印度来说,它准备再等一些时候,让布托巩固他的地位,然后他才能够参加任何双边谈判来解决印巴问题。 印度提出有关孟加拉国的一切问题都应由布托直接同穆吉布的政府加以解决,印度这样做并不是坚持把这一点作为它自己同巴基斯坦进行双边会谈的一种前提条件。
5. 加拿大承认“孟加拉国”
【合众国际社渥太华二月十四日电】外交部长夏普今天说,加拿大已给予孟加拉国正式的外交承认,并将支持它要求加入英联邦的申请。 夏普说,特鲁多总理已打电报给孟加拉国总理拉赫曼,宣布加拿大决定给予“孟加拉国正式的外交承认,承认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夏普说,“几天之内”将任命加拿大驻一个亚洲邻国的大使兼任驻达卡的大使。他说,他不知道孟加拉国什么时候任命驻渥太华的大使。
6. 英法通讯社报道:东南亚条约集团在南海搞海军演习
【法新社马尼拉二月十五日电】东南亚条约组织的“海鹰”海上演习今天在这里正式开始,来自六个国家的二十艘军舰参加。 包括三艘潜艇在内的二十艘军舰现在集结于马尼拉湾,将于明天以澳大利亚航空母舰“墨尔本号”为先导,驶往南海。这次演习将持续到二月二十七日。 【路透社曼谷二月十四日电】(记者,通敏)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号”航空母舰今天在马尼拉湾鸣礼炮二十一响,以示东南亚条约组织“海鹰”海军演习明天开始。 这里的东南亚条约组织总部的发言人说,来自六个成员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美国——的十七艘军舰将参加菲律宾附近的南海上的演习。 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另两个成员国——法国和巴基斯坦——将不参加这次演习。 他说,由澳大利亚海军的辛诺特海军上将指挥的这次“海鹰”演习的主要目的是检验东南亚条约组织海上运输队防御潜艇和防御空袭的办法。 他说,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将提供远射程的海上巡逻飞机,同时,菲律宾空军将提供战斗机。 他又说,美国的“海龙号”核潜艇将对海上运输船只进行模拟的海上袭击。 澳大利亚驱逐舰“天鹅号”也预定同在海面的澳大利亚分舰队的其他六艘军舰会合。 发言人说,在举行“海鹰”演习(将于二月二十七日结束)的同时,将进行一次控制商船航运的“图纸作业演习”。发言人说,“图纸作业演习”将在整个太平洋地区和南海进行。
第 4 版
1. 香港《新晚报》文章:《洋戏迷赞〈沙家浜〉》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一月九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洋戏迷赞《沙家浜〉》,全文如下: 一个美国友人,早年在北京待过不少日子,能说中国话,对京戏非常爱好,并且有不浅认识,故常以“洋戏迷”自居。我们分别已有二十四年,此次他有事东来,途经香港,刚巧碰上《沙家浜》的彩色纪录片在此放映。行装甫卸,便独自前去观看,一次不足,第二天又要我陪去再次欣赏。两次看下来,这位洋戏迷于过足戏瘾之余,还谈了不少感想和意见。所谈种种,或不免有外行之嫌,但视角不同,往往能见人之未曾见者。因略记所谈,借以见“沙”剧在一般外国观众心中所造成的良好印象。 他说解放前在北京看过四五年戏,不能说不喜欢,可是不敢说懂,更不敢说真能欣赏。第一是听不懂白和唱;第二是根本不知道戏的情节。我曾经陪同一些亲友去看京戏,他们唯一的称赞是服装光怪陆离和“杂技”出色。我这个能讲中国话,又略谙中国历史的人,看京戏所得的印象当然比他们略为深些,可是也深不了多少。我所以会爱看京戏,最初也是为了它的美丽的服装和了不起的“杂技”。后来,看多了,才渐渐为京戏的那种强烈的节奏给迷上了。这种节奏感,由演员的动作、歌唱与幕后的音乐共同造成的,显得非常特殊,对观众与听众能产生非常奇妙的效果。它能使你的呼吸与它齐一,能使你的脉搏与它合拍,能使你的感情与它同起同落,因而让你感觉到其他任何一种视听艺术所不能造成的情绪上的满足。 京戏让我着了迷,主要就是因为这种满足。 这种满足是可贵的,但是,光有这一点满足,总不能说是全面欣赏,总不能算是充分享受。 可是《沙家浜》却使我欣赏的限度扩大了,使我能全面与充分地得到享受。首先,我看得懂故事,其次我大致听得懂唱念。更重要的,在我这个外国人看来,京戏开始成为戏剧了。我这样说,你也许会觉得奇怪,“京戏不从来就是戏剧吗?怎么能说开始成为戏剧呢?”你多半会这样问。我是说“在我看来”是如此。因为我说过,过去对于京戏,我们外国戏迷只欣赏它的服装,欣赏它的“杂技”,或者,说得更广义一点,欣赏它的舞蹈’还有极少数人也能欣赏它的歌唱,可是,我们中间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从戏剧观点来欣赏京戏的。这一方面固然由于外国人大多不懂得故事所源出的历史或小说,另一方面,却也由于京戏演员大多(当然不是指全部)不注意剧中人物的特殊刻划,而戏的编排亦不注意戏之所以为戏,而只着重主角唱做的安排。因此,在我们外国人看来,京戏中只有人的类型而无活的人物,只有片段的唱做而无戏剧的联贯。 这次看的《沙家浜》却大不同了。它首先是一出完整的戏,其次才是各个精采的片段。其中的人物不再是木偶傀儡,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说的话不再是戏剧家笔下的“创作”,而是真真实实的生活语言。因此,在我看的时候,不再光是为京戏特有的奇妙的节奏所影响,而且又为整出戏的情节,为各个角色的演技,为那更加美妙的“杂技”与舞蹈所感动了。讲到服装,废除了花花绿绿的奇异袍褂,对最起码的外国观众说也许减少点魅力,但那是非常小的极不重要的“损失”;至少对我这样的“鬼子戏迷”说来,完全不觉得是损失;恰恰相反,日常服装给了我较大的亲切感。 唱的方面,我无法说它比过去的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因为,说真个的,我在这方面还根本没有批评的资格。不过有一点我还是可以说说。以前在北京听戏,最不能接受的是小嗓子,特别是男角的小嗓子。当我看见台上站着一位披甲的小将,英姿勃勃,气概轩昂,可是听他一张嘴,其声娇而且尖,总觉得极其不称,甚至有点滑稽。在《沙家浜》中听不到这种嗓子,不知是根本废除了,还是因为戏中没有唱这种嗓子的角色,所以没有用上。 (笔者告诉他,男角唱小嗓已经废除了,他对郭建光的造型很满意,感到很生动。) 不正常的唱法除得好,废得对,还有,在《沙家浜》中,那女角阿庆嫂唱的似乎也改变了,比以前听的柔和圆润得多,不那么刺耳。 (笔者说,阿庆嫂唱的还是小嗓。) 那末这位演员唱得真的太好了。拿我们听惯西方发声法的耳朵来听,也完全是一种享受,不再有尖声叫喊的感觉,丝毫不觉得难受。 这位演员真了不起,不但唱得好,而且演得好。我觉得她简直是节奏的化身,是音乐的图解。无论她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有分寸,都有尺度,都这么恰到好处,加一分则过火,减一分则不足,美极了,妙极了。 (说到这里,笔者对他大致讲了些文化大革命以来戏剧改革的经过。) 这些我多少都听说过。在美国的报章上,也曾读到过一些人对此改革的批评。我因为对戏剧毕竟是外行,不敢、也不能参加意见;不过看了《沙家浜》之后,我相信,这个改革运动的方向是对的,运动的本身也是必要的。
2. 冬季奥运会在日本札幌举行
【合众国际社札幌二月三日电】裕仁天皇今天在五彩缤纷的整整一小时的仪式上正式主持了第十一届冬季奥运会的开幕式。 日本是第四个主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国家。一九六四年它是第一个举办夏季奥运会的亚洲国家。美国、德国和意大利也都主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 四万五千名观众挤满了真驹内户外速滑场。其中许多人几个小时前就到场等候上午十一时的开幕式的开始。 三十五个参加国的旗子非常准时地在场地四周升起,天皇以这届运动会名誉主席的身份走进了皇室包厢。 奏过日本国歌之后,运动员开始列队进场,首先进场的是希腊运动员,因为现代奥运会首届是在希腊举行的,而且是承袭了古老的奥运会的形式。随希腊之后,进场的国家按ABCD的顺序排列,东道国日本,象通常东道园那样,走在最后。 当各队运动员在场地中央指定位置就位后,日本的组织委员会主席植村甲午朗登上主席台致欢迎词。 在奥林匹克歌的乐声中,奥林匹克旗由八名自卫队员举着进入运动场,升到了运动场主旗杆顶。 随后,伴随着为这次运动会谱写的专门乐曲声,奥林匹克纪念旗由上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地——法国的格勒诺布尔市长的代表打进来交给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美国的布伦戴奇,布伦戴奇又把旗递给了札幌市长板桓。 【路透社札幌二月二日电】在三十二年之后,随之政治风暴显然平息的时候,第十一届冬季奥运会将在这里开幕。 日本北部的这座城市曾在一九四○年被选为第五届冬季运动会的主办地点,但是由于当时世界在走向战争而撤回了它的投标。由于奥地利滑雪队扬言要全体退出而在最后时刻引起人们惊恐之后,来自三十五个国家的一千三百来名优秀业余冬季运动员将开始在滑雪、滑冰和雪橇几个项目展开角逐。 这次为期十一天的运动会将是至今为止所举办的最大的和花钱最多的一次冬季奥运会。 日本在建造体育场地方面花了一千一西五十万英镑,在建造辅助设施方面也差不多花了相等的钱,其中包括奥林匹克村和供三千五百多名记者使用的新闻中。小这个数字不包括建造札幌第一条地下铁路和新公路所花费的数以百万计的英镑。 这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把拥有一百万人口的这个城市从一个新开辟的城镇变成了一座暄哗的重要都市。
3. 共同社报道:《日本排球协会接受政治三原则》
【共同社东京二月十三日电】日本排球协会十三日上午于东京召开评议员定期会议,讨论了日中交流问题。讨论的结果,日本排球协会决定了这样一种态度:“接受政治三原则。”
4. 巴黎影院放映中国影片
【本刊讯】巴黎消息: 巴黎圣塞弗兰电影院从一月=十六日开始轮流放映中国影片《地道战》和《红色娘子军》,受到法国观众的欢迎。一月二十六日和二十几日放映《地道战》时,不少观众看了第一场,又接着看第二场。有些青年在《地道战》中看到中国人民坚持抗日战争、坚持人民战争的革命的创造性精神,情不自禁地鼓掌。二十七日放映《红色娘子军》,场场满座,影院门前挤满观众。 法国一些报纸、杂志为中国影片第一次在巴黎放映,发表文章,介绍中国电影。
5. 日本《周刊钻石》谈日美关系的文章:《在握手的背后隐藏着激烈的经济战争》
【本刊讯】日本《周刊钻石》一九七二年第四期刊登该刊特派记者本石太郎写的一篇报道,题目是《在握手的背后隐藏着激烈的经济战争》,摘要如下: 一月六日和七日,在圣克利门蒂进行了“密谈”的日美首脑,现在已开始活动,以建立新型的日美关系。但是,究竟在那里会谈了些什么呢?在冠冕堂皇的政治讨论的背后,实际上展开了激烈的“经济战争”。美国方面的精彩“表演” 六、七日两天,在圣克利门蒂的西部白宫举行的日美首脑会谈,发表了“对日美之间贸易条件的改善表示满意”的“联合声明”后闭幕。曾经轰动一时的“日美经济战争”似乎也是谎言。在会谈的第一天六日,康纳利走到记者团面前笑着说:“政治问题的解决和经济问题上的让步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古祥的“预兆”消失到那儿去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出人意外的、已经闭幕的圣克利门蒂会谈剧“经济一场”的内幕吧。 会谈结束后的七日晚,通产相田中在下榻的新港饭店,好象不知道“联合声明”的解冻气氛似地叹息说:“今天尼克松总统举行的午餐会,真是一顿 ‘愉快的午餐’。”是什么样的场面呢?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当时的午餐会吧。 一结束一切讨论而进入午餐会阶段,尼克松总统就同佐藤首相一起,邀请通产相田中,乘上了亲自驾驶的马车。在以佐藤下台后为目标的“田中、福田之争”中激烈搏斗的通产相田中,为福从天降的“尼克松总统的款待”而高兴的瞬间进入总统私邱,并且又让通产相在自己的邻桌就席。其前席是财政部长康纳利和商务部长斯坦斯,都是好吹毛求疵的人。饭后转向畅谈的时候,尼克松总统靠近通产相田中的耳朵说,“经济上的事情拜托你罗”。紧接着,康纳利部长和斯坦斯部长也同时张口说“拜托罗”。通产相田中对这场很精彩的表演,不但没有平静内心的激动,反而吃了一惊。受了冲击的通产相田国 这样说来,为时两天的经济阁僚会谈讨论的焦点就是基本集中在贸易问题上。第一天的会谈结束之后,康纳利部长举行记者招待会,他说:”讨论从农产品到工业制品涉及到很多问题。”并直截了当地说会谈的焦点集中在贸易问题上。通产相田中采取独特的速战速决主义的态度,对抗美国方面的对日攻势,他说:“办得到的就干,办不到的就不干。”据通产相田中说也有这样一种场面:美国方面说,“不可以再买些电子计算机吗?”日本方面列举数字驳斥美国方面的要求说:“美国方面的电子计算机,已经购买到买多了的程度。电子计算机的比例,美国占百分之四十四点七。” 以贸易问题为中心的攻防战不是会谈前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不过,对通产相田中来说受到冲击的是:(日本方面)就以农产品为中心扩大进口范围这一短期性问题的处理方法,提出建议说,”由十二、十三日的日美贸易会谈商量决定。请相信田中说的这番话,讨论就到此结束怎么样?”但美国方面却对这一建议充耳不闻。 会谈到最后为止,关于这一短期贸易的问题,无论日本方面怎样拿出“答应商量决定”的证文,也平息不了美国方面的不满,终于闭幕了。 在午餐宴席上,通产相田中被尼克松总统拍肩膀的时间,是在这以后不到三十分钟的时候。即使是厚脸皮的通产相田中,也不能不吓一跳。用经济还冲绳的“债”? 圣克利门蒂会谈的焦点“归还冲绳日期”,由于佐藤首相的坚持,出乎预料地大大提前为“五月十五日”。难道不是必须拿经济来付出代价吗?这就是政治同经济的“恶缘”。由此使产生出这样一种看法:“因为比美国政府所主张的归还日期提前了四十五夭,所以,早晚要通过经济问题‘付账’。”变得“脆弱”的日美关系 福田外相把日美关系的变化说成是“好象是从北极来到了温带”,其背景如下:第一,纤维问题解决了;其次,货币调整结束了;还有,在世界进入多极化的今天,美国懂得了“不能同日本分开”。但是,日美经济关系的这种好转,也带有象“玻璃城”那样的脆弱性。通产相田中坦率地承认这种脆弱性,说:“虽然日美关系的通风好起来了,但是不能使它倒退。因此,最需要的是紧密协调,甚至希望即使每月进行一次日美会谈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