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02-08

第 1 版

1. 伊朗报纸评论:《不让超级大国接近》

【本刊讯】伊朗报纸《世界报国际版》二月三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不让超级大国接近》的评论,摘要如下:    美国透露,华盛顿和莫斯科正在进行接触以减少它们各自在印度洋和波斯湾的军事力量,这是极为令人感兴趣的。    苏联从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攻击中获得很多好处,同时它在南也门和印度也取得了某种形式的影响。苏联军舰一直在定期开到这个地区的许多港口访问。此外,根据情况    ——对此从未加以说明过,一些苏联舰只也停泊在伊拉克的法奥港和巴斯拉港。    另一方面,美国人抓住他们在巴林的基地不放,同时又试图在迪戈加西亚岛建立基地,他们计划在那里建筑一个能起降超音速轰炸机的机场。过去两年苏联舰只经常开进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红海、亚丁湾和波斯湾炫耀武力。苏联间谍船“水精号”一直在制定航线图和绘制阿拉伯半岛南部沿海海岸的地图。它一直在亚丁湾和红海进行军事研究。    另一方面,美国人把舰队开进孟加拉湾,在印度在苏联的赞同下侵略巴基斯坦时炫耀武力。    两个超级大国呆在这个地区不再是一个假设的问题了,而是现实了。对这个地区的国家来说,这件事看来是对它们的独立和安全的直接威胁。    印度洋、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的沿海国家不能不注意由于他们的分歧和忽视而造成的这种严重的危险。如果认为这些危险还很遥远,那将是错误的。如果认为依靠这个或那个超级大国就能使它们获得安全,那同样也是错误的。    巴基斯坦通过两个多国的条约和一个双边的条约而成为美国的盟国,但是在它遭到攻击和被分割的时候,却没有对此提出什么严重的抗议。没有任何理由把巴基斯坦的遭遇看成是孤立的而不可能在这个地区的其他地方重演的事件。    这两个超级大国公开说它们将讨论与印度洋有关的问题,而不同实际上与印度洋沿海的国家商量,从而表明它们对印度洋的国家到底是怎样想的。    联合国通过了一项谋求把印度洋变成和平地区的决议。这个决议能够,而且应该成为印度洋所有国家采取集体行动的基础,从而结束所有外界对印度洋和邻近海洋的干涉。    在沿海国家不是采取漠不关心态度,就是同这个超级大国或那个超级大国结成联盟的时候,采取这样一个行动似乎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但是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只有通过集体行动,才能阻止所有外界人把他们的全球性的对抗扩大到这个地区。

2. 巴报文章:《印度洋的超级大国》

【本刊讯】卡拉奇日报《太阳报》一月三十一日发表一篇题为《印度洋的超级大国》的文章,文章说:    对印度洋很快就成为两个超级大国海军对抗的角逐场一事,使得希望印度洋成为一个和平区域的亚非人民感到十分烦恼。从一九六七年以来,特别是从阿拉伯同以色列发生冲突以来,俄国人一直在不断向印度洋进行渗透,而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已吃惊地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俄国水兵。目前美国人也进入了这个多事的水域。第七舰队在印巴战争的高峰时开进了孟加拉湾,保持充分的力量呆在那里。    美国第七舰队保持着“高度的待命状态”,其目的是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跟踪苏联的船舰,美国除了在印度洋的马尔代夫群岛之南建立了一个通讯站之外,还同巴林签订了一项条约,得到租借英国过去占据的一个海军基地的权利。主要目的是要在波斯湾和红海上炫耀美国的力量。    首先开始这场竞争的无疑是苏联。自从赫鲁晓夫在古巴危机时在美国优势的海军面前不得不后退以来,克里姆林宫一直念念不忘这样一种想法,那就是,没有一支弓形般从黑海经地中海和印度洋伸展到远东的强大苏联舰队,克里姆林宫就无法实现它的全球战略目标。俄国要实现老沙皇们建立世界范围帝国的迷梦,正在印度洋同美帝争夺权力。    这是一场危险的游戏。如果大国建立新的海军基地,这可能破坏小国的安全。巴基斯坦、锡兰等亚非国家已经公开表示反对建立军事基地,特别是在印度洋建立基地。

3. 《一九七二年是全世界停下来进行调整的一年》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一月二十二日刊登了约瑟夫·哈希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九七二年是全世界停下来进行调整的一年》,详细摘要如下:    对于一九七一年在强权政治的大舞台上发生的变化之后感到透不过气的人(这种人不在少数)可以松一口气——稍微松口气了。    既然尼克松总统的国情咨文是衡量他本人意图的尺度,可以认为他自己深知这个世界真正希望在目前发生的变化差不多已经全部发生了。    他的讲话里没有任何一点表明变化的方向。但是他的讲话里的每一点似乎都表明行动放慢了。美国从强权后退已经走得很远、很快。尼克松先生正在放慢速度。    当然世界继续在变化。最近这个周末最引人注意的事情是苏联外长安德烈·葛罗米柯访问东京。注视莫斯科    从尼克松总统透露他向中国开门的新做法的那一刻起,关心大国关系的每一个外交官都一直在留神莫斯科,看莫斯科什么时候对日本作出自然的反应。    当然,对于强权政治,俄国人是倾向于持保守态度的。他们很少改变方针,在改变的时候也只是缓慢和谨慎地进行的。然而他们在“打日本这张牌”方面慢得惊人。    当然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这张牌不容易打。日本的讨价还价力量最近大为增加。日本有着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之一。它没有敌人。它有新的活动自由,而且活动的余地很大。    东京可以选择:(1)留在美国的核保护伞之下;(2)同亚洲大陆沿岸的岛屿的居民和伸向他们祖国的半岛上的居民联合,以寻求自己的前途;(3)同新的西欧开展自己的特殊关系;(4)谋求同中国建立良好的、对彼此来说都是有建设性的关系。第五个可供选择的办法    向莫斯科开门对日本来说仅仅是第五个可供选择的办法,而且在这方面并不是一个特别有希望的办法。日本的自尊心将由于莫斯科归还它在日本被打败时从日本那里偷走的千岛群岛的一部分岛屿而得到安慰。但是它们对日本几乎没有任何经济价值。莫斯科还可能在西伯利亚为日本的工业装备和技术提供一些出路。但是,日本在亚洲的边缘地区和岛屿拥有的出口机会要大得多。另外同俄国人的任何和解都会妨碍同中国人的和解。从长远观点看,日本人同中国友好得到的东西比同俄国友好得到的东西要多。对英国来说是新奇的局面    一九七二年确实越来越象是一个作出调整来适应所有已经发生的变化的时期。英国正在进行调整以适应于一种十分新奇的局面,这就是英国在公海上生活了两个世纪以后又成为一个欧洲国家了。    印度将必须进行调整来适应成为东南亚的最大的国家的局面。华盛顿将必须消除它对叶海亚·汗下台和英·甘地获胜所产生的失望情绪。西欧将必须了解它的新的统一究竟将只是经济方面的,还是将扩大到政治和军事方面。缓慢地认识到    西欧人是那样缓慢地认识到他们在地中海发生的事情方面的共同利益和为这些利益做一些事情,这是当今世界上一件奇异的事情。    如果他们能够设法共同占有和使用马耳他基地的话,英国人和法国人是否可能有一天把他们的核威慑力量合在一起?当他们这样做时,重新进行调整来适应尼克松新的对外政策的进程将达到一个成熟的阶段。    而现在,世界仍处于一个作出初步的反应的阶段。任何人都不能非常肯定一年以后他自己将处于什么地位。

4. 日报报道:《美国对苏联接近日本表示强烈的关心,担心会给日美关系带来不好的影响》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一月二十九日刊登了该报驻华盛顿特派记者白井二十七日发回的一条消息,题目是《对葛罗米柯访日的反应:美国对苏联接近日本表示强烈的关心,担心会给日美关系带来不好的影响》,摘要如下:    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达成了日苏两国于今年内举行旨在签署和平条约的谈判的协议之后结束了日本之行。美国以极大的关切注视着葛罗米柯的这次访问。美国政府当局一边在表面上平静地理解这一访问,一边联系苏联的外交战略以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稳定分析此次日苏会谈的意义。在美国国内的评论中,对这次会谈中所表现出来的日苏接近,出现了由“担心”到“乐观”这样一些相当广泛的看法。    所有的看法都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这次访问是尼克松总统去年夏天以来打开对华关系的行动所引起的苏联外交展开的一环。    苏联接近日本,以作为美中接近的平衡措施。《纽约时报》说:“对于葛罗米柯来说,进行如此重要的会谈过去并不太多。”并认为,如果苏联以这次会谈为转机,同日本建立起象法苏之间那样的友好关系,那么,“也许可以说,葛罗米柯访日将会彻底地挽回由于尼克松访华而使苏联遭到的外交失败”。    然而,很少有人认为这样下去就将发展成为妨碍今后的美国外交的“日苏枢纽”。并指出了下述三点是可以预料得到的障碍:一、在日本权衡它今后将要进行的打开对华关系并诉诸行动的时候,接近苏联能具体进行到何种程度?二、对于苏联来说,如果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其他国家的领土——波罗的海地区、芬兰东部、捷克东部、波兰东部、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北部等联系起来加以考虑的时候,那么归还北方领土问题果真有可能实现吗?三、日苏间的贸易究竟能发展到何种地步也值得怀疑等。    不过,也有人从日美关系和亚洲的稳定这种观点出发,对这次东京会谈抱有极其悲观的看法。

第 2 版

1. 日报评英国等加入欧洲共同市场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一月二十三日刊登了该报驻华盛顿记者森本、驻莫斯科记者新井一月二十二日发回的消息和一条述评,总题目是《对“第四极”扩大的欧洲共同市场,美苏警惕,中国欢迎》,摘要如下:    二十二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了四国参加欧洲共同市场的条约签字仪式,从而为扩大的欧洲将来成为世界第四“极”铺平了道路。已经脱离美苏两极时代而前进的世界,必须探讨走向更新的多极时代的前景。    美中苏“三极”对于这一历史性转机的看法,似乎已经成了十分鲜明的对照。美国害怕“排他性经济”——驻华盛顿记者森本    在扩大的欧洲共同市场正式决定诞生的时候,美国正被迫重新考虑:“对美国来说,欧洲意味着什么?”这是因为,美国人一直把欧洲看成是“古老的大陆”,而如今理应是“新大陆”的美国却已衰败不堪,欧洲开始新生。    这意味着战后二十多年,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中心,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曾经是欧洲的监护人或保护者的美国的地位崩溃了,欧洲成了合作的对象甚至竞争的对象。    据认为,美国的新欧洲政策可能采取这样一种方向,即在对苏谈判——就是稳定东西方现状——方面,一面保持作为欧洲伙伴的地位,另一方面采取巧妙地利用苏联和西欧的矛盾以及三小极间的矛盾的“各个击破”战术,或者说扮演着东西欧间以及三小极间的调整者的角色,建立美国—欧洲—苏联的新均势。    欧洲共同市场扩大以后,如果它的经济竞争力量得到增强,那么不能否认的是,美国特别在贸易问题上将陷入困境。    今后,美国通过同苏联的谈判(如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或欧洲安全保障会议,以美苏为核抑制力量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背景,求得稳定欧洲现状以后,将采取和西欧国家增加防务分担并行的方式,设法逐渐撤退美军。苏联可能重新“稳定现状”——驻莫斯科记者新井    由于英国等四个国家参加欧洲共同市场,将来会出现一个强大的“统一欧洲”,诞生对抗美中苏三极的“第四个巨人”。苏联正以明显的警惕的眼光注视着这件事。当然,布鲁塞尔的签字式只不过是为实现欧洲统一而进行“宏伟试验”的出发点,“第四个巨人”虽然在经济上是十分强大的,但是在军事上还没有具备足以威胁苏联那样大的力量。    然而新的强大的统一体的产生,将引起莫斯科对于来自西方的威胁所怀有的传统性的不安,这是无可争辩的。苏联将借此机会进一步加紧实现争取召开全欧会议以及确保欧洲正面安全的计划,同时向英法德等西欧主要国家之间安下钉子,努力确保苏联在欧洲的发言权。    苏联顽固地推动全欧会议的目的在于稳定包括东德的欧洲现状,尽可能地从欧洲排除美国的影响力量,通过东西欧的合作扩大苏联的发言权。    这种基本战略不会因为扩大的欧洲共同市场的成立而改变,不过,已经有必要在西欧政治统一的活动加强以前,做出比过去更大的努力,以实现其欧洲计划。    扩大到有十个国家参加的欧洲共同市场,对苏联来说已成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存在。苏联不仅要考虑过去的同西欧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且恐怕也不能不考虑建立同整个欧洲共同市场的经济关系。中国向美苏体制打进一个楔子    ——述评    联合起来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统治——对英国等参加欧洲共同市场的谈判经过,中国官方的新闻机构始终是以这样一种观点比较“善意”地进行了报道和评论。对于扩大的欧洲的出现,中国认为是“美国影响的进一步衰退”,并采取总之要欢迎的做法。    中国对由于西欧各国的“合作”和“统一”而出现的“西方最大的商品和投资市场”这种新形势是投以和蔼的目光的。在中国的这种目光中充满了这样的期待:迫使美国和苏联在欧洲采取政治和经济的新对策,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苏联对包括东欧国家在内的地区的影响。    预料拥有经济建设这个大课题的中国,今后对可以大大指望成为通商对象的扩大的欧洲共同市场,也仍将采取“远交”政策,继续采取诸如扩大贸易等向前看的态度。

2. 美国通讯社报道:罗杰斯同多勃雷宁会谈尼克松访苏等问题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二月四日电】国务卿罗杰斯今天同苏联大使多勃雷宁进行了一小时四十五分钟的会晤,多勃雷宁是在莫斯科进行长时间磋商后最近返任的。    进行这次会晤的一个原因是为了讨论有关尼克松总统五月到俄国访问的问题。罗杰斯将陪同总统前往俄国访问,正如尼克松在两个星期以后去北京访问时他将陪同一样。    【美联社华盛顿二月四日电】国务卿罗杰斯今天要求苏联大使多勃雷宁说明为什么莫斯科没有对布罗西奥发出邀请。布罗西奥是被指派探索共同均衡削减驻欧军队的可能性的意大利外交官。    美国官员们在发表这一消息时拒绝透露多勃雷宁的回答是什么,但是他们承认,这位大使的回答并没有透露苏联不愿意让布罗西奥去莫斯科。    国务院新闻发布官布雷在简短地谈到多勃雷宁拜访罗杰斯的情况时说,这可以被看作是为尼克松总统今年春天的莫斯科之行作准备。布雷说,罗杰斯和这位外交官可能再次会晤,进一步讨论有关这次旅行的问题。    【纽约时报新闻社华盛顿二月四日电】(记者:格韦茨曼)在尼克松总统在佛罗里达州为本月到中国访问作准备的同时,罗杰斯国务卿今天召见多勃雷宁大使,开始讨论尼克松五月份访问莫斯科的日程。    罗杰斯和多勃雷宁会晤是国务院公布的,这是政府经常设法使俄国人相信北京之行不会使他们遭到牺牲的做法的一部分。    苏联和美国的谈判代表结束了在国务院举行的为期十天的航运和有关问题的会谈,并且发表了简短的公报,宣布他们谈判的结果今后将由两国政府加以研究。    国务院发言人布雷否认航运会谈迟迟没有取得协议是因为政府希望推迟到尼克松五月份访问莫斯科之后再采取最后行动。    但是在最近几周,政府表示不急于同俄国人取得协议。据认为,贸易和控制武器的谈判步子缓慢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白宫对苏联在最近的印巴战争中支持印度反对巴基斯坦感到不快,在二月二十一日将开始北京之行,白宫希望任何新的协议都要在尼克松访问莫斯科时才发表。

3. 美国社会剪影:《星期六的母亲》

“妈?”    在电话上一听到我女儿的声音,我的心就沉了下去。林达一开口,我就知道她又吸毒了。她的嗓子本来是温柔而甜蜜的,可是现在却显得嘶哑和粗浊,这就表明她正在“过瘾”。    尽管我明白她吸了很大剂量的毒,我还是尽力保持镇静。    “林达,你在哪儿呀?”    “我在朋友家里。”    “回家吧!看来你不太舒服。”    “我没有交通工具,我也没有钱了。”    “告诉我,你在哪儿,我去接你。”    “不。”    “那么,你为什么打电话给我呢?是要让我难受吗?”现在,我完全控制不住我的感情了。我对她尖声叫喊了起来:“你不是答应过不再吸毒了吗!”    她没有回答,咔嚓一声把电话挂上了。    这是一个寒冷的、细雨蒙蒙的星期六的早晨,我的不安的心情就同这个鬼天气一样。她在哪儿呢?她会安全地回到家里来吗?我的火气消了,我的心飞到了孩子的身边。我仿佛看到了她,只见她面色苍白,披头散发,一对明朗的眼睛也变得呆滞了。毒品改变了她的个性,也改变了她的外貌。    一个钟头之后,电话又响了。我怕去接,我预感到又会有麻烦。拿起电话一听,原来是我的母亲打来的。我们谈论了一番可恶的天气。她说我好象心情不安。我告诉她,我可能感冒了。她问林达怎么样,我说她很好。为了掩饰我女儿的罪过,我撒了不知多少谎。我母亲上了年纪,我不想让她难过。最要紧的是,我不要别人来怜悯我。    电话又响了,我的预感成了现实。这是本地医院打来的电话。    “你是林达的母亲吗?”    “是啊!我女儿怎么啦?”    “林达在大街上摔倒了,到急诊室看膝盖来了。就在医生给她看病的时候,她晕过去了。我们想,她是吸毒了。请你到医院来一趟,好吗?”    说来真怪,我没有激动,没有惊慌,也没有哭泣。我的心脏好象停顿了片刻,以便让我的头脑清醒过来。    我丈夫有事外出。我羞于请别人陪我去医院。林达每次吸毒,我总感到自己有罪,好象是我把毒品交给她似的。    我到了医院。护士把我领到一间小小的诊疗室里。林达安静地睡在一张台子上。这间房子似乎眼熟。医生说,等林达醒过来之后,就把她送到县医院去作精神病检查。法律是这样规定的。    林达吸毒过量,这已不是第一次,可是以往她总是挣扎着回到了家里。我明白她将沉睡大约十二个钟头,让毒质慢慢地排出体外。    室内静悄悄的,只听到林达和缓的呼吸声。我环视四周,确信我过去曾在这间屋子里呆过。我记起来了,若干年前,这里是产科病房。十七年前,我就在这间病室里生下了林达。我还记得,那时我是多么高兴啊!    晚上,林达醒过来了。她东张西望,看到我安静地坐在那里。她声音嘶哑地说道:“我感到已经好了。我要回家。”    “林达,你现在不能回家。医生说,你要去县医院作精神病检查。也许,这倒挺好。救护车一会儿就来。”    在去县医院的短短的路程中,没有人说一句话。    当救护车驶入停车廊,护士准备开车门的时候,林达拉住我的手说:“妈,我害怕!请不要离开我。我真抱歉。”    终于,我们两人都哭了。    (原载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十四日美国《纽约时报》)

4. 苏修报纸谈丹麦挪威加入共同市场

【塔斯社莫斯科二月三日电】题:《消息报》:斯堪的纳维亚和“共同市场”。    不是在集团基础上,而是在全欧基础上发展贸易经济联系,包括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符合北欧各国的民族利益。尤里·戈洛舒鲍夫在他写的一篇评论中谈到这一点。    他在《消息报》上指出,关于丹麦和挪威也同英国和爱尔兰一起加入“共同市场”的协定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激起了汹涌的抗议浪潮。近几天来,丹麦和挪威都举行了反对加入“共同市场”的示威和集会。    评论员继续写道,这一汹涌的抗议浪潮是由于有充分理由在经济方面感到担心而引起的。    扩大“共同市场”所产生的政治后果也使斯堪的纳维亚人感到非常忧虑。在丹麦和挪威,人们越来越经常地谈到拟议中建立的某种“超国家”机构对这两个国家主权造成的威胁,这种机构将限制这两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解决重大的对外政策问题上的独立自主性。丹麦和挪威将更加依附于仰赖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经济基础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集团。戈洛舒鲍夫指出,“正是与‘共同市场’的关系的这些问题迫使人们比较清醒地看待‘六国共同体’和中立的瑞典。”    【塔斯社莫斯科二月三日电】《真理报》今天强调指出,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会有损于国家主权。    《真理报》记者尤利亚杭托夫评论丹麦签署罗马条约一事时对丹麦首相克拉格的看法提出异议,这位首相多次声称什么丹麦认为欧洲经济共同体首先是经济合作的组织,而政治问题应当退居次要地位。

第 3 版

1. 英报文章:《战后的印度,安乐感模糊了实际情况》

【本刊讯】英国《金融时报》二月一日刊登驻新德里记者夏尔马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战后的印度,安乐感模糊了实际情况》,摘要如下:    如果尼克松总统出入意外地突然决定访问新德里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修好的话,那么,在他到达时他会受到群众袭扰,并且会被毫不客气地赶出来。    反对尼克松的态度将会成为一种新的自信——有人会说是过分自信——情绪的象征。自从对巴基斯坦取得了迅速的和决定性的胜利以来,这种自信情绪一直笼罩着印度人民及其领导人。    印度也许需要这样一个胜利。自从在一九六二年同中国的战争中遭到军事上的巨大失败以来,印度一直遭受着连续不断的挫折以及甚至是灾难。接连四年的干旱,加之一九六五年同巴基斯坦进行的耗费巨大的战争,使得这个国家在经济上倒退了许多年,迫使政府放弃了第三个五年计划,使印度出现了一个“计划空白期”。    随着甘地夫人在执政的国大党内进行权力之争之后出现了突然的政治上的不稳状况,不团结的情况加大了势头。由于经济发展的步子放慢而使就业机会减少,因此一直是印度的主要问题的失业问题更加严重了。    由于极端分子在群众中壮大了力量并得到支持,这个国家的某些地区,尤其是容易出事的印度东部的西孟加拉邦,已经处于一种近乎越南那样一种局势。除了所有这些重大危机之外,巴基斯坦军队在东翼对孟加拉居民进行了镇压,这种镇压在同东巴接界的各邦中形成了一千万难民这样一个不堪承受的负担。    印度的处境几乎是再糟糕不过的了:去年年初,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这个国家都已处于崩溃的边缘。这一切突然改变了。在轻易地取得了战胜被高估了的巴基斯坦军队的军事胜利之后,人民中日益低落的情绪得到了很强有力的刺激,以致沮丧为安乐感所取代。    有人认为,这种情况已达到了危险的地步,会引起实际情况并不能证明其有道理的一种过分自信情绪。今天,要是你同普通的印度人交谈,他会对你说,印度现在是一个大国,不亚于任何人。它的军队只不过是轻轻地碰了一下巴基斯坦而已,如果后者的盟国,例如中国还有美国,继续莫名其妙地行事,它们也将得到同样的待遇。他将告诉你,印度是藐视外国人的经济援助的。    如果你问他这是为什么,他会含糊地讲到这个国家内在的力量,但是他不能用事实来证实他的论点。    这大体上是由于他的领导人一直在鼓励他相信印度现在是第一流的,不需要任何人。    过去一个月中,甘地夫人曾多次发表公开讲话,之后又下令计划委员会和负责经济事务的各个部重新拟订计划和政策,旨在减少对外援的依赖程度。    事实是,印度前头的日子是艰难的。这倒不是说困难是无法克服的。但是,国内目前这种安乐感忽略了必须为过去一年左右的事态付出的代价。    战争是耗费巨大的事情。虽然可以争辩说这种费用不象没完没了地供养一千万难民的费用那么高,但是现在必须面对现实。印度眼下的问题是什么?简单说来,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    第一,同巴基斯坦的十四天战争的费用需要解决,这既包括所用掉的物资的补充,也包括花在八万名战俘身上的开销(这种开销可能是长期的)。    第二,经济遭到破坏的孟加拉国的出现,意味着印度必须长期充当它的主要支柱,以防止出现政治上的不稳定状况和混乱状况。假如发生政治上不稳定状况和混乱状况,印度人这方面将会遇到比战前更糟糕得多的令人讨厌的创伤。    第三,由于流入的外援的减少,印度必须增加出口,增加到大大超过制订计划的人原先所确定的指标。    去年出口增加了大约百分之十一。但是要满足印度和孟加拉国这两个国家的外汇需要,指标就必须提高到可能是难以达到的地步。    第四,面对着用于国防及与之有关的需要方面的开支不断增加,印度必须以更多的财力用于它自身的发展。最近对于第四个五年计划(将于一九七四年结束)所取得的进展所进行的中期估计表明,在例如钢、化肥这样一些重要部门以及其它工业存在着严重的延误,要想弥补这些不足。就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这些资金如何筹集,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现在,财政部长在一年之内向全国人民多征了三项庞大的税收,以应付照料孟加拉国难民的费用以及同巴基斯坦的战争的开支。显然税收已达到了最高点。迄今为止缴税的主要是工业界和城市居民。    现在有一着是向农民征税,但是,这一着必须等到三月份举行的邦议会选举结束之后,因为当着要进行选举的时候,任何政界人物都不会去冒要求农民分担国家财政负担的风险。    说来并不令人意外,印度的年度预算已被推迟到选举之后。幸运的是,印度领导人,尤其是甘地夫人,也完全知道未来的困难。    甘地夫人还认识到美国停止经济援助的影响以及这种援助不会很快恢复的事实。实际上,她的反应是:印度必须借此机会一劳永逸地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但是,这很可能意味着同苏联以及东欧国家靠拢,并会导致同社会主义集团的经济接触的增多。

2. 巴学生示威要求「孟加拉国」当局停止屠杀比哈尔人/布托致电拉赫曼呼吁立即采取步骤结束东巴暴力行动

【法新社拉瓦尔品第二月四日电】拉瓦尔品第的学生今天举行了一次反对孟加拉国所谓屠杀比哈尔穆斯林的示威游行。    游行队伍中的人举着写有“停止屠杀比哈尔人”和“印度,遣返战俘”的旗帜。    在伊斯兰堡,学生领袖们向外交部递交了请愿书,要求立即采取步骤制止所谓的屠杀。    他们采取这一行动,恰恰是在一些政界团体和人物发表声明要求国际上采取行动把忠于穆斯林国家观念的人撤到巴基斯坦的时候。    一些议员昨天要求政府谋求联合国为比哈尔人提供保护并把他们撤到西巴基斯坦。    卡拉奇的数百名比哈尔学生,在信德省省长官邸外面举行模拟葬礼以谋求为他们的父母和家庭提供保护。    【合众国际社伊斯兰堡二月六日电】布托总统五日呼吁孟加拉国的谢赫·穆吉布·拉赫曼,运用他的“有力影响”结束前东巴省孟加拉人和非孟加拉人之间的暴力行为。    布托是在打给达卡的穆吉布的一份电报中发出这个呼吁的,并在五日深夜在这里向记者们公布了这一电报。    布托在电报中说:“你在回到达卡时发表的讲话中所作的保证使我十分鼓舞,你当时保证说,你对任何人不抱恶意,将确保每个东巴居民的生命、财产和职业的安全。我确信,你的具有政治家风度的声明反映了你要使少数民族具有信心的真诚愿望。”    布托说:“可是在非孟加拉族人居住的人口稠密地区新近爆发的暴力行动,既不符合你的政策,也不可能给一个已经是多事的地区带来稳定与和平。”    布托说,“所以,我呼吁你运用你的有力的影响,立即采取有效的步骤,来结束穆罕默德普尔区和米尔普尔区当前的悲惨局面。”达卡的穆罕默德普尔和米尔普尔是非孟加拉族人居住的两个区。

3. 穆·拉赫曼到加尔各答同英·甘地举行会谈/外电报道他们将讨论印军撤离东巴和“经援”等问题

【合众国际社加尔各答二月六日电】(记者:罗伯特·凯勒)印度和孟加拉国两国总理,今天在加尔各答进行了自从印巴之间的短时间冬季战争,使这个新的孟加拉国得以建立以来的第二次会晤。    英·甘地总理是在印度空军的一架喷气机把孟加拉国总理谢赫·穆吉布    ·拉赫曼从达卡送到这里之前约十分钟从新德里来到加尔各答的达姆达姆机场的。    在举行了欢迎仪式之后,两位领导人乘直升飞机去设在加尔各答闹市区的西孟加拉邦邦长办公处举行会谈。    保安措施是十分严密的,警察的封锁线把群众限制在距达姆达姆机场以外半英里的地方,机场本身的降落区四周都有警察。    一些政府人士说,甘地夫人和拉赫曼将在今天进行两次会谈,而且很可能在明天上午举行第三次会谈,然后甘地夫人返回她的首都。他们说,预料这些会谈将涉及到从孟加拉国撤回余下的五万名印军的时间表问题、遣返巴基斯坦战俘问题、达卡要求对战犯进行审讯的愿望以及孟加拉国某些地方的紧张形势等问题。    这些人士说,还有一个长长的单子,上面排列着这两位领导人以及陪同他们的助手们将要讨论的其它问题。    一些国家的外交官参加了抵达达姆达姆机场时举行的欢迎,其中包括美国总领事赫伯特·戈登。在拉赫曼上一次到新德里时没有美国的外交代表前去欢迎。    戈登站在欢迎行列中被介绍给拉赫曼,戈登说:“看到你很高兴。”这位总理回答说:“承蒙你前来。”    【印报托加尔各答二月六日电】印度总理甘地夫人和孟加拉国总理拉赫曼在今天上午抵达拉杰巴万之后不久便开始了他们的第一轮会谈。    这是他们在这个城市逗留期间要举行的三次这种会谈中的第一次。    【路透社加尔各答二月六日电】预料,这次会谈主要涉及仍在孟加拉国的印度军队撤走、孟加拉国非孟加拉人的前途和印度提供经济援助来重建这个遭到战争破坏的国家等问题。    【美联社加尔各答二月六日电】驻新德里美国大使馆发言人说,戈登到机场去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孟加拉国任何形式的承认。    他说,戈登是应印度政府的邀请去欢迎这位谢赫的,美国同印度政府有外交关系。

4. 巴人民党人士说:布托将于二月十三日访苏

【美联社卡拉奇二月五日电】据卡拉奇的人民党人士星期六(五日)说,巴基斯坦总统佐·阿·布托将于二月十三日访问莫斯科,与苏联领导人会谈。    这些人士说,布托在莫斯科的会谈结束之后,将接着前往新德里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会晤。

5. “孟加拉国”当局在米尔普尔大捕人

【印报托—孟加拉国通讯社达卡二月六日电】政法机关昨天在米尔普尔逮捕了大约四百名通敌分子和巴基斯坦特务。前天在米尔普尔曾逮捕了一些巴基斯坦的军事人员和特务。

6. 英国外交大臣霍姆抵新德里

【印报托新德里二月五日电】今天晚上抵达这里的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大臣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爵士,将同印度领导人就印度次大陆最近的局势发展和飞速变化的世界上的其它问题进行「有益的会谈」。    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爵士是应印度政府的邀请来作为时四天的访问的。

7. 合众社报道大量「渗透者」正从「孟加拉国」进入印度西孟加拉邦

【合众国际社加尔各答二月四日电】在易于产生暴力行动的西孟加拉邦,当局对行将到来的选举感到担心,因为战犯、合作者、政治上的极端分子以及大量的武器正从孟加拉国源源流入。    一位西孟加拉邦的安全和情报系统的高级官员对合众国际社记者说,在过去几天里,警察和边防保安人员逮捕了很多人并且没收了大量致命的违禁品。    这位官员不肯说他的部下逮捕了多少人,但是他说,这个数字是「非常大的」。他说,越过边界的渗透者包括志愿人员和巴达尔——在东孟加拉被占领的九个月期间同巴基斯坦陆军合作的非孟加拉的穆斯林。

8. 印报托自达卡报道:穆·拉赫曼应邀将去莫斯科访问

【印报托—孟加拉国通讯社达卡二月五日电】据孟加拉国通讯社报道,孟加拉国总理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已接受苏联政府请他访问莫斯科的邀请。苏联的邀请是由驻这里的总领事波波夫在今天拜会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时转达的。    【合众国际社达卡二月五日电】孟加拉国通讯社五日报道,孟加拉国总理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将应苏联的邀请于三月一日前往莫斯科。    孟加拉国通讯社说,谢赫·穆吉布是从苏联驻达卡总领事那里接到这一邀请的。

第 4 版

1. 《尼克松总统访华:国内政治背景》

【美新处华盛顿二月四日电】(下面是总统即将访华的四篇背景材料的第三篇)(国际新闻处专栏作家:巴里·布朗)题:尼克松总统访华:国内政治背景    尼克松总统在中国问题上的主动行动在世界各地引起的反应一般地说是良好的,美国舆论界的反应也同样是积极的。当然,在一个选举年,国内的反应是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    其他许多国家的人民和政府在原则上支持对北京的这次访问,这一事实反映出他们了解这次访问的基本目的是要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世界大家庭、特别是同亚洲其他国家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他们也充分认识到——正如总统说的——“下述这一点是一个明白的真理:如果有一个大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置身于国际秩序之外,并对国际秩序采取敌视态度,这种国际秩序就不可能是可靠的。”因此,他们认识到为缓和美国同大陆中国政府之间二十二年之久的敌对状态所做的努力是牵涉到他们自身的利益的。    甚至连那些最初由于看起来似乎是美国突然改变方向的作法而感到不安的国家、尤其是日本,都从来没有反对过对北京的访问。总统在访问中国前举行的一系列最高级会谈已部分地使他们放下了心,这些会谈清楚表明,他不打算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同北京打交道。安排在同中国人会谈之后于今年五月进行总统的第二个旅行、即莫斯科之行一事,已表明美国人了解保持和稳定两个为首的核大国之间的战略均势仍然是实现全球和平的第一个条件。因此,总的来说,其他一些政治家欢迎对中国的访问,认为这是谋求广泛地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过程的一部分。    在国内,这种在世界范围内钦佩尼克松总统政治家风度的情况也在国内的赞扬声中得到了反映。想争取民主党提名以在今年十一月选举中同尼克松先生竞选的许多人中间,没有一个把中国之行作为竞选问题的。在右翼方面,有一些反对意见,具体的标志是有一个共和党众议员参加几次预选,但是构成通常称为“院外援华集团”的那些分子不再是美国政治中的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了。看来普遍的情况是,美国人民较多地称赞总统具有灵活性,而不是责怪他放弃以前的立场。    事实上,由于尼克松先生具有坚决反共分子的旧名声,而且在艾森豪威尔时代他支持国务卿杜勒斯制订的对共产党中国的政策,因此他多少能够挡住来自右翼的批评。他说过这样的话:他决定打开同中国的联系是“我能够做……别人不能做”的事,这番话的背景就在于此。    他现在正在利用他这样的独有的地位在一个变化中的世界上引导美国朝变化的方向前进,这样可能成为他政治上有利之点。    可以肯定,无论中国之行,或者总统采取的其他重大国际行动,大概都不会在选举中起决定性作用,因为在影响选民方面,对外政策问题一般地比国家经济情况这样的日常生活问题地位要低得多。    总统的信念是,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做法是在以一种“很可能不但对目前担任这个职务的人,而且对今后五年、十年或十五年担任这个职务的人有好处”的方式——正如他说的——“为长远的未来而努力”。

2. 日本外务者人士说:中美会谈将对日本对华政策产生巨大影响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二月六日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日本)外务省人士五日说,通过尼克松访华,美中两国向着建交的方向大步前进的可能性增强了。此外,(尼克松这次访华)举行美中会谈时,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将讨论日本问题和对今后日苏关系的展望。由于美中会谈可能取得的实质性成果远远地超过最初的想象,所以,估计尼克松的访华在日本将引起超乎预料的影响,而且(日本)政府的落后的对华政策将遭到激烈的抨击。    但是,(外务省人士)认为,美中就台湾问题的谈判,将遇到困难。中国方面将主张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要求美军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全面撤退。问题的焦点在于美方是否会同意分阶段地削减驻台湾美军和取消对台湾海峡的不定期巡逻。外务省里下述意见占上风,即由于美国的总统选举在即,美方很难在这个问题上让步。    不管怎样,美中会谈将不可避免地对今后我国的对华政策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外务省打算在尼克松访华后希望能从美方充分地听取说明,以便同美国一道调整对华政策。具体的做法是,除了通过日本驻美大使牛场外,日本政府希望基辛格或者罗杰斯在访华后访问日本,直接向(日本)政府首脑进行说明。    【德新社东京二月四日电】日本首相佐藤今天在这里透露,他已要求美国总统尼克松帮忙使人民中国对日本有较好的了解。    佐藤对国会说,一月初在圣克利门蒂举行“最高级会谈”时,他明确要求尼克松在对北京的访问期间告诉中国人,日本不会走军国主义的道路。

3. 《在北京不会轻松愉快》

【本刊讯】《爱尔兰时报》二月一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在北京不会轻松愉快》的社论,摘要如下:    据报道,中国周恩来总理昨天两次发表了同尼克松总统即将举行的对北京的访问密切有关的讲话。周认为,尼克松总统为收拾印度支那的混乱局面而提出的新建议尚不足以结束战争。这位总理还说:“事情总是会有曲折的,在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之后,仍将是这样。”    尼克松先生作为政治家的经验是太丰富了,远不会因为近两个星期来对他的那种刺耳的斥责而感到惶恐不安。    毫无疑问,尼克松总统对于他对印度支那问题的最新解决方式是有信心的。但是,他还必须考虑到这样一个令人不舒服的事实,这就是,北越人和越共也同样明白:他们的和解态度在今年十一月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将是一个关系重大的因素。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尼克松先生已把他的政治前途交在北京手里。    有理由作这样的预测:在尼克松访问结束以前,中国人将会对美国人保持压力。决定性的时刻是在尼克松访问结束之后    ——而不是之前。

4. 佐藤要日外务省研究把领海扩大到十二里

【共同社东京二月三日电】佐藤首相三日在札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    现在的三里领海不符合实际情况。十二浬左右乃属一般常识,已指示外务省再扩大些。虽然有关国家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相当困难,但是,希望积极地朝扩大的方向努力。

5. 日报文章:《日本乒乓球界今后的课题》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一月二十三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日本乒乓球界今后的课题》,摘要如下:    日本乒乓球协会会长后藤钾二突然死去。这在日中关系、成立新的亚乒联等重大问题上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也有人说,没有合适的人继任后藤的职务。失去了顶梁柱的日本乒乓球界,今后将走怎样的道路呢?    被推荐为代理会长的副会长川上说:“现在不知怎么办才好,完全没有具体的计划。非后藤先生而不能处理的问题太多了。”这大概是他的真心话。后藤先生被称为独断独行者,他以自己的决心和才能完成了实现和中国交流的重大工作,现在,提升乒乓球协会内部的人继任后藤的职务,似乎担子是过重了。后藤先生原来预定二月份去中国商谈成立新亚乒联问题。这件工作究竟谁去作呢?多数人说,身体软弱的川上是不能胜任的。虽然这样说,但是,顺潮流的后藤路线是不能被推翻的。对于日本乒乓球界说来,是不能不按照后藤先生指出的目标走到底的。    因此,暂时以川上代理会长的气魄来代替“支柱后藤”而使日乒协巩固起来,除此以外,别无它法。因为正好在四月的评议会上改选工作人员,所以,至少是由现在的成员把日乒协的工作坚持到召开评议会的时候。问题在四月以后。虽然在五名副会长中象后藤先生那样有威望的只有川上先生和山本先生,然而他们的能力都不够晋级的资格。    究竟谁能胜任这一职务,这是最大的焦点。    【共同社雅加达一月二十九日电】“亚乒联”副会长威里·瓦罗卡(印尼人)二十九日在雅加达说:    后藤氏和新加坡的邓德华已分别表示辞去亚乒联会长和事务局长的地位。但是后藤死后,邓德华事务局长表示希望留在亚乒联。    三月在曼谷举行的亚乒联全体会议上,将批准邓氏辞职的要求。关于设立新亚乒联而举行的谈判,将与现在的亚乒联的章程相抵触。

6. 法国《世界报》报道:中国针灸在阿尔及利亚受到欢迎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七日报道:    在非洲的西北,中国的针灸正在大行其道;阿尔及利亚人和摩洛哥人都把它叫做“神针”。    据十一月二十七日的巴黎《世界报》说:“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传开了一种口碑,说中国人的‘神针’很灵。阿尔及尔、康士坦丁、奥兰高原、摩洛哥各阶层的病人,包括大使、公务员、农民等等,都纷纷来到塞伊达、马斯卡拉、莱里莎尼或者梅德亚看病。”因为在这四个阿尔及利亚的小城里,有中国的医疗小组替阿拉伯人服务。    《世界报》说,在阿尔及利亚的首都阿尔及尔以南不远的一个小城梅德亚,一九六○年建立了梅德亚医院,一向有法国、埃及、保加利亚和阿尔及利亚医生看病。自去年底起,除了一名法国肺病科医生、另一名法国麻醉医生、以及一名阿尔及利亚牙医外,其他医疗一律由中国一个医疗小组负责。自中国医生到梅德亚后,一年之间,诊病人数增加了三倍,施手术人数则增加了两倍。    《世界报》说,梅德亚曾经是阿拉伯一个土王的首都,居民一向很保守,照理不容易接受亚洲人的传统医疗法;但是,由于一九六三年来中国医疗小组在别地区的成就,有口皆碑,消息早已传到梅德亚,当地居民对于针灸的疑惧也早已一扫而光了。目前,梅德亚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由中国医生用针灸治疗的;从外地来的病人则有百分之七十要求用针灸治疗。    《世界报》说,有许多病人兼用西医和中医的,有些奇难的病症获得了惊人的效果医好了,特别是风湿一类的病症,阿尔及利亚人往往要说是针灸一法治愈的。    该报说:“要亲眼看到中国医务人员工作,才能知道他们怎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他们要在阿尔及利亚住两年,除星期日外,没有任何假期。他们到农村医疗处替人看病,培养初级的医务员。梅德亚的中国医务工作人员共有三十名,其中只有两名翻译,很不够用,中国医生于是上法文课,同时也学一些日常阿拉伯语。在整个阿尔及利亚,上自政府当局,下至普通老百姓,对于中国医务工作人员,无不满口赞赏。政府当局鼓励本国医生要学中国人的榜样,学他们的大公无私和做事认真。”    该报最后说:“中国干部和本地医务人员相处得很融洽。阿尔及利亚政府因此最近决定,再把三家医院,包括格尔玛医院,交给在阿尔及利亚的中国医务小组;中国医务小组的人数现有八十五人,不久当增至一百四十五人。”

7. 南斯拉夫《政治快报》连载中文教程

【本刊讯】南斯拉夫《政治快报》一月三十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中文教程第一课。这家报纸说今后将在每星期天刊登一课中文教材。在刊登中文教材的前言中说:    “中国越来越向世界开放了。每天我们都可以读到有关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或体育方面往来的消息。    这也包括我国。只要提一下中国芭蕾舞团在南斯拉夫的访问和我国在北京举行的工业展览就足够了。    所以,许多人开始把我们星球上有八亿人所使用的语言列入世界语言之列,并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学习它,是决不奇怪的。    为了满足许多读者的愿望,《政治快报》开始刊登了这个古老语言的教程。经常注意阅读我们教程的读者们将会相信,中文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困难。    学完全部教程之后,我们的读者将可以阅读中文报纸和比较易懂的文章,还可以进行日常会话。除此之外,我们不敢怀有更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