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01-06
第 1 版
1. 共同社评述一九七一年国际局势
【共同社东京一月二日电】随着在世界每一个地方表现出的苏中对峙的日益加剧,一九七二年国际政治中孕育着各种严峻的考验。 一九七二年也将是这样的一年:一方面,存在着对国际和缓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印支半岛、印度次大陆和中东的战争将继续存在甚至扩大。 一九七一年在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华盛顿同北京之间的和解,北京进入联合国和柏林条约的缔结——已经从“冷战的时代”转入和解。 的确,这些事件已经大大地有助于国际紧张的缓和,没有人否认这一点。但是,这些争取和平的努力,由于印巴战争的爆发和苏中关系进一步恶化而罩上了阴影。 俄国人作印度的后盾,而中国人支持巴基斯坦。美国在联合国讲坛上支持中国对这场战争的立场。 在“冷战时代”之后到来的美苏共处显然已开始因为中国出现于国际政治舞台上而动摇。 人们常称这种局势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 ——或“三极结构”,即北京、华盛顿和克里姆林。从这种观点看来,这三个大国似乎在主宰国际事务。 但是,实际上,小国在决定世界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在增加。这是当前国际政治的另一个方面。 举印支战争为例来说,印支人民已成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动力。 在所谓“多米诺理论”的迷惑下,美国投入了越南战争——对美国经济和社会来说这是灾难性的一步。 在以往十年里,美国在越南投了一千二百万吨炸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世界各国投的炸弹总吨数多将近一倍。 另外,美国为在印支半岛打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已花费了三千亿美元。 正是越南人民使美国感到在战争中打输了。他们已经动摇了苏美共处的基本结构,迫使美国改变它的亚洲政策。 越南战争是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真正原因,自上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元在这种国际货币制度中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美元的威信随同美国本身的威信一起下降了。 在战争过程中,美国社会受到了重大的挫折——道德观念每况愈下,“两代人之间的差距”扩大了,劳工的劳动劲头不断下降。 面对在美国国内以及美国在全世界的军事基地上不断高涨的反战运动,尼克松被迫从印支撤出美国军事部队。 但是,尼克松不希望成为第一个向某个外国“投降”的美国总统。他还希望在世界的那个地区留下他的影响力量。 为了克服这些矛盾,尼克松提出了所谓“越南化”计划。北越和越共说这个计划是“新殖民主义”。 在这一方面,尼克松二月的北京之行对解决这个问题将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尼克松的访问对被排除在国际社会之外达二十年之久的中国也将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从管辖的人口和领土来看,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但是在经济上它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因此,很容易想象,中国为了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但是,当前的国际形势多少同中国的愿望相悖。印巴战争的爆发已进一步加剧了中苏之间的对峙。 中苏对峙在欧洲和中东也是明显的。 苏联在中东仍有很大的发言权和影响,但是,中国通过对巴勒斯坦解放运动表示支持,已积极地介入那里的事务。 在欧洲,苏联正在拉拢西德和法国,它显然是想在那里建立比中国的立足点更强大的立足点。
2. 法《民族报》社论:《一九七二年世界政治的转折-----尼克松和毛泽东首次面对面的会谈》
【本刊讯】法《民族报》一月三日以《一九七二一年世界政治的转折——尼克松和毛泽东首次面对面的会谈》为题,发表了于贝尔—罗迪埃写的社论,摘要如下: 一九七一年是中国进入联合国的一年。一九七二年无可争议地将是很正确地确定一个拥有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将要占据的地位的一年,因而也是确定亚洲对世界其它部分的地位的一年。中国对外政策的初步声明是从世界组织的最高讲台上向苏联射出的利箭。在这场表明两个「敌对兄弟」间存在着鸿沟的、幸而至少暂时是口头上的「战争」之后,由三家大报(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党的理论刊物《红旗》和《解放军报》)发表的元旦社论,表明了北京作出主要选择的一些迹象。 在国内方面,两个以大字出现的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主席万岁),毫不含糊地表明:是毛泽东稳定地进行着领导。社论强调了这位年迈的领袖,无论在思想意识问题上,还是在国内政策或外交问题上的领导作用。 这是一个想全面发展工业(新华社已对中国一九七一年的矿业和冶金生产作了非常肯定的总结)的国家,尼克松从二月二十二日起将发现这点。但目前,中国中央报纸丝毫没 谈到美国总统的访问。中国似乎以一种漠不关心地态度对待一次被宣扬为国际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的访问。元旦社论却重申了北京对美国的根本对抗。社论引用了一九七○年五月二十日毛泽东主席号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 事实上,在白宫领导人合作者的一个小组在中国首都为尼克松的访问进行准备时,正是福摩萨问题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头号障碍。共产党的报纸重申北京坚决反对该岛对中国的任何独立。元旦社论要求美国的所有军队从福摩萨撤走。 然而,在谈判前夕有关各方都从「强硬」立场出发,这是一个传统。从来没有人认为,一位美国总统首次访问中国:仅仅一次就能消除中美争端。此外,福摩萨问题不是唯一有关的问题。即使这一问题最直接地关系到中国人,只要越南战争继续下去,它就难于使华盛顿和北京之间达成一项真正的协议。
3. 老挝解放军在上寮和下寮猛烈进攻敌人
【法新社万象一月四日电】此间观察家一致认为,共军当前在老挝北部发动的攻势已有效地毁掉了七年来在美国支持下取得的军事成就。 他们说,老挝南部和中部的形势几乎同样绝望。 此间军方人士透露,王宝将军已从龙镇的前战略总部“撤出”。 一切重型军事装备现在已从大体上已被摧毁的龙镇基地空运出来。龙镇基地现在在共军的包围下。 龙镇现在已经残酷地变成了一个战痕斑斑的前线哨所,大体上处于守势。 王宝将军已在西南十五公里的松莱设立了新的总部。 在争夺查尔平原的两星期战斗中,“反共”部队遭受了沉重损失,龙镇大部分为除夕的精确的炮击所摧毁。 此间美国军方人士说,所传“盟方”的泰国雇佣军在最近的战斗中几乎完全被消灭一事,是“猜得相当准的”。 来自老挝北部的消息说,在守卫查尔平原上的金钢基地的五百名泰军中,只有十八人逃脱了死亡或被俘。 此间观察家说,老挝其他地区的军事形势也正在变得于“共军”有利。 此间三日获悉,陆军指挥官仅仅在白天派出巡逻队到东兴的废墟周围执行任务,这个地区位于老挝中部沙湾拿吉以东仅五十公里处,理论上是在“反共”方面控制下。 据国防部的正式发言人说,西南部主要城镇巴色的防御圈现在仅伸展到这个城镇本身以东二十一公里的地方。在一日,据宣布,该城防线是在巴色以东三十五公里处。 【路透社万象一月三日电】(记者:孙室祺)一位政府发言人今天在这里说,在老挝北部的亲政府的游击队的重要基地龙镇处于被北越军队攻占的严重危险之中。 这位发言人说,周末共军大炮的猛轰摧毁了这个营地的整个弹药库。 位于万象东北一百三十一公里的这个基地,自上星期五(七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来一直遭到激烈的炮轰,据信,该基地是北越军队在老挝北部的大攻势的主要目标。 这位发言人说,所有步兵都撤出了龙镇——他没有说明人数——部署在附近的村庄和被包围的这个基地周围的高地上。 龙镇的机场经不起攻打,发言人说,只有直升飞机能够较安全的进出。 他说,对于比较大的飞机来说则是很危险的,因为北越的炮手打的非常准确。 龙镇弹药库(已爆炸,浓烟滚滚)是供应老挝的整个第二军区的。这个基地只是在最近才重新得到补给。 这位发言人说,位于龙镇东北十一公里和十六公里的两个炮兵阵地桑通和塔旦布伦也遭到了火箭和大炮的猛轰。 在这个王国的南半部,北越人牢牢地控制着俯瞰胡志明小道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波罗芬高原。 发言人说,北越的五个营在五辆坦克的支援下又攻占了波罗芬高原中部的北松镇。 北越人正沿着从北松通往西面约四十八公里的湄公河城镇巴色的公路推进。 【法新社万象一月四日电】(记者:马克斯·库瓦费)观察家们今天说,这里岌岌可危的战局在这个首都的美国人士中间造成了惊惶失措的感觉,并且给尼克松政府造成了一个困难的问题。 有些官员说,“敌人掌握了主动,他们现在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因为在几乎已经拆除了的龙镇基地和万象之间没有牢固的防线。老挝的第二大城市巴色现在在敌军的炮火的射程以内。” 造成这种军事和士气方面瓦解的原因是很多的。一个原因无疑是“北越人”使用飞机、装甲部队和远程大炮这件事。 观察家们说,共产党人这一次“投入了一切力量”。 此间一些观察家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北越难道不是在谋求把尼克松先生置于这样一种两难境地:或则接受在老挝遭到彻底失败,或则以共产党人取得隐蔽的政治胜利为代价接受老挝恢复和平,特别是接受南越的严重军事困难。 如果这场攻势继续进行,尼克松政府可能被迫通过资助泰军大规模派入老挝来使这场战争“亚洲化”,因为在老挝,几乎没有什么人可以被征入老挝部队。
第 2 版
1. 《纽约时报》社论:《总统在一九七一年》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一月二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总统在一九七一年》。摘要如下: 对美国和对尼克松总统来说,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在经济政策和同中国的关系方面,尼克松先生表现出他是能够同他自己过去采取的立场决裂和让事实占上风的。 国际货币市场的混乱迫使总统在去年八月暂时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但是促使他在国内经济政策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则完全是由于他喜好一鸣惊人和作出引人注目的姿态。由于尼克松先生数年来对工资一物价的指导方针或者任何类型的“干预”一直采取蔑视态度,并宣称他赞成让市场自由活动,他现在实行强制性的控制措施使这个国家感到吃惊。 失业率继续徘徊在百分之六这个高得无法接受的数字上。失业者是尼克松早些时候实行的通货收缩的正统作法和在遭到两年半以上的失败之前拒绝放弃这种作法的受害者。 总统对中国采取的引人注目的行动使外交方面大有起色。他向北京作出的姿态不但没有激起公众的不满,而且受到占压倒多数的人的普遍的赞同。但是随着震惊情绪逐渐消失和总统中国之行的接近,人们至少对在外交上采取的这个主动行动的方式——如果说不是内容的话——产生了怀疑。如果尼克松先生较公开地并且较少带有个人色彩地处理这个问题的话,本来也是可能在合作和稳定方面取得同样的、潜在的长期收获的。没有必要让向中国作出的这个姿态使日本 ——这个国家在远东的主要盟国和贸易伙伴——感到惊愕。除非出自国内的政治原因,尼克松先生同样也没有必要用在北京举行一次最高级会议的办法来开始这种新的关系。这种会议有引起误解或者损害总统的声望的不可避免的危险,而取得具体收获的希望则是很少的。 美国对越南战争比对发展对华关系更为密切地关心,因为在越南,仍有美国人在被打死,美国俘虏仍被关在那里。在一九七一年,尼克松象在他头两年任期中一样,追求明确的军事胜利这样一种难以得到的东西,这是违反他在竞选时关于结束战争的诺言的。到年底时,炸弹又象雨点一样投向北越,损失的美国驾驶员也增加了,而且在继续拼命地支撑老挝和柬埔寨的亲美政权。在东南亚这个角落里进行已有很长时期的、顽固的、没完没了的暴力行动,同总统向中国进行缔造和平的冒险行动形成了奇怪的对比。 在其他重要的对外问题上,政府继续从事一些考虑周详但是仍然没有得到收获的努力,那就是要在中东找到一个和平方案,并且要同俄国达成限制战略武器竞赛的协议。在其他方面,这一年的纪录要糟得多。尼克松总统令人难以理解地利用印巴战争的机会来深深地和不必要地得罪印度。 在国内,除了对经济进行了大胆的干预外,总统没有提供什么领导。郊区需要的经费严重不足。在种族事务方面,总统一直同黑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难得发表公开意见。 他一直把情况秘而不宣,宁愿使人感到意外,而不愿给人通气。无论是力图阻止发表五角大楼文件,还是怂恿他的副总统攻击报界,或者把自己的记者招待会减少到最低限度,尼克松都透露出他希望操纵他所害怕和不信任的报界。他是一个少数党的领袖,又放弃了他过去竞选时所提出的纲领的一大部分,因此,他只有赢得公众对他的目的和方法的广泛信任,才能牢固地建立他的领导。尽管在去年采取了一些主动行动,而且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不能说尼克松总统已得到这种必要的公众信任。
2. 蓬皮杜三日接见外交使团发表讲话
【本刊讯】巴黎消息:法国总统蓬皮杜一月三日晚在外交使团致祝词时发表讲话,摘要如下: 各位大使先生:罗马教皇的代表,代表你们向大家所表示的祝愿使我深受感动,我谢谢你们。 我们怎能不回顾一下去年的情况就来考虑一九七二年呢?正如人民命运的主要负责人已经举行过的和将要举行的多次会晤所表明的那样,去年是战后以来最多事的年份之一。一切都在为谋求一种新的平衡而动荡。欧洲共同体扩大了:英国这艘舰终于在旧大陆的一个港口抛锚了。它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经过老早就料到的一场危机之后,这必然影响国际货币体系,这也是朝着在我们的美国朋友与他们的主要伙伴之间建立平衡的经济和财政关系的方面跨出的第一阶段。尤其多方面良好的法苏关系和联邦德国的现实政策,欧洲缓和取得了进展。联合国慢慢发现了巨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 一九七一年的总结还不止这些。我们在一年前曾谈到过的种种冲突尚未解决。印度支那半岛仍然处在战争恐怖中,渺茫的希望再一次地在炸弹下变得忽隐忽现了。在近东,谁也不知道暂时停止的战斗是否还会重新开始,一种持久和正义的和平仍然象过去一样靠不住。我们看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了无情的冲突,而联合国则不能预防和制止。 我们一直在谈人民的自决权,谁敢说这种权利在各处都得到了尊重?我们谈人与人之间的公道,谁敢说真正有了这种公道?我们谈和平,谁敢认为和平不是时刻在受到威胁? 大使先生们,这就是说,所有国家,首先是大国,必须努力克制它们的欲望,以便共同努力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谅解,在国际关系方面象在社会关系方面一样,使公道占主导地位。法国既不教训别人,也不忽视它自己的利益。但是,它特别是不仅认识到不公正的情况,而且认识到特别是在工业国家和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之间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所具有的危险。 由于我忠于戴高乐将军多次申明的政策,因此我不断重申富裕国家人民对贫穷国家人民负有的义务以及强国对弱国应有的尊重。联合国希望一九七一年到一九八○年成为“发展的十年”,但愿我们能够忠于这一说法所意味着的行动纲领。
3. 美新处介绍尼克松的国际经济事务助理彼得森
【美新处华盛顿十二月三十日电】尼克松总统的国际经济事务助理彼得·彼得森负责在各级协调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这位四十六岁的官员还是内阁级的国际经济政策委员会的执行主任。在这个岗位上他在经济领域的职权与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国家安全方面的职权相等。这种关系还使他在美国首都得到了一个「经济方面的基辛格」这样的绰号。尼克松在宣布对彼得森的任命时指出,他在企业界的同事们称他是「当代中最能干的首席执行人之一。」 在这之前彼得森曾在以生产照相器材著称的贝尔—豪厄尔公司担任高级职员十二年。
4. 尼克松任命戴维·肯尼迪为美驻北大西洋集团大使
【美联社佛罗里达州比斯坎岛十二月三十日电】尼克松宣布前财政部长戴维·肯尼迪已被任命为美国派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新大使。自从今年四月埃尔斯沃思辞职以来,美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直没有常任大使。
5. 尼克松的妻子去非洲三国活动
【路透社华盛顿一月二日电】昨晚,当尼克松夫人帕特登上一架蓝白色的总统喷气式座机,开始她对利比里亚、加纳和象牙海岸进行的八天访问时,尼克松到机场送行。 尼克松夫人的非洲之行的目的是为了表明美国对黑非洲国家的关切,由美国总统的妻子履行这样的任务还是第一次。 尼克松夫人的任务不仅仅是礼尚往来。她还听取了总统和他的对外政策助理基辛格关于美国对总统即将去中国和苏联访问的政策与目的的说明,以便向她将会见的非洲领导人进行解释。
6. 英报文章:《发挥世界作用的机会》
【本刊讯】英《星期日泰晤士报》一月二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发挥世界作用的机会》的文章,详细摘要如下: 当尼克松总统和希思先生两周前在百慕大会晤时,英美关系降到了异乎寻常的低点。希思感到十分不满,因为总统与他原来的保证相反,在对北京采取主动行动的时候以及稍后在作出改变世界货币制度的决定的时候,事先根本没有向他打一点招呼。另一方面,尼克松也很激动,因为在印巴危机期间双方对他采取的政策发生了激烈争吵,英国还采取了敌视的态度,在百慕大会议的前夕,这种敌视态度达到了高潮,在向英国的报纸介绍情况时所抱的偏见是异乎寻常的,这显然是最高一级鼓动的。缺乏同情使白宫感到震惊。 但是,当两人在百慕大坐下来进行私下会谈以后,竖立起来的羽毛很快就软下来了,正如首相所说的,“对将决定未来的力量”进行了相当深刻的讨论。正如希思先生解释的,英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首要任务将是集中力量使自己不仅成为好的欧洲人,而且帮助西欧共同体取得美国和其他国家将承认的那种世界力量地位。它将不仅需要学会如何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用统一的声音说话,而且要对世界问题表示看法。这是不容易的,因为尼克松总统在同欧洲的三个主要领导人举行三次最高级会议以后感到,希思是从世界全局看问题的,他对世界事务的了解比蓬皮杜或勃兰特强,蓬皮杜的重点是金融,勃兰特的兴趣除了东欧以外就不很大了。 希思认为有可能让西欧共同体具有一支世界性力量的地位,办法不是限制各国的政治主权,而是逐渐协调成员国之间的利益。 基辛格在一九六五年曾写道,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可能成为一个厉害的竞争者,如果它“用英国的方法实行戴高乐的政策”的话。现在希思的目的似乎正是这样。希思和尼克松都不指望英国在欧洲扮演新的角色时将成为美国在欧洲的发言人或者欧洲同美国打交道时的发育人。 希思近来喜欢学已故的艾奇逊的调子,说英国已认识自己的作用,美国现在也应当认识自己的作用。这种说法包含很多真理,因为世界正在从简单的两极化转向多极化。尼克松政府正在摸索着进行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新工作。不幸的是它在这方面没有得到知识界的帮助。 美国一向对于欧洲统一有一种矛盾心理。它一直在鼓励欧洲统一,但是它也害怕欧洲统一。这种矛盾心理继续存在,财政部希望破坏欧洲统一,而国务院和白宫由于战略上的原因,则希望鼓励欧洲统一。希思是一个现实的人,不象他的一些前任那样同美国有着感情上的联系,他已得出结论,认为英国对美国政策可能有的一切影响已经消散,在将来必须通过一个欧洲力量集团来起这种作用。美国的决策者现在认为,为了一个稳定的欧洲的利益,他们不应当挑出一个盟国作为特别的伙伴。但是他们对英国还是另眼相看,因为它仍在设法对全世界问题抱有一种看法。 美国将继续起遏制苏联的枢纽作用。欧洲力量可能成为过去在一种两极化的世界上被称为第三力量的那样一种力量,有着固有的中立主义倾向和偏狭的看法。它也可能加强自由世界的团结和力量。
7. 科隆博撰文谈意大利形势
【安莎社米兰十二月二十八日电】题:科隆博谈意大利形势 经济日报《二十四小时太阳报》将在元月初的一年展望栏里发表意大利总理科隆博的一篇文章。科隆博主要写道,在所有各有关力量“共同负责的努力”基础上,一九七二年“可能成为平衡发展重新开始的一年”。但是,所有这一切的“基本条件”是“稳定和肯定的局面”。 意大利总理还说,“最近的分裂加重的困难”不必加以掩饰。他接着说:“但是,我们要指出,尽管有很多困难,民主团结的政策,即天主教徒同非教会的民主力量及社会主义力量的合作,保护了基本原则,保证了国家的进步,保障了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的辩证的自由。” 科隆博主张,“应该再次使团结了全国、给国家和国家的自由原则的现在带来稳定、给其将来带来安全的那些东西占上风。”接着他回顾说,即将结束的一年是经济管理上最困难的一年;不难估计,今年的实际国民收入毛值“不会比去年增长多少”。 科隆博认为,收入增加少应该归罪于“缺乏对投资的要求”,对投资的需求减少是由于国内消费需求的“衰退”和国外需求的“有限”造成的。所有这些都是在国际货币的显著混乱范围内出现的。科隆博强调说,这种混乱已经初步令人满意地得到了解决。 科隆博最后写道,在政治方面,”必须继续在民主团结方面进行努力”,以便本着自由和民主之中给国家带来肯定的前景。
第 3 版
1. 利《先驱报》要求所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向印度宣布发动圣战并团结起来保卫巴基斯坦
【合众国际社贝鲁特十二月二十一日电】利比亚《先驱报》今天敦促所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宣布向印度发动圣战并团结起来保卫巴基斯坦。 据利比亚通讯社报道,这家报纸在社论中说,对巴基斯坦的进攻是“异教和无神论联盟”。对伊斯兰教的一场进攻。 这家报纸说,“所有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对东巴的陷落都负有直接责任,这些国家应该宣布进行圣战以保卫巴基斯坦的宗教、自由和生存权利。” 这家报纸又说,“入侵巴基斯但是对伊斯兰教的进攻。异教和无神论的联盟侵略一个兄弟的穆斯林国家是一个警报,应使所有伊斯兰国家提高警惕。”
2. 共同社述评:《东巴基斯坦难以取得政治解决》
【共同社东京一月四日电】题:东巴基斯坦难以取得政治解决,拉赫曼党首将释放 述评:巴基斯坦总统布托三日说将释放人民联盟的党首拉赫曼。人们估计拉赫曼党首将任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国新政府的总统。如果象宣布的那样,“无条件地释放”,那么东西巴基斯坦的内乱,进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争端就会有巨大转变。 关于释放拉赫曼的交换条件,据以前流传说是:(一)东巴基斯坦留在自治联邦的范围内;(二)遣返留在东巴的被俘的巴基斯坦政府高级官员和官兵等约八万人;(三)印度军从占领地区撤回。但是印度总理和孟加拉国方面答应的只是,印度军部分撤退和释放一部分俘虏。关于重要的孟加拉国在法律上和国际上的地位,没有改变“坚持独立”的态度。从这个意义来说,布托总统释放拉赫曼就可能是放弃王牌,完全承认失败。 由于印度军队的介入,武装控制东巴取得了成功。现在拉赫曼到底是否能够如布托总统所希望的那样发挥“拖住东巴”的作用,是个疑问。 释放前举行的布托一拉赫曼会谈没有发表内容,因此难以推测。但是即使拉赫曼回到东巴,也难以把用鲜血换来的孟加拉国的“独立”拉回到“自治”的阶段。 但是,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且不谈孟加拉国问题,印度军队撤出占领地和遣返俘虏将加速进行,进而印巴两国进行正式和谈。
3. 瑞典首相帕尔梅声称:印军撤出东巴瑞典就会承认“孟加拉国”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一月三日电】瑞典首相帕尔梅今天说,可以预计,一旦印度军队离开孟加拉国,瑞典就会在外交上承认这个国家。 他说,瑞典将恪守关于对所有新国家给予外交承认的同样的原则。他说:“在一个政府建立起来并控制了自己的领土之后,我们就承认它。”
4. 美对巴宣布释放拉赫曼不发表意见 英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发言人表示欢迎
【美新处华盛顿一月三日电】布雷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的部分讲话内容: 巴基斯坦问题——“目前”对布托总统宣布释放拉赫曼一事不发表任何意见。布雷说,“这是一个要由巴基斯坦政府作出决定的问题。” 【美联社华盛顿一月三日电】(记者:戴维斯)美国今天对巴基斯坦总统布托显然即将无条件地释放被监禁的孟加拉族领导人谢赫·穆吉布尔·拉赫曼间接表示欢迎,认为这是“有益的”,但是对于这件事是否能使这个国家的两部分成为一个单一的整体感到怀疑。 发言人查尔斯·布雷不肯直接评论把穆吉布解除软禁问题。他说,这是要由巴基斯坦当局来作决定的,不用美国来评论。 他又说:“但是回想几个月来,我们一直明白表示,我们认为能促进某种方式的妥协的任何行动都是有益的。” 另外一些美国官员承认,释放这位孟加拉领导人显然是迟了。 【路透社伦敦一月三日电】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发言人今天对释放东巴领导人拉赫曼的消息表示欢迎。 当记者要求他对这条报纸消息发表意见时,这位发言人说:“布托总统采取了这个步骤,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若干个月以来,我们一直要求让拉赫曼在东孟加拉的政治解决中发挥主要的和必不可少的作用。”
5. 香港《快报》文章《撬俄国佬墙脚》
【本刊讯】香港《快报》十二月三十一日刊登一篇题为《撬俄国佬墙脚》的短文,摘要如下: 印度打败了巴基斯坦,大家都说在印巴之战中的真正大赢家是苏联。上自国际权威评论家《纽约时报》副社长赖斯顿,下至本地评论家,一致认定苏联大赢,而美国与中共输了。 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苏联在南亚次大陆固然大有收获,但从全盘的观点看,苏联在南亚次大陆之所得,显然不足以弥补其在中东之失。 当今世界列强争执的焦点是在中东,而印巴之争与越南之战皆只是小环节。苏联在过去十五年内用了二十多亿美金的代价,收购了中东阿拉伯各国的“友谊”,使苏联成为这个世界争执焦点中的巨无霸,但在这次印巴之战中,由于苏联支持印度攻打巴基斯坦,而使阿拉伯各国群情激愤。所有阿拉伯国家皆支持巴基斯坦,因为同属具有深厚渊源的回教国家,阿拉伯各国一向把巴基斯坦与印度的争执看成回教徒对异教徒之争,正如他们自己与以色列的斗争一样。苏联过去利用这种狂热的宗教观反对以色列而博取阿拉伯的支持,但这次支持印度攻巴,顿使阿拉伯群情哗然。周恩来在这类事情上非常醒目,他抓住阿拉伯人这种心理,大肆抨击苏联欺凌回教国家巴基斯坦。 十二月十七日周恩来宴请访北平的苏丹副总统阿巴斯少将时,指责苏联支持印度证明过去苏联对阿拉伯的支持全是假的,并旁敲侧击指出,苏联从未支持阿拉伯。 两天后,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同样论调的专题评论,除了埃及之外的所有阿拉伯国家的报纸皆全文刊登周恩来讲话与新华社评论。过去接受俄援的苏丹改而接受毛援,阿尔及利亚与南也门亦显示同样趋向。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苏联在南亚次大陆赢得的筹码,绝不足以弥补其在中东的势力即将面临总崩溃之损失。 国际上事情就是这样千丝万缕纠缠不清,特别是中苏共之争,分分钟想着撬对方墙脚,再加有个“渔翁”美国在旁企图坐收利益。因此印巴之战究竟谁是大赢家,现在还很难说。
6. 印度对布托宣布释放拉赫曼的反应
【法新社新德里一月四日电】政府人士和政界领袖今天欢呼巴基斯坦总统布托释放孟加拉国人民联盟领袖谢赫·穆吉布·拉赫曼。 内政部国务部长潘特说,他希望这位谢赫将被允许立即返回他的国家,回到他的人民那里。 副总统帕塔克说,“虽然巴基斯坦总统的这一行动采取得太晚了,但是仍然是极其值得欢迎的。” 在喀拉拉邦的特里凡得琅,首席部长、亲莫斯科的共产党的领导人阿楚塔·梅农说,他希望这位谢赫的影响能成为“促使巴基斯坦和印度改善关系的一个有力的因素,虽然他主要关心的事无疑将是他自己的孟加拉国的前途”。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一月三日电】印度总理英·甘地在视察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后到达新德里时听到这项宣布之后说,她希望先得知关于释放(拉赫曼)的更详细的情况,然后再发表看法。 【德新社新德里一月四日电】虽然印度官方没有对穆吉布·拉赫曼行将获释一事作出反应,但是新德里的官员们抱着明显的怀疑心理对待这一消息。 印度人未能了解巴基斯坦总统布托为什么在卡拉奇的群众集会上宣布这件事。 新德里的政界人士对于布托宣布要早日同这位被取缔的人民联盟领导人举行新的会谈,并且事后不久就释放拉赫曼这件事也感到迷惑不解。 预料,印度政府将密切研究在谢赫·穆吉布最终返回孟加拉国后如何使用他的问题。 中立的观察家们认为,这个人并不是一位特别能干的政治人物。 没有迹象表明印度政府有不同看法。 穆吉布已成为“自由国家”孟加拉国的象征。在这方面,这里的观察家们认为他有能力结束在这个新国家已经明显可见的权力斗争,并且使各派在建设孟加拉国方面实现团结和合作。 但是有些人认为,这个谢赫并不能决定孟加拉国的政策。
7.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就苏修支持印度侵巴发表评论说:苏联企图在印度洋建立“霸权政治”新基地
【本刊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一月三日刊登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印巴战争后,美国目前“正在这个世界战略性地区的界线上”。 苏联全力支持印度新德里政府,苏联突然间置身于成为印度洋第一把手的地位。 印度在东巴基斯坦的速战速决胜利,使苏联在新德里的本钱暴涨。新德里与莫斯科之间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关系,预料将比目前更为密切。 苏联可能会从这个南亚新国家寻求和取得某些东西。苏联最大的收益将是大大地获得印度的支持,让苏联势力在印度洋出现。 这在莫斯科方面,具有头等重要性,借此由波斯湾到南中国海一带,从各方面包围红色中国。 看来,苏联是不会直接要求在印度建立海军基地的。不过,西方人士仍深信,苏联将得到特别优待,利用印度的海军设施,来维修苏联印度洋舰队。 然而,目前在南亚存在着一种新的力量平衡 ——其中美国看来处于极不利地位。西方外交人士认为,苏联现正日益走近争霸印度洋的旧梦,在印度洋上建立政治活动和“霸权政治”新基地。(转载自香港《新晚报》)日报文章《苏联舰队的宿愿,扩张到印度洋》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十二月二十二日登载一篇文章,标题是《苏联舰队的宿愿,扩张到印度洋》,摘要如下: 印度次大陆的炮声大体平息了。但在停火前夕,苏联舰队和美国第七舰队接踵进入了印度洋。这已经给该地区留下了深刻的紧张根源。因为其背景在于,苏联长期以来一直在推行打破美国对海洋的控制,至少要扩张到印度洋这一宿愿性的战略。 美苏两国海军目前似乎都没有改变其海区部署,当然不会有直接的接触,始终未超出牵制的范围。然而苏联似乎认为,在它所支持的印度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的目前,要指引印度在外交上也取得胜利,并向印度和孟加拉国施恩,而这正是向这个地区扩张的良好机会,因此不能后退。 今后如果增进同印度的友好关系,苏联扩张到印度洋的迷梦就更有可能实现。进入马德拉斯港乃至吉大港,这对苏联来说已经不是梦想了。 从苏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到新加坡是五千四百四十公里,从摩尔曼斯克到好望角是一万二千四百四十八公里。 苏联所以迫切需要在印度洋沿岸建立基地的原因正在这里。何况中苏关系日益恶化,从这样的国际形势来看,要从南北两方面封锁中国,可以说就更加需要了。
8. “孟加拉国”伪总理的反应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一月四日电】印报托报道,孟加拉国政府总理塔杰丁·艾哈迈德在谈到布托(关于释放拉赫曼)的宣告时说,“伊斯兰堡的独裁政权在民主世界的压力面前被迫屈服了”。 艾哈迈德说:“我们今天衷心祈祷我们的伟大领袖能回到我们当中来。让血迹斑斑的孟加拉国的人民再度喜笑颜开吧。” 释放拉赫曼将能满足印度说可以为它同巴基斯坦的关系再次正常化创造气氛的条件之一。 看来布托不理睬印度提出的另一个条件,即巴基斯坦承认自从巴基斯坦人于十二月十六日投降以来孟加拉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美联社达卡一月三日电】当达卡于一月三日夜晚庆祝谢赫·穆吉布尔·拉赫曼——孟加拉国独立运动之父——将无条件获释时,机关枪朝天鸣枪,人群在街上游行。 数以千计的高呼胜利属于孟加拉的达卡居民聚集在谢赫·穆吉布尔·拉赫曼家庭的小小的寓所里。 朋友们说,当穆吉布尔夫人听到巴基斯坦总统布托宣布将释放她的丈夫时,她情不自禁地大哭起来。
第 4 版
1. 美《华盛顿邮报》文章:《泰国的游击队越来越麻烦》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十一月二十八日刊登了彼得·杰伊发自曼谷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泰国的游击队越来越麻烦》,摘要如下: 这里的一位美国官员总喜欢说,泰国的共产党叛乱分子犹如在政府这个大象的脚趾之间爬来爬去的老鼠。 泰国政府对这些近七年前出现、变得越来越麻烦的老鼠感到非常不安,正在想办法尽快地赶走它们。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们想走开。 据政府的最可靠的估计,在这个国家仅有五千名左右的武装叛乱分子 ——虽然每有一个人配备步枪,就有十个人是没有武装的、但却是这个运动的积极支持者。 自从这个秘密的泰国共产党于一九六四年决定从单纯的政治活动转向武装斗争以来,这个数字没有怎么增加——但是,现在游击队员们在武器装备、训练和组织方面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据泰国官方消息,恐怖事件和谋杀案的总的次数自一九六六年的三百次逐步增加,去年达一千一百次。在一九七一年的头七个月,已经发生了九百起这类事件。 游击队搞的村一级的组织在继续建立,虽然政府在推行阻止建立这类组织的新计划。光是泰国东北部的一个地区,据信约有二百个村庄在共产党有效控制之下。 经常发生暴力行动 ——伏击、暗杀政府官员、袭击孤立的警察哨所——往往是迅速、准确地进行的。 一位美国反叛乱专家不久前谈到泰国东北部发生的使几名政府军丧生的伏击时说:“那是真正的老手干的。” 总的来说,泰国不是有一起叛乱,而是有几起叛乱。最使政府担心的是北部和东北部。 泰国东北部是一个干燥、单调和贫穷地区,到处都是美国建的大型空军基地,在东南亚各地执行轰炸任务的轰炸机都是从这些基地起飞的,而共产党的政治组织也是在那里搞得最成功。 一些政府人士说,在这个地区和纳空拍侬空军基地附近的富潘山地区的基地活动的泰国人民解放武装力量,已经开始建立真正的村基层组织。估计游击队拥有一千五百人的武装力量。 在最北面,位于老挝和缅甸之间伸向中国的泰国山峦起伏的丛林地带,形势却不一样。 受泰共干部领导的大约二千人的苗族人——他们和中央情报局训练的在老挝对共产党巴特寮作战的强悍的游击队是同族 ——已经在政府很少要去的北部建立了高地“解放区”。 这些部队对清迈周围的低地村落发动打了就跑的袭击,然后退到山里,泰国王国军队只好自己冒风险跟踪。如果逼得太紧,他们就溜过边界,逃到老挝或缅甸境内。 有人问曼谷的一位官员,“当你们把四十名苗人从一个山脊追赶到另一个山脊的时候,你们得到什么结果呢?”“什么也没有得到,而是白费了很大力气。” 除了北部和东北部的叛乱以外,泰国南部和西部的农村地区有一些有麻烦的小块孤立地区。 这里的美国官员们对叛乱是敏感的。他们说,泰国人对叛乱分子的威胁做出了很好的反应。 然而,政府是否能够对叛乱活动占上风,是另一个问题。它一开始就有某些根本不利的条件。 目前,游击队仍然是令人烦恼的事情而不是真正的威胁。但是无疑,从长远的趋势来看,泰国人是担心的。
2. 菲新人民军在南甘马粦省开展群众工作
【本刊讯】《菲律宾先驱报》十二月十四日报道: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共产党在菲律宾的军事组织新人民军已经在这里(南甘马粦省)的乡村群众中深深地扎了根,如果民众不给予较多的支持的话,政府的军事行动是难以消灭他们的。 “风箱特遣队”司令埃菲赫尼奥·纳瓦罗上校是在他设在南甘马粦省蒂加翁的萨尔瓦西翁中的总部接见当地记者时这样说的。 【本刊讯】《菲律宾先驱报》十二月十二日刊载菲通社十一日发自南甘马粦省蒂加翁市的一则报道说: 一位来自南甘马粦省萨格纳伊镇蒂诺朗甘村的农民说,(菲新人民军帮助农民组织的)“劳动队”在他们那里的佃农中间流行。他说,他们村里的“劳动队”有十九人,都是来自本村的农民,“劳动队”帮助几户佃农耕作。他说,他发现新人民军的这个办法“很有吸引力,生产开销少了,收获却丰富,而且安全。” 另据菲通社九日报道,南甘马粦省《那加时报》说,新人民军在这个省的边远山区已建立了一个有二千名群众基础的游击区。 《那加时报》说:“新人民军从民抗军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得到了好处。其结果,我们尚未遇到一名农民说他爱保安军士兵而害怕新人民军游击队。我们所听到的是刚好相反。”这家报纸说,过去二十年来民抗军未能在比科尔区建立一个立足点,而新人民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做到了。
3. 巴博惊呼泰人民武装展开攻势
【本刊讯】据曼谷报纸十二月二十九日报道,泰国“革命团副领袖”巴博二十八日对报界发表谈话说:泰国的共产党恐怖分子配合在寮国、高棉及南越的大规模共党攻势,已在泰国北部、东北、南部及中央平原展开他们空前庞大的对抗政府运动。他们获得中共的武器,诸如六十厘米的迫击炮之类,这种巨大的迫击炮,已在清莱被用来对付政府部队。这是泰共在他们旱季运动中,首次与邻国共党协调行动,共党是在展示他们的实力。
4. 菲新人民军两次战斗毙敌二十名
【路透社马尼拉十二月二十九日电】据《菲律宾先驱报》今天称,过去数天,在北部的打拉省和中部的南甘马粦省,新人民军曾与政府军发生冲突,结果两地共有二十名政府军被击毙。
5. 《秘密会议记录驳斥了基辛格》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一月三日在《华盛顿巡礼》栏刊登了杰克 ·安德森写的一篇报道,标题是:《秘密会议记录驳斥了基辛格》,全文如下: 总统的智囊亨利·基辛格对记者说,尼克松政府不是反印度的,这是说谎,我们现在可以有白宫秘密会议记录作为提出这种指责的证据。 同基辛格对报界的讲话相反,这份会议记录表明,尼克松总统不但曾命令实行亲巴基斯坦的政策,而且当他的下属没有对印度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时暴跳如雷。 基辛格在十二月三日的战略会议上抱怨说:“我每隔半个小时就受到总统的一次斥责,说我们对印度不够强硬。” 据会议记录说,三天以后,基辛格“指示今后我们向印度人表示一定程度的冷淡。不要以过高的规格接待印度大使”。 一个被称做华盛顿特别行动小组的应付这个危机的班子差不多天天都对印巴冲突进行研究。下面是十二月四日秘密会议记录中的一段有代表性的话: “赫尔姆斯先生(中央情报局局长)在会上首先表示印度人目前正在对东巴放手发动进攻,他们已经在一切方面越过边界……叶海亚总统虽然没有正式宣战,但是已经说:‘同印度的决战已经临到我们面前’…… “基辛格博士说,如果印度人宣布全面进犯,这件事必须在我们在联合国的发言里反映出来。 “赫尔姆斯先生表示,我们不知道目前这个行动是谁开的头…… “基辛格博士要求中央情报局在星期一以前准备一项关于谁对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的报告。 “德帕尔马先生(助理国务卿)说,如果我们在我们在联合国的发言中提到印度宣布做的事情,几乎可以肯定我们将必须提到叶海亚的讲话。 “基辛格博士回答说,他奉有总统的具体指示,要么由某个官员准备这样的发言,要么由白宫来准备。基辛格的语义学 “基辛格博士问印度人是否已经说了他们在进行一场全力以赴的战争之类的话。 “赫尔姆斯先生说,用的字眼是‘放手进行’。 “基辛格博士问巴基斯坦人说了些什么。赫尔姆斯先生说,用的字眼是说同印度决战。基辛格博士说这不是一个讨厌的字眼。巴基斯坦人说他们正在设法进行自卫,看来这并不使人感到愤慨……” 基辛格后来在会上指示说:“关于援助问题,总统希望只对付印度。” 十二月八日的秘密会议记录在这方面提供了另外一些情况: “基辛格博士强调,总统已清楚表明,在没有白宫批准的情况下,不得向印度提供进一步的外汇、(剩余)货物或发展贷款。 “威廉斯先生(国际开发署副署长)说,始终不存在站在哪一边的问题。 “基辛格博士询问下一步怎么施加压力。 “威廉斯先生说,其他唯一可能的选择是就目前按照合同提供援助物资采取一个立场。然而,这将是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问题,因为我们将要处理不可改变的信用证的问题…… “基辛格博士指出,目前的命令是不得把预算中的任何钱给印度。也不得透露国际开发暑把预算中的钱给了印度,结果被‘邪恶的’白宫取消了。” 【本刊讯】美《华盛顿邮报》一九七二年一月一日登载杰克·安德森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印度的闪电战使美国和联合国受到损失》。全文如下: 巴基斯坦并不是为期两周的流血的孟加拉战争的唯一败北者。印度的闪电战还使两个较大的受害者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我们已经通过白宫秘密文件中透露,美国在战略上遭到一次失败。由于尼克松总统处理不当,俄国已成为印度的伙伴,而美国在印度次大陆遭到了冷落。 另一个遭到惨败的是联合国,它没能维持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和平,这是令人沮丧的。联合国在探求国际上的一致意见来结束这场冲突的时候显得软弱无力,因此,尼克松总统的对外政策顾问亨利·基辛格在一次白宫秘密会议上透露: “如果联合国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发挥有效的作用,那么,它的作用就已经完了,考虑联合国在中东提出保证的问题也是没有用的了。”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布什在一份秘密报告中说,吴丹秘书长之所以不起作用,也许是由于“他因最近生病体力不支”。而基辛格谈这个问题时要直率得多,他说联合国的争论是一场“滑稽戏”。 基辛格在白宫于十二月四日召开的战略会议上明确地表示了他对联合国的蔑视。 国务院研究国际组织事务的专家塞缪尔·德帕尔马说:“我们在联合国将遇到困难,因为在可能同我们站在一起的国家中,大多数国家都不愿意在倾向巴基斯坦方面达到我们所达到的程度。” 基辛格回答说:“我们已告诉巴基斯坦人,我们要发表声明。让我们干下去,发表我们自己的声明,不管其它国家想干些什么。我们现在必须明确表明我们的立场,尽管我们已经虚度了两周时间。”基辛格的意见 秘密记录接着记载:“基辛格博士说,我们表示我们的立场是重要的。联合国的行动很可能是无用的,因为预料苏联人会进行否决。联合国本身多半是做不出什么事情来结束战争的。” 这时基辛格说:“由于苏联的否决,安全理事会将不会作出什么事情。整个事情是一场滑稽剧。” 国务院另一位专家克里斯托弗·范·霉伦同意这种看法,他说:“苏联的战术将是拖延,因为他们还不希望停火。” 德帕尔马说,印度人“可能犹豫了三四天”(中央情报局局长赫尔姆斯认为这段时间够长的了),“由他们来占领东巴”。 (原注:当印度军队威胁达卡的时候,秘书长吴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撤出联合国代表团。) 这就使得国务卿罗杰斯秘密向布什大使发出了严厉的指示: “要求美国代表团就秘书长应印度政府的要求从东巴撤走联合国全部官员的决定向秘书长或适当的高级官员表达我们的深切关切。 “在早先来自达卡的电报中,驻在东巴的联合国小组被援引说,联合国总部指示他们‘推迟撤走联合国官员,以便使他们可以就地为安排停火提供可能的援助…… “建议你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应强调说明联合国在当前的危机中在保护人权和谋求和平方面可以起的决定性作用。”